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

为确保公司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

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和杜绝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危害事故的等级划分:

根据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将事故

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1、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2、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

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3、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二、职业危害事故的经济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设备维护费用。

2、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的停产、减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用于事故抢救、恢复生产等与事故有关的各种费用。

三、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

1、职业危害事故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还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或调度报告,而后逐级上报。对重大事故,企业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初步原因、伤亡、经济损失等)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报

告。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

2、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基层单位,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送主管部门。

3、车间发生职业危害事故,一般类型的需在七十二小时内提出书面报告,如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需在五日内,提出书面报告。

四、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1、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和分析。

2、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处理过程中,在不影响抢救事故的原则下,尽量保持现场原状,未经领导许可,不许乱动。

3、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要尽快采取措施,设法排除,并及时通知上级部门。

4、轻微职业危害事故由班组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5、职业危害事故由车间主任组织本车间人员和有关部门人员组织调查分析。

6、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由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和分管部门组织调查分析。

7、重大恶性职业危害事故由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和总经理组织调查分析,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派人参加。

8、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处理人员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9、职业危害事故查清之后要召开职工大会,让群众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10、于抢救事故和防止职业危害事故扩大而迅速恢复生产做出成绩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五、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理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肇事者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1.1由于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1.2由于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1.3发现有发生事故危险的紧急情况,不立即报告或积极采取措施,因而未能避免职业危害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损失更大的。

1.4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擅自启动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有关人员从严处罚:

2.1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2.2在职业危害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推卸

责任甚至嫁祸于人的。

2.3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由于抢救不积极或不尽力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损失更大的。

2.4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不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2.5违反本制度规定程序,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

3、发生下列事故应追究各级有关领导的责任:

3.1因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就上岗操作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3.2缺乏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3.3用具不齐全不清楚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3.4设备严重失修、超负荷运行、对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不采取措施和修复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3.5对职业危害事故熟视无睹,不认真采取措施和对职工违章作业制止措施无力,重复发生同类事故的。

3.6违章指挥、强令和擅自冒险操作而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

4、对职业危害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标准:

4.1轻微职业危害事故对事故直接责任人扣除50〜2元;一般职业危害事故扣除事故直接责任2〜5元;重大职业危害事故扣除事故直接责任5〜20元,并予以记过、留厂察看直至开除。

4.2对有上述2、3条规定的情况之一的,对职业危害事故相关人员及有关领导根据情况予以警告、罚款、记过、留厂察看直至开除。

六、“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

1、职业危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2、职业危害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

3、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七、事故档案管理

1、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车间,在职业危害事故处理结束后,记入本车间职业危害事故台账。

2、各车间若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及时将职业危害事故报告送交安环科,由安环科上报总经理,记入事故台账。

3、重大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要建立重大事故档案。

4、全年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由安环科在年底进行汇总。

八、附则

本制度由公司安环科负责解释。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六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为防止突发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将事故对人员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程度,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____《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确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各部门负责人,确定总负责人。 二、____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书面文件予以公布,应明确事故发生后的疏通线路、紧急集合点、技术方案、救援设施的维护和启动、医疗救护方案等内容。 三、明确职业病危害的目标分布,根据使用物品的种类、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特点,确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目标。 四、确保应急救援设施完好。应急救援设施应存放在维修车间内,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____秒内能够获取。应急救援设施存放处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正确的使用方法。现场应急救援设施应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的产品,安全有效,定期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应急救援设施的安全有效。 五、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公司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出相关规定,对演练的周期、内容、项

