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要点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要点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要点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要点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

案要点

一、重点任务

(一)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

厘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尽快在关键领域取得改革突破,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将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由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上,激发微观经济活力,为入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打造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亲”和“清”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明确政商关系中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发挥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主动作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畅通非公有制企业诉求渠道。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实现不涉及前置审批及资料齐全无误的项目,当天申报、当天发照。实行市场准入一体审批制度,整合各职能部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跨部门审批管理机制和审批信息流转机制,集中办公,实现市场准入所有审批事项一次性、一体办结。

更好地为入区企业服务,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立智能化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入区各类企业提供信息化、便利化的办事服务,帮助相关企业标明经营行为的“雷区”和“红线”,为入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依托“互联网+监管”,强化事中事后数据监测和抽查,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与服务制度,形成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监管体系。

(二)探索西咸新区两级管委会协同开放及与西安、咸阳两市共建共享、错位发展新机制。

统分结合,各负其责。加快完善新区两级管委会管理体制,按照省政府授权或委托,新区管委会行使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权,在发展战略、规划土地、宣传招商、财政融资、风险防控和干部人事等方面实施统一管理。

明晰权力边界,划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合理划分和确定西咸新区与省直有关部门以及与西安、咸阳两市的职责权限。由管委会代表省人民政府行使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权,在项目建设、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等方面享有省、市级管理权限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积极稳妥推进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街镇托管,赋予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街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实现开发建设管理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相统一。

统筹协调,率先做好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打造空港新城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贸中心两大

功能区。空港新城功能片区主要发展航空科技产业服务及创新、航空总部经济、国际航空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服务、国际贸易服务等临空产业,优化通关监管模式,加快建设监管高效便捷、投资贸易便利的监管服务体系;西咸新区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贸中心功能片区重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能源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打造西部能源信息交流平台、丝路经济带能源及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和商贸金融经济中心。

(三)探索引进外资新方式。

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按照行业门类、大类推出针对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明晰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根据国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修订要求,有序推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社会服务、金融、文化等领域的服务业开放。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商投资研发环节,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推进中俄丝路创新园项目、中韩综合改革示范区等国际合作项目建设。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搭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平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强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发挥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协同效应,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和生产体系。鼓

励区内优势跨国企业主动实施兼并重组,将海外高端产能转移到园区。

探索外资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发挥新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鼓励现有企业主动加快转型升级,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产业结构、产业附加值、质量、品牌、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鼓励企业从制造环节向服务延伸,使加工制造向投资、品牌和生产性服务升级。推动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继续深化节能环保国际合作。

(四)探索推进“走出去”发展战略。

推动特色产业或优势产能开拓海外市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为重点对象,依托区域丰富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资源,重点以茯茶、冯武臣国医馆等产业资源为文化符号,将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有机结合,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鼓励制造企业加强与国内外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创新投资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为重点,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企业(集团)大力拓展西亚、中亚、东南亚、南美以及俄罗斯等重点国际市场,推动优势产能向海外转移,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

提高企业跨国经营能力。鼓励入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及国际化经营的规则和特点,实现企业发展与跨国经营之间的协调统

一。支持入区企业参与境外能源、矿产及农产品的合作开发,提高生产要素原料保障水平。鼓励入区企业与国内外院校、研究所进行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实现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鼓励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带动成套装备走出去。支持企业吸纳先进生产要素,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增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鼓励园区内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协调区内企业与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投资合作。立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节点”的定位,推动西咸新区与丝绸之路各国各地区互利共赢的产业投资合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信息交流、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做好引资、引智、引技等工作,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推动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设。构建开放型、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开放发展”为主题,推动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

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

(五)探索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外贸促进新体系。

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并逐步申报综合保税区。促进区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为其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鼓励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项目入区发展,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开展期货保税交割和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允许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优化保税货物流转管理系统,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流转便利化。加强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联动发展,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纳入通关一体化格局。

