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图像学的方式浅谈苗族刺绣纹样

以图像学的方式浅谈苗族刺绣纹样

以图像学的方式浅谈苗族刺绣纹样
以图像学的方式浅谈苗族刺绣纹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c10348472.html,

以图像学的方式浅谈苗族刺绣纹样

作者:王慧玲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5期

摘要:苗族的刺绣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间艺术中具有吸引力并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特色的艺术,正因如此,苗族刺绣都变成了苗族人民装点生活的一种方式,走进台江施洞我们能够发现家家户户都会有刺绣的元素。本文运用了图像法来浅析苗族刺绣中图形的寓意以及图案的图形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苗族刺绣图像学

刺绣的素材及寓意

绣品上的图案大多寄托了苗族人对生活的追求以及热爱,苗族的刺绣也变成了苗族姑娘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将自己的感情和愿望都转化成了图案绣在了布上。苗族刺绣的素材大多是随着苗族文化的发展而世代沿袭下来的,有着历史的回顾、有着对生命的感悟和热爱、还有着对大自然的崇拜等,有着苗族人民最独特、最有特色的文化内涵。

1.1苗族纹样素材

在苗族刺绣的纹样中,大多以龙、吉祥鸟、蝴蝶、鸡、鱼纹为主,大多戴着神话色彩,叙述了苗族人民对神的崇拜以及對图腾的崇拜。在用色上,他们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来烘托主题。他们大胆构思和组合,将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苗族纹样特有的方式。苗族纹样的种种素材的应用都与其历史和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苗绣纹样的寓意

苗绣的纹样素材大多都带有吉祥的寓意,因此在刺绣中他们很喜欢运用这样的素材。苗绣不仅仅承载着苗族的民族特色也寄托着苗族人民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在刺绣中他们常常喜欢将英雄人物表现在绣品上。表达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祝愿。

对苗族破线绣进行赏析以“务昌席”袖片为例

2.1从装饰的角度来赏析

以苗族的破线绣的“务昌席”图案的绣品为例,从绣品中我们能够看到画面中间表现的是苗族英雄务昌席,她坐着象征巫术的双头鸡上,一只手挥着可以发号施令的令旗,一只手撑着隐身伞的形象。这把令旗不仅被赋予神圣的作用还可以用它来调遣天兵天将,而隐身伞可以让她在危险的时候顺利脱身。务昌席最终因情人的背判而壮烈牺牲,但是苗族刺绣艺人们把她的死也表现的美丽、安详赋予了美好的祝愿。

苗族刺绣试讲教案

《苗族刺绣》教案 课程名称:苗族刺绣 课时: 1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苗族刺绣图案是苗族人们千百年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黔东南刺绣图案代表了苗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是一帜熠熠生辉的奇葩。贵州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本课阐述了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构成形式、色彩特征、图案主题、美学特征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使其对苗族刺绣的一些手法有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有认识上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苗族刺绣的基本概况。 2、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根据苗族刺绣图案的创作手法,结合自身审美要求,创作图案,并搭配适合的色彩。 3、情感目标: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使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苗族刺绣用途、工艺及材料、艺术特征(构成形式、色彩特征、图案主题、美学特征)。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使用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都有纪念意义。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在苗族聚居的地区(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是什么?(同学发言:苗族刺绣)上节课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了解苗族刺绣,并收集自己所喜欢的

苗族刺绣图案,现在可以将同学们收集的图片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讨论当时选择的原因? 生:展示收集图片资料,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由于图案造型、色彩搭配、等原因) (二)授课 1.课件出示:苗族刺绣(播放苗族背带刺绣视频,营造学习氛围) 师: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它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和生活的展示。它是苗族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那同学们能总结一下苗族刺绣在苗族服饰中的用途吗?(发言、归纳) 学生:通常用以制作衣帽、坎肩、裙摆、绑腿、襁褓等等。(教师边听学生发言边播放课件,增加直观感觉,加深印象) 2.师:刚才播放的苗族背带刺绣以及同学们收集的刺绣图案,它们的质感有所不同,那你们知道苗族刺绣的制作材料、工具及工艺流程吗?(发言、归纳)(1)制作材料 布:主要以自种、自纺、自织、自染的家织白坯布为主,如棉布、麻布等;现在也会使用棉、麻、毛、丝、化纤等织物。 纸:包括一般的底稿纸和复写纸两种。 线:有棉线、麻线、丝线、毛线等,其中棉线、丝线最为常用。 (2)工具 针:有绣花针、毛线针、串珠针等。 剪刀:有裁缝剪、绣花剪。 尺子 绷架、辫线架 绘图笔 (3)制作工艺 针法:主要有平针绣(平绣)、辫绣、绉绣、锁绣、缠绣、盘绣、绒绣、锑绣、叠绣、堆绣、挑花、破线绣、打籽绣等等。 制作流程:准备图案;上绷;选线;刺绣;整理。 (教师边讲解边放课件,增加直观感觉,加深印象)

浅谈贵州黔东南州苗族刺绣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

学科分类号760.45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贵州黔东南州苗族刺绣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赵小娅学号1211020540043 院(系)艺术学院 专业美术学年级 2010级 指导教师宋廷位职称副教授 二○一四年五月

