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中国主要水鸟名录

[VIP专享]中国主要水鸟名录

[VIP专享]中国主要水鸟名录
[VIP专享]中国主要水鸟名录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 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 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 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 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 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

湿地鸟类

湿地鸟类 湿地水鸟是指在生态上依赖于湿地即某一生活史阶段依赖于湿地且在形态和行为上对湿地形成适应特征的鸟类。它们以湿地为栖息空间依水而居或在水中游泳和潜水或在浅水、滩地与岸边涉行或在其上空飞行以各种特化的喙和独特的方式在湿地觅食。无论它们在湿地停留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是日栖还是夜宿是嬉戏还是觅食与筑巢湿地水鸟在喙、腿、脚、羽毛、体形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均会显示出其相应的长期适应的特征。 湿地水鸟包括了潜鸟目、目、鹳形目、红鹳目、雁形目和鸻形目(海雀除外)的所有种类以及鹈形目、鹤形目和佛法僧目的部分种类。有学者认为湿地水鸟还应包括海鸟但鹱形目、鹈形目的鹲、鲣鸟、军舰鸟和鸻形目的海雀、贼鸥等属远洋性海鸟它们的生活史主要在海洋及其远洋岛屿上完成基本上不依赖于湿地故也有学者认为远洋性海鸟不应列入湿地水鸟之范畴。此外与湿地关系密切、经常栖息于湿地的鸟类还有隼形目、鹃形目、鸮形目、形目和雀形目的许多种类。因此将依赖于湿地和经常栖息于湿地的鸟类一并统称为湿地鸟类。 我国湿地鸟类资源丰富据湿地调查统计我国共有湿地水鸟12 目32 科271 种主要由鹤类、鹭类、雁鸭类、鸻鹬类、鸥类、鹳类等组成此外尚有少量猛禽和鸣禽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鸟类共10 目18 科56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

护的有12 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共44 种。在亚洲57 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 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 种中国湿地有50 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 种中国记录到9 种占60%;此外还有许多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 湿地鸟类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类群。根据居留型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留鸟和旅鸟 4 类。我国北方的寒温带和温带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以冬候鸟和留鸟为主。很多迁徙鸟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

中国 A级景区名录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中国AAA级景区名录 北京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云南

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湿地概况 作者:shwj 出处:时间:2006-5-16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广阔的管辖海域。其中湿地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面积大。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分布广。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中国主要湿地类型简况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四川若 尔盖和青藏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也有沼泽发育,山区以森林沼泽居多,平原则多为草木沼泽。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其中的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 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 ,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四川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以及黑龙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蓄滞洪、供水、水产业、围垦种植和航运为主。?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1.5%。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 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全国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 河南省工作方案 河南省林业厅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录 1 调查目的 (1) 2 调查任务 (1) 3 调查对象 (1) 4 调查内容 (1) 5 调查方法 (1) 5.1 样地和样点确定 (2) 5.2 种群及分布区调查 (2) 5.3 栖息地调查 (2) 6 调查时间 (3) 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 7.1 原始数据的检查、分类及录入 (3) 7.2 调查样地数据计算 (3) 7.3 数据汇总 (3) 8 调查成果 (4) 8.1 调查样地成果 (4) 8.2 全省调查成果 (4) 9 质量控制 (4) 9.1 质量管理 (4) 9.2 检查 (5) 9.3 质量评定 (6) 9.4 验收 (6) 10 调查计划及任务安排 (6) 10.1 调查准备 (7) 10.2 调查培训及试点 (10) 10.3 调查实施 (10) 10.4 成果汇总 (10)

附表1 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记录表格式 (11) 附表2 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统计表格式 (12) 附表3 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物种名录 (13) 附表4 河南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地点名录 (15) 附图河南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样点分布图 (20)

