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200例遗传性代谢疾病高危儿童的干血滤纸片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比较。结果

确诊患有有机酸血症的儿童患者有64例(占5.3%),其中甲基丙二酸尿症(MMA)26例,丙酸血症(PA)11例,生物素酶缺乏症5例,全羧化酶合成酶

缺乏症10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2例,3-羟基-3-甲基戊

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2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3例,异戊酸

血症(IVA)1例,戊二酸血症()GA-I型3例,戊二酸血症GA-II型1例。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在诊断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早期干预与预防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发

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串联质谱有机酸酰基肉碱鉴别诊断

Application of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Organic Acid Metabolism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Abstract】Obbjective: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organic acid metabolism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Methods: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dry blood filter paper 1200 cases of hereditary metabolic disease in high-risk children. Results: Diagnosed with organic acidemia children patients 64 cases (5.3%), wherein the methylmalonic aciduria (MMA) in 26 cases, propionic acidemia (PA) in 11 cases, biotinidase deficiency in 5 cases, 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 deficiency in 10 cases; 3- tigl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 deficiency disease (MCC) in 2 cases, 3- hydroxy -3- methyl amyl two acyl coenzyme A lyase deficiency (HMG) in 2 cases, beta ketothiolase deficiency (BKT) in 3 cases, isovaleric acidemia (IVA) in 1 cases, glutaric acidemia (GA-I) in 3 cases, 1 cases of glutaric acidemia type GA-II.Conclus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of children's organic acid metabolism disease, early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of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keywords】]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rganic acid acyl carnitin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串联质谱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是一种高效、快速和准确检测物质

含量的技术。它在医学领域方面已经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新生儿有机酸血症的鉴别与诊断中。串联质谱技术原理是对干血滤纸片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氨基酸、有机酸、酰基肉碱和脂肪

酸的水平来判断代谢疾病[1]。本文主要对近三年来我院确诊为有机酸血症的64例儿童病例

进行串联质谱分析,研究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为更好地

预防与治疗遗传性代谢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来自全国的1200例疑似患有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儿童病例。这些儿童患者的年

龄在0周岁到16周岁不等,其中,男性患儿456例,女性患儿744例,对照组为1600例健

康儿童。在这些儿童中,男女比例57/93,平均年龄为4.2周岁。从儿童患者的手指或者静脉取血制成干血滤纸片之后送检。

1.2 方法:使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干血滤纸片中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进行分析参考文献报道

的方法,将干血滤纸片通过含酰基肉碱和氨基酸内标的甲醇萃取,盐酸正丁醇衍生之后,可

以用于上样检测。用于质控检测的样品来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新生儿疾病筛

查的质控部门所提供的酰基肉碱串联质谱分析的血滤纸片。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类型的有机酸血症分析其经过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所呈现的参数差异。

2 结果

2.1 串联质谱检测结果共确诊64例有机酸血症(5.3%),其中男女比例29/35,其中有26例

是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有11例是丙酸血症(PA),5例生物素酶缺乏症和10例全羧

化酶合成酶缺乏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2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酰

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2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3例,异戊酸血症(IVA)1例,

戊二酸血症GA-I型3例,戊二酸血症GA-II型1例。

2.2 对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和生物素酶缺乏症、MMA、PA的患者血样进行串联质谱分析的结果比较见表1。患有以上疾病的儿童比健康儿童的丙酰肉碱(C3)浓度的上限值(4.0μmol/L)还要高。C3浓度PA患儿比MMA患儿的均值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812,P<0.05),比较C3/C0和C3/C2比值,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A患儿同时表现为甘氨酸升高,MMA患儿甘氨酸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8.182,P<0.001)。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在生物素酶缺乏症和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的患儿中浓度升高表现明显,其C3水平比PA患儿要低(t分别为2.413和2.537,

P<0.05),与MMA患儿的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另外C3/C0和C3/C2的比值低于MMA 患儿与PA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PA、MMA、生物素酶缺乏症和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患儿串联质谱检测结果比较(x-±s,μmol/L)

病种 n C3 C3/C0 C3/C2 C5-OH Gly

正常上限值 5.0 0.3 0.4 0.6 410.0

PA 11 30.7±21.0 1.2±0.6 2.0±0.7 0.5±0.3 601.0±180.5

MMA 26 12.5±5.6 0.9±0.7 1.4±1.0 0.3±0.2 243.3±102.2

生物素酶缺乏症 5 9.0±3.9 0.3±0.2 0.4±0.2 4.2±3.2 206.8±92.1

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 10 9.4±7.1 0.6±0.4 0.6±0.2 11.7±3.8 288.9±39.5

