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玫瑾6-12岁教育方法?

李玫瑾6-12岁教育方法?

李玫瑾6-12岁教育方法?

孩子的成长轨迹一直是一条不断前进的弯曲道路,未来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样,都是由早期的发展决定的。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台阶的,问题呈现之时,早已失去了最好的矫正机会。李玫瑾教授说过,十二岁之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把握孩子的成长特点,给予心理上的抚育,才会越管越轻松,孩子的路越走越平稳。

李玫瑾6-12岁教育方法?

1、树立性别意识

告诉我们的孩子,男女有别,让孩子建立初步的性别意识,在家里要做到性别的避讳。中国传统思想比较严重,对于性教育往往比较隐晦,如果不正确的引导,往往会建立错误的价值观。

2、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一个良好的兴趣爱好,兴趣不仅仅是让孩子多学一些东西,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己去挑选一个喜欢的活动,运动也好、艺术也好,只要是他喜欢的,就让他坚持去学习,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孩子会学习的很快,自信心也会很快的建立。

3、教育孩子懂得与他人合作

虽说在幼儿园的时候也是一群孩子在一起,但是学前教育大多是以老师为主导,给孩子们去分配任务,而到了小学,更多的是孩子们自己去主导自己的行为,此时如果不教会孩子们如何去与他人交流合作,很容易让孩子被孤立,从而使得性格扭曲。

4、及时对孩子说“不”

真正的爱,是在满足孩子的同时,教他学会隐忍、克制;在给他世上独一份爱的同时,让他明白世界并非围着他转,而是自有其规律。是在建立起原则的情况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当孩子提出任性的要求时,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5、重视心理抚养

孩子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复制”父母行为观念的过程。孩子生活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里,飞速形成自己的习惯、性格和三观。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

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好榜样,重视孩子的心理抚养。为孩子构建起的童年世界,将是孩子未来一生成长的基石。

6、克制诱惑、学会忍受

可以通过延迟满足的方法训练孩子,找一些孩子喜欢吃的零食,三天给他一次。当这种频率成为习惯的时候,跟孩子提个要求:如果这天给的零食能保留三天不吃,那么三天之后就给三份,如果吃掉了,三天后就不给了。让孩子知道,等待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满足。也可以告诉孩子,现在的克制是为了今后的长远,训练孩子的耐性。

7、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孩子自私的根源,就是家里人从来只让孩子顾自己不管别人。要从小校正孩子的自私行为,让孩子有家庭意识,让孩子心里有别人。不教孩子克服自私,往往孩子就不会为别人考虑,所以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只会想到自己有多么痛苦,当自己承受不了这种痛苦的时候就想用最便利的方式解决,完全没有克服挫折的忍耐力。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这些行为,父母该打就得打,绝不能手软:

1、不尊重长辈

礼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是最基本的,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尊重长辈的行为,那必须及时纠正,否则孩子养成了习惯,再想管教也难了。

2、乱发脾气

养育过宝宝的过来人都知道,孩子在2岁左右会突然变得“不听话”,不开心时会发脾气、摔东西。这其实正是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很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此时管教孩子的必要性,而是听之任之,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孩子性格出现问题,日后贻害无穷。

3、威胁家长

在孩子3岁后,就开始懂得和父母提要求了,要玩具、要零食,如果家长一味满足孩子,孩子就容易变本加厉、得寸进尺。这样一来,孩子日后有什么要求都要父母必须满足自己,否则便哭闹、打滚威胁父母,好言相劝只当耳旁风。面对耍赖孩子的“威胁”,家长可是手软不得,有必要动手给孩子长长记性。

4、缺乏规矩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的成长不能没有规矩意识,否则就容易变得无法无天,将来指不定会闹出多少乱子,给孩子树规矩这件事,家长绝不能懈怠。对于孩子的种种坏习惯、无理举动,家长切不可抱有“长大就好了”的侥幸心理,而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孩子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大的成功,孩子教育失败是家庭最大的失败。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最操心的就是孩子不听话,父母讲了再多的大道理,也架不住孩子左耳进右耳出。事实上,不同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本身状态也就不同,父母需要操心的问题也就不同,也就特别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李玫瑾谈家庭教育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 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实录 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 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抚养人对被抚养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你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你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我又用了另外一段话,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我经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记者给我打电话说,“李老师怎么样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说你错了,现在不是教育孩子们,而是教育身边的大人。有一个老总,咱们国内品牌的一个老总,通过《今日说法》的记者找到我说,“李老师,我这儿子老偷钱,我想领他来见见你。”我跟他电话里讲,你儿子不用来,你来就行。什么意思?问题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 B停下来陪他,或许孩子还有救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_心得体会

