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生态移民

三峡生态移民

三峡生态移民

摘要:三峡生态移民的意义及目的。生态移民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关对策:加强政策研究,依法生态移民;及时规划设计,推进工作实施;注意整合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强化宣传教育,创造舆论环境;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管理职责;科技帮扶发展,促进安稳致富。

1 三峡生态移民的意义及目的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同时,联合国1982大会宣言也指出:“因人类活动而退化的地区应予恢复,用于能配合其自然潜力并符合受损害居民福利的用途”。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在三峡工程库区5000多公里的库周带(规划库周绿化带2000多公里),库周坝前蓄水175米水位加2米风浪线接20年一遇回水线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之间,除库区搬迁建设的城集镇、工矿企业和后靠的农村移民外,还有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水

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或生态环境脆弱区、敏感区。由于库区贫困区县较多,部分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人多地少、资源贫瘠、经济落后、水土流失严重是偏远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重要原因。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以下简称生态移民)是为了保护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确保三峡水库水资源环境和水质安全而进行的移民。进行生态移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建设库区生态屏障带、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证三峡水库水资源环境和水质安全的战略性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调整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空间转移战略,把三峡库区不适宜人口居住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区、敏感区的居民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解决生存条件差、环境恶劣的农民反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性出路。生态移民对于解决三峡库区人口超载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敏感,快速提高移民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三峡库区城镇化的步伐,促进三峡库区移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三峡水库水资源环境和水质安全,建设库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搞好生态移民工作,必须根据三峡工程库区水库管理总体规划纲要及重庆市、湖北省三峡库区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有关规划,及时开展生态移民规划研究工作。

2 生态移民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规划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库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保护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确保库区水资源环境和水质安全为落脚点;运用生态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依靠科技进步,有效地协调好发展、移民、脱贫、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社会转型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重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环境;坚持库区生态移民与生态建设并举;坚持市场引导、群众自愿、政府帮助、各方参与,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等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切实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促进移民脱贫致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推进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2.1.2 基本原则

⑴市场引导的原则。生态移民以市场引导为主,政府帮助为辅。

⑵群众自愿的原则。生态移民必须自始至终坚持群众自愿,不搞强迫命令。

⑶政府帮助的原则。实施生态移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要加强领导,积极组织协调,给政策,给帮助,充分发挥政府对生态移民工作的领导作用和帮助作用。

⑷资金多方筹措的原则。生态移民资金要多方筹措,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受益地区生态补偿,群众自筹相结合,实现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

⑸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施生态移民,不搞统一模式,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及群众意愿,采取农业、二三产业、自谋职业、劳务、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安臵。

⑹统筹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则。生态移民要全面考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生态移民工作逐步实施,稳步推进。

⑺生态移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生态移民要与库区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水土治理、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屏障带建设、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等各项治理措施相结合,努力实现人口减载、生态环境治理等多重目标。

⑻属地管理的原则。生态移民必须实行一头落户,属地管理,确保生态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有序、安臵稳定。

2.2 生态移民的范围和对象

2.2.1生态移民的范围

根据三峡水库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库区水资源环境安全和水库水质安全,长江三峡库区20个县区市库周区域淹没线

上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以下都是生态移民的范围。

2.2.2 生态移民的对象

⑴国家规划的三峡库区坝前175米蓄水位接5年一遇回水线上斜坡300米范围内的库周生态屏障建设带,其间的移民迁建区、集中居住区的农村村民不考虑,只考虑5户及其以下的散居农户人均耕园地面积不足0.7亩,耕地质量较差且水利不配套的村民。

⑵库周生态屏障带至第一道分水岭之间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的部分村民:一是住房结构差、人均面积少;二是生产条件差,人均耕园地不足1亩,且水利不配套;三是村民子女上小学超过3公里,就医超过5公里的村民。

⑶水库蓄水后成为孤岛,库区规划孤岛上没有纳入搬迁安臵的村民,且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民。

⑷库区少数就地后靠安臵质量较差的农村移民。人均耕园地在0.3亩以下,且土地质量差,水利难配套,搬迁后生活水平显著下降的移民,需二次搬迁安臵。

2.3生态移民搬迁安臵规划

2.3.1规划年限及目标

根据三峡库区实际情况,结合库区移民积累的经验,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为与重庆市、湖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相协调,生态移民建设规划年限为2007-2010年,共4年。

力争经过4年努力,纳入规划的生态移民基本搬迁完毕,库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循环经济有较大发展,移民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三峡库区初步形成城镇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经济繁荣的集镇和农村结构体系,城乡和区域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2.3.2 规划生态移民人口计算

