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

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

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
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

附件4

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范了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01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2014)

3 术语和定义

3.1 样线法

沿一条预设的样线行走,调查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范围内出现的鸟类,并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

3.2 样点法

按预定的规则布设样点,记录样点周围一定半径范围内出现的鸟类,并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

3.3 直接计数法

采用单筒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对水鸟直接统计数量的调查

1

方法。

3.4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

利用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记录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的鸟类的调查方法。

3.5 鸣声录音回放法

将某些重点关注鸟种的鸣叫或鸣唱录音在野外进行播放,吸引同种鸟类反应并据此来推算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3.6 重点关注鸟种

指《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中的受威胁(易危、濒危、极危)鸟种和数据缺乏的鸟种。

4 调查与评估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应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布设调查点,并采用标准、统一的技术方法评估县域鸟类多样性现状、受威胁状况以及保护状况,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或者建议。

4.2 全面性原则

(1)调查样线或样点原则上应覆盖县域内各种生境类型(见附录A表A.1中“层次2”所包括的生境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段(以县域最低海拔起,每100 m一个海拔段);

(2)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尽可能多的工作网格(见附录B)。

4.3 重点性原则

(1)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县域内所有重点网格(见附录B);

2

(2)重点关注鸟种可能分布生境应增加调查的强度。

4.4 可达性原则

调查线路应根据调查区域实地情况、安全与保障条件合理规划。

5 调查与评估内容

5.1 调查内容

县域内鸟类的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受威胁因素。

5.2 评估内容

(1)县域鸟类多样性现状;

(2)县域鸟类受威胁状况;

(3)县域鸟类多样性保护状况。

6 工作流程

6.1 调查准备

(1)收集、分析与调查县域有关的文献、标本、数据库、鸟类志、报告等资料,构建初步的县域鸟类名录;

(2)收集与掌握调查区域的气候、地形地貌、水体分布、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概况,编制调查与评估实施方案;

(3)根据调查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组织调查队伍,并开展相关培训,包括安全培训、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培训、数据采集培训等;

(4)准备调查工具、设备、调查记录表格以及野外防护装备,包括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鸟类图鉴、记录表、GPS定位仪、相机、红外相机、录音笔、测距仪、计数器、手电筒、地图、记录本

3

等。

6.2 外业调查

根据调查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展鸟类多样性本底调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采集照片(生境照片、物种照片及野外工作照片)和声音等凭证资料。

6.3 室内工作

(1)整理调查记录表格、照片、声音等数据,对野外分类不确定的个体进行进一步鉴定;

(2)分析调查数据,完成多样性现状评估、受威胁评估、保护评估等;

(3)编制物种名录,绘制相关图件,编写调查与评估报告;

(4)将调查与评估数据上报。

7 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7.1 调查指标与要求

7.1.1 种类

中文名统一采用中文正名,标准学名以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汇表示。标准学名和中文正名具体可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中鸟种的命名。如有新纪录或外来种,学名按最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命名。

7.1.2 分布

包括物种分布点的经纬度和海拔。

(1)经纬度使用WGS84坐标系,以度分秒的形式记录,秒精确

4

到小数点后2位,如N 44°32′16.22″;

(2)海拔以米为单位,保留整数位,如1969 m。

7.1.3 生境

生境主要包括鸟类分布的生境类型、生境受干扰状况以及重点关注鸟种的生境面积。

(1)生境类型见附录A表A.1,应分别记录层次1和层次2,并对层次2补充描述,指明优势种;

(2)生境受干扰状况主要包括生境受干扰类型及受干扰程度,见HJ 710.4附录G;

(3)重点关注鸟种的生境面积通过野外调查结合遥感图像解译获取,单位为平方公里,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7.1.4 受威胁因素

受威胁因素主要包括生境退化和丧失、过度利用、人类活动等,参见附录G表G.1。

7.2 调查时间与频次

原则上至少进行4次调查,其中繁殖季1次,越冬季1次,春、秋迁徙季各1次。

7.3 调查方法的选择

(1)本规定推荐使用的调查方法有样线法、样点法、直接计数法、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和鸣声录音回放法,其中以样线法、样点法、直接计数法为主,针对某些特殊类群辅助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和鸣声录音回放法调查。

5

(2)样线法或样点法均可用于陆生鸟类的调查,在连续的生境推荐使用样线法,在崎岖山地或片段化生境推荐使用样点法;在数量上,10~15个样点作为一个调查单元可等量于1条样线。

(3)直接计数法主要用于水鸟的调查。

(4)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用于某些数量稀少、体型较大、主要在地面活动的鸟种调查。

(5)鸣声录音回放法作为辅助方法,用于鸮形目、鸡形目、雀形目等重点关注鸟种的样线或样点调查。

7.4 调查方法

7.4.1 样线法

7.4.1.1 样线数量

一般根据县域面积大小,样线数量要求如下:县域面积≤2000 km2,县域每个工作网格不少于1条样线;县域面积2000~5000 km2,样线数量不少于20条;县域面积5000~10000 km2,样线数量不少于40条,县域面积超过10000 km2,样线数量不少于50条。对于面积较大、生境类型较单一的县域可适当减少样线数量。

7.4.1.2 样线长度

样线长度一般为1~3 km,具体长度根据调查区域的情况确定。

7.4.1.3 样线编号方法

调查样线的编号采取“县级行政区代码”+“调查对象类型代号”+“样线序号”的方式。县级行政区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调查对象为陆生鸟类(terrestrial brid),代

6

号为“TB”;样线(route)序号以R0001、R0002、R0003……为序。如:汶川县内陆生鸟类的第一条调查样线记为“513221TBR0001”。

7.4.1.4 调查记录要求

(1)样线行走速度为1~2 km/h,通常开阔生境速度为2 km/h 左右,较茂密的生境速度为1 km/h左右;

(2)调查时间一般为日出或日落前后3个小时左右,具体按照鸟类活动高峰期确定;

(3)调查应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大风、中到大雨以及浓雾天气不宜进行调查;

(4)样线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见附录C表C.1。

7.4.2 样点法

7.4.2.1 样点布设

在崎岖山地或片段化生境,可用样点法代替样线法调查,样点间距离不应小于200 m。

7.4.2.2 样点编号方法

调查样点的编号采取“县级行政区代码”+“调查对象类型代号”+“样点序号”的方式。县级行政区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调查对象为陆生鸟类(terrestrial brid),代号为“TB”;样点(site)序号以S0001、S0002、S0003……为序。如:汶川县陆生鸟类的第一个调查样点记为“513221TBS0001”。

