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氮肥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氮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分别为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化工清洁生产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以煤、油(重油或轻油)或者天然气(含焦炉气、炼厂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进而生产尿素、碳酸氢铵的氮肥企业。以煤、油或者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进而生产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和磷酸铵的化肥企业可参照执行。

2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本指标体系选取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及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等5个方面共33项指标作为氮肥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的高低将反映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以及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图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其中,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污染物指标、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均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产品特征指标中既有正向指标,也有逆向指标。

3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分值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标准。本定量化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选取行业清洁生产的先进水平,即,对于正向指标,评价基准值采用氮肥行业能达到的最大值(即行业最优值)。对于逆向指标,评价基准值采用氮肥行业能达到的最小值(即行业最优值)。

各项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

以天然气、油和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各项指标权重及评价基准值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表1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行业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注:黑体指标为正向指标,即数值越大越好。其余指标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表2 以油为原料的氮肥行业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注:黑体指标为正向指标,即数值越大越好。其余指标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注:黑体指标为正向指标,即数值越大越好。其余指标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4 氮肥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4.1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以企业在考核年度(一般以一个生产年度为一个考核周期,并与生产年度同步)内各项指标实际数值为基础进行计算,综合得出该企业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总分值。考虑到正向指标与逆向指标的差别,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根据其类别和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正向指标,按式(1)计算:

oi

xi

i S S S =

…………………………………………………(1) 对逆向指标,按式(2)计算:

xi

oi

i S S S =

…………………………………………………(2) 式中:

S i ——第i 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 S xi ——第i 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 S oi ——第i 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 本评价指标体系单项评价指数在0-1.0之间。

对于不生产碳酸氢铵产品的企业,其碳铵含氮量和碳铵含水率两项指标标准化值S i 均取1。

对于不生产尿素的企业,其尿素含氮量、尿素含水量、尿素缩二脲含量三项指标标准化值S i 均取1。

对于pH 指标,若企业排放废水中pH 在6-9之间,标准化值S i 取1,否则取为0。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按式(3)计算:

∑==n

i i i K S P 11 (3)

式中:

P 1——定量评价考核总分值;

n ——参与考核的定量化评价的二级指标的项目总数; S i ——第i 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

K i ——第i 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值。1001

=∑=n

i i K

定量评价考核总分值P 1介于0至100之间。

4.2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对于氮肥生产企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P 通过其定量评价指标P 1即可全面反映,即P =P 1,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值P 介于0至100之间。

4.3氮肥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本评价指标体系将氮肥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划分为两级,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的企业,分别评定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企业。

根据目前我国氮肥行业的实际情况,不同等级的清洁生产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列于表4。

表4

氮肥行业不同等级的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

清洁生产企业等级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P ≥90 清洁生产企业

80≤P <90

被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未“达标”的企业和继续采用禁止和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企业,不能被评定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或“清洁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分值)低于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80分)的企业,应类比本行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全面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5 指标解释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部分指标的指标解释与《中国化学工业统计》和《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统计》中指标概念一致,其它指标解释如下:

5.1 合成氨综合能耗

是指合成氨工艺消耗的各种能源转换为GJ 之和与报告期的合成氨产量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合成氨年产量()

企业年耗能总和(氨)/综合能耗(t GJ t GJ =

5.2 新鲜水消耗量

生产每吨氨所消耗的生产用新鲜水量。其计算公式为:

合成氨年产量()

企业年新鲜水用量(氨)/新鲜水消耗量(t t t t =

5.3 水循环利用率

指工业企业循环冷却水的循环利用量与外补新鲜水量和循环水利用量之和比,以百分比计。其计算公式为:

补充水量+循环水利用循环水利用量

)水循环利用率(=

%

5.4 污染物产生指标

包括水污染物产生指标和气污染物产生指标。水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污水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气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废气

处理装置入口的废气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其计算公式为:

合成氨年产量()年排放污染物量(氨)=

污染物排放量(t kg t /kg

化工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精修订

化工公司清洁生产审核 报告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化工有限公司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化工有限公司 天津×××××公司 二〇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公司:×××××化工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442100 联系人: 地址: 电话: 传真: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筹划与组织......................................... - 2 - 1.1审核小组....................................... - 2 - 1.2审核工作计划................................... - 2 -

1.3宣传与教育..................................... - 5 -第二章预审核............................................ - 11 - 2.1现状调查...................................... - 11 - 2.2现场考察...................................... - 20 - 2.3确定审核重点.................................. - 22 - 2.4 清洁生产目标................................. - 24 - 2.5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 24 -第三章审核.............................................. - 26 - 3.1 审核重点概况................................. - 26 - 3.2 物料平衡..................................... - 28 - 3.3水平衡........................................ - 28 - 3.4平衡结果分析.................................. - 30 - 3.5浪费产生原因分析.............................. - 30 -第四章实施方案的产生与筛选.............................. - 34 - 4.1 方案产生与汇总............................... - 34 - 4.2方案的筛选.................................... - 39 -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清洁生产管理程序 第一章总则 1、为了推动公司的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制度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公司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均应依照本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4、公司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各车间和部门应该将清洁生产纳入各级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5、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清洁生产宣传和教育,普及清洁生产知识,增强全员清洁生产意识。 6、任何车间、部门和个人都应该履行清洁生产义务,公司对在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有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7、公司×××负责全公司清洁生产的管理、监督和实施,各车间、部门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具体实施清洁生产。 第二章清洁生产管理机构以及职责 1、公司成立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和清洁生产审核小组,清洁生产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主管生产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各车间主任和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清洁生产审核小组由主管生产副总担任组长,环保科科长担任副组长,各车间技术员为组员。 2、清洁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推动、监督、协调。 3、清洁生产审核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定期以书面材料向清洁生产领导小组汇总清洁生产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4、公司各部门积极配合清洁生产审核。 5、其它各部门的清洁生产职责如下: (1)生产技术科 ●负责提供车间“三废”源头控制与处理的工艺技术 ●负责清洁生产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负责车间清洁生产课题的管理与推广应用 ●负责车间生产工艺的优化与管理、车间工艺操作规程、岗位操作规程的完善与监督管理

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方案

化工园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1、手续合法性核查 手续合法性核查是企业对污染防治法遵循情况的自我评价。 1.1 环保审批常见问题 1) 新建、改建、扩建污染环境的项目是否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 2) 有新、改、扩建设项目的单位是否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 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文件是否经过批准同意; 4)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化后,在开工建设前是否重新审核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5) 建设单位对已经进行过环评的建设项目满5年后才开始建设,是否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进行了审核。 1.2 “三同时”验收常见问题 1) 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是否:①环保设施已同时建成; ②环保设施是否经过验收;③环保设施验收是否合格。 2) 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在进行试生产前是否:①在建设项目试生产前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并经同意后才开始试生产;②试生产的建设项目是否主体工程与其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一起投入试生产;③在试生产的3个月是否向环保部门提出环保设施验收的申请;④试生产需超过3个月时,是否提前提出延期申请。 1.3 排污收费常见问题 1) 企业向大气或者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时是否按照规定缴纳了排污费; 2) 企业在直接向水体和海洋排污时是否按照国家的要求缴纳了排污费; 3) 企业是否按照规定缴纳了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 4) 企业是否不具备减免条件而申请了减免,是否不具备缓缴条件而申请了缓缴。 1.4手续合法性核查对策措施 要对全省化工园区生产企业现状进行全面摸底,逐个排查,重点从产业准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技术质量、人员资质以及土地、能耗、项目审核程序和工商登记等方面查清现有化工生产企业的现状和问题。 2、企业环境应急管理 企业是防环境风险的第一责任主体,是防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提高企业防环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还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是检验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标度尺和风向标,是建立社会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石。 2.1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常见问题 1) 部分单位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特别是在人力、应急装备、资金等方面。 2)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应急准备工作不足:一是部分企业未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二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三是应急演练效果不佳。 3) 突发事件报告不及时,处置不当:不少企业由于担心追究责任、事故赔偿等问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事件发生初期,在完全可控制时不及时报告;一些

