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

★第六单元★

当我们乘着历史的航船,驶进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河之中时,你会发现农民起义的惊涛一浪高过一浪。《陈涉世家》将将我们带入历史的长河,去领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战国末年,天下纷战,游说之士活跃于政治、外交舞台。唐雎就是其中一位,当秦王想用欺骗手段轻取安陵时,这位安陵的策士会有什么表现呢?走进《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你将知道这一过程。诸葛亮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以其聪慧、过人的才智和谋略以率真、忠诚的秉性为后世称道,名传千古,走进《隆重对》体验三顾茅庐的历史场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所作的评价。让我们走进《出师表》去体验孔明的鞠躬尽瘁。本单元为古代史传,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起来!

21.陈涉世家

◆学习任务:

1. 诵读课文,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 学习本文用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祖先做过周朝史官,父亲司马谈为汉朝太史令,学识渊博。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群书,掌握了大量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写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相关知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史记》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看重。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字形、读音

闾(lǚ)左谪戌(zhé shù)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ó)

以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间(jiàn)祠(cí)

陈胜王(wàng)忿恚(huì)笞(chī)毋(wù)以应(yìng)

宁(nìng)有种乎蕲(qí)谯(q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

★★解释重点词,熟悉课文:

1.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去;失望

2.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

3. 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穷人;强迫守边

4. 皆次当行编次

5.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暗地里;驻扎;笼

6. 失期,法皆斩。按照法律

7.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逃跑;同样

8. 楚人怜之。爱戴

9. 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10. 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罢了

11. 固以怪之矣。通“已”

12.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

13.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屡次;恼怒

14.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帮助;一齐

15.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十分之六七

1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17.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筑;盟誓;用

18.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下;率领;攻下

19. 比至陈等到

20. 将军身被坚执锐亲自;通“披”

21. 皆刑其长吏惩罚

22.忿恚(huì):激怒,恼怒。

23.社稷(jì):国家。封建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社,土地神。稷,谷神。

24.徇(xùn):攻取土地。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25.罾(zēng):鱼网。课文用做动词,就是用网捕。

怅恨久之:助词,无意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助词“的”。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代词,“公子扶苏”。

固以怪之矣:代词,“这事”指“鱼腹藏书”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代词,公子扶苏。

卜者知其指意:代词,陈胜、吴广。

皆刑其长吏:代词,他们。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介词,因为、由于。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介词,用,拿。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乎等死,死国可乎:语气词,表示商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气词,表示反问。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用在判断句谓语乃前,有加强判断语势的作用。译为“就是”

乃行卜:副词,于是、就。

省略句:

(1)然足下卜之鬼乎!(省略介词“于”,应为“卜之于鬼乎”)

(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省略宾语,应为“夺剑而杀尉”。)

(3)上使外将兵。(省略宾语“之”,应为“上使之外将兵”。)

被动句: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

★赏析课文:

第一段:写陈胜青年时代远大的抱负,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段:陈述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经过。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起义经过。

表现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起义军势如破竹的强劲势头。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突出表现陈胜非凡的才能;同时言简意赅,将一幅幅激烈搏斗的画面情味浓郁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同学们熟读成诵。

22.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任务:

1.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3. 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作者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具体作者已不可确考,普遍认为不像是出于一人之笔,也不像是出于一时之作。载录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语言,大大丰富了祖国文学和语言的宝库,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惊弓之鸟”“狡兔三窟”等,至今为人所称引。

★作品背景:

战国时期,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秦国的崛起和强大,打破了六国均势,诸侯各国间的斗争更趋于复杂尖锐。各国间斗争的胜负,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国力的强弱,但另一方面在外交策略上也常一比高低,即决定于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手段。在这种形式要求下,就出现了一大批纵横家一类的人物。各国诸侯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巩固本身的地位,就争先罗致人才,造成了一种养士风气。于是“士”阶层就成为当时社会最为活跃的一种政治力量。贵族所养之士,多达数千人,被养之士行行俱备。有的为了猎取功名利禄,奔走各国之间,他们朝秦暮楚,阴谋权诈,不择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为解救国家危难挺身而出,做了一些于国于民有益之事。这些人物的言行,构成了这部史料汇编的基本素材,史学家将其辑录加工成文保存下来。

★课文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的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字形、读音

弗fú雎jū怫fú跣xi?n 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o 挠náo谕yù

★★★梳理课文:解释重点词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2.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3. 故不错意也通“措”

4. 请广于君扩充

5.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屈服;道歉

6. 寡人谕矣明白

只因为

第一段:故事开端,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段:故事的发展,写唐雎与秦王正面斗争的开始。

