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青龙岔沟铅锌及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河北青龙岔沟铅锌及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河北青龙岔沟铅锌及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李静静

【摘要】矿区横跨冀东-辽西近东西向区域多金属矿带的一部分,辽西已找到一定规模的金、铜和钼矿床,证明了本区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的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属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矿床,其主要受两组成矿构造裂隙控制,即东西向主断裂和北西向断裂构造,主断裂带内基本不含矿,但是破碎带较宽,高岭土化蚀变强,少见金属矿化,推测其主要矿体,成矿富集部位主要在其附近的次一级断裂带内.矿区内南部出露花岗闪长岩体,矿区内的铅锌及多金属矿属中-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蚀变有硅化、钾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推测是深部的隐伏岩体携带的含矿热液沿主断层进入后期断裂带内冷凝富集形成.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19

【总页数】2页(P97-98)

【关键词】铅锌矿;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作者】李静静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唐山 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2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岩石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迁西群拉马沟组、中生界髫髻山组、新生界第四系。①太古界迁西群拉马沟组:主要为似均质混合岩及均质混合岩,分布在工作区的北部地区,多为中粗粒结构,钾长石脉体含量一般大于60%,多见斜长角闪岩残留体

及伟晶岩脉。②中生界髫髻山组:该组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中部,由凝灰岩夹安山岩及少部分火山碎屑岩组成,西部以角度不整合上伏于太古界混合岩之上,北部呈正断层与太古界混合岩地层接触,南部与花岗岩呈逆断层接触。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安山岩、灰白色凝灰岩、流纹岩及少部分火山碎屑岩等[1]。③新生界第四系:广泛

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由现代冲积、洪积砾石层和亚粘土层组成,分布于工作区沟谷中。局部分布第四系残坡积物,分布在低缓丘陵及中低山区的背阴坡。1.2 构造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是中生代侏罗系火山岩、太古界均质混合岩及似均质混合岩,因混合岩化程度高,又有深成侵入体作用,褶皱构造不易发现,且原始岩石产状零乱不清。侏罗系髫髻山组火山岩呈盖层产出,大致倾向南南西~南西,呈单斜或缓波状起伏,与基底岩石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区内断层构造十分发育,多呈近东西走向,将侏罗系火山岩切割成东西向条块。

主要断层有:①三星口断裂F1:位于工作区的中北部,性质为正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断层宽约2m,两侧破碎带宽约5m,其西段为均质混合岩及凝灰岩的分界线,东段两侧均为安山岩。岩石破碎较强烈,主要蚀变类型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等,偶见星点状黄铁矿化。②姚杖子断裂F2:位于工作

区中南部,三星口断裂的南侧,总体走向80°~85°,南陡倾。其南部为花岗闪长

岩及细粒花岗岩,北部为安山岩、凝灰岩。断层宽约3m左右,两侧破碎带宽约

5m~10m,断层内蚀变类型主要为高岭土化、硅化、星点状黄铁矿化,破碎带内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花、星点状黄铁矿化、孔雀石

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等。断层西段两侧沿破碎带方向见宽约10cm~30cm的石英脉,内见镜铁矿化,且在二道沟附近与北西向断层相交,叠加部位凝灰岩破碎严重,呈现大面积的褐铁矿化、硅化、细粒星点状黄铁矿化。③近北西向断裂构造F3:该组断裂与前三组断裂相比,规模较小,活动较弱,产状在230°∠80°左右,地表推测长度约1.4Km,断层东南侧见孔雀石化及高岭土化。

1.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为位于工作区南部的花岗闪长岩及细粒花岗岩侵入体,北侧与侏罗系髫髻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以及太古界似均质混合岩呈断层接触,岩体外倾,倾角40°~50°之间。两个侵入阶段,第一侵入阶段为花岗闪长岩,第二侵

入阶段为细粒花岗岩,现对其岩性分述如下:①花岗闪长岩为该区侵入岩的主体,是卧龙岗岩体的边缘相岩石,地表球形风化明显。呈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北部与侏罗系断层接触部位有明显的破碎、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现象,岩石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钾长石呈近半自形宽板状,杂乱分布,粒径一般在0.15mm~2mm,部分2mm~2.65mm,内嵌布少量斜长石,部分与石

英构成文象交生体。②细粒花岗岩呈岩株侵入在花岗闪长岩中,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致密,不易风化。

2 矿化蚀变特征

矿化蚀变带赋存的围岩侏罗系凝灰岩、安山岩及花岗闪长岩,受后期断层及岩浆岩侵入和成矿热液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破碎及热液蚀变,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为主,另可见绢云母化、硅化、钾化,金属矿化以黄铁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孔雀石化为主,少量黄铜矿化,根据取样化验分析,铅锌矿与褐铁矿化关系密切。

3 矿体特征

矿区内的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属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矿床,其主要受两组成矿构造裂隙控制,即东西向主断裂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成矿富集部位主要在其附近的次一

级断裂带内。矿区内南部出露花岗闪长岩体,矿区内的铅锌及多金属矿属中~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蚀变有硅化、钾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推测是深部的隐伏岩体携带的含矿热液沿主断层进入后期断裂带内冷凝富集形成。

矿区共发现出3条矿脉:Ⅰ号矿脉呈脉状,位于F2断层北部,产于凝灰岩中,地表未见出露,矿化不连续,厚2m,长50m,倾向187°,倾角41°,铅平均品位0.44%。受F2断层的次一级断裂控制,围岩蚀变类型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Ⅱ

号矿脉呈脉状产于凝灰岩断层破碎带内,矿脉倾向204°,倾角35°,厚约1m,

长约50m,围岩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并非常破碎,由于地表强风化

作用,未见原生金属矿化。Ⅲ号矿脉呈脉状产于花岗闪长岩中,矿脉倾向150°~160°,倾角70°~75°,厚约1.5m,长约40m,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等,矿脉内金属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可见少量的星点状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并硅化,蚀变带成因推测为含矿热液沿裂隙灌入。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矿区内的铅锌及多金属矿,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南部发育有花岗闪长岩体,推测与成矿有关。矿区内的铅锌及多金属矿属中~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可能是深部的隐伏岩体携带的含矿热液在地壳浅部充填于东西向断裂及次一级断裂裂隙形成的。

4.2 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铅矿带多产于构造蚀变带中,主要是北西向构造裂隙,铜矿脉多产于北东向蚀变带内,受北东向断裂控制,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也是寻找矿化带的重要标志。

(2)蚀变标志:硅化、高岭土化对寻找蚀变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褐铁矿化是铅锌矿化的代表蚀变,钾化是该区铜矿化的代表蚀变类型,这几种围岩蚀变是该区重

要的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国新等,河北省青龙县岔沟铅锌及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R]唐山: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2018.