7.4.2.3 调查记录要求

(1)调查一般为日出或日落前后3个小时左右,具体按照鸟类

7

活动高峰期确定,每个样点记录时间为5~10分钟;

(2)一般在每个样点停留5分钟后再开始计数;

(3)调查应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大风、中到大雨以及浓雾天气不宜进行调查;

(4)样点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见附录D表D.1。

7.4.3 直接计数法

7.4.3.1 调查点布设

对于大范围区域,水鸟调查应在能见范围内,充分利用显著自然界限,将调查区域分为若干个统计观察样区,分别观察记录。

7.4.3.2 调查点编号方法

调查点的编号采取“县级行政区代码”+“调查对象类型代号”+“调查点序号”的方式。县级行政区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调查对象为水鸟(water bird),代号为“WB”;调查点(site)序号以S0001、S0002、S0003……为序。如:汶川县水鸟的第一个调查样点记为“513221WBS0001”。

7.4.3.3 调查记录要求

(1)记录方法主要有计数法和集团计数估算法(前者适用于数量较少、活动缓慢的鸟群,后者适用于群体数量大、或觅食活动时移动较快的鸟群);

(2)调查一般黎明到日落均可,具体按照鸟类活动高峰期确定;

(3)调查应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大风、中到大雨以及浓雾天气不宜进行调查;

8

(4)直接计数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见附录E表E.1。

7.4.4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

7.4.4.1 相机布设

鸟类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可与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同步进行,红外相机数量及布设要求见《县域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中关于红外相机数量及布设要求。

7.4.4.2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点编号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点采用“县级行政区代码”+“调查对象代号”+“调查点序号”的方式进行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调查对象为陆生鸟类(terrestrial brid),代号为“TB”,红外相机调查点(infrared-triggered camera site)序号以ICS0001、ICS0002、ICS0003……为序。如汶川县境内陆生鸟类第一个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点记为“513221TBICS0001”。

7.4.4.3 调查记录要求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见附录F表F.1。

8 物种名规范

鸟种标准学名只能以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汇表示,以最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为标准。科名必须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VIII章“科级类群命名分类单元和它们的名称”之规定。属名称应当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IX章“属级类群命名分类单元和它们的名称”之规定。高于种的分类阶元的名称由一个拉丁文单词构

9

成,种的名称由属名+种名构成,亚种的名称由属名+种名+亚种名构成,具体可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

鸟种中文名基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统一采用中文正名。

9 照片拍摄

9.1 拍摄内容

鸟类野外调查时拍摄的照片主要包括生境照片、鸟种照片。

9.1.1 生境照片

生境照片要求每条样线不少于5张(包含起、止点和样线途中生境照片),每个样点不少于1张。其中每条样线或每个样点必须包含1张以生境为背景、GPS定位仪屏幕为前景的照片。

9.1.2 鸟种照片

鸟种照片要求能准确反映出该鸟种的外在形态特征,尽量拍摄重点关注鸟种和新纪录(包括区县新纪录)鸟种照片。另外,每张照片的属性信息应包括拍摄日期、时间以及拍摄点的地理位置信息。

9.2 照片编号

(1)生境照片以“样线编号”(或“样点编号”或“直接计数法调查点编号”或“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点编号”)+“HT”+“照片序号(从0001号起编,以4位数字表示)”的形式编号;

(2)鸟种照片以“样线编号”(或“样点编号”或“直接计数法调查点编号”或“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点编号”)+“鸟种学

10

名”+“照片序号(从0001号起编,以4位数字表示)”的形式编号。

9.3 照片大小及格式

提交照片文件数据格式为JPEG格式,原则上照片像素不低于500万。

10 评估指标及要求

评估指标主要分为多样性现状评估、受威胁评估和保护评估。

10.1多样性现状评估

10.1.1 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即物种种类数,分别统计调查县域及工作网格内的鸟类物种数。

10.1.2 种群密度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计算重点关注鸟种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平方公里。

10.1.3 种群数量

根据种群密度和生境面积,评估调查县域内重点关注鸟种的种群数量。

10.1.4 区系分析

统计分析调查县域鸟类区系组成。

10.1.5 居留型分析

统计分析县域鸟类居留型。

10.1.6 特有物种

11

统计县域内中国特有鸟种物种数及比例,特有鸟种名录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

10.2 受威胁评估

10.2.1 受威胁物种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鸟类评估等级,统计分析调查县域受威胁(易危、濒危、极危)鸟类物种数及比例。

10.2.2 红色名录指数

基于本次调查获得的物种名录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对鸟类的红色名录评估等级计算,计算方法见附录H。

10.2.3 受威胁因素影响

基于野外调查与资料数据分析,识别调查县域鸟类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子,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威胁因子对调查县域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程度。

10.3 保护评估

(1)基于受威胁鸟种的分布、数量及生境状况及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分布,识别未纳入保护范围的保护空缺区域;

(2)综合分析、评价县域内鸟类多样性保护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11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12

(1)应按照科学性、全面性、重点性及可达性原则设计样地调查方案,调查实施方案需经过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对调查点布设进行适当合理优化;

(2)野外调查队伍原则上应由对调查县域鸟类情况熟悉、具有丰富野外调查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所有调查人员在调查前应接受专业技能培训;

(3)应严格按照规定填写、记录数据,调查数据应及时整理、检查、备份;

(4)建立数据审核程序,根据项目进度情况及时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整改,调查与评估最终数据需经过专家审核后方可上报;

(5)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野外工作应避免单人作业,注意自然灾害,防止蛇虫伤害,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野外调查工作。

12 调查评估报告与物种名录编制

12.1 调查与评估报告编写格式

包括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1)工作报告由封面、目录、正文等组成。正文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考核指标及完成情况、主要成果、主要结论、经费执行情况。

(2)技术报告由封面、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组成。正文内容包括:区域概况、前期调查基础、调查方案、调查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

13

12.2 物种名录编制

野外调查完成后,基于野外调查结果,编制县域鸟类野外调查物种名录。县域鸟类野外调查物种名录格式见附录I表I.1。

14

附录A

生境类型表

表A.1 生境类型表

15

附录B

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网格设置

1 空间坐标系统

大地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方式:全国采用Albers等面积割圆锥投影,其第1、第2标准纬线和中央经线分别为北纬27度、45度和东经105度;区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2网格创建