造纸行业生产技术

造纸行业生产技术 一、概况 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力布局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建成包括生产企业、设计、科研、设备制造、化学助剂、专业器材生产与人才培养在内的比较完善的造纸工业体系。 据中国轻工总会1996年统计年报资料,1996年我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为2639.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目前人均消费量20余公斤,年进口纸及纸板400万吨左右,进口品种主要是商品木浆及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纸种和少量高档纸种。年出口量为50多万吨,主要出口市场是香港地区、东南亚、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从总体上看,我国纸和纸板年进口量的水平未超过总消费量的15%,属于纸张自给型国家。 在企业规模方面,到1995年为止,全国独立造纸企业中,年产商品纸浆,纸及纸板总能力超过20万吨的有2 家,超过10万吨的有10家,超过3万吨以上的约130家。现有企业经1996年调整后仍有6700余家,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企业1100余家,绝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污染比较严重。 我国造纸企业基本均为浆纸联合企业,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国产木浆只占全国生产纸浆总量的10%左右,低档纸产量比重约占总产量的50%。由于我国木材资源匮乏,草类资源丰富且低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生产一定数量的草浆仍将是我国造纸的客观实际情况。草浆明显地不如木浆性能优越,草浆存在许多缺点与不足,譬如纤维短,泸水性能差,含硅量高,黑液粘度大,致使吨浆污染负荷高,治理困难。 总的来说,我国造纸行业存在着“三小一大”问题,即企业规模小、木浆比重小、中高档纸种生产能力小和对环境污染大,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国外制浆造纸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世界制浆造纸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纤维资源等目标。重点是降低粗浆卡伯值,减少漂白化学品用量或采用不产生有害物质的化学替代品,并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将科技转为生产力。现将其现有的技术与装备情况介绍如下: 1.蒸煮技术与装备 连续蒸煮器(KAMYR)最大优点是蒸煮后粗浆的卡伯值较低,但又不降低纸浆的强度。 2.漂白技术与装备 (1)氧脱木素是70年代世界上发展起来的制浆技术。采用氧脱木素技术,将使漂白废液中BOD和COD降低50%左右,色度降低75-85%,AOX含量大幅度下降。 (2)生产高白度的硫酸盐化学木浆必须使用二氧化氯为漂剂,已成为

化工厂清洁生产实例

山西太原XX集团公司化工厂清洁生产实例调查 1. 概况 化工厂建于1958年,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氯碱、苯酚、氯化苯、聚氯乙烯、环己酮、己二酸等,其中氯化苯是该厂的主要产品,对整个氯碱生产,平衡氯气,提高效益起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全厂整体生产能力的发挥。该厂四十年给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化学原料,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工艺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工艺较落后,设备也告陈旧、技术呈现老化,致使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居高不下,物耗、能耗未能物尽其用,以废物的形式排入环境,水体中的有机物(COD)、空气中的苯类有害物质均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导致社会公众与企业矛盾十分突出,环境纠纷也有发生,环境问题已制约了企业生产发展。 为了改变企业被动状态,有两种模式可选择:一是采用先进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全面更新换代,但根据目前企业经营状况,一时难以筹措巨额投资,二是对企业现有传统工艺进行剖析,找出物耗、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序,结合技术改造,分期分批解决。后一种选择是符合企业实际,最现实有效的途径。为此,该企业在1993年派员参加了国家组织的清洁生产培训,并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前后对己二酸、氯化苯两个产品作为示范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通过“审计”使领导发现了生产工艺中存在着许多降耗、节能、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机会,增强了开展清洁生产信心,同时培养了“审计”师资队伍和积累了经验,为企业持续清洁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实施清洁生产效果 其效果包括两方面,即通过清洁生产审计产生的替代方案及实施替代方案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1己二酸产品“审计”及效果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doc

