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定)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定)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定)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定)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养猪概况

第二节国外养猪概况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猪的起源与进化

动物学分类

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猪属

家猪的起源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内容:

(一)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多情多胎多产

性成熟期为:4-5月龄,太湖猪3月龄达性成熟

适配期:中国猪6-8月龄,外国猪8-10月龄

妊娠期:114天(108-120)

发期周期: 20-22天平均21天

断奶期至发情期间隔:7—14天

产仔数:经产母猪10-12头/胎,比其它家畜高,中国猪比外国猪产仔多。太湖猪窝产活仔数平均超过14头,个别高产母猪一胎产仔超过22头,最高记录为42头。

年产胎次:一般情况,一年两胎,若缩短哺乳期,提前断奶,可达 2.2-2.5胎/年。

(二)食性广杂食动物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喜甜食;咀嚼食物比较细致;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和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中间类型,因而能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

(三)饲料转化率高猪对精料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为76.7%,对青饲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64.6%,对优质干草有机物消化率为51.2%。

(四)生长期短,周转快一月龄为初生重的5—6倍(6.5—8kg)?2月龄为一月龄体重的3—4倍(25—28kg)

?160-170天为初生重的90—100倍(90-100kg)

(五)猪的屠宰率高猪的屠宰率约为70—80%

(六)小猪怕冷大猪怕热新生仔猪: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机能差、适宜温度可35℃上下。

大猪:皮下脂肪层厚、汗腺不发达

(七)味觉、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八)适应性强分布广

?(九)喜清洁,易调教

(十)喜漫游,群居,位次明显

如何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提高生产力(生产中如何利用猪的生物特性):

1、提高母猪的年生产能力利用猪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积极改进措施,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早期断奶,增加年产胎次:一般28—35天断奶,2.2—2.5胎/年,20—25头断奶仔猪/年。

2、加快肉猪的生产周转,提高年出栏率利用猪的生长期短,生长强度大的特点,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力,缩短生长期,加快肉猪的周转。

选用杂优猪、应用全价料、采用科学管理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疫病防治等措施,缩短育肥期,5—6月龄上市。

3、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猪是杂食动物,利用消化道长的特点,因地制宜,广开饲料来源,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饲养模式。

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猪场,以精料为主的配合饲料喂猪;在广大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所产的农副产品和优质的青粗饲料。

4、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利用猪的嗅觉灵敏,训练猪的定点排粪;寄养新生仔猪时,使气味一致,保证寄养成功。

利用猪的听觉灵敏,训练猪定时采食;利用公猪的叫声进行母猪发情鉴定。为了避免猪的骚动,应保持猪场安静

第三节猪的行为学特点

多年来猪行为学方面的研究结果,猪的行为概括分为以下十类型:1、采食行为

喜爱甜食

湿料>颗粒料>粉料

白天采食次数>晚间采食次数

饮水量受温、湿度,饲料类型影响

群饲猪采食量增加

2、排泄行为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固定地点进行排粪尿。

3、群居行为

4、争斗行为

5、性行为

6、母性行为

7、活动与睡眠

8、后效行为

在整个养猪生产工艺流程中,充分利用这些行为特性精心安排各类猪群的生活环境,使猪群处于最优生长状态下,发挥猪的生产潜力,达到繁殖力高、多产肉、少消耗,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第三章猪的品种

猪的品种: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经人工选择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来源、

相似并能稳定遗传的外形和生产性能,并拥有一定数量的种群。

第一节中国猪种类型的划分

猪的经济类型:按经济用途,猪被划分为三种类型:脂肪型 (脂用型,Lardtype),瘦肉型(腌肉型,Bacontype),兼用型(鲜肉型,Meattype)。

中国猪种类型的划分根据中国地方猪种按其体型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结合其起源、地理分布和饲养管理特点、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自然条件和移民等社会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华北型(东北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特点:抗寒力强、繁殖性状优良)

华南型(陆川猪:“六短猪”(头、颈、耳、身、脚、尾),皮薄、肉嫩、早熟易肥

;海南猪;香猪

华中型(湖南宁乡猪湘西黑猪广东大花白猪南阳黑猪浙江金华猪华中两头乌猪)

江海型(太湖猪(特点:高繁殖力)江苏的姜曲海浙江的虹桥猪)

西南型(内江猪、荣昌猪)

高原型(藏猪特点:适应高原环境)

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1.繁殖力强:母猪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性激素分泌早而浓度高、

