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渔具渔法选择性

第九章 渔具渔法选择性

第九章 渔具渔法选择性
第九章 渔具渔法选择性

第十一章渔具渔法选择性

第一节世界渔业兼捕、抛弃问题

世界海洋渔业在经历了二战以后的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以后,渔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就凸现在世人面前。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渔业资源学家开发了许多定量模型推动渔业开发和资源评估,而正是这些模型成为了近50年来渔业管理的基础。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基于这些模型方法而进行的渔业开发都是建立在技术和经济学基础上的,而生态学家无论是在渔业开发还是在渔业管理中都没有广泛地参与。捕捞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渔业的兼捕和抛弃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以单一种类作为捕捞对象的渔业,还是以多种类作为捕捞对象的渔业,都不可能是完全选择性的,也都不可避免地捕获到非目标种类或不符合要求的目标种类渔获。虽然引起世界范围内广泛注意的兼捕问题是在近几十年内出现的,但是,兼捕问题是与生俱来的现象,它是渔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兼捕并不是自身存在的现象,它是我们在海洋中从事捕捞作业时,缺乏选择能力的结果。兼捕得到的渔获由于种种原因被抛回大海,就形成了抛弃问题。

一、兼捕、抛弃的定义

1 兼捕的定义

虽然兼捕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纵观世界渔业及渔业管理的发展发现,“兼捕”的定义并不统一。首先,站在不同角度的观察者,对兼捕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例如渔民本身对兼捕的定义肯定对立于保护主义者对兼捕的理解,生态学家认为的兼捕问题也肯定不同于资源动力学家的兼捕定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兼捕问题并不一定是消极的,但是,由于兼捕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等使得“兼捕”本身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其次,渔业本身也是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的非目标种类(兼捕、抛弃渔获)可能会成为另一时期的目标种类;再次,世界各国渔业研究者即使对兼捕问题一致,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达方法,显然,国内多数学者所述的“兼捕”和“副渔获”都出自于“Bycatch”这一个意思。

兼捕定义的不确定与不统一增加了科学人员和管理者在渔业管理中的复杂性,同时导致为科学研究以及管理讨论所提供的信息难以被理解,有时甚至被误解,造成了在解释“什么是浪费、什么不是浪费”的问题上的诸多困难。

Alverson等(1994)将“兼捕”的不同定义归纳为三种:

(1)非目标种类被最终保留并出售的渔获;

(2)由于经济原因、合法性原因以及个人考虑原因被抛弃的不同种类、不同大小或不同性别的渔获;

(3)非目标种类被保留、出售以及所有被抛弃的渔获。

第一种定义被许多学者所采用,以此从捕获和保留的其它种类中区分目标种类,这个定义与澳大利亚学者常用的“副渔获”(By-product)的定义相近;第二个定义被普遍运用于东北太平洋、西太平洋和美国的一些渔业中,这一定义更倾向于抛弃;自Saila(1983)采用第三种定义以来,这一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运用较为广泛。Pascoe(1997)认为兼捕是在一种以特定种类为目标种类的渔业中,附带捕获的其它种类。附带捕获既包含了非目标种类,也包含了目标种类中不需要的规格、性别的渔获。

2 抛弃的定义

通常在作业过程中,没有达到作业者、管理者或者市场要求而兼捕到的渔获最终被倒入大海,抛弃问题就随之形成。理解抛弃应注意几个问题:

(1)在许多渔业以及对兼捕的研究中,兼捕和抛弃的定义有时是一致的(Pascoe,1997),这里的抛弃并不是一些学者认为的海洋资源浪费的含义,因为非目标种类的抛弃并不是海洋资源浪费的唯一原因,例如渔船上加工渔获所产生的垃圾也被抛弃丢入大海,但这一部分与这里所述的抛弃不是同一问题;

(2)兼捕问题之所以收到关注,部分也是因为抛弃问题以及抛弃所造成的死亡率引起的,因此,很多旨在解决兼捕问题的措施实际上是针对抛弃问题制定的,例如挪威政府明文规定,必须上岸所有捕获的渔获;

(3)研究渔业的抛弃问题除了从生态方面着手以外,也应通过经济学分析找出抛弃问题的经济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经济措施,虽然国外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但是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必要的重视。

141

二、兼捕、抛弃的原因及分类

1 抛弃的原因及分类

从兼捕和抛弃的定义中已经可以看出引起兼捕和抛弃的原因,Pascoe(1997)对总渔获进行了划

这里主要通过经济、市场原因(渔获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市场价值以及配额限制等)对总渔获进行了分类,同时也可以看出抛弃渔获与上岸渔获的分类。从根本上来讲,引起渔获抛弃的原因可以划分为三类:

(1)捕捞过程中捕获的非目标种类的渔获抛弃;

(2)为了遵守配额制度所规定的最小上岸尺寸或上岸量而作出的配额抛弃;

(3)进入市场前筛选保留高等级渔获而抛弃受损渔获。

从根本上讲,渔业抛弃问题还是由渔业生产者的经济和市场考虑所决定的,按这种方法划分,抛弃渔获可以分为两种:

(1)不同渔获种类的经济价值不同而引起的抛弃。这种抛弃的典型例子就是虾拖网渔业中的鱼类抛弃问题,在虾拖网渔业中,鱼类的渔获重量可能是虾渔获的几倍,但由于鱼类本身经济价值不高或对鱼类的加工、保存会降低渔业本身的经济利益而被抛弃,有学者研究发现,虾拖网渔业中兼捕渔获的总价值可能不到虾渔获经济价值的5%。

(2)另一种因市场考虑而导致的抛弃。这种抛弃可能是同一种类因为规格、性别或物理条件不同导致经济价值不同;或者是因为在一个渔期或作业航次中因为有经济价值更高的渔获而抛弃的渔获;还有就是在配额渔业中的“高等级渔获”问题。

2 兼捕的分类

这里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进行兼捕的分类。兼捕的发生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兼捕也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因此,根据兼捕如何发生、兼捕的生态学、经济学原因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对兼捕进行分类有助于分析兼捕问题。

根据兼捕问题的八项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分类为解决兼捕问题提供了方法(Hall,1996),八项标准分别为:

(1)根据兼捕率在空间模型的分布,可以分为在空间上较集中或分散的兼捕问题;

(2)根据兼捕率时间分,可以分为在时间上较集中或分散的兼捕问题;

(1)、(2)两个标准可以作为是否关闭渔场(空间上、时间上)、减少兼捕的判别标准。当然一个合理、明智的决定所依靠的信息并不局限于这两个标准。渔获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是相关的,如果目标种类和兼捕的分布在时空上相似,那么关闭渔场所造成的渔获损失也会很大。这里应该考虑的

142

关键因素是兼捕和渔获的比率,当该比值很大时,关闭的潜在损失也就很高。

(3)根据兼捕问题的可控程度,分为可控或不可控的兼捕问题;

如果兼捕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的,那么渔民将被要求符合一定的作业标准。东太平洋的海豚偶然死亡就是一个最为清楚的例子:最有能力的船长,训练有素的船员进行作业时的海豚死亡率比其它的低,那么对参与该渔业的渔民在海豚兼捕上制定一个最小兼捕率的管理措施是可行的。一些国家制定了每次作业平均海豚死亡的最大值,如果超过该值,船长可能被开除。所有的国际船队都受这一单船限制所管理,而且这一限制逐渐下降,这也反应了船队可以改善它们的作业的事实。但是,对从事龙虾陷阱渔业缠绕鲸鱼的渔民制定标准是不明智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有效的技术改进可以避免这种意外捕获。

(4)根据兼捕问题发生的频率,可以分为很少或经常发生的兼捕问题;

渔业管理机构不可能为很少发生的兼捕制定阻止计划,这就是本条标准进行兼捕分类的价值。但是,也存在这特殊的情况,例如,如果这种并不频繁的兼捕具有灾难性的后果,那么影响也可能是重要的。

(5)根据兼捕问题的可预报程度,分为可预报与不可预报的兼捕问题;

可预报性是进行有效渔场关闭所必需的。这里我们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海龟的洄游路径和时间往往是不变的,这就为管理控制提供了简单的目标,只要避开海龟集中的这一时期,兼捕就可以被有效的减少。还有许多其它的情况可以使用预报来减轻影响,如夜间活动的种类(而白天不动),或者当满月时或大潮时较活跃的种类等为管理者提供了制定减少兼捕行动或计划的机会。例如在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内的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在夜间作业能有效减少海鸟的兼捕。

(6)根据兼捕的生物学起源,也可以将兼捕分为两类:一类是兼捕种类与目标种类生活习性一致,栖息在相近水域而引起兼捕问题;另一类是兼捕种类和目标种类习性不同,偶然遭遇引起的兼捕问题;

当兼捕种类与目标种类生态上相关时,则很难作出有关兼捕的决定。一种选择性渔业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对捕食动物进行捕捞,而不捕捞被捕食种类或对两种竞争种类中的一种都会引起生态群落发生变化。然而,对于大多数海洋水域,并没有这方面有效数据可以用于比较。从生态学利用的角度来看,多种类的捕获比绝对种间选择性的渔获方式更能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7)根据影响的种类和程度划分;

根据兼捕的影响程度来区分兼捕问题为确定兼捕的优先级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不可持续的兼捕,尤其是那些濒危种类的兼捕,已经导致了许多激烈的对社会和经济有影响的行动(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的银大麻哈)。正是这些兼捕以及具有人性种类(如海豚等种类)的兼捕将兼捕问题推向了渔业管理的前台。如今,对兼捕的考虑在一些主要的渔业法规越来越受到重视。

(8)法律考虑还是经济考虑。

这一标准只是简单地将法律规定所引起的兼捕与经济价值低或没有市场所引起的兼捕区分开来。而后一种“兼捕”可以通过市场参与、食品加工改变、或者增加抛弃产品价值的方法来减少。

三、世界范围内的兼捕、抛弃概况

虽然最早引起世界范围内对兼捕问题广泛关注的是各种渔具在不同的渔业中兼捕到诸如海豚、海龟等海洋野生动物(并导致它们死亡),但是,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以及因为兼捕抛弃造成的浪费引起的道义谴责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Alverson等(1994)根据美国西雅图NRC图书馆所收集的全球有关兼捕的文献和出版物,对全球渔业中的兼捕、抛弃问题进行了估算。其认为,全球各类渔业中,每年鱼类抛弃渔获在1790-3950万吨之间,较为精确的估计值约为2700万吨,而每年的目标渔获量为7700万吨左右,鱼类抛弃占了目标总渔获的近27%。不同地区、不同目标种类渔业的兼捕抛弃问题如下:

1 世界各地区的主要渔业兼捕、抛弃渔获量

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海域的渔业兼捕、抛弃问题各不相同,有的渔业兼捕问题相当严重,而有的渔业中,兼捕渔获很少,甚至可以被忽略。表11-1列出了世界各大海域渔业的抛弃渔获量。

表11-1 世界各大海域渔业的抛弃渔获量

序号海域抛弃渔获重量(单位:t)

1 西北太平洋9,131,752

2 东北大西洋3,671,346

3 中西太平洋2,776,726

4 东南太平洋2,601,640

143

5 中西大西洋1,600,897

6 西印度洋1,471,274

7 东北太平洋924,783

8 东南大西洋802,884

9 东印度洋802,189

10 中东太平洋767,444

11 西北大西洋685,949

12 中东大西洋594,232

13 地中海、北海564,613

14 西南太平洋293,394

15 东南大西洋277,730

16 大西洋南极海域35,119

17 印度洋南极海域10,018

18 太平洋南极海域109

总计27,012,099

2 不同种类的兼捕、抛弃渔获量

前面已经提及,以不同种类作为目标渔获的渔业兼捕、抛弃问题相差很大,其中,最典型、兼捕问题最严重的是虾拖网渔业。表11-2列出了世界各海洋渔业中不同目标种类渔业的抛弃量。

表11-2 世界各海洋渔业中不同目标种类渔业的抛弃渔获

ISSCAAP 抛弃平均重

量(t)

上岸量

(t)

抛弃渔获与上

岸渔获的重量

抛弃渔获

占总渔获

的重量比

虾类、对虾9,511,973 1,827,568 5.20 0.84 红大麻哈、鮨科、康吉鳗3,631,057 5,739,743 0.63 0.39 鯡鱼、沙丁鱼、鯷鱼2,789,201 23,792,608 0.12 0.10

