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试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通信信息协会

二〇一〇年八月

前言

本规范规定了北京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主要用于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的规划与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通信组织、运行维护和管理,是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规划和建设的技术依据。

目录

前言 (1)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定义和缩略语 (1)

3.1定义 (1)

3.2缩略语 (2)

4系统架构 (2)

5业务管理 (3)

5.1用户申请 (3)

5.1.1流程说明 (4)

5.1.2功能要求 (4)

5.1.3提交的信息要求 (4)

5.2业务系统申请 (6)

5.2.1流程说明 (6)

5.2.2功能要求 (6)

5.2.3提交的信息要求 (7)

6用户管理 (7)

6.1管理员管理 (7)

6.2移动用户管理 (7)

7运营商管理 (8)

7.1运营商基本信息管理 (8)

7.2运营商服务能力管理 (8)

7.3运营商套餐管理 (8)

8系统后台管理 (8)

8.1 报表管理 (8)

8.1.1移动用户统计报表 (9)

8.1.2移动终端成本统计报表 (9)

8.1.3移动用户帐单统计报表 (9)

8.1.4移动用户使用日志统计报表 (9)

8.2 组织机构管理 (9)

8.3角色管理 (9)

8.4功能管理 (9)

8.5权限管理 (10)

9接口要求 (10)

9.1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与通信平台之间的接口要求 (10)

9.1.1移动用户基本信息接口 (11)

9.1.2用户帐户信息接口 (11)

9.1.3用户连接出错信息接口 (12)

9.1.4计费信息接口 (12)

9.1.5上网次数接口 (13)

9.1.6委办局时长流量信息接口 (13)

9.1.7用户时长流量统计接口 (13)

9.1.8运营商服务能力接口 (14)

9.1.9运营商移动套餐接口 (14)

9.1.10业务系统接口管理 (14)

9.2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与委办局业务系统之间的接口要求 (18)

9.2.1业务系统用户接口 (18)

9.2.2业务操作日志接口 (18)

10系统安全管理 (19)

10.1白名单管理 (19)

10.2日常访问控制 (19)

10.3 用户安全控制 (19)

10.3.1流程说明 (20)

10.3.2功能要求 (20)

10.3.3数据管理要求 (20)

10.4 日志监控 (21)

10.5 数据安全 (21)

10.6 网络安全 (21)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的技术要求,包括系统总体架构、业务管理、用户管理、运营商管理、系统后台管理、接口要求及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GBT 21061-200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2)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总体技术要求

(3)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质量规范

(4)北京移动电子政务安全技术要求

(5)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终端技术规范

3定义和缩略语

3.1定义

(1)业务系统:指隶属于各委办局的移动业务系统,包括移动办公平台、移动执法平台、移动监测平台、移动视频平台等。各委办局用户可在许可的前提下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相应业务系统。

(2)服务能力:指由各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能力,包括短信、彩信、定位、通话等服务能力。各委办局用户可在许可的前提下通过移动终端访问使用各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在本规范中,业务系统和服务能力统称移动应用。

3.2缩略语

AAA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 认证

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证书认证中心

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国际移动台标识IP Internet Protocol 网间网协议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点到点协议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

4系统架构

本架构基于北京市移动政务管理平台总体规范中的平台总体架构,说明了管理平台与通信平台、业务系统的接口关系。其中管理平台系统架构位于运营商通信平台和委办局业务系统之间,说明了管理平台内部各模块及模块关系。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管理平台包含以下功能:

●委办局业务管理:对各委办局的业务系统、各委办局用户、门户信息进

行管理;

●运营商管理:对各运营商的基本信息、各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能力、各运

营商推出的套餐等信息进行管理;

●后台管理:对管理平台的组织结构、用户、角色、权限、功能进行管理;

对各类业务报表、系统报表进行管理;

●安全管理:通过黑、白名单对各委办局用户访问进行控制;通过管理平

台与各委办局的业务系统用户的实时同步,实现对业务系统访问的权限

控制;

●运营商接口管理:按照管理平台接口要求,各运营商提供相关数据;

●业务系统接口管理:按照管理平台接口要求,各委办局业务系统提供相

关数据。

5业务管理

5.1用户申请

图2 用户申请流程

5.1.1流程说明

1、用户入网申请:委办局管理员提交用户入网申请表,报送给经信委;

2、入网审批:经信委管理员审批入网申请表,如通过,由各委办局打印并交给

运营商办理;

3、业务开通:运营商根据审批后的入网申请表内容,选择合适套餐和终端,分

配码号资源,开通移动应用;并将开通信息反馈给委办局,由委办局录入开通信息;并提交给经信委分配用户IP;

4、用户使用: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并在许可的前提下访问使用移动应用;

5.1.2功能要求

1、申请提交:委办局管理员可提交入网申请表,并报送给经信委管理员审批;

2、选择用户:各委办局提交入网申请表时,可在管理平台选择本委办局的用户

信息;

3、添加用户:各委办局提交入网申请表时,可添加用户信息,添加时可以逐个

进行,也可一次性导入;

4、查看审批进度:委办局管理员可查看入网申请表的审批进度,以便决定采取

进一步行动;

5、查看待审批申请表:经信委管理员可查看委办局提交的申请表,并进行审批;

可退回给委办局,要求重新提交;

6、业务开通回填:业务开通后,运营商要返回给管理平台以下信息:套餐信息

和终端信息,码号信息;这些信息作为用户信息的补充;各委办局要补充这些信息;经信委进行用户IP自动分配或手工调整;

7、查看已开通用户:经信委管理员和各委办局均可查看各委办局已经开通移动

应用的用户。

5.1.3提交的信息要求

各委办局提交入网申请表,其内容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所申请使用的移动应用信息、运营商信息、其它信息等。

1、用户基本信息

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用户IP、套餐、终端、码号等信息。

其中: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信息由委办局提交;用户IP由经信委提交;套餐、终端、码号等信息由管理平台提供接口,由运营商提交。

套餐信息包括:套餐名称、套餐价格、套餐主要内容、套餐有效期、目标客户群等;

终端信息包括:厂家名称、终端型号、入网编号、成本等;

码号信息包括:电话号码。

2、移动应用信息

包括二部分信息,一是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能力信息;二是委办局自行建设的业务系统信息。