1 调查目的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是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重要任务,其目的是掌握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底数及动态变化情况,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相关国际公约履约事务提供科学依据。 水鸟在越冬期、迁徙期大多具有集群活动的特点,在此期间开展系统、全面的同步调查,掌握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的变化情况,水鸟重要栖息地及保护、受威胁情况等,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水鸟资源保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 调查任务 河南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越冬期和迁徙期我省水鸟资源状况,建立水鸟越冬期、迁徙期资源数据库;对水鸟资源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系统、准确的水鸟资源调查材料、图表材料和调查报告;在资源调查的同时建立水鸟监测网络。 3 调查对象 全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对象为在我省越冬、迁徙的所有水鸟,重点调查物种名录见附表3。 4 调查内容 全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的内容包括: ——水鸟越冬、迁徙期分布状况; ——水鸟越冬、迁徙种群数量; ——水鸟越冬、迁徙栖息地现状、保护状况; ——水鸟分布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影响水鸟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 5 调查方法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郭华兵10级水生生物学(研)1 概述 1.1 湿地的定义、分类、现状、及功能 1.1.1 湿地的定义 由于湿地具有许多特性,目前国际上关于湿地的定义有百余种之多。目前最广为接受的是1994年Ramsar“国际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者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体。该定义具有明显的应用特征,侧重于勾绘湿地的范围和类型,将湿地扩大到陆地河、湖水体和浅水带。正是由于其包含的范围广泛,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所接受。 1.1.2 湿地的分类 湿地为水鸟提供停栖和觅食地,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湿地,水鸟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数量不一样[1]。湿地主要有3种类型: 1.1. 2.1 近海与海岸湿地 包括浅海水域,珊瑚礁,河口水域,红树林,海岸性咸水、淡水湖和盐水湖,三角洲等。中国海域约有5000多个岛屿,其岸线长达14000km。 1.1. 2.2 内陆湿地 包括大小河流。中国大小河流,其总长度达420000km,流域面积在10000公顷以上的河流就有50000多条;湖泊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有2848个, 面积达800 万公顷以上;沼泽主要类型有森林沼泽地、灌丛沼泽地、草丛沼泽地、藓类沼泽地及以泥炭为基本特征的泥炭沼泽等。 1.1. 2.3人工湿地 以稻田为主, 还包括水库、盐田、鱼虾池、运河等,分布极为广泛。湿地公约中所列湿地名录中的27类天然湿地和8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2]。 (1)草滩沼泽型如大连障、孔家湖、目平湖、窝河障、李白湖等。 (2)淡水河流浅水区域型如半边湖、大连障、龙王湖核心区等。 (3)内陆湖泊型如青山湖、百家嘴、龙池湖、马家铺、西畔山洲垸、红星垸、安乐湖等。 ( 4)垸圩丘陵型如百家嘴、西畔山洲垸、龟山、柴湖嘴、红星垸等。 1.1.3 我国湿地的分布 我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总面积的10%,是东半球水鸟的主要越冬地,也是世界水鸟的主要繁殖地,而且是亚太地区鸟类迁徙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目前湿地面积约6300万公顷( 不包括江河、水库、池塘以及退潮时水深不及6m的浅海水域),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752万公顷。 中国的地理环境中水鸟的栖息地和分布具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在北方,主要以温带和寒温带鸟类为主,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主要以热带和亚热带鸟类为主,以留鸟和冬候鸟占优势。很多湿地鸟类都是在北方繁殖,南方越冬。主要分为6大区域[3]: 1.13.1 东北湿地 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沼泽、湖泊、湿草甸及遍布于大、小兴安岭、长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列表

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列表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至:导航、搜索中国的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建立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区域地位重要,湿地主体功能具有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生物物种独特。 自然景观优美和(或者)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 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 国家湿地公园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建立,在完成试点建设并经该局组织验收合格后,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迄今全国已有浙江杭州西溪等12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标“*”者),其余201处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编辑] 国家湿地公园列表北京市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 河北省 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 丰宁海留图国家湿地公园 山西省 古城国家湿地公园 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 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 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纳林湖国家湿地公园 巴美湖国家湿地公园 辽宁省 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 大汤河国家湿地公园 吉林省 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 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 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 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 榆树老干江国家湿地公园 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省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 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

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新青国家湿地公园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 塔头湖河国家湿地公园 齐齐哈尔明星岛国家湿地公园泰湖国家湿地公园 肇岳山国家湿地公园 同江三江口国家湿地公园 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 上海市 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省 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 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扬州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无锡蠡湖国家湿地公园 浙江省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 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 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 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 长兴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省 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 迪沟国家湿地公园 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三叉河国家湿地公园 淮南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 太和沙颖河国家湿地公园 太湖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 颖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 淠河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2012年9月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为切实贯彻依法行政,确保《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的顺利实施,现就实施该确认办法的有关情况要求如下: 一、国家重要湿地确认是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严格依照确认办法的规定办事。 二、经国家林业局授权,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具体承办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审批,主要负责受理申报、审查材料、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为国家林业局做出行政许可决定提供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组织好国家重要湿地确认的申报工作。同时,按照确认办法的要求,指导申报人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并提出意见。 三、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是国家林业局决定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意见为正式文件或加盖公章的文字材料。 四、根据确认办法相关规定,需要专家实地考察的,国家林业局将在规定时间内,委派2名以上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供专家评审会参考。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已经颁布,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二年***月***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为规范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工作,加强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要湿地是指功能与效益的重要性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湿地,即该湿地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国家重要意义。 第三条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应坚持生态完整、区域典型、重点突出、分布合理、形成体系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重要湿地的确认。 第二章确认标准 第五条根据湿地区位、规模、功能、属性和效益的重要性,凡符合下列任一款标准可确认为国家重要湿地: (一)某一生物地理区内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或独特性的自然或近自然湿地或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湿地。 生物地理区划分以1998年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进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评议时采用的中国生物地理分区为准。 典型性是指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所在生物地理区内具有典型意义或典型特征。 代表性是指该湿地生态系统是所在生物地理区内优势湿地类型