铅锌矿主要类型和找矿标志

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常见的铅锌矿物主要是:方铅矿、硫锑铅矿、车轮矿、白铅矿、铅钒、彩钼铅矿等。锌矿物主要有:闪锌矿、纤维锌矿、菱锌矿、异极矿等。铅锌矿床主要在中低温热液作用过程中一部分由火山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主要矿床类型有碳酸盐岩类岩石中的层控铅锌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以及火山岩系中,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一般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型盐岩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成矿过程复杂,铅锌硫化物是成矿作用的晚期阶段产物。矿体往往离开矽卡岩而产于板岩和白云岩中。矿体形状复杂,一般呈不规则囊状、柱状、脉状、透镜状有些情况下,也有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还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有时还含有白钨矿、锡石、辉钼矿和回铋矿铅锌矿床中常含银、铟、锗、镓、铊、硒等可综合利用。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但分布广泛。二、碳酸盐岩层控铅锌矿床是最重要的一类矿床,世界铅锌主要来源。多数矿床具有石灰岩—铅锌特定组合。少数产于与石灰岩共生的砂页岩中。研究证明矿床是形成与石灰岩礁有关。成矿时代比较广泛,从欧盟和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均有成矿。从总体观察是呈层控的,但真正的层状矿体规模很小,多数情况下矿体表现为后生特点。呈不规则的脉状、囊状、岩溶溶洞以及作为角砾岩(崩塌及其他成因)胶结物而出现,矿物的晶体常大而完好。成矿温度通常在100~150℃范围内。在矿床分布的广大范围内,常不见火成岩体出露。矿体特征大多呈层状,似层状。产于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围岩蚀变现象不明显。有些地方可见到弱的白云石化和硅化。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也常有一些胶状黄铁矿和白铁矿。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铅锌品位变化大,多为复矿,矿床规模巨大。找矿标志:不能仅局限与岩浆发育的地区。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如不整合地覆盖于古老基底之上。而这套地层的下部如有黑色页岩发育二碳酸盐岩层,本身有生物礁发育时,应在断层附近,寻找有

无极寺铅锌矿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无极寺铅锌矿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摘要:矿区位于腾冲—盈江有色金属成矿带北段,区内构造运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矿产分布受花岗岩体和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形成了西部中低温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中部高温钨锡成矿带及东部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无极寺铅锌矿即位于东带上,赋存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受南北向F1―1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的次级裂隙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铁矿产于靠近岩体一侧的矽卡岩中,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靠近围岩一侧,局部地段铅锌矿化与铁矿化相伴,矽卡岩成份越复杂铅锌矿化越强。 关键词:无极寺;矽卡岩;地质特征;成因分析;找矿标志 Abstract: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yingjiang segmented-non-ferrous metal metallogenic belt in the north, the tectonic movement is frequent, magmatic activity strongly. By the granite rock mineral distribution and north and south of the fracture structure control, formed the conference in the low temperature lead-zinc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belt, high temperature of w metallogenic belt in central and eastern TongQianXin more iron metal metallogenic belt. Eastern promise temple lead-zinc deposit on the throne, occur in granite body contact with skarn, north and south to F1-by 1 fractured zone and its denis sassou-nguesso subprime fissure control, a pulse shape ore output. Iron ore from close to the side of the rock mass skarn, pb-zn deposit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ear side of surrounding rock, local area of iron ore deposits and the concomitant, skarn deposits of the more complex the ingredients stronger. Keywords: promise temple; Skarn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use analysis; Prospecting marks 一、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褶皱带,腾冲―棋盘石断裂带东侧。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碎屑岩、二叠系下统大东厂组碳酸盐岩、三叠系中统河湾街组碳酸盐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区内主要构造线呈南北向,褶皱、断裂发育,沿断裂带常有矽卡岩产出。岩浆岩为燕山早期东河岩群的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斑岩。 (一)地层 二叠系

阿北铅锌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阿北铅锌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要】阿北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阿尔金山断块隆起中部,矿体产在石炭系二长花岗岩内,矿化带受近东西向、北西向构造裂隙控制。矿体围岩蚀变、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特点。找矿标志明显。 【关键词】阿北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阿北铅锌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2004-2006年新疆第一区调队在1/5万矿调项目实施过称中发现该矿点,随后进行了矿区地质普查工作。其大地构造位置是青藏高原北侧,柴达木地块、塔里木地块的衔接部位,阿尔金山断隆中部,山脉总体呈NEE向展布。矿区出露太古宇达格拉格布拉克群(Ardg)中深变质岩,阿尔金断块隆起岩浆活动强烈,构造活动复杂,韧脆性剪切带发育。主要断裂为一些大致平行呈舒缓波状的压剪性及压性断裂。总体作近东西向延伸,局部改造成北东东向。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北部出露中元古界蓟县系斯米尔布拉克组(Jxs)浅变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南部出露卓阿布拉克组(Jxz)浅变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 斯米尔布拉克组(Jxs):依据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点划分出2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Jxs1)分布于矿区南部,岩性为灰绿色、褐灰色凝灰质细砂岩、绿泥石片岩夹凝灰岩,岩层倾向180°-205°,倾角65°-72°。北部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外接触带形成宽度不大的蚀变带,岩石具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少量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蚀变。矿区该岩性段出露宽度大于400m;第二岩性段(Jxs2)分布在矿区北部,岩性为灰绿色绿泥石片岩、深灰色、黑灰色含碳质粉砂岩、板岩夹褐灰色、褐黄色白云质灰岩,岩层倾向180°-205°,倾角63°-74°。辉绿岩体倾入于地层中,南部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岩体呈倾入接触关系。矿区该岩性段出露宽度200m。 卓阿布拉克组(Jxz):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化粉砂岩、板岩、二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变质英安斑岩、酸性火山灰凝灰岩等。岩层倾向170°-210°,倾角60°-78°。厚度大于1000m。 构造线是近东西90°-105°,地层为南斜的单斜层,倾角63°-74°,局部出现小型褶曲。 阿尔金北缘深断裂自矿区北部通过,走向90°,压扭性,倾向南,倾角65°-75°受该断裂作用,南部密集分布与之斜交的南东、南东东向次级断裂和裂隙,构成矿区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矿区发育的裂隙走向有近东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三组,倾向南北、北东、东西,倾角33°-78°,局部陡,沿裂隙常形成宽度1-3

