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螺纹的测量方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螺纹的测量方法

螺纹测量

1.测量方法

(1)综合检测

通常用螺纹量规,分为塞规和环规,如图6-1所示。

图6-1

(2)单项测量

①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

②利用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普通)螺纹中径;

③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2.实训目的

①掌握螺纹综合检测的方法;

②掌握用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

③掌握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的方法;

④掌握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3.测量步骤

(1)利用三针量法检测梯形螺纹的测量步骤

图6-2

①根据图纸中梯形螺纹的M值选择合适规格的公法线千分尺;

②擦净零件的被测表面和量具的测量面,按图将三针放入螺旋槽中,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值记录读数;

③重复步骤②,在螺纹的不同截面、不同方向多次测量,逐次记录数据;

④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2)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的测量步骤

图6-3

①根据图纸上普通螺纹基本尺寸,选择合适规格的螺纹千分尺;

②测量时,根据被测螺纹螺距大小按螺纹千分尺附表选择1、2的测头型号,依图所示的方式装入螺纹千分尺,并读取零位值;

③测量时,应从不同截面、不同方向多次测量螺纹中径,其值从螺纹千分尺中读取后减去零位的代数值,并记录;

④查出被测螺纹中径的极限值,判断其中径的合格性。

(3)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的测量步骤

图6-4

①将工件安装在工具显微镜两顶尖之间,同时检查工作台园周刻度是否对准零位;

②接通电源,调节光源及光栏,直到螺纹影像清晰;

③旋转手轮,按被测螺纹的螺旋升角调整立柱的倾斜度;

④调整目镜上的调节环使米字线,分值刻线清晰,调节仪器的焦距,使被测轮廓影像清晰;

⑤测量螺纹各参数。

螺纹中径测量

图6-5

(a)将立柱顺着螺纹方向倾斜一个螺旋升角ψ;

(b)找正米字线交点位于牙型沟槽宽度等于基本螺距一半的位置上,如上图所示;

(c)将目镜米字线中两条相交60度的斜线分别与牙型影象边缘相压:记录下横向千分尺读数,得到第一个横向数值a1、a2;

(d)将立柱反射旋转到离中心位置一个螺纹升角ψ,依照上述方法测量另一边影象,得到第二个横向读数a3、a4 ;

(e)两次横向数值之差,即为螺纹单一中径:d2左=a4-a2 ,d2右=a3-a1,最后取两者平

均值作为所测螺纹单一中径。

牙形半角测量

图6-6

(a )调节目镜视场中的米字线的中虚线分别与牙型影象的边缘相压,此时角度目镜中显示的读数。即为该牙侧的半角数值;

(b )分别测量相对的两个左半角和两个右半角,取代数和求均值,得出被测螺纹牙型左、右半角的数值。

螺距测量

图6-7

(a )使目镜米字线的中心虚线与螺纹牙型的影象一侧相压;

(b )记下纵向千分尺的第一次读数,然后移动纵向工作台,使中虚线与相邻牙的同侧牙型相压,记下第二次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为所测螺距的实际值;

(c )在螺纹牙型左右两侧进行两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为螺距的实测值:

(d )根据螺纹精度要求,判定螺纹各参数的合格性。 2)4(2)1(2)(2ααα+=左2)3(2)2(2)(2α

αα+=右2

)n(n 右(左)实+=P P P

螺纹测量的方法

螺纹测量的方法 1.用螺纹环(塞)规及卡板测量 对于一般标准螺纹,都采用螺纹环规或塞规来测量如图(a)示。在测量外螺纹时,如果螺纹“过端”环规正好旋进,而“止端”环规旋不进,则说明所加工的螺纹符合要求,反之就不合格。测量内螺纹时,采用螺纹塞规,以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图(a) 图(b) 图(c) 在使用螺纹环规或塞规时,应注意不能用力过大或用扳手硬旋,在测量一些特殊螺纹时,须自制螺纹环(塞)规,但应保证其精度。对于直径较大的螺纹工件,可采用螺纹牙形卡板来进行测量、检查,如图(b)示。 2.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 图1为螺纹千分尺的外形图。它的构造与外径千分尺基本相同, 只是在测量砧和测量头上装有特殊的测量头1和2,用它来直接 测量外螺纹的中径。螺纹千分尺的分度值为0.01毫米。测量前, 用尺寸样板3来调整零位。每对测量头只能测量一定螺距范围内 的螺纹,使用时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大小,按螺纹千分尺附表来 选择,测量时由螺纹千分尺直接读出螺纹中径的实际尺寸。 图1 3.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 齿厚游标卡尺由互相垂直的高卡尺和齿厚卡尺组成,如图(d)示,用来测量梯形螺纹中径牙厚和蜗杆节径齿厚。 测量时,将齿高卡尺读数调整至齿顶高(梯形螺纹等于0.25﹡螺距t,蜗杆等于模数),随后使齿厚卡尺和蜗杆轴线大致相交成一螺纹升角β,并作少量摆动。这时所测量的最小尺寸即为蜗杆轴线节径法向齿厚S n。 蜗杆(或梯形螺纹)节径法向齿厚,可预先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来: S n =2 1 t*cosβ