?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能力信息,包括:短信、彩信、定位等,服务能力信息由各运营商提供,申请时可选择使用;

?委办局自行建设的业务系统信息,包括:系统编码、系统名称、系统IP、系统及终端规模、系统面向群体及系统功能描述等。业务系统可以在用

户申请时一并申请,也可以单独申请,单独申请的流程在本文档其它章

节描述。

3、运营商信息

包括:运营商编码、运营商名称、(3G)无线网络信息等。

(3G)无线网络信息包括:无线网络名称、上行速度、下行速度等

4、其它信息

包括:申请单位、申请人、申请时间、经信委审批意见等。

5.2业务系统申请

图3 委办局业务系统申请流程

5.2.1流程说明

1、业务系统申请:委办局管理员提交业务系统申请表,提交发送给经信委;

2、业务系统审批:经信委管理员审批业务系统申请表,并将审批结果返回给委

办局;

5.2.2功能要求

1、申请提交:委办局管理员可提交业务系统申请表,并提交给经信委管理员审

批;

2、查看审批进度:委办局管理员可查看业务系统申请表的审批进度,以便决定

采取进一步行动;

3、查看待审批申请表:经信委管理员可查看委办局提交的申请表,并进行审批;

审批时,可分配系统IP。

5.2.3提交的信息要求

各委办局提交业务系统申请表,其内容包括:系统编码、系统名称、系统IP、系统及终端用户数、系统面向群体、系统功能描述、运营商信息等。

运营商信息包括:运营商编码、运营商名称、(3G)无线网络信息等。(3G)无线网络信息包括:无线网络名称、上行速度、下行速度等。

系统IP由各委办局自行提交,经信委备案。

6用户管理

6.1管理员管理

对管理平台的各类管理员,包括经信委管理员、各委办局管理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管理平台的其它用户管理:经信委其他用户,由经信委管理员或管理平台超级管理员管理;各委办局其他用户,由各委办局管理员进行管理。

各类用户最终按部门形成用户树。

6.2移动用户管理

各委办局的移动用户在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各委办局移动用户的管理由管理平台分配的各委办局管理员自行管理。

在各委办局管理员申请移动用户时,可以通过单个用户新增、或者通过一次性用户导入的方式,添加各委办局的移动用户名单;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管理平台可以提供用户接口,由各委办局内部的系统调用用户接口,向管理平台添加用户名单。

在各委办局的移动用户发生变化时,要将变化的用户信息向管理平台同步:管理平台提供用户信息变更接口,各委办局内部的系统调用该接口,更新用户信息,包括更新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状态信息等。

7运营商管理

7.1运营商基本信息管理

系统支持对运营商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单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等基本功能。

运营商基本信息包括:运营商代码、运营商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

7.2运营商服务能力管理

系统支持对各运营商的服务能力进行管理。服务能力包括:短信、彩信、定位等。为了获取完整的服务能力信息,系统提供管理平台接口,由运营商定期同步。

服务能力信息至少应包括:服务能力名称、主要功能、价格、目标客户群等。

可对运营商的服务能力进行查询。

7.3运营商套餐管理

系统支持对各运营商的移动套餐进行管理。为了获取完整的运营商套餐信息,系统提供管理平台接口,由运营商定期同步。

移动套餐信息至少应包括:套餐名称、套餐价格、套餐主要内容、套餐有效期、目标客户群等。

可对运营商的移动套餐进行查询。

8系统后台管理

8.1 报表管理

报表管理是根据业务管理模块、接口模块或系统管理模块产生的数据经过统计、汇总产生的报表。支持报表按照数据、图形(柱状图、饼图等)等显示。支持报表定制功能。

8.1.1移动用户统计报表

可按运营商、委办局、业务系统、服务能力等单个信息或信息组合统计移动用户数。

8.1.2移动终端成本统计报表

可按委办局统计移动终端成本。

8.1.3移动用户帐单统计报表

可按运营商、委办局、业务系统、服务能力、时间段、用户等单个信息或信息组合统计移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资费、时长、流量、次数等。

8.1.4移动用户使用日志统计报表

可按运营商、委办局、业务系统、时间段、用户等单个信息或信息组合统计移动用户的登录(上网)次数、登录失败次数等。

8.2 组织机构管理

对经信委、各委办局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形成部门树。

8.3角色管理

对经信委、各委办局的用户,按照用户类别,设置相应角色。一个用户可被赋予不同角色。

8.4功能管理

对管理平台的功能进行管理,包括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

8.5权限管理

对经信委管理员、各委办局管理员、经信委其他用户、各委办局其他用户,按照角色赋予不同的功能使用权限。

当用户属于多个角色时,该用户拥有不同角色的权限全集。

9接口要求

9.1移动电子政务管理平台与通信平台之间的接口要求

前置机方式WEB服务方式

图4 接口形式

接口技术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前置机方式和WEB服务方式。

运营商侧数据交换采用前置机方式,即前置机数据表的数据交换方式,数据交换协议用SQL,数据项使用数据字典说明。

管理平台内部用WEB服务方式,即webservice的数据交换方式,数据交换协议用SOAP协议,数据项使用数据字典说明。

下图是前置机方式的结构图。

图5 前置机结构图

9.1.1移动用户基本信息接口

用户基本信息接口包含了用户开户的所有信息和用户唯一标识的ID数据。其中主要信息包括:用户手机号码、用户IMSI、用户IP地址等,这些基本信息在各个用户接口数据库中均有纪录。

数据交换周期:按月汇总到前置机。

能够直接提供的用户基本信息:用户手机号码、用户IP地址。

三个月后能够提供的用户基本信息:用户IMSI。

9.1.2用户帐户信息接口

数据项信息如下:

表1 用户帐户信息接口

数据交换周期:按月汇总到前置机。

三个月能够提供的用户帐户信息:开户时间、暂停时间、删除时间。

9.1.3用户连接出错信息接口

数据项信息如下:

表2 用户连接出错率数据项表

数据交换周期:按日汇总到前置机。

半年后能够提供用户连接出错信息:连接成功率、连接错误率。

9.1.4计费信息接口

数据项信息如下:

表3 用户月消费接口数据项表

数据交换周期:按月汇总到前置机。

用户语音计费帐单信息应包括的字段:手机号码、通信开始时间、通信时长、通话类型、对方号码、通信地点、长途类型、基本通话费、长途费等。

用户上网计费帐单信息应包括的字段:手机号码、通信开始时间、通信时长、通信地点、正常时段上行流量、正常时段下行流量、优惠时段上行流量、优惠时段下行流量、费用等。

用户短信/彩信帐单信息应包括的字段:手机号码、发送时间、对方号码、基本费用。

能够直接提供的计费信息:用户帐单信息。

9.1.5上网次数接口

数据项信息如下:

表4 用户上网次数接口数据项表

数据交换周期:按日汇总到前置机。

三个月后能提供上网次数数据项信息。

9.1.6委办局时长流量信息接口

按各委办局每日的上网业务流量、委办局上网业务时长、委办局上网业务激活数;

用户基本信息:用户ID,手机号码、用户IP地址等

数据项基本信息如下:

表5 委办局流量时长接口数据项表

数据交换周期:按日汇总到前置机。

三个月后提供上述数据。

9.1.7用户时长流量统计接口

数据项基本信息如下:

表6 用户时长流量接口数据项表

数据交换周期:按日汇总到前置机。

三个月后能够提供用户上网业务时长、用户上网业务流量总数信息。

9.1.8运营商服务能力接口

管理平台提供运营商服务能力接口,获取包括短信、彩信、定位等服务能力信息。

9.1.9运营商移动套餐接口

管理平台提供运营商移动套餐接口,获取包括套餐名称、套餐价格、套餐主要内容、套餐有效期、目标客户群等信息。

9.1.10业务系统接口管理

针对通信运营商的业务种类,统计出各类基本业务的总量、成功率和套餐业务的用户数(包括各委办局的用户数),示意图如下。

图6 业务套餐接口统计

主要功能接口见以下各小节。

9.1.10.1业务套餐统计接口

用户基本信息:用户ID,手机号码、用户IP

数据项信息如下:

表7 业务套餐接口数据项表

数据交换周期:按月汇总到前置机。

三个月后能直接提供业务总量、套餐业务用户数数据信息。

9.1.10.2总业务信息统计接口

用户基本信息:用户ID,手机号码、用户IP

数据项信息如下:

8 基本业务统计接口数据项表

三个月后能提供的信息:业务总量、未使用业务用户数。

9.1.10.2.1短信业务信息统计接口

提供各委办局每日的政务业务信息。

基本信息包括:委办局名称,委办局使用业务类型,运行状态等。

表9 短信业务统计接口数据项表

三个月后能提供的信息:委办局短信业务总量、委办局未使用短信业务用户数。半年后能提供的信息:成功率。

9.1.10.2.2彩信业务信息统计接口

表10 彩信业务统计接口数据项表

三个月后能提供的信息:委办局彩信业务总量、委办局未使用彩信业务用户数。

半年后能提供的信息:成功率。

9.1.10.2.3 WAP业务信息统计接口

北京市深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主要做法及应用成效

北京市深化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主要做法及应用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主要成果可以概括为“11241”,即: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推动资源共享工作的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了一套闭环的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初步构建了市区两级共享交换体系,形成了以跨部门重大应用、主题应用、基础信息资源共享、部门间结成资源共享对子等四个方面作为突破口的分层推进策略,有效支撑了一系列重大应用和各部门的核心业务工作。 (一)2007年9月,颁布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为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开展资源共享相关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结合资源共享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管理办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确定了资源共享的相关规则,为开展资源共享提供了工作依据;出台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市民基础信息数据交换规范》、《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交换规范》等系列标准规范,为资源共享工作提供了技术规范保障。 (二)依据《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和相关规则,探索并基本形成了闭环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机制,明确了从部门业务梳理到部门间业务关系梳理、部门间资源共享关系梳理、形成部门共享需求目录、登记注册资源目录、开展资源共享的协商与协调、签署资源共享协议、开展资源共享交换、反馈资源共享的应用绩效、开展资源共享绩效考核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形成一套相关的管理制度,为推动资源共享成为常态业务、建立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机制保障。 (三)全市各部门各区县通力合作,集约化建设了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接入了70个市级政务部门和区县,石景山区、西城区、房山区、顺义区、东城区、平谷区、宣武区、怀柔区,海淀区、朝阳区等超过60%的区县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区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并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对接,初步构建了市区两级共享交换体系,形成了市区两级互联互通的局面,北京市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基本具备。(四)探索了基于目录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机制,探索并基本形成了基于部门之间的共享需求目录和主题目录推动资源共享的策略。开展了“四清两统一”基础工作,完成了1700多类数据和2300项服务事项的梳理,编制了涉及人口、法人、空间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目录,部门之间的共享需求目录和多个主题目录,进一步理清了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的家底和部门之间的共享需求。 探索并形成了以跨部门重大应用、主题应用、基础信息资源共享、部门间结成资源共享对子等四个方面作为突破口的有效推进策略。依托市区两级共享交换体系开展了大量跨部门、跨层级的资源共享,累计完成了近1.2亿条数据的共享交换,支撑了各部门的60多项业务应用,为应急指挥、城市运行管理等奥运会相关的重大业务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资源共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围绕业务梳理、资源梳理、目录编制、共享就绪、资源交换等资源共享的核心环节,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一套与当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方法、指南和具体支撑工具,形成了一套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应用服务模式,为进一步高效、规范地推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通过资源共享,有效支撑了应急指挥等重大应用,为奥运城市运行保障工作和奥运会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通过主题目录编制和主题信息资源共享,有效支撑了领导决策和综合执法等主题应用;通过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和跨部门、跨层级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了各部门和各区县电子政务的深化应用,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能力。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客户端)使用手册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培训文档之移动终端管理系统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客户端) 使用说明书 国家统计局 2013年11月

目录 概述 (3) 1用户注册及登录 (4) 2功能概况 (4) 2.1 消息管理 (5) 2.2 应用文件管理 (6) 2.3 系统设置 (8) 2.4 系统管理 (9) 2.5 软件升级 (10) 2.6 关于 (10) 3需要注意的问题 (11)

