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摘选)

作者: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数字报点击数:153 更新时间:

2011-08-01

氮肥工业是关系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氮肥工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场化改革、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品产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我国氮肥工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十二五”时期是氮肥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的新变化,科学制定《氮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加快结构调整,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推动我国氮肥工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氮肥工业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行业生产现状

2010年全国合成氨产量5220.9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合成氨生产国。

2010年全国共有氮肥企业472家,其中尿素生产企业187家,已形成20个具有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其产能占行业总产能的68%,已有23%的合成氨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920万吨以天然气为原料,620万吨以煤为原料,为“十二五”期间氮肥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1、产能、产量、利润

2010年合成氨、氮肥(折纯氮)、尿素(实物量)产能分别达到6560万吨、4700万吨和6600万吨,比2005年分别净增42%、35%和40%。

2010年我国合成氨、氮肥(折纯氮)、尿素(实物量)产量分别为5220.9万吨、3709.9万吨和5200万吨,比2005年分别净增12.8%、15.9%%和25.4%。

2010年1~11月份氮肥全行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2016亿元、2027.4亿元和35.1亿元,比2005年分别净增73.2%、80.1%和~62.2%。氮肥行业利润处于历史低谷。

2、企业规模

我国氮肥行业大、中、小企业并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装置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合成氨规模大于30万吨的大型企业有74家,占总产能的49.4%;大于8万吨大中型企业223家,占总产能82.4%,初步形成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格局。

3、企业分布

我国氮肥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粮棉主产区和原料资源地。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企业靠近原料产地,其中四川产能最大,其次是新疆、内蒙古和海南;以煤为原料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无烟煤产地山西和农业主产区,其中山东产能最大,其次是山西和河南。山东、河南、山西、湖北、四川、河北、江苏、安徽等地区的合成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左右。

4、原料结构

我国氮肥生产原料以煤为主。2010年我国以煤、天然气、油和焦炉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量比例分别为76.2%、21.9%、1.3%和0.3%;尿素产量比例分别为69.8%、27.8%、1.4%和1.1%。。

“十一五”期间,原料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有66台,合成氨能力已达706万吨,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有36台,合成氨能力已达768万吨,其中42%已建成投产。

5、产品结构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我国氮肥品种结构明显改善。尿素占氮肥总量的比重达65%,比“十一五”末上升了5个百分点,碳酸氢铵则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单质氮肥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氮肥的复合率已提高到30%以上。

6、技术水平

我国现有日产1000吨以上的大型天然气合成氨生产装置共25套,总生产能力920万吨,占全国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总能力的63%。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20万吨/年天然气制氨装置已有三套投产,其技术水平,基本与引进的大型装置相当。

2010年合成氨单位产品平均综合能耗1402千克标准煤,较2006年单耗下降13.7%,节能116万吨标准煤。

2010年,全国有各类先进的尿素汽提工艺装置77套,占尿素生产总产能的48%;传统的水溶液全循环装置也已经有JX节能型技术和TRIP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改造的技术借鉴。

7、环境保护

2010年全国氮肥行业在产能、产量都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氨氮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29.3%,COD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7.6%,排水量比2005年下降25.3%。

(二)氮肥消费状况

表1 "十一五"期间氮肥消费情况表(折纯氮100%)单位:万吨

1、农业消费量

“十一五”期间年均农用氮肥消费量为3057万吨(折纯氮),占全国氮肥产量的83.7%;年均农用尿素消费量4072万吨(实物量),占全国尿素总产量的80.1%(见表2)。到“十一五”末农用氮肥和尿素消费量分别在3000万吨和4000万吨左右。

表2 "十一五"期间尿素消费情况表(实物量)单位:万吨

2、工业消费现状

2010年合成氨工业消费量493.8万吨,占总产量的9.5%左右。2010年尿素工业消费量为315.1万吨(折纯氮),占总产量的13%。尿素在工业上主要用于高聚物合成材料生产,其中60%用于生产三聚氰胺和脲醛树脂。2010年硝酸铵的工业消费82.3万吨(折纯氮),占全年硝酸铵总产量的57.4%。

(三)氮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氮肥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产能过剩、原材料价高量紧、企业集中度低等突出问题,致使企业效益普遍低下,市场主体作用较弱、竞争力不强。

1、氮肥产能严重过剩

2010年全国氮肥产能4700万吨(折纯氮);尿素产能6600万吨(实物量)。2010年氮肥、尿素产能过剩的情况见表3。另外,尚有1000多万吨(折纯氮)拟建和在建氮肥装置,如不严格限制,将使氮肥行业“十二五”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

表3 "十一五"末氮肥产品过剩情况表

2、原料供应价高量紧

近年来,天然气、煤炭的供应紧张一直困扰着氮肥行业。

氮肥处在资源和粮食的中间环节,上游是有垄断地位的资源企业,下游是受政策保护的农民,致使资源价格不能顺价消化。2010年无烟块煤、无烟粉煤、天然气和电力等平均进厂价格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114%、83%、50%、和34%,而同期尿素价格只增长了3%,行业效益严重受挤。2010年氮肥制造业年利润率仅为1.73%。

3、企业集中度偏低

“十一五”期间,氮肥企业产业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小企业比重大、企业集中度偏低的问题。目前全国472家合成氨企业中,平均产能仅为14万吨;合成氨产能小于8万吨的企业仍有249个,占企业总数的52.8%,其产能1155万吨,占总产能的17.6%。

