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_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_陈敏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_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_陈敏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_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_陈敏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_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_陈敏

第29卷 第3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6月V ol.29 N o.3Journal of S outhwest China N 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Jun.2004

文章编号:10005471(2004)03050004

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①

陈 敏1, 刁承泰1,2, 甘昭昭1, 李翠兰1, 王 锐1 11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1西南师范大学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摘要: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资源条件分析和效益分析,并运用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论证与评价.

关 键 词:土地开发整理;资源条件分析;经济效益分析;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K92815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区丛林乡荒田片区土地整理研究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1],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和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经济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土地整理的实施提供资源分析和经济论证.

1 研究区基本概况

研究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内的长江北岸,地处石灰岩低山区,海拔600~700m,年均气温16℃,大于10℃有效积温5100℃,无霜期290d,年均降水量1200mm,年均日照时数1290h,年均太阳辐射量34168×106J/cm2.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条件较好,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0%的降水集中于5-7月.当地岩溶发达,坡耕地多为乱石缝地(俗称石旮旯地),耕地石化率高达35%;地表水系以石灰岩槽谷为主干而形成树枝状水系,储水条件差,地表水渗漏快;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为3500~5000t/(km2?a),年流失泥沙总质量4178万t,属中度侵蚀区.土壤以水稻土、黄壤、石灰岩土为主,宜种性较广.林地以柏树、马尾松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518%.

研究区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610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82134万元,占总收入的14105%;全村1 277个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力823个,占64145%,人均年收入1635元,粮食456kg.

2 资源条件分析

211 土地资源分析

211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研究区土地总面积1125164hm2,其中耕地311125hm2,占总面积的27165%;林地542194hm2,占4812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4147hm2,占2117%;交通用地10174hm2,占0196%;水域8135hm2,占0174%;未利用土地227189hm2,占20125%.

①收稿日期:20040117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资助项目“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的调研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陈 敏(1973-),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发展和土地科学研究.

通讯作者:刁承泰,教授,博士生导师.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石漠化严重,耕地质量差;地表水渗漏快,水土流失严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耕地排灌设施差,导致伏旱危害严重;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的总体状况是土地质量不高,土地利用不充分,土地整理开发潜力大.21112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区内165hm 2乱石缝坡地中,净耕地仅81174hm 2,通过坡改梯,取石还土,可增加耕地有效面积36hm 2,改善土地质量,建成高产稳产农田;未利用土地中地形较平坦、坡度5°~20°、土层较深厚的土地约50hm 2,可开发耕地37hm 2;110hm 2中低产田,易涝易旱,一年只能种一季,属望天冬水田.通过归并地块,建设排灌水渠,既可增加耕地数量11hm 2,还能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地力,增加产出量.此外,区内还有较大面积的宜林荒地和疏林地、迹地,经对未成林地进行抚育和植树种草后,可使林木覆盖率由2518%上升到50%左右.212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21211 水资源概况

研究区地处背斜岩溶低山脊部,自然降水是唯一可利用的水源.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mm ,水资源总量约为1351万m 3.由于70%的降水集中于5-7月,加之石灰岩出露面积大,岩溶发达,石化严重,地表径流形成快、渗漏快,大部份区域仅有间歇性干沟,水资源利用局限于土壤持水、冬水田蓄水和几处有限的泉眼.

区内现有小(Ⅱ

)型水库1座,山坪塘5口,蓄水池1口,总蓄水量58万m 3,水库主要向外区域供水,可供水量13万m 3,一季冬水田蓄水27万m 3,实际可供水量共40万m 3.但主要水利工程集中,水利设施有限.

21212 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区内耕地区域年自然降水总量可达565138万m 3,按其利用率为50%(土壤持水率50%)计算,可利用自然降水283万m 3.现有水利设施可供水量13万m 3;此次实地调查发现,区内杉树湾东北约4km 处的泥鳅洞有常年涌水的地下泉眼,其年产水量可达24万m 3以上,若建提灌站蓄水提灌其水资源可全部利用;规划新建微型水利管网灌溉系统,可新增蓄水3万m 3.如此,项目区年供水总量可达323万m 3.土地整理将使区内的耕地面积从311125hm 2增至395125hm 2,耕地需水量按6750m 3/hm 2计,耕地总需水量为318万m 3.因此,研究区内可供水量略大于需水量,供需基本平衡.通过新修、改善、配套水利工程设施和推广节水型农业技术,可以抗御伏旱,达到季节用水供需平衡.