第三段: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不畏强暴,战胜了秦王。

第四段:故事的结局,秦王请降。

小结:用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话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23.隆中对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陇亩(lǒng)倾颓(tuí)猖蹶(chāng jué)

存恤(xù)夷越(yí)胄(zhòu)殆(dài)沔(miǎn)诣(yì)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翻译: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欢。

〖每〗常常。〖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

〖友善〗友好。〖谓〗认为。〖信然〗确实这样。

〖屯〗驻军防守。〖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

〖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枉〗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拜访。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于是。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指汉朝。

〖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

〖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过人。

〖信〗通“伸”,伸张。

★句式:

1.倒装句莫之许:“莫许之”,宾语前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状语后置

2.省略句君与(之)俱来然(余)志犹未已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3.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此用武之国。

4.被动句贤能为之用(被)

通假字 1.信:通“伸” 伸张 2.已:通“以”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箪:用竹筐盛壶:用壶装

★一词多义

1.信①确实、的确:谓为信然②“伸”伸张:信大义于天下

?③讲信用:信义著于四海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因①于是:因屏人曰、因以为号焉

②因此:余因得遍观群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③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④就着,根据:因势象形

3.遂①于是,就:先主遂诣亮

?②终于:操遂能克绍遂迷,不复得路

4.诚①如果,果真:诚如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②的确,实在: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成语

1.出自本课的成语:箪食壶浆挟天子以令诸侯如鱼得水度德量力

2.成语积累:度:估计审时度势审己度人身:亲自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体力行

★赏析课文:

1、这番对策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才能?

答:表现了诸葛亮天才的预见能力“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三分”肯定了诸葛亮在推动汉末的纷乱局势向三国分力的方向发展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诸葛亮: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和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

2、在诸葛亮眼中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讲信用,重义气,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的名君。

24.出师表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cú)疲弊bì 陛下(bì) 恢弘(hóng) 妄自菲薄(feǐbó)

以塞(sè)驽钝(nú)陟罚(zhì)臧否(zāng pǐ) 裨补阙漏(bì quē)

郭攸之(yōu)费祎yī 行阵和睦(háng)长史(zháng)猥自(weǐ)

夙夜忧叹(sù) 以彰其咎(jiù) 咨诹(zōu) 以遗陛下(weì)

斟酌损益(zhēn zhuó)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3.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4.翻译

【中道】中途【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诚】实在,确实。【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殊遇】特别厚待。

【遗德】遗留的美德。【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一体】指国家的官员。【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

【昭】显示,表明。【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良实】善良的人,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以】以是,因此。【愚】古时自称,我。【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

【晓畅】通晓,精通。【行阵】队伍,指军队。

【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所以】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兴隆】兴旺发达。【倾颓】倾覆衰败。【未尝】没有一次。【痛恨】痛心遗憾。

[计日而待]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闻达】闻名作官。【由是】因此。【感激】感动、激动。

【驱驰】快跑,喻奔走效劳。【有】通“又”,表余数。【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

【三军】指全军。【庶】差不多。【职分】职责。【效】重任。【不效】不能实现。【兴德】发扬美德。【察纳】观察采纳。【不胜】不尽。【涕零】流下眼泪了。

★5.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非常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6.一词多义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感谢。臣不胜受恩感激。

★7.词性活用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恢弘志士之气。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此皆良实。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优劣得所。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亲贤臣。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远小人。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攘除奸凶。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8.通假字阙通缺稗补阙漏。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虚词

以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时间以受命以来。

25.词五首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晚唐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称“温韦”。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第六单元单元汇总

一、解释加点字词

屯.大泽乡(驻扎)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度.已失期(估计)等.死(同样)

吴广素.爱人(平时,向来)比.至陈(等到)藉第令

...毋斩(即使)以大易.小(交换)

岂直.五百里(只,仅仅)寡人谕.矣(明白)谓.先主曰(对……说)枉驾顾.之(拜访)

作奸犯科.(法律条文)以彰.其咎(表明,显扬)陟.罚臧否(提拔)此殆.天所以……(大概)二、通假字

適戍渔阳:適通谪为天下唱:唱通倡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被坚执锐:被通披故不错意也:错通措轻寡人与:与通欤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三、古今异义词

楚人怜.之古:爱戴今:可怜卒中往往

..语古:到处今:经常,常常

以头抢.地古:撞今:抢劫休.降于天古:吉祥今:休息

长跪而谢.之古:道歉今:感谢抑.亦人谋古:而且今:抑制

利.尽南海:古:物资今:利益开张

..圣听:古:扩大今: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古:恰当今:意义叹息痛恨

..:古:痛心遗憾今:极度的憎恨

遂用猖獗

...:古:因此今:使用古:失败今:凶猛而放肆

卑鄙

..:古:地位低下,学识浅陋今:品行恶劣

四、词类活用

法.皆斩(依法)死.国可乎(为……而死)此教我先威.众耳(树立威信)陈胜王.(称王)