目、时间、地点、目标、效果评价、____实施以及负责人等予以明确。如实记录实际演练的全程并存档。 六、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一)机构职责 1、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职业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____指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情况,并向友邻单位通报危 1害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____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二)人员分工: 1、总指挥:____指挥全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协调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指挥部成员: (1)维修车间主任: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指挥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发布有关信息;负责车辆调配及救援物资的运输、供应工作;负责救援物资及防护用品的日常储备和应急供应;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通用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新大地公司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评估管理: 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 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 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风部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所属各部门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应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事业部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员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二章职业危害的定义及范围 第四条职业危害的概念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4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 1.目的 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____金冠化工有限公司。3职业病危害项目 本制度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4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本制度所指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____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5.1单位的基本情况; 5.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情况及接触人数; 5.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6职业病危害申报 ____公司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根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 6.2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公司应在竣工验收之日起____日内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6.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后,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发生重大变化时,自发生变化之日起____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 6.3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____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申报。 6.4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时,自发生变化之日起____日内向原申报机关进行申报; 6.5施工工艺发生变更或新产品投产,各部门应及时向公司职健办公室申报其工艺流程和技术,并提供使用相关原材料及化学成分。 发生危害源泄露或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负责部门要在____小时内报公司职健办公室,若险情或事故严重的应在____小时内上报部门领导和公司职健办公室,并在最段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职健办公室汇报情况。 6.6按要求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管理档案,以备上级部门监督管理。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二) 第一条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第二条事故 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下的。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官方版(10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官方版为了规范矿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减轻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一、事故处置 1、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牌版、通信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道、冲洗设备; 2、生产部门及辅助生产部门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 3、当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要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 4、发生事故后,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5、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____抢险; 6、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7、对遭受或者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及时____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8、配合上级行政部门,按照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9、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调查并形成事故分析报告; 10、对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部门,矿要根据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处理结果进行通报; 11、职业病防治科要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事故调查的报告有关资料要存档保存。 二、事故汇报 1、生产现场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接报后应及时向值班领导和矿长汇报,并通知相关部门。 2、接到重伤以上和一级非伤亡事故报告后,在规定的时限内,经职业卫生科研究决定后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类别、伤害程度以及事故简要经过,初步原因或直接原因的判断等。 4、事故报告要真实准确,不得弄虚作假。对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和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一经查清,除责成补报外,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凡工作范围内的人身伤害,无论是否构成工伤级别,均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和安全科。超过期限的按照故意迟报、瞒报处理。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官方版(二)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长期接触特定的危害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损害,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而职业病危害事故则是指在工作场所发生的职业病的危害到人身上,造成的事故。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保障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生产,发挥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的作用特别必要。 一、危害事故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一)定义:危害事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节和条件下,长期接触到特定危害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损害,在肯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这种危害引起的事故就是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常见类型:职业病危害依照危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其中依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因工作环境引起的: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等; 2.因工作物质和化学品引起的:如毒物、有害物质等; 3.因工作方式引起的:如针对某一专业劳动者,常常处于一种特别姿势下长时间工作,如深度弯曲、低头、仰头等,这些工作方式往往也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二、危害事故的处置与报告制度 (一)应建立危害事故的预警处理机制,加强对危害事故的监督与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预警处理机制,加强对危 害事故的监督与管理,发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适时上报,实行适时 的措施,保护工人的生命和健康。企业必需要订立专业的安全制度、进行专业的安全演练,以确保事故的适时处理。 (二)应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对发生的职业病危 害事故适时进行内部披露,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上报,并实行必要 的处理措施,以确保事故的适时解决。同时,在做好内部与外部的 通报,这样可以适时把握事故的基本情况,通过外部职业病监测机 构的分析和检测,发觉潜在的风险,从而更好地防备事故的发生。 (三)应订立事故处置的应急预案。 企业应当订立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下发事故应急 预案的范围、重要工作内容、应急措施与应急调度,同时应当依据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类型和级别订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将这些预案 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广泛宣扬,以确保员工在发生危害事故时可以快 速有效地处置。 三、总结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特别简单发生的,如不进行适时的处置,将 会对农夫工及企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产生很大的风险。因此,建立 危害事故的预警处理机制、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和订立 事故处置的应急预案具有紧要的意义,这些措施将有效地确保职业 病危害事故的适时处置和防备,并不断提高企业的职业安全和生产 安全水平。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是指在工作中因工作环境、操作程序、设备器具等原因,导致工 人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或健康上的损害。职业危害事故会对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企业保护工人健康、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措施。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目的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纠正,防止类 似事件再次发生。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报告的对象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企业内所有岗位。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 操作岗位,任何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都应该及时报告。 2. 报告的方式 企业应该建立多种报告方式,以确保信息流畅及时地传递。报告渠道包括口头 报告、书面报告、电话报告、网络报告等。 3. 报告的内容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受害 员工人数、伤害程度等。 4. 报告的时限 在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企业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报告。具体时限应该根 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 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有效的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防止类似的 事故再次发生。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事故的具体原因、责任认定等方面。要通过调查梳理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得出根本原因。

