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647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二

9647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二

9647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二
9647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二

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草姜枣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古方书籍大全

古方书籍大全 《千金翼方》唐·孙思邈 《医方集解》清·汪昂 《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 《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 《仁斋直指方论》宋·杨士瀛 《全生指迷方》宋·王贶 《医方简义》清·王清源 《千金宝要》唐·孙思邈 《博济方》宋·王衮 《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 《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 《史载之方》宋·史堪 《名医别录》晋·陶弘景 《回生集》清·陈杰 《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 《大小诸证方论》明·傅青主 《奇效简便良方》清·丁尧臣 《奇方类编》清·吴世昌 《小品方》晋·陈延之 《急救便方》清·文晟

《急救良方》明·张时彻 《惠直堂经验方》清·陶承熹《时方妙用》清·陈念祖 《时方歌括》清·陈修园 《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 《汤头歌诀》清·汪昂 《洪氏集验方》宋·洪遵 《济世神验良方》清·佚名 《炮炙全书》· 《炮炙大法》明·缪希雍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元·李东垣《神仙济世良方》清·南极老人《种福堂公选良方》清·叶桂原《经验丹方汇编》清·钱峻 《经验奇方》清·刘一明 《绛囊撮要》清·云川道人 《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苏沈良方》宋·沈括 《药性切用》·佚名 《药鉴》明·杜文燮 《要药分剂》清·沈金鳌 《退思集类方歌注》清·王泰林

《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长沙方歌括》清·陈念祖《集验方》宋·洪氏 《雷公炮制药性解》明·李士材《雷公炮炙论》南北朝·雷学所《世医得效方》· 《严氏济生方》· 《串雅内外编》· 《仁术便览》· 《全生指迷方》· 《医心方》· 《医方简义》· 《医方考》· 《医方集宜》· 《医方集解》· 《千金宝要》· 《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 《华佗神方》· 《博济方》· 《卫生易简方》· 《古今名医方论》·

《外台秘要方》对儿科学发展的贡献

2006年5月第29卷第3期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鳖:婴型:垫№:墨型堕幽唑堡堡型唑必堂:!!: 《外台秘要方》对儿科学发展的贡献 张勇张英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成阳712046) 摘要:文章首先回,tli了唐以前儿科学的发展概况,继而从儿科的学科分化、发病原I!il、病症分类、病症治疗、小儿养护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外台秘要方>儿科卷的内容,并最终总结了它对儿科学发展所作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外台秘要;儿科学;文献 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2一168X(2006)03—0011—0'2 关于儿科病证,早在《内经》中就有所记载,至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已能用方药治疗多种小儿疾病。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儿科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惜其有论无方,缺乏必要的临床总结。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少小婴孺”中专论儿科病,但仅有9门,载方324首。而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中卷三十五、三十六为儿科专卷,共计86门,84论,414方。它对中唐时期以前有关的儿科常见疾病及小儿养护方法进行了全面详实地收载,有论有方,是对此前医学界在儿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为宋以后儿科成为独立临床分科,奠定了理论及临床治疗的基础。本文仅就(J'l-台》对儿科学发展中的贡献浅论如下: 1为儿科的学科分化奠定了临床实践基础《外台》所载文献集唐以前儿科研究之大成,为后世儿科临床分科及相关论著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所引文献,共15家,约454条。其中所引文献的原作大多散佚,而它却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为儿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正如前所述,在唐以前的著作中,对小儿疾病还未单列出来专门论述,就连《诸病源候论》中也有是论无方:在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药方》中只有一卷专f丁论述儿科疾病,且涉及病种有限;而《外台》中已用两卷专门论述儿科病症,涉及病种70余种,载方414首。它保存了晋唐之间多已散佚的有关儿科方面的方书史料,为宋代钱乙所著的现存第一部儿科学专著《小儿药证直诀》的成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详析儿科发病原因 《夕卜台》载文对儿科病的病因进行了深刻而全面地分析。其认识符合病因分类规律,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外台》将小儿病因归纳为六个方面:①外感六淫邪气,以风、寒多见。如卷三十五小儿将息衣裳厚薄致生诸痫及诸疾方并灸法二十八首中“凡d"JD所以得风者,缘衣暖汗出,风因而入也”。又卷三十六中“五味子汤,主/l',JL,风冷入肺,上气逆”,还有小儿天行病为感受疫疠之气而发;②饮食不节所致疾病:如小儿惊夜啼方七首中“tl、JL因宿乳不消,腹痛惊啼,牛黄丸方”;③七情内伤致病见小儿惊痫惊悸、小儿惊夜啼及zbJD客忤病。如“惊痫者,起于惊怖先啼乃发作,此惊痫也”;④病理产物致病:如痰饮、瘀血。见卷三十五小儿痰结方二首及小儿癞瘕癖方六首;⑤外伤及其他因素致病:.女ll/bJL火灼疮及d',Jh误吞物、小儿囟开不合、小儿解颅、小儿齿不生等;⑥先天因素:如由胎传引起的d',JD痈证。见卷十五疯癫方七首“又人在胎时,其母卒大惊,精气并居,令子发癫”。 3详名儿科病证分类 《外台>在病证范围方面,该书对小儿常见病大  万方数据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 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 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脏器官 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 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 5、《尚书》中《甘誓》、《洪》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2、《神农本草经》主要容:载药365种,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提出七情和合的理论,论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论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方法,阐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论述了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13、《伤寒杂病论》作者仲景,名机,仲景乃其字,郡涅阳人,又名。 14、《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经络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例,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石。 15、《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原著散佚,书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收集整理而成《伤寒论》;杂病部分后整理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金匮》)。

