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捕蛇者说》译文及鉴赏

《捕蛇者说》译文及鉴赏

《捕蛇者说》译文及鉴赏
《捕蛇者说》译文及鉴赏

《捕蛇者说》译文及鉴赏

导语:写《捕蛇者说》,旨在说明“ 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文本借事明道,溶理于事,因事说理,以蛇毒与赋毒相对举而成文。

捕蛇者说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

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注释

1.之:的。

2.野:郊外。

3.产:生产。

4.异:奇特的。

5.章,花纹。

6.触:碰。

7.尽:全。

8.以:假设连词,如果。

9.啮:咬。

10.御:抵挡。

11之:代词,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12然得而腊之:然,但。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

13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

16已:止,治愈。

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18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19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

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21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二,两次

22募:招收。

23者:……的.人。

24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当,抵。

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2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27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用交税的)好处。

28则:却。

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30今:现在。

32数:几次

33为之:做捕蛇这件事。

34几(jī):几乎,差点儿.

34几死者:几乎要被蛇咬死的情况。

35数:多次。

36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忧伤的样子。戚,忧伤。

38余悲之:我同情他。

39且:并且。

40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

41将:打算。

42于:向。

43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事:视事,处理公务。44更若役:更换你的差事。役:差事。

45复:恢复。赋:赋税。

46则何如:那么怎么样。

47大:非常。

48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

49涕:眼泪。

50生:使……活下去。

51斯:此,这。

52若:1、比得上。2、好像3、你

53甚:那么。

55为:做。

56病:困苦不堪。

57自:自从。

58居:居住。

59积于今:算到现在。积,一年一年累积起来。60生:生活。

61日:一天天。

62蹙:窘迫。

63徙:迁移。

64殚:尽,竭尽。

65竭:尽。

66庐:简陋的房屋。

67顿踣:(劳累地)跌倒在地上。

68犯:冒。

69疠:这里指疫气。

70曩:从前。

71其室:他们的家。

72非…则…:不是…就是…。

73尔:用于句尾,表示限制的语气。

74嚣:叫喊。

75隳突:冲撞毁坏。

76骇:使人害怕。

77虽:即使。

78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79缶:瓦罐。

80弛然:放心的样子。

81之:指代蛇。

82时: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83退:回来。

84甘:有味地。

85有:生产出来的东西。

86齿:年龄。

87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

88犯:冒着。

89熙熙:快乐的样子。

90旦旦:天天。

91毒:怨恨。

92是:这,指冒死亡的危险。

93苛:苛刻。

94乎:相当“于”,对.

95于:比。

96故:所以。

97以:用来。

98俟: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

99大风:麻风病

100人风:即民风。唐代为了避李世民的讳,用“人”字代“民”字。101汪:汪汪,形容眼泪多。

102貌:脸色。

103质:质地。

赏析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746 —750)到唐宪宗元和初期(805—810)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战乱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中说的“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段(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因而皇帝发布命令,一年征两次,可以抵消应交的租税,因此从那以后“永之人争奔走焉。”作者只用“争奔走”三字,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示出来了。

第二段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耶”。包括2、3、4三个小段,是全文的重心。

由“异蛇”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蛇”并非好事,“争奔走焉”实属无奈,字里行间,深含悲苦。只“言之貌甚戚者”一句,便把他回首往事,悲痛在心,哀形于色的情态勾勒了出来。明明是备受毒蛇之苦,却说独享捕蛇之利,在这极为矛盾的境况中,更见其内心的酸楚。

于是作者接下来说,“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在为蒋氏的不幸遭遇悲痛的同时,好心地提出了一个解脱危险的办法。这几句话简短,语气急促。而且连用了三个“若”,表明“余”是面对面地与蒋氏交谈,态度是诚恳的,帮助对方的心情是急切的,办法也似切实可行。

可出乎意料的是蒋氏并没有接受,他“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的这番话态度同样恳切,语气也十分肯定,表明了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这话怎么讲呢?蒋氏说了这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住了六十几年了,亲眼见到同村人的遭遇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拿出,把家里的收入全部用尽,也交不够租赋,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倒毙在地,顶着狂风暴雨的袭击,受着严寒酷暑的煎熬,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绝了就是迁走了。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柳文指要》引录了林西冲一文,算一笔唐代的赋税账:“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薄》上至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不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谪永州,正当其时也.”因知文中所言,自是实录。

第二层意思是:那些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的时候,到处狂呼乱叫,到处喧闹骚扰,那种吓人的气势,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而这时他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只见捕来的蛇还在,便可以放心地躺下了。他细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时间把它当租税缴上去。回来后;就能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的出产,安度岁月。

第三层意思是:这样看来,一年当中他冒生命危险有两次,而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坦然快乐地过日子,。哪像乡邻们天天都受着死亡的威胁呢?即使现在因捕蛇而丧生;比起乡邻们来,也是后死了。哪还敢怨恨捕蛇这个差使犯?