4、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投入不够

(四)“十二五”期间我国氮肥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预计“十二五”末期全国氮肥需求总量将增加到3930万吨,虽较“十一五”末净增400万吨,然而2010年全国氮肥实际产能已达4700万吨,尚有1000多万吨拟建和在建产能有待投运。国外化肥进口也是潜在的市场威胁。可见如何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如何发展下游产品,以有效地减少和疏导过剩产能,是“十二五”时期氮肥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

表4 "十二五"氮肥产能预测单位:万吨

1、国际市场产销形势

能源和资源的供求形势,使全球氮肥工业格局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近年来,由于能源和资源日趋紧张,一方面促使能源和资源价格较高的国家化肥生产不断萎缩,以出口为导向的资源国氮肥产能持续增长,基础肥料生产向生产成本较低的中东等资源地转移。另一方面,化肥价格的升高,促使印度、越南等化肥消费国取向自给战略,一些生产装置也正在建设。2010-2015年国外新建尿素装置产能增加将有2400万吨之多,这些装置产能的释放必将对我国氮肥工业造成严重压力。

2、国内市场需求形势

(1)农业需求形势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推动化肥需求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人口总量将增加至14亿,按人均年消费粮食400公斤计算,粮食消费量

将增加56000万吨。较2010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增加1359万吨,在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按每公斤养分增产7.5公斤粮食计算,化肥施用量需求增加180万吨。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加强,林业、草业和养殖业对化肥需求也将逐步提高。

根据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分析,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田磷素盈余,土壤缺磷明显缓解;农田钾素继续亏缺。根据农业部提出的肥料施用情况报告,“十二五”期间,农用化肥氮、磷、钾施用比例按1:0.4:0.3考虑。按此计算,2015年我国化肥需求总量为5500万吨,氮肥需求量为3250万吨较2010年增加250万吨,年均增加1.6%。

(2)工业需求形势

氮肥在工业领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合成氨、尿素、硝酸、硝酸铵等方面。预计到2015年,用于工业生产的合成氨将达到510.1万吨。用于工业生产的尿素将达到441.6万吨(折纯氮),硝酸铵将达到105.0万吨(折纯氮),加上车用尿素溶液等其它产品对氮肥的需求,到2015年,累计氮肥工业需求约680万吨左右。

3、国内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供应形势

天然气:2010年全国氮肥行业用天然气111.3万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1.5%。在目前煤炭和原油价格上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供需矛盾已经十分突出。根据我国《天然气利用政策》,今后仅在不宜外输或城市民用燃气、工业燃料和天然气发电无法消纳的气源地,天然气才有可能用于氮肥生产。“十二五”期间,随着天然气管网的发展,全国性天然气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若无政策支持,必然导致天然气资源流向其它行业,大部分企业现有的供应量将难以维持。

煤炭:全国氮肥行业用煤量大,2010年全国氮肥行业用煤总量为8534.5万吨(其中原料煤为6068.9万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6%;其中用无烟煤的比重大,2010年氮肥用无烟煤量为5260.8万吨,占全国氮肥原料煤总量的87%,而氮肥用无烟煤中又以无烟块煤为主。与全国煤炭供应形势紧张,无烟煤供应更加紧张(仅占煤炭总产量的18%),无烟块煤供应紧上加紧(成块率仅为15%)的形势成鲜明对照。“十二五”期间,随氮肥行业原料结构的调整,无烟煤及无烟块煤消费比重将有所下降,但煤炭供应形势依然严峻。

电力:2010年氮肥行业年用电量686亿千瓦时左右,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1.6%左右。尽管化肥企业用电电力均衡,但由于氮肥生产为电负荷大的单点用户、部分企业又享受优惠电价,因此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化肥企业生产用电便难以保证。“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化肥用电供应紧张情况将有所缓和。

4、行业节能环保形势

氮肥工业是以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为原料的产业,也是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较大的行业。因此,“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将面临更大的节能环保压力。

政府十分重视氮肥企业的节能降耗,《合成氨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已经实施,“十二五”期间还将进一步严格要求。同时,“十二五”期间将有近百台加压粉煤气化装置投入运行,这些装置虽然利用了劣质煤,但是在煤炭消耗指标上与以优质无烟块煤为原料的装置相比会有所增加。

2010年全国氮肥行业水资源消耗量为11.5亿立方米,氨氮、COD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量的25.5%和3.2%。氮肥行业是节约水资源消耗和氨氮总量控制的重点行业。“十二五”期间新的《合成氨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公布。同时,由于以煤为原料的氮肥生产比重加大,CO2的减排的压力必然增加。

5、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趋势

政府对氮肥工业的市场化政策调整,有可能逐步取消优惠政策;国家的能源管理政策,有可能对氮肥的出口采取持续控制政策,这都是“十二五”期间氮肥产业面临的政策影响。

目前氮肥优惠政策有:(1)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2)优惠天然气原料气价政策;(3)中小氮肥企业用电价格优惠政策(较普通大工业电价低0.10-0.2元/千瓦时)。(4)免征铁路建设基金的铁路运价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成本将随之增加。

由于国内能源供应日益紧张,2007年以来,国家频繁调整化肥出口政策,对产业发展

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实行淡旺季出口差别关税政策。在氮肥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对出口的控制政策,必然给氮肥生产经营和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农业用肥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落脚点;坚持把节能环保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氮肥工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发展目标