采用分辨率10 km × 10 km,将全国划分为共获得97109个网格(图B.1)。

全国网格四至范围为:上下(5926515.209684 m,1876585.548743 m),左右(-2638293.110529 m,2211625.887005 m)。

3 网格坐标与编号方式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生成包含每个网格4个顶点的文件,然后获得每个网格4个顶点的经纬度坐标。

网格采用8位编号,前四位为(X坐标+5000)/10取整后乘以10,后四位为Y坐标/10取整后乘以10,X、Y坐标均以km表示。

4 工作网格识别

从全国陆域10 km×10 km网格中选取与调查县域有共同区域的

16

网格,若网格内县域面积≥25 km2(即网格面积的25%),则该网格视为工作网格。

5 重点网格识别

在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调查工作的重点区域。若工作网格中重点区域面积≥50 km2(即网格面积的50%),则该网格视为重点网格。

图B.1 全国陆域10 km×10 km网格分布

17

附录C

样线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

表C.1 样线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

指与样线的垂直距离;

b 凭据包括看到(K)、听到(D)、飞行(F)。

18

附录D

样点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

表D.1 样点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

指与样点的距离;

b 凭据包括看到(K)、听到(D)、飞行(F)。

19

附录E

直接计数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表E.1 直接计数法鸟类野外调查记录表

20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校园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鸟类群落调查及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2 、调查校园内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鸟类物种多样性现状 二、实验方法 1、调查方法 采用样线法。根据校园地形、植被等因素,布设一定数量和长度的样线,样线涵盖了整个校园的所有生境类型(生活区、教学区和农田)。样线调查以班级为一小组,可借助望远镜,在有效距离内作观察确认,并在样线上记录物种、生境等内容,调查时间以半天野外工作日为准。 2、统计方法 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式计算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表达式为: i i LnP P H ∑-=' 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 指数式计算,表达式为: max /H H E '= 其中,Hmax =ln S 。式中H ′为物种的多样性指数,Pi 为物种i 的个体数占群落中全部鸟类个体数的比例。E 为Pielou 均匀度指数,Hmax 是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它在各个物种种群个体数相等时达到,S 为群落内的生物物种数。 三、实验结果 (一)组别1 时间段:上午8:40-9:43; 路线:生技楼门口至文汇路校区东门(橘黄色路线); 物种数:12种;

总数量:61只; 标号i物种名数量特征描述 1乌鸫7全身黑色,嘴黄 色,眼睛黑色,黄 色眼圈。 2白头鹎12头黑色,从眼至枕 部有一条宽阔的 白色斑纹,耳羽后 部还有一小白斑。 上体灰绿色,喉白 色,下体灰臀白, 脚灰黑色。 3灰椋鸟5体羽大部分灰褐色。 头顶和后颈黑色,前 额和头侧白色,带有

(二)组别2 时间段:上午10:00-10:40; 路线:瘦西湖校区南门至南门; 物种数:10种; 总数量:64只;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

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报告 天坛公园自然之友观鸟组 (李强杨萌付建平高武等) 二零零五年十月 天坛公园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等国家祀典的场所。1961 年天坛公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公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公园座落在北京市的南城,不仅矗立着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且还是北京城区面积最大的绿地,具有保护北京市内环境、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的功能。 1. 项目背景 此次天坛公园鸟类调查项目是“天坛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课题的组成部分,由天坛公园牵头,“自然之友”观鸟组具体实施。自2003 年春季开始至今,为期两年。本调查主要是在春、夏、秋、冬各季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摸清天坛公园各种野生鸟类的种类、数量、居留类型的本底情况,为天坛公园植物保护和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关的科学数据。 2. 环境概况 天坛公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祭祀园林的代表,占地约200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0 万平方米,占公园总面积的80%。其自然环境较为单一。 天坛公园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内坛乔木主要有侧柏、桧柏,以及油松、国槐等。外坛为公园生产用地,有果树地、苗圃地和花卉生产用地。全园缺乏天然水源和大量复杂的植物群落,特别是灌丛较少。 公园绿地中,乔木占地约49万平方米(30.89%),主要有柏树(20%),油松(5.6%),毛白杨(1.6%),国槐(1.3%),核桃树(1.9%),柿树(0.49%)人工草坪占地71万平方米(44.4%),其中,冷季型草坪(早熟禾)占地30万平方米(18.8%),丹麦草占地41万平方米(25.6%)。此外,还有一些花卉用地。 3. 调查概况 3.1 调查方法

章旭日 浙江省鸟类多样性名录(野生动物学报)

如有引用本名录内容,请您注明出处: 章旭日,李贺鹏,岳春雷,王珺.浙江省鸟类多样性与区系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3):685-699. 浙江省鸟类多样性名录 Zhejiang bird diversity checklist 编号No. 中文名 Chinese name 类元 Taxon 保护级别 Protection level CITES IUCN-RL RLCV 一、鸡形目GALLIFORMES (一)雉科Phasianidae 1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 gingica★省重点NT VU 2中华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 pintadeanus LC NT 3鹌鹑Coturnix japonica NT LC 4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LC LC 5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caboti★国家Ⅰ级附录ⅠVU EN 6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 darwini国家Ⅱ级附录ⅢLC LC 7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fokiensis国家Ⅱ级LC LC 8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Ⅰ级附录ⅠNT VU 9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torquatus LC LC 二、雁形目ANSERIFORMES (二)鸭科*Anatidae* 10鸿雁Anser cygnoid省重点VU VU 11豆雁Anser fabalis middendorffii省重点LC LC 12短嘴豆雁Anser serrirostris serrirostris☆省重点NE NE 13灰雁Anser anser rubrirostris省重点LC LC 14白额雁Anser albifrons frontalis国家Ⅱ级LC LC 15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省重点VU VU 16黑雁Branta bernicla nigricans省重点LC DD 17疣鼻天鹅Cygnus olor国家Ⅱ级LC NT 18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 bewickii国家Ⅱ级LC NT 19大天鹅Cygnus cygnus国家Ⅱ级LC NT 20翘鼻麻鸭Tadorna tadorna省重点LC LC 21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省重点LC LC 22鸳鸯Aix galericulata国家Ⅱ级LC NT 23棉凫Nettapus coromandelianus coromandelianus省重点LC EN 24赤膀鸭Mareca strepera strepera省重点LC LC 25罗纹鸭Mareca falcata省重点NT NT 26赤颈鸭Mareca penelope省重点LC LC 27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platyrhynchos省重点LC LC 28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省重点LC LC 29针尾鸭Anas acuta省重点LC LC 30绿翅鸭Anas crecca crecca省重点LC LC 31琵嘴鸭Spatula clypeata省重点LC LC