蟹类2,777,848 1,117,061 2.49 0.71 鰺、梭、秋刀鱼2,607,748 9,349,055 0.28 0.22 鳕鱼、无须鳕、黑线鳕2,539,068 12,808,658 0.20 0.17 各种海洋鱼类992,356 9,923,560 0.10 0.09 比目鱼、拟庸鲽、鳎946,436 1,257,858 0.75 0.43

金枪鱼、鲣鲔、颌针鱼739,580 4,177,653 0.18 0.15 柔鱼、乌贼、章鱼191,801 2,073,523 0.09 0.08 螯虾、spiny-rock、龙虾113,216 205,851 0.55 0.35 鲭、锯盖鱼、带鱼102,377 3,722,818 0.03 0.03

麻哈鱼、鲑、胡瓜鱼38,323 766,462 0.05 0.05

鲥22,755 227,549 0.10 0.09

鳗鱼8,359 9,975 0.84 0.46

总计27,012,099 76,999,942 0.35 0.26

注:ISSCAAP:FA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Aquatic Animals and Plants,是水生动植物国际标准统计分类的缩写。

虽然其它的一些数字较小,但并不代表这些渔业中的兼捕问题严重性不如那些看似数据很大的渔业。恰恰相反,在一些渔业中,虽然兼捕的渔获量不大,但是其兼捕的种类往往是一些繁殖能力差、寿命相对长的海洋哺乳动物、海龟、海鸟等,因此,这些渔业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柔鱼流刺网渔业,其兼捕的数量不是很大,但该渔具向来被认为是海洋动物的“死亡之墙”,因此国际上开始禁止大型流刺网的作业。

四、兼捕、抛弃的影响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评价兼捕、抛弃问题可以得到这些问题不同的影响,这里主要讨论生物学、

144

生态学的影响:

海上兼捕、抛弃渔获是海上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如果抛弃渔获可以存活下来,则海上抛弃将不再是一个主要的生物学问题。然而,大多数鱼类在抛弃时已经死亡,或即使不死,在那样的环境下也很难存活。抛弃渔获的存活率取决于种类的生存能力、捕捞方式以及种类的生理条件等。

兼捕、抛弃对不同非目标种类的捕捞对象的生物学、生态学影响也是不同的,与目标种类生活习性相近的非目标种类与那些生活习性与目标种类全然不同的非目标种类所承受的影响不可能一致。例如,低繁殖率、高亲代保护、低自然死亡率(“k”目标种类)的种类比“r”目标种类(高繁殖率、高自然死亡率)所遭受的影响肯定要大,尤其是在以“r”种类作为目标种类的渔业或配额以“r”种类为依据制定的渔业中。当然,如果幼鱼的抛弃死亡率很高,可能影响到“r”的种类的资源、种群结构。这样,抛弃既成为了生长型、又成为了补充型过度捕捞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导致了非目标种类资源水平的衰退。一个种群的资源下降还会逐渐影响到不同种群的集群特性、种间关系,甚至会改变食物链中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最终引起生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

1 对非目标种类资源水平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实兼捕和抛弃渔获对于目标种类和非目标种类的资源都将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对缅因湾底层鱼类渔业的观察发现,幼鱼的抛弃渔获是导致资源衰退的重要原因,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爱尔兰海,一度资源丰富的灰鳐,资源逐渐减少,现在已经很稀少,主要是因为底层鱼类渔业中过度的兼捕、抛弃幼鱼资源所造成。

2 对资源组成和种群集群的影响

目标种类和非目标种类不同的抛弃率和死亡率导致了特定区域种群集群及资源组成的变化。马来西亚瓜拉丁加奴(Terrengganu)海岸在引进虾拖网以前,优势种群主要是鲾科(Leiognathidae)、海鲇科(Ariidae)、鰺科(Carang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石鲈科(Pomadasyidae),在引进虾拖网后,鲾科(虾拖网渔业中最常见的兼捕、抛弃种类)资源量迅速下降。

五、解决兼捕的主要措施

1 按努力量与单位捕捞努力量兼捕渔获划分

如果将渔获方程简单看成渔获是捕捞努力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乘积,那么兼捕渔获量就可以看成是捕捞努力量与单位捕捞努力量兼捕渔获量(BPUE, Bycatch per Unit Effort)的乘积。即:

=

Bycatch?

BPUE

effort

从这个层次上看,很显然,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去减少兼捕(Hall,1996)。一种是减少努力量,另一种减少单位捕捞努力量所引起的兼捕渔获量。

减少捕捞努力量就相当于缩减渔业,通常是一种代价很高的方法。

BPUE的减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技术上改革渔具和其它装备,改善渔具的选择性能;

(2)改变渔具的投、起方法;

(3)训练和培训;

(4)一些相关的管理行为。

2 按政策法规划分

可以把旨在减少抛弃渔获的政策法规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是通过阻止或减少非目标种类的渔获,此类政策法规主要以技术措施的形式出现;第二类是当兼捕种类一旦被捕获,减少渔获的抛弃水平,主要以行政管理或经济鼓励等形式出现。

(1)技术措施

Ⅰ渔具选择性

改善渔具选择性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实施:

(a)网目大小选择性研究及网目尺寸的规定;

(b)减少兼捕装置(Bycatch reduction devices);

(c)改变拖网设计思路;

(d)限制特定渔具。

Ⅱ渔场和渔期的控制

采取适当的禁渔期和禁渔区是减少兼捕种类渔获以及目标种类幼鱼渔获的有效途径。这两种方法往往是联合在一起的。

Ⅲ增加兼捕的利用率

在没有解决持续增加的偶然死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兼捕可以克服有关抛弃浪费的问题。

145

(2)行政措施

由个人可转让配额(ITQ,Individual transferable quota)管理的行政管理措施是减少兼捕的最有效,使用最广泛的措施。

其中包括:(a)配额贸易(Quota trading);(b)固定配额组成(Fixed quota packages);(c)特定规格配额(Size specific quotas);(d)允许配额超支(Permissible quota over-runs);(e)利用别人的配额报告渔获(Recording catch against another’s quota);(f)强制上岸所有渔获;(g)自愿放弃配额以外渔获(V oluntary surrender of over-quota catch)等。

(3)经济措施

当渔民在是否将渔获上岸或抛弃犹豫时,经济措施所导致的经济刺激则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最常用的经济措施是税和补贴,用以鼓励或限制渔民进行渔获抛弃。

146

第二节渔具选择性的定义及研究方法

一、渔具选择性相关定义

1 选择性

Fulton 在19世纪末注意到了当时对拖网渔具尺寸选择性相关知识的匮乏并提出了“选择性”(Selection)这一概念。然而,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对选择性的确切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完整地确定下来,不同学者对选择性的理解各不相同。广义的选择性并不是一个量的概念,而是一个涉及渔获过程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过程,不同鱼类资源由于年龄、性别、环境、生活习性的差异,造成作业渔具对它们的捕获率不同。因此,选择性就可以被认为是任何引起鱼类被捕获概率随鱼体特征值(体长、体周、年龄甚至是一些相对值如体周与网目内径比值)变化的过程。

Hamley(1976)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捕捞方法,其捕捞过程一般都可以分为几个独立的步骤:首先捕捞对象要与渔业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合;然后捕捞对象接触渔具;最后被捕捞上岸。Parrish (1963)将渔获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图11-2),并认为这些阶段中,都存在着相关的选择性。Wardle(1989)将鱼类对拖网渔具的行为反映作了一个概括性描述,如图11-3所示。图式中有阴影的部分表示渔具对鱼类具有选择性,也就是说,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不仅渔具的不同部位对渔具具有选择性,而且整个作业过程的不同阶段同样存在着不同的选择特性。既然选择性可能是在渔获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发生的,那么不同阶段的选择性所对应的资源量就有所不同。

狭义的渔具选择性是指特定的渔具只捕捞具有特定种类或者具有特定生物特征捕捞对象的特性。它是渔具特性与捕捞对象体形特征及行为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Millar和Fryer(1999)根据渔获过程不同阶段渔具所涉及的捕捞对象的资源对象确立了三种不同的选择性定义,即种群选择性(population-selection)、可捕选择性(available-selection)以及接触资源选择性(contact-selection)。

选择性不仅随着渔具的特征值改变而改变,还会随着鱼体的特征值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只是尺寸选择性(size-selection),例如网目大小对鱼体体长的选择性,因此,选择性往往就成为了尺寸选择性的代名词。当然,除了尺寸选择性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选择性,如资源调查中的年龄选择性等。

2 选择率

选择率(Selectivity)就是选择性的量化表示。选择率是一个相对值而不是一个绝对值,是具有特定特征值的鱼的渔获尾数与某一捕捞过程对应的资源量的比值,有时也可以视为是一尾鱼被捕获的概率。

147

图11-3 在拖网中的鱼类对拖网的反应,带阴影的框表示可能会发生选择性

(Wardle,1989)

148

149

将选择性过程分为不同阶段的选择性,那么选择率就可以用不同阶段的概率形式来表达,根据前面的分法,不难看出选择率是下面几个概率的结合。

(1)属于一个或不同种类的鱼与使用的渔具在时间、空间上重合的概率;

(2)如果鱼类出现在渔具所使用的位置和时间,属于一种或不同种类的鱼接触渔具的概率;

(3)当鱼接触渔具时,属于一个或不同种类的鱼被渔具留存的概率。

前面的阶段(1)、(2)本质上取决于鱼类的分布和行为特征,而阶段(3)是渔具的特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因此,Hamley (1976)就认为选择率就是一个阶段的渔获概率)(C P ,等于鱼群接触网具的概率)(E P 、接触后被捕获的概率)(I P 和捕获后逃逸的概率)(L P 的某一特定的关系(只考虑整个渔获过程中的三个引起选择性的主要过程),即:

)](1[)()()(L P I P E P C P -??=

这也可以说明,任何影响上述三个概率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渔具的选择率。

3 选择性曲线的定义

选择性曲线(Selection curve )也称为选择率曲线(Selectivity curve ),是为了方便描述选择性的某些特性而进行的曲线化、图形化表示。从选择率曲线可以直接看出随着相关特征值的不断改变,渔具选择率相应变化的规律。

Millar 和Fryer (1999)对应自己所定义的三种选择性提出了三种选择性曲线,分别为:

(1)种群选择性曲线(population-selection curves ))(l s ,它是所有资源中体长为l 的鱼被捕获的相对概率;

(2)可捕选择性曲线(available-selection curve ))(l a ,它是对渔具可捕资源(很显然,这部分资源中的部分鱼类可以躲避渔具)中体长为l 的鱼被捕获的相对概率;

(3)接触选择性曲线(contact-selection curve ))(l r ,它是接触渔具的l 体长的鱼被捕获的相对概率。

既然选择性(选择率)可以用曲线表示,那么选择性曲线在坐标系中就可以用不同的表达式进行表达,这不仅有利于曲线的表示,还能为选择率的估算提供方便。

二、渔具选择性的表示方法

1 主要的选择性指标

选择率作为选择性的定量表示,有时很难比较出不同渔具和同种渔具不同特征值的选择性差异,而选择性曲线虽然能反映出选择率随鱼体特征值变化的规律,但使用选择率和选择性曲线来直接描述选择性往往是抽象、不直观的。因此有必要对选择性建立一些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在选择性研究的实践中,对不同渔具的选择性模型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表示方法,但大多数学者还是用了一定的选择性指标。

图11-4是图形化的选择性曲线,曲线随着鱼种和网目大小的不同而变化。此选择曲线横坐标为鱼体特征值(体长),纵坐标为残存率(选择率),选择曲线成拉长S 形(通常是过滤性渔具的网目选择性曲线)。在图中,体长0L 以下的个体全部逃逸,选择率为零,体长1L 以上的个体全部被捕获。0L 与1L 之间的范围称为选择幅度。残存率为50%的体长5.0L 称平均选择体长或称50%选择体长,有时用c L 表示。一般选择性曲线可用下面几个指标来表示选择曲线的位置和倾斜度以及网目与鱼体的关系:

(1)选择性大小指标

表示选择性大小的指标(曲线位置):一般以50%选择体长5.0L 表示,5.0L 是选择性研究中最重要的指标,它不仅可以用来表示过滤性渔具选择率大小,也是评估网目与鱼体大小关系时最常用的量;当然,除此以外,对于刺网等被动性渔具时,通常采用最适体长o L 表示,它代表了具有最大选择率的体长位置。

(2)选择性尖锐度指标

表示选择性锐度的指标(曲线的倾斜度),一般可以用下面的三个指标来表示:

150

Ⅰ 选择幅度(Selection span ,SP ):01L L -;

Ⅱ 选择范围(Selection range ,SR ):25.075.0L L -;

Ⅲ 选择尖锐系数(Selection index ):5.08413.01587.05.0L L L L -=-。

这里的25.0L 、75.0L 、1587.0L 、8413.0L 是残存率分别为25%、75%、15.87%、84.13%时的体长。这三个指标的值较大时,曲线较为平坦,也就是说选择性不强,反之则称选择性尖锐。在这三个指标中,选择范围是最常用的表示选择性锐度的指标。

(3)选择性因素(Selection Factor ,SF )

选择性因素是判断渔具选择性大小与渔具特征值相互关系的主要指标,在网渔具中,通常是特定渔具的选择性大小与网目大小的比值,即:

m L SF 5.0=,或者m L SF o

=

其中m 为网目大小。

此外,选择性因素也是限制渔具某些特征值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如制定网囊最小网目)。

当然,上面所描述的选择性曲线较多地运用于一些过滤性渔具(如拖网、围网、张网等)以及笼壶、陷阱类渔具的选择性研究中。对于刺网和钓具等被动性渔具,其选择性曲线形式有所不同,在确定选择性指标时也存在差异。

2 渔具选择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渔具选择性研究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在不同时期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研究的理论深度、广度都日益增加。通常所述的渔具选择性大多是局限于渔具的本身,利用改善渔具选择性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上面一节中,我们在解决兼捕问题的技术措施中已经提及了多种选择性的研究内容,例如网目大小选择性研究及网目尺寸的规定、减少兼捕装置、改变拖网设计思路、限制特定渔具等。

有学者根据选择性所要解决兼捕问题种兼捕对象的不同,将选择性定义为两种:兼捕可以分为两种,即非目标种类的兼捕和目标种类的非目标规格、年龄或性别的兼捕,根据这一分法,可以将渔具的选择性分为两类,即种间选择性(inter-selection 或者between-species selection )和种内选择性(intra-selection 或者within-species selection )。前者主要是针对不同种类的行为特征,而后者主要考虑个体的尺寸,因此被称为尺寸选择性(Size selection )。

种内选择性主要是通过研究目标种类中具有不同特征值(例如体长、体周或年龄等)的个体被渔具渔获的选择性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也通常是针对渔具的部分结构的特征值,例如不同网目大小的拖网网囊对捕捞对象的选择性、不同渔具材料对目标种类的选择性差异等;种间选择性主要是通过不同种类对渔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或者体形差异等进行选择性分析,解决兼捕问题中最为常用选择性装置的研究就属于这一类。

当然,从更广的范围来看,渔具的抛弃、逃逸、延迟死亡、选择性渔法、以及涉及选择性的鱼类行为等都可以被认为是渔具选择性的研究内容。

三、渔具选择性的意义

兼捕问题的凸现、世界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世界范围内对渔具改革的呼声使得渔具选择性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渔具选择性研究是改善渔具作业性能,缓解渔业压力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对拖网渔具网囊网目尺寸选择性的研究,确定特定渔业的最小网目尺寸;通过对不同形状网目网囊的选择性研究,改进渔具的网囊设计,以此释放更多的幼鱼;通过对不同兼捕减少装置选择性能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装置以适应特定渔业法规的要求。

除此以外,在渔业管理中,管理者也认识到渔具选择性的重要意义。Millar 和Fryer (1999)认为,选择性信息在渔业管理中可用于:

(1)估算渔获的偶然死亡率,例如抛弃和逃逸死亡率;

(2)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分析;

(3)年龄或者体长种群模型分析;

(4)种群体长或者年龄组成分析。

第三节拖网渔具网目选择性

一、鱼类对拖网渔具的行为反应

了解鱼类对拖网渔具的行为反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渔业政策以及推进拖网设计的改革,并最终改善渔具选择性。拖网在拖曳过程中,网具、网板、手纲等刮起泥浆,能起到惊吓鱼类的作用,鱼类通过视觉或触觉刺激感受到拖网后,立即作出反应。如果鱼类游泳能力较强则能从网口的四周逃逸,而大多数鱼类在最初阶段可能被驱赶集中至拖网网口处。由于鱼类具有向流性,因此进入拖网渔具的鱼类在它们通过渔具各部分时企图与拖网中的水流保持相对运动。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各种鱼类开始疲劳(疲劳程度取决于不同的鱼类),这时疲劳的鱼类在拖网中上浮并逐渐进入拖网网囊部。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区域是鱼类逃逸发生的地点,因为它们聚集得更为集中,集群的平衡性被打破,密度增加引起鱼体间相互碰撞,或者因为碰到网片而出现恐慌状态,引起了鱼类向外逃逸的反应。同样,也有人认为鱼类在网囊中还能进行有效的逃逸,但是,大多数鱼类已经丧失了逃逸的能力和机会,因此不管体长多大,只要通不过网目的鱼类就可能被捕获。

Wardle对鱼类在拖网中的行为反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得出如图11-2的鱼类对渔具行为反应关系,并认为在拖网作业过程的众多步骤中存在着选择性。同时,他认为有效的水下观察是提高渔具选择性的关键。

二、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的试验方法

选择性试验方法的设计对于渔具选择性研究非常重要。对于特定条件下的选择性试验选取合适的试验方法,既可以简化实际作业操作、节约试验成本,还可以方便数据统计、优化选择性数据及其模型处理。

按照青山恒雄(1965)的三个条件,即等质性条件、正常性条件以及数值化条件,将目前在拖网渔具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中所采用的试验主要方法归纳为4种:套网法、对比试验法、交替作业试验法以及观察法。

1 套网法(Covered net method)

网法是运用最广的传统的试验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在作业渔具网囊外安装一网目较小的套网(如图11-5)。套网法有很多的优点,一方面,套网法收集资料比较容易,数值化计算方便,费用低;另一方面,套网法是现行的拖网选择性研究试验方法中唯一可以直接观察到从网囊中逃逸鱼的尾数的方法,其所得数据可以直接用于网囊网目选择率的计算。

图11-5 套网结构示意图

但是,对套网法存在不少异议:由于套网的安装,可能会产生套网依附在网囊网片上的情况,从而阻止了鱼类的逃逸而滞留在网囊中,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覆盖效应”,覆盖效应会使网具选择性研究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除此以外,由于一般的套网网目都很小,因此套网网具内外流体的流态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另外,套网网线的视觉效果也会影响到鱼类的行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到鱼的逃逸行为和游泳能力等;当然,由于套网的安装,增加了整个网具的水阻力(尤其是网目网线较粗,网目大小较小的时候),致使网具部分网衣的网目比没有安装套网时更为闭合,从而阻止了鱼类的逃逸,进而影响了网具的选择性能。有鉴于此,有关套网结构、设计改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在套网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或数个圆环来帮助套网的周向扩张,以此来减少套网的覆盖效应以及其它不利影响或者使用改进的“风筝套网”等。

2 对比试验法(Comparative fishing method)

其中包括双囊网法(或称裤网法,Trouser trawl method),平行作业法(Parallel haul method)和联体作业法(Twin trawl method,Pair trawl method)等。采用对比试验法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试验网

151

152 具(不同网具或同一网具的不同网囊)的捕捞努力量保持相等,同时克服像上述套网法的种种缺点如套网的覆盖效应和增加阻力效应等。

(1)双囊网法

所使用的拖网的结构如图11-6所示,网具的

大部分与商业渔业中所使用的网具相同,只是使

用两个网囊,对渔获进行相互比较。通常,其中

一个网囊采用实际作业时的网囊结构,一般称它

为试验网囊;另一网囊网目比较小,其作用就好

比套网法中的套网,在这种情况下,假设这一网

囊的网目是无选择性的,用以表示与渔具相接触

资源的情况,称它为对照网或者是控制网。

双囊法(裤网法)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设计用以分隔网囊的中间

分隔网片:如果设计不合理,则两个网囊之间可

能会发生相互覆盖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两者的选

择性效果。

(2)联体作业法

而联体作业法是直接使用一艘渔船拖曳两

顶独立的网具,其结构如图11-7所示。与裤网法

类似,其中一顶网具就是所研究对象(可能是经

济渔业的拖网),同样称为试验网具;而另一顶

通常使用小网目网囊网具(用以确定相对资源密

度),称为对照网具(控制网)。联体作业法可以

有效地解决双囊网法中网囊之间相互覆盖等不

利影响,但是联体作业法对网具作业操作技术要

求很高。而且使用联体作业法时,要保证两顶网具除了网囊部分以外的所有部分完全相同也是

不切实际的,因此作业时可能会产生网具形状不

一致,网口扩张不同等影响渔获效率的问题。

(3)平行作业法

平行作业法是使用两艘渔船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如同时进行、在相近的水域以相同的拖速和拖曳方向)进行独立作业的方式。这种试验方法避免了网具之间的相互影响,也简化了作业的方式,但同样存在着网具不能完全相同所导致的选择性差异,而且,由于渔船的差异、操作人员的能力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对选择性研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一方法与前面两种方法相比,最大的缺点就图11-7

联体作业法

图11-6 双囊网结构的拖网

153

是不能保证两顶网具所对应的可捕资源的相同,通常需要增加作业网次数来减少对资源的取样误差。 3 交替作业试验法(Alternate haul/tows method )

对于一些特殊的作业,如大型深水拖网作业,采用双囊网法或平行作业法是不切实际的。这时,往往使用交替作业法(Alternate haul method )。交替作业法就是使用一艘渔船(单拖)采用两顶不同的拖网交替进行作业。一顶网具称为试验网具,而另一顶称为对照网具(或称为标准网具)。由于一次只能使用一顶网具进行作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不能保证两次作业过程所对应的相对资源密度的相同,这给选择性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样需要增加网次的数量并提高了试验成本);其次,无法保证不同网具进行作业时的努力量的一致,结果往往使得选择性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显然,由于网次作业不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因此网次间的差异是交替作业中最需要关心的问题。影响拖网选择性的因素除了拖网的网目、网具结构等可控因素以外,作业条件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如不同的拖速、不同的天气、不同水流状况、作业时不同的水深、不同的网次作业时间等。

4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采用水下摄像机等试验器械对拖网网囊部的鱼类行为进行观察,或者采用潜水员在拖网作业时目视观察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说,水下观察法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性研究试验方法,一方面,它可以对一顶网具进行研究(甚至是一个网次),避免了裤网法和交替作业法中的种种因为网目大小不同所引起的缺陷;另一方面,直接观察法还能直接知道鱼类对网目的逃逸行为,这有助于网具和选择性装置(如分隔网片)的设计和安装等。

Wardle (1989)认为,水下观察是选择性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因为通过水下观察可以来了解渔具的作业性能,并可以直接比较不同拖网设计中的鱼类行为。其它试验技术往往会受鱼类分布、鱼类的集群状况以及水体清晰度、光照条件和拖速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直接观察法一般很难实现。例如,当底拖网作业时,由于网具的作用,拖网所在范围内的环境往往变得非常浑浊,采用摄像机很难完全辨别出鱼的行为;而在深水拖网中采用这类试验方法,由于光线随水深增大而减小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同时,由于摄像机或潜水员所能观察的范围有限,不能顾全大局把整个网囊部都进行观察;此外,由于收集的资料有限,要进行数值化计算也较为困难。正是由于这些不足,使得直接观察法运用得相对较少。

三、拖网渔具网囊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的方法

1 选择性曲线

传统上,一般认为拖网是一种缺乏选择性的渔具(有时甚至被认为是没有选择性)。在大多数有关渔具选择性的研究中,拖网渔具的选择性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在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绝大多数是有关拖网渔具的网囊网目尺寸选择性的。

