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大家好,我是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王小广,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关于政府报告的重要部分。

因为开放型经济,中国的开放上新的台阶,特别是今年两会政府报告里面讲到的开放,我认为有很多新的涵义,或者讲是这次报告里面重要的亮点。

下面我想通过三个方面讲:第一个部分就讲一讲李克强对外开放的新思维,因为从去年开始新一届政府在开放上有很多的重大举措,像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沿边开放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国际上区域一体化的加强,这都是开发格局发生的一个,或者说思路或者是政策都朝着一个更深、更广的发展,所以我们讲有一个观点就认为李克强总理,他有一个对外开放的思维。这是我们的理解,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讲一讲开放型经济的新目标,就是我们开放要达到什么目标,我觉得这个开放的目标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更多的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是一个从大国向强国转变,一个我们现代化特别是中国梦的我认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国际地位这样的目标。

第三个就是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是开放实际上也就是改革,它有创新、体制创新,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政策的重新的调整设计,跟我们讲的第三部分我们与改革联系起来,讲的这一部分就是三部分。

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关于开放,九大重点任务的一个部分。这个历年来开放有时候说,一半就是讲改革开放,它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放在后面,也就是说你有九点,你有六点,你有四点,放在最后一点,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改革开放,放在最后,就要它成为半点,今年我认为开放为什么那么重要,实际上它因为有改革的功能。它对中国未来国际竞争力的形成、转型升级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把它已经拔高了,就是从最后的一部分,或者是把半个点变成整个一点,而且放在前面。因为九大任务第一条就是深化改革,第二条是对外开放,然后才讲这是我们讲的扩大内需,农业,城镇化,这样一些下来。所以我们认为位置拔高了。九点里面,标题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创对外开放的高水平新的格局,就这样我们要追求一种新的格局。但是这种新格局,我认为一定要有新思维。

一、李克强总理的“对外开放”新思维

(一)开放也是改革

就是我们把这一部分讲就是李克强的对外开放的新思维。这个思维有哪些内涵,我们讲第一个,开放也是改革,这个思想非常重要。就是我们的开放不仅仅是打开国门的意思,就是讲我们经济封闭的,搞这个闭关自守到开放,我们更加国际交流,让大家了解我们,我们了解世界,然后进行贸易,我觉得这样一个说法完全是一个经济的动机,或者说是一种学习,我们搞开放实际上是更多的学习国外经验。它当时改革开放开始的这个时候就有这个意思,实际上现在开放的含义,我认为它已经升华了。过去对外开放从贸易,从打开国门,从转型发挥我们比较优势,就是赚钱。我们发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开放进程还是比较快、比较到位的。

包括我们入世,包括我们引进外资很多的这些当年早期的像日韩这种对外开放的时候,就是投资方面的自由化,跟我们差远了。这一轮的全球化就是过去的20年,就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到2000年,这个二十多年就一直全球化。很大部分除了贸易的自由化、贸易的开放以外,更多的是投资的开放,中国过去的投资开放搞的很好。就是开放,特别是引进加工贸易,贸易比重占的比较高。但是在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讲,我们有时候发现我们的国际开放还

可以,但是对内开放不行。

所以后来学者们在九十年代末期开始讲,中国的开放不仅需要对外开放,而且还要对内开放。实际上对内开放就是改革,实际上讲开放的过程要促进国内政府职能转变我们的改革,这个开放就是我觉得就是一个全新的开放含义。所以当时实际上就是两头,又让我们要对外开放,同时我们要对内开放,然后我们两一致。

那我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许多的国内的改革推不动,就是利益的藩篱僵化了,利益集团的障碍,就是各种障碍。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开放,当然这个开放可以做的还比较深一点、广一点,但是我们国内这一块还是不适应。就是对内开放一致存在不足问题,对于民营经济,我们的国企改革,我们许多行政职能转变,就政府干预经济这样的,实际上是不适应。