中国湿地现状

中国湿地现状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二百六十处,总面积达一千六 百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六千五百九十多万公 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居亚洲第一位。自一九九二年中国正式签署《国际湿地公约》以 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七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湿地面积急剧萎缩。统计显示,近四十年来,中 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和城乡工矿占用湿地共约二百万公顷以上,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 的一半。 1.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湿地 它们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公布,湖泊、沼泽、河道和湿草甸 面积约200 万公顷,其中沼泽面积约有130 余万公顷,沼泽一般年份地表积水大于20厘米,主要是毛果苔草沼泽,为腐植质沼泽土,本区水分条件不稳定,早年积水消失,多无泥炭积累。沼泽边缘和 一些平浅洼地,季节性积水一般5--10厘米,春季积水往往消失,但土壤多被饱和,植被以囊苔草,

灰脉苔草,小叶樟为主,土壤为草甸沼泽土,三江平原河流与沼泽区是黑龙江水系、松花江水系和乌 苏里江水系鲤科鱼类的重要产卵、繁殖地,也是亚洲东北部的水禽繁殖中心和亚洲的部分水禽南迁的 必经之地,河流两岸的沼泽和湖滨沼泽是鲤科鱼类繁殖和幼鱼育肥的场所,丰富的维管束植被为鱼类 产卵提供了附着基。该区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若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部分包括在内, 合计有鱼类70-80种左右,重要经济鱼类有大马哈鱼、哲罗鱼类、细鳞鲑、江鳕、乌鳢、黄桑鱼 和许多其它鲤科鱼类,其中的大部分鲑科和鲤科鱼类以该湿地水域和沼泽地为产卵和幼鱼肥育场,并 为水禽等动物的栖息生存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在这些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丹顶 鹤、天鹅等。目前三江平原已经开垦了大量的沼泽化荒地和部分沼泽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的影响下,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珍禽、野兽、鱼类很多,被称为是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地方,现在上述这种荒原现象已不复存在了,生态环境有恶化的现象,如土 壤风蚀和水蚀,水土流失加重,有机质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坏,地方小气候有所变化,由于大面积 围垦,使鱼类失去产卵附着基,产卵、索饵场大面积减少,导致鱼、虾、贝、藻等渔业资源显著减少。 2. 小兴安岭北坡的沾河和库尔滨河流域湿地

湿地公园选用植物名录

湿地公园选用植物名录 常绿乔木: 细叶云杉(青杄)毛枝云杉(白杄)雪松华山松油松黑皮油松白皮松日本黑松侧柏刺柏龙柏蜀柏 铅笔柏 共计13种 常绿灌木: 砂地柏金叶桧小龙柏丝兰凤尾兰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卫矛 共计:8种 落叶乔木: 银杏新疆杨毛白杨(雄)加杨垂柳金丝垂柳馒头柳核桃板栗朴树榆树金叶榆大叶垂楡杜仲构树 桑树龙爪桑柘树白玉兰二乔玉兰广玉兰法桐英桐鹅掌楸(马褂木)山楂杜梨樱花日本晚樱樱桃合欢皂荚刺槐红花洋槐国槐金枝槐金叶槐龙爪槐蝴蝶槐臭椿千头椿红叶椿苦楝香椿火炬树 栾树黄山栾文冠果五角枫三角枫元宝枫枣树拐枣青桐桂香柳柿树君迁子绒毛白蜡程蜡一号紫色秋天梓树 共计60种