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2) 一、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的概况 (3) 二、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的使用范围及文化内涵 (4) (一)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的使用范围 (4) (二)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 (5) 三、黔东南州苗族刺绣在教学中的应用 (6) (一)黔东南州苗族刺绣在美术教材中的体现 (6) (二)黔东南州苗族刺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9)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摘要 贵州黔东南州苗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苗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征,在其独特的文化中,苗族刺绣是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对于苗族人来说,其服饰最佳的装饰是刺绣,苗族服饰是体现刺绣艺术的最佳舞台,正是因为此,苗族刺绣成为了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杰出的代表。贵州东南部的刺绣独具特色,其工艺性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黔东南苗族刺绣历史悠久,题材丰富,想象力超凡,在其色彩的运用与图案的造型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贵州黔东南州苗族刺绣在美术教材中的渗透具有多方面的体现,例如苗族刺绣与当代文化、苗族刺绣与油画创作等,都是苗族刺绣在美术中的运用,通过其传承性,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流传至今。 关键词: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美术教材;渗透 Abstract Guizhou Qiandongnan Miao has a long history, large population, at this time, the Miao minority has formed their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unique in its culture, Miao embroidery i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ulture and the arts. Miao embroider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stumes of the Miao, as one of the decorative clothing, i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skill of our country minority embroidery. Miao embroidery of Qiandongnan is unique, has the value of art of high technology, Qiandongnan Miao embroidery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imagination, extraordinary, have a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its use and pattern color style, embodi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thnic groups in china. Penetration of Guizhou Qiandongnan Miao embroidery in the art teaching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embodies, Miao embroidery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Miao embroidery and oil painting creation, is the use of Miao embroidery in the art, through its inheritance, form a unique culture, spread to this. Keywords:The state of Qiandongnan;Miao embroidery;Art materials;Infiltration

浅谈苗族服饰纹样

浅谈苗族服饰纹样 在各式服装纹样中,苗族服饰对我来说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仅仅觉得苗族之着装让我仿佛能够看到他们所特有的性格:纯朴、善良、可爱、勤劳且富有朝气…… 苗族服饰纹样中,象征性成为了她的灵魂,从而使得她独具魅力。苗族传统服饰纹样按照象征性含义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力量性、生命性和吉祥性三种类型。 一、力量性 在人类早期,人们缺乏对自然界的认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于自然界有许许多多无法解释的东西,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灵魂的;神灵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于是人们产生了对神灵的崇拜,认为神灵的力量超于一切。因此,有学者认为“世间最有力量的象征就是神灵,神灵与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以其潜移默化的能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生活。” 苗族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从原始人类混沌时期的“万物有灵”认识观,演化成“神灵崇拜”的巫术活动以至宗教信仰的形成这一过程。苗族先辈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之中,从最初的恐惧、崇拜开始,继而祈望自己拥有巨大的力量,以征服自然、征服猛兽、征服敌人。这种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是苗族人的精神支柱,因此,代表着苗族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性纹样开始大量出现,并体现在服饰上。 在苗族服饰纹样中有许多龙纹,其形态是综合了飞禽走兽及其它

动物最突出的特点后,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塑造的(如图1)。 图1 龙纹图 它特定的寓意是:宽阔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鹰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善良等等。总之,龙代表的是英雄之美、力量之美。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人民把龙的形象比作坚毅、强大、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象征,并以有这样源远流长的龙文化而感到自豪。在湘西苗族山寨,保留了“接龙”的习俗。接龙时,山寨苗王所穿的接龙衣,衣领及胸前背后都刺缀着成对的龙。 在苗族传统服饰纹样中,鸡纹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不过是理想化的鸡。在苗族姑娘们的衣背、衣袖和围腰上随处可见那似鸡非鸡的飞禽,有的头如孔雀,张开双翅作飞翔状,有的头如龙头,顶上有冠,或单独使用或周围配以花卉、蝴蝶(如图2)。

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及其技艺传承初探

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及其技艺传承初探 ——以台江县为例 摘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刺绣文化,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美而获得世人赞誉。台江是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同时也是苗族文化保存得较为完好的地区之一,文章从挖掘台江县苗族刺绣文化内涵的角度,致力于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技艺的研究,对台江县苗族刺绣工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概括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苗族刺绣;文化内涵;技艺传承;台江县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民族,苗族文化的传承除口头文学外,另外的一种形式就是苗族刺绣,而苗族刺绣的造型与技法的多样性、独特性、文化性、稀有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世界上堪称一绝。苗族刺绣图案含有许多古老而神秘的符号,记载了苗族的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社会变迁,为人类同源文化提供有力的佐证,成为苗族寻根族源的与口头文学相辅相存的“教科书”,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意识,是后人研究苗族文化历史的有形载体。 一、台江县苗族刺绣的类型 台江县是苗族文化大县,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7%,号称“天下第一苗县”,苗族先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苗族素有“无花不成衣”之美誉,姑娘自幼学习针法,嫁妆多为亲手刺绣。台江苗族刺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堪称“无字史书”,其蕴含的文化内含可折射出苗族的历史和变迁过程,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 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各异,因而制作的刺绣造型风格也各异。就服饰而言(服饰不同,其刺绣纹案也各异)台江苗族服饰可划分为方尼型、方纠型,方南型、方翁型、方白型、方秀型、翁芒型和后哨型等九个不同类别。刺绣手法主要有平绣、盘练、辩绣、叠绣、纵绣、缠绣、破线绣、锁绣、绞绣、扭绣、马尾绣等多种。有的凭对大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不用起草,便信手绣出;有的在布面上画好图案再绣;有的用剪纸粘贴进行刺绣。刺绣纹样造型多为夸张得体、风格独特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其中以龙、鱼、蝴蝶、蜈蚣、蝙蝠等图案最为广泛。

