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涉禽

涉禽

涉禽
涉禽

涉禽

1.苍鹭

外形特征:苍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颜色为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

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颏、喉白色,颈的

基部有呈披针形的灰白色长羽披散在胸前。胸、腹白色;前胸

两侧各有一块大的紫黑色斑,沿胸、腹两侧向后延伸,在肛周

处汇合。两胁微缀苍灰色。腋羽及翼下覆羽灰色,腿部羽毛白

色。虹膜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黄色,跗跖和趾黄褐

色或深棕色,爪黑色。

分布范围:在中国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种群现状:苍鹭是中国分布广和较为常见的涉禽,几乎全国各

地水域和沼泽湿地都可见到,数量较普遍。如今由于沼泽的开

发利用、苍鹭生境条件的恶化和丧失,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2.草鹭

外形特征:额和头顶蓝黑色,枕部有两枚灰黑色长形羽毛形成的

冠羽,悬垂于头后。其余头和颈棕栗色。从嘴裂处开始有一蓝色

纵纹,向后经颊延伸至后枕部,并于枕部会合形成一条宽阔的黑

色纵纹沿后颈向下延伸至后颈基部,颈侧亦有一条同样颜色的纵

纹沿颈侧延伸至前胸。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两肩和下背被

有矛状长羽,羽端分散如丝、颜色为灰白色或灰褐色;尾暗褐色,

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深暗褐色,亦具金属光

泽。颏、喉白色,前颈基部有银灰色或白色长的矛状饰羽。胸和

上腹中央基部棕栗色,先端蓝黑色,下腹蓝黑色,胁灰色,尾下

覆羽基部白色,羽端黑色,腋羽红棕色,翅下大覆羽灰色,中和小覆羽以及腿覆羽红棕色。

分布范围:在中国遍布东部及东南部。

种群现状:由于沼泽地的开垦,围湖造田和人为检食鸟蛋,种计数量更为减少。

3.岩鹭

外形特征:岩鹭体长55~64厘米的白色或炭灰色鹭。有两种色

型:灰色型较常见,体羽清一灰色并具短冠羽,近白色的颏在野

外清楚可见。白色型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头及颈狭窄。

与其他鹭的区别为腿偏绿色且相对较短,嘴浅色,习性也不同。

灰型全身呈灰色,头部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的白色蓑羽。

嘴为黄色,前端为暗褐色。亦有喉部白色的个体,以灰型居多。

脚为暗绿色。嘴长85~93毫米,翼长274~315毫米,尾长93~

121毫米。

分布范围: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海南等地。

种群现状:环境污染与破坏,导致它们数量减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夜鹭

外形特征:额、头顶、枕、羽冠、后颈、肩和背绿黑色而具金

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头枕部着生有2-3条长带状白色饰羽,

长约190mm,下垂至背上;腰、两翅和尾羽灰色;圆尾,尾羽

12枚;颏、喉白色,颊、颈侧、胸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下

体白色而满缀以暗褐色细纵纹,尾下覆羽棕白色。虹膜血红色,

嘴黑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胫裸出部、跗蹠和趾角黄色。

分布范围:中国的西南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太平洋诸岛屿、华莱士区。

种群现状:由于砍伐树木、环境污染和人为干扰。据1990年和

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0年中国仅见到3318只,其中香港179只,台湾735只。1992年中国仅见到3168只,其中台湾2698只,香港97只,大陆仅373只,数量有所下降。

5.水雉

形态特征:夏羽头、颏、喉和前颈白色,后颈金黄色,枕黑色,往两侧延伸成一条黑线,沿颈侧而下与胸部黑色相连,将前颈白色和后颈金黄色截然分开。背、肩棕

褐色,具紫色光泽。腰、尾上覆羽和尾黑色。翅上覆羽白色,第

一和第二枚初级飞羽黑色,第二枚的内翈基部有一小白点,第三

枚亦为黑色,但内翈大部已变为白色。从此往内白色越来越大,

仅羽尖残留黑色,到内侧次级飞羽则全为白色。下体棕褐色。腋

羽和翼下覆羽白色。4枚中央尾羽特形延长,且向下弯曲。冬羽

头顶和后颈黑褐色,具白色眉纹,颈侧具黄色纵带,一条粗的黑

褐色过眼纹沿颈侧黄色纵带前面而下,与宽阔的黑褐色胸带相连。

其余下体白色,尾短。上体较夏羽为淡,呈绿褐色或灰褐色。飞

羽同夏羽,外侧和内侧翅覆羽白色,中间翅覆羽具淡褐色横斑。

广东省内分布现状:中国大陆最大的水雉种群在广东肇庆鼎湖区。盛产芡实,在乡村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芡实塘,为水雉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仅永安镇江溪村一处就约有一千五百多只水雉(2004年9月统计)。

种群现状:水雉在中国分布范围正在逐渐缩小。台湾历史上曾广为分布,现已不足百只;安徽百荡湖、湖南洞庭湖等也只有零星发现。现中国的数量已非常稀有。

6.彩鹬

形态特征:头顶至枕黑褐色,头顶中央暗黄色,形成一黄色中央

冠纹。后颈和肩淡褐色,肩羽外缘暗黄色,其余为暗黄色,棕黄

色,黑色和灰色相杂状。背至尾上覆羽和尾羽灰色,具细窄的黑

色波状纹和暗黄色眼状班。初级覆羽灰色,具细窄波状斑和暗黄

色眼状斑,内侧小覆羽与背同色,其余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外露

部分为橄榄黄色,具细窄的黑色横纹和宽著的暗黄色横斑;初级

飞羽和次级飞羽外侧基部黑色,余为灰色,具白色横斑和暗黄色

眼状斑与黑色波状纹。眼周围一圈黄白色或黄色纹,并向眼后延

伸形成一柄。耳覆羽黑色。颏、喉白色,其余头和颈部缀有白色

和褐色小斑点。颊至上胸灰褐色,胸腹之间界以黑色横带,胸至背肩部有一宽的白带,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

