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百万大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

大江东去,浪滔尽,多少风流人物,悲壮故事……

20世纪90年代,为了实现几代人的梦想,建造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峡拉开了气吞山河的百万大移民序幕。

这是一次空前的移民。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30多个,而三峡库区最终移民人口将到达120余万。到2021年,三峡库区将搬迁两座城市、11座县城、114个集镇。世人担忧,中国有能力完成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移民吗?

这是一道费解的难题。难以割断的故土乡情,难以丢弃的良田沃土;还有那从祖辈手上就开场积攒的家园……移民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崭新却又陌生的生活转换?世界注目,这些热恋放土的人们能否迁得出,安得稳,走上富裕之路?

时光茬苒,这一撼人心魄的工程至今历时过半。当记者下万州,过云阳,穿夔门,经秭归,至,耳闻目睹了库区人民不畏困难、再造家园的丰富实践之后,更深切感到,百万移民决策的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它给三峡库区带来了深刻丰富的变化,也给人类移民史写下了厚重的一页。

在移民外迁的日子里,这样的情景常常打湿我们的眼睛……

就要登船了、上车了,辞别的人还手牵着手,你一言我一语,话语滔滔:带上那祖传的泡菜坛子,家乡土地上的利,子,老屋前挖起的小黄桷树苗……乡情依依。故土难离,家园难舍。库区移民大县云阳县,去年移民外迁。县里的干部发动说,是中国经济最兴旺的地区之一,那里的生活比在云阳的大山里好,可不愿外迁的移民说:“有云阳这样好的脐橙树吗?〞忠县九蟒村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村庄,198户择岸而居的农民要外迁。他们问“有大河么?〞听惯了船工的号子,看惯了江上白帆的三峡人,留恋着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一草一木和那浸透骨髓的生活方式。

但是,当舍小家、为国家的“搬迁〞终于降临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将国家利益举过了头顶。到今天,三峡库区已有近30万人“就近后靠〞搬迁新地;1万多人远赴、、、、、江丙、、、等11个省市落户安家。从山区到平原,由种柑橘、苞谷变成种水稻、棉花;放下熟悉的背篓,拿起陌生的犁耙,开场了全新的生活。在省大丰市,移民安春一家分得了耕地11亩。他种上了棉花、桑树、大棚蔬菜,栽了一片果园。安春说,这叫“四保险〞,即使有一两种销路差,还有一两种能保底。有的移民,承包了果园,办起了酒厂开起了火锅店,买车跑起了运输。

在库区安置的移民,也勇闯市场经济的大潮。云阳县故陵村的移民瞄准新家园的建立办起了预制件厂、水泥厂。目

前全村从事加工、建筑业的有200多户,办饮食业的有300多家,另外还有30多家从事车船运输,200多家从事个体贩运。在茅坪,移民永材一家人,大儿子开发廊,女儿开餐馆,小儿子搞运输。见到记者,永材满有信心地说:“新搬的地方比老地方强,只要开动脑筋,手脚勤快,不愁没有好日子过!〞

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曾经交通闭塞的江峡,一年接一年的移民,移出了一座座道路通畅的城镇乡村,更移出了一种昂扬的进取开拓精神。过去那些一年干活半年闲、摆龙门阵、蹲墙根晒太阳,自由散漫惯了的人们,如今连吃饭、走路都像冲锋。奋进源于反思。在采访沿途,“看兴旺地区怎样干事业〞、“看名牌企业怎样开展市场经济〞等大讨论随处可闻,谈市场、签合同的场面随时可见。这是三峡世纪跨越的时代强音,也是库区移民的希望所在。

移民,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话题,移民,也给我们展示了太多的变化……

浩大的三峡工程蓄水后,那600多公里长的狭长型水库将淹没省、市的陆域面积632平方公里,被淹没的房屋面积达3480万平方米,耕地25.7万亩。国家对移民补偿投资400亿元。当西部大开发的?帕梁沤窃谏裰荽迪欤?有经济专家分析,已正式实施近十年的百万移民工程,其实是西部大开发

的一场预演。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结合部的三峡库区,是我国东部经济兴旺地区和西部欠兴旺地区的过渡区域。它独特的区域优势和现实条件,决定了百万移民工程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共同战略支点。

世人称赞三峡的壮美,但我们也看到它壮美背后掩藏的贫困:在库区。1600~i-,A,口中,贫困或刚刚脱离贫困的人口占到了80%。22个受淹县市中,吃财政补贴的就占15个。三峡工程的兴建,为加快库区脱贫致富步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实施为移民开辟子一个不断富裕和进步的开展空间。与以往移民不同,这一次的资金没有仅仅成为移民的盘中餐、身上衣,而是成为一块块新开垦的土地,一片片果满枝头的柑橘园,一个个高效农业基地。三峡库区的广阔农村,沿着生活安置和生产安置并举,农业开发为主、就业安置为辅的道路,将许多可与城市小区媲美的移民新村建造在了青山绿树之间。走进万州五桥移民开发区黄柏乡,一片葱茏的景象尽收眼底:140多公里长的沿江高效农业带已见雏形。从1997年9月以来已累计开发土地上万亩,从海外引进的雷竹、甜瓜、龙眼等4077株名优水果树在此扎根生长。到2003年,这个产业带可安置移民1,2万人,

