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让学生领悟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学习重点】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法学法】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选用】投影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领悟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2、学会找说明对象、特征、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一、导语设计: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辈辈革命先烈,一代代革命英杰,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奋斗、流血、牺牲。当革命告捷,新中国成立,人民没有忘记他们。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兴建一座纪念碑,永远纪念他们---我们的人民英雄。展示图片,请看,这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风貌。背身的正面是毛泽东题写的八个镏金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板书),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一起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去凭吊人民英雄。

二、检查预习

1、找学生到台前简介作者作品:

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2、扫清生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瞻.仰()矗.立()镏.金()发髻.()重幔.()小庑.殿顶()五卅.()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上sù()天qiàn()镶嵌.() yú()

(3)、你觉得还有哪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投影展示学生课下积累的字词)

三、根据图片,从直观的角度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加深学生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

四、小组探讨,感知内容

①、找同学朗读课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后做朗读点评)(10分钟)

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畅谈。

作为普通的瞻仰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说特征: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

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

装饰花纹象征……

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

次说感受: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句子。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②、检查交流预习导学2、3、4(以小组挑战的形式,看哪组做的最棒)(10分钟)

挑战后明确:

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平时性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

c、文章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生分小组设计活动,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在黑板前画出行走路线,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互相补充;其他学生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一踏着(石道)一踏上(台阶)一到了(平台)一走下(台阶)一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介绍lO幅浮雕:鸦片战争—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1839年——解放战争,是时间顺序)

(浮雕的方位是按东—一南——西——北是空间顺序)

六、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结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认识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会了找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以及说明顺序,学会了分析说明文,希望课下多预习,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

七、课堂练习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总体特征

2、本文说明顺序是和相结合

3、本文是和说明文。

八、布置作业:(在课文中做批注)

1、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判断其作用

2、找出说明文中的记叙、议论、描写。

九、板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定舫

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

特征:庄严、巍峨、雄伟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让学生领悟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一、检查预习: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3、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4、各小组选取浮雕画面的情节,做表演。

二、写法探究、感知品析作评点

(一)、检查交流预习导学(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每组出一位代表,看哪组做得最好)交流后明确: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作比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5米。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的特征。

打比方: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的特征。

列数字: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这些句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2、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3、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以十幅浮雕为例,体会说明文中说明、描写、记叙、议论的综合运用。

讨论后明确:

①、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

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背景、地点这是记叙部分,描述画面,这是描写;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这是议论。

②、后几幅图画,展开小组竞赛的形式,得出结果,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记叙、描写、议论在说明文的运用。

教师总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描写),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议论),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记叙),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四、学生表演秀,品味主题

学生以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等画面为背景,上台前表演小品,体会浮雕画面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五、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

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

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

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

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六、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使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最大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4.24米。()

②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③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的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2、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各是什么?

①这些浮雕高2米,和在一起共长40.68米。()

②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4.24米。()

七、扩展延伸

凡尔赛宫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臵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婷婷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像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2、第1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3、第2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运用了说明顺序。

4、第2、3段中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八、作业布臵:

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事物,要求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字数不少于20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老舍中学语文备课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本文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阅读与图片展示相结合,理清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周定舫,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回忆说明文常识 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常见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等。 三、解题 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人民英雄”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哪些英雄呢?)。 2、“永垂不朽”揭示全文主题。(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人民英雄纪念碑”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 2、“瞻仰”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指恭敬地看。) 四、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内容) 1、积累生字词 瞻(zhān)仰矗(chù)立旌旗( jing ) 奠(diàn)基砌(qì)墙伟绩(jì) 天堑(qiàn)镶(xiāng)嵌(qiàn)发髻(jì) 2、解释词语 矗立:永垂不朽:慷慨激昂:丰功伟绩:遥遥相对:风起云涌: 3、试着用几个词自己说一段话。