种群现状:彩鹬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曾经较为丰富,但后来已经不常见,数量明显下降。原因是沼泽地被开垦,环境污染和狩猎。

7.蛎鹬

形态特征:头、颈、上胸、上背和肩黑色,泛亮光。下背、腰、尾上覆羽

和尾羽基部白色;尾羽余部黑色。胸以下,包括腹部及其两侧和尾下白色。

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初级飞羽中部具白色,内侧次级飞羽先

端白色,翅上大覆羽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翼下覆羽皆白色。繁殖

期成鸟具有鲜红色的眼环。非繁殖期成鸟和幼鸟的喉颈部或具有白色的横

带。冬季和幼鸟喉具白色环带。脚粉红色或灰色。

种群现状:1994年报道,东部种群的数量约1000只左右,处于濒危状态。

2001年1月26日在韩国的Yooboo Is.(Keum River Estuary Mouth)统计到

至少5700只蛎鹬。据2002年调查,在双台子河口秋季的数量已达500只。

8.黑翅长脚鹬

形态特征:额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白色而杂以黑色。翕、肩、

背和翅上覆羽也为黑色,且富有绿色金属光泽。初级飞羽、次级

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微具绿色金属光泽,飞羽内侧黑褐色。腰

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淡灰色或灰白色,外侧尾羽近白色;额、

前头、两颊自眼下缘、前颈、颈侧、胸和其余下体概为白色。腋

羽也为白色,但飞羽下面黑色。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但整个头、

颈全为白色。上背、肩和三级飞羽褐色。

广东省内分布:迁徙期间经过中国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四川、

云南、西藏、江苏、福建、广东、香港和台湾。部分留在广东、

香港和台湾越冬。

种群现状: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

9.白喉斑秧鸡

形态特征:小型涉禽,全长约25厘米。嘴较短,中趾短于跗蹠。翅圆,第3 枚初级飞羽最长。整体背面及胸侧橄榄褐色,颏和喉白色,前颈至上胸主要为红褐色,

下胸以下具粗大的黑褐和白色相间的横斑。与红腿秧鸡十分相

似,但显著区别在于翼的覆羽无横斑。头顶、颈侧、颊、前颈和

上胸红褐色,背橄榄褐色,颏、喉白色,下胸至尾下覆羽有黑褐

色和白色相间排列的横纹,其白色横纹较细。翅覆羽和飞羽橄榄

褐色,翅上有白色横斑但仅分布在飞羽的内翈和少数覆羽上。幼

鸟上体灰黑色,下体烟灰色,胸、腹具白色横纹。虹膜红色至橘

红色。嘴绿色,尖端暗褐色。腿和脚灰绿色。

分布现状:中国主要分布在南部。

种群现状: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

10.花田鸡

形态特征:小型涉禽,体长13~14厘米,是中国最小的田鸡。体

色较淡。上体褐色或橄榄褐色,包括翅上覆羽、内侧飞羽和尾羽

在内,整个上体具黑色的条纹和细窄的白色横斑。前额、眉、头

侧和后颈上部为淡橄榄褐色,具细小的白色斑点。贯眼纹为暗褐

色。在翅膀上形成显著的白斑。颊部、喉部和胸部为污白色,胸

部具有淡橄榄褐色的横斑,腹部为淡皮黄白色,两胁和尾下为橄

榄褐色,具白色横斑,翅下覆羽和腋羽为白色。嘴深褐色,下嘴

的基部为黄绿色,脚为肉褐色或黄褐色。

分布现状:在中国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迁徙期

间经过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和长江流域,越冬于福建、广东等省。部分为夏侯鸟,部分冬候鸟。。种群现状:IUCN濒危等级:易危,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11.红脚苦恶鸟

形态特征:中型涉禽。上体橄榄褐色,头侧、颈侧和胸蓝灰色,颏、

喉白色,腹和尾下覆羽橄榄褐色。嘴绿色,脚红色。成鸟两性相似,

雌鸟稍小。体色暗淡无斑纹,头顶、后颈、上体、两胁和尾下覆羽

均橄榄褐色。颏、喉污白色,头侧、颈侧和胸均蓝灰色,向后到腹

渐变为橄榄褐色。幼鸟:虹膜褐色,下体淡灰色。绒羽黑色。眼睑橘

红色。嘴橄榄绿色,腿、脚红色,爪灰褐色。

分布现状:广东省内主要分布于连山、曲江、连平、九连山、海丰。

种群现状: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

12.紫水鸡

形态特征:中型涉禽,成鸟两性相似,雌鸟略小。头顶、后颈灰

褐略沾紫色,额甲宽大,后缘平截,呈橙红色。背至尾上覆羽紫

蓝色,背部较浅,向后逐渐变深。翅上覆羽和飞羽外翈蓝绿色,

略沾紫色;飞羽内翈黑褐色,先端缀蓝绿色。头侧、颏、喉灰白

而略沾蓝绿色;上胸浅蓝绿色,胸侧、下胸和两胁与背相似,呈

紫蓝色;腹暗褐而沾紫色,羽端微缀灰白色;腿覆羽蓝绿色;尾

羽黑褐稍沾蓝绿色,尾下覆羽纯白。

分布现状: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种群现状: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分布于中国的亚种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13.夜鹭