移民大搬迁为库区工业-的构造调整提供了脱胎换骨的契机。库区那些规模小、设备差、污染环境、亏损严重,竞

争力差的企业,通过技改搬迁、改组改制和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对口支援,出水芙蓉般地改换了容颜,一批市场适应性强、技术起点高、机制灵活、成长性好的全新企业构成了今日库道亮丽的风景。建筑瓷股份是三峡库区首批移民搬迁企业之一,原来只是一个生产榨菜坛子的小企业。1993年,企业利用1380万元移民补偿资金,筹建水晶釉面砖生产线,在竞争剧烈的市场上抢出厂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每年可带来七八百万元的利润。万州区局部淹没企业,在格力集团、柴油机厂汇丽集团等对口支援企业的通力合作下,组建了一批新企业,预期可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8户,1亿元以上的企业18户,挺起了当地工业的脊梁。

三峡大坝周围的城乡乘势而上。走进西陵峡口兴山县的工业园,但见绿草如茵,厂房座座,一批国外企业在此扎根。工业园副组长舒德焱告诉我们,只有20万人口的兴山县要搬迁3万人,淹没企业61家。要抓住机遇让移民由搬迁致富,兴山县在开发区投资3000万元与著名企业“椰风〞集团合作,年生产3万吨椰风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

随着一座座新城的拔地而起,三峡库区一个新的城镇体系正在形成。历史名城秭归,千百年来曾空守一条黄金水道。整个老县城,找不出一条两丈宽的路,没有一条像样的街。

0.76平方公里的城里,拥挤着70万平方米的房屋和2.2万人口。而今新县城方圆5平方公里,楼群鳞次栉比,街心

花园鲜花怒放。城乡的变化日新月界,一批新颖的小城镇也伴着移民的搬迁而崛起。巫山县培石集镇是库区的首淹集镇。过左的“十米长街〞,现在已变成宽阔的道路。自来水、电、程控、闭路电视应有尽有。

移民建立也为库区的根底设施建立带来空前的开展。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库区用了一年时间,根本建立了与全国同步的通讯系统。库区多年来主要依靠水运的交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将有3条高速公路横贯库区;达川一万州铁路已经竣工,渝怀铁路正在铺设,万州铁路列入了国家方案。交通部还将把、万州作为河重点港加以复建。

所有美好的梦境、必将变成灿烂的现实。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移区迁徒大都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活刷。在那苍凉的悲壮中。没有人留意生存环境的被损害。但共产党领导下的三峡移民,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道难题。

三峡库区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农民的密集耕作,森林覆盖率的下降,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变得非常脆弱。据统计,三峡库区共有土地2166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62%,其中强流失面积在30%以上,库区总产沙量平均每年1.55亿吨,流入长江的泥沙约为4000万吨左右。数据显示,三峡库区已成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质条件的复杂,每年汛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时有发

生,都令人揪心。

移民搬迁初期,走的足“就近后靠〞和“房前一条路,房后是果园〞的理想化思路。有的县为了安置农村移民,在25°以上的斜坡上开开荒地。毁林开荒,陡坡种植,不仅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也给移民今后的生产生活带来重重困难。即使搬得出,也稳不住,何谈逐步致富?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库区12万移民,向、两省市的非库区和、等外省市安置,并将每一个外迁移民的生产、生活安置费提高到约3万元。12万农村移民有步骤的外迁,将使近百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

“山要绿,民要富〞,这是我们在采访途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话,这也是库区广阔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为了三峡两岸的秀美山川,为了子万代的青山绿水,三峡库区充分利用移民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下大力气梳理生态环境。市启动204亿元巨资,营造“青山绿水工程〞: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荒山荒坡。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在移民搬迁的每一个日子里,在移民搬迁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环保意识。以街心花园、绿树草坪为不可缺少容的新建城镇拔地而起,水污染处理有了转机,一批布局分散、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将永久地退出三峡两岸。以退耕还林为主题的生态农业初见端倪,库区林地以每年60万亩的速度增加,库区农业开场摆脱对耕地的

依赖,逐渐转向“山上有树,树上有果,林下有草,以草养畜〞的立体经济。可以预见,当宏伟的三峡工程建成蓄水之后,三峡库区必将成为一幅青山碧水浑然一体的风景画,成为库区人民安居乐业的“桃源〞。

站在西陵峡畔的坛子岭上,?羌?一江浩水滚滚东流,正在浇筑的三峡大坝,吊塔林立,弧光闪闪,一片繁忙景象。我们的心情也像那江水一样澎湃激荡:三峡大坝,是中国人民征服自然的辉煌杰作,百万移民。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伟大创举!

崇明岛三峡移民的机遇和挑战

崇明岛三峡移民的机遇和挑战 三峡工程移民不仅成功了,而且,还让很多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国政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对于发展中国家水库移民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从而也坚定了全球依靠水电开发,解决贫困和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决心。 具体来看三峡移民的成功在于什么呢?一方面主要是我们的移 民工作做的细致到位,补偿标准比较合理,确实能让移民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三峡的舆论宣传工作做得好,抑制了少数人对补偿互相攀比、多多益善,甚至想通过闹事大捞一把的不正常心态。全社会和所有的移民,都以一种搬迁是在为国家、为子孙后代做贡献的荣誉感。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精神力量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所以,三峡的移民一般都不会特别的斤斤计较,更不会无理取闹。否则他们可能会承受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改革开放在增强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浸润红岩精神的三峡库区人民在百万移民的伟大实践中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和培育了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拼搏的创业精神、开拓开放的创新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三峡移民精神,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国百万三峡移民的成功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在我们水库移民工作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中,最难做到的应该是“能致富”。 目前,三峡移民地区的发展确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产业空心化、

