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 子 学 院 简介

孔 子 学 院 简介

孔子学院简介

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国家建立了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

一、名称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其学说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仅因为该名称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底蕴,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语言文化将逐步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

孔子学院的英文名称为“Confucius Institute”。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具有法人地位。境外设立其分支机构,中文名称为“XX孔子学院”(XX为学院所在城市名称),英文名称为“Confucius Institute in XX”。

二、机构性质

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支持当地中文教学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法规,接受所在国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三、业务内容

孔子学院开展具有所驻国特色的汉语教学和推广的业务,总体上可以选择进行以下的教学和推广工作:

⒈包括多媒体及网络在内的汉语教学。

⒉举办大、中、小学中文教师培训。

⒊实施汉语水平考试和以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

⒋开设各种类型(企业集团、留华预备、岗前辅导、考前训练等)和技能(翻译、旅游、商务、金融、中医)的汉语课程。

⒌开设与国内院校相衔接的中文学历教育课程。

⒍协助制定汉语教学大纲或汉语教学方案。

⒎推广国内教材,推荐国内教师。

⒏合作开发当地实用性汉语教材。

⒐开展学术活动和中文竞赛。

10. 播放中国影视作品。

11. 提供赴华留学咨询。

12. 开放图书资料信息查阅服务等。

四、机构类型

孔子学院一般选择人员流动大、交通方便、商企集中、较为繁华的地段开设,以孔子学院总部提供的教学模式、课程产品等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并遵照统一的教学、考试、培训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开展教学和检测。主要是向社会人士提供专项技能的汉语培训以及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教学重点是应用汉语。

孔子学院也与大学合作,在校内设立汉语中心,支持中文专业和公共汉语的学历教学;设立研究中心,支持关于中国问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孔子学院面向社会开展的教学、推广活动,汉语中心也可以有条件地进行。与大学合作在校内设立的汉语中心、研究中心或孔子学院可不必具有法人地位。

五、建设模式

孔子学院可采用总部直接投资、总部与国外机构合作、总部授权特许经营三种形式设立。现阶段主要以中外合作方式建设孔子学院,具体合作方式由孔子学院总部与国外合作方共同协商确定。

六、成果

截至2009年8月,已在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68所孔子学院和71个孔子课堂。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孔庙的建筑特色

孔庙的建筑特色 孔庙殿宇用料讲究、技术成熟、加工细腻、雕刻精湛,具有全国一流的工艺水平。空间环境的布局,沿轴线平面延伸,由层层院落组成的序列向主体建筑大成殿引导展开,空间由窄而宽,建筑由少而多、由低而高。为了突出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在体量和形制上、尺寸上、色彩和装饰上,使它和周围依次区分,以表现主次和秩序。儒家学说强调“和”,孔庙建筑群堪称为“和”的建筑美学观的一个杰出作品。 孔庙建筑的形制特点 孔庙的大规模兴建在唐贞观之后,太宗诏令各州县学普立孔庙,因此除曲阜孔庙、衢州孔庙属家庙性质外,各地孔庙均为庙学结合、亦庙亦学的综合体,或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位置不一。孔庙建筑在结构上主要采用抬梁式、穿斗式或二者混用的形式。建筑中普遍运用斗拱,一为承托上部建筑构件,二为装饰美观,体现等级规格。中国孔庙有着自己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均为庭院式廊庑建筑组合。按纵轴线上的庭院数量可划分为三进院落、五进院落、七进院落和九进院落,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云南建水文庙为七进院落,规模仅次于曲阜,其他孔庙则多为三进院落。孔庙建筑的基本布局形制如下: “万仞宫墙”是曲阜孔庙前的明故城墙,许多孔庙因此也建“万仞宫墙”作为孔庙建筑之始,有的又称其为“数仞宫墙”。其名出自《伦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司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一仞”为七尺,数仞,足以言其高。其含义为赞扬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此建筑功能具有“影壁”、“照壁”的作用,一般来说,这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 在各地孔庙的第一进院落里,东西有门坊(或木或砖),其式样或牌楼或门道,其坊上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意言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有的则书“金声”、“玉振”,其寓意为儒家思想通过祭孔的礼乐而传遍各地。也有的为“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作为文庙侧门,也有的称为礼门、义路、贤关、圣域、黉门,表明由此进入儒家殿堂。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座大门,为牌楼式木质或石结构建筑。汉以后,“凡祭天,先祭灵星”,建棂星门,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兼具“取士得才”之义。 棂星门前或棂星门内设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这是孔庙的一种特有形制。“泮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称为辟雍的学宫,四周环水,平面呈玉璧形,称为“辟雍”,诸侯所立国学,水只环半圈,呈半璧状,称为泮池(或“半璧池”)。秦废诸侯分封之制,后世遂以州县文庙比拟诸侯泮宫而设泮池。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 棂星门之内是大成门。大成门之称,出自《孟子? 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大成门又称仪门,俗称戟门,因为宋以后孔庙门列棨戟,故有此称。宋徽宗时,曲阜孔庙大成门列二十四戟,与天子宫殿、宗庙规格相等。大成门一般有三门,为表示对文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中门,平时均以两腋门出入。 大成门内为大成殿和两庑,为了排列一百多名孔门弟子和历代贤儒的神主,两庑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这就形成了不同于四合院的廊庑院布置形式。大成殿为孔庙的主殿,明清时期,其建筑规格都比较高,常用五间或七间的重檐建筑。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规格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塑有孔子及四配及十二哲的塑像,地方孔庙一般则立牌位。 孔庙大成殿之后设崇圣祠。明嘉靖时诏令天下文庙立启圣祠以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清雍正元年(1723年)谕封孔子五代祖先配享王爵尊号,并准其入祀,因此将启圣祠改名为“崇圣祠”,所以现存孔庙多仅有崇圣祠。除以上祭祀用主体建筑外,孔庙还有以下配套建筑: 奎文阁,或称奎星楼、御书阁、藏书楼、尊经阁等。汉代《孝经授神契》记有“奎主文章”,因此奎文阁表明了地方孔庙所具有的学校性质。 碑亭,放置石碑的建筑。石碑主要刻有记载孔庙修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文献。有各地文庙常见的建庙记事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 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 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 “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 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 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 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 主要资料。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 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