2.抗逆性强:抗寒力与抗热力(严寒民猪等、酷暑华南型猪);耐粗饲能力

(金华猪与长白猪对比);对饥饿的耐受力(民猪);高海拔适应性(藏猪、内江猪);

3.肉质优良:

4.生长缓慢,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低:

1.地方猪种是骨─肉─皮─脂,

2.国外品种是骨─皮─肉─脂。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根据2011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目录,我国已认定猪遗传资源有地方品种76个、培育品种19个和配套系8个、引入品种6个, 共109个

?在76个地方品种中,有34(38)个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第二节国外引入猪种

目前对我国猪种改良和瘦肉猪生产影响较大的猪种有:大约克夏、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皮特兰猪等。

大约克猪:特点:耳大直立,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母性好

长白猪:特点:耳大前倾,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高,母性好

杜洛克猪:特点: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较强,肉质较好

皮特兰猪:特点:胴体瘦肉率极高

汉普夏猪:特点:“银带猪”,眼肌面积大,母性好,体质强健

国外引进猪种的特点:

生长速度快

屠宰和胴体瘦肉率高

繁殖性能较差

肉质欠佳

抗逆性较差

第三节中国培育猪种

一、中国培育猪种按育成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途径:

?第一、利用原有血统不清的杂种群加以整理选育而成。

?第二、以原有杂种群为基础,再选用一个或两个国外引进猪种杂交,获得较满意目标后,横交固定,自群繁育而成。

?第三、按照事先拟定的育种计划和方案,有计划地选择亲本、杂交和自群繁育而成。

二、我国培育猪种特性和利用

?改变了许多地方猪种的缺点,与中国地方猪种前者相比,培育猪种个体大,体长、胸围和提高明显提高,后躯发达,皮薄,体质细致。

?继承了地方猪种的许多优点,发情明显,繁殖力高,肉质好,抗逆性强。

?与引进猪种相比,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群体小,遗传稳定性不高,整齐度差,后躯发育不够理想,腹围较大,生长速度较低。

培育猪种:三江白猪、湖北白猪、苏太猪、上海白猪、新淮猪、北京黑猪、新淮猪

第四章猪的育种

猪育种的核心是选择

第一节育种目标

一猪的主要性状

生长速度:一般用仔猪断乳至上市期间体重的平均日增重

活体膘厚:体重达100kg时,猪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骨间距背中线4 ~ 6cm 的活体背膘厚。

宰前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kg后,停食24h的空腹体重称为宰前重。停食但不停水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腿臀比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

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胳、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

瘦肉量和脂肪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即是胴体瘦肉率和胴体脂肪率

肌肉pH:PH测定的时间是屠宰后45min以及宰后24h ;测定部位是背最长肌

中心部位可采用玻璃电极(或固体电极)直接插入测定部位肌肉内测定现公认:

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5.6和5.5是PSE肉

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6.2是DFD肉

系水力: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贮存损失:在不施加任何外力而只受重力的作用下,肌肉蛋白质在测定期间的液体损失

肌内脂肪含量:直接影响猪肉的风味,主要是影响风味性状中的嫩度和多汁性。最佳的肌内脂肪含量为2.5% ~ 3.0%

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

产活仔数:出生后24小时内存活的同窝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初生重: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

初生窝重:初生窝重是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断乳窝重:指断乳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初产日龄:初产日龄即是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

产仔间隔:产仔间隔指母猪相邻两胎次间的平均间隔期,即:产仔间隔=妊娠期+空怀期。

第二节种猪性能测定

测定中心集中测定(测定站测定)

场内测定(现场测定或农场测定)

同步测定

第四节种猪的选择

一、种公猪的选择要求:

1).体型外貌要求头和颈较轻细,占身体的比例小,胸宽深,背宽平,体躯要长,腹部平直,肩部和臀部发达,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体质强健,符合本品种的特征。

2).繁殖性能要求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有缺陷的公猪要淘汰;对公猪精液的品质进行检查,精液质量优良,性欲良好,配种能力强。

3).生长肥育性能要求生长快,一般:瘦肉型公猪体重达100kg的日龄在175天以下;耗料省,生长育肥期每千克增重的耗料量在3.0kg以下;背膘薄,100kg体重测量时,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骨离背中线6cm处的超声波背膘厚在20mm 以下。

二、种母猪的选择要求:

1).体型外貌外貌与毛色符合本品种要求。

2).繁殖性能后备种猪在6~8月龄时配种,要求发情明显,易受孕。

3).生长肥育性能要求生长快,一般:瘦肉型公猪体重达100kg的日龄在175天以下;背膘薄,100kg体重测量时,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骨离背中线6cm处的超声波背膘厚在20mm以下。指标要求可适当降低。

第五节猪的品系选育

品系建立的方法:系祖建系法;近交建系发;群体继代选育法

第六节杂交利用

杂交:杂交指不同品种、品系或类群的交配系统。

目的:加速品种改良以及利用杂种优势,在短时间内生产高性能的商品育肥猪。

杂种优势:杂交所得的后代称杂种。杂种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能较高,其性状的表型值超过亲本平均值,这种现象称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分为三种类型:个体杂种优势、母体杂种优势、父体杂种优势。

猪的杂交模式:

(一)简单杂交

(二)多元杂交

(三)轮回杂交

(四)正反反复杂交

?请以生产杜长大三元育肥猪为例写出三元杂交过程?

第五章猪的营养与饲料资源利用

第一节猪的采食与消化

一、猪体化学组成

水分脂肪蛋白质灰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猪体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表现为:水分明显下降,脂肪显著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变化不大。

第二节猪的营养需要

●营养:从外界摄取饲料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饲料:能够被猪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营养物质(营养素):为维持人和动物的生命和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其化

学成分可能是单个的化学元素,也可能是化合物。目前已知猪需要的营

养物质种类有50多种。

●猪需要的营养物质分为六大类:水、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

质、维生素

第三节猪的常用饲料

猪的饲料分类:按照来源来划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

按照营养来划分,可分为八大类:

(1)蛋白质饲料定义:饲料的绝对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少于18%的饲料。

●构成:包括

①豆科籽实包括黄豆、黑豆、蚕豆、豌豆等。

●②油饼(粕)类常见类型:豆饼(粕)、花生饼(粕)、

棉籽饼(粕)、菜籽饼(粕)、亚麻仁饼等。

●③糟渣类常用的糟渣有粉渣、豆腐渣、酱油渣、

醋糟、酒糟等。

●④动物性蛋白类主要种类:鱼粉、肉骨粉、血

粉、羽毛粉、蚕蛹、乳清粉等。

●⑤单细胞蛋白类包括酵母、真菌和藻类等。(2)能量饲料定义: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

A.禾谷类籽实:指禾本科植物成熟的种子,主要包括玉米、高粱、

大麦、燕麦、小麦、稻谷、小米等。

B. 糠麸类:包括麦麸、稻糠、高梁糠等。

C.淀粉质块根块茎类:主要有甘薯(山芋)、马铃薯(土豆)等。(3)粗饲料饲料的绝对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以上,

如干草、秸秆、秕壳等。

(4)青饲料种类繁多,包括天然草地牧草、栽培牧草、蔬菜类、作物茎叶、枝叶及水生植物等。

(5)青贮饲料

(6)矿物质饲料食盐、石粉、贝壳粉、磷酸钙、磷酸氢钙、麦饭石、沸石、膨润土

(7)维生素饲料已发现的维生素有30多种,分脂溶性的(维生素A、D、E、K等)和水溶性的(维生素B族、C等)两大类。猪体不能合成的有维生素A、D、E和B族。

(8)添加剂饲料指调节配合饲料时加入的各种促进生长作用的制剂,如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氨基酸(在猪的常规日粮中,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等。

第四节猪的配合饲料与饲粮配合

一、配合饲料:是根据猪的饲养标准(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包括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和规定的加工工艺配制成的均匀一致、营养价值完全的饲料产品。1、按营养成分和用途分类

(1)添加剂预混料。它是指用一种或几种添加剂(如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抗生素等)加上一定数量的载体或稀释剂,经充分混合而成的均匀混合物。根据构成预混料的原料类别或种类,又分为微量元素预混料、维生素预混料和复合添加剂预混料。预混料既可供养猪生产者用来配制猪的饲粮,又可供饲料厂生产浓缩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市售的添加剂预混料多为复合添加剂预混料,一般添加量为全价饲料的0.25%~3%,具体用量应根据实际需要或产品说明确定。

(2)浓缩饲料。是由添加剂预混料、常量矿物质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饲料。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可用浓缩饲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能量饲料(玉米、麸皮等)即可配制成直接喂猪的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一般占全价配合饲料的20%~30%。

(3)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加上一定比例的能量饲料,即可配制成全价配合饲料。它含有猪需要的各种养分,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饲料或添加剂,可直接喂猪。