4、初读课文 (1)第一节中哪几个词体现了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也即纪念碑的总特征)。(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巍峨、雄伟、庄严 (2) 说说课文总体上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的?请勾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 从……走去,越过……踏着……走到…… 踏上……到了…… 瞻仰:从……起往南转到…… 西面……来到…… 走下……离开…… (3)阅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 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五、研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⑴阅读2-5段思考: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介绍到读者面前来的? 按照作者的活动顺序(先“进入广场”,再“越过广场”,进而“踏着石道”,然后“走到碑前”,接着“踏上台阶”,而后“到了平台”)——由远而近 ⑵到了平台仔细瞻仰,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造型的? 空间顺序: 由下而上:台阶——平台(双层汉白玉栏杆) ——碑身——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由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 ⑶请大家思考:既然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小碑座”“大碑座”呢? ①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纹集中起来写,阐发花纹的象征意义,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寄寓对先烈的崇敬。 ②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③从纪念碑的结构来看,这是先主后次的顺序。 2、阅读6—10自然段,学生标出十幅浮雕的具体位置,并分析说明顺序。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案第2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三框民主管理第四框民主监督 【学习目标】 1.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2.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3.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学习重点】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学习难点】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主探究】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一、教材助读 (一)民主管理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实行和城市,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2.在农村,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组织。,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的主要途径。村民可以通过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的原则讨论决定。 3.制定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 4.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了、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5.在城市,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 6.实行城市居民自治的作用:在维护居民的,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的,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7.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 (二)民主监督 8.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9.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影响广、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0.重要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1.公民应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概括地说:公民一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二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二、预习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实践中,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属于群众性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经济组织 D.基层社会团体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的农民群众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实现了“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这说明 A.只要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就能够解决农村的一切问题 B.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不受制约 C.村民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D.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目前,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实行村委会选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如果综合这些信息写一篇新闻稿,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自己选举当家人——村民自治的基础 C.村民委员会选举——发展大众文化的创举 D.发展基层民主——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4.《村委会组织法》颁行10余年来,我国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进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阅读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阅读答案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这段文字先台阶,后__________;先__________,后中间;先题字,后__________。按_________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闪闪发光”四字有何深层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从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 6.“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人民英雄”是指() A.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人民英雄。 B.鸦片战争以来的人民英雄。 C.五四运动以来的人民英雄。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人民英雄。 参考答案: 1.平台四周碑文空间 2.记叙 3.列数字作比较 4.“闪闪发光”四个字不仅是写实,而且蕴涵着革命烈士精神在闪闪发光。 5.从1919年到1949年 6.不能删,说明毛主席、周恩来对此事态度非常慎重,显示建碑的意义重大。 7.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了人民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8.B