社会稳定,地质灾害以及生态环境也都存在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不过,客观地说无论是当地移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所有这些发展中的困难。我们不能幻想用某一种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就能改变整个社会,水电开发也不会例外。我们必须要承认,移民共同致富的目标是不可能通过某个工程的建设就可以轻易达到的。因为,无论如何我们也不可能把水库移民移出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些社会腐败现象和各种严重的三农问题同样会困扰着我们的水库移民工作。因此,所有水库移民的共同致富,不可能脱离中国社会的大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三峡移民的命运一定是和我们全国的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峡移民的最终成功将取决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所有三峡移民的共同致富,一定要依赖于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进步。不能否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百万三峡移民对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来说,都不仅是挑战,而且更是我们的机遇。

三峡移民的报告

三峡移民的报告 当中国人“高峡出平湖”世纪幻梦变为现实的时候。就业无着与经济转型,后三峡时代“便开启了历史帷幕。交织着移民痛楚与和谐发展。背景乡愁与信心重构等由诸多复杂音符构成的交响曲,人们还没给它齐配相应乐器的时候,便震聋发馈地奏响了置身三峡库头的三斗坪及周边地区,可以真切地领悟到这种混合着离乡之忧与奉献之乐的伟大乐章在三峡大坝的上空飘移、回荡。一、缘起三峡工程始终弹拨着华夏儿女的神经。1917年,百多年来。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人。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着名诗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近15年艰苦奋战,1994年12月14日。目前,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在内的三大局部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有关资料显示,截至4月7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3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

航,均已初步实现。不可防止地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发生巨大的冲击。高峡出平湖”转变固然恢弘而神奇,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改造地理景观的人类工程。但它所带来的副产品“不容忽视,比方: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如何破解百万大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工作。党中央把保民生视为保增长和保稳定的根本所在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党校学习期间,专家教授也一再给我讲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深刻道理。所以,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将调研的视点聚焦在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上,以图通过实地考察,解三峡坝区移民的真实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后续的移民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一行10人,5月14日至5月22日。赴省市位于三峡坝区的县、区的局部村镇进行了调研。二、现状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全县面积2427平方公里,县位于省西部。下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人口39.15万。县新城位于三峡大坝坝上库首的镇峪,自1992年12月动工兴建,至今已初具规模。全县三峡工程坝区、库区动态移民达10万人之众,承当了三峡

三峡移民精神2

三峡移民精神 第一章家国情怀英雄壮举 三峡移民精神的形成背景 早在1920年,孙中山先生用英文写下了振兴中华的著名论著《建国方略》。在《建国方略》的第二部分“实业计划”中,孙中山提出了在长江三峡建造水闸提升水位以改善川江航道和水力发电的宏伟设想。1924年,孙中山应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邀发表演说,对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作了更加抒情的描述:同学们,中国是穷,没有在不列颠一样满地跑的火车,也没有美利坚一样横贯东西的铁路大通道,但我们有长江,有长江三峡那样取之不尽的水力资源!仅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资源,就可以发生3000余万匹马力的电力!这样的电力,可以比现在世界各国所发生的电力还要大得多!那时我们不但可以供应全国的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而且可以用来制造农民用的化肥!到那时,我中华民族哪有不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道理乎? 同学们被孙中山先生的慷慨演说感动了,他们从孙中山先生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中仿佛看到了“三峡大坝”矗立的那一幕!这一幕到来之时,必定是中华民族振兴之日。 中国人对“三峡梦”的情有独钟从此开始。 1956年夏,毛泽东畅游长江后,以特有的雄才大略和诗人气质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的这首词为国人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画卷。 随后,党中央、国务院组织了多次考察和调研工作。1958年,周恩来同志带领100多位专家到长江三峡实地考察。1969年,刘少奇同志亲自到三峡大坝坝址三斗坪中堡岛视察工作。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长江三峡时提出,国务院要着手前期准备工作。 兴建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强国理想。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性决议,三峡工程这个让中国人“梦想了70年、论证了40年、争论了30年”的跨世纪宏伟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作终于正式动工。三峡工作建成后,将会给我国的建设带来巨大效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防洪、发电、和船运。 在防洪方面,三峡水库总库容达到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全国多数省市区都在1000公里的经济输电范围内。自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到2005年底以累计发电1074亿千瓦时,对缓解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电力紧张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将可以从重庆直达汉口和上海。 三峡移民精神的形成过程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省的4个县和重庆市的16个区县(市)、13座城市和县城、277个乡镇,动态移民120万人。仅重庆库区,动态移民就达103万人,占库区移民的85%以上。数量如此巨大的移民,在世界水库移民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百万移民的安置工作,同时确保社会稳定,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因而被人们称为“世界级难题”。能否破解这个难题,直接关系着三峡工程的成败,关系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形象。 自1993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启动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移民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科学求实、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移民方针:在移民管理工作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直辖市)负责、以县为基础”的领导体制;在移民安置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多渠道安置,如对农村移民,坚持以土为

三峡百万大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 大江东去,浪滔尽,多少风流人物,悲壮故事…… 20世纪90年代,为了实现几代人的梦想,建造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峡拉开了气吞山河的百万大移民序幕。 这是一次空前的移民。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30多个,而三峡库区最终移民人口将达到120余万。到2009年,三峡库区将搬迁两座城市、11座县城、114个集镇。世人担忧,中国有能力完成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移民吗? 这是一道费解的难题。难以割断的故土乡情,难以丢弃的良田沃土;还有那从祖辈手上就开始积攒的家园……移民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崭新却又陌生的生活转换?世界注目,这些热恋放土的人们能否迁得出,安得稳,走上富裕之路? 时光茬苒,这一撼人心魄的工程至今历时过半。当记者下万州,过云阳,穿夔门,经秭归,至宜昌,耳闻目睹了库区人民不畏艰难、再造家园的丰富实践之后,更深切感到,百万移民决策的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它给三峡库区带来了深刻丰富的变化,也给人类移民史写下了厚重的一页。 在移民外迁的日子里,这样的情景常常打湿我们的眼睛……