从拖网渔具的渔获原理决定了它可以捕获所有不能穿越网囊网目的捕捞对象,这就意味着拖网渔具网囊网目的选择率应该是一个相关的体长密度函数的累加函数。如果进入网囊的鱼的体长服从正态分布,那么这条选择率曲线就是一条累积的正态分布函数曲线。

虽然有学者使用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Probit 函数)来表示拖网网囊网目的尺寸选择性,但从实际来看,最常使用选择性曲线是Logistic 曲线,其形式为:

)exp(1)

exp()(bl a bl a l S +++=

其中:l —捕捞对象的特征尺寸;)(l S —选择率;a 、b —选择性参数。 主要的选择性指标分别为:

b a L -=5.0;b L L SR 3ln 225.075.0=-=

除了上述两种选择性曲线以外,Log-log 曲线、Clog-log (complimentary Log-Log )曲线以及Richards 曲线也都曾被作为拖网渔具的选择性曲线而使用。

2 选择性曲线的确定(SELECT 模型)

拖网网囊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作为渔具选择性研究中的重点,各国的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不同的时期开发了不同的方法。例如在选择性研究的早期,各国学者都通过研究网目和鱼体体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网目的尺寸选择性,这些由于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因此很具局限性。例如Pope 等(1975)在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中,使用试验网和对照网的渔获比值作为渔具的选择率,对比较作业法试验下的网囊选择率并进行解析分析,这一方法在后来得到了普遍的质疑,而SELECT

154

模型正是现今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模型。

(1)SELECT 模型原理

SELECT (Share Each LEng th’s Catch Total )模型是建立在双囊网法基础上的。Millar (1992)考虑了捕捞努力量、鱼类的躲避习性以及资源的分布情况等因素对不同网囊选择性的影响,并采用一个相对作业强度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模型。

SELECT 模型的原理:假设在试验中,采用了J 种不同规格的渔具,将这些渔具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则称它们为联合渔具。设第j 种(J j ,2,1=)渔具的相对作业强度j p ,其被定义为一

尾接触联合网具一次的鱼接触第j 网具的条件概率。显然j p 应该是一个体长的函数,且1=∑j j p ,

当然,由于相对作业强度的任何有关体长的假设都可以被模型化为选择性曲线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假设不同体长捕捞对象的j p 值相同。如果不同网具的相对作业强度相等,即J p p p J 1

21==== ,则称模型为等分模型(Equal split model ),如果相对作业强度不等,则称

模型为估算分隔模型(Estimated split model )。

假设体长为i l 的鱼接触所有联合渔具的数量(在实验期间)服从未知参数i λ的泊松分布,如果有J 类渔具,相对作业强度分别为j p (J j 2,1=)体长为i l 的鱼接触第j 类渔具的数量则服从参数为i j p λ的泊松分布且相对独立。现定义第j 类渔具的选择性曲线)(l r j ,J j 2,1=,那么体长为i l 的鱼被第j 种渔具渔获的数量ij N 服从参数为i j j p l r λ)(的泊松分布:

))((~i i j ij l r p Pois N λ

假设渔获体长为i l 的总渔获定义为∑=+j ij

i N N ,则第j 类渔具捕获体长为i l 的捕捞对象的尾数

ij N 服从+i N 和单元概率j φ的多项分布。

));(;(~?φi j i ij l N Multi N +,J j 2,1=

其中:

∑==k a i a i j i j l r p l r p l 1)()();(?φ,J j ,1=,?—选择性参数。

(2)SELECT 模型在拖网渔具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中的运用

比较作业法

在拖网网囊选择性试验中(比如双囊网法),假设试验网囊及小网目对照网囊所捕获的鱼类数量分别为Nli 、Nsi ,则由试验网囊所捕获的渔获数量总捕获数量的比例为:

Nsi Nli Nli i +=

φ

若试验网囊网目选择率曲线为Logistic 曲线,并假设小网目网囊足够小,可以捕获所有进入对照网囊的捕捞对象,使用p 表示试验网囊的相对作业强度,那么被联合网具捕获的一尾鱼被试验网囊所捕获的条件概率为: )exp()1()exp()(i i i bl a p bl a p l ++-+=

φ

假设每一尾被试验网囊或者对照网囊捕获的渔获个体的行为相互独立,根据SELECT 模型的基本原理,试验网囊捕获的渔获尾数Nli 服从试验网囊和对照网囊总渔获尾数和)(i l φ的二项分布,即: ))(,(~i l Ni Bio Nli φ

Nli 尾鱼被试验渔具捕获的联合分布概率?f 为:

Nsi i Nli i Nli Ni l l C f ))(1()(φφ-=?

155

当有N (

∑==I i Ni N 1)尾体长不同的捕捞对象被试验网囊或对照网囊捕获时,试验网囊捕获Nl

(∑==I i Nli Nl 1)尾渔获的联合分布概率为:

∏-=i

Nsi

i Nli i Nli Ni l l C F ))(1()(φφ

渔获体长组为非连续的,则有似然函数F L =,对数似然函数为: ∑-?+?+==i i i Nli Ni l Nsi l Nli C L l ))]

(1ln())(ln()[ln()ln()(φφθ

采用极大似然估算法对上式进行参数估计,当)(ln max )?(L l i =θ时(T p b a ),,(=θ),θ?为参数估计值。当然,上式中等式右边项中的常数项)ln(Nli Ni C 在函数的极大化过程中可以被省略,即似然函数为:

∑-?+?==i i i l Nsi l Nli L l ))](1ln())(ln([)ln()(φφθ

在比较作业法(双囊网法)或交替作业法中,等分模型即为5.0=p ;估算分隔模型的情况下,p 值不定,采用这个模型不仅可以估算出选择性曲线的参数,也能估算出一尾鱼遭遇试验网囊和对照网囊的不同概率。采用等分模型还是估计分隔模型(即模型拟合优劣性的判断)可以通过对模型拟合的残差观察来辨别(具体方法参见孙满昌等编写的《渔具渔法选择性》)。

套网法

SELECT 模型是建立在比较作业法基础上的,但是这一模型也可以被运用于对传统套网法试验条件下的网囊选择性分析。

在套网法选择性试验中,可以捕获渔获的渔具部分包括了两个部分,即套网和网囊。因为所有进入网具的鱼都将接触网囊,因此网囊的相对作业强度为1。假设进入网具体长为i l 的渔获对象的尾数服从参数为i λ的泊松分布,且网囊的网目选择率为)(i l r ,那么,网囊的渔获服从参数为)(i i l r ?λ的泊松分布。而进入套网的鱼类的相对作业强度即为从网囊中逃出达到套网的概率,)(1l r -,因此套网中体长为l 的鱼的数量服从参数为λ?-)](1[l r 。

Millar 和Fryer (1999)认为,更为直观的方法是将网囊和套网分别看成是相对作业强度分别为1,选择率分别为)(i l r 和)(1i l r -的渔具不同部分。显然,假设被网囊和套网捕获的渔获尾数分别为Nni 和Nci ,则网囊渔获的尾数服从总渔获尾数i N (Nci Nni Ni +=)和选择率)(i l r 的二项分布,即:

))(,(~i l r Ni Bio Nni 同样可以根据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选择性参数的估计。

(3)实例 东海桁杆张网渔具网囊网目选择性的研究

孙满昌等(2004)对桁杆张网渔具网囊网目的尺寸选择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中,选用5种不同网目大小(25mm 、30mm 、35mm 、40mm 以及45mm )的方形网目网囊进行套网法选择性试验,测得捕获的黄鲫渔获尾数分别如表12.1所示:

表12.1套网法不同大小网目的网囊和套网的渔获数据

体长(cm ) 25mm 30mm 35mm 40mm 45mm 网囊 套网 网囊 套网 网囊 套网 网囊 套网 网囊 套网

<6.5

24 18 2 5 1 11 0 21 0 5 6.6-7.5

56 13 19 19 13 44 10 42 0 23 7.6-8.5

128 15 51 31 56 107 27 110 1 83 8.6-9.5

156 8 95 23 139 141 64 170 11 128 9.6-10.5

165 3 86 11 121 71 70 146 33 166

10.6-11.5 7004506612463951122

11.6-12.5 45021240921156247

12.6-13.5 190902131513514

13.6-14.5 90406090226

14.6-15.5 40403042122

15.6-16.5 0000300041

16.6-17.5 3000000010

>17.5 0020000000

使用SELECT模型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各网囊和套网渔获数据进行选择性分析,得到了各网囊的选择性参数和主要选择性指标,如表12.2所示

表12.2不同尺寸网目的网囊选择性参数及选择性指标

网囊 a b L0.5SR

25mm -5.1940.925 5.618 2.377

30mm -5.4570.7607.184 2.893

35mm -5.6220.6229.035 3.531

40mm -5.5180.50111.003 4.381

第四节刺网渔具的选择性

刺网一向被认为是选择性很强的渔具,Hamley(1975)认为当接触刺网的捕捞对象的个体尺寸与适合于特定网目刺网的最适尺寸相差20%的时候,捕捞对象很难被捕获。刺网在世界渔业中的重要地位并不仅仅在于刺网的经济渔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刺网渔具是渔业资源调查取样时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对于一些拖网渔具不能作业的复杂海底条件的海域。

刺网渔具作为一种被动性渔具,不能将所有个体较大的渔获对象捕获的特点决定了刺网渔具不可能使用类似于拖网选择性试验中所使用的套网法等试验方法。因此,绝大多数的刺网渔具网目选择性试验都是采用比较作业法,即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网目尺寸的刺网作业,通过比较各网具的渔获分布来分析不同网目的尺寸选择性。同时,在资源评估中,由于刺网在取样过程中,只能捕获一定尺寸范围的渔获,因此也必须使用多种网目大小的渔具同时作业以获得较宽的资源尺寸结构。一、刺网渔具的渔获方式

作为一种被动性渔具,刺网的选择性特点与主动性(过滤性)渔具是完全不同的。了解刺网渔具的渔获方式对于掌握刺网渔具的选择性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认为,刺网的渔获方式无外乎两种:刺挂和缠绕。但是在选择性研究中,仅仅认为这两种渔获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渔获方式上细小的差别就可能会引起对选择率估算的偏差。

Sparre 等(1989)将刺网的渔获方式较为系统地分为4类,分别为:

(1)搁绊(Snagged):是指鱼类在头部被网目挂住捕获,通常发生在鱼体眼睛的后面,这种渔

156

获过程通常出现在那些头部有突出颚骨和棘的鱼类,如图11-9A;

(2)刺入(Gilled):Gill这个单词已经说明了鱼被刺网网目刺挂的位置就在鳃盖的后缘,如图11-9B;

(3)契入(Wedged):鱼类在身体部分被网目刺挂住,如图11-9C,当鱼的最大体周就在鳃盖后缘时,刺入和切入则很难区分;

(4)缠绕(Entangled):鱼类被缠入网衣或因为牙齿、鳍或其它突出物被网衣缠住,而鱼体不需进入网目,如图11-9D。

二、刺网渔具的选择性特点及其选择曲线的形状

在早期的刺网选择性研究中,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刺网(被动性渔具)的选择性曲线典型的是钟型的,或者说是倒置的喇叭型的,也有学者称它为单峰的概率分布(Unimod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如图11-10A中的选择性曲线a所示。

Baranov的几何相似原理是刺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是许多选择性曲线估算方法的基础,而且可以减少刺网渔具选择性曲线估算的参数个数。Baranov认为刺网的作业过程仅是一个网目和鱼体的相对几何形状的一个机械的过程,其选择性仅仅是鱼的尺寸和网目尺寸的函数。并认为:因为所有的网目几何相似,而且同一种鱼(一定体长范围内)的体形同样也是几何相似,因此,不同大小的网目的选择率曲线势必相似。他认为刺网渔具选择性仅取决于与网目大小有关的鱼体的大小。将选择率(S)写成网目大小(m)和鱼的大小(l)的函数,那么当鱼的大小与网目大小的比值不变时,选择率也不变,即:

S

kl

m

km

S=

=

l

S

)

(

/

)

,

(

,(m

)

l

其中:k为常数

根据几何相似原理,不难看出不同网目捕获的最适体长与网目大小成比例,不同网目的最适体长的渔获效率相等,不同网目的选择性曲线的幅展(spread)与网目大小成正比。对于相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网目,它们所捕获的最佳体长组(众数体长)的选择率应该是一致的。如图11-10A的曲线a、b所示。