3 讨论

有机酸血症属于遗传性代谢疾病,由于一般的生化检查和临床表现结果相似,很难对其进行鉴别诊断。串联质谱技术可以根据有机酸血症患儿的干血滤纸片中检测到不同的有机酸和多种酰基肉碱的水平以及多种酰基辅酶A的浓度来对有机酸血症有效地判断和鉴别。

对于酰基肉碱谱只有C3水平升高的患儿,第一步要分析C3/C0或C3/C2比值是否有升高然后再确定甘氨酸是否有升高,如果伴有高甘氨酸水平则可能是PA,如果没有甘氨酸水平升高则可能是MMA[2]。而MMA患儿的甲基丙二酰肉碱没有升高可能是跟该类型的酰基肉碱不容易离子化这一特点有关[3]。目前有报道称可以对血浆中的甲基丙二酸水平直接通过改变方法用串联质谱进行检测诊断MMA。目前还有相关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孕妇羊水进行MMA检测来判断产前胎儿是否患病。串联质谱图也显示了C3升高,所以在C3的绝对值不高时,但是C3/C0或C3/C2比值升高的时候,必须结合串联质谱图来诊断MMA。那些C3与C5-OH同时升高的患儿可以判断为多种羧化酶缺乏症,但无法分辨是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还是生物素酶缺乏症,要通过测定生物素酶活性来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可以使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干血滤纸片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加上各种酰基肉碱的比值情况能够对PA、MMA、BKT、IVA、GA-I和GA-II进行诊断,同时结合尿GC-MS有机酸分析可以进一步对HMG、MCC、生物素酶缺乏症和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进行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 Sumner LW,Mendes P,Dixon RA.Plant metabolomics: large-scale phytochemistry in the functional genomics era. Phytochemistry 2003,62(6):817-836.

[2] Villas-Boas SG, Mas S, Akesson M, Smedsgaard J, Nielsen J.Mass spectrometry in metabolome analysis. Mass Spectrom Rev 2010, 24(5):613–646.

[3] Halket JM,Waterman D,Przyborowska AM, Patel RK,Fraser PD,Bramley PM.Chemical derivatization and mass spectral libraries in metabolic profiling by GC/MS and LC/MS/MS. J Exp Bot 2011, 56(410):219–243.

串联质谱的原理及应用

串联质谱的原理及应用 一、原理概述 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质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离子源将样品离子化,然后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将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串联质谱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以及快速分析能力。 二、技术原理 串联质谱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第一级质谱仪选择性地分离出某种特定质量的离子,然后将其传递到第二级质谱仪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检测。第二级质谱仪通常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精细的分离能力,可以提供关于离子结构的更多信息。在串联质谱中,两个或多个质量分析器串联在一起,使得离子可以在不同的质量分析器之间进行多次分离和检测,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三、串联质谱的应用 串联质谱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新生儿代谢病筛查:串联质谱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代谢病筛查中,通过对新生儿血液或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能够早期发现并诊断出多种遗传代谢病,如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等。 2. 药物代谢研究:串联质谱技术在药物代谢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通过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信息。

3. 生物标志物检测:串联质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生物体中的生物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等,对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蛋白质组学研究:串联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通过对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分析,可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四、串联质谱在新生儿代谢病筛查中的实际操作 在新生儿代谢病筛查中,串联质谱技术通常被用来检测新生儿血液中的氨基酸、有机酸和酰基肉碱等代谢产物。通过对这些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出多种遗传代谢病,如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等。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采集新生儿的血液样本,通常是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采集足跟血。 2. 将血液样本进行预处理,提取出血清或血浆中的代谢产物。 3. 将提取出的代谢产物进行串联质谱分析,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分离和检测,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4. 对串联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比对正常参考值范围,确定新生儿的代谢状况是否正常。 5.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五、总结 串联质谱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质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

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筛查上海部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回顾性分析

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筛查上海部分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 回顾性分析 田国力;王燕敏;许洪平;周卓;郭静;姚静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可行性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方法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检测2010年至2016年上海部分地区126 579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上11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和30种酰基肉碱,对新生儿进行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异常和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三大类疾病筛查.结果 126 579例新生儿中确诊遗传代谢病26例,包括氨基酸代谢异常13例、有机酸代谢异常7例和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6例,总发病率为1∶4 869;另确诊2例母源性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和1例母源性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结论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可有效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和诊断,还可对无症状母亲作出诊断.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 【年(卷),期】2016(034)012 【总页数】4页(P909-912) 【关键词】串联质谱;非衍生化;新生儿筛查;遗传代谢病 【作者】田国力;王燕敏;许洪平;周卓;郭静;姚静 【作者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200040;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200040;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200040;上海市儿