那我们讲现在开放要进入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就是要在一些关键方面,特别是克强总理讲到服务业,服务业的开放。因为我们的现在的管制,我们所谓的干预很大部分已经不再制造业上。制造业上当然也有一部分,垄断的行业上还是有一些,像汽车行业大家进行行政垄断。但是大多数制造业都已经市场化了,现在中国市场化不足的是服务业。所以这个开放的领域也发生变化,不仅开放更进一步的就是解决我们的深层次的体制矛盾,这个是个过程。所以我们就开放了,从对外开放到对内开放,最后到开放也是改革。就是开放的目标,也就是现在我们也要开放,当然我们也有发展的目标。后面我们也会讲,更重要的任务我们的体制为什么有障碍,因为我们在有些领域我们开放了一部分。但是我们有些关键性的领域,像服务业这种领域,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特别是竞争不充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开放,我们没有对内开放,也没有对外开放,开的很好。所以开放所谓新思维里面的开放就是改革,而这里我就讲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就是我们的开放要借鉴东亚成功的案例,就是战略纠偏。就是开放把我们亮给全球,就是完全暴露这个竞争的范围内。就是讲我不是保护它,我们走出去也不是保护它,我们进来,我们在国内也不保护了。就是国内有中国经济,国内竞争也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认为第一个是借鉴成功经验,战略的纠偏,就是我们过去走的有偏差,我们是加工贸易,我们服务业的开放不到位。就是我们过度去聚拢加工贸易,特别是不管是把我们的企业推向世界,这是我们国内市场上跟外资周旋,我们国际化方面,就是走捷径方面做了很不够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在成功的日韩模式里面,它主要是企业到国际去游泳,不是把外资请进来,请进来我们认为甚至是有些过度了,就是开放仁慈的过度了,我认为这确实有这一类的问题。甚至有些行业成立政府、利益集团和外资联盟,就形成了抑制我们的民营企业,我们的市场化的进程。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开放,它是功能上说的是个改革,最弱的方面它有一个发展模式的调整。

第二个就是新开放是促进经济转型的倒逼基础,倒逼着你。所以说我们的改革,我们许多的发展都是倒逼出来的。逼着我们必须去那么去做,我们现在有一个倒逼机制。就像过去这种倒逼机制更多的是在制造业上,那我们将未来这个倒逼机制可能是服务业上。然后倒逼着我们政府职能转变,就是我们的市场化走了一半,现在实际上还有一般,要素市场化我们还没有走。其中我们就产业上讲就是服务业,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倒逼机制。通过倒逼机制,让我们的企业在缺乏政府这个过渡保护的情况下,让更多的跟国际接轨,让他们竞争,我认为这才能壮大我们的中国企业,中国产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就认为开放也是改革这个思想。李克强讲了对外开放这个新思维,第一条就是开放也是改革。

(二)对全球竞争格局的战略把握

第二条我认为就是对全球战略格局的全球把握,因为全球竞争的格局,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的贸易,已经是第一贸易大国。然后过去出口第一大国,现在从2013年就变成第一贸易大国。但是这个大国我们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一个是大而不强,更重要的是存在结构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实际上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贸易,所以我们贸易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实际上

质量不高,然后我们还带来一些国际上的一些不太好的,甚至有些不管是嫉妒也好,还是从某种对中国抑制也好,有很多所谓威胁论的出现。这个威胁论确实也有一些,中国挤占别人的市场、岗位,实际上外资也是挤占我们的岗位、市场,按照纯粹的经济理论来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们大量的显现的产品,就像我们日常劳动密集型这种产业都是很显现的,显现的冲刺人家市场,人家就感觉到你的威胁,我认为这是很明显的。所以世界经济的格局进入金融危机就开始,一方面需要中国来分散,来对危机的解决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实际上它是对中国采取了很多的保护措施,抑制措施。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树立一个好的国际形象,我们不是抢饭碗。我们给你做的是按照国际规则的一种合作性的竞争