观李玫瑾家庭教育有感 近期,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了视频讲座。视频中李教授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点是未成年人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第二点是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第三点是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有关键期。孩子18岁之前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和12岁之后的青春期。依恋期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是叛逆期也是弥补期。未成年阶段需要监护人对孩子负责,12岁之前教育主要在于家庭。另外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应只放在智力方面,更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培育。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对李教授关于12岁之前的教育理念非常认同,李教授说6岁之前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期,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克制诱惑、忍受挫折这些方面入手,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对于孩子要学会说“不”,从而克制孩子的任性;但是也不能打骂,要和孩子耐心的交流,问清孩子坚持的原因从而防止孩子的压抑;对于孩子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控制自己情绪学会忍耐的重要性;因为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分享、包容、大度的性格,防止孩子的自私;李教授还提出通过让孩子去学游泳的例子来让孩子知道忍受挫折意义。 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防止压抑这一点,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推拿,可是朋友临时有事,让我照顾孩子,于是我带俩孩子去推拿。骑的是

自行车,只能一个走,一个坐车子;回来时他俩交换,当我这样做时,看到孩子有情绪了,心想等到推拿回来后再和孩子沟通。可是我脾气有些急,看到孩子有情绪,就噼里啪啦的把说孩子一顿,自以为是的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孩子,直接告诉孩子按照我说的办就行。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当我平静的问孩子的想法时,他想让我们一起步行去推拿。 听完李教授的讲解,我知道了我以前那样做是压抑了孩子的想法,不过好在孩子还小,我还有机会去弥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自己慢下来再慢下来,我要去和孩子耐心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的我要充分的肯定,有异议的我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畅所欲言防止压抑。 通过李玫瑾教授的讲解,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作为家长不是只给孩子吃饱穿暖,更要从小给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我也会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听李玫瑾未成年人

听李玫瑾未成年人(0-18岁)心理讲座笔记 前几天听了李玫瑾教授的关于未成年人心理的讲座,她从事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学多年,对儿童问题的见解真的是深刻而质朴。 第一,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行为问题的表现有滞后性 任何生命都有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 0-6岁,形成问题;6-12岁,潜伏期;12-18岁,行为表现 第二,未成年人是被动弱者,这决定“他的一生是身边成年人造成的”,抚养人对被抚养人有 生命决定权,物质提供权,照顾程度权,个性决定权 “我”是怎么来的? 我的胃口- 是喂出来的; 我的脾气- 是带出来的; 我的观念- 是唠叨来的; 我的残忍- 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 我的自私无耻- 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 即使孩子出走,自杀,看似是孩子的选择,其实是父母行为的结果(所以说作为一个父母责任重大) 第三,家庭的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自己陪孩子的时间; 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 心理抚养重要的一个因素叫陪伴。

第四,人性的教育大于智力教育 生存教育应该大于精华教育- 聪明用来作恶其危害更大 第五,性格才真正决定命运,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智力,分数,学历固然重要; 但成功的人,一定是:有责任,能合作的人;有自制,能付出的人; 而合作,责任,自制,付出,均为性格。 性格:取决于6岁前的抚养方式 克制任性:6岁前对他说“不” 防止压抑:鼓励其说出理由 抵制冲动:诱惑与条件同予 防止自私:食物与饮食训练 防止娇气:游泳等体育锻炼 第六,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家长要知道生命个体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 一个从小没有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和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善待别人? --- 一个从未体验过被尊重的孩子,怎么会有自尊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 一个从来没有承担过自己责任和过错的孩子,怎么会在长大时有担当?怎么去预料错误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李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实录: 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 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抚养人对被抚养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你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你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我又用了另外一段话,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我经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记者给我打电话说,“李老师怎么样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说你错了,现在不是教育孩子们,而是教育身边的大人。有一个老总,咱们国内品牌的一个老

