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种矿产开

采工作越来越多。芦康线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藏是我国当前在找矿工作中的重大

突破,其属于沉积改造型矿藏,矿藏的规模和开采潜力比较大,是我国矿产业发

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云南镇康县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

征及找矿发现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1前言

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藏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保山-镇康地区的南部,在怒

江断裂带和丁河断裂带之间的地区,主要控矿构造为近南北向的镇康复背斜。矿

区在镇康复背斜的西北侧,地层属于寒武系沙河长组。在矿区内没有发现岩浆发

育的情况,可以见到基性脉岩的分布。矿区内部的变质作业比较强,可以经常见

到结晶灰岩、板岩、变质砂岩、绿泥石英片岩等【1】。在矿体周围经常可以发

现交代变质作用,在围岩中可以发现夕卡岩化、硅化、大理岩化、绿泥石化等。

在受到区内断裂构造的影响之下,岩石出现恶劣变形破碎的现象,从而出现恶劣

构造岩和片理化岩石。为了对今后矿藏的开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必要对地

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有效的探讨。

2矿床的特征

卢子园矿区位于寒武纪组二、三段大理岩与碎屑岩的间层破裂带之中,经常

以脉状、似层状的形式产出。矿体整体呈现带状,成西北走向,矿带倾角为55

度,主要由三个铅锌矿带组成,中间位置的矿带属于主要矿带,矿体的总长在1700米左右,向倾斜方向延伸900米左右,具有多层化的矿化特性,单个矿体的厚度一般在3-15米,厚度比较均匀,矿体的分布也比较均匀。

铁矿体主要分布子北部小河边以及外围区域,在小河边总共发现了5个矿体,矿体的走向主要呈北东方向,倾斜角在46度-83度之间,多以层状产出,赋矿岩

石多为阳起石夕卡岩,其中局部是辉绿岩石。在已经控制的铁矿体长度中,普遍

大于1000米,其中最大斜深可以达到240米,矿体的厚度为170米,铁的品味

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间,磁铁的含铁量可以保持在百分之六十五到百

分之八十五之间【2】。

矿区内的矿石多处于半自形的晶粒状结构,属于条带状、浸染状构造、块状

构造。其含矿岩石,主要包括夕卡岩石、绿泥石英片岩、大理岩,矿体和围岩的

边界比较清晰。在矿石内部主要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该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为寒武纪的沉积和后期岩浆活

动又直接关系的夕卡岩型号铅锌铁多技术矿床。在实际找矿过程中,主要的找矿

依据是碳酸盐和碎屑岩相间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铅锌铜化探异常、磁异常带、重力异常带。

3找矿潜力分析

该地区的地质经过了非常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多种地质作用下,如构造-岩浆

活动、变质活动,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成矿系统。寒武地层是非常重要的初始

矿源层,受到怒江和澜沧大深断裂发育的作用,各种流体的活动非常频繁,造成

成矿物质和地表物质的交换异常频繁,为大型铅锌矿的形成,奠定了一个非常好

的基础。

重力场特征。在卢子园的外围地区,主要由沉积岩、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组成。通过相关的重力测试表明,在卢子园-忙丙一代地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重力异常现象,异常带总体上成南北向分布,北部具有比较明显的缺口,呈现U字型的

构造,总长度在30公里左右,宽度在20公里左右。异常中心地区位于卢子园西

北方向约5公里的地方,其最大的强度约为-180*10-5m/s2,异常轴线与镇康复背

斜的轴线是保持一致的,这可以有效推测出其由隐伏花岗岩体因子。经过对重力

异常地区的实地勘测发现,重力异常主要是由该地区的多金属矿体造成的,通过

对局部重力异常分析,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磁场特征。在卢子园地区总体上是呈现一个北东向的磁场异常,矿区主要位

于北东向此异常带的西北方向,其磁场强度为-100到150nT之间,属于一个负磁

场背景基础上,异常相对比较突出的区域,总体和矿区的方向相一致,呈现北东

向完整异常,异常区域的长度为8公里左右,宽度在7公里左右,磁场的强度在300到1500纳特之间。对已经发现的小河边铁矿只是其中规模比较小的一个,其更深处应该还存在规模更大的磁场异常,当前在矿区的深部探测中,已经发现了

比较大的强磁体。

在对卢子园的花探过程中,发现了比较明显的异常,异常的长度在16公里左右,宽度在1.5到5公里的范围,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通过对异常组分的探测发现,其主要以铅锌银铜矿为主,铅含量在62*10-6-558*10-6的范围之间,锌含

量在164*10-6-1476*10-6,铜的含量平均在276*10-6,银的含量在0.22*10-6左右,此外在其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金锰铁等元素,总体上表现为高大全的特征,在

异常带的西南带进行了重点的勘查工作【3】。

在矿区的周围发现了比较明显的蚀变发育,主要包括矽卡岩化、绿泥石化、

硅化、大理岩化、蔷薇辉石化等。其中矽卡岩化现象从地表到深部出现了逐渐增

强的现象,宽度也从200米左右增加到了1200米左右。在矿区1230米以上区域

主要是铅锌矿,在1100到1230米的范围之内,主要呈现的是铅锌铁矿共存的形式,在1100米以下多以铁矿为主,并存在一定的伴生铜铅锌矿。铅锌矿的含量

从上到下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伴生铜矿的含量会有所增加。在整个水平方向上,矿体北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剥蚀现象,矽卡岩化的蚀变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矿区

深部铁、钨锡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具有比较大的找矿潜力。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力度。为了有效提高找

矿率,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成矿区带构造演化和控矿地质特征的研究,综合运用地、物、化遥感技术,为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此外,还应该

加强对地质构造情况的深入研究,掌握地层、地质构造和成矿之间的关系,为指

导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是矿

产勘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需要找矿人员加强对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和

应用,对地、物、化、遥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应用。为了有效克服单一地质勘察

找矿技术所带来的不足,现在越来越强调对地质勘查技术的综合运用,一些综合

勘查技术便被研制了出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并对矿藏条件和开采项目

进行综合考虑,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地物化三场异常约束技术,将该技术和GPS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就可以进一步对地下矿物的信息进行收集,

了解其实际分布情况。

结语

在卢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和沉积改造型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来源为寒武系地

层和隐伏花岗岩。当前已评价的铅锌铁矿床多为成矿系统中地表的装状远程夕卡

岩段,当前已经发现的矿区其各种矿产资源的含量比较庞大,在矿区的深部具有比较大的找矿潜力,有可能存在比较大型的铅锌铁矿。当前对该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还十分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更加细致掌握该地的成矿特性。

参考文献:

[1]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矿床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蒋成兴,卢映祥,尹光候,薛顺荣,许东,余海军. 矿物学报.2011(S1):18-19.