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西咸新区将在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力度、培育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服务贸易支持政策等八个方面进行探索。在2年试点建设期内,西咸新区将重点建设20个产业及公共服务园区平台,打造10个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培育形成5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服务贸易企业,设立西咸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产业核心承载区,率先推动以沣东现

代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园区等载体建设,带动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快速增长,努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大西安服务贸易发展新格局。

建立便利的国际物流流通系统、立体交通体系和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国际大通道,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善交通合作平台与机制。依托空港新城,完善航线网络,加密重点航线,增开国际航线,进一步开拓欧洲、美洲、中亚等地区主要城市的直航航线,提升机场的国际化程度。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和构建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服务于西咸新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

探索创设西咸国际医疗教育先行区,带动健康医疗服务贸易发展。通过国际合作引进高端医疗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支持境外医师及团队到先行区内社会办医机构执业政策,放宽执业时间限制,落实支持社会办医的财税和价格政策,创新医疗保险机制,推动西咸新区内医疗机构信息系统(HIS)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对接,探索境外医疗教育体系在西咸新区落地,率先探索“4+4”美国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六)探索能源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

创新能源金融市场制度。依托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合作构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复制推广沪港通经验,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吸引能源公司和金融机构入区,尤其是将新增的能源金融业务板块总部引入区内;吸引金融

公司入区设立投融资中心;吸引社会资本成立能源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引入融资担保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做好跨境投融资服务。

创新能源金融风险管理体制。构建能源供求体系,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积极联合各方建立统一的能源供求市场,实现新的能源供应格局。建立能源供求预警机制,成立能源预警委员会,及时提供预警能源风险和采取对策。完善交割机制,规避管道风险,建立能源供求预警机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机制,促进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帮助他们防范面临的能源金融风险。

探索构建丝路经济带能源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争取国家批准西咸新区的企业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试点工作。允许民资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创办合资银行,为贸易商提供更优质的跨境金融服务。

(七)探索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构建国际合作新体系。开展深层次的区域合作,积极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中韩综合改革示范区、中俄丝路创新园、中韩医美国际城、丝路风情城等项目建设,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强化国家级新区之间合作,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桥梁。开展深层次的国家级新区之间的合作,依托中

俄丝绸之路创新园,按照“一园三地”的模式建设国际创新合作科技园区。强化制度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科技、文化多领域的合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两地龙头企业及行业商(协)会作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更好发挥国家级新区辐射带动作用。抓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接,积极争取“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主动承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促进西北五省园区协同发展。打造物流园区协同,建立健全喀什新区、兰州新区、宁夏实验区和西咸新区产业合作协调机制,加强西北五省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智能物流骨干网,搭建高水平物流运输平台,实现西北地区新区物流园区的协同效应。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建立高效合作交流机制,邀请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西咸新区设立陕西办事处,作为沟通西咸新区与香港的桥梁。发挥香港金融管理局优势,推动新区企业与香港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金融合作。同时,加强联系各大证券公司、外资银行等具备境外债承销资格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区内企业通过海外发债获取低成本资金,提高国际关注度,赢取国际资金投资机会。

二、改革措施

理顺体制、调整和加强新区统一管理。按照合作双赢的原则,逐步理顺新区与省级有关部门和西安、咸阳两市的关系,明确各

个方面的权责利划分,优先解决好与新区招商引资、投资环境、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管理权限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与西咸新区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破解制约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比如土地、公安等方面的职能分配和定位等。健全财政体制,防控债务风险。

完善外资“引进来”政策体系。对外资的管理从注重准入管理转为市场调节和行业监管。提高政策透明度,允许类项目不再保留外资股比限制。探索建立劳工权益保护制度,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及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依托秦汉新城和泾河新城,利用现有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平台,吸引国际先进的制造企业进驻合作,打造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集群基地。

精简境外投资审批内容及环节,提高境外投资审批制度的效率和透明度。发展并完善境外投资保险和境外投资损失保险金制度,规避政治和信用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制定和完善西咸新区“走出去”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对走出去策略的统筹谋划和指导,依托新区丰富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扩大旅游服务出口,提高优势产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市场占有率。

