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 章节

混 章节

混 章节
混 章节

a

1.《规范》所列混凝土材料的的各种力学指标中最接近于混凝土实际构件受压特性的指标是()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C.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D.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混凝土在持续不变的压力长期作用下,随时间延续而增长的变形称为()

A.应力松弛

B.收缩变形

C.干缩

D.徐变

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c常用反复加载的方法确定,反复加载的最大荷载常取混凝土试件极限荷载的()

A.30%

B.50%

C.75%

D.95%

4.钢筋混凝土常用的钢筋属于()

A.明显屈服点和流幅的热轧钢筋

B.无明显屈服点和流幅的热轧钢筋

C.消除残余应力的钢筋

D.提高了屈服点的冷加工钢筋

5.混凝土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

A.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高抗压强度

B.横向受拉,纵向受拉,可提高抗压强度

C.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D.三向受压会提高抗压强度

6.高碳钢筋采用条件屈服强度,以0.2表示,即:()

A.取极限强度的20%

B.取应变的0.002时的应力

C.取应变为0.2时的应力

D.取残余应变为0.002时的应力

7.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不包括()

A.强度

B.塑性

C.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D.耐久性

8.当截面上同时作用有剪应力和正应力时()

A.剪应力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的强度,但提高了其抗压强度

B.剪应力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C.不太高的压应力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D.不太高的拉应力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二、判断题

1.高强度钢筋的极限拉伸应变比低强度钢筋大

2.钢筋经冷拉时效后可以提高其屈服强度,塑性隆低

3.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也越大

4.一般情况下,梁上部钢筋的粘结强度高于其下部钢筋

5.混凝土双向受压时强度低于单向受压时强度

6.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

7.用直接拉伸试验和劈裂试验所得到的混凝土抗拉强度相同 8.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

三、填空题

1.混凝土在长期不变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变形,混凝土随水蒸发将产生变形。

2.当钢筋混凝土构件收缩内部钢筋约束时,会在钢筋中产生应力,混凝土中产生应力。

3.混凝土的强度指标通过试验测出的有:;;。

4.工地上检验有明显流幅钢筋力学性能是否合格的的指标是:;;;。

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6.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主要由;;。

7.钢筋冷加工的方法有;。

8.常用的测定混凝土抗拉度的方法有两种,是和。

9.混凝土一次加载下的应力变曲线最高点以内卸去荷载,其应变值分成三部分:;;。

10.由混凝土应力应变的下降段可知:混凝土强度越高,残余应力相对的。这说明高强度混凝土耐受变形的能力。

11.砂浆的弹性模量随其强度等级的变化而有明显变化,砂浆强度等级扩散 ,变形 ,弹性模量越大。 四、问答题

1.钢筋的锚固长度是如何确定的?

2.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结构有些什么影响?

3.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下。其强度和变形性能有哪些特点?

4.试说明混凝土弹性系数的定义及其与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的关系。

5.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1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

5.D

6.D

7.D

8.C 二、判断题

1.×

2.√

3. √

4. √

5.×

6.×

7.×

8. √ 三、填空题

1.徐变,受缩

2.压,拉

3.立方体拉压强度的标准值,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4.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

5.C30

6.化学胶结力,摩阻力,机械咬合力

7.冷拉,冷拔

8.劈裂试验,直接轴心受拉 9.残余变形,御载后瞬时恢复的变形,卸载后的弹性后效 10.较低,较差 11.越高;越小 四、问答题(部分、要点)

1.答:钢筋锚固长度取决于钢筋强度及混凝土抗拉强度,并与钢筋外形有关,其计算可按d f f l t

y a α

=计

算确定,并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2.答: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会导致构件变形的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会造成预应力的损失。

3.答:可大大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其延性。

4.答:弹性系数=总应变

弹性应变

(混凝土材料是弹塑性

材料)。

5.答: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距、横向钢筋及侧向压力、浇注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等。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一、 选择题

1.现行规范规定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为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的( )

A.材料强度的平均值

B.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 B.具有95%以上保证的材料强度值 D.材料强度标准值减去3倍标准差 2.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在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的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

A.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B.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C.A 和B 两者中最不利者

D.A 和 B 中较大者

3.以下使结构进入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是( )

A.结构一部分出现分倾覆

B.梁出现过大的挠度

C.梁出现过宽的裂缝

D.钢筋生锈

4.结构可靠指标B 的取值依据为( )

A.结构的安全等级和结构的破坏类型

B.结构的安全等级

C.结构的重要性

D.结构破坏类型

5.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计算公式中的材料强度应( )

A.材料强度的平均值

B.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C.料强度设计值

D.材料强度的极限压应变值 二、判断题

1.偶然作用发生的概率很小,持续的时间较短,对结构造成的损害也相当小。

2.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大小取决于材料强度的大小的离散性。

3.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设计值是皎所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勤与所有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求和。

4.按极限状态设计,应满足式R-S ≥0。

5.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因素就是荷载效应。 三、填空题

1.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包括 、 、 。

2.建筑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或构件在 或 中各项规定限度的总和。

3.结构上的作用按其随时间的变异性,可分为 、 、 。

4.影响结构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和抗力的计算模。

5.荷载的准永久值是对 持续稳定性的一种描述。

6.抗力计算模式的不定性是指对抗力实际能力估计的 。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结构的可靠性?它包含哪些功能要求?

2.什么荷载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3.结构超过正常使用状态的标志有哪些? 五、 计算题

已知某教学楼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走道板厚70mm ,宽b=0.6m,计算跨度l0=2.8m,水泥砂浆面层厚25mm,板底采用15mm 厚纸石灰粉刷。已知钢筋混凝土、水泥砂浆、纸筋石灰的重力密度分别为253kN ,243kN ,163kN ,结构重要性系数0 =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2

kN 。计算: ⑴均布线恒荷载标准值g k 与均布线活荷载标准值q k 。 ⑵走道板跨度中点截面的变矩设计值M 。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一、选择题

1.C

2.C

3.A

4.A

5.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2.达到正常使用,耐久性能

3.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4.材料性能,构件几何参数

5.可变荷载

6.不精确性引起的变异性 四、问答题(部分、要点)

1.答: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2.答:永久荷载及第一个可变荷载用标准值、其他可变荷载均采用组合值

永久荷载用标准值、一个可变荷载采用濒遇值、其他可变荷载均采用准永久值 永久荷载用标准值、可变荷载均采用准永久值

3.答: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五、计算题

1.解: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25mm 水泥沙浆面层,0.025×24×1=0.62

/m kN 70mm 实心走道板 , 0.07×25×1=1.752

/m kN

15mmH 厚纸石灰粉刷:0.015×16×1=0.24 2

/m kN ①沿板宽每延半均布荷载标准值k g =0.6×2.59=1.554 KN

沿板宽每延半活荷载标准值k q =0.6×2×1 KN/m ②走道板跨度中点截面的变距设计值 M=

18(g+q )20l =18

×(1.554×1.2+1.4×1.2) ×2

8.2=3.47 KN ·m 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选择题

1.计算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时,截面受压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是( )

A.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B.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局部受压强度设计值

D.等效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2.钢筋混凝土双筋截面梁,当考虑受压钢筋As’的作用时,应满足 x ≥2as’的条件这是为了( )

A.充分发挥混凝土受压作用

B.防止脆性破坏

C.保证受压钢筋混凝土在构件破坏时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

D.防止受压钢筋被屈服 3.对适筋梁,受拉钢筋屈服时( )

A.梁达到最大承载力

B.离最大承载力较远

C.接近最大承载力

D.承罢工力开始下降 4.增大受拉钢筋配筋率不能改变梁的( )

A.极限弯矩

B.钢筋屈服时的弯矩

C.开裂弯矩

D.受压区高度 5.受弯构件计算中,当P <Pmin 时发生的破坏是( )

A.少筋

B.适筋

C.超筋

D.都有可能 6.受弯构件中,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为( )

A.0.002

B.0.0024

C.0.0033

D.0.001 7.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不考虑受拉混凝土作用是因为( )

A.中和轴以下混凝土全部开裂

B.混凝土抗拉强度低

C.中和轴附近部分受拉混凝土范围小且产生的力矩很小

D.混凝土不再受拉应力 8.作为单筋矫形梁适筋条件的是( )

A.x ≤x b

B.ξ≤b ξ

C. s α≤max s α

D.M >2

01m ax bh f c s αα 9.钢筋混凝土梁的保护层是指( )

A.箍筋外表面至梁的距离

B.主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C.主筋载面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

D.箍筋载面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 10.梁的配筋率不变的条件下,h 和b 相比,对M u ( )

A.h 的影响小

B.h 的影响大

C.两者相当

D.不一定 11.T 形截面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中,翼缘计算宽度b f ′(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越大越好,但应加以限制

D. 越小越好,但应加以限制 12.在下列哪种情况需在梁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

A.h >600mm

B.h >450mm

C.h >500mm

D. h >550mm 二、判断题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其外层纤维应力达到f c ,构件立即破坏。

2.在受弯构件中,当配筋率P ≤P max 时,P 越大,构件块的承载能力越大。

3.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受拉混凝土开裂是不正常的。

4.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最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是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h0。

5.在梁受压区配有双排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称为双筋截面。

6.采用等效应力图形是为计算简便。

7.梁的界限破坏是指:在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的同时,受压边缘纤维混凝土应变也同时达到极限压应变。

8.第一类T 形截面配筋率计算按爱压区的实际计算宽度计算。 9.最大配筋率P max 与f y 成反比。 10.适筋梁的试验分析表明,梁截面的平均应变不符合平截面假定。 三、填空题

1.梁、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M ≤M u ,式中M 是 ,它是由 所产生的内力设计值;M u 是 ,它是 所产生的抗力。

2.混凝土保护层有三个用途: 、 、 。

3.双筋梁正截面设计时:当A 与

's A 均未知时,需补充的条件是 ,此条件的出发点是 。

4.受弯构件P ≥P min 是为了 ,P max ≥P 是为了 。

5.适筋截面破坏形态是 ,属于 破坏类型。超筋截面破坏形态是 ,属于 破坏,少筋截面破坏形态是 ,属于 破坏类型。

6.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等效原则是 、 。

7.单筋矩形截面受弯计算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为 、 8.双筋矩形截面中,受压钢筋的作用有 、

9、适筋梁的三个受力阶段是计算受弯构件的依据:其中受弯构件正截面抗裂验算的依据是 阶段,第Ⅱ阶段是 的依据;第Ⅲ阶段是 的依据。

10.双筋截面的受弯承载力M u 可以看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一是由 ,其受弯承载力为M u1;其二是由 ,其受弯承载力为M u2。 四、问答题

1.受变构件中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正截面上应力—应变分布、中和轴位置、梁的跨中最大挠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每个阶段是哪种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

2.什么叫配筋率?配筋量对梁的正截面顾载力有何影响?