[2]新疆某铅锌铁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J].杨建强,张丽敏,叶从新. 湖南有色金属.2011(02):22-23.

[3]某复杂铅锌铁矿选矿试验研究[J].高起鹏,秦贵杰. 有色矿冶.2013(06):35-36.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种矿产开 采工作越来越多。芦康线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藏是我国当前在找矿工作中的重大 突破,其属于沉积改造型矿藏,矿藏的规模和开采潜力比较大,是我国矿产业发 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云南镇康县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 征及找矿发现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铅锌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1前言 卢子园铅锌多金属矿藏位于西南三江造山带南段保山-镇康地区的南部,在怒 江断裂带和丁河断裂带之间的地区,主要控矿构造为近南北向的镇康复背斜。矿 区在镇康复背斜的西北侧,地层属于寒武系沙河长组。在矿区内没有发现岩浆发 育的情况,可以见到基性脉岩的分布。矿区内部的变质作业比较强,可以经常见 到结晶灰岩、板岩、变质砂岩、绿泥石英片岩等【1】。在矿体周围经常可以发 现交代变质作用,在围岩中可以发现夕卡岩化、硅化、大理岩化、绿泥石化等。 在受到区内断裂构造的影响之下,岩石出现恶劣变形破碎的现象,从而出现恶劣 构造岩和片理化岩石。为了对今后矿藏的开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必要对地 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有效的探讨。 2矿床的特征 卢子园矿区位于寒武纪组二、三段大理岩与碎屑岩的间层破裂带之中,经常 以脉状、似层状的形式产出。矿体整体呈现带状,成西北走向,矿带倾角为55 度,主要由三个铅锌矿带组成,中间位置的矿带属于主要矿带,矿体的总长在1700米左右,向倾斜方向延伸900米左右,具有多层化的矿化特性,单个矿体的厚度一般在3-15米,厚度比较均匀,矿体的分布也比较均匀。 铁矿体主要分布子北部小河边以及外围区域,在小河边总共发现了5个矿体,矿体的走向主要呈北东方向,倾斜角在46度-83度之间,多以层状产出,赋矿岩 石多为阳起石夕卡岩,其中局部是辉绿岩石。在已经控制的铁矿体长度中,普遍 大于1000米,其中最大斜深可以达到240米,矿体的厚度为170米,铁的品味 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间,磁铁的含铁量可以保持在百分之六十五到百 分之八十五之间【2】。 矿区内的矿石多处于半自形的晶粒状结构,属于条带状、浸染状构造、块状 构造。其含矿岩石,主要包括夕卡岩石、绿泥石英片岩、大理岩,矿体和围岩的 边界比较清晰。在矿石内部主要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铁矿、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该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为寒武纪的沉积和后期岩浆活 动又直接关系的夕卡岩型号铅锌铁多技术矿床。在实际找矿过程中,主要的找矿 依据是碳酸盐和碎屑岩相间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铅锌铜化探异常、磁异常带、重力异常带。 3找矿潜力分析 该地区的地质经过了非常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多种地质作用下,如构造-岩浆 活动、变质活动,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成矿系统。寒武地层是非常重要的初始 矿源层,受到怒江和澜沧大深断裂发育的作用,各种流体的活动非常频繁,造成 成矿物质和地表物质的交换异常频繁,为大型铅锌矿的形成,奠定了一个非常好 的基础。

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摘要】对目前国内成矿带地质背景、多金属矿产分布及成矿带特征的了解,对近几年资源评价项目工作中发现的矿床、矿点密集,成果显著的成矿带以及铜、钼、铅、锌、银成矿带进行了找矿潜力重点分析。同时,对其它成矿带进行了简单的资源潜力评价,为今后国内各地区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多金属矿产;矿产特征;找矿方向 1 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1.1 陡山沱组多金属矿 陡山沱组主要围绕矿山穹窿旁边出露,可非常显著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由下至上按照顺序分别为第一岩性段浅灰色含有硅质网格含锰白云岩;第二岩性段是含磷岩系,核心岩性为鲜红色骨板状磷块岩、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黑灰色块状磷块岩、含磷条形白云岩、含磷炭质分成岩;第三岩性段是暗灰色厚层状含灰色燧石团块白云岩;第四岩性段为灰色炭质分层岩夹角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具银铅锌矿化。该组控制了区内51%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化)点,冰洞山、沐浴河等矿床就产在该组第四岩性段中。矿石结构大多都是粒状结构、穿插交代结构、双晶聚片结构、自然形成板状结构等。矿石构造大多都是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穿插构造、多孔状构造及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大都是闪锌矿、方铅矿,然后是褐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都呈现它形粒状,一般以集合体形式出现。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是铝、贫硅、钾,而富镁、钙、铁及硫为特点。有用的成分除铅锌矿外,伴有镉、银和硫。矿石类型根据氧化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矿石、有氧化矿石。根据矿石的组成划分主要有脉状穿插类矿石、稠密浸染状类矿石、块状硫化物类矿石和角砾状类矿石。工业类型大都有含锌铅矿石及含银锌矿石等。 1.2 冰洞矿床的地质特征 冰洞山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大都是南沱组、乱石沟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冰洞矿床为一套浅海台地—滨海相互沉积,按照岩性组合的不同,又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大都是粉砂质粘土岩、含有大量的锰白云岩;第二岩性段大都是含磷土岩和含碳土岩;第三岩性段为硅质块状或硅质条带花岗岩;第四岩性段下面和上面都是炭质页岩,中部夹5—10m巨厚层细晶白云岩,角砾状泥质白云岩,铅锌矿就产在其中。冰洞矿床构造和走向简单,以震旦系界面为边界分为上下两大构造层。在矿层最上方近矿部位的炭质页岩见同沉积压缩变形波状褶曲,发育宽缓褶皱,对矿体均有一定破坏作用。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 1.3 灯影组铅锌多金属矿