研究制定《西咸新区服务贸易管理与促进办法》,构建符合国际运行规则的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立省、新区、新城(园办)三级上下联动的服务贸易发展协调机制。落实国家有关进口贴息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低成本的

通关、外汇、退税及配套的物流和金融服务。搭建服务贸易综合管理平台,依托航空商贸物流产业、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络西北核心节点等项目,打造丝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完善能源金融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对以能源领域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入区,免缴所有登记类、证照类、鉴证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优先保证其建设用地指标、优先预审报批、优先供地。依托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搭建起能源、科技和金融“金三角”平台,构建以能源交易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促进能源开发和金融创新的有机融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金融领域的多边开放合作,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开展跨境融资。

加强对外合作,协同推进开放。加强与南沙新区在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七大领域开展战略合作。积极申请国家对西咸新区的优惠政策支持,推进西咸新区与西北地区园区协同开放,在西咸新区建设国家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带动西北地区科技研究能力及资源聚集。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财税政策作为需求侧政策和供给侧改革连接点的作用,采取更大力度减税。认真清理并切实减轻入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成长性企业和新兴企业目前承担的各类不必要的非税负担,切实降低企业的显性和隐性成本。

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做好留学回国人才培养和海外人才计划。

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给予扶持资金及表彰奖励。依托陕西(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供最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人才自由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省发改委、商务厅、西咸新区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省发改委、商务厅、西咸新区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总体协调与全面负责试点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西咸新区管委会),具体负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在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协调下,强化西咸新区管委会内部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汇报试点进展情况。

(二)完善支持政策。

结合西咸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实际,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制定外经贸发展扶持政策,放宽外资准入,加强外资准入的市场调节和行业监管。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企业“走出去”创新金融产品。切实做好吸收外资、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和国际展会等对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完善人才保障。

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中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引进一批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市场发展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加强中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陕西教育资源大省的优势,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85高校的合作。提供专门的研究场所,以专业课题的形式面向全社会进行政府招标,促进西咸新区辖区内各高校的“产学研”效率的提升,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合培养具有扎实学识背景的专业人才,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四)建立督查机制。

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工作成效纳入各新城(园办)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中,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评价办法、动态通报等制度,保障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标志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西咸新区,明确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作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要点

西咸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实施方 案要点 一、重点任务 (一)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 厘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尽快在关键领域取得改革突破,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将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由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上,激发微观经济活力,为入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打造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亲”和“清”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明确政商关系中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发挥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主动作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畅通非公有制企业诉求渠道。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实现不涉及前置审批及资料齐全无误的项目,当天申报、当天发照。实行市场准入一体审批制度,整合各职能部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跨部门审批管理机制和审批信息流转机制,集中办公,实现市场准入所有审批事项一次性、一体办结。