3.说明少筋梁、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特征有何区别?

4.等效矩形荷载的确定原则是什么?

5.什么叫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它在承载力计算中的作用是什么?

6.矩开截面受弯构件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双筋截面?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7.在双筋梁正截面受变承载力计算中,当

's A 已知时,应如何计算A s

?在计算A s

如发现

x >0h b ξ应如何处置?如果x <'

s

a 2,应如何处置? 五、 计算题

1.已知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图3-1)的计算跨度l0=5.7m ,承受均布荷载,其中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02

/m kN (不包括梁自重),可变荷载标准埴为9.52

/m kN ,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要求确定梁的截面尺 寸和纵向拉钢筋数量。

图3-1

2.已知梁的截面尺寸b=200mm,h=4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截面弯矩设计值M=170KN ·M ,环境类别为一类。计算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数量。

3.已知条件同题2,但在截面受压区已配置受压钢筋3φ18(

's A =763mm ),求受拉钢筋面积A s

.

4.已知一钢筋混凝土的截面尺寸b=250mm,h=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受拉钢筋采用3φ18的HRB400级钢筋,环境类别为一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C25,梁截面简图见图3-2,图中仅示出受拉钢筋,其余构造钢筋从略。求此梁截面所能负担的极限弯矩M u 。

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选择题

1.A

2.C

3.C

4.C

5.A

6.C

7.C

8.D

9.B 10.B 11.C 12.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题

1.弯矩设计值,外荷载,极限弯矩,结构本身

2.防止纵筋锈蚀,在火灾等情况下使钢筋的温度上升缓慢,使纵筋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

3.b ξξ

=,充分利用混凝土强度,减少钢材的用量 4.防止产生少筋破坏,防止产生超筋破坏

5.钢筋屈服、混凝土的压碎,延性,混凝土压碎时钢筋未达屈服,脆性,构件一开裂钢筋即达到屈服,脆性

6.混凝土应力力合力相等,合力作用的位置不变

7. max ρρ<,m in ρρ≥

8.形成钢筋骨架,承

受弯矩

9.第Ⅰ,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10.受压钢筋与部分受拉钢筋形成的力偶,受压混凝土与部分受拉钢筋形成的力偶 四、问答题(部分、要点)

1.答:混凝土未开裂阶段,开裂到钢筋未屈服阶段,钢筋屈服到破坏阶段。

2.答:纵向受拉钢筋与截面有效面积的比值。

3.答:混凝土一开裂受拉钢筋即屈服、脆性破坏;受拉钢筋先屈服,混凝土后开裂、延性破坏,混凝土直接压碎,受拉钢筋未屈服、脆性破坏。

4.答:混凝土应力力合力相等,合力作用的位置不变

5.答:纵向受拉钢筋屈服的同时混凝土被压碎时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截面有效高度的比值,用来衡量纵向受拉

钢筋是否超筋。

6.答:截面尺寸受限,弯矩却较大。

7.答:按基本公式计算;超筋,应按's A 未知重新计算;取'=s

a x 2进行计算。 五、计算题 1.解:

010l =570010=570,取h=500mm ;b=13h=3

500

,取b=200mm

g=1.2g k =12KN/m ,

q=1.4k q =13.3KM/m

自重0.2×0.5×25=2.5 KN/m 1.2×2.5=3KN/m 故荷载设计值为:m kN q g /3.283=++

跨中弯距设计值:M=()2038

1

l q g ++≈115KN ·m 采用C25混凝土,

c f =11.9a MP ,t f =1.27a MP ,采用HRB400钢筋,y f =300a MP 由基本公式得,s α=

2

01bh f M c α≈0.223(假定纵筋排一排,0h =h-35=465mm )

ξ

0.256<b ξ=0.55满足最大配筋要求

0h x ξ=≈119mm 代入基本公式

s A =

y

c f bx f 1α≈9442mm >min ρbh=0.002×200×500=2002

mm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故s A ≈9442mm

2.解:

c f =11.9a MP ,y f =360a MP ,t f =1.27a MP ,假定底部钢筋排一排。则0h =h-60=390mm ,

s α=201bh f M

c α=6170101.011.9200390

????≈0.470〉0.384,不符合条件。

故应采用双筋矩形截面梁,为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强度,减少钢材用量取0h x

b ξ=

0h x b ξ==0.384×390≈150mm

按双筋矩形截面承载力公式:

's A =()

'

'-?

?? ??

--s

y b b c a h f x h bx f M 0012α≈4502

mm 〉`min bh ρ

=0.0002×200×450=1802

mm 满足条件

代入基本公式:

s A =

`c y

f bx

f α+

's A ≈1441.72mm ,'s A =4502mm

故所需纵向受力钢筋s A ≈1441.72mm ,'s A =4502mm

3.解:同2,并已知

's A =7632mm ,则按基本公式:

()

20

10bh f a h A f M c s

s y s

αα'

''--=

≈0.201<0.384满足最大配筋率要求。

10.227,88.5o x h mm ξξ=-≈=≈

则:

'+=

s y

c s A f bx

f A 1α≈1348.32mm ,满足条件,故此时受拉钢筋面积s A =1348.32mm

4.解:

c f =11.9a MP ,y f =360a MP ,t f =1.27a MP ,mm a s 34925=+=,

mm a h h s 4660=-=

2763mm A s =>2m in m in 200500200002.0mm bh A s =??==ρ

`360763

115.40.3844661791.011.9200

y S

b b o

c f A x mm x h mm f b

ξα?=

=

≈==?≈?? 满足最大

配筋率要求,则 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

一、选择题

1.钢筋混凝土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

A.斜拉破坏

B.斜压破坏

C.剪压破坏

D.局压破坏 2.条件相同的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的大小为( )

A.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剪压破坏 B .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 C.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斜拉破坏 D. 斜拉破坏>剪压破坏>斜压破坏 3.算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时,若V ≦0.7ftbh0,则( )

A.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B.仅按构造配置箍筋

C.不需要配置箍筋

D.应增大纵筋数量 4.梁的剪跨比指的是( ) A.λ=

h a B.λ=

h a C.λ=l

a

D.

0l a

5.梁的剪跨比小时,受剪承载力( )

A.减小

B.增大

C.无影响

D.A 、B 都有可能

6.对无腹筋梁的三种破坏形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斜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B.只有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C.只有剪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D.三种破坏都属于脆性破坏

7.在一般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计算中,若V≥0.25βf c bh0,则采取的措施应是()

A.加大截面尺寸

B.增大箍筋用量

C.配置弯起钢筋

D.增大纵向配筋率

8.一般梁截面满足V≦0.25βf c bh0后,所配箍筋()

A.当V较大时会超筋

B.不会发生超筋现象

C.还应验算是否超筋

D.属少筋梁

9.轴向压力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是()

A.有轴向压力可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B.轴向压力对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无多大关系

C.一般轴向压力可提高构件抗剪承载力,但当轴向压力过大时,反而会降低抗剪承载力

D.轴向压力越大,截面抗剪承载力提高也越大

10.一般板不作抗剪计算,主要因为()

A.板内不便配箍筋

B.板的宽度大于高度

C.板一般爱均布荷载

D.一般板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受弯承载力

二、判断题

1.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配箍率能提高梁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

2.斜裂缝往往在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中间部位发生。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随剪跨比的加大而降低。

4.在受弯构件中,在纵向钢筋到截断或弯起的地方应考虑斜截面抗弯承载力的问题。

5.一根梁,按规范进行计算,其受弯受剪承载力恰好相等,则弯曲,剪切破坏同时发生。

6.剪跨比对有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比无腹筋梁的影响要大些。

三、填空题

1.纵向钢筋对梁抗剪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2.受弯构件箍筋的配箍率ρsv= 。

3.斜拉破坏多发生在腹筋配置太少,且其剪跨比的情况。

4.在计算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时,其斜截面的计算位置应取下各处截面即、受拉区箍筋数量与间距改变处的截面、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

5.影响有腹筋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6.为了满足梁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要求,点必须距该钢筋的点至少有0.5h0的距离。

四、问答题

1.钢筋混凝土梁中为什么会出现斜裂缝?它将沿着怎样的途径发展?

2.试扼要说明箍筋对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作用?

3.梁中为什么要控制箍筋的最小配筋率?

4.有腹筋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有什么限制条件?其意义如何?

5.无腹筋梁在斜裂缝形成后的应力状态有何变化?

6.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有哪些要求?

五、计算题

1.已知:一矩形独立简支梁,b×h=200mm×500mm,h0=460mm.承受由集中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120KN,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不配置起钢筋,箍筋采用Ф6(Ι级钢筋),双肢,求:箍筋间距S。

2.已知某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截面尺寸b×h=200mm×650mm(a s=35mm,h0=615mm),采用C20混凝土,纵筋Ⅱ给,箍筋Ⅰ级箍筋数量为双肢φ6@200,梁的净跨度l n=5m,V=220KN,求弯起钢筋面积A sb及弯起钢筋的排数(截面尺寸足够,无需复核)。

3.某矩形截面简支梁b×h=200mm×500mm,h0=465mm,承受由均布荷载产生的剪力设计值V=120KN,采用C20混凝土,不配弯起钢筋,箍筋Ⅰ级φ6的双肢箍,(f y=210N/mm2,A sv1=28.3mm2),求箍筋间距S(提示:无需稞截面尺寸和验算是否配置箍筋)。

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B

6.D

7.A

8.B

9.C 10.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填空题

1.销栓作用,限制开张

2.

bs

A sv 3.较大 4.支座边缘处,弯起钢筋弯起点处

5.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箍筋配筋率,纵筋配筋率。

6.弯起点,充分利用 四、问答题(部分、要点)

1.答:钢筋混凝土梁在承受弯矩的同时承受剪力。

2.答:与斜裂缝斜交,箍筋部分分力在主拉应力方向。

3.答:防止产生斜拉破坏。

4.答:上、下限(截面尺寸条件和最小配箍率)。

5.答:由剪压区混凝土主要承受剪力

6.答:规范构造要求。 五、计算题 1.解:0.1=c

β,c f =9.6a MP ,t f =1.1a MP ,mm h h w 4600==

3.2200

460

==b h w <4, N bh f c c 2208004602006.90.125.025.00=????=β=220.8kN >120kN

满足最小截面尺寸要求;

kN N bh f t 8.70708404602001.17.07.00≈=???=<120kN

需按计算配置箍筋;(箍筋数量已配)

%244.0117

20057

≈?==

bs A sv sv ρ>%126.0%24min ,==yv t sv f f ρ

由V ≤00

25.17.0h s

A f bh f sv

yv

t +得: S ≤117mm ,故可取S =110mm

2.解:kN N h s

A f bh f V sv

yv

t cs

7.1407.1407197.460099471025.17.000≈=+=+= 24.467sin 8.0mm f V V A y cs

sb ≈-=

α

弯起钢筋弯起点距离支座边缘的距离200+(650-35×2)=780mm 在弯起点处的剪力设计值为

1V =kN 36.1515

.278

.05.2220≈-?

