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科学练习册第三单元解答-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练习册第三单元解答-教科版

第三单元第一课同步练习

温度和温度计

一、探索题。

1、比较水的冷热把玻璃杯编上号放在桌子上。

(1)把玻璃杯编上号放在桌子上,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将两只手分别插入1号杯、4号杯,比较杯内水的冷热,然后马上将两只手指分别插入2号杯、3号杯,比较杯水内的冷热。

(3)将两只手分别插入2号杯、3号杯,比较杯内水的冷热,然后马上将两只手指分别插入1号杯、4号杯,比较杯水内的冷热。

2、观察温度计。

(1)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交流观察中的发现,提出观察中的问题。

(2)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是,变热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

二、思考题。

下面的温度计体温计是如何工作的?红外线体温计。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会依据其本身温度的高低发射定比例的红外辐射能量。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体温度在(36~37℃)放射的红外波长为9~13чm。红外线体温计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来准确测定人体额头的表面温度的。

2.测量水的温度

1、估测四杯冷热程度不同的水的温度,然后用温度计测量。

2、和其它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的原因是:

a、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开始读数。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b、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c、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不能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过几分钟后,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放在室内,水在自然降温时,它的温度会越来越接近室温,且不会无限下降。

4、每隔2分钟分别再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结果记录:

我们的发现:

自来水温度不变,其它几种水的温度都下降了。

热水温度下降得快,温水温度下降得慢。

温度越高的水,一开始下降的速度越快。

3.水结冰了

一、探索题

1、观察冰。

(1)取一些冰块,仔细观察,冰是无色的,隔着冰块能看到其它物体,冰块有固定形状。

(2)比较冰和水,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

2、水在什么温度结冰。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用毛巾裹住一个杯子制成保温杯。在保温杯中装满碎冰。把试管放入碎冰中。观察温度值的变化。

(3)在碎冰中加些食盐,继续观察温度计的数值变化。

(4)试管中的水温度下降到水开始结冰停止,记录下温度计上的数值。

我们的发现

当环境温度O℃,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二、思考题

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4.冰融化了

一、探索题。

1.观察冰的融化。

(1)测量教室里的温度。

(2)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3)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1分钟)测量温度。

(4)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室温(高于0)℃

我的发现: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2.加快冰的融化。

(1)取一块冰块,装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并封好袋口。

(2)想办法加快冰块融化的速度,记录冰块完全融化的时间。

二、思考:

1.在一个杯子中的放一块冰块,然后倒满水。当冰融化后,水会溢出来吗?多放一几块冰块,情况有变化吗?

不会溢出。多放一几块冰块,也不会溢出。

2. 小实验。

实验用品:4块大小相同的冰块,相同大小的红色纸、绿色纸、蓝色纸、黄色纸各一张,4个碟子。

实验步骤:

(1)将4张纸分别铺在碟子中,再将4块冰依次放在碟子中,并将4个碟子放在同一环境中。

(2)观察哪种颜色纸上的冰最先融化,哪种颜色纸上的冰最后融化。

5.水珠从哪里来

一、探索题

1、分析关于水珠形成原因的猜想是否合理。

2、完成实验,探究水珠的形成是否与冰有关系。

实验:取两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二、思考题

室温下,下面盖住哪个杯子的玻璃上不会有小水珠?

答:装室温水的杯子的玻璃上不会有小水珠。

6、水和水蒸气

一、探索题

1、水到哪里去了。

(1)过一段时间放在碟子里的水会慢慢地变少,这些变少了的水都变成空气中水蒸气。

(2)水洼里的水是怎样干的?画一画。

一是蒸发,二是渗漏,导致积水消失.

2、加热是否加快水的蒸发?

(1)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等量的水。

(2)其中一勺里的水不加热;另一只则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

(3)观察水的变化:哪只勺里的水蒸发得快?

(4)水在加热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新发现?