1、产能调整目标

以满足“十二五”期间国内农业和工业的需求为产能调整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根据对工农业需求的预测(见表6),2015年需要氮肥产量为4330万吨,需要产能为4800万。2010年现有氮肥产能为4700万吨;“十二五”期间淘汰700万吨落后的、竞争力差的产能,以800万吨新增优势产能替代,即净增产能控制在100万吨左右,到2015年全国氮肥产能方可控制在4800万吨左右(折100%纯氮),基本达到产需平衡的目标。

在2010年现有氮肥3710万吨产量中,出口量有400多万吨,“十二五”期间按400万吨作为市场调节的余量。

据统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氮肥产能有1000多万吨(折纯氮),必须严加控制,以替代为原则保证氮肥行业“十二五”产能调整目标的实现。

2、产品结构目标

2015年,尿素产能比重维持在64.5%;碳酸氢铵产能下降一半,比重下降至6%;硝酸铵产量随硝基复合肥的增长有较大增加,比重提升为7.3%;氯化铵随着联碱的发展,产能略有增加,占氮肥总产能的7.7%;硫酸铵因环保和综合利用,比重增为4.4%。

2015年,复合(混)肥及缓控肥的比重增加至45%左右,氮肥的复合率比“十一五”末期提高50%以上。

3、企业结构目标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集中度应有明显提高,大型氮肥企业(包括集团)产能比重应占80%以上;全国氮肥企业数量应降至250家以下;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集团。

4、原料结构目标

“十二五”期间应开好管好现有的采用加压连续气化技术的装置,使全国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产能比重由现在的10%提高到25%,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比重由现在的65%下降至55%;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比重下降至18%。其余2%为以焦炉气为原料。

5、技术目标

2015年全国氮肥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应有明显提高。全国合成氨综合能耗平均值应达到以下要求: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13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16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以天然气、焦炉气为原料的合成氨综合能耗降到1150千克标准煤/吨以下。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废水排放总量应比“十一五”末减少17%,氨氮减少18%,COD 减少13%;废气废固基本达到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三、主要措施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通过结构调整化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措施如下:

(一)严格控制氮肥总量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在政策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优势产能替代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氮肥总量。

一是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引导落后的企业转产或关闭,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实现700万吨氮肥(折纯氮)落后产能和竞争力弱的产能的平稳退出。其中包括:

(1)退出290万吨(折纯氮)碳铵产能;

(2)退出410万吨(折纯氮)尿素产能;

二是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提高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严禁盲目建设,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产业[2011]635号),对合成氨实施产能置换方式,控制产能过快增长,实现“十二五”期间氮肥产能供需总量平衡的目标。

(二)积极推进氮肥行业技术进步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氮肥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开好管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加压粉煤气化装置,保证这些装置(130台,占合成氨总能力25%)的运行指标均能达到先进的气化水平;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氮肥企业要积极开发进一步节能降耗的技术,保持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以需求为基础,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的开发研究。完成应用面宽、技术水平高、效益显著的技术研发课题,重点提高并开发国产化干煤粉气化技术、高效率的大型国产化压缩机、大型高效低压的氨合成技术及催化剂,进一步发挥先进气化技术对国产化大型氨合成、氮肥装置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三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重要着力点,推广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继续推广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适用先进技术

要继续推广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适用先进技术,重点抓好现有的上千台固定床间歇气化装置和上百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装置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使各主要生产工序达到以下基本指标:1、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合成氨生产装置燃料煤消耗低于100千克标煤/吨氨;2、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造气循环水实现全闭路循环,达到造气污水零排放;3、变换工序蒸汽消耗低于400千克/吨氨;4、氨合成工序蒸汽回收量高于700千克/吨氨;5、尿素氨耗低于590千克/吨尿素、蒸汽消耗低于1400千克/吨尿素;6、硝酸装置实现蒸汽自给。

(2)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应淘汰以下各项工艺及设备:1.天然气常压间歇催化转化制气工艺;2.造气吹风气、炉渣余热回收及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装置;3.半水煤气氨水液相催化脱硫工艺;4.DN600系列氨合成设备;5.2D、L3.3、4H8、4M8等型号的往复式氢氮气压缩机组;6.常压法硝酸生产装置。

(3)要在改造及新建装置时限制以下工艺、设备的选用

主要有1.热钾碱法脱碳工艺;2.1.7MPa碳酸丙烯酯脱碳工艺;3.醋酸铜氨液一氧化碳净化工艺;4.压力高于26MPa的氨合成工艺;5.DN800系列氨合成设备;6.综合法硝酸生产装置。

(4)要在三废资源化循环利用和污染治理上下功夫

进一步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保管理,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是技术创新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进步管理工作。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技术开发水平;建立企业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一是推动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推动氮肥企业与能源企业、农资流通企业的联合或兼并重组,整合生产要素,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大型化和集约化的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氮肥行业要狠抓多层次、多产品开发,有效疏导过剩产能,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提高大颗粒尿素、缓控释肥、专用肥和硝基复合肥的比重,适应农民用肥习惯的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二是做好并拓展农化服务,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生产复合肥、掺混肥、配方肥,减少生产及流通环节,降低产品成本;

三是肥化并举,建立多层次、多产品的化工生产体系,延伸产品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一要加强对附加值高的精细、专用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开拓;二要放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发展有创新技术、有资源和市场优势、有成本和规模竞争力的产品。