>kN V cs 7.140=

因此需要配置第二排弯起钢筋,第二排弯起钢筋距离支座边缘的距离为1560mm 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剪力设计值为

2V =220×

kN 12.825

.256

.15.2≈-<kN V cs 7.140=

因此无需配置第三排弯起钢筋。 3.解:0.1=c

β,c f =9.6a MP ,t f =1.1a MP ,mm h h w 4650==,yv f =210a MP ,

由V ≤00

25.17.0h s

A f bh f sv

yv

t +得 S ≤

mm 1444652001.17.010120465

5721025.13≈???-????

取S =144mm 而%198.0≈=

bs

A sv

sv

ρ>%126.0%24min ,==yv t sv f f ρ满足条件。

5 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一、选择题

1.复合受扭构件设计计算时( )

A.要考虑混凝土抗剪与抗扭作用的相关性。

B.要考虑钢筋抗剪与抗扭作用的相关性。

C.对截面的塑性抗扭抵抗矩要进行修正。

D.当为Ⅰ形截面时要考虑翼缘的抗剪作用 2.素混凝土构件的实际抗扭承载力( )

A.按弹性分析法确定

B.按塑性分析法确定

C.大于塑性分析确定的而小于按弹性分析法确定的

D.大于按弹性分析法确定的而小于按塑性分析确定的

3.为了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承载力,应该配( )

A.沿周边均分布的纵筋

B.箍筋

C.纵筋和箍筋

D.弯起钢筋 4.剪扭构件计算βt =1.0时( )

A.混凝土承载力不变

B.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不变

C.混凝土受扭承载力为纯扭时的一半

D.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为纯剪时的一半 二、判断题

1.一般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破坏性质属于脆性破坏

2.矩形截面受扭构件沿截面周边的四角必须放置受扭的纵向钢筋

3.受扭构件规定的最小配筋是避免构件发生“少筋”破坏

4.受扭构件的箍筋也可以做成开口的形式

5.素混凝土线性扭构件块的开裂扭矩一般也是它的破坏扭矩

三、填空题

1.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通常采用 钢筋和 组成的空间骨架来提高构件块的抗扭承载力。

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会遇到一些承受扭矩的构件,例如 和 。

3.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 ,必须满足 ,当 时,取βt =0.5,当 ,取βt =1.0。

4.为了不出现超筋破坏,《规范》要求

t

W T

bh V +0不超过 ,当其不超过 时,可不必进

行计算而按构造要求进行配筋。 四、问答题

1.受扭构件中不否可以配置纵向钢筋而不配置箍筋,或只配箍筋而不配置纵向钢筋?

2.为什么要确定受扭构件的截面限制条件?受扭钢筋有哪些特殊的要求?

3.在设计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时,怎样才能避免出现少筋构件和完全超筋构件。

受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一、 选择题

1.A

2.D

3.C

4.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纵向,箍筋

2.雨篷梁,框架边梁

3.5.0≤t β ≤0.1,t β >0.1

4.t f 7.0 ,

t f 7.0 四、问答题(部分答案要点)

1.答:不能仅配置纵向钢筋;也不能仅配置箍筋。受扭构件的抗扭钢筋由纵筋和箍筋两部分组成,两者的配筋率应相匹配,否则在构件受扭破坏时不能都达到屈服,引起纵筋或箍筋某一样钢筋的浪费。

2.答:为保证弯剪扭构件在破坏时混凝土不首先破坏,(超筋破坏)。

3.答:为避免超筋,应符合以下条件:

b

h w

≤4时,

t

W T bh V 8.00+

≤0.25c c f β b

h w 当

>6时,

t

W T bh V 8.00+

≤0.2c c f β

当4<

b

h w <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为避免少筋破坏,要求

配箍率bs

A sv sv

=

ρ≥yv

t sv f f 28

.0min

,=ρ 扭纵筋配筋率bh

A stl st

=

ρ≥y

t st f f Vb T 6

.0min

,=ρ

6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一、选择题

1.在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在长期不变的荷载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的徐变其结果是构件中的( )

A.钢筋应力减小,混凝土应力增加

B.钢筋应力增加,混凝土应力减小

C.钢筋和混凝土应力都增加

D.钢筋和混凝土应力都减小 2.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 )

A.远离轴向一侧的钢筋先受拉屈服,随后另一侧钢筋压屈,混凝土压碎

B.远离轴向一则的钢筋应力不变,而另一侧钢筋压屈,混凝土压碎

C.靠近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而另一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压碎

D.靠近轴向力一侧和钢筋和混凝土先屈服和压碎,而远离纵向力一侧的钢筋随后受拉屈服 3.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大小偏心受压的根本区别是( )

A.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

B.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C.偏心距的大小

D.受压一侧混凝土是否达到极限压应变值

4.在钢筋混凝土双筋梁,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要求压区高度x ≥2'

s a ,是为了( ) A.混凝土双盘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抗压强度设计值

'y f B.受压钢筋屈服

C.保护层剥落

D.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能达到极限抗压强度

5.受压构件中受压钢筋设计强度取值的控制条件是( )

A.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B.钢筋的极限拉应变

C.钢筋的极限压应变

D.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 6.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当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0h b ξ时,构件的破坏类型应是( ) A.偏心受压破坏 B.偏心受压破坏 C.压破坏 D.筋破坏

7.在荷载作用下,偏心受压构件将产生纵向弯曲,对于长柱,《规范》采用一个偏心距增大系数η来考虑纵向弯曲的影响,其η值应是( )

A.≤1

B.≥1

C.≥3

D. ≤3 8.螺旋箍筋较普通箍筋柱承载力提高的原因是( )

A.螺旋筋的弹簧作用

B.螺旋筋使纵筋难以被屈服

C.螺旋筋的存在增加了总的配筋率

D.螺旋筋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9.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在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纵向受压钢筋的应力状态是( ) A.

s A 和's A 均屈服 B.s A 屈服而's A 不屈服 C.'s A 屈服而s A 不屈服 D.'s A 屈服而s A 不一定

屈服

10.与界限受压区高度系数b ξ有关的因素为( )

A.钢筋等级及混凝土等级

B.钢筋等级

C.钢筋等级、混凝土等级及截面尺寸

D.混凝土等级 11.偏心受压柱所采用的钢筋和混凝土和等级( )

A.均应高些

B.钢筋等级宜高些,混凝土宜低

C.钢筋等级宜低些,混凝土宜高些

D.均应低低 12.小偏心受压构件承载校核时,求出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可能出现( ) A.一种情况 B.两种情况 C.三种情况 D.四种情况 二、判断题

1.受弯及偏压构件,当x <x b 时,受弯能力随混凝土等级提高而大幅变增加。

2.偏压构件,凡

s A 受拉屈服者,x ≤x b

3.轴心受压Rc 柱中采用高强钢筋后,因受压混凝土先破坏而不能充公利用。

4.偏心受压构件,当

h E

>0.3,必发生大偏心破坏。

5.小偏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受压混凝土与受拉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状态。

6.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根本区别是: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7.在小偏心受压破坏的情况下,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加,构件的抗弯能力随之提高。 8.轴心受压柱的纵向弯曲系数?反映了长柱较短柱承载力的降低程度。

9.在双筋截面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中,其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x ≥2'

s a 对这两种构件的意义是一样的。

10.界限破坏时截面受压区的相对计算高度,对于受弯构件、大偏心受压构件和在偏心受拉构件都可以采

用。 三、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界限条件是:当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的同时,受压混凝土的边缘压应变也达到其 。

2.大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 。

3.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柱,大小偏心是根据 的大小不一而判别的,大偏心受压的条件应是 。

4.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随构件的长细比增大而 。

5.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计算公式中的η称为 。

6.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当靠近轴向力一侧混凝土先被压碎时,必须满足 各 。

7.矩形截面柱的尺寸不宜小于 ,常取

b

l 0 。

8.轴心受压柱的破坏形式有材料破坏和失稳破坏两种:短柱和破坏属于 ;细长柱的破坏属于 。

9.当x <2'

s a 时,取x= ,其出发点是为了 。 10.不论

s A ≠'s A 或s A ='s A ,复核截面时,有两种情况,即 和 。

四、问答题

1.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有哪些两种破坏类型?这两种破坏类型的判别条件是怎样的?大偏压截面应力计算图形如何?

2.心受压构件的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和受压破坏(小偏心受压)的破坏特征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3.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N-M 相关曲线是怎样导出的?它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4.附加偏心距ea 物理意义是什么?

5.在计算小偏心受压构件时,若

s A 和's A 均未知,为什么一般可取s A 等于最小配筋量?在什么情况下s

A 可能超过最小配筋量?如何计算 五、计算题

1.有一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柱截面A=300×300mm 2

,配有4φ16的Ⅱ级纵向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求此柱能承受的轴向荷载设计值N 是多少。若不用Ⅱ级钢筋而改用抗拉强度设计值为500N/mm 2

的纵向钢筋,其他条件不弯,问此柱能承受的最大轴向荷载设计值N 又是多少?

2.某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柱截面尺寸b ×h=400×600mm 2

,采用混凝土C20,Ⅱ级钢筋,

b ξ=0.55,已知:弯矩设计值M=400kN ·m ,轴向压力设计值N=1000KN ,取'=s s a a =40mm,计算得到的η=1.15,

s A ='s A =?