河北青龙岔沟铅锌及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河北青龙岔沟铅锌及多金属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李静静 【摘要】矿区横跨冀东-辽西近东西向区域多金属矿带的一部分,辽西已找到一定规模的金、铜和钼矿床,证明了本区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的多金属矿成因类型属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矿床,其主要受两组成矿构造裂隙控制,即东西向主断裂和北西向断裂构造,主断裂带内基本不含矿,但是破碎带较宽,高岭土化蚀变强,少见金属矿化,推测其主要矿体,成矿富集部位主要在其附近的次一级断裂带内.矿区内南部出露花岗闪长岩体,矿区内的铅锌及多金属矿属中-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蚀变有硅化、钾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推测是深部的隐伏岩体携带的含矿热液沿主断层进入后期断裂带内冷凝富集形成.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19 【总页数】2页(P97-98) 【关键词】铅锌矿;多金属矿床;找矿标志 【作者】李静静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河北唐山 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2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岩石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迁西群拉马沟组、中生界髫髻山组、新生界第四系。①太古界迁西群拉马沟组:主要为似均质混合岩及均质混合岩,分布在工作区的北部地区,多为中粗粒结构,钾长石脉体含量一般大于60%,多见斜长角闪岩残留体 及伟晶岩脉。②中生界髫髻山组:该组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中部,由凝灰岩夹安山岩及少部分火山碎屑岩组成,西部以角度不整合上伏于太古界混合岩之上,北部呈正断层与太古界混合岩地层接触,南部与花岗岩呈逆断层接触。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安山岩、灰白色凝灰岩、流纹岩及少部分火山碎屑岩等[1]。③新生界第四系:广泛 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由现代冲积、洪积砾石层和亚粘土层组成,分布于工作区沟谷中。局部分布第四系残坡积物,分布在低缓丘陵及中低山区的背阴坡。1.2 构造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是中生代侏罗系火山岩、太古界均质混合岩及似均质混合岩,因混合岩化程度高,又有深成侵入体作用,褶皱构造不易发现,且原始岩石产状零乱不清。侏罗系髫髻山组火山岩呈盖层产出,大致倾向南南西~南西,呈单斜或缓波状起伏,与基底岩石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区内断层构造十分发育,多呈近东西走向,将侏罗系火山岩切割成东西向条块。 主要断层有:①三星口断裂F1:位于工作区的中北部,性质为正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断层宽约2m,两侧破碎带宽约5m,其西段为均质混合岩及凝灰岩的分界线,东段两侧均为安山岩。岩石破碎较强烈,主要蚀变类型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等,偶见星点状黄铁矿化。②姚杖子断裂F2:位于工作 区中南部,三星口断裂的南侧,总体走向80°~85°,南陡倾。其南部为花岗闪长 岩及细粒花岗岩,北部为安山岩、凝灰岩。断层宽约3m左右,两侧破碎带宽约 5m~10m,断层内蚀变类型主要为高岭土化、硅化、星点状黄铁矿化,破碎带内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花、星点状黄铁矿化、孔雀石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摘要:本文根据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围绕了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及成矿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该矿床成因机理,总结了该矿床成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 矿床地质特征 1.2 构造 矿区内的地层、岩石经长期的多期次的变质、变形、扭裂、滑移、倒置、拼贴、逆冲、推覆等作用,使区内形成许许多多的构造岩片及混杂岩带,除控制韧性剪切带南北两侧边界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外,低序次的剪切、走滑构造也极为发育,岩层中的片理、劈理,糜棱构造、揉皱、挠曲等十分发育,加上多期次的成矿作用,使矿区内地质构造显得十分复杂。 1.3岩浆岩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晚期主要以花岗岩株、石英钠长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热液贯入式角砾岩等形式产出。 2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中,主要呈脉状近平行排列产出,在平面上矿体之间水平间距最大为70m,最小约20~30m左右;剖面上矿脉呈侧幕式展布,在垂距约210m范围内,倾向上最大延深达340m。矿体金平均品位(2.4~18.68)×10-6,平均厚度0.80~7.03m。矿体走向290°~310°,北倾,倾角60°~80°。矿脉走向与岩层走向有25°~35°之夹角,两者总体倾向相反,岩层南倾,矿脉北倾。因此,矿脉在走向倾向上常斜切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等。矿体由蚀变构造糜棱岩组成,沿脆-韧性断裂构造带分布,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走向上呈舒缓波状,倾向上比较平直。矿体形态较简单,常呈脉状产出,一般以单脉为主。连续性较好,有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及膨缩现象。 2.1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根据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粒度及它们的嵌布关系划分出: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晶-它形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填隙(充填结构)结构、交代残余结构,镶嵌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