四、政策措施建议

(一)建议加大财政性资金对氮肥的支持力度

建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氮肥优势企业的自主创新、原料结构调整、动力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环保治理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二)完善行业准入机制

建议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提高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严禁盲目建设。按“优化存量、节约能(资)源、总量平衡”的原则,制订合成氨、尿素准入条件,以实现“十二五”期间氮肥产能供需总量平衡的目标。

(三)完善标准体系

建议完善产品质量、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体系,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监管,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四)完善化肥市场调控机制

建议将尿素出口关税政策从严控出口转变为保障适量出口,调整氮肥产品出口关税税率,为氮肥产业创造较为宽松发展环境。

(五)保证化肥原料的供应

建议进一步加强能源市场的监管,保障氮肥生产需要的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资源的供应,控制能源价格上涨幅度。并建议将重点企业的化肥原料用煤列入国家运输计划,予以保证。

(六)研究确保氮肥合理的利润率

为促进我国氮肥工业健康发展,确保粮食的安全,建议充分研究"能源-氮肥-农业"的价格链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控,确保氮肥合理的利润率,以保护氮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氮肥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氮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分别为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化工清洁生产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以煤、油(重油或轻油)或者天然气(含焦炉气、炼厂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进而生产尿素、碳酸氢铵的氮肥企业。以煤、油或者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进而生产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和磷酸铵的化肥企业可参照执行。 2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本指标体系选取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及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等5个方面共33项指标作为氮肥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的高低将反映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以及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图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其中,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污染物指标、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均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产品特征指标中既有正向指标,也有逆向指标。 3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分值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标准。本定量化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选取行业清洁生产的先进水平,即,对于正向指标,评价基准值采用氮肥行业能达到的最大值(即行业最优值)。对于逆向指标,评价基准值采用氮肥行业能达到的最小值(即行业最优值)。 各项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 以天然气、油和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各项指标权重及评价基准值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 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 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 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 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 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 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 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 个专业国际贸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 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 个

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 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 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 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 1999 年英国举办了约900 场展览,在1XXXX 吸引了700 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 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 举办的13185 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 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 万平方米),843 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 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 亿美元(包括 90 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的发展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仅次于欧美东南亚的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巨大的市场潜力、高度的国际开放度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了会展业。日本是一个世界展览大国,也是一个展览大国。展览场地和

食品饮料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b4380101.html, 食品饮料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作者:孟璐杨颖 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选取2010年我国51家食品饮料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资本结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食品饮料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并 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食品饮料制造行业总体资本结构状况良好,但内部存在差异,饮料制造业资本结构明显好于食品制造业。 关键词:食品饮料资本结构行业差别 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高的受关注度。而作为“天下第一产业”的食品制造业,在不断创新、迅速发展的进程中,近年来频频曝出产品不安全的新闻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是食品饮料制造业公司为节约开支、缩减成本、维持良好的资本结构而做的无可奈何之举,还是企业为获得暴利而做的违心之举值得深思。本文以2010年食品饮料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资本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明确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资 本结构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食品制造业与饮料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概况 (一)资本结构衡量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已有研究对资本结构衡量指标的选取虽有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债务率等,但资产负债率却是使用最广泛的核心指标,因此本文也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资本结构的指标。该指标值越大,公司的负债越多,意味着公司更多地采用债务性融资方式解决其资金需求,权益性融资所占比重较少。为更好地研究公司资本结构,本文还选取了基本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销售毛利率等与资产负债率有紧密关系的指标开展食品制造业与饮料制造业资本结构差异的分析。本文选取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10年所有食品饮料制造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除资料不全公司后共有51家公司作为样本总体,其中食品制造业18家,饮料制造业33家,分别作为食品制造行业的两个子样本,数据选取时间截至2010年12月31日。原始数据来源于同花顺软件,数据加工通过Excel软件完成。 (二)我国食品制造业与饮料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通常资产负债率的合 理水平在40%-50%之间,考察样本总体五年来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表1数据显示:样本 总体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合理范围,且有不断优化趋势。说明该行业总体资本结构良好。 对表1子样本进行考察发现:饮料制造业子样本5年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为40.09%, 处于合理水平。基本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销售毛利率指标逐步上升,表明公司盈利水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总述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是由氯碱系统,PVC系统,三氯氢硅系统, 及公用系统组成。公用系统又包括水,电,汽。水,电,汽的正常供应是确保生产平稳运行的关键。这里我就谈谈氯碱系统的生产流程。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的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NaoH NaCI的电解液和氯气,氢气三种物质。电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I,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盐水用。NaoH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氯气在氯氢工序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三氯氢硅。氯碱片区主要是 送液氯和盐酸。氯气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 C冷冻盐水液化为液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氢气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却,压缩输送到PVC三氯氢硅,盐酸。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液氯尾气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氯碱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