3 经济效益分析

研究区内的土地整理从2001年开始实施,建设期3年,寿命期(从建设期初计)20年,销售收入只计算农产品原始产品产值,不计算加工及销售增加的附加值,其销售收入与经营成本预测值见表1.以此为依据进行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动态经济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表1 农产品销售收入与经营成本预测表

T able 1 The Calculation on Sales Income and Production C 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农产品种类播种面积

hm 2

播面单产

kg/hm 2单 价元/kg 销售收入

/万元单位面积经营成本

元/hm 2经营成本

/万元水 稻

93136750110063450042青菜头23313300000130210375087西 瓜531322500018096675036蔬 菜6617

22500

0150

755250

35其 他4020合 计

484

220

注:其它类包括玉米、红薯、小麦、马铃薯等.

311 静态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总投资1701万元,其中国家(含市、区)投资950万元,项目全部完成并投入正常生产后,年净收入259万元.以总投资计,投资收益率(R )为15123%,静态投资回收期(T )为6157a ;以国家投资计,投资

105第3期 陈 敏,等: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

收益率为27126%,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167a.按重庆市农业生产标准投资收益率(R0为10%),标准静态投资回收期(T0为10a)评价,本项目静态经济效益较好.

312 动态经济效益分析

寿命期内各年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见表2.标准折现率(i0)取5%.动态经济效益分析采用净现值(N P V)、内部收益率(IRR)、动态投资回收期(T P)3个指标.以总投资计,净现值为1133195万元,内部收益率为13116%,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0162a;以国家投资计,净现值为1825164万元,内部收益率为2416%,动态投资回收期为6153a.项目动态经济效果较好.

表2 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T able2 Th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of Investment Funds万元阶 段开发整理阶段发挥效益阶段年 序123456~1920

现金流入140210328396484484484

销售收入140210328396484484484

现金流出7271003406189225225225

投 资619852230

经营成本105147172184220220220

税 金3445555

净现金流量-5817-793-78207259259259

313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不确定性评价,主要分析各种不确定因素(如各种价格)变化到一定幅度时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项目本身对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从中分析项目方案的风险大小[2].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在此我们选择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投资3个因素作为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因为这3个因素未来变动的可能性较大,与评价指标有直接联系.

31311 以投资收益率(R)为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投资回收能力的影响.所以,我们将投资收益率作为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选取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投资3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动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表3).

表3 以投资收益率(R)为指标的敏感性分析表

T able3 The Susceptibility Analyses According to Investment Earnings Ratio

不确定性因素

变 动 幅 度 /%

-30-20-100+10+20+30

销售收入/%616991541213815123///

经营成本/%///15123131931216411135

投 资/%///15123131841216911171

以标准投资收益率R0=10%为评价标准,分析结果是:销售收入因素较敏感,经营成本、投资因素不敏感.本项目能承受销售收入下降18138%,经营成本上升30%以上,投资增加30%以上的风险.

31312 以净现值(N P V)为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为分析产品价格波动对项目收益的影响,选用净现值作为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影响因素的选取同上(表4).

表4 以净现值(NPV)为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T able4 The Susceptibility Analyses According to Net Present Value

不确定性因素

变 动 幅 度 /%

-30-20-100+10+20+30

销售收入/万元-431140901386121171133195///

经营成本/万元///1133195884121634148384174投 资/万元///1133195977194821192665191

以N P V0=0为评价标准,分析结果是:销售收入较敏感,经营成本、投资因素不敏感.本项目能承受销售收入下降2117%、经营成本上升30%以上、投资增加30%以上的风险.

205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9卷

4 讨 论

411 对资源条件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的认识

土地整理的实质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的建设,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3,4].资源条件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项目决策的依据,其目的是论证项目是否适合建设、技术上是否可靠、经济上是否合理.本文在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经济效益分析切入,以经济标尺度量和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412 在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喀斯特山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石灰岩地区岩溶发育,土地石漠化严重,耕地质量差;地表水渗漏快,水土流失严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耕地排灌设施差,导致旱涝危害严重.因此,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潜力分析以及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预测应是资源条件分析的重点.应当在分析当地土地资源条件和预测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耕地质量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坡改梯工程和水利工程为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的重点,并与生态建设相结合[5].413 对项目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其核心内容是经济效果的评价

经济效果评价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项目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应用静态和动态经济效益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可以从时间、价值和效率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经济性评价[6].经济效益分析与生态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相结合,可以对项目的综合效益作出评价.参考文献:

[1]

刁承泰,陈 菲,吕 韬,等.岩溶槽谷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整理[J ].中国岩溶,2002,21(1):14-18.

[2] 吴添祖.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68.[3] 严金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63-274.[4] 刁承泰.城市地貌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5-37.

[5] 刘宗群,周志跃.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规划景观生态学方法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

(3):478-482.

[6] 刘友兆,王永斌.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J ].农村生态环境,2001,17(3):59-60.