云南省铜铅锌银矿床的主要类型、矿床分布、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铜铅锌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矿床分布、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铜矿 主要类型:斑(玢)岩型、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次要类型:火山沉积变质型、砂岩型、岩浆熔离型、热液脉型。 一、斑(玢)岩型铜矿床 (一)分布 根据成矿地质环境,可分为产于岛弧环境的斑(玢)岩型铜矿床和产于陆内造山带盆—岭构造的拉伸盆地(或其边缘)的斑岩型铜矿床。 产于岛弧环境的斑(玢)岩型铜矿床分布于中甸格咱印支期压性岛弧区;产于陆内造山带盆—岭构造的拉伸盆地(或其边缘)的斑岩型铜矿床,分布于北起德钦,南至金平,主要沿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东侧的德钦—尼西、中甸、剑川老君山、三江口—丽江古城—北衙、宁蒗—永胜—祥云、华坪—南华等第三纪拉伸盆地或其边缘分布。 (二)代表性矿床 1、岛弧带的斑(玢)岩型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雪鸡坪铜矿 2、陆内造山带的斑岩型铜矿:祥云马厂箐铜矿、金平铜石—长安冲铜(钼)矿 (三)成矿特征 1、岛弧带的斑(玢)岩型铜矿床 (1)矿床产于中甸格咱印支期压性岛弧区。岛弧是以弧安山岩大量发育和中酸性岩浆的大规模浅成—超浅成侵位为主要标志,弧后盆地不发育的压性岛弧。 (2)成矿岩体为与安山岩同源共存的超浅成相的玢岩及浅成相的斑岩。 岩石组合为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岩石属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岩类。

(3)具典型的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由岩体核部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钾化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 矿化主要发生于绢英岩化带及钾化硅化带。 (4)除由浅成—超浅成的斑岩—玢岩组成的复合岩体,侵位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形成斑(玢)岩型铜矿床外,共生由同源浅成(半浅成)侵位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的斑岩体,形成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中甸红山)。 2、陆内造山带的斑岩型铜矿床 (1)矿床产于滇西—滇中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带的第三纪坳陷带。 (2)成矿岩体主要为富碱正长(斑)岩(金平铜厂、长安冲)及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祥云马厂箐)。据SiO2及碱质含量,岩石属中酸性岩类,碱性系列亚类。 (3)岩体与围岩碳酸盐岩接触形成矽卡岩带,与硅铝质岩接触形成角岩带。 热液蚀变分带明显,由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核心→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化带母。铜矿体产于矽卡岩(角岩)带,钼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内接触带的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 (4)成矿分为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及若干个成矿阶段。 (5)成矿岩体岩石性质的成矿专属性明显,总体上,正长(斑)岩有利于金铅锌成矿,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有利于铜钼金成矿。 (四)找矿方向 中甸格咱斑(玢)岩铜矿成矿带3个次级成矿带 兰坪—思茅陆块两侧滞后型火山岩带 二、沉积变质型铜矿床 (一)分布 矿床主要分布于滇中晋宁期岛弧,绿汁江断裂带与小江断裂带之间的东川、武定、罗茨、易门、元江地区。 (二)代表性矿床:东川式铜矿 (三)矿床特征 1、铜矿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下部,次为因民组上部。矿

镇康县芦子园矿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建议

镇康县芦子园矿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建议 李爽;宋楠 【摘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区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目前发现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采活动,还可能导致地面变形、沉陷;建议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长期动态观测,并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措施.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18(037)001 【总页数】4页(P95-98)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建议;云南镇康芦子园 【作者】李爽;宋楠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650216;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矿区位于镇康县城70°方向平距约24km处,行政区划属镇康县凤尾镇管辖(图1)。矿区内地势起伏,地形切割强烈,气候温润,植被较发育。现矿山生产为地下开采,在目前工程建设开挖、下部运输巷道掘进和运营中皆没有发现大溶洞和易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灾害现象,后续正常运营产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较小,较有利于矿床开发,但矿山的生产活动造成了矿区内地质灾害中等发育。

图1 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矿区工程地质简图Fig 1.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Luziyuan Pb-Zn Orefield in Zhenkang,Yunnan 1.奥陶系蒲缥组第二段 2.寒武系保山组第一段 3.寒武系沙河厂组第三段 4.寒武系 沙河厂组第二段二层 5.寒武系沙河厂组第二段一层 6.花岗细晶岩脉 7.辉绿岩/石英脉 8.铅锌矿化体 9.滑坡及编号 10.崩塌及编号 11.泥石流及编号 12.溶洞及编号 13.地下水流向 1 矿区地震活动状况 矿区位于三江经向构造带的南段,北部与南岭纬向构造带相复合,属腾冲—澜沧 地震活动带,其北西侧龙陵—瑞丽大断裂带和南东侧耿马—澜沧一带地震活动带,属地震危险区,各时期地震活动频繁。据历史记载,该带发生破坏性地震三十余次,震中位置分布在“歹”字型构造以及经向与纬向构造主干断裂带及其交汇部位。 近年,矿区周边地震震级多为2~5级,地震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是耿马县,其地震震级相对略小,其发生频率相对较高。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矿区处于Ⅷ 级抗震烈度设防区。 2 矿区地质灾害现象评述 矿区地形较复杂,沟谷切割强烈,植被中等发育,在矿山生产活动的影响下,矿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中等,目前矿区范围及周边主要有8个滑坡和1个潜在崩塌 点及1个泥石流沟(表1),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潜在的危险性中等。未来矿山开采中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表1 芦子园铅锌铁矿区地质灾害调查表Tab 1.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of Luziyuan Pb-Zn-Fe Orefield灾害类型灾害点编号主滑方向(°)发育规模长(m) 宽(m)厚度(m)体积(m3)地层时代现状稳定性评价滑坡HP00114535254~ 64375O2p已发生滑动,后缘扔不稳定HP0024570403~614000O2p发生剧滑,