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200040;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200040;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 串联质谱分析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通过分析干血滤纸片上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可同时检测氨基酸代谢异常、有机酸代谢异常和脂肪酸氧化障碍等,扩大了新生儿筛查的疾病谱,实现了一次检测多种疾病[1-2]。本新生儿筛查中心于2010年率先在国内引进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对上海部分地区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现对2010年12月至2016年9月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如下。 1.1 样本滤纸干血片。选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9月出生于上海长宁区、普陀区、浦东新区等接产医院新生儿,在新生儿父母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用MSMS 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出生72 h后针刺足跟,采集微量血滴于Scheicher and Schuell 903滤纸上,室温下自然晾干,形成滤纸干血片标本,经专用冷链通道递送至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检测,共计筛查126 579例新生儿。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Quatto micro串联质谱仪、1525u高效液相仪、2777自动进样系统(美国Waters公司);iEMS孵育震荡仪(芬兰雷勃公司);流动相和萃取溶液试剂包(美国PerkinElmer公司),含甲醇、水和草酸;非衍生化串联质谱试剂盒(美国PerkinElmer公司),包含11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标准品和 13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标准品。氨基酸内标分别为2H4-丙氨酸(2H4-Alanine, 2H4-Ala)、2H4,13C-精氨酸(2H4,13C-Arginine,2H4,13C-Arg)、2H2-瓜氨酸(2H2-Citrulline,2H2-Cit)、15N,2-13C-甘氨酸(15N,2-13C-

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串联质谱筛查

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串联质谱筛查 遗传性代谢疾病是由于遗传性代谢途径的缺陷,引起异常代谢物的蓄积或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缺乏,而导致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它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尿素循环、碳水化合物、类固醇、金属、维生素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异常,可导致多个系统受损。 该类疾病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500余种,是人类疾病中病种最多的一类疾病。虽然每种遗传性代谢疾病均属少见病或罕见病,很多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些疾病,但这类疾病危害很大,综合患病率高,可达到四千至五千分之一。有些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早期,例如出生后数小时或几天内即发病,部分疾病却可在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发病。如果不及早发现,对身体可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害,如智力低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对人口素质、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构成很大的威胁。 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发展历程: 早在1953年,德国 Bickel医生首创使用饮食疗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并提出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概念,以及早期诊断对治疗遗传性代谢病的重要性;1961年美国Guthrie 医生建立采用干血滤纸片血样测定血中苯丙氨酸浓度,这一方

法简便且方便运送,为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提供了手段。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筛查为遗传性代谢病的防治提供了典范。虽然这类疾病通常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能采取预防措施,以敏感、特异、安全、经济的技术,在疾病发作前即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预防伤残的发生。 新生儿疾病筛查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被普遍认可,新生儿疾病的筛查也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普及。与此同时,筛查的疾病病种也逐步增多,由最初苯丙酮尿症一种增加到目前的数十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方法也越来越灵敏、可靠,串联质谱技术的发展为逐渐向一次实验检测多种疾病的模式转变提供了可行有效的手段。 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上海和北京开展,经过20年的探索,中国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经历了从自发开展到有序、系统规划组织的过程。目前,全国各地主要筛查先天性甲低和苯丙酮尿症两种可导致智 能发育障碍的疾病。串联质谱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端实验室,是更为先进、有效的分析技术,传统的新生儿筛查通过一次实验只能检测一种疾病,多种疾病需要多次检测来完成。串联质谱技术可以分析血液中多种化合物的浓度,通过一次检测便可以知道代谢产物数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只需数滴血通过一次检测,在几分钟内检测数十种氨基酸、有

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分析报告报告材料201604WK

(LC/MS 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串联质谱(LC/MS)遗传代谢病筛查 项目分析报告

某某************* 目录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概述 (4) 2.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 (4) 3.国内外新生儿筛查现状 (5) 3.1 国内法规和技术规X (5) 3.2 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现状 (7) 遗传性代谢缺陷筛查与诊断方法 (8) 筛查技术 (8) 诊断方法 (8) 串联质谱在新筛中的应用现状 (9) 3.4.1 国内现状 (9) 3.4.2 国外现状 (9) 4某某地区开展新生儿串联质谱的可行性分析 (10) 市场分析 (10) 4.1.1 新生儿串联质谱收费情况[12] (10)