所以我们认为进一步的开放实际是有利于树立国际的形象。就是中国不是靠保护,当然我们完全摘掉这个帽子,中国闭关自守这种开放,开放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做了很好。我们更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低成本、人为的保护,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不仅仅是制造业开放,我们以后服务业、金融各个方面,我们都要开放,但这在国际上是很欢迎的。贸易的自由化和投资的自由化,你讲我们全球化遇到的这种调整、挫折或者是一种卷入低迷期,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的。因为全球资源配置,所以将我们进一步的开放上的,我们开放领域就更加的扩大,那我们中国是要市场化的。就像这样也容易得到国家上的,对中国发展的一个包容。因为意识形态上的问题,我们文化上的摩擦,但是我觉得从经济规则上讲,我们是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我们开始竞争。所以我认为是就是从全球格局的变化上讲,我们通过新一轮的开放,能够树立全球的一个新的形象。

第二个我认为我们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一个国际化,就是从国内经济变为国际经济,这么一个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发展经济其实包括了这个国际化,因为过去我们是国内,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实际要全面的国际化,像我们金融上,我们的一些制造业生产上,我们服务业开放,我们也需要国际化。所以国际化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也就是中国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这个。这个情况下,你还是按照过去那样的,主要是依靠加工贸易,主要是搞工业制造业,而你在服务业,在战略部署上,制造业永远都是在产业链的中游,甚至下游,中游都很难达到,因为你被它控制了,你整个发展,你通过加工贸易融入了全球产业链,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具有优势的,有控制力的,在金融上,在技术上具有控制的产业链中,那你注定是一个低端。所以我们认为在全球化新的格局下,我们要突破这个格局,那只有开放。开放跟着竞争,竞争之后我们达到你的水平,所以需要进取型、主动性的跟国际接轨。所以我们讲这个格局的变化里面,第一个树立好的形象以外,第二个进取型、主动性的发展这个需要,所以我们认为第二个就是对全球竞争格局的战略把握上,我们需要把开放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然后入市和全球化的启示,也是我们这样做的重要的依据。因为我们入市当时很多人是担心的,有这样的挑战,有这样的问题,中国要出现什么样的冲击,最后结果都不是想象的那样。应该是农业也好,汽车行业也好,很多行业甚至包括金融行业,都没有出现他们讲的这些。当时担心的许多许多问题,当然我们在入市谈判的时候,一开始也聚集的这些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全球化发展,有人说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利益,美国可能是最大的利益,中国确实是在受惠于全球化。那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我们入世我们更加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世界全球的资源配置,更大的开放我们的实际上经济发展,不是越来越危险,越来越弱,而是越来越强,越来越减少风险。所以讲入世和全球化,特别是作为一个大国,作为过去长期体制上的封闭性的,我认为开放增加活力,入世就是全球化是我们重要的经验。所以我们讲第二个对全球化竞争格局的战略把握上,就需要我们把对外开放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李克强对外开放的新思路。

(三)中国政府经济外交的需要

第三个部分是我认为中国政府经济外交的需要,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体制,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上,特别是政治上,模式上我们跟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些严重的分歧。很大的威胁,威胁论也是因为对我们发展中的制度、体制当中的不认可。当然我们认为有共同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这些原则,市场化这样一些贸易自由,还有一个就是贸易投资自由化,就是我们的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去做,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国际环境之中,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要完成我们的战略使命,中国梦也好、转型升级也好,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那我完成这样一个,按照三中全会的说法,就是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重点就是转型升级。政府工作报告讲了中国结构调整阵痛期,还有我们的讲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还有爬坡过坎这个关口,这个是政府报告里面对这个阶段的一个描绘。描绘它的实际任务就是你这是一个坎,要转型升级,到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层次。那我们追求发展不是三个发展,三大发展,质量、效益、提高。转型升级再加上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这是三大目标。这三大目标的实现,你要需要一个好的国际环境。