孔庙,孔府简介

孔庙 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曲阜的历史、文物概况。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多年的历史。地下有丰富的宝藏,地上有众多的文物。现有文物112处,其中有联合国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保护的4处,省级12处,其他为地市级保护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两庙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庙、孔府、孔林,俗称“三孔”,有祭祀中国元圣周公的庙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复圣颜回的庙,俗称“两庙”;“一陵”是黄帝诞生地--寿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汉墓群九龙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称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亲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诗、答对、分手处,著名文人孔尚任隐居处国家园林“石门寺”。 我们现在看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

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庙。在孔子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孔子的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长达两华里又150公尺。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联合国保护的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神道。“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的这段路为“神道”。重要的庙宇前都有专开的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万仞宫墙。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孔子比,人的学问好比一

精品上海嘉定孔庙

上海嘉定孔庙,又称学宫。坐落在城中法华塔南首,始建于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称“文宣王庙”,“规制崇宏,甲于他邑”,有吴中第一之称。 孔庙又叫“庙学、学宫”,古代地方府、州、县的学校都设在孔庙内,嘉定孔庙在古代也是嘉定县学的所在地。走近孔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三座高耸挺立的牌坊,中间的是建于明晚期的“仰高”坊,“仰高”二字出自《论语》“仰之弥高”,意思是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两边“兴贤”、“育才”两座牌坊分别始建于南宋年间和元朝,表示孔庙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育人才、并且选拔有才能的人。 孔庙的第一道门叫做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文星之一,用它来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与此。棂星中门上端有一元代的“鱼龙石刻”,比喻读书人如果能考中秀才进孔庙读书,犹如鲤鱼跳龙门,身价十倍。 走进棂星门,我们看到的这个呈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即半水的意思。在古代,天子之学叫辟雍,四周环水,诸侯之学叫泮宫,只能开凿这样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来以示区分。 在泮池之上驾有三座石拱桥,在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当时孔庙的中门和泮池的中桥只有官员才能通行,进孔庙拜祭孔子或进学读书的秀才们只能走边门和边桥,当然如果你考中状元就也可以走中门和中桥,因为我们嘉定曾经在清代的时候出过三位状元,他们在衣锦还乡之后都是通过中门和中桥进入孔庙拜祭孔子的,所以这座中桥又被当时的老百姓称为“状元桥”。 孔庙的第二道门叫做“大成门”。“大成”的来历是古代另一位著名思想家孟子曾经称赞“孔子之谓及大成”,意思指孔子的学说集中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智慧,并且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大成门左右共昂首伏着7只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赑屃是他第七个儿子,而且它擅长负重又好文,所以经常用它来驼碑,这些石碑上的文字主要记载了元、明、清三代修建孔庙以及县学和祭孔活动的情况。