浅议云南红河州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浅议云南红河州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红河州地区的铅锌矿为热液型,主要矿体产于志留系下统上段层纹灰岩中的生物碎屑灰岩及生物点礁灰岩的中上部、底部,受岩相、层间构造控矿十分明显,矿化并非顺层产出,存在一层为主、多层含矿及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现象,具较好的深部及外围找矿前景。本文结合该地区的铅锌矿情况,简单分析了该矿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成矿背景、矿区侵入岩概况、矿脉特征等,分析了该铅锌矿的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等,为从事铅锌矿开发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标签:铅锌矿;地质特征;热液型;找矿远景;找矿方向 前言: 红河州铅锌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属于滇东、滇东南、滇西三大成矿带交接部,地质成矿条件好,已探明的资源储量:铅金属119万吨,锌金属134万吨,为大型热液型铅锌矿床,其深部及外围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矿区地质特征 1.1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区位于红河州地区隆起部位的东北方向,拗褶带的南面,并处于某地区的褶断带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反接复合的部位。该地区的铅锌矿,其类型主要是高中温或者中温断裂带热液充填型。矿床规模均较小,多矿点,集中分布于成矿区东南部,主要来源为侵入岩岩体断裂破碎带。 1.2矿区侵入岩概况岩浆岩 该矿区岩石主要为三期侵入黑云母花岗岩。岩性即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的外观较为明亮,颜色为淡肉红色及灰白色。其构成部分包括钾长石,含量为33~43%;斜长石,含量为25%左右;石英,含量为27~37%;白云母及黑云母,含量为3~7%,另外还存在少量副矿物,包括磷灰岩、电气石、锆石、磁铁矿等,其他地质情况如下图所示。 1.3断裂构造 将断裂带分为10个部分,其构造为:F1-10的主要走向为北东向,集中于矿区的南东部位置,以北东走向斜跨过矿区南东部,从平面角度看,地势较为舒缓,呈波纹状,临近直立形,长度超过8km,断裂带周围发育出碎裂岩带,宽度约为6米左右,其间充填石英(网)脉,具有绿泥石化、硅化,部分为黄铁矿化,属于逆断裂,该断裂被F2-4于东西向三分之一处截断,南段往向北西方向推移。F2-4断裂则为为北西走向,裸露于矿区南东部,偏向东北,倾角约为60°左右,

新华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方向

新华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华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结合长期的工作经验来分析, 从而希望能为矿山找矿方向提供帮助。 关键词:铅锌矿;成矿;地质构造;找矿方向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有色金属矿产特别是铅锌的需 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新华铅锌矿的资源量也在不断的开采中日渐减少甚至枯竭。 在下文中,就新华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1 新华铅锌矿成矿地质分析 1.1 成矿的背景 新华铅锌矿属花岗岩体内断裂裂隙充填型中低温热液蚀变脉状铅锌矿床。新 华矿区全为岩性单一的岩浆岩,为海西--印支期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构造以北 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断裂为主,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为容矿断裂构造,矿体呈脉状充填于北西向主干断裂F0及派生的次级断裂中, 围岩有不同程度的蚀变。 从矿区的围岩、构造、矿体的形成顺序分析,应是先有花岗岩,其次经构造 运动形成断裂,后含矿热液贯入断裂中形成矿体,属花岗岩岩体断裂裂隙充填型。成矿机理是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基形成后,印支晚期构造运动导致矿区断裂、裂 隙构造发育,为控矿、导矿和矿液的运移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条件。 1.2 成矿地质构造 新华铅锌矿区的岩性属单一花岗岩,其地质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断裂和节理。 矿区的断裂就是控矿构造,断裂构造按走向可分为北西、北东及近南北向三组,具一定规模的断裂共有50多条。其中以北西向断裂最为发育、近南北向断 裂次之,北东向断裂数量稀少。从近南北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来看,近南北向

断裂发育比北西向断裂晚。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为容矿断裂构造,另有小部份近南北向断裂中特别是与北西向断裂交汇段,偶而会见到矿(化)体。在三组断裂破碎带内均有含矿石英——重晶石脉充填或是矿化硅化压碎岩、 花岗质压碎岩分布。 矿区内较发育的节理依次有北西向、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三组,前者多数倾向190~230°,少数倾向15~45°,倾角均在40~85°之间,长约1~5m。处于容 矿断裂带附近的本组节理,常有铅锌矿、黄铁矿、石英~重晶石细脉充填,部份 为菱铁矿和白云石细脉贯入。近南北向节理以向东倾为主,北东向节理倾向 120~130°,这两组节理倾角较陡,一般为60~90° 1.3 矿化分析 新华铅锌矿矿化区域较为连续,围岩蚀变较为强烈。燕山早期(约 179~ 182Ma)由深部岩浆作用分异出的含矿流体沿断裂构造流动上升,当压力减低到 使流体无法再流动上升时,含矿流体即在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中的主干北西向断 裂的次级断裂构造中降温、减压,最终使金属元素发生沉淀,进而形成含银、镉 等元素的铅锌矿体。 矿区中断裂蚀变破碎带是本区矿产的主要找矿标志,且以北西向为主,尤以 地表出露粉白色硅化压碎岩的断裂蚀变破碎带或有铁帽出现的断裂破碎带最值得 关注。 2 矿体地质分析 2.1 矿体的基本形态分析 新华铅锌矿所有的矿体均产于细粒、粗中粒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体的断裂构 造中,含矿断裂面倾向多为SW,局部NE,倾角66°~86°。对矿体的整体观察 表明:矿体均赋存于断裂中,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特征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凡有矿体存在就有断裂存在,但有断裂不一定有矿体,断裂是矿体赋存的特定空间。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特征明显承袭了断裂构造的衣钵,即矿体由厚变薄 或压扁拉长、或狭缩膨胀、尖灭再现等现象的产生,无一不以断裂构造为印模。

云南镇康县小干沟金矿成矿特征

云南镇康县小干沟金矿成矿特征 陈裕明;何艳丽;刘文力 【摘要】云南镇康县小干沟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金矿体主要产于上三叠统牛喝塘组玄武岩之构造破碎带中.该矿床的成矿条件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小干沟金矿的矿化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地表浅部以金为主,中深部出现钨、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化,显示了该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16(035)002 【总页数】5页(P209-213) 【关键词】构造控矿;元素分带;热液型矿床;云南镇康小干沟 【作者】陈裕明;何艳丽;刘文力 【作者单位】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云南昆明650000;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矿区位于镇康复背斜南东翼。该背斜轴线呈北北东向,轴面基本直立或倾向北西。背斜核部地层为上寒武统沙河厂组、保山组;两翼地层基本对称,依次为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背斜北西翼地层总体较陡,倾角35°~50°,南东翼较缓,倾角25°~40°。该背斜的发展与演化控制了区内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进程。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向断裂发育为特征,