皆刑.其长吏(惩罚)天下缟素

..(穿丧服)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箪.食壶浆(用箪盛)

亲.贤臣(亲近)此皆良实

..得所(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人)被坚.执锐(铁甲)..(善良诚实的人)优劣

五、一词多义

辍耕之.垄上期)吴广以为然.(对,正确)间.令吴广之次所(暗中,偷着)

怅恨久之.(助词,无义)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鸿鹄之.志(的)秦王怫然.怒(……的样子)时时而间.进(偈尔、偈然)

苟.富贵(如果)谓为信然.(这样)皆次.当行(编次)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衣食所安.(养)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扶苏以数.谏故(多次,屡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怎么)若.为佣耕(你)

卒数.万人(几)今诚.以吴众诈自称(果真)非若.是也(像)

谓为信.然(确实)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实在)若.跨有荆益(如果)

欲信.大义于天下(伸张)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用来,拿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的原因)每与臣论.此事(谈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 2、文章标题及含义 3、文中重点问题 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 6、评价主要人物 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 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匕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站”是拟人的

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米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 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 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 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 + + 2 4 3 2 3 2CO Fe C O Fe高温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高温2CO 5)参与光合作用 3、用途: 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光合作用,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知识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是信息的表征。 按照所表征的信息类型与表征方式的不同,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类。 陈述性知识: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事件、观念等,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能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 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 表象是表征物体物理特征与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 命题是表征观念及概念间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是一种基于语言的表征; 陈述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图式或陈述性知识网络一一 图式:是个体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的有组织和内在联系的陈述性知识的记忆结构; 陈述性知识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组块被表征为相互联系的节点,从而形成由时间序列、表 象及命题形成的网络; 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所表征的技能有 一个重要特点一一自动化。 条件部分储存了能够激发行为的环境条件和心理条件的相关信息; 行动部分储存了指导心智和身体行动的信息; 程序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产生式系统一一 产生式系统包含一系列产生式,它们逐个被激活从而完成一个复杂的行为。也就是说,产生 式系统的激活会使一系列离散的行为形成一个连锁,并且以顺畅且相对自动化的方式运行,知道达到主要目标。 知识分类的教学含义? 区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如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和事 实可以被学生表征为陈述性知识,而一些实验所需的技能则可被学生表征为程序性知识,教师需要理解两种知识的性质、表征方式及它们是如何被学习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教 学。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奥苏伯尔称之为“表征学习”。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 特征和本质属性。 概念同化:用定义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 奥苏伯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说来要经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名称学习,但也可以用定义的方式, 让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做概念同 化。一般说来,概念学习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的,但概念同化是学 生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 命题学习:命题是由句子来表述的,句子是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命题学习就是学习若干概念 之间的关系,掌握句子表述的意义。 下位学习:就是把新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原有的上下位观念之下,并使之联系起来,从而获 得新观念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原有的观念总是带有总体性上位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它的下位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个人整理资料)汇编

书 香 浸 润, 励 志 成 长!第一单元 位置 1、 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 ↓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 (从前往后看) 2、 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3、 图形左、右平移: 行不变 图形上、下平移: 列不变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3表示求98的4 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又怎么来得及呢? 【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澹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指安静,

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一定要。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过度懈怠。淫:过度。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光、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 【赏析】 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整体梳理: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 ◎小令:58字以内。◎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单调:只有一段。

6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点详解总结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重、难点知识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 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 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 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 c m 3 ) 量程、分度值。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ρ m V =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整理(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和计算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注意 (1)分数的化简: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关于分数乘法的计算:可在乘的过程中约分,也可将积的分子分母约分,提倡在计算过程中约分,这样简便。 (3)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b=b×d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或a×(b-c)=ab-a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找单位“1”:“占”、“是”、“比”的后面,“的”前面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对应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要比较准确的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般通过定方向、测角度、量距离、定位置这几个基本步骤完成。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一、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4、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二、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1、作者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字词解释 (一) 1、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 2、之:结构助词,的 3、行:行为 4、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5、俭:节俭 6、养:培养 7、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8、明:明确 9、明志:明确志向 10、致:达到 11、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12、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13、才:才干 14、淫:放纵 15、慢:懈怠 16、励:振奋 17、险:轻薄 18、躁:浮躁