就要登船了、上车了,告别的人还手牵着手,你一言我一语,话语滔滔:带上那祖传的泡菜坛子,家乡土地上的利,子,老屋前挖起的小黄桷树苗……乡情依依。故土难离,家园难舍。库区移民大县云阳县,去年移民外迁上海。县里的干部动员说,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那里的生活比在云阳的大山里好,可不愿外迁的移民说:上海“有云阳这样好的脐橙树吗?”忠县九蟒村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村庄,198户择岸而居的农民要外迁湖南郴州。他们问“郴州有大河么?”听惯了船工的号子,看惯了江上白帆的三峡人,留恋着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一草一木和那浸透骨髓的生活方式。 但是,当舍小家、为国家的“搬迁”终于来临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将国家利益举过了头顶。到今天,三峡库区已有近30万人“就近后靠”搬迁新地;1万多人远赴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丙、湖南、安徽、广东等11 个省市落户安家。从山区到平原,由种柑橘、苞谷变成种水稻、棉花;放下熟悉的背篓,拿起陌生的犁耙,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在江苏省大丰市,移民李安春一家分得了耕地11亩。他种上了棉花、桑树、大棚蔬菜,栽了一片果园。李安春说,这叫“四保险”,即使有一两种销路差,还有一两种能保底。有的移民,承包了果园,办起了酒厂开起了火锅店,买车跑起了运输。

三峡百万大移民

三峡百万大移民 这是一次艰辛而动人的命运大迁徙;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家园大重建;这是一部凤凰涅槃的创业改造史。 跨越两世纪、持续18年的三峡工程大移民,至2010年宣告结束。百万移民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曾经横亘在中国政府和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世界级难题”,终告破解。 回首迁建之路,下有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三峡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行为;上有国家不断修正、完善安置政策,努力维护移民群众利益的举动,最终促成了这一百万移民顺利搬迁的壮举。 近几年来,在中央强有力的持续支持下,三峡库区人民负重前行,全力建设新家园,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面貌大为改观,特色产业日渐兴起,百万移民逐渐走上安稳致富路。 “搬得出”成功实现 建设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并发挥其巨大的电力、航运效益,是国人的百年梦想。但三峡水库淹没区涉及重庆、湖北两地20多个区县,上百万移民需避让搬迁、重建家园。移民能否“搬得出”,成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自工程开建以来,库区人民无私奉献,毅然“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一部分移民离开肥沃的土地向后靠,把新家建在瘠薄的山梁台地上;更有16万多移民离乡背土,揖别祖祖辈辈居住的故园,带着家乡的泥土,远赴十几个省市重新安家。 涪陵南沱镇坪西坝依靠种植特色作物,人均年纯收入6000多元,是三峡库区“首富村”。但为了建三峡,村民含泪刨掉了带来财富的蚕桑、龙眼、榨菜和柑橘树,重新创业!云阳县高阳镇红庙村50多岁的移民冉以奎,种了300多株佛手树、柑橘,办有小酒厂。政府动员他外迁,老伴哭肿了眼,他劝说:“哪方水土不养人,再创家业不就是苦点累点。为三峡作贡献,值!”这个村26位冉姓移民跟着他主动外迁。 为了清库蓄水,万州区武陵镇禹安村65岁的董生芬老太太,含泪砍倒了40年前她和丈夫亲手栽种的定情树。巫山县培石镇培石村谭成栋的父亲临终前说:“我要葬在江边,听着江水声,才睡得踏实。”但为了三峡库区水质,谭成栋给父亲迁了坟,仅这个镇,十几年内就要迁坟几百座…… 为维护好移民群众利益,18年来,国家根据移民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安置政策。搬迁之始,国务院在1993年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就明确提出“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并庄严承诺“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迁建过程中,面对库区人多地少、容量不足,基础设施欠缺等一个个“拦路虎”,中央分别做出“鼓励更多农村移民出县、出省(市)安置”“加大库区搬迁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增移民安置人口和投资概算”等多项重大政策调整。 根据最新统计,截至目前,三峡库区共搬迁移民139.76万人,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参与移民工作近20年的国务院三建委原副主任甘宇平深有感触:“正因为有了移民群众的奉献、牺牲,有党和政府不断维护和发展移民的利益,三峡百万移民‘搬得出’的目标才得以如期实现。” 三峡移民外迁十年:在思乡情绪中扎根当地

三峡移民社会融入及文化适应性调研访谈提纲

附件三 三峡移民社会融入与文化适应性调研提纲 一、调研目的 建设三峡工程,根治长江水患,并发挥其巨大的电力、航运效益,是国人百年梦想。但是三峡水库淹没区涉与重庆、湖北两地20 多个区县,上百万移民需要避让搬迁、重建家园。移民能否顺利搬出,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重庆市江津区XX 镇,作为一个三峡移民的迁入地,当地原住居民与三峡迁入者之间,会有什么样的磨合?三峡移民也将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文化,新的习俗?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移民生活吧! 二、调研对象 (一) 三峡移民 (二) XX 镇土著人民 (三) XX 镇政府人员 三、调研方法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三)资料调查 四、调研内容 (一) 三峡移民生活适应程度 (二) 三峡移民对迁入地自然环境的感受 (三) 三峡移民对迁入地人文环境的感受 (四) 三峡移民对迁出先后生活的对照落差 (五) 关于三峡移民的政策制度