Analyses of R esources Condition and E conomic B enefit

in Land Development and Arrangement R esearch

———A C ase Study in H uangtian Area ,Fuling ,Chongqing

CHEN Min 1, DIAO Cheng 2tai 1,2, G AN Zhao 2zhao 1,

LI Cui 2lan 1, WANG Rui 1

11School of R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 qing 400715,China ;

21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Society in Three Gorges Res ervoir Area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 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al and s ocio 2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 state of land 2use in the research area ,anal 2yses on s ocio 2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and ecologic benefit are used in the feasibility 2research on land development and

arrangement project.Then ,various analysis methods on economic benefit ,such as analyses on static state economic ben 2efit ,analyses on dynamic state economic benefit and analyses on susceptibility ,are used to prove and evaluate the eco 2nomic reas onability of the project.

K ey w ords :land development and arrangement ;res ources condition analyses ;economic benefit analyses ;Chongqing city

责任编辑 胡 杨

3

05第3期 陈 敏,等: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

2212-重庆市涪陵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涪陵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重庆市人普办和涪陵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700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涪陵区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根据重庆市人普办核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区常住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为106.67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3.5万人,增长3.39%。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二、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3.89万人,占总人口的50.52%;女性为52.78万人,占总人口的49.4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09。 三、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99万人,占总人口的15.93%;15-64岁的人口为76.47万人,占总人口的71.6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21万人,占总人口的12.38%。 四、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8.6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4.3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38.84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31.3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813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为1342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3641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29371人。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7万人,文盲率为5.35%。 五、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全区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别常住人口(人)常住人口占比(%)年末户籍人口(人)涪陵区 1066714 100 1156449 一、一城 594236 55.71 532140 敦仁街道办事处 105296 9.87 83471 崇义街道办事处 75746 7.10 46210 荔枝街道办事处 156753 14.69 96046 江北街道办事处 36538 3.43 50136 江东街道办事处 51078 4.79 54648 李渡街道办事处 88124 8.26 112411 龙桥街道办事处 34541 3.24 40645 白涛街道办事处 46160 4.33 48573 二、一线 286426 26.85 384378 南沱镇 26447 2.48 36884 百胜镇 41114 3.85 49531 珍溪镇 50017 4.69 83561 清溪镇 29285 2.74 32948 蔺市镇 41730 3.91 50496 新妙镇 34299 3.22 46975 石沱镇 26144 2.45 33487 义和镇 37390 3.51 50496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2018-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中心小学校(涪陵区新妙镇教育管理中心)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中心小学校(涪陵区新妙镇教育管理中心)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 题含答案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写出三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其中________最大,________最小。 2. 由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的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 3.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________,第二位是________。 有1个十在十位写________,有2个十在十位写________,有几个一在个位写________。 4. 看图回答 (1)小明跑在小敏的________面,得第________名 (2)军军跑在小敏的________面,得第________名。 (3)小宇前面有________个同学。 (4)小宇后面有________个同学。 5. 观察七巧板。 其中三角形有5个,1个________,还有1个________,一共有________个图形。 6. 根据时间画时针和分针. 7. 我会摆。 ①衣服②卡车③铅笔④布娃娃⑤文具盒⑥地球仪 ⑦书包⑧帽子⑨尺子⑩球鞋?裙子?魔方?书本?手套 摆一摆,看这些物品怎么放最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地开发可行性报告-(800字)

土地开发可行性报告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8-22 浏览: 54 【引言】 土地开发从广义上来讲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土地开发主要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土地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其变化的质来讲包括好和坏两个方面,如治理荒山改良土壤等,会带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而大量砍伐森林会带来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从其变化的量来讲包括明显的和非明显的两种变化,如旧城改造、开荒种田等,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化。但改良土壤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是一种非明显的变化。因此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不同。 土地于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连,土地开发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方式。例如,大片宜农荒地的开发不仅会带来地区性经济结构的改变,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来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使原来以牧、林等为生的人群转化为以农为主。因此无论那种形式的土地开发都将带来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 【目录】 第一部分土地开发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土地开发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2020年重庆市涪陵区会议发言稿

重庆市涪陵区会议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今天会议安排,下面我就***镇今年科普工作建设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今年是涪陵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首要年,7月15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动员大会,区委副书记林彬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根据会议精神,xxx镇强抓机遇,积极动员和组织了全镇各行各业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理清目标,及时召开好各项会议。 为进一步明确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有的放矢地搞好创建工作,我镇在全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动员大会召开后,及时召开了相关会议,落实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在7月22日的党委会上,镇党委委员、宣传统站委员周智友就林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区科协李林主席动员报告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传达和学习,镇党委书记李国荣就当前科普工作进行了安排,并要求大家一定要增强贯彻落实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全力做好今年创建工作;二是在7月26日,镇上召开了由各村(居)四职干部、小(居)组长、大学生村官、镇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镇辖部门负责人共计230余人参加的***镇城乡养老保险动员暨培训大会上,镇宣传统站委员周智友再次将会议精神进行了及时传达和工作安排。会议要求,各村(居)务必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好各种会议,及早部署和安排好今年

