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篇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篇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篇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

在面临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破坏后,需要强大的救灾物资物流体系来保证人民安全。如今繁多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对救灾物资物流问题展开严肃深入的思考。首先分析了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的现状,进而建立救灾物资物流指挥体系、救灾物资配送体系和应急配送策略来完善我国的救灾物资物流体系,最后将理论与数学建模相结合起来,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解决救灾物资物流实施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实现高效、准确、安全的救灾物资供应。

1 引言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如何有效地分配与调度物资,以避免浪费或堆置无用,将是决定紧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系统优劣的关键。在对国内外救灾物流系统发展现状及其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紧急救灾物资物流指挥体系和配送系统模型,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将救灾物资紧急配送到灾区,获得最大化救灾效益的目的。

2 目前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物资调配整体秩序混乱

灾害过后,大家积极捐款捐物,尽自己所能为救灾出一份力。但由于没有正规化、法制化的应急保障机制,并且捐款物资来源广、调配部门多,使物资难以协调,效益背反原则下使的救灾物流成本增加,影响反应效率。

2.2 基础设施被毁,大型设备难以进入灾区

地震或者强降雨后当地的基础设施被毁,时常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使得运输机难以着陆,卡车、挖掘机、搬运机等大型物流设备无法开进灾区。基础设施的不足,应急通道建设的缺乏,无疑影响了救灾的进度和效率。

2.3 救灾物资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灾区对人力、救生、生活、医疗器械类及药品类等人、财、物的需求量很大。但救援机构对物资需求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无法准确预测,救援机构无法快速制定配送策略,造成救灾延误。

2.4 救灾物资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地震中,救援机构物资发放的时间、目的地以及发放效果等情况未能全面掌握,造成部分救灾物资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反映了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物流的要求。

2.5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不合理

我国已经设立了哈尔滨、沈阳、天津、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西安和成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但这10个仓库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和,难以对西部灾害地区实施快速响应。并且某些仓库的储备物资品种单一,管理及物流设备比较落后,物资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较低。配送物流中心过于集中在10个城市,仓库储备的物质单一,只是帐篷、棉被一类,国家储备仓库严重不足。

3 完善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系统的措施

3.1 建立救灾指挥体系

在灾害发生后,我们经常面临着救灾物资的分配出现了多种渠道分发和多种指挥协调的混乱局面,导致一些救灾物资未能及时发挥作用。而且,邻近灾区的人民为了帮助救灾,自行驾车拉货到灾区,但由于道路问题被阻挡在进入灾区的救援通道,使得救援无法及时,缺乏一个协调机构。同时,这个协调机构都是由政府根据应急方案从各单位紧急抽调人员临时组成。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暴露出灾情信息滞后、救援工作效率不高以及严重影响政府其他工作正常开展等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根据我国政府结构和物流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3.2 救灾指挥体系要素

3.2.1 救灾物流节点

救灾物流节点包括救灾储备库、救灾配送中心、救助中心、救助点。其功能有一方面,提供救灾时所需的物资,如何收集合理,按需分配救灾物资,为救灾人员和受灾人员提供安全救助中心,保障救灾过程中物资和人员安全,另一方面,对于改善救灾过程中出现的配送混乱,救灾物资不合理运输等问题提供支持。

3.2.2 救灾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对灾害发生后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以实现存储救灾物资、实时动态监控、应急事物处理、辅助管理决策、基础数据库这几个功能,并向指挥系统进行信息反馈,辅助做出决策。此系统也是解决我国救灾物资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的方法。实时动态监控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灾害的进一步发生情况,对突发状况迅速反应,减少人员伤亡。

4 建立救灾配送体系

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造成道路的损坏,造成灾区联系外界道路的中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通过直升机空投来进行救灾物资配送,但空投由于受到天气、成本及运量等因素的限制,在救灾中的作用比较有限。因此,救灾物流往往需要配合道路抢修,以便于救灾物资配送。救灾物资配送过程

中,运输工具的规模、种类、大小乃至于基本道路设施等都不如一般企业物流明确、稳定。救灾物资物流配送体系在救灾物流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以往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但存在着效率低,供需不平衡,分发面窄。

在灾害发生后,应快速收集供应点及灾区的相关信息并依其对救灾物资需求的迫切性进行聚类分组,并根据对供需状况的评估,确定供需是否平衡,供给能否满足灾区需求。如供需平衡则建立科学的配送模式进行配送;否则,对供需失衡时的配送权重进行确定并组织配送。最后,还需判断是否所有灾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若未满足,则将本期未满足的需求累积到下一期做规划直到所有灾区需求被满足为止。

5 建立救灾物资资源分配模型

5.1 模型前期准备

首先,采用ABC 分类法划分救灾物资的优先级,可把救灾物资分为:

A 紧急类:即在应对突发灾害中必不可少的救灾物资;

B 消耗类:即在应对突发灾害中可以更为有效地减少损失的救灾物资;

C 补充类:即在应对突发救灾中非关键物资。

接着,收集受灾地区的需求资料包括经济损失、受灾程度、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数量等因素,以及各个储备仓库的供应资料,用需求聚类分析法对灾区需求点进行群组排序,然后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将最重要、优先级最高的救灾物资分配给需求最急迫的地区,选择恰当的配送模式进行配送,评判的满足程度。假设这里面灾区需求程度已知。