2. 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应该由企业内专业的职业危害事故处理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应熟悉企 业生产制造流程,了解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事故类型,具有一定的法律和技术背景。 3. 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应考虑实际情况,包括现场调查、询问员工、查阅记录等方式。要确 保调查结果客观、科学、全面。 4. 处理措施 调查出问题后,应当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以控制风险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处理措施需要涉及技术改进、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思考 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负责任的体现。仅仅制 定制度并不足够,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应该向员工宣传职业危害事故报 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以加强员工意识,确保员工在发现职业危害事故时及时报告。此外,大量职业危害事故是由于员工操作疏忽导致的,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最后,企业应该对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 改善,以不断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总结 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维护企业正常 生产经营的重要措施。对于企业来说,制定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必要的,同时要加强员工意识,确保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问题。通过评估与改善,企业能够不断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保证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保护矿工身体健康,提高安 全生产水平,订立以下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体系 (一)党委、管理层及领导干部担负职业健康安全生产重要责 任人,其任务包括: 1. 督促煤矿全面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实施各项防 护措施,并向职工公示煤矿欣慰质量及职业危害掌控效果。 2. 审批煤矿干部任职和聘任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检验员等有 关人员的资格,并对其职业危害管理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议及各 项工作进行引导和督导。 3. 订立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及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目标, 并对各职工岗位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察看。 (二)煤矿下属单位领导干部担负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其任务 包括: 1. 审批订立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并定期向职工进行宣扬 教育。 2. 督促职工佩戴防护用具,加强应急处置学问学习和技能培训。 3. 要求职工参加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嘉奖和纪念活动,并适时组 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培训。

(三)职业危害防治管理部门担负职业危害防治管理的责任人,其任务包括: 1. 负责订立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及实在操作规程, 并确定培训计划。 2. 布置职业危害检验员对各岗位进行检测,并依照检测结果订 立实在操作规程。 3. 依据职业危害防治计划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培训。 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设置 依据企业管理和应急现场处理需要,应当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 部门内增设职业危害防备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专业机构。 三、职业危害管理培训 (一)职业危害管理培训需充足以下条件: 1. 职业危害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个学时。 2. 培训内容包括对各种职业危害的认知、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 选择、正确佩戴防护用具的方法、应急处理措施的学习等。 3. 培训方式包括课堂教学、演示与操作练习等。 (二)职业危害管理培训的对象一般为煤矿新近聘请及调整误 工种和部门的职工,并应当定期进行巩固性培训和考核。 四、职业危害检测和评价 (一)应定期开展职业危害检测和评价。 (二)职业危害检测应采纳标准化检测方法,实在诊断方法及 内容由职业危害管理部门依据工作现场实际情况订立。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报告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以适应公司实际情况。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制度所引用的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工作职责: 1.当发生职业病事故时,项目负责人应立即组织职业病危害的紧急处理、救援,并上报质安部门,根据严重程度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质安部门应负责组织调查工作。 3.发生职业病事故的各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本单位事故的紧急处理和报告。 管理内容及要求: 1.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与损失 根据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将事故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事故指发生重伤、死亡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二级事故指未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