并有北西向配套断裂组分布;沿断裂带岩浆侵入活动、火山喷出活动较频繁,并有多期次的成矿作用。 区内成矿作用受镇康复背斜控制,以内生成矿作用为主。目前研究认为:本区为与多期次隐伏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明显的分带性。有3个矿产系列组合。①与推断的隐伏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铁-铅锌(铜)-铅锌(铜)-铅锌-铅锌锑(银、金)-金系列;②与推断的隐伏酸性岩体有关锡(钨)-铅锌铜钨金-金系列组合;③与印支期木厂碱性岩浆岩有关的稀有(铌)-稀土-铀矿产系列组合。其中,第一系矿床以芦子园超大型铅锌铁矿+放羊山铜铅锌矿+水头山铅锌银多的金属矿为代表;第二系列矿床主要以木厂铌-(稀土)矿、乌木兰锡矿为代表;第三系列矿床有小干沟金多金属矿。 2.1 矿区地质 小干沟金矿位于芦子园矿集区南部(图1),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上统牛喝塘组第三段(T3nh3)玄武岩和三叠系上统弯甸坝组第二段(T3wd2)粉砂质粘土岩夹细砂岩、粉砂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其中,赋矿地层为上三叠统牛喝塘组三段,岩性为灰黑色、紫红色杏仁状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等。 矿区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组。北东向组断裂F7长大于2.5 km,地表见宽40-60m的构造角砾岩带,部分角砾岩具金矿化,初步认为属成矿前断裂。近东西向组断裂:为北东向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规模较大者为F3,长大于1800m,断层面清晰光滑,在走向及倾向上呈舒缓波状,总体走向100°,总体倾向北,局部倾向南,倾角65°~90°,平均72°,为压扭性断裂,矿区主矿体V1充填于该断裂中,形态产状与断裂一致,该组断裂为区内容矿断裂。 矿区侵入岩不发育,仅在矿区北西侧出露碱性长石花岗岩(TKγ),与下二叠统、中三叠统河湾街组、上三叠统牛喝塘组呈侵入接触关系。岩石U-Pb法(5件)年龄值217-253Ma,为印支期。是一个与区内上三叠统牛喝塘组第二段流纹岩同期、同

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区成矿地质特征

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区成矿地质特征 文章在对矿区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矿体、矿石特征控矿因素主要是地层、岩性以及构造,对矿区矿床规模及成因作了分析。 标签: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 1 地层 区内出露上寒武统保山组(∈3b)及下奥陶统(O1),二者呈不整合接触(见图1:云南省镇康县芦子园铅锌矿床地质略图)。 上寒武统保山组(∈3b),可细分为9层:第一层(∈3b1)为深灰色大理岩,出露不全;第二层(∈3b2)为厚-中层状大理岩,局部夹泥灰岩、片岩,厚50m,见有铅锌矿化;第三层(∈3b3)为薄层状大理岩,与绿泥石英片岩呈互层状,厚165m;第四(∈3b4)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厚30m;第五层(∈3b5)页状大理岩,夹碳酸盐化绢云、绿泥片岩,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为区内主要矿化层之一,厚40m;第六层(∈3b6)石英片岩及泥质条带大理岩,片岩及大理岩中均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为区内矿化最好的层位,厚25m;第七层(∈3b7)为中厚层状白云质大理岩,质纯,局部有铅锌矿化;第八层(∈3b8)为薄层状砂质大理岩,局部见铅锌矿化,厚60m;第九层(∈3b9)为厚层至块状粗晶灰岩,厚约100m。 下奥陶统(01)下部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局部变为钙质片岩及泥灰岩,厚大于80m;上部为杂色片岩、千枚岩,出露不全。 2 构造 区内主要褶皱构造为镇康(地界山)背斜,轴向北东,长约60Km。而矿区位于背斜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0-60°,沿走向及倾斜方向,在大理岩的片岩夹层中,波状小褶皱甚为发育,小背斜轴部往往是矿体富集场所。 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及北西向两组,北东向有F1,北西向有F4、F5、F6,对矿体均起破坏性作用。 3 岩浆岩 矿区及外围,岩浆活动较微弱,未见花岗岩类侵入,仅在断裂上见有小规模辉绿岩脉侵入,长几米至200m,厚1m至数十米,岩脉中常含石棉细脉,局部见有微弱的铜、铅、锌矿化,但与主矿体无明显关系。 4 矿体特征

云南金平老集寨矿区依里铅锌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云南金平老集寨矿区依里铅锌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何海蛟 【摘要】云南金平老集寨矿区依里铅锌铜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三叠系高山寨组第二 段(T3 g2)地层中,具构造和层间控制的双重特点。在对区内大量勘探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对于区内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6(000)001 【总页数】4页(P130-133) 【关键词】构造破碎带;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 【作者】何海蛟 【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 308 队矿产勘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云南金平老集寨矿区依里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元阳县与金平县交界处,矿体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化规模较大。截至2012年10月,依里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实际工程控制(332+333)的铅锌铜金属量达20万t,已达中型矿。为进一步指 导该矿床北西、南东两端的找矿工作,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进行分析。 云南金平老集寨矿区位于哀牢山地体南端。哀牢山地体是我国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杨子准地台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的交接部位,

