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管理学题库

环境管理学题库

环境管理学题库
环境管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C

A、环境污染

B、原生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生态破坏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_______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

_______审批阶段。B/A

A、竣工验收

B、施工

C、立项

3_______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B

A、环保部门

B、地方政府

C、行业主管部门

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的审批权归

_______D

B、6海里

C、12海里

D、200海里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

A、国家

B、国务院

C、环保局

D、市政府

4、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A、环境污染

B、原生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生态破坏

5、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应为()

A、谁主张谁举证

B、举证责任倒置

C、共同举证

D、一般的诉讼举证规则

6、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

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

B、归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有

A、1970年《东京宣言》

B、1972《斯德可尔摩宣言》

C、1982年《内罗毕宣言》

D、1992年《里约宣言》

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中的()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律

1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

A、自然资源

B、废弃物

C、商品

D、环境质量

14、“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

A、审核证据

B、审核发现

C、审核结论

D、观察结果

15、《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86是()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21、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22、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将土地分为()

A、基本农田、基本建设用地、城乡住宅用地、未利用地

B、基本农田、工矿用地、城镇用地、旅游用地

C、农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

D、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23、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_______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A、环境污染

B、原生环境问题

C、次生环境问题

D、生态破坏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14、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_______ 的管理。

A、物

B、人

C、技术

D、资金

15、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三化”指的是_______。

A、资源利用合理化

B、生产过程无害化

C、废物产生最小化

D、资源利用最大化

16、环境管理的特点包括_______ 和决策的非程序化。

A、区域性

B、广泛性

C、综合性

D、社会性

答案:

1、C

2、B、A

3、B

4、D

5、B

6、A、B

7、A、D

8、C

9、A10、A、C 11、C 12、A、B 13、A14、

B 15、A、B、C16、A、C、D

17、环境管理最基本手段: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18、三种生产中处于基本地位的是

A、物质生产

B、人口生产

C、环境生产

D、资源生产

二、填空题:

1、可持续发展包括需求和___限制__________两方面,没有需求发展就没有动力,没有限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环境质量)

20、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21、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中国)

22、环境管理对象是(人类的社会行为)

23

26、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27、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实证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

28、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保证: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

29、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环境模拟、预测、评价、规划模型

30、环境管理的主体(三大):政府(主导)、企业、公众与非政府组织

31、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32、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33、三大方针:“三十二字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可持续发展战略

34、环境管理五大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35、环境管理法律手段的基本内容:法律规范的构成包括条件、行为规则、法律责任

36、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减免税制度、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执法监督谁污染

社会性16.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17.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18 复杂性综合性19空气环境废弃物水体环境废弃物土壤环境废弃物20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三、判断题

1、强化管理政策是“以管促治”管理思想的产物。

2、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不仅强调当代人的公平更强调代际之间的公平。

3、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改造。

4、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切入点,也是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的结合点。

5、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对一般建设项目和废物进口项目具有相同的审批管理权。

6、环境质量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

7、全过程控制包括末端控制,因此说全过程控制可以代替末端控制

8、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属于同一个范畴,所以说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是一样的。

9、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前提,而环境教育是基础。

10、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一切建设项目都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错

1、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切入点,也是宏观环境管理与微观环境管理的结合点。

2、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对一般建设项目和废物进口项目具有相同的审批管理权。

3、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是人类环境管理发展史的第一座里程碑。

、对 14、

也是宏观

5、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对一般建设项目和废物进口项目具有相同的审批管理权。

6、环境质量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环境质量,因此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

7、全过程控制包括末端控制,因此说全过程控制可以代替末端控制

8、管理制度与管理措施属于同一个范畴,所以说管理措施与管理制度是一样的。

9、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前提,而环境教育是基础。

10、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一切建设项目都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10、错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环境,其内涵有哪些?