基中:S n :蜗杆(或梯形螺纹)节径法向齿厚、t :蜗杆周节、β:螺纹升角 例1如何用齿厚游标卡尺对模数m n =6、头数K =2、外径d a =80mm 的蜗杆进行测量? 解在测量时应先算出: 蜗杆周节t =m n *π=6*3.142=18.852mm 蜗杆导程L =t*k =18.825*2=37.704mm 蜗杆节径d=d a -2*m s =80-2*6=68.00mm 螺旋角β= π*arctan d L =π*68704.37arctan =1765.0arctan =10°1ˊ 蜗杆节径处法向齿厚 S n =21t*cos β=21 *18.825*cos10°1ˊ=9.28mm 齿厚游标卡尺应在与蜗杆轴线成10°1ˊ的交角位置上进行测量,如果测得的蜗杆节径处法向齿厚实际尺寸为9.28mm 时(因齿厚公差的存在,有些偏差),则说明蜗杆齿形正确。 4.三针测量法 用量针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称三针量法,测量时,在螺纹凹槽内放置具有同样直径D 的三根量针,如图(e)示,然后用适当的量具(如千分尺等)来测量尺寸M 的大小,以验证所加工的螺纹中径是否正确。 螺纹中径的计算公式: d 2=M -D ) 2sin 1 1(α ++21t*ctg 2α M :千分尺测量的数值(mm)、D :量针直径(mm)、α/2:牙形半角、t :工件螺距或蜗杆周节(mm) 量针直径D 的计算公式: D=212cos αt 如果已知螺纹牙形角,也可用下面简化公式计算: 例2对M24,求需用的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3版答案

第O章 1.(1)设计方面:互换性可使设计工作简化,大大减少计算和绘图的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 (2)制造方面:生产过程可以采用分散加工、集中装配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3)装配方面: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劳动周期,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4)使用方面:损坏后减少了修理时间及费用,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互换性是现代化生产基本的技术经济原则,要实现专业化生产,必须采用互换性原则。 2. 优先数系是一种十进制几何级数。 优先数系中的任意一个数是优先数。 为了保证互换性,必须合理地确定零件公差。在制定公差标准及设计零件的结构参数时,都需要通过数值表示。为了避免产品数值的杂乱无章、品种规格过于繁多,减少给组织生产、管理与使用等带来的困难,必须把数值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并进行优选、协调、简化和统一。实践证明,优先数系和优先数就是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数值进行协调、简化和统一的一种科学的数值标准。 3.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条件: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时,采用完全互换,零件的制造公差很小,加工困难, 成本增高,甚至无法加工。为此,生产上常常采用不完全互换, 意义: 解决加工困难,保证装配精度 4.不能。因为如果没有公差标准,产品公差值不确定,加工的产品数值会杂乱无章、品种规格过于繁多,很难装配,不易于实现互换性。同时给组织生产、管理与使用等带来更多困难。 第一章 1、 1.轴、孔 2.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 3.变动量、符号 4.大小、位置 5.正、负 6.IT18 7.小间隙 8.增大 9.+0.006 10.公差等级、公称尺寸11.越小12.20、IT01、IT18 13.通过测量14.间隙、过盈15.图样规范确定的(设计给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16.Dmax。2、(1)~(5)错,(6)对。 3、 (1) 什么是公称尺寸、极限尺寸和实际尺寸?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公称尺寸(D,d )。是指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 极限尺寸。指尺寸要素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包括:上极限尺寸(D max,d max)和下极限尺寸(D min,d min)。 实际尺寸也称为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D a,d a)。是指一切提取组成要素上两对应点之间距离的统称。 区别联系:公称尺寸是设计给定的,是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实际尺寸是加工后得到的,非理想的,有加工误差。极限尺寸是设计给定的,是尺寸的两个极端,用来控制实际尺寸的加工误差的。实际尺寸应小于等于上极限尺寸,大于等于下极限尺寸。 (2)什么是公差?什么是基本偏差?公差与偏差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有实际偏差和极限偏差之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螺纹的测量方法