鸟类资源名录

黄龙山林区鸟类资源及保护利用 【摘要】: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南部的黄龙山次生林区,沟壑纵横、连绵不断,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本文对黄龙山林区鸟类动物的区系、种类、分布以及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以便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正确引导对这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主题词:鸟类资源保护利用 黄龙山次生林区位于延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在黄龙、洛川县境内,属全国典型的天然次生林,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经营这片森林的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辖区面积19.42万公顷,林业用地16.82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1.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4.6%,气候温湿多雨,植物生长良好,特别是松栎林、灌丛十分茂密,加之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貌复杂起伏,河流众多,土地广阔,并且建国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措施,优越的森林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食物条件、活动及隐蔽场所。1999年,在陕西省野生动物调查队的协助下,对林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共有野生动物21目45科122种,其中有鸟类15目30科86种,占到野生动物种类的70.5%。这里主要介绍能反映地理环境特征,并与农、林等生产有密切关系的鸟类动物。 1 鸟类的种类和分布 由于林区地处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不仅使植物带有过渡性特色,而且就鸟类区系组成来看,虽以古北界种类占

主导地位,占总种类(包括留鸟和夏侯鸟)的80.5%,但仍有一定数量的鸟类系东洋界起源种类,包括广布种,东洋界鸟类占19.5%(详见表1。 表1 黄龙山林区鸟类名录

表1 黄龙山林区鸟类名录

关于鸟类的调查报告

关于鸟类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通过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园荷花池注水前后附近区域栖息鸟类的数量和种类的调查、记录,经过数据整理和比较,分析研究校园水环境对鸟类栖息的影响,确定水环境是否与鸟类的栖息数量种类有一定关系,从而建议高校绿化建设注重对湖泊、池塘的规划。调查之初,首先进行资料收集和查询,对北航荷花池附近经常出现的鸟类进行大致了解,方便日后观察确认和比较。然后确定所需调查的各项数据,并且合理安排观察时间与具体地点。在准备工作结束后,开始进行调查,并做好数据的记录、处理工作,最后分析结果与建议,撰写调查报告。 1.鸟类资料收集 方法一:依照鸟类图鉴,就该区域鸟类种类作大致观察和记载。 方法二:询问园林管理人员,对该区域鸟类的出没情况和栖息规律进行初步了解,便于细化和修改调查方案。 2.确定所需观测数据: 为了确定水环境对鸟类栖息的影响,特别选取不同的时间段观察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在同一地点建立参照组观察,该区域注水前后周边环境不会发生很大变化,故记录数据较为简单并区分主次,具体如下: 注:

对某一区域的鸟类数量进行统计,该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论证。鸟类来回活动给准确统计造成难度,但若只记录一棵树的鸟类数量种类恐怕样本过小,差别不明显。周围环境:变化不大,次要考虑因素。 4月中旬至五月上旬的气候变化是否会对鸟类栖息造成很大影响尚待考证。 3.工具准备 望远镜、笔、记录纸、鸟类图鉴等。 4.时间安排及观测区域 观测时间依是否注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4月16日至4月底。每四天完成一次记录,具体时间为早晨八点左右。 第二部分:4月底至5月6日。安排同上,完成记录并撰写调查报告。荷花池草图如下: 调查过程 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从4月16日开始观鸟。从绿化和环卫工人处了解到观测区域内喜鹊、灰喜鹊、麻雀等三种鸟类活动频繁,大斑啄木鸟偶尔栖息。根据荷花池三面环树的布局将观察区域划分为5个树区分别调查、记录与统计,每次将采集的各树区数据加权求出该次观测到的鸟类的总种类与总数量。荷花池注水前后分别记录四次,将所得数据进 行比较,寻

鸟类的多样性2

鸟类的多样性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保护鸟类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和讲述相结合 教学过程:(1课时) 讲授新课: 引言:家鸽是一类常见而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鸟,因此用它做为代表动物来讲解鸟类。实际上,鸟的种类是很多的,全世界现存的鸟类约有9000多种。这些鸟类分布范围广泛,生活习性各不相同,形态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呈现出一个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鸟类世界。 一、鸟类的多样性 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对照鸟的标本,结合书本,观察这些鸟类,要求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个问题:每一种鸟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一)啄木鸟 请同学们观察啄木鸟标本,有条件的学校演示录像片,要求边观察边填写下列观察记录表,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啄木鸟是森林益鸟? 2、为什么啄木鸟在不停地啄木? 3、啄木鸟为什么能在树木上旋转攀缘跳跃? 4、啄木鸟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观看标本和录像后,请一个同学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教师完善观察记录表格

(二)猫头鹰 学生观看标本或录像,边观察边填写下列观察记录表, 并思考:猫头鹰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与夜间捕鼠生活相适应?观看标本和录像后,请一个同学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师生共同完善观察记录表格。 (三)大山雀 学生观看标本或录像,边观察边填写下列观察记录表, 并思考: 1、为什么说大山雀是有名的食虫益鸟? 2、大山雀有哪些特点适于捕食园林害虫? 观看标本和录像后,请一个同学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师生共同完善观察记录表格。

(四)野鸭 学生观看录像,边观察边填写下列观察记录表, 并思考: 1、野鸭为什么适于浮游和游泳? 2、野鸭的喙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取食? 观看录像后,请一个同学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师生共同完善观察记录表格。 (五)鸵鸟 学生观看标本或录像,边观察边填写下列观察记录表,并思考:鸵鸟为什么善于在沙漠中奔跑? 观看标本和录像后,请一个同学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师生共同完善观察记录表格。

关于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下步保护措施的情况报告

关于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下步保护措施的情况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民护鸟意识的增强,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野生鸟类种类不断增多,种群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许多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或“驿站”。一、我市鸟类资源现状经调查,目前我市约有野生鸟类21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白鹤、丹顶鹤和大鸨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小杓鹬、小青脚鹬、长耳鸮、短耳鸮、红隼、黄瓜隼、游隼11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有苍鹭、草鹭、赤膀鸭、水雉和星头啄木鸟5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鸟类61种。分布于我市的各大水系、湿地、林地、农田和林网及四旁树木中。主要有五大分布区域,一是**河流域分布区主要有野鸭、翠鸟、鹬科、鸳鸯等鸟类;二是以**等芦苇湿地为主的分布区,主要有苍鹭、草鹭等鹭科、大天鹅、白颌雁、赤膀鸭等鸭科、灰鹤、白鹤、丹顶鹤、大鸨等鸟类;三是**河入海口、滩涂、盐田虾池为主的分布区,主要有海鸥、灰背鸥、鱼鸥、普通燕鸥等鸥科;四是速生杨防护林、果园集中种植分布区,主要有灰喜鹊、戴胜、长耳鸮、短耳鸮、鹡鸰等鸟类;五是农田林网及四旁树木分布区,主要有家燕、云雀、麻雀、伯劳、红点颏、白腹姬鹟、斑鸠等鸟类。这些鸟类不仅具有观赏、科研价值,而