1?自然条件: 氯碱车间位于公司的东部,西部为乙炔车间,南部为聚合乙烯车间,西南为氯乙烯车间,东西向220米,南北向220米。人员构成:员工212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一般员工19 4人,倒班员工为168人。最高气温39C,最低气温约0C,平均气温16.5—18C。平均风速为0.5—2.0 米/秒。 2?生产装置规模: 最初设计能力为1万吨/年隔膜碱,正式投产时间1990年,经过多次技改扩产,产量达到约9万吨/年隔膜碱。 3.氯碱车间工艺特点: 车间压力容器较多,压力控制要求高;工艺介质为有毒有害物质。 二.工艺流程简述: 1.电解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符合工艺要求的精制盐水由盐水工序送入精盐水贮槽用精盐水泵送入高位槽,自流入盐水预热器,加热至80C±2C后注入电解槽内,当供给直流电后,盐水进行电化学反应,在阳极室生成的氯气和在阴极室生成的氢气分别送往氯氢工序处理, 阴极室生成的电解碱液断电后经管道流入电解液集中槽,用泵送至蒸发工序。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 直流电氢气 冷凝水 2.氯处理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会展宏观环境分析

会展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市场环境是指能对展会举办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给办展机构举办展会带来市场机会,也可能会造成市场威胁。办展机构在策划举办一个展会时,必须对它们加以密切关注,并及时对其作出适当的反应,以便有效地识别和抓住市场机会,避开和减少市场威胁,它们包括: 一,政治环境 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会展业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会展业仅用20年便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路程。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西安、昆明等城市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以及中西部等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虽然就其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目前我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凭借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跻身国际会展中心地区的预期将不会是十分遥远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我国会展业目前正处于不成熟转向成熟转型的过程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会展业将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 二,经济环境 金融危机是会展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优胜劣汰的最佳时期。金融危机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会展经济也随之相应变化。金融危机是会展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优胜劣汰的最佳时期,未来会展业,必然会涌现出更多规模化、品牌化的大展会。 三,社会环境 尽管我国的会展业发展时间很短,但是由于其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功能,已经越来越引起全国各大城市的重视,已经在我国迅速地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的会展业总体来说己经较具规模,会展城市阶梯化较为明显,会展业的区域化发展也日益增强,全国己经初步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每个城市成功举办会展业后都带动了它的旅游,带动这个城市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文化的交流、素质的提高,那么这个城市,它的品位、它的文化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法律环境 目前对展会监管规章多而乱,有国家工商总局的《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展会管理办法》,《机械部关于国内展览的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展览管理暂行规定》,《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展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学术会议与展览管理细则》,文化部的《文化艺术品出国和来华展览管理细则》,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保护展览会管理办法》,《建设部展览管理规定》,深圳市政府《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长沙市会展管理办法》,等等,然而却没有一部统一的关于会展方面的法律或法规。 五,生态环境 会展生态仅是一个比喻,不是指会展产业内部的运作,而是比喻会展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是对会展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的系统性抽象,反映会展业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有机的价值关系。会展生态论就是要倡导会展产业的产业链多生态观,即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环境,发挥会展资源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各行业上市公司股票龙头企业一览表

各行业上市公司股票龙头企业一览表 玻璃:福耀玻璃、深南玻 传媒通讯:歌华、东方明珠、中国联通、 船舶工业:广船、沪东重机、江南重工 地产:保利、金地、金融街、万科、招商 电力能源设备:东方电机、平高电气、特变电工、国电南瑞 电子元器件:生益科技、华微电子、长电科技 纺织/日用品:七匹狼、瑞贝卡、上海家化 钢铁:宝钢、武钢、鞍钢、济钢 工程机械:合力、柳工、中联、三一 航天航空:中国卫星、宝钛股份、西飞国际、洪都航空 化肥:盐湖钾肥、中信国安、云天化 化工:烟台万华、星新材料、新安股份、华鲁恒升 环境产业:合佳资源 机床工业:沈机、秦川发展 家电/家居:海尔、格力、美的 建材:海螺型材、吉林森工 建筑工程:中材国际、海油工程、长江精工 交通运输:上海机场、广深铁路、中国国航、赣粤高速 焦碳:山西焦化、 金融:工行、招行、浦发、中信、人寿、 旅游酒店:华侨城、中青旅、桂林旅游、 铝:中铝、南山铝业、阳之光 煤炭:潞安环能、兰花科创、 汽车:上海汽车、长安汽车、潍柴动力 铅、锌:中金岭南、弛宏锌锗 软件:华胜天成、用友软件 商业零售:苏宁、王府井、美克、小商品城、百联 石化:中石化 食品饮料:茅台、张裕、老窖、伊利、 水泥:海螺、冀东水泥、双马 铁合金:鄂尔多斯 铁路装备:晋西车轴、北方创业、时代新材 通讯/激光设备:中兴通讯、大族激光 网络股:网盛科技、 钨、锡、锑:锡业、中钨、厦钨、贵研铂业 新材料:安泰科技、中科三环、稀土高科 新经济:宏盛科技 新能源:丰原生化、天威保变 医药:白药、片仔癀、国药控股、天坛生物 运输设备:中集集团、中国重汽、宇通客车 造纸:华泰、岳阳纸业