处于2个地质发展不同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边缘[1-3]。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性 多样、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为多金属矿床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区内地层以志留系、中三迭统及上三叠统为主,其次为侏罗统及白垩统,其中志留系为一套厚大的类复理石建造,三迭系为类磨拉石建造,侏罗系和白垩系为一套红色建造不整合下伏于地层之上。区内岩浆岩以酸性侵入岩及喷出岩分布最广,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流纹岩及玄武岩,在空间上岩浆岩的分布大多与区域性主构造线方向一致,时间上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区内岩浆岩无论是岩石化学成分,还是微量元素,都反映了其对成矿作用的特殊意义,一方面为成矿提供了热力,如与岩浆岩接触部位普遍角闪化;另一方面作为成矿元素的物质来源,控制并形成了多金属矿床。 2.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上三迭统高山寨组(T3g)碎屑岩夹碳酸盐岩透镜体、酸—基性火山岩,其次在矿区北东角出露中三迭统牛上组(T2n)碎屑岩夹碳酸盐岩透镜 体。三迭系上统(T3)分为:①第一段(T3g1),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第一段玄武岩、流纹斑岩、板岩夹灰岩,厚度大于1 100 m,具Au、Cu、Fe等矿化;②第二段(T3g2),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第二段玄武岩、流纹斑岩、安山岩、千枚岩夹板岩,小褶曲发育,厚95~160 m,该段具Pb、Zn、Cu、Au、Fe等矿化,是该区主 要的铅锌铜多金属矿的含矿层位;③第三段(T3g3),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第三段 流纹斑岩、板岩、砂质板岩,厚214 m,底部见灰紫色块状安山岩夹火山角砾岩 及浅紫色、黄褐色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和黄褐色灰色块状流纹斑岩;④第四段(T3g4),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第四段流纹斑岩、玄武岩、板岩、粗砂岩,厚55~183 m;⑤第五段(T3g5),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第五段板岩、砂岩夹灰岩透 镜体,可见少量硅化砂岩、石英岩透镜体,厚61~456 m,局部地段见少量浅紫色、黄褐色、暗绿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具Au、Cu、Sb等矿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本文主要对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床地质的特征、成矿背景、成因、找矿标志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兰坪盆地东缘铅锌矿的勘查与找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兰坪盆地东缘分江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找矿标志 云南兰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是著名“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以金顶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最为引人注目,此外在金顶北西30千米的白秧坪Cu、Co、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具有大型规模超大型远景。近年来随着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兰坪金顶—白秧坪矿集区的东部兰坪盆地东缘发现了分江、金山桃等铅锌矿,与以往发现的青甸湾、菜子地等铅锌矿床构成一南北向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带,该区目前已展示了大型以上规模远景。 1成矿背景 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中段,夹持于金沙江与澜沧江两深断裂间,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地层主要出露中三叠统攀天阁组(T2P)中酸性火山岩;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灰岩。其次出露中三叠统上兰组上段(T2s2)泥质条带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及下段(T2s1)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w)板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岩;挖鲁八组(T3wl)粉砂质炭质泥板岩夹粉~微粒泥基长石岩屑砂岩。构造以矿区西部北北西向维西-通甸-乔后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着区内构造格局,派生出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及金山桃向斜。岩浆岩以印支期中酸性喷出岩为主,次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斑岩、喜山期粗面岩,局部尚有零星分布的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云煌岩脉。 本区位于兰坪-思茅Pb、Zn、Cu地球化学区(Ⅱ)北亚区(Ⅱ1)地球化学异常带内,Pb、Zn、Cu、Sb、As、Hg异常带浓度高、规模大,矿化强度高。异常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上统上兰组(T2s)、攀天阁组(T2p)及中统三合洞(T3s)地层分布区,并以三合洞(T3s)地层中分布的异常规模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部分异常经解剖评价,已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大、中型矿床存在,异常分布与已知矿床产出吻合性好,如菜子地铅、锌组合异常、分江-金山桃铅、锌组合异常带中有菜子地铅锌矿、分江-金山桃铅锌大、中型矿床产出,化探异常特征展现了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 2矿床地质 2.1赋矿层位 三合洞组(T3sh)为主要容矿地层,攀天阁组(T2p)中局部亦发现有铅锌

论述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

论述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 【摘要】我国有些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如何利用科学的找矿方法实现矿区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区域的地质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对具体矿区的实际情况调查最后进一步提出了找矿方法。 【关键词】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方法 我国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同时所在矿区的找矿前景也十分良好。如何利用科学的找矿方法直接就决定了该矿区能否实现预期的找矿效果。在找矿时总结经验得出一般矿区的成矿规律,例如,在一些有色金属矿区长期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相关的矽卡岩型或者是把斑岩型矿床作为区域成矿研究的主攻方向并作为在特定领域的找矿主力点。同时,有些矿区把古生代斑岩型有色金属金属矿矿床作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有色金属成矿地质规律及其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一些具有找矿远景的矿区迅速发展形成具有真正实力的矿区。目的是为了缓解目前全社会普遍存在的有色金属资源短缺危机。 1 有色金属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有色金属成矿与其地质特征密切相关,就拿我国主要的地质特征来分析我国有色金属矿区成矿规律。中国大陆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质作用活跃。在这里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构造镶嵌体。在对有色金属矿床研究得出,有色金属矿床主要是由于在历史作用中,地质层主要集中在地壳壳幔物质的演化以及壳幔流体的最终产物,在这种特殊的地质作用和地质历史时期的积累中,就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矿床。同时,由于地形作用不是小范围的作用,那么其范围内的形成的矿床也就会复杂多样,一般都会伴随者相对较大的地质作用或者是构造事件的发生,最终能够形成大范围的矿床组合。例如在裂谷或是裂陷槽地区,就容易为有色金属如铜镍等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地质条件。在对我国的铜镍矿床进行分析得出,主要都是由于此处分布着大陆裂谷或者是不同地形撞击形成造山的局部裂陷槽相关。因为,只有大范围的地壳裂解情况的出现,才有可能为矿床的着陆提供前提和动力。 2 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 一般来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其矿产组合状况以及矿产成因种类复杂多样。例如,裂解型与造山型两大类型的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组合形成的成矿环境主要分布着重要的金属矿床的着陆。在一些构造作用形成的成矿带,由于矿床一些火山群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这里 比较容易形成金属矿床的密集点。并且通过科学的研究可以得出,在火山和次火山岩浆分布区域的成矿系统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次火山岩浆作用最终形成的铜矿、金矿、银矿铅矿等有色金属矿床。还包括由于次火山热液作用形成的铅矿、锌矿以及银矿等有色金属矿床。第二种情况则是由于一些地

滇东曲靖地区黑色岩系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滇东曲靖地区黑色岩系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徐东 【摘要】滇东曲靖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1q)黑色岩系,富含Mo、Ni、V、P、PGE、Cu以及Au、Ag、Hg等金属成矿元素.以往地质工作在该区已发现了部分 中-小型Mo-Ni-V-P多金属矿床,表明曲靖地区广泛出露分布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1q)黑色岩中,具有寻找沉积型多金属矿床较大潜力.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17(036)002 【总页数】5页(P181-185) 【关键词】黑色岩系;层控型矿床;云南曲靖 【作者】徐东 【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七地质队,云南曲靖6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1.2+2 黑色岩系是沉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岩性组合,通常为含硫化物和有机质较高的暗色泥质岩、页岩、硅质岩和碳酸盐岩组合,成矿作用以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为主[1]。黑色岩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育,如与有机碳有关的波兰古元古界的PGE- Au-U岩系,中国扬子克拉通周缘震旦系以及塔里木地块和扬子地块下寒武统底部[2]。这些黑色岩系均含有丰富的Cu、Mo、Au、Ni、PGE、U、Mn、V、Fe、Bi、Co、Cr、Se等金属成矿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矿床及矿点[3-4]。