外形特征:头顶、后颈、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具2~3根狭

白色冠羽;下体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额、头顶、枕、羽冠、肩

背黑蓝色且具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后枕部着生2~3根辫

状白色冠羽;腰、两翅和尾羽灰色;颏、喉白色;颊、颈侧、胸

和两胁淡灰色,腹白色。虹膜血红色;眼先裸露部黄绿色;嘴黑

色,跗跖和趾黄色。幼鸟嘴先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虹膜黄色,

眼先绿色,脚黄色。

分布:在广东为留鸟。

种群现状: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

14.牛背鹭

外形特征:中型涉禽。身长48~53 cm,翼展90~96 cm,体重300~

400 g,。嘴厚,颈粗短,脚沾黄绿。繁殖期头、颈、背等变浅黄,嘴

及脚沾红。雄性成鸟繁殖羽期头、颈、上胸及背部中央的蓑羽呈淡黄

至橙黄色,体的余部纯白。雌雄同色。幼鸟全身白色。虹膜金黄色,

眼先裸部黄色,嘴峰皮黄色,跗蹠及趾褐色,爪黑色。体形呈纺锤形,

体羽疏松。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北京及山东威海也偶见。部分留鸟,部

分迁徙。长江以南繁殖的种群多数为留鸟,长江以北多为夏候鸟。

种群现状: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

15.灰鹤

外形特征:大型涉禽,体长100~137厘米,体重3000~5500克。

全身的羽毛大部分为灰色,头顶裸出的皮肤为朱红色,并具有稀

疏的黑色发状短羽,眼先、枕部、颊部、喉部,以及前颈和后颈

为灰黑色;眼后方、耳羽至颈侧为一条灰白色的纵带,并在后颈

汇合,呈倒人字形。初级飞羽、次级飞羽都是黑褐色,三级飞羽

为灰色,仅羽端略呈黑色,延长弯曲成弓状,羽枝分离呈毛发状。

尾羽为灰色,羽端近黑色。嘴青灰色,先端略淡,呈乳黄色,胫

部、跗跖和趾为灰黑色。前顶冠黑色,中心红色,头及颈深青灰

色。自眼后有一道宽的白色条纹伸至颈背。体羽余部灰色,背部

及长而密的三级飞羽略沾褐色。

分布:全国多个省份均有分布,越冬时节会迁徙到广东。

种群现状:全世界约有10000只以上。在中国每年越冬的种群总数为6000只左右。

16.董鸡

外形特征:头顶、头侧、枕、颈灰黑色;背和两肩石板灰色,微

沾有褐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褐色,具暗棕色羽缘;

两翅覆羽和内侧飞羽黑褐色,具棕色和棕白色羽缘;初级飞羽黑

褐色,翼缘和第一枚初级飞羽外侧白色。下体灰黑色,羽端白色,

形成横斑状。腹部中央色较浅淡,尾下覆羽淡皮黄色,具褐色波

状横斑。额部有血红色肉质额甲,前自嘴基鼻孔后缘,愈往后愈

变狭,一直延伸至头顶,并突出于头上。

分布:全国多个省份均有分布。

现状: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

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单一物种,无亚种。

17.金冠树八哥

形态特征:体型略小(23厘米)的闪辉黑色八哥。具翼斑及颏黄色,脸颊裸露皮肤

粉黄色。成年雄鸟头顶亮丽金色。雌鸟似雄鸟但黄色区域较小。虹膜褐色;嘴

粉红,嘴基偏蓝;脚橘黄。

广东省内分布现状:沿海有分布。

种群现状:结小群活动于林冠层。

18.鹩哥

形态特征:体长约28厘米,嘴峰22毫米,翅160毫米,尾80毫米,足

30毫米。嘴角呈橙色,头上有两片鲜黄色的肉垂,全身羽毛乌黑闪亮。

眼暗褐色,嘴基橙红,末端鲜黄,脚、趾鲜黄色。

初级飞羽中部贯以斜行白斑,其余体羽黑色,有强烈紫色(头顶、上背和

胸)、蓝绿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或深蓝色(其余体表)的光泽。后

头两侧各有一鲜黄色肉质垂片,与眼下和眼后的三角形大块鲜黄裸露的

皮相连。

广东省内分布现状:沿海有分布

种群现状:由于过度捕捉和环境条件恶化,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在广西境内还有。在云南也很少见,仅海南岛还有一定种群数量,但亦不丰富,故应注意保护。

19.黑领椋鸟

形态特征:体大(28厘米)的黑白色椋鸟。头白,颈环及上胸黑色;背

及两翼黑色,翼缘白色;尾黑而尾端白;眼周裸露皮肤及腿黄色。雌

鸟似雄鸟但多褐色。幼鸟少黑色颈环。与斑椋鸟的区别在体型较大,

喉及头顶白色,眼周裸露皮肤黄色,缺少清楚的白色翼纹,嘴黑。虹

膜黄色;嘴黑色;脚浅灰。广东省内分布现状: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

腾冲、盈江、瑞丽、潞西、耿马、南部思茅和西双版纳,也见于广西

南部、广东、香港和福建福州等地。

种群现状:它们主要生活在农田附近,以昆虫为食,对农林业有益,

但被捕捉作为笼鸟。

20.灰背椋鸟

形态特征:体型略小(19厘米)的灰色椋鸟。雄鸟:与椋鸟科的其他椋

鸟的区别在整翼上覆羽及肩部白色,通体灰色,头顶及腹部偏白,飞

羽黑,外侧尾羽羽端白色。雌鸟:翼覆羽的白色较少。亚成鸟:多褐

色。虹膜蓝白;嘴灰色;脚灰色。

广东省内分布现状:主要栖息于空旷地树上以及营巢于天然树洞、墙

洞或裂缝中。繁殖于华南及东南、台湾。部分性候鸟,在台湾及海南

岛有越冬群体。

种群现状: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1 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 根据《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 一、保护性医疗措施指约束、隔离等具有治疗或保护患者安全的医疗措施。 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原则: 1、医护人员应当尊重每个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 2、保护性医疗措施不能作为常规手段,只有在其他医疗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3、保护性医疗措施必须是对患者最少伤害,安全又能达到最好效果。 4、必须由医师或护士对患者进行反复评估后,才能对患者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5、保护性医疗措施仅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在医疗机构以外不得使用,除需要转院(外出就诊)的患者,且不配合转院(外出就诊)或在转院(外出就诊)途中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或危险的。 6、禁止利用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患者。 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适应症: 1、患者本人提出的。