且还是农林害虫害鼠的重要天敌,对我市的农作物、树木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二、当前我市鸟类保护存在的问题1、宣传力度不够。每年多在“爱鸟周”期间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进行宣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致使群众对爱鸟护鸟没有足够的认识,爱鸟护鸟意识不足。2、机构不健全。我市没有设立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由林业局的森保站兼管此项工作,没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来具体抓,具体管。3、资金不足。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公益性活动,需要足额的经费和交通工具来保障。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市捕杀鸟类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捕杀成风,部分饭店、餐馆经营野生鸟类,对鸟类的生存繁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三、鸟类保护措施1、搞好宣传,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每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四月二十九日“爱鸟周”和十一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期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等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政策、法令和规定,宣传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使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爱鸟护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共青团、少先队和中小学校,可以组织青少年观看鸟类,讲解鸟类科学知识,开展挂置人工巢箱,保护和招引益鸟等活动,使青少年从小养成爱鸟护鸟、不捕打益鸟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鸟类的良好氛围。2、发布护鸟布告,加强对鸟类的保护管理。以市政府的名义发布爱鸟护鸟布告,凡国家

动物调查方法

野生动物采样与调查方案设计 鸟类种类与数量 1.调查地点 在生物、气象、水文和土壤要素长期观测的主要观测场内或其附近相似群落内进行。 2.时间和频度 一年中在鸟类活动高峰其内选择数月进行观测,在每个观察月份中,确定数天进行观察,观察时段在鸟类活动高峰期(早晨6:00~9:00,傍晚4:00~7:00) 3.调查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路线统计法、样点统计法、样方法。观测工具包括标记木桩或PVC管、带玲绳子、计步器、望远镜和记录表等。 4.鸟类鉴别方法 对于数量多、比较熟悉的鸟类、通常根据鸟鸣省判断其种类,根据鸣声丰度推断其数量; 或通过望远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判断其种类和数量。必要的时候和数码摄像机拍摄相关过程,返回基地后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种类。对于数量少、遇见频率少的鸟类,在上述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野外采集标本,带回走访当地长期居住,有经验的村民群众都有助于对不确定鸟类的鉴别。 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 1.调查地点 大型兽、中型兽的调查均采用样线调查法,在所围样方的对角线上进行。 2.调查工具 路线图,GPS,望远镜,木板夹,计步器,油性记号笔等。 3.调查内容与方法 (1)大型兽种类调查。根据不同兽类的活动习性,分别在黄昏、中午、傍晚沿样地线矣一定速度前进,控制在每小时2~3km,统计和记录所遇到的动物、尸体、 毛发及粪便,记录其距离样线的距离及数量,连续调查3d,整理分析后得到 种类名录,汇入附表中。根据下面的公式分种计算个体数,结果记录在附表中。 (2)小型兽种类调查。每日傍晚沿一样线布放置木板夹50个,间隔为5米,于次日检查捕获情况。对捕获动物解剖登记,同一样线连捕2~3d。整理分析得到 种类名录,汇入附表中。并按下面节的公式分种统计捕捉的动物个体数,结果 记录在附表中。 4.结果描述 种群组成可直接记录样方中出现的所有野生动物中文名和拉丁名,而数量则可用一定面积上的动物个数来表示。最后,将结果汇入附表中。 5.注意事项 首先对大型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原因是其比较容易受其他调查的影响;其次是森林昆虫和小型兽类;调查完毕后应将不知在样方及其对角线延伸线上的所有夹板全部取回,以免发生意外;避免重复计数。

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 实验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鸟类调查 于少珺2014212418 涂会侠2014212408 龚静炜2014212367 摘要:2016年12月6日,在张洪茂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用样线法对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围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种,隶属于2 目7科9种,其中优势种为灰喜鹊、珠颈斑鸠和麻雀。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鸟类样线法 1、引言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当地的环境监测指标。城市化对于鸟类的分布和数量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拥有较好的绿化环境,为城市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但是武汉多雾霾等恶劣的天气状况,城市PM2.5值持续超标,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而研究城市的鸟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变化,对于环境的监测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华中师范大学的冬季鸟类进行研究,对鸟类的组成、数量和生境类型进行分析,旨在为华中师范大学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其环境的监测提供参考。本次研究还可以提供在校学生观鸟的试点,提倡广大学生参与校园鸟类保护。 2、校园环境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桂子山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东湖和南湖之间,整个校区包括桂子山本部和南湖校区,占地面积约132.66万平方米,校区内有大量树林,兼有水域,植被型为常绿及落叶阔叶林,绿化覆盖率为74%,常见植被有樟树、法国梧桐、马尾松、枫杨、水杉、榆、鸡爪槭、桂、女贞、腊梅、慈竹等。校园环境优美,生境类型及植被的多样性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桂子山鸟类种类丰富,其中鸣禽约33种,涉禽9种,猛禽2种。常见的鸟类有灰喜鹊、朱颈斑鸠、麻雀、乌鸫、大山雀、山斑鸠、白头鹎等,本次调查主要地点为华师桂子山本部,不包括南湖校区。 3、调查时间与方法 2016年12月6日,在张洪茂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用样线法(也称线样带法)对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的鸟类进行了调查。每次调查3人为1组,在调查区域内以1km/h速度行进,1名调查人员利用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计数,另1名调查人员记录并辅助观察。对听到和看到的鸟类予以记录,每个个体只记录一次,能够判明是飞出又飞回的鸟不进行计数。 线样带法是在大面积上进行大、中型动物熟练统计的最基本的方法。此法很少受生境条件的限制,省人力和物力,一个统计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调查相当大的区域。路线法按照预定线路行走,观察遇见的动物,记录动物出现的距离。以动物与行走路线的平均距离作为样带的宽度,将观察到的动物数除以样带宽度与路线长度的积,得出单位面积上的种群数量,乘上研究的总面积获得研究区域的动物种群数量。

