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文化论文: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

语言文化论文: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

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和论文中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以后,关于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对于主办国的影响作用常常被国内学者冠以“文化软实力”而备受学界关注和讨论。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和凸显,很多国家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本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国文化的发展传播。目前,我国在全球的“文化软实力”正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在世界各地学习汉语,很多学生甚至选择到中国学习和攻读学位。为满足世界人民学习汉语的需求,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我国在借鉴欧洲国家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便逐步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经过十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并已经成为欧洲汉语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对外文化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孔子学院在欧洲的发展及其对欧洲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并指出欧洲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

一、新中国成立后汉语言文字的统一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国家政府一直致力于全国通用语的统一和推广工作。1955

年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定把汉民族的共同语作为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加以规范,大力推广,并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标准,指出“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以中国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宪法层面确立了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此后国家相继颁制相关政策文本,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民族共同语的官方称谓,对于外国学生的普通话教学我们通常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之所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因为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然而这里也有一层民族的意蕴,即.?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聚居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汉民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约占中国92%的人口,然而除了汉民族以外的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37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早在隋唐时期,东亚的新罗和日本便开始吸收借鉴先进的中原文明来进行内政改革,他们陆续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学习语言文化。汉字和与汉字有关的汉文、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等文化要素便相继从中国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汉字的传人和广泛使用,结束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对朝鲜半岛和日本文化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中国儒学思想为核心、汉字为重要特征的文化系统--东亚文化圈在唐朝已渐趋形成。[1]近代以来,随着社会

历史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和中国相继兴起汉字改革运动。20世纪40年代,日本相继推出《当用汉字表》和《当用汉字字体表》,规定法令和文书要以当用汉字表所列的1850个汉字为准,并统一了日本当用的汉字字体,日本的简体汉字正式投入官方使用,而此前的汉字字体则被称为“旧字体”

中国早在清末民初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便力主推行简体字教育,要求对过于复杂的汉字进行简体化,国民政府教育部虽将简体字改革纳人议事日程,然而最终简体字改革政策在尚未施行前便已被废止。新中国成立以后,汉字改革运动方兴未艾。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该方案分三个部分:第一表列简化汉字230个,第二表列简化汉字285个,第三表列简化偏旁54个。1964年出版《简化字总表》收字2238个,这便是中国大陆现今通用的汉字用字标准。

近代以来日本和中国两国政府都相继推行汉字简体化政策,形成关于汉字的两套简体字体系,不同国家使用同一字形汉字的局面不复存在。今天的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等部分海外华人集中区域还一直沿用“繁体字”,可以说,目前世界上存在有三种不同字形的汉字。

孔子学院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交流机构,主要开展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培训和教材开发、汉语水平考试以及举办“汉语桥”等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和提供中国教育、文化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等。孔子学院的最高管理机构是设于北京的孔子学院总

部,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球孔子学院,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资的形式办学。截至2014年10月,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1所孔子学院和730个孔子课堂,其中孔子学院设在亚洲32个国家(地区)102所,非洲29个国家42所,欧洲38个国家158所,美洲17个国家152所,大洋洲3个国家17所。国家汉办在欧洲所设的孔子学院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4%。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比利时、波兰、意大利、西班牙等是创办孔子学院数量较多的欧洲国家。

目前,欧洲国家海外推广语言教学机构的办学模式可总结概括为三种:(1)直接投资办学模式,以英国文化协会为代表;(2)与国外机构合资办学模式,这是孔子学院的主体办学模式;(3)授权特许经营模式,以法语联盟为代表。2006年1月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成立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是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在欧洲设立的唯一一处由孔子学院总部直接投资办学的孔子学院。除此以外,现阶段欧洲孔子学院主要还是以孔子学院总部与欧洲文化教育机构合资办学的模式来组织筹建,越来越多的欧洲高等学校开始与孔子学院总部、中国高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从欧洲现有的文化交流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运营模式上,可以看出中国孔子学院合资办学的优势所在。目前,英国的文化协会、德国的歌德学院和日本基金会等文化交流机构主要采用第一种办学模式运营操作,即由总部直接在世界各地投资办学,这种办学模式无论是在最初的启动经费还是在项目的运营经费上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投入巨大的资金。然而,对于中外合资的孔子

学院,其创建和运营所需的启动经费和项目经费将由孔子学院总部和欧洲合作机构共同承担。这种经费共担的方式为欧洲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来源。虽然英国文化协会在欧洲创办的分支机构的数量是德国歌德学院在欧洲创办分支机构的2倍,是日本基本会创办分支机构数量的12倍还多,但是,欧洲孔子学院在其发展不到4年的时间里,它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早已在欧洲发展60多年的英国文化协会所拥有的分支机构。法语联盟在各个国家所创建的分支机构的运营模式属于第三种,即总部授权特许当地机构经营,这种运营模式总部只需投人较少的运营成本,但是这种运营模式由于缺少总部的直接控制而往往在发展模式或实践路径上市场性或营利性特征较明显。