图11-9 刺网不同的渔获方式(Sparre 等, 1989)

几何相似原理过于简单,不同网目的选择率曲线形状不可能相同,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高度不

157

158

可能相同。Hamley (1975)认为大网目刺网的渔获效率更高,它们的选择率曲线高度也高,并将这些归结于个体较大的鱼其行动能力较强有关,因此其接触渔具的概率较高。除了不同网目的效率以外,众数体长也不会与网目成正比。一方面,鱼体的体形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几何相似原理也没有考虑鱼类行为对选择性的影响,鱼类可能会逐渐适应渔具来躲避,而且鱼类对网具的反应是很复杂的,例如集群鱼类比单独的鱼类更容易接触网具。因此不同网目大小刺网网具在渔获过程中的实际选择性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如图11-10B 的a 、b 曲线形式。

单一网目的选择性曲线形状也不可能是对称的钟型曲线。选择性曲线的右边部分代表了个体较大的鱼类被捕获的概率,它们通常是在头部被刺挂捕获,曲线的特征是由鱼体头部特征所确定,且随着缠绕鱼类比例的增加,曲线的倾斜也会增大;而选择性曲线的左边部分代表了较小个体的鱼类被捕获的概率,通常这些鱼类是鱼体被 “契入”(wedge )所捕获的,选择性曲线的形状主要由体周的变化所决定。由于鱼体腹部的身体组织比头部柔软(可变性更大),因此,头部形状的细小变化都会对选择性曲线的左边倾斜部分产生很大的影响。Hamley (1975)认为,小鱼可以穿越网目而个体较大的鱼可能会在上颌骨(maxillaries )和最宽体周处被捕获,因此,当大多数鱼类被缠绕时,刺网选择性曲线更宽,且更向右倾斜。缠绕和刺挂的相对重要性通常是由鱼体的形状和网具的材料和缩结系数所确定。考虑到鱼类行为对选择率的影响,那么就算是单一网目,由于个体较大的鱼比个体较小的鱼更具活动性,接触网具的机会也较大,那么渔获也较多,选择率也较大。因此,对于刺网选择性曲线,曲线的右半部分的倾斜程度有所改变,如图11-10C 所示。

刺网渔具具有不同的渔获方式,对于某一特定的网目大小,某种鱼类可能既有刺入、契入网目的又有缠绕于网衣的。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多刺的鱼类以及鱼的牙齿或颚骨突出的鱼类身上:小个体的鱼可能直接刺入网目,而个体较大的则被缠绕于网衣。因此认为,可以将每一个位置捕获

的概率由一正态曲线来描述,而使用这些正态曲线的总和来描述总选择率。因此,刺网渔具的选择鱼体特征值l

o

o l

鱼体特征值l

o o l 鱼体特征值l

o

C

鱼体特征值l o o l

D

图11-10 刺网渔具选择性特点

性曲线将具有两个或多个最适体长(或称为众数体长),而选择性曲线将变成多峰概率分布曲线,选择性曲线如图11-10D所示。

三、影响刺网渔具选择性的因素

1 渔具参数

(1)网目大小

刺网是非常具有尺寸选择性的。从Baranov的几何相似原理和20%以外体长渔获较少的观点出发,不难看出,网目大小被认为是刺网渔具最大的特征。众所周知,特定网目大小只能捕获特定体长范围的鱼类,因此影响刺网渔具选择性的主要因素就是网目的大小。随着网目的增大,刺网渔具渔获的最适体长也相应增大,网目选择率也会提高,选择率曲线相应地向右倾斜(这些内容在下面即将提到)。在进行网目大小的选择性研究中,研究人员总在将选择性方程中的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

(2)网衣网线特征值

Ⅰ材料

159

monofilament

,MO)、复丝(multifilament,MF)以及复合单丝(multimonofilament,MM

)等。

网线的材料影响着接触网片对鱼群的捕获概率,网衣网线的伸长性与柔软性可以影响到渔具的选择性,伸长性较好的网具可以捕获更大的鱼,其捕获体长范围也更宽。因为缠绕相对于刺入、契入而言,更依靠网线的柔软性而非网目大小,因此,对于容易缠绕的鱼类,如鲈鱼等,网线的柔软性是影响选择率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渔民对网线渔获性能和物理性能重要性有着清楚的认识。复丝网片(MF)通常被认为具有最差的渔获效率,而网线强度最大。复合单丝网片(MM)一般都被认为渔获效率最高,因为其极细的平行网线组成的网片比单丝网片或复丝网片更柔软。复丝网片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容易缠绕兼捕渔获,如蟹或海星,常给摘鱼及网片的清洗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Ⅱ网线的颜色和可见度

绝大多数鱼类是依靠视觉来躲避网具的,因此,网线的颜色和能见度也是影响选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颜色和隐蔽性是刺网的一大特点。个体渔民往往对特定颜色情有独衷。尽管个体间存在差异,但还是可以观察到总体趋势。在丹麦的刺网渔业中,橙色网片是波罗的海的主要网片,而北海

160

鱼线你了解多少

鱼线,你了解多少 鱼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鱼线在钓鱼活动中扮演着牵引与制服的重要角色,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 l 渔轮和鱼钩的连接纽带. l 抛投及回收路亚的纽带. l 钓手探寻水底情况,感受路亚动作以及感触中鱼的纽带. l 搏鱼的纽带. l 获取渔获的纽带. 市场销售的钓线品牌品类很多,产品品质优劣不均,消费者究竟如何选购一条真正适用的钓线呢?其实鱼线的选择应从了解所有鱼线的特性与自身的需求来考虑,毕竟慎重的选用钓线远比钓到期待已久的记录大鱼却断线败兴来的好吧? 经常更换鱼线、使用品质高的鱼线--是保证不跑鱼最经济的保障! 许多人会斤斤计较钓线的价格,会舍不得或根本不知道要适时更换钓线,好像它们天生就应该非常便宜、拉力超强、永不损坏,而且每种线都应该能应付所有场面。事实上,所有的钓线都会断,并且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断线事故的罪魁祸首都是使用者自己!归其原因,乃是大家对线的材质、特性、使用与保养方式不够了解,还有对线的强度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所致. 美国纯钓(Purefishing)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鱼线供应商, 拥有众多世界知名鱼线品牌,几乎涵盖所有鱼线类产品以及大部分通用规格, 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线类产品方面的荣誉,如:尼龙线由强力(Stren) 于1958年率先制造,Berkley随后跟进;2000年,碳素线由Berkley(Vanish)最先引进作为主线使用;1990年由蜘蛛(Spider)最先将PE(聚乙烯合成材料)材料由工业领域引进到鱼线应用上;拥有第一条半透明的融合线水晶火线(Fireline Crystal);拥有第一条半透明的编织线蜘蛛水晶极线(Spiderwire Ultracast Invisi);拥有第一条沉水的的编织线蜘蛛极线碳线编织线(Spiderwire Ultracast FuoroBraid)等等. 目前钓线份额以亚洲为例来说,50%以上是以尼龙线为主,可用在钓大部份的淡海水鱼种,40%则是以编织线包含新式融合线或PE线为常用线种,其中贝克力火线因科技创新改良并适用于任何一种钓法因此为多数的钓友选用,10%为碳氟线等其他产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鱼线世界,去领略它的风采. 通常我们所说的鱼线,都是指由单独一根纤维或若干根单一纤维组织而成的线体,前者为单丝线(Monofilament line),后者为复合纤维线(Multifilament line)。自然界存在的纤维大多为蛋白质或纤维素分子的大量聚合物,并以棉花、树皮、动物毛发等型态呈现。现代鱼线已不再取材于天然纤维,都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物,属于高分子材料化学的范畴,也就是”聚合物”,即是由无数个低分子量、结构简单的化合物经过化学加工组合而成.同时,通过各地科学家和制造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使纤维性质获得明显进步,现代的鱼线变得越来越个性鲜明,也变得越来越依用途而有不同的特性,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各种钓线都朝向拉力更强、更加耐用、更容易使用、线径更细的方向迈进。 鱼线种类主要分为3种,即尼龙线、氟碳线、PE线,下面我来逐一介绍.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为什么不能炸鱼? 炸鱼属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危害主要有:一是杀灭在爆炸冲击波有效强度范围内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二是大量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尸体沉于水底无法捞取,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水体污染;三是炸药爆炸冲击波会影响到河堤的防洪安全;四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操作上稍有不慎,将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为什么不能用药物毒鱼? 用药物毒鱼也是一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污染水域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对鱼类资源、生物饵料、水域生态环境的危害性非常大,综合起来主要有:一是直接杀灭水体中的大小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二是在溪河中,常见水草多年难以恢复或毒鱼区水草产生糜烂,影响环境破坏生态系统;三是常用的各种毒药使水域受到污染,污染物沾染、沉积在水生植物和底泥上,使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四是毒药不仅会大量残留于被毒死鱼的体内,还会使受污染水体的水生动植物富集毒物,直接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3、为什么不能用电捕鱼? 电力捕鱼是利用直流、交流或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在水中形成电场以驱集或击死、击昏鱼类,再配合其他渔具捕获鱼类,属于一种掠夺性捕捞方式。其破坏性主要有:一是电力所到之处,大鱼小鱼全部昏死,鱼虾绝迹,并危及到底栖水生动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二是被电捕器电击过的鱼类,不论是成体、幼体,其性腺发育都会受到严重损害,基本失去繁殖能力,可谓“断子绝孙”;三是电力捕鱼工具简陋,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4、炸鱼、毒鱼、电麻鱼的要负哪样的法律责任? 因为炸鱼、毒鱼、电鱼,属于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所以,我国的渔业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禁止炸鱼、毒鱼、电鱼。针对炸鱼、毒鱼、电鱼日益猖獗的势头,2004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加大了对炸鱼、毒鱼、电鱼的处罚力度,处罚幅度由过去的五千元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五万元以下。《渔业法》第三十条规定:“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第三十八条规定:“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为什么捕鱼人要办证?不办证有何风险? 从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需要出发,国家对捕捞业实行的是“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所以对从业者实行许可证制度。按照《渔业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和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捕捞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申请捕捞许可证的渔民必须

手工鱼钩鱼线的绑法图解大全(整理)