鸟类调查报告[精品文档]

校园鸟类调查报告 一、前言 通过对校园鸟类的调查,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不仅是在 专业知识方面,也在综合素质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们通过对鸟类的调查研究,对鸟类的基本 特征以及常见的分类以及分类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主要从鸟的外部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根据头部、颈部、翅、脚、尾来进行观察。通过这些特征的不同可以将鸟类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通过对鸟类的调查,我们通过查阅文献 提升了自己的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研究,加强了我们自身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是及其重要的。因此。通过本次鸟类调查研究,能够将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在工作的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效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在社会实践方面,通过对鸟类的调查研究,我们认识了云南师 范大学这个美丽的校园,同时也对大自然的一些物种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主要是2015-2016年下学期的学习过程当中。主要在平时学校游走时候以及在周末是外出游玩时间。 (二)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主要是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动物园、官渡区花鸟市场

(三)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法、拍照法 三、调查结果 鸟类名录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戴胜科 Upupidae 戴胜 Upupa epops 鹤形目 Gruiformes 秧鸡科 Rallidae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 ??目 ??科 小??Tachybapus ruficollis 雀形目Passeriformes 雀科 Paridae 树麻雀 Passer montanus 鸭科 Corvidae 红嘴蓝鹊 Urocissa erythrorhyncha 鹡鸰科 Motacillidae

鸟纲鸟类的多样性

第二节鸟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 2.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 觉地保护鸟类。 3.学习观察鸟类,保护鸟类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觉保护鸟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鸟类的多样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和解决当今环保等难题的世界性问题,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观点是生物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鸟类多样性是学习、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典型材料,是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观点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注意收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 然而,尤其在城区,很多地方鸟类活动少,而且它们远离人群,学生难以真切、全面地观察、了解鸟类,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使之又成为难点。 本节选择了鸟类中猛禽的代表猫头鹰、鸣禽的代表大山雀、游禽的代表野鸭、走禽的代表鸵鸟、涉禽的代表丹顶鹤展开学习,是较全面了解鸟类多样性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看录像、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参观百鸟园、组织野外观鸟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去亲近鸟、观察鸟、研究鸟,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鸟类多样性中一些问题的讨论,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千百万年来,人类与鸟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动听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学的启示。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鸟类种数在世界上居于第4位。巴西有2000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有253种。 本节课是用更大的视角研究不同种类的鸟类。 1.对几类生态类群鸟类代表的研究 本节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百鸟园、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有条件的学校组织野外观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参观前,教师应准备观察报告,以指导学生在参观中的观察活动。进行野外观鸟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野外观鸟方法。 本节课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鸟类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注意各生态类群鸟类的喙和足的特点。课前还可以播映几种典型鸟类的录像。 2.保护和招引益鸟

值得骄傲的鸟类资源

值得骄傲的鸟类资源 鸟儿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被誉为“蓝天的使者、森林的卫士、湿地的精灵”,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3个亚气候带,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属于喜马拉雅以东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亚洲大陆动物区系与中南半岛动物区系交汇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造次了我区鸟类资源种类多、亚种多、区间种特征明显和保护价值高的特点。从桂北、桂西北的崇山峻岭到桂南的滨海湿地,从桂东丘陵、台地到桂西南石灰岩山地,到处都是鸟类分布的天然乐园。据统计,广西野生鸟类已知有687种,另54个亚种,隶属于23目82科,占全国已知鸟类1371种的50.1%,鸟类种数居全国第二。其中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6种;全国100种特有珍稀鸟类中,广西有18种;46种雁鸭类中,广西有26种,占全国的56.5%;全国野生雉类56种中,广西有17种,占全国的30.5%。目前,全球珍稀濒危鸟类——海南鳽大部分分布于广西,黑脸琵鹭在广西越冬的数量约占全球的1/12。得天独厚的物种多样性为鸟类研究与新种的发现提供了条件,鸟类中由我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3个物种中有2种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其中仅大瑶山一地就发现1个鸟类新种和10个亚种,大瑶山被誉为我国现代鸟类学研究的开山

之地。另外,广西是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分布的最南限,是黑颈长尾雉和冠斑犀鸟分布的最北限,凸显了我区在动物地理学区系中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广西还处在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上。每年迁入或途经广西的鸟类超过300种,其中途经北部湾迁徙的超过150种,约60%的种类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种类,部分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种类。 众多的鸟类资源是大自然赐予广西的宝贵财富,是广西人的福气和骄傲,我们在感激大自然恩赐、在欣赏鸟类美丽身影和婉转动听鸣声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和义不容辞地保护好这些鸟类伙伴及其栖息的环境。2015年,在开展广西“爱鸟周”33活动之际,围绕“关注候鸟,守护绿色家园”的宣传主题,通过了解广西鸟类的基本概况,增进作为广西人的荣誉感,激发心灵深处的美,并付诸行动影响身边人,共同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守护鸟类、守护大自然、守护美好的明天!

鸟类的多样性

《鸟类的多样性》教学案例 一、教学构想: 1、知识与技能:以《鸟类的多样性》为教学内容,营造愉快有序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知道鸟类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鸟类有不同 的形态结构。 2、过程与方法: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鸟巢、鸟箱以及鸟类的人工饲养台,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知道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保护鸟 类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增强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大量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了 解有关鸟类的生活习性,了解鸟类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教师准备:上课前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鸟类的 标本。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大屏幕显示大自然百鸟争飞的美丽画面。给同学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上课铃响后,背景音乐停止,教师自然大方地在讲台前站好,学生起立,师生互相问好。之后,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其中,鸟类在生物界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鸟的种类很多,现在已知的大约有9000多种。他们的习性不同,形态各异。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鸟类的王国,来了解一下它们各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特点。” 然后,多媒体显示本节课的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本节课你们都想了解有关哪些鸟类的知识呢? (很多同学马上举起手来。) 生:老师,我想知道大山雀的生活习性。 生: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猫头鹰能在夜间捕捉到田鼠? 生:老师,我想知道啄木鸟是怎样吃到树皮里边的虫子的? 等等。还有很多同学纷纷举起手来,告诉老师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渴盼。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对鸟类的学习有这么高的兴致真是太好了。下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大山雀的生活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录相)然后提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山雀的生活习性呢?” 生:大山雀的身体比麻雀略小,头部两侧各有一块白斑,又叫白脸山雀,是有名的食虫益鸟,它在林间穿飞跳跃,搜捕害虫。 师:大山雀都吃哪些害虫呢?它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生:大山雀吃很多危害园林果木的害虫,如松毛虫、天牛幼虫等。它的喙短而直,爪弯而钝,四趾分开,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适于抓握树干和树枝,啄食昆虫。大山雀食量很大,每昼夜吃的昆虫总量约等于自身的重量。 师:很好!接下来,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猫头鹰的生活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录