儒家简介

儒家简介 导读:TAG:儒家简介儒家简介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战国时期儒家内部分化而形成的八个学派 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之誉。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 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

雕氏之会胡仲良氏之儒,有也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限于历史文献资料,对战国儒家这八派简述如下。 “子张之儒”: 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南淮阳)人,生于公元前503年,卒年不详。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从学后学业出众,与子夏、子游齐名。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遭到过围困。 他勤学好问,经常与孔子讨论各种问题,《论语》记其向孔子问学达二十次之多。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率语·子张》),明确反对“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论语·子张》)的人和事。子张的秉性有点偏激,孔子曾批评他“师也过”,“师也辟” (《论语·先进》)。但他为人博爱容众,交友颇广,认为君子应该“尊 TAG:儒家简介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语·子张》)。子张终身未仕,孔子死后,居陈国,收徒讲学。子张下来的弟子以后就形成了“子张之儒”,被列为战国儒家八派之首。“子张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何,现在已难知其详。荀子在其《非十二子》中曾十分严厉地批评“子张之儒”,把他们称之为“贱儒”,说:“弟佗其冠,礻中礻覃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这个批评似乎没有列出什么学术或思想上的根据,仅讲一些言行举止而已。一般以为荀子所斥可能是指战国末期依附于“子张之儒”一派门墙的

关于北京国子监的导游词5篇

关于北京国子监的导游词5篇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北京国子监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北京国子监的导游词5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京孔庙。孔庙又称文庙、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庙。在中国,孔庙遍布各地,但孔氏家庙全国仅有两处,一个在山东曲阜,一个在浙江衢州,而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的北京孔庙规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3间,进深7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进人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5间,进深9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髙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到了第一进院落,这里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

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设尊、爵、卣、笾、豆等祭器均为清乾隆时的御制真品。大殿内外高悬清康熙至宣统9位皇帝的御匾,均是皇帝亲书的对孔子的四字赞语,是极其珍贵的文物。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的第三进院落,这是最具特色院落,是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的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布局上的巧妙构思。各位请看这组建筑,它叫崇圣殿,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5间,进深7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3间,进深5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6位先儒之父。各位朋友,孔庙的三进院落及其建筑有明确的建筑等级差别和功能区域划分,和谐统一地组成

儒家代表人物孔伋生平简介

儒家代表人物孔伋生平简介 孔伋(前483-前402),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尊称“子思子”、“述圣”。孔子之孙、孔鲤之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儒家代表人物孔伋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孔伋生平简介 孔伋,字子思,鲁国(今属山东省)人。祖籍河南商丘,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终年八十二岁。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因此旧时以子思、孟子、颜子、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庙,所以又与孟子、颜子、曾子并称“四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 孟子和孔伋的故事 孔伋的门人是孟子的老师,孔伋是孔仲尼的孙子。孟子和孔子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差了四代。 通过史书证实,孟子出生的时候,孔伋已经逝世30余年了,但孟子还是受到了孔伋的影响。 孟子受教于孔子的门人,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孟母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做了孔伋门人的邻居。孔伋门人就这样成为了孟子的老师。 孟子后来与他的门人一起写了一本书,书名和他名字一样。它也是四书之一,与孔伋的中庸并列。 孟子还提出了仁政,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其实孟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地位都不显,直至宋朝。后世称呼孟子为亚圣,他是儒学