科普工作,特别是争取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好科普“站档员”建设工作。 二、强化领导,落实创建工作责任。 今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为了达到预定目标,我镇落实了以下四项工作措施:一是搭建机构,年初,镇上就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动员会议后,及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落实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措施,镇党委确定了一名领导分管科普工作,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具体落实项目的实施,层层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三是建立了以镇科普活动站为中心,各村(居)科普活动室、科普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和重点企事业单位为阵地的科普网络体系,形成了灵活有效的科普工作运行机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确保创建成效。四是落实了工作考核机制,坚持科普工作与抓经济相结合的措施,努力把科普工作、经济工作和当前“新社教”工作纳入全镇统一部署、同安排、同考核。 三、分解任务,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科普工作是社会性、公益性的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都必须主动参与,以此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抓宣传发动,营造创建工作舆论氛围 宣传工作历来都是任何工作的前提保障,在动员会议后,我镇充分利用镇广播网络、《***新闻》栏目、镇成人学校、通过开办科

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筑巢引金凤招商促发展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中共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委员会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人民政府二oo九年二月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就我镇招商引资工作作如下简要发言,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近年来,我镇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进项目建设、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采取高效务实措施,以全区项目推进和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发展机制,适时调整发展布局,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全力招商,积极推进小企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涪陵西部独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基地,从而抢占了市场先机,赢得了项目建设的主动权,使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2008年,我镇成功引进注册企业31家,协议资金4.6亿元,到位资金9049万元,已开工建设项目24个。全镇实现企业总产值36394万元,较上年增长58%。其中工业产值25170万元,增长65%;企业增加值9065万元,增长88%;工业增加值6336万元,增长87%;营业收入35043万元,增长69%;利润1782万元,增长125%;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9049万元,增长1392%。本级财政收入实现460万元,增长58%,其中税收251万元,增长51%。截止目前,全镇已有乡镇企业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一、多措并举,优化环境,打造招商引资的金色招牌优化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的主旋律,优良的环境品牌是迎来客商的根本保障。我镇在开展优化整治发展环境建设中,以“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为目的。坚持“执行政策零折扣、部门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工作责任零缺位”的工作原则,不断创优自然环境,创优政务环境,创优法制环境,创优人文环境。建立了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从而改善和实现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一是加强了软环境的建设。镇党委出台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政务公开制、岗位目标管理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拿出过硬的措施抓环境整治,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同时,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营造了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客商的服务,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遇到的问题。今年春节前我镇就面向全镇干部职工为困难企业融资128余万元,帮助企业度过了难关,做到了“热心、诚心、真心、精心、贴心”的“五心级”服务,营造了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软环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升级。二是不断加强硬环境建设。新妙镇一直以来致力于突破交通“瓶颈”的制约。建设中的茶涪二级公路即将贯通,沿江高速路也即将开工,这两条公路建成通车后,新妙镇交通条件将会得到历史性的改善,区位优势也更加突显,新妙更将会成为涪陵区连接主城的重要窗口。此外,我镇还围绕村村通、社社通、循环连通的思路,对全镇主干线、村道、环线、出境路进行规划。目前全镇硬化公路近55公里,通村公路已形成了网状结构的交通网络。同时,我镇还把小城镇建设和完善城镇功能作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重要舞台。场镇建设按照“一圈三路”的总体布局。2008年,投入500万元新建干磅路、大石路、行政西路1.2公里街道,场镇规模不断拓展,基本形成了“四横五纵”的城市骨架;硬化了力帆大道、行政路、新兴路2.28公里的街道。启动了新兴街和力帆大道两旁、逸然花园等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城镇商住楼开发项目,新增城镇住房面积8万平方米。投入30万元实施了场镇亮化工程,新安装路灯50盏。加强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市场秩序的管理,提升了城镇功能,美化了市容市貌。小城镇建设实现了从量的扩大到质的提高的良性循环。

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及效益分析问题

v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现行模式 现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一般模式是; “前期→实施→验收→移交→归档” 这几个过 程。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组织机构、项目五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 工程建设监理制、 公告制) 、 项目施工、 项目设计变更、 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 项目审计、 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移交、项目档案管理等 [1] 。 (一) 、前期工作 主要是项目申报、项目区测绘、设计、论证、立项等工作,项目的前期工作直接影响项 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因此在前期时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实。要切实做好项目前期管理中各环节的有关工作,规范土地开发开发整理行为,充分发挥土地开发开发整理的综合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乡镇申请→开发整理中心现场踏勘、论证→符合条件的列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备选库→拟选上报项目→在征求乡镇、村委、群众意见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编制方案→测绘、设计→方案公布→方案公布后无疑义→上报审查→论证、立项。 (二) 、实施管理工作 项目实施管理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坚持一个原则,落实四个控制,抓好三个管理, 做好一个协调。 ( 1 )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所有的县(市)