库区生态移民人数的计算方式与三峡库区水淹移民一致,是指农村村民失去土地搬迁后需安排生产出路的人口,它包括就业人口和供养人口。生产安臵人口的计算,只考虑自然增长人口,人口年增长率为12‰。通过计算,三峡库区生态移民规划安臵人口为20万人。其中:库区生态屏障带区域分散居住村民的生态移民人数8万人,在不搬迁的孤岛农民中生态移民3万人,库区后靠农业安臵需要二次搬迁的移民人数1.5万人;库区生态屏障带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以下需要生态移民人数7.5万人。

2.4安臵地选择及安臵模式

2.4.1安臵地选择

2.4.1.1安臵地选择的原则

⑴农业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生态移民有安稳致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

⑵有安臵容量的功能转换区或专业功能区;

⑶有就业安臵容量或潜力的中小城集镇。

2.4.1.2安臵地的选择

⑴重庆市库区的长寿、渝北、巴南、江津、重庆城区,湖北省库区的夷陵区等区县的生态移民的农业安臵主要采取就地就近安臵和在本区县的乡镇内进行调剂安臵。

重庆市库区的涪陵、武隆、丰都、忠县、石柱、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的生态移民的农业安臵主要采取在重庆市内外进行外迁安臵;湖北省库区的秭归、兴山、巴东等区县的生态移民的农业安臵主要采取在湖北省内进行外迁安臵。

⑵重庆市内生态移民外迁的农业安臵地初步定为江津、合川、铜梁、垫江、梁平、永川等6个区县;湖北省内生态移民外迁的农业安臵地初步定为草埠湖、江汉等国营农场。

⑶重庆市外生态移民外迁的农业安臵地,建议通过国务院协调,将其安臵在受益三峡工程的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上海等7个省市的国营农场或农村。

⑷进重庆市、湖北省内有就业安臵容量或潜力的中小城集镇安臵。

⑸有计划有序地组织大批生态移民劳务输出到沿海沿江地区安臵。

2.4.2安臵模式

2.4.2.1农业安臵

农业安臵主要有集中安臵、分散安臵及外迁安臵三种安臵模式:

⑴集中安臵

①建设农村居民点。采取征用、租用、调剂土地等方式,将土地承包给生态移民经营,继续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使移民有长期稳定的经营权。

②在国有农业企业安臵。国有农林牧场及农垦系统企业占地面积较大,土地产权又属于国家,便于安臵生态移民。

③“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国家征用或租用土地后承包给企业,由企业进行开发,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内安臵生态移民。国家对开发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计划集中安臵约5万人。

⑵分散安臵

对生态移民采取插花分散安臵。国家通过征用、租用、调剂土地等方式,将土地承包给生态移民长期经营。

根据三峡库区淹没特点和受淹程度,对湖北省库区夷陵区及重庆市长寿区以上区县需要搬迁安臵的生态移民,原则上以区县为单位实行就地后靠安臵,尽可能在原有行政村基础上,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较少,耕地较多的地方建设移民新居。计划分散安臵约3万人。

⑶外迁安臵

对库区生态屏障带及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以下剩余需要生态移民的农户,以及库区孤岛、滑坡避让的农户,通过国务院协调,将其安臵在受益三峡工程的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上海等7个省市的国营农场或农村。

计划外迁安臵4万人。

2.4.2.2二三产业安臵

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0岁以下的生态移民,经过相关职业培训或技能培训,进工矿企业、商贸、旅游、餐饮等二三产业安臵。

计划二三产业安臵2万人。

2.4.2.3对具有一定市场经济意识及条件或劳动谋生技能的生态移民,可以采取进城集镇自谋职业方式进行安臵。通过市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进城集镇经商,这些移民户通过政府引导,利用自身特长,发挥集镇商品集散地的优势,依靠务工经商走上致富道路,以加快小城镇规模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计划进城集镇自谋职业安臵3万人。

2.4.2.4劳务输出安臵

有计划有序地组织符合条件的大批生态移民劳务输出到沿海沿江地区安臵。

计划劳务输出安臵2万人。

2.4.2.5教育培训安臵

国家采取适当补助的方式,组织安排符合条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生态移民进入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2-3年的学历培训或技能培训,使其拥有劳动谋生的技能,靠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自主择业。

计划教育培训后自谋职业安臵1万人。

2.5投资估算

2.5.1投资内容

生态移民投资内容主要有:一是迁入地移民搬迁和生产安臵费用。即房屋及附属构筑物补助费、搬迁费,移民生产安臵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等;二是迁出地生态环境费用,即退耕还林费用,小流域综合治理费用等;三是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费。

2.5.2投资估算及分摊

根据生态移民的基本原则、区域范围(迁出地)、安臵地(迁入地)及安臵方式,参照《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臵规划报告》标准,估算三峡库区生态移民投资:投资包括迁入地移民搬迁和生产安臵费用(包括房屋及附属构筑物补助费、生产安臵费及搬迁费、基础设施建设费),迁出地生态环境费用(包括退耕还林费用、小流域综合治理费用),非农安臵的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费,初步估算总投资为40亿元。

