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40-02

【摘要】目的: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水平,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对症护理等,总结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住院时间3~21d,平均12.5d。治疗后12h内止血者85例(70.8%),治疗后24h内止血者29例(24.2%),治愈74例,好转34例,死亡2例,本组患者死亡率为1.7%。对出院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再次出血3例,其余均未复发,基本不影响生活。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临床死亡率较高,给予精心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护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心理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are of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evels, reduc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eath. methods: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07 - august 2010 120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Treitz)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和黏膜糜烂导致的出血,占55%~7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 ~14%;贲门黏膜撕裂(Mallory2Weiss)综合征,占2% ~7%;血管病变,占2%~3%;肿瘤,占2%~5%。【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入院记录 姓名:陈友伏出生地:湖南宁乡 性别:男民族:汉 年龄:68 职业:务农 婚姻:已婚住址:宁乡东沩社区 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申诉者:患者本人,认为可靠。 主诉:腹痛1天,解黑便4次。 现病史:患者自诉1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隐痛,每次约10分钟,无放射痛,解黑便1次,量不多,约为100克,未予重视。今日两次再次出现解黑便3次,量同前,无畏寒发热,偶感恶心,无呕吐,有头晕头痛,乏力,为求诊治,遂来我院门诊,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查因”收住我科。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尚可,食欲欠佳,小便正常,大便同前,体重较前稍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质欠佳,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时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宁乡,无异地久居史,无血吸虫及疫水接触史。吸烟,每天1包,不喝酒,无重大精神创伤史及毒品接触史。 婚育史:25岁结婚,育有2儿2女,配偶及子女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体格检查 T 37℃ P 98次/分 R 20次/分 BP 13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体检合作,慢性病容,精神一般,自动体位,消瘦体型,巩膜皮肤未见黄染,浅表淋巴无肿大。头颅五官无异常,眼睑无浮肿,两侧瞳孔等大同圆,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鼻通气良好。口唇发绀,扁桃体无肿大,伸舌居中。颈静脉无充盈,双侧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部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正常,两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少量细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间搏动不明显,心间搏动在左侧锁骨中线第5肋内处,无震颤,心率98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剑

上消化道出血知识点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系指曲氏(Treitz) 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已下降到10%^下。 知识点1病因和分类 上消化道病变 1. 炎性疾病 慢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炎、残胃炎、十二指肠炎、钩虫病、胃或十二指肠结核、胃血吸虫病、胃或十二指肠克隆病等。 2. 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 drome)、憩室、胆道出血、胃扭转等。 3. 血管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血管瘤、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发育不良、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Dieulafoy )等。 4. 肿瘤 息肉、平滑肌瘤、淋巴瘤、癌肿等。 二、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或门脉高压性胃病 三、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等。 四、全身性疾病 1.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 尿毒症; 3. 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血管炎等; 4. 急性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知识点2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 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 一、呕血与黑粪 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一般说来幽门以下出血易出现 黑粪,而幽门以上出血易致呕血。 呕血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量和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如出血量多,在胃内停留时间短,贝U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若出血量少,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血红蛋白经胃酸的充分作用而变成正铁血红素,呕出物呈咖啡渣样。 黑便与暗红色血便若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在细菌作用下与肠内的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造成黑便。硫化铁促进肠道粘液分泌,因此排出粘稠发亮的黑便,称为柏油样大便。如果出血量大,肠蠕动增快,血液在肠内运行较快,也可排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疾病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致的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特征为呕血和黑便,出血量大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本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法很多,而临床止血效果和转归不仅取决于正确的治疗,而且与良好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表现:(1)呕血和(或)黑粪。(2)出血量400m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约1500ml~2500ml)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小于3.33kPa~4kPa)及脉搏快而弱(脉率大于120次/分)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1]。 2病情观察:(1)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2)在大出血时,每15min~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3)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4)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5)输血、输液的观察。急性出血期,根据患者脉搏、