3.有大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尺寸b ×h=300×500mm 2

,若纵向压力设计值N=450KN ,混凝土用C30,纵筋Ⅱ级钢筋,b ξ=0.55,钢筋截面积

's A =603mm 2

(3Φ16), s A =1900mm 2

(5Φ22),取'

=s s a a =40mm,已知η=1,试

计算纵向压力所产生的弯矩。

4.某柱设计荷载N=230KN ,M=132kN ·m 。柱截面尺寸b ×h=250×350mm ,'

=s s

a a =35mm.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Ⅱ级钢筋(

'

=y y f f =300N/mm 2

),柱计算长度L 0=2.625m.求对称配筋的截面面积。

(b ξ=0.55,e min =0.3h 0)

5.已知柱承受轴向力设计值N=3100KN ,弯矩M=85KN ·m ;截面尺寸b=400mm ,h=600mm ,'

=s

s a a =45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采用Ⅲ级钢筋,配有s A =1964mm 2

,(4Φ25), 's A =603mm 2

(3Φ16),计算长度l 0

=6m,

试复核截面是否安全。

6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一、选择题

1.B

2.A

3.A

4.D

5.A

6.B

7.B

8.D

9.D 10.A 11.C 12.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填空题

1.极限压应变

2.远离轴向一侧的钢筋先受拉屈服

3.轴向力,i e η>min ,ib e 且N ≤b N

4.减小

5.偏心距增大系数

6.ξ>b ξ,'

s A ≥0.002bh 7.250mm ×250mm, 8~30 8.材料破坏,失稳破坏

9.2'

s a ,混凝土压力合力与钢筋合力重合10. ξ≤b ξ,ξ>b ξ 四、问答题(部分答案要点)

1.答:大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破坏两种破坏形式;ξ≤b ξ为大偏心受压,ξ>b ξ小偏心受压。

2.答:共同点:受压钢筋都屈服,混凝土被压碎;不同点: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是否能受拉屈服,破坏性质是延性的还是脆性的。

3.答:推导略;可以用来说明在一组弯矩、剪力作用下的大小偏心判别,可以说明多组内力哪一组是最不利的等问题。

4.答:附加偏心距是考虑荷载作用位置的不定性、混凝土质量的不均匀性和施工误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5.答:因为s A 始终达不到屈服,故可按最小配筋率配置;当偏心距很小,全截面受压,s A 有可能达到受

压屈服。 五、计算题 1.解:

c f =11.9a MP ,t f =1.27a MP ,y f =210a MP

150

=b

l ,查表895.0=? 202.39399.0mm f

A f N

A y

c s =-=

''?

γ,选用8φ25,23927mm A s ='

%5.2=='

'

A

A s ρ<3%,符合要求。

2.解:

c f =9.6a MP ,t f =1.1a MP ,mm h 565356000=-=,y f =300a MP

mm N M

e 3000==

80

=b

l ,为短柱,0.1=η,

mm

e a 20=,

mm e e e a i 3200=+=

mm e i 320=η

mm b

f N

x c 2.3471==

α>mm h x b b 75.3100==ξ,属小偏心构件。

()()

584.043.001012

010

1≈++----=

'

b c s

b c c b bh f a h bh f Ne bh f N ξαξβααξξ

()()

202015.12885.01mm a h f bh f Ne A A s

y c s

s ≈---=='

''αξξ>2

m in 360002.0mm hb A s =?=, 满足要求。 4.解:

c f =9.6a MP ,t f =1.1a MP ,mm h 315353500=-=,y f ='y f =300a MP

mm N

M

e 5740==

,5.70=b l ,为短柱,0.1=η,mm e a 20=,mm e e e a i 5940=+=

mm e i 594=η>0.30h =94.5mm kN bh f N b c b 8.41501==ξα>N

=230kN 为大偏心受

压构件,按

mm b

f N x c 8.951==

α>mm a s

702='

()()

2

02

011279mm a h f h bx f Ne A A s

y x c s

s ≈---=

='

''α>

2

m in 175002.0mm hb A s =?=,

(mm a h

e e

s i 7342

=-+

=η 5.解:

c f =9.6a MP ,t f =1.1a MP ,mm h 555456000=-=,y f ='y f =360a MP

mm N

M

e 270==

,100=b l ,0.12=ζ,mm e a 20=,mm e e e a i 470=+=

372.05.01≈=N

A f c ζ, 314.11400

1

12

12

00

≈???

??+

=ζζηh l h e i mm e i 62=η<0.30h =166.5mm 构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 kN bh f c 23041=α<N=31000kN

而()mm e e a h e

a s 2482

0=---=

''

()

2019872mm a h f a h bh f Ne A s

y s c s ≈-??? ??--='

'''α>603

2mm 故该截面承载力不足,截面不安全。 7 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一、选择题

1.偏拉构件的抗弯承载力( )

A.随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B.随轴向力的减小面增加

C.小偏拉时随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D.大偏拉时随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2.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大偏拉构件( ) A.

's A 受压不屈服 B.'s A 受拉屈服 C.'s A 受拉屈服 D.'s A 受压屈服

3.矩形截面不对称配筋小偏拉构件( ) A.

's A 受压不屈服 B.'s A 受拉不屈服 C.'s A 受拉屈服 D.'s A 受压屈服

4.在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截面上的拉应力( ) A.全部由纵向钢筋承担 B.全部由纵向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 C.全部由混凝土承担 D.由部分纵向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 二、判断题

1.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由混凝土和钢筋共同承担。

2.偏心受拉构件大小偏心的区分与偏心受压构件相同。

3.偏心受拉构件区分大小偏心是根据偏心拉力N 的作用位置来确定的。

4.一般情况下大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是相同的。 三、填空题

1.矩形截面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界限是 ,大偏拉是 受压区,小偏拉时 受压区,对称配筋大偏拉时,

's A ,小偏拉时,'s A 受拉 。

2.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靠近偏心拉力N 的钢筋面积为 ,离N 较远的钢筋面积为 。

3.计算小偏心受拉构件,在一般情况下,对A 及's A 钢筋强度设计值取为 ,而大偏心受拉构件

承载力计算时,对

A 及's A 的强度实际值应分别取为 。

4.轴心受拉构件承载离公式为 。 四、问答题

1.试说明为什么大、小偏心受拉力构件的区分只与轴向力的作用位置有关,与配筋率无关?

2.试说明当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材料强度和轴向力的偏心距e o 均为已知时,截面受拉承载力N 的验算

步骤。

7 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选择题

1.D

2.A

3.C

4.A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填空题 1.

s a h

-2

,存在,不存在,受压不屈服,屈服 2.s A ,'s A , 3.相等,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设计值 4.N ≤s y A f

四、问答题(部分答案要点)

1.答:偏心受拉构件混凝土不参与受拉工作,轴向力在s A 合力与's A 合力作用点之间,为小偏心受拉,两

种钢筋均受拉,轴向力在s A 合力与's A 合力作用点之外,则某一种钢筋受拉,另一种钢筋受压,为大偏心

构件。

2.答:截面几何尺寸计算;大小偏心的判别;承载力u N 的计算;判别结构是否安全。

8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

一、选择题

1.进行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时( )

A.荷载用设计值,材料强度用标准值

B.荷载和标准值,材料强度设计值

C.荷载和材料强度均用设计值

D.荷载和材料强度用标准值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随受荷时间的延续而(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与具体情况有关 3.提高受弯构件的刚度(减小挠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C.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

D.加大截面宽度 4.为防止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开展宽度过大,可( )

A.使用高强度钢筋

B.使用大直径钢筋

C.增大钢筋用量

D.减少钢筋用量 5.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是( )

A.不带裂缝工作的

B.带裂缝工作的

C.带裂缝工作的,但裂缝宽度应受到限制

D.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宽度不受到限制 6.为减小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当配筋率为一定时,宜采用( ) A.大直径钢筋 B.变形钢筋 C.光面钢筋 D.小直径变形钢筋 7.当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宽度的关系是( ) A.保护层愈厚,裂缝宽度愈大 B.保护层愈厚,裂缝宽度愈小 C.保护层厚度与裂缝宽度无关 D.保护层厚度与裂缝宽度关系不确定

8.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挠度时需将裂缝截面钢筋应变值乘以不均匀系数?,这是因为( )。 A.钢筋强度尚未充分发挥 B.混凝土不是弹性材料 C.两裂缝见混凝土还承受一定拉力 D.钢筋应力与应力不成正比 9.下列表达( )为错误。

A.验算的裂缝宽度是指钢筋水平处构件侧表面的裂缝宽度

B.受拉钢筋混凝土应变不均匀系数ψ愈大,表明混凝土参加工作程度愈小

C.钢筋混凝土梁采用高等级混凝土时,承受力提高有限,对裂缝宽度和刚度的影响也很有限

D.钢筋混凝土等截面受弯构件,其截面刚度不随荷载变化,但沿构件长度变化

二、判断题

1.一般来说,裂缝间距越小,其裂缝开展宽度越大。

2.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钢筋应力越大,裂缝开展宽度也越大。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可使构件的裂缝开展宽度减小。

4.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变不均匀系数ψ接近与1时,说明受拉混凝土将完全脱离工作。

5.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提高构件抗裂度的有效办法是增加受拉钢筋用量。

6.无论是受拉构件还是受弯构件,在裂缝出现前后,裂缝处的钢筋应力会发生突变。

7.钢筋混凝土梁抗裂弯矩的大小主要与受拉钢筋配筋率的大小有关。

8.当梁的受压区配有受压钢筋时,可以减小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9.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产生的后果较之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后果要严重的多。

三、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和挠度是以的应力状态为计算依据的。

2.受弯构件的挠度,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将会时间而。着主要是由于影响造成的。

3.裂缝间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越大,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越,而混凝土参与受拉工作的程度越。

4.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随弯矩增大而。

5.弹性匀质材料的M-φ关系,当梁的材料和截面尺寸确定后,截面弯抗刚度EI是,钢筋混凝土梁,开裂后梁的M-φ关系是,其刚度不是,而是随弯矩而变化的值。M小

B ,M大B 。 6.减小裂缝宽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7.变形和裂缝宽度控制属于极限状态。应在构件的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再验算构件的变形或裂缝宽度。验算时荷载采用,材料强度采用。 8.平均裂缝宽度位置取。

四、问答题

1.何谓截面的抗弯刚度?钢筋混凝土梁与匀质弹性材料梁的抗弯刚度有何同?

2.为什么说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是变数?什么是钢筋混凝土梁的最小刚度?

3.什么是短期刚度B长期刚度B1?计算挠度时为什么要采用长期刚度B1?