氯碱工艺流程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是由氯碱系统,PVC系统,三氯氢硅系统,及公用系统组成。公用系统又包括水,电,汽。水,电,汽的正常供应是确保生产平稳运行的关键。这里我就谈谈氯碱系统的生产流程。 永祥树脂有限公司的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NaoH,NaCl的电解液和氯气,氢气三种物质。电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l,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盐水用。NaoH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氯气在氯氢工序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三氯氢硅。氯碱片区主要是送液氯和盐酸。氯气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冷冻盐水液化为液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氢气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却,压缩输送到PVC,三氯氢硅,盐酸。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液氯尾气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 1.自然条件: 氯碱车间位于公司的东部,西部为乙炔车间,南部为聚合乙烯车间,西南为氯乙烯车间,东西向220米,南北向220米。人员构成:员工212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一般员工194人,倒班员工为168人。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约0℃,平均气温16.5—18℃。平均风速为0.5—2.0米/秒。 2.生产装置规模: 最初设计能力为1万吨/年隔膜碱,正式投产时间1990年,经过多次技改扩产,产量达到约9万吨/年隔膜碱。 3.氯碱车间工艺特点: 车间压力容器较多,压力控制要求高;工艺介质为有毒有害物质。二.工艺流程简述: 1.电解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符合工艺要求的精制盐水由盐水工序送入精盐水贮槽,用精盐水泵送入高位槽,自流入盐水预热器,加热至80℃±2℃后注入电解槽内,当供给直流电后,盐水进行电化学反应,在阳极室生成的氯气和在阴极室生成的氢气分别送往氯氢工序处理,阴极室生成的电解碱液断电后经管道流入电解液集中槽,用泵送至蒸发工序。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 直流电氢气 泵

展览展示行业研究报告

展览展示行业研究报告

展览展示行业研究报告 摘要 展览展示行业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行业。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的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展览展示行业也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在美国、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已发展为重要产业。根据Jon Peddie Research 2012年7月的调查报告,在科学和娱乐的巨大需求拉动下,全球展览展示行业的年增长率约为10%,与其他产业相比,保持较快增长。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革方兴未艾,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将推动展览展示行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关键词:展览展示,数字化 Abstract Exhibition industry applies the computer technique as the main tool for visual design and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igital TV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s also an economic growth point after the IT industry.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ustry for the econom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South Korea, Western Europe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According to Jon Peddie research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July 2012, under the huge demand of science and entertainment,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global exhibition industry is about 10%.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ies, it maintained a rapid growth. With the constant deepening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industry gets closer integration.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will accelerate the combination of network, service, system and fusion in the direction of evoluti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in the ascendant, emerging applications are emerging, promoting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Exhibition industry, Digital

氮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建议

氮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建议 一、我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能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我国氮肥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尿素产能增速更为显著。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全国合成氨产能达到6850万吨,比2005年增长48.27%;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4%,比2005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全国尿素产能达到7148万吨,比2005年增长51.52%;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7%,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合成氨产量6008.2万吨,氮肥产量4313.3万吨,其中尿素产量6192.6万吨(折纯约2850万吨),占氮肥总产量的66.1%。 近两年国内氮肥行业投资热情高涨,产能增长势头迅猛。据调查,2013-2015年国内还将新增合成氨产能约1500万吨,尿素产能20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国合成氨产能将达8350万吨,占全球的37%;尿素产能达9500万吨,占全球的44%。 (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大企业成为行业骨干力量 自2009年以来,随着“上大压小”步伐加快,我国氮肥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据氮肥协会统计,2009-2012年,我国新投产的合成氨产能达1020万吨,其中69%的产能为单系列在3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合成氨装置。新建的尿素产能为1600万吨,有60%的产能为单套规模在50万吨及以上的尿素装置。近年来,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先后有830万吨尿素产能和2000多万吨碳铵产能陆续退出。 至2012年底,我国氮肥企业共有392家,其中,产能在30万吨及以上的合成氨企业达到86家,合计产能达到3763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55%;尿素生产企业179家,产能在50万吨及以上的企业达到58家,合计产能达到4384吨,占尿素总产能的61.3%。 大型企业和集团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已形成19个具有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其产能占行业尿素总产能的68%,有效提升了我国氮肥行业竞争能力,这些企业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已成为引领行业实现氮肥强国的主力军。(三)技术升级加快,为行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先进煤气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HT-L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分级给氧气化技术等一批先进煤气化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快我国原料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我国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达到1140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16%;比2010年增长了40%。 二是合成工艺及装置的低压化、大型化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发了合成气精脱硫、低温甲醇洗、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两段法变压吸附、醇烃化、醇烷化、双加压法硝酸工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与技术。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促进了氮肥生产装置的国产化和大型化。 结合国外引进技术,目前建成了江苏灵谷、呼伦贝尔金新以煤为原料,中海油、中石油塔里木石化、重庆建峰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45万吨合成氨装置。这些大型装置的先后投产,大大提升了我国氮肥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合成氨装置单套规模在3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已达41套,这些装置产能合计达1630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21.4%;尿素装置单套规模在5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已达34套,这些装置产能合计达2269万吨,占尿素总产能的34%;未来随着在建装置的陆续投产,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刷新。 二、氮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态势显现 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产能过剩的形势逐步凸显,企业开工下降,