更好地为入区企业服务,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立智能化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入区各类企业提供信息化、便利化的办事服务,帮助相关企业标明经营行为的“雷区”和“红线”,为入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依托“互联网+监管”,强化事中事后数据监测和抽查,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与服务制度,形成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监管体系。 (二)探索西咸新区两级管委会协同开放及与西安、咸阳两市共建共享、错位发展新机制。 统分结合,各负其责。加快完善新区两级管委会管理体制,按照省政府授权或委托,新区管委会行使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权,在发展战略、规划土地、宣传招商、财政融资、风险防控和干部人事等方面实施统一管理。 明晰权力边界,划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合理划分和确定西咸新区与省直有关部门以及与西安、咸阳两市的职责权限。由管委会代表省人民政府行使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权,在项目建设、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等方面享有省、市级管理权限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积极稳妥推进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街镇托管,赋予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街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实现开发建设管理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相统一。 统筹协调,率先做好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打造空港新城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贸中心两大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详细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一、建设西咸新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建设西咸新区是适应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湖北武汉新区、河南郑汴新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等城市扩展板块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前,关中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陕北、陕南丰富的后续加工产品也迫切需要延伸链条、提升转化的生产和科技支撑基地。西咸两市结合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板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城市化新的支撑点。 第二,建设西咸新区是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 重大举措。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是经济区规划的主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整个经济区的核心,关系经济区的建设全局与功能提升。当前应抓住有利时机,突破体制障碍,尽快设立西咸新区,并予以实质性推动,这样做既是实施《规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能为经济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构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第三,建设西咸新区是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有力抓手。西咸一体化 涉及交通、信息、市场、产业、人才、技术、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覆盖西安和咸阳两市所有县区,范围大、领域广,在全面推进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必须选择重点区块,示范推进,核心突破。通过设立西咸新区,将渭河两岸、西咸结合部的几个园区连接为一个整体 板块,统筹规划,联动建设,既可以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空 间支持,又可以有效整合这一区域资源,促进产业同步、资源同享,推动西咸一体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第四,建设西咸新区是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按照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都市区 人口将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高起点打造西咸新区,使其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渭河成为大西 安的中心水带,可以加快两市同城化发展,促进城市重心北移,构建 西咸两市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进而形成南融北跨、东拓西接、山水城塬一体、渭河横贯城中的西安大都市发展新格局。 第五,建设西咸新区条件具备、时机成熟。西咸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两市按照“八同”(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发展思路,咸阳主动融入西安,西安充分接纳咸阳,西咸接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 融合步伐加快,合作开发建设机制初具规模,西咸一体化已由“打基础”转入“求突破”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在区域发展上谋划新亮点,取得新成效。目前,该区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沣渭新区等几个共建板块发展势头较好;区域内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道,环境容量较大,宜于打造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心得体会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心得体会开放带来机遇,竞争促进发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要求,为我们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供了遵循,为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了“世界工厂”发展模式,为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提供了强劲动力。当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任务艰巨。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办好自己的事的同时,坚持实施更大范

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打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向改革要动力。要瞄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个目标,以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解决当前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进一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目前,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减至33条,今后一段时期,还要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有作为、有突破,为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扫清障碍、释放动能。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靠实践增活力。我国已经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发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聚焦打通各类梗阻,坚持抓好制度集成创新,让新一批可

实施方案:市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市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全市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根据《XX 省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X政发〔2014〕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发展动力的重要引擎、补齐短板的重大举措,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陆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积极主动和深度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加快建设开放大平台和载体,推动全面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要求相匹配、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基本建成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务法治环境,开放型经济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投资、促进就业、服务民生等贡献度显著增强,全市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其增幅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建国家级园区1个,开放通关口岸1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总量达到3亿美元;内联引资年均增长10%,总量达到1400亿元;进出口年均增长15%,总量达到23亿美元;境外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和服务贸易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境内外投资管理体制 1.放宽外商投资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均向内外资有序放开。推进金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重点推动外资(含台、港、澳)金融机构在邵设立商业保理、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创业投资及创投管理等类型金融企业;鼓励引导国际教育机构新设或合资设立国际学校,吸引各类外资在邵设立独资或合资医疗机构;支持外商投资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产业、会展和旅游产业。鼓励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以参股、并购、融资租赁等方式参与市内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向交通、电力、水利等市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旅游外事港澳侨务局。排在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方案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展示 编者按: 8月10日至11日,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评审会在西 安举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分别汇报了精心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制定的规划 方案。来自权威部门的13名专家对这4家单位的规划方案进行研究评 审。最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胜出。其它3家设 计单位的方案同样受到专家的肯定。 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渭河、泾河、沣河3条河流流经此地。其中,渭河连接西安、咸阳两 大城市,秦阿房宫等17处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密布周边,在建设 西咸新区的进程中,渭河将作为大都市的核心区带。此次评审会期间, 嘉宾们围绕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渭河 寻找一个符合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的建设蓝图。这里, 我们将四家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展示,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为西 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设计的美丽蓝图。 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一核、两翼、四心、群星”共同组成了渭河生态景观带一期工程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指的是即将竣工的横桥,包括集中酒吧、茶座等休闲设施的天汉广场,绿化景观横桥南渡,以及带有秦汉古风的园林建筑群;横桥东西“两翼”以休闲、旅游、居住和高科技产业为主,景观设计突出生态育护;“四心”即为动感咸阳、泾渭横桥、接天莲叶、渭水金滩,规划城市运动公园、荷塘湿地与滩涂沙地等景点,日后必将成为市民游客度假休闲的首选;“群星”喻义16公里长的渭河生态景观带沿岸各具特色的景观点灿若繁星,大色块、大乔