五、调查结果 (一)调研小组每位同学各完成一篇调研报告 (二)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一份PPT (三)小组课堂展示PPt,交流发言 六、小组成员与分工 组长: 组员: 资料查询: 问卷拟定: 发放问卷:全组成员 问卷汇总与统计:全组成员 调研报告: 七、时间安排 7 月5 日—7 月6 日:发放问卷,走访调查 7 月7 日—7 月8 日:问卷统计 7 月9 日:形成书面调研报告,组内交流

. 附件四 三峡移民社会融入与文化适应性访谈内容提纲 1.刚搬迁过来时,怎么样与当地人进行交流?是否讲普通话?听得懂当地方言吗? 2.有没有因为语言上的不适应或者说不习惯而和当地居民发生过冲突?比如去买东西时, 有没有因为是外地口音而被不公平对待? 3.几年过去了,对当地方言的习惯程度如何?有没有学过说当地话吗? 4.搬迁先后的住房情况对照如何?对现在的住房条件是否满意? 5.觉得安置地这边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怎么样?和老家比有什么地方不同? 6.对安置地的社会治安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老家相比,感觉对哪里的社会治安更习惯? 7.以前在老家饮食方面有什么样的习惯?和安置地这边相比有什么不同?适应这边的 饮食习惯吗? 8.老家的天气情况怎么样?夏天是否炎热?冬天是否下雪?感觉安置地这边的天气好些 还是老家天气好些? 9.搬迁过来后,政府每户分给多少面积的耕地?是不是自己在耕种?觉得分配的土地质 量如何? 10.对这边的生产方式还习惯吗?比如农作物的栽种情况,农具的使用方法等? 11.在老家,过春节有什么样的习俗?端五节有什么样的习俗?中秋节有什么样的习俗? 可以举具体例子吗? 12.老家婚嫁方面的习俗是怎么样的?比如聘礼!嫁装!新房情况等搬迁过来后,有移民 办过婚礼吗?是按老家习俗还是按当地习俗办? 13.在老家,丧葬方面有什么样的习俗?对这边的丧葬习俗了解吗?感觉有什么不同? 14.原来在老家的时候,村民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搬迁过来后,彼此之间的关系怎么 . .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总结与启示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总结与启示 长江三峡工程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19区县和重庆主城区,其中包括2座城市、10座县城、114个集镇;淹没陆域面积632 km2,其中耕园地2.79万hm2(41.83万亩);移民迁移线以下居住人口84.75万人,房屋3 473.15万m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按照三峡工程“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三峡移民工程分4个阶段连续实施。1993年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正式开始,2009年底,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任务如期完成,累计搬迁移民129.64万人,复建各类房屋5 054.76万m2,移民总体得到妥善安置;各项重建任务均已完成,库底清理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务院验收组阶段性验收,满足了水库分期蓄水要求[1-2]。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移民安置规划编制工作自1992年起至1997年止,历时6 a。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为适应国家政策及相关规程规范调整的需要,解决移民搬迁安置中出现的突出问题,2006~2007年进行了移民安置规划及概算调整。移民安置规划阶段,共形成规划报告600余本,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了全面技术支撑。移民安置规划工作为三峡百万移民顺利搬迁、三峡枢纽工程成功建成及效益正常发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主要成效 (1)移民安置规划任务全面完成,有力支持了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和三峡水库分期蓄水。三峡移民工程是世界历史上移民人数最多的工程,其难度之大、复杂性之高、影响之深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为库区百万移民绘制了美好蓝图,并从技术上保障了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如期

高中地理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 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人教大纲版选修2

§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理解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 2.了解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和特色,理解农村移民安置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 3.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含义、意义和模式,通过与一次性补偿的比较,理解实行开发性移民带来的好处和优势。并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对其进行印证和加深认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三峡移民这一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在社会生产中的实用价值,并增长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三峡移民安置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正确看待人类改造自然的一些大型工程措施。 德育目标 1.通过对三峡移民安置的全面了解,体会到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地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关注,从而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2.在移民安置条件的分析中,加强对环境容量的理解,进一步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资源丰富与有潜在的环境容量、就地后靠的安置特点、工程周期较长、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等方面。 2.开发性移民。这是一种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的好方法,比一次性补偿有很多好处,要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懂得其具体操作措施。 ●教学难点 对“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和“农村移民安置要立足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的理解。 ●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阅读各种位置图、景观图来分析认识三峡工程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和移民安置的条件等;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实现问题的探讨,加强师生教学互动。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或将相关图表制成投影片供教学之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江苏大丰市认真落实三峡移民措施,使移民乐于新家乡的生活与工作”,由录像引出移民问题。 (承接)与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一样,长江三峡工程作为一个世人关注的特大工程项目,将在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供水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利用效益。与此同时,它不可避免地将引发一些不利问题,如三峡工程建设会造成水淹、占地损失和移民搬迁问题,因此也遭到一部分人反对。关键问题是要权衡利弊,及早预见,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控制负面影响。本单元第2、3两课将分别介绍两个问题。在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众

1.31龙年春节记忆之2000三峡移民的新春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2000年是农历龙年,这一年,有一些人没有在老家过年,他们是第一批外迁的三峡移民。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为了支持这个工程,外迁移民们收拾家当、告别亲人,离开世代居住的家乡,而2000年的春节是移民们在故乡之外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当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新闻记录了他们的龙年新春。十二年过去了,他们过得还好吗? 家家户户从各个方面帮助新移民 2000年2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播出了一条新闻,报道了龙年新春的大年初二,贺建明一家从重庆云阳移民到江津过第一个春节的事情。新闻里,贺建明为了答谢当地乡亲的帮助,在自家院子里请当地村民和三峡移民一起吃饭。贺建明是1999年9月移民到江津的。 十二年过去了,如今的贺建明微微有些发胖,女儿现在已是一名大学生,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贺建明向记者感慨道,完全没有想到变化会这么大。 1999年,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外迁工程启动,贺建明所在的云阳县高阳镇作为第一批试点,村民被动员迁到距离400公里以外的江津区。贺建明就是在好友李祖建的动员下来到这里的。