《外台秘要》译文

《外台秘要》序译文 【语译】 古代神农氏治理天下,亲自口尝各种草药,确立三部九候的诊法,并且考定气血阴阳变化的特征,用来疗救生命的夭死,使其领地上的人民,因此能寿康安宁,恩德真是广大啊!到周朝统一天下,也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十治十愈(疗效百分之百)为上等,治十误四(疗效百分之六十)为下等。我大唐国家遵从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也是用来使人民享尽天年。圣人的恩德,又用什么能超过它呢?因此,三代的法纪,历代帝王是不改变的,这又是从古以来很久远的事了。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先后问世,巫彭、扁鹊、华佗、张机相继而起,从此以后,德才兼备的医家不断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了万卷,大车装不下,大屋容不下。然而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详细论述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广大,但简略论述的,却也有很深的道理。探求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功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得考虑其中的艰苦。我总是在说要对这些医籍进行校勘整理,可又总是没有时间来主持其事。 【语译】 我幼年常生疾病,长大以后就爱好医术,又遇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于是迈入仕途,官运亨通。我先后七次在尚书省供职,两次受官在门

下省,多次供职在尚书、门下二省二十多年,长期执掌弘文馆的图籍方书等事。由此可以进馆察看研阅蕴含深奥道理的医书,都要探求其中的秘密枢要,奥旨精义。后因婚姻的缘故,被贬去任房陵刺史,后因大赦,近移到山西大宁郡任太守。当时携带家人沿江而上,冒犯闷热的暑气,从南到北,既偏远又荒陋,全家感染瘴气而得病的人有十分之六七。这种死生离合的惨状,责问上天又有什么用呢!依靠古典医籍中流传下来的方剂,才有得以生存活命的人。那些方剂的神功妙用,当然很难详细叙述,于是就发愤编辑整理、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总计古方搜集编纂有五六十家,新撰写的今方接近数千百卷,都要研求它们的主旨,考核这些方书的意向。还有近代的释僧深、崔尚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升等数十家,都有著作,同时流传于世。这种情况好是好,但是不够完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任意施展自己的风采,造成彼此说法不一致,互相抵触等问题。有的篇名题目重复混杂,有的研讨比较过于繁琐杂乱。现在把它们汇集起来,研究品味其中的精华,把握其要言妙道。于是夜以继日,对上述各家的文献资料进行编次整理。除去各家著作中无用的内容,选取各家著作中的精华,都经过反复筛选,暗自思考了一年时间,上自神农氏、伏羲氏,一直到今之圣唐,搜罗遗漏短缺的文字,考查深奥难懂的含意,对于这件事的尽心尽意,可算是无愧了。 【语译】