某某(含江阴、宜兴)常住与出生人口变化 (10) 市场容量分析 (11) 竞争分析 (12) 4.2.1 试剂与仪器来源 (12) 4.2.2 新筛竞争对手 (12) 标本来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盈利计算 (12) 技术分析 (13) 4.4.1 靶标可靠性 (13) 4.4.2 技术成熟性 (13) 技术平台的专业性 (14) 法规风险 (14) 5产品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客户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筛查对象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收费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建议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调研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拟采取的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7.参考文献 (14)

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

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 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是一项涉及新生儿 疾病筛查的专业技术共识,旨在为新生儿筛查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指导和标准。以下是对该共识的详细精确描述: 1. 疾病筛查目标: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主要目 标是尽早发现新生儿潜在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以便及时采 取治疗措施,避免或减轻疾病对婴儿的损害。 2. 筛查范围: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可覆盖多种常 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苯丙酮尿症、甲基丙 二酸血症、戊二酸血症等。具体筛查项目可根据地区、资 源和技术条件而有所不同。 3. 筛查方法: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主要通过检测 新生儿的血液样本中的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技术进行分析 和鉴定。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特点,能够同时检测多种代谢产物,提高筛查效率和准确性。 4. 筛查流程: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流程包括样 本采集、代谢产物分析、结果解读和报告。样本采集通常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进行,采集血液样本,然后送往 专业实验室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分析结果由专业人员进行 解读,并生成筛查报告,及时通知医生和家长。 5. 筛查结果解读: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结果解 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家族史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 合分析。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认和诊断,以确定是否存

在遗传代谢性疾病。 6. 随访和治疗:对于确诊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及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制定,并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 质控和质量保证: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质控和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样本采集、运输、分析和结果解读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总之,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是一项重要的新生儿筛查技术,通过准确、可靠的方法,早期发现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以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之串联质谱技术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之串联质谱技术 王兴光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 提高人口素质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从新生儿开始。由于多种原因,新生儿会患有很多种疾病,有些发病早、有些发病较晚、有些疾病甚至终生困扰着一个人的健康,其中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作为非常重要的疾病群,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两项疾病的筛查: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的改变遗传代谢性疾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

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又称遗传代谢异常或先天代谢缺陷(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IEM )。这种疾病大多为单基因遗传病,涉及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尿素循环、碳水化合物、类固醇等多种物质的代谢异常。在人体内有多种氨基酸:丙氨酸(Ala),精氨酸(Arg),瓜氨酸(Cit),甘氨酸(Gly),亮氨酸/异亮氨酸/羟基脯氨酸(Leu)/(Ile)/(Pro-OH),蛋氨酸(Met),鸟氨酸(Orn),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酪氨酸(Tyr),缬氨酸(Val)等等;同时包括多种酰基肉碱:游离肉碱(C0),乙酰肉碱(C2),丙酰基肉碱(C3),丙二酰肉碱/3-羟基-丁酰肉碱(C3DC)/(C4OH),丁酰肉碱(C4),甲基丙二酸(C4DC),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异戊酰肉碱(C5),戊烯酰肉碱(C5:1),戊二酰肉碱(C5DC),3-羟基-已酰肉碱(C6OH),已酰肉碱(C6),已二酰肉碱(C6DC)。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主要通过检测这些物质的变化,在人体代谢途径中任何一种物质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循环代谢过程,代谢物质异常的增加或者减少就会影响整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表现出相应的疾病。 串联质谱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单次检验项目多、灵敏度较高(通常是达到纳克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尤其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目前欧、美、澳洲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及串联质谱疾病筛选。主要筛查三类约45种遗传代谢病,包括:有机酸代谢异常、脂肪酸氧化异常、氨基酸代谢异常。