河北省涞源庙安铜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北省涞源庙安铜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摘要简要介绍了庙安铜金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从控矿构造、岩浆作用及成矿热液作用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简要论述了矿床成因,确定了找矿标志,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庙安铜金多金属矿控矿皱褶带找矿标志找矿方向 庙安铜金多金属矿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境内,地处司格庄杂岩体东南边缘,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东盘。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阜平群变质基底和中元古界结晶白云岩两大构造层。前者分布于矿区中部呈断块状产出,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局部夹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贫铁矿层。后者属长城系高于庄组(Chg)一至四段地层,主要岩性为硅质条带白云岩组成、含碳粉砂质页岩及薄~中厚层含沥青质白云岩,是区内Ⅰ、Ⅱ、Ⅲ矿带主要含矿围岩。 1.2 构造 矿区位于川里~支家庄NNE向大断裂(属乌龙沟深大断裂的东支)的东盘,司格庄岩体的东南边缘,受历次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区内断裂和褶皱构造均较发育。其中, 断裂构造主要有NE向和NW向两组,反映了区内主要构造格局;而沿司格庄杂岩体边缘形成的宽达千米的弧形弯曲状褶皱带,是区内铜金多金属矿的主要控矿褶皱带。 1.3 岩浆活动 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从早到晚形成了基性→中性→酸性的完整演化旋回,同属司格庄杂岩体的组成部分。主要岩性由老至新分别为:闪长岩(δ35),石英二长岩(ηο35),花岗闪长岩(γδ35),钾长花岗岩(ξγ35)。此外,亦见大量脉岩分布,主要岩性有:辉绿岩(βμ4)、花岗斑岩(γπ5)、细晶闪长岩(δ5)、闪长玢岩(δμ5)、煌斑岩(χ5)等,其中除辉绿岩脉为海西期外,其它均为燕山期产物。区内岩浆的多期次活动提供了成矿物质及热动力条件。 1.4 变质作用 区内变质作用强烈,主要为接触变质和区域变质两种。前者表现为沿岩体外带的热变质,在宽达千米的皱褶带白云岩中形成了广泛强烈的大理岩化、蛇纹石化及透闪石化;近接触带形成宽几米至几十米的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化,并伴有铜金多金属矿化。 2 矿床地质特征 2.1矿体特征 庙安铜金多金属矿,按矿种和成因类型由岩体近接触带向外,可划分为矽卡岩型铜铁矿带(Ⅰ)、热液脉型铜锌矿带(Ⅱ)、热液脉型金银矿带(Ⅲ),是同一成矿系例的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共生组合。其各矿带矿体特征如下:Ⅰ矿带:位于矿区西部近接触带,由多个铜铁矿体组成,其中以Ⅰ1号规模最大,长800m,矿体主要沿矿带的内外接触带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总体呈鞍状体;矿体总体产状:70°~90°∠60°~75°;矿体单工程厚度为 1.02—6.8m,最大厚度达20.10m,矿体平厚度为4.73m。矿体平均品位:Cu0.65%、TFe26.98%,伴生Au0.53(10-6)、Ag9.40(10-6)。

甘肃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

甘肃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 毛永忠;裴炳艳 【摘要】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是祁连早古生代黄铁矿型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下部为黄铜矿-黄矿矿化层,上部为铅锌矿-黄铁矿化层,在横向和纵向均显示单向性分带.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并随地层褶皱.属大陆裂谷环境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流沉积矿床,后期遭受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黄土区覆盖广厚,直接找矿标志较少,研究物、化、遥异常,建立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式,有助于该类矿床的寻找.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10(026)011 【总页数】4页(P29-32) 【关键词】找矿模式;蛟龙掌;铅锌;多金属矿床 【作者】毛永忠;裴炳艳 【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天水,741020;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天水,741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02 蛟龙掌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产于白银 -静宁火山岩带东段,是北祁连早古生代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成矿的重要性已被公认,但近些年来对该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白银矿田进行,其余地区研究程度较低。因些,对东段蛟龙掌铅

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独特性和找矿模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区位于甘肃中东部白银 -静宁 -庄浪一带。 西部白银市附近早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向东被第四系黄土大面积覆盖,仅在葫芦河等沟谷地带有零星基岩出露,其主体为寒武纪黑茨沟组、香毛山组及奥陶纪扣门子组火山沉积岩系。 该区扣门子组岩石组合为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夹不纯碳酸盐岩。总的来看,东部蛟龙掌地区火山喷发活动比西部的白银一带弱,间隙式喷发比较显著,火山岩具双峰式特点。 蛟龙掌北部的王家高原有大量花岗闪长岩出露,矿区钻孔中见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脉。 区域断裂较为发育。以NNW向长期活动断裂为主,NE向线性构造是另一组重要的线性构造,与NNW向构造组成本区特征的格状线性结,形成矿田构造的基本特色。 2.1 地球物理特征 区域磁场均以宽缓的正值升高场为主,场值一般 40-100nT,局部异常比较密集,多集中于异常区的西缘,构成北西向强磁异常带,异常强度 150nT左右。蛟龙掌矿致异常的特点是强度不大,规模较小,垂向延拓时场强度变化较快,可能由矿带及矿体中聚集的磁铁矿引起。其中地磁异常长 3km、宽015km,ΔZ300γ±,ΔZmax700γ,异常与铅锌主矿体有良好对应关系。 本区的激电异常有两类。一是分布于复式背斜轴部及近轴部含矿地层中的异常,它们常与矿化关系密切,黄铁矿化石英岩地层具高阻(ρs300Ω·Μ)高极化(ηs>5%)特征,铅锌矿化地层具高阻(ρs340Ω·Μ)中低极化(ηs﹤ 3%);二是远离背斜轴的炭质板岩中的激电异常,一般连续性较好,呈低阻(ρs<100Ω·Μ)高极化(ηs>3.5%)的条带状,它们多与地层中的炭质或分散状的金属硫化物有关。一般埋深 150m以上的矿体有明显激电异常。