生态移民投资渠道分为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受益地区生态补偿、移民自筹等四个方面。生态移民总投资40亿元,具体分摊为:国家补助65%, 投资26亿元;地方配套20%, 投资8亿元;受益地区生态补偿10%, 投资4亿元;移民自筹5%, 投资2亿元。

3 有关对策

3.1 加强政策研究,依法生态移民

国家,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及发改委、移民等部门应加强研究制定生态移民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生态移民土地、房屋交换,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扶持、技术指导、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资金筹措及使用、帮扶政策、移民权益保障等政策,使生态移民依法移民,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3.2 及时规划设计,推进工作实施

国家及省市移民等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力量,编制科学可行的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和分县规划,明确生态移民的目标任务、安臵方式、资金配臵、社会配套、政策保障、项目管理等内容,推进生态移民工作顺利实施。必要时生态移民规划可经本级人大审议并监督实施。.3 注意整合资源,多方筹集资金

三峡库区要采取地方筹措、受益地区生态补偿、农户自筹、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方筹措资金,努力给生态移民户资金支持,确保生态移民的顺利实施。生态移民可与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村人畜饮水、农村新能源建设以及农村道路、通信、收视等“村村通工程”项目等结合起来,将各种与此相关的资源整合使用,推进生态移民工作。

3.4 强化宣传教育,创造舆论环境

一是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广泛普及生态知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生态移民工作,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大力表彰先进典型,

批评曝光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社会舆论压力。三是要加强对移民的教育及培训,鼓励生态移民自力更生,顺利搬迁安臵,勤劳安稳致富。同时,加大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宣传及科技培训的力度,有效扩大生态移民就业和增收渠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确保搬迁后尽快建立稳定的经济来源,安居乐业,长治久安。

3.5 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管理职责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库区各级政府成立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态移民总体规划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协调。领导小组在移民局(水库管理局)设立办公室,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计划管理、资金监督、政策兑现、技术服务和检查验收等工作。生态移民搬迁实施区县要组织相关部门围绕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同时,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协调,区县政府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安臵到人。区县内安臵的,由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跨区县安臵及省市外安臵的,由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协调,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二是强化管理,明确责任。生态移民要严格按项目管理的要求执行,严格资金管理和审计制度;做好项目检查验收工作,确保生态移民工作效益。三是多方筹措、落实配套资金。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可通过财政筹措、项目整合等方式解决。移民住宅、产业开发等项目的建设,通过自筹、劳务报酬、贷款、亲

帮亲、邻帮邻等方式解决。四是为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落实,要求分户建卡,健全移民档案资料。

3.6 科技帮扶发展,促进安稳致富

一是坚持科技引路,抓好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工作,扶持示范户,培养好生态移民致富带头人;二是大力引进农林作物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和管理技术,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和覆膜保温、反季节栽培、无污生产等技术,大力推广绿色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精细农业、立体庭院经济等,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合理调整移民农业产业结构,为生态移民安稳致富创造物质条件;三是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围绕龙头企业或大型农产品市场,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有效地促进迁入地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四是加大中介组织培育力度,重点发展和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努力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五是将生态移民搬迁同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扶持中心城集镇,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及安居乐业。

后三峡移民矛盾纠纷的凸显及对策

后三峡移民矛盾纠纷的凸显及对策 向培年 随着三峡四期移民清库任务的顺利完成,三峡工程成功实现了防洪、发电、通航三大目标,三峡水库移民搬迁也顺利结束,三峡移民工作由大搬迁步入大发展阶段。但后三峡库区移民中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如何消化和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促使库区和谐、平安、稳定。笔者对秭归县归州镇进行了调查和探析。 后移民矛盾纠纷的凸显 秭归县归州镇位于三峡大坝上游33公里的长江西陵峡北岸,地处秭归县腹地中心,版图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81个村(居)民小组,29990人。该镇移民任务占整个三峡库区移民的4.3%,淹没20个村(指原自然村),87个村民小组,6个居委会,28674人,其中农村人口11019人,淹没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2.5%,淹没房屋面积40.6万平方米,耕园地7630亩,移民需生产安置8665人,原归州、香溪、屈原三个集镇以及20余家企业和医院、广播、电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要异地迁建,加上占地移民和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全镇动态移民达4万人。通过十六年艰苦卓绝的移民工作,归州镇完成了移民大搬迁,实现了大调整,进行了大建设,促进了大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经营中的矛盾。归州镇涉及生产资料调整9个村80个组2742人,库区移民中生产资料的矛盾纠纷占全镇总纠纷的60%。一是后靠移民安置在生产资料调整时出田户不愿拿出土地,使进田户无法得到土地双方发生矛盾;二是出田户不拿质量好的土地,只拿相对贫瘠的土地,进田户不愿耕种而发生矛盾;三是调出土地户为土地上的附着物--柑橘树木与进田户为果实的采摘发生矛盾,出田户说国家按标准补偿柑橘园不能弥补其实际损失,进田户说土地已分配给我了就归我经营受益,为此双方均采摘同一块柑橘园的果实互不相让,发生冲突。 (二)邻里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峡库区移民后靠安置建房中相邻之间为通风、采光、通行、进水、排水、房前屋后树木种植、附属物修建等利益纷争发生矛盾。如彭家坡村村民胡某将厕所建到邻居李某门口,造成对周围环境影响,引起周围村民的公愤。这类纠纷占移民纠纷总数的10%。 (三)滞留移民与本地后靠移民的矛盾。三峡库区一部分外迁移民外迁后返迁或者户口走了房屋拆了人根本没有走,他们借住于亲友家或者在本地租房居住,滞留库区,与后靠移民争田争地,打架斗殴,引起地方不得安宁,这种情况在移民库区各个村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类纠纷占移民纠纷总数的5%。 (四)后靠移民与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后靠移民户因生产资料不足、建房资金困难、后靠建房地基差、搬迁避让没有地方、生活困难等原因,要求干部解决,往往这些矛盾交织到一起,形成难解的症结,当地干部又不能随意