虽然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都是国家汉办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而组织开设的中国文化交流机构,但是,孔子学院主要以国家汉办与海外高等学校合作共建的形式组织活动,一般都下设在国外高等学校的大学院系里,以高校学生或相关社会文化群体为主要受众对象。孔子课堂则是专门为海外青少年学生提供汉语教学服务,以满足中学生学习汉语需求的小型文化交流中心,对于海外中学生而言它是一门专门教授汉语、学习汉语文化的语言课程,对于国家汉办而言,孔子课堂是孔子学院的卫星机构,主要设立在普通中小学校。目前,欧洲中小学校对于汉语教学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加,欧洲孔子学院主要采用孔子课堂的形式指导中小学校进行汉语教学。

三、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教学的国际推广

自明朝晚期,欧洲耶稣会会士便开始关注汉语教学。与19世纪欧洲传教士不同,来华耶稣会会士的工作除了用汉语翻译基督教经典以外,他们还通过自己的专业所长以及与欧洲大学的事务关系在欧洲高等教育领域成功引介汉语教学。当时西方大学学者主要的研究兴趣在于中国古代汉语和历史考证,他们认为这是研究汉文化的基础。因此,他们教授的是古代汉语而不是现代汉语。I960年欧洲主要大学均巳设置古代汉语专业的学位。

注现代汉语研究,编制并出版了系列现代汉语学习教材。为了加快汉语学习的速度,军方把学习者分成两个群体,提供专门的教科书分别训练他们的汉语说话能力和读写能力。这种说话与读写分离的汉语教学模式容易挫伤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想要同时掌握汉语说话与读写能力的学生。二战以后,美国在汉语教学和教材出版方面逐渐占据中心地位。汉语教学在美国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台湾汉语教师的贡献。但是随着美国汉语教材在欧洲国家的投人使用,人们对于美国汉语教材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意见。欧洲各国迫切要求编订出版适宜于本国语言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教材。_英国在汉语教材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由Ping-ChenTung和DavidE.Pollard出版的汉语口语教材《Tung&Pollard’sColloquialChinese》(1982),同时各个大学亦开始翻译和使用中国大陆出版的汉语教材。此后,很多欧洲大学汉语系都把学生去中国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作为他们课程的必修环节。有些欧洲大学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到中国学习,但是这些大学已经

与中国签订国际学生交流计划,许多学生可以作为交换生到中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目前欧洲国家在大学阶段学习汉语的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些增加的人数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非专业汉语领域。汉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语言地位尤其是作为亚太地区“通用语”的现实价值,使得很多欧洲大学生出于职业的考虑开始学习汉语课程。以英国为例,从1999到2003年三年的数据显示,英国大学包括专业汉语和非专业汉语在内,学习汉语的人数为600人左右,2003年增加到915人;从2003到2006年每年以近两倍的速度增长,2006年人数为1585人;从1999-2006年来看,英国大学参加专业汉语课程学习的人数增加了150%,从317到810人,仅低于法语和德语。

目前,欧洲孔子学院主要设立在已经具备汉语教学条件的大学院系里,并且优先选择那些已经与中国大学建立起合作关系的高等学校。那么,与欧洲大学已经存在着的汉语系或汉语教学中心相比,新成立的孔子学院的功能和价值应该有所区别。从关注的主题来看,孔子学院重点关注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上的汉语学习,大学汉语教学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分课程。从实际运作来看,大学汉语教学机构和孔子学院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资金使用上。尽管两者都会组织开展综合性的汉语文化交流活动,但是孔子学院会设计并实施一些新的、不同于原有汉语学习活动的新活动,以区别于大学汉语教学机构组织开展的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广泛,兴趣体验性强。w尽管如此,两者之间在许多文化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

存在交叉,比如周末汉语学习学校、中国文化公共讲座、中国电影展活动等。目前,欧洲大学汉语教学机构在汉语教学方面仍然是主要的活动组织者,除了活动具有营利性质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够保证汉语教学质量。与大学机构合作办学的孔子学院主要开展兴趣班,以满足学生汉语学习兴趣为主,但是缺少对学生学业监测的过程性的考试认证体系。欧洲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外部评价考试(HSK)来测试汉语学习水平,但是无法获得严格的汉语教学质量保证。在巳经具备汉语教学机构的大学里’如果孔子学院需要按照学分制在大学开设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那么如何保证汉语教学质量对于孔子学院来说是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要开设汉语教学学分制课程的话,孔子学院如何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而与已经存在的欧洲大学汉语教学机构有所区别,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

部分没有汉语教学机构的欧洲大学也成立了孔子学院。对于这种合作大学而言,孔子学院就可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汉语学习的学分课程。因为学分课程属于营利性质,它可以解决孔子学院长期的资金投人问题。但是,它同样也面临着汉语教学质量保证的问题。首先,与已经存在汉语教学机构的大学相比,这种合作大学由于缺少前期资源投入,汉语教学师资短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多种知识,除了要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以外,西方国家的制度理解和文化认知在教学中亦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而目前的汉语教学师资普遍缺乏西方国家的生活经验和

教育文化背景,他们到东道国以后除了应对教学工作上的新奇挑战以外,还得适应国外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文化,这些接连不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往往让汉语教师应接不暇,他们难以集中精力从事汉语教学质量改进工作。再加上中方派遣的汉语教师两年左右的常规轮换制度常常使得很多优质教师资源过早流失。再次,由于缺少汉语教师专业组织’合作大学对中国方面派遣的汉语教师的教学指导变得非常困难,难以对汉语教师的某些具体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或启发性的指导意见。现阶段而言,汉语教学师资素质已成为欧洲孔子学院发展的瓶颈。