某铅锌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某铅锌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要:某区铅锌矿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锗产地之一,为我国有色金属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区的大型富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在研究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和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床属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并提出了几种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Abstract: the district is China’s important pb-zn deposits of germanium, one of China’s nonfer rous metal development for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sichuan and yunnan guizhou province into the lead and zinc mine large rich pb-zn deposit typical delegate.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deposit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ndation, on the genes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eposit of the structure control of low temperature) deposit,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prospecting marks. Keywords: lead-zinc mine; The genesis; Prospecting marks 某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兰坪县境内,是滇西兰坪县具代表性的铅锌矿床之一。地质局区调队完成了该区1/20万兰坪幅和维西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较全面地总结了地质特征,建立了该区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地层层序。矿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上统南新组、下统景星组,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开左组上段破碎泥质灰岩地层中。矿床类型为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1、区域地质背景 该矿区地处我国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金顶铅锌多金属成矿聚集区的西部边缘,夹持于碧罗雪山—临沧澜沧江岛弧造山带和金沙江维西—哀牢山造山带之间。该区经历了多期次弧后张裂拗陷和造山期后前陆盆快速强烈沉降和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挤压走滑推覆,发育了多期次岩浆喷发、侵入,多期次构造变动和变质作用,从而构成了区内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基础。(图1)在区内长期构造演化过程中,盆地深部多源含矿流体长期多次反复集聚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了带内著名的金顶超大型金顶铅锌矿和金满、白羊厂、华昌山白秧坪等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盆地内地层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火山岩、晚三叠世浅海相沉积、侏罗纪海陆交互相沉积,侏罗纪—白垩纪三角洲、河湖相高孔隙度的红色沉积。古近纪盆地发生挤压走滑而抬升沉积了一套湖相泥质含膏盐红色沉积。其演化大致可划分为石炭纪—三叠纪弧后盆张裂拗陷阶段,晚三叠世—侏罗纪、白垩纪拗陷充填,中侏罗世—白垩纪、古近纪前陆盆地拗陷堆积阶段和古近纪挤压一走滑推覆大规模成矿作用阶段。

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分析

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分析 摘要:随着金属冶炼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多金属矿开采也产生更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金属矿资源给许多领域发展形成保障,而且也因为多金属矿产促进了各领域的发展。因此,在可用于冶金的各种金属原料日渐下降,已无法满足现实经济需要的大背景下,加强金属矿的勘探和开采,主要是为了寻找更丰富的多金属矿产资源,为金属冶炼工业发展创造更可持续的矿产资源。因此本文将以新疆地区东昆仑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剖析金属矿的地质矿产特征,然后进一步探究找矿技术应用条件,为推进金属矿矿产开采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找矿 引言 金属矿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对新疆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点的了解,以及对形成规律的研究,可为多金属矿开发提供条件。其中有大量金属矿床的区域范围大致分布于天山、昆仑山以及阿尔泰山等地带。所以,要深入了解新疆东昆仑金属矿床所在地的地质和矿物特征,并科学、合理地开展找矿工作,需要在新疆东昆仑金属矿床的地质特点和成矿条件上进行详细的勘查。最后研究了新疆的地区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为新疆矿产资源勘查与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1新疆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 1.1区域地质构造 新疆东昆仑一带有多条金属矿的成矿带,其中以巴彦喀拉断为代表的构造带为例进行分析,昆仑山北部的断裂地带间有富集的金矿床。并且昆仑山北段的断裂带上分布着许多岩体,这些岩体的厚度达到了上万米,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金、钴、铜、铁、铋等金属矿产。经实地的地质勘探后发现,晚三叠世、晚泥盆世均有大量的火山碎屑岩,证实了这一时期曾发生过大规模的陆相火山喷发活动。在昆仑山中段与昆仑山北段的断裂带间,多时代的侵入杂岩和前寒武纪的变质岩在

铅锌矿特征

铅锌矿特征 铜、铅锌矿基本特征及找矿标志——2009.10.20 钒铅锌矿 【晶体结构】斜方晶系。 【形态】晶体呈双锥状、柱状、较少板状,集合体呈块状、粒状、壳状、钟乳状、纤维状、葡萄状等。 【物理性质】颜色有褐红、橙、黑褐色等。条痕橙至褐红色。透明。油脂光泽。无解理。贝壳状或参差状断口。具脆性。硬度3—3.5。比重6.2。 【鉴定特征】颜色以褐红、黑褐或橙色为主,并具有橙至褐红色的条痕,比重大,硬度低,易溶于酸为其特色。 【成因及产状】钒铅锌矿为次生矿物,常与钒铜铅矿一起产于铅、锌矿床的氧化带中。而经常共生的矿物还包括钒铅矿、磷氯铅矿、方解石、砷铅矿和白铅矿等。 【主要用途】矿物收藏与研究。 【其它】世界重要产地有纳米比亚、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地。 方铅矿 【化学组成】PbS。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晶体外形常呈立方体,有时为立方体和八面体的聚形,集合体常呈粒状和致密块状。 【物理性质】【鉴定特征】铅灰色,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相对密度大,硬度小。 【成因及产状】形成于不同温度的热液过程,其中以中温热液过程为最主要,经常与闪锌矿一起形成铅锌硫化物矿床。在氧化带,方铅矿不稳定,转变为铅矾、白铅矿等一系列次生矿物。 【主要用途】是炼铅的主要原料,同时常可综合回收银。 【其它】世界著名产地有美国密西西比谷地、新南威尔士布若肯

山、墨西哥圣犹拉里亚、加拿大苏里万矿以及东欧的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中国的著名产地有云南金顶、广东凡口、青海锡铁山等。 一、铅锌矿基本特征 在自然界,特别是原生矿床中,铅锌具有密切的共生关系,可说是似影随形。它们具有极为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均具有强烈的亲硫性,能形成相同类型的易溶络合物,能被铁锰质、粘土或有机质所吸附。 铅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15×10-6,其中,砂岩7×10-6、碳酸盐岩9×10-6、页岩20×10-6。锌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80×10-6,其中,玄武岩105×10-6、花岗岩中60×10-6、砂岩16×10-6、碳酸盐岩20×10-6、页岩95×10-6。 在自然界,业已发现的铅锌矿物约有250种,其中约有1/3的矿物为硫化物和硫酸盐类,而以方铅矿和闪锌矿最为重要。目前可供工业利用的矿物有: 铅工业矿物—方铅矿(含铅86.6%),硫锑铅矿(含铅55.2%),脆硫锑铅矿(含铅40.1%),白铅矿(含铅77.6%),铅矾(含铅68.3%),铬铅矿(含铅64.1%),磷氯铅矿(含铅76.38%),砷铅矿(含铅69.3%),钒铅矿(含铅73.1%),钼铅矿(含铅56.4%),车轮矿;锌工业矿物—闪锌矿(含锌67.1%)、纤维锌矿(含锌67.1%),菱锌矿(含锌67.1%),异极矿(含锌54.3%), 硅锌矿(含锌58.6%),水锌矿(含锌59.6%)。 矿石工业类型,按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30%)、混合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30%);按主要有用组分可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等;按成因类型分主要有:块状硫化物型、密西西比河谷型、接触交代型,热液脉型;按容矿岩石分主要有:花岗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碳酸盐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砂砾岩型。