李玫瑾教育孩子方法

李玫瑾教育孩子方法 1. 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她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他 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她鼓励孩子们自己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她会给 孩子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不会过多干预他们的学习过程。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激发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她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并提供丰富 的创意和艺术活动。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创造力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她鼓励孩子们在学 习和生活中大胆尝试新事物,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她会组织各种创意和艺术活动,如 绘画、手工、音乐等,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观。 3. 强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体育运动习惯,并关注他们在 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身心健康是孩子们发展的基石。她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体育 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她也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她会 鼓励孩子们表达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李玫瑾注重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交往,培养 其良好的人际关系。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良好的社交能力对孩子们的人际关系和人生发展都非常重要。她会鼓励孩子们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并提供必要的社交技能指导。她也会组织各种 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孩子们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同时也提供机会让孩子们了 解社会、拓宽视野。 5. 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 新思维能力。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思维能力是孩子们发展的重要方面。她会鼓励孩子们学习逻 辑思维和批判思维,教导他们分析问题、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她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 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想象、创造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李玫瑾关于儿童教育

李玫瑾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研究犯罪心理学,她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及角度也较为特别;在大量的相关研究后,她的体会是,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多在12岁至18岁;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孩子对父母有情感依恋,父母才能发挥心理影响力; 少年儿童研究:从您的研究看,所有的犯罪都能找到其童年的心理根源吗 李玫瑾:是的;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的现象;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 -18岁;12 -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由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发生在2007年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在未成年时期8岁因移民而造成了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23岁无故杀人;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有的房屋和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少年儿童研究:您提出对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早年的付出,孩子和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非常重要,怎么理解 李玫瑾:依恋是非常重要的,依恋就是“我不需要任何条件,我心甘情愿地听你的,只要你别离开我”但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现实状况是,很多农民离开故土去城市,孩子就交给在农村的老人;城市的家庭中父母工作忙,就把孩子托付给幼儿园或者老人;这两种情况都会破坏依恋情感的形成,导致孩子缺乏稳定可靠的依恋对象; 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依恋情感的发展;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就把他送回老家,由老人抚养,到孩子上学时再接回来,这个孩子和母亲可能会有终生的隔阂;而且等 孩子到了青春期时就很难管教;如果父母和老人有冲突,孩子可能从心理上恨父母,因为幼年时缺少对父母的情感依恋;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父母在孩子早年的付出,让孩子产生依恋的情感;这样父母就对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影响力,或者说心理资本、心理控制力; 心理控制力和其他控制力是不同的,领导对下属只是权利控制,下属服从你只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并不是心里真的喜欢你;如果大人对孩子没有心理影响力,那么孩子就很难接受大人的管理;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能够持续到青春期; 少年儿童研究:在您的研究中,犯罪问题和依恋是有重要关联的吗

李玫瑾教育女儿的心理学

李玫瑾教育女儿的心理学 近日,李玫瑾分享了自己教育女儿的心理学,引发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职业心理学家和母亲,李玫瑾深入研究了儿童心理学,并在 教育女儿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女儿建立健康的心态和价 值观,让女儿拥有自信、独立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关爱和尊重 李玫瑾在女儿出生后,第一时间就为女儿取了一个名字“宛”,寓意为:“春风十里,不如你”。她注重善待女儿,尊重女儿的个性和情 感需求,并告诉女儿:“妈妈永远爱你,支持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种关爱和尊重的态度,让女儿感受到母爱和安全感,也有助于培养 女儿的信任感和自尊心。 二、积极心理和自我肯定 李玫瑾鼓励女儿从小学习积极心理学,并借助游戏和趣味的方式,让 女儿学会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动机,并且在学 习和生活中注重强化女儿的自我肯定,让女儿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成就,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培养自主能力和责任心 李玫瑾鼓励女儿探索和实践,让女儿有机会独立思考和决策,并且注 重培养女儿的责任心和自主能力。比如,让女儿自己计划假期的旅游 行程,安排逛街买衣服,让女儿有机会体验挑战和决策,并且让女儿 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和学习,培养女儿的心理韧性和生活能力。 四、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 李玫瑾注重引导女儿承担社会责任,关心他人,注重公益事业,培养 女儿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她也重视女儿的行为,教导女儿做一 个真实、独立、诚实而有耐心的人,让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建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总之,李玫瑾教育女儿的心理学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和个性化 的教育方案,强调了爱与尊重、积极心理和自我肯定、自主能力和责

李玫瑾教育孩子读书的方法

李玫瑾教育孩子读书的方法 在当今的社会中,教育孩子读书是家长们非常重视的一件事情。作 为一位资深的教育家,李玫瑾独特的教育方法备受人们的关注。她以 其独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孩子们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本文将简 要介绍李玫瑾教育孩子读书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教导孩子们阅读。 一、培养阅读习惯 李玫瑾认为,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首先要从小就培养他们的 阅读习惯。她建议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每天给他们读故事书,让他们慢慢熟悉书本和阅读的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可 以逐渐引导他们自己去读书,并鼓励他们每天至少读一段时间。 二、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除了培养阅读习惯,李玫瑾强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丰富多样 的阅读材料。她认为,家长们可以从多个方面选择适合孩子们的书籍,包括绘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等。同时,也可以参考孩子的兴趣 爱好,给他们提供相关的书籍,这样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培养他 们的阅读乐趣。 三、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 李玫瑾鼓励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多角度思考。她认为,孩子们应该 主动思考书中的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解答。家长们可以