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200例遗传性代谢疾病高危儿童的干血滤纸片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比较。结果 确诊患有有机酸血症的儿童患者有64例(占5.3%),其中甲基丙二酸尿症(MMA)26例,丙酸血症(PA)11例,生物素酶缺乏症5例,全羧化酶合成酶 缺乏症10例;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2例,3-羟基-3-甲基戊 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2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3例,异戊酸 血症(IVA)1例,戊二酸血症()GA-I型3例,戊二酸血症GA-II型1例。结论 串联质谱技术在诊断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早期干预与预防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发 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串联质谱有机酸酰基肉碱鉴别诊断 Application of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Organic Acid Metabolism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Abstract】Obbjective: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organic acid metabolism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seases. Methods: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as us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dry blood filter paper 1200 cases of hereditary metabolic disease in high-risk children. Results: Diagnosed with organic acidemia children patients 64 cases (5.3%), wherein the methylmalonic aciduria (MMA) in 26 cases, propionic acidemia (PA) in 11 cases, biotinidase deficiency in 5 cases, 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 deficiency in 10 cases; 3- tigl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 deficiency disease (MCC) in 2 cases, 3- hydroxy -3- methyl amyl two acyl coenzyme A lyase deficiency (HMG) in 2 cases, beta ketothiolase deficiency (BKT) in 3 cases, isovaleric acidemia (IVA) in 1 cases, glutaric acidemia (GA-I) in 3 cases, 1 cases of glutaric acidemia type GA-II.Conclus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of children's organic acid metabolism disease, early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of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keywords】]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rganic acid acyl carnitin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串联质谱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是一种高效、快速和准确检测物质 含量的技术。它在医学领域方面已经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新生儿有机酸血症的鉴别与诊断中。串联质谱技术原理是对干血滤纸片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氨基酸、有机酸、酰基肉碱和脂肪 酸的水平来判断代谢疾病[1]。本文主要对近三年来我院确诊为有机酸血症的64例儿童病例 进行串联质谱分析,研究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有机酸代谢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为更好地 预防与治疗遗传性代谢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来自全国的1200例疑似患有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儿童病例。这些儿童患者的年 龄在0周岁到16周岁不等,其中,男性患儿456例,女性患儿744例,对照组为1600例健 康儿童。在这些儿童中,男女比例57/93,平均年龄为4.2周岁。从儿童患者的手指或者静脉取血制成干血滤纸片之后送检。 1.2 方法:使用串联质谱技术对干血滤纸片中的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进行分析参考文献报道 的方法,将干血滤纸片通过含酰基肉碱和氨基酸内标的甲醇萃取,盐酸正丁醇衍生之后,可 以用于上样检测。用于质控检测的样品来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新生儿疾病筛 查的质控部门所提供的酰基肉碱串联质谱分析的血滤纸片。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类型的有机酸血症分析其经过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所呈现的参数差异。 2 结果 2.1 串联质谱检测结果共确诊64例有机酸血症(5.3%),其中男女比例29/35,其中有26例 是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有11例是丙酸血症(PA),5例生物素酶缺乏症和10例全羧 化酶合成酶缺乏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MCC)2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酰 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HMG)2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BKT)3例,异戊酸血症(IVA)1例,

液相串联质谱筛查高危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遗传代谢病研究共3篇

液相串联质谱筛查高危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遗传代谢病研究共3篇 液相串联质谱筛查高危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遗传代谢 病研究1 液相串联质谱筛查高危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遗传代谢病研究 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是一类遗传性疾病,由于特定酶缺陷或代谢途径受阻引起代谢产物积累或缺乏等异常,导致身体部位功能障碍,而常常导致严重身体伤害或智力障碍,部分可导致患者短命。IMD共有200种以上,其中儿童尤其是新生儿极易罹患。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显得极为重要,无论是同种族或跨种族的背景下。 液相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药物代谢、环境科学等领域,其特点在于可以精确检测微量生物分子,且对多种样品类型适用,如血液、尿液等。通过对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脂肪酸代谢异常、氨基酸代谢异常和糖代谢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的情况。 在中国,液相串联质谱作为新生儿筛查的一种手段,较为常 规地被使用。通过对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测量,LC-MS/MS技术 可用于识别儿童与成人的遗传代谢病,具有准确、快速和良好

的可重复性等优点。 高危儿往往是指一些婴儿因出生时机不正常或受母亲妊娠期感染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出生时,存在一定的高风险,需要密切关注,如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值、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则指那些需要应急救治,常常需要在密切关注下进行一连串的治疗过程的婴儿。这两个群体都面临较大的遗传代谢病风险。 最近的研究表明,液相串联质谱检查可对高危儿和NICU患儿 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并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例如,LC-MS/MS是用于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半乳糖血 症和丙酮酸血症等疾病的标准方法。 该研究的结论为,LC-MS/MS可用于快速和精确的筛查高危儿 和新生儿NICU患儿中常见的10种遗传代谢病,包括苯丙酮尿症、营养缺乏性龋齿、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检测接骨板的麦角酸、半乳糖血症、异副酸血症、异丁酸血症、异戊酸血症、丙酮酸血症和无机质酸中毒。同时,支持得到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扩大样本量,提高准确性。 总之,液相串联质谱在筛查遗传代谢病中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对于高危儿和新生儿NICU患儿等高风险人群,利用该 技术可以早期揭示代谢紊乱疾病,以便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治疗,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串联质谱技术地基本情况