试论黔东南苗族民族民间刺绣工艺

试论黔东南苗族民族民间刺绣工艺摘要:刺绣是苗族传承已久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更是苗族服饰的核心和灵魂。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苗族主要聚居区,其刺绣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艺,以针法精巧、古绣文雅、色彩丰富而闻名于世。本文从苗绣的图案纹样、构图形式及独特工艺剖析其精湛的艺术技艺及历史价值。 关键词:苗族刺绣图案纹样构图形式独特工艺 苗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审美能力的民族,拥有众多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瑰宝,刺绣就是其中之一。苗绣多用于服饰装饰,如领子、袖子、肩部、围裙、头帕、裙子等部位。纹样古朴、造型稚拙,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黔东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其刺绣艺术技法精湛、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及历史研究价值。 一: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 (一)以神话传说题材为主体的纹样 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都有一个来历和传说。如“兰娟衣”“姜央变月”“老鼠娶亲”“龙船节”“铜鼓传说”等,这些题材的图案纹样在苗族服饰上比比皆是,各具特点,且都带有鲜明的神灵崇拜观念。 (二)以动物形象为主体的纹样 苗族人民一直处于农耕生活,因而纹样体现的内容也与生活相关。以动物形象为母体的纹样一般有龙、凤、牛、羊、虎等,这些动

物形象反映在刺绣纹样中时,已与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不太相同,而是加入了刺绣者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才能把多种动物的特征综合起来,创造出似像非像的纹样造型,反映了一种带有神灵化的超自然现象,这种纹样造型承袭了远古先民的原始艺术风格。 (三)以植物花卉为主体的纹样 以植物花卉为母体的刺绣纹样一般有石榴、桃花、梨花、油菜花等,这些植物形象与自然景观和民族迁徙密切相关,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命运乐观豁达的精神。这种对造型、时空的随意性大胆的夸张想象,都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所以才能创造出独有的质朴、神秘的艺术天地。 二:黔东南苗族刺绣的构图形式 (一)以动物图案为主的形式 中心式:在台江县的刺绣绣片上,经常可见的就是以各种动物形象为主的图案,一般采用的是中心式构成形式。动物形象为变形后的龙、蝶、牛、狮等,龙为一条或两条盘踞于中,周边配以蝶或花、鸟或对称的两条龙,在两条龙中设一“元宝”,再四周饰花。 (图一)

浅谈苗族服饰的纹样

浅谈苗族服饰的纹样 摘要 苗族历史悠久,聚居地域辽阔而复杂,苗锦苗绣服饰图案艺术的发展体现了苗族妇女的价值认同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民族审美个性。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支系形成了绮丽多变、纹饰繁富的多样性风格。 关键词:苗族服饰妇女价值纹样艺术绮丽多姿民族审美 引言 苗族服饰向来以绮丽多姿、纹饰繁富的特点为世人称道。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苗族有些简陋的吃住生活与他们织绣染装服饰艺术的五彩缤纷、灿烂夺目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反差。在苗族服装饰纹图案精美绚丽多姿的背后,有些人家连床铺被盖尚不齐全,食物常年以酸汤菜为主的条件下,在服饰上从不含糊行事。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来看,任何民间艺术品背后所蕴藏着的意涵、人文涵及象征意义都与该民族或群体的生存、发展和思维方式休戚相关,特别是一些民族风俗习惯在民族和群体中一般来说是约定成俗、口传心授的。 正文 一、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的人文背景 服饰织绣染装艺术在苗族社会中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得以经久不衰的繁荣和发展,一方面体现了这一约定成俗的民族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苗族妇女自身的价值观,即能力的体现和审美的体现。这两种价值观的体现对其社会声誉和择偶、婚姻缔结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苗族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吃的、用的都基本上由家庭自己生产,妇女除参加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之外,纺织、刺绣或蜡染是她们一生的主要劳作。因此,纺织绣染在苗族中成为人们评价妇女能力高下的一个主要标准。美誉四方的妇女,必定是纺织绣染做得最好、心灵手巧的妇女,她们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喜爱。反之,不善纺织绣染的妇女,会受到人们鄙视,给待婚姑娘在择偶、婚姻上带来不利甚