5.2 模型建立

5.2.1 灾区配送排序模型

排序时所考虑的因素可以以第一阶段各属性中的原始数据,将进行变换处理所得的评分作为该项模糊评估准则的效用值,并以各效用值平均数总和的高低作为评估其处理优先级的依据。

5.2.2 效用分配模型

灾民物资需求效用不同,使每种物资分配效用最大,从而达到所有物质和效用最大。此法是将有限资源最优分配问题转化为0-1 背包问题,利用遗传算法得出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

5.3 模型求解

设第i 种物资总量为Ci(Ci>0),要使所有的空间区域物资效用之和达到最大。假设救援物资效用(Uij)与灾民对此救援物资的需求量v成反比,与灾民对此救援物资的急需程度D成正比,即U=kD/v,k 即为相应的救援比例系数。假设对于不同的救援物资,救援比例系数是不同的。

6 结束语

救灾物资物流虽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我国救灾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救灾物资物流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就有限的资源,规划最佳的运用流程与策略,以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将救援物资紧急配送至灾区,是当前我国救灾工作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目前救灾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救灾指挥体系,配送体系以及两个模型,目的是在灾害发生后如何有效的进行救援工作,把进行救灾物资合理分配,提高救灾效益。但救灾物资物流体系还涉及众多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虽经各方巨大努力,但仍暴露出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生产滞后,物流运行不畅、调度难度大,分发、配送效率低,末端快递收派难,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薄弱等问题。其原因是缺乏完善的应急物

资保障管理体制,缺乏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缺乏专业应急能力,缺乏完善的应急法律法规,缺乏应急管理思维。需系统考虑应急物资的生产、采购、储备、运输、储存、分拨、快递、配送等,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物流网络,提升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智能物流等能力。

第一时间把正确数量、质量、品种的应急物资以正确方式送达目的地,对于一线人员顺利开展防疫救援、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快速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减少各类损失、降低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不利影响有重大意义。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来势猛、波及广,形势复杂严峻。打赢防控疫情攻坚战,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构建起一个系统综合、快速响应、多方协同、坚强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虽然各方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有些是当下马上应该解决的,有些是下一步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完善的。

一、本次疫情中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暴露出的问题

应急物资保障涉及应急物资的生产、采购、捐赠、储备、运输、仓储、配送、分拨等彼此关联、环环相扣的诸多环节。此次疫情防控中,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生产滞后。疫情暴发以来,医用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核酸检测试剂等医用应急物资始终处于“紧平衡”甚至短缺状态,储备严重不足,生产供应不上。不仅仅是武汉和湖北省,全国多个地区的多家医院都存在这些问题。虽然其中有疫情规模超出一般预案、春节期间缺少原材料和工人等客观因素,但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和生产中的问题。

2.应急物资干线通行不畅、调度难度大。一些地方未经批准封闭高速公路,阻断国、省干线公路,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造成通行受阻,运营难度增大。此外,最初阶段对湖北、武汉来向的车辆及驾驶员采取的隔离措施虽然非常必要,但客观上使得运力减少,调度难度加大。

3.应急物资分发、配送效率低。紧急调拨、采购以及社会捐赠的医护物资抵达武汉后,一方面是仓库爆满,另一方面停留时间过长,不能第一时间分发配送到急需的医疗机构,对医院防治工作带来影响。

4.疫区末端快递收派难。交通管控从严、物资驰援增加,导致疫区快递配送单数量激增。顺丰公司反映:武汉当地运

力只能支撑成功派送10万票/日,滞留近90万票快件尚未发出。为避免接触导致疫情扩散,武汉市内主要通过丰巢智能快递柜进行自助收寄,但小区封锁导致快递柜无法发挥作用,用户只能选择离家更远的柜子,增加了人员流动传播疫情的可能性。

5.航空物流能力严重不足。航空是时效性最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空中生命线”与国际应急物资战略通道。但截至2018年底,全国航空货运飞机仅160架,航空货运机场尚为空白,航空物流能力严重不足,国际航空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薄弱。航空货运公司规模普遍偏小,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顺丰航空仅有货运飞机60架,而美国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均拥有超过600架货运飞机,具有全球送达能力与很强的应急、战时保障能力。

6.医药物流、冷链物流薄弱。高效医药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疫情发生时难以提供快速、精准、高质量的配送服务。部分试剂盒、疫苗、药品、血液制品、生鲜食品等需要全程冷链,而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无全国性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设施设备缺乏,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操作流程不规范。

二、应急物资保障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以下五个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完善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制。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采购、接收捐赠、分发调拨、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常态下各司其职即可,问题并不突出。但应急条件下,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地方与企业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联动机制,应急物资保障缺乏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统一调度,应急物资生产与应急物流难以同步。应急物资保障缺乏完善的法规标准,在体制机制、指挥流程、单位协同、职责分工、动员补偿、第三方评估等方面缺乏法律依据,军、地,政、企在力量与资源融合上缺少可操作的标准。疫情发生初期出现防控真空、应急物资缺乏,防控过程中应急物资不断增加却得不到及时配送、浪费较大。各地政策不同,落地执行有偏差,导致即便有“通行证”,也未必能把物资顺利送进疫区。

二是缺乏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尽管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均拥有各类信息平台,但这些平台之间缺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缺乏可用于应急物资指挥调度、供需信息、物流资源、交通运输及环境信息等实时呈现的全国统一大数