但是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国际环境有所恶化,就是讲特别是在政治军事上,我们周边形成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就是讲环境有所恶化。我们的国际经济发展转型进入国际调整,进入深化这个阶段。就是国际增加,这样实际上我们外部的贸易经济的环境也是不利的,贸易保护也是不利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动出击,我们同时要保护我们的利益,扩张我们的利益,保护我们的经济安全。那么我们认为在这方面最有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经济外交的力度。所以这一次政府报告里把经济外交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一个重要的外交手段,把它作为重要的外交方式,把它第一次提出来。过去我们也提过,这个经济外交实际上很早的时候应该是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注重,就提出这个概念。90年代开始也研究中国经济安全,中国经济拐角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国际问题,或者是我们的一些开放发展更好的创造一个环境,那么我们也得研究这个经济拐角。但是从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我们认为他们对这个事情特别的重视,因为这是一张牌。经济外交通过经济利益把全国各种,因为我们有很多异,很多分歧,把它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最好的方法就是经济领域、经济手段,那我们讲经济外交就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整,来加强国际合作。所以我们为这个经济外交的概念的提出,我认为这是李克强对外开放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讲,李克强也就是我们的新一届政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新一届外交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

我们讲它的考虑就是三条,第一打经济牌,第二谋求经济共赢,就是中国的发展,既在发挥中国优势的同时,同时我们又带动了全球市场的增长,需求的增长。

就是我们经常,我们领导人十年、几年都要进口多少国际产品,我们出口,很多出口是通过进口来实现的,但是我们讲贸易特点。那我们讲我们的发展是跟全球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国家,发达国家,我们都有一个共赢合作发展。第一个是打经济牌的一个好处,第二个是谋求共赢发展,第三个是我认为表现经济外交就是中国总理在去年在一些国家大国访问的时候,我觉得表现的和过去不一样的风格。李克强的这种风格就是大国总理成为超级国家。一个国家就像一个过去讲德国首相经常叫经济总理,超级推销员。我们认为中国在这个的,德国的这样的情况跟我们有某种相似之处,我认为中国的领导人在经济外交上除了外交上的需要以外,更主要的是在经济发展中,国际经济利益的这种进取和保护之中,怎么发挥政治家、我们中国领导人的作用。所以李克强总理不管是访问泰国也好,欧洲也好,大量推销我们中国有优势的,像我们的高铁,光伏实际上我们也是比较优势的产业。

就是去年得到欧盟的双反,但是实际上反面来说我们这个行业是很好的。为什么它会抓你,找你这个麻烦,实际上不光是这个行业的问题,它实际上考虑的整个经济发展,中国有可能在光伏产业形成竞争力,给它形成长久的威胁,不是短期影响多少就业,那可能有这么一个

小的因素在里面,但还有战略性因素在考虑。所以中国也一样,中国把自己的优势的产品来向国际推进,占领国际市场。

所以中国的大国总理第一次以超级推销员的身份站在国际舞台上,我认为这是很新鲜的事,很有风采。我觉得中国外交的很大的变化,经济外交。所以讲这三个方面,我讲这体现了李克强对外开放的新思维,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

二、开放型经济的新目标

第二个就是开放型经济的新目标,这个应该说是比较原则性的,由于这些目标跟我们现代化的目标,更我们结构调整的目标,跟我们解决国内重大的难题都结合在一块。所以开放型经济我们要达到一个新的目标。政府报告的第三部分第二点就是关于开放,开放与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就是从邓小平1978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改革或开放都是相伴的。而且现在就像我刚才讲的改革也是开放,这是一种新思维。我们讲改革和开放的关系就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

所以在大的目标我觉得第一句就给出来的开头语就是你要搞开放领域新的开放格局,新格局形成,就是要构建开放型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国际上市场汪洋大海搏击风浪,他有文采,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搏击风浪,不是在家门口搞国际竞争。实际上真正的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要形成国际品牌,自己的国际品牌。这个企业是在世界上,我要是想在国外的大都市,能看到不少中国的制造业,包括服务业,就包括金融的那些品牌挂在高楼上,那就是中国强大的标志。所以我们认为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搏击风浪,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你看它讲的意思,就是我们通过对外开放,然后倒逼我们的改革,倒逼我们的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我们的竞争性优势,我认为这句话已经把我们的总目标描绘出来。我们具体做一点分析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确立这样新的目标。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压力和机遇