浅谈湘西苗绣

浅谈湘西苗绣 花垣县吉卫民族小学周秀芳 摘要:苗族刺绣简称苗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作为一种工艺和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型载体和无形表征。 关键词:湘西苗族刺绣 一、古老的传统民族工艺 湘西苗族主要分布在吉首市、花垣县、凤凰县和古丈县。这支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因为苗族是一个只有独立语言,而没有独立文字的民族,所以苗族的起源迁移和发展,全靠歌谣传说、工艺美术和有关史料反应出来。其中被称为“无字文化”的苗绣是最能体现苗族民族文化特征。从《后汉书.南蛮传》所描述的苗族先民“三苗”好五彩衣来推断,最迟在战国时期,苗族刺绣就已经产生了。这个古老的传统民族工艺,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湘西苗绣多用于苗族服饰中的袖口、衣襟、后肩、裤脚、腰裙及帐帘、门帘、被面等的装饰,而很少为单纯的艺术品。苗绣的题材选择非常丰富,但较为固定的有龙、凤、狮子、鸟、花卉、蝴蝶。湘西苗绣在绣法上好多种。从针法上来看有:平绣、挑绣、破线绣、锁绣、贴布绣等。从刺绣的色彩来分,可以分为三种:(1)以红色为主的暖

色调,主要花纹多用红色,花纹的次要部分纹样及边缘图案则以白、浅蓝、绿色等(如图一);(2)以绿色、紫色为主的冷色调,再配以褐色、白色、蓝色等冷色挑绣花纹的枝节部分(如图二);(3)以红、绿为主,并以黄色、黑色等色调绣制地综合调,制作工艺复杂(如图三)。 图一图二图三 三、独领风骚的图案功能 (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族徽功能 苗族各支系内部成员,从大自然的纯粹客观存在中提炼出有着相同代表意义的图案,从而形成具有向心排异的族徽。湘西苗族中,以龙、凤作为自己的族徽。在湘西苗族地区,过去人们深受同治阶级的压迫,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于龙的身上,传说龙是苗族人敬仰的神灵,人们向往着龙能除灾去病能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旺。所以在苗族人的观念中,龙是神奇能力财富于一体的形象;凤是四灵之一,远古时代被视为神鸟而被人们崇拜。它是百鸟之首,身如鸳鸯尾翼似孔雀。在湘西苗绣中,凤多于自然物相结合,象征着吉祥如意富贵。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08级信管2班李雪琴20084201018 摘要: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作为一种工艺和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既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又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关键字:艺术特色价值审美情趣民族特色纹样造型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 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刺绣,苗语称“能贺”或“能蒙”。苗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刺绣作为一种工艺,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不管在纹样构成、纹样造型特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上都有这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纹样构成的独特形式 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构成主要可以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类。 (一)抽象化构成 苗族刺绣中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通常都采用一种高度概括的的归纳方法,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整个纹样造型别致,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美感。 (二)复合化构成 复合化构成是指运用“互椮性”原理,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定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三)随意性构成 随意性构成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一只能够常用表现方法,苗族刺绣造型的随意性特别的明显,这种创作的方法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并不拘泥于客观的真实性,而是以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作,创作者吧按吧自己挚爱的物象情感化,是一种自由自觉和目的性的表现,在这些主观唯我的创造中,审美主题和客体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苗族刺绣中这种随意性表现为想怎么修就怎么绣,具体表现为野猪只长三条腿,不同季节发的花朵可以同时开放,不同空间、时间、地点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描绘在同一个画面中,在现实生活中看来不合情理

浅析苗族的牛文化与牛崇拜

浅析苗族的牛文化与牛崇拜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开始了稻作。苗族生活在山水间,环境较为封闭,千年来依旧沿袭着农耕的传统,仍以水稻种植为主。牛作为苗族乡亲犁地的最好伙伴,成为了维系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柱,自然得到人们的亲近与尊重,如果没有牛的协作,苗族人民是很难解决食物温饱问题的,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方式使得苗族人家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苗族人家与牛的渊源 《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是在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的第二组《枫木歌》中《十二个蛋》里有唱到妹榜妹留(蝴蝶妈妈)长到12岁,和水泡游方12天12夜,生下12个蛋。12个蛋生下来,妹榜妹留请来鹡宇孵了三年整,生出人类始祖姜央和雷公、老虎、蛇、龙、牛、大象等动物以及一批鬼怪。从苗族古歌中我们可以看出牛在创世纪神话传说中占有一席之地,苗族对牛有来自原始的崇拜,视牛为祖先之一。 历史上,苗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在此过程中,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黔东南《苗族古歌》中《五群妈妈》唱道:经过“河沙坝”时,“野草密又高,苦于鲁难寻,阿妈忧重重。水牯草里钻,道路被打通。扶着妈妈走,慢慢朝前东。”这里说的水牯就是水牛。黔西北苗族传说迁徙过黄河时,小的家畜都被水冲走了,是牛把人载上了岸,才逃脱了敌人的追赶,得以生还。由古歌的内容推说,苗族对水牛是怀有极度感恩之情的。 图一苗族反排古歌表演 此外还有关于牛皮鼓的传说。苗家凡是死了人,都兴打牛皮鼓。一次阿昂(端公)给死人念经,其经书被老牛所吞。此经书为神仙所赠,书上记载着苗族老家的名字,记着搬到这里来的路线和祖宗的名字,牛把经书吃了会让苗家的死人回不到老家找不到祖宗。老牛说,经书已在我肚子里化成一张油皮,你只消得把我杀掉,用肉招待客人,皮子用来绷鼓。把油纸蒙在鼓面上,经书自然就印在鼓面上了。自此以后,苗家死了人就不再念经,开始打牛皮鼓。 苗族如今没有文字,只有依靠口耳相传从而实现世代相传。民间故事是苗族在山水间创造的灿烂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此类主人公为牛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苗族人民与牛之间有着许许多多道不清说不明的“恩怨情仇”。这都说明在漫长的年岁里苗族人家与牛的渊源深厚,不可分离。 二、牛元素在苗家人生活中的运用 1.在建筑上的体现 1