蒋氏的这一番话,以他“以捕蛇独存”和乡邻们“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弛然而卧”和乡邻们将受悍吏袭扰相对比,以他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相对比,说明捕蛇之不幸,确实“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可见他在讲述三代人受蛇毒之害时“貌若甚戚”,而当听了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汪然出涕”地恳求。完全是出于真情。蒋氏的话,发自肺腑,带着血泪,听来怎不令人心碎?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俗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皮质,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什么办法医治。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独自享受这捕蛇抵赋的好处已有三代人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抵赋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这差事上。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哀。 我怜悯他,并且说道:“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他大为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地方,三代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

古文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 .....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有何标准。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11.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2.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2分)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 答案:8.(1)到、靠近(2)的 (2分。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 (2分。每 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11.C(2分) 1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2 分。画对后3处得2分,画对后3处中的2处得1分,画对后3处中的1处不得分) 1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2分。全句连贯、顺畅得1 分,“怪”字翻译正确得1分) 14.取信于民。(1分。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观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 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 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 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 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是:此、这 8、沙之色正黄, 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 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 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 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 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 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捕蛇者说》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捕蛇者说》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篇一: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来抵他们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死掉。”他说这些话时,神情很悲伤。 我怜悯他,并且说:“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姓蒋的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想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村子,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和带答案双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篇)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 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 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二】子鱼论战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 曰:“彼众我寡,及 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 “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 之,宋师败绩。 注释】( 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 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 3 分)

杜陵叟 翻译、解析

杜陵叟 唐代: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 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象钩、牙齿象锯一样地吃人肉! 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 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 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注释 叟:年老的男人。 薄田:贫瘠的田地。 考课:古代指考查政绩。 帛:丝织品。 粟:小米,也泛指谷类。 恻隐: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弊:衰落;疲惫。 京畿(jī):国都及其行政官署所辖地区。

里胥:古代指地方上的一里之长,负责管理事务。 方:才,刚刚。 牒(dié):文书。 蠲(juān):除去,免除。 创作背景 从808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白居易是上书请求朝廷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宪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道“罪己诏”。没想到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赏析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杜陵,地名,即汉宣帝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少陵原上。白居易这首新乐府诗的主角是一位家住在长安市郊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业,守着一顷多的薄田,过着衣食不继的日子。中国文人的诗歌中,少不了风花雪月,也有的是闲情雅致,但是有意识地不但以农民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而且真正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他们鸣冤叫屈、打抱不平的作品,还是不多见的。在这一点上,白居易可以说是做得非常突出的一位了。他所以能够在诗歌中大声疾呼地为民请命,并不是想在题材上猎奇出新,而是源于他对朝廷政治前景和国计民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一再把视角投向生活在最底层的群众,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悲惨,而且向来是无人过问的。这位不知姓甚名谁的杜陵叟处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而不能自拔。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三月无雨,并不是指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是说从808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据史料记载,这一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雨,为此,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贺雨》诗表达他当时喜悦的心情。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长安市郊的“杜陵叟”去年秋天辛辛苦苦播下的冬小麦,从下种到返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结果还没有到秀穗的时候大多已经干黄枯死了。夏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可是农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秋天九月一场早来的霜降,却使得“杜陵叟”可怜的愿望又一次成为了泡影,地里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都被冻死而干枯了。两季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白居易在序中所交待的“农夫之困”,也是“天灾之困”。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长吏,泛指上级长官,这里是指的杜陵所在地的地方官。考课,指古代考查官员政绩的好坏,以此作为升降的标准。原来这位地方官大人明知手下的“农夫”受了天灾,却不向上方报告灾情,而是愈发加紧横征暴敛,强行收取租税。