2.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经济损失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和设备维护费用。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事故造成的停产、减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用于事故抢救、恢复生产等与事故有关的各种费用。 3.事故报告程序 当发生职业危害一级事故时,施工单位现场人员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应采取措施、撤离人员、确定可能波及范围并设置警戒区域,同时立即上报轨道公司质安部门。公司质安部门应根据现场情况报告公司领导,公司领导应根据现场报告情况向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当发生二级事故后,施工单位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确认情况并立即采取措施,并同时报告公司质安部门,质安部门应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取证,后报告公司领导。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概述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指为了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在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及时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和教训,以便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和人员配备,构建全员参与的职业危害事故预防和安全保障管理体系,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 企业要求职工在必要时及时发现、报告职业危害事故。职工发现职业危害事故后,要立即通知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现场和相关物证,以便事故调查和处理。同时在一小时内向企业报告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以及人员伤亡或损失情况,并按指定程序报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 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组织事故调查和分析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企业应当及时成立专门的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应当由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同时还应当有相关技术人员参与。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勘查、取证,查明事故经过和原因,并为事故赔偿处理提供依据。 二、制定事故调查报告和总结分析 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制定事故调查报告和总结分析报告,报告应当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等内容,并汇总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和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三、责任的追究和教育处理 针对因职业危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责任的追究,依据员工手册和企业相关制度,将责任人处置。同时还应当做好职工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处理工作。

四、落实预防措施及建议的整改和完善 针对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落实预防措施。同时还应当按照调查报告提出的建议,对企业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1.有助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 2.对于职业危害事故的损失,及时报告和调查能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促进职业危害事故防范的落实,提升企业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 4.发现职业危害事故的本质、原因和趋势,为防范和预测类似事故提供经验和参考。 结论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和人员配备,制定完善的制度和规章,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3篇)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 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____)____号相关制定本制度,为规范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全面地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并通过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有害作业场所对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 三、定义 1、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有害作业场所监测:指对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易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定点、定时监测; 四、职责 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是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归口部门,负责 ____监督本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监测、分级管理,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五、工作程序 1、总则

作业场所监测数据必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通过监测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危害性做出评定,进而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和加强个体防护以实现控制接触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2、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害作业场所的定期定点监测; (2)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检测; (3)事故性监测; (4)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等项目竣工前和竣工后验收的监测; (5)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监测等。 3、监测点的确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的设定和监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____等规范要求,由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一次。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4、监测点确定后,可根据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5、监测点的认可、确定、变更或取消,须经公司总经理、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与具有相关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审核、认可;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为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报告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规章,尚未发布。待发布后,以国家总局规章为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 参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或者死亡____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____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或者死亡____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____人以上的。 二、管理分工 1、确立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专职机构和各部门负责人; 2、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置方案,明确各类危害事故发生时,各负责人和相应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三、事故处置、报告 1、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察;

2、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4、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5、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查明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 (2)分析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 (4)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 (5)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6、事故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二) 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安全保卫部应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安监局报告,职业病危害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____人

运输区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运输区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进展和全球化的深入,运输区的交通运输业成为经 济的紧要构成部分。但是,交通运输安全事故频发,成为社会的顽疾。对于运输区来说,工作环境相对较为多而杂,综合性强,工作 内容涉及到物流、货运、机动车、机械设备等浩繁领域,其中蕴含 的危害也相对较大。物流从业人员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压力状态,简单产生劳动疲乏和心理不适等问题,从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 的发生。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旨在从职 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防备交通运输的职业 危害。 二、职业危害的分类及特点 职业危害是指因劳动过程中接触特定物质、能量和环境等,对 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危害的因素。对于运输区来说,职业危害的种类重要有以下几种: 1、机械设备危害 运输区从业人员需要与各级各类的机械设备打交道,如货车、 叉车、起重机等,长期的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安 全因素,如噪声、震动、磨损、疲乏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从业人员 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逼。 2、物理因素危害