继滇东曲靖地区黑色岩系中发现了马龙苍龙山Mo-Ni多金属矿床、沾益德泽P-V-Mo多金属矿床、会泽驾车湾Ni-Mo(P)矿床(点)、田坝Ni-Mo(P)矿点等中型-小型矿床(点)后,滇东曲靖地区寻找黑色岩系型Mo-Ni-V-P多金属矿床的问题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前人已有的地质勘探资料及科研成果,结合在云南省曲靖地区Mo-Ni(P)多金属矿调查项目中积累的资料,试图阐述滇东曲靖地区黑色岩系的分布层位、沉积特征以及与金属矿化的关系,以期对滇东曲靖地区黑色岩系型Mo-Ni-V-P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探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南西缘,构造上处于小江断裂以东弥勒-师宗大断裂以北。东起沾益县德泽,西至会泽县驾车,北起会泽县大海,南至马龙县纳章,区域上除缺失白垩系地层外,其它地层发育较为齐全[5],以中元古界昆阳群为结晶基底,震旦系-中三叠统为盖层。由于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基底断裂发生复活,新断裂继承基底断裂的特点,形成了台褶带以三条南北向断裂为骨架,次级北东向、北西向的褶皱-断裂构造带相互平行排列,将台褶带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菱形块体构造图案。与该区矿产有关南北向断裂从西至东有小江超岩石圈断裂、寻甸-宜良断裂、鲁纳-干沟断裂、凉水井-盐塘箐断裂、瓜棚山断层、昭通-曲靖断裂。 褶皱基底出露于会泽、巧家渭姑、太平场、牛首山等地,是一套巨厚的碳酸盐-类复理石沉积建造;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组成巨厚盖层,为巨厚的磨拉石、碳酸盐岩、碎屑岩、复理石及含煤、磷沉积建造[6]。含Mo-Ni(P)矿层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1q)泥质粉砂岩、含碳质页岩、泥质白云岩等碎屑岩建造中。 曲靖地区广泛分布的黑色岩系主要位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1q)中,为一套浅海-滨海相沉积岩。岩性以灰绿-灰黑色页岩及粉砂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硅质岩及磷酸盐岩。筇竹寺组可进一步分为石岩头段和玉案山段上、下两个岩性段,筇竹寺组与上覆沧浪铺组地层整合接触,底部整合或假整合于灯影组之上,该组平均厚度达

弥渡县九顶山铜钼矿矿化期次与成矿规律

弥渡县九顶山铜钼矿矿化期次与成矿规律 陈维锋;潘小云 【摘要】九顶山铜钼矿为三江成矿带南端的典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成矿温度、矿化特征等,九顶山铜钼矿主要分为四个成矿期,即岩浆期、热液成矿期、热液改造成矿期和表生期.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15(034)003 【总页数】5页(P386-390) 【关键词】斑岩型铜钼矿;多期成矿;云南弥渡九顶山 【作者】陈维锋;潘小云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弥渡县九顶山铜钼矿矿化期次与成矿规律 陈维锋,潘小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

摘要:九顶山铜钼矿为三江成矿带南端的典型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根据矿石 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成矿温度、矿化特征等,九顶山铜钼矿主要分为四个成矿期,即岩浆期、热液成矿期、热液改造成矿期和表生期。 关键词:斑岩型铜钼矿;多期成矿;云南弥渡九顶山 中图分类号: P618.4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1885(2015) 3-386-5 收稿日期: 2014-12-01 作者简介:陈维锋(1988~),男,内蒙古赤峰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资 源勘查。 九顶山铜钼矿是三江成矿带南端的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有利的大地构造环境为该区成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其规模大、成矿作用相对复杂而备受研究者关注[1]。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矿床矿化期次、控矿因素、地质特征及矿 物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对矿床的成矿规律提供有益的信息。 1 区域地质概况 九顶山矿区地处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与程海—宾川深大断裂夹持的三角地带,大 地构造位置处于丽江台缘褶皱带之鹤庆—洱海台褶束,地质构造复杂,区内褶皱 较为发育,由北至南,主要有:炼洞街向斜、向阳复背斜、乌龙坝向斜、李子园背斜、宾居街背斜等,区内断裂主要为洱海—红河深大断裂和程海—宾川深大断裂,次一级的同向断裂及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发育。印支期北西向断裂形成较早,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一系列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并切割北西向断裂,沿主要断裂有多期复杂的岩浆侵入和喷溢。 2 矿床地质特征

多金属矿集区的物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多金属矿集区的物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摘要:时代的发展与社会高速运作,对矿产资源价值发挥提出了更大的产出与 价值发挥需求。因此,多金属矿集区的物探异常特征及找矿工作需要得到重视, 勘探技术人员首先要对重力场和磁场两个方面的物探异常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而 后对物探异常特征的客观现象与相关数据应用到多金属矿集区的找矿工作 中来,并结合矿集区找矿方向进行综合性考量。 关键词:多金属矿集区;物探异常特征;找矿方向 引言 多金属矿集区是指那些含有较多种类矿产资源的富集地带,同时,此区域富含的金属种 类普遍为金、银、铁、铜、铂等,虽然许多金属矿集区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这些矿 产资源多分布于矿区深处,所以,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较大,对矿区进行物探特征异常 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保证矿区的矿产储量与种类得到精确确定,可为矿产勘探人员的找矿工 作提供更多帮助。 物探异常特征判定 重力异常特征 借助地壳中的各种岩体矿体密度差异指导重力场异常特征的测量工作,能够将地表重力 加速度变化规律的数据得到精确收集,这是一种重力场异常特征的物理勘探方法。 现以某区域的重力场异常勘探流程为例,进行详细的技术解析。首先,勘探工作人员使 用 1:15 万重力测量仪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勘测,发现此区域的地质特征为东高西低、南 北高中间低。其次,对此区域的莫氏面进行绘制,技术人员将整个地区的分布形态进行一致化,而后可以得到重力最高值点的确切位置,通常情况下,最高值点会被命名为 Max。最低 值点则命名为Mix。然后,技术人员需要协助测量工具对最高值点与最低值点进行插距测量,同时,需要将数值精确到厘米。再次,通过测量定向密度的方式对区域的重力场重力异常值进行勘探,保证该地区的重力场异常表现能够得到精确确定。此区域的重力场异常表现为北 东向断裂。与此同时,该地区断陷盆地附近的北东向断裂位于此区域的宽缓的重力梯级带。 最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这些重力场异常特征对此区域的两组断裂构造进行判断,发现该地 区的两组断裂构造引起的重力异常相互交叉地带存在铅锌矿且数量不少。 磁场异常特征 现以某多金属矿集区为例,对磁场异常特征的勘探工作流程进行解析,勘探工作人员要 根据相关多金属矿集区的地球物理资料对矿区的基本磁场特征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发现此矿 区的磁场特征为南强北弱。同时,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矿基区的南部。其次,对南部地带进 行磁感应强度测量,发现大多数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在 150nT ~ 350nT 之间。而其他区域的磁 感应强度数值也较高,大约在 400nT ~ 720nT 之间。再次,勘探技术人员还要针对高磁感应 区进行正负极方向的判定,可以发现的是其中除花山岩附近的磁场以外其他区域,都为完全正极方向。接下来,技术人员还要对含有负极方向的花山岩附近磁场进行深度测量,保证含 有磁感应强度在 400nT ~ 600nT 的范围内高磁感应区得到精确的划定。同时,在测量过程中 发现有一小部分磁感应强度在 -200nT ~ 100nT 弱磁区域面积不大,此区域异常情况最为严重 的位置在花山岩新生界的断陷盆地区域。最后,技术人员需要对断陷盆地区域的磁场异常情 况进行针对性测量,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磁场走向为南部向北西部延伸。同时,技术人员通过