4.平均裂缝宽度和最大裂缝宽度是怎么确定的?在确定最大裂缝宽度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5.试分析纵筋配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

8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各和裂缝宽度验算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C

6.D

7.A

8.C

9.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填空题

1.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

2.增大,徐变

3.小,小

4.减小

5.成正比,常量,φ增长较M增长快,固定值,大,小

6.增大纵筋配筋率

7.正常使用,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 8.受拉钢筋形心处

四、问答题(部分答案要点)

1.答:截面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变量与常量关系。

2.答:混凝土开裂,截面尺寸发生变化;在简支梁全跨范围内,可按弯矩最大处的截面弯曲刚度,亦即按最小的截面弯曲刚度。

3.答:荷载标准组合受弯构件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称为短期刚度;

长期荷载组合受弯构件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称为短期刚度。

4.答:平均裂缝宽度等于构件裂缝区段内钢筋的平均伸长与相应水平处构件侧表面混凝土平均伸长的差值;最大裂缝宽度是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扩大系数;主要考虑:一是在一定荷载标准组合下裂缝宽度的不均匀性,二是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进一步的收缩和徐变等导致裂缝间混凝土不断退出受拉工作。

5.答: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较大。

9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一、选择题

1.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其适用范围分别是()

A.先张法适用于工厂预制构件,后张法适用于现浇构件

B.先张法适用于工厂构件的中、小型构件,后张法宜用于大型构件及现浇构件

C.先张法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后张法宜用于大型构件

D.先张法宜用于通用构件和标准构件,后张法适用于大型构件

2.通过对钢筋预拉,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则构件()

A.承载力提高

B.变形减小

C.承载力提高、变形也减小

D.变形增大

3.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的张拉控制应力比相同钢筋后张法的控制应力要()

A.低

B.高

C.相同

D.不一定

4.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时()

A.控制应力越大,张拉钢筋越多越好

B.控制应力适当,张拉钢筋满足抗裂度要求就可以了

C.抗裂度越高越好

D.除了适当的预应力钢筋外,还应适当配一些非预应力钢筋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符号相同,但物理意义不同

B.先张法预应力钢筋张拉是在混凝土浇灌之前进行,σcon大小与混凝土截面无关

C.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是直接在混凝土构件上进行的,σcon的大小与混凝土截面有关

D.先张法的σcon 相当于后张法的σcon ——αeσpel

6.在施工阶段,σpcⅡ的计算公式,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形式基本相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只是σⅠ具体计算值不同

B.先张法构件用换算截面积A0,后张法用净截面面积A n

C.如果采用相同的σcon,其他条件也相同,后张法构件的有效预压应力值σpcⅡ要高些

D.如果采用相同的σcon,其他条件也相同,先张法构件和后张法构件的有效预压应力值σpcⅡ相同

7.判断下列关于预应力的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等级的论述哪一个正确()

A.以碳素钢丝配筋的构件,在使用阶段均不允许产生拉应力

B.以钢铰线配筋骨的屋面梁,在使用阶段均不允许产生超过f tk的拉应力

C.以冷拉Ⅳ级钢筋配筋的屋架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允许产生下超过0.5f tk的拉应力;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不允许产生拉应力

D.以冷拔低碳钢丝配筋的圆孔板,允许出现裂缝,但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值不应超过0.2mm

二、判断题

1.轴心受拉时的混凝土构件与预应力构件的承载力是相同的。

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计算应包括使用阶段的计算和施工阶段的验算。

3.对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施加预应力,可提高其抗裂度和提高斜截面的承载力。

4.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损失是由于张拉端锚具松动所产生的。

5.先张法好友应力混凝土一般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才放松预应力钢筋。

第八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课后答案

第八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1)CoCl 3·6NH 3 (2)CoCl 3·5NH 3 (3)CoCl 3·4NH 3 (4)CoCl 3·3NH 3 若用AgNO 3溶液沉淀上述配合物中的Cl -,所得沉淀的含氯量依次相当于总含氯量的 03 13233、、、,根据这一实验事实确定四种氨钴配合物的化学式? 答:[Co(NH 3)6]Cl 3 [Co(NH 3)5Cl]Cl 2 [Co(NH 3)4Cl 2]Cl [Co(NH 3)3 Cl 3] 4、在1.0L 氨水中溶解0.10molAgCl ,问氨水的最初浓度是多少? =2.16×10–3 )mol.L (22.210 02.21.01.01002.2)(Cl )])[Ag(NH ()(NH 1-3 3-1233=??=??=--+c c c 在溶解的过程中要消耗氨水的浓度为2×0.1=0.2mol·L -1,所以氨水的最初浓度为 2.22+0.2=2.42mol·L -1 5①AgI 不能溶于NH 3而能溶于KCN,因为溶解反应K ⊙ =Ksp*K (稳),K(稳)Ag (CN )2>>K(稳)Ag (NH 3)2 ∴AgI 溶于KCN 的平衡常数很大而溶于NH 3的平衡常数很少 ②AgBr 能溶于KCN 而Ag 2S 不能,,∵K ⊙ =Ksp*K (稳) Ag 2S 的Ksp<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思考题解析 以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假定它们的浓度均为0.001mol.L-1,指出溶液导电能力的顺序,并把配离子写在方括号内. (1)Pt(NH3)6Cl4(2)Cr(NH3)4Cl3(3)Co(NH3)6Cl3(4)K2[PtCl6] 解:溶液导电能力顺序为Pt(NH3)6Cl4>Co(NH3)6Cl3>K2[PtCl6]>Cr(NH3)4Cl3 2. PtCl4和氨水反应, 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Pt(NH3)4Cl4。将1mol此化合物用AgNO3处理,得到 2molAgCl,试推断配合物内界和外界的组分, 并写出其结构式。 解:内界为[PtCl2 (NH3)4]2+、外界为2 Cl-,结构式为:[Pt Cl2 (NH3)4] Cl2。 3下列说法哪些说法不正确?说明理由。 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2)只有金属离子才能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3)配位体的数目就是形成体的配位数。(4)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的电荷数。(5)配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 解:(1)不正确。有些化合物不存在外界,如[PtCl2 (NH3)2]、[CoCl3 (NH3)3]等。 不正确。少数高氧化数的非金属元素离子也可作为形成体,如[BF4]-、[SiF6]2-中的B3+、Si4+等;另外,有些中性原子也可作形成体,如[Ni(CO)4]中的Ni原子。 不正确。在多齿配体的螯合物中,配位体数目就不等于配位数,如[Cu(en)2]2+中。 不正确。配离子电荷应是形成体和配位体电荷的代数和。如[Fe(CN)6]3-。 正确。 4.实验测得下列配合物磁矩数据(B.M.)如下: [CoF6]3- 4.5 [Ni(NH3)4]2+ 3.0 [Ni(CN)4]2-0 [Fe(CN)6]4-0 [Cr(NH3)6]3+ 3.9 {Mn(CN)6}4- 1.8 试判断它们的几何构型,并指出哪个属于内轨型,哪个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解:

第八章 配型配合物

第八章 混配型配合物 当存在多种配体时,金属离子可以和多种配体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体A .B .C 与同一种中心离子M 形成的配合物称为混配型配合物。 一种金属离子与一种配体形成的配合物常称为二元配合物,而一种金属离子同时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即混配型配合物)称为多元配合物 MAB ――三元配合物 MABC ―――四元配合物 第一节 混配型配合物的形成条件 一. 配位饱和原理 若金属离子能分别与两种配体单独发生配位反应,当单一型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未达到最高配位数时,在有其它配体存在的情况政,很容易与之进一步配合形成更稳定的配位饱和的混配型配合物。 例: N (CH 2COOH )3 + Cd 2+ = Cd(nta)- 因Cd 的配位数在此为4,但Cd 的最高配位数可为6,因此,可以进一步和其它的配位体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Cd + nta + nL===CdntaL ] ][][[] [L nta Cd CdntaL = β 其中L 可为Cl, Br, I 等。 有关的β值见下表 表1 Cd 与nta 和X 的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由实验事实可以归纳: 1 高价的金属离子易形成稳定的混配型配合物,这是因为高态的金属离子有较高的配位数。 2 周期数高的金属离子易形成混配型配合物,第三.四周期的元素配位数大多数为6,第五.六周期的元素的可达8甚至更多,例如铌钽的配位数可达7或8。 只有一种配体时,饱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常因空间位阻.静电斥力等的作用而难以实现,特别是配体为有机配体时更是如此,因为有机配体通常为多齿配体,形成的螯环具有一定的张力。 如用大小搭配适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体同时饱和金属离子的配 数则比较容易实现。 一般说来,当配位数>=4时,混配型配合物的形成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 类聚效应 即物以类聚的意思。 指两种软硬度相似的配体容易共存于金属离子的内界,形成混配型配合物。

ITE第十二章考试答案

1 技术人员到达后问客户:“您能描述一下问题吗?”客户回答:“我发送的所有电子邮件日期都是错的。 我重新启动了几次电脑,但是好像于事无补。” 问题可能是什么? 正确响应您的 响应 MBR 损坏。 CMOS 电池发生故障。 硬盘驱动器开始出现故障。CPU 电压设置得过低。 用户可能不小心更改了PC 上的日期和时间,但这个问题更有可能是由于需要更换CMOS 电池引起的。CPU 电压、硬盘驱动器或MBR 对时间和日期设置没有影响。 2 使用Windows XP 计算机的用户投诉说新的读卡器无法正常工作。技术人员在Windows 7 计算机上 测试了读卡器,没有检测到任何问题。对于XP 计算机上的这个问题,可能有哪两种解决办法?(选择两项。) 正确响应您的 响应 更新CMOS 固件。 修改BIOS 中的选项。 从读卡器的制造商那里下载并安装驱动程序。从读卡器随附的CD 安装驱动程序。 安装额外的RAM。 如果读卡器没有故障,那么该计算机可能没有找到合适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由制造商通过设备随附的光介质提供,或者在制造商的网站上提供。 3 技术人员正在更换PC 上用作第二驱动器的内置硬盘驱动器。连接新硬件并打开计算机后,显示了错 误消息“找不到操作系统”。该错误消息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响应您的 响应 电源发生故障。 需要更换主板才能支持新的硬盘驱动器。 硬盘驱动器跳线设置不正确。 需要更新BIOS。 USB 端口连接的设备太多,无法提供充足的电力。 如果第二硬盘驱动器上的硬盘驱动器跳线设置不正确,计算机将无法找到操作系统,也无法启动。

