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史复习资料图文稿

医学史复习资料图文稿

医学史复习资料图文稿
医学史复习资料图文稿

医学史复习资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

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

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

络。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2、《神农本草经》主要内容:载药365种,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提出七情和合的理论,论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论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方法,阐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论述了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13、《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名机,仲景乃其字,南阳郡涅阳人,又名张长沙。

14、《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经络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范例,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石。

15、《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原着散佚,书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收集整理而成《伤寒论》;杂病部分后整理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金匮》)。

16、《伤寒论》提出了伤寒六经辩证体系。

17、《金匮要略》以病症分篇,主要论述内科疾病,兼及妇科和外科。

18、《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提出以脏腑经络为中心,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辩证体系。

19、《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提出了较为严密完整的组方原则,将治疗八法运用于方剂之中,剂型多样,煎服法严格,被誉为方书之组。

第四章?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1、对《内经》的整理和研究:(1)《内经训解》(《素问训解》)作者南北朝·全元起,是我国已知最早对《内经》进行校注的文献;(2)隋唐·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太素》《黄帝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首创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

(3)唐·王冰的《次注黄帝内经素问》(《注黄帝素问》《黄帝内经素问注》)是影响较大的注本。特点是对原书篇卷次序重新编次,删出重出者,合并相关者、补亡续阙、训诂解惑。

2、唐代孙思邈对《伤寒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方证同条,比类同附”。

3、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着是《脉经》,由晋代王叔和所着,它确立了“寸口脉诊”和脏腑分部定位,整理归纳了24种脉象,记述了危重病人的异常脉象,总结了脉象的临床意义,强调了脉、证、治的统一,首开脉象鉴别之先河。

4、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巢氏病源》)是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着。

5、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创药物天然来源分类法;创立了诸病通用药

6、《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英公本草》是唐代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官修着作,世界最早的药典,第一部国家药典,原书编撰图文并茂

7、《海药本草》是我国最早论述外来药的专书,着者李珣

8、魏晋时期服石蔚然成风

9、《雷公炮灸论》是目前已知最早药物炮制学专着,该书为雷敩所撰,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首次总结,它的问世初步奠定了炮制学的基础

10、晋·葛洪的《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现存最早的急症诊治专着,是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11、药王,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被誉为唐代的医学百科全书,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主要成就详论医德规范

12、《外台秘要》(又称《外台秘要方》,简称《外方》)为唐·王焘所着

13、晋·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是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着

14、唐·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着

15、唐·昝殷所撰《经效产宝》(《产宝》),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着

16、唐代末年《颅囟经》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着

17、皇甫谧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简称《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

?

第五章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的创新

1、北宋成立校正医书局

2、金·刘完素所撰河间三书(《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元末明初·滑寿《读素问钞》首开节要类编《素问》之先河

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朱肱的《类证活人书》(以方类证,从证论方)

4、成无己是第一个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家,他采用以经释论、以论证经之法,《注解伤寒论》为其所撰

5、元·滑寿《难经本义》为研究《难经》较有代表性的着作

6、《欧希范五脏图》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张实绘人体的解剖图

7、宋·陈言,字无择,他的名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他指出致病因素有三种,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8、南宋·施发《察病指南》首创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形象生动

9、《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最早的舌诊专着

10、金代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又称刘河间。着有河间三书,即《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提出火热论,属于寒凉派,河间学派的创始人。

11、金代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又名张宛丘,法宗刘完素。代表作《儒门事亲》。阐发三邪致病说,强调攻邪三法,属于攻下派。

12、金代张元素,字洁古,易水学派创始人。代表作《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珍珠囊》。创立了脏腑辨证理论和中药归经学说。明代李时珍高度评价“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

13、金代李杲,字明之,自号东垣,师从张元素。代表作《脾胃论》《兰室秘藏》。创立脾胃学说,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补土学派的鼻祖。

14、元代朱震亨,字彦修,又名朱丹溪。着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提出相火论,创用滋阴降火法,主张“阳有余而阴不足”,后世称之为“滋阴派”。

15、《本草图经》是我国药学史上由政府组织编绘而成的版刻药物图谱。

16、《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作者南宋·唐慎微,我国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系统本草着作,是《本草纲目》的蓝本。

17、《本草衍义》作者宋代寇宗奭。侧重药物优劣真伪鉴别。

18、《饮膳正要》作者元代忽思慧。

19、《太平圣惠方》(《圣惠方》)是北宋第一部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合剂局》(《和剂局方》)第一部国家颁行的成药专书和配方手册。《圣济总录》是宋元时期载方最多的方书。