沣渭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及乡镇街道托管和管理体制政策解读问

沣渭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及乡镇街道托管和管理体制政策解读34问 前言 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打造全国内陆型经济开放开发战略高地,进一步加快推进西安沣渭新区作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重要承载区和城市功能新区的战略部署,近日,中共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了《<沣渭新区乡镇街道托管及有关管理体制方案>的通知》(市办发〔2010〕33号,以下简称《托管方案》)及《关于转发市推进沣渭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沣渭新区街道托管移交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办发〔2010〕34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为深入宣传沣渭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及《托管方案》和《工作方案》,使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乡镇街道托管政策家喻户晓,切实保障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好地发挥政策效应,沣渭新区党工委宣传部(沣渭新区管委会对外宣传办公室)编印《沣渭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及乡镇街道托管和有关管理体制方案政策解读34问》,从沣渭新区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理念,乡镇街道托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托管范围、管理体制和模式、具体工作安排等方面,详细介绍沣渭新区规划建设发展情况及《托管方案》和《工作方案》的有关内容、政策、制度、程序及要求等。 编印政策解读作为今年沣渭新区党工委宣传部(沣渭新区管委会对外宣传办 公室)加大沣渭新区发展战略及《托管方案》和《工作方案》政策宣传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便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详细地了解沣渭新区发展情况

西咸新区是大西安建设的关键

西咸新区是大西安建设的关键 西咸新区是大西安建设的关键 “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昨日上午,国新办就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情况及西咸新区规划举行新闻发布会,省长赵正永说,将用这样的新型城市理念对新区进行规划建设。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咸阳市市长姜锋。 赵正永在介绍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情况时指出,关天规划提出“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任务,而大西安建设分为核心区、西咸新区、外围组团三个层次,其中西咸新区的建设是关键。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上,将与西安、咸阳两市核心区错位发展,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为了将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新区,省委、省政府已将西咸新区的管理体制由前一阶段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调整为省市共建、开发建设以省为主的体制。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兼任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 西咸大手笔建生态田园新城 新区建设引入“现代田园城市”新理念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将一改“摊大饼”模式,按照“核心区+组团”的模式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按照“核心区+组团”的规划建设模式,整个西咸新区被分划为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五大组团。 五大组团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涵盖泾阳县泾干镇、永乐镇、高庄镇、崇文乡、太平镇,渭城区底张镇、北杜镇、周陵镇、正阳镇、窑店镇、渭城镇,秦都区的双照镇、钓台镇、陈阳寨街道、沣东街道等十多个乡镇和街道以及兴平市茂陵周边地区。 “西咸新区的规划有一个新的理念,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田园城市。”昨

西咸新区XXFX-ZX04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西咸新区XXFX-ZX04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管理单元)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 2018年3月21日

文本 第一条根据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规划用地收储与《西咸新区垃圾固废 设施专项规划》用地布局要求,对沣西新城XXFX-ZX04单元控制性详 细规划进行单元局部修改。 第二条规划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沣西新城核心区二期XXFX-ZX04 单元内各地块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及建设审批。 沣西新城XXFX-ZX04管理单元位于统一路以南、沣景路以北、同 文路以西、秦皇大道以东区域,总用地面积139.17公顷。 第三条管理单元图则与文本内容共同构成管理单元的法定文件。其 中文本的“下划线”部分为强制性内容。 第四条本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陕西省西咸新区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以下简称《西咸标准》)确定。 第五条规划布局:XXFX-ZX04管理单元主体功能为教育、商务。康定路以北为教育片区,主要分布有高等院校用地(A31)、中小学用地(A33)、二类居住用地(R2)、商业设施用地(B1)、商务设施用地(B2)及 公园绿地(G1)。康定路以南为商务片区,主要分布有商务设施用地(B2)、文化设施用地(A2)、公园绿地(G1)、广场用地(G3)及 供燃气用地(U13)。 第六条居住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规划总人口为1万人,居住用地 2