中国股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汇总

中国A股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汇总(2017-2018) 1.贵州茅台:白酒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五年内没有其它白酒企业可以撼动它的老大地位。 2.恒瑞医药:国内化学制药实力第一这二年进军国际市场未来有机会挑战国际医药巨头的中国制药公司非 恒瑞药业莫属了。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3.伊利股份:国内乳企第一品牌旗下产品吩咐伊利旗下的冰淇淋行业市占率第一。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4.海天味业:调味料细分领域酱油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利润第一巩固酱油市场地位的同时也在向耗油料酒、 醋等细分领域进军。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 5.中国平安:国内金融全牌照的保险公司金融布局最好的金融公司。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6.绝味食品:鸭脖行业市占率第一营业额第一多家门店。市值亿年净利润亿 7.长江电力:中国综合实力最优质的电力企业。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8.万科A:中国最佳地产开发商最响亮的品牌。市值亿年净利润亿元。 9.比亚迪: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0.格力电器:中国空调行业第一品牌利润和市占率第一的空调企业。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1.美的集团:中国家电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2.福耀玻璃: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占率第一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3.白云山:国产伟哥第一品牌金戈中国第一饮料王老吉老字号第一多得药企。市值亿年净利润亿元。 14.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中文语音等产业语音市场绝对老大。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5.宋城演艺:国内以演艺及观光园为主营的上市龙头。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6.云南白药:中药第一民族品牌国产牙膏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7.片仔癀:国家绝密保密配方被誉为国宝名药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8.马应龙:痔疮第一药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9.海螺水泥:水泥行业第一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0.苏宁云商:连锁家电行业第一国内上市公司电商龙头。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1.海康威视:国内安防龙头企业。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2.鱼跃医疗:医疗器械龙头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3.万达电影:国内电影院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4.恒顺醋业:四大名醋之一唯一A股上市老字号醋业公司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5.双汇发展):国内肉制品行业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6.爱尔眼科:眼科医疗龙头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7.顺丰控股:国内快递行业龙头企业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8.上海家化:国内上市公司日化护理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9.新和成:国内最大维生素A和维生素E生产商 30.伟星股份:世界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之一 31.华邦制药:国内皮肤病领域龙头企业 32.华兰生物:国内血液制品行业龙头企业 33.大族激光:亚洲最大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 34.传化股份:国内纺织印染助剂龙头企业 35.科华生物:国内体外临床诊断行业龙头企业 36.思源电气:国内最大电力保护设备消弧线圈生产商 37.达安基因:国内核酸诊断试剂领域领先者 38.巨轮股份:国内汽车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龙头企业 39.宜科科技:国内最大中高档服装用衬生产商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1)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 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Cl的电解液和Cl2,H2三种物质。电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l,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盐水用。氢氧化钠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Cl2在氯氢工序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三氯氢硅。氯碱片区主要是送液氯和盐酸。Cl2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冷冻盐水液化为液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H2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却,压缩输送到PVC,三氯氢硅,盐酸。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Cl2燃烧生成氯化H2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液氯尾气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氯碱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 直流电 H2 冷凝水 2.氯处理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电解生产70-85℃的湿Cl2,经Cl2洗涤塔用工业水洗涤后,进入Ⅰ段钛冷却器用工业水冷却,再进入Ⅱ段钛冷却器用+5℃盐水进一步冷却到12-15℃,然后进入泡沫干燥塔、泡罩塔用硫酸干燥,干燥后的Cl2经过酸雾捕集器后用Cl2压缩机压缩输送到各用氯岗位。 Cl2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电解来湿Cl2

处理工艺流程简述: 电解生产80℃的湿H2经Ⅰ段、Ⅱ段H2洗涤塔用工业水洗涤后,送H2压缩机加压后经过Ⅰ段H2冷却器用工业水对其进行冷却,再进入Ⅱ段H2冷却器用+5℃盐水进行冷却到12℃,经过水捕雾器进入H2分配台至各用氢单位。 H2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膜过滤盐水工艺流程简述:

2018-2023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8-2023年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模式 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信息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会展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会展业简述 一、现代会展业的特征 二、会展业的作用 三、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会展的经济功能 一、联系和交易功能 二、整合营销功能 三、调节供需功能 四、技术扩散功能 五、产业联动功能 六、经济一体化功能 第三节会展业的产业链结构分析 第二章2016年全球会展业重点区域运行分析

第一节欧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欧洲会展业竞争激烈 二、德国会展业世界领先 三、法国会展业别具一格 四、英国会展业市场化程度高 五、俄罗斯会展业租金经济发展 第二节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新加坡会展业发展概况 二、马来西亚会展业发展前途广阔 三、台湾会展业走国际化道路 四、香港会展业发展面面观 五、澳门会展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美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一、美洲各国会展业发展状况 二、美国会展业发展特征 三、加拿大会展业发展值得关注 第三章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及影响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三、居民家庭人居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四、城镇人员就业状况 五、存贷款利率变化 六、财政收支状况

七、人民币汇率变化 八、经济现状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会展业亟需政策扶持 二、会展业:政策要解决四个关系 三、会展业发展规划 四、会展业地方促进政策解析 1、宁波 2、北京 五、政策法规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规模分析 二、年龄结构分析 三、学历结构分析 第四章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新形势透析第一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特色 二、中国会展业市场规模 三、中国会展业服务配套情况 四、会展业展馆建设发展情况 五、会展人才供需与培训状况 第二节2016年中国会展业产业结构分析 一、会展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二、会展业使产业结构合理化

会展行业概况

一、会展行业简介 1、行业简介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节庆、赛事等集体性活动的统称,会展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贸易洽谈会等,二是各种类型的大型国内外会议,三是体育竞技运动、文化运动、大型节庆活动、民俗风情活动等。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展览会。目前,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是世界博览会。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城市产业及周边经济发展也产生着巨大的带动和放大效应。会展业具有“一带九”的联动优势,即会展业除本身产值外,利用其产业关联效应能带动交通、通讯、酒店、餐饮、旅游、零售、广告、印刷、装饰、物流货运等周边产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会展业对全球经济带动作用也愈发明显。据商务部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编制的《中国会展业行业发展报告2014》,全球会展产业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 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带来的增长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 总和的4%,并呈现出专业化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展会面积规模化和会展产业集中度高等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会展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效拉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旅游