据平台,缺乏数字化、智能化基础上的应急物资保障“国家大脑”,故难以对应急物流资源进行大范围高效率配置。

三是缺乏专业应急能力。海量应急物资接收、分发、配送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任务,需专业软硬件与人力支撑。无论是各省卫生健康委还是省市红十字会,均缺乏大规模物资接收、仓储、分类、集散的应急经验,缺乏高效物流管理能力。对于疫区医疗机构的需求,也不完全掌握,应急物资分给谁、给多少,标准不清晰、过程难监督。专业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平时缺乏实战演练,缺乏专业化、系统性、常态化的培训。

四是缺乏完善的应急法律法规。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应急物资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立法空白甚多。从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到运输、调拨、配送以及应急物资管理的组织设立等,均缺少相应法律法规基础。现存的一些法规通常以“试行”“暂行”“意见”“通知”等存在,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一些指导性政策过于原则而缺少可操作性。

五是缺乏应急管理思维。经常用常态思维代替应急思维。例如,捐赠物资从接收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基本上是常规的流程,应急特征缺失。

三、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建议

我国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也要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短期,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应急物资组织方式,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中长期,要紧紧围绕国家应急体系建设与应急物资保障需要,根据应急物资保障特点,结合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健康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要求,系统性考虑突发公共事件所需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快递、配送、回收以及信息处理等活动,以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与推进应急物资保障现代化为主线,以补齐能力短板为突破方向,以先进技术与组织方式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大力建设供需实时对接、干线支线末端有效衔接、水陆空协同、全国联动、军民融合、国际国内协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落实上述思路的具体政策建议包括:

(一)短期抓好“信息整合”“分发效率”“畅通通道”“无接触配送”四个关键点

一是加强信息收集整合,提高应急物资供需匹配度。有关部门加强对应急物资保障各类主体信息的获取整合(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应急物资生产信息、交通运输部负责应急运输信息),并实时上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以便中央全面

掌握应急物资需求、生产能力、库存储备、运力等信息,通过信息共享促进上下游协同运作。考虑到应急生产与物流成本的增加,制定合理的应急生产、物流等补偿标准。

二是提升应急物资分发专业化水平。根据防疫需求调整物资流向,防疫主战场(如医院)物资应保尽保,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保障,群众全覆盖保基本。按照物资类别实施专业化作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已有分配方案的捐赠物资可直接配送到急需地点,减少入库、卸货、清点、分配、再装车、出库等中间环节。

三是确保应急物流通道畅通。加强运输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干线支线末端衔接效率,消除末端梗阻。充分利用社会化物流网络与物流园区,建立进入疫区应急物资中转服务站。对参与应急物资保障的车辆与人员颁发跨省通行证。对紧急医疗物资、紧缺生活必需品,优先保障运力,对相关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

四是在一定范围实施“无接触配送”。支持危险地区、疫情隔离区推广使用无人机、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快递柜、无人超市等,实现“无接触配送”。

(二)中长期从优化体制机制、提升能力等方面根本性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制与法律法规。明确不同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物资主管或牵头部门,建立由交通、铁路、民航、邮政、卫生、应急、发改、工信、商务、财政、金融、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民政、公安、海关、军队、外交、红十字会等共同参与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中央地方联动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军民融合保障机制、社会力量动员及补偿机制、常态化演练及考核评估机制等。按照“第一时间、最快响应”要求,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标准,使应急物资保障在体制机制、指挥流程、协同机制、职责分工上有法可依,使军、地、政、企在力量与资源融合上有操作标准。对应急物资储备、生产、采购、捐赠、运输、配送等组织协调、工作流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明确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利。

二是建立国家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全面提升应急物资保障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基于政府、军队、社会、企业等多领域融合的国家应急物资大数据平台,使其涵盖应急物资生产储备、捐赠分配、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分发配送、应急需求等各方面信息。既有利于政府部门全面掌握情况,进行形势判断,也有利于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各参与方的协同协作。

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建成国家、地方、军队、企事业单位甚至家庭的一体化储备体系。合理安排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及结构,建设网格化布局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库。中央及省(区、市)地方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可设立应急储备专款。应急物资储备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及时了解医药企业、工业企业、商超、粮库等储存情况,提前协调好各种用品价格,避免价格上涨导致购货不足。做好应急人力资源储备,培训应急装备、设备使用和操作的人员。

四是完善应急物流网络。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路、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的比较优势,促进彼此有效衔接、互为补充,形成组合优势,构建立体、综合、现代的应急物流网络。加强国内应急物流网络与国际物流网络衔接。合理布局应急物流中心,提升组织能力与服务水平。

五是补齐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等短板。从战略高度建设一支与交通强国、大规模应急物资保障相适应的规模化、现代化航空货运机队,布局好航空物流枢纽与货运机场体系,减少战略性国际通道的对外依赖程度。引导大型医药物流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合作的方式整合中小型医药企业,形成辐射合理区域范围的网络健全、手段先进、配送及时的医药物流服务能力。对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做好规划,

抓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合理布局。健全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提高冷链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在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这是我国首次组建了应急管理部。早在2014年,驿盟园区平台创始人、物流园区专家孔庆广,就专门研究了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方向等问题。