附件一: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

目录 前言 (2) 1.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3) 2.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3) 3.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分值 (5) 4. 印染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8)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8)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9) 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9) 4.4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0) 5. 指标解释 (11)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印染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特制定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印染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和东华大学负责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印染行业生产企业 2. 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有代表性,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普适性、概括性的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印染企业清洁生产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具体、易于评价考核的指标。 印染行业企业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分别见图1~图2。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 一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一、概况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造纸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力布局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建成包括生产企业、设计、科研、设备制造、化学助剂、专业器材生产与人才培养在内的比较完善的造纸工业体系。据中国轻工总会1996年统计年报资料,1996年我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为2639.2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目前人均消费量20余公斤,年进口纸及纸板400万吨左右,进口品种主要是商品木浆及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纸种和少量高档纸种。年出口量为50多万吨,主要出口市场是香港地区、东南亚、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从总体上看,我国纸和纸板年进口量的水平未超过总消费量的15%,属于纸张自给型国家。在企业规模方面,到1995年为止,全国独立造纸企业中,年产商品纸浆,纸及纸板总能力超过20万吨的有2 家,超过10万吨的有10家,超过3万吨以上的约130家。现有企业经1996年调整后仍有6700余家,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企业1100余家,绝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污染比较严重。我国造纸企业基本均为浆纸联合企业,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国产木浆只占全国生产纸浆总量的10%左右,低档纸产量比重约占总产量的50%。由于我国木材资源匮乏,草类资源丰富且低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生产一定数量的草浆仍将是我国造纸的客观实际情况。草浆明显地不如木浆性能优越,草浆存在许多缺点与不足,譬如纤维短,泸水性能差,含硅量高,黑液粘度大,致使吨浆污染负荷高,治理困难。总的来说,我国造纸行业存在着“三小一大”问题,即企业规模小、木浆比重小、中高档纸种生产能力小和对环境污染大,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二、国外制浆造纸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世界制浆造纸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主要围绕着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纤维资源等目标。重点是降低粗浆卡伯值,减少漂白化学品用量或采用不产生有害物质的化学替代品,并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将科技转为生产力。现将其现有的技术与装备情况介绍如下: 1.蒸煮技术与装备连续蒸煮器(KAMYR)最大优点是蒸煮后粗浆的卡伯值较低,但又不降低纸浆的强度。 2.漂白技术与装备 (1)氧脱木素是70年代世界上发展起来的制浆技术。采用氧脱木素技术,将使漂白废液中BOD和COD降低50%左右,色度降低75-85%,AOX含量大幅度下降。 (2)生产高白度的硫酸盐化学木浆必须使用二氧化氯为漂剂,已成为80年代中后期世界造纸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国际造纸行业中十分关注漂白过程中产生二恶英的含量,由于其具有强致癌性,又不易测量,常以 AOX(有机卤化物总称)代表。其产生量与氯气、二氧化氯用量的关系尚有争论。 3.造纸技术与装备国外新纸机、纸板机全部采用封闭汽罩、干网和袋式通风装置,可节省蒸汽10%以上。一些高档纸机的干燥部分应用Flakt干燥装置(气垫干燥)。纸机的发展趋势是在提高纸张产品质量同时,尽量高产,即增大幅度,提高车速。 4.涂布技术与装置涂布技术主要包括涂料制备,涂布器形式及干燥器形式等方面。对于低定量轻涂印刷书写纸,大多采用高速纸机加机内涂布设备生产,如门辊式涂布机。高档的涂布纸张仍采用机外涂布。此外,工艺设备的发展离不开自动控制系统的配合。世界先进国家制浆造纸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除各工段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控制产品质量外,全厂多数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联网对工艺过程进行检测,操作和控制。三、国内外水平的差距与调整措施我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造纸企业规模小,年平均生产能力不足3000吨。而世界上主要产纸国家90年代浆厂平均规模为15万吨/年,纸厂6万吨/年,相比之下,差距很大。我国大批制浆造纸企业技术效益差,污染严重。根据造纸行业改组改造目标,我国木浆厂合理经济规模应达到年产5万吨以上,非木材制浆厂合理规模应在年产1.7万吨以上。从近两年建设项目投资额增加和中国经济