2、有伤人自伤的行为或危险的。 3、有破坏行为的。 4、极度兴奋躁动、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用药一时难控制其行为紊乱的。 5、紧张性兴奋或木僵的。 6、危及诊疗操作安全的,如不配合使用医疗设备的(监护仪、血管内留置针等)。 四、以下情况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慎重: 1、入院前已合并有骨折的。 2、戒酒治疗的。 3、年龄大于60岁,且躯体消瘦的。 4、有发生窒息危险的,如大量咯浓痰、疑似胃出血的等。 五、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流程: 1、告知:告知患者本人。 2、医嘱:由医师评估后开具医嘱。 3、执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时,按照《医疗措施工具操作规范》执行。 4、沟通:在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后,由医嘱开具医师及时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危儿应采取额外保护性隔离措施 高危儿是指新生儿因本身有生理缺陷或病理改变,或因孕妇有高危因素威胁胎儿,那些在围产期或出生后存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或发育障碍因素的新生儿,常见的有: 早产儿、过期产、低体重、巨大儿、低血糖、宫内缺氧、难产、低血糖的患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过高过长等等。 高危儿存在各种潜在危害,包括脑损伤,可造成: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视听障碍等。婴儿脑损伤一旦发生,治疗愈早,疗效愈好,一旦错过治疗的关键时期,以后再治疗将困难增加许多,很可能耽误孩子一生。 因此,高危儿应采取如下额外保护性隔离措施: 一、早产儿、低体重的患儿,应专人专护。将患儿放置在暖箱内,注意保暖,定时检测体温的变化,根据体重设置暖箱的温度。 二、接触患儿前后应认真用六步洗手法洗手 三、每日常规做好口腔、脐部及皮肤清洁护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四、按医嘱监测血糖。 五、主管护士进行喂奶,防止吐奶,呛奶现象发生。 六、患儿所用的包被,衣服应柔软,因早产儿皮肤娇嫩,应防止蹭破皮肤。 七、输液前应严格消毒隔离,每半小时观察患儿输液情况,避免渗液,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八、做好臀部护理,预防臀红的发生。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 4.14.3.1 根据《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制度。 一、保护性医疗措施指约束、隔离等具有治疗或保护患者安全的医疗措施。 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原则: 1、医护人员应当尊重每个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 2、保护性医疗措施不能作为常规手段,只有在其他医疗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3、保护性医疗措施必须是对患者最少伤害,安全又能达到最好效果。 4、必须由医师或护士对患者进行反复评估后,才能对患者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 5、保护性医疗措施仅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在医疗机构以外不得使用,除需要转院(外出就诊)的患者,且不配合转院(外出就诊)或在转院(外出就诊)途中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或危险的。 6、禁止利用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患者。 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适应症: 1、患者本人提出的。 2、有伤人自伤的行为或危险的。 3、有破坏行为的。 4、极度兴奋躁动、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用药一时难控制其行为紊乱的。 5、紧张性兴奋或木僵的。 6、危及诊疗操作安全的,如不配合使用医疗设备的(监护仪、血管内留置针等)。 四、以下情况在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慎重: 1、入院前已合并有骨折的。 2、戒酒治疗的。 3、年龄大于60岁,且躯体消瘦的。 4、有发生窒息危险的,如大量咯浓痰、疑似胃出血的等。 五、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流程: 1、告知:告知患者本人。 2、医嘱:由医师评估后开具医嘱。 3、执行: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时,按照《医疗措施工具操作规范》执行。 4、沟通:在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后,由医嘱开具医师及时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5、护理: (1)护士必须每半小时观察1次,重点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护部位血液循环情况。 (2)每2小时评估1次。 (3)在实施医疗措施时必须定时被动活动肢体和松“施使用的有效性。 (4)保护性医疗措施使用的最长时限不超过24小时,一般情况下不超过4小时。 6、解除:当需要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指征消失后,医师及时开具医嘱,并予以解除。 7、记录: (1)责任护士必须记录保护性医疗措施使用的原因和使用情况,如医疗措施类型、

1、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感染谱):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2、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3、传染源:患者、阴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感染动物。 4、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 5、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6、传染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7、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8、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9、按照甲类传染病报告、控制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 10、慢性乙肝的四个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再活跃期。 1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12、重型肝炎的分类: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13、重症肝炎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 14、肝炎的临床分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 15、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

16、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分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17、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表现: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肾损害。 18、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就近治疗。 19、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原则: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预防DIC。 20、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 21、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年期治疗原则: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透析治疗、导泻和放血疗法。 2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23、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高热、抽搐或惊厥、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循环衰竭(严重表现是前三个) 24、乙脑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 25、艾滋病分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 26、艾滋病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其他 27、艾滋病治疗药物分类: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 28、伤寒典型临床表现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29、伤寒极期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消化系统症状、肝脾大。

脓毒性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症状起因 *导读:脓毒性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脓毒性血症或多发性迁徙性脓肿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厌氧菌是指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一 类细菌。根据对氧的敏感程度,广义的厌氧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耐氧菌。习惯上厌氧菌是指专性厌氧菌,即必须在大幅度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可分为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临床上所谓的厌氧菌肺炎主要指专性厌氧菌所致的肺部感染。专性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或低于正常大气氧分压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或生长,进一步可分为极端厌氧菌、中度厌氧菌和耐氧厌氧菌。 1.极端厌氧菌这类厌氧菌对氧极端敏感,在0.5%的氧浓度下,或在空气中暴露不到10min即死亡。因在临床实验室极难分离到,目前尚不知其致病情况。 2.中度厌氧菌这类厌氧菌能在2%~8%氧浓度中生长,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还能够分离出来。导致肺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均属此类,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厌氧菌。 3.耐氧厌氧菌这类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最好,而在有氧条 件下生长较差。第2梭菌和溶组织梭菌即属此类。