2、按饲料物理形态分类粉料、湿拌料、颗粒料、膨化料

3、按饲喂对象分类乳猪料、断乳乳猪料、生长猪料、育肥猪料、妊娠猪料、泌乳乳猪料、公猪料等

二、饲粮配合

饲粮配合:单一饲料不能满足猪的营养需要,生产上应按照猪常用饲料成分及营

养价值表,选用几种当地生产较多和价格便宜的饲料制成混合料,使它所含的养分符合所选定饲养标准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这一过程和步骤称饲粮配合。

饲养标准:是指猪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天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并附有相应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第五节饲料加工与质量检测

第六章种猪生产

种猪主要的生产环节包括配种、妊娠、分娩、哺乳和断奶。

第一节种猪生产力

一、种猪生产力:就是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二、猪群组成猪群划分的标准:年龄、体重、性别和用途。

?1、哺乳仔猪:出生后吮乳开始至断奶前的仔猪;

?2、断奶仔猪:断奶至70日龄(或25kg左右)的仔猪;

?3、育成猪:70日龄(或25kg左右)仔猪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幼猪;

?后备猪:是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猪(或仔猪育成阶段结束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种猪。)

?4、后备公猪: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公猪。

?5、后备母猪: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

?6、种公猪:凡已参加配种的公猪都称为种公猪。

?检定公猪:指12月龄左右从初配开始至第一批与配母猪产仔断奶阶段的公猪;

?基础公猪:指16月龄以上经检定合格的公猪。

7、种母猪

初产母猪:指生产第一胎仔猪的青年母猪;

经产母猪:指生产两胎和两胎以上的母猪;

鉴定母猪:指从初配开始至第一胎仔猪断奶的母猪;

基础母猪:指一胎产仔经鉴定合格,留作种用的母猪;

空怀母猪:仔猪断奶后至再次妊娠前的母猪;

妊娠母猪:从卵子受精开始至分娩前的母猪;

哺乳母猪:指分娩开始至仔猪断奶前的母猪

8、育肥猪:用来生产猪肉的猪统称为育肥猪。

生长猪:指体重25kg或30kg至50kg或60 kg(不作种用)的猪;

育肥猪:指体重50kg或60kg至90kg或100kg以上的猪。

猪群中各种猪的比例:一个正常的繁殖猪群应包括母猪、公猪、后备猪,各种猪所占比例以基础母猪群体数量为标准衡量。

本交:公母猪比例一般在1:20~30;

人工授精:公猪数量可大大减少;

后备母猪:应为每年淘汰和补充基础母猪数的2倍以上。

三、种猪的淘汰标准

?母猪:

1、产仔数少,仔猪不均匀,死胎多;

2、泌乳力差,乳头形状不好且发育不良,瞎乳头;

3、连续2 ~ 3个发情期配不上种;

4、采食缓慢,行动迟缓,皮肤无光泽,眼睛无神;

5、母性不好,有恶癖,仔猪哺育率低,年龄偏大,生产性能降低。

公猪:凡性欲低下,经调教及药物处理仍无改善之后备公猪应及时淘汰。

?凡睾丸器质性病变(重大、萎缩、硬化)之公猪应及时淘汰。

?精液品质差,受胎率低,产仔数少之公猪应予以淘汰。

?肢蹄疾病严重,影响配种使用之公猪应予以淘汰。

?三周岁以上之老年公猪应予以淘汰。

第二节配种

一、公猪的利用

1.公猪的初配年龄和体重:在生产中一般要求小型早熟品种在7~8月龄,体重75㎏配种;大中型品种在9~10月龄,体重100 ㎏配种。

2.配种强度:经训练调教后的公猪,一般一周采精一次,12月龄后,每周可增加至2次,成年后2—3次。即青年公猪每周配2--3次,2岁以上公猪1次/天,必要时2次/天,但具体得看公猪的体质、性欲、营养供应等灵活掌握。如果连续使用,应休息1d/周。

3.利用年限:公猪繁殖停止期为10~15岁,一般使用6~8年,以青壮年2~4岁最佳。生产中公猪的使用年限,一般控制在2年左右。

二、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排卵

排卵是卵泡发育成熟后破裂释放出卵子的过程,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可排卵20-30个。排卵时持续10-15小时的连续过程。

初配日龄:

地方品种:7月龄左右,体重60-70kg以上;

外种猪:8-10月龄左右,体重90-120kg;