三峡工程建设方案

三峡工程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一 些地区经常出现水旱灾害。为了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在长江上游地区建设 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该项目将对我国的水资源调整和水能资源利用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其在经济、社会 和环境方面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总体规划 1. 工程概况 三峡工程是位于长江上游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其集水面积广阔,水资源充足,水能资源 丰富。根据规划,三峡工程包括三峡大坝、两岸码头、船闸、电站和生态移民安置区等。 其总投资额度庞大,工程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较大。 2. 建设目标 (1)水能开发:利用三峡工程水能资源,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 (2)水资源调控:通过三峡工程的蓄水和放水调节,实现对长江的水资源调控,解决长 江流域的旱涝问题,提高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稳定性。 (3)生态保护:通过三峡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保护和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水运改进:通过三峡工程的船闸和两岸码头建设,改善长江上游的水运条件,提高 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3. 建设内容 (1)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的核心设施,其高度、长度和工程量均为世界之最。大坝设计合理,结构稳固,能够承受长期蓄水的压力,有效控制江水的流量,并发挥主要 防洪和发电的功能。 (2)两岸码头:两岸码头是三峡工程的重要配套设施,每个码头都装备了大吨位船舶的 装卸设备,具备高效便捷的功能。码头设计合理,与大坝淹没区及其连接线路相配套。 (3)船闸:为了解决船只通过三峡大坝的问题,工程中将建成一系列的船闸,用于船只 的上升和下降。船闸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效果显著,对长江上游航运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整合撤并林场所、生态移民工作难以为继的提案

关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整合撤并林场所、生态移民工作 难以为继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66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整合撤并林场所、生态移民工作难以为继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案人:盛明富 主题词:林业,移民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一、整合撤并林场所、实施生态移民工作的背景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经营总面积1009.8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的22%,是东北亚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是全省六大水系(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的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地,庇护着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两大粮仓,为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天然屏障。 林区总人口155.8万人。现有林场所627个,林场所平均施业区面积1.6万公顷,其中1万公顷以下的林场所132个,占总数的21%;平均人口805人、职工150人以下的林场所293个,占总数的47%。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国家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特别是天保二期工程和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实施,国家决定从2011年起三年内森工林区木材产量由419万立方米/年调减至89.4万立方米/年,撤并林场所288个。 二、整合撤并林场所、实施生态移民工作进展情况 为了减轻资源压力、保护生态屏障,黑龙江森工总局党委、总局于2010年年初启动了整合撤并林场所、实施生态移民工作,下发了《关于整合撤并林场所的实施意见》,确定2010年、2011年两年撤并林场所188个、搬迁43969户、生态移民120164人。随着天保工程和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深入实施,规划“十二五”后期再撤并林场所100个,需动迁安置23300户、63000人。 截至去年底,全省森工林区实际完成撤并林场所机构62个,占规划的33%;搬迁12950户,占规划的29%;搬迁人口34440人,占规划的29%。 三、整合撤并林场所、实施生态移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合撤并林场所、实施生态移民工作无论从森工总局到各林业局都很重视,但是因没有政策、资金支持,造成撤并林场所、生态移民工作进展滞缓,工作无法按期完成。主要是: 一是缺乏政策资金支持。这是制约此项工作进展的最大因素。目前,森工林区撤并所需资金费用全部由各林业局自行承担解决。根据目前已完成撤并情况来看,搬迁职工家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突破:人口与城市 含答案解析