血压、尿量和血红蛋白来掌握输液、输血速度和量。如果脉搏在120次/min以上,收缩压<80 mm Hg(1 mm Hg=0.133kPa),心功能好者,可补液300 ml/h以上,并遵医嘱给红细胞悬液2~4 U或全血300~400 ml。收缩压80 mm Hg时,输液速度可适当减慢,防止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及血压过度升高而导致再度出血。在不用升压药的情况下,血压稳定在6 h以上,脉搏<100次/min,就应控制输液、输血速度,若为2条静脉通路,则累计输入速度<70滴/min[2]。 3对症护理:(1)出血期护理:①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②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③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④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⑥注意保暖。(2)呕血护理:①根据病情让患者侧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误吸。②行胃管冲洗时,应观察有无新的出血。 4一般护理:(1)口腔护理:出血期禁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2)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3)饮食护理: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饮食;出血后3d未解大使患者,慎用泻药。(4)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治疗时,参照双气囊三腔管护理常规。(5)使用特殊药物,如施他宁、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一、概念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病变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出血的病因可为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二、临床特点 呕血、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三、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黑便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 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情况、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四、治疗要点: ①补充血容量;②止血; 五、常用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2.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及其防治的知识。 五、护理措施 (一)体位与休息

少量出血(<70毫升)仅有黑便者,卧床休息,可下床上厕所;出血量>250毫升者卧床休息,活动有人帮助;出血量>1000毫升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生活不能自理,需在床上大小便。宜取平卧,大出血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器清理呼吸道。 (二)饮食护理 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1~2天后方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对仅有黑粪者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改为无渣半流饮食,逐渐过渡至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不食生拌菜及粗纤维的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浓茶等。避免进硬食和带刺食物,如鱼、排骨、花生、核桃等,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黏膜而再次出血。 (三)病情观察 (1)病情观察内容: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精神和意识状态;呕血、黑粪的量、性质、次数以及伴随症状;皮肤、指甲、肢端色泽与温暖,以及静脉充盈情况;24小时出人量,尤其是尿量 (2)出血量的估计 ①根据呕血与黑粪的情况估计:—般来说,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 出现成形黑粪者,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0~100ml; 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 ②根据全身症状估计:出血后15分钟内无症状,提示出血量较少;—次出血量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论文【精品范文】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论文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 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代写论文。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

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 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 (一)呕血与黑粪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粪。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若出血量较少、速度慢亦可无呕血。反之,幽门以下出血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因血反流人胃腔引起恶心、呕吐而表现为呕血。 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或有血块。黑粪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失血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三)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的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在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一般须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出血后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限度。贫血程度除取决于失血量外,还和出血前有无贫血基础、出血后液体平衡状况等因素有关。 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出血后骨髓有明显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则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轻至中度升高,血止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在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四)发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引起发热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五)氮质血症 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可达高峰,大多不超出L(40mg/d1),3~4日后降至正常。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2016年九月业务学习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时间:2016.09.00 地点:护士站主讲人:孙丽丽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病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2.门静脉高压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临床表现 1.呕血和(或)黑便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报告题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个案护理报告姓名:赵志琳 专业:护理 科室:消化内科二病区 工号:5193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报告 【病史介绍】 主诉:黑便两天 现病史:患者,女,已婚,两天前进食粗糙食物(瓜子、花生)后出现黑便,为糊状便,每次量约50-100个,一天三次黑便,伴头晕、乏力,无出汗、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心慌、胸闷,无发热,无咳痰、咳喘。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日又排三次黑便,当地医院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建议到上级医院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遂就诊于我院,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未进食,睡眠可,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患者一年前因腹胀,黑便,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诊断为“门脉高压,腹水,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血压病史五年收缩压最高大 150mmHg ,自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具体药物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月经史14 28 2654--50,26岁结婚,育有2女1儿,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有一姐姐和一妹妹,均体健。 【初步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门脉高压 3、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 1、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整体护理,禁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生化全项等。 3、给予止血,抑酸,降低门静脉压力,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2、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窒息,误吸。 4、营养失调:与禁食、上腹部胀痛不适有关。 5、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知识。 【护理目标】 1、循环良好,排便已正常。 2、活动耐力增加。 3、无窒息或误吸发生。 4、营养状况明显好转,无头晕、乏力。 5、焦虑较入院前有好转。 6、患者知晓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和预防知识。 【护理措施】 潜在并发症:血容量不足。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补充液体,立即配血,做好输血准备。 2、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情况。 3、加强观察头晕,心悸,四肢厥冷,出汗,晕厥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规范