20、元代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是治疗肺癌的专着。

21、《外科精义》作者元代齐德之,代表宋金元时期外科领域最高成就。

22、《永类钤方》元代李仲南着,最后一卷“风损伤折”为骨伤科专科。创手术缝合针“曲针”。

23、《世医得效方》作者元代危亦林,创悬吊复位法,体现“动静结合”原则。使用麻醉方“草乌散”。

24、《妇人大全良方》宋代陈自明着,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系统论述妇产科学的专着。

25、钱乙,字仲阳,宋代着名儿科专家,被誉为“儿科鼻祖”,首创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小儿疾病治疗上强调以“柔润”原则,着有《小儿药证直决》(填空选择题)

27、宋代王惟一着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持铸造针灸铜人。

28、王执中(南宋),代表着作《针灸资生经》,突出贡献:对症配穴。临症定穴提倡“同身寸”法,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29、滑寿(元代),代表着作:《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脉、督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单选)

30、宋慈(南宋),代表着作《洗冤集录》(单选)

31、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国家药局——太医局卖药所(单选)

中国医学史第六、七章必背考点

第六章?医药学的新发展

1、张介宾(明代),字景岳,撰《类经》,将《内经》“以类相从”,系统分类。《类经》是分类注释《内经》的完整本(单选)

2、明清时期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出现学派争鸣现象。(单选)

3、王肯堂(明代),编撰《证治准绳》(《六科证治准绳》)(填空选择题)

4、吴谦(清代),编纂《医宗金鉴》,该书是具有教材性质的普及型医学丛书

5、陈梦雷(清代),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是现存规模最大、体例较为完善的古代类书,是迄今类书中收录医书最多者;(单选)

6、明清时期医案:(1)明代江瓘编撰《名医类案》(2)清代叶桂编撰《临证指南医案》

7、明清时诊断学代表作:

(1)脉诊: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濒湖脉学》

(2)望诊:清代汪宏的《望诊遵经》8、温病学(填空单选题)(1)明代吴有性,字又可,代表着作《温疫论》。该书的问世,标志着温病学说的形成。该书的主要贡献为创立戾气之说。(2)叶桂,字天士,代表着作《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辩证论治纲领。(3)薛雪,字生白,代

表着作《温热条辨》,是对湿热病专篇进行论说第一人(4)吴瑭,字鞠通,代表着作《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体系。(5)王士雄,字孟英,代表着作《霍乱论》、《温热经纬》。《温热经纬》集温病学说之大成。9、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是牛痘发明前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10、清代王清任撰写《医林改错》。(填空单选题)主要贡献:①善用活血化瘀——创立活血化瘀方剂②重视解剖学“业医诊病,当先名脏腑”(多选)11、明清时期方药学(1)朱橚《救荒本草》——药食两用(2)兰茂《滇南本草》开地方药物志先河12、《本草纲目》(填空、多选、单选)作者:明代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载药1892种(填空)主要成就(多选):①集明以前本草学之大成②创立了先进的药物分类分法,以“物以类聚,目随纲举”为宗旨,创立了“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分类方法③科学地论述药物知识④丰富了世界科学知识宝库,第一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单选)⑤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医药文献13、清代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串雅》(单选)14、明代缪希雍,字仲淳,撰《炮炙大法》(单选)15、明藩王朱橚主编的《普济方》是我国古代载方量最多的一部方书16、温补学派的主要代表为明代的薛己、张介宾、赵献可。

(1)薛己,字新甫,江苏吴县人其《内外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书籍。

(2)张介宾,字景岳,他编撰的《景岳全书》系一部综合性医籍,着有《类经》。(3)赵献可,尤其重视命门学说,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

性17、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在外科治法上,强调内外并重,“消、托、补”三法结合,内服药与外治法兼施。18、清·王维徳《外科证治全生集》,把外科病证分为阴阳两类。19、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从内科角度论述和治疗外科疾病。20、沈之问《解围元薮》最早的麻风病专着21、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最早的梅毒病专着22、《医宗金鉴》以较大的篇幅编撰了《正骨心法要诀》23、傅山,字青主,《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妇产科名着24、清·郑宏纲的《重楼玉玥》25、明·高武,字梅孤,《针灸聚英》26、明·杨济时,《针灸大成》第七章?近百余年的中医药学1、吴尚先,字师机创用内病外治法2、承淡安的《中国针灸治疗学》为近百年来影响最大的针灸专着3、晚清到民国,中西汇通的代表医家有唐宗海,朱沛文,张锡纯,恽铁樵。(1)唐宗海《血证论》,明确提出中西汇通第一人。(2)朱沛文主张通其可通,存其互异。(3)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中西医汇通的代表着作。(4)恽铁樵,主张中西医汇通以中医为主,要注重实效,不能抛弃中医精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