除向欧洲孔子学院选派中国教师以外,培养欧洲本土汉语教师可以有效缓解师资缺口问题,并能够更具针对性地为欧洲学生提供汉语学习方面的指导。目前,欧洲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师培训方面也存在着某些问题。许多孔子学院能够提供一天或几天针对汉语教师的短期课程培训’但是孔子学院并没有建立或设置欧洲汉语教师资格认定的常规课程培训机制。尽管如此,得益于欧洲孔子学院对国际汉语教学的积极努力和持续影响,一些欧洲大学正在积极创设以汉语和中国文化为教学和研究对象的学术机构或研究院所,积极开设汉语教学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课程。

可以说现阶段,从国家汉办到孔子学院,教师资源匮乏是欧洲各类汉语言推广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从中国派遣汉语教师只是过渡性的解决办法,这些教师包括全职教师在内基本都不具备所在国家必需的教师资格认证条件,同时,他们当中很多教师亦缺少必要的课堂管理知识和激发学生潜能发展的情境创设能力,而无法获得所在地学校

和学生的认同和赞赏。以德国为例,在孔子学院的影响下,德国很多大学都设置了专业汉语学位,但是不到一年,学习专业汉语的学生人数急剧下降。孔子学院选派的中国教师由于缺少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当地人文风俗的认识,很多中国教师在语言教学课堂上难以满足欧洲学生的实际需求。

孔子学院在初始阶段主要面向欧美精英群体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但是现阶段与孔子学院或国家汉办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的欧美大学院校中,世界著名高校或明星学校所占比例很少。同时,中国方面,虽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都参与孔子学院办学,但是这些大学往往只选择与少数几所欧美大学合作创办孔子学院,其数量规模较少而且覆盖面较小。目前中国语言类大学是欧美孔子学院创办的主要参与者,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这些学校在汉语教学方面是孔子学院理想的合作者,但是这类学校在专业学术研究、专门人才培养、高校学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等高校战略合作方面对欧美大学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如何与欧美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校际高层次合作是孔子学院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这也许才符合欧美大学对孔子学院的目标期待,不应该仅仅停留于汉语教学的工具价值层面。

与此同时,就孔子学院内部机制建设而言,由于孔子学院性质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活动收益主要用于教学活动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如何保障经费来源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已逐渐成为制约孔子学院发

展的主要问题,w很多欧洲孔子学院并没有对此进行细致的协商和深人的论证。另一方面,根据《孔子学院章程》规定,孔子学院总部对新开办的孔子学院投人一定数额的启动经费,已建孔子学院的年度项目经费则由外方承办单位和中方共同筹措,双方承担比例一般为1:1左右。换句话说,外方承办单位与中方合资创办的孔子学院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又要服务于中方建院的宗旨。如果从现实利益来考虑,孔子学院对于欧洲大学的吸引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诱人。双方共识达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大学管理层对于孔子学院总部承诺的很多未来利益、荣誉和机会以及合作研究项目充满期待,这些期待是促成欧洲大学与中方达成合作意向或签署合作协议的重要诱因。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交往以后,如果这些承诺没有得到相应的兑现或者看不到实现的希望的话,那么欧洲大学可能会撤销对孔子学院的资金投人。因此,如何根据当地实际特点和现实需求拓宽孔子学院的服务市场、扩大孔子学院的预期收益,吸引当地政府、社区和企业个人的支持和参与,是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议题。

欧洲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遭遇到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很多欧洲大学担心由于孔子学院的进人,会给西方大学学术自由局面造成负面影响。他们担心中国政府会利用孔子学院来实施政治监督、隐性宣传、抑制敏感话题的研究。对此欧洲孔子学院已经做出积极的回应,相信随着对话双方语言沟通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人,很多质疑和担忧都可以被实践证伪。而且,西方学者曾经对孔子学院于东道国的经济和教育影响做过分析,研究发现,在合理的条件下,东道国的国家经济和

社会发展都会受益于孔子学院。

随着欧洲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欧洲汉语教学规模的日益壮大,孔子学院已逐渐成为欧洲汉语教学的重要平台。但是,与欧洲其他语言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欧洲每年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汉语学习者在欧洲语言学习者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汉语言在欧洲语言学习中仍然处于小语种地位,这与中国和欧洲国家不断扩大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时代要求不相匹配。孔子学院立足于服务国家对外发展的战略需要,主动适应各国人民汉语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欧洲孔子学院应该紧紧抓住世界“汉语热”的机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渠道途径,扩大汉语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同时,对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技术性、制度性的障碍,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而微地逐个解决,不断完善孔子学院的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的影响作用,努力形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浅议孔子学院发展现状