儒家书院学派:儒家八派

儒家书院学派:儒家八派 战同时期儒家内部分化而形成的八个学派。 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之誉。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别厂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限于历史文献资料,对战国儒家这八派简述如下:“子张之儒”: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养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南淮阳)人,生于公元前503年,卒年不详。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从学后学业出众,与子夏、子游齐名。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遭到过围困。他勤学好问,经常与孔子讨沦各种问题,《沦语》记其向孔子问学达二十次之多。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沦浯·子张》),明确反对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沦语·子张》)的人和事。子张的秉性有点偏激,孔子曾批评他“师也过”,“师也辟”(《论语·先进》)。但他为人博爱容众,交友颇广,认为君子应该“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浯·子张》)。子张终身未仕,孔子死后,居陈国,收徒讲学。子张传下来的弟子以后就形成了“子张之儒”,被列为战国儒家八派之首。“子张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伺,现在已难知其详。苟子在其《非十二子》中曾十分严厉地批评“干张之儒”.把他们称之为“贱懦”,况:“弟佗其冠,神谭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电。”这个批评似乎没有列出什么学术或思想上的根据,仅讲一些言行举止而已。一般以为苟子所斥可能是指战国末期依附于“子张之儒”—派门墙的人。如清儒郝懿行以为,是指那些徒似子张之貌而不似其真的人(参见正先谦《苟子集解》引)。现代学者郭沫若根据“子张之儒”具有博爱容众,严已宽人等特点,认为“子张氏的后学们似乎更和墨家接近”,并推测“墨翟受了子张的影响”(《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 “子思之儒”: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参见本书“于思”条)。关于“子思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何,现在已难知其洋。苟子在《非十二子》中从否定的

【教育资料】世界遗产:曲阜“三孔”学习专用

世界遗产:曲阜“三孔” 山东的曲阜,是孔子的故乡。这里有一座巨大的宫殿式建筑──孔庙,有中外历史上罕见的世袭了七十多代的贵族府第──孔府,有一片比曲阜县城大一倍的园林墓地──孔林。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孔庙 (孔庙大成殿)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是我国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 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阔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占地1836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巨大的古建筑之一,可与故宫的太和殿媲美。这个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两条巨龙,飞腾于云彩之中,两龙之间有一宝珠,故名之曰二龙戏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气势磅礴。殿内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两侧是颜回、曾参、

孔及、孟轲“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庙里共碑碣3000余块,被人们视为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宝库。最为珍贵的是22块汉魏六朝石刻。 孔府 (孔府大门) 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汉元帝封孔子十二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玉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还找不到子孙持续七十七代更久的人家。 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前厅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衍圣公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前厅另设知印、掌书、典

孔子简介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早年好学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周游列国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 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 "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 “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 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 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 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 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 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 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 俯.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 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 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梁纥 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 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 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伯阳人猛 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纥见势不妙,双手

北京孔庙国子监导游词

北京孔庙国子监导游词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孔庙国子监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北京孔庙国子监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京孔庙。孔庙又称文庙、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庙。在中国,孔庙遍布各地,但孔氏家庙全国仅有两处,一个在山东曲阜,一个在浙江衢州,而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的北京孔庙规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先师门,又称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面阔3间,进深7檩,单檐歇山顶,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进人先师门,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创建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阔5间,进深9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中间的御路石上髙浮雕海水龙纹图样,五龙戏珠,栩栩如生。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着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猎诗。这是清乾隆时仿周宣王时代的石鼓遗物刻制的。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到了第一进院落,这里是皇帝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其东侧设有宰牲亭、井亭、神厨,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杀、清洗和烹制。两侧有神库、致斋所,用于祭孔礼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备制。第二进院落是孔庙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大成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是孔庙内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后毁于战火,明永乐九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将殿由7间扩建为9间。殿内金砖铺地,内顶施团龙井口天花,其规制是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两边设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

宁波孔庙

孔庙与关帝庙(武庙)相对应,俗称文庙,是中国古代县级以上城市必须设置的建筑物。孔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中国现存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是全国各地孔庙的本源,地方孔庙形制依循曲阜孔庙,它们数量众多,遍及全国各地,清朝未年时全国共有1560多座孔庙,而且地方孔庙绝大多数因学校而设,它们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办学校(即学宫)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建筑群类型———庙学建筑,其中的孔庙是学宫的核心建筑,学宫是孔庙的存在依据。唐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诏各地学校中建孔子庙,因而产生了地方庙学建筑。 地方庙学一般位于各地的府(州)、县城中,其建筑规模和标准在当地都是很高的,各地的地方志中都有关于庙学的记载,并且附有学宫图,由此可知地方庙学在中国建筑史和教育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例如宁波孔庙、鄞县孔庙在历代《宁波府志》和《鄞县通志》上有专门章节的记载,附有详尽的建筑图纸。 从资料统计看,地方庙学一般位于县、州、府官署衙门所在的县、州、府城之中,其位置大多数在城东南或西南,府治所在的城中往往有府庙学和县庙学多座。旧时宁波就有8座孔庙学宫,分别是慈溪、余姚、镇海、奉化、宁海、象山等县学,在宁波城内分别有宁波府学和鄞县县学。 仅存部分遗迹的宁海、奉化、余姚孔庙 宁海最初的孔庙,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位于东郊(今东观山)。宋庆历四年(1044年),县内始有学校,设教授官,嘉祐四年(1059),孔庙与学校合二为一。几经迁徙后,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县令钱浚将孔庙迁到县城西南隅(今宁海宾馆及城南小学一带)。孔庙建筑总体在上世纪70年代全部被拆,现在只剩下一座泮池和圜桥了。 奉化孔庙孔圣殿位于锦屏街道红墙里,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县以后,按常规设立了孔庙,其故地在锦屏山东麓。先是仅为尊孔、祭祀的场所。北宋时开始在其中设立县学,宋绍兴年间迁至城内。 现孔庙只剩下孔圣殿这一主体建筑和泮池、跨鳌桥了,其他已荡然无存。孔圣殿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新修葺的。殿前植古柏数株。它的结构造型是歇