第一个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机遇。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2008年危机以后,实际上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个变化在国内是阶段性变化,在国际上属于经济危机导致全球性格局的变化。实际上也有国际竞争打造了一个曲线的重新调整,实际上它也是双重的,一个世界再加上一个阶段变化,这就造成了整个环境变化。这个环境的变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是压力更大,意味着我们不前进,我们不升级,我们就会出风险出问题。

所以大家都知道2008年我们人均收入按照美元计是超过3000美金,超过3000美金就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中等收入水平是一个新的起点,同时又是风险点。过去的拉美,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到很多国家,甚至前苏联、东欧国家以及亚洲四小虎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这种,亚洲四小虎。实际上在1998它们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的两年、三年以后就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意味着这些国家现代化出现了停滞,或者是一个严重的减速,也就是升级遇到障碍。就是掉入到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讲这么一个格局。就像2008年这种变化,外部的变化加上内部的变化,因为内部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就是收入水平。那么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我经常说就是中等收入水平陷阱。就是你十年、二十年不怎么增长,增长很缓慢,增长几个百分点都非常困难,然后各种矛盾又凸显。现在不仅仅是经济矛盾,社会矛盾,利益,更重要的是现在一个环境问题、雾霾问题,这些东西都反应出来。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那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格局呢?那么在国内我们可以找很多原因,为什么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水平陷阱,可能是国家需求出了问题,可能是产业竞争力不足,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社会这种对立,社会矛盾的爆发,引起很多社会上、政治上不稳定。这实际上我认为都是重要原因,而有一条国际环境对我们的压力。那我们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呢?

现在学者倾向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面临的形势很严峻的,前堵后追。前有堵截者、后有追兵,

前堵后追的格局,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此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就是把你架在这个中等上,你下是可以的,上是很难的。下随时都可能下来,或者讲停滞了不怎么的,就是说你不怎么努力,就是把你的生存空间就是产业,国家产业链夹在这中间,你国内的矛盾把许多的资源这种处于这种矛盾之中,所以你就没有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格局是前堵后追,这跟我们2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不一样,跟发达国家再怎么讲危机,它再也不会出现。所以这个中等水平的时候是一个很难受、很特殊的这个阶段,就是人到中年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就像经济发展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以后,它面临压力很大。那么前堵是什么呢?发达国家堵截你,产业上不用说,它站在高端,它有品牌。同样一个车子,你要把车子性能什么的做的跟发达国家一样好,但是你就卖了它的价格,因为你没有品牌。就是越高端产品,就是人们对它的品牌价值,给它的议价就是更高。普通产品就没有什么品牌,议价就非常小。这种情况到这个阶段,你要增加,你靠这个,那你没有品牌,那你附加值一下子就降低了。现在技术上、供应链上,金融上还有品牌上,它具有优势,它要压倒你。所以我们讲,我们的学者们就讲中国经济像改革初期发展,那样很好啊。我们怎么发展呢?就是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就是讲你做一个大链子,我进去,我处于中低端价格这个环节,那我就干,干了以后,过去是可以,但是现在呢?干不动了。你的附加值可以说是越来越低,那就讲它会对你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压力,没办法升级。所以讲全是堵着你,甚至包括贸易保护,在美国对中国,在中美关系里面有很大的战略性意志,它为什么在我们东部,南边的菲律宾,为什么它敢于向中国挑衅。很重要原因实际上是反映美国的向东发展,太平洋战略、亚太战略,重视亚洲,实际上目的是抑制中国,军事上、政治上,然后加上经济上,它都会对你采取。就是中国发展,中国要上去,进入一个发达阶段,这是中国之幸。但是对美国来讲,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威胁,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矛盾。所以它会采取许多堵截的方式,堵截有的是冠冕堂皇的,有的是一些你都看不见,它会用各种方式堵你。实际上不仅是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已经发达的国家都想堵你,把你堵到出现中等收入陷阱,就好了。我认为是前堵。