落叶灌木: 太平花大花溲疏香茶藨子珍珠绣线菊金焰绣线菊 金山绣线菊风箱果珍珠梅东北珍珠梅多花蔷薇白玉堂平枝栒子水栒子贴梗海棠八棱海棠西府海棠红宝石海棠芭蕾舞美人海棠梨花海棠凯尔斯海棠木瓜 杏树美人梅白碧桃红碧桃紫叶桃山桃京桃照手桃紫叶李紫荆黄栌美国红栌柽柳石榴花石榴 黄刺玫棣棠紫叶矮樱重瓣榆叶梅榆叶梅紫穗槐花木蓝木槿大叶醉鱼草海州常山金叶莸丛生紫薇独干紫薇红瑞木连翘金叶连翘暴马丁香紫丁香白丁香金叶接骨木猥实天目琼花锦带花金银木紫珠 紫叶小檗日本小檗水蜡金叶女贞金叶槐(矮接)金枝槐(矮接)金叶榆(矮接) 共计68种 藤本植物: 紫藤常春藤美国凌霄金银花五叶地锦爬山虎 共计6种

骨干树种: 常绿乔木:油松白皮松蜀柏刺柏龙柏(5种) 常绿灌木:砂地柏大叶黄杨小龙柏(3种) 落叶乔木:银杏毛白杨(雄)垂柳金叶榆金叶槐合欢刺槐国槐臭椿火炬树栾树绒毛白蜡桑树梓树(14种) 落叶灌木:珍珠梅珍珠绣线菊金叶女贞西府海棠白碧桃红碧桃紫叶李黄栌美国红栌黄刺玫棣棠紫叶矮樱榆叶梅连翘大叶醉鱼草金叶莸红瑞木紫丁香白丁香锦带花金银木(21种)

2018年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十、将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设立”修改为“建立”。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晋升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中国湿地水鸟及其分布特征

中国湿地水鸟及其分布特征 发布日期:2010-6-18 中国分布有湿地水鸟 262 种,其中潜鸟目4 种,目5种,鹈形目8种,鹳形目 34 种,红鹳目 1 种,雁形目 50 种,鹤形目 28 种,鸻形目 121 种,佛法僧目 11 种;含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52 种,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鹳Ciconia nigra、白鹳Ciconia ciconi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朱鹮Nipponia nippon、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白鹤Grus leucogeranus、赤颈鹤、白头鹤Grus monacha、黑颈鹤Grus ni -gricollis、丹顶鹤Grus japonensis 等;二级重点保护的有 42 种;世界受胁物种 42 种;白肩黑鹮Pseudibis davisoni、白鹤、黄颊麦鸡Vanellus gregarious、黑嘴端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 为极危物种;白腹鹭Ardea insignis、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cus、栗头鳽Gorsachius goisagi、东方白鹳、朱鹮、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鸿雁Anser cygnoides、中华秋沙鸭、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丹顶鹤、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 等为濒危物种;斑嘴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卷羽鹈鹕、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红胸黑雁Branta ruficollis、花脸鸭Anas formosa、棕颈鸭Anas luzonica、云石斑鸭Marmaronetta angustirostris、青头潜鸭Aythya baeri、赤颈鹤、白枕鹤Grus vipio、白头鹤、黑颈鹤、花田鸡Coturnicops exquis-tus、林沙锥Gallinago nemoricola、黑嘴鸥Larus saundersi、遗鸥Larus relictus 等为易危物种。 中国湿地水鸟的地理分布,在北方以温带和寒温带种类为主,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在南方以热带和亚热带种类为主,留鸟和冬候鸟占优势;同时,许多湿地水鸟表现为北方繁殖,南方越冬。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从热带到寒温带,从东南部的低山热带至高原中西部的高寒带,加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使我国不同类型湿地水鸟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潜鸟目鸟类均为北极圈和北半球寒温带的繁殖鸟,游禽,除红喉潜鸟在我国东北有繁殖外,其他在中国均为冬候鸟和旅鸟。 目鸟类为广布性游禽,其中小为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留鸟;赤颈Podiceps grisegena、角P. auritus、黑颈 P. nigricollis 在北半球寒温带和我国北部地区繁殖,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为它们的越冬区;凤头 P. cristatus 在欧亚大陆为繁殖鸟,在我国的北方和青藏高原为繁殖鸟,在北方部分地区为旅鸟,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均为冬候鸟。我国鹈形目鹈鹕科和鸬鹚科湿地水鸟中,3 种鹈鹕均为冬候鸟,在部分地区为旅鸟。绿背鸬鹚Phalacrocorax capillatus 在日本繁殖、海鸬鹚P. pelagicus 在阿留申群岛繁殖、红脸鸬鹚P.urile 在西伯利亚一带沿海和北美太平洋沿海繁殖,这 3 种鸬鹚在我国北部沿海多数为夏候鸟,在南部沿海为冬候鸟;普通鸬鹚在欧亚大陆的温带至我国长江以北各地为繁殖鸟,在长江以南地区至东南亚热带地区为冬候鸟;黑颈鸬鹚P. niger 分布于印度及东南亚群岛,我国仅发现于云南省,为夏候鸟和留鸟。 鹳形目为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寒带和寒温带以外地区的大型涉禽,我国分布有鹭科、鹳科和鹮科鸟类 34 种。其中鹭科鸟类最多,有 23种,鹳科和鹮科分别有 5 种和 6 种。除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区外,鹭科鸟类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热带至中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且多数为夏候鸟和留鸟。白鹳、东方白鹳和黑鹳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长江以南地区越冬;彩鹳Mycteria leucocephala 和秃鹳分别为我国热带至中亚热带地区的夏候鸟和旅鸟。朱鹮原来在中国自长白山至秦岭—珉山地区、再至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和繁殖,并在其繁殖区的南部越冬,偶见于台湾和海南,但目前国内仅见于秦岭南麓洋县一带。黑头白鹮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 在我国北方繁殖,南方越冬;白肩黑鹮和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 分别为云南西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旅鸟;黑脸琵鹭在东南沿海地区越冬,东北地区繁殖。 红鹳目鸟类分布于除大洋洲以外的大陆温暖水域,我国只有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uber一种,仅在新疆有分布记录,为旅鸟。 雁形目鸟类在中国仅有 1 科,即鸭科。鸭科鸟类广泛分布于除南美北部和非洲西北部以外的地区,中国有 50 种,且有两个集中繁殖区和一个集中越冬区。北方为中国鸭科鸟类的主要繁殖地,多数种类以暖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术语 2.1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国 家 湿 地 公 园 管 理 办 法 (2017版)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第三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第六条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在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审核后符合晋升条件的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七条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2017)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2017) 【法规类别】林业资源保护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发布日期】2017.12.05 【实施日期】2018.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令 (第48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17年11月3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 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关于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以杭州湾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小组5个成员对杭州湾湿地公园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后期加以文献调查。通过调查,我对中国的湿地现状有了个大致了解。从横向看,我国自1992年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湿地的措施,建立了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从纵向看,我国湿地保护落后欧美国家40年,湿地保护意识也不够深入人心。因此,我国湿地的发展空间很大,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可创造其经济价值。 关键字:湿地现状发展 前言:实践目的及意义:了解我国湿地的现状,对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使更多人关注湿地; 实践时间及地点:2013年7月28日~30日,杭州湾湿地公园; 实践人员: 调查手段:实地调查与文献调查相结合。 正文: 湿地的简介 湿地是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盐沼、水稻田、水库和池塘等的总称,它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杭州湾湿地公园调查情况 杭州湾湿地公园是宁波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候鸟迁徙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此地。我们一路穿行,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芦苇林,真可谓是“蒹葭苍苍”。可惜不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未能有幸欣赏到大规模候鸟齐飞的壮观景象。乘坐乌篷船,在回环曲折的河道和水面中穿梭之时,有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感觉—