答:(1):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即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体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环境与人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概念2分,内涵2分

2、什么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答: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相关的管理制度(环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对一切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记分点:每个带下划线的给1分

3、贯彻“预防为主”环境政策要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彻“预防为主”政策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三同步、三统一”方针,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这是从宏观层次上贯彻预防为主政策的先决条件;二是环境保护要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从宏观和

1分;

答:环境标准的作用:一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二是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环保部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依据;四是具有投资导向作用。记分点:四个方面答错一个扣1分。

11、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12、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简答)

①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②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③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④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⑤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理论基础。

13、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

企业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审查,组织开展建设项目和规划的环境影

响评价,解决建设项目和规划的合理布局。②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

响评价③环境对策和防治措施的审查④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

(二)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核心是对企业各种物质资源能利用和消

耗、生产工艺的清洁化、废弃物产出和排放三个环节的环境管理。(三)对企业其他环境行为的管理:如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绩效、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企业绿色营销。

18、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答:①制定和实施宏观的行业发展计划

②制定和实施行业环境技术政策

③制定和实施能源资源政策

④发展环境保护企业

19、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①制定企业环境政策

②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

③绿色设计制造和绿色营销

④治理废弃物、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⑤定期向外公布企业环境报告书

20、、外国对我国环境管理的启示:

①建立高规格、高权威且相对集中管理的专门性环境管理机构

②实现机构设置与职责配置的法制化

21、

22、.

答:指导性

23、.

去。

24、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质量管理

a.环境质量管理: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b.环境质量:适宜程度

c.评价依据:环境质量标准

d.核心:主要是浓度管理,

现逐渐由浓度管理→总量控制管理

2)生态环境管理

生态环境管理:人类对自己参与开发自然资源的

管理是环境管理学的核心。

1)在理论方面,行为科学中有很多成熟的概念理论可以应用于环境管理学,如需要、人格、动机、激励、沟通、领导、组织、冲突、权变等理论。

2)在研究方法方面,行为科学可以为环境管理学提供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法,如行为观察、行为测验、行为测量、行为评估、案例研究等,这些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

将有助于环境管理学将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建立在更加坚实的科学和逻辑的基础之

上。

31、简述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和“三个领域”的内容。

(1)三个基础:数学、经济学、行为科学

(2)三个层次:基础管理、职能管理、战略管理

(3)三个领域:公共政策与宏观管理、工商企业和非盈利性机构管理、管理

理论与方法

32、什么是环境信息?简述它有何特点?

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中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知识。

时空性,综合性,连续性,随机性。

33、环境标准的概念以及分类

环境标准是有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的总称。我国

的环境标准分为三大类六小类,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和方法

标准。

34、简述实地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

1.选择实地

35

36

37、.

38

三、无害化,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或低

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进而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

害。

39、.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对企业发展建设过程的环境管理

2.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

3.对企业其他环境管理行为的管理

40、.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制定企业环境政策

2.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

3.绿色设计制造和绿色营销

4.治理废弃物,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5.企业环境报告书

4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1.水土流失

2.土地沙化

3.土地盐渍化

4.土壤肥力下降

5.土壤污染

6.城乡建设用地逐年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42、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统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帮助保护环境:一是简化环境活动的管理;二是评定公司政策与环境要求的一致性,公司政策要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

5区域环境开发

6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制: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任务,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它的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

7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8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指政府将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则、规范、标准,作为环境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去调整、控制、引导人类社会各个主体作用域环境的行为,达到环境管理的目标的发法。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

10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通过已取得的情报资料和监测统计数据,对未来或未知的环境进行估计和推测。

11、环境管理学: 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是管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延伸与应用。

12、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3、生物多样性: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

统的复杂性总称。

14

15

16

17

18、

称。

19、

20、

21、

22、

23、

24、

25、

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行为等。

26、环境绩效管理:根据已经公开的环境信息,对政府、企业或公众的环境行为或环境绩效进行议论、评议、评价、对比、奖励的一个过程。

27、政府产业环境管理:是政府运用现代环境科学和政策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产业活动中的环境行为为管理对象,综合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宣传教育的手段,调整和控制产业活动中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以及相关生产技术和设备标准、产业发展方向等的各种管理行动的总称。

28、中国环境保护和管理的体制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监督,各级政府(中央、省、市、县)负责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比如交通、农业、林业、渔业、水利等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体制。

29、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30、同步发展指导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1、环境信息公开(定义):简单地讲,就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32、环境绩效(定义):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