浅议孔子学院发展现状 自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已经走过了14年的历程,在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试图概述孔子学院发展历程,分析发展态势,指出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以简要阐析孔子学院发展现状。 标签:孔子学院汉语推广中华文化传播发展现状 一、孔子学院发展历程 相比于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中国汉语推广起步较晚。1950年7月,清华大学为来自东欧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举办了“中国语文专修班”。这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之后,类似于这样的专修班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在中国各大高校,尤其是各大外语院校及综合大学。在这,不得不提及一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该校于1962年创办,时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中华文化教育便是其建校目的。此外,民间还存在许多市场化汉语推广机构,国内有“新东方”、“中文时代”等汉语学校,海外有诸多“华文教育”机构。 孔子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的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合作办学协议。协议规定,塔什干孔子学院依托塔什干东方学院成立。但其运营时间晚于同年11月设立的韩国首尔孔子学院,直到次年才开始运营。自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已经走过了14年的历史。截止2017年底,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起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①发展不可不谓迅猛。 二、孔子学院发展态势 孔子学院如今已遍布全球六大洲,尤以北美、欧洲和亚洲最为密集。在北美,起初汉语教学仅限于华人移民及其后代。但囿于求学、工作等原因,从移民第二代开始,说汉语、识汉字已经不再是华人移民的必备技能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华文教育开始在美国兴起。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开设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6年,全美共拥有109所孔子学院和348个孔子课堂,其中包括2008年设立的全球第一家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孔子学院,注册学生达40万。而根据美国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美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学只有200所,仅有2万人学习汉语,只占学习外语孩子的1%。 ②可谓是,几乎无人学习汉语。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已经刮起了一股“汉语热”。 相比于北美,欧洲学习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来华的传教士,之后扩展到汉学家。但面向公众的汉语教学起步同北美一样,起步很晚。目前,欧洲大陆拥有百余所孔子学院,开设密度高居五大洲之首。欧洲首家孔子学院——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于200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成立。全球首家商务孔子学院——伦敦商务孔子学院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也落户于欧

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

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变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交流、语言沟通、学术研究和人民外交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首先,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当着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向外国学生和研究者介绍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传统,孔子学院为外国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通过汉语教学和文化课程,外国学生能够学习到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提高其对中国的理解和交流能力。孔子学院也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外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机会,促进了中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其次,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语言沟通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学习汉语对于与中国人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孔子学院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汉语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外国学生和研究者掌握汉语,提高他们与中国人民的沟通能力。同时,孔子学院也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外语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他们未来的国际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孔子学院在国际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通过与国 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孔子学院促进了跨国学术交流和合 作研究。孔子学院承担着举办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的重要角色,为中外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这 些活动,孔子学院加强了中外学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推动了学 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孔子学院在人民外交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中国 文化的传播者,孔子学院承担着向世界各地传递中国文化的重要 责任。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交流项目,孔子学院让更 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传统。通过这些文化交流, 孔子学院增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为促进不同国 家之间的和平与合作作出了贡献。 然而,孔子学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 语言障碍是一个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孔子学院需要 提供更多且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汉语教学课程,帮助外国人更加迅 速地掌握汉语。其次,尽管孔子学院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但正 确理解和传达中国文化仍然是一个挑战。孔子学院应该注重文化 差异的教育,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复杂性。 为了进一步发挥孔子学院的作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加强孔子学院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学术交 流和合作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中外学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和资

语言文化论文: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

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 自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和论文中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以后,关于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对于主办国的影响作用常常被国内学者冠以“文化软实力”而备受学界关注和讨论。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和凸显,很多国家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本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国文化的发展传播。目前,我国在全球的“文化软实力”正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在世界各地学习汉语,很多学生甚至选择到中国学习和攻读学位。为满足世界人民学习汉语的需求,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我国在借鉴欧洲国家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便逐步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经过十年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并已经成为欧洲汉语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对外文化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孔子学院在欧洲的发展及其对欧洲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并指出欧洲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 一、新中国成立后汉语言文字的统一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国家政府一直致力于全国通用语的统一和推广工作。1955

年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定把汉民族的共同语作为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加以规范,大力推广,并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标准,指出“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以中国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宪法层面确立了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此后国家相继颁制相关政策文本,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民族共同语的官方称谓,对于外国学生的普通话教学我们通常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之所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因为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然而这里也有一层民族的意蕴,即.?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聚居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汉民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约占中国92%的人口,然而除了汉民族以外的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37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早在隋唐时期,东亚的新罗和日本便开始吸收借鉴先进的中原文明来进行内政改革,他们陆续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学习语言文化。汉字和与汉字有关的汉文、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等文化要素便相继从中国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汉字的传人和广泛使用,结束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对朝鲜半岛和日本文化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中国儒学思想为核心、汉字为重要特征的文化系统--东亚文化圈在唐朝已渐趋形成。[1]近代以来,随着社会

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的传播

一、研究背景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在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大环境背景下,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孔子学院的兴起象征着中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以及提升软实力的决心。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兴办,外界褒贬不一。因此本文就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一些研究。 二、文献综述 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要突出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和,将其发展成具有世界性的思想体系。然而对于目前以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孔子学院来说,不可能完全以儒家学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的工具,更切实可行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进汉语教材,课堂教学和相关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让汉语学习真领会中国文化。 当前,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严重的逆差。以图书为例,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到100:1以上。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594种,输出22种。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屈指可数。在如此现状下,孔子学院作为我国重点打造的文化出口产品,虽然有我国政府的高度支持和巨大投入,但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英语文化的霸权统治地位,只是尽可能寻求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并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作出贡献。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语言的推广对文化的传播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汉语的形成和产生源远流长,是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孕育而成。在汉语的国际推广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加快京剧、影视剧、文学作品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满足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同时增强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一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模式