螺纹测量 1.测量方法 (1)综合检测 通常用螺纹量规,分为塞规和环规,如图6-1所示。 图6-1 (2)单项测量 ①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 ②利用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普通)螺纹中径; ③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2.实训目的 ①掌握螺纹综合检测的方法; ②掌握用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 ③掌握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的方法; ④掌握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3.测量步骤 (1)利用三针量法检测梯形螺纹的测量步骤

图6-2 ①根据图纸中梯形螺纹的M值选择合适规格的公法线千分尺; ②擦净零件的被测表面和量具的测量面,按图将三针放入螺旋槽中,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值记录读数; ③重复步骤②,在螺纹的不同截面、不同方向多次测量,逐次记录数据; ④判断零件的合格性。 (2)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的测量步骤 图6-3 ①根据图纸上普通螺纹基本尺寸,选择合适规格的螺纹千分尺; ②测量时,根据被测螺纹螺距大小按螺纹千分尺附表选择1、2的测头型号,依图所示的方式装入螺纹千分尺,并读取零位值; ③测量时,应从不同截面、不同方向多次测量螺纹中径,其值从螺纹千分尺中读取后减去零位的代数值,并记录; ④查出被测螺纹中径的极限值,判断其中径的合格性。 (3)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的测量步骤

图6-4 ①将工件安装在工具显微镜两顶尖之间,同时检查工作台园周刻度是否对准零位; ②接通电源,调节光源及光栏,直到螺纹影像清晰; ③旋转手轮,按被测螺纹的螺旋升角调整立柱的倾斜度; ④调整目镜上的调节环使米字线,分值刻线清晰,调节仪器的焦距,使被测轮廓影像清晰; ⑤测量螺纹各参数。 螺纹中径测量 图6-5 (a)将立柱顺着螺纹方向倾斜一个螺旋升角ψ; (b)找正米字线交点位于牙型沟槽宽度等于基本螺距一半的位置上,如上图所示; (c)将目镜米字线中两条相交60度的斜线分别与牙型影象边缘相压:记录下横向千分尺读数,得到第一个横向数值a1、a2; (d)将立柱反射旋转到离中心位置一个螺纹升角ψ,依照上述方法测量另一边影象,得到第二个横向读数a3、a4 ; (e)两次横向数值之差,即为螺纹单一中径:d2左=a4-a2 ,d2右=a3-a1,最后取两者平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代码:353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精密机械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中包括几何量精度设计与误差检测这两方面的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考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及毕业后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与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 1、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定义。掌握孔和轴的有关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定。会正确查用有关公差、偏差、配合等表格;对零件的公差等级、配合种类进行正确的选用和标注 2、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测量原理;初步学会使用常用计量器具,掌握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掌握根据测量结果进行零件合格性判断的方法 3、熟悉常用的表面粗糙度评定指标;并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数值进行正确标注 4、掌握工作量规的设计原理;会设计检验圆柱形零件的工作量规 5、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以及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配合的选用。理解其他常用零件(圆锥、普通螺纹、键与花键、圆柱齿轮)的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规定 6、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完全互换法计算简单的装配尺寸链的方法 本课程实践性强,学习时应注意联系实际,完成必要的实验项目,并保证及时完成习题和作业。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密切相关,是联系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等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纽带。学习本课程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因此本课程必须安排在机械制图、金工实习等课程之后,为使学生丰富图样标注内容,把本课程的知识应用于设计,达到正确设计、标注的目的,因而本课程应安排与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并行,但应保证零件课程设计顺利进行。为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特别是正确地选择公差,还必须在后继课程(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加深和进一步巩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了解标准化与计量工作的意义;理解互换性的概念及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理解优先数系的构成及其应用意义;掌握几何精度与加工误差的基本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互换性的概念及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一般)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方法

项目一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 计划课时:36(理论教学:26 实训教学:10) 教学目标: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 3.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 4.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查表方法; 5.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6、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使用方法、校队零位方法; 7.掌握内径百分表和机械比较仪的使用。 教学内容: 1.互换性的概念和作用 2.零件的加工误差、公差和检测 3. 计量标准 4. 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 1. 尺寸的公差与配合 2.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3. 配合制 4.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未注公差) 5.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6.光滑极限量规 7. 光滑环规的检测 8. 内孔及中心高测量 5.能力拓展测量技术及应用