孔子简介_孔子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孔子简介_孔子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孔子简介_孔子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孔子简介孔夫子,又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故事传奇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叔梁纥与姓颜的女子野合而生下了孔子,是在尼丘山向神灵祈祷后才得孔子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生下来的时候头顶中间下凹,所以起名叫丘。字仲尼,姓孔。孔丘刚出生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东部,因此孔子无法确知他父亲的墓在哪里,是母亲对他隐瞒了这件事。孔子小时候做游戏,常常摆设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时的礼仪动作。孔子的母亲去世后,就把灵柩暂时停放在五父衢的路旁,大概是出于慎重而没有马上埋葬。陬邑人车免父的母亲告诉了孔子他父亲的墓地,然后他才把母亲的灵柩运往防山和父亲合葬在一起。 孔子腰间还系着孝带,季氏设宴款待名士,孔子前往赴宴,阳虎拒斥他说: “季氏款待的是名士,不敢让你参加。” 孔子于是退出。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大夫孟矨子病危,告诫他的嗣子懿子说: “孔丘,是圣人的后代,祖先在宋国败落。他的先祖弗父何当初本来是宋国的继承人,让位给弟弟厉公。 等到正考父时,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鼎上的铭文说: ‘第一次受命时曲身而受,第二次受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受命时俯身而受,走路时靠着墙跟走,也没有人敢侮辱我。用这个鼎煮面糊,煮稀粥, 以此糊口度日。’他的恭谨节俭到了这种程度。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当国执政,但必定会有显达的人出现。 现在孔丘年少而喜好礼仪,大概就是要显达的人吧?我马上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 等到孟矨子去世之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就去向孔子学礼。这一年,季武子去世,平子继位。 孔子家境贫寒而且地位低贱。等到成年后,孔子曾经做过季氏的门下小吏,负责管理仓库,出纳钱粮计算得清楚准确;又当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繁殖得很好。于是被提升为管理营建的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叫他“长人” ,觉得他跟常人不同。因为鲁国再次善待他,所以他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君说: “请让我和孔子一起到周去。” 鲁君给了他一辆车,两匹马,一个僮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告别离去时,老子送他说: “我听说富贵的人送别时赠送财物,仁德的人送别时赠送言辞。我不能够富贵,就盗用仁德之人的名号,用言辞为你送行,这些言辞是说: ‘聪明洞察的人常常靠近死亡,这是因为他喜欢非议别人。博学善辩、见识广大的人常常危及自身,这是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罪恶。做子女的不应该只想到自己,应该一心想着父母,做臣子的不能够只顾及自己,而应该一心想着君主。’” 孔子从周室返回鲁国,门下的弟子渐渐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晋平公荒淫无道,六卿专权,攻打东方的诸侯;楚灵王军力强大,侵犯中原各国;齐国是个大国而靠近鲁国。鲁国弱小,依附楚国就会惹恼晋国;依附晋国那么楚国就会前来讨伐;侍奉齐国如果不周到,齐军就会侵犯鲁国。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 “从前秦穆公国家弱小而且地处偏僻,为什么能够称霸呢?” 孔子回答说: “秦国,国家虽小,但志向远大;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公正。您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跟他交谈了三天,就让他主持国政。 凭借这些而奋发进取,即使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还小了些。” 景公听了很高兴。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人物生平 贵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圣人降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