【整合】部编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2站《少年有梦》导学案共3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导学案 设计:周灿军审核:执教:使用时间: 学校目标:1、通过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了解学习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热爱新的学习环境。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学时代,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尽快适应新的初中生活。 学习重点:知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学习难点:认识到初中生活是给我们成长的礼物,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初中是一个美妙的名词,是我们成长生涯中的第二段旅程。从我们迈进中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一条崭新的路已经铺在我们面前。在这条路上,你想留下什么样的脚印?是直是曲,是进是退,往往就在你一念之间。刚刚进入中学的你,为融入新的生活做好准备了吗? 二、学习探究 主问题1、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新期待?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阅读思考问题。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记录自己思考的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主问题2、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4页上方内容。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写出本题答案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组长记录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主问题3、为什么书上说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阅读思考机会和挑战分别指什么?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组长记录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 三、知识拓展延伸 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初中阶段自己想要完成的几件事。 2、与父母进行一次沟通,听听他们希望你在初中三年要完成的事情。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含答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学习重点: 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情况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中重点说明了哪些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有何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讲授此课时,先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把握说明文的特点。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问答法、延伸拓展法”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瞻.仰()矗.立()镏.金()上sù()五卅.()天qiàn()镶嵌.()发髻.()重幔.()小庑.殿顶()yú()越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2、本文从说明文分类来说,属于说明文,说明文。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领悟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2、学会找说明对象、特征 3、体会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2分钟) 检查预习导学1,扫清生字。(3分钟) 二、根据图片,从直观的角度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10分钟)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加深学生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 三、整体感知内容 ①、找同学朗读课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后做朗读点评)(10分钟) 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畅谈。 作为普通的瞻仰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说特征: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 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 装饰花纹象征…… 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 次说感受: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句子。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②、检查交流预习导学2、3、4(以小组挑战的形式,看哪组做的最棒)(10分钟) 挑战后明确: 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 c、文章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解决预习导学5 学生分小组设计活动,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在黑板前画出行走路线,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互相补充;其他学生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一踏着(石道)一踏上(台阶)一到了(平台)一走下(台阶)一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三框《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学习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必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 难点: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自主学习】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 1. ,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 。 组织和民主管理,政府工作的改进和决策的完善,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和有效监督。 3. 。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和的有机统一。 4. 。 我们应当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我国的。 二、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 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意义何在?) 3. 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意义何在?) 【判断】 1、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3、参与政治生活就是参政。 4、政治是国家的事,中学生参不参与没有多大关系。 【课堂探究】 探究一: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星光大道》节目家喻户晓,为许多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请问,它是否属于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内容? 探究二:网络舆论是新事物,也是好东西,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情,汇集民智。但网络舆论也有不利的一面。一起突发事件,往往瞬间就会有海量跟帖,当事人有口难说是与非,很快形成“快意恩仇”“网络审判”之势。 你如何认识当前网络上的“快意恩仇”“网络审判”现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依据方位词语,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关系。 2.学习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方法,了解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方法。 3.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一些常识,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参考《阅读空间》说明文阅读技巧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解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问题。它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成因、结构、关系等,还解释事物的变化规律,目的在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可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等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 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生字词 瞻仰(zhāngyǎng)矗(chù)立五卅(sà)奠(diàn)基砌(qì)墙上溯(s ù)伟绩(jì)镏(liú)金挑衅(tiǎoxìn)逾越(yúyuè)天堑(qiàn)重幔(chóngmàn)不朽(xiǔ)横幅(fǘ)发髻(jì)镶嵌(xiāngqiàn)销毁践踏徒手熊熊火焰峻峭老巢搀扶(chānfú)矗立永垂

不朽慷慨激昂勇往直前丰功伟绩遥遥相对怒形于色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2.快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提示:作者按“点题-------瞻仰纪念碑-------抒瞻仰感受”的顺序组织材料。整体感知课文(速读),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段):点题总领全文。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段):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也可以具体一点) 第三段(11段):抒写瞻仰感受。 渗透着:无限崇敬深切怀念 3.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4.思考问题: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来? (阅读2、4节,行踪变化的词语。) 作者的行踪(瞻仰过程)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 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5.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少年有梦》导学案

《少年有梦》导学案 上课时间:2016年9月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陈坤锋 一.独学检测 1.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___________,让生活更有__________。人类因此__________和发展。编织_____________,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 少年的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相连。 少年的梦想,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相连,_____________密不可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⑴中国梦基本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现中国梦必须____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 4. 努力,是一种______________,是一种不服输的_______________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______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__不懈追求。 二.群学探究 1. 少年为什么需要梦想? 2.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3. 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三.当堂练习 1. 在班里召开的“你的梦想是什么”的座谈会上,小丽说:“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小明说:“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小强说:“我的梦想是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这说明了() ①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②少年需要梦想 ③梦想一旦确立就不能变化④少年的梦想能促进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2.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有一个非同常人的计划 B.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C.要设计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D.要设计一个与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目标。 3.“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主席这句平实的话告诉我们青年人() A.成才的关键是得到机遇 B.艰苦奋斗就能实现梦想 C.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D. 要自觉地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联系起来 4.2016年4月8日下午,长沙市一中逸夫楼会议厅座无虚席,雷鸣般的掌声不时响起,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月优秀事迹报告会在此举行。“保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便是我始终怀揣着的梦想。”现场,湖南科技大学2012级法学专业学生彭月月与400多名高中生畅谈梦想。 1. 彭月月的梦想体现了少年梦想的什么特点?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少年有梦》教学设计