概述 移动终端管理客户端是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在移动终端上安装此程序并进行移动终端的远程在线注册,实现客户端与管理平台端的通信。经过注册的终端并可以接收各级管理员通过管理平台发送的消息、文件、应用程序,以及三经普用地图、底册、制度包等。 本手册主要介绍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客户端程序的各项功能。移动终端管理平台各项功能见《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使用说明书》。

1用户注册及登录 客户端程序安装激活后需要在线注册。客户端注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与管理平台的通信;同时为地址点采集程序和经普数据采集客户端程序创建登录注册信息,实现几个客户端程序的单点登录。 在PDA的应用程序列表中找到【终端管理】蓝色图标,点击进入注册界面;也可以在地质点采集程序及经普数据采集客户端程序中点击【注册】按钮,也可打开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客户端的注册页面(如图1-1)。 【操作步骤】 1、打开PDA应用程序列表中的【终端管理】蓝色图标,进入客户端注册界面。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电话号码以及14位区划码信息,然后点击【注册】按钮。注册成功后,系统会在14位区划码的基础上自动增加两位顺序码,此16位码将会作为区别设备的唯一标识。 注: 14位区划码必须是有效的,并要求到普查小区一级,如果还未生成普查小区代码,则输入前12位普查区码,后两位补“00”。 3、完成注册后,MDM系统会自动登录。下次登录时,点击【移动终端】图标即可。 图1-1 2功能概况

AppCan EMM V3企业移动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

AppCan EMM V3企业移动管理平台技术白皮书 AppCan EMM V3 企业移动管理平台 技术白皮书 正益无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4月

目录 1. 平台概述 (1) 2. 企业移动应用商店EAS (2) 3. 移动用户管理MUM (3) 4. 移动设备管理MDM (5) 5. 移动应用管理MAM (5) 6. 移动内容管理MCM (9) 7. 平台管理服务 (10) 8. 平台开放集成服务 (11) 9. 平台优势 (11) 10. 平台技术参数 (13) 11. 平台配置要求 (13) 版权声明 (14)

1 AppCan EMM 企业移动管理平台是为企业移动信息化战略提供综合管理的平台产品。AppCan EMM 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对人、对设备、对应用的综合管理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统一应用商店、移动内容发布管理、移动接入控制、移动运行监控等关键服务,为企业打造完善全面的移动管理体系。 AppCan EMM 平台继承了AppCan 产品线一贯的开放特性。企业可以在AppCan EMM 平台上完成二次开发、集成业务管理后台、扩展服务能力。 AppCan EMM 平台组成结构如下: 整个平台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 企业移动商店EAS 为企业提供移动应用统一分发服务。 ● 移动用户管理 MUM 开发团队

2 为企业提供统一的移动用户管理;为移动应用提供标准的注册、认证、登出等统一接入能力;为移动业务提供账号关联、单点登录支撑。 ● 移动设备管理MDM 为BYOD 设备、企业设备提供安全设置、系统配置和设备管理服务。 ● 移动应用管理MAM 为企业提供面向应用的升级、推送、配置、安全、监控等服务。 用户通过MUM 登录平台后,可以通过MAM 子系统实现用户与终端和应用的绑定。 ● 移动内容管理MCM 为移动应用提供统一的内容采编和分发服务。 ● 移动接入管理 与AppCan MEAP 平台MAS 子系统对接,为移动应用接入企业提供接入控制和审核服务。 ● 移动运行监控 与AppCan MEAP 平台MAS 子系统对接,为企业提供面向用户、应用、服务、接口等多维度的即时监控服务。 2. 企业移动应用商店EAS EAS 是AppCan EMM 平台提供企业移动应用统一分发的服务子系统。EAS 包含运行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应用商店客户端程序、运行于PC 浏览器的Web 版移动商店,以及为管理员提供的移动商店管理后台。用户可以通过不同应用分发渠道获取所需的移动应用,降低企业移动应用推广难度,使移动业务实施更加便捷。

最新北京市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大纲

北京市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大纲

北京市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大纲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京信发[2007]2号),按照《北京市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人事局根据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公务员的实际需要,制定北京市公务员第二轮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大纲。本大纲用以指导各单位开展新一轮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与考试工作。 本大纲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要求到2010年全市50岁以下各级公务员必须通过必修内容的考核;选修内容各级公务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学习情况在公务员培训证书上予以登记。 北京市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大纲——必修内容 1、电子政务模块介绍 随着网络办公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行政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它是各城市之间信息化水平竞争的标志之一。因此让公务员了解电子政务的发展,了解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特点,掌握机关内部网络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设立了电子政务模块,本模块将以理论知识为主,共4个学时。 2、信息安全模块介绍

随着办公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信息安全突显出非常重要的地位。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其中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有许多是重要的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帐、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信息,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各种力量的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甚至是系统崩溃、网络瘫痪等。公务员如何把信息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必要的预防技巧等就是这次培训的重中之重。防范网络黑客入侵、预防和查杀病毒木马程序、文件邮件等信息进行的加密、保障内网与外网的安全、当系统遭遇破坏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当数据被彻底删除时如何恢复、网上支付安全等就成为了本模块重点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加强公务员的安全意识,掌握预防和排除网络安全隐患的技术。因此设立了“信息安全”模块,本模块以实际操作为主,共16个学时。 3、信息技术模块介绍 信息技术模块以提高公务员办公效率为出发点,主要讲解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公文处理、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网络应用等五部分内容的高级应用技巧。现在公务员在进行办公时很多人使用的都是比较基本的方法,费时费力,如果通过一些高级功能或是技巧,这样可以很大的提高公务员的办公效率。本模块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共12学时。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

来源:京信息办时间:2008-07-31 13:23:23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 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访问渠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和公务员。 图1.1: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图 1、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北京市电子政务和“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市级、区县级有线专网和无线专网,以及公众网。 2、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 3、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 4、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职能部门的行业应用系统、跨领域综合性应用系统以及面向领导决策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等。 5、门户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由首都之窗和政务专网门户组成。 6、访问渠道是指用户访问电子政务门户的方式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信息亭、电视等渠道进