保山市松坡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保山市松坡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松坡铜铅锌矿体产于古生界崇山群川塘组(Pzc)地层中,该区具有 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主要有铜、铅锌、铁、锡等,已发现云龙铁厂锡矿、核桃坪铅锌矿、金厂河铜多金属矿等,具有寻找中-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关键词]铜铅锌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矿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带,处于保山市北部崇山断裂带和保山复背斜的倾伏端交汇处,崇山西侧断裂带附近。区内在成矿带上属著名的三江成矿带中段,保山-镇康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北部。 1矿区地质 松坡矿区位于保山市北部崇山断裂带和保山复背斜的倾伏端交汇处,崇山西侧断裂带附近,区内褶皱、断裂发育,北西向的崇山西侧大断裂控制着区内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的分布。沿构造带地表仅见少量燕山晚期碎裂花岗岩小岩体及石英斑岩、辉绿岩脉出露。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磁铁矿化、黄铁矿化,另外还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及野外观察,已初步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及分布、主要地质构造。并从这些矿床地质特征入手,据地质成矿特征、化探异常特征,认为形成Cu、Pb、Zn元素异常的源为矽卡岩型Cu、Pb、Zn矿化带(矿体);是找矽卡岩型铜铅锌矿床的最佳地带,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1.1地层 松坡矿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古生界崇山群川塘组(Pzc):上部为灰色大理岩化灰岩夹灰白色、深灰色薄层大理岩。中部为灰绿色绢云片岩,夹灰白色中厚层状大理岩化灰岩,灰白色中—厚层状细晶大理岩。下部为灰白色大理岩、灰绿色含绿泥石、角闪石、磁铁矿大理岩夹薄层钙质板岩,大理岩中常含褐铁矿,部分地段富集铁黑色磁铁矿层,其中川塘组二段为本区主要含矿层。田房组(Pzt)灰白色条带状中薄层细—中粗晶含金云母大理岩,白色粗晶大理岩。奥陶系上统(O3):紫红色泥质、灰质粉砂岩与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志留系中统(S2):浅灰色中厚层含粉砂质泥质条带与网纹状灰岩。志留系下统(S1):上部岩性以灰、褐黄色页岩为主,夹黄绿、浅灰粉砂质页岩,下部为黑色砂质页岩夹粉砂岩。泥盆系中统(D2):上部为网纹状泥质灰岩,中部为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灰岩,下部为泥质灰岩夹粉砂岩。泥盆系下统(D1):上部为青灰色石英砂岩,下部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底部见一层灰白色、紫红色长石砂岩。侏罗系中统勐戛组(J2m):灰色、紫红色砾岩、泥岩、砂岩。 1.2构造

某铅锌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某铅锌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要:某区铅锌矿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锗产地之一,为我国有色金属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区的大型富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在研究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和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床属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并提出了几种找矿标志。 关键词:铅锌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Abstract: the district is China’s important pb-zn deposits of germanium, one of China’s nonfer rous metal development for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sichuan and yunnan guizhou province into the lead and zinc mine large rich pb-zn deposit typical delegate. Based on the study of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deposit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ndation, on the genes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eposit of the structure control of low temperature) deposit,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prospecting marks. Keywords: lead-zinc mine; The genesis; Prospecting marks 某铅锌矿床位于云南省兰坪县境内,是滇西兰坪县具代表性的铅锌矿床之一。地质局区调队完成了该区1/20万兰坪幅和维西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较全面地总结了地质特征,建立了该区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地层层序。矿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上统南新组、下统景星组,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开左组上段破碎泥质灰岩地层中。矿床类型为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1、区域地质背景 该矿区地处我国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金顶铅锌多金属成矿聚集区的西部边缘,夹持于碧罗雪山—临沧澜沧江岛弧造山带和金沙江维西—哀牢山造山带之间。该区经历了多期次弧后张裂拗陷和造山期后前陆盆快速强烈沉降和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挤压走滑推覆,发育了多期次岩浆喷发、侵入,多期次构造变动和变质作用,从而构成了区内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基础。(图1)在区内长期构造演化过程中,盆地深部多源含矿流体长期多次反复集聚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了带内著名的金顶超大型金顶铅锌矿和金满、白羊厂、华昌山白秧坪等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盆地内地层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火山岩、晚三叠世浅海相沉积、侏罗纪海陆交互相沉积,侏罗纪—白垩纪三角洲、河湖相高孔隙度的红色沉积。古近纪盆地发生挤压走滑而抬升沉积了一套湖相泥质含膏盐红色沉积。其演化大致可划分为石炭纪—三叠纪弧后盆张裂拗陷阶段,晚三叠世—侏罗纪、白垩纪拗陷充填,中侏罗世—白垩纪、古近纪前陆盆地拗陷堆积阶段和古近纪挤压一走滑推覆大规模成矿作用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