实训1:尺寸公差的检测 教学方法: 参观、演示、讲授、讨论 实施条件: 专业教师、机械加工中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考核方式:口试、操作 项目二:形位公差及检测 计划课时:40(理论教学:30 实训教学:10) 教学目标:1.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 2.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形位公差的选择 3.掌握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指示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半径规等量具和量仪。 教学内容: 1. 形位公差有关基本概念 2.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3.位置公差 4.形位公差的选择 5.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6.形位误差测量 实训2:形位公差的检测 教学方法: 参观、演示、讲授、讨论 实施条件: 专业教师、机械加工中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1. 引言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是现代制造工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 技术。公差配合是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和制造精度的大小,通过规定上下限差距来控制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测量技术则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精确地检测和测量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以确保其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 2. 公差配合 公差配合是指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对于零件之间的配合 关系的控制。通过给每个零件规定一定的公差范围和配合方式,可以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可装配性。常见的公差配合有基础配合、传递配合和过盈配合等。 2.1 基础配合 基础配合是指要求一个零件在装配时必须能够与其他部件 配合的最低要求。通常,在设计时会规定一个基本尺寸和一定的公差范围,以确保零件在装配时能够满足基本要求。

2.2 传递配合 传递配合是指一个零件与其他零件之间的传递性配合关系。这类配合通常要求一个零件的尺寸或形状必须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以确保其能够与其他零件配合并传递力或传递运动。 2.3 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是指一个零件在装配时,需施加一定的力或额外 的加工工艺才能够与其他零件配合的关系。这类配合要求一个零件的尺寸超过其他零件的公差范围,以确保其紧固、运动或传递力的要求。 3. 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零件的尺 寸和形状进行精确测量的技术。其目的是确保零件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满足公差配合要求。 3.1 测量工具 常见的测量工具包括卡尺、千分尺、游标卡尺、外径微量计、内径微量计等。这些工具可以测量线性尺寸、直径尺寸以及孔隙尺寸等。

3.2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等。直接测量法是 指通过测量工具直接测量零件的尺寸。间接测量法则通过其他已知尺寸或形状来推算要测量的尺寸。 3.3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偏差。常见的测 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等。为了减小误差,常常需要进行校正和精确度控制。 4. 总结 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是现代制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公差配合和精确的测量,能够确保零件的互换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并密切关注相应的测量误差,以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和装配准确性。 以上是关于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文档,通过探讨公差配 合的不同类型和测量技术的方法与误差,希望对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3篇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一篇:公差配合的概念和原理 公差配合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尺寸差距。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关系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因此,深入了解公差配合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公差的基本概念 公差是指一个零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之间的差距,包括正公差、负公差和零公差三种形式。其中,正公差指零件的尺寸大于标准尺寸,负公差则表示零件的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而零公差则意味着零件的尺寸与标准尺寸完全相同。 为了方便表示不同公差之间的尺寸差距,人们通常采用公差带来表示。公差带是由基准尺寸、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基准尺寸是一定的,而公差上限和公差下限则根据要求进行确定,通常以正负公差的一半作为上下限。 2. 公差配合的分类和标准 公差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之间的公差关系,它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公差等级,表示一个零件尺寸偏差的大小;二是配合公差,表示两个零件之间允许的相对尺寸偏差。根据这两个要素,可以将公差配合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游隙配合:零部件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间隙,可靠地传递力矩和负载。典型的例子是轴和孔的配合。 (2)中间配合:次高精度,配合间隙小于上一级,用于