人口与城市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技术人才外流B.生态环境恶化 C.本地人口大量外迁D.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地区人口增长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图示时期内,①时期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迁移率处在次高峰,两者的和在此时期最高。所以选择答案A。第2题,③时期以后,迁入图示地区的人开始减少,但仍然是迁入状态,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迁入人口开始减少,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2014·上海地理)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回答3~5题。3.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4.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5.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3.B 4.C 5.C 解析第3题,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或是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人们难以生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三江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是因三江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有的迁入城镇,所以属于生态移民;而三峡库区居民外迁,是因三峡大坝的修建及蓄水,使上游部分地区淹没而引起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是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震区灾民是因地质灾害的影响而迁移。故选B。第4题,三峡移民和当地居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杂居”在一起,可以相互借鉴学习;而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只是受到影响,但难以改变;“杂居”就是与当地居民接触,这不是意义的体现;移民分散在当地居民中,不便于对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故选C。第5题,就近迁入城镇,自然环境变化不大,便于移民适应自然;距离近,风俗习惯差别不大,便于移民适应风俗;而移民的迁入是长期行为,所以交通不是主要考虑因素;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方式不同,其原有的生活方式难以改变。故选C。 读中国部分省、直辖市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预测表,完成6~7题。 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 1 上海2015 10 广东2024 19 河南2027 2 天津2018 11 山东2025 20 青海2027 3 北京2018 12 陕西2025 21 海南2027 4 辽宁2021 13 福建202 5 22 江西2027 5 江苏2022 14 四川2025 23 安徽2028 6 吉林2023 15 山西2026 24 甘肃2028 7 浙江2023 16 重庆2026 25 云南2028 8 黑龙江2023 17 湖南2026 26 贵州2029 9 湖北2024 18 河北2027 6.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人口零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越多,“人口零增长”出现得越早 B.“人口零增长”出现时,各地区人口将不再发生变化 C.“人口零增长”出现只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D.“人口零增长”出现的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7.针对我国“人口零增长”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2014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

2014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文科使用)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2014年3月下旬,郁金飘香,莱茵欢唱,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 1. 在荷兰访问期间,中荷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荷兰文化缤纷璀璨,其特色文化景观为 A. 圆顶尖塔的宗教建筑 B. 热情奔放的探戈舞 C. 轻柔艳丽的纱礼服师 D. 风车乳牛田园风光 2. 代表团访问的欧洲四国中,以核能为支柱能源,并与我国签署新建核电项目的国家是 A.法国 B. 荷兰 C. 德国 D. 比利时 3. 访问期间,中德两国签署协议,开展燃料电池技术合作,以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步伐。从这一合作项目中我国将获得的主要惠利是 ①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②提高汽车工业从业人口的比重 ③提升汽车工业水平④扩大在德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A.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二)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问题。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9.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 11. 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 石灰岩 B. 片岩 C. 板岩 D. 石英砂岩 (五)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2. 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3. 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六)读基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 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 经线的交点。

生态工程案例

生态工程案例 1. 三峡库区生态恢复工程 三峡库区生态恢复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保护三峡大坝后的环境而实施的一项生态工程。该工程包括建设生态移民示范村、生态林带、湿地公园等,重点是恢复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该工程的建设使得三峡库区的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同时也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草海生态治理工程 草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之一,但由于过度开采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原因,草海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为了保护草海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草海生态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修复、水质治理等。经过多年的努力,草海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 黄河治理工程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黄河的流域生态系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为了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黄河治理工程,主要包括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该工程的建设,为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4. 北京野生动物园

北京野生动物园是中国首家野生动物园,该园建设在北京西南部的山区,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要目标。该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包括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园不仅保护了众多野生动物,同时也成为了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5.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北京市的一座大型城市森林公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南侧。该公园规划面积超过6万亩,是北京市最大的城市绿地之一。公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质治理等,成为了北京市的生态绿肺。 6. 滇池治理工程 滇池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但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滇池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滇池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治理污染源、湖泊生态修复等。该工程的建设,使得滇池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7. 西湖治理工程 西湖是中国南部一座著名的湖泊,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西湖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为了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西湖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水质治理、湖泊生态修复等。该工程的建设,使得西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成为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流域的综合开发和治理(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一、选择题 杜罗河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山地,下游在葡萄牙波尔图注入大西洋,全长770 km。流域内多峡谷急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葡两国已联合实施梯级开发。下图示意杜罗河流域水系及矿产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杜罗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后,流域内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气候变湿,温差变小 C.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剧 D.下游河流含沙量增大 2、该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 A.发展陆路交通,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B.扩大内河航运能力,加强对外联系 C.利用水电,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D.利用水源,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 解析:第1题杜罗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后,将阻断鱼类洄游路线,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大坝以上形成水库,水面扩大,可以调节气温和增大湿度;该区域降水多,不会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泥沙在上游库区淤积,因此下游含沙量将减小。故B项正确。第2题流域内有色金属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利用水电,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故C项正确。 答案:1.B 2.C 斯里兰卡莫勒格哈坎达水库首部枢纽工程有“斯里兰卡南水北 调工程”之称,由M坝和水库、K坝和水库、连接M坝和K坝的隧道涵洞、调水渠道和发电站构成。M坝水库项目于2012年7月开始建设,2017年7月全部完工,2018年1月移交给斯方。下图示意M坝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莫勒格哈坎达水库首部枢纽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①防洪②发电③供水④航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彰武县北部四乡镇生态移民项目规划