我国培育品种和杂种猪在两者之间。

同期发情:所谓同期发情就是改变猪的性周期,控制母猪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内发情。

——优点:同期配种、同期产仔,可成批提供商品猪;方便管理;

——操作要点:抑制或诱发母猪的发情;

常用的抑制发情药物:米他布乐;

常用的诱发发情药物:促性腺激素。

发情周期:猪的发情周期平均21天。

发情前期:性周期开始,2-3d

发情期:性周期高潮,很强性欲,2-4d

发情后期:性欲减退,黄体形成,5d

休情期:各性器官活动相对静止。

三、适时配种

母猪发情排卵规律:发情后24-48h排卵,持续时间10-15h,或更长,排卵高潮在发情后的第26-35h。

确定适宜的配种时间:配种的适宜时间是在母猪排卵前2~3小时,也就是母

猪发情开始后的20~30小时进行。

判断发情要一看二摸三压背

一看是看行为表现;

二摸即摸阴户看分泌物状况;

三压即按压母猪腰荐部,母猪表现呆立不动、竖耳举尾。此时配种最易受孕。

五、人工授精:利用器械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经检查和处理后,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

采精方法:雄性动物的采精方法很多,主要有假阴道法、徒手采精法、电剌激法、按摩法、海绵法等。

精液品质评定:包括数量、气味、颜色、精子形态、密度、活力六项指标

第三节妊娠

一、早期妊娠诊断母猪外部表现为:一般来说,母猪配种后,经一个发情周期未表现发情,基本上认为母猪已妊娠,其外部表现为:“疲倦贪睡不想动,性情温驯动作稳,食欲增加上膘快,皮毛发亮紧贴身,尾巴下垂很自然,阴户缩成一条线”。

胚胎死亡有3个高峰期:

第一高峰---------胚胎着床期

–怀孕后9—13天---内外环境的影响

第二高峰---------胚胎器官形成期

–怀孕后21天此期是器官形成阶段,也是胚胎死亡高峰期。

第三高峰----胎儿迅速生长期

–怀孕后60—70天

–多受营养和疾病的影响

影响胚胎成活率的因素:1、遗传因素、2、营养因素 3、管理和环境因素 4、疾病因素5、其他因素(母猪年龄、公猪精液质量、交配及时与否、管理性:驱赶,斗殴,运动等)

第四节分娩

产前征状:三看一挤:

一看乳房------膨大有光泽,呈八字形

二看尾根------尾根下凹,阴门松驰,红肿,有粘液流出

三看行为------临产前母猪精神紧张,对环境非常敏感,食欲大减,起卧不定,不让人走近,频排粪尿

一挤乳头------如用手挤压母猪乳头,有乳汁流出,则几小时后母猪就要分娩。

第五节泌乳

第六节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母猪的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头断奶仔猪数。

决定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窝产活仔数、哺育期存活率和年产胎次(繁

殖周期的长短)。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途径:

?1、提高窝产活仔数

?2、提高哺乳仔猪存活数和断奶窝重

?3、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缩短繁殖周期、仔猪早期断奶、缩短母猪从断奶到配种的时间间隔。

母猪的一个生产周期由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3个时段组成。

第七章幼猪培育

第一节哺乳仔猪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a.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1.大脑皮层发育不全,不能协调进行化学调节。

?2.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脂肪还不到体重的1%。

?3.初生仔猪体内的能源贮备也很有限,每100ml血液中血糖含量是100mg,血糖水平下降的强度取决于环境温度和初乳摄人的多少。

?4.相对单位体重来说体表面积大,散热量多。

b.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1.消化器官相对重量和容积较小

2.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

3.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消化机制不完善

c.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d.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一般初生体重为1kg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达出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60日龄达10~13倍。

?仔猪生后的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一般生后20d的仔猪,每千克体重每天要沉积蛋白质9~14g,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

仔猪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是成年母猪的3倍,矿物质代谢也高于成年猪,每千克增重中含钙7~9g、磷4~5g。

?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二、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

?哺乳仔猪的死亡主要集中在生后的20日龄内,特别在生后8日龄以内?初生仔猪的三个死亡高峰期:

?初生期:从母体保护到体外独立生活,被冻死、饿死、压死的机率很大,尤其在生后三天内。

?生后三周左右:母乳及母源抗体下降,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同时仔猪生长发育处于旺盛时期,营养需要增加,需从饲料中获得。