定位或轴承安装,如机床主轴和轴承座的配合。 (3)紧配合:在十分苛刻的应用环境下使用,如汽车发 动机缸套和活塞。 (4)浅圆配合:精度较高,由于其相对简单的制造形式,因此成本较低,因此在工程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如轴承内陆和外陆的浅圆配合。 (5)深压配合:最高精度的公差配合,必须在极其严格 的环境中制造,例如涡轮增压器中的轴承或仪器中的精密齿轮。 在公差配合中,各种配合关系的尺寸偏差都有所规定, 并有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详细规定。调整合理的配合公差,可以保证装配时的互换性和互换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第二篇:公差配合的影响因素 影响公差配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所采用的机器和设备、制造材料、制造工艺和技能、制造环境、使用条件等等。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 1. 设备和机器 设备和机器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如果设备和机器 的性能和准确度不足,将对零部件的公差和配合关系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同样的零件如果用不同的机床完成,其公差分布和配合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2. 制造材料 零件的制造材料对公差和配合关系有影响。在不同材料 的零件中,传热、传质和机械性能等有很大差别,致使加工难度和公差分布不同,从而影响了零件的配合关系。 3. 工艺技能和制造环境 工艺技能和环境也是影响公差配合的重要因素。工艺技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 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公差协调及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关于全面提 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教务处《关于课程标准的基本建设建议》去制 订的,以汽车检测与修理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并使工作任务抽象化,针对任务按本 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选曲模块。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中普 遍遵循的互换性原则在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所必须的条件和要求。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技术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培育学生奠定 互换性、标准化以及公差与协调的基本概念;掌控公差与协调标准、音速与协调制、计量 和测量科学知识,为自学有关后继课程、专业课程打基础,对同时实现生产一线应用型技 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具备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差与测量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最新国家标准,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差 与检测的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学生胜任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服务。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 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自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互换性、公差与高质量产品的概念;能正确识读、标 注模具图纸上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并能熟练查用相关国家标准;能正确选择和 使用生产现场的常用量具对一般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 1.科学知识目标(1)可以应用领域国家施行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具备采用公 差协调的初步能力; (2)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应清楚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应当掌控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应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够正确选用及标注; (5)认知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恰当应用领域。2.能力目 标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公差配合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该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人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项目化教学——以任务带动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实现知识目标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项目化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以下简称《公差》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中职人才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针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要求与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目前中职《公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科本位的思想。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公差》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科本位思想,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

16 公差配合与检测技术(旧) 脚本-用三针法测量外螺纹中径

大家好,今天这堂微课的主题是用三针法测量外螺纹中径,下面我将从杠杆千分尺的结构,三针法测量外螺纹中径的原理和测量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首先来看杠杆千分尺的结构,我们从杠杆千分的外形可以看到,杠杆千分尺的外形相对于一般的外径千分尺来说,除了齿架,测砧,测微螺杆,锁紧装置,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及隔热装置之外,还有一个分度值为0.001mm表盘,一个支撑杆,一个推柄。 从之前的比较可知,杠杆千分尺由螺旋测微部分和杠杆齿轮机构部分组成。螺旋测微部分微分筒的分度值为0.01毫米;杠杆齿轮部分的分度值为0.001毫米或0.002毫米,用指示表指示读数。所以杠杆千分尺的读数是千分尺读数与指示表读数之和。 第二、三针法测量原理 我们利用三针法测量外螺纹的中径,测量时,将直径精度较高的三根量针置于被测螺纹相邻牙槽中,用一定精度的外尺寸测量量具或仪器测出量针最外端的直线距离M,然后进行计算,即可求得单一中径d2a。测量完后进行单一中径的计算,对于公制螺纹,根据被测螺纹螺距P、牙形半角α/2、量针直径d0、测定值M计算d2a。 三针法测量的精度取决于三针的精度和使用测量器具的精度。量针制造精度分为0级和1级。0级量针用于测量中径公差为4-6级的螺纹,1级量针用于测量中径公差大于6级的螺纹。 量针直径d0的确定,为了减少螺纹牙型半角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选择合适的量针使其与螺纹牙侧在中径处相切,此时的量针直径称为最佳量针直径d m0。从左图中可知:对于公制螺纹,α/2等于30°,则d m0约等于0.577P,P为螺纹螺距。 杠杆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分以下几个步骤: ①根据被测螺纹的螺距,选取合适的量针。 ②将杠杆千分尺夹持在尺座上,擦净测量面,校对零位。 ③将擦净的量针挂在量针挂架上。 ④将量针放入螺纹的沟槽中,手持被测工件,旋转微分筒,使两测砧将三根量针夹紧 在沟槽中,读出尺寸M的数值。应在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测量。 ⑤将测得数据取平均值,再利用公式计算被测螺纹实际中径d2a。判断被测螺纹中径 的合格性。 使用杠杆千分尺时应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应校对杠杆千分尺的零位。微分筒零位和指示表零位均需校对。 ②直接测量时,将工件置于两测量面之间,调节微分筒使指针有适当示值。此时, 微分筒读数加上表盘读数即为工件实际尺寸。 ③相对测量时。用量块作标准调整杠杆千分尺,使指针位于零位,然后紧固微分筒, 在指示表上读数。 ④成批测量时,按工件被测尺寸,用量块组调整杠杆千分尺示值,然后根据工件公 差,转动公差带指针调节螺钉,调节公差带。测量时,只需观察指针是否在公差 带范围内,即可确定工件是否合格。 ⑤被测螺纹放入或退去两个测砧之间时,必须按下推柄使测砧离开,以减少测砧的 磨损。 以下通过一个测量实例进行讲解。 (插入视频) 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完整版螺纹的测量方法