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技术规定.pdf

附件4 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范了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县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01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2014) 3 术语和定义 3.1 样线法 沿一条预设的样线行走,调查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范围内出现的鸟类,并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 3.2 样点法 按预定的规则布设样点,记录样点周围一定半径范围内出现的鸟类,并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 3.3 直接计数法 采用单筒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对水鸟直接统计数量的调查 1

方法。 3.4 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 利用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记录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的鸟类的调查方法。 3.5 鸣声录音回放法 将某些重点关注鸟种的鸣叫或鸣唱录音在野外进行播放,吸引同种鸟类反应并据此来推算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3.6 重点关注鸟种 指《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15年)中的受威胁(易危、濒危、极危)鸟种和数据缺乏的鸟种。 4 调查与评估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应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布设调查点,并采用标准、统一的技术方法评估县域鸟类多样性现状、受威胁状况以及保护状况,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或者建议。 4.2 全面性原则 (1)调查样线或样点原则上应覆盖县域内各种生境类型(见附录A表A.1中“层次2”所包括的生境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段(以县域最低海拔起,每100 m一个海拔段); (2)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尽可能多的工作网格(见附录B)。 4.3 重点性原则 (1)调查样线或样点应覆盖县域内所有重点网格(见附录B); 2

《鸟类的多样性》教案

《鸟类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 .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鸟类。 .学习观察鸟类,保护鸟类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觉保护鸟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鸟类的多样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和解决当今环保等难题的世界性问题,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观点是生物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鸟类多样性是学习、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典型材料,是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观点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注意收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 然而,尤其在城区,很多地方鸟类活动少,而且它们远离人群,学生难以真切、全面地观察、了解鸟类,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使之又成为难点。 本节选择了鸟类中猛禽的代表猫头鹰、鸣禽的代表大山

雀、游禽的代表野鸭、走禽的代表鸵鸟、涉禽的代表丹顶鹤展开学习,是较全面了解鸟类多样性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看录像、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参观百鸟园、组织野外观鸟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去亲近鸟、观察鸟、研究鸟,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鸟类多样性中一些问题的讨论,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千百万年来,人类与鸟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动听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学的启示。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鸟类种数在世界上居于第4位。巴西有XX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有1253种。 本节课是用更大的视角研究不同种类的鸟类。 .对几类生态类群鸟类代表的研究 本节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百鸟园、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有条件的学校组织野外观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参观前,教师应准备观察报告,以指导学生在参观中的观察活动。进行野外观鸟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野外观鸟

鸟类的多样性

课题:鸟类的多样性 山东省胜利油田第三中学于秀堂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通过上网查询,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鸟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B. 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有哪些?以及鸟类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C. 了解保护鸟类的基本知识和我国的一些鸟类自然保护区。 2.能力目标 A. 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培养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信息的获取、筛选、加工、整理、储存,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把加工筛选的结果用PowerPoint或Word等小程序制成可以发布的小课件或小文档。培养学生的微机操作能力; B. 通过联机讨论,培养同学们协作学习的能力。 C. 结合东营实际,让学生调查本地区有哪些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有哪些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鸟、护鸟、自觉保护鸟类的环保意识,以及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和解决当今环保等的世界性问题,使学生从

小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观点是生物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选择了鸟类中猛禽的代表猫头鹰、鸣禽的代表大山雀、游禽的代表野鸭、走禽的代表鸵鸟、涉禽的代表丹顶鹤展开学习,主要讲述几种鸟的外部形态、鸟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鸟类对人类的贡献、鸟类的保护和我国的几个著名自然保护区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较全面地了解鸟类多样性的好材料,也是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观点的基础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上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家鸽的结构,以及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初步理解了鸟类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整理→成果展示→总结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整堂课采用了3种教学软件。课前利用Dreamweaver4制作了一个网页《同在蓝天下 人鸟相与欢》,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进入相关网站);利用Flash5制作了课件《鸟类的多样性》;课堂上使用了师生交互性很强的“红蜘蛛”教学系统和IE5.0浏览器。 此外,考虑到网络的不稳定性,课前将所需网上信息浏览一遍,下载到自制网站上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过程

我国鸡形目鸟类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知识讲解

我国鸡形目鸟类资源及其保护现状

我国鸡形目鸟类资源及其保护现状 自古以来鸡就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就有了“鸡”字稍早于龙山文化的长江流域的屈家岭遗址中发掘出仿照家鸡的陶鸡艺术形象是生活的提炼说明当时饲养家鸡已很普遍。当然人类早期靠狩猎为生野生鸡类成为一种主要狩猎对象。后来我们的祖先学会了驯养动物而鸡就是最早被人类驯化和利用的家禽。 那么家鸡到底源于何时?考古发现在我国黄河流域有16个地点保存着家鸡的化石近年在河北武安县磁山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家鸡的骨骼这样把我国驯养家鸡的历史追溯到约8000年以前。目前其他国家尚无更久远的记载。 经过长期的驯养繁殖目前我国仅蛋鸡的品种就有80多个每年的饲养量在20亿只以上鸡蛋的产量达2200万吨。不仅形成规模庞大的养殖和加工产业而且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了大量的肉、蛋及其产品。鸡与我们现代人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信你可以问问你身边的人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个从来没有吃过鸡蛋和鸡肉的人。然而你是否了解野生的鸡呢? 在动物分类上鸡是一群陆栖生活的鸟类的统称它们在南北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全世界鸡形目鸟类总共有7科285种中国已记录到的就有2科63种包括松鸡科8种、雉科55种分别占世界总数