上消化道出血(丙级) 中西医概述 西医: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开始至肛门的一个管道系统,是一个连续的中空性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开口此管道的腺体,如胰腺、胆道系统等。在解剖上,人们以Treitz韧带为界,将其以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称为上消化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上段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率统划归于上消化道出血。本单病种不包括肝硬化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中医: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为血证,便血、吐血、呕血。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称吐血、呕血。因上消化道血量小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常只引起黑便,故称为便血。 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原则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人情况,明确诊断,选择各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止血措施,对于轻、中度出血者,一般经过临床治疗后,多数能使出血停止,病情恢复,然后再针对出血原因,采用相应的根治措施。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则首先在于抢救休克和控制出血,同时或随后查明出血病因,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治疗。 中西医结合诊断规范 中医辨证诊断规范 1.脾虚不摄证 主症:吐血暗淡,绵绵不断,时轻时重,体倦神疲,形色惟淬,心悸,头晕,大便色黑,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胃中积热证 主症:胃脘热作痛,恶心泛呕吐血量多,色泽鲜红或紫暗,或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而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3.肝火犯胃证 主症:吐血鲜红,口苦胁痛,心烦善怒,寐少梦多,烦躁不安,舌质红绛,脉弦数。 4.肝胃虚寒证 主症:吐血色黯或大便色黑,缠绵难愈,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白光白,纳呆,常感腹中冷痛,眩晕,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沉微。 5.气血两虚证 主症:胃脘隐痛,吐血色黯量少,唇甲色淡,疲倦乏力,面色苍白,或常伴有自汗,动则气促,眩晕耳鸣,神疲,大便色黑,色淡苔少,脉沉涩。 西医诊断规范 1.呕血与黑便:一般幽门以下出血或胃出血少者不引起恶心、呕吐,亦不发生呕血,只解黑便。如果出血量大,可引起恶心、呕血,如果血液在胃内滞留时间短,呕吐物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如果血液在胃中停留时间长,氧合血红蛋白受胃酸作用变成正铁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胃内出血若末呕出,便排入肠道,形成黑便或柏油样便,出血量大、肠道蠕动快时可为暗红色血便。 2.上腹疼痛及不适感:大多数溃疡病患者出血前上腹疼痛、发作或加剧,而出血后往往疼痛减轻或消失。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成人护理学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急症。早期的认识出血征候及结合内视镜的检查能及时的帮助患者接受治疗与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脏、胆道病变所引发的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胃十二指肠,75%的出血是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性胃炎、或胃溃疡有关,其中近80%的出血源自于胃溃疡(Murphy-Blake & Hawks, 2005)。严重的出血会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病因】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导因很多,与胃癌、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等因素。常见的病因为: 1.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胃基底血管并导致血管破裂 2.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炎、食管癌、食管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3.食管或胃静脉曲张 4. 物理和化学因素 其它与上肠胃道出血相关的疾病包括腹部损伤、肝、脾损伤,胃十二指肠溃疡(Peptic Ulcer),溃疡合并急性穿孔(Perforation ),急性胃粘膜损伤,消化系统炎症所引起的出血合并症:腹膜炎(Peritonitis),食管炎、食管物理或化学损伤,胃空肠吻合术引发空肠病变,Crohn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胆道疾病的出血也可能以上肠胃道出血模式显示,如胆管出血、胰腺疾