中药学方鉴赏

中药学方鉴赏 中药方鉴赏 A、忌见妇人 1.《肘后方》:治疟……忌鸡犬、妇人见。(《太平圣惠方》卷3页5b-6a引。) 2.《肘后备急方》:治卒发黄疸诸黄病,方……不可使妇人、鸡犬见。(卷4〈卒发黄疸诸黄病第三十一〉「附」页83b引。) 3.《肘后备急方》:治肠痈肺痈……又方:羊蹄草根独根者,勿见风日及妇女、鸡犬,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疮,赤,以傅之。(卷5〈治肠痈肺痈方第三十七〉页107a引。) 4.《肘后备急方》:治卒中诸药毒救解,方……勿令奴婢、鸡犬见。(卷7〈治卒中诸药毒救解方第六十五〉页154b引。) 5.《小品方》:别离散,治男女风邪,男梦见女,女梦见男,悲愁忧恚,喜怒无常,或半年或数月日复发者,方……合药勿令妇人、鸡犬见之。(《医心方》卷13页9b-10a引。卷21页28b亦引。) 6.《小品方》:治妇人鬼交,方……合药勿令妇人、鸡犬见之。(无)又令见病者,病者家人见合药、知药者,令邪气不去,禁之为验。(《医心方》卷21页28b引。) 7.《僧深方》:治蜗癣浸淫日长痒痛,搔之黄汁出,差复发,方……勿令妇人、小儿见。(《医心方》卷17页10b引。)

8.《古今录验方》:八毒大黄丸,疗天行病三四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亦疗温病已后,飞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通,癖饮积聚,痈肿苦痛,温中摩痛上诸毒病,方……合时勿令妇人、鸡犬见之。(《外台秘要》卷3页113引。) 9. 《录验方》:五灰煮方,不用鸡狗、小儿、妇女见之。(《医心方》卷4〈治黑子方第二十一〉引。) 10. 《千金方》:凡合肾气薯蓣及诸大补、五石、大麝香丸、金牙散、大酒煎膏等。合时煎时,并勿令妇人、小儿、产母、丧孝、痼疾、六根不具足人、及鸡犬、六畜等见之。大忌,切宜慎之。其续命汤、麻黄等小汤,不在禁忌之限。(卷1〈序例〉「合和第七」页13a。) 11. 《千金方》:治心中时恍惚不定者人参丸,方……合药皆忌见妇人,青衣人,犬鼠,勿用青纸。凡合药皆忌浊秽、鸡犬、六畜、丧孝、不具足人见之。(卷14〈小肠腑〉「风眩第四」页255a引南朝徐孝嗣。) 12.《千金方》:蛮夷酒,主久风枯挛,三十年着床,及诸恶风,眉毛堕落,方……密室中合药,勿令女人、六畜见之,三日清斋乃合。(卷8〈诸风〉「诸风第二」页159a-b。) 13.《千金方》:消石大丸,治十二症癖,及妇人带下,绝产无子……欲合药,当先斋戒一宿,勿令小儿、女人、奴婢等见之。(卷11〈肝脏〉「坚症积聚第五」页213b。) 14.《千金方》:别离散……凡修合

中医古籍大全-药征续编

中医古籍大全-药征续编 书名:药征续编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录> <篇名>《续编》序 属性:孔子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医药之道,苟不精义,致用也难矣。其观象索本,知几 通变,非天下至精,孰能与于此哉?仲景氏出,方法悉备,其书虽存,而知意味者鲜矣。于是治疾之要,唯知随证,而不知观证之有法也。其论药能方验药功,混为一,终不辨本性也。如斯而得入神,孰不为良医耶?村井大年,肥后人也,笃信吾先考东洞翁。治旧,起废疾,名声振四海。顷者集《药征》不载之药品,稽古征今,审其功能,作《药征续编》,大年之精斯道也。读此书而观其所论,则可知焉。 \x宽政丙辰仲冬平安吉益猷修夫序\x <目录>卷上 <篇名>赤石脂 属性:主治水毒下利。故兼治便脓血。 <目录>卷上\赤石脂 <篇名>考证 属性:桃花汤证曰∶下利便脓血。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曰∶下利不止。 上二方,赤石脂各一斤。 乌头赤石脂丸,证不具。 上一方,赤石脂一两。 据此三方,则赤石脂,治水毒下利不止便脓血明矣。 <目录>卷上\赤石脂 <篇名>互考 属性:赤石脂配干姜,则治腹痛下利。若无腹痛,则不配干姜。 乌头赤石脂丸,证不具。但云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虽然,此方岂惟治心背彻痛乎? 后世误载之《金匮要略·心痛》病篇内。故世医皆以为但治心痛之方也。按∶此方本当在六经病篇内,某证条下,而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矣。今详前后之条,及病证方法,盖厥阴病,蛔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下利恶寒者主之。当是同甘草粉蜜汤,大建中汤等,在乌梅丸之前后矣。《外台秘要》第七心背彻痛方内曰∶仲景《伤寒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小注云∶出第十五卷中。然则是本《伤寒论·蒸阴病》篇内方,而必有前后之证存矣。何以言之?则蜀椒治蛔厥。干姜治下利腹痛,乌头、附子,并治四肢厥逆,赤石脂惟治下利。由此观之,此方岂惟治心背彻痛乎?余尝疑乌梅能治蛔,故蛔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则此方不可无乌梅矣。然则乌头是乌梅之误矣乎?凡仲景之方,无乌头、附子并用者,则益知乌头是乌梅之误矣。又按∶《外台秘要》第七久心痛方内,有范汪疗久心痛方,又名乌头赤石脂丸。方内有桂心,(桂心即桂枝,唐方皆以桂枝为桂心)无附子,此为