的47.06% 和34.59%。因此我国是世界上野生鸡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雉鸡类的总数居世界第一位接近世界总种数的1/4其中不少种类还是闻名中外的珍贵特产堪称雉鸡王国。 它们一般都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体型大小与家鸡类似多数种类的雄鸟具有色彩鲜艳的羽衣;嘴短而强健上嘴微曲稍长于下嘴适合啄食;两个翅膀短而圆飞翔能力不强;腿、脚健壮有力善于在地面上奔走。我们把这个类群的鸟类叫做鸡形目鸟类。该类群鸟类的雄鸟在后腿上多长有一个锐利的距是它们与来犯之敌进行搏斗的武器。鸡形目鸟类全年主要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果实、花、叶子、茎、根等为食繁殖季节也捕食大量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其中体型小的有鹌鹑、石鸡, 体型大的有孔雀。尾巴最长的鸡是我国的特产鸟类白冠长尾雉其中央尾羽最长近两米不仅是我国京剧演员的头部装饰而且已被列入威尼斯世界记录(尾羽最长的鸟类)。分布最广的鸡是原产于亚洲的环颈雉俗称野鸡、山鸡由于适应力强再加上人为引入目前已分布到亚洲、欧洲、美洲甚至澳洲的50多个国家。 广阔的国土面积、多种多样的生境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为我国野生鸡类的生存提了优越的栖息条件。

校园鸟类调查报告样本

校园鸟类调查报告

校园鸟类调查报告 --------关于青海大学校园内鸟类分布状况 调查人:达佤扎喜环境生态工程13级 调查日期: 5月9日 【地理环境】 青海大学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6°43′42″,东经101°44′48″。昼夜温差较大,四季无明显,春冬干燥寒冷,夏秋炎热多雨。日照强烈,光照充分,干湿季分明。校园处于山谷下方,西侧环山,东侧为人口聚居地,北侧为开阔田地,南面连接高速公路(宁大路)。校园地处地区绿化率较高,有众多鸟类适宜栖息地。 【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内鸟类的种类和大概数量及分布状况 【调查地点】青海大学(医学院、财经学院、洗浴中心、化工学院、农科院等周边地区树林) 【调查路线】

【调查器材】 望远镜、 GPS卫星定位仪、照相机(手机)、记录用纸和笔 【调查内容】 学生沿着途中路线,在路线周围利用望远镜观察周边鸟类,再利用GPS卫星定位仪记录观察到鸟类的实时位置信息。 【调查方法】 采用目数法和目估法,定向路线走访调查,随机性记录所见到的鸟类并记录数据,估算校园内其种类数量。 【鸟纲介绍】 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是由爬行

动物分化出来的,适应空中飞翔生活的一支特化的高等脊椎动物。 与爬行类比较进步特征: 1.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3. 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适应复杂的空中活动; 4.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育雏),保证后代有较高的 成活率; 5. 循环系统更加完善,心室已完全分隔,2心室、2心房,完全双循环; 6. 发展了适于飞翔的身体结构和翅羽系统。 这些保证了它们在进化上的成功。 【调查数据】 ○1两只乌鸦,位于农牧学院教学楼前草坪 ○2三只树雀,位于医学院教学楼后方树林

鸟类资源的保护

鸟类资源的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 一、鸟类资源概况 根据化石材料的研究和推测,大多数人认为在过去约 13 000万年中,地球上曾有50万种鸟类。在自然演化的漫长进程中,绝大多数鸟类逐渐绝灭,到史前人类时期(250万年前的更新世),鸟类种数可达11 500种,从那时起,减少到现在的约156个科9 000余种,其中还包括一些可能已绝灭的种类。 从1600年以来有近 100 种鸟类可能已经绝灭(表8)。可见,与历史上物种绝灭速度相比,人类大大加速了这种自然演化进程。已经绝灭的鸟类中90%为岛屿鸟类。现已查明,人类引入外来动物是其绝灭的最主要原因,太平洋诸岛中绝灭的鸟种最多。 表8 自1600年以来已绝灭的鸟种名录 (自 Guy Mountfort等,1988)

续表

续表 除了已绝灭的种类,还有1000多种鸟类的生存状态受到严重威胁。依据对现存状况的了解程度又分成以下7种情况。 E濒危种(endangered)确认该种有绝灭危险,如不迅速改变生活状况,物种很难继续生存。 V易危种(vulnerable)比濒危物种受到的威胁程度略轻,很可能转变为濒危物种。 I未定种(indeterminate)该种鸟类可能是濒危种或易危种,至少也是稀有种,因证据不足,暂时不能确定其归属。 K不详种(insufficiently known)怀疑该种有绝灭危险,因缺乏资料,暂不能明确确定。 R稀有种(rare)种群数量很少且多年变化不大,有绝灭的危险,需认真管理。 S特别种(of special concern)该种目前虽无绝灭危险,因其分布窄小且有较大生物学意义,应该特别关心该种的保护。

深圳鸟类与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深圳市鸟类与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深圳市景秀中学“爱鸟”小组 成员:初二(6)班罗颖罗勰林林佳慧 初二(7)班李俊吴泽龙 初二(8)班吴振航周梦娇蔡经谋 初二(10)班蔡华容谢飞文谢智聪张艺楠 指导老师:葛秀萍吴香红 课题背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可它正承受着人类对它施加的各种压力,使它不堪重荷,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是世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鸟类是最常见的,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鸟类以鲜艳的羽毛,优雅动人的体态和婉转动听的鸣叫,为我们带来了多彩的春天,赢得人们的喜爱,鸟类是环境质量的监测员,是净化环境的能者。我们学校于3月份成立了“爱鸟”小组,利用周二或周末的时间到深圳各住宅、公园及红树林观鸟,在观鸟的过程中,对当时当地的环境有了最直接的认识。观鸟也是一个向自然学习的过程,在鸟儿面前,每个人不能妄自尊大,学会了谦卑,教会我们视众生如平等,人鸟相依,是自然和谐的表现,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使保护环境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研究目的: 1、通过对鸟类的观察记录,从而对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并能提出合理化的 建议。 2、通过此活动进一步提高保护鸟类及环境的意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此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探究的过程及方法: 1、拟定调查活动方案 2、学习使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方法,了解在户外观鸟的注意事项 3、通过鸟类图鉴学习鸟类的识别方法,学会做好观察记录的方法 4、在校园、住宅区、公园、红树林等地进行观鸟活动 5、对记录的各地方的鸟的种类、环境进行统计分析 6、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环境,是我们人类的依托。自人类一出生开始,人就在环境中度过其一生,保护环境也成了每个公民的无声使命。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生态位较高的组成部分,对平衡自然生态系统和反应环境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深圳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了解深圳的环境,并保护环境。到户外观鸟是我们走入自然、感受自然,从而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的很好途径。为此,我们景秀中学爱鸟的师生们于2003 年3月3日开始成立了学校的“爱鸟”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观鸟、爱鸟活动,对深圳市部分地区的鸟类种类、环境生态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誊写了这份《深圳市鸟类与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户外观鸟除了需要望远镜及鸟类图鉴手册外,就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