行访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渠道访问。 7、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包括专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和综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两大部分,它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在模型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8、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巾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 9、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信息安全贯穿于电子政务的各个层面。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 一、网络结构 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等。 l、有线政务专网 有线政务专网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部分。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是物理隔离:有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络之间是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承载市、区县党政机关涉密办公业务。它的边界为市、区县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单位。 政务外网主要承载的业务是各委办局的各类纵向业务信息系统及跨部门的共享信息系统。它的边界为政府机构到街道、乡镇。 2、无线政务专网 无线政务专网主要承载全市无线综合指挥调度和数据通信业务,可划分为若干虚拟专网,由市级管理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各单位根据情况设置管理调度台或通信调度台管理本单位的虚拟子网。 3、公众网 公众网络则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社会公用网络资源,这些资源是政务专网的有益补充,是政府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原则性意见 1、政务专网必须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应用驱动、注重实效。政务专网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以考虑利用公众网。 2、各区县负责对本级有线政务专网进行完善和改造,保证市级专网和区县级专网的全网连通。 3、有线政务专网统一监管、分级维护。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整个有线政务专网的运行监控;市级政务专网和区县级政务专网分别由市、区县有关部门负责运行维护。 4、有线政务专网的IP地址必须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和使用,减少因地址转换引起的网络传输瓶颈。 5、各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应依托于有线政务专网,充分发挥该网络的作用。 6、各部门的无线指挥调度业务需求均应统一规划,作为无线政务专网虚拟子网。 第三章政府信息资源 一、政府信息资源构成 信息资源的构成如图3.1所示,主要由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和各部门的内部信息资源组成。 1、共享信息资源 (1)基础信息资源 基础信息资源主要指各职能部门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均需使用到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公用信息资源。

移动电子政务办公解决方案

移动电子政务办公解决方案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 (3) 2 需求分析 (3) 3预期效益 (4) 4 设计原则 (5) 4.1 安全性 (5) 4.2 先进性 (5) 4.3 易操作性 (5) 4.4 可扩充性 (5) 5 解决方案 (5) 5.1 网络结构 (5) 5.2 系统结构 (6) 5.3 实现功能 (7) 6 软硬件配置 (11) 7 项目实施计划建议 (12) 8 成功案例 (13) 9关于我们.............................................................................................................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附录:常见安全问题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背景 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普及,电子化、数据化的办公方式已进入越来越多的政府单位,信息化的办公系统在企事业内部编织起一套高效、畅通的信息互联体系,极大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生产力的发展。 而移动信息化的出现,使得信息化摆脱了对固定办公环境,固定工作时间,固定电脑设备和网络的依赖,将信息化无缝延展到每个人手中,使得信息化从此可以随时随地的跟随着人走。它是对原有信息化的补充,也是对信息化本身的发展和跃变。 巢湖电子政务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繁重,为此,对基层移动信息化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何提高内部办公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2需求分析 巢湖电子政务目前有一套自己的OA系统,可以满足自身在固定场景下的办公需求,比如说公文处理、领导简报、公告通知、电子邮件、通讯录查看等等,但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将这些功能同时支持移动场景下的应用: 1、领导公务繁忙,经常在外,需要有一种方式可以实时了解和查询单位管理工作的情况; 2、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办事员需要将事情尽快呈报领导,需要有一种可以在瞬间进行多文件、多资料信息传递的沟通工具; 3、领导在进行工作指示和计划落实时,经常涉及跨部门协作,需要有一种便捷的途径能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 4、对于重大问题,领导之间需要沟通磋商,需要确保领导在外出时也有方法可以参与多方集群会议,完成会议讨论和决策制定; 5、领导在外时,需要有一种方式快速有效地处理重要公文和其他政务,避免由于环境、条件等问题贻误工作;

移动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和前景展望

移动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和前景展望 薛力 〔内容摘要〕 移动电子政务除了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移动办公,还可以实现政府信息的移动式发布、政府服务的移动式提供以及政府民主的移动式获得等。移动电子政务在我国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移动电子政务主要应用发展前景

移动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和前景展望 薛力 最近一二十年来,移动通讯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与互联网一起成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移动电话正日益成为集电话、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于一身的万能终端。开发面向电子政务的各类应用,同样是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肯定,目前尚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移动电子政务在我国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一、移动电子政务概念 移动电子政务的英文是“Moble e-Goverment”,简写为“m-Goverment”,中文简称为“移动政务”,它是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普及和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简单的说,移动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利用无线信息通信技术,通过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的联合应用,实现政府管理及其服务的电子化和移动化。 移动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将为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活动带来更大的便利和价值。移动电子政务活动与传统的移动通话业务最明显的差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动电子政务业务传递的主要是数据而非语音,而且数据信息既可以是政府向公民发布的一般性的政府信息,也可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各种类型的商业信息;二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也突破了传统移动通信网的概念,而是实现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有机融合。 二、移动电子政务主要应用

北京市国土局用户使用手册-北京市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台

网上申报用户使用手册 2007年11月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目录

1 系统登录 (44) 1.1 用户注册 (44) 1.2 用户登录 (55) 2 事项查找 (55) 2.1 通过“在线申报”查找 (55) 2.2 通过事项的关键字查找 (77) 2.3 通过事项的属性查找 (88) 2.4 通过委办局的分类查找 (99) 3 业务申报 (1111) 3.1 业务咨询 (1111) 3.1.1 查询“办事指南” (1111) 3.1.2 查询“办理程序” (1111) 3.1.3 查询“办理依据” (1212) 3.1.4 表格下载 (1313) 3.2 事项申报主页面 (1313) 3.2.1 在线填报表格 (1414) 3.2.2 离线填报表格 (1717) 3.3 提交申报 (2626) 4 办理情况反馈 (2727) 4.1 网络反馈 (2727) 4.2 短信订阅 (3030) 4.3 打印表格 (3131) 首都之窗-办事服务频道简介 十五期间,根据政府文件要求,发改委会同市信息办、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编办等8部门组织