从云阳到江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为了让移民能够安居下来,斑竹村的人想了不少办法。贺建明在移民不久之后,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建了一个挂面厂。如今已经退休的李大福当时是斑竹村的支部书记,他主动砍了自家的一棵大树给贺建明的面厂做大梁。 当年有二十多户云阳县移民来到斑竹村安家,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拿出了最好的土地,在各方面帮助他们尽快安定下来。在重庆农村,每当过年的时候,村民们都会杀一头猪,当地人称之为“杀年猪”。今年春节,李祖建也杀了“年猪”,邀请贺建明夫妻、老书记李大福等人到他家吃团年饭。李祖建说,都是三峡移民,就像亲兄弟一样,过年了团聚一下。 李祖建的弟弟移民到了上海,贺建明的哥哥移到了重庆梁平,在这里他们就是兄弟。和贺建明不同,李祖建没有选择进城而是坚持在家务农,他的妻子在深圳打工,他一个人不仅种一家三口的土地,还把贺建明全家的土地接过来种,同时还喂了六头大肥猪。 让李祖建高兴的是,在外打工有两年没有回家的妻子也坐了26个小时的大巴车从深圳赶回到了家中,今年他也能够过上一个团圆年。 扶持政策加勤劳肯干移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2000年春节的新闻节目中,曾对贺建明当时的收入进行过介绍。仅靠面厂,他们一天的收入就达到三四十元。而现在他们的收入翻了三四番。

长江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 王文芬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是我国政府和人民为保障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而进行的重大基础性项目。其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等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水利工程移民生产安置是关系到移民的生产水平能否恢复或超过安置前的生产水平的问题。但移民安置也会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处理和解决好三峡移民安置产生的环境问题则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及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的重要工作。本文对移民安置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三峡工程 1 前言 兴修水库,总要淹没土地。由此引起的移民工程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生态环境许多领域,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淹没区的人民进行迁徙,如果他们的生产、生活得不到妥善安排,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使为兴修水库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移民遭受很大的损失,这就给水利水电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做好移民工程影响评价,用来指导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1]。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提供巨大电力,改善长江航运,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综合效益的巨系统工程[2]。在三峡工程进行的同时,与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库区移民和大量城市迁建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着。长江三峡水库移民1993年正式实施,到2003年底累计搬迁安置城乡移民84.65万人,占三峡水库计划总移民数113万人的74.91%。如何解决好移民问题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如果只是就近向高处搬迁,只在扩大耕园地上下功夫,势必造成大面积的毁林开荒、陡坡种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环境,使得移民生存条件得不到根本改善,还给库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困难。特别是在国家规定25度以上坡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坡地必须改造成梯田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的环境容量进一步缩小。如何做到既要满足农村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护好库区的生态环境,促使库区的生态环

长江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长江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库区移民的基本情况、库区移民安置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优点。 2.理解三峡农村移民安置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 3.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条件和移民安置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的分析和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好处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库区移民安置知之不多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法 六、讲授提纲: 一、移民概况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

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 二、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 1移民数量大: 现有两省市21个县的84万人口(1993年统计)需移民;预计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成时,移民人口总量将达到113万人口,但由于各种原因,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人. 2.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由于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人多地少,耕地不足,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得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3.库区经济、科技和文化贫困落后: 受人文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低,加上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加大了移民安置的难度. 4.移民思想复杂多样: 由于安置移民涉及量大、面广,如若安置不当,将会影响地区安定。 三、移民安置条件 1.库区有较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 2.移民大多可就地后靠、就近安置 3.移民安置有足够的时间 4.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 四、开发性移民 1、基本概念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古往今来,地球上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莫过于洪水。人类与洪水抗挣的历史久远,并在抗挣中催生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华夏民族尤重治水,且在治水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治水者名垂千古,水利工程福泽万代,古代大禹和李冰父子及古都江堰工程就是很好的例证。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源于世界屋脊,上经“天府之国”,中贯“鱼米之乡”,下串“人间天堂”,给两岸以灌溉之利和舟楫之便。然而,它一旦暴怒,便为浩劫,沃野成为泽国,民众或为鱼鳖,是中华民族一大心腹之患。尤其在险段荆江,每至汛期,千余万人头枕悬河,夜不成寐。所以,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昌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194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五次会议(即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自此,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三峡工程开工。三峡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分洪区的库容。电站装机32台,单机热量70万千瓦,总容量224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040亿千瓦时。电厂一年上交的利税可以建一座葛洲坝枢纽工程。大坝通航建筑物年单向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客货轮。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的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的四个县,重庆市的16个县市区,共计20个县(市、区)。须迁移的总人口将达113、18万人,称为“百万大移民”,任务十分繁重。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主体工程总工期17年,分3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5年,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均为6年。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2003年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首批机组发电,2009年工程竣工。大家或许会问:如此宏伟的工程需要多资金投入呢?这么多钱又是如何去筹集呢?1993年7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枢纽工程概算为500、9亿元(按1993年5月末价格水平),库区移民安置概算400亿元,两项合计,三峡工程按1993年5月末水平的静态投资总额为900、9亿元。按照2006年三峡工程的投资预算处,截止到2009年,工程总投资可以控制在1800亿以内。筹集这些资金有以下主要途径:一、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全国除西藏自治区、贫困地区农业排灌用电外,每度电征收厘钱;从1996年起,直接受益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每度电加征到7厘钱,其余地区仍征收4厘。由此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对三峡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二、葛洲坝水电站利润,在每度电上网价格4、2分的基础上,从1993年起每度电提升1分,到1996年提高到8、2分后不再提高。三、三峡水电站利润,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所得到的利润。此外,还需要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国外商业借贷、发行债券、用卖方出口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 复杂的体系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我们通常简称的“三峡大坝”。其实这项工程远不只是修建一座超级电站那么简单,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工程大致涵盖了四大体系; 第一方面,移民 移民也成为了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三峡工程的建设需要在两大行政区即重庆直辖市和湖北省沿长江流域共搬迁12座城市,由于这些城市都会受到库区水位不同程度的淹没,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的耕园地共涉及277个乡、1680个村、6301个组,共有耕地25.3万亩、园