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互相交流,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阅读记录习惯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所读的书籍,李玫瑾建议家长们鼓励孩子们养成阅读记录的习惯。孩子们可以用笔记本或者阅读日记来记录自己读过的书籍,记录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回顾和总结所读的内容,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 五、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成果 在李玫瑾看来,阅读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与他人分享的方式。她鼓励家长们与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成果。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读过的好书,分享对书籍的感悟和思考。这样既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也能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阅读成果得到了肯定和重视。 总结起来,李玫瑾教育孩子读书的方法包括培养阅读习惯,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培养阅读记录习惯以及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成果。通过这些方法,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并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获。家长们可以借鉴这些方法,与孩子们一起共同探索阅读的世界。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句话

李玫瑾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句话 李玫瑾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备受关注。在她的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李玫瑾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句话。 1. 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2. 学习是一种习惯。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 在未来的生活中自立自强。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应该学会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生 活中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5. 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父母应该尊重 孩子的个性,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 6. 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能力,父母应该帮助孩子

培养情商,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7.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重要能力,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创造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成功。 8.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保持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充满热情。 9.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障,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 10. 培养孩子的爱心。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培养爱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总之,李玫瑾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句话,涵盖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品质,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成功和幸福。

李玫瑾关于孩子不听话的教育

李玫瑾关于孩子不听话的教育 李玫瑾是一位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教育家,她认为,孩子不听话并不是一件罪恶之事,而是一个教育问题。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个性差异等等。因此,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引导他们。 首先,我们需要改变“管教”孩子的方式。传统的管教方式,往往是以惩罚为主,而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更加不听话。相反,我们应该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通过谈心、引导、鼓励等方法来影响孩子。例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可以先耐心地听他们说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其次,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比如,对于比较内向、胆小的孩子,我们应该采取温柔、耐心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而对于比较外向、活泼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来引导他们。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孩子会更加愿意听从父母和教育者的教导,并且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也

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和谐和温馨。 总之,孩子不听话不是一种罪恶,而是一个教育问题。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需要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孩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李玫瑾谈家庭教育73416

玫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实录: 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 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

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抚养人对被抚养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你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你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我又用了另外一段话,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我经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记者给我打说,“老师怎么样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说你错了,现在不是教育孩子们,而是教育身边的大人。有一个老总,咱们国品牌的一个老总,通过《今日说法》的记者找到我说,“老师,我这儿子老偷钱,我想领他来见见你。”我跟他里讲,你儿子不用来,你来就行。什么意思?问题在你的身上,不在孩

李玫瑾育儿家庭教育全集

李玫瑾说育儿讲座目录(含音频) • 第01课: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 第02课: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 第03课:要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 • 第04课: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 • • 第05课: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 • 第06课: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 • • 第07课:6岁之前要说“不” • • 第08课: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 • • 第09课:挫折教育有哪些必要性 • • 第10课:青春期的叛逆教育 • • 第11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 • 第12课:青春期的爱情教育 • • 第13课: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 • • 第14课:养育和教育的关系

• • 第15课:规范的养成 • • 第16课:学会辨别性的魅力 • • 第17课:孩子偷拿怎么处理 • • 第18课:早期教养中爱与性的识别 • • 第19课:杀亲案的早期性格培养溯源 • • 第20课: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 • 第21课: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 • • 第22课:关注孩子青春期的红色信号 • • 第23课:人格障碍也会导致“坏小孩” • • 第24课:为什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 • • 第25课:保护孩子的理由 • • 第26课:正确地和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 • 第27课:6岁前孩子性格培养 • • 第28课:孩子的“等待”和“自我控制” • •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 • •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 • •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 • •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4 • • 第30课: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 • • 第31课: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 • • 第32课:系列杀手的犯罪心理 • • 第33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 • • 第34课: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 • • 第35课: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 • 第36课:反社会人格≠犯罪,但它是病 • • 第37课:关注孩子的好朋友和兴趣爱好 • • 第38课:孩子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抚养” • • 第39课:什么是抑郁症、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 第40课:青少年心理的迷失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