第2课时少年有梦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 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目标 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知识目标 想的方法 能力目标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 3.解释少年:指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的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梦想的重要性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仍然有意义。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少年需要梦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材料一:海伦·凯勒有这样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2)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教师讲述: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5.播放视频——中国梦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1.梦想与现实 观点一: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正确) 观点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错误) 观点三: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正确) 观点四: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错误) 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正确)

2007年山东高考优秀满分作文:不朽的丰碑—关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高中生

2007年山东高考优秀满分作文:不朽的丰碑—关于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 都说“时间是治疗心灵的最好的针剂”,往事如烟,缥缈婆裟, 无论成功与失败,顺境与挫折,各种人情冷暖,众多缤纷繁芜,都会随着时间的飞逝永远的被遗忘在身后的风尘中,而尘埃终会落地……其实,在这些零落的尘埃里,总有一颗水滴虽经受了流金岁月的洗礼依然明亮如初,在鲜为人知的角落绽放着自己的光彩,柔和却不乏刚强…… 轻轻挑开水滴外面的薄暗纱,看,上面映着的是他的面孔,笑容灿烂而坚毅,手持长枪,背负旅行包,别着手榴弹,注视着自己的家乡,守卫着无限留恋的领土,可他的背后,却是硝烟滚滚,炮火纷飞,而他,在一场惊心动魄又无比艰难残酷的战争中,却永远地闭上了明亮的眼睛,无声地撒手人间……他,就是左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将领。水滴刹那间晶亮起来,忽地一闪,出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的画面。狂妄的日寇在屡次遭受左权军队的打击后,不甘失败,又调集了3万多兵力,发动了空前残酷的“铁壁合围” 大“扫荡”,并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进犯。25日,为了掩护后方机关的同志们跳出包围圈,左权率部坚持指挥战斗,自己直到最后才开始突围。 看吧!那一道道血痕镌刻着他英勇拼搏,不屈奋战的壮举;那一声声冲锋号角迸发这誓死保卫祖国的豪情;火光冲天,炮声连连,可左

权只把它视为微小的尘土。他热血沸腾,敌人千军万马都在他刚毅的面容前颤栗了!当队伍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他身前爆炸,左权不幸英勇牺牲,年仅37岁。 这时,连空气也变的凝重肃穆,哀伤的气氛笼罩着人民。左权牺牲,全军悲恸,左权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军队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朱总司令,诗悼忠魂: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水滴逐渐暗淡了下来,令人惊异的是,水滴上竟然捧出了一朵洁白壮丽的鲜花,花的背后,是巾帼英雄——冷云。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军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这一天,她们在牡丹江地区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准备渡河的冷云等人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役。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大部队迅速摆脱敌人,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后练习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后练习 基础题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瞻仰( ) 矗立( ) 重幔( ) 髻子( ) li ú( )金 梭bi āo ( ) ch ān ( )扶 di ǎn ( )基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瞻()赡()澹()镏()榴()溜()馒()谩()幔()膘()镖() 鳔()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怀着________的心情,瞻仰了这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纪念碑。 (2)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________的奠基礼,毛主席________,为纪念碑奠定基石。……它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 (3)由此上溯到________,从那时起,为了________,争取________,在历次斗争中________永垂不朽!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2)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能力题 5.结合句意说出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2)根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6.阅读理解。 ①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②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全国人民对他们永远( )和( )。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在选段第②句括号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它们是 ( ) A .表明 思念 敬爱 B .体现 纪念 尊敬 C .表现 想念 敬慕 D .表示 怀念 敬仰 (2)给选段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七年级政治上册 1.2 少年有梦导学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2.少年有梦 【新知先学】 一有梦就有希望 1.编织人生梦想,是____________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图景的__________。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________。 3.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1)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________的愿望。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2)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________紧密相连。 (3)少年的梦想,与____________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二努力就有改变 1.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________。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____________。2.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1)努力,是一种________,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________,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____________。 (2)努力,需要________。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______________联系在一起。 (3)努力,需要________。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要点探究】 探究一有梦就有希望