孔子学院一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模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播是国家文化和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语言传播能力亦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构成。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升国家语言传播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德、法、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均设立了负责本民族语言对外传播的专门机构。 汉语言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也是世界上覆盖人口第二的语言。在历史上,古汉语曾对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整体提升,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联合国承认的六种官方语言之一,世界各国对现代汉语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国际语言传播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意味着当前格局对我国汉语言的对外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家汉办与孔子学院的设立 1987年,我国正式成立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作为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汉办的主要职能包括:拟定汉语国际推广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支持各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制定国际汉语教学标准,开发和推广汉语教材等。21世纪初,我国在借鉴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法国法语联盟等国家语言学院本民族语言海外传播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提议,以中国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孔子学院”,英文为:Confucius Institute。2004年,国务院批准汉语对外推广的“汉语桥工程”(The Chinese Bridge Project),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制定并实施系统、创新、面向世界的推广汉语计划。“汉语桥工程”的首项内容为“孔子学院”,其中明确提出成立孔子学院北京总部及其在世界若干国家的分支机构,并确定中国境外孔子学院是以推广汉语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机构。[1] 2004年11月21日,由国家汉办委托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建立的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汉城汉语水平考试韩国办事处正式揭牌。2007年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挂牌成立。至此,以孔子学院为主体的学院式汉语文化对外传播推广模式初步形成。 截至2013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其中与海外大学共同设立的为孔子学院,与海外中、小学共同设立的为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设在115国和地区共440所,其中,亚洲32国93所,非洲27国37所,欧洲37国149所,美洲16国144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48国共646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塞舌尔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13国50个,非洲8国10

孔子学院的促进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的作用分析

孔子学院的促进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的 作用分析 作为世界各地中文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孔子学院在全 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本文将从中文教育和文化交流两个 方面,分析孔子学院在促进中文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一、促进中文教育 1. 提供全球化的中文教育资源 孔子学院为全球各地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中文的平台和资源。通过开 设中文课程、提供教学材料和辅助学习工具,孔子学院使中文教育更 加丰富和全面。学生们可以在孔子学院学习到正宗的汉语发音和语法,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为学生们提供了掌握中文的机会,促进了中文的推广和普及。 2. 培养专业中文教师队伍 孔子学院通过派遣教师到海外教学,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中文教师。 这些教师通过教授中文课程,提高了海外学生的中文水平。他们积极 参与当地的中文教学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 生们更好地学习中文。孔子学院的存在为中文教育提供了可靠的资源 和支持,有效地推动了中文教育的发展。 3. 加强中小学中文教育

孔子学院积极与中小学合作,促进中小学中文教育的发展。通过在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提供教学材料和教师培训,孔子学院为中小学的中文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掌握中文,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增强了中小学中文教育的魅力和趣味性。 二、促进文化交流 1. 举办文化活动展示中华文化 孔子学院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示中国的传统和现代文化。例如举办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戏曲演出、书法展和艺术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还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 2. 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访交流 孔子学院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访交流,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到中国参观交流,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系统,借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生们则有机会到中国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这种互访交流不仅有助于构建跨国友谊,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 设置奖学金项目支持学生赴华留学 孔子学院设立了奖学金项目,资助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这为有志于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奖学金项目不仅提

语言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优秀5篇

语言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优秀5篇 法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篇一 (一)法语文学 1、浅析《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 2、从《忏悔录》看卢梭的灵魂告白 3、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主义分析 4、浅析《红与黑》中德瑞纳夫人的爱情观 5、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的浪漫主义 6、《小王子》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7、《驴皮记》中瓦朗坦的人物形象分析 8、从电影《无法触碰》分析法式幽默 9、《昂多马格》的悲剧性命运分析 10、《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金钱观分析 (二)法国文化,社会生活 1、人口老龄化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2、法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中法养老保险制度对比 3、法国奢侈品在中国的发展(或者具体到一些品牌如香奈儿LV等) 4、法国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法国葡萄酒文化

6、中法婚姻问题对比 7、法国甜点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8、法国移民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9、中法饮食文化对比 10、法国TGV的发展分析 (三)法语语言学和教学法 1、英语对法语语音和词汇教学的影响研究 2、基于微博公众平台的法语教学模式 3、法语复合过去时与未完成过去时的区分 4、多媒体环境下大学法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5、法语中的名词化现象分析 6、法语教学中的的文化引入 7、浅谈法国艺术对法语发展的深远影响 8、法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9、法语联盟语言课堂教学研究及对孔子学院的启示 10、从《巴黎圣母院》看法国音乐剧中的语言要素 (四)翻译学 1、傅雷的《高老头》翻译风格评析 2.《丁丁历险记》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