等众多服务业的增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4 年,我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已经达到了4,190 亿元,创造的间接经济产值也十分巨大。 在新时期,会展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会展业,全面提升会展经济已经提升到国家层面。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产业链 会展行业上游主要是展馆等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下游是会展业所服务的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其中,展馆建设是物质层,承载、满足并定义会展的硬件属性;会展组展则是会展行业的核心层,包括会展创意策划、招商组展、现场运营、数据统计;国民经济各细分行业是应用层,是会展企业服务的对象。 会展行业中,除组展企业承担招商招展、策划、统筹运营外,相关的会展主场服务机构、物流企业、展台搭建机构、广告策划企业也承担了协助会展组展商更好运营会展的职能和作用,也属于会展行业的范畴。其中会展主场服务,即展览会现场管理与服务的外包和代理,是展会的组织者指定某一专业会展服务公司对展会现场使行管理、协调和服务的一种新型专业服务模式,它是在展会组织者与场馆、展商和

氯碱行业工艺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氯碱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到目前为止,为了得到氯产品中所必需的氯气,唯一途径就是电解食盐(工艺路线) 2NaCl+2H 2O=2NaOH+Cl 2+H 2 这一过程是经过两个生产车间的多道工序完成的。首先将经过化验的原盐在盐水车间加水加温融化为饱和食盐水(需化验盐水中的盐含量是否达到饱和315克/L )或从卤水井中采集的卤水进行精制(去除盐水中的钙、镁、水不溶物等杂质),得到符合工艺要求的精盐水(需化验精盐水中的H 2(氢气)32%、40%、这两种料。 1化氢、磷化氢都是易燃易爆气体,所以乙炔车间属于甲级防爆单位。其合格产品为经过碱洗和清净处理去掉硫化氢和磷化氢的经化验达到一定技术指标的乙炔气。电石渣一般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或直接代替白灰用于建筑业。从合成车间生产的氯化氢气经化验(纯度和水分)合格后与乙炔气按一定比例在氯乙烯单体车间的转化器(主要生产设备)中合成氯乙烯单体:HCL+C 2H 2=C 2H 3CL 。氯乙烯单体经过精馏塔(主要生产设备)分馏,在不同温度将其中不同沸点的物质去掉,得到经化验合格的氯乙烯单体,经压缩机(主要生产设备)由气相变为液相存储于单体储槽中(加压设备)。 上述单体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也可以进入聚合车间。单体进入聚合釜(主要生产设备),在引

精心整理 发剂、分散剂、水、蒸汽的作用下,反应成聚氯乙烯。根据生产按排的型号不同,其工艺条件和原材料的投放比例亦不相同,此时就有了生产配方。从聚合釜出来的物料须经碱洗塔(生产设备)进行碱洗去掉一些短链分子,再经过水洗塔(生产设备)去掉碱含量,最后经过离心器(生产设备)去掉水分,经过干燥塔(生产设备)干燥得到最终产品PVC。经化验后按等级入库。 2、乙烯法亦称氧氯化法,是从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乙烯可以与氯化氢氧氯化成氯乙烯通过聚合成为聚氯乙烯;或者与氯气合成二氯乙烷。沧井公司是直接由国外进口的二氯乙烷,这一做法可以不用配套的氯气生产投资,另外电解食盐生产氯气是高耗电高污染的生产过程,烧碱在国内供大 精心整理

会展行业调查报告

大连会展业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展览业和会展旅游业,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根据国际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的水平。国际会议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的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会展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会展业,展览业,国际会议,产值,增长点

绪论 (2) 一、会展业市场概述 (2) 二、大连会展业中存在的问题 (2) 1.市场化不够 (2) 2.外部条件不健全 (3) 3.重硬件轻软件,重展轻会 (3) 4.国际品牌的会展少 (3) 5.对会展业缺乏科学研究 (3) 三、大连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3) 四、大连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4) 1.总体上要构建会展旅游发展优化模式 (4) 2.管理上要完善行业管理机制 (4) 3.培育会展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5) 绪论

国际会展是集政治、经济、科技、商业于一身的活动场所。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4000多个。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2800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会展业市场概述 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4000多个。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2800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会展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还远不止这些,它给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会展活动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客人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行业多等特点,它能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观光等串成一条旅游消费链,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此项产业,国际上有1比9之说,即如果会展本身赚一元的话,拉动相关行业可赚9元钱,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有前途的十大产业中的“老大”,会展带来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部门及民间组织加入到国际会展的原因就在于这之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会展经济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20%至25%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会议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会议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正因为其盈利且又是无烟的绿色产业,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带动服务、交通、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城市都盯上了这块诱人的“蛋糕”,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都把会展业列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会展带来的社会效益也被世人所共睹。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仅投资场馆建设就达16亿元,而相关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投资多达200余亿元,新建和扩建城市街道690条,建成20多座立交桥和10座行人天桥,超前10年至20年完成了昆明市城市网络规划。至于城市居民所受的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冶,增进文明素养,更是无法计算。 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项目达到276个,与2004年相比,项目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总展出面积达到376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长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