大红山北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大红山北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文耀辉 【摘要】大红山北铜多金属矿床处于星星峡一明水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但由于区内工作程度低,多年来找矿一直没有很大突破.笔者以矿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首先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 石特征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重点对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进行研究.文 章通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本区沿弧形构造线在岩体周边接触带部位及其附近的断裂构造裂隙中找矿是扩大区内远景的主要方向.上述分析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扩大资源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年(卷),期】2018(070)002 【总页数】4页(P27-30) 【关键词】大红山北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作者】文耀辉 【作者单位】宝鸡八方山铅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鸡7217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15 数十年来对已探明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加上勘查投入的不足,我国许多矿山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后备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素,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是许多矿山面临的重要任务[1]。笔者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对大红山北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合成熟的控矿理论和成矿理论成果,确定有价值的找矿方向[2]。 1 成矿地质背景[3] 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北东缘,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大陆碰撞带东段的塔里木板块 中央变质地体的中部。由于加里东期,特别是华力西期岩浆岩强烈的侵入活动,致使长城系和蓟县系变质岩大量被破坏和吞蚀,分布极为零乱。构造线基本沿北东东向展布,由北部的沙泉子断裂和南部的尖山子断裂所控制(图1)。 图1 大红山北铜多金属矿床区域地质图Fig.1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Dahongshanbei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1—冲积砂质黏土、洪积砂砾;2—灰质白云岩、结晶灰岩;3—白云质大理岩、二云石英片岩;4—海西中期花岗闪长岩;5—海西中期闪长岩;6—加里东旋回花岗岩;7—矽卡岩化、花岗岩脉;8—隐伏断层;9—地质界限、产状;10—铜、铅矿点;11—钨钼矿 2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主要有: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尖山子组下亚组的变质岩(Jx1t)和第四系全新统(Q4)。 2.1.1 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尖山子组下亚组(Jx1t) 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岩性主要有白色、黑色、灰色花纹状大理岩、结晶灰岩、硅质灰岩和硅灰岩、硅灰石片岩、绿泥角闪片岩、石英片岩等,走向65°~85°,倾向北西,倾角40°~65°,局部倾向南,倾角65°。矿区内主要岩性为含炭结晶灰岩、条带状结晶灰岩、硅化大理岩、透闪石化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及矽卡岩。

青龙满族自治县四拨子 —六拨子钼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青龙满族自治县四拨子—六拨子钼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 找矿方向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四拨子-六拨子钼铜矿位于燕山台褶带东段、马兰峪复背斜之遵化穹褶束的东部,山海关隆起的西侧。燕山运动在区内表现十分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剧烈而且频繁,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钼铜矿床。目前对于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化类型、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目前还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进一步找矿方向的确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四拨子地区出露的岩浆岩、断层、深部钻孔见矿及航磁特征分析成矿有利部位,探讨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1 地质背景 该矿区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成矿带西起内蒙古四子王旗、白乃庙,东至辽宁锦州一北票一线。目前已发现钼(铜)矿床(点)26余处。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一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如杨家杖子矽卡岩型钼矿、贾家营矽卡岩一斑岩型钼矿,兰家沟斑岩型钼矿,寿王坟矽卡岩型铜(铁、钼)矿,小寺沟斑岩一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等。 矿区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高于庄组地层,普遍受到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工作区西南部二拨子背斜核部及四拨子西沟出露少量迁西群地层,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大红峪组地层超覆于迁西群地层之上。 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为本区重要的控矿构造,以北西向断裂为主,基本控制了本区的总体构造格架;褶皱构造主要有二拨子背斜、三拨子倒转向斜、四拨子背斜、六拨子穹隆构造。根据岩体出露的形态和规模,以及航磁成果异常形态显示,推测六拨子岩体的倾向西南,且六拨子穹隆的形成是二拨子背斜和三拨子倒转向斜形成的前提条件,因六拨子岩体受东北方向长城系盖层的阻力,对二拨子和三拨子地层在以往断裂构造的前提下再次进行挤压,最终形成一背一向地质构造及一系列小的断层出现,为矿体的导入提供了通道;四拨子背斜则是六柱坪二长花岗岩上侵所致局部的背斜。 2 岩体特征 四拨子矿区岩浆岩分布于矿区的东、西、南、北,环状分布,呈岩株,岩床,岩墙及岩脉产出。东部的六柱坪二长花岗岩和五拨子花岗斑岩、西部的达子沟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南部的三拨子西沟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北部七拨子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中部老商家和沟窝棚西(未取样进行年龄测试)有小面积的花岗斑岩出露。 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在矿区中确定了四期岩浆侵入活动,第一期为晚三叠世,形成三拨子西沟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211Ma)和六柱坪(206Ma)二长花岗岩,三拨子西沟二长花岗岩是六柱坪二长花岗岩结晶分异后的产物;第二期为早侏罗世早期,形成老商家花岗斑岩(196Ma)和五拨子花岗斑岩(190Ma);第三期为早侏罗世晚期,形成达子沟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177Ma);第四期为晚侏罗是早期,形成七拨子粗中粒二长花岗岩 (160Ma),矿区岩浆侵入活动持续51Ma。 所有岩体体现了相似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缓的右倾型REE配分模式,呈现不同程度的负铕异常(δEu)(插图1)。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或者是来自相同的源区。 稀土元素 插图1 3 物探特征