技术的基本情况 1. 技术原理:(包括技术方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等)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的化合物分子电离成不同质量电荷比(m/z)的带电离子,按其质荷比的不同进行分离,从而对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并通过测定离子峰的强度计算出待测化合物的浓度。串联质谱(MS/MS)是由2个质谱仪串联而成,一级质谱将化合物按不同质荷比进行分离并对化合物进行能量修饰,二级质谱检测被测物质与惰性气体碰撞后的碎片离子的子离子,由被测物质的质荷比及其碎片子离子的质荷比共同对一个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串联质谱是一种特异性更高,更准确的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技术。串联质谱用于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的实际操作中通过利用含有稳定同位素内标的溶液对滤纸干血片样本进行萃取,然后用串联质谱系统进行检测。每个分析物的检测结果与它们对应的稳定同位素内标相关并与分析物浓度成正比。串联质谱分析中数据的采集是通过中性粒子丢失、母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三种模式来完成,获得的数据通过串联质谱系统中的软件处理完成。应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新生儿外周血液中40余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根据外周血液血液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浓度的变化筛查出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代谢病共三大类40余种遗传性代谢病,并对其中一部分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仪器选用了国内目前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诊断中普遍采用的AB SCIEX API 3200型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该款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超宽的动态范围和极高的可靠性,完全适用于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断。试剂采用广州市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氨基酸、肉碱检测试剂,试剂盒采用了目前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 新生儿逮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是一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实验方法。它通过串联质谱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病,如枫糖尿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具体来说,串联质谱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将多种疾病检测项目整合在-起,通过一次实验就能完成多种疾病的筛查,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串联质谱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到血液中的代谢物,从而准确地诊断疾病。 新生儿逮传代谢病串联质谱检测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症状。 2.苯丙酮尿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积累,进而影响大脑发育和智力水平。 3.枫糖尿病:这是一种罕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枫糖酶,导致枫糖代谢障碍,进而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和智力低下等症状。 4.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所需的酶,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引起生长迟缓、性发育异常等症状。 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代谢葡萄糖,进而引起贫血、黄疽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谐检测项目只是一种筛查方法,如果检测结果异常,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和生化诊断等确诊实验,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逮传代谢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制表:审核:批准: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李丽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对新生儿是否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串联质谱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入院进行常规筛查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足跟血样的采集,将采集得到的血液滴在采血专用的滤纸上,使用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测定试剂盒对样本进行处理,采用串联质谱仪进行血片中的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浓度的分析工作。结果经过对200例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3例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占研究对象总数的1.5%,其中,1例研究对象患有异戊酸血症,2例研究对象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结论在对于新生儿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其对于脂肪酸代谢的紊乱、有机酸代谢的紊乱以及氨基酸代谢的紊乱等造成的疾病都能很好地进行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9(008)001 【总页数】3页(P60-62) 【关键词】儿童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串联质谱;临床效果 【作者】李丽 【作者单位】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山东德州253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96 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医学领域的蓬勃发展。同时,由于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提升新生人口的素质逐渐成为了预防医学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1]。 相关研究表明,先天性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是造成新生儿身体素质较差的主要问题,该病的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在体内生化水平与激素水平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临床上,对儿童采取相应的筛查工作,可以在疾病出现前,对其作出明确的诊断,从而尽早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此类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2]。近年来,伴随着疾病筛查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于筛查的方法日渐丰富,目前,串联质谱技术凭借其高效、精准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过程中,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本次研究针对串联质谱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数据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入院进行常规筛查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临床上疑似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儿童,例如表现为智力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精神行为反常、肌张力不足、肝脾肿大、抽搐以及反复性呕吐等,以及生化指标异常的儿童,例如代谢性酸中毒与低血糖等。在这些样本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研究对象年龄在15天-6个月,平均年龄3.2个月。同时,在研究开始前,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已经申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并获得委员会同意,研究对象监护人对研究的具体内容表示知情与同意,并签订了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1.2 样本采集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深度小于3 mm,将血滴在Scheicherand Schuell 903滤纸样本卡。所有样本阴凉处阴干。 1.1.3 试剂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琥珀酰丙酮串联质谱测定试剂盒为美国