全部为二类居住用地(R2),总面积13.2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9.53%。主要分布于康定路以北。 第七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内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文化设施用地、高等院校用地、中小学用地,主要分布在单元北部。总面积27.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9.87%。其中文化设施用地面积约3.3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37%,高等院校用地面积约23.1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6.62%,中小学用地面积约1.2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88%. 第八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总面积41.2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64%。其中商业设施用地(B1)面积0.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7%;商务设施用地(B2)面积40.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9.17%。 第九条交通设施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规划交通设施用地全部为城市道路用地(S1),总面积29.7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38%。规划单元内的城市道路包括秦皇大道、统一路、沣景路、康定路、同文路、同德路及尚业路。 第十条绿地与广场用地:XXFX-ZX04管理单元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26.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98%。其中公园绿地(G1)面积26.1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82%;广场用地(G3)面积0.2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17%。公园绿地位于道路两侧及尚业路以南地区,广 3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学习笔记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学习笔记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要进一步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高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从而可以促进国内国际要素资源有序自由流动、全球高效配置。这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2)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通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更大程度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更大力度拓展国际人才、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3)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所以要通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开放,自主开放,变外部压力为内生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进人民福祉。

(4)这是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刻调整期,但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整合全球价值链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动力系统面临转换,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面临重构。另一方面,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相比,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还不够高、国际制度性话语权还不够强。所以,我们必须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这既是我国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也是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的需要。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一、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成立背景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

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 发展规划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可开发利用环境空间好,科教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富集,有较好产业基础。规划到2020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36万人,GDP总量达1700亿元。未来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陕西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基础。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三保三新”,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城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省长赵正永要求,新区要遵循“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强调,要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同时实现人口承载与节约用地两个目标。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建立政策保障。 新区成立以来,努力做好“谋篇、布局、蓄势”三篇大文章。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主题,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大开大合”格局,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田园城市总体格局及“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按照“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及“集约、集成、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策划“百千万”项目工程,建设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空港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周陵新兴产业园、泾河物流交易园等十大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核心概念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具体发展蓝图 1、建设目标 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通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2、阶段目标 (1)“三年出形象”(2011-2013)——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西咸快速干道拓宽改造,改善西咸出入口形象;基本建成沣泾大道、正阳大道、红光大道等区域主干络网;渭河、沣河、泾河治理初见成效;五大区域板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板块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增长42%)(2)“五年大变样”(2014-2015)——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 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区域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50%) (3)“十年大跨越”(2015-2020)——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陕西西咸新区面临管理架构及人事任命等难题