3、空气中的水

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思考题。

根据今天探究的内容,解释下面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1、戴眼镜的同学看不清锅内的食物。

由于水蒸气在镜片上发生了液化现象如果不去擦它,经过一段时间,这层雾自动消失,这是由于汽化。

2、金属块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表面有小水滴,擦干后又形成。

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金属块表面上发生了液化现象。

7.水的三态变化

一、探索题。

1.水的各种状态。

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填写下表。

2.水的三态变化。

(1)根据水的三态循环,我们可以知道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升华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的冰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2)用图示的方法表示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

二、思考题。

电冰箱里的雾是怎样形的?要是电冰箱少结霜,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因为冰箱里温度很低,相对冰箱外界的温度要高得多,当打开冰箱门里面的冷空气飘出来,周围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小液滴,很多的小液滴飘在空中就形成了“白雾”!

特别在夏天,室内的气温高,湿度大,室温与冰箱内的温度差大。当打开冰箱时,一股凉气从里向外流,而室内空气往冰箱里钻。少许时间,冰箱面壁上就出现一层白霜。人们还发现,即使冰箱里不放任何东西,经常打开的冰箱里面也会结起厚厚一层霜,可见冰箱中的水汽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空气中的水汽。

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温度

B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在液体中

C 把热水放在房间里用足够长的时间,它最终会结冰

2.露水形成的条件是( A )

A . 温度下降(0℃以上)

B . 温度下降(0℃以下)

C . 温度上升(0℃以上)

3.在下列水的各种变化中,属于融化现象的是(B)。

A、杯子里装满水放进冰箱之后,水慢慢结冰

B、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慢慢消失

C、洗过的头发,用吹风机吹过之后很快变干

4.夏天,把饮料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饮料瓶外面会变湿,这是因为(C )。

A . 冰饮料瓶周围的水蒸气

B . 冰饮料的水分变成的水蒸气

C . 冰饮料瓶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珠

5.下列情况下加热不能加快水的蒸发的是(B)。

A . 给水加热

B .使空气湿润

C .用风吹

二、填空。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3.大约在195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4.把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和过程名称填在相应的空格。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们可以用触角来准确、可靠地感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2.水蒸气是一种白色气体。(×)

3.冰必须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4.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5.把固态的冰块放到水中时,将看到冰快慢慢沉入水中。(×)

四、写出温度计所显示的度数。

五、写出下面各图中使用温度计的错误之处和改正方法。

六、实验操作探索题。

1、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1)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热水温度不断下降。

(2)水温的变化说明热水温度匀速下降。

(3)如果这位同学在实验室的温度是20℃,那么1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20℃。

2、小明同学在研究加热是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的实验。

在蜡烛火焰上加热;另一只勺子,用书本垫起勺柄到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加热。通过观察钢勺中水的变化,了解哪只勺中的水蒸发得较快。

(1)小明在哪些方面保证了实验公平性?用“”线标出。

(2)小明应该观察水的温度来判断实验的结果。

(3)给你一块冰,你有什么办法加快冰融化的速度?(至少写出4种方法)

