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3分)

13.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的时间;示倒二:读书要反复深入研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

(三)渔家傲范仲淹

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

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100字)

(四)(2007贵州省遵义市)渔家傲范仲淹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2007贵州省遵义市)1、睡觉(2分)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五)渔家傲范仲淹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 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D 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六)(08浙江省金华市)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08浙江省金华市)1.天冷、声杂、城孤。 2.思乡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4分)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一)(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意同即可)18.C

(二)(2011年四川省眉山市)(4分)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

的哪一句?(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为报倾城”体

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

是:。(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答:

(二)(2011年四川省眉山市)(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三)(2011年辽宁省沈阳市)

7、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三)(2011年辽宁省沈阳市)7.B

(四)(2011年甘肃省天水市)(10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21.【甲】请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____,下片重在。(2分)2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2分)

答:

23.【甲】诗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选什么意思?(2分

答:

2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4分)

答:

(四)(2011年甘肃省天水市)

21.叙事(描写)(写出其中一项即可)抒情

22.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23.“亲射虎”在这里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1分)“遣玛唐”在这里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1分)24.【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1.5分)【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思想盛情。(1.5分)示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1分)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

1. 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句,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句,描写猎队武士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 “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 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五)1 .C(诗人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派人来委他以重任。) 2. B(太守是苏轼自己)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

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六)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倾城4、C

(七)(2008年广西梧州市)

6.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 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

7. 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两个典故,请你找出其中一个典故的相关诗句,并说说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七)(08年广西梧州市)6.(2分)D 7.(3分)①用典故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分)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2分)。

②用典故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分)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2分)。

(八)(08湖北省荆州市)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下阕重

在。

②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八)(08湖北省荆州市)

7.(2分)①叙事(描写) 抒情(2分)②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九)(08湖北省孝感市)

6.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______________,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______________ 。(2分)

7.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九)(08湖北省孝感市)6.壮观场面报国情怀7.B 8.D

(十)(08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左牵黄.,右攀苍()( 2)念.无与为乐者()10.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千骑/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开张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 l)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十)(08湖南省湘西自治州)9.( l)黄狗(2)想10 .B 11.( 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2.C

武陵春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一)(2011年四川省内江市)(8分)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

(二)(2007无锡市)武陵春李清照

7.对下列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

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三)(08山东省淄博市)(9年级上册6单元25课)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6题。(2分)

6.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一)(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

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二)(2分)7.(2分) C

(三)(2005江苏省泰州市)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中可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

(四)(2006连云港市)(4分)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答案

(一)(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6. C(2分)7. A(3分)

(二)1.可怜 2. D(三)(2005江苏省泰州市)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四)(2006连云港市)(1)(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核心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核心知识 一、单元目标 1、积累文言文方面的知识,注意掌握重要的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独立学习 文言文的能力。 2、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反复诵读课文,能够背诵。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总结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进一步体会文中蕴含的历史规律和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重点 1、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有关知识。 2、反复地朗读,熟读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 4、欣赏古代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三、单元难点 1、学生对特定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 2、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应重点训练。 3、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与现代的有所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 4、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受到思想教育。 四、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一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功底。在借助有关工具书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但文言文学习还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文言文离现实较远,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用的较少。而古代诗词学生接触了不少,也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之一。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技巧,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工具书做好课前的预习。 五、核心知识点 1、识记生字词 2、积累重点词语 3、本单元通假字有14个,要理解其含义 4、了解词类活用现象 5、掌握古今异义词 6、积累一词多义 7、特殊句式 8、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 六、学习方法 1、课前做好预习,查阅工具书,疏通文义 2、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3、反复诵读熟练背诵。 4、及时完成教辅书中的习题,巩固课堂学习。 5、完成自测题,了解学习情况。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赏析题

《诗词五首》赏析题答案 2017.12 《饮酒》中考试题集萃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8、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所以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10、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 景:菊、山、飞鸟、落日…… 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春望》 1.杜甫唐代著名的主义诗人。答案:现实主义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答案: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答案:山河依旧、草木蔓生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全诗表 达了的主题。 答案:感时忧国思家悲己。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答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6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忧国思家的情怀。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怅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8.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析。 答案: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很有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8、巩固练习: 默写会《渔家傲》《望江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温庭笔下思妇的无限惆怅,跟着范仲淹去领略了壮阔的边塞风光,今天,我们将追随苏轼出猎,和辛弃疾感受军旅生活,感悟李清照连船都承载不动的愁怨。

二、诵读课文(步骤同上节课) 二、结合注释理解字面义 三、介绍作者及词作的相关情况 四、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同上节课) 1、教师导学: 上节课,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面三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2、《江城子》问题组:

⑴苏词的上片好比是一幅太守出猎图。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当时的壮观景象 ⑵苏轼一贯主张加强防备,保卫边疆,本篇也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说说词作是如何表现的。 ⑶该词用了哪些典故? 2、《武陵春》问题组: ⑴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⑵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3、《破阵子》问题组:

⑴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 ⑵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北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4、诵读赏析: 在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这三首词,并谈谈自己更欣赏哪一首词,理由是什么? 5、拓展练习: ⑴搜集古诗词中与酒有关的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⑵搜集古诗词中写愁的诗句,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6、小结: 学生谈节本课学到及感悟到了什么? 7、巩固练习: 背诵、力争默写会五首词。 《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目标3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2016版) (1)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班级号数成绩 一、积累运用芳草地。(42分) 1.诗文默写(15分) ①晏殊《浣溪沙》的“,”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②李商隐《无题》中“,。”为诗中警句,去着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③当人的事业处于巅峰时,常常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如果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来形容,这一句应是:“ _”。 ④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⑤《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 指,。 ⑦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⑧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诗词赏析台(8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①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

了的感情。(4分) ②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幅图画具有美。(2分) 美的具体表现: 。(2分) 3.文学常识轩: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杜牧——唐代——《樊川诗集》——《泊秦淮》 B.晏殊——宋代——《晏殊集》——《浣溪沙》 C.韩非——战国——《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 D.庄子——战国——《庄子·秋水》——《秋水》 4.说“词”解“字”斋。(12分)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何伯始旋.其面目,望洋 ..向若而叹曰。 旋:【】望洋:【】 ②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如…何:【】焉:【】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彻:【】 ④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⑤桓侯故.使人问之。故:【】 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病:【】 ⑦吾恂恂 ..而卧。 ..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 恂恂:【】驰然:【】 5.名著阅读室。(4分) (1)《水浒》中大名鼎鼎的青面兽杨志,你一定不陌生吧,请简要列举出书中关于他的两件事: 、。 (2)电视剧组正在筹拍新版《水浒》,请你帮助杨志的扮演者把握好角色,演好杨志这个角色应该注意他性格上的两个特

三十词五首

三十词五首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 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 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 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学习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知识链接】 1、李清照(1084—约1151),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千嶂.里()燕.然未勒()羌.管()擎.苍() 貂.()裘.()鬓.微霜()千骑.()酒酣.() 何妨.()谴.冯唐() 麾.下()炙.()了.却()的.卢() 2、《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作 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 重要作家之一。 3、范仲淹:(朝代)家、家,他有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 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 在塞外征战。 4、《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 宋文学家。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 是,。 5、《破阵子》选自《》,作者,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 是。 【合作探究】 (一)《望江南》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 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 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 是: 。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 感? 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 为“境”,为什么? (二)《武陵春》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 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 “,”句, 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 的感情变化? 3、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 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 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渔家傲》 1、词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新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

新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望江南》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九年级语文:诗词五首 《行路难》等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诗词五首《行路难》等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诵读五首诗歌。 2.通过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一定的体裁常识。 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诗词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推敲品味,既培养一定的阅读能力,也为学生遣词造句提供经验。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像能力以及鉴赏诗句能力。 德育渗透点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美育渗透点 1.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2.五首诗中,《行路难》艺术境界较难把握。《饮酒》艺术成就很高,故安排重点理解,其他三首相对浅显,稍加点拨即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四人小组讨论诗文内容,发挥想象,绘出反映诗歌意境的画图。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训练:模仿广播电视播音员的朗读,尽量读出平仄、平缓、仄急,并评出前三名。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测试卷2套含答案

第六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A.y=1 5x B.y=2x-3 C.xy=-3 D.y= 8 x2 2.已知反比例函数y=k x(k≠0)的图象经过点P(2,-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 A.第一、三象限B.第二、四象限 C.第一、二象限D.第三、四象限 3.已知反比例函数y=3 x,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图象经过点(-1,-3) B.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当x>1时,0<y<3 D.当x<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4.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当电阻R为 5Ω时,电流I为() A.6 A B.5 A C.1.2 A D.1 A 5.若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k1x(k1≠0)与反比例函数y=k2 x(k2≠0) 的图象无交点,则有() A.k1+k2>0 B.k1+k2<0 C.k1k2>0 D.k1k2<0 6.已知点A(-1,y1),B(2,y2)都在双曲线y=3+m x上,且y1>y2,则m的取值 范围是() A.m<0 B.m>0 C.m>-3 D.m<-3

7.函数y=k x与y=kx+k(k为常数且k≠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8.如图,分别过反比例函数y=2 x(x>0)图象上任意两点A,B作x轴的垂线,垂 足分别为点C,D,连接OA,OB,设AC与OB的交点为E,△AOE与梯形ECDB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 A.S1>S2B.S1<S2C.S1=S2D.不能确定 9.如图,A,B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k1 x的图象上,C,D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 k2 x的图象上,AC⊥x轴于点E,BD⊥x轴于点F,AC=2,BD=3,EF=10 3, 则k2-k1的值为() A.4 B.14 3 C. 16 3D.6 10.反比例函数y=a x(a>0,a为常数)和y= 2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 M在y=a x的图象上,MC⊥x轴于点C,交y= 2 x的图象于点A;MD⊥y轴于 点D,交y=2 x的图象于点B.当点M在y= a x(x>0)的图象上运动时,以下结 论:①S△ODB=S△OCA;②四边形OAMB的面积不变;③当点A是MC的中点时,点B是MD的中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知识点 1.通假不辩牛马。同“辨”,分辨通假字 2.活用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3.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4.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道理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3自大由于无知;4知耻近乎勇;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列子,列御寇,战国,道家学派。《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二.重点字词 1.通假甚矣,汝之不惠惠-慧聪明 始一反焉反-返返回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没有 2.特殊句式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3.古今词义 (1)虽我之死(即使)(2)何苦而不平(愁)(4)而山不加增(更加) 三.写法特色 神话结尾。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