病合并十二指肠异常,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此外肝硬化或血吸虫引发肝内窦前阻塞性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动脉瘤损伤食管、胃、十二指肠,纵隔肿瘤或脓肿侵入食管。血液疾病引发血小板减少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应激状态等均可能引发上肠胃道出血。而生活习惯上的异常,如异常的疲惫、精神紧张、压力,饮食不当、酗酒、药物刺激导致急性胃粘膜受损、或原因不明性上腹隐痛与厌食均与上肠胃道出血有关。 【病理生理】 上消化道出血多起因于胃溃疡侵蚀胃基底血管导致破裂而引发出血。出血后逐渐影响周围血液循环量,如因出血量多引起血容积减少,引发血液循环系统代偿,血压降低,心悸、出汗,急需即刻处理。出血处可能因血块形成而自动止血,但也可能再次出血。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同时出现因周围循环失血所导致的循环量减少的体征如出汗、心悸、恶心、头晕、口渴等现象。生命体征变化-依出血量程度, 呈现循环系统代偿症状(Pallor, thirsty,weak pulse, variation in BP, Diaphoresis)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关于上呼吸道出血原因及护理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论文:关于上呼吸道出血原因及护理方法[摘要]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 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本文主要阐述胃、食管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呕血、大量柏油样便、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起病迅猛,病死率高。因此,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36例病人。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在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消化性溃疡2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例,胃癌2例,应激性溃疡1例。常见临床表现有呕血、柏油样便、精神萎靡、乏力、失血性休克,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原发病。 2 护理体会 2.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由于患者血液大量丢失,必然有外周血管的充盈不足, 给静脉穿刺带来不利。因此,迅速、准确地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病人的有效保障。补充血容量,尽快配血,及早输血,以恢复和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大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血供。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将血液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大出血时多有低氧血症存在,缺氧又可诱发出血,故应及时吸氧,氧浓度以1~2 l/min为宜。 2. 2 病情观察 根据病情迅速做好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观察1次,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意观察呕血、便血的量和性质。正确估计出血量,一般胃内积血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若出血量在50~70ml 之间,可出现黑便;若出血量达500~1000ml时,则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悸、乏力等。及时发现肝昏迷、休克等并发病,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若出现休克时,应取休克卧位。有呕吐先兆时,给患者平卧位,并保持下肢略抬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止血治疗 2.3.1 药物止血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止血药。如血管加压

3 上消化道出血PPI使用病例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PPI使用的病例分析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39岁,“呕吐1—天”于2011年8月14日入院,入院前1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1次、呕暗红色液体,量约200ml,无腹痛,无畏寒、发热,未解大便。既往史:患者入院前3年因“右上腹痛”作B超、胃镜等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继后曾反复呕吐3次,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后病情好转出血停止,乙肝标志物为阳性。查体:T:36.9℃,P:104次/分,R:20次/分,BP:111/76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差,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双肺未闻及干湿鸣。心律齐,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上腹压痛,脾脏肋下可及。移浊阴性,肠鸣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B超:肝硬化、脾大。入院诊断考虑:上消化道出血:呕暗红色液体。其出血原因考虑:(1)肝硬化(失代偿期)2、消化性溃疡?入院后给予:禁食、吸氧、心电监护、静脉双通道,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制酸、止血敏止血,输血纠正贫血,心得安降门脉压,还原谷胱甘肽护肝,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于2011年8月20日出院。 二、分析讨论: 本例患者为上消化道出血,研究表明早期抑酸剂的使用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十分重要临床价值,是治疗的关键之一。且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优于H2受体阻断剂。目前临床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5种。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如何选择质子泵抑制剂十分关键,现针对本例患者,做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时,迅速有效地提高胃内pH 值是治疗的关键。当胃内pH > 6 时,血小板聚集增强,胃蛋白酶失活,有利于胃黏膜出血的止血[1]。PPI 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 值,能有效地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并能明显减少再出血率、输血量及手术,疗效优于H2受体阻断剂。此外,PPI 与降低门脉压力药物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止血效果亦优于单用后者。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地抑制H+ - K+- ATP酶,阻断了壁细胞泌酸的最终环节,有强烈的抑酸效应,静脉注射后作用迅速而持久且无耐药性,可显著提高胃内pH,