☆【钓竿钓钩绑法图解】

2、下面这种绑钩的方法更适合我们钓友,也是环钩就实用的绑法。

可调双钩法 一线双钩. 因为它在一根线上多拴了一只钩. 在垂钓时就增加了鱼儿咬钩机会。早在三十年代儿时的我. 便喜欢跟随父辈们去河溪钓鱼。曾记得有次叔父在我们汇水滩河里钓鱼时. 见他一提竿. 两条大鲫同时被提出水面、腾空而起. 并在一根线上银光闪闪、飞舞挣扎……这些童年的记忆时时浮现在脑海。 一线双钩在传统钓组中. 习惯于将40厘米长的一段渔线两端各拴一钩. 对折成高低交错5-10厘米间的距离. 并在长线上方3-5厘米处系上坠片与母线打结连接使用. 也有的将副钩拴死在主钩坠片之上成为双钩用法。 自从台钓传入大陆后. 台钓钓组中的双钩优势. 得到了广大渔友的认可和效仿。将它用于手竿休闲钓时. 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因而. 近年来在有关钓刊上发表了不少双钩垂钓经验介绍的文章。如《一种双钩钓法》、《解决双钩易缠绕一法》、《一种双钩拴法》等等. 这说明了广大渔友对一线双钩用法的重视. 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好经验。 我在半个多世纪垂钓生活中. 认为一线双钩经验介绍虽然不少. 但是有的方法制作复杂、不易推广. “可调双钩拴法”其方法是:“将8厘米长的子线. 子线拴在母线时拴得要紧. 但用力仍可捋动移位”。我根据以上要求. 并经过反复试用. 实践效果确实不佳。子线拴紧在母线上容易. 但在实际运用中. 由于该子线拴得紧. 在用力捋动或鱼上钩提线时. 在鱼的拉力和水的阻力下. 拴得再紧的副钩子线也要向下滑动. 在经过之处就将母线拉压得弯曲变形使线受损. 而且受损弯曲的母线与子线两者还容易互相缠绕。如副钩之线稍拴松点(因两线不是死结). 在抛竿提线时又易于出现副钩自动下滑现象。其实这一“可调双钩拴法”其主钩并不能调节移动. 可调双钩只不过是一虚名而已。 经过学用一线双钩的失败经验教训后. 也激起了我对它的革新愿望。用什么方法才能真正成为方便易行的可调双钩呢? 怎样使其主副两钩不仅在母线上固位性好. 上下移动长短距离、底钓浮钓、钓深钓浅两钩均可随意调整而方便快捷. 而且任你用力捋动胶粒远近. 其母线也不会出现弯曲变形受损而经久耐用呢?经过摸索. 终于获得成功。现将这一方便快捷、效果良好的可调一线双钩的制作使用方法向钓友们作一简介。 材料的选择准备: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复习重点之论述题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复习重点之论述题 1、专属经济区渔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海洋渔业的主要影响 答:专属经济区是沿海国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定宽度的特殊区域;该区域的范围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专属经济区上覆水域及其海床和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即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生物资源享有排他性的专属管辖权),包括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养护及管理。 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全面改变了海洋渔业开发和管理的格局,建立了海洋渔业管理的国际新秩序,对海洋渔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包括:①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再分配;②降低了海洋渔业资源被过度开发的可能性;③产生了一些新的渔业管理问题;④加强了渔业管理的国际合作。 2、公海捕鱼自由原则及其渔业制度发展趋势 答:公海捕鱼自由是长期以来国际法所承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既是国际习惯法的一条基本规则,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他国际公约所明确肯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所有国家均有权由其国民在公海上捕鱼”。公海捕鱼自由应由每一个国家行使,无论沿海国还是内陆国。 但公海捕鱼自由是相对的,其已受到包括《公约》在内的很多国际条约的约束和限制(主要是要求公海捕鱼国承担养护公海生物资源的义务)。 从公海渔业制度的现状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主要如下:①强调捕鱼国家与毗邻公海的沿海国的合作;②加强对公海渔船的监测控制和检查监督;③限制公海允许捕捞量,并实施国别配额管理;④有些渔具渔法将受到进一步的限制甚至禁止;⑤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作用将得到强化;⑥船旗国将承担更多的义务;⑦一些国家管辖水域内具体的渔业管理措施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公海。总之,对公海渔业的限制将向着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具有可执行性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公海捕鱼自由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越来越多的对公海捕鱼的限制。 3、公海渔业制度为什么尚不能有效解决公海渔业的所有问题? 答: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如不对公海渔业资源加以保护,将导致公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同时认识到,在公海捕鱼自由的原则下,要保护公海渔业资源,只能通过国家间的谈判和签订国际公约或协定,由有关国家采取统一的保护措施,才能限制公海渔业资源

钓鱼线的规格

钓鱼线 目录 概念 钓鱼线的分类 系钓鱼线 判断钓鱼线好坏 展开 概念 钓鱼线的分类 系钓鱼线 判断钓鱼线好坏 展开 概念 钓鱼线:就是钓鱼时鱼竿上所挂的线。 钓鱼线 类似于蜘蛛吐出来的丝,很细却很结实。钓鱼线是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线。钓鱼线不止是钓鱼用的,然而我们生活中绑东西也会用得到。 钓鱼线的分类 尼龙线 又名传统线,四色线。 尼龙线的制造过程,一般是取树脂加工抽丝而成(传统线)并于成品上添加其他素材如颜色(四色线),其特性是具有较佳的延展性和弹性。 尼龙钓鱼线基本规格有两种: 一种是欧美国家用「磅」定的规格,例如十磅的线,它的最大拉力能够承受到十磅的重量。 另外一种是日本制造的钓鱼线,通常都以「号」数规格区分,还有欧洲制造的。 原理和磅数的立意相同,大约一号的线,它的最大拉力能够承受一公斤的重量,作为在水中拉鱼的一种标准依据。 标准磅数Kg换算参考号数dia 标准直径(mm) 2 1 0.6 0.12 3 1.5 0.8 0.14 4 2 1 0.16 6 3 1.5 0.20

碳塑线 碳塑线:于制造过程中加入碳素,使其较耐磨,但展性较差,因为其比重大于水的一般比重,故其切水性较佳,适用于矶钓(耐磨),而其比重较重的特征,因此也为池钓所接受,又其质地较硬,用于船钓的长子线或绑仕挂组(倒吊式)。 钢丝线 钢丝线:一般取多股编织而成,单股者质地较硬,于受损时易断裂,多股者质地较软,适用于一般钓大物时,防止咬子线。 编织线 编织线:(布线、火线、融合线)布线:由多股编织而成,具有较佳的拉力值,但是初期的布线没有被加覆膜,易吸水,保养不容易,但其耐磨性和高拉力值性比较好,广为船钓者接受,但切水性较差。 火线:为多股编织线,在制造过程中,每股细线上加入覆膜,可防止吸水,切水性好,但其受损部分容易形成毛球状,则比较易断裂,质地较硬。融合线:在编织布线上加入覆膜,并在抽丝过程中加入多股尼龙线,其目的是取布线的高拉力值和耐磨性,受尼龙线加入的影响,此线比一般布线柔软,回复性好。 合成线 (沉水线、浮水线、中通竿用线)在尼龙线的制造过程中,成品上添加其他素材,如浮水物资(浮水线),适用于矶钓,沉水物资(沉水线)适用于池钓,含油性物质(中通竿用线)还有树脂加工添加抗拉物质(投线)等线的测试:1、火燃,试其碳素含量2、拉直后摩擦,试其耐磨性3、回复的惯性4、结线强度(受损性)。 陶瓷线

钓鱼连接环与主线和子线的连接及绑线方法

连接环与主线和子线的简单连接方法——不看走宝~~~ 给初学者介绍一点钓具知识 钓竿:一般鱼竿可分为手竿和海竿两大类。手竿的长度,一般在3.6--7.2之间,也有短竿为2.5米,常用于钓边或在大蓬中垂钓.用竹竿、江苇、玻璃钢、碳素钢等材料制成。为了携带和储藏的方便,很早人们就懂得把钓竿制成多节,由尖梢逐次向下一节比一节粗,相互插接。节数视长短需要和材料选择不等,有的每节80--110公分,共4-5节。有的每节仅长60--80公分。不用时细节穿入粗节,最后只成两节。50年代以前,最好的是日本产的用江苇制成的双根钓竿。后来发明玻璃钢,而后又发明碳素钢,质轻耐用,各节改为按粗细相互套在一起,用时自内向外抽出,非常方便。也有用铝材制成,质量更轻。相比之下,碳素钢较玻璃钢质量更轻。韧性更好,为当前最高级的材料。但必须注意不能在高压电线下或雷雨天气使用,因其有较强的导电性能。 购买鱼竿时除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长度外,要注意鱼竿各节竿口圆度是否匀称、厚度是否均匀适度,插口是否坚固,竿身是否笔直,底把是否合手,整个鱼竿轻重如何。 鱼竿的软硬韧性,常以“调子”来表示。一般分软调、中调。硬调。调子就是指钓竿的坚挺程度,,是钓竿受力后弯曲的幅度,幅度小者为硬调,大者为软调。用手平举钓竿,前部必有弯曲,弯曲的起点至竿尖末梢的长度(即弯曲部分)与整个鱼竿的比例,作为调子软硬的表示。如弯曲部分与总长度比为2:8即称二八调,为硬调;三七比为中调;四六比为软调。当然也可以根据弯曲比例更加细分。一般钓小鱼,要求数量与速度,硬调为好。调大鱼为了避免一下受力过猛,选中调或软调为好。 海竿(亦称投竿),长度一般为1。65--3。6米。2--6节。每节上装有一个线环,供鱼线穿过。底节有装绕线轮的装置。绕线轮种类繁多,档次不一,应根据个人需要与经济条件选择,以实用为主。 钓线:钓线种类很多,过去多用生丝线,也有用野蚕丝制成。尼龙材料问世以后,尼龙线已成为最广泛应用的钓线。淡水钓鱼一般选用20号以内的线,海钓才用20号以上的线。鱼线越细,反映越灵敏。在养鱼塘、河道钓鱼选取3--5号线为宜。陶瓷线:它是一种高强力钓线。它主要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在线体成型时填充特别树脂。提高线的抗拉强度和抗拒水对线体的浸入。尔后,再经两次处理而成。陶瓷线最大的特点是表层的保护膜无毛细孔,耐侵蚀,质硬,耐磨,使线的品质稳定,拉力值不退化,。其次,这种线非常柔软、强轫、不卷曲,减低鱼食饵的戒心,使用时得心应手。 鱼钩的种类:鱼钩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可分为普通钩、爆炸钩、锚钩、拟饵钩;按其引鱼装制来分,可分为普通钩和夜明钩;按其大小来分,可分为一分钩、二分钩。。。寸钩;按其钩把的长短和形体又可分为长把钩、短把钩、勺把钩、馒头钩、朝天钩等等。我国生产的鱼钩一般用数字命名,可分为10类:鹤嘴形、胡弓形、袖形、环形、伊势尼形、江芦形、丸袖形、龟形、丸形、芦江形。依次以1、2、3、---0为序号。每个序号后面的两位数字为它的具体型号,数字越大,鱼钩越小。日本产的鱼钩不以序号分类,直接标出鱼钩名,鱼钩的大小也是顺序排列,号越小钩越小。还有挪威钩也颇有名,常在钩把上带一小圈,以便于栓线,因多系海钓使用,国人也有用于大水域使用的,故渔具店易于买到。 鱼漂鱼漂也叫浮漂、浮子、浮头、漂。它是垂钓,特别是手竿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甚麽鱼在咬钩。所以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鱼漂不仅要能及时反应鱼吃食的动作,还要易于识别,防止环境的干扰,如风的影响,水流的影响等等。因此,鱼漂的选择应考虑到所钓的水域的情况、主要垂钓对象的情况、环境的情况以及与钩、坠组合的情况,有的人,如老人、视力有障碍的情况,乃至个人经济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各式各样的浮漂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不过浮漂的性能特征并非差异很大,所以你只要有几支质量较好、适应性较强的浮漂也就可以了。早期比较通用的是用干蒜葶或鸡翅翎根部制成的“蜈蚣漂”,它的好处是灵敏、制作简单、便于调节。常用6-7颗,水中沉没2-3颗,水面浮着4--5颗。现在漂多为化学制品或用禽类的羽翎、木材、竹材制作,形状繁多,性能也常有差异。形状更是多种多样。有上下一般粗的直漂、下面椭圆肚上面细直杆的日式漂、直杆而在下部中间有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鼓泡的风漂、有球形漂、锥形漂、散子漂、荧光漂等等,不胜枚举。 鱼漂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材质要轻、坚韧、不透水; 2、比重要小,比较灵敏; 3、颜色鲜明,便于识别; 4、浅水用小漂,深水用长漂; 5、形状以上下尖,中间大的流线型为好; 6、根据自己的视力与钓点的远近加以选择。 目前较为流行的孔雀羽根浮漂,如达摩浮大小号齐全并有以下优点: 1、灵敏度高; 2、稳定性好; 3、视觉清晰; 4、制作精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管那种浮漂,其与钩坠的组合恰当最为重要。 双钩的绑法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为什么不能炸鱼? 炸鱼属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危害主要有:一是杀灭在爆炸冲击波有效强度范围内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二是大量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尸体沉于水底无法捞取,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水体污染;三是炸药爆炸冲击波会影响到河堤的防洪安全;四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操作上稍有不慎,将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为什么不能用药物毒鱼? 用药物毒鱼也是一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污染水域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对鱼类资源、生物饵料、水域生态环境的危害性非常大,综合起来主要有:一是直接杀灭水体中的大小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二是在溪河中,常见水草多年难以恢复或毒鱼区水草产生糜烂,影响环境破坏生态系统;三是常用的各种毒药使水域受到污染,污染物沾染、沉积在水生植物和底泥上,使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四是毒药不仅会大量残留于被毒死鱼的体内,还会使受污染水体的水生动植物富集毒物,直接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3、为什么不能用电捕鱼? 电力捕鱼是利用直流、交流或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在水中形成电场以驱集或击死、击昏鱼类,再配合其他渔具捕获鱼类,属于一种掠夺性捕捞方式。其破坏性主要有:一是电力所到之处,大鱼小鱼全部昏死,鱼虾绝迹,并危及到底栖水生动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二是被电捕器电击过的鱼类,不论是成体、幼体,其性腺发育都会受到严重损害,基本失去繁殖能力,可谓“断子绝孙”;三是电力捕鱼工具简陋,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4、炸鱼、毒鱼、电麻鱼的要负哪样的法律责任? 因为炸鱼、毒鱼、电鱼,属于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所以,我国的渔业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禁止炸鱼、毒鱼、电鱼。针对炸鱼、毒鱼、电鱼日益猖獗的势头,2019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加大了对炸鱼、毒鱼、电鱼的处罚力度,处罚幅度由过去的五千元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五万元以下。《渔业法》第三十条规定:“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第三十八条规定:“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为什么捕鱼人要办证?不办证有何风险?