中医养生美容药方配方

中医养生美容药方配方 40多岁的王女士两颊黄褐斑前一阵不但颜色越来越深,而且还有发炎的迹象,其原因是爱美心切的她去美容院做了梅花针祛斑治疗,因美容师操作不当引发皮肤感染,美容不成反毁容。 近年来,中医美容市场持续火热,除了医疗机构外,越来越多的生活美容馆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开始打“中医”牌,“针灸减肥”、“推拿按摩”等服务价格从几十元立刻涨至几百元。中医美容吸引力为何这么大,疗效如何?消费者如何科学选择?针对此,四川省中医院美容医学科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美容医学教研室主任刘宁教授一一解读。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 在四川省中医院美容医学科,记者见到了正在外敷“八白散”面膜的王女士。已经接受了一个多月祛斑治疗的她介绍,面部黄褐斑已经越来越淡了。除了外敷,刘宁教授还针对患者体质开出“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通过中医药调理气血等,达到美白养颜的目的。 刘宁介绍,上述患者使用的“八白散”就是在古籍《永类钤方》中记载的“七白散”基础上加减而来,含有白芷、白蔹、白术等中药,其他类似的美白方还有很多,如《本草纲目》中的白芷敷面膏,《千

金翼方》中的四白膏,《外台秘要方》中的炼益母草留颜方等,都是中医药的经典美白方剂。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就有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饮食美容等方面的记载。文史资料还表明,西周时期对损美性皮肤病就有了内治法,对皮肤病有了专门的医生。《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些美容的药物,可以治疗痤、疣、狐臭等。《黄帝内经》中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皮肤以及形体与内在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等之间的关系。《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白芷、茯苓、桑寄生等43种药物具有驻颜泽肤、乌须生发等美容作用。到了明清时代,美容中医事业迅速发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珍珠粉抹面滋润肌肤的方法,并收录了具美容功效的中药270余种。清代医家张璐等就中医美容的有关理论、方药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丰富了中医美容学的内容。 多种手段综合应用 减肥,是做抽脂手术还是针灸减肥呢?美白祛斑,是用化学药物还是天然中药?紧致皮肤,是拉皮还是穴位按摩呢?相较于西医的整形美容,中医美容因无创和毒副作用小且疗效明显,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民间用大蒜治疗心脏病的小偏方