项目六螺纹测量 教学目标 通过本项目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普通螺纹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掌握普通螺纹的合格性判断及其公差与配合:掌握使用螺纹「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利用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普通)螺纹中径;掌握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正确使用螺纹「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利用三针测量法正确测量梯形(普通)螺纹中径,正确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 难点:螺纹中径、顶径极限尺寸的确定、正确使用螺纹T•分尺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利用三针测量法正确测量梯形(普通)螺纹中径、正确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距、中径、牙型半角等。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分类及使用要求 1.分类 联接螺纹,如普通螺纹(米制三角形螺纹) 传动螺纹,如梯形螺纹、矩形螺纹等 2.作用:联接、传递运动和动力、定位、密封等。 3.要求:①可旋入性 ②联接可靠性 ③有足够的强度和准确的位移

二、普通螺纹的基本几何参数 1.原始三角形高度H 2.大径D或d 与内螺纹牙底或外螺纹牙顶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国标规定:普通螺纹人径的基本尺寸为公称尺寸。 3.小径D1或dl 与内螺纹牙顶或外螺纹牙底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 4.中径D2或d2 母线在H/2处的假想圆柱体直径。牙厚和牙槽的宽相等。 5.螺距P 相邻两牙在中径母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国标规定了螺距和公称直径的关系,见表5-5。 6.单一中径D2单一或d2单一 螺纹牙槽宽等于P一半处所在的假想圆柱体直径。 7.牙型角a与牙型半角a/2 (1)牙型角a 螺纹牙型上相邻两牙侧间的夹角普通螺纹a =60° (2)牙型半角a/2 牙侧与螺纹轴线垂直线间的夹角。 8.牙型咼发h 螺纹牙顶与牙底间的距离,h=(5/8)H° 9.旋合长度 两个相互配合的螺纹,沿螺纹轴线方向相互旋合部分的长度。 三、几何参数对互换性的影响 1.螺距偏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2.牙型半角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3.中径误差对互换性影响。 四、螺纹合格性判断 1.作用中径 当内外螺纹旋合时,实际起作用的中径。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一部分:公差配合 一、引言 公差配合是现代制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制造的成本。在制造领域中,公差配合是指在制造工艺中,为了保证机械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根据相应的公差要求,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机械零件。 二、公差定义 公差是一种表达数值范围的指标,它是指对于同一基准面或基准轴而言,各测量尺寸允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我国GB/T 1804的定义为:“公差(tolerance)是确保工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制造允许差和测量容差的总和。” 换句话说,公差是制造允许差和测量容差的总和,它包括了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尺寸公差等多个方面。 三、公差类型 1.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主要是用来描述零件的几何形状。形状公差包括平面度、垂直度、同轴度、圆度、光洁度等。形状公差对于零件的配合精度、运动连续性、密封性和安装精度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用来描述零件之间位置关系的差异。包括平

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等。通过合理的位置公差方案,可以确保零件之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3.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是用来描述零件尺寸差异的。一般用最大,最 小尺寸公差,公差间隔和基准尺寸表示。尺寸公差对于零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公差的表达方式 公差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主要有四种方式: 1.最小二乘法公差 最小二乘法公差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公差分配方法,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推算公差。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同一批量的零件,它适用于生产加工不稳定和零件尺寸分布较大的情况。 2.公差带公差 公差带公差是指通过一组上限公差和一个下限公差来表 达公差。这种方法适合对于单个零部件生产加工稳定和尺寸变化较大的情况,适用于制造精度较高的机械零件。 3.等级公差 等级公差是对于大批量生产,批量稳定,要求对零部件 一致性高的情况使用的一种公差表达方式。通过指定公差等级,来实现对于零部件的控制。 4.均方根公差 均方根公差是对于生产精度较高的产品使用的一种公差 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根据零件尺寸变异情况,来推算零件的公差情况。 五、公差配合 公差配合是指对于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根据公差范 围范围进行匹配。对于公差配合,国际标准体系常用的是ISO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小结(优秀)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小结 前言 公差是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机械零件的配合和制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公差 公差是指零件制造的允许误差范围,是机械制造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指标。公差可以分为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 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是指零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大小方面的偏差。通常以Tolerance(公差值)表示,分为相对公差和绝对公差。相对公差指公差值与零件制定的尺寸数值的比值,绝对公差则是以mm为单位的数值。 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是机械制造中比较重要的公差类型,它指的是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形位公差分为平面位置公差、轴向位置公差和旋转位置公差等,通常以卡钳、游标等量具测量。 配合 配合是指零件间的相互作用,分为过盈配合、间隙配合和压力配合等。正确选择配合方式对于提高零件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有重要的作用。 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中其中一个零件的尺寸大于另一个零件的尺寸。过盈配合常用于附加猫头鹰、轴套、滚动轴承等零件。 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是指两个零件中其中一个零件的尺寸小于另一个零件的尺寸。间隙配合常用于端盖、钻头、卡子、销等零件。 压力配合 压力配合是指两个零件的尺寸相同,但是由于互相挤压后形成配合。压力配合常用于活塞、压盖、阀门等零件。