申报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工作必须纳入到全国统一管理之列。从项目的招标到项目的实施管理及最后的项目验收整个过程,都不能突破这一原则 [2] 。 ( 2 )落实四个控制。即安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四方相互制约只有 这四个控制发挥了作用,才能确保项目工期、质量、资金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 3 )抓好三个管理。一是制度管理,为规范项目实施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 在“五项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的相关制度,主要有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变更制度、工程验收办法、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甲方代表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工程奖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实施,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工作起到保障作用。二是合同管理。从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项工作都要签订合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三是设计变更管理,目前项目涉及变更的问题比较多,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在调整中,必须遵循两个不变。一是批准的总投资、总规模、总指标不变。二是规划调整以后,按项目管理的各项要求不变 [3] 。 ( 4 )做好一个协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项目实施前要做好相关各方的 工作,才能保证项目的实施。 (三) 、验收工作 项目竣工实行验收制。单元工程竣工后,必须组织各级验收核查和整改工作。首先由施 工队组织自验,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自验合格后,再由监理方组织进行验收,工程合格后支付工程进度款 [4] 。分部工程验收由监理组织,项目承担单位聘用中介机构进行实测, 提出核查意见后由施工方进行整改。待整改完成后,再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进行初验,合格后报省级验收。

涪陵区位状况

①区域概况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 41.4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市,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至武隆、彭水、沿河等县,直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②产业状况 加快实现工业经济由重点企业主导型逐步走向产业集群型和园区基地型,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七大支柱产业集群,提升涪陵工业整体竞争力。农业经济由零星松散型逐步走向规模基地型和特色品质型,围绕四大特色和十大产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商业经济由小散杂乱型逐步走向区域商圈型和专业市场型,加快建设专业市场,积极打造“百亿商圈”,努力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增强商业的辐射力;房地产业由低端品质型逐步走向环境品质型和功能配套型,在培育高档精品楼盘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市民多层次尤其是低收入者购房需求;旅游产业由弱小自娱型逐步走向资源品牌型和景区特色型,以城乡统筹扩大旅游领域,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以商业地产提高旅游效益,缩短旅游投资回报期,增强旅游开发的吸引力。 ③其他相关概况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 幅员面积: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杨成 50110202706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各区、县间的经济发展实力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了更准确定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实力,并制定应地适宜的经济发展战略,平衡并加快重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必要对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和研究。研究结果将重庆市39个区(县)划分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四类地区,并为提升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实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研究 一、引言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凭借长江“黄金水道”之便,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幅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经济指标都比直辖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速度和水平在全国各大主要省市中都处于领先,但跟北京、上海、天津相比,重庆仍处于“直辖市初级阶段”,差距较为明显,并且其所辖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也是有很大差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不仅反映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而且也决定了重庆市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经济中的相对地位。自2000年国家统计局进行全国百强县排名活动以来,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研究内容丰富、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因此,为了促进重庆市区(县)经济的持续、平衡、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提升重庆市整体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对全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对于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适合全市各区(县)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概念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内涵的研究,由于兴起的比较晚,理论界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是一个决定经济发展状况的时间概念和地区概念。冒小栋和李燕辉认为,经济发展和实力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发展全貌,综合反映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志刚则认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实力,不仅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应考察各区域经济对上一级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高辉灵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中,影响并决定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定义为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的总和。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

前言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工作、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更好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的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补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省国土管理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范树印、吴次芳、叶艳妹、叶剑平、胡江、吴昌洋、童菊儿、梁进社、张占录、彭群、王爱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7—19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3838—19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5791一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7929一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1645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45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 GB50162—19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50188—1993村镇规划标准 GB/T50265—1997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6—19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DJ217—19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 SL18—199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7219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3—19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JT/J021—19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L Y/J002—198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6.19”特别重大水上交通事故情况调查(重庆市涪陵)