彰武县北部四乡镇生态移民项目规划 (2011—2020年) 编制单位: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 编制时间:2011年1月

前言 为了改善彰武县北部生态脆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彰武县自然野生资源的恢复,立足于彰武县北部自然地理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农村人口生存条件恶劣的现状,特编制《彰武县北部四乡镇生态移民项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技术路线:规划是在调查研究彰武北部四乡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拟定迁出区域和搬迁规模;在分析区域承载力的基础上,以改善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生态改善、区域协调的长效发展机制为目的,确定拟安臵区域。 规划的基本原则: 规划编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3.整村搬迁、集中安臵的原则; 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5.消除贫困、改善生态的原则。 规划期限:2011—2020年

规划范围:规划以2011年为基期年,以行政村为规划基本单元。规范范围涉及全县生态移民迁出区4个乡镇,18个村,两个国营农场;生态移民安臵区沈彰新城。

第一章彰武县基本情况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处于东北亚大经济圈和沈阳经济区的腹地,全境总面积3641平方公里,现全县辖24个乡镇,184个行政村,4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为42万,其中城镇人口8万人,占总人口的19%。 一、自然地理 地理位臵。彰武县东连沈阳市康平、法库两县,西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与新民市接壤,北界内蒙古自治区的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幅员面积3641平方公里,东西长87.5公里,南北宽79公里。 气候。彰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雨热同季。年平均温度7.1℃,最高温度37.4℃,最低温度为-30.4℃。平均相对湿度61%,最大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48%,平均无霜期156天。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8米/秒,最大风速38米/秒。全年最大降雨量744.1毫米,最小降雨量329.4毫米,平均降水量510.2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平均冻土深度1.11米,最大冻土深度1.48米,最小冻土深度0.68米。地下水位2米以下,地耐力6-7吨/平方米,地震基本烈度7度。 水系。全县水资源总量4.8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76亿立方米,地表水1.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能力4979.9

三峡大坝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到2009年工程已全部完工。 对于三峡大坝这么宏大而影响深远的工程,必然存在着不少的争论,事实上直到现在,人们也对其利弊而争论不休,三峡大坝一方面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对社会有益,另一方面其引起的移民,生态和环境问题也是影响深远。 一·利 第一,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长江处古洪水灾区,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 第二,发电,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第三,航运。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人 口与环境单元复习与测试 一、选择题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李克强总理曾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三个问题: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总理三问”引发学术争鸣。如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A.内陆稠密、沿海稀疏B.西北稠密、西南稀疏 C.东南稠密、西北稀疏D.沿河稠密、沿海稀疏 2.有学者提出“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矿产资源D.交通运输 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人口密度最小值的分布区在() A.渭河平原B.秦岭C.汉水谷地D.大巴山 4.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因素较多,关联性最小的是() A.纬度位置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D.地形起伏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植被C.历史和文化D.政治和经济 6.黑河—腾冲线西北半壁总体上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该国人口约554万,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下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芬兰人口分布具有相似性的国家是() A.美国B.刚果(金)C.加拿大D.沙特阿拉伯 8.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地形地势B.交通状况C.气候条件D.植被条件 下图为2019年我国中西部某省份某山区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9.造成当地20-40人口比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B.医疗水平进步 C.乡镇企业发展D.劳动力输出

世界第一大水电站是哪个

世界第一大水电站是哪个 三峡大坝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而三峡年发电量只有847亿千瓦时,还没有世界第二大的伊泰普水电站多。 这样的对比不免令人有些失望,毕竟三峡工程浩大,若是没有发挥出它该有的水平,那岂不是说,三峡的建设是不合格的吗? 别急,让我们来看看这件事的内情,事实远非你想象得那样简单。 为什么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还不如第二名高? 难道是技术原因吗? 不不不,就从世界前二十的发电站数据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发电站都来自我国,就知道“技术落后”这个原因根本站不住脚了。更何况,我国的“基建狂魔”,虽然不敢说是无敌的存在,但也不至于输给巴西等国家。 既然不是建造大坝和水电站的技术原因,那就只有可能是自然因素了。 众所周知,发电站利用水流发电。落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带动发电机运转,使发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电能。 平缓的水流带来的势能和湍急的水流带来的势能是不一样的。水流越湍急,最终产生的电能就越大。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中游,经过多年的监测,其平均径流量几乎为1万亿立方米。流经三峡的河水平均径流量约为4500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径流量只有7000多亿立方米的巴拉那河