其中肺部感染的常见厌氧菌有: (1)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为肺部厌氧菌感染的常见菌。文献报道 在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和脓胸,分离到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分别约占53.67%,56.45%,50.87%和39.29%,其中拟杆 菌属占第1位,其次为梭杆菌属。 ①拟杆菌属: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少数菌株有荚膜或鞭毛。专性厌氧。能利用糖和蛋白质的中间代谢产物。模式菌为脆弱拟杆菌。菌体形态为短杆状,染色不匀,中间染色浅或不着色,使菌体呈空泡状。两端圆而浓染。在固体培养基上不规则,表现长短不一。在培养条件稍有改变,如厌氧条件不足、营养不良或酸性产物堆积时,菌体出现多形态性。引起肺部感染的拟杆菌以脆弱拟杆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最多见。 ②梭杆菌属:可能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专性厌氧,无鞭毛,能利用糖和蛋白胨。模式菌种为核梭杆菌,该菌中间膨大,两端尖,菌体内有革兰阳性颗粒,长短不等,形态较规则。菌体呈双,尖端对尖端。引起肺部感染的梭杆菌属以核梭杆菌和坏死梭杆菌多见。 (2)革兰阳性厌氧球菌: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在肺部感染中仅次于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文献报道在上述肺部感染中均约占1/4~1/3,其中以消化链球菌属和消化球菌属为常见。 ①消化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菌体较小,直径0.5~0.6m,排列成双或成链,形成针尖大小直径1mm的圆形、光滑、凸起、灰白

保护性隔离的主要措施 一、隔离的种类:严密隔离(霍乱)、呼吸道隔离(肺结核)、消化道隔离(细菌性痢疾)、接触隔离(气性坏疽)、血液-体液隔离(艾滋)、病昆虫隔离(乙脑)、引流分泌物隔离(急性结膜炎)、保护性隔离。 二、保护性隔离: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治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也称反向隔离。 三、实用范围: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如严重烧伤、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白血病及免疫缺陷病人等。 四、主要措施: 病房管理要求: 1.与感染病人分开,病床间距应≥1.1米,特殊病人单独安置。 2.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消毒。 3.调节好室温20~22℃,湿度尽量保持50~60%左右。 4.病房内的物品摆放尽量简单,不摆放鲜花,植物等易携带细菌的物品。 5.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使空气中的细菌数≤200cfu∕m3 。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 7.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 8.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探视人员管理: 1.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禁止患有传染性疾病尤其时上呼吸道感染者前来探视。 2.符合要求可以探视的家属,需在指定时间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方可进入病房。 3.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禁止患有传染性疾病尤其时上呼吸道感染者前来探视。医护人员管理要求: 1.发现医护人员患有或怀疑患有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接触病人。 2.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和一次性脚套。 3.病室内准备专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及注射护理用品,并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各种用物应按规定严格消毒灭菌和终末处理。 4.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做到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手快速消毒剂消毒手。 杜绝患者自身感染: 1.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晨起、睡前用软毛牙刷或棉签刷牙,餐前餐后漱口,以达到预防口腔感染的目的。 3.护理人员须严密观察患儿口腔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分泌物、牙龈是否肿胀。 4.预防肛周皮肤感染、患者的饮食管理。 五、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到 1、保持病室内的洁净 2、严格管理探视及陪护人员 3、增强无菌管理 4、预防医源性感染 5、加强基础护理 6、维护和促进全身皮肤粘膜的完整及膳食的消毒与指导。

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详述 *导读: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根据血栓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累及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其属支,多发生于静脉曲张的基础上。主要特征是血栓形成部位疼痛,外表可见浅静脉有一发红、低热的索状物,有触痛,周围红肿。其栓子不易脱落,一般不会引起肺动脉栓塞。另外,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是癌症的一个提示性症状。 2.深静脉血栓形成按其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2种。(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小腿部深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多见于卧床少动的患者,常在手术后第2周发生。左侧下肢最常见。特征性表现为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活动后感严重抽痛,且足背屈时更甚,全身症状不显著。检查时可有Homan征,即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发生疼痛。还可出现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粗5cm以上。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继发于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但多原发于髂股静脉。常见于产后,起病急骤,患肢严重弥漫性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或略发绀,浅静脉扩张,有难以耐受的大腿内侧疼痛和沿静脉特别是股三角区的显著压痛。全身症状不重。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侵犯主干静脉,同时能产生静脉周围炎,影

响邻近淋巴管或引起动脉痉挛,所以症状和体征较重。另外还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当血栓向上扩延至下腔静脉时,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有时可为本病首发症状。能够继发肺动脉高压。 1.浅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依据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压痛,腓肠肌周径增大和Homan征阳性等可确诊。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依据下肢肿胀、疼痛和股三角区压痛、皮温降低、颜色改变和浅静脉曲张即可诊断。 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1.浅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很难鉴别,并且临床上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疾患多为血栓性静脉炎而非静脉血栓形成,故对该类疾患的诊断一般均为血栓性静脉炎。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与腓肠肌受累的其他疾病如局部软组织感染等进行鉴别。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多可表现有单侧性下肢水肿,应当与淋巴水肿及心、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进行分析鉴别。 静脉结扎术:在血栓的上方结扎静脉,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迁徙

涉及到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十四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 《公安部关于<人民警察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是否包括使用警械的批复》公法[2002]32号 铁道部公安局: 你局《关于<人民警察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是否包括使用警械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人民警察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包括使用警绳、手铐等约束性警械。此复二OO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五条根据本章规定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写出

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四十四条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有严重残疾或者疾病的戒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看护和治疗;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 第四十五条强制隔离戒毒所对毒瘾发作或者出现精神障碍可能发生自伤、自残或者实施其他危险行为的戒毒人员,可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规范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对被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戒毒人员,民警和医护人员