渔具渔法简介--操作方式及生态上的影响

漁具、漁法簡介--操作方式及生態上的影響 講師:朱雲瑋 捕魚的三種分類 ?近岸漁業:離岸約三至五公里,水深約四十米以內海域的漁業,使用小型漁船或無動力小舢舨、竹筏等,方法為釣魚、延繩法、圍網法、刺網法為主。 ?近海漁業:離岸二百公里內的海洋漁業,使用動力、冷藏設備、無線電齊全的中型漁船,方法以拖網法捕撈為主。 ?遠洋漁業:在大海洋的漁業,使用動力、冷藏設備、無線電齊全的大型漁船,方法以捕釣為主。 因應不同的對象、地形而有不同的漁具、漁法 每種漁具、漁法對生態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各式廢棄魚網 小型海釣船 ?以一支釣為主,多以珊瑚礁區為主要作業區 ?不同深度、魚鉤大小、餌料等,會有不同的對象魚種 ?目標魚種專一性較高 ?掛底線組易造成環境污染 地曳網 ?地曳網俗稱『牽罟』 ?須在沿岸底質為泥沙之平坦海底地形進行作業,漁獲種類以底棲性的魚種為主 ?早期曾是台灣沿岸極為盛行的漁業之一 ?用小船將網放到海中,在岸上的人就合力將漁網拉回 ?無差別捕魚法,所有魚種一律捕捉 焚寄網 ?近年來稱為『近海圍網』俗稱『三腳虎』,用集魚燈在晚上作業,吸引魚群後下網圍撈 ?捕獲的魚以表層洄游的魚居多船上有許多大型燈泡可作辨識 ?數萬燭光的強烈燈光,足以讓魚之喪失眼睛功能。何況是其他纖弱的浮游生物和魚苗、小魚等 圍網作業 流刺網

?刺網分單層與多層。多層刺網可能由二、三、四重以上不同網目之刺網組成 ?刺網依使用水層之深淺以及漁法可分為底刺網、浮刺網、流刺網、圍刺網四大類 ?流刺網俗稱『放綾仔』,將長條狀的網流放入海中,待魚自行上網 ?常形成『鬼網』,導致海洋生物持續死亡 底刺網作業 底拖網 ?一艘船作業叫單拖,雙船作業叫雙拖 ?構造與中層拖網類似,但網口上不加浮標,網口下反加鐵鍊,又名掃海索,運用強大的船隻動力和兩塊擋浪鐵板讓魚網撐張沈下海床,網口有一道粗壯的鐵鍊在作業時緊繃若一道利刃伏貼海床掃蕩。 ?鐵鏈之構造不一而足,用來撞擊海底發聲,甚至有通電流者,將潛於砂中之魚蝦嚇出而入網,只在沙泥底海域作業 ?對海底棲地嚴重破壞 延繩釣 ?俗稱「放滾」,細長漁線綁上無數的釣鉤,再綁上釣餌,然後逐一放入海中,並立有訊號燈或旗,釣勾或沉或浮 ?淺水延繩釣上置浮標下掛重錘,能同時兼釣表水面及底層之魚類 ?著底延繩釣專以底棲大型魚為對象,有時又叫深海一支釣 ?離底延繩釣多在珊瑚礁使用,釣鉤離底不會糾纏珊瑚而造成損失 ?延繩釣釣組多在數百公尺長至數公里間,鉤子可多達3,000 枚,常造成他種海洋生物混獲 定置網 ?定置網多架設於沿岸,利用錨錠固定繩架牢漁網 ?洄游魚類隨著潮水湧入定置漁場網口後,只得循著網具盤繞前進,無法回頭,魚群愈陷愈身直達網袋底,袋底網目不超過三公分。從五、六公分到數公尺長的大小魚類,只要步入網口就成群結隊的註定成為漁場漁獲,無一倖免 ?可全年無休捕魚,捕獲量極高,對洄游性魚類傷害大,常誤捕鯨鯊 漁民該何去何從? 最危險的捕魚方式 漁具、漁法總結 ?每種漁具、漁法皆有其優點及缺點,並無完美的捕魚方式 ?質與量才是生態保育的關鍵 ?棲地保護的重要性

捕鱼钓鱼违法吗(附法律法规汇总)

捕鱼(钓鱼)犯法吗? 现在城市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捕鱼、捞鱼、钓鱼也成为一些人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本是快乐的一件事情,但某些人却稀里糊涂进了局子,并受到了处罚,更甚者则是受到了犯罪刑罚。网鱼行为会犯法吗?钓鱼行为会犯法吗?答案是:一定的情况下系犯法的行为。接下来我们娄成成律师团队具体讲讲。 大背景: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之规定:《农业部关于公布率先全面禁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的通告》公布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有关地方政府或渔业主管部门宣布在此之前实行禁捕的,禁捕起始时间从其规定。今后长江流域范围内新建立的以水生生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建立之日起纳入全面禁捕范围。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此之前实施禁捕。有关地方政府或渔业主管部门宣布在此之前实行禁捕的,禁捕起始时间从其规定。 上述通告明确了我国已进入开展退捕转产,重点水域分类实行禁捕的时期。保护和恢复大自然渔业资源,防止生态破环成为发展核心。

公安部于2020年9月29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6月下旬,公安部迅即组织沿江各地和长航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三年的“长江禁渔”行动。截至目前,已侦破非法捕捞刑事案件329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38名,查扣涉案船只1500余艘、非法捕捞器具2.3万余套,查获渔获物7.7万余公斤。共走访退捕渔民15.4万余人、涉渔场所2.1万余处,收集涉渔违法犯罪线索2300余条。 所涉罪名: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条: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上述法律条文中所提及的情节严重主要分为五大方面: (一)在内陆水域非法捕捞水产品五百公斤以上或者价值五千元以上的,或者在海洋水域非法捕捞水产品二千公斤以上或者价值二万元以上的;(二)非法捕捞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怀卵亲体或者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捕捞水产品,在内陆水域五十公斤以上或者价值五百元以上,或者在海洋水域二百公斤以上或者价值二千元以上的; (三)在禁渔区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捕捞的; (四)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捕捞的; (五)在公海使用禁用渔具从事捕捞作业,造成严重影响的。 达到上述五大方面之一的,公安机关即可立案追究行为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而在我们老百姓中,常见的就是在禁渔区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捕捞鱼虾,还有就是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捕捞鱼虾。

5.5渔政-刑法学基础知识习题

第五节刑法学基础知识习题 一、判断题(5题) 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 2.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 3.中国渔民在我国海域内进行非法捕捞,根据我国管辖的属人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 4.我国刑法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 5.“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难以确定的,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检验报告并结合专家意见等相关材料进行认定( √)。 二、单项选择題(5题) 1.刑法的效力范围,不包括( C )。 A.刑法的空间效力 B.刑法的时间效力 C.刑罚的具体种类 D.刑法的溯及力 2.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B.可能产生刑事违法性 C.应受道德谴责性 D.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且触犯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法中主刑的是( B ) A.驱逐出境 B.无期徒刑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4.我国刑罚的适用对象是( A )。 A.犯罪人本人 B.犯罪人的近亲属 C.犯罪人的朋友 D.犯罪人的上级领导 5.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而采取的规则是( D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从轻原则 D.从旧从轻原则 三、多项选择题(5题) 1.非法采捕珊瑚、砗磲或者其他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ABCD )。 A.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B非法获利二十万元以上的 C造成海域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 D.造成严重国际影响的 2我国《刑法》的基木原则有( ACD )

钓鱼线组

一、手竿钓法 手竿钓鱼,又称传统钓鱼法,即我们最常用的钓鱼法。 手竿主要优势是竿尖灵敏,手感佳。其竿身没有导线环及渔线轮装置,竿头有一根红线,打个死结形成一个疙瘩,鱼线做个活套套在红线上即连接在一起,鱼线的长度取与竿齐长即可。可使用0.5-10克左右通心铅坠或开口铅坠,也可以借鉴台湾钓法使用铅皮加铅皮座(或转环式铅皮座)做坠,效果挺好。 手竿的竿长是指手竿展开后的实际长度,经常使用的长度分别为:2.7米、3.6米、4.5米、5.4米、6.3米、7.2米,还有非长规竿长如:3.0米、3.9米、4.2米、4.8米等。根据一些高手的经验推荐,通常认为4.5-6.3米最为适用。但在台钓(台湾钓法)中,3.6米的长节小手竿是这种钓法中最高效的称手武器。店家本人平时外出野钓习惯带4.5米的手竿,外加6~7根海竿(远投竿)。 手竿按收缩后的长度分:超短节竿即袖珍竿(收缩长度小于45厘米),短节竿(收缩长度约在45-65厘米之间)、中长节竿(收缩长度在70厘米至90厘米之间)、长节竿(收缩长度大于90厘米)。长节竿一般竿身较细,但不如短节竿携带方便。 手竿钓法一般使用约与竿身齐长的短线钓取中小型鱼类,配合抄网进行溜鱼,很多高手甚至可以用手竿钓起几十斤的超大型鱼.手竿常用于池塘钓和溪流钓,江边、水库、湖泊也适用,是淡水钓的主要钓具。 基础配置:手竿+鱼线(包括主线和子线,主线比子线粗,主线取和竿齐长,子线15~30厘米即可)+鱼钩+浮漂+小配件((含太空豆、浮漂座、(铅皮座+铅皮)/铅坠、连接器/转环、打窝器)) 可选配辅助件:抄网(捞鱼用)+支架+鱼护(装鱼)+水桶(装水装鱼)+渔具包(1-5层容量不等、注意长度)+浮漂盒+工具盒+鱼钩盒+线板+椅凳+钓鱼伞+钓箱+钓台+鱼鞋帽服装等 >部分手竿线组图解如下(供参考): 手竿线组1(台钓式)

渔具渔法学复习

渔具渔法学复习 5、围网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诱鱼、送鱼、集鱼) (1)诱鱼:利用集鱼灯把分散栖息于各水层的鱼类,尽量多地引诱到灯船(或灯艇)周围的这一过程效果与光诱地点,光诱方式,灯光布局,诱鱼时间有关, 灯光布局:合理呈三角形,水下灯设置水深根据鱼群栖息地而定,若深则灯深,如40-50米,逐渐上提至10-15米左右,诱鱼时间为2-4小时, (2)送鱼:把网船和副灯船诱集到的鱼群,引送并集中到主灯船周围的过程。 注意事项: ①尽量少动车,防止机声和水花声惊吓鱼群 ②送鱼速度应适中,应从鱼的种类及所处水层而定,慢速为宜。 ③灯光应以不是鱼群受到突发性的光线刺激为原则(先降低辉度,再关灯) ④开启鱼探仪,监视鱼群移动情况 (3)集鱼:在短时间内使诱集到的鱼群缩小范围,更加密集,并尽量把鱼群诱向表层,以便于围捕这一过程:一般减弱光源。 减弱光强通常使采用减少灯光盏数,降低电压来实现的。 开始集鱼的时间:鱼群不再增加,并处于稳定状态。 把水平分布的水下灯收拢,垂直分布的水下灯逐个提升。 一般情况下,每隔10分钟提升3-5米,如果有温跃层存在,鱼群不能跃过时,则不能盲目换灯,应就此围捕。 集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0-30分钟,红灯最好。 6、尾拖网的操作 (一)放网 放网船慢车前进并确定方向,当船舶有一定的速度后停车,启动绞机,将网囊投入水中,当上下空纲前端至滑道口,制动绞纲机,将空纲前端入船尾弹钩。带网船从右舷靠拢,传递公用曳纲收绞放网船。右曳纲与空纲接妥后,两船开启弹钩,快车松放曳纲,直至曳纲松放完毕。 (二)拖曳 两行拖曳,两船间距400-600m,拖曳时间根据产量,天气,海况而定,一般2-4小时,拖速2.5-4.0节 (三)起网 两船靠拢,带网船将公用曳纲递给放网船。放网船接过并按妥曳纲后,停车收绞曳纲。当上下空纲交点接近船尾舷板上的开口滑轮时绞纲机暂停收绞,钩住上下空纲交接处将曳纲从开口滑轮移入尾滑道。收空纲,网袖拖到舷侧通道,网身,网囊,依次通过滑道被吊上左舷甲板。渔获通过龙门架起吊,若渔获物多则卡包。 (四)渔获物处理 清洗,分类,分级,装盘,称量,速冻,装箱和冷藏。 7、张网操作 起放网操作 (1)单桩张网:接近平潮流缓时开始起网,先钩起网囊引纲,拉上网囊,解开网囊束纲,倒出渔获物,再扎好网囊后放网; (2)双桩(锚)张网:倒出渔获物后,把网囊从网口反抽出,并扎好囊底,再放网。