后追就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甚至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全都能生产。我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到了加拿大温哥华看它那市场,找了中国货就是普通的商品也就是六成左右,但是五年前去,大概是经济危机前,我们去的时候,几乎都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百分之百。也就是一般的商品,日用品除了食品,其他的这种用品,许多东西,包括旅游的纪念品全都是中国货。你想买一个不是made in china都不行,也就是说那时候是鼎盛时期。我们的产品冲刺着世界市场,而且大家都能看到见,对你有很大的意见。因为你的产品附加值低,但是特别多,特别显眼。但是你生产别的东西就不一样了,你看像我们现在生产彩电,里面一个显像管就要收知识产权,收这类费,收这些东西,但是你看不见,你们家自己的家电企业生产的。你们汽车自己生产的,你自己国产的一汽大众,一汽什么,上海什么的,它就隐蔽了,你是显现的。但现在我们讲做这些东西,你都不行了。去年孟加拉出现的一个大楼倒塌,死了上千人,这些人都是什么?都是民工,都是跟我们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一样,他们制造着产品是跟我们一样,他们有比较优势,我们没有了。所以讲我们在现有的产业上,我们已经开始失去比较优势,慢慢就会比他挤了。所以追你后面,刚才前面是堵你,现在是追你,这样格局下,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不掉下来才怪呢。

特别是出口,所以出口这两年国际形势上不是在恶化,甚至是在好转,但是我们的出口感觉到很艰难,过去出口增长比GDP快一倍、二倍,现在出口可以和我们的GDP难拉平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今年的出口目标定在7.5%,因为我们的GDP定在7.5%,现在就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困难,这是我们讲我们的面临的新形势。

(二)国际竞争力提升是我国重要的发展与转型目标

第二个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就是我们的目标提高我们的产业,提高我们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中国重要的发展和转型目标,竞争力提高一定是在国际贸易上体现。所以开放型格局提高国际竞争力,因为我们当然搞出口加工,搞外向型战略,我们就是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的竞争力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世界性的竞争力,我们现在这个竞争力不足以支持我们GDP,从5000美金、6000美金到10000美金、15000美金,甚至再往上就更不可能。因为我们快到顶头了,我们要靠新的,新的就是讲新的竞争力,就叫国际竞争新优势。你的新的优势在哪一方面?毫无疑问从资本密集性的行业,在装备制造业,在部分的新兴产业,在一些服务业,或者说我们的金融,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特别是制造业的内容,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汽车、装备制造、造船这样一些装备制造,我们要跟日美这两个制造业大国差不多的水平。所以国家竞争提高是国家发展重要发展转型目标,这就是体现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里面读到的,就是我认为有一个新的发展观在确立。过去我们讲科学发展观,提倡科学发展什么什么的,就是提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但是我们认为,现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在逐步的确立一个新的发展。这个发展就是按政府报告中说,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应,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三大目标。三大目标其中有一条就是转型升级,实际上就是要提高国际竞争力。

然后同时提出了四个转变,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我认为四个转变是个很大的创新。实现四大转变,第一个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这个转变就是我们靠投入,未来是靠创新驱动提高效率。就是你要增加产出,你最好的是增加投入一个是提高效率。但我们现在是增加投入这个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越来越不行了,我们就靠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要创新,实现质量和效益性增长。