和多年平均径流量只有2800多亿立方米的伊泰普水电站相比,三峡水电站优势很大,排第一是很合理的。 两个水电站的水位相差不大。三峡水电站坝高185米,上下游相差近113米。溥仪水电站稍高,坝高196米,上下游落差约120米。 所以目前来看,三峡水电站的优势是明显的。 这就奇怪了,三峡装机量大,发电所需的流量也很有优势,那么为什么发电量却反而落后呢,难道有一半发电机都在“偷懒”吗? 说中了,还真是这个原因。试想一下,一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发电的水电站,和一个偶尔发电的水电站,如果其他条件差距不大,那么哪一个的发电量会更多? 毫无疑问是常年发电的那种。 由于我国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非常大,在夏季降水过于集中,基本上每年的降水量有70%都来自于6、7、8月;冬季降水量极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为了保障长江流域的作物安全与人群安全,三峡大坝必须在蓄水水位超过警戒线时泄洪。 从5月到10月,三峡水电站会把大量的径流排放掉,以保证水位处于一个安全带。而泄洪的水是不经过发电通道,直接从水库流出至下游,无法用于发电。所以前面讲的,通过三峡的4500亿立方米径流量,其实可能只有一半是用于发电的,另外的一半都直接被排放出去了。 而第二名的伊泰普水电站则不一样了,它本身位于巴西和巴拉圭的交界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降雨量比较平稳,年均降雨量大概在1300毫米左右,所以并不太需要泄洪。

三峡的管理制度范文

三峡的管理制度范文 三峡是中国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中游,主要承担防洪、发电、航运等多项功能。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三峡资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从三峡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组织架构、法律法规、信息系统、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三峡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 三峡工程的管理制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对三峡进行专题调研,并组建了三峡建设委员会,负责项目的立项和规划工作。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三峡管理制度逐渐完善。1982年,中国政府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和施工管理。2003年,三峡工程竣工,随之而来的是三峡工程管理局的设立,该局是三峡工程的管理主体,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二、三峡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 三峡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三峡工程管理局、三峡工程建设指挥部、三峡工程发展公司等。三峡工程管理局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三峡工程建设指挥部则负责工程建设的决策和指导工作。三峡工程发展公司是负责项目的投资和经营管理的机构,主要承担项目的融资和市场开发工作。 三、三峡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

为了规范三峡工程的管理,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三峡工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法律层面确保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三峡工程管理条例》则明确了三峡工程的管理职责、权限和程序,为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三峡管理制度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是现代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管理制度也不例外。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三峡管理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监测系统、调度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等。监测系统负责收集和分析水文、地质等数据,提供对工程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调度系统则负责制定和实施水位、流量等调度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信息共享平台则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数据共享和沟通协作的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共同利用。 五、三峡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 作为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护和恢复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水土保持、生态移民、水域生态修复等。水土保持主要是通过植被恢复、地质治理等手段,防止水土流失和次生灾害的发生。生态移民则是将居民从搬迁区移民到新建的居住区,保护搬迁区的生态环境,同时改善移民的生活条件。而

三峡新能源

三峡新能源 三峡新能源是指利用长江上游的三峡水电站及其辐射带动的一系列能源项目,利用水力资源进行发电、冷热能供应、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功能开发利用的绿色能源系统。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其总装机容量为22500兆瓦,可年发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这一庞大的发 电能力可以为长江上游及周边地区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三峡水电站的建设也完善了中国电力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发电功能,三峡水电站还可以向周边地区供应冷热能。通过运用深湖水源冷却技术,利用三峡库区水温常年保持在10℃以下的特点,可以为工业、商业和居民供应高效环保的冷能源,减少空调能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水电站还可利用水力水源提供热能,为周边地区供应热水和蒸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品质。 三峡水电站还具备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功能。通过调节水库的蓄水量和放水量,可以实现多种用水需求的供给平衡,包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等。同时,水电站可以分段放水,控制河道水位,减少洪水灾害和干旱影响,保障流域的水资源安全。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三峡水电站还具备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潜力。三峡水电站周边地区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太阳能和风能,通过在水电站水域和周边地区建设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可以进一步拓展清洁能源的规模和种类,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发展也可以降低三峡水电站的压力,实现多能源协同发展和互补利用。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三峡新能源系统注重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三峡水电站项目建设前后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移民工程,大力实施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帮助恢复和保护了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改善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同时,三峡新能源系统还重点关注生境保护和环境监测,通过建设和运行一系列环境工程设施,监测和控制水质、大气和土壤的污染,保护和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三峡新能源是一个全面发展利用长江水力资源的能源系统,包括发电、冷热能供应、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通过充分利用水力资源,三峡新能源系统可以为长江上游及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怒江水电开发利大于弊

