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词两首学案(学生版)

苏轼词两首学案(学生版)

苏轼词两首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课时预设】三课时

【课前预习】

一、预习新课,熟悉字词(音形义)

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1、旷达人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an)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2、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背景: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二、回顾苏轼名篇名句(看谁积累的名句多)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

(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的】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学生背诵《赤壁赋》

二、解读标题,把握信息

“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三、初读词作,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把握感情基调:

2、自由阅读,整体把握:上片,下片。

四、研读词作,合作探究(品读鉴赏)

1、本词题“赤壁怀古”,找一找,词中都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观?

2、词的上阙写了这么多的景观,大家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好在哪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画面:

其中几个动词和形容词都用得极妙:“乱”—写出

“穿”—写出“惊”—写出了

“拍”—突出了“卷”—突出了

这三句运用、、、等修辞手法,从、、、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作者抓住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渲染了环境气氛。

3、面对如此磅礴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有什么作用?)

4、下阙作者极力塑造周瑜,那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提问:作者在塑造周瑜时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

一是;

二是;

三是;

手法; 。

5、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周瑜

苏轼

手法

6、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7、《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五、课文总结,练习巩固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练习】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

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

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D、“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

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侧面描写)

六、课后作业:背诵默写本词,预习《定风波》

第二课时定风波

【教学要点】通过分析作者遇雨这件小事中的言行心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初读词作,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把握节奏

2、学生诵读,谈谈读后的感觉,与《念奴娇》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

提问: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

3、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上片。下片

三、品读词作,合作探究

1、在上阙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沉郁愁苦,多了几分超然达观;

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多了几分;

与稼轩相比,苏轼少了几分,多了几分。

3、有人说“归”字是全词的核心所在,并可从中窥见词人的文化性格,你怎么理解?苏轼的“归”和陶渊明的“归”能否划等号?为什么?

4、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四、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五、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定风波》

2、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

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写成读书心得)

教学设计27: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的一首宋词。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词作中的名篇,在第二单元宋词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宋词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通过分析、鉴赏,引导学生进入词境,采撷前人智慧、领略感人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被贬于黄州游赤壁所作。本词感情激荡,意境雄浑开阔。上阙写景,从眼前见到的壮阔的赤壁江景,联想到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下阙则由咏史进而抒情,由再现周瑜从容的儒将形象、赞美其年轻有为的英雄功业,引出自己功名无望、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清酒祭月的达观思想。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要领,领略豪放意境;同时领悟并学习苏轼在逆境中坚韧豁达、旷达洒脱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优秀的诗歌,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艺术特性。第二单元导读部分也提出了欣赏词作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同时结合本词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词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2.引导学生用炼字、对比的方法赏析上阕、下阕,并通过诵读,体会作品开阔意境; 3.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现技巧; 4.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情感,学习他旷达、认真的人生观。(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游赤壁时,面对眼前波涛滚滚的长江和历史陈迹,不禁联想到历史上壮阔激烈的赤壁之战及英雄周瑜而作,流露的情感浓烈而复杂,且学生先学会鉴赏方法才能体悟情感,所以我将赏析眼前景、探析周郎的形象作为本课重点。 同时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在人生境遇中,貌似出世,实是入世,具有旷达乐

苏轼词两首情景默写学案修改

《苏轼词两首》名句默写(24分) 姓名:班级:得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巨浪滔天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明历史虽如大浪淘沙,但终将记住英雄人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 1.《定风波》词中写词作者身心轻松,洒脱生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风波》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定风波》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 4.《定风波》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学案博苑 02-09 0612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学案 一、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

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 二、苏轼在黄州生活概况 在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苏轼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后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谴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日他都到那里去读书,与朋友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这一年(1082)。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故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苏轼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 三、词句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宽广的背景和阔大的气势沉郁苍凉的情调。羡慕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流露出他被贬黄州的失意心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火烧赤壁时代、地点、事件、人物。“人道是”苏知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黄州,他真正用意不是考证“赤壁”本身,只是“借地抒情”。)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环境,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年少有为,美女衬英雄,潇洒风度)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火。(从容指挥,辉煌战果)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写诗人自己的感慨,年近半百,功业全未建立,缅怀、寄托于古人。饱含词人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隐含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苏轼词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知识库】 1.关于宋词 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2.关于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 3、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自主学习】 1.识记字音 故垒.()羽扇纶.巾()樯橹 ..() 早生华.发.()()还酹 ..江月()() 2.理解词义 (1)樯橹 ..灰飞烟灭(2) 雄姿英发 .... (3) 早生华发 ..(4) 一尊还酹.江月 【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请用散文化的笔调进行描写。2、结合这首词下阕内容,简析周瑜这个人物形象。 3.请结合诗词内容和作者的思想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人生观,学习作者以小寓大的写作方法。 【知识库】 1.定风波,唐教坊名曲,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平仄换韵,六十二字。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 2.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3、重点字词解释 雨具先去:这里指未带雨具吟啸:吟咏长啸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如春寒料峭向来:以前,刚刚 萧瑟处:萧瑟,指风吹雨落的声音;萧瑟处,指遇雨的处所。 【自主学习】——注音 吟啸.()一蓑.()烟雨料峭.()萧瑟.()狼狈.() 2.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 (1) 何妨吟啸 ..且徐行 ..(2) 竹杖芒鞋轻.胜马 (3) 回首向来 ..萧瑟处(4) 也无风雨也无晴. 【合作探究】 1、“一蓑烟雨任平生”与“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表达诗人人生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2020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第14课 苏轼词二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苏轼词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人生际遇。2.认识苏轼遭贬后的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4.初步体会苏轼豪放的语言风格和雄奇奔放的文气。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诗意解读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片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却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于即景抒情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名句识记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考点演示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学案含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苏轼的诗词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凭栏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时,也许会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月夜里思乡怀远、黯然神伤时,可能会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漫步在西子湖畔,定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需要宽慰、需要排解内心的抑郁时,总会想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等。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谪至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至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县),后北还,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观景时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正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1.识记字音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 这是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赏析第1篇 教学目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意。 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坎坷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苏轼一定深有体会,他少年成名,早已被定为宰相人选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牢中被拘130天,大难不死,重获自由。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怎样的精神飞跃呢…… 二、学习目标 三、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3、学生个别读,教师点拨。 四、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怀古诗从三个方面欣赏:①观眼前之景②写历史之事③抒一己之怀 (一)观眼前之景 1、齐读上片