第二个就是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实际上这两个有相似之处,就是在不同方面来表达。但是它反映中国比较优势的一种变化。过去我们讲动态比较优势,就是比较优势它是在动态变化的。我先是建立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后来建立资本密集型的比较优势,以后专门的治理信息、高科技的这个优势。实际上按照世界上产业革命、产业发展的话,它就是不断升级的过程。那我们讲,以后的这种优势就是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第三个就讲到国际分工,因为这个事情跟我们开放有关系,就是国际分工中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我记得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是讲前年12月份,它主要是布置2013年的工作,有一个说法,就是中国的优势,中国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的融入全球分工,加大出口扩大投入,而是转到加大内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然后加快发展转变,这是大战略的转变。所以我们讲,从产业转型升级来看,我们就是要从国际争端中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这是第三个转变。

第四个就是解决两个重大结构的问题,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就是讲中东西,东部地区放下慢一些,但是我们中西部还是保持的比较快,那我们中国经济速度还比较高,东高或者是较高、次高,这是讲这个速度,这个市场,创造市场。然后我们城乡的矛盾,城乡的结构,所以讲它提出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的迈进,就是四个转变。实现这四个转变就是中国经济结构,除了转型升级这四个方面,所以我们讲国际竞争力跟这个关联上的,或者说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能够明显的推动这个转型升级,放在这么一个角度来看,就是目标。

三、开放型经济的体制创新

(一)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

最后一点,讲讲开放型经济的体制创新,开放型经济的格局,这个体制的形成它必须要有新的举措。这个政府报告里面关于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里面,有四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个就是扩大全方位的主动开发,就说这个开放要扩大,而且这个开放是全方位的、主动性的,不是被动的,我们主动出击。我们讲经济外交,我们前面讲要反映这样主动性的,就是对外开放新开放是主动性的开放,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这个开放的内涵是什么呢?全方面、主

动性的开放是什么?推动服务业的开放,我觉得第一要引是服务业。服务业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最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是最大的,而我们过去做的是非常不够的。所以讲所谓改革从产业上主要是改革服务业,就是服务业面对的问题非常多。因为我们要不是垄断,行政垄断,要么就是公共事业这个部门。这个部门都是面临价格、各种准入投资、准入这种严重的管制,就是政府在这一方面一直没有放手。所以扩大服务业开放,让发展当年的制造业来发展服务业,一方面我们自身要改革,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开放来促进改革,让开放本身来促进这个发展。所以这个第一条是扩大服务业开放。

第二个是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因为我们把它作为一个试点,作为试点以后全国要推广,也就是全国都应该之后,就形成统一的公平、合理的这样的国际的这种政策,就是国际化政策都是一致的,大家不管中东西,以后都是一样。那么现在要做试点。

第三个内容是扩展内陆沿边开放,也就是我们讲的从产业上主要是服务业,从区域上我们是先搞好上海自贸区,作为试点,然后再来推广,然后我们要掌握住各种沿边、沿海的这个节点。因为开放是全方位的,就是讲过去沿海开放变成沿边开放,在沿边开放实际上这个力度要加大。就是讲这三个方面,而这个方面特别有意思,这个报告里面讲的,除了讲这个开放以后,原来还有一个给大家某种信心的,激发的这种信心的语言,就是讲推动服务业的开放,使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不光是制造业,服务业也是要有新的,谁都愿意到中国来搞服务业、金融业这种服务,服务贸易发展。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而我认为这个上海自贸区的一个目标、要求,跟过去的我们各个省搞了很多的那种国家级开发区,甚至我们这个试验区,甚至包括改革开放的时候四大特区,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都没有这个目标。它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就是明年试点还是要开放,意思就讲我们最后都要形成这个体制。第三个拓展内陆、沿海开放的时候也讲了,让广袤大地作为对外开放的热土。也就是我们是开放全面、全方位的,就是把形成的目标和结果给讲了。就是我们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第一个就是要扩大全方位的举动开放。

