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7——23题(22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文章《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出自

https://www.doczj.com/doc/9e2137858.html,/article/79056938.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①式②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③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⑤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⑥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夫子:即孔子。②式:通“轼”,车前横木。③一:或。④而:乃,即指你。

⑤去:离开。⑥识:记住。【《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比较阅读及答案】默认分类https://www.doczj.com/doc/9e2137858.html,/article/。

17、找出甲#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9e2137858.html,,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文中能表达下列成语的句子:(4分)

⑴尸横遍野:⑵十室九空:

⑶倾家荡产:⑷颠沛流离:

18、择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2分)

A、非死/则徙尔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使子路/问之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9、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悍吏之来吾乡

B、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0、甲文中能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分)

21、翻译句子。(4分)

(1)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2.回答问题。

(1)“蒋氏大戚”的原因是什么?“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却为什么不搬家?甲文蒋氏的乡邻为什么要“号呼而转徙”?你认为在文中所述的社会里老百姓要想活命唯一的出路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7、(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⑵今其室十无一焉(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答“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也可)

18、B(2分)

19、C (2分)

20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答“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得1分)。

21第一句翻译重点是“虽”字和“毒”字;第二句的重点是“识”字。(每句2分)

22、(1)作者说要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 ; 妇人之舅、夫、子均死与猛于虎的苛政 (2) 苛政猛于虎(1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1分)起义推翻封建制度(3分)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一、(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①掇:(duō)拾取,采取。(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遂书以名其亭焉()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译文: 17.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2分) 答案:14.(1)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样子)(2)命名 15.既得斯泉 / 于山谷之间 16.(1)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7.与民共乐(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二、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

捕蛇者说 苏教版

江滨中学九年级语文学科四动三三制教学案第二稿 课题:捕蛇者说 第五单元第6、7课时实际上课时间: 主备:倪佩芳审核:签字:执教: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的文言词语。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 3.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掌握本文的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 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两遍。 2、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简介 (1)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 (2)作者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朝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官阶相当于副司长),这年他32岁。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3、字音 啮()御()得而腊()之挛踠()() 瘘疠()()当()其租入嗣()几()死者 戚()莅()事者日蹙()殚() 转徙()顿踣()呼嘘()曩()

悍()吏隳()突恂恂()而起缶() 谨食()之熙熙()而乐以俟()夫 2、词语 (1)一词多义 赋①岁赋其二()②复若赋() 病①则入已病矣()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毒①若毒之乎()②毒蛇() 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谨食之() 若①若毒之乎()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已①可以已大风()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于①苛政猛于虎也()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③吾父死于是() (2)文言虚词“而”的用法:“而”字从词性上看都是连词,但从意义和作用上看,则可以分为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转折④表修饰等。 黑质而白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君将哀而生之乎()而乡邻之生日蹙() 而吾以捕蛇独存()吾恂恂而起()其余,则熙熙而乐()(3)古今异义 汪然出涕.曰 则久已病.矣 3、句子翻译 (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3)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4)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二、重难点讲解 1、理解本文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分析全文的结构。 三、课堂反馈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a质而白b章,触草木尽死,c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d以为饵,e可以f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g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捕蛇者说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练习 一、阅读《捕蛇者说》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回答下没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焉() (3)苛政猛于.虎也()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⑴去死肌,杀三虫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⑶西蜀之去南海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 文: 二.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 文: 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答: 三.[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对比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 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 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而《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如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以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精选阅读迁移练习(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迁移练习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杞.国()崩坠.()废寝.食() 星宿.()耶.()光耀.()充塞.() 躇.步()跐蹈 ..()舍.然()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常.一人居.外()() 3.及.其家穿.井()() 4.吾穿井得.一人() 5.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6.国人道.之() 7.闻.之于宋君()8.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9.身亡.所寄.()()10.废寝 ...之()()() ..食者.()()()11.因往晓 12.天,积气耳 ...()()13.若.屈伸呼吸() 14.终日 ..坠() ..()()15只使 ..在天中行止 16.积块 ..() ..耳()17.亦不能有所中伤 18.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九上《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 一、《岳阳楼记》对比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 (1)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2)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10.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和“C”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 (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捕蛇者说翻译

柳宗元《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 审核:初三语文组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可分为两层。 1.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 触草木,( 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产:产出,天然生长质:质地,底子章:花纹异:奇异,特别以:假设连词,如果啮:咬御:抵御“无御之着”中的“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方法。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把蛇晾干。得:得到,这里指捉到。以为:在这里是“把……制成”的意思。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可,可以以:用来已:止,这里指治好(病)。死肌:死肉,腐肉 译文: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脖子肿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 以上第一层,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方面写蛇的“异”,并由此引出下文。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其始:起初岁:每年赋:征收募:招募当:抵挡入:交纳。 译文: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 4.永之人争奔走焉。 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焉: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 以上第二层,写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争”字很关键。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还“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税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的毒还要厉害。“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二部分(第2----4段):通过蒋氏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专:独占利:好处三世:三代。父子相承为世。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了。