苗族服饰文献综述

苗族服饰 苗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湖南与四川地区。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发展中,服装与银饰成为苗家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符号。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所以对于苗族服饰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苗族历史的回顾。 苗服形成的历史渊源 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同样也正因为这样,造就了苗服所独具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关于苗服的产生民俗界有多种观点,但是有一点是比较统一的:苗服的产生是多次迁徙与抗争的产物。 冯悦在《苗族服饰记在衣上的史诗》做如下描述“五千多年前苗族的祖先雄居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这

片阔富饶的土地上,然而部落间的战争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故土被迫南迁,传说当时姑娘们舍不得故土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她们含着泪用千针万线把那些美丽的动植物绣在自己的衣裙上,带到很远的地方去并将这种服饰传给她们的后代,今滇黔旁乌蒙山区的花苗服饰,据说就是对故园山水、田林的记录。”石鑫进在《论述湘西苗女服》中叶对此做了侧面论证“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较小,一律穿刺绣花衣,包赭色绣花帕,配以诸多银饰。自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分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极大。” 苗服的地域特点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据清代《百苗图》所载,凡八十三种。另有湘西型苗族服饰考察资料称百余种。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贵州苗族刺绣

贵州苗族刺绣 一、制作流程: (一)从市场上买回布料(也有自家纺织的)和白线,将白线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晒干; (二)该工艺品的绣法主要是平绣,也就是用染色的丝线在底布上绣,是最普通、最简易的绣法。平绣一般有两种绣法:一种是沿图案两边轮廓起针落针;另一种是在图案的一侧起针落叶,接着再跨向图案的另一侧起针落针。 (三)平绣一般用于大面积同样的色彩,给人整齐的感觉。该工艺品是用作装饰苗族服饰中裙子的沿边。 二、工艺品的民族意义: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的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刺绣便是苗族人民特有的符号。苗族服饰上的刺绣图案起到了替代文字的作用,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刺绣图案艺术中形成了自己“无字的史书”。 故土情怀是苗族刺绣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般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例如对中原景色和物象的描绘,对祖先生活迁徙中艰难历程的记录。黔东南苗族的妇女身上的衣服上都会绣有两条彩色镶边的横道纹样,一条代表黄河,一条代表长江,这就是其对故土情怀的抒发。苗族刺绣将历史留在刺绣上,表现的是苗族人民对故土的怀念与不舍之情。 在苗族刺绣中,一直受到原始宗教思想的晕染,苗族服饰系统是

世俗化的巫教礼仪,正因为有了巫教,苗族服饰才如此绚丽多彩,苗族刺绣才得以蕴含其独特的苗族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原始的宗教意识为苗族刺绣增加了不少梦幻般的美学感,构建出一个神奇多姿的艺术天地。在苗族刺绣的原始宗教思想中主要表现为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拜。 在苗族刺绣中,有很多创作题材源自于生活,表达的是人们对自身、对自然和周围外部环境的认识与感知,其中还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深度的感想与体验。例如黔东南苗族刺绣中有很多苗族渔猎生活与农耕生活的题材,还有关于人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的绣品。这些都体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浅谈苗族服饰

浅谈苗族服饰 艺术概论之浅谈苗族服饰 浅谈苗族服饰 交通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 1803090227 张帆 摘要: 苗族的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美学价值表现在服饰的造型美和文化内涵上,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本文通过对苗族服饰的造型、色彩以及图案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论述。 一、苗族服饰概述 史料记载,苗族是蚩尤部落的后代。苗族的历史也流传悠久,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文明,但是,苗族没有文字。那苗族的文明怎样传承下来,他们的文明怎样传承给下一代呢, (1) 苗族服饰的特点从其支系上看有所不同,分白苗和花苗。关于苗族支系的服饰特点,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很早以前,苗族被一个使用刀枪的民族打败而逃散,记录苗族文字的典籍也在战争中大部分遗失,他们为了保存一些尚存的文字,就把这些文字和他们原先的居住地、房屋、田地等都用蜡画在妇女的裙子上,这种苗族就成了花