河北省铅锌矿源层与地球化学块体

河北省铅锌矿源层与地球化学块体 师淑娟;宫进忠;张洁 【摘要】文章以河北省岩石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基础,讨论了省内铅锌矿源层、地球化学块体的空间分布范围以及地球化学块体与矿源层的关系,旨在为研究区内的铅锌矿产勘查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以高于该地区表壳岩石铅锌元素丰度的重要矿床的围岩作为铅锌矿源层的判别标志,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沉积岩及燕山期侵入岩、遵化岩群、红旗营子岩群等可确定为铅锌矿源层.以25 μg/g为异常下限,圈定出水系沉积物铅地球化学块体7处;以100 μg/g为异常下限,圈定出水系沉积物锌地球化学块体4处.在铅锌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及边缘,有多处大、中型铅锌矿床产出.在丰宁、围场一带出现大范围的铅元素连续成片的岩石高背景分布,锌元素的岩石高背景分布则位于崇礼和围场地区,铅锌高背景区主要分布于侏罗系-白垩系分布区内.侵入岩铅锌高背景区主要集中在乌龙沟-上黄旗岩浆岩带、军都山岩浆岩带及马兰峪复背斜东、西两端.经研究发现,据水系沉积物所圈定出的异常与铅锌矿床分布的一致性要好于据岩石所圈定的异常.在一个地球化学块体分布范围内,存在着多种地质体,而其中对异常形成贡献最大者可能是矿源层和矿床.矿源层与地球化学块体都强调其在成矿作用中是物质的供应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与矿床关系更紧密,而后者则与成矿省关系比较密切.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10(029)002 【总页数】7页(P276-282) 【关键词】地球化学;铅锌;矿源层;地球化学块体;地球化学异常;河北省

【作者】师淑娟;宫进忠;张洁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廊坊,065000;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廊坊,065000;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廊坊,065000;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2;P618.43 在当代成矿作用过程的研究中,成矿物质的来源和供应一直是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问题,因此,成为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许多学者都从矿源层和地球化学块体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Knight(1957)首次提出了“矿源层”的概念,他认为,许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沉积岩层中的某些同生沉积硫化物,当这些地层在温度升高时,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和岩层中聚集成矿。这些地层通常被认为是成矿元素丰度较高的地层或矿质初步富集的矿胚层。许静(1992)认为,特定的沉积建造是判别矿源层的综合标志,尤其是成矿元素的丰度。翟裕生等(1999)认为,矿源体的确定既需要成矿的理论分析,更需要具体的由地质-地球化学方法所提供的测试数据。孙邦东(2002)通过区域地层元素丰度和已知矿床资料,研究了广西的铅锌矿源层。但研究表明,矿源层不一定是成矿元素含量高的地层,成矿元素含量接近地壳丰度甚至低于地壳丰度的地层也可成为矿源层。这是因为,决定地层是否提供成矿物质,不仅取决于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全量,更取决于成矿物质的可利用量——元素赋存状态和活化转移的可能性(王学求,1998)。 Doe(1991)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将其解释为具有某种或某些元素高含量的大岩块,能为矿床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谢学锦提出了利用区域化探扫面数据来圈

河北省平山县秋卜洞银矿床成因类型分析

河北省平山县秋卜洞银矿床成因类型分析 曹文托;侯建荣 【摘要】平山县秋卜洞银矿床位于麻棚岩体外围多金属矿重点勘查区内,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的勘查工作找矿成果显著,仅银资源量已达中型以上接近大型矿床的规模,同时共(伴)生有Au、Pb、Zn等有益元素.在该矿区已有找矿成果基础上,对麻棚岩体外围(含本矿区在内)金银钼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研究,以黄铁矿(与成矿关系最密切)作为切入点,从成因矿物学的角度对矿床成因、找矿前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找矿潜力很大,具备发现大型银矿床的潜力,并可指导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工作及区域找矿.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18(032)003 【总页数】7页(P409-415) 【关键词】秋卜洞银矿;矿床成因;中低温(次)火山型银矿床;找矿潜力;河北 【作者】曹文托;侯建荣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北石家庄 050085;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北石家庄 0500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2 0 引言

近年来河北省尤其是太行山地区的多金属找矿与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1]。银 探明储量多以伴生资源量为主,独立银矿不足30%。平山县秋卜洞银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有以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为主的地勘单位进行矿产勘查工作,并在矿区中部的老爷庙岩体一带,发现了一定规模的隐伏银多金属矿体。自2005年以来,更是加大了勘查力度,采取了以钻探为主,地质、物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手段对该矿区进行找矿勘查工作,至2016年累计投入地勘资金3000余万元对该矿床进行找矿勘查工作,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找矿成果,初步求得银资源量近800t,同时共生有Au、Pb、Zn等多种元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大)型独立银矿床[2]。在勘查过程中,由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专题组对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研究。但由于专门科研工作到2012年就基本结束了,而后进行几期续作勘查工作成果及认识并未体现,因此本文拟从宏观(矿区总的勘查工作成果)和微观(以往科研成果)两个方面充分融合,对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增加对矿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的认识,以期对矿床进一步勘查开发提供帮助。 1 区域地质背景[3]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Ⅰ)、山西台隆(Ⅱ)、五台台拱(Ⅲ)、阜平穹褶束(Ⅳ)中南部。区域地层主要由中太古界阜平岩群元坊岩组、宋家口岩组和王家湾岩组的变质地层及阜平旋回的坊里片麻岩、蔡树庄片麻岩等变质深成岩组成。岩石类型以片麻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为主。 构造运动主要以阜平运动和燕山运动表现比较明显,前者以形成轴向近EW向的 褶皱构造为主,后者以形成NW向、NE向和NNE向断裂构造为主,二者共同构成了本区基本构造格架。 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沿太行山构造岩浆带,中生代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 体较为发育,自阜平至平山一带出露有赤瓦屋岩体、麻棚岩体、观音堂岩体、孟家