“6.19”特别重大水上交通事故情况调查(重庆市涪陵) 引言(1) 2003年6月19日7时57分,重庆三峡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涪州10号客货轮与涪陵江龙船务有限公司所属江龙806号干/液货轮,在重庆市涪陵区长江搬针沱水域发生碰撞。涪州10号轮当即翻沉,人员全部落水,12人生还,造成共有52人死亡和失踪的重大水上交通事故。国务院黄菊副总理对该事故作了重要批示,组成了以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为组长,原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书记处书记纪明波,重庆市副市长吴家农以及其他部委领导同志为副组长长的国务院“6.19”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笔者受全总派遣参加了事故调查。 经过(2) 2003年6月19日6时30分,涪州10号轮由重庆市长寿区卫东码头发航下驶(向下游方向行驶),约7时47分,停靠蔺市码头后载客60人继续下驶。开航时实际在船船员5人,低于最低安全配员8人的要求。其中,少1名轮机员,低于最低安全持证船员配员标准。另,开航时码头附近江面有中雾。同日5时23分,江龙806号货轮从观音沱发航空载上驶(向上游方向行驶)。 约7时52分,涪州10号与涪港812轮使用甚高频电话通话后会船。此时江面有浓雾,能见距离不足150m。但是,本应按内河避碰规则停航的涪州10号,仍然在主航道南侧占用上水航道采用双中车(1000r/min)冒雾下驶。 同时在同一航段航行中的江龙806轮也遇到能见距离不足150m的浓雾,尽管当时已经从甚高频电话中听到涪州10轮动向,并在7时53分从雷达观察到涪州10号轮沿上水航道航行。但在鸣放声号未听见应答,随后又用甚高频电话喊“下水船往北边去一点”,也未听见答的情况下,江龙806轮交未注意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继续采用常快车(880r/min)用雷达助航冒雾上驶。 接近7时57分,涪州10号突然从雾中看见江龙806号船首正对本船船着驶来时,两船船首相距已经仅约100m,船长刘万忠立即用右舵转向,车速未减。几乎同时,江龙806号轮也在浓雾中看见涪州10号轮在本船正前方偏右处向右转向,船长吴正勇即采取急倒车,但致使双主机熄火,使船舶失去操纵性能。此时两船已无法避免碰撞。 7时57分许,江龙806船首左前部与涪州10号轮左舷驾驶室附近碰撞。涪州10号当即向右翻倾,船底朝天从江龙806号右舷票过后沉入江中。 原因和责任(3) 1.事故原因 (1)两船冒险航行。在航行中突遇浓雾后,未按规定停驶,仍然冒雾航行。 (2)两船未保持正规了望。突遇浓雾后,没有保持正规了望,虽使用雷达助航,但未能仔细观察,未能正确监听和使用甚高频电话,以至当发现来船时已构成紧迫局面。 (3)两船未采用安全航速。在突遇浓雾后,仍以较快航速行驶,以致在发生紧迫局面时,没有充分余地进行有效避让。 (4)两船未按规定鸣放声响信号。在突遇浓雾的情况下,没按规定鸣放雾号,以至来船不能及早察觉本船动态。 (5)涪州10号在对周围环境和来船动态不明的情况下,占据了江龙806号的航道,以致构成紧迫局面。