现状

尽管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但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天灾”,决策失误、恐怖主义、地区性军事冲突等“人祸”仍时有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和预报,有的即使可以预报,但由于预报时间与发生时间相隔太短,应对的物资、人员、资金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因此需要完善的措施。对于我国而言,应急物流还是一个新事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

从宏观层面上看,从我国唐山大地震到“5.12”汶川大地震,从SARS、“禽流感”到近年频发的矿难、雪灾,人们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的被动局面均暴露出现有应急机制、法律法规、物资准备等多方面的不足,而且我国属于自

然灾害高发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国家处突的经验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急需对应急物流的规划、基础设施、实现途径等进行完善。

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任何决策者都无法确保所有决策均正确无误,另一方面,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使货物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也会产生应急需求,企业迫切需要制定预案,对不可抗拒的和人为造成的紧急状况进行有效地防范,将应对成本降到最低。

问题

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其问题突出表现为: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缺乏,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部分区域运网稀疏。此外,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

(2)组织机制不健全。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人员大多临时从各单位抽调,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尚未形成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的组织机制。应急物流组织更多为临时性的,彼此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和整合,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组织效率不高。

(3)应急物流企业发展严重不足。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企业是应急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市场实施主体,而国内专门从事应急物流的企业(如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园区、应急配送中心、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等)还相当缺乏。

(4)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一是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从物流合理化角度看,救灾储备中心应尽可能靠近受灾地区,以对灾情做出快速响应。二是救灾物资储备分散于各部门,物资保障成本较高。三是救灾物资供需失衡。我国救灾物资捐赠基本属于应急捐赠,而社会捐助物资很容易出现种类、时间上的供需失衡以及救援初期易出现应急物资缺乏而后期物资超常饱和,造成供应过多、浪费严重等问题。

(5)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自1998年特大洪灾开始,到2003年SARS疫情,以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都促使各方思考建立应急培训机制,开展专门的知

识、理念、技能的培训,增强官员的应急指挥和群众避险自救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和志愿者的技能,培养一批应对紧急情况的物流专业人才,但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应急培训经验、资金、设备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应急培训机制的发展。

方向

随着应急物流在救灾抢险中作用的不断突出,以及国家和民众防灾避险意识的增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从运输、信息、储备等基础设施到政策、管理等都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1)完善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重点投资和建设交通运输薄弱环节,构建网络化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线路与线路之间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有直达线路,又有迂回线路,保证应急交通运输线路全时畅通。建立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确保一种方式中断时,其他方式能及时补充。

(2)重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一要加强对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这是因为全社会应急物资来源广泛,涉及层面多,活动环节多,各类信息都要依靠共用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传递;二要使应急物流信息传递方式先进、稳定。由于应急物资的刚性需求,必须确保应急物流信息传递手段比常态下的信息传递方式更为先进、稳定和更具抗干扰能力。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篇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虽经各方巨大努力,但仍暴露出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生产滞后,物流运行不畅、调度难度大,分发、配送效率低,末端快递收派难,航空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薄弱等问题。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 在面临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破坏后,需要强大的救灾物资物流体系来保证人民安全。如今繁多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对救灾物资物流问题展开严肃深入的思考。首先分析了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的现状,进而建立救灾物资物流指挥体系、救灾物资配送体系和应急配送策略来完善我国的救灾物资物流体系,最后将理论与数学建模相结合起来,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解决救灾物资物流实施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实现高效、准确、安全的救灾物资供应。 1 引言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如何有效地分配与调度物资,以避免浪费或堆置无用,将是决定紧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系统优劣的关键。在对国内外救灾物流系统发展现状及其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紧急救灾物资物流指挥体系和配送系统模型,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将救灾物资紧急配送到灾区,获得最大化救灾效益的目的。

2 目前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物资调配整体秩序混乱 灾害过后,大家积极捐款捐物,尽自己所能为救灾出一份力。但由于没有正规化、法制化的应急保障机制,并且捐款物资来源广、调配部门多,使物资难以协调,效益背反原则下使的救灾物流成本增加,影响反应效率。 2.2 基础设施被毁,大型设备难以进入灾区 地震或者强降雨后当地的基础设施被毁,时常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使得运输机难以着陆,卡车、挖掘机、搬运机等大型物流设备无法开进灾区。基础设施的不足,应急通道建设的缺乏,无疑影响了救灾的进度和效率。 2.3 救灾物资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灾区对人力、救生、生活、医疗器械类及药品类等人、财、物的需求量很大。但救援机构对物资需求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无法准确预测,救援机构无法快速制定配送策略,造成救灾延误。 2.4 救灾物资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地震中,救援机构物资发放的时间、目的地以及发放效果等情况未能全面掌握,造成部分救灾物资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反映了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物流的要求。 2.5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不合理

疫情背景下区域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分析—以上海市应急物流系统为例

疫情背景下区域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 题及优化分析—以上海市应急物流系统 为例 一、上海市物流框架分析 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建立应急管理法制基本框架,制修订《上海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上海市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规范》《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细化了应急救援政策法规和制度,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经搜集各方资料并分析后,大致可以构建上海市应急物流供应链如图 1 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环节所示。应急物资的主要来源为城市物资集散中心和政府应急物资以及外地捐赠物资,其中城市物资集散中心可有市民在市场上自由购买,在应急状况下,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也会由应急管理局调动储存的应急物资经由街道居委会分发到市民手中。另一方面,外地慈善组织或其他据政府捐赠的物资也会经由街道居委会发放。