捕蛇者说翻译

柳宗元《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 审核:初三语文组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身世,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的凶暴,描绘捕蛇人的心态,最后点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是有帮助的。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可分为两层。 1.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 触草木,( 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产:产出,天然生长质:质地,底子章:花纹异:奇异,特别以:假设连词,如果啮:咬御:抵御“无御之着”中的“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方法。 2.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把蛇晾干。得:得到,这里指捉到。以为:在这里是“把……制成”的意思。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可,可以以:用来已:止,这里指治好(病)。死肌:死肉,腐肉 译文: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脖子肿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 以上第一层,从外形、毒性、医疗效用三方面写蛇的“异”,并由此引出下文。 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其始:起初岁:每年赋:征收募:招募当:抵挡入:交纳。 译文: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 4.永之人争奔走焉。 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焉:指捕蛇这个差事,有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 以上第二层,写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争”字很关键。既然蛇有剧毒,为什么还“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税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的毒还要厉害。“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二部分(第2----4段):通过蒋氏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专:独占利:好处三世:三代。父子相承为世。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好处已经三代了。

《伤仲永》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阅读附答案 一、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分) 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 3.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4.《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2分) 参考答案: 1.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回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4.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

翻译微型小说二篇赏析

翻译微型小说二篇赏析 美丽的黄手帕 ——简析《回家》的艺术手法 每当听到萨克斯吹奏的《回家》,每当那深情激荡的旋律在耳畔回响,我就想起美国作家皮特〃哈米尔的微型小说《回家》。 当我们阅读追寻的眼睛看到镇口一棵高大的橡树上“挂满了黄手帕——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我们与“文戈”一起惊呆了,我们与几个年轻人一齐“叫呀,喊呀,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体验着,我们也享受着一股巨大的艺术冲击力。我们惊叹,尺幅之中,竟能闪现出如此耀眼的艺术光芒。 小说的艺术魅力来自何处? 一、化实为虚 令读者激动不已的艺术形象不是文戈,更不是几个热情的年轻人,而是那个一直都没有出现,但在镇口的橡树上挂满了几百条黄手帕的文戈的妻子。文戈、几个年轻人只是引线,只是引爆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地雷。 文戈何以一直咬着嘴唇,表情冷漠,一语不发?文戈何以紧张不安地抽着烟?文戈的心忐忑不安,他的命运前程决定于已离开了很长时间的妻子。在文戈的表述中,大家知道文戈的妻子是“一个很好的女人”。文戈坐牢时曾给她写过一封信,叫她把自己忘掉,另外嫁人。三年半里,她没有给文戈回过一封信。上周,文戈假释出狱前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如果她没有改嫁,如果她还愿意文戈回家,那就在镇口的橡树上系一条黄手帕。如果她不想要他,就忘掉这件系手帕的事,那么文戈就坐在车上走过去,漂向远方。结果,我们在焦急紧张的等待中,看到了迎风招展的几百条黄手帕。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呀!她忠贞地等待着丈夫归来,深情地盼望丈夫回家。默默无语,理所当然,情不容改,忠贞不渝地年复一年地等待下去。而极具个性的极富诗意的数百条黄手帕在迎风招展中展示了女人何其丰富深厚,何其热烈浪漫的情愫。 而这样一个“极好的女人”却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虽然人们不知道其高矮胖瘦、音容面貌,但是她却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的心中,那么具体可感、生动丰满。真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化实为虚间接表现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处处反衬 文戈的外在表情常常是冷漠的,一言不发的,有时是平静的。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波涛汹涌,起伏激荡。他深爱妻子、孩子,几张照片不知被他抚摩多少次了。他渴望回家,渴望与妻子孩子团聚,可前景未卜,凶多吉少。他不知妻子是否改嫁,能否接纳他,他忐忑不安,近乡情怯。但他却努力克制着,努力不形于色,面对迎风招展的黄手帕,“这位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朝着汽车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这种外表的平静,极大地表现了内心的激动。另外,一群年轻人的活跃、外向、激情、欢呼也起到了反衬文戈沉默寡言、内敛克制的作用。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C.①叫嚣呼东西②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D.①谨食之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饥渴而顿踣②潭西南而望 B.①时而献焉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①吾尝疑乎是②苍颜鹤发,颓然乎其间者 D.①故为之说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参考答案 ⑻A ⑼D ⑽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手册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送东阳马生序》新添文段译释与内容问答20题及对比阅读(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新添文段译释与全文内容问答及对比阅读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译文: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 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