4 技术人员正在用双核CPU 升级一台旧PC。当PC 重新启动时,速度比升级之前更慢。任务管理器 的“性能”选项卡中只显示了一张CPU 图表。哪个解决方案最有可能解决此问题? 正确响应您的 响应 对CPU 进行超频。 将硬盘更换为容量更大的硬盘。 更新BIOS 固件以支持双核CPU。增加可用RAM 容量。 只有一张CPU 图表可用的事实表明,技术人员需要升级BIOS 固件以支持双核CPU。 5 运行Windows XP 的笔记本电脑在POST 后显示"Missing NTLDR"(缺少 NTLDR)。此问题最可 能有哪两个原因?(选择两项。) 正确响应您的 响应 与某个新安装的设备存在冲突。BOOTMGR 损坏。 Boot.ini 丢失或损坏。 BIOS 中的引导顺序设置不正确。 索引服务没有在正确的位置建立索引。 BOOTMGR 只用于Windows 7 和Windows Vista 中。新安装的设备或索引服务都不会妨碍NTLDR。 6 过去几天,用户通过USB 将外置硬盘驱动器插入笔记本电脑时,多次出现蓝屏死机。此问题可能的 解决办法是什么? 正确响应您的 响应 研究STOP 错误和造成错误的模块名称。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升级操作系统。 研究启动错误蜂鸣代码,以确定错误原因。 蓝屏死机可能的解决办法是研究STOP 错误和造成错误的模块名称,或者用确定完好的设备替换任何故障设备。

含亚磷酸酯和氮杂环卡宾的混配型镍(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含亚磷酸酯和氮杂环卡宾的混配型镍(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 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亚磷酸酯和氮杂环卡宾配体的混配型镍(Ⅱ)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上述配合物在氯代芳烃、溴代芳烃及苄基氯代烃与联硼酸酯的Miyaura硼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1、通过二亚磷酸酯二卤化镍Ni[P(OR13]2X2与等摩尔量的氮杂环卡宾配体NHC 的反应合成了含亚磷酸酯和氮杂环卡宾配体的混配型镍(Ⅱ)配合物Ni(NHC)[P(OR13]X2{NHC= (R2NH2NH2R2) C,R2=2,4,6-三甲基苯基,SIMes;R2=2,6-二异丙基苯基,SIPr;R2=叔丁基,SItBu;R1=乙基,异丙基;X=溴,氯}1–6和8–10。所有配合物在室温下都是红色(含有SIMes和SIPr)或棕黄色(含有SItBu)固体粉末,对空气不敏感,它们都通过了元 素分析和核磁的表征,其中配合物5、6和9通过了X-ray单晶衍射的表征。 2、考察了混配型镍(Ⅱ)配合物1–6和8–10在氯代芳烃或溴代芳烃与联硼酸酯的Miyaura硼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这些配合物具有明显的亚磷酸酯配体和氮杂环卡宾配体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且亚磷酸酯配体和氮杂环卡宾配体结构的改变对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配合物1在氯代芳烃与联硼酸新戊二醇酯(B2nep2)的Miyaura硼化反应中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而配合物2在溴代芳烃与联硼酸频哪醇酯 (B2pin2)的Miyaura硼化反应中的催化效果最佳。

硅橡胶混炼工艺

硅橡胶混炼工艺 硅橡胶混炼工艺: 1.开炼机混炼 双辊开炼机辊筒速比为1.2~1.4:为宜,快辊在后,较高的速比导致较快的混炼,低速比则可使胶片光滑。辊筒必须通有冷却水,混炼温度宜在40℃以下,以防止焦烧或硫化剂的挥发损失。混炼时开始辊距较小(1~5mm),然后逐步放大。加料和操作顺序:生胶(包辊)—→补强填充剂—→结构控制剂—→耐热助剂—→着色剂等—→薄通5次—→下料,烘箱热处理—→返炼—→硫化剂—→薄通—→停放过夜—→返炼—→出片。胶料也可不经烘箱热处理,在加入耐热助剂后,加入硫化剂再薄通,停放过夜返炼,然后再停放数天返炼出片使用。混炼时间为20~40分钟(开炼机规格为φ250mm×620mm)。如单用沉淀白炭黑或弱补强性填充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时,胶料中可不必加入结构控制剂。应缓慢加入填料,以防止填料和生胶所形成的球状体浮在堆积胶的顶上导致分散不均。如果要加入大量的填料,最好是分两次或三次加入,并在其间划刀,保证良好的分散。发现橡胶有颗粒化的趋势,可收紧辊距以改进混炼。落到接料盘上的胶粒应当用刷子清扫并收集起来,立即返回炼胶机的辊筒上,否则所炼胶料中含有胶疙瘩而导致产品外观不良。增量性填料应当在补强性填料加完之后加入,可采用较宽的辊距。装胶容量(混炼胶):φ160mm×320mm 炼胶机为1~2 kg;φ250mm×620mm炼胶机为3~5kg。硅橡胶在加入炼胶机时包慢辊(前辊),混炼时则很快包快辊(后辊),炼胶时必须能两面操作。由于硅橡胶胶料比较软,混炼时可用普通赋子刀操作,薄通时不能象普通橡胶那样拉下薄片,而采用钢、尼龙或耐磨塑料刮刀刮下。为便于清理和防止润滑油漏入胶内,应采用活动挡板。气相白炭黑易飞扬,对人体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如在混炼时直接使用粉状过氧化物,必须采取防爆措施,最好使用膏状过氧化物。如在胶料中混有杂质、硬块等,可将混炼胶再通过滤胶机过滤,过滤时,一般采用80~140目筛网采用开炼机混炼,它包括:1)包辊:生胶包于前辊;2)吃粉过程:把需要加入的助剂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加入时要注意堆积胶的体积,少了难于混合,多了会打滚不容易混炼。吃粉后会包后辊。其中加料顺序一般为:生胶→补强剂→结构控制剂→耐热助剂;3)翻炼过程:能更好、更快、更均匀的混炼。刀法:a、斜刀法(八把刀法)b、三角包法; c、打扭操作法;d、捣胶法(走刀法)还要考虑的问题有,开炼机的装胶容量;辊筒的温度:小于50度;混炼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看操

混配型MOF衍生杂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能源转换与存储中的研究

混配型MOF衍生杂原子掺杂碳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能源转 换与存储中的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对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以及随之带来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要也在逐年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都具有间歇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缺点,不利于这些能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把富余的清洁能源进行有效的转换或存储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这个 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涉及到能源转换反应的催化剂,它可以保证能源转换过程有效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和持续性利用。因此,对于能源转换与存储(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ECS)催化材料的研究一直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工作者们的持续关注。 氢气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清洁能源载体,它可以把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电催化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就是把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电催化析氢催化剂就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燃料电池中,氢气被氧化打破两个氢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从而实现化学能 到电能的转换。限制这个能源转换效率的关键反应就是燃料电池正极上发生的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它也需要高效的ORR 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提升能源转换效率。 碳循环也是一种能源转换策略,利用CO2作为反应物通过能源 转换反应形成化工中间产物或是高附加值燃料分子,既可以缓解碳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又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转换利用。除了这些能源转换策略,储能装置是一种可以直接快速利用清洁能源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硫电池(Lithium-Sulfur Battery,Li-S battery)更是吸引了

橡胶工艺学第12章

第十二章混炼工艺 混炼:通过适当的加工将配合剂与生胶均匀混合在一起,制成质量均一的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混炼胶的质量要求:(1)胶料应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2)保证成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12.1 混炼前的准备 一.原材料与配合剂的质量检验 通常对配合剂检验的内容主要有:纯度、粒度及分布、机械杂质、灰分及挥发分含量、酸碱度等。具体依配合剂类型不同而异。 生胶一般检验化学成分、门尼粘度及物理机械性能。 二.配合剂的补充加工 (一)粉碎 块状和粗粒状配合剂必须经过粉碎或磨细处理才能使用,如沥青、松香和古马隆等固体用粉碎机粉碎。 (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减少配合剂中的水分和其他挥发分含量,防止粉末状配合剂结团,便于筛选和混炼分散,避免某些配合剂遇水变质和胶料内部产生气泡和海绵。 干燥方式可采用真空干燥箱、干燥室或螺旋式连续干燥机等。 (三)熔化与过滤及加温 低熔点固体软化剂如石蜡和松香等须进行加热熔化,达到干燥脱水和降低粘度作用后,再经过滤去掉其中的机械杂质。 (四)筛选 粉末状固体软化剂粒度及粒度分布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或已经发生配合剂结团及含有机械杂质的必须经过筛选加工,去掉其中的机械杂质、较大颗粒与结团。 三.油膏和母炼胶的制造 油膏:为了使配合剂易于在胶料中混合分散,减少飞扬损失造成环境污染,保证胶料的混炼质量,将某些配合剂、促进剂等事先以较大比例与液体软化剂混合制成膏状混合物。 母炼胶:将在通常混炼条件下短时间内难以混合均匀且混炼生热量多,能耗较大的某些配合剂以较大的比例事先与生胶单独混合制成组分比较简单的混合物料。最常见的有促进剂母胶、炭黑母胶、化学塑解剂母胶等。 四.称量配合 要求称量配合操作做到:精密、准确、不漏、不错。 称量配合的操作方式有两种:(1)手工操作;(2)机械化自动称量配合。

橡胶的工艺流程

橡胶的工艺流程(精品) 2014-10-22橡胶技术网 橡胶工艺流程开始 1 综述 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 2.1塑炼工艺 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 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 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 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 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 乙丙橡胶的分子主链是饱和结构,塑炼难以引起分子的裂解,因此要选择门尼粘度低的品种而不用塑炼。

配位化学讲义 第八章 配合物的制备

配位化学讲义第八章配合物的制备

第八章配合物的制备 第一节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配合物 1、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 1)用金属盐水溶液直 接与配体反应 [Cu(H2O)4]SO4+ 4NH3 [Cu(NH3)4]SO4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就可得到深蓝 色的结晶。

不适合与Fe3+、Al3+、Ti4+ 2) 煮沸 K3[RhCl6] +3K2C2O4 K3[Rh(C2O4)3] + 6KCl 2、非水溶剂中的取代反应 使用非水溶剂的原因: A、防止水解(如 Fe3+、Al3+、Ti4+); B、使不溶于水的配

体可溶解; C、配体的配位能力 不及水。 1)[Cr(en)3]Cl3的合成 在水中反应时 CrCl3.6H2O + en Cr(OH)3↓ 可在乙醚中,按如 下方法合成: en KI AgCl 无水Cr2(SO4)3溶液 [Cr(en)3]I3 [Cr(en)3]Cl3 2)[Ni(phen)3]Cl2(phen为邻菲咯啉)