图 1 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环节 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地捐赠物资在市民收到的物资中占比较大,是市民在应急状况下接收应急物资的主要来源之一。截止至2022年4月15日,据不完全统计下表覆盖的各区捐赠食品物资已达1.1万吨,防护物资超过100万件。 进而,我们可以构建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系统如下图 2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系统所示。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链,市区内应急物流供应链和市区外应急物流供应链。 图 2上海市应急物资供应系统 二、区域应急物流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我们发布的《疫情下上海市应急物流情况调查》问卷回收结果,被调查者对区域应急物流的关注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应急物流系统风险识别和预测能力 包括风险管理能力、管理建设能力和应急物品储备能力。风险管理能流利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预报,管理建设能力包含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应急物品储备能力包含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物资供应商储备。 (2)应急物流系统传递信息和指挥能力 包括信息传递能力、应急物资供应应急指挥和执行能力、总结分析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包含突发事件通报和突发事件上报,应急物资供应应急指挥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应急物流是在突发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下,为了 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采取紧急调度、优先运输、快速处理等手段,及 时提供必需品和救援物资的物流系统。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应急物流能力不足。在灾害发生时,物流网络面临严重堵塞和崩溃的风险。有时候,物资和人员无法及时抵达灾区,导致救援和支援行动受阻。 2.信息共享不畅。在应急情况下,物资调度和运输需要实时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我国 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导致信息流通和共享的效率低下。 3.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导致 在灾害发生时无法及时调度和运输必需品。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物流网络的覆盖和能力。加强应急物流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扩大运输能力和储 备能力,提高物资调度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2.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 监测和共享,提高应急物流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3.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政府应加大对应急物流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体系,提高应急物流的快速响应能力。 4.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应急物流人才队伍,提高其综合应急指挥和调度能力,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 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和体系,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加强政 府和企业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我相信我国的应急物流能力 将会得到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灾害频发、突发事件增多、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应急物流已成为国家安全和经济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物资的滞后和充足性不足 在我国,应急物资主要分为消防、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四大类。但是,目 前我国应急物资建设仍滞后,物资储备、配置、投放滞后,占地小、品种少、质量差,不 能充分满足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需求。 二、物流配送渠道不畅 应急物流体系的配送渠道不畅,导致物资难以及时配送到需要的地方,缺乏联动机制,物流系统的管理难度较大。此外,物流运输公司普遍缺乏应急物流经验,无法充分发挥应 急物流的作用。 三、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 应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无法实 现物流需求和供应的科学、高效、快捷配送。 发展趋势: 一、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体系 应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全面提升储备物资的品种齐全和规模适宜,为应急物流提 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二、完善应急物流网络布局 通过建立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应急物 流配送网络,实现省际、市际的物流运输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依托市场力量发动应急物 流力量。 三、推进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各省、市、县应急物流信息的共享、互通,实现物流需 求与供给的科学配对。建立智能化应急物流管理系统,保障物流运作的高效准确性和信息 的科学性。

四、优化应急物流服务模式 建立应急物流服务机制,发挥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建立“一品一码”系统,实现物资流向全程的监管及跟踪,提高物流安全系数。 五、提高应急物流专业化人才队伍水平 要增加应急物流培训的质量和力度,加强应急物流人才、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应急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应急物流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要健全完善应急物流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法规,重视应急物流 建设并投入资金,提高应急物流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水平,加强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 现物流需求与供给的科学配对,以提高我国应急物流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的现状 (一)对应急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欠完善 我国把构建高效、快捷的应急物流提上了日程,但相应的行动还显得十分罕见,与之配套的构建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还十分少,各类应急预案体系还不够系统、全面,且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与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又缺乏足够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理论。 (二)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指挥绩效低并且不能充分利用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不能做到统一领导、行动就会给组织救援工作带来难以逾越的阻碍。无组织或组织混乱致使救援人员等待前序应急物资、装备的到达而错失最佳的救援时机,救援延迟。“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可是无数的非政府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却没有相应的组织或人员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救援工作。 (三)军民结合性不好,专业队伍和救援装备缺乏,派遣程序相对复杂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军、民都急切的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却不能有效地实现两者的结合达到

“1+1>2”的效果。如果能有效地集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的投入到灾害救援工作中来,可以有效的实现救援工作中的应急物流。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如资质认证、征用补偿等,难以有效调动物流企业投入应急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管理运营、资源整合和服务运营网络等方面所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承担重大自然灾害救灾任务的主要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等,缺乏专业的救援队伍,在灾害发生是一般只有航空和管道的受破坏度最小,而空中救援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过于繁琐。 (四)不能有效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沟通,致使虚假的、引起恐慌的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耳目和喉舌,不断报道公众关心的热点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应能充分发挥其主导舆论的强大功能,但新闻记者并非专业人士,对危机的发生及处理带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化解危机的专家如果不能有效地与媒体沟通,舆论报道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给一些恐怖分子空隙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另外一些不法商贩借机制造舆论致使一些商品工供不应求,给人民增加巨大的不安、恐慌,甚