塑料包装公司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塑料包装公司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 1.1公司所有用水采用莱西市自来水公司提供的公共饮用 水,供水网络、管道规格、分布、流向合理。 1.2 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别设不同的排污管道,集中排 放到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中。 2.1 车间内操作台、生产设备,全部用坚固耐用的不锈钢 或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材料制成。 2.2 设备器具清洗消毒 2.2.1每天生产前对生产设备、工器具进行一次擦洗、消 毒,对于不可拆卸的设备、工作台面用75%的酒精喷洒,小的工器具如:刀片等,用消毒液浸泡2分钟后用清水冲净。 2.2.2工作过程中。 2.2.3生产结束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器具等进行清理,地 面、墙壁打扫干净。 2.3车间设备、工器具清洗消毒工作由车间各班组执行,质 检员每日对设备、工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进行检查,若达 不到卫生标准要求的,将停止投入使用,并立即整改,直到 达到要求。 2.4对工作器具实行定位放置、规范化管理。 - 1 - ************ 3.1 直接用于洗涤等的水管,使用完毕后不能拖于地面上,应离地放置,以放污染。污水直接排入排水沟中,不能造成 地面积水。

3.5车间内不得堆放与生产加工无关的物品,不得同时在一 个地方加工食品袋和其他用途的产品。 3.6车间内所有使用的水槽必须有明显标记;不合格产品、 下角料应用专用容器盛放。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识,并应及时 清理,且不能再用作食品袋的生产。生产过其他包装袋后再 生产食品袋,应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并将初始生产的膜 袋裁掉3-5m作为废品处理。 3.7设备布局合理并保持清洁完好,方便生产,减少人员交 叉活动的可能。 3.8 接触过不卫生物品的手、手套、设备、工器具等在接 触产品前要清洗、消毒。 3.9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人员应作现场卫生管理。 4.1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新招员工经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 行工作;车间工作员工每年进行一次由防疫站组织的健康检 查,必要时作临时检查,检查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 凡患有下列疾病者,视为体检不合格,并应调离工作岗 位: - 2 - ************ a:活动性肺结核; b:传染性肝炎; c:肠道性传染病及带菌者; d:手有外伤者: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doc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录 前言 (1) 1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2) 2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2) 3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12) 4 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24)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24)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25) 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25) 4.4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27) 5 指标解释 (28) 附录1 数据采集 (32) 附录2 禁止使用的染料 (33)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制浆造纸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制浆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制浆造纸行业,包括木浆、非木浆、废纸浆等制浆企业;新闻纸、印刷书写纸、生活用纸、涂布纸、包装纸及纸板等造纸企业以及浆纸联合生产企业。 2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普遍性、概括性的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易于评价考核的指标。 考虑到不同类型制浆造纸企业生产工序和工艺过程的不同,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各自的实际生产特点,对其二级指标的内容及其评价基准值、权重值的设置有一定差异,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不同类型制浆造纸企业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分别见图1~图9。

清洁生产资料统计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清洁生产资料统计制度正 式版

清洁生产资料统计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目的: 统一资料统计标准,规范统计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清洁生产资料的收集。 3、执行部门: 各职能组和车间。 4、资料统计内容: 4.1 生产设备 4.1.1 各个车间每年统计一次生产设备、仪器、分析仪器等等。 4.1.2 统计的项目有:种类、型号、出厂时间、生产商、功率、放置地点、使

用单位等等。 4.2 原材料 4.2.1 每个生产车间必须按生产班次统计生产中原材料的消耗量,原材料包括煤矸石、水、电、烧碱、盐酸、脱硫剂等。 4.2.2 每个班次在统计原材料实际消耗量的基础上,统计产品的消耗量。 4.2.3 除特殊产品外,如果当班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向车间主管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5、废物 5.1 本制度所指废物包括废水、废气、废灰渣以及其它固体废弃物。 5.2 生产车间必须记录好各种废物的