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愚公反驳。这段话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移山困难。路途遥远,工具简陋,山大且高,人手不足。 四.人物形象 愚公有远见有毅力智叟鼠目寸光 五.道理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 一.文学常识韩非法家学派《韩非子》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齐-剂说-悦汤-烫还-旋 2. 故:特意索:寻找属:管,掌管 3.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成语: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三.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四.道理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 捕蛇者说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 实词总结 为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故为之说”。 岁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毒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生①活,使--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诗词赏析:重点初中必背古诗词40首

诗词赏析:重点初中必背古诗词40首 初中必背古诗词40首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反比例函数检测题新人教版

第六章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系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 A .y =12x B .y =5x -1 C .y =-1x 2 D .y =2 x +1 2.在反比例函数y =k -1 x 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取值 范围是(A) A .k >1 B .k >0 C .k ≥1 D .k <1 3.为了更好的保护水资源,造福人类,某工厂计划建一个容积V(m 3 )一定的污水处理池, 池的底面积S(m 2 )与其深度h(m )满足关系式:V =Sh(V≠0),则S 关于h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C ) 4.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2,3 2 ),则它的图象位于(B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一、二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5.已知反比例函数y =-1 x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D) A .图象经过点(-1,1) B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C .当x >1时,-1<y <0 D .当x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6.如图,一次函数y 1=ax +b 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 2=k x 图象交于A(1,2),B(-2,-1) 两点,若y 1<y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B) ) A .x <-2 B .x <-2或0<x <1 C .x <1 D .-2<x <0或x >1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7.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 x 与y =kx +k 2 的大致图象是(C) 8.如图,菱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3,4),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 =k x (x>0)的图象经过顶点B ,则k 的值为(D ) A .12 B .20 C .24 D .32 9.如图,函数y =-x 与函数y =-4 x 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分别作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 ,D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D ) A .2 B .4 C .6 D .8 10.如图,过点C(1,2)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y =-x +8于A ,B 两点, 若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与△ABC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D) A .2≤k ≤12 B .2≤k ≤7 C .7≤k ≤12 D .2≤k ≤16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的值为__-2__.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1]_2教程文件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 [1]_2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13.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

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二)9、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

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三)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以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这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课文分析(学生应掌握的知识) 1、《陈涉世家》 a、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b、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c、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d、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唐雎不辱使命》 a、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b、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c、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隆中对》 a、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b、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c、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领会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 4、《出师表》 a、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 b、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c、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5、《词五首》 a、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b、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c、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词五首赏析

词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2.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3.鉴赏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

★第六单元★ 当我们乘着历史的航船,驶进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河之中时,你会发现农民起义的惊涛一浪高过一浪。《陈涉世家》将将我们带入历史的长河,去领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战国末年,天下纷战,游说之士活跃于政治、外交舞台。唐雎就是其中一位,当秦王想用欺骗手段轻取安陵时,这位安陵的策士会有什么表现呢?走进《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你将知道这一过程。诸葛亮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以其聪慧、过人的才智和谋略以率真、忠诚的秉性为后世称道,名传千古,走进《隆重对》体验三顾茅庐的历史场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所作的评价。让我们走进《出师表》去体验孔明的鞠躬尽瘁。本单元为古代史传,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起来! 21.陈涉世家 ◆学习任务: 1. 诵读课文,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 学习本文用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祖先做过周朝史官,父亲司马谈为汉朝太史令,学识渊博。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群书,掌握了大量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写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相关知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史记》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看重。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字形、读音 闾(lǚ)左谪戌(zhé shù)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 以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间(jiàn)祠(cí) 陈胜王(wàng)忿恚(huì)笞(chī)毋(wù)以应(yìng) 宁(nìng)有种乎蕲(qí)谯(q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 ★★解释重点词,熟悉课文: 1.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去;失望 2.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3. 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穷人;强迫守边 4. 皆次当行编次 5.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暗地里;驻扎;笼

《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 内江市(2009年四川省)读《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5.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写到;就景物而言,先后写 了、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以至最后的。 6.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4分) 2、荆州市(06年湖北省)7.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①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②“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3、2010四川省犍为县 10、词的第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伤心眼泪 (三)渔家傲范仲淹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四)(2007贵州省遵义市)渔家傲范仲淹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渔家傲范仲淹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08浙江省金华市)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望江南》 1、解题。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2、作者及背景。 温庭筠:晚唐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揣摩诗意。 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独倚江楼→希望 望过尽千帆斜晖水→失望 肠断→绝望

5、合作探究,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提问:结合词中个别词,说说你的理解。 要点:“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满希望。“独”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 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二、学习《武陵春》 1、解题。 武陵春,词牌名。 2、作者及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