新冠疫情下,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现状

新冠疫情下,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现状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我国应急物流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急物流管理是一项旨在保证物流运输的畅通和物资的快速运输的重要工作,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疫情期间,应急物流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其危机应对能力。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管理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物流配送网络不完善,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物流短板问题。另一方面,在疫情爆发期间,物资供应链出现崩溃,物资的运输和储备问题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此外,应急物流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需要提高,比如对物流运营过程的数据管理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急物流管理需要加强紧急采购与物流协调机制的建立,通过市场、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物流信息技术等手段,以及采取新颖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技术等方面来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同时,还需加大对物流短板问题的投入力度,加强对配送网络的维护和升级,加快冷链物流和末端配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物资紧缺问题。 此外,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物资运输受阻和机场、港口等关键节点的关闭给应急物流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危机时刻,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应对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构建智能物流体系可以提升应急物流协作过程信息交流的便捷度,缩短信息传递延迟,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同步处理和传递信息,

减少物流操作困难,缩短物流上下游的响应时间,增强应急物流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国应急物流管理存在不少短板问题,但无论是对于疫情还是其他危机事件的应对,应急物流管理仍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加强对应急物流体系的储备和建设、推进智能物流化的进程和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能力等方面,我们都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水平和状况,确保物资的快速运输和紧急调度的有效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有效地调配物资和服务的物流系统,以确保应急救 援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加速,突发事件频发,加大了国家应急物流 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面临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机制不完善、人才 培养等方面的挑战。 一、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仍需建设 应急物流的实施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路网、水运设施、铁路设施等。我国 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限的资源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应急物流效率 和质量的提高。 2、应急物流服务体系亟待建立 应急物流服务是指在突发事件中,物流服务机构向社会提供快速有效的物流服务,保 障应急救援的高质量开展。但是我国应急物流服务机构尚未建立起来,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导致物流服务的统筹性、协调性不足。 3、应急物流机制不够完善 应急物流需要完善的机制支持,确保应急物流工作的高效进行。我国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物资调配、车辆调度等关键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进一步 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4、人才缺口严重 二、发展趋势 未来的应急物流将更加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路网、水运交通、铁路设施等的修 建和优化,以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优化应急物流系统,将建立健全的应急物流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完整的物流支持 体系,实现突发事件物资和服务的快速、有效调配。 3、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将规范化 为了确保应急物流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物流管理体系,通过制 定完善的管理规范,使应急物流工作能够更加顺畅有效。 4、应急物流人才培养将不断加强

浅析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

浅析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军民融合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军 民融合的核心是将军队和民用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战略竞争力。而应急物流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 组成部分,应急物流体系在极端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是军民融合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军民融合的概念出发,分析应急物流的意义及现状,结 合实践探讨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对策。 一、军民融合的概念 军民融合是指民族军事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 型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模式。全面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是指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安全已经基本实现无缝链接,具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整体优化的军民关系,构建起全民防范、 全社会共建、全要素保障、全过程管理的新型国防体系。 二、应急物流的意义及现状 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时,从供应链、物流链和信 息链的角度出发,通过快速响应和多种运输方式,为救援、恢复、重 建等环节提供支持和便利的物流服务。应急物流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 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运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 社会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救援队伍的医疗保障不够完善,救援效率受到影响。 2. 物资储备不够充足,无法满足应急物流需求。 3. 物流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应急情况下物资配送不及时。 4. 综合协调能力不够强,应急物流资源配置不科学。 三、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对策 1. 统一协调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分级实施储备体系,规定从中央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全球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应急物流系统也正面临着新的 挑战。虽然我国的物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紧急情况的 处理及应对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 出应对措施。 一、问题分析 1. 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地方的应急物流系统还处于信息化程度 较低的状态,重要信息无法及时汇集和更新,缺乏快速、准确的反应 能力。 2. 物流设施建设有限。部分地区的物流设施建设不健全,如交通不便、仓储设施简陋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无法及时为救援提供支持。 3. 首段运输体系不健全。首段物流是应急物流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 前存在长途运输能力不足,无法快速抵达救援现场,影响了应急物流 的响应时间和效果。 二、解决方案 1.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应急事件信 息化程度,实现应急信息快速采集、分析和上报,协调并保障物资运输,提高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 2. 推进物流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物流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和仓 储设施的建设,提高应急物流设备、技术和人员的配置水平,同时建 立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以保障应急物资及时、有效地调配。 3. 加强首段运输体系。加强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首段物流运输能力,提高物流组织、运输和储备能力,确保物资在“黄金时间”内快 速投放到救援现场,帮助解决救援物资分散、到位慢、调剂难等问题。 三、结论 应急物流系统是应对紧急情况的最后防线,必须保证其应变能力。我

国应急物流系统目前还存在一些瓶颈,需要在信息化建设、设施建设和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推进和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优化应急物流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应急物流论文15篇(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管制)

应急物流论文15篇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管制 应急物流论文 摘要: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理论。应急物流机制和体系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关键词应急物流物流论文物流 应急物流论文: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管制 一、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不充分。理论界对于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深入,对于应急物流来说,属于一个 相对比较复杂的系统,包含物流的组织、物流的指挥、物 资的筹备、物资的运输、构建应急中心等,在构建相关物 流体系中,理论研究缺少针对性,主要表现是:第一,应 急物流的组织与指挥体系研究不充足;第二,在应急物资