河北石人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河北石人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王爱臣;刘海波;张亚丽 【摘要】石人沟铁矿位于马兰峪—迁西铁矿成矿带上.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宇迁西岩群马兰峪组一段,矿体赋存在该组地层中.2010-2015年5月实施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勘查项目,“河北省遵化市石人沟铁矿带深部及外围找矿”项目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共施工钻孔28个,钻孔见矿率达92.9%,新增铁矿资源量1.795亿t.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角闪石、斜长石及少量次生矿物黑云母.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该成矿带上的东沟—塔头寺、小王庄、胡庄子、铁山岭、西双城、大安乐庄、龙湾、烈马峪等与石人沟铁矿区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和航磁异常,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16(007)004 【总页数】6页(P606-611) 【关键词】石人沟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意义;河北 【作者】王爱臣;刘海波;张亚丽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秦皇岛066001;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秦皇岛066001;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秦皇岛06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1

石人沟铁矿位于遵化市西北直距10 km,属河北省遵化市兴旺寨乡张庄子村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7°51′00″~117°52′00″,北纬40°11′00″~40°15′00″。 该矿为一大型矿山,自1956年冶金部地质局华北分局五零三勘探队发现以来,先后有许多地质专家学者和地勘单位对石人沟铁矿进行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特别是20世纪70—90年代和21世纪初,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对该区进行多次补勘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分布、数量、赋存部位、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及变化规律;查明了矿床成因及工业类型,对遵化马兰峪—迁西铁矿成矿带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开发利用 石人沟铁矿资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石人沟铁矿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马兰峪复背斜遵化穹褶束内。北侧为宽城凹褶束,南侧为蓟县凹褶束[1]。区内广泛分布太古宇迁西群变质岩系,自东向西划 分为东荒峪组,三屯营组,马兰峪组[2]。区域上太古宇迁西群东荒峪组、三屯营 组和马兰峪组变质岩系是该区主要的铁矿赋存层位(图1)。 区域南北两侧分布有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呈角度不整合覆于太古宙变质基底之上,在沟谷及山间盆地有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物分布。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且多以逆断层为主,规模亦较大,以NNE-SW及近EW向较发育,沿断裂见有破碎带或厚度不等的后期脉岩充填。 区内岩浆岩发育,种类较多,以燕山期花岗岩及其派生的脉岩为主。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马兰峪组及第四系残坡积物。马兰峪组中上部主要岩性为含辉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磁铁石英岩等(图2)。 2.2 构造

金属矿山地球化学找矿元素的选择及意义(赵宸)

铅锌矿地球化学工作元素的确定及意义 我国铅锌矿常见伴生元素主要是Cu、Fe、Ag、Sn、Sb、As、W、Mo、Au、Cd、Ga、Ge、In、Se、Te、Tl等。除极少数可伴生回收利用外(如Au、Ag等),其他元素多数用于只是找矿作用! 针对铅锌矿找矿指示元素及其意义,分别简述如下: 1、Cu:Cu在矽卡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及一些泥岩—细碎屑岩型矿床中可称为主要成矿元素之一,在碳酸盐性矿床及砂砾岩性矿床中含量较低。在部分矿床中Cu、Zn可一起形成CuZn矿床(体),但Cu与Pb(也包括Ag)的富集呈反消长关系。因为成矿温度的关系(具体成矿温度还在查资料中),一般来说,铜在矿体下部或者靠近岩体部位较为富集,矿体上部或远离岩体铜含量降低。故而,铜可以作为矽卡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及一些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的尾晕元素; 2、Fe:在很多铅锌矿床中铁的含量均较高,但由于地球化学勘探中对铁难以测量,在本文中不做多的论述。但需要提出的是,铁仅仅只有以菱铁矿或磁铁矿赋存时方具有利用价值; 3、S:主要是指黄铁矿,一般来说在铅锌矿矿头矿尾出黄铁矿都相对较多,由于地球化学测量意义不大,本文不多赘述; 4、Mn:在碳酸岩型铅锌矿床中含量较高,具有一定指示找矿意义; 5、Ag:是一些铅锌矿床的重要伴生元素,有时可以作为主要成矿元素。银的矿石含量(g/t)在火山岩型铅锌矿中,多大于100;

在花岗岩型铅锌矿中多为几十~100;碳酸岩型铅锌矿床中,一般小于100;在泥岩—细碎屑岩及砂砾岩型铅锌矿中,一般小于50。当然,银的含量同时还与铅的品位有关。 银的赋存状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独立的银矿物(或成为固溶体形式),另一种以类质同象存在于其他硫化物中。各矿物中类质同象银的含量以“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深色闪锌矿>浅色闪锌矿>黄铁矿”排序,火山岩型方铅矿中银含量最高可达4000~6000ppm,一般在1000ppm左右。根据一些矿床元素相关性计算Pb与Ag的相关系数在0.7~0.95之间,Zn与Ag的相关系数在0.5~0.75之间。 Ag作为铅锌矿的直接找矿元素,意义重大,在表生条件下,银的硫化物可形成具有一定溶解性、易溶于水的Ag2SO4,在氧化带下部形成次生富集体。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方铅矿晶面扭曲时,可能是由于Ag的类质同象引起。但如果方铅矿晶型为八面体或者菱形十二面体时,可能是由于与硫铋银矿形成固溶体而引起,此类矿石含银也较高,同时成矿温度较高,约210°~350°。 6、Cd:铅锌矿中伴生的分散元素,以镉的含量最高。虽然Cd也可以以单矿物(硫镉矿、方硫镉矿)形式存在,但大多出现于氧化带中(菱镉矿?)。在热液型矿床中,Zn与Cd呈完全类质同象,由于在表生过程中Zn的氧化物易溶于水流失、而菱镉矿微溶于水而富集,同时由于Zn、Cd的土壤富集比分别为0.71、2.5,实际用Cd或者Cd/Zn来指示找铅锌(尤其是高锌)矿床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