苗;而没有在裙子上记录 文字和地图,仍然穿着传 统白裙的就叫白苗;还有 一部份苗族,他们为了防 止用刀枪的人把他们赶 尽杀绝,就把穿裙子改为 穿裤子,这些人就成了汉 苗。这些传说体现了苗民 是一个把自己民族历史、文化和艺术穿在身上的民族。花苗的服饰是最能体现其传统文化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的,她们的所有服装包括衣、裙、包头、腰带、绑腿及背包、背兜等,都绣满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图案的用色以红、黄、白三色为主调。主色调在整个图案中所占比例很大。在图案构成上,较多地使用菱形、方 1 南京工业大学 艺术概论之浅谈苗族服饰 块等几何图案和花边图案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放射状线条也较常用,每件绣品都由多种不同形状的图案组合而成。图案参差交错,粗看繁杂紊乱,其实它们的组合很有规律。 苗族服装大多为麻织,风吹日晒会逐渐变黄变脆,既不美观,也不耐用。所以苗族服饰除了刺绣外都使用蜡染,这样不但能使麻料保持原有的色彩,而且蜡液对麻面具有保护作用,能延长其使用年限,更为重要的是使裙子得到了美化。 苗族服饰色彩鲜艳明亮,图案千变万化,绣工简洁粗犷,生动秀丽,富于装饰性。苗族在服饰方面保留着自己浓厚的民族特点,以蓝黑色的棉布料为主。女子服装非常讲究和精细,其上衣多为蓝黑棉布,衣服较大而长,尺寸因人而不同。苗族服饰在造型、色彩、图案方面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用色繁杂,色彩组合方式千变

苗族刺绣的现代意义(一)

苗族刺绣的现代意义(一) 内容摘要:苗族刺绣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有许多与其他刺绣艺术不同的特殊性质。文章论述了在现代设计中应该从苗绣艺术中借鉴的要点,分析传统的苗绣在现代设计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苗族刺绣借鉴与模仿现代意义 一、苗族刺绣源流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传说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待最后抵达可以落脚的聚居地时,从衣领到裤脚已全部绣满。从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为的是缅怀离去的故土,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承继前辈流传下的这份美丽,不忘祖业,激励后人。 二、苗绣造型的现代意义 苗绣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因苗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难以波及的地方,苗族特殊的民俗文化一直支撑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发展,形成了苗族地区特有的民俗风貌和人格精神。 1.实用性 苗绣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其内容贴近日常生产生活,风格质朴、率真。与生活的接近,还使苗族刺绣保留了艺术发生时的特征,即原始艺术时期艺术与生产活动或生活情景的一体化。在这种艺术活动中,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交织,创造了既有实用价值又融合了审美功能的产品,这在我们今后的设计生活中也是很值得借鉴的,对于生活的精炼正是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所被赋予的美的任务。将生活中的美提炼出来,与生产紧密结合,在符合实用的前提下,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苗绣通过依存于各种生活用品中,如服装、荷包以及各种布什物等,充分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是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能相统一的一种审美创造,它是苗族历史、文化、艺术、信仰的再现。以这种浑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设计的前提与参考,在设计思维中保留着这些精神价值,使我们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将传统精神赋予现代设计的作品中,使其拥有丰富的内涵。 2.艺术性 苗绣造型单纯素雅,有时甚至渗透出一种天真浪漫的情怀,它所追求的那种超越现实的象征意向构成手法,既有传统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有多边灵活的表现手法;既原始古朴,同时又现代而前卫,表现出一种在现代艺术中才可能见到的意向构成表现和意形同构空间。在艺术造型方面,不管结构,不讲透视,甚至于不顾比例与虚实;不求形似,甚至不讲事理逻辑,完全凭着苗族人民的美好愿望与幻想,自由发挥,大胆创意。她们都追求形象的自由结合,使自然对象的体积完全被消除了,只剩下彩色的线和面的构成,在空间中有机地堆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造型,画面呈现出一种不间断的运动过程。这种奇特而大胆的形象、空间和氛围、规模往往出人意料,不同凡响。这种构成手法本身,给了艺术直觉和想象以极大的回旋余地,对于现代艺术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参照系统,苗族刺绣中抽象、无实际指示的造型,与西方“立体主义”艺术中以视觉想象为构造的特征,可谓是不谋而合。在苗绣的刺绣纹样中甚至能够看见仿凡·高与马蒂斯的身影,隐约还发现了毕加索的气息。这正是民间艺术的独到之处,它否定刻板机械地对现实的再现,在艺术上追求独特、自由的表现个性,体现人的理想与追求。这也与19世纪出现的现代主义主张合拍。它那超越自然的简化与抽象,理念性的造型与象征,正符合现代艺术的表现要求。