三峡移民精神征文3000字

三峡移民精神征文3000字 熊瑶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三峡移民精神,历经沧桑,至今未绝者,唯弘扬是也!德国著名学者黑格尔曾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经久不衰的国家。”中华民族为什么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依然熠熠生辉,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呢?答案是民族精神。毛泽东有词曰“截断巫山风雨后,高峡出平湖。”这便是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壮景。在这背后是百万移民,而移民产生的精神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重庆三峡移民馆收集了每个身处异乡的移民记忆,这里抵御着岁月的侵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同样也珍藏了民族的灵魂。从1992年开始,三峡移民走过了二十八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防止重庆、武汉等地区再受洪灾侵害。三峡大坝修建及百万移民从那便正式开始。多少人将自己的一生留在那,又有多少人带着乡愁远离它。支持三峡工程建设的感人精神,将化作长江水永远奔流在华夏的大地上,将成为信念,永远铭刻在华夏人的骨子里。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便是从这里开始。数百万质朴的屈乡儿女,忍受异乡之痛,受着安家创业的艰辛,在这古老的土地上让国家的命运与宏伟工程成为惊天壮举。听惯家乡号,看惯江上帆,故土难离别,旧乡亦难舍。乡愁,如同截断的流水,无边蔓延;奉献,如同粒粒种子,撒遍天涯。那祖祖辈辈

生长在这里的百姓,是怎样凝望故园那将要倾覆的屋顶,体味最后的悲壮。当愁泪洒在浩荡的江上,他们是那么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走出三峡,书中所写的大悲亦比不上这离乡之愁。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在此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长江中游流域,洪涝灾害极其严重,于是国家决定修筑三峡大坝来抗洪灾,百万民众一同迁离久居的故土。他们是历史洪流中的大坝,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将永垂不朽。这方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今天,站在世纪工程的肩膀上眺望雄伟的三峡大坝和平湖胜景,回望三峡移民二十八年的沧桑岁月,一幕幕三峡移民告别故土,抛舍家园的动人情景,一幅幅屈乡儿女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恢宏画面,像热血一样,在心中涌动、沸腾。我不能横槊赋诗亦不能提笔起词,但心存感激,在这里向先辈致敬。吾辈青年,正以蓄力待发之势传先辈精神。我很幸运生活在这和平时代,但不能忘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前人为我们留下来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家世界需要我们,我们要在这和平时代强大起来。传承先辈的红色基因,树立舍己为公、顾全大局、众志成城的精神。让我们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待吾辈羽翼丰满之时,定是中华腾飞之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承先辈之精神,宏我中华大梦,绘我中国蓝图。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练习.doc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20 分) A. 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B. 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1. 三峡库区36力农村移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的核心问题是( ) A. 耕地问题 B .交通问题 C.就业问题 D.住房问题 2. 有关三峡工程移民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镇人口数量小,农村移民数量巨大 B. 库区移民集屮,难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 C. 三峡库区的陆地大部分被淹,移民环境容量难以拓展 D. 淹没区荒山、草坡地多,水库可供养殖,屮低产田比重大,潜在的环境容量较大 3. 从移民结构看,三峡库区所谓移民环境容量,实质上是指( ) A. 57%的非农业人口的安置问题 B. 36万库区农村移民的安置问题 C ・冋水淹没线以下的城市的安置问题 D.冋水淹没线以下的全部移民的安置问题 4. 三峡移民的方针是( ) A. 地方实施,国家指导,不给资金 B.全国支援,及早动手 C. 开发性移民为主 D.以一次性补偿为主 5. 三峡丁•稈建设产生的诸多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屮,首推( ) A. 库区森林耕地保护问题 B.库区防洪问题 C.库区移民安置问题 D.库区文物古迹保护问题 6. 三峡工程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C. 乡土观念太强 D.技术水平校低 7. 三峡工程安置移民的有利条件是( ) ①三峡地区经济发达,地广人稀②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③三峡地区气候湿润,凉 爽宜人④三峡地区有潜在的环境容量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的方案是( ) ①初期156米②后期175米③远景175米④近期100米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成功创造了 “线上一条路,路边两排房,房后一片园”的后靠模式的是( ) A. 商家镇 B.三斗平 C.观音村 D.桐树湾村 10. 下列有关三峡工程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峡工程有利穌,利弊相当 B. 三峡工稈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上游 C. 三峡工程导致珍稀植物被淹没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D. 三峡工程对屮华伺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11・下列属于三峡工稈爆响较小的是( )