民间用大蒜治疗心脏病的小偏方 在我们的民间,有很多有效的偏方,你知道如何食用大蒜可以有效的治疗心脏病吗?快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中医的文化就是一切皆可入药,只要你的病需要,那么就有相应的东西可以医好你的病。宇宙间的东西本来就是从一种物质化生而来的。我曾试想,假如华佗活到今日,那么火星土、月球尘拿来让他鉴定了,是不也可以入药治疗某种病呢?我们的吃大蒜医病,将来是否也可发展到吃外星人医病呢。或许外星人怕我们吃他,会赶紧地把治病的方法告诉我们也不一定。上述方如要服用时候,请咨询医生。 有效咳嗽所产生的动脉压高达140毫米汞柱,比人工胸外按摩心脏所产生的动脉压力要高一·倍多。因此咳嗽能使I虹液循环顺利进行,使缺血的心脏病如遇甘露。另外。咳嗽动作对内脏的牵拉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如同开动了“人工起搏器”。 (1)找一个碗(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撑成一个圆为口径)锅里倒进两碗水(不能用铝锅)。 (2)再放进三头大蒜(不要剥皮)洗净,用火煮成一碗水。 (3)然后以自己的手指摄一小摄黑红糖(不要黄色的红糖)放进汤里,一次喝完。 (4)在晚上11-1点的时段喝,效果最好(此时是心经的血液最旺盛的时段)。 (5)每个月连服七天。共用21头大蒜。 (6)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慌、胸闷、气短、乏力、胸痛、肺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肥大等症状。 糖尿病吃什么编辑 糖尿病为常见多发病和现代难治病,人民军医出版社和汉竹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组织专家编写了这本糖尿病饮食治疗的读物。书中告诉大家除了药物治疗外同时要合理进食,辨证用膳,科学养生。饮食做到合理,糖尿病也可过正常生活。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食,辨证用膳,科学养生。 1内容提要2糖尿病患者饮食3目录?第一章水果?第二章蔬菜?第三章谷物豆类?第四章肉类?第五章干果?第六章食用油和调味品?第七章茶饮 ?第八章补品第九章中药 1内容提要编辑 在我国最古老的中医文献《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的论述。《内经》将其分为“脾瘅”、“消渴”、“消瘅”三个阶段,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预后转归等均有系统论述;隋代甄立言《古今录验方》提出:“渴而引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此皆消渴病也”,其认识糖尿病,远早于英国人托马斯·威廉。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和名医王焘《外台秘要方》收载了大量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方剂,《千金方》指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外台秘要方》也指出:“此病特忌房室、热面及干脯”,均强调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治疗为基础,认为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其后,历代医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饮食治疗方面,又积累了不少经验,逐渐形成了大量药膳处方,有些药方至今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 2、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 3、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 4、多吃富含硒的食物,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5、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甘蓝、青椒、鲜枣等。 2糖尿病患者饮食编辑 糖尿病人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及家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健康饮食可以帮助缓解病情,相反,不适合的饮食可能加重病情。糖尿病为常见多发病和现代难治病,治疗外同时要合理进食,

方剂顺口溜

P9方剂顺口溜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 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五、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

《外台秘要》序注释资料

《外台秘要》序注释资料 《外台秘要》序 注释 ? 农皇:指神农氏。 ? 九候:指三部九候。说见《素问?三部九候论》。参见《伤寒论序》:“九候曾无髣髴”句注。 ? 正:考证;考定。变沴(lì利):变乱。沴,气乱。 昬札:夭折早死。昬,“昏”的异体字。出生后未起名而死。札,遭疫病而早死。? 《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孔颖达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谓未三月而死也。”又,《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杜预注:“短折为夭,大死为札。” ? 俾厥土宇:使其领土上的人民。土宇,领土。 ? 用:由此;因此。 ? 洎(jì记):等到。王(wàng旺):成就王业。用作动词。 ? 冢卿:即“冢宰”。周代官职,为六卿之首。《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 格:探究。 ? 毒药:泛指药物。“掌其政令”至“失四下之”数句,语见《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11 稽:考核。食:俸禄。

十全:十个病人就诊都能治愈。全,通“痊”。病愈。 12 13 失:失误。指误治。 14 率由:遵循。典:法则。 15 动取厥中:常常从中取法。动,常常。厥中:其中。 16 “极元气”句:使人的元气和谐达到最佳境界。极,使动用法。 17 加:超过。 18 三代:夏、商、周。道:法则。 19 易:改变。 20 雷岐仓缓:雷公、岐伯、仓公、医缓。作:兴起。与下文“起”同义对举。 21 彭扁华张:巫彭、扁鹊、华佗、张仲景。巫彭,古代传说中的神医名。《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22 迨兹厥后:从此以后。 23 间出:交替出现。 24 且:将近。 25 方逾:将超过。方,将。 26 “专车”句:满满一车装不下。受,容纳。与下文“容”同义对举。 27 广厦:大屋。 28 载祀:年代。《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绵远:久远。 29 亏替:残缺不全。替,废弃。 30 “所略”句:论述简略的内容有的却很深奥。或,有的。 31 讨简:探求简册。功倍力烦:谓花费的功夫成倍劳力烦重。 32 论甘忌苦:顾忌其中的艰苦。义偏在“忌苦”。

中国医学史(重点)学习资料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 一、医药起源论 1、医源于圣人 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 神农尝百草 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 2、医源于巫 3、医源于动物本能 4、医食同源 5、医易同源 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 二、医药知识 外治法: 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 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 介质:艾叶(灸草) 夏~~春秋时期的医学 一、病因