鱼钩鱼线的绑法

鱼钩鱼线的绑法 可调双钩法 一线双钩。因为它在一根线上多拴了一只钩。在垂钓时就增加了鱼儿咬钩机会。 一线双钩在传统钓组中。习惯于将40厘米长的一段渔线两端各拴一钩。对折成高低交错5-10厘米间的距离. 并在长线上方3-5厘米处系上坠片与母线打结连接使用. 也有的将副钩拴死在主钩坠片之上成为双钩用法。 材料的选择准备: 1、选择弹性好、未经老化的汽车内胎胶片一小块(在补鞋摊上找师傅要一废弃的胶片方便易行)或找小孩跳橡筋绳的胶带一节。要求要弹性好没有老化者方可使用. 否则固位效果不佳: 2、购买8-12号的细绣花针数颗备用。针用的越细. 穿制在胶粒上它的固位性能就更好。 3、母子两线的粗细、钩的大小、漂、坠的搭配等均以钓友们的习惯而用。以手竿钓而言. 准备一根与竿等长的母线. 子线用同一号线或小于母线1-2号制作均可。调漂时将钩坠的沉力与漂的浮力调到基本平衡. 主钩钩背触底. 散漂一粒浮于水面就很灵敏. 用于垂钓. 上钩率高。 制作方法:制作时用剪刀在胶片边沿上. 剪取绿豆大小0.5厘米左右的长型A、B胶粒两颗. A胶粒作固位可移副钩用. B为固位可移铅坠用。但不能剪落. 应留一小连接点以组装时便于操作。经过实践. 该胶粒不能用太空豆代替. 因它的固位性没有长胶粒好。 组装方法:组装时. 用细针穿好母线一端. 随后用针一一依次穿好所用的各个散漂“用立漂者穿好漂座或汽门芯小圈两个插立漂之用”。然后将针从可移A胶粒长型竖方向穿出并抽出针线后. 再次用针以上所介绍的方法. 再次在母线上穿好第二颗可移B胶粒后取掉花针. 随后在此线端拴好主钩. 将坠片轻轻系在B胶粒上面. 剪去多余线尾便成。 将针穿好在20厘米长的副脑线上后. 再将针从母线上的A胶粒等长中间对穿过胶粒. 抽出针线取掉花针。随后将穿出短股线端与长的一股线互相将它拴固拴死在长胶料中间. 剪去短股线尾. 最后在长线端上拴好副钩. 钩与胶粒间的副脑线距离. 一般留用3-5厘米长即可. 多余的线尾剪掉便成。如此这一名副其实的一线可调双钩钓组的组装工作就算完成. 即可存放备用。 使用方法: 1、如用主钩钓取底层鱼时. 就以大家熟悉的单钩施钓方法。除此. 遇上在钓点水底淤泥烂草多的环境中施钓时. 钩饵被埋没其中. 钓者便可及时将B钩向上移动(其铅坠也同时上移固位). 便可增加主钩脑线长度. 使钩饵高于游泥烂草之上. 使之鱼儿能见钩上之美味佳肴. 它们定会争食咬钩而起到立竿见影多钓获鱼之实效。 2、副钩是用于悬浮钓法为主. 以钓取中上层鱼之用。它有可移幅度大的特点;上可调到半水至浮漂之下. 用于钓取草鱼、白鲢等就非常方便有效;下可移至主钩近处. 用于钓取喜欢水底平游游玩觅食的鲫鲤等鱼. 效果尤佳。 具体方法是:使用副钩施钓时. 钓者用左手拉住主钩母线. 右手拇、食二指将带副钩的可移A胶粒轻轻捋动。如水位需要钓深时. 便将可移胶粒向漂的方向移动直到需要距离为止。如要钓浅时. 就将A胶粒向主钩方向捋动直可移到主钩上面。用此方法来试探找寻鱼的泳层水位。 使用优点: 1、在手竿钓组中以一线双钩的施钓方法. 它首先是在一根线上多拴了一只钩. 便可增加鱼的咬钩机会。兼之以两钩一荤一素的施钓方法. 这样一来可以投鱼所好钓鱼多多。二来

渔业法律法规宣传资料

渔业法律法规宣传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三条“国家对捕捞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出租和以其他形式转让,不得涂改、伪造、变造。”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四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方可发给捕捞许可证:(一)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二)有渔业船舶登记证书;(三)符合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五条“从事捕捞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捕捞许可证关于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的规定进行作业,并遵守国家有关保护渔业资源的规定,大中型渔船应当填写渔捞日志。”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六条“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的从事捕捞作业的船舶必须经渔业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下水作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条“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制造、销售、使用禁用的渔具。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捕捞的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禁止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制造、销售禁用的渔具的,没收非法制造、销售的渔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九条“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的,或者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

鱼线的选择

在垂钓中,鱼线是重要的构成要件,关于鱼线的选择大家有许多的盲区,钓鱼客们往往被鱼线厂家的广告所蒙蔽,面对琳琅满目的鱼线产品,钓鱼客们却不知要选择哪种鱼线,今天365 钓鱼客小编就系统的说说鱼线的那些事儿,鱼线有锦纶线和尼龙线两种。 锦纶线本色白,也有人叫它降落伞线,其拉力强,柔软性好,入水后不弯曲,适合于冬天使用。缺点是淋水性差,线径较粗、目标大、灵敏性不如尼龙丝线,且容易粘连和缠绕。 尼龙线拉力强、透明度高、动静传导快,淋水性好,不粘连,在水中不易被鱼察觉。其缺点是质地较硬,天冷易发脆、时间长了易老化、反复弯曲易折断,不适于寒冷天使用。 鱼线的规格: 锦纶线以股(或丝)来表示。一般有3X1、3X2、3X3、3X4、3X5、3X6、3X7、3X8 等,3X1 代表3 股,3X2 代表6 股……依此类推。股数越多,线越粗,越结实,负荷量越大。不过做钓线用,应以细和结实为原则。每股由若干“丝”组成,一般有3丝、4丝、5丝、6丝不等。如9丝的线就是每股3丝,15丝的

线就是每股5丝,21丝的线,就是每股7丝,都是3的整倍数。选择锦纶线应与所钓对象鱼的种类、品种相适应,如钓鲫鱼为主,可选用3X1或3X2就足够了前者可钓1000克左右的鱼,后者可钓2000克左右的鱼。 尼龙线(也叫玻璃胶丝)的规格,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线径(毫米)表示,如0.2线,就是指该线的直径为0.2毫米;另一种是以拉力(磅)来表示,如10磅线,就是指该线的拉力为10磅。 最近几年,我国鱼具市场上,先后推出了多种高科技的钓线品牌,如华表牌尼龙线、富士达尼龙线以及陶瓷线等好多种品牌,其特点是钓力值大、弹性好、透明度高、弯曲后易于恢复原状,

第九章 渔具渔法选择性

第十一章渔具渔法选择性 第一节世界渔业兼捕、抛弃问题 世界海洋渔业在经历了二战以后的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以后,渔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就凸现在世人面前。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渔业资源学家开发了许多定量模型推动渔业开发和资源评估,而正是这些模型成为了近50年来渔业管理的基础。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基于这些模型方法而进行的渔业开发都是建立在技术和经济学基础上的,而生态学家无论是在渔业开发还是在渔业管理中都没有广泛地参与。捕捞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渔业的兼捕和抛弃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以单一种类作为捕捞对象的渔业,还是以多种类作为捕捞对象的渔业,都不可能是完全选择性的,也都不可避免地捕获到非目标种类或不符合要求的目标种类渔获。虽然引起世界范围内广泛注意的兼捕问题是在近几十年内出现的,但是,兼捕问题是与生俱来的现象,它是渔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兼捕并不是自身存在的现象,它是我们在海洋中从事捕捞作业时,缺乏选择能力的结果。兼捕得到的渔获由于种种原因被抛回大海,就形成了抛弃问题。 一、兼捕、抛弃的定义 1 兼捕的定义 虽然兼捕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纵观世界渔业及渔业管理的发展发现,“兼捕”的定义并不统一。首先,站在不同角度的观察者,对兼捕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例如渔民本身对兼捕的定义肯定对立于保护主义者对兼捕的理解,生态学家认为的兼捕问题也肯定不同于资源动力学家的兼捕定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兼捕问题并不一定是消极的,但是,由于兼捕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等使得“兼捕”本身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其次,渔业本身也是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的非目标种类(兼捕、抛弃渔获)可能会成为另一时期的目标种类;再次,世界各国渔业研究者即使对兼捕问题一致,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达方法,显然,国内多数学者所述的“兼捕”和“副渔获”都出自于“Bycatch”这一个意思。 兼捕定义的不确定与不统一增加了科学人员和管理者在渔业管理中的复杂性,同时导致为科学研究以及管理讨论所提供的信息难以被理解,有时甚至被误解,造成了在解释“什么是浪费、什么不是浪费”的问题上的诸多困难。 Alverson等(1994)将“兼捕”的不同定义归纳为三种: (1)非目标种类被最终保留并出售的渔获; (2)由于经济原因、合法性原因以及个人考虑原因被抛弃的不同种类、不同大小或不同性别的渔获; (3)非目标种类被保留、出售以及所有被抛弃的渔获。 第一种定义被许多学者所采用,以此从捕获和保留的其它种类中区分目标种类,这个定义与澳大利亚学者常用的“副渔获”(By-product)的定义相近;第二个定义被普遍运用于东北太平洋、西太平洋和美国的一些渔业中,这一定义更倾向于抛弃;自Saila(1983)采用第三种定义以来,这一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运用较为广泛。Pascoe(1997)认为兼捕是在一种以特定种类为目标种类的渔业中,附带捕获的其它种类。附带捕获既包含了非目标种类,也包含了目标种类中不需要的规格、性别的渔获。 2 抛弃的定义 通常在作业过程中,没有达到作业者、管理者或者市场要求而兼捕到的渔获最终被倒入大海,抛弃问题就随之形成。理解抛弃应注意几个问题: (1)在许多渔业以及对兼捕的研究中,兼捕和抛弃的定义有时是一致的(Pascoe,1997),这里的抛弃并不是一些学者认为的海洋资源浪费的含义,因为非目标种类的抛弃并不是海洋资源浪费的唯一原因,例如渔船上加工渔获所产生的垃圾也被抛弃丢入大海,但这一部分与这里所述的抛弃不是同一问题; (2)兼捕问题之所以收到关注,部分也是因为抛弃问题以及抛弃所造成的死亡率引起的,因此,很多旨在解决兼捕问题的措施实际上是针对抛弃问题制定的,例如挪威政府明文规定,必须上岸所有捕获的渔获; (3)研究渔业的抛弃问题除了从生态方面着手以外,也应通过经济学分析找出抛弃问题的经济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经济措施,虽然国外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但是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必要的重视。 1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