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中重要的一环,它用于控制和检测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 直接测量是指利用量具对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进行直接测量。常用的量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坐标测量机等。 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数学计算来得出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常用的方法有摄影测量、光学测量等。 本文对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其中公差是机械设计中重要的概念,对机械零件的配合和制造有着重要的影响;配合的正确选择是提高零件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而测量技术则是控制和检测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的重要手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1.国家标准规定,轴只是指圆柱形的表面。(×) 2.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 的精度要求相同。(×) 3.过渡配合可能是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 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4.加工的尺寸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5.图样标注Φ30 mm的孔,该孔为基孔制的孔。(√) 6.某孔要求尺寸为Φ20 mm,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29.962 mm, 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7.公差值越小,说明零件的精度越高。(√) 8.孔的基本偏差即为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为上偏差。(×) 9.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10.配合H7/g6比H7/s6要紧。(×) 11.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12.最小间隙配合与最小过盈配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13.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14.从制造角度来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 是先加工轴。(×) 15.从工艺和经济上考虑,应优先选用基轴制。(×) 16.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1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18.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19.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 盈配合。(×) 20.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21.配合公差是指在各类配合中,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22.基本偏差A~H的孔与基轴制的轴配合时,其中H配合最紧。(×) 23.孔的基本尺寸一定要大于轴的尺寸才能配合。(×) 24.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其几何参数必须制成绝对精确。(×) 25.公差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6.在确定产品的参数或参数系列时,赢最大限度地采用优先和优先 数系。(√) 27.优先数系是由一些十进制等差数列构成的。(×) 28.公差值可以为零。(×) 选择题 1.以下各组配合中,配合性质相同的有(AC ) A.Φ50H7/f6和Φ50F7/h6 B. Φ50P7/h6和Φ50H8/p7 C.Φ50M8/h7和Φ50H8/m7 D. Φ50H8/m7和Φ50H7/f6 2.下列配合代号标注不正确的是(C ) A.Φ30H7/k6 B. Φ30H7/p6 C. Φ30h7/D8 D. Φ30H8/h7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学科: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1. 孔通常指工件的内外表;轴通常指工件的外外表。 2. 国家规定有基孔制和基轴制2种配合制度,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3. © 60H7的孔的下偏差为零,© 60h6的孔的上偏差为零。 4. 孔的上偏差用ES表示;孔的下偏差用EI表示;轴的上偏差用es表示;轴的下偏差用ei表示。 5. 按照零部件的互换程度,互换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6.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用dmin表示;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用dmax表示;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用Dmin表示;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用Dmax表示。 7. 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和位置公差。 8. 公差原那么包括包容原那么和最大实体原那么。 9. 形状公差无基准。 10. 按被测零件在测量过程中的状态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11. 形位公差共14种。 12. 平面度、直线度、平行度、圆度、圆柱度均无基准。 13. 极限偏差是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的代数值,包括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 14•间隙配合是具有间隙的配合,通常指孔大、轴小的配合。 15. 根本偏差为H的孔的与根本偏差为u的轴的形成配合为过盈配合。 16. 配合在没有特定要求的前提下,一般应采用基孔制。 17. 根本偏差为H的孔的与根本偏差为f的轴的形成配合为间隙配合。 18. 采用直线度来限制圆柱体的轴线时,其公差带是形状是圆柱体。 19. ①30H8 / h7属于间隙配合。 20. 外表越粗糙,零件的应力越集中。 21. 螺纹的综合测量通常用螺纹量规。 22. 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的根本偏差代号一定是Ho 23. 斜向圆跳动度公差有基准要求。 24. 圆柱度公差带的形状是一个空心柱体。 25. 在偏差数值中,上偏差一定比下偏差大。 26. 偏差可为正、可为负、可为零;而公差值必须为正。 27. 国家强制性标准表示符号是GB 28. ①60H8 / © 60Js7是过渡配合。 29. 掌握内容:要判断出配合: 如:①35H7/f6 间隙配合①25H6/r6过盈配合①50K8/h7过渡配合 ①20D9/h9间隙配合①65H7/p7过渡配合①20H8/f7间隙配合 ①18H6/r6过盈配合 30. 要求会计算极限尺寸,偏差,公差 例1:某孔为①30 0.020,求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及公差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D max=D+ ES=30+0.027=30.027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D max=D+ EI=30+0.010=30.010 孔的上偏差:ES=0.027 孔的下偏差:EI=0.010 公差T H=0.027-0.010=0.017 例2:,某孔为①25^5,求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及公差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D max=D+ ES=25+0.025=25.025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D max=D+ EI=25+ (-0.015 ) =29.985