对流行病最早的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 医和: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 二、预防医学 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 散瘀、活血通络、挥发 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 三、医事制度 《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 一、马王堆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 三、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1、作者:托名黄帝 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 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 (1)注重整体观念 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C人体自身是统一的 D人的身心是统一的 (2)重视脏腑经络 (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难经》 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 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 3、篇幅:3或5卷 4、主要内容和成就 脉诊诊脉独取寸口 脏腑七冲门 经络奇经八脉 针刺腧穴 疾病广义伤寒 《神农本草经》 1、作者:托名神农 2、篇幅:3或4卷 3、主要内容和成就 (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 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

葱白的功效与作用

葱白功效与作用 葱白的功效: 葱白又叫葱茎白、葱白头、大葱白、鲜葱白、绿葱白、大葱。葱白有发汗解表、通阳利尿、解毒杀虫。葱白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表虚多汗者忌服葱白。 功效分类:解表药。 别名:葱茎白、葱白头 葱白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肺经;胃经。 功效:发表;通阳;解毒;杀虫 主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疮痈肿痛;虫积腹痛;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犬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酒煎。煮粥食,每次可用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炒熨,煎水洗,蜂蜜或醋调敷。2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 葱白的作用: 葱白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发汗作用较弱,故主要用于感冒轻症,或配合其它解表药作为辅助药,以助发汗。临床上常和豆豉、生姜配伍同用。葱白辛温,能通阳气而散阴寒,配合干姜、附子等同用,适用于阴寒里盛、阳气不振的下利、脉微等症。葱白又可治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寒凝腹痛等症,均可炒熟外熨脐腹。 1、葱白抗菌,抗病毒:葱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显的抵御细菌、病毒的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和皮肤真菌抑制作用更强。 2、葱白防癌抗癌:香葱所含果胶,可明显地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有抗癌作用,葱内的蒜辣素也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3、葱白解热,祛痰:葱的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刺激身体汗腺,达到发汗散热之作用;葱油刺激上呼吸道,使粘痰易于咯出。 4、葱白促进消化吸收:葱还有刺激机体消化液分泌的作用,能够健脾开胃,

增进食欲。 药方: 1、葱白治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葱一把,水三升,煮令热服之,取汗,食葱令尽。(《伤寒类要》) 2、葱白治脱阳,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不省人事,或伤寒新瘥,误与妇人交,小腹紧痛,外肾搐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须臾不救:葱白数茎炒令热,熨脐下,后以葱白连须三七根,细锉,砂盆内研细,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之。(《华佗危病方》) 3、葱白治伤寒初觉头痛,肉热,脉洪起一、二日:葱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补缺肘后方》葱豉汤) 4、治时疾头痛发热者:连根葱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许,热食取汗即解。(《济生秘览》) 5、葱白治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大葱头四个,赤糖四两。将葱头捣烂,混入赤糖,放在盘里用锅蒸熟。每日三次,每次三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葱白治虫积卒心急痛,牙关紧闭欲绝:老葱白五茎。去皮须捣膏,以匙送入喉中,灌以麻油四两,虫积皆化为黄水而下。(《瑞竹堂经验方》) 7、治少阴病下利: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夫滓分温再服。(《伤寒论》白通汤) 8、葱白治办白痢:葱一握。细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9、葱白治小便难,小肠胀: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热,以帕子裹,分作二处,更以熨脐下。(《本事方》) 10、葱白治小儿虚闭:葱白三根。煎汤,调生蜜、阿胶末服。仍以葱头染蜜,插入肛门。(《全幼心鉴》) 11、治腹皮麻痹不仁者:多煮葱白食之。(《世医得效方》) 12、治痈疖肿硬、无头、不变色者:米粉四两,葱白一两(细切)。上同炒黑色,杵为细末。每用,看多少,醋调摊纸上,贴病处,一伏时换一次,以消为度。(《外科精义》乌金散) 13、葱白治阴囊肿痛:一、葱白、乳香捣涂。二、煨葱入盐,杵如泥,涂之。

医古文

一、填空题 1.反切法 反切的基本方法是将反切上字的声母与反切下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声调拼合,这样便可以的到被切字的读音。 2.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日月人女心手止木岛鱼龙羊牛果瓜州石雨齿 ?指事字:本末朱刃叉寸,本有亦身母上下中 ?会意字:步涉即既得秉兼采益降 ?形声字:形符声符形符声符的组合 ?转注字:考老 ?假借字:古今字通假字 3.词意引申的基本方式:辐射式链条式综合式 4.通假字:在古籍中其字未使用,却借写了当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其他字,而这两个字在意义上并不相同,古人的这种用字方式称为通假,也称为通借。“假”即是“借”。借用的字称为借字,与其相对的、本来应该使用的字则称为本字。 古今字:指在一个原有字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或改换形符另造新字,以分担原有字一部分义项的文字现象。原有的字称为“古字”,改造成寻租的称为“今字”。 5.秦医缓和选自《左传》作者左丘明 扁鹊传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