1.加温。

2.捣碎。

3.加盐。

4.涂抹污泥。

5.加快空气流通。

6.摩擦。

三年级下册科学练习册第三单元解答-教科版

第三单元第一课同步练习 温度和温度计 一、探索题。 1、比较水的冷热把玻璃杯编上号放在桌子上。 (1)把玻璃杯编上号放在桌子上,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将两只手分别插入1号杯、4号杯,比较杯内水的冷热,然后马上将两只手指分别插入2号杯、3号杯,比较杯水内的冷热。 (3)将两只手分别插入2号杯、3号杯,比较杯内水的冷热,然后马上将两只手指分别插入1号杯、4号杯,比较杯水内的冷热。 2、观察温度计。 (1)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交流观察中的发现,提出观察中的问题。 (2)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是,变热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 二、思考题。 下面的温度计体温计是如何工作的?红外线体温计。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会依据其本身温度的高低发射定比例的红外辐射能量。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体温度在(36~37℃)放射的红外波长为9~13чm。红外线体温计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来准确测定人体额头的表面温度的。 2.测量水的温度 1、估测四杯冷热程度不同的水的温度,然后用温度计测量。 2、和其它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的原因是: a、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开始读数。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b、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c、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不能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过几分钟后,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放在室内,水在自然降温时,它的温度会越来越接近室温,且不会无限下降。 4、每隔2分钟分别再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结果记录: 我们的发现: 自来水温度不变,其它几种水的温度都下降了。 热水温度下降得快,温水温度下降得慢。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 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可概括为()。 A.观察猜测——实践证明——现象推断 B.观察猜测——现象推断——实践证明 C.现象推测——观察猜测——实践证明 2.月球背面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A.以环形山为主 B.以月海为主 C.一半环形山,一半月海 3.古人曾经用“孤星伴月”来描述月球和它旁边的一颗亮星,这颗亮星是()。 A.火星 B.织女星 C.金星 4.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A.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 B.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 5.下列关于光和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时间,学校操场上不同位置的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方向基本相同 B.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C.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6.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从科幻漫画书上剪下图片,贴到海报上 B.从科学书籍上收集文字资料,并判断资料的科学性 C.把实拍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到海报上 7.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A.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再看到船身 B.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C.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现象,有所不同

8.制作科学小报时要合理利用收集到的()。 A.图片 B.文字 C.文字和图片 9.按水体的状态分,主要有()。 A.陆地水、海洋水和大气水 B.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 水 C.淡水、咸水和矿泉水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以下关于月相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A.月球发生了圆缺变化 B.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 C.月球自己发光,有时亮的多有时亮的少 二.填空题(共10题,共52分) 1.太阳的直径是()千米,按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 ()、()、()、()。 2.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现在,我们用人造卫星就可以拍摄月球照片,月球表面的地形特点是布满大大小小的()。 3.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 4.月球上既没有()和(),也没有生命,但月球上有丰富的(),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致力发展登月技术。 5.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地形,我们称之为(),现在一般认为它是()形成的。 6.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下图的月相出现在农历 ()[填“上半月”或“下半月”],大约是农历()[填“二十三”或“初八”]。 7.古代人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计时工具叫做 ()。 8.月球地貌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三单元练习试题 教科版 有答案

三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练习太阳、地球和月球 一、选择题 1.白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A.东升西落 B.西升东落 C.固定不变 2.()这天我们看不见月相。 A.农历每月初一 B.农历每月十五 C.农历每月二十三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5.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 A.位置保持不变 B.长短发生变化 C.方向保持不变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在夜晚看到月亮,白天看不到。 B.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有太阳,多云和阴天的时候天空中没有太阳。 C.月亮既可能在夜晚出现,也可能在白天出现。 7.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从缺变圆 B.从圆变缺 C.从圆变缺再从缺变圆 8.如果我们观察到现在的影子朝向西边,我们可以推断出现在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9.一天上午9点,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6米,一小时后测得的大树影子会()。 A.不变 B.大于6米 C.小于6米 10.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多选) A.空气 B.生物 C.水 11.可以验证地球是球体的有()。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 C.从海边看远处行驶来的轮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二、判断题 1.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同。() 2.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3.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式来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 4.日晷是利用了一天中影子长度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 5.在模拟制作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我们用球模拟月球表面。() 三、填空题 1.地球的天然卫星是__________。 2.月球地貌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__________。 3.太阳和月球中,与地球距离较近的是__________。 4.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____。 5.下午2点到4点,旗杆的影子会__________。 6.地球上的液态水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 7.给制作简易日晷步骤排序: ⑴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 ⑵根据太阳找方向。 ⑶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 一、单选题 1.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 A.陆地比海洋大B.海洋比陆地大C.两者一样大2.下列证据中,不能支持“地球是球形的”这一观点的是()。 A.人们用望远镜观察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B.发生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C.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的,其他星球也是球形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适合人类居住 B.月球也像太阳一样会发光 C.地球上的涨潮和退潮主要与月球的引力有关 4.()这天我们看不见月相。 A.农历每月初一B.农历每月十五C.农历每月二十三5.下列物体中,()是光源。 A.月球B.镜子C.点亮的日光灯6.在模拟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中,下列方法可让影子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是()。 A.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 B.改变光的照射角度