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物资管理方面;第三,关于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2.实际构建缺陷。由于在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深入,构建的时间也不是特别长,导致在整个运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物流链,货物在运输,以及装卸的时候没有满足整体性的需求。而且受到信息技术的限制,导致性能单一,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根本没有办法满足相关需求。一部分企业在信息领域的发展程度不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如果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达不到要求,企业与顾客就很难实现高效率的对接。加上应急物流的信息不够通畅,导致物资人员运输不及时,分配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救灾工作的进展。 二、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 在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方面,要加大理论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要根据相应的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找出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应急物流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应急物流是指在灾害、事故、紧急事件等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下,为满足救援、抢险、恢复生产等任务的需要,以最短时间、最少物力、物质和人力成本为前提,通过科学组织、协调和管理,动态调整物流资源,完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的一种物流服务。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正在不断发展,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随着应急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应急物资的快速采购、调配和分发已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国家级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此外,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智能化物流设备和监管系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应急物流的效率和精度。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应急物流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虽然已经有所进步,但储备数量、种类和地点的选择仍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其次,应急物资调配和分发系统的运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全面了解物流资源的供应情况和需求情况,及时调配物流资源,成为关键。同时,物资分发的精度和速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最后,应急物流的监管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目前,应急物流的监管还较为薄弱,管理不够科学,信息不够及时,监控手段不够全面。 未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应急物流也将会迎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下面简要分析我国应急物流发展趋势: 一是智能化与自动化趋势。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应急物流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基于智能化物流设备和监管系统,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智能、自动调配和监管,提高应急物资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二是多元化趋势。应急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物流运输和储备,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疫情期间的应急物流不仅要考虑物资的储备和运输,还要关注人员流转和物品检测等问题。未来,应急物流将会趋向多元化,与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相结合,实现综合应急物流的发展。 三是网络化和战略性趋势。应急物流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具有全覆盖、高效、灵活等特点。在保障网络方面,应急物流将会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网络手段来构建一个高效、共享、协同的物联保障网络。在保障战略方面,应急物流将会注重军民融合和地区协同发展,实现军地物流协同、区域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工程,其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应急物流将会趋向智能化、多元化和网路化,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物资保障工作。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急物流 是指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为满足相关群体的物资需求,采取一系列组织、调配、协调等措施,保障物资的准时、快速运达目的地,提供紧急援助的物流体系。我国 应急物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对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应急物流现状 1. 应急物流网络不完善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网络虽然在很多地区已经建立,但整体上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应急物流网络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紧急物资的需求; 不同地区之间的物流协同性不强,难以形成有机的应急物流系统。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 事件时,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物资的运输和分配,影响灾区和受灾群众的救援工作。 2. 应急物流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信息、资金、设备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和 管理。我国的应急物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技术手段相对简单,很难满足大规模的应急物 流需求。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应急预警系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做到实时监控和预测,使得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都有所不足。 3. 应急物流管理手段亟待改进 在应急物流管理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导 致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存在协同不畅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应急物流管理 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应急物流装备和人员的储备不足,难以保障紧急情况下物资的及时运 输和分配。 1. 提高应急物流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2. 推动应急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未来,我国应急物流技术水平的提升将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应急物流技术的创新可 以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提高应急物流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建设更加完善的应急物 流信息系统和应急预警系统,实现对应急物流的实时监控和预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 高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未来,我国应急物流管理手段的改进将成为重点。建立统一的应急物流管理标准和流程,促进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同时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应急物流管理上的

军民融合背景下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考

军民融合背景下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考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民用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 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军民融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有利于提高国防实力和维护国家安全, 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成为了一个 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就军民融合背景下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进行思考。 军民融合背景下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应急物流体系是 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应急物流体系能够快速、高效地提供物资支持和保障,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应 急物流体系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军队和民用力量在应急物流中需要紧密配合,共同保 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健全的 应急物流体系能够提高国家经济的应变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整体规划不足。应急物流体系涉 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缺乏整体规划,存在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问题。协同能力不足。军队和民用力量在应急物流中的协同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合作机制和协同训练。技术装备 水平有待提升。高新技术在应急物流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更新。应急物流人才短缺。应急物流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应急物流 人才短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整体规划。要加强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统一 的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避免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问题。也要加强地方层面的整体 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地方层面的指挥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2.加强军民协同。要加强军队和民用力量在应急物流中的协同能力,建立军民融合的 应急物流机制。军队和民用力量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和预案,开展 联合演练和实战检验,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3.加强技术装备建设。要加强高新技术在应急物流中的应用,推动物流科技创新和装 备更新。加大对应急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应 急物流装备的研发和运用。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要加强对应急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应急物流人才队 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应急物流人才的培训投入,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应急物流人才。