华佗传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 丹溪翁传选自《九灵山房集作者戴良》 《汉书艺文字》序及方技略选自《汉书艺文字》作者班固 《伤寒论》序张仲景 《外台秘要》序王焘 《黄帝内经素问》序作者王冰 《类经》序张介宾 病家两要说选自《景岳全书》作者张介宾 《串雅》序赵学敏 《温病条辩》叙作者汪廷珍 《养生论》嵇康《嵇中散集》《嵇康集》本文明确提出“道养德理”可获长寿的观点,多方论述形神互相存依的关系,认为长期坚持修性保神与服食养生,就能延年益寿。 大医精诚选自《千金要方》作者孙思邈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选自《儒门事亲》作者张从正 不是人情论《医宗必读》作者李中梓 秋燥论《医门法律》作者喻昌 与薛寿鱼书选自《四部备要》作者袁枚 二、单选题 1.特殊句式. 1)何如?——如何? (宾语前置) 秦医缓和

中医眼科学复习题

眼科 总论 1.唐代医学分科教育为中医眼科学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2.王焘《外台秘要》是我国关于针拔白内障的最早记录。 3.《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法》和《疗目耳法》,可谓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其中《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4.我国是世界上配制义眼的最早国家,并且已达到一定水准。宋代中医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发展。 5.五轮学说起于《内经》,完善于宋代,强调“五轮应于五脏”,将五轮与五脏紧密联系起来。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别命名为肉轮(胞睑,脾胃)、血轮(两眦,心、小肠)、气轮(白睛、肺、大肠)、风轮(黑睛,肝胆)、水轮(瞳神及瞳神瞳神内各组织,五脏六腑)。 6.陈言的《三因方》首次提出八廓一词。 7.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收载眼部病证170余种。凡肉眼所能见到的症状书中的病名多为后世眼科所采用,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使瞳神更具解剖特征。 8.明末薄仁宇纂辑的《审视瑶函》,为中医眼科必读之书。 9.清代黄庭镜编著的《目经大成》发挥和充实了五轮、八廓学说;继承和整理了针拔术,总结出著名的针拔八法;强调端正医疗作风,提倡详细记录病历;勇于实践,敢于革新,修订病名,使之符合临床实际。 10.清代顾锡所著的《银海指南》,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眼科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要点;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眼与全身病的关系,堪称眼与全身病的代表作;其循经

用药可为独树一帜。 11.病因:六淫(风火寒暑湿燥),疠气,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其他因素。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调,经络功能失调。 12.眼科四诊是指在诊察眼病时所运用的望闻问切等四种方法,其中重在望诊与问诊。望诊的重点在眼部,其次是望舌、颜面、形体用其它;问诊主要是询问与眼病有关的病史与自觉症状,包括眼部与全身的临床症状;切诊亦应以眼部触诊为主。 13.眼球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纤维膜分为角膜、巩膜、角巩膜缘。角膜从外至内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上的重要组织有黄斑、血管及视盘。 15.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16.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 17.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眼珠(包括黑睛、白睛、黄仁、神水、瞳神)、胞睑、两眦、泪泉泪窍、眼带及眼眶。 18.瞳神含义有二:其一仅指黄仁中央圆孔,相当于西医学的瞳孔;其二泛指瞳神以及瞳神内各部组织,即包括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神光、真血等有形

初步探讨分析张仲景用药规律的方法和法意义

初步探讨分析张仲景用药规律的方法和法意义 【摘要】药物的使用早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论述,后世经过不断发展补充,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记载。张仲景将疾病的证治方法及理法方药进行系统的论述和记载,其理论经过世代中医学者的实践检验,证实了其真实可靠的理论性和实用性[1]。在《伤寒杂病论》成书时,不仅对证治规律进行系统论述,更重视方剂、方药的记载和论述。仲景不惜篇幅对方剂组成和药物的记载,能够看出其对遣方用药的重视,但是由于成书年代的原因,当时条件有限,记录非常不易,书中记载的方药经常并不做详细的分析和解释,而是直接描述疾病症状,同时给出所用方药,这种对症治疗增加了书的实用性,同时节省了书籍的篇幅[2]。但是这种方法只能使我们学习到书上所描述的症状,而对于病症及方药的变化,却需要我们自己去推测和判断。本文意在讨论研究仲景用药规律的意义和方法,并对初步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张仲景用药规律目的总结 1 分析用药规律的目的 近代中医学者对于《伤寒杂病论》中各类疾病的证治源流及病因病机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而对于仲景所用方药的使用规律分析却不多。我们知道中药通常具有多元性,同一