C.改变光照的亮度 7.地球上的液态水主要存在于()。 A.海洋B.岩石C.空气 8.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A.行星B.恒星C.卫星 9.上午8时到11时,旗杆的影子会()。 A.变长B.变短C.一样长 10.如下图,改变被照射物体的远近,影子的()会发生变化。 A.大小B.形状C.方向 二、判断题 11.我们在月球的正面可以看到环形山,背面看不到环形山。() 12.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 13.阳光强烈时,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否则太阳光很容易刺伤眼睛。() 14.地球上的水不断流入海洋,总有一天海洋中的水会溢出来。() 15.从地球仪上看,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16.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17.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6。() 18.只要有光照到物体上,就会产生影子。() 19.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球上的一样,都有湖泊、山脉、盆地等。 20.地球自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也随着发生变化。 三、填空题 21.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也会慢慢发生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8题,共计24分) 1、下面关于月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月球上没有空气 B.月球绕地球转动 C.月球上没有生命 D.在月球上,人无法说话 2、一个重600牛顿的人,到了月球上后,他的重力大约是()。 A.60牛顿 B.100牛顿 C.600牛顿 3、地图或地球仪上的蓝色表示()。 A.海洋 B.沙漠 C.耕地 4、如图所示,在用手电筒照射木块的三种方式中,木块的影子最长的是()。 A.① B.② C.③ 5、在模拟月食的实验中,小球模拟的是()。 A.地球 B.太阳 C.月球 6、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相比较,谁大谁小呢?()。 A.海洋大 B.陆地大 C.差不多大 7、做影子观察实验时可以用()来确定方向。 A.指南针 B.北极星 C.太阳 8、图中的仪器叫()。

A.磨盘 B.司南 C.日晷 二、填空题(共8题,共计24分) 9、亚里土多德根据()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球影子遮住部分的边缘是()的,所以地球是()或近似()。 10、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11、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12、1519年,航海家()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根据这个事实,人们接受了()的观点。 13、月球地形最大的特征就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 14、地球上能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因为有丰富的(),保证动植物呼吸的(),和适宜生存的()环境。 15、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时,要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收集的图片应当是(),文字资料是可以被()的。如果无法判断,可以请老师帮助。 16、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等 三、判断题(共8题,共计24分) 17、“火山说”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18、我们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宇宙的边缘。() 19、从不同的角度照射篮球,它的影子有时是圆的,有时是方的。() 20、月相只有在夜晚可以看到。() 21、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太阳、月球和地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约________是海洋,所以,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 2.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通过这句诗我们知道,在李白小时候的眼中,月亮的颜色是________。 3.在制作海报时,我们要确定资料的来源。资料可以来源于________,也可以来源于正规的________,还可以是家长或自己拍摄的照片。4.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是在地球上观察时它们的大小差不多,这是因为________离我们很近,________离我们很远。 5.制作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步骤: ①给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②___________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③小组讨论和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__________,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色等。 ④制作海报。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用_______________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⑤展示和交流。在交流时,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6.下面各图所示的是日食的三种类型,其中①是_________,②是

_________,③是_________。 7._____________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8.太阳的直径是140万千米,按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星、金星、火星、__________星、土星、天王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其中_____________是离地球 最近的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 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个。 二、判断题 9.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都被水覆盖了。() 10.日晷在阴天的时候无法使用。() 11.地球上的水不断流入海洋,总有一天海洋中的水会溢出来。 () 12.从地球仪上看,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13.在任何网站上下载的资源都可以用来制作海报。() 14.从太空中看地球是蓝色的。()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 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在阳光下观察两棵相邻的小树的影子,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A. B. C. 2.太阳、地球和月球哪一个天体是最先形成的()。 A.太阳 B.月球 C.地球 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水、深层地下水和冰川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河水、淡水湖泊水和冰川水 4.早晨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是正确的木杆影子。 A. B. C. 5.关于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火山爆发遗留下来的 B.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C.不确定