产生情况、排放情况、放置情况以及处理情况。 5.3 废物产生情况是指产生的部位、数量。 5.4 废物排放情况和放置情况是指废物排放的方法以及流向。 5.5 废物处理情况是指废物的处理方法以及处理量。 5.6 当更换产品品种、原材料品种、实施新工艺以及使用新设备时,必须在统计表上注明。 6、统计资料审核和汇总 6.1 各车间主管负责资料审核,并在统计表签名。 6.2 生技处负责资料的汇总、整理和

化工清洁生产技术

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 第二节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发展 一、清洁生产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据估计,20世纪50到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5.7%,而主要投入,包括能源、原材料、资金和运转的投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1倍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强调提高经济效益,从粗放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在1981-1988年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0%,主要投入平均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低1/2左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效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的经济技术指标仍大大落后于发达。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量资源和能源变成“三废”排入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业污染防治方针,强调通过合理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开发资源和“三废”综合利用、强化环境管理等手段防治工业污染,但这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法规和制度,而且预防的侧重点也有偏差,不是侧重于“源头削减”,而是侧重于末端治理,环境管理也侧重在末端控制,即侧重在污染物产生后如何处理达标上。这种末端处理的措施很多,如“三同时”、“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浓度达标排放”等,都是以末端治理为依据的。 尽管20多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使得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未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甚至某些污染物排放量还有所降低,但我国总体环境状况仍趋向恶化。在我国的环境污染中,工业污染占全国负荷的70%以上,每年由工厂排出0.16亿t SO2使我国酸雨面积不断扩大,工业废水每年排放量达231亿t,固体废物达7亿t。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如此惊人的数字;已达到使社会难以承受的程度。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这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不容继续存在。 纵观环境保护问题,它已经不再仅仅是环境污染与控制的问题,实质上它是一个国民经

造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

DB33/T 708-2008 造纸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321KB QB 3699-1999 造纸工业企业安全技术规程995KB QB 3697-1999 造纸工业碱回收炉安全技术规程777KB 我在易启标准网为您找到了这3个您要的标准,不知道是不是您要的,另外,收集了一些造纸和安全生产的系列标准供参考,这些标准您都可到易启标准网免费注册后免费下载的:QB 2351-1997 造纸用蒸球.pdf 223KB GBT 742-2008 造纸原料、纸浆、纸和纸板灰分的测定(横式扫描版) 338KB DB33/T 708-2008 造纸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321KB QB/T 1427-1999 造纸机械切纸机164KB QB/T 1426-1999 造纸机械盘纸分切机156KB QB/T 2070-1994 造纸机用铸铁压榨辊设计规定173KB QB/T 1693-1993 制浆造纸机械设备术语4722KB QB/T 1339-1991 造纸机辊筒与烘缸直径系列49KB GB 3544-2008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文本版发布稿) 164KB GB 3544-2008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61KB QB/T 6019-2004 制浆造纸专业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单行本清晰扫描版 5501KB QB/T 3917-1999 造纸机械辊筒与烘缸动平衡259KB QB/T 2556-2002造纸机械用铸铁烘缸设计规定265KB QB/T 2551-2002造纸机械用铸铁烘缸技术条件185KB QB 2552-2002 造纸机械用钢制烘缸技术条件251KB QB 2551-2002 造纸机械用铸铁烘缸技术条件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458KB HJ/T 408 -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造纸工业555KB DB37/336-2003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37KB GB/T 18916.5-2002取水定额第5部分:造纸产品225KB GB/T 10336-2002 造纸纤维长度的测定偏振光法250KB HJ/T 340-2007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294KB HJ/T 339-2007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290KB GB 3544-2001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59KB YC/T 16.3-2003 再造烟叶第3部分造纸法181KB QB 3699-1999 造纸工业企业安全技术规程995KB QB 3697-1999 造纸工业碱回收炉安全技术规程777KB HJ/T 340-2007 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文本版293KB HJ/T 339-2007 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文本版 290KB HJ/T 317-2006 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文本版148KB GWPB 2-1999 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扫描版220KB HG/T 2446-1993 造纸胶辊559KB GB 3544-2001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扫描版185KB 煤炭标准汇编综合卷(AQ)-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编2008年5月煤炭工业版611页目录.txt 2KB