重庆市涪陵区城市发展战略分析研究

一、“十五”全区城镇发展现状 “十五”城镇发展状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规划编制基本完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成效显著,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一)规划编制管理方面:“十五”期间,全区城乡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约5000万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4.8倍,为“七五”和“八五”10年投入的9.6倍。规划编制取得突破,先后完成了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四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涪陵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江北片区控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四环路城市设计、滨江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白鹤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旺福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桥安置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南马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人防规划、消防规划等;李渡、江南、南岸浦、江东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环卫、商业、防洪、环保等规划正在进行之中。规划管理进一步规范:实施了集中管理,实行了三级审签制、专家论证制、限时办结制、集中会审制、规划公示制等,并初步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监察力度加大:五年累计作出行政处罚近500件,查处违章建筑3万余平方M,拆除违章建筑8000余平方M,执法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五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大城市的目标,在规划的指导下,以城市交通设施、城市功能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设了一批枢纽型、功能型重大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2.3倍,相当于“七五”和“八五”10年总量的4.6倍,年均递增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8个百分点。先后拓宽改造了兴华东西路、黎明南路、四环路、望宏路、长江大桥南引道、李渡环城大道北段、涪蒿路、体育南路等道路,新建了鹅颈关立交桥、李渡新城主干道、涪陵滨江路等工程,开工了东西干道、火车站站前大道、李渡长江大桥、乌江二桥、长江三桥,改善了城市的交通条件。相继建成体育场、青年广场、乌江桥头花园、实验移民花园、城区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及多处地下通道,完善了城市功能。 <三)城镇化建设方面。2005年未,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9%,城镇人口达到49.24万人,分别比“十五”初期提高13个百分点和14万人,增长速度是“九五”期间的1.7倍,相当于“七五”和“八五”10年的4.4倍;五年来,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分别实施了“4821”工程和“484”工程,集中力量,收紧拳头,突出重点,典型带动,白涛、珍溪、新妙、龙潭4个中心镇纳入重庆市级中心镇建设,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已初步形成以主城为中心,4个中心镇、8个重点镇、4个重点乡为增长极和一般乡镇和20个重点村为补充的城镇发展网络体系,集镇基础设施和村镇房屋的建设速度加快,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四)建筑业、房地产业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3亿元,从2003年起突破30亿元大关,到2005年达到34.7亿,比“十五”初期增长近10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3.4倍,比“七五”和“八五”10年总量多12倍。五年共初设审批工程443个,面积454万平方M,概算投资38.6亿元;“十五”末全区房屋开发企业67家<其中二级8家,三级46家,四级13家),五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5亿元,年均递增9.1%,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 7.37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 m2,年均递增4.3%和5%。全区城镇竣工房屋面积达625万平方M,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成绩喜人,结构质量稳中有升,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实现安全生产死亡零指标,全区建筑工程无重大工程质量隐患发生,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两次受到建设部的表彰。五年来,全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覆盖率、应招标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等均达100%。全区建筑企业达到149家,其中总承包企业74家,专业承包企业54家,建筑劳务企业21家,共有一级企业10家,区内的一级建筑企业数量是全市除主城区外各区县的总和。 <五)城市管理方面:五年来,市政管理坚持以服务市民生活,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自2002年以来涪陵城市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摘要:重庆市是中国最大(人口最多)、最年轻(直辖10年)、经济最落后(与京、津、沪相比),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潜力最大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在于重庆能否实现跨越式的超常规高速健康发展。研究或制订重庆市的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两个务必:一是务必要跳出重庆看重庆,把重庆的发展思路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中去比较定位,切忌封建落后的行政或地域割据心态;二是务必要打破“城、乡”界限看城乡,统筹考虑城乡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积极培育国际比较优势,切忌愚昧的行业、产业或“城、乡”保护心态。只要重庆能够真正明白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实现超速健康发展的切入点,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那么重庆市在未来的10-20年中领跑全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速度,将必然从梦想变为现实(就像8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和9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那样)。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本人对重庆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看法和建议。 一、区位优势概论 从沿海、沿边的角度来看,重庆的确谈不上有什么区位优势;从第一产业的角度来看,重庆也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缺乏大宗农牧业支柱产业);从能源、交通、工业、服务业等基础产业方面来看,重庆的区位优势也不突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重庆市除了没有海洋产业外,几乎所有的产业项目都能够在重庆找到适当的发展空间。 由于重庆市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粮、棉、油、畜、禽、渔、果、林等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可言。因此,绝对不能把解决重庆三农问题的希望,不切实际的寄托在依靠重庆本地资源发展“三高”农业方面。只有全力恢复和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永久保持山城及周遍地区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才是重庆市最大的资源、财富和吸引力之所在。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东施效颦”心态乃是制订重庆发展战略的大忌,低水平模仿和重复建设现象,是拖累重庆市过去以及直辖最初几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原因。 二、产业格局分析 常常被宏观经济学家和某些政府官员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二、三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对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并不太大。不同的地区必然有不同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强求形成某个所谓合理的产业比重,肯定会引导地方经济走上歧途。 重庆市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但优势并不突出,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什么都能搞、什么都搞不大,是重庆市各类产业和企业的典型特征。问题出现在企业,但责任和根源肯定在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关注的只有某个行业的世界前几强,至少也是国内前几强,所谓的地区领先早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重庆经济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龙头产业和航母型企业,虽然造成这种结局并非那一个人的过失,但现实状况的确就是如此。 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否认的严酷现实,我们不能不承认:重庆这些年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其实首先是得益于三峡工程的带动和大量基本建设投资的拉动,其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一)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一) 摘要:本文以人均GDP为基本评价指标,运用衡量区域经济的基本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区域的经济差异的现状以及从1997—2003年差异变化的特征,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经济差异调控对策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也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条件以及原有发展基础的差异等因素的作用,重庆市域内部存在着巨大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构成了基本市情。研究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现状、特点以及调控对策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特征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非均衡现象。研究区域经济差异一般需要选择某一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各种统计方法来进行测算。由于资料收集的限制,本文主要依据人均GDP研究重庆市的区域经济差异。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了重庆市区县和三个经济区人均GDP 的标准差、变异系数、极差、极值比率,可发现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县际经济差异悬殊 重庆市共有区县40个,在反映县际经济差异的主要指标方面,首先,全市县际两极差异很突出。2003年全市人均GDP最高的渝中区达25517元,最低的是酉阳县仅为1977元,两者的绝对差异高达23540元,相对差异(极值比率)高达12.91倍,而同年全国31个省市的两极绝对差异为43115元,极值比率为12.97。重庆区县两极绝对差异低于全国,但相对差异接近全国水平。其次,区县总体差异也相当大。2003年全市区县人均GDP的标准差为6080元,反映区域总体相对差异的加权变异系数为0.7165,而同年全国31个省市两个指标分别为8163元和0.627。重庆区县人均GDP的标准差低于全国,但加权变异系数高于全国水平,说明重庆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大的相对差异。 2、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地带性差异显著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按照重庆直辖以前的行政区划,可将重庆划分为东、西两个地带。西部为直辖前的小重庆市,东部则为原涪陵、万县、黔江三地市。重庆西部地区面积不到全市的30%,人口约占全市的一半,但2003年GDP占全市的比例达70.9%,而东部仅占29.1%;西部地区人均GDP达10086元,而东部仅4228元。重庆市经济重心明显向西部地区倾斜。其次,三大经济区差异显著。重庆市的“十五”规划进一步根据经济地理特点将市域划分为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都市经济圈包括重庆市主城区再加上近郊的渝北区、巴南区9个区;渝西经济区主要由原重庆市除都市经济区以外的12个区县构成;三峡经济区主要由原涪、万、黔三地的绝大部分区县组成,共19个区县。2003年,都市经济区、渝西经济区和三峡经济区的人均GDP的标准差为5273元,加权变异系数为0.584,加权变异系数也略高于全国东、中、西三个地带水平。2003年都市经济区与渝西经济句的绝对差异为8882元,相对差异为2.31倍;渝西经济区与三峡经济区绝对差异为2660元,相对差异为1.59倍;都市经济区与三峡经济区的绝对差异达11542元,相对差异达3.68倍。重庆三个地区的经济差异明显,其中尤其以都市经济区与三峡经济区差异最显著。 3、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圈层分布格局 根据重庆市区县人均GDP指数,还可将重庆所辖区县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人均GDP 指数高于全市平均值的1.5倍,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双桥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北碚区,除双桥外,其余皆属于重庆市主城区。该圈层是重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人口占全市的比例分别为2.7%和12.6%,但创造了全市33.6%的GDP,为