后殖民主义:历史与理论 万雪飞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摘要:后殖民主义是一个具有异质性、浮动性、杂糅性和迁徙性等特征的概念。从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来看,它先后被用做具有时间性的历史分期的术语;指称殖民地社会文化互动的后殖民文学;殖民话语分析的后殖民理论;描述殖民主义时期之后全球状况的一种话语;以及反对全球化时代下不平等的激进主义的政治和哲学。其研究领域也从最初的政治学领域转向文学和文化批评领域,并经发展具有了广泛的跨学科性质。后殖民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批评策略的集合体,其特质就在于它对殖民主义的检讨深入到了“文化的层面”。它既要对殖民主义赖以运作和发挥效力的意识形态机制加以分析和批判;又要将这一批判性视域引入现时代全球权力的结构中,以质疑全球化时代下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并从文化和知识层面探寻对抗的可能。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全球化;话语政治 “后殖民主义”这一概念自产生以来,因其汇聚了众多的思想理论资源与历史时空经验而被学界普泛地使用。与后殖民主义相关的术语层出不穷,相互之间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以至于“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作为概念自身和所要揭示的话题反倒变得模糊不清。英国学者巴特·穆尔–吉尔伯特(Bart Moore-Gilbert)就曾提到,“后殖民”这一概念内涵极不稳定且自身意义不断发展变化,“可能有内变为一个被任意切割的分析结构的危险”,它被经常变动“以适应于不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治境况和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1赵稀方先生指出:“谈论后殖民主义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将其看做一个单质的同一体。事实上,与其它理论一样,后殖民主义的构成是历史的、异质的,某些事后的归纳和概括只能是大致的。”○2为了对“异质”的后殖民主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的出现和演变历程入手,梳理出后殖民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流脉,以期对这一“克里奥尔化”○3的理论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同时发掘这一话语综合体内部所蕴积的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理论价值。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建构的历史流变 谈论后殖民主义的历史,笔者所指涉的意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后殖民主义中所涉及的历史问题,二是指后殖民主义本身的历史性问题。后殖民主义中所涉及的历史问题将在本文第三部分的探讨中指明,本文第一部分将对后殖民主义本身的历史性问题予以说明,即在对“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本身进行考古式的

预防跌倒保护性措施十知道内容包括: ①当您活动时有人陪伴; ②当您感头晕、不适等,请卧床休息; ③当需要任何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呼叫护士; ④发现地面有水渍,请告诉工作人员,并避免在有水渍处行走,以防不慎跌倒; ⑤请将物品尽量收于柜内,以保持走道宽敞; ⑥请向护士叙述可能导致跌倒的原因; ⑦床边护栏支起时请勿翻越; ⑧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衣裤; ⑨当您在行走中出现头晕,应及时扶物站立或蹲下,以防跌倒; ⑩必要时医护人员要实施适当的身体约束。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①认知行为受损如意识混乱、意识恍惚、烦躁不安、焦虑等; ②不稳定的步态或不平衡的坐姿; ③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可能; ④对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构成威胁,有拔出管道如鼻导管、吸氧管、输液管等的可能; ⑤患者是否使用了引起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⑥患者有无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 ⑦患者是否年龄过大、生活不能自理等。填写评估表的要求: ①对所有患者或转科患者进行评估,将此项评估列为常规护理工作内容。②评估分为0 ,不需再续评。若病情发生变化,或使用如麻醉、镇静催眠、抗焦虑抑郁、降压与利尿、降糖、导泻、扩张血管等药物,继续进行评分,每周评估1 次,直至患者出院。 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表,内容包括一般措施(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需要;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环境预防(提供足够灯光;将物品置于患者易取处;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 、健康教育(着合适的鞋及衣裤;患者活动时有人陪伴;指导床上使用便器方法;指导患者渐进下床)对高危跌倒患者,护士必须填表,每周1 次,同时完成相应的预防措施,护士签名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重庆市2019届高三后期适应性检测(二)文科综合- 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图示意2010年-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由图可推测() A. 鄂湘渝地区GDP居高水平________ B. 晋陕甘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上升 C. 京津冀地区GDP出现衰退________ D. 鲁浙粤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下滑 2. 近年影响我国中部部分地区GDP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政策扶持________ B. 土地租金低________ C. 资源丰富________ D. 劳动力丰富 2. 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下图示意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及其雨季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百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时的水汽来源主要是() A. 东南风________ B. 东北风________ C. 偏北风________ D. 偏西风 2.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昼夜温差大________ B. 干旱的气候________ C. 径流量丰富________ D. 多雾的环境 3. 当地多肉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的时间大约是() A. 1-2月________ B. 4-5月________ C. 7-8月________ D. 10-11月 3. 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生长适宜温度为10—22℃。兰州市郊(海拔2000—2800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下图示意兰州市区(海拔1520m)气候统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该主产区娃娃菜品质优良的原因有() ①水源充足②气候冷凉③土质疏松④空气潮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当地30吨新鲜的娃娃菜运往杭州批发市场,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A. 铁路运输________ B. 航空运输________ C. 水路运输________ D. 公路运输 3. 为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该主产区最适宜种植娃娃菜的时段是() A. 2—5月________ B. 5—8月________ C. 6—9月________ D. 9—12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一、知识讲解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二、高考经典试题 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

保护性医疗与知情同意权关系研究 一.保护性医疗的定义 保护性医疗制度是根据前苏联巴甫洛夫学说而建立起来的, 已在医疗界实行多年, 它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条件反射的因子, 而向患者隐瞒部分病情, 其基本精神是使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完全处于轻松愉快的自然修养环境中, 从而提高医疗和康复的效果。 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历史由来已久, 长久以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历代医务工作者在患者患有“不治之症”且预后不良以及身患某些危重疾病或者需要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治疗之前往往会对患者善意隐瞒一些关于病情、治疗手段以及治疗风险的信息, 使病患保持轻松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 防止发生一些不利于治疗的后果。 当前, 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保护性医疗的定义。一般认为, 保护性医疗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为保护病人健康利益,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采取对病人隐瞒病情真相或其他相关措施, 以避免对病人形成不良身心刺激, 从而妨碍治疗效果的医疗措施。临床工作中, 保护性医疗往往是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刻意隐瞒或部分隐瞒关于病情、预后及治疗风险的相关信息, 以防止患者出现不安、悲观、自暴自弃等不良身心状态而影响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 常见的保护性医疗措施是对于重症末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以患者方面的知识程度与心理态度, 可能会发生无端的疑虑与死惧, 因而抗拒接受治疗任由病况加重恶化时也适用。 二.医疗保护的法律和伦理依据 1 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并没有直接明确规定保护性医疗制度, 但从若干法律条文规定来看, 我国法律原则上认可和保障这一医疗措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侵权责任法》等都涉及到了相关的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6条1款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 但应当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该规定首先明确了医师的告知义务, 保障了患方的知情权利, 同时也给保护性医疗