浅谈苗族刺绣色彩语言的艺术特征

浅谈苗族刺绣色彩语言的艺术特征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一个民族,苗族刺绣谱写和传承了民族文化精神,反应了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等民族文化信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刺绣文化,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生活必须的艺术品,苗族人民凭借着自己的心灵手巧谱写了苗族文化的书张,使之世代传承,并成为苗族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与精神寄托,显示了苗民原始的生命崇拜,它是苗族历史的重现,苗民把大自然的事物拟人化,通过夸张的造型,鲜艳的颜色表现在刺绣上,表达了苗民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礼赞。 标签:苗族;刺绣;色彩 苗族刺绣源于苗族服饰,体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是物质精神与审美观念的载体,对于苗族这样一个无文字的民族来说,为了缅怀、纪念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他们通过刺绣的方式传达,世代相传相教。刺绣的配色上也是受到苗族先民祈福求欢,自由崇拜等精神的浸染,绣品色彩纯度高,色彩对比强烈,本文旨在从三个方面阐述苗族刺绣色彩语言的艺术特征。 1色彩寄托情感 从苗族的刺绣中我们可以看出苗族女性喜欢用温暖鲜亮的颜色进行搭配,苗族盛装上的刺绣使用的色彩主要有三种:以红色为主的红色调,图案花纹多用朱红色,而花纹的次要部分主要为淡黄色、白色、浅蓝、紫红色、绿色;以深蓝色、紫色为主的蓝色调,再配上褐色、白色、绿色、黑色等冷色调;以绿色为主色调,底色均为黑色,用苗语可以称为“欧啥”,即暗衣的意思。她们不搬照事物的固有色,而是凭借对事物的直觉,按照自己的意愿搭配颜色,在苗族人民的眼里,这些已经不单单只是颜色,它还被赋予深刻的感情寄托,红色代表青春活力,对生命的热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它是苗族人民勇敢、顽强的真实写照,所以红色一般在姑娘出嫁或者重大节日时穿着。蓝紫色调有着了庄重、稳重、儒雅的色彩,象征成熟之美,所以蓝色调的刺绣多用在已婚妇女或者上了年纪的妇女衣着上,黑色深邃而神秘,多用于基本色或者男子衣服服饰上。 苗族刺绣中动物花纹最多的当属蝴蝶花纹,苗族刺绣里蕴涵着苗族先民朴素的原始宗教信仰及审美觀念,苗绣中蝴蝶图案随处可见,常用于苗族妇女的围腰和袖口花纹,这些以蝴蝶为主题的刺绣,周围还要绣上一些小动物作为陪衬,可见蝴蝶在苗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它反应了苗族先民的原始母系氏族对生殖崇拜和对生命繁衍的渴望。还有一种动物在苗族刺绣中出现的频率颇高,那便是龙了,苗族的龙不似西方的龙凶狠,残忍。苗族的龙憨态可掬,造型十分可爱,这无疑是对苗族人民生活的一种折射,苗族刺绣中的龙反应了苗族人祈求龙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美好愿望,因此可以说苗族刺绣是千百年来苗族的精神积淀和物质显现,有着深刻的宗教韵味,渗透着对超自然神灵的幻想,并以其神秘的文化气息向人们传递者苗族的宗教文化,等待人们去不断感悟与解读。

以图像学的方式浅谈苗族刺绣纹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c10348472.html, 以图像学的方式浅谈苗族刺绣纹样 作者:王慧玲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5期 摘要:苗族的刺绣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间艺术中具有吸引力并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特色的艺术,正因如此,苗族刺绣都变成了苗族人民装点生活的一种方式,走进台江施洞我们能够发现家家户户都会有刺绣的元素。本文运用了图像法来浅析苗族刺绣中图形的寓意以及图案的图形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苗族刺绣图像学 刺绣的素材及寓意 绣品上的图案大多寄托了苗族人对生活的追求以及热爱,苗族的刺绣也变成了苗族姑娘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将自己的感情和愿望都转化成了图案绣在了布上。苗族刺绣的素材大多是随着苗族文化的发展而世代沿袭下来的,有着历史的回顾、有着对生命的感悟和热爱、还有着对大自然的崇拜等,有着苗族人民最独特、最有特色的文化内涵。 1.1苗族纹样素材 在苗族刺绣的纹样中,大多以龙、吉祥鸟、蝴蝶、鸡、鱼纹为主,大多戴着神话色彩,叙述了苗族人民对神的崇拜以及對图腾的崇拜。在用色上,他们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来烘托主题。他们大胆构思和组合,将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苗族纹样特有的方式。苗族纹样的种种素材的应用都与其历史和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苗绣纹样的寓意 苗绣的纹样素材大多都带有吉祥的寓意,因此在刺绣中他们很喜欢运用这样的素材。苗绣不仅仅承载着苗族的民族特色也寄托着苗族人民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在刺绣中他们常常喜欢将英雄人物表现在绣品上。表达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祝愿。 对苗族破线绣进行赏析以“务昌席”袖片为例 2.1从装饰的角度来赏析 以苗族的破线绣的“务昌席”图案的绣品为例,从绣品中我们能够看到画面中间表现的是苗族英雄务昌席,她坐着象征巫术的双头鸡上,一只手挥着可以发号施令的令旗,一只手撑着隐身伞的形象。这把令旗不仅被赋予神圣的作用还可以用它来调遣天兵天将,而隐身伞可以让她在危险的时候顺利脱身。务昌席最终因情人的背判而壮烈牺牲,但是苗族刺绣艺人们把她的死也表现的美丽、安详赋予了美好的祝愿。

苗族纹饰艺术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中国少数民族纹饰艺术 著作: 1: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这本著作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从苗族的历史、支系、分布、服饰类型、风格、纹饰造型、服饰文化、服饰人类学、服饰美学、变化呈现等多个视角、多种方法来准确描述、记录、分析了苗族的文化背景,全面反应了苗族服饰的文化面貌。是一本非常有价值、专业性较强的理论著作。 论文: 1:孟金砂《试论苗族刺绣图案中的文化象征寓意》柳州师专学报2009.6(19--25) 此篇论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苗族刺绣。其中第二部分,从苗族对刺绣图案的建构与想象,讲了不同地方苗族刺绣的区域差异。第三部分从苗族的生活、图腾及文化心态来阐述苗绣图案文化象征符号的意义。最后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对苗族刺绣未来发展的个人设想。 2:李哲《对黔东南苗族刺绣图案造型语言的审美分析》服饰设计(88--91) 作者从黔东南苗绣的“自然之美”“真实之美”“造型语言之美”三个方面进行审美分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部分,作者从苗绣造型语言上的特点,分版块一一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图文并茂的