2、用一个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 明确:这个景物属于“骏马西风塞北” 之景,而非“杏花春雨江南”之景,正是这锦绣江山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3、上阕以哪句结尾?“一时”指何时?三国英雄辈出,为何如此衷情周瑜呢? (二)写历史之事 1、分析周瑜形象 2、苏轼生平介绍(多才多艺、多灾多难) (三)抒一己之怀 1、苏轼才华横溢不逊周瑜,人生际遇却相去甚远,心中怎会不生感慨? 2、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情感。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明确:这里既有人生的失意,又有抛却英雄梦的无奈,还有诗人欲从痛苦的泥淖中挣脱出来的释然。这是一声宏伟的叹息,一次壮阔的悲哀,一次飞跃历史的翱翔,这,不正是诗人要极力挣脱的束缚吗?要知道,个人情感无论多么强烈,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可怜可笑。苏轼正是在这种历史与个人的强烈对比中获得了人生的自觉,从而获得了超然物外,达观世事。 3、齐读 4、黄州成全了苏轼,介绍苏轼在黄州的作品。 黄州成全了苏轼,使他开始了智慧的.人生;苏轼成全了黄州,使他成为了天下名城。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精神的飞跃!世间种种的运途在他心底都未见沟壑,想来,身处黄州,心中风波已定吧。 五、赏析《定风波》 1.范读 2.生自读 3.赏析最喜欢的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背景介绍] 《念奴娇》: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学习过程】 1、自主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故垒.()羽扇纶.巾()樯橹 ..()公瑾.() ..()早生华发 还酹.江月()吟啸 ..()料峭.()蓑.衣( )萧瑟.()2、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故垒:()雄姿英发:() 樯橹:()尊:()酹:() 已而:()芒鞋:()吟啸:() 补充注释: 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骑“马”则是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之列。 向来:刚才,方才之意。如“失向来之烟霞”。 3、填空。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人,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文学史上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 、“苏辛”(辛弃疾)”之说。 4、《念奴娇》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词的韵律,感受词的意境; 2.认识豪放词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认识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学习怀古诗写景、咏史、抒情结合的写法; 2.探究与活动,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词广阔的意境和作者旷达的胸怀,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树立热爱祖国、砥砺品质、实现自我价值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认识豪放词的艺术特点; 2.学习怀古诗写景、咏史、抒情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味作品炼字炼句的妙处,感受作品的广阔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调动积极性,在阅读中感受,在探讨中认识; 3.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认识同一作家不同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雄浑乐曲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中的鼓角争鸣,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供后来人来品评。今天,我们就随着乐曲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的代表;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他所创造的文化世界,被后人誉为“苏海”。 三、创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人教版必修四:第5课 苏轼词两首 学案

苏轼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胸怀。 3.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知识准备】 一、作者简介: 1.生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苏轼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2.思想: 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 二、其他材料: 1.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 2.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

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5苏轼词两首学案

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荦确:山多大石。

《柳永学案》答案 一、1、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历史传统、市井面貌、百姓生活,赞美 2、离别时,虚写,凄凉清丽 二、1、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流翻、排山倒 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清冷意象, 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表达离别时的伤感。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由当前的离别推想到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情景,再美丽的景色也等同虚设,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与感伤。 《苏轼学案》答案 1、用比喻夸张手法,描绘赤壁景观:山崖高插云霄,浪涛搏击江岸,卷起千万堆澎湃的浪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壮阔景象。 2、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3、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逸。 4、(1)第一句描绘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1分),映衬了作者明澈的心灵境界(2分),为全诗作了铺垫(2分)。 (2)“铿然”传神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1分),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刻画在坎坷人生中(1分)乐观坚毅旷达的情怀(1分)。

学案6: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1.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学习重难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学习方法】反复吟诵法,问答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词 ①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 ②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③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关于豪放派词 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2.知人论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

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告。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知湖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当他一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地抵达黄州、住进一所破庙之时,我们几乎要洒下同情的泪水。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怎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这位汉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因为,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荡,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一段新的里程。 【基础知识积累】 一、注音 公瑾()纶()巾强虏() 华()发酹()淘()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浪淘尽() ②千古风流人物() ③人道是() ④乱石穿空() ⑤雄姿英发() ⑥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词两首集体备课稿

课题 5、苏轼词两首 教材简析 《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重点 领悟作者婉约风格,体会作者情感。理解豪放派的艺术风格,与上课所学的婉约派作对比,总结出二者主要的不同之处。 难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把握作品的意境,以及理解豪放派诗歌的精髓。教法与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总课时二课时 主备人周邦贵课型教读 参与人高一年级备课组全体成员时间2014年5月15日 教与学方案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苏轼( 1036 ~ 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三、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2、从章法上说,词的上阙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阕侧重抒情。 上阕:(赤壁)(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伤今) 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所慨 : 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早生华发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

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三、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四、朗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