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遗传性代谢病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串联质谱技术在儿童遗传性代谢病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儿童遗传性代谢病在筛查过程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常规筛查的267例儿童进行分析,通过足跟采集血液,将其滴注在采血滤纸上,干血滤纸片与已经含有已知量的酰基肉碱、氨基酸同位素内标一起,通过甲醇萃取,鹽酸正丁醇衍生之后,通过串联质谱仪对血片中酰基肉碱谱及氨基酸谱浓度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所选的267例标本急性分析,4例标本检出为阳性,占1.4%,其中2例为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为希特林蛋白缺乏症,1例为异戊酸血症。结论:串联质谱技术能够对45种遗传性代谢病进行检测,包括有机酸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以及脂肪酸代谢紊乱性疾病,对儿童开展遗传性代谢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串联质谱技术;儿童遗传性代谢病;筛查;应用价值 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是现今预防医学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激素水平、体内生化水平改变[1]。对儿童实施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能够在疾病出现之前,早期做出明确诊断,有利于疾病采取早期的治疗措施。随着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不断进步,能够用于筛查的技术手段逐渐增多。近些年,串联质谱技术逐渐的应用于临床,这让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效率得到了更多的检出概率,而且逐渐的扩展了筛查疾病的类型,实现了一种实验检查多种疾病的要求,明显提升了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体检的患儿和家属解释后同意进行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267例儿童进行分析,其中143例为男性,124例为女性;年龄7 d~5个月;临床怀疑患有遗传性代谢病高危儿童的临床表现具体包括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落后、肌张力异常、精神行为异常、肝脾肿大、黄疸、抽搐、反复呕吐,还包括一些实验室症状,如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 1.2 方法 通过足跟采集血液,将其滴注在采血滤纸上,干血滤纸片与已经含有已知量的酰基肉碱、氨基酸同位素内标一起,通过甲醇萃取,盐酸正丁醇衍生之后,通过串联质谱仪对血片中酰基肉碱谱及氨基酸谱浓度进行分析。 串联质谱技术主要是将被测物质通过分子电离成为各种质荷比(m/z)不同的带电粒子,之后运用电磁学原理,依据其所形成的离子峰、谱图强度定量和坚定分析物[3]。串联质谱则是通过两个MS通过碰撞室(CID)串联形成的,通过多样品离子进行检测的特定质荷比实施定性分析,运用同位素内标实施定量分析,明显提升了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同时检测30多种疾病的指标无以

串联质谱技术的基本情况

技术的基本情况 1. 技术原理:(涉及技术方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等)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的化合物分子电离成不同质量电荷比(m/z)的带电离子,按其质荷比的不同进行分离,从而对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并通过测定离子峰的强度计算出待测化合物的浓度。串联质谱(MS/MS)是由2个质谱仪串联而成,一级质谱将化合物按不同质荷比进行分离并对化合物进行能量修饰,二级质谱检测被测物质与惰性气体碰撞后的碎片离子的子离子,由被测物质的质荷比及其碎片子离子的质荷比共同对一个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串联质谱是一种特异性更高,更准确的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技术。串联质谱用于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的实际操作中通过运用品有稳定同位素内标的溶液对滤纸干血片样本进行萃取,然后用串联质谱系统进行检测。每个分析物的检测结果与它们相应的稳定同位素内标相关并与分析物浓度成正比。串联质谱分析中数据的采集是通过中性粒子丢失、母离子扫描和多反映监测三种模式来完毕,获得的数据通过串联质谱系统中的软件解决完毕。应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新生儿外周血液中40余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根据外周血液血液中氨基酸、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浓度的变化筛查出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代谢病共三大类40余种遗传性代谢病,并对其中一部分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仪器选用了国内目前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诊断中普遍采用的AB SCIEX API 3200型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该款仪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超宽的动态范围和极高的可靠性,完全合用于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断。试剂采用广州市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氨基酸、肉碱检测试剂,试剂盒采用了目前

最新: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

最新: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 摘要 串联质谱(TMS)技术已用于新生儿氨基酸代谢障碍、有机酸血症及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等遗传代谢病筛查,但各实验室技术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为了规范我国TMS新生儿筛查实验室与技术各环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室间质评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用以促进TMS技术在我国新筛中标准化和规范应用,提升技术水平与实验室能力。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MS)检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中数十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的水平,筛查氨基酸代谢障碍、有机酸血症及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等多种遗传代谢病,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防治。为了规范我国利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实验室技术各环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室间质评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参照国内外最新文献与指南,制定本版新生儿疾病筛查串联质谱技术专家共识,用以督促各实验室加强质量管理,提供标准化的筛查服务,以促进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规范应用[1,2,3]。 一、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疾病筛查概况 (一)筛查实验过程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收集的婴儿足跟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DBS)样本中的分析物进行检测。DBS样本中加入含有对应的内标的提取液,在适当的提取时间之后,转移提取物,去除残留DBS样本。提取液可被直接分析(非衍生化法)或经衍生化后再进行分析,以提高一些化合物检测的灵敏度。分析时,提取物经流动注射方式被引入到质谱仪并进行分析,无需对分析物进行前期层析分离。串联质谱仪通过组合三台四极质量分析器对目标分析物(例如,氨基酸、酰基肉碱)进行检测,第一个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对目标分析物进行检测,第二个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对目标分析物进行碎裂处理,第三个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对目标分析物的碎片离子进行分类排列,这个过程被反复执行,从采样到完成检测的整个分析过程总时间一般不超过到2 min[4,5]。 样本中分析物的浓度通过计算每个分析物和已知浓度的内标物之间的信号强度比率而得到。结果分析时通过关联每种目标分析物对应的疾病种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报告应简洁明了,同时注意时效性。 (二)工作流程 根据《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64号)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的要求[6,7],基于串联质谱技术的新生儿疾病筛查(newborn screening,NBS)工作必须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开展。实验室筛查工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并制定从样本接收到报告解读及随访复查整个环