从汶川地震看我国应急物流

从汶川地震看我国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对于汶川地震我国应急物流的小结 我国这次在运输调度方面、信息沟通方面以及相应的总体协调方面有了长足的改进,尤其是在信息沟通方面,无论是对外的信息介绍,还是对内的信息发布,都是实时的,并且对于各种物资信息也是随时更新,比如棉被、药品、帐篷、大型挖掘机等物资的发布,让全国的人民知道灾区缺少什么,应该捐赠什么,都是非常明确的,给我们的行动指出了明确的范围,这一点是应急物流的核心问题。 最后,我们对于国家相关部位以及红十字总会提出相应的一个建议,是否可以与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的物流公司结盟,找那么三四家物流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一旦遇有突发性的事故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红十字会可以迅速联系到结盟公司的当地分公司、办事处进行货物的集结和调运,从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有效管理方式,这样对于事故的处理效率将会有较大的改观,这是通过这次事故的一个小小的建议。 构成要素:信息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子系统、政策法规子系统、应急物资子系统、设施设备子系统、专业人员子系统。 从汶川地震中得到有关应急物流的启示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的快速反应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赢得了许多国外媒体的交口称赞。我国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出的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为应急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灾后的全国范围总动员为灾区提供了必备的救援物资,减缓了灾区救援物资的紧缺。可以说本次应急救灾的过程是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一场里程碑式的战役和经典范例,对今后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启示之一:完善的预警及应急预案机制减少了灾难造成的损失应急物流的关键在于“应急”,本次地震过程中,应急物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的快速反应时间极短,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完善的应急预案的应用是快速反应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地震后应该对这个预案反应系统进行分析,参照本次的救灾活动中总结出的经验,对预案进行肯定,将这种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一种机制,这将为今后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提供巨大帮助。 启示之二:隐性应急网络紧急响应提高了抢险救援效果所谓隐性的网络就是说这个网络平时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常设的。而当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可以迅速激活,而不用临时组建。在地震中,全国各地对自有的运输力量统筹、整合,利用地方民用的物流力量如企业、个人的运输工具建立隐性的应急网络,向灾区及时运送了数量多、种类繁、品种齐全的救援资,迅速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为此,应认真吸收这个网络的积极要素,在全国各地建立一个常驻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其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统筹民间物流力量的变化,随时掌握应急网络的动态,实现迅速激活的功能。该指挥中心需要在应急救灾法规的指导下,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的取得当地交通网络的指挥权利,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物流。 启示之三:较高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水平保证了抢险救援的顺利进行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全国各地向灾区调运了不计其数的应急物资,从中反应出各省、区、市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是管理完善的、储备充裕的、反应快速的。

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优化建议

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优化建议 陈慧 【摘要】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n China,emergencies’frequency and intensity is increasing dramatically,which will bring great loss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the perfect and developed degree of emergency logistics directly affects and decides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of emergency disposal and response.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such as low traffic support capability,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aterial reserves system,low informatization level,imperfect legal system,and so on. Based on thes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optimize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our country.%应急物流是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应急物流体系完善与发达的程度,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能力。自2003年开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开始逐步建立,并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应急物流交通保障能力不足,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有待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不够合理,应急物流有关法律规范缺失等。为更好地优化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主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支持的应急物流管理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推进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应急物资配送保障,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应急物资能力保障

一、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各类公共事件突发时,第一时间把合适数量、质量的应急物资以合理的方式送达目的地,是一项紧迫和关键的任务,这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快速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少各类损失、最大限度降低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方面的不利影响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多数情形下第一时间的应急物资保障总体还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运输、储存、储备、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活动,对各类突 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 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具有突发性、不 确定性、非常规性、事后选择性、不均衡性、紧迫性等特点。应急物流体系,就是围绕着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

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殊物流系统。 应急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决定着应急物资的保障能力。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突出表现为: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缺乏,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部分区域运网稀疏。此外,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 第二,组织机制不健全。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人员大多临时从各单位抽调,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尚未形成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的组织机制。应急物流组 织更多表现为临时性,彼此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和整合,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组织效率不高。由于缺乏协 调和统一的指挥调度,在应急物资的流向、流量、流程方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篇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3篇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 在面临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破坏后,需要强大的救灾物资物流体系来保证人民安全。如今繁多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对救灾物资物流问题展开严肃深入的思考。首先分析了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的现状,进而建立救灾物资物流指挥体系、救灾物资配送体系和应急配送策略来完善我国的救灾物资物流体系,最后将理论与数学建模相结合起来,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解决救灾物资物流实施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实现高效、准确、安全的救灾物资供应。 1 引言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如何有效地分配与调度物资,以避免浪费或堆置无用,将是决定紧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系统优劣的关键。在对国内外救灾物流系统发展现状及其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紧急救灾物资物流指挥体系和配送系统模型,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将救灾物资紧急配送到灾区,获得最大化救灾效益的目的。 2 目前我国救灾物资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物资调配整体秩序混乱

灾害过后,大家积极捐款捐物,尽自己所能为救灾出一份力。但由于没有正规化、法制化的应急保障机制,并且捐款物资来源广、调配部门多,使物资难以协调,效益背反原则下使的救灾物流成本增加,影响反应效率。 2.2 基础设施被毁,大型设备难以进入灾区 地震或者强降雨后当地的基础设施被毁,时常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使得运输机难以着陆,卡车、挖掘机、搬运机等大型物流设备无法开进灾区。基础设施的不足,应急通道建设的缺乏,无疑影响了救灾的进度和效率。 2.3 救灾物资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灾区对人力、救生、生活、医疗器械类及药品类等人、财、物的需求量很大。但救援机构对物资需求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无法准确预测,救援机构无法快速制定配送策略,造成救灾延误。 2.4 救灾物资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地震中,救援机构物资发放的时间、目的地以及发放效果等情况未能全面掌握,造成部分救灾物资没有及时发挥作用。反映了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物流的要求。 2.5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布局不合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