清洁生产奖罚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清洁生产奖罚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14-86 清洁生产奖罚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奖励制度 1.1 各科室、车间超额完成清洁生产目标的,给予奖励。 1.2 干部、员工的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或清洁生产削减方案被公司采纳,将根据效益的大小给予奖励,并作为评先进的依据。 1.3 表彰奖励以黑板报等为载体的,宣传清洁生产的好稿件和撰稿人部门。 1.4 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干部、职工给予奖励。 1.5 在清洁生产中,各科室、车间的工作绩效明显提高的,将给予奖励。 1.6 在清洁生产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或员工将给予奖励。 2、惩罚制度

2.1 参加清洁生产培训或座谈时,不准迟到、早退、睡岗、闲谈,违者罚款5元。 2.2 参加培训人员有事提前请假,不准打电话请假或捎假,违者罚款10元。 2.3 不参加清洁生产培训或会议的,罚款30元。 2.4 参加培训或座谈人员,先在签到表上签名后入座,违者罚款5元。 2.5 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的,通过学习后进行补考,仍不合格者罚款10元,并全厂通报。 2.6 生产一线的员工没有清洁生产意识的,不知道清洁生产相关知识的,员工罚款10元,负责人并罚5元。 2.7 科室、车间不按规定完成任务,根据情况罚负责人10—20元。 2.8 对车间的跑、冒、滴、漏现象,视而不见的,员工罚5元,并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2.9 科室、车间要以板报的形式,宣传清洁生产的各项内容,不按规定宣传的罚负责人10元。

46项纺织行业执行标准

46项纺织行业标准见下表: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替代标准 1FZ/T01139-2017纺织品防微波性能试验 方法矩形波导管法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矩形波导管法测定纺织品防 微波(0.32GHz–26.8GHz)性能的试验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织物。 2FZ/T01026-2017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多 组分纤维混合物 本标准规定了多组分纤维混合物纺织品的定量 化学分析方法。 FZ/T01026-2009 本标准适用于四组分及以上纤维混合物纺织品 。 3FZ/T01082-2017粘合衬干热尺寸变化试 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粘合衬与标准面料经压烫后的干 热尺寸变化测定的试验方法。 FZ/T01082-2009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材质的机织物、针织物和非 织造布为基布的粘合衬,其他粘合衬可参照执 行。 4FZ/T01083-2017粘合衬干洗后的外观及 尺寸变化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粘合衬与标准面料粘合后的组合 试样,经干洗后的外观变化评定和尺寸变化测 定的试验方法。 FZ/T01083-2009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材质的机织物、针织物和非 织造布为基布的粘合衬,其他粘合衬可参照执 行。 5FZ/T01084-2017粘合衬水洗后的外观及 尺寸变化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粘合衬与标准面料粘合后的组合 试样,经水洗后的外观变化评定和尺寸变化测 定的试验方法。 FZ/T01084-2009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材质的机织物、针织物和非 织造布为基布的粘合衬,其他粘合衬可参照执 行。