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物理因素危害,如高温、低温、高压、低压、辐射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逼。 3、化学因素危害 运输区从业人员常常接触到汽油、柴油、机油、润滑油等化学品,这些化学品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肯定的危害。 4、心理因素危害 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紧张环境简单引发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以上是运输区职业危害的重要分类,这些危害因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 运输区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多而杂,从而导致危害因素的种类相对较多。 2、威逼性 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潜在的威逼,特别是在工作中假如无法有效地掌控这些危害因素,很简单导致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 3、难度性 防备职业危害需要多方面的学问和技能,需要从行业法规、工程安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危害评估和防护措施的实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10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 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安全保卫部应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安监局报告,职业病危害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的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并对职业危和事故不得以任何借口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2、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采取紧急措施,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保护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4、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一般事故应当小于____小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措施。 5、职业危和事故发生后要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实行整改措施,追究事故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6、本制度从颁布之日起实行。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范文(二) 1.目的

为确定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或在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得到有效处臵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环境影响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及生产顺行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3.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可能危及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可能导致较大财产损失的潜在事故、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3.引用及支持性文件《员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4.术语 4.1潜在事故。容易导致事故的危险。 4.2紧急情况。对正常的生产、工作有严重影响的非正常情况如火灾、爆炸、洪水或危险物品泄漏环保设施故障停机等。 4.3突发公共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危害危及企业、环境、公共安全或严重影响公司生产的紧急事件。 4.4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营安全事件。 4.5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通常情况下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具体划分在公司各专项应急程序中体现要求依据国家、地方应急预案的划分和公司的具体情况全面、详细、量化体现专业特点。 5.职责 5.1最高管理者负责保证紧急情况下抢险所需人力、物力、财力。

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应对职业病危害的突发性事件,规范应急 处置程序、完善配备应急设施、提高职工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旨在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为什么需要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是静默杀手,极大地威胁着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职业病 防治工作中,职业危害事故无法避免,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若缺乏应急处置措施,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的内容 •预案制定:制定职业病危害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人员及职责、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设施等内容; •应急演练:组织职业病危害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熟悉应急处理程序; •应急处置: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后,按照事故性质和紧急程度,快速响应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信息报告:发现、初步判断或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必须及时向管理层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应急评估:对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评估,分析事故原因、后果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应急救援:组织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救援,营救被困职工,保证职工生命安全。 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的实施 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的 制定和实施。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机制, 保证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的可 行性和有效性; - 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记录和教训总结,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 - 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的自查和评估,及 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15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15篇 【第1篇】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 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用人单位应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用人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第2篇】安全消防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作业环境安全、职业病预防、消防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安全标志标准,加强标志的采购、使用、维护和管理,发挥安全标志的警示作用,为员工创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提高安全工作绩效,特制定本规定。 2、适应范围 适用于公司作业环境以及安全、消防、职业卫生标志的管理 3、引用文件、术语定义 《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gb2893-2008

职业病危害事故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事故管理制度5篇 【第1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防止突发性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职业病危害事故发 生后有效控制和处理,本着“反应迅速、处理得当”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危险源应结合矿井有关资料和技术参数,通过 认真分析,认为矿井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危险源有: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等。 (一)粉尘危害粉尘包括煤尘、岩尘、水泥尘等。其中煤尘、岩尘、水泥尘可导致接触人员患尘肺病。 1.采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如凿岩、爆破、运输、转载中皆可产 生大量粉尘。 2.在井上皮带运输、转载过程中过程可产生大量粉尘。 (二)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导致接触人员窒息、急性或慢性中毒,并且甲烷还具有爆炸危险。 1.甲烷涌出主要来源是采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及采空区、地质破碎带涌出。 2.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煤炭自燃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 3.硫化氢主要来源是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水解、氧化、自燃及老