3、翻译美学视角下《舌尖上的中国》英法译版对比研究 4、跨文化交际对法语成语汉译的影响及翻译对策 5、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法语隐喻的翻译 6、法语幽默的翻译 7、功能理论视角下的法语广告汉译策略 8、论法译本《红楼梦》的文化翻译策略 9、浅析如何提高交替传译能力 10、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 (五)其他 1、论法语的体系统 2、法语听力理解常见困难分析 3、对法语熟语属性的探讨 4、中国时政词汇汉法对译(74) 5、“双重目光”下的求真译作--评程抱一、程艾兰的法译本《骆驼祥子》 6、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 7、大型汉外词典编纂设计特色研究--以《汉法大词典》为例 8、唐宋散文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 9、译者的视域:莫言《丰乳肥臀》法译本注释的文化解读

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的例子

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的例子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屹立在世界文化的顶峰之上,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魅力的文化之一。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中国在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以下是几个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的例子: 1、汉语国际推广 汉语是中国的国家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之一。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广汉语,希望更多的人学习和使用汉语。为了宣扬汉语文化,中国政府成立了孔子学院,这是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华文化、教授汉语、推动中国文化交流的非营利性机构。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各种汉语课程,培养了大量的汉语教师,推广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 2、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 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和国际化的趋势,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除了向海外销售电影版权之外,中国电影还参加了各种国际电影节和展览。比如,在戛纳国际电影节

上,中国电影《山河故人》赢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等多个奖项,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电影不仅提高了国际知名度,也将中国文化植入了外国观众的心中。 3、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之外,中国出版社也在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涉及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书籍,其中不少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等等。这些书籍让不同国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也得到了提高。 总的来说,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是中国为全球化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这种方式在推广中国文化和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相信中国文化也将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认可。

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最新文档

中国语言文化推广 作为语言的传播者,掌握大量的知识,充分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基本素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点都不夸张。当然有这些基本知识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习推广对象的语言和文化,抓住其他国家的特点才能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更好更快地推广汉语。 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语言文化的传播方法也是值得我们深究的课题。国家在这方面也做了较多的尝试,目前最多也最实用的就是在国外办孔子学院。 1孔院的发展现状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据统计到2012年为止,全球占世界人口86%的105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358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现已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五大洲。截至目前,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排着队”申请设立孔子学院,要求开办孔子课堂的更是不计其数。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全球第一所发展到358所,以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汉语教学,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中华文化。 法国教育部设立“汉语总督学”,专门负责法国的汉语教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重要讲话及献辞等,除了英语外都要用

中文演讲;英国政府提出建议,把汉语列入中学必修外语课程;泰国政府宣布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美国通过一项联邦议会法案,5年中拨出13亿美元,用于促进扩大公立学校的汉语教学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诸如此类,皆凸显了汉语的地位和重要性。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孔子学院正在各国落地生根,它不仅是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的中心,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平台,是中国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谋求与不同文化交流而非同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掌握英语是20世纪领先一步的关键,掌握汉语则将在21世纪占据优势。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各国的汉语教育,创办孔子学院就是一项重要举措。孔子学院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成为各国汉语教学的中心。采取由中国的大学等公共机关与对方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共同创办的方式,对方国家提供土地和教学楼等物质基础,中国方面负责提供汉语教师和教材。此外,中国方面还负责培养汉语教师并举办汉语文化学术讲座等活动。 汉语是扩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但语言教育不是孔子学院的唯一目的,汉语教学还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汉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孔子学院作为推动汉语文化传播的重要项目,以汉语教学为起点,旨在通过汉语达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目标。孔子学院不仅是一个语言教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等综合国力的加强,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越来越 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国,汉语言就是很多外国朋友认识中国的一个途径。在中国, 越来越多的文学发展起来。孔子庙等建起,在华外国友人也兴起学习汉语言文学 的热潮。在国外,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也兴起,甚至有一度“汉语热”。在全球化的 背景下,汉语言文学逐渐走向世界,走向国际。那么,如何让汉语言文学在中国 和在国外更好的发展,如何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成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汉语言文学;机遇和挑战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汉语言文学。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显得越 来越重要,在华外国友人越来越多,汉语言文学就成了友人、朋友进入中国就要接触的东西,也使得中国也越来越重视汉语。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更重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把中华民 族的优秀的文化传承下来。那么,这篇文章就全球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简单的 阐述,再就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诚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炎黄子孙有一些帮助,更好 的理解汉语言文化。 1.全球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现状 1.1 汉语言文学热 21世纪,中国逐步进入世界强国的道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的 快速增长,不论是在华外国人,还是在国外,全球“汉语热”日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除中 国之外,全球有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迄今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这就使得本来在学习汉语的中国人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也使得大家越来越重视学习汉语 的方式方法,在各个社交平台上谈论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而且,外国人如今想要与中国交流,或是留学,或是就业,或是经商,就要学习汉语,这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美国大学 理事会主席卡帕顿这样认为:“太阳之下,每个人都会长大,有机会选择说或者保持沉默。现在,到了人们讲汉语的时候了。” 1.2 汉语言文学欧化、网络化 全球化把中国文化传播向世界的同时,世界的文化也在向中国传播,汉语走向世界,那 么他的语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中国汉语,其中,汉语“欧化”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现象。现在,汉语欧化已经常见,比如大家平时所听到的“麦当劳”、“星巴克”等,包括大家使用的“博客”、喝的“可乐”,这些都是欧化的例子。全球化的汉语文化发展中,“欧化”现象不可避免,因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必不可少,再加上中国如今媒体 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加快了汉语“欧化”的进程。其中,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严重的影响的汉 语文化的正确传播,网络化现象非常严重,网络用语散步十分快。 1.3 汉语言文学逐渐走进课堂 在原来不开放中国汉语课外国,尤其是美国,开放中国汉语的学校越来越多,他们意识 到和中国的合作的重要性,办孔子学院等等。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也越来越重视汉语课, 对中国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中国也鼓励外国友人学习中国中国汉语言,在中 国留学的学生对学习汉语言有一种热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也是 全球化背景下学习中国汉语言的现状之一。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 经济上的增长,也促进了世界与中国的交流,中国要抓住机遇,发扬中华汉语言文学,加强 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也倡导世界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2.应对措施 2.1 抓住机遇,引导发展 汉语是东南亚大部分拿国家使用的第一用语,在各个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流、经济交流都 将有文化交流,最直观的就是语言之间的交流,汉语就显得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投 入大量资金来学习中国汉语,很多人把汉语当成一种生存工具,是因为获得的汉语能力能够 以资本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身上,成为掌握汉语信息、技术的资本,谋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浅析新时期我国汉语对外传播的现状和制度设计] 关于汉语对外传播的论文