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量

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量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准确评估患者的出血量,针对性的扩容和维持循环治疗,可以作为后续抢救的支持基础。临床上判别上消化道出血量的方法主要有几下几种: 1.大便颜色和隐血试验 ①出血量5~50mL,大便一般不变黑,但隐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 ②出血量50~100mL以上时可出现黑便,出血量500mL以上可呕血伴柏油样便(黝黑发亮)。 2.临床症状 ①出血量少于400mL:由于肝脾等藏血系统内的血液释放等原因,循环血量可很快得到改善,所以可无自觉症状; ②急性出血在400mL以上:可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 ③出血在1200mL以上:可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尿少等休克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可危及生命; 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达2 000mL以上: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症状。 3.脉博和血压 ①出血量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心率加快,脉搏快而弱,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差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注意坐位或半卧位的脉搏、血压; ②出血量800~1 600mL(占总血量的20%~40%):脉搏快而弱,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脉压差小,多已出现休克症状和体征; ③出血已达1 600mL以上(占总血量的40%):脉搏细微,甚至摸不清。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 4.休克指数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0.58,表示血容量正常, 指数=1,大约失血800~1 200mL(占总血量20%~30%); 指数>1,失血1200~2 000mL(占总血量30%~50%)。 5.其他判断指标 ①血象: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出血3~