味中药在不同方剂中因用量、配伍关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相似方剂或因一味药物的变化而能治疗不同的病症,研究并掌握这些规律,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1.1 区分出相似药物之间的差别 我们临床在选择药物时,经常能缩小到某一类别的一个小的范围,相似药物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精确选择哪味药物更好,用量多少、怎么搭配更好却是很细微的东西,如麻黄与桂枝都是仲景常用的发汗药,但是这两味使用时有着细微的差别,如果这细微的区别如果能抓住,才能真正实现仲景用药的疗效。 1.2 增强实用性 从用药的角度对仲景治疗疾病的思路进行倒推和印证,利于掌握治疗的方法,从药物的实际应用出发,利于为临床提供帮助。《伤寒杂病论》一书更重要的做用体现在他的实用性上面,理论有疗效的印证,疗效有理论的支持。而由于仲景当时记录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相互比较得到更多的线索,丰富《伤寒杂病论这本书》的作用范围。 2 分析用药规律的角度和方法 因为仲景用药数量少,组用药重复率高,使得很多方剂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析用药规律,一个是从条文切入直接分析仲景用药的用意,另外一种是用对比法来进行推理。

《外台秘要方》文献研究与数字化探讨1.

山东中医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外台秘要方》文献研究与数字化探讨 姓名:李洪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医医史文献 指导教师:柳长华 20040420

提要 本文探讨了《外台秘蒙方》XSIL结构化的方法,并采用传统文献学方法与文献数字化方法对《外台秘要方》进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王焘的医学思想,《外台秘爰方》戒书鸷影,学零特点,基及芝焘嚣雩|文献穰嚣,著麸掰史发震验受澄篾要分毒厅葵浚传情况,对《外台》所引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以反映隋唐以前方书流传情况及方荆学、疾病学发展概况。 王焘医掌憨恕瓣形袋禚《薨台穆要方》一书懿产生,受其家庭鞲壤、薄瘗对麓夔意识形态及医学思想直接影响,并与儒窳思想的影响搿不可分。另外。隋唐时期的医学思想侧重予分析综合为主的方法论,也对《外台秘骤方》的编撰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铃套秘黉方》{歪雩|文献七十余家,英孛毒缀大~帮分己亡谈,辑窭《癸套秘要方》所引文献对于已佚方粥的辑佚以及现存方书的校勘都具有重委意义。学生通过对《外台秘要方》所引文献逃行结构化研究,提取出《外台秘要方》所引文献七十余容,势迸行篱蚕绫诗分耩,辍撵示古籍菠绩壤提及方裁攀每疾瘗诊滏璎论豹发震撅凝。 关键词芷焘;《外台秘要方》;文献研究;数字化

TheBibIiographicaIStudyandDigitizationonWaiTaikfi YaoFang Speciafity:BibliographyofTCM ,&.uther:LiHonglei Tutor:Prof.LiuChan曲ua Abstract 轮j勉j旋yao彻g<brief毪黼eWai殆0isoneofthemost}epresenta专iveformulariesinTCMhistory。ThethesisiswrittenbothindocumentarydirectiontoanalysesWai强j’sgeneralsituation,thewritingmethod,thebookswhichWaiTaibadabsorbed,andinthedigitizationdirectiontoanalysesthebooksWaiTaihadabsorbedtofindthecharacterofthebooksindifferentperiods. FromtextualresearchinWangTao’sworkandotherdatum,heisconsideredbornearlyin690anddiedin755.ThebackgroundofWal1ai醅iYaoFangiscloselyassociatedwiththesocialandmedicalelements,especiallywiththeeffectof“RuJia”。 船j"falJ11YaoPanghadabsorbedabout70booksbeforetheTangdynasty.Someofthemcan’tbeseentoday.Takethemoutandanalysisthemtofindthebookscomedownthrowdifferentperiodhavedifferentcharacters。 KeyWordsWangTao:Wal?al?glYaoFang;BibliographicalstudyDigitiz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