6.下列关于光和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时间,学校操场上不同位置的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方向基本相同 B.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C.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7.光年是一个计量单位,它是用来计量()的。 A.时间 B.速度 C.距离 D.重量 8.关于月球的特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球上有氧气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会发光 9.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应该是()。 A.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中间 B.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中 间 C.太阳在地球和月球中间 10.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比()。 A.更远 B.更近 C.不确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60分) 1.月球上既没有()和(),也没有生命,但月球上有丰富的(),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致力发展登月技术。 2.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到()。 3.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 ()和()。 4.()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 ()、()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面积远大于()面积。 5.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 (),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 6.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7.()、()和()是影子产生的条件。改变()和()间的距离能改变影子的大小。 8.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然后看到()。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的。 9.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的全貌,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造了地球的模型,就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太阳、地球和月球(二)含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太阳、地球和月球(二) 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 A.三十B.十五或十六C.初八D.三十 2.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 A.中国的杨利伟B.美国的阿姆斯特朗C.古希腊的阿波罗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A.长—短—长B.短—长—短C.短—长—长 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的一面。 A.背光B.向光C.无法确定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句中的“圆缺”是指月相变化,那么月相变化一 个周期的时间约为_____。(填字母) A.一天B.一周C.一个月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地球上的水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中。(多选)A.海洋B.陆地C.空气D.生物体 7.我们从路灯下经过时,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A.短-长-短B.长-短-长C.长-长-短 8.某天上午9时,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8米,那么请问当天中午12 时大树的影子长会()。 A.不变B.大于8米C.小于8米 9.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圆到缺再到圆B.由缺到圆再到缺C.一直是圆的 10.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 A.月球绕地球一圈和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是一样,方向不变 B.月球能反射太阳光,月球哪一面都是一样的 C.月球绕着地球转动,地球也绕着月球转动 11.我们知道太阳实际比月球大得多,但我们在地球上看它们却差不多大,是因为()。A.太阳质量大B.月球上引力小C.太阳距离地球比月球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含解析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 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地球表面水和陆地的面积相比,()。 A.水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陆地面积大于水的面 积 C.水、陆面积基本相等 2.以下关于月球描述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B.月球是太阳的一个卫 星 C.月球圆缺的变化是月相变化的原因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们制作一张海报时可以收集和选用的资料。 A.一张图片 B.一段声音 C.一段文字 4.两次月圆之间的间隔大约是()是运动的。 A.15天 B.30天 C.365天 5.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A.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 B.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 6.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相同种物体,影子的长短()。 A.可能相同 B.一定相同 C.一定不同 7.第一个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的科学家叫做()。 A.伽利略 B.牛顿 C.哈勃 8.下面不是光源的物体是()。

A. B. C. 9.同一时间在阳光下观察两棵相邻的小树的影子,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A. B. C. 10.四周被海水包围的小块陆地称()。 A.大陆 B.岛屿 C.陆地 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 1.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月球,最早用清楚地看到了月球表面的()。

2.观察太阳和月球的图片,可以看到,太阳上有(),月球上有()。 3.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海洋占()%。 4.太阳为我们送来()和()。 5.影子()、()和()都可以改变。 6.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形的。 7.环形山是()表面最突出的一种结构。 8.小红和小明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若小明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上移动;若他先观察到船模的顶部,后来才观察到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上移动。 9.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很多,其中()就是最容易观察到的。 10.月球是一个(),()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的光。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 3.上半月的月相从圆变为缺,下半月的月相从缺变为圆。() 4.制作简易的日晷,需要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准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