空积水涌出。 (三)噪音危害噪音主要产生于矿井主通风机、压风机房、主副井绞车房、洗煤厂、井下局部通风机、带式输送机、采煤机、破碎机、转载机、掘进机、风钻等设备工作时。噪音超过一定数值后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从业人员听力、情绪及工作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二、防治职业危害事故措施 (一)预防煤尘爆炸事故措施 1.加强防尘工作的领导。各部门明确分工,落实防尘措施。 2.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粉尘的危害。 3.井下作业场所的定点总粉尘及呼尘浓度要每月测定两次。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掘面每三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六个月测定一次。粉尘分散度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每六个月测定一次,变更工 作地点时要测定一次。 4.设置完善齐全的防尘供水管路,保证防尘水量充足,水质清洁,各防尘地点水压充足。 5.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道必须安设净化水幕,水幕覆盖全断面,雾 化效果良好;必须采用湿式打眼、煤层短壁注水,放炮前后必须洒水、冲洗巷帮;转载点和卸载点必须安设完善的喷雾装置并实现自动化; 按照规定定期冲刷巷道。 6.掘进工作面巷道必须安设净化水幕,水幕覆盖全断面,雾化效果 良好;必须采用湿式打眼、煤层短壁注水;放炮时实现自动喷雾降尘,放炮前后必须洒水冲洗巷帮;耙装机必须安设完善的喷雾装置并实现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事故处置和报告方面,应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并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卫生检查和医学观察。同时,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保护现场并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按照《生产安全综合应急预案》事故报告程序,立即逐级上报,直至向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并及时按需进行补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同时,组成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行政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分析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并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负责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运转和协调工作; 现场救援队:实施现场救援行动; 医疗救护队: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救治和转运工作; 安全监测队:负责现场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后勤保障队:负责现场应急救援设施的维护和配给工作。 (3)应急救援措施 ①现场救援:立即组织现场救援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和抢救; ②医疗救护: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 ③安全监测:立即组织安全监测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

④后勤保障:立即组织后勤保障队伍,保障现场应急救援设施的维护和配给。 3、职责 3.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制定职业病危害应 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3.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 急救援工作; 3.3事故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 目的:为了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有效控制和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将对人员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程度,本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内容:本制度包含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目标的明确,应急救援设施的保障和定期检查,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措施等。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5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5篇 【第1篇】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与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本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管理,使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在使用时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以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 为了加强本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管理,使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从业人员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在使用时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以控制、消除职业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本制度所称的职业防护用品(以下称“防护用品”),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职业劳动中免受职业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对肢体暴露在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的部位,采用相应的防护用品进行保护。 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责任制。 2、企业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应当对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强度)符合国家的职业健康标准和要求。 3、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购置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产品应当符合下列内容: (1)产品名称、型号; (2)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 (3)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检测单位应当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检测的内容,应当有检测依据及对某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结论。 用人单位不得使用没有生产企业名称、没有产品名称、没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4、用人单位自行或委托有关单位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计和安装非定型的防护设施项目的,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给具备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评价和鉴定。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设施,不得使用。 5、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防护设施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防护设施管理人员。 6、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对防护设施应当建立防护设施技术档案管理: (1)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15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15篇 【第1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一、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综合部长方国强为公司职业危害日常监测人员,负有以下责任: 1、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每季度对公司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 2、做好日常监测数据记录和存档,分析数据后向王德风书面报告。 二、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 综合部长方国强为公司检测和评价管理主要负责人员,负有以下责任: 1、按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本公司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并提供真实的资料,对 提供的资料负责; 2、将检测数据在公司设定的职业健康公告栏内公布;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要制定规划,限期解决; 4、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对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进行检测和评价。 【第2篇】职业危害场所工作时间管理制度 根据《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及卜级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矿

实际,特制定本制度。我矿实行三班八小时工作制度,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特做如下规定: 一、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db(a)。大于85db(a)的,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db(a)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并缩短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二、煤矿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c,机电没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c;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 c,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4 c时,否则,必须停止作业。 三、在产生粉尘、煤尘等其他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应采取相应的灭尘、降尘措施,工作人员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在浓度大时应缩短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超过最高允许浓度时,必须停止作业。 四、任何领导和组织都不得让员工在职业危害场所下加班加点。 【第3篇】外来施工单位人员职业危害管理制度 一、外来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是外来施工单位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的第一负责人,负责从业人员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的工作; 二、外来施工单位必须参照本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规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等规章制度,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