造富第四极 ——“第四个副省级新区”猜想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李妍● 王群|西安报道 1992年,横跨黄浦江的松浦大桥是大上海的贫富边界。 向东望去,外滩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向西望去,浦东阡陌纵横、杂乱不堪。 同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迎来了华丽转身的机会,成为我国第一个副省级经济区。 八年后,上海浦东新区有了新称谓——“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世界瞩目 的“东方明珠”。 松浦大桥成为见证者,连接上海外滩与上海浦东两个时代的鼎盛繁华。 2009年11月,天津滨海新区成为我国第二个副省级经济区。 在这片荒芜的盐碱地上,国家级开发区、中国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高新出口加工区成为点燃燎原 之势的三颗星火。 一年后,天津滨海新区脱胎换骨,成为“环渤海明珠”。 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为后继者——我国第三个副省级经济区、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重庆的目标是,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长江上游商贸金融中心。 两个月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封面文章称,重庆两江新区是“长江上的芝加哥”。 它们共同的身份——“副省级经济区”被称为“新阶段特区”,其定义是:我国在特定地区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区划不变,行政级别提高,享受政策、税收、发展平台等方面的特别照顾。 它的另一个定义是:一个经济区被盖上了“国”字印,背后是最强大的国家支持、最实惠的倾斜政策、 最具有吸引力的招商资本。 2011年6月,位于中国西北的陕西西咸新区成为第四个幸运儿。 西咸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核”,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它承载着将西安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并以特殊的战略地位、重要的资源效应得到了“国家级”支持。然而,其管理体制冗繁、向心 力不足、定位不清等问题也饱受外界的质疑和诟病。 西北重地,一个“国字号”新区振翅欲飞,等待它的会是什么? 6月13日上午10点,陕西省省长赵正永、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和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坐在国新办的主席台上大声宣读《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副省级新区”一锤定音。 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陕西也激起了沸腾之声。 陕西、西安、咸阳三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正在同步直播,当地的《华商报》用半个头版发布了超大 字体的标题“西咸新区:中国第四区”…… 西安北二环,“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称“西咸办”)的牌子被摘下,换上的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管理委员会”(下称“西咸管委会”)的标牌。 这意味着由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副主任李忙全带队的西咸办成为了历史,由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挂帅的新任领导班子将承接“中国第四区”的所有期望和未来…… “迟到”的审批 “目前正在敏感的审批阶段,国新办还没有发布消息,个别媒体就称副省级在望,这不是添乱嘛!” 今年5月初,有媒体称“西咸新区即将成为我国第四个副省级新区”。 随后,西咸新区的每一步进展都吸引了无数眼球。划分五城、五城定位、成立管委会、副省长挂帅…… 在外界看来,“副省长任管委会主任”就意味着管委会属副省级级别,西咸新区也随之升级,成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并列的第四个副省级新区。 但实际情况是,“西咸管委会属正厅级级别,不能因为副省级领导挂帅就提升机构的行政级别。”西咸 管委会一位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 不过,根据三大副省级经济区的领导配置情况可以看出,成立正厅级级别的管委会,并由副省级领导 挂帅,是副省级新区的“必备班底”。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工作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 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芜政办秘[2017]258号 【发布部门】芜湖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12 【实施日期】2017.09.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芜政办秘〔2017〕25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9月12日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芜湖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度重点改革项目总体督察方案》(芜改组发〔2017〕8号)要求,为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市发改委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商务局就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专项督查,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督查内容 坚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重点督查构建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6〕4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芜政办秘〔2017〕124号,以下简称《评价办法》)、《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工作信息报送规定和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项目调度办法的通知》(芜政办秘〔2017〕87号,以下简称《信息规定和项目调度办法》)和市目标管理考核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通知》(芜考〔2017〕5号,以下简称《2017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等明确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 1.各县区、开发区成员单位。要全面对照文件报告围绕利用外资、境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和开放大平台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工作建议,10月15日前起草完成自查报告,要建立整改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经县区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审定后函告市发改委;11月10日前起草完成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附件 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和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关要求,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探索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西咸新区的重要意义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包括两市7个区县的部分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引领大西北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西安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具备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基础条件。设立西咸新区,主动顺应西咸一体