57例上消化道出血论文与护理

疗,做到药到病除。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主要是清热解毒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清肺解毒汤,疗效显著。③如果病情出现心脏症状(如心悸、胸闷、心律失常),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淡渗除湿为主,选择甘露消毒丹方剂,此方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淡渗除湿护心脾,它是治疗湿热症的有效方剂。病人经过治疗,如果反复出现心脏不适,成为慢性迁延性的表现,此时既有湿热未除或除而未尽,蕴结难解,也有正气渐伤,脾运受困,气机不畅,心肾阳气渐衰,气化功能不健,抗病能力下降等,这时机体最容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对心肌细胞造成更大的损伤,故治疗上主要是:分消湿热、畅达脾气、升清降浊、化气行水,以助浊毒废物的排出,并佐以温肾化气扶正之,以保五脏元真通畅。药方选用:半衰泻心汤合五参散,观察组患者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药方。④患者如果出现严重的心脏症状(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致全身水肿),中医则认为系心肾阳衰、气化失常、心脾肾功能严重受损。治疗上宜阴阳双调,气血双补、扶正驱邪。如果以心律失常为主,则应阴阳双调,补阴血养心体,温心阳复气脉,用炙甘草汤加味。如果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为主,则温心肾之阳、益心肾之气化进行护心强心,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合方加减治疗,观察组根据当时情况加减方剂。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相同的护理措施治疗后观察到:经过中医治疗后的患者,疾病症状明显减轻,病情发展明显延缓,住院人次大幅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显著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应引起重视。此病早期以预防为主,防止心肌细胞受到病毒侵害,避免造成损伤,如果确诊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只要合理用药,正确护理,多数可痊愈。 2.1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用平常心了解病情发展变化和治疗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2.2急性期卧床休息1个月,病情严重者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氧耗,防止心肌细胞受损,卧床休息期间,应进行适当的轻微活动,防止肌肉的萎缩。 2.3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C、易消化、营养高为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酒及辛辣食物,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2.4病情观察:治疗期间,教会病人测量脉搏及脉律,学会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2.5病情稳定,适当锻炼和中药补气补血,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来自各种病毒的侵袭。一年内避免重体力的劳动。 参考文献 [1]刘增云,吴杰娜,李亚梅.病毒性心肌炎104例的中药防治与中医护理[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14-14. [2]肖群娥,谢雪华.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0,1:72-73. [3]田晓梅,张今朝.病毒性心肌炎的综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诊,2010,6:1056-1057. [4]王丽,张英惠,郝丽丽.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护理[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1,2:48. *湖北省郧县中医院(442500)2012年3月1日收稿57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蒋国凤*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57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深入细致地研究达到最佳疗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除5例死亡,其他经临床随访及观察近期效果良好,总治愈率91.2%。结论:通过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工作中的忙乱,为抢救赢得时间,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7-0127-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及胰和胆等脏器病变引起的出血。起病急,病情重,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腹痛,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 1临床资料 2005 2010年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38 76岁,平均57岁。消化性溃疡27例,急性糜烂性胃炎2例,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23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1例。入院时均不同程度出现呕血、便血、腹痛和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等休克症状。 2临床观察 2.1观察病人有无继续出血:若病人持续存在心悸、出汗、恍惚、烦躁,提示病人有继续出血;若持续腹胀,肠鸣音亢进以及出血后周围循环衰竭未改善或改善后又恶化,再次呕血或从胃管内抽出新鲜血液,说明有再出血。黑便的观察:如果黑便无光泽、量少、质硬说明为陈旧性出血;如果是柏油样便、质稀薄、量多,颜色变为暗红或鲜红色,说明正在出血。凡遇到以上几种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并备好急救物品。 2.2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1次,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观察患者神志、末梢循环、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烦躁或淡漠、皮肤湿冷、脉细速、尿量少或尿闭、收缩压在80mmHg以下,表明进入休克状态,应报告医生,积极协助治疗及抢救[1]。2.3观察有无肝昏迷: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应密切观察昏迷的前驱症状,如患者短时间内出现神志、精神异常情况,如嗜睡、呆滞、烦躁、性格变化和异常行为要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积极治疗。 2.4输液、输血的观察:根据病人的脉搏、血压、血红蛋白和尿量来掌握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2]。输血尽量选用3d内抽的新鲜血,输血速度30滴/min,以免血压增高太快增加出血。如进行加压输血时,护士应密切守护,严防输血终了,空气随之进入血管造成栓塞。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1)体位:急性出血期须静卧,取侧卧位或去枕平卧位,下肢抬高30度。注意加盖棉被保暖,防止着凉或过热,一般不用热水袋保暖,以防再度出血。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呕血时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3]。行胃管冲洗时,应观察有无新的出血。(2)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因出血病人口腔有腥臭味,应每日3次清洗口腔。保持床褥平整、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被污染的床单衣物及时更换,避免不良刺激。用氧化锌油涂抹肛周,防止湿疹及褥疮。必要时用气垫床,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并经常按摩骨隆突及受压处。(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以中流量为宜,随时注意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烦躁者给予镇静剂,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应用8 12号针头静脉穿刺,必要时建立2 3条静脉通道。开始输液宜快,一般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三腔二囊管备用。 3.2治疗护理:(1)凝血酶为生物活性药物,应避免加温或与酸、碱及重金属盐类物质接触,切忌肌肉或血管内注射。(2)应 721 2012年第7期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介绍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介绍 十四病区:于丽莉一般资料: 姓名:朱世银性别:男年龄:74岁民族:汉族 婚姻:已婚出生地:江苏东台住院号:00450641 主观资料: 1.患者于2012-10-31下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乏力心慌不 适,当时未重视,也未就诊,于2012-11-01晚上23:00左右出现呕暗红色血凝块,约500ml,伴解柏油样黑便,不成形,量不详,无腹痛,拟“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 2.患者近期大、小便正常,无酗酒史。 3.社会支持系统:已婚、已育,子女体健。 客观资料: 1.体格检查: T 36.5℃P 73次/分R 16次/分BP 100/6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左锁骨上、双侧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 2.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9.50x10^9/L,N76.7%,RBC2.34x10^12/L,Hb73.00g/L,PLT230.00x10^9/L