实施了由全市41个政府部门参加的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工程。按照“需求主导、应用优先、先行试点、逐步展开”的工程建设思路,先后进行了两期工程建设,建立了北京市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市级平台,及各委办局的网上审批业务系统,初步搭建起全市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其中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台和面向政府服务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分别于2002年、2004年开通运行。 经过近三年的运行,由网上审批市级平台和各委办局审批系统共同组成的北京市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和社会效益。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之窗网站建设的管理的意见”(京办发[2006])10号)的文件精神,07年3月开始,在市信息办的统一协调下,北京市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台和“首都之窗”进行深度整合,依托在线服务平台建立“首都之窗网上办事频道”工作由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设与运行,已于07年10月20日上线运行,截止到11月1日,共计提供了50个委办局的1800余项政府办事服务事项。 申报流程简介 为了方便公众办理行政业务事项,提高政府部门行政办公效率,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通过“首都之窗>办事服务频道”( https://www.doczj.com/doc/996094955.html,),提供行政许可业务的网上申报服务,在线申报的简要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咨询电话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咨询电话:64409669、64409789 首都之窗-办事服务频道咨询电话:62042988、66418725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

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试行)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目录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 一、网络结构 二、原则性意见 第三章政府信息资源 一、政府信息资源构成 二、原则性意见 第四章应用基础支撑平台 一、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结构 二、原则性意见 第五章应用系统 一、应用系统分类

二、原则性意见 第六章门户及访问渠道 一、门户分类 二、访问渠道 三、原则性意见 第七章信息安全保障 一、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原则性意见 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 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访问渠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和公务员。

图1.1 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模型 1、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北京市电子政务和"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市级、区县级有线专网和无线专网,以及公众网。 2、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 3、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层和信息资源层之间。 4、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包

括职能部门的行业应用系统、跨领域综合性应用系统以及面向领导决策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等。 5、门户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由首都之窗和政务专网门户组成。 6、访问渠道是指用户访问电子政务门户的方式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信息亭、电视等渠道进行访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渠道访问。 7、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包括专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和综 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两大部分,它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在模型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8、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括模型中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 9、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信息安全贯穿于电子政务的各个层面。 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 一、网络结构 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等。

移动电子政务让各地政务“动”起来

移动电子政务让各地政务“动”起来 政府管理和服务是不是只能在办公室进行,是不是就该守着一张报纸、一杯茶? 当然不是。当政务可以移动进行的时候,政府管理者就可以及时了解民情,充分收集信息,快速决策反馈,最大程度地为百姓服务。 与几年前政府办公系统可以自动发短信相比,今天的移动政务概念宽泛了,形式也多样了。手机、PDA、笔记本都是接入网络的设备,短信、远程登录、现场办公都是移动政务的表现形式。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说以前的移动政务还局限于政府办公便利的话,现在的移动政务则更强调为民服务——无论是紧急事故的短信通知,还是政务网站的无线访问,这些都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方法和手段,而且也在被欧洲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 虽然移动的是政务,但移动的背后少不了运营商的支撑。在移动政务蓬勃发展的今天,运营商又该有着怎么样的转型?同时,为移动政务提供产品和服务的IT厂商,着眼点应该在哪里呢? “用短信通知大家最新出现的交通问题效果非常好!各地政府每年投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搞政府网站,老百姓并不太‘领情’。短短一条短信,花销不大,却让社会各界普遍叫好。”一位多年从事电子政务研究的学者不久前在北京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上如是说。“各地政府现在非常重视服务创新,北京的成功对于移动政务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3月份国家林业局利用短信向全国手机用户宣传植树节,不能不考虑到两个事件的关联性。” 遭遇现实瓶颈 很多人都比较了解电子政务了,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移动政务。北京市市政管委科技处宋刚副处长是我国最早参与国际对话的移动政务的研究者之一。他认为:“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正在推动社会形态及组织形态的进一步变革,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所谓移动政务,就是应对移动性诉求及移动交互提供的机遇,响应公共服务一线及公众本身的信息及服务需求,利用手机、PDA及其他移动和无线设备,通过无线接入基础设施为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单位和公众提供信息和服务。” 移动政务是一个新概念,不过这几年我国各地信息化中已经出现了自发的、萌动的、初期的应用。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周振林认为:“现在需要向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各地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发现当前的电子政务服务由于传统网络的局限性而在普遍性、主动性、及时性等方面遭遇瓶颈。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手机用户已经接近4个亿,而网民刚超过1个亿。除了这4:1的简单比例关系,我们还要看到,如果想要将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下去,电子政务系统就要传输大量涉及敏感的经济、政治信息的数据。在我国当前电子签名体系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这对于很多在网吧上网的网民而言,是不现实的。” 各地政务“动”起来 将手机作为传统电子政务的补充,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的努力。欧盟一些国家不仅把移动政务服务作为其“多渠道传递公共服务”战略的一个环节,而且将移动电子签名、移动支付以及短信平台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础架构来建设。 在我国,移动政务的前景更为乐观。关注移动政务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不大关心单纯的短信群发了。之前,他们还很欣喜地关注各地利用短信群发为民服务的案例。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更规范、更有效地应用短信。 基于短信平台的移动政务是门槛最低的,不过也不是说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各地政府发送短信的案例是越来越多了,不过我们发现有的政府部门只给某运营商的用户发送,这不符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 服务规范 (试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通信信息协会 二〇一〇年八月

目录 1 范围 (1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 3 缩略语 (11) 4 业务和网络服务 (11) 5 呼叫中心服务 (22) 5.1北京联通 (22) 5.2北京电信 (33) 5.3 北京移动 (44) 5.3.1呼叫中心服务 (44) 5.3.2服务时间及人员配置 (44) 5.3.3服务对象 (44) 5.3.4服务内容 (55) 5.3.5服务范围 (55) 6 终端服务 (66) 7 安全服务 (66)

前言 本规范规定了北京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要求,主要用于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通信组织、运行维护和管理,是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的技术依据。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对北京市移动政务系统的业务和网络服务、呼叫中心服务、终端服务、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电信服务规范》 (2)《公共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 (3)《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规范》 (4)《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5)《北京市移动政务应用管理办法》 (6)《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总体技术要求》 3缩略语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短消息服务 4业务和网络服务 用户使用移动电子政务业务和网络服务遇到故障时,处理流程如下: (1)用户尽快通知管理平台管理员,管理平台管理员检查管理平台本身的网络和链路问题。 (2)管理平台管理员分别通知运营商侧、网管中心侧、委办局系统侧,检查各自的网络和链路问题。 (3)管理平台、运营商侧、网管中心侧、委办局系统侧根据检查出的网络和链路问题,解决网络故障,并通知管理平台管理员。 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和网络服务质量应满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服务规范》要求。 针对北京市电子政务网,北京电信在上述的网络指标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加以要求,具体如下:

移动终端管理(DM)

移动终端管理(DM,Device Manage)DM是Device Manage的简称,也就是设备管理的意思。对于任何设备都会有这个课题,无论是工业设备还是机械或是家用电器,而在所有行业里没有一个像移动设备,准确的说就是手机设备对设备管理技术有着迫切的诉求,固然是由于这个产品类的消费的要求,也是这个行业向前发展的追求。最终一些欧洲移动运营商都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终端管理体系,它们或根据自行标准,或遵循OMA标准来统一手机设备的设备管理规范。所以每个产商或运营商都提出各自的DM解决技术,这里要讨论是在这个行业影响最广的组织的技术方案,就是OMA DM. OMA DM 1.1.2规范是OMA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管理的标准。利用终端管理技术,可以通过OTA 的方式来采集终端信息,配置终端的参数信息,将数据包从网络下载到终端上安装并更新永久性信息,处理终端设备产生的事件和告警信息。本文主要研究基于OMA DM的终端管理系统。 ??DM系统功能 ??终端管理系统 ??系统实现 ??DM数据内容 DM系统功能 它所支持的功能主要有: 1 固件更新 通过空中数据链路对固件版本进行升级。主要用于终端软件BUG修复和终端软件版本升级。 如今OTA技术的用途被不断扩展,如近年来出现的FOTA技术就是通过空中接口远程管理、更新手机固件的措施。通过FOTA,不仅可以下载升级应用软件,而且可以更新手机的操作系统。 2 配置管理 配置更新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使用各种应用。目前,最终用户要激活WAP、电子邮件和MMS等移动数据服务,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许多最终用户不愿通过复杂的过程配置手机,因此导致新的数据服务不被接受或者干脆被忽略了。 如果用户从一个运营商转到另一个运营商,两家的配置参数肯定不相同,更改参数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做到。以往的解决方式是,要么用户去营业厅修改,要么就放弃使用。使用配置更新后,运营商可以用无线网络检测并修改手机配置参数,而这一切用户都不必知道,只是手机的使用变得没有障碍。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OTA技术来远程解决。 3 故障诊断 随着OTA技术被应用到监测、诊断、手机修复,客户服务将得到大大改善。客服人员可以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信息化的技术正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关注和竞争的焦点。而数字新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在全面改变社会的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国内,尤其通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以信息化,带动电子政务现代化,促进政务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并努力创造和谐社会,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 在社会发展和政务改革的推动下,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逐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各部门和政府机构都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服务社会的职能,保证各项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一致性,实现数据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更好地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和发展,北京市提出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国家对“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首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北京市政府办公厅17号文,都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通过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有效连接和共享所有的政务应用和数据资源体系,并为访问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个统一一致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将对促进北京市电子政务发展,乃至对全国提出一个样板,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京市通过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需要集成61个市级政府职能机构和部门的系统,并覆盖18个区县。 当前,SOA技术思想是实现该系统的广泛集成的理想架构技术,并能够适应系统对未来政务改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东方通科技依靠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借助SOA / ESB,以松耦合的集成方式,并通过基础传输与数据适配技术,实现北京市的总线结构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并能满足所有不同的数据和系统访问的接入。 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 ●J2EE体系:应用实现的标准体系规范; ●Web Service:实现SOA架构中的服务访问与位置透明的通信协议; ●元数据、目录服务技术:支撑目录和导航的实现,最终实现数据与服务的位置透明和无关性; ●XML技术:这是一切语义和数据描述的基础与核心。 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描述: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 服务规范 (试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通信信息协会 二〇一〇年八月

目录 1 范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业务和网络服务 (1) 5 呼叫中心服务 (2) 5.1北京联通 (2) 5.2北京电信 (4) 5.3 北京移动 (4) 5.3.1呼叫中心服务 (4) 5.3.2服务时刻及人员配置 (4) 5.3.3服务对象 (5) 5.3.4服务内容 (5) 5.3.5服务范畴 (5) 6 终端服务 (6) 7 安全服务 (7)

前言 本规范规定了北京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要求,要紧用于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通信组织、运行爱护和治理,是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的技术依据。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规范 1范畴 本规范对北京市移动政务系统的业务和网络服务、呼叫中心服务、终端服务、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电信服务规范》 (2)《公共电信网间通信质量技术要求》 (3)《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规范》 (4)《移动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5)《北京市移动政务应用治理方法》 (6)《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总体技术要求》 3缩略语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短消息服务 4业务和网络服务 用户使用移动电子政务业务和网络服务遇到故障时,处理流程如下: (1)用户尽快通知治理平台治理员,治理平台治理员检查治理平台本身的网络和链路问题。 (2)治理平台治理员分别通知运营商侧、网管中心侧、委办局系统侧,检查各自的网络和链路问题。 (3)治理平台、运营商侧、网管中心侧、委办局系统侧依照检查出的网络和链路问题,解决网络故障,并通知治理平台治理员。 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和网络服务质量应满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服务规范》要求。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 使用说明书 国家统计局 2014年9月

目录 1 登录 (4) 2 区划管理(本调查不需要此操作) (5) 2.1区划 (5) 2.2普查小区下载(略) (5) 3 上传管理(本调查不需要此操作) (6) 3.1上传应用 (6) 3.2 文件、地图、底册与制度包上传管理 (9) 4 推送管理(如上级无通知要求,则本调查不需要此操作) (11) 4.1应用分发 (11) 4.2 文件、地图、底册、制度包推送管理 (14) 5 消息管理 (16) 6 推送统计(本调查不需要此操作) (17) 7 终端管理 (18) 8 用户管理 (19)