33、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生态效益= 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环境影响

34、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35、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与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36、公众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

37、企业行为: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区域开发行为:在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内开展的资源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发展行为和活动。

53、城市环境管理:就是通过调整城市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是城市生态系统得到良性运行。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____________ 在他的著作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 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 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的比率。 5. 利息率是____________ 对 __________ 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 和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 1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现象则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 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资本 主义。 17.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政治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其统治。 18. 生产价格就是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 。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 节___________________ 、、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目的的经济 形式,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_________ 成正比,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单项选择题 1. 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有:1探索全球围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围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 二简答题 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 义? 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自然原因(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和人为原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当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等)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包括哪些方面? 水循环,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4、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 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基本特征:1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2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失调的基本特征:1结构标志:出现了缺损2功能标志: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正常途径的中断。 体现在: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 第五章水污染及其控制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环境管理学样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2)a.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b.臭氧层的破坏; c.酸雨区的扩展; d.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e.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f.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 g.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等。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 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1)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5、从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及联系,简述它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三种生产理论包括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2)三种生产理论:①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②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③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④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⑤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6、简述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 答: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联系渠道,它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时间上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形态上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界面活动控制的意义:首先,环境管理工作应当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在界面上的活动,而不是去代替相关部门去具体地管理它们各自系统的内部行为。其次,界面活动控制论指明了在各种人类社会行为中,首先要加以综合协调的主要是各方在界面上发生的社会行为。 7、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可分为几类各包括哪些手段

《环境管理学》参考课件

2011级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学》参考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选取不当。 二、环境管理的概念及任务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 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就是实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任务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指导和培育环境文化,使人与自然和谐 ——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第二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见作业题的点评)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基本原则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及设法将环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 1987年至今 思想: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 1.内涵: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也可以称为是人类行为的组织学。 2.特点:(1)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2)复杂性、综合性的科学(3)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本章重点 ?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 ?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掌握环境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了解,考试不要求) 第三章环境管理的主体、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一、环境管理的主体:广义地说是指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和相关方。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 P28思考题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 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 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维持平衡 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②光照强度和水生植物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同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 可见光对动植物生殖、体色变化、迁移、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①植物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②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7、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 盐土和碱土是所含可溶性盐的种类、pH以及土壤结构均不相同的两类土壤。 方式:①聚盐性植物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年剩余价值率是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环境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管理的概念 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共赢原理概念 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物质生产概念:物质生产是指人类从环境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产资料的总过程。 环境规划的概念 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人口生产概念 人类生存和繁殖的总过程。 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采用“减量化,再使用,在循环”的3R原则,立足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按“物质代谢”关系安排生产过程和产业链条,形成一种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的循环模式。 老三项制度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新五项制度: “新五项”制度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环境保护产业的概念: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的产业群,包括水处理业,垃圾处理业,大气污染防治业,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等,广义的环保产业还包括从事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工作的行业,如水资源保护,绿化造林等。废弃物的概念: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环境评价的概念 :环境评价是从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环境的优劣及其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进行评估,预测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的概念 从生产的全过程来控制污染物的一种综合措施 二次污染物 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 填空题 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哪三个方面 一是持续性原则;二是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制公平;三是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四大方面: 生态学方向、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和系统学方向 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三生共赢的目标定位: 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 环境监测的三个特点: 环境监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时序性 环境监测的两大类型: 环境监测通常分为常规监测和特殊目的监测两大类

最新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三)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人民大学自然资源管理专业考博历年真题备考经验考试内容笔记专业课笔记-育明考研考博