病程记录: 2012-11-01 02:30 患者朱世银,男性,74岁,已婚,汉族,农民,江苏省东台市人,因“头昏、乏力一天,呕血伴黑便三小时”入院。2012-11-01 06:00 输血记录 患者因“头昏、乏力一天,呕血伴黑便三小时”入院,现精神差,查血常规示红细胞:2.22×10^12/L、血红蛋白:71.00g/L、血小板:203.0×10^9/L;考虑有大出血倾向,予输红细胞2u支持治疗。 2012-11-02 10:00 患者今日未再解黑便及呕血,感头昏症状较昨天好转,无发热,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治疗继前禁食、抑酸护胃、止血及护肝补液等综合治疗,必要时可输红细胞支持治疗。2012-11-03 10:00 患者今日未再解黑便及呕血,感头昏乏力,血压偏低,考虑患者血压偏低,予加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继观患者出血情况。 2012-11-03 17:00 患者于13:45突然出现呕吐暗红色液体2000ml,予生命体征监测,埃索美拉唑静推,羟乙基淀粉扩容,复查血常规示红细胞:1.48×10^12/L、血红蛋白:44.00g/L、血小板:160.0×10^9/L;

上消化道出血的判断

上消化道出血的判断 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 (一)胃肠道疾病:如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消化性溃疡 (二)门静脉高压:如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三)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如胆道出血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临床表现: 呕血和(或)黒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黒便。呕血与黑便的颜色、性质与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呕血呈现红色或血块提示出血量大且速度快,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如呕血呈棕褐色咖啡渣样,则表明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经胃酸作用形成正铁血红素所致;柏油样便,粘稠而发亮,是因血红蛋白中铁与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当出血量大且速度快时,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需要与下消化道出鉴别。 三、出血量的判断 出血量的估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10ml。黑便的出现一般须每日出血量在50——100ml。胃内储积

血量在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因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由组织液与脾贮血所补充,并不引起全身症状。凡上消化道大量出血(1000ml),特别是出血较快者有头昏、乏力、心悸、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表现。随出血量增多,症状更为明显,引起出血性休克。 四、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病人呕血、便血停止,排便次数减少,大便由鲜红变为暗红或柏油样便(或)几日无排便;血压、脉搏稳定在正常范围 继续出血征象: 1、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鲜 红色、黑粪变成暗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 2、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而血容量未见明显改善, 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经快速补液输血,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有稳定又再下降; 3、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 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4、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还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的出血。 【护理常规】 1.体位及活动急性出血期给予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患者平卧位床栏拉起。出血停止后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活动,避免头晕跌倒。床边悬挂防跌倒牌。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包括输液输血) (1)在配血的同时可先用右旋糖酐、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快速补充血容量。补液宜按先快后慢的原则,以免太多太快发生急性肺水肿,特别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过快易诱发再出血。必要时根据患者失血量和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2)如已有备血立即取血输注。宜输注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量高,对肝硬化并发大出血者大量输入库存血易诱发肝性脑病。库存血输注较多时,每输600ml 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ml。 3.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如负压吸引器、三腔二囊管。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暖。 4.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意识状态、血压、脉搏、肢体温度、皮肤和甲床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尿量等。 5.止血控制出血是急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应及时准确的估计出血量,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口服药物止血:冰的0.9%氯化钠溶液100ml+去甲肾上腺素8mg分次口服以收缩小动脉;或凝血酶2000U,2~4h 服用1次;或二者交替口服。 (2)静脉用药止血: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4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止血。生长抑素,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使内脏血管收缩而达到止血;静脉泵入时需注意药物的连续性、速度、不良反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并对症处理。 (3)血管扩张药物:在补足液体的前提下,如血压仍不稳定,可以适当地选用血管扩张药物(如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4)抗菌药物: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存活率。对于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配合医师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药(PPI)、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入院 48h内,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作为首选治疗。诊断明确但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结合术中内镜止血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应采取生长抑素与抗菌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气囊压迫止血可作为过渡,以获得内镜或介入止血的机会。 6.严密监测出血征象 (1)记录呕血黑粪和便血的频度颜色、性状、次数和总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