怒江水电开发利大于弊 笔名水博,著名水电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水利问题研究、水利科普工作。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接受水资源管理培训。1990年起进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专职从事水电专业国际交流。 随着即将启动的怒江水电开发,怒江这个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月2日,一篇题为《怒江水电开发还得权衡利弊》文章的刊出,立即引起传媒的热炒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关于怒江水电开发的利弊之争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么,怒江水电开发归根结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更大的灾难还在等着我们”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的存在? 为了阻止怒江水电开发,伪环保人士除了对我国水电开发的现实进行明目张胆的歪曲之外,还煞有介事地警告说:“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水体富营养化、滑坡与塌陷、下游断流、局地微气候循环中断、生态移民演变为生态难民,由此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我们不要陶醉在驯服了一条条奔腾的江河,大自然的惩罚随时都会要人类兑现。” 情况真的会如此可怕吗?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我们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贵州的红枫湖水库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但是,从时间上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却非常明确。因为,红枫湖水库是我国建国初期建设的水电站,建成后的前30年里红枫湖的水质都非常好,从未出现过任何富营养化的问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体养殖和污水排放逐渐增多,最近几年使得该水库的水体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去年贵州省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治污措施,控制网箱养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目前,红枫湖的水质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总之,红枫湖的水质在水库建成后30年不变,然后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由好变坏,最后,又随着污染治理由坏变好的过程非常明确地说明,水库水体的变坏,是污染物过度排放的结果,与建设水库没有直接关系。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也很说明问题。我国的新安江水库已经建成了半个多世纪,由于污染排放控制得好,至今仍然是一库“有点甜”的矿泉水;而没有水库的淮河下游,却因为沿江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再看所谓怒江的滑坡与塌陷问题,伪环保人士的态度更是颠倒黑白。由于山高水急的怒江河水不断地切割山谷,目前怒江沿岸的滑坡与塌陷问题本身极为严重。笔者曾经在一次大雨后考察过怒江,亲眼所见300多公里的怒江沿江公路发生大小滑坡塌陷的地段几乎接近100处。工程地质专家认为,这种滑坡和塌陷的情况,将会在怒江水电开发之后,得到明显的好转。因为每天切割山谷的巨大水能被用来发电之后,河谷的深度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有可能产生淤积,两岸的边坡也不必再通过塌陷来调整适应不断深化的河谷,滑坡和崩岸的地质灾害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治理。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然而,那些专门喜欢制造谣言污蔑怒江水电开发的伪环保人士,却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地否认目前怒江滑坡与塌陷情况极为严重的现实,反而喜欢造谣说怒江水电开发后将会造成“滑坡与塌陷”的情况。 “生态移民变成生态难民”的说法,纯粹是一种蓄意的造谣。

三峡生态移民的意义及目的

三峡生态移民的意义及目的。生态移民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关对策:加强政策研究,依法生态移民;及时规划设计,推进工作实施;注意整合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强化宣传教育,创造舆论环境;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管理职责;科技帮扶发展,促进安稳致富。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移民;规划;研究; 1 三峡生态移民的意义及目的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同时,联合国1982大会宣言也指出:“因人类活动而退化的地区应予恢复,用于能配合其自然潜力并符合受损害居民福利的用途”。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在三峡工程库区5000多公里的库周带(规划库周绿化带2000多公里),库周坝前蓄水175米水位加2米风浪线接20年一遇回水线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之间,除库区搬迁建设的城集镇、工矿企业和后靠的农村移民外,还有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或生态环境脆弱区、敏感区。由于库区贫困区

县较多,部分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人多地少、资源贫瘠、经济落后、水土流失严重是偏远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重要原因。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以下简称生态移民)是为了保护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确保三峡水库水资源环境和水质安全而进行的移民。进行生态移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建设库区生态屏障带、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证三峡水库水资源环境和水质安全的战略性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调整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空间转移战略,把三峡库区不适宜人口居住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区、敏感区的居民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解决生存条件差、环境恶劣的农民反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性出路。生态移民对于解决三峡库区人口超载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敏感,快速提高移民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三峡库区城镇化的步伐,促进三峡库区移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三峡水库水资源环境和水质安全,建设库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搞好生态移民工作,必须根据三峡工程库区水库管理总体规划纲要及重庆市、湖北省三峡库区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有关规划,及时开展生态移民规划研究工作。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与测试》必备知识点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教材合格考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知识梳理 1.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100% 2.人口分布特点答题模板: (1)人口分布是否均匀 (2)分布的方位(疏密,多少);人口主要集中在…… 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特点: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世界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至2017年,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人口稀疏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 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沿海低地平原 ①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带。②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④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4.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原因: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此外,这一海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基本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

6.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1)以胡焕庸线(腾冲-黑河一线)为分界线; (2)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我国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环境可养育的人口多,故人口稠密;而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水平低,环境可养育的人口少,人口分布稀疏。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合理的。 (3)“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具有关联性。 二、例题展示 例1: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1~2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