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注释 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另译指有官位的人。 缀:这里意为“跟随”。 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县官:这里指朝廷。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裘(qiú):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èi):赠,这里指接济。 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流辈:同辈。 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谒(yè):拜见。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注释、译文(通用)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底子)而白章(花纹);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抵御)之者。然得而腊(xī,晾干)之以为饵(药饵),可以已(使……停止,治好)大风、挛踠(luánwǎn)、瘘(lòu)、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寄生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收集、征集)之,岁赋(做为赋税征收)其二(两次),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抵充)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专享)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在这件事上),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继承)为之十二年,几(几乎,差点)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样子)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你的)毒(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视事,处理公务的人,指地方官),更(更换)若役,复(恢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活下去)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先前)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生活)日(一天天)蹙(cù,窘迫),殚(dān,用尽)其地之出(出产的),竭(耗尽)其庐之入(收入的),号呼而转徙(xǐ,迁徙),饥渴而顿踣(bó,跌倒在地),触(顶着)风雨,犯(冒着)寒暑,呼嘘(呼吸)毒疠,往往(常常)而死者相藉(枕藉)也。曩(n ǎng,先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叫嚷)乎(于,在)东西,隳(huī)突(骚扰)乎南北;哗然而骇(使惊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安宁)焉。吾恂恂(xúnxún,小心翼翼,提心吊胆)

《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5 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 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 ,犹当博学审③ 问,古人 与稽④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 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 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 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 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 人可不勉⑨乎?[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 分) ① 卒之为众人卒:②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3 分)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 分)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7.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 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文学作品中长难句翻译解析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c11082467.html, 文学作品中长难句翻译解析思考 作者:张亚蕊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3期 【摘要】文学翻译不仅注重句子语言结构的完整性,原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文学内涵亦不可小觑。文学作品中短小精悍的句子或许可以细细斟酌字词的使用,而长难句有时让译者翻译句子结构的同时忽略了文学内涵,因此,本文就文学作品中长难句翻译提出了一个方法——意群翻译法。由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这种翻译方法翻译时不拘泥于英文语言结构,根据意群将原文句子结构重组,组合能够同时反映文学内涵的汉译句子。 【关键词】文学翻译;长难句;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意群分析法 【作者简介】张亚蕊(1991.05-),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英汉语句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长期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书面文字的逻辑和表达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表达出意思的本身,还要将翻译的语句读起来通顺,在提升词汇量的同时,掌握英语语言结构和英语语言文化环境同样有必要。下面简述了文学作品英语长难句问题和意群分析法。 一、文学作品英语长难句难点 在阅读和翻译中理解长难句最重要的是客服畏惧心理,用平常心来对待文学作品中的长难句,再用下文要讲到的意群分析法来解构长难句。首先长难句的长,一般都由两到三个短句通过连词、前置、后置以及从句构成,非常考验翻译者的词汇能力和对语法的熟练程度,其次长难句的难通常是句子中各种形式的倒装、省略以及根据作者因不同时代或文化背景所创作的特殊词汇。 通常在常规英语环境的长难句指是由以下五大短语构成: 1.介词短语,通常这种结构为了补充句子完整性,在句子中起到状语、表语、定语或补充语的作用,这里特指with做介词的介词短语,with本身没有特定翻译,一般把with其后面的短语整体当作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来处理。 2.不定式短语,不定式短语是翻译中的难点,不定式本身是一个完整语句,但不能把不定式短语看作整体,不定式本身有自己的宾语、状语和补足语,然后以一个整体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状语、表语、定语或补足语。

古诗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翻译赏析

古诗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翻译赏析“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出自文言文《捕蛇者说》,其含义如下: 【原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

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翻译】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假使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和带答案双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篇)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2.翻译下面的句子。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翻译鉴赏批评之桃花源记英译文的批评赏析

《桃花源记英译文的批评赏析》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文一: During the reign of Chin,there was a fisherman of Wuling. One day he was walking along a bank. 译文多为短句,简单通畅,“以捕鱼为业”翻译成“fisherman”简练地道。“忘路之远近”并入下一句翻译,打破原文结构,得意忘形。译文二: In the year of Taiyuan of the Jin Dynasty,there lived a man in Wuling jun who earned his living by fishing. One day he rowed his boat along the stream, unaware of how far he had gone when all of a sudden, he found himself in the midst of a wood full of peach blossoms. 译文为一个较长的复合句,更符合目标读者的习惯。“忽逢桃花林”并在一起翻译,打破原文结构。 译文三: During the reign of Tai Yuan of Tsin Dynasty,a certain fisherman of Wuling, who had followed up one of the river branches without taking note whither he was going, came suddenly upon a grove of peach-trees in full bloom, extending some distance on each bank, with not a tree of any other kind in sight. 译文亦为较长的复合句,并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