2016人大环境学院自然资源管理考博真题参考书 一、人大环境学院自然资源管理专业博士招生考试内容(育明课程中心)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初试考试科目复试考试科目1203Z1 自然资 源管理2-3人1、初试考试科目:①自然资源;②自然资源管理;③外语;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自然资源管理综合;⑤公共管理;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 目:④自然资源管理综合;⑤公共 管理;⑥政治理论1、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听力测试20分,口语测试30分)2、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50分) 育明考博陈老师解析: 1、人大自然资源管理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历年缺考率在20%左右)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总分/2*50%(初复试各占50%)。录取中导师比较看重初试的成绩,历年初试的排名顺序与最终排名顺序相差较小。 4、满足相应外语等级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初试外语免试,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5、人大经济学各专业初试专业课一考试内容相同,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育明教育针对人民大学自然资源管理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人大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二、人大环境学院自然资源管理专业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1203Z1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经济学》伯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环境经济与政策:理论及应用》马中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马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环境管理学》 吕永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环境的管理系统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既是与政府、公众的环境管理行为互动,又发挥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1.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2.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分析出, 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6.人类的社会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7.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8.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 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 10.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1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1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13.(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 1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 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成为环境问题。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2.废弃物: 3.环境管理学: 简答题 1.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源? 2.环境管理的目的 3.环境管理的任务 论述题 1.请论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五,判断题 。1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 2.环境问题是自工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 3.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呈现出地域上的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4.环境问题发展到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程度,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环境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试题出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科学(1章) 2.环境管理学(1章) 3.可持续发展(2章) 5.共赢原理(2章) 6.界面(2章)。 7.冲突协同理论(2章) 8.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3章) 9.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有两种手段,分别是?(3章) 10.经济手段(4章) 11.环境信息公开(4章) 12.环境绩效(4章) 13.环境会计的作用(4章) 14.环境审计的作(4章) 15.环境统计(4章) 17.案例研究方法(4章) 18生态城市(5章) 20区域开发行为5章) 二、填空题 1.环境管理的三大主体是什么? 1章) 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2章) 3.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章) 5.三种生产理论(2章) 6.共赢原理(2章) 7. 三生共赢(2章) 8.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9.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3章) 10.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3章) 11. 环境管理实验方法(4章) 三、简答题 1.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环境管理的内容 3.简述当前世界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4 个主要方向。(2章) 4.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章) 4.简述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主要内容(2章) 5.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的应用(2章) 5.简述冲突协同原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2章) 6.简述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3章) 7.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有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4章) 8.实地研究方法的优点(4章) ①适合在真实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②研究的成果详细、真实、说服力强,研究者常常可以举出大量生动、具体、详细的事件说明研究结论; ③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操作程序不十分严格,在过程中可进行灵活的调整; ④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 9.实地研究方法的缺点(4章) 10.农村环境管理落后的原因(5章) 四、论述题 1.试述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及行为科学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等5个层次,当某一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该需求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在任何时候,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 1.在理论方面,行为科学中有许多成熟的概念理论可以应用于环境管理学。如,对消 费者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从消费需要、消费动机的 角度入手,研究鼓励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研究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冲突及其解 决办法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2.在研究方法方面,行为科学可以为环境管理学提供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 法,比如,用行为科学的行为观察、行为评估和现场实验方法,研究在超市提供布 袋代替塑料袋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结合前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更加切实可行 的方案。(2章) 3.请按照你的理解论述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共赢策略的意义(2章) 4.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主要哪些优越性? (3章) 5应用你所学的有关环境管理方面的内容论述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怎么才能让三个和尚有水喝?(3章) 6.尝试根据“共赢原理”,对本课程实施的教材“买、租、借”方式,根据自己的 亲身参与体会,及对周围老师同学观察思考,及其它课程教材使用情况的观察思考,及对当前高校教材购买使用方式的思考等,分析本课程材料“买、租、借” 方式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整体方案设计。 7.超市使用塑料袋造成的浪费和污染是一个讨论了很长时间的“环境问题” 根据课堂和课本上所学的环境管理学实验的思路和方法,仿照化学或生物学实验的设计要求,设计一个管理学实验方案,对以下问题中的一个进行实验求证:(1)使用塑料袋能够给超市带来什么样的方便、效率或利润,超市采用塑料袋的大致收益是什么,有多少?这一实验的核心是“超市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塑料袋,有什么好处”。(2)超市使用塑料袋对于消费者有什么样的好处?和这个问题相关的 是“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不习惯或优先使用自带布袋购物” 7.中国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设计政策工具或政策如何调整来应对?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 1.转变环境观念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一、政府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二、企业 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三、公众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 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