《[浅析新时期我国汉语对外传播的现状和制度设计] 关于汉 语对外传播的论文》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我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汉语,一直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名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一)加强汉语传播的机构设置近些年来,孔子学院的普及确实在国际上引起了一阵“中国文化热潮”,为了确保汉语对外传播的质量和效用不断提高,笔者认为应该设立汉语能力等级测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我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汉语,一直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名族文化的精髓所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作为我国文化象征的汉语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处理好汉语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利于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对于我国提高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一、新时期我国汉语对外传播的现状(一)世界各国接触汉语的 途径增多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从一个文化较为封闭的国家转向一个文化较为 开放的国家。首先:由于对外政策的转变,使得我国更多的学者、学生和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事务,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将我们的母语―汉语带到了国外。其次:由于对外各个 领域的交流频繁,使得更多的外国人士有了进距离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甚至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的机会,在这样的条件下,汉语的对外传播的能力也就提高了。第三:由于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区域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汉语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官方职称和政府支持,这是我国汉语对外传播途径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二)世界各国学习汉 语的人数不断增加世界各国近些年来,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由于中国国际地位 的提高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吸引,很多国家大学教育中都专门开设的汉学课程,这对于汉语对外普遍性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另外我国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很多国家都开办了诸如孔子学院的汉学机构,使得汉语的对外传播常态化和稳定化,这样就为汉语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且详尽的学习载体。(三)汉语的功能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在国际事务 中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母语的汉语的地位也发生了明显的提高,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和论坛中,汉语都被指定为官方语言。汉语的功能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单一传播功能转变为一定的政治功能。在此种情况下,汉语的对外传播就更加对样了。(四)汉语对外交流方式多样近些年来,我国汉语对外交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以及每年针对外国留学生举办的各类汉语比赛,都很好的促进了汉语的对外传播。二、新 时期我国汉语对外传播的制度设计(一)加强汉语传播的机构设置近些年来,孔子 学院的普及确实在国际上引起了一阵“中国文化热潮”。然而要真正做到提高汉语传播的对外

从汉语国际推广视角看现代汉语的欧化现象

从汉语国际推广视角看现代汉语的欧化 现象 摘要: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国际化和民族特色这 对矛盾,正确处理好汉语国际推广和现代汉语欧化的关系,一方面我们既要防止“拿来主义”,坚决反对全盘西化,又要防止以“中国特色”为名,不思进取,阻碍正常的学术文化交流,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交流与 融合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通过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汉语词法和句法的表现手法,争取使我国的语言文化结出更加绚烂瑰丽的民族之花。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汉语欧化;双向互动 20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则掀起了一股 “汉语热”、“孔子热”的学习热潮。同时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立,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推出, 国家级别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推行以及孔子学院的设立等等,对外汉语教 学事业蓬勃发展。通过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 文化交流与合作。进入新世纪,我国政府一方面在坚持“引进来”的战略同时, 积极推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尤其是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的设立,标志着我国一方面脚踏实地立足于继续巩固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既 有成就的同时,另一方面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大批能够胜任海外汉语教学的专 门人才的巨大决心,在世界范围内着力实行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 一、实行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意义重大 首先,实行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增强综合国力。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时,中华文化在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 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 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 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 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 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 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 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 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 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 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 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 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 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 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 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 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 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 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 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 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 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 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 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 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 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 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 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 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 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 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 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 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 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 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 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 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 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 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 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 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 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1、互联网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研究 2、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汉语,方法,国际]汉语国际传播的方法