四川遂宁市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9月28日,位于北京二环路附近的官园批发市场永久闭市,标志着西城区多家 区域性批发市场全部关闭。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的 具体要求。图1为北京市主要道路和西城区部分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 B.提高城市土地产出效率 C.减轻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 D.完善和提高城市服务职能 2.官园等批发市场关闭后,在其附近应增设 A.大型商场 B.社区医院 C.小商品超市 D.中小学校 3.未来,官园等批发市场所在地最可能成为 A.高档住宅区 B.交通枢纽 C.高技术工业区 D.金融服务区 图2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4?6题。 4. 图示气压形势一般出现在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 5. 甲、乙、丙、丁四地中,其风向最接近的两地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6. 甲、乙、丙、丁四地中,天气较为暖湿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 丁地 在人口密集的东京等大都市,利用高楼大厦间的土地,甚至是高层大厦楼顶和地下室, 日本农民发展了独特的都市农业生产方式。都市农业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是 一项很有生命力的新型产业。据此完成7?8题。

7. 日本的城市农业 A.小块土地为主 B.专业化水平较低 C.种植水稻为主 D.机械化作业不便 8.日本都市农业具有的生态功能是 ①调节气候②增加雨水下渗③净化空气④减轻流水侵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教室走廊在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 阳光照射,而不再被南楼遮挡。图3是某同学于当天拍摄的一张日照教室走廊的照片和二 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9?11题。 9. 该同学拍摄照片时,面向 A. 东方 B.西方 C.南方。.北方 10. 教室走廊被南楼挡住不能在正午照射到阳光的时间大致开始于 A. 冬至 B.大暑 C.小雪 D.小满 11该校可能位于 A.黑龙江省 B.浙江省 C.云南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欧洲白鹳是迁徙性鸟类,平日常在水域岸边或开阔的沼泽地上啄食水生生物,大多 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迁离欧洲繁殖地,于3?4月离开南非越冬地返回,迁徙途中主要 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欧洲白鹳的分布范围曾经很广,种群数量也十分丰富, 如今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种群数量也明显下降。图8为欧洲白鹳秋季迁徙路线示意图。

20届高二上期模拟试题 2018年9月28日,位于北京二环路附近的官园批发市场永久闭市,标志着西城区多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全部关闭。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是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具体要求。图1为北京市主要道路和西城区部分批发市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关闭官园等批发市场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 B. 提高城市土地产出效率 C. 缓解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 D. 完善和提高城市服务职能 2.官园等批发市场关闭后,在其附近应增设 A.大型商场 B.小商品超市 C.社区医院 D.中小学校 3.未来,官园等批发市场所在地最可能成为 A.高档住宅区 B.交通枢纽 C.金融服务区 D.高技术工业区 图2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4—6题。 图2 4.图示气压形势一般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甲、乙、丙、丁四地中,其风向最接近的两地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6.甲、乙、丙、丁四地中,天气较为暖湿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在人口密集的东京等大都市,利用高楼大厦间的土地,甚至是高层大厦楼顶和地下室,日本农民发展了独特的都市农业生产方式。都市农业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是一项很有生命力的新型产业。据此完成7—8题。 7.日本的城市农业 A.小块土地为主 B.专业化水平较低 C.种植水稻为主 D.机械化作业不便 8.日本都市农业具有的生态功能是 ①调节气候②增加雨水下渗③净化空气④减轻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① C.②③ D.②④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教室走廊在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阳光照射,而不再被南楼遮挡。图3是某同学于当天拍摄的一张日照教室走廊的照片和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该同学拍摄照片时,面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0.教室走廊被南楼挡住不能在正午照射到阳光的时间大致开始于 A.冬至 B.大暑 C.小满 D.小雪 11.该校可能位于 A. 黑龙江省 B. 浙江省 C. 云南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森蓝杯”环保科普有奖知识竞赛 一、判断题 1.迁地保护目的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永久生存的空间。() 2.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3.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 氧化碳气体。但是,人们的日常消耗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4.赤潮是受污染的海水在特定水文、气象条件下产生的海洋严重污染现象。() 5.虽然人类生产活动在日益加剧,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一直保持不变。() 6.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制定的。() 7.汽车内部的污染物主要有苯、甲苯、甲醛、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等。() 8.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9.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10.车外的污染物进入车内,如果密封不严,外界环境的污染物将进入车内环境,造成车内 空气污染。() 11.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人类环境宣言》。() 12.当紫外线指数为0~2级时,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 13.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少的多。() 14.海洋受到有机物污染,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导致局部海域富营养化,大量的营养盐类 是浮游生物繁殖并形成赤潮的基本原因。() 15.手机电量低,接受信号弱,手机发射功率就会减弱,辐射危害随之也降低。() 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是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 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 17.世界环境日也是联合国提高全球环境意识、敦促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采取行动的主要媒 介之一。() 18.在远离基站或者周围都是高大遮挡物时,手机的发射功率处于最弱状态,因此辐射也最 小。() 19.了解紫外线指数就是可以帮助人们采取措施,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 20.在地球上,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 热带雨林。() 二、选择题 1.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 A地球日B节水日C爱鸟日D世界环境日 2.一般认为,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所后,逐步形成PH<5.6的酸性降水. A盐酸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氯氟烃 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A红外线B紫外线C可见光D热量 4.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氯氟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 1.下面哪个不是自然现象(______) A.地壳运动 B.太阳稳定性 C.大气力量 D.水 [答案]:D 2.下面哪个不是能量(______) A.气温 B.阳光 C.土壤 D.引力 [答案]:C 3.(______)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环境质量发生变化,使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A.环境问题 B.经济问题 C.社会问题 D.自然环境 [答案]:A 4.21世纪地球表面温度大约以每10年(______)℃的速度上升 A.0.3 B.0.5 C.3 D.5 [答案]:A 5.仅是一个框架协议,没有具体的减排目标的协议是(______)A.《京都议定书》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哥本哈根协议》 D.《联合国宣言》 [答案]:B 6.(______)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 A.臭氧层 B.空气层 C.平流层 D.岩石层 [答案]:A 7.CFCs表示什么(______) A.氯氟碳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碳水化合物 D.碳氮化合物 [答案]:A 8.(______)原子具有很强的破坏臭氧的能力 A.氯 B.碳 C.氧 D.氢 [答案]:A 9.“臭氧空洞”首先在(______)发现的。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美国上空 [答案]:B 10.环境的哲学定义:环境是一个相对