(二)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

第二个从战略高度来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也就是这是出口贸易的。我们的贸易要升级,我们的贸易结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怎么去形成一种战略高度,也就是我们出口升级和我们产业升级是关联的。没有产品,你的产业不升级,产品不升级,但是我们讲我们表面上我们的出口还是很优的,很好的。我们讲机电的产品,我们占百分之五十几,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占百分之三十多,我们的年季度预算讲上海,讲广东,讲很多地方,这个结构都很好,那跟发达国家没什么区别。但是你要考虑到有一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就是外资干的,或者是跟外资相关的,那实际上是人家跨国公司的将近一半的业绩。所以我们的贸易结构上,实际上要真正的看中国的贸易结构的优化,你要看有多少品牌,高端自取的,就是一般贸易区广。然后你这个一般贸易的附加值再不断增加,市场份额再不断的扩大。在全球的这种品牌效应,在扩大。那我们讲我们的贸易的结构是优化的,我们现在这个目标还差很远,为什么我们是贸易大国不是强国呢?这里面具体讲,也不细讲,在报告里面讲了几点。

一个是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而且不是国内的电子商务,而是要国际,跟国际接轨,一开始就跟国际接轨。第二就是鼓励实施进口政策,第三个是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己品牌和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新一届政府特别强调服务贸易,也特别强调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要上新台阶,要上中高端,所以我们讲这只是三个层面,这个东西应该还是一个战略层面,还不是改革层面,创新的,更多的反映了我们国内的对产业改革和创新的建立的关联,这是第二个。

(三)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

第三个我想就是关于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刚才我们讲的第二点和过去的说法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说不是什么新东西,就第二点。第一点是完全新的东西,为什么讲第一次关于开放新格局的新体制,为什么它是一个新一届政府的重大亮点。因为我们新一届政府实施的发展的战略上,我认为有一条就是新的开放,新的开放思维,新的开放观,新的开放的一些政策,这是它的一个亮点,就刚才讲的第一条,非常新。第三个关于走出去上,跟过去的说法又有重大的拓展或者创新,就叫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这刚才说反映了李克强对外开放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说我们不是在家里面竞争,而是要到外面去竞争,这个开放不是去搞一下资源过来、搞一点合作,承包一点项目,是要推销我们的优势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甚至形成某种中国走姿的产业链,这次跨国公司到国际市场上游泳去竞争,这个开头目标里面讲的这个。我认为这个走出去这块是跟过去来讲,有很大的提升。

就是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就是鼓励国有、民营资本走出去。

第二个就是健全服务,健全金融、法律、影视等服务,规范走出去的次序,在这里不要搞恶性竞争。

第三个抓紧建设,建设发展问题,抓紧规划建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甚至包括这个基础设施,特别是我们对东盟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我认为就是一个升级版的,就是这方面真的要去涌入世界之列竞争,这是第三条。

(四)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

第四条最后一条,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发合作,这个国际的区域合作,双边的、多边的这个区域,特别是建立各种协议、联盟、一体化这个全球统一市场,全球化的格局下,实际中国化的过程更多的是,就是我比较同意很多专家讲的更多的是区域化,这是双边的,有部分就是区域多边的,而不是全球多边的,这是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把我们人民币的国际化了,我们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自由化,我们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互动互用。那就讲我们是要通过区域来突破,一些点来突破,然后达到一个面。所以现在我们在这方面就是,过去也做了,但是现在明显形成一个大的区域合作的局面,这是广泛的,各个部分相邻的、远离的,我们都要加强这样多双边的合作,区域合作。对于这里面讲的几个点。

一个是推动服务贸易的协议,政府采购协议,也就是讲现在美国、欧洲针对中国的一些贸易的,这个新的协议的,想把中国排斥下来,排斥,想抑制中国。那我们要主动加入你们这个谈判,跟你们一起来,不让他们给我们拉下来,把我们排斥在外。这是我们主动的去融入,所以要参加许多这种的谈判,贸易协定的制定、服务贸易、政府采购贸易,这样一些贸易的谈判,自由自贸区的建设,像这样一些,我们都要参与。

而且我们主动了建立一些,加强韩国、澳大利亚、海外合作组织的自贸区谈判,中美、中欧的投资协议,这样一些比较实的这些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