NiCl2·6H2O + phen [Ni(phen)3]Cl2 3)[Ni(EtOH)6](ClO4)2的合成 NaClO4 无水NiCl2 + EtOH [Ni(EtOH)6]Cl2 [Ni(EtOH)6](ClO4)2 在水溶液中: [Ni(EtOH)6]2++ H2O [Ni(H2O)6]2+ + EtOH 3、固体配合物热分解(固态 取代反应) 1)[Cu(H2O)4]SO4.H2O =

[CuSO4]+5H2O (加热) 2)2[Co(H 2O)6]Cl2 = Co[CoCl4] +12H2O (加热) 变色硅胶的原理(粉红、蓝色) 第二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合成配合物 1、金属的氧化 最好的氧化剂是O2或H2O2,不会引入杂质。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Coordination Compound and Complexometry) —————————————————————————————————————— 学习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命名和分类。 2.掌握配位化合物价健理论,简要了解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3.掌握配位平衡和配位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有关计算,理解配位 平衡的移动及与其他平衡的关系。 4.了解螯合物形成的条件和特殊稳定性。 5.理解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值和酸效 应曲线,金属指示剂。 6.掌握配位滴定的应用。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简称配合物,是组成复杂、应用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大约75%左右的无机化合物属于配位化合物。现代生物化学的研究发现,配合物在生物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动物体中血红素是卟吩衍生物与铁的配合物,它与呼吸作用有密切关系,植物体中的叶绿素是卟吩衍生物与镁的配合物,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动物体内的各种酶分子几乎都是以配合物的形态存在的。 配位反应不仅在生物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化学分析,水的软化、医学、染料、催化合成、电镀、金属防腐、湿法冶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配位化合物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中十分活跃的领域,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更广泛地渗透到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量子化学等领域中去。 8.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8.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我们知道,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开始生成蓝色的Cu2(OH)2SO4沉淀.当加入过量的氨水时,则蓝色沉淀消失,生成深蓝色溶液。 CuSO4+4NH3 = [Cu(NH3)4]SO4 实验证明,在此溶液中主要含有[Cu(NH3)4]2+和SO42-,几乎检查不出有Cu2+和NH3的存在。在[Cu(NH3)4]2+中,每个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提供一对孤对电子,填入Cu2+的空轨道,形成四个配位键。现代价键理论把这种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其中[Cu(NH3)4]2+部分称为配离子。多数配合物都存在配离子,但有的配合物本身就是一个中性配位分子,如[Co(NH3)3Cl3],氨分子中的氮原子和Cl-各提供一个电子对与Co3+形成六个配位键。通常对这两类配合物并不作严格区分,有时把配离子也称配合物。所以配合物包括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和电中性配合物。 8 - 1

第十二章 集输工艺流程

第十二章集输工艺流程 第一节集输工艺流程 一、集输工艺流程 1. 集输流程简述 将油田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计量、输送和初加工的工艺流程称为集输流程。一个合理的集输流程,必须满足油田的具体情况,要妥善解决以下工艺问题:能量的利用、集油集气方式、油气分离、油气计量、油气净化、原油稳定、密闭集输、易凝原油和稠油的储存和输送、加热与保温,以及管线的防腐等。 液体—计量—净化—稳定—外输首站—外输 油井产品—油气水混合物—分离外输 气体—计量—净化—轻烃回收——输气首站—外输集输工艺流程的具体要求是: (1) 尽可能满足采油的生产要求,保证集输平衡,采多少,输多少,达到油田平稳生产。 (2) 流程的适应性强,既满足油田开发初期的生产要求,又便于开发中、后期进行流程的调整和改造。 (3) 要尽可能降低集输过程中的油、气损耗。 (4) 充分利用井口的剩余能量,减少流程中的动力和热力设备,节约电能和燃料。 (5) 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保证油、气、水的净化符合要求,提供合

格产品。 (6) 流程中各种设备仪表化、自动化、便于控制和管理。 2. 集输流程 (1) 按计量方式分类 ①单井计量流程:每口井分别安装分离器,各井的油气混合物分别在井场分离计量,然后再输至计量站或转油站。 ②集中计量流程:各井生产的油气混合物直接输送到计量站集中计量。 (2) 按油气的收集方式分类 ①油气分输流程:从井口采出的油气混合物经计量分离器计量后,油和气分别用两条管线输送。油由集油管线输往输油站,气由气管线输送到集气管线或用户。 ②油气混输流程:井中生产出的油气混合物经分离计量后,气又回到输油管线,在同一条管线内油气一起混合输至集油站。 (3) 按加热方式分类 对轻质原油及低凝固点、低粘度的原油,常采用等温输送。对高含蜡和高粘度(含有高胶质沥青)原油的输送,主要采用加热方法,以降低粘度,减少管输摩阻损失。 图1单管热油集输流程图 1—油井; 2—出油管; 3—加热炉; 4—热油管

简述开炼机混炼工艺方法

简述开炼机混炼工艺方法 开炼机混炼可分为两种,即一段混炼和分段混炼方法,对于含胶率高天然橡胶、补强填充剂较少的料我们最常使用的一段混炼工艺;而对于天然橡胶与多合成橡胶并用的胶料我们采用两段混炼工艺,这样使两种橡胶与配合剂混炼更为均匀。 下面为大家讲述开炼机翻炼的几种操作方法 1、薄通法 薄通法是将开炼机辊距调至1-1.2mm,使胶料通过辊缝,任其落入接料盘中,待胶料全部通过辊缝后,然后将落盘的胶料扭转90度再进行薄通,如此反复进行到规定次数。其次调大辊距(约10mm 左右),让胶料包辊、下片,该方法的特点是胶料散热快、不易焦烧、劳动强度较低、操作安全,但配合剂分散不易均匀,尤其是沿辊筒的轴向分散不易均匀。 2、三角包操作法 三角包操作法是采用较小辊距(1-1.5mm)或较大辊距(2-2.5mm),操作时先将包在前辊上的胶料横向割断,随着辊筒的旋转将左右两边胶料不断向中间折叠成一个三角包

反复进行到规定次数,使辊筒之间的胶料不断地由两边折向中间,再由中间分散到两边进行混合,然后放大辊距(10mm左右),包辊、下片。三角包操作法的特点是配合剂分散效果好,胶料质地均一,但劳动强度大,操作安全性差。 3、斜刀法 在开炼机辊筒上左右交叉地与辊筒水平线成75度斜角进行割刀,同时按15度斜角打卷、割刀和打卷8次,左右各4次。辊距约为7-8mm。这种方法特点配合剂分散较均匀,操作效率高,缺点是劳动强度较大。 4、打扭操作法 打扭操作法是将包在开炼机辊筒上的胶料横向割断后使其附在前辊筒上,随着辊筒旋转,胶料呈扇形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移动,然后以胶片的一边垂直投入炼胶机使之混合。打扭操作法劳动强度小,适用于大规格开炼机混炼。 5、割刀操作法 割刀操作法是把包在辊筒上的胶料左右割刀至尚留有一定宽度的包辊胶后,将刀锋转成90度让其继续割断胶片,使辊筒上的胶料落在接料盘中,当辊筒上方堆积胶快尽时停止割刀,使盘内胶料随辊筒上的余胶带入两辊筒间,并把胶料向左或向右移动反复数次,使胶料混合均匀。割刀操作法还可以装上自动割刀装置代替手工操作,但混炼效果不够理想,所以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其他方法并用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1.指出下列配离子的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及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2.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和形成体的氧化数。 (1) 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 (2) 高氯酸六氨合钴(Ⅱ) (3) 二氯化六氨合镍(Ⅱ) (4)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铬(Ⅲ)酸铵 (5) 一羟基·一草酸根·一水·一乙二胺合铬(Ⅲ) (6) 五氰·一羰基合铁(Ⅱ)酸钠

根据上述结果,写出上列三种配合物的化学式。 5. 根据下列配离子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及杂化类型,试绘制中心离子价层d 64 2-6 3-测这两种配离子价层d 电子分布情况及它们的几何构型。 7.在50.0mL0.20mol ·L -1 AgNO 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1.00mol ·L -1 的NH 3 ·H 2 O ,计算达平衡时溶液中Ag + ,[Ag(NH 3 )2 ]+ 和NH 3 的浓度。 8.10mLO.10mol ·L -1 CuSO 4 溶液与lOmL6.Omol ·L -1 NH 3 ·H 2 O 混合并达平衡,计算溶液中Cu 2+ 、NH 3 及[Cu(NH 3 )4 ]2+ 的浓度各是多少? 若向此混合溶液中加入0.010molNaOH 固体,问是否有Cu(OH)2沉淀生成? 9.通过计算比较1L 6.0mol ·L -1 氨水与1L 1.0mol ·L -1KCN 溶液,哪一个可溶解较多的AgI? 10.0.10g AgBr 固体能否完全溶解于100mL 1.00mol ·L -1 氨水中? 11.在50.0 mL 0.100mol ·L -1 AgNO 3 溶液中加入密度为0.932g ·cm -3 含NH 3 18.2%的氨水30.0mL 后,再加水冲稀到100mL 。 (1)求算溶液中Ag + 、[Ag(NH 3 )2 ]+ 和NH 3 的浓度。 (2)向此溶液中加入0.0745g 固体KCl ,有无AgCl 沉淀析出? 如欲阻止AgCl 沉淀生成,在原来AgNO 3 和NH 3 水的混合溶液中,NH 3 的最低浓度应是多少? (3)如加入0.120g 固体KBr ,有无AgBr 沉淀生成? 如欲阻止AgBr 沉淀生成,在原来AgNO 3 和NH 3 水的混合溶液中,NH 3 的最低浓度应是多少? 根据(2)、(3)的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12.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 [HgCl 4 ]2- +4I - [Hgl 4 ]2- + 4Cl - 已知:([HgCl 4 ]2-) = 1.17×1015 ;([HgI 4 ]2- = 6.76×1029 (2) [Cu(CN) 2 ]- + 2NH 3 [Cu(NH 3 )2 ]+ + 2CN - 已知: {[Cu(CN)2 ]-}=1.0×1024 {[Cu(NH 3 )2 ]+ } =7.24×1010 (3) [Fe(NCS) 2 ]+ + 6F - [FeF 6 ]3- + 2SCN - 巳知: {[Fe(NCS)2 ]+ }= 2.29×103 [(FeF 6 ]3-= 2.04×1014 13. 已知:E θ(Ni 2+ /Ni)= -0.257V ,E θ(Hg 2+ /Hg)= 0.8538V , 计算下列电极反应的E θ值。 (1) [Ni(CN)4]2- + 2e -Ni + 4CN - (2) [HgI 4 ]2- + 2e - Hg + 4I - *14. 已知: E θ(Cu2+/Cu)=0.340 V, 计算出电对[Cu(NH3)4]2+/Cu 的E θ值。