三峡移民精神感动首都

三峡移民精神感动首都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我的三峡之行却破天荒地两次流泪了。 第一次是在去小三峡的游船上。导游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长的眉清目秀,端庄大方。特别是她那流利的一般话,说的字正腔圆,无可挑剔。她给我们讲了一个三峡移民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故事内容是,一个生活在长江边的老太太,朝朝暮暮与长江为伴了90多年。她育有两儿两女,女儿住在移民线以上,两个儿子在移民线以内。按照风俗,她要和儿子一起移民到安徽。老太太茶饭不思,留恋故土。但是她深明大义,毅然决定跟随儿子一起离开这养育了她90多年、朝夕相处的土地,她用坛子装满了土随身携带。她们是乘船走的,启程那天,巫山县的领导和群众来给她们送行,很是热闹。这个时候,老太太颤微微地走上甲板,把装满故土的坛子让儿子搬上来,对着坛子深深叩了3个头。送行的人大都哭了。听到这里,我的泪水也禁不住落了下来! 我为这样的场面感动,我为这老人家的觉悟感动!这一走,老太太可能永远不能重回生她养她的故乡;这一走,老太太可能再也不能看见她朝夕为伴的长江。这一走,老太太带走了她儿时的梦,带走了她眷恋的土,带走了她热爱的山林。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事一物,都是她的魂牵梦绕,都是折磨她的思念!可是,为了国家的建设,她毅然走了。

我想,作为一个老百姓,她不是国家的栋梁。可是作为一个深明大义的牺牲精神,却是民族的脊梁!这样的精神世世代代相传,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二次是在巫山县四大班子礼堂观看节目的时候。也是那三峡移民的故事,使得我热泪盈眶。我把那几个感人的场面拍了下来,因为没有三脚架,更因为我的摄影技术实在不能恭维,照片拍的很不好。但是我希望能够因为我的照片,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峡移民为我们国家做出的牺牲。 2.哥哥们们求答案,题在下面 1.(1)游人的告辞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辞,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2)百万移民的告辞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庞大牺牲。〔意对即可〕 2.(1)①以“告辞〞为中心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3.又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于崇敬,再由感动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 ①惆怅而失落②感动与崇敬③肯定与褒扬 4.(1)不矛盾。 (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 ①“喝告辞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飞絮的故

第5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案(高三地理大纲版).doc

•备课资料 宜昌移民安置模式 (1)调整责任田安置移民即:“调整责任田,延长承包期,一次包到位”;(2)城郊型安置移民形式,即:“籍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籍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 (3)生态农业安置形式,即:“由上林地风景,农田林果相间,田沟路场配套”;(4)高效农业安置形式,即:“统一开发建基地,发展科技增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5)庭院经济安置形式,即:“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配套水电路,自然连成片”;(6)后靠创业安置形式, 即:“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配套猪沼果,后靠建家园二(7)外迁移民安置形式。安置农村移民必须以农为主,以土为本。为此,我市在1985年至1992年移民试点期间,就注重高标准开发经济园地,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共完成改土建园 2672公顷,定植果苗1790公顷,为实现高效农业试验区蔬菜基地、脐橙基地、茶叶基地、板栗基地、花卉基地。引进培育了美国罗脐35号脐橙品种,发展了夏橙、血橙、枇杷、文妲柚、奈李、浅刺板栗、宜昌大茶叶等,形成了一山一品,一村一品。 耕归县移民情况简介 排归县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将淹没1座县城、8个集镇、6个场镇,动态移民10 万人,淹没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大县。儿年来,耕归县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对农村移民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确立了“高标准后靠,大部分外迁,鼓励投亲靠友”的移民安置原则,确保移民搬迁有房住,生活能乐业, 开发有前景,致富有希望。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完成移民搬迁6.8万人,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移民的生产生活基本稳定。 在外迁安置上,认真做好安置地的选址和规划,确定了有利于移民发展的安置地,并广泛宣传发动,鼓励移民积极外迁,同时切实搞好政策兑现。全县巳有农村移民1.5万人远迁到全国20个省市(其中湖北省内占98%)安家落广。安置地对移民的生产、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使移民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环境,恢复了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没有出现移民返迁库区。 在后靠安置上,税归县按照“开发、配套、搬迁、销号”四统-的原则,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狠抓改土建园,兴修水利配套设施,发展特色农业,后靠移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全具农村人口的平均水平。郭家坝镇桐树湾村在“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猪一沼一果农业生态一体化;郭家坝镇邓家坡村对水利设施实行“股份制投资, 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有偿化使用”的管理模式,达到了以水养水,以水兴水的效果;水田坝乡龙口村创立的“一户一个院,—人一亩田,统一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的庭园安置模式,使移民生活在花果飘香之中;沙镇溪镇创立的“线上承包,线下转包,分户调补,- 步到位”的调补责任田模式,使该镇21个村1626名后靠移民两头经营、双向收益;茅坪镇银杏沱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巳形成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的特色经济。 拂归县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 全县坚持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环境治理工作。累计治理水土流失而积1237平方公里,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观。2003年国家决定加大投入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耕归县把移民资金视为“救命钱”。在具体管理中,坚持实行“集体决策到项,分工负责到块,一支笔审批到位,按进度拨款到帐,跟踪审计到据”的管理办法;坚持移民经费、任务双包干,采取限额规划、合理布局、计划调控、项目管理、政策兑现、进度拨款、验收销号等具体措施;坚持“源头”管理,创立了“村帐乡镇管,乡镇帐县监督”的管理模式。经过运作和完善,保证了移民经费的安全完整运行。 耕归县移民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近儿年来耕归县与全国各地广泛建立了友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