20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于是,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破绽百出,不忍卒听。一曲终了,老琴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师又问道:“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呢?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要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的梦想。他一生仍然喜欢小提琴,他拉得仍然十分蹩脚,但他却能自得其乐。这位少年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如果梦想不能实现,那么,梦想还有意义吗? 努力就有改变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要观点 ①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4)历史意义 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误区警示]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但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人文思想的宣传。 二、“美德即知识” 1.社会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即“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知识点拨]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在重视道德的修养中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他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而且对这一观点进行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著作:《理想国》。 (2)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误区警示]古希腊哲学家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但不能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主题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1.如何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 (1)积极意义 提倡人性,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局限性 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不同点 ①对待知识上:智: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民主政治演讲)。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知识是谋取“功名”的手段。 苏: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把知识作为“善”的基础和途径,“美德即知识”。 ②善恶观:智: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标准。 苏:形成了明确的善的概念,他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相同点:研究重点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都重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精神。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重点和难点: 1.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2.说明的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3.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一、课前预习 1、生字词(结合课文生词表以及课下注释整理后与同学交流) 2、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 3、说明事物要抓住,即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本文主要抓住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的特征。 4、说明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般说来,说明实体事物的特征按照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则大都采用顺序和顺序。本文中作者介绍纪念碑主要采用了顺序。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画图表等。试找出本文运用 了那些说明方法。 6、读课文根据给出的层意划分课文结构。(写出段落) 第一部分():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三、导入新课,并完成预习。 四、新课分析: 1、自己分析题目 2、读课文第一节,说说瞻仰纪念碑的心情是怎样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第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 作用? 3、阅读课文2、3节,纪念碑处于什么位置,周围环境如何?兴建哪一年?谁为它奠定基石的?它的规模如何,是什么质料构成的? 4、阅读课文4、5节,了解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并说一说文章照录碑文的用意是 什么?以及装饰有什么象征意义,造型有什么特色? 5、再次速读2~5节,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给我们 面前?(即作者的活动顺序) 6、在平台前瞻仰,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 7、思考:既然按照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前”说明呢?“大碑座”又为 什么不紧接着“平台”、“汉白玉栏杆”加以介绍呢?这样是否显的杂乱? 8、文章那些部分是介绍大碑座的?是采用什么结构?先总写浮雕的、、。以及雕刻了英雄人物的数目、大小和各不相同的形象特点。 9、阅读7~10节,这一部分运用哪些表达方式,简要说明一下。 10、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你是如何知道的?(用原文的一句话)并按文中的顺序 简要说明浮雕的主要内容? 11、研究课文,思考P92练习 2 12、读课文11小节,它在文章结构和表达中心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探究练习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案(必修2)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b (2)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b 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b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b 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a (2)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b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民主监督的方式a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b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生用书P43] 1.选举方式:从选民角度看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被选举人的角度看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来确定,即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制度 (1)实行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2)决定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原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要求: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b) (1)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来确定。 (2)我国的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1.(2016·10月浙江选考)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T ) 2.(2020·宁波效实中学检测)下列选举活动,属于国家事务范围,同时又采取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的是( ) ①宁波市海曙区人大代表选举 ②宁波市白云社区居委会选举 ③宁波市鄞州区区长选举 ④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大代表选举 A.①③B.③④ C.②④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民主选举。在我国国家事务范围,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直接选举,所有的人大代表选举都是差额选举,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宁波市白云社区居委会选举不属于国家事务范围,不符合题意。③宁波市鄞州区区长选举属于间接选举。 3.在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这“三不选”表明( ) A.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选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A错误。C说法不符合事实。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D错误。B正确且符合题意。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学生用书P44] 1.方式 (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 (1)对决策机关: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