有机酸代谢病的高危筛查

有机酸代谢病的高危筛查 有机酸是氨基酸、脂肪、糖中间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羧基酸,由于某种酶的缺陷导致相关羧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的蓄积,导致有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又称有机酸尿症(Organic Aciduria)或有机酸血症(Organic Acidemia),是遗传代谢性疾病中较常见的病种。患儿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可以自胎儿期到成年各个时期发病,如不能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死亡率很高,存活者常遗留严重神经系统损害。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有机酸代谢病常常被漏诊或误诊。 近年来,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串联质谱分析技术,国内外在有机酸代谢病的高危筛查方面进行了有关研究,并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 1 有机酸代谢病的种类 自1966年Tanaka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报告首例异戊酸血症以来,迄今已发现了30多种疾患,虽然每种疾病发病率较低,但因病种较多,总体发病率较高。根据代谢阻断的途径可分为以下几类(见表1)。 1.1氨基酸代谢过程障碍:约占半数以上,多为氨基酸代谢第2、3步之后的中间代谢障碍。其中以分枝链氨基酸中间代谢障碍最多,也可见于芳香族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的代谢障碍。生化特点以有机酸蓄积为主,一般不伴有氨基酸蓄积。 1.2氨基酸以外的代谢异常:即糖、脂肪的中间代谢异常,如:乳酸、丙酮酸、三羧酸循环、酮体、谷胱甘肽循环、甘油酸等代谢障碍。 1.3多部位代谢障碍:某种因子的缺乏可导致一组酶的功能障碍,如生物素代谢障碍引起多种羧化酶缺乏症、电子传导黄素蛋白缺乏导致戊二酸尿症Ⅱ型(多种酯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1.4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异常(β氧化异常):部分有机酸代谢异常以急性脑病、瑞氏综合征、婴幼儿猝死的形式起病,脂肪酸β氧化异常则为其中的一组代表性疾患。 2有机酸代谢病的发病机理某阶段的代谢障碍造成其前身有机酸类物质异常蓄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及脑、肝、肾、心脏、骨髓等脏器功能损害。除前驱物质的蓄积外,旁路代谢产物增加,体内常有多种有机酸异常。如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体内除甲基丙二酸、丙酸的蓄积外,合并甲基枸橼酸、甘氨酸、丙酮酸、谷氨酸的蓄积,线粒体能量合成功能下降。并且,由于蓄积的有机酸需要转化为酯酰肉碱向尿中排泄,肉碱消耗异常增加,导致继发性肉碱缺乏症。脂肪酸β氧化异常导致脂肪酸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加,能量代谢障碍。

东莞地区串联质谱技术筛查遗传代谢病患儿的初步应用

东莞地区串联质谱技术筛查遗传代谢病患儿的初步应用 袁晃堆;叶立新;姚月玲;方运勇;黄小玲;张玉琼;肖燕青 【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在东莞地区筛查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应用价值,为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干血滴滤纸片法将患儿血液标本滴于采血纸片形成血斑,自然风干后应用API3200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结果在1206例遗传代谢病高危儿的检测中,筛查出高瓜氨酸血症12例,Citrin 缺陷病4例,丙酸血症4例,戊二酸血症2例,高精氨酸血症3例,脂肪酸代谢 异常6例(其中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例,中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缺乏症1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多种氨基酸代谢异常症2例,尿素循环 障碍症2例,同型半胱氨酸尿症1例,高甲硫胺酸血症5例,苯丙酮尿症5例, 高苯丙氨酸血症5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具有高效快捷并可实现标准化自动化操 作等优点,在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早期诊断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screening sick children with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in Dongguan area,and to provide laboratory evid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hereditary metabolic diseases. Methods Dry blood spot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blood spot,and the blood spot was detected by API3200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fter natural air drying. Results 1206 cases of high-risk sick children with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 were screened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here were 12 cases of high citrullinemia,4 cases of citrin deficiency disease,4 cases of propionic academia,2 cases of glutaric aciduria,3 cases of hyperarginemia,6 cases of fatty acid metabolis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