化发展趋势,是打造大西安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二)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设立西咸新区,将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核心,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通过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科学规划建设,改善功能布局,实现中心城区与新区联动发展,走集约高效、生态良好、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 (三)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核心带动作用,带动大关中、大西北地区协调发展。西安(咸阳)大都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和重要引擎。设立西咸新区,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发挥其引领和带动大西北的核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建设西咸新区有利于构建西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推动我国向西开放。设立西咸新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欧亚经济论坛、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对内对外经贸技术交流合作,扩大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不断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建设西咸新区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才集中、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促进工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战略和目标 (3) 第三章总体布局 (4) 第四章用地规划 (11) 第五章历史文化保护与彰显 (14) 第六章城乡统筹规划 (15)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16) 第八章生态体系及绿地系统规划 (17) 第九章景观风貌规划 (19)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21) 第十一章市政设施规划 (24)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0)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2) 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33) 第十五章附则 (34) 附表 (3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按照彰显文化底蕴、集聚现代产业、建设良好生态、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的思路,充分发挥新区历史文化、生态水脉、资源要素和综合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布局、集约发展等原则,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设施现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彰显历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新区。使西咸新区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位。 第三条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开放创新;城乡统筹、科学布局;生态低碳、集约发展。 第四条规划理念 组团布局发展、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现代农业衬托,历史文化传承、城市特色塑造。 第五条规划范围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

理论文章: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倒逼国内改革以及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开放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下一步,应抓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试验和辐射带动的双重功能,加快RCEP谈判进程以维持区域经济合作的势头,完善对外开放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为引领经济新常态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一、为什么引领经济新常态需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是通过开放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非熟练劳动力供给减少,其价格快速上升,不再具备国际比较优势。与此同时,中国高素质劳动力快速增长、产业配套的完善以及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中国在部分技术、知识和

管理密集型产业领域开始具备比较优势,如果能够通过进一步开放来利用这些新的劳动力,特别是吸引全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管理中心和财务结算中心来中国投资,将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和优势产业,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增长活力。 二是通过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中国低端产品供应过剩,而高端产品和服务供应不足。通过进一步开放汽车、电子信息、医疗产品等高端制造业和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引入中国稀缺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提高我国的供给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和技术转型升级。通过建立走出去的新体制,使企业更便利地在全球获取技术资源,实现国外技术和中国市场的有效对接,对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构建全球价值链极为关键。 三是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个层次是通过对外开放,为对内开放特别是向民营企业开放来创造条件。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开放,增强竞争压力,倒逼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和效率提升。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通过开放来引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比如通过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准入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 方案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一、建设西咸新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建设西咸新区是适应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湖北武汉新区、河南郑汴新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等城市扩展板块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前,关中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陕北、陕南丰富的后续加工产品也迫切需要延伸链条、提升转化的生产和科技支撑基地。西咸两市结合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经过高起点规划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板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城市化新的支撑点。 第二,建设西咸新区是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

划》的重大举措。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是经济区规划的主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整个经济区的核心,关系经济区的建设全局与功能提升。当前应抓住有利时机,突破体制障碍,尽快设立西咸新区,并予以实质性推动,这样做既是实施《规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能为经济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构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第三,建设西咸新区是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有力抓手。西咸一体化涉及交通、信息、市场、产业、人才、技术、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覆盖西安和咸阳两市所有县区,范围大、领域广,在全面推进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必须选择重点区块,示范推进,核心突破。经过设立西咸新区,将渭河两岸、西咸结合部的几个园区连接为一个整体板块,统筹规划,联动建设,既能够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空间支持,又能够有效整合这一区域资源,促进产业同步、资源同享,推动西咸一体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第四,建设西咸新区是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都市区人口将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高起点打造西咸新区,使其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渭河成为大西安的中心水带,能够加快两市同城化发展,促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考核评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 制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芜政办秘[2017]124号 【发布部门】芜湖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5.08 【实施日期】2017.05.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 (芜政办秘〔2017〕12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考核评价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5月8日 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考核评价办法

根据《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6〕4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制定本考核评价办法。 一、总体思路 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开放发展的总基调,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落实《实施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对发展成效、发展质量和基础工作三个方面考核,不断提高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二、考评对象 1.载体单位。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和三山区政府作为一个整体纳入考核。 2.市直单位。市发改委(物价局)、市商务局(粮食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外侨办、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投促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信息办、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市广播电视台、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芜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芜湖海关、人行芜湖市中心支行。 三、指标体系 1.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考核指标:内容包括发展成效、发展质量和基础工作3个类别12项考核指标。附: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考评指标体系及权重设置。 芜湖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考评指标体系及权重设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