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重庆市涪陵区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 幅员面积: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别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1998年重庆恢复直辖后改设涪陵区。 经济: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53亿元,人均GDP9271美元。 资源 涪陵区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域内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最能代表涪陵资源优势:一是水、电资源丰富。全区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大,达9.3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涪陵地方电网自成体系,截至2011年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大地方小电网之一。 二是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区境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但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和生产高标号水泥。三是农产品独具特色。除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柑桔、蚕茧、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外,涪陵榨菜和红心萝卜、时鲜蔬菜等,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拓展重庆市场。 1、燃料矿 (一)煤区境的煤产开二迭系和三迭系的上统地层,多为零星分布。现已发现小型矿床(点)20余处,煤层大多比较薄且厚度不稳定。累计探明原煤储量3071万吨,而可采储量比较有限,故区境煤炭资源相对贫乏。 (二)天然气产于蔺市盆地的三迭系地层中。1984年于四合乡首次钻通一井,日产气可达24万立方米,预测储量17亿立方米。每立方米发热量8500千卡,含硫46毫克。 2、金属矿 铁矿区境铁矿藏于侏罗系下、中统地层,累计探明储量2249余万吨。其品种有菱铁矿和赤铁矿两类。菱铁矿主要分布于大柏、荔枝、清溪、永义等乡境,主产于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地层,含铁量26-31%;累计探明储量2200余万砘。其中以清溪河嘴储量最丰,近1000万吨。 砂金主要分布于区境长江沿岸河沙砾石堆积中,其中焦岩乡坪西坝、珍溪镇兔耳坝为唐宁以来历久不衰的淘金点。据取样检测,每件(即一瓢,约3公斤)一般含量5至22粒。 铝土矿产于二迭系梁山组中部或下部,与耐火粘土共生,矿体多为似透镜状。龙塘乡牛角洞附近发现两个透镜体矿床,一个长1200米,一个长300米,厚0.6至2.55米,平均厚1.5米,预测储量54万砘。 石灰石区境水泥用石灰石分布广泛,累计探明储量达4亿多砘。北岩口石灰石属早三迭世沉积和嘉陵江灰岩。矿体厚51至167米,呈单斜层产出,倾角13至20度。氧化钙含量48-52%,氧化镁含量1%左右。储量1亿吨以上。大堡山石灰石属中三迭世沉积的雷口坡灰岩。矿体位于背斜轴部,有3至4层,倾角10至38度。总厚166至181米。 泥岩可作制造水泥的配料。现已发现两个大型矿床:一为涪陵城东插旗山,位于早侏罗世的自流井组中部(马鞍册段)。一为丛林乡廖家湾,产于侏罗系中统地层中。矿体为一层,厚130至148米。 砂岩可作水泥配料。主要产于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地层中。已发现4个矿点。硅质岩又名石英砂,系制造玻璃的原料。区境卷洞乡发现矿点。该矿主要以似层状赋存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三层及长兴组中下部,已探明储量1.2亿吨。 钾质凝灰岩区境丛林、永义乡有矿点,产于三迭系雷口坡组底部,习称“绿豆岩”。厚0.6至0.78米。平均含氧化钾9-11%。丛林乡1977年曾建厂开采。后因矿点小、品位低等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