i m e 19、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20、与:跟随 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2、遂:最终 23、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24、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25、诫:劝勉、告诫26、书:书信(2)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之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以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m e a n d A t h n g s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3)词性活用1、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2、广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3、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3、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 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一、部首盘点 躺→身字旁(身) 二、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首(sh ǒu) 踪(z ōng) 迹(j ì) 浮(f ú) 泉(qu án) 流(li ú) 柔(r óu) 露(l ù) 角(ji ǎo) 珠(zh ū) 摇(y áo) 展(zh ǎn) 透(t òu) 翅(ch ì) 唱(ch àng) 沉(ch én) 伸(sh ēn) 潮(ch áo) 闷(m ēn) 响(xi ǎng) 棍(g ùn) 扇(sh àn) 萤(y íng) 牵(qi ān) 斗(d ǒu) (2)难写的字 首:下部是“自”,不要写成“白”。 爱:下部是“友”,不要写成“又”。 尖:上部的“小”在书写时第一笔变为竖。 朵: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要写成“几”。 美:上部是“羊”,竖不出头;下部是“大”。 直:内部有三横,不要丢掉一横。 加:左高右低,左部是“力”,不要写成“刀”。 (3)多音字 露{l ù(露天)l òu(露面) 角{ji ǎo(角度)ju é(角色) 荷{?é(荷叶)?è(负荷) 的{de(真的)d ì(目的地) 空{k ōn ɡ(天空)k òn ɡ(空地) 闷{m ēn(闷热)m èn(闷闷不乐)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泉水 清泉 荷花 荷叶 流水 水流 踪迹 足迹 圆圆的 绿绿的 亮晶晶 停机坪 歌台 小鱼儿 一朵朵 笑嘻嘻 很美很美 加快 山坡 阴沉沉 潮湿 有空 连忙 消息 搬家 雷声 (2)近义词 亮晶晶~亮闪闪 展开~张开 放声~纵声 笑嘻嘻~笑呵呵 潮湿~湿润 连忙~急忙 消息~信息 (3)反义词 展开→收缩 放声→小声 直→弯 潮湿→干燥 有空→繁忙 (4)词语归类 ①动词 捧起水花 割草 伸腰 捉虫子 展开翅膀 搬东西 ②修饰词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很美很美的水花 ③AAB 式词语:透透气 类似的词语:毛毛雨 呱呱叫 ④ABB 式词语:亮晶晶 笑嘻嘻 一朵朵 阴沉沉 轰隆隆 类似的词语:黑乎乎 白茫茫 胖乎乎 三、佳句积累

初一地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____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5课《诫子书》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 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谥号忠武侯,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被称为“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末避乱南阳,躬耕隐居。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后人辑有《诸葛亮集》。 二、故事背景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三、理解文言文 【注释】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应该)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怠忽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于是就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不为社会所用,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问题归纳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作者是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3.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的关系如何? 此题可用定向—分析—归纳法。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 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3、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读作百分之。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位不够

用0补足),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建议用这种方法) (三)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百分数形式。 例如:例如:男生有20人,女生有15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列式是:15÷20=15/20=75﹪

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增殖 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和细胞的核质比。 2、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 1、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复制合成数不变)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前期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特点:(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增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细胞板)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第一、动物细胞有中心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第二、没有细胞板的形成,而是细胞膜直接内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 7、有丝分裂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8、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9、无丝分裂的典例:蛙的红细胞 三、细胞分化: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1 第一单元 位置 1、 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 ↓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 (从前往后看) 2、 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3、 图形左、右平移: 行不变 图形上、下平移: 列不变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8 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 ×43表示求98的43 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2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 1《烽火戏诸侯》写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竟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结果是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2700年前(西周后期),人们用烽火来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 2.在《我们胜利了!》中,人们用人报信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在《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用漂流瓶的形式给女皇传递一封信。 3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198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4.《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他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1《烽火戏诸侯》写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竟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结果是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2700年前(西周后期),人们用烽火来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 2.在《我们胜利了!》中,人们用人报信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在《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用漂流瓶的形式给女皇传递一封信。 3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198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4.《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他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1《烽火戏诸侯》写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竟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结果是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2700年前(西周后期),人们用烽火来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 2.在《我们胜利了!》中,人们用人报信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在《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用漂流瓶的形式给女皇传递一封信。 3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198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4.《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他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1《烽火戏诸侯》写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竟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结果是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2700年前(西周后期),人们用烽火来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 2.在《我们胜利了!》中,人们用人报信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在《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用漂流瓶的形式给女皇传递一封信。 3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198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4.《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他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列,行) ↓↓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从下往上看) (从前往后看)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3、两点间的距离与基准点(0,0)的选择无关,基准点不同导致数对不同,两点间但距离不变。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 ×7表示: 求7个的和是多少或表示: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 × 表示: 求的是多少? 9 × 表示: 求9的是多少? A × 表示: 求a的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