塑炼与混炼工艺

塑炼与混炼工艺 橡胶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橡胶仍能保持其形变的能力叫做可塑性。增加橡胶可塑性工艺过程称为塑炼。橡胶有可塑性才能在混炼时与各种配合剂均匀混合;在压延加工时易于渗入纺织物中;在压出、注压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此外,塑炼还能使橡胶的性质均匀,便于控制生产过程。但是,过渡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等性能,因此塑炼操作需严加控制。橡胶可塑度通常以威廉氏可塑度、门尼粘度和德弗硬度等表示。 1、塑炼机理 橡胶经塑炼以增加其可塑性,其实质乃是使橡胶分子链断裂,降低大分子长度。断裂作用既可发生于大分子主链,又可发生于侧链。由于橡胶在塑炼时,遭受到氧、电、热、机械力和增塑剂等因素的作用,所以塑炼机理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氧和机械力,而且两者相辅相成。通常可将塑炼区分为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前者以机械降解作用为主,氧起到稳定游离基的作用;后者以自动氧化降解作用为主,机械作用可强化橡胶与氧的接触。生在大分子的中间部分。塑炼时,分子链愈长愈容易切断。顺丁胶等之所以难以机械断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生胶中缺乏较高的分子量级分。当加入高分子量级分后,低温塑炼时就能获得显著的效果。氧是塑炼中不可

缺少的因素,缺氧时,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生胶塑炼过塑炼时,设备与橡胶之间的摩擦显然使得胶温升高。热对塑炼效果极为重要,而且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影响也不同。由于低温塑炼时,主要依靠机械力使分子链断裂,所以在像章区域内(天然胶低于110℃)随温度升高,生胶粘度下降,塑炼时受到的作用力较小,以致塑炼效果反而下降。相反,高温塑炼时,主要是氧化裂解反应起主导作用,因而塑炼效果在高温区(天然胶高于110℃)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对塑炼起着促进作用。各种橡胶由于特性不同,对应于最低塑炼效果的温度范围也不一样,但温度对塑炼效果影响的曲线形状是相似的。由前已知,不论低温塑炼还是高温塑炼,使用化学增塑剂皆能提高塑炼效果。接受剂型增塑剂,如苯醌和偶氮苯等,它们在低温塑炼时起游离基接受剂作用,能使断链的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进而生成较短的分子;引发剂型增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等,它们在高温下分解成极不稳定的游离基,再引发橡胶分子生成大分子游离基,并进而氧化断裂。此外,如硫醇类及二邻苯甲酰胺基苯基二硫化物类物质,它们既能使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又能在高温下引发橡胶形成游离基加速自动氧化断裂,所以,这类化学增塑剂称为混合型增塑剂或链转移型增塑剂。 2、塑炼工艺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八章选择题及答案

16. Al3+与EDTA形成( C) A. 非计量化合物 B. 夹心化合物 C. 鳌合物 D. 聚合物 17.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A) A. [Co(en) 3]Cl 3 B. [Co(NH 3 ) 6 ] (NO 3 ) 3 C. [Co(NH 3) 6 ]Cl 2 D. Co(NO 3 ) 3 18. 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D) A. [Fe(C 2O 4 )]3- B. [AlF 6 ]3- C. [Mn(NH 3) 6 ]2+ D. [AgCl 2 ]- 13. AgNO 3处理[Fe(H 2 O) 5 Cl]Br溶液,产生沉淀主要是 ( A) A. AgBr B. AgCl C. AgBr和AgCl D. Fe(OH) 3 8. AgCl在1mol?L?1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 B ) (A)盐效应(B)配位效应(C)酸效应(D)同离子效应10. 在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AgI具有最大溶解度的是:( D) A.NaCl B. AgNO 3 C. NH 3 · H 2 O D. KCN 7. 下列物质,能在强酸中稳定存在的是 ( D ) A. [Ag(S 2O 3 ) 2 ]3- B. [Ni(NH 3 ) 6 ]2+ C. [Fe(C 2O 4 ) 3 ]3- D. [HgCl 4 ]2- 9.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D ) 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C. EDTA-金属离配合物的颜色 D. (B)和(C)的混合颜色 8.下列说法何种错误(C ) 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4.在配位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成()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C) (A)不稳定的更难解离的(B)更稳定的更易解离的 (C)更稳定的更难解离的(D)不稳定的更易解离的 11、下列说法何种欠妥C (1)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2)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3)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4)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8.第八章配位化合物分解

板书: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板书: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板书:1. 配合物的定义:由可以提供孤电子对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是分子(统称为配体), 和能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为形成体),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我们就将这样的化合物称之为配位化合物,或是简称为配合物。 板书: 例如: 324[()]Cu NH SO , 由配合物阳离子[Cu(NH 3)2]2+和阴离子SO 42- 组成 []46()K Fe CN , 由阳离子K +和配合物阴离子[Fe(CN)6] 4+组成; 4[()]Ni CO , 为中性配合物分子 板书:2. 配合物与复盐的区别: 配合物: 22324324[()][()]Cu NH SO Cu NH SO +-→+ (解离成为配位阴阳离子) 复盐:光卤石 22226KClMgCl H O K Mg Cl H O ++-?→+++ (完全解离成为阴阳离子) 板书: 8.1.1 配合物的组成: 板书: 例如: [Cu (NH 3)2 ] SO 4 ; K 4 [ Fe (CN)6 ] 中心离子 配体 中心离子 配体 内界 外界 外界 内界 注: 对于中性分子的配合物,例如[Ni(CO)4],没有外界。 板书:1. 形成体:在配合物中,能接受配体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为形成体。 注:形成体多为过渡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有空的d 轨道,接受孤电子对) 板书: 2. 配体: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是离子称为配体 配位原子:在配体中具有孤电子对并与中心原子直接接触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 之为配位原子,例如电负性大的F ,Cl ,Br ,I ,O ,N ,P ,C 等。 板书:3. 配体的种类:单齿配体:是指一个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例如:NH 3, H 2O 多齿配体:一个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 ???? ?? ?? 中心原子(或离子)内界:靠配位键结合;配合物:内界与外界靠离子键结合配位体外界: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学习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定义、命名及类型; 2、理解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理解配位离解平衡的意义及相关计算
2、周朝:茜草根+粘土或白矾→红色茜素染料; 3 、化学文献最早关于配合物的研究: 1798 年法国分析化学家 Tassaert发现[Co(NH3)6]Cl3 (蔡斯盐),发表于最早的化学杂志创刊 于1789年的法国Annakes de Chimie, 28, 106, 1799。 局限:由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有限,无法说明这一类化合物的形成机 理与成键方式,因此许多配合物当时都以发现者的名字或配合物的某 种特征来命名。 组成为CoCl3·6NH3(蔡斯盐)的化合物第一次制备出时,人们认 为它是由两个简单化合物(CoCl3和NH3)形成的一种新类型的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简称配合物,早期也称为络合物 (complex compound,或简称complex),它是一类组成复杂、用途极为广 泛的化合物。 1、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配合物是1704年德国涂料工人Diesbach合成并作 为染料和颜料使用的普鲁士蓝,(兽皮或牛血+Na2CO3在铁锅中煮沸)其 化学式为(KFe[Fe(CN)6]。
。令化学家迷惑不解: 既然简单化合物中的原子都已满足了各自的 化合价, 是什么驱动力促使它们之间形成新的一类化合物? 由于人 们不了解成键作用的本质, 故将其称之为“复杂化合物” 。 1893年维尔纳(Werner A)(26岁)教授对这类化合物本性提出了 天才见解, 被后人称为维尔纳配位学说。维尔纳获得1913年诺贝尔化 学奖。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NaOH 有蓝色的CuOH沉淀 CuSO4 有Cu2+
一、配合物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的定义:由可以提供孤电子对或非定域电子的一定 数目的离子或分子(配体),与具有可以接受电子的空的价轨道 的中心离了(或中心原子)结合,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而形 成的结构单元,称为“配位单元”;含有“配位单元”的物质,称为 “ 配 合 物 ” 。 如 : [Ag(NH3)2]Cl , [Cu(NH3)4]SO4 , K4[Fe(CN)6] Ni(CO)4 等。 (二)配合物: 所有配合物都有一个特征的部分,这部分是由形成体和配体 结合成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整体,如果这个整体是带电体的,则称 配离子,如 [Ag(NH3)2]+ 、 [Fe(CN)6]4- 等。由配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其组成可分两部分,分为外界和内界。内界即是配合物的特征部 分,在化学式中,用方括号标明。方括号外的离子为外界,内界 与外界为离子键结合。
1.NH3 2.NaOH 无沉淀生成
Cu2+哪里去了
无Cu2+
在加合过程中,没有电子得失和价态的变化,也没有形成共用电子的共价键。化合 物的形成不符合经典的化合价理论。在这类化合物中,都含有能稳定存在的复杂离 子,如[Cu(NH3)2]+,称为配离子。凡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 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中有一个金属离子或原子处于配合物的中央,称为中心 离子,在它周围按一定几何构型围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或中 性分子,称为配位体,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构成配合物的内界,写在 方括号内。内界离子与外界离子构成配合物,内界离子称为配离 子,外界离子一般为简单离子。配离子与外界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成 电中性的配合物。
[Cu(NH 3 ) 4 ]SO 4
中 心 离 子 配 位 原 子 配 位 体 配 位 数 配 合 物 外 界
[Co(NH 3 ) 6 ]Cl 3
中 心 离 子 配 位 原 子 配 位 体 配 位 数 配 合 物 外 界
配 合 物 内 界 (配 离 子 )
配 合 物 内 界 (配 离 子 )
CuSO4 + 4NH 3 = [Cu(NH 3 )4 ]SO4
内界配离子 外界离子
K 3 [Fe(CN) 6 ]
配 合 物 外 界 中 心 离 子 配 配 位 位 原 体 子 配 位 数
K 2 [Pt(NH 3 ) 2 Cl 2 ]
配 合 物 外 界 中 心 离 子 配 配 位 位 原 体 子 配 位 数
[Cu(NH 3 )4 ]SO4
中心 离子 配位数 配位体
配 合 物 内 界 (配 离 子 )
配合物内界(配离子)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