概述 为了配合以移动终端设备为终端和载体的数据采集任务,提高数据采集的整体质量,开发了移动终端管理系统。本系统将对国家统计局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设备从运行状态、数据推送和软件安装(卸载)等情况进行统一管理;以支撑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国家统计局利用移动终端的数据统计工作。 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简称MDM系统,主要实现由管理员对移动设备(手机,PDA)等的远程管理。本系统与数据采集程序紧密结合,对操作系统为安卓的智能终端进行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设备的注册、注销管理、PDA的安全管理、推送管理等。 本系统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PDA上的移动终端管理客户端程序(简称MDM 客户端程序),另外一个是部署在服务器上,各级管理员根据权限进行管理和使用的移动终端管理平台(简称MDM平台)。 本手册主要介绍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端的各项功能。移动终端管理客户端程序各项功能见《移动终端管理系统(客户端程序)使用说明书》。

浅谈移动电子政务

信息产业 浅谈移动电子政务 于梦涵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1概述 移动电子政务(MobileGovernment,m-Government),又称移动政务,主要是指无线通讯及移动计算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诸如 手机、 PDA、Wi-fi终端、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该技术可以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服务。 2发展移动电子政务的优势近二十年来,移动通信技术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全球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7月,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4.8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近40%。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半年新增手机网民 4654万。具体而言, 移动电子政务拥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优势:2.1不受“线”与“在场”的束缚 政府内部一般都是无限局域网,只要办公人员在无限网络信号的覆盖区域内任意位置,都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通过GPRS网络接入办公系统,随时审阅文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外人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随时通过短信接收政府的服务信息,实现手机收发电子邮件、移动电子审批、移动信息发布、移动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这使得政 府部门对网络摆脱了 “线”的束缚。2.2成为“政”与“民”的纽带 由于电脑的设备对于中下等收入群体来讲还是很贵而且其操作方法也并不是人人都熟练掌握的,这就使手机用户的数量远远大于电脑用户的数量,使用手机进行工作和交流不仅成本低,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面对面的距离感和仰视感”。如在苏州推行的“政务通”和短信投诉系统就成功的实现让公民与政府无障碍沟通。公民可以不用随处奔走而直接用短信或手机上网的形式了解政府新动态,也可以直接 给市长献计献策,共同督促政府、 帮助政府。2.3加大政府工作流程的弹性与灵活性 弹性化流程是对传统工作模式的一种突破。以往的政府工作流程比较机械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有纸化办公,因而处理问题的层级关系很明显且效率低下,领导与公民的信息传递往往会由于一些环 境因素而造成影响。 而移动电子政务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加快了办公流程,可以使工作流程更加灵活和弹性,政府可以针对公民实时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回应,同时由于电子化手段代替了许多人工化工作的方式,也大大降低了日常工作的运营成本。 2.4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 移动电子政务的应用可以协助政府领导对政府的各项工作有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各职能部门的流程运作提出可行 性方案,并从宏观角度把握决策大局,做出最合适的决策。如国税、 海关、公安局等部门应用短信通知、企业专线接入、警务查询等一系列的移动电子政务业务,在提高了民众满意度的同时,也塑造了良好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3我国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困境 尽管移动电子政务为我国政府办公带来了种种优势,在政府廉政建设、深化数据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普及,也发现到其发展的壁垒和约束。 3.1组织机构壁垒 移动电子政务致力于通过“无线和不在场”实现政府事务的“高效和透明”,这样不可避免地缩小了办公规模,“理性人与经济人”政府的寻租本能迫使组织机构的调整障碍重重。 3.2技术壁垒 移动电子政务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来整合各政府机构 的电子政务资源,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但移动电子政务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现在拥有的移动用户的运营商有四家,移动电子政务应该能同时为四类不同的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另外,身份鉴别和信息安全也是两大障碍。我国存在大量的预付费手机用户,这使得很多用户的身份无法有效识别。此外,远程办公上利用手机操作后台系统时,单凭手机号码不足以鉴别操作者的身份,这包 括SIM卡复制问题,也有手机借用问题。在信息安全方面, CDMA网络比GSM网络安全,但是无线信号在公共空间传播这一特性导致其在安全方面天然的较为脆弱性。 3.3法律法规壁垒 移动电子政务的研究刚刚起步,其应用也未实现全面推广,相关的 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但是, 与移动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法规问题,包括短信的有效性问题以及短信警报系统的操作流程问题都没有合适的法律规范。由于移动电子政务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因此领导不在现场的时候发送短信传递信息是否有效,需要制定相关的规定。 4加快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4.1加快政府转型 为了适应移动电子政务给组织变革带来的挑战,政府的组织结构应该对环境影响做出合理的调整,加快政府转型是必要的策略之一。 传统的电子政务决定了当前的组织结构偏向层级化,且由于人工化的影响,组织结构相对臃肿,分工也并不十分明确。但移动电子政务的引入,就迫使了政府精简组织结构,在相对自动化的工作环境中要求组织人员分工明确并且要提高其原有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4.2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通过相关政务人员,尤其是部门间既懂得技术又懂得政务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协调,以加强政务信息的处理加工,提高市场化信息开发量,特别是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和共享,以便为公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同时,也需要各移动运营商的配合,在建设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过程中,要重视移动电子政务系统与传统电子政务系统的互通兼容性建设,做到所建系统能够充分调用传统电子政务系统资源,让使用传统电子政务资源的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4.3落实标准化工作 相关标准工作组织和安全组织之间要加强协调合作,围绕移动电子政务的应用发展需求,对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设施、系统应用、政务接入、基础数据处理、业务流程设计、信息安全管理、服务要求等加强统一规范,还应积极推进全国移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和安全化工作,使所创建的移动电子政务系统能够顺利使用。 4.4优化评价机制 在应用移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而评价移动电子政务不应仅仅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而应让民众多加参与,让用户给现存系统提出建议,并从中选出合理的建议,由相关部门和民众共同讨论后,提出合理解决放案,不断改善移动电子政务的系统,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政府与民众的双向信息反馈。 4.5完善法律法规 鉴于我国的移动电子政务发展迟于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应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相关先进经验来完善本过法律。法律法规应该对民众、工作人员、部门领导的各种事物行为都有明确的规定,切实做到移动电子政务全面的推行能够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美]芳汀著,邵国松译.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摘要:移动电子政务是传统电子政务在技术实现、运作模式、服务对象和具体应用等方面的巨大提升和扩展。本文针对中国的电子 政务发展现状,总结出我国移动电子政务的优势,同时又发现一系列发展的壁垒和限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移动;电子政务;优势;壁垒;对策(下转2页) 1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