《杞人忧天》阅读复习

(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1—4小题(15分)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若.躇步跳蹈() (2)因往晓.之() (3)奈何忧.其坏() (4)地,积块.耳()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这则寓言故事是是哪个成语的由来。这个成语比喻什么?(4分) 4、如何看待文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3分) 『参考答案』1、(1)你 (2)解释,开导 (3)担忧 (4)土块 2、(1)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2)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3、杞人忧天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4、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二)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15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Ⅱ: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二项是( B 、C)(2分)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见)//路转溪桥忽见(出现) B凄(凄凉)神寒骨,悄怆幽邃//属引凄异(凄凉) C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非竹//对此可以酣高楼(尽兴地喝酒) D杂然而前陈(摆开)者//陈词滥调(陈旧)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A太守谓谁?(为,是) B隶而从者(跟着) C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那样) D树林阴翳(遮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精练8篇(含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精练8篇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共14分)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志:记。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秀:草木茂盛 C.民方.以为忧方:刚才 D.甲子又雨.雨:下雨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四时之.景不同/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而.凿池其南 C.醉能同其.乐/其.真无马耶(《马说》) D.以.为休息之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叫嚣()2.隳突()3.日蹙()4.谨食之()5.腊( )之以饵( )6.募有能捕之者()7.貌若甚戚者()8.熙熙而乐()9.孰知赋敛之毒()10.以俟夫观人风者()11.呼嘘毒疠()12.号呼而转徙()13.吾恂恂而起()14.视其缶()15.则弛然而卧()16.悍吏之来吾乡()17.鸡狗不得宁焉()18.哗然而骇者()19.当其租入()20.吾嗣为之十二年()2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22.几死者数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当其租入()2.貌若甚戚者()3.谨食之()4.吾嗣为之十二年()5.募有能捕之者()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7.以俟夫观人风者()8.更若役()9.黑质而白章()10.曩与吾祖居者()11.积于今六十岁矣()12.殚其地之出()13.则弛然而卧()14.犯寒暑()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已】①可以已大风()②则久已病矣()③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若】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②更若役()③貌若甚戚者()④若毒之乎() 3.【食】①谨食之()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焉】①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今其室十无二三焉。()③时而献焉()5.【以】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而吾以捕蛇独存()③以尽吾齿。()④以啮人() 6.【乎】①若毒之乎()②叫嚣乎东西() 7.【居】①居十日()②曩与吾祖居者()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8.【毒】①若毒之乎()②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9. 【赋】①岁赋其二()②复若赋() 10.【而】①黑质而白章()②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恂恂而起()④时而献焉() 11.【之】①悍吏之来吾乡()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⑤君将哀而生之乎()⑥太医以王命聚之() ⑦言之,貌若甚戚者()⑧若毒之乎() 12.【是】①吾祖死于是()②吾尝疑乎是()③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13.【于】①余将告于莅事者()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吾祖死于是()④苛政猛于虎() 14.【生】①而乡邻之生日蹙()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15.【夫】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②夫大国难测也()③荷担者三夫()16.【其】①当其租入()②专其利三世矣()③视其缶()17.【自】①自吾氏三世居是乡()②自三峡七百里中()③一板已自布字()④其印自落() 18.【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故为之说()19.【疠】①可以……瘘疠()②呼嘘毒疠() 20.【入】①当其租入()②竭其庐之入() 21.【岁】①岁赋其二()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中考语文复习对比阅读《醉翁亭记》

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6—10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D);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 阅读练习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杞.国()崩坠.()废寝.食()星宿.()耶.()光耀.()充塞.()躇.步()跐.蹈.()舍.然() 2、解释下列字词。 宋之丁氏之: 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溉:汲: 常一人居外常:居: 及其家穿井及:穿: 吾穿井得一人得: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 国人道之道: 闻之于宋君闻: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于: 身亡所寄亡:寄: 废寝食者废:寝:食:者:因往晓之因:往:晓: 不当坠耶当:坠:耶: 天,积气耳积气:耳

若屈伸呼吸若: 终日在天中行止终日:行止: 只使坠只使: 积块耳积块: 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亦:舍然: 3、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6)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7)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对比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野蔌.,杂然 弈.者胜,觥筹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白发,颓然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 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环: 2、尤: 3、蔚然: 4、深: 5、回: 6、翼然: 7、临: 8、作: 9、名: 10、辄: 11、意: 12、得: 13、寓: 14、霏: 15、开: 16、归: 17、暝: 18、晦: 19、芳: 20、发: 21、秀: 22、繁: 23、时: 24、穷: 25、负: 26、伛偻: 27、提携: 28、绝: 29、渔: 30、为: 31、冽: 32、山肴: 33、蔌: 34、杂然: 35、陈: 36、酣: 37、丝: 38、竹: 39、弈: 40、觥: 41、筹: 42、苍颜: 43、颓然: 44、已而: 45、翳: 46、去: 47、乐其乐: 48、谓: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话是:。 2、第一段描写的景物主要是,描写的顺序是。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第一段中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关系最密切的一句话是。 5、第一段点明“醉翁”深意的是哪一句话?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C.①叫嚣呼东西②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D.①谨食之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饥渴而顿踣②潭西南而望 B.①时而献焉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①吾尝疑乎是②苍颜鹤发,颓然乎其间者 D.①故为之说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参考答案 ⑻A ⑼D ⑽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手册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杞人忧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9.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亡:同“无”,没有) . 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 .. 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 . 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 .. 110.下列加点词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 ..

B.日月星宿吾日三省吾身 .. C.终日在天中行止止增笑耳 .. D.因往晓之求闻之若此 .. 111.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B.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答案】 109.C 110.D 111.C 【解析】 109.C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若:你,人称代词。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 魏岗学校王泽维 (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12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 (3)行者休于树于: (4)临溪而渔渔: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答案:9.(2分)D 10.(4分)(1)命名(2)暗(3)在(4)捕鱼 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5—8题。(6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