举例说明,对我以后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素材。 3:池家晗《黔西南苗族服饰研究》义兴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月第3期(81—84)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黔西南的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纹饰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的区域特征。虽然和我研究的区域不一样,但是从中学到了写纹饰论文的视野和方法,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4:薛效成《简论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学术论坛(128—129)此篇论文从苗族服饰图案纹饰艺术的人文背景、纹样运用及类型、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及现状三个方面剖析了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人文背景中写到,黔东南支系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的核心腹地,最具代表性。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明确了以后的研究方向锁定在黔东南地区。 5:苟双晓《苗族刺绣龙纹特征及内涵分析》艺术地理(149—150)本文以苗族刺绣中的龙纹为例来探讨苗族刺绣的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分版块描述了苗族刺绣龙纹的种类、色彩、特征;苗族刺绣龙纹的艺术处理手法;苗族刺绣龙纹的文化内涵;苗族刺绣龙纹的审美价值。体现了苗绣龙纹背后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浓郁的民族审美特征。6:姚作舟、沈磊《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基本特征》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第四期(1--3) 黔东南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区,其苗绣独具特色、工艺精湛、种类繁多,是极具艺术与历史研究价值的民间工艺。本篇论文从苗绣的历史、技艺、题材、想像、色彩、装饰性、图案造型等诸多方面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总汇——浅谈黔南苗族服饰

研究性学习项目结题报告 浅谈黔南苗族服饰 夏兴志陈洋沈朝安周帮琴高德群杨连勇(贵州省贵定一中2014届高一(10) 班) 指导老师:田婷 活动时间:2011.10——2011.12 研究的意义: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34万余人,分别聚居杂居在12个县(市)的部分村寨里。其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种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外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服饰纹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通过它,可以寻找出民族迁徙、民族性格及其审美意识的形成等等痕迹。通观贵州各地苗族服饰,皆以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因而有不同的美学特征。黔东南苗族服饰以艳丽的点组合成五彩斑斓的美学特征;黔西北苗族服饰以明显的几何块面组合成粗犷朴实的美学特征;黔西南苗族服饰以秀丽的线组合成含蓄内在的美学特征;而黔则以动态的挑花图案组合清新自然的美学特征;但黔南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平塘等地的苗族服饰. 平塘县的苗族分为黑花苗和红花苗二种系列。最具代表性的有新塘、公峨的喜雀苗,大塘上莫、掌布的摆榜苗,鼠场、油岜、甲桐、金桥的红花苗,卡罗、牙舟、谷硐的榜木苗等。 1、新塘地区的喜雀苗,女子掺假发盘于头顶,呈圆盘形,围银泡花头帕,插银吊花和红缨流苏、野鸡花羽毛。上穿大襟对开大袖短衣,衣领背后叠缀3-4层背褡,衣襟、袖口饰有挑花或蓝白布片。下着滚白布边的青布百褶裙,系挑花

腰带,垂吊红、绿绣球。戴3-7个银项圈、银耳环,背挂串串海贝,海贝串下端加挂银饰品和铜钱板。脚缠蜡染白布或羊毡绑腿,束红花带,耳吊银耳环,手戴银或玉石手镯,脚穿草鞋或布鞋,服饰分生活装和盛装。男子头包蜡染圆点纹头帕,上穿长衫,系条纹腰带,下穿裤,脚穿布鞋。 2、鼠场、油岜的苗族女子掺假发绾髻,呈蘑菇形,用黄须彩带捆扎,垂流苏于腰后,插银饰。上穿贯首服,前摆至腹,后摆达臀。前后摆缀十字纹和方块纹,衣袖缀织锦花纹。下着彩色百褶裙,裙上有彩色人物或鸟纹图案,裙脚接红布片,系红白挑花飘带。缠白布绑腿,脚穿布鞋。男子穿青布长衫,系腰带,包头帕。 3、卡罗、牙舟、谷硐榜木苗少女头顶部留长发,四周剪短发,头后打髻插红梳,妇女绾髻于头后,呈钩状,插骨钗,额头围海贝花。上穿贯首长袖衣,前摆短至腹,后摆长至臀。前后摆,衣袖缀挑花图案,后摆连彩穗。下着青布百褶裙,系青布腰带。缠白布绑腿,脚穿布鞋。戴顶圈,银链和大耳环等银饰。 4、大塘里中摆榜苗的少女四周留短发,顶发打髻于头后,垂长发,髻上插银饰和红线花。妇女绾发髻于头后,插木梳。上穿对襟青布短衣,衣襟缀花纹,披长方形背牌,牌上装饰圆形银花和海贝。下着青布百褶裙,裙脚缀白布滚边。系蓝布腰带,拴银铃,银花飘带,戴5-7个银项圈。缠青布绑腿,穿布鞋或草鞋。 参考文献:<<黔南州志>><<贵州民族研究>><<黔南官网苗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