于(______)而言的客体 A.客体 B.主体 C.人类 D.物质 [答案]:B 11.环境的法律定义:影响(______)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A.人类 B.动物 C.植物 D.微生物 [答案]:A 12.环境科学中的定义: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______)的全体 A.内部世界 B.外部世界 C.动物世界 D.中部世界 [答案]:B 13.以下哪个不属于自然环境(______) A.物质 B.能量 C.自然现象 D.宗教信仰 [答案]:D 14.环境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哪个阶段(______) A.整个 B.工业时代 C.农业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A 1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工业化革命后环境污染的什么时期(______) A.发生期 B.加剧期 C.泛滥期 D.终止期 [答案]:A 16.下面哪个发生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是环境污染的加剧期(______) A.骨痛病 B.米糠油 C.光化学烟雾 D.水俣病 [答案]:C 17.放射性、农药等新的污染源出现在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的那个时期(______) A.发生期 B.加剧期 C.泛滥期 D.终止期 [答案]:C 18.20世纪世界发生了(______)大公害事件 A.4 B.6 C.7 D.8 [答案]:D 19.水俣事件发生在哪个国家(______)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保护性医疗措施操作规范( 2019 年) 根据《精神卫生法》“第四十条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断标准和治 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及《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相关内容,制定此操作规范。 一、保护性医疗措施的目的: 保障患者自身的安全;保护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二、本操作规范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精神卫生法》规定的需要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的患者。 三、操作流程: 1. 入院时,主管医生向患者监护人告知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必要性、并发症和风险等相关内容,取得患者监护人的理解,并签署“保护性医疗措施知情同意书”。 2.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之前,精神科执业医师、护士应当仔细评估患者的情绪、合作程度、行为表现等,努力劝导患者配合治疗。 3.当需要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时,医师根据实际需要在长期医嘱开具

“保护性约束"、“保护性隔离”、“穿保护衣"医嘱并执行。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可于8 小时内补开医嘱,但需在电子医嘱的”说明” 栏注明该医嘱开始执行的具体时间,格式如下:“开始时间08: 24" , 并将原因记录于病程。 4.在执行保护性约束、隔离期间,精神科执业医师每天至少要对被隔 离的患者进行一次检查;对被约束的患者进行两次检查。 5.精神科执业医师应对需要持续约束的患者,白天不超过4 小时, 夜间( 20 : 00-08: 00 ) 不超过12 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精神科护士每15 分钟至少巡查一次被约束或者隔离的患者,每2 小时松解约束保护带一次,有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医师。 6.患者被连续约束48 小时或者隔离达72 小时,应当由具有副主 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是否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或者隔离措施做出评估,并在病程中记录该高级医师的意见。 7.在行为得到控制后,经医师评估可解除保护性约束或隔离时,应 及时停止“保护性约束"、“保护性隔离”、“穿保护衣"的长期医嘱。 8.本规范中被保护性约束患者必须用《保护性约束评估观察记录表》 进行评估与记录。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我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 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二、开展驯养繁殖 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人工繁殖种群,既可防止或延缓有关物种的灭绝,又可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减少对野生种群的猎捕压 力,还可为实施再引进工程提供种源,重建或壮大有关物种的野生种群。 改革开放以前,动物园系统是我国驯养繁殖濒危动物的主体,但其目的主要在于展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和地方建立了不少濒危动物繁育、救护中心,专门从事濒危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救护工作。如国家为拯救大熊猫、朱huan、扬子鳄、东北虎等极度濒危动物,投资设立了多处繁殖研究中心;为实施野马、麋鹿再引进工程,建立了多处人工繁殖基地;为保护、发展濒危动物资源,成立了多处综合性的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各地为救护濒危动物,也相继建立或指定了一个或多个濒危动物救护中心,这些救护中心的职能之一就是驯养繁殖濒危动物。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为生产建设需要,还建立了大量的养鹿场、养熊场、养猴场、养蛇场、龟鳖场、养鸟场、养麝场等,用于生产实验动物或者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三、实施再引进工程,发展和壮大野生种群 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再引进,就是在某个物种曾经分布但现已灭绝的地区,再引入该物种的活体用于建立新的种群;或者是向某物种现存的极小的野生种群补充新的活体,以充实该野生种群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后者又称再充实。我国已成功地实施拯救麋鹿的再引进工程,正在着手实施野马、赛加羚羊的再引进工程。另外,我国正在计划实施的华南虎拯救工程、以及正在研究开展的野生扬子鳄保护管理工程,均属于再充实类型的再引进。从某种角度讲,在原产地放生被没收的物种,如猎隼、缅甸陆龟、穿山甲、蟒蛇、猕猴等,也属于野生种群再充实活动。 四、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 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物的必要步骤。通过资源监测,可以了解濒危动物野生种群数量的消长和分布区的变迁,为国家制定有关保护管理利用政策提 供科学依据。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资源监测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