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

第一、公差配合 一、 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 1. 基本尺寸(或公称尺寸):设计图样所规定的基本计算尺寸。如: 005 .0010.025+-则此25 为基本尺寸(或公称尺寸)。 2. 实际尺寸:工件加工后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3. 最大极限尺寸:在公差X 围内工件尺寸的最大值。如:005.0010 .025+-mm ,则最大极限尺 寸为25+0.005=25.005mm 。 4. 最小极限尺寸:在公差X 围内工件尺寸的最小值。如:005 .0010.025+-mm ,则最小极限尺 寸为25-0.010=24.990mm 。 5.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与名义尺寸的差数。如:005.0010 .025+-,则上偏差为25.005-25= +0.005mm 。 6.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与名义尺寸的差数。如005 .0010.025+-,下偏差为24.990-25=- 0.010㎜。 7. 实际偏差: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如轴承内径的基本尺寸为25mm ,若某一套的实际尺寸为24.995mm ,则此轴承内径的实际偏差为24.995-25=-0.005mm 。 8. 公差:即允许的偏差X 围。也就是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差数。如: 005 .0010 .025+-mm ,公差为25.005-24.990=0.015 mm 。公差是一个不等于零,而且没有 正、负的数值。因此习惯上说“零公差”、“正公差”“负公差”是不妥当的,更不应把公差和偏差混为一谈。公差是表示一个X 围的数值,而偏差则是一个有正负(或零)的数值。 9. 零线和公差带: 零线为基本尺寸的界线;下图中箭头所指的线为零线。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目录 1. 实验报告单(一)——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 2. 实验报告单(二)——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 3. 实验报告单(三)——用合像水平仪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 4. 实验报告单(四)——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垂直度误差 5. 实验报告单(五)——用千分表测量圆跳动误差 6.实验报告单(六)——用螺纹千分尺或三针法测量外螺纹单一中径 7. 实验报告单(七)——使用三坐标测量机综合测量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验报告单(一)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 1.项目任务 (1)了解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组成; (2)熟悉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原理,掌握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测量方法及其评定; 2. 项目计划 (1)测量孔径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应用场合; (2)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原理,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测量方法及合格性判定; (3)填写实验报告单,解答项目思考题; (4)项目评价; (5)分析测量结果,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3. 项目准备 (1)测量轴径常用的测量仪器 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卧式测长仪等。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只能用于中等精度。 (2)外径千分尺简介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可以测量工件的各种外形尺寸,如长度、厚度、外径以及凸肩厚板厚或壁厚等。精度: 0.01mm。 (3)实验步骤

4. 项目实施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实验(公差按8级精度、偏差代号h进行查表填上) 被测零件 名称公称尺寸极限偏差验收极限 es ei 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 圆度公差0.006mm 安全裕度A 计量器具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 仪器 不确定度 测量 不确定度 测 量 示 意 图 测量数据实际偏差e a 测量位置Ⅰ—ⅠⅡ—ⅡⅢ—Ⅲ 测量方向A—A′ B—B′ 圆度误差合格性判定 5. 项目问题思考 (1)如何对外径千分尺调零? (2)测力装置有什么作用? (3)外径千分尺如何保养? 6. 项目评价与总结(自评) 项目评价表 考核项目权重评分 项目计划决策20% 项目实施检查25% 项目评估讨论15% 职业素养40% 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