汉语国际传播的方法 摘要:汉语国际传播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不单纯是一个语言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是中国文化传播和展现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从起初的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再到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先后建立,无一不体现当今世界存在的“汉语热”的状况,汉语国际传播离不开对外汉语的语言教学,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语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利用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世人眼球达到汉语国际传播的目的。同时汉语传播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但无论哪一种传播形式都是为了将中华文化传播开来,弘扬下去。本篇论文就着重分析现行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文化传播;传播方法 一、汉语国际传播的基本方法 (一)创新教学方法 1.面向国内留学生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法上来讲,从50年代起到今天,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由于教学法还极不成熟,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法为主,主要是通过翻译,讲解语法理论为主。到六十年代,开始强调语言技能的运用,教学法也开始逐步转变,普遍运用听说法。而到80年代,汉语的传播愈加受到重视,许多学者总结经验,吸取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长处,摸索一条适合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随着汉语不断传播,在世界的交流中汉语的地位不断提高,汉语教学趋于成熟,开始建立起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思路,相应的教学法也开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内容,视听法等教学方法被运用,更加重视学生的地位,形成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模式,同时也注重媒介语的作用。在国内教学中,更多的学校要求教师尽量不要或少运用汉语,这与在国外进行教学多少有些不同。 2.面向国外的汉语学习者的教学方法 与面向国内留学生的教学法相比,面向国外的汉语学习者的教学法略显不同。在建国初期,在国外教学的中国教师数量相当有限,而到改革开放后,汉语学习者日渐增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外派教师,以及调整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的教学行不通,教师开始培养用肢体语言、幻灯片、图画等方式营造语言氛围。现在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有着各自的特点,语言的对比教学也更重要,同时,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因此在教学中也增加了相当大比例的文化教学,同时在国外教学的汉语教师对媒介语的运用也不如再国内的严格,总体来说,国内国外教学差别是有的,但差别有限。 (二)运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汉语国际传播 1.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方式

法国孔子学院发展现状与研究

法国孔子学院发展现状与研究 法国孔子学院发展现状与研究 【文章摘要】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机构,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结合法国汉学及汉语教学发展史,详细阐述孔子学院在法国的最新办学状况。针对法国孔子学院的办学特点、现存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为汉语语言国际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孔子学院;法国;汉语国际推广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汉语热”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核心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是在海外开展汉语教学,进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办学宗旨在于通过传播汉语,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从2004年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第一所学院至今,孔子学院已在世界五大洲的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超过360所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数达到50多万人。 作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法国的汉语热更是持续升温。从2005年至今,在法国已建立16所孔子学院。法国孔子学院的发展建设有其自身特点,也存在问题和困难。本文结合法国汉学及汉语教学发展史,对孔子学院在法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 1 法国汉学及汉语教学发展史简介 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文化大国,两国的文化交流始于17世纪。国王路易十四希望与中国建立联系,于是法国科学院委托耶稣会选派了首批6位拥有“国王数学家”头衔的传教士前往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法国传教士对中国的介绍不仅使法国熟悉了中国,而且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到了19世纪,汉学已发展为法国科学院的一门学科。进入20世纪后,法国以中国的庚子赔款为基金创立了巴黎大学中国学院,在其它高校如法国高等实验学院、国立现代东方语言学院等都设立了汉学讲座。二战后,中法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汉语国际教育是有效推进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应对之需到主动出击的汉语国际推广途径,指出汉语国际推广是实现汉语国际传播进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通过对比英语实现国际传播的路径与方式,提出汉语国际教育必须适时地做出调整,从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主体地位转向主导地位,使汉语国际教育由“撒种播种”转变成“落地生根”,真正讓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和影响。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传播 一、引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却不是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事实上,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要说与英语比,就是和俄语、阿拉伯语、日语等语言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①。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这一情形正在逐渐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一股学习和使用“汉语热”。 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指出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无论是早期为应对来华外国人使用汉语之需开设的汉语短期培训课程或项目,还是现在以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或课堂为主的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行动,都还只是处于以“我”为中心或主体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撒种播种”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远未达到一些学者所说的汉语国际化(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的层次或水平。汉语现在还不是一种世界通用语,我们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汉语国际化的。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海外人士对汉语言文化的认可度和认知度,促进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和影响。显然,汉语国际推广是实现汉语国际传播必须经历的一个“撒种播种”阶段。接下来,汉语国际教育必须适时地做出某种调整,要有意识地维护和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我们在世界各地撒下播下的汉语“种子”得以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对外汉语教学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但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1年,清华大学第一次对东欧招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始。于1983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象多半是成年人,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外国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理解中国

汉语言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汉语言国际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 两篇】 汉语言国际教育论文3300字(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群建设 内容摘要: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索不同高校在实践中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群的特色及效果,进而提出改进汉语言文学课程群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群 一.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软实习逐渐提升,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据2017年孔子学院发展报告显示,已在1 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中外专、兼职

教师数达到4.6万人,累计开设汉语班次41万个,各类学员达916万人。[1]20 07年国家开始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为推进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培养人才,储备智库。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汉语国际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随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广泛设立,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因而国家需要大量国际汉语教师人才开展教学工作。大部分高校就顺应时代和国家的需要,开设此专业,招生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上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人才质量较高,比如北京语言大学。但普遍问题是,很多高校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需求和发展。学者吴应辉总结为“国际汉语师资总体上表现为‘量’的短缺和‘质’的不足,同时‘量’的短缺掩盖了‘质’的需求”。[2]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国际上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即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很多高校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備、实习实训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与2007年国家汉办颁布的《国际汉语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