东北常见动植物名录

目录 景区常见动植物名录 (1) 一、植物 (1) 二、动物 (6)

景区常见动植物名录 一、植物 1.红松: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在我国只分布在东 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松科, 松属。常绿针叶乔木。幼树树皮灰红 褐色,皮沟不深,近平滑,鳞状开裂, 内皮浅驼色,裂缝呈红褐色,大树树 干上部常分杈。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浅驼色带黄白,常见青皮;心材黄褐色微带肉红,故有红松之称。 2.樟松: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 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樟子 松是阳性树种,树冠稀疏,针叶多集中 在树的表面,在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树 干天然整枝快,孤立或侧方光照充足 时,侧枝及针叶繁茂,幼树在树冠下生 长不良。樟子松适应性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3.榆树:树冠近球形或卵圆形。树皮淡灰色,粗糙,不规 则纵裂。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 径1米[1],在干瘠之地长成灌木状。 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 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 4.柞树:栎树,也称橡树或柞树,是壳斗科的一个属—— 栎属。它们分布在北半球温和地区, 主要是北美洲。栎属植物是夏绿或常 绿乔木,少数为灌木。栎树的果实橡 子特别容易为人所识别,是一种坚果。 果实为一杯状外壳所保护,被称为壳 斗。单叶互生,深裂叶,边缘平滑或锯齿状者少见。 5.杨树:通常指杨柳科,杨属一类的泛称,又分为五个派: 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 大叶杨派。乔木,树干通常端直;树 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杨树小 枝具顶芽与芽鳞2枚以上。单叶互生, 卵形或近圆形。荑花序,雌雄异株,不具花瓣,有环状花盘及苞片。苞片顶端分裂,雄蕊多数。蒴果小,具冠毛。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第十二条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第十三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