6FZ/T64062-2017热熔薄膜粘合衬本标准规定了热熔薄膜粘合衬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0.15mm,服装用的各类本色、有色热熔薄膜粘合衬。其他厚度的热熔薄膜粘合衬可参照执行。 7FZ/T14035-2017棉与涤烂花印染布本标准规定了棉与涤烂花印染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机织生产的各类漂白、染色和印花的棉与涤烂花印染布。 8FZ/T14036-2017纯棉仿蜡防印花布本标准规定了纯棉仿蜡防印花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机织生产的纯棉仿蜡防印花布。 9FZ/T14037-2017涤纶烫金面料本标准规定了涤纶烫金面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以涤纶低弹丝、牵伸丝为主要原料,机织生产的烫金面料。 10FZ/T14038-2017涤纶转移印花布本标准规定了涤纶转移印花布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以涤纶低弹丝、牵伸丝为主要原料,机织生产的涤纶转移印花布。 本标准规定了棉氨纶印染弹力灯芯绒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和检验方法、检验规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附件2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环境保护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前言 (3)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评价指标体系 (4) 5 评价方法 (23) 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25) 附录禁止使用的染料 (3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制浆造纸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 制定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造纸协会。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制浆造纸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 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制浆造纸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工作。 本指标体系不适用本体系中未涉及的纸浆、纸及纸板的清洁生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指 标体系。 GB 11914 水质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 1716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5959 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仑法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7713 非木浆碱回收燃烧系统能量平衡及能量效率计算方法 HJ 617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HJ/T 205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再生纸制品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71782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WHNYLM/ZD-057-20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地面各生产单位(以下简称公司)在使用清洁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特制的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清洁生产的过程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三条安健环部是本制度的主管控制部门。 (一)安健环部负责公司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为清洁生产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人力、物力支持保障。 (二)安健环部负责编制清洁生产工作计划。 第四条机电动力部职责: (一)负责聘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和环境评价机构进行清洁生产审计,提出清洁生产方案; (二)负责新、改、扩建项目计划编制、立项审批、合同审查。 (三)负责下达清洁生产审核所需的费用计划,测算清洁生产审核项目(装置)经济效益。 第五条供销部负责清洁原料、环保设备、设施采购计划编制及实施。 第六条党群工作部负责清洁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宣传公司清洁生产承诺、目标和企业形象等工作。 第七条焦化厂负责管辖区域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综合控制和管理;负责工艺、设备的维护、维修保养;负责厂界范围内的清洁生产管理;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第三章新改扩建项目管理要求

第八条新改扩建项目在项目建设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清洁生产章节,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和产品的环境风险,并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得到落实。 第九条在进行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 (一)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二)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余热等进行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或者采用废气、废水回收技术进行再利用。 (四)所有产品的拉运、产品运输中储存容器等应优先选择密封性强、储存性能好,不宜泄漏、洒落的贮藏设施、车辆,减少污染的产生。 (五)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保证装置的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六)环保隐患治理必须与清洁生产方案相结合,对清洁生产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投资。 第四章能源管理 第十条能源统计管理 (一)焦化厂应每日对本单位的水、电、气等耗量进行统计、分析,机电动力部每月对水、气、电、油品(设备用油)情况进行计量抄表和数据统计。 (二)焦化厂负责动力系统物料计量,包括各种水、电、气等,机电动力部根据各单位统计情况进行汇总,根据月能耗统计结果和生产变化情况不定期形成能耗分析报告。 第十一条能耗定额管理 (一)根据公司的生产任务指标,生产技术部制订各装置能耗分解指标,并对能耗进行检查考核。 (二)临时用能和新增能源计量仪表申请经机电动力部确认后,公司分管领导按规定进行审批,使用单位组织实施。外来施工单位临时用电、用水必须安装计量表,可以不列入各生产单位考核。 第十二条现场用能管理 焦化厂各类水、气、危化品管线(生产的产品)进行不定期的测漏和检查,对检查出的现场用能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协调相关部门

(纺织行业)纺织行业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考评说明 1.本评定标准适用于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纺织企业,其他纺织企业参照执行。 2.本评定标准共13项考评类目、47项考评项目和143条考评内容。 3.在本评定标准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4.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考评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 5.在 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部分中“专用设备(一)至(五)”分别列举了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五类专用设备,每类专用设备均为4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在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部分中“生产过程控制(一)至(五)”分别列举了棉纺、织造、化纤、染整、成衣等五类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每类生产过程控制均为40分,参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性质选择一类进行评定,其他类别不再评定、分数不计入总分。 6.本评定标准共计1000分。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

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7.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审评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自评/评审单位: 自评/评审时间:从年月日到年月日自评/评审组组长: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 —3—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