?断奶前后:吃奶向吃料过渡、环境过渡、饲料类型过渡,而仔猪的消化机能尚不完善。

初生仔猪在出生头3天内必须补铁,防止缺铁性贫血。

三、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养好哺乳仔猪的关键是减少仔猪死亡率和增加仔猪体重,而维持哺乳期内的生活环境和饲料条件,做好饲料,环境,饲养制度的过渡,是养好断奶仔猪的

关键。

?强调“抓三食”“过三关”和“四防”“三察看”:

–三食:乳食、开食、旺食;

–三关: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

–四防:防冻、防饿、防压、防病;

–三察看:看粪便(是否健康);察看睡眠(温度);察看行为、叫声(固定乳头情况)。

第二节断奶仔猪

一. 断奶日龄及方法

仔猪断奶方法:一次断奶法、分批断奶法、逐渐断奶法

隔离式早期断奶-SEW: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并进行小区域式的全进全出饲养计划。隔离式早期断奶的特点-SEW的特点:

–1、母猪在妊娠期免疫后,对一些特定的疾病产生抗体后可以垂直传给胎儿,仔猪在胎儿期间就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

–2、初生仔猪必需吃到初乳,从初乳中获得必要的抗体。

–3、仔猪按常规免疫,产生并增强自身免疫能力。

–4、仔猪22天以前特定疾病的抗体在仔猪体内消失以前,就将仔猪进行断乳后移到清净并良好隔离条件的保育舍进行养育

–5、配制早期断乳的仔猪配合料。保证仔猪良好的消化和吸收仔猪料中的营养成分。

–6、断乳后保证母猪及时配种及妊娠。

–7、仔猪健康无病,不受病原体的干扰,免疫系统没有激活,从而减少了抗病的消耗,加上科学配合的仔猪饲料,因此到10周龄时仔

猪体重可达30~35kg。比常规饲养的仔猪提高将近10kg

–8、随着仔猪断乳日龄的提前,产仔窝数、总产仔数、分娩栏的利用率都明显提高

SEW法断奶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日龄的确定:断奶日龄主要是根据所需消灭的疾病及养猪场的技术水平而定,一般为16-18日龄断奶较好\

提高断奶仔猪成活率的措施:

A、加强母猪饲养:妊娠母猪喂全价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A、D、E、C及矿物质缺乏,以保持胎儿正常发育,后期加喂精料,特别注意能量供给,以增加初生重,同时在母猪料中加低分子脂肪酸,可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B、及时补料,抓旺食,逐渐适应断奶后所用饲料,并锻炼耐粗能力。仔猪出生后7~10日龄补充开食料。3周龄,体重应大于5㎏,补饲可能使仔猪建立免疫耐受的补饲量。

C、完善仔猪饲料,促进快长应该是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干粉料或颗粒料或生湿料。正确选择添加剂,注意加入抗生素(如硫酸抗敌素、喹乙醇等)、益生素、维生素E和硒合剂、砷制剂如阿散酸

等药物来预防

D、注意及时清槽,防喂发霉变质饲料,注意补充电解质和三周后驱虫。

E、断奶后10日内不要注射疫苗,避免应激

F、做好仔猪断奶的“两维持、三过渡”即维持原圈、原窝饲养,做好料的过渡、饲养方式的过渡、饲养环境的过渡,避免造成应激。

第三节育成猪与后备猪

体躯各组织生长顺序及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依次是:骨骼、肌肉、脂肪,

?化学成分变化:水分、蛋白质、矿物质随年龄的增加而相对减少,脂肪则逐渐增多。

育成猪的饲养管理:

(一)育成猪的饲养高蛋白、高能量饲粮,自由采食,或不限量按顿饲喂,以促进育成猪骨骼的充分发育和肌肉的快速生长。

(二)育成猪的管理公母可混合饲养,根据圈栏面积的大小而确定猪的数量,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防寒保暖,清洁卫生,防疫驱虫,也可在生长育肥舍中与商品猪一起饲养。

后备猪的选留:

后备猪的饲养:5月龄体重控制在75~80kg

6月龄体重控制在95~100kg

7月龄体重控制在110~120kg

8月龄体重控制在130~140kg

后备猪的性成熟:

一般早熟品种的公猪2-3月龄达到性成熟,培育和引进猪种4-5月龄达到性成熟。

地方品种的母猪3-4月龄,体重30-40kg即可达到性成熟,而培育品种或大型瘦肉型猪种到5-6月龄,体重60-80kg才能达到性成熟。

第四节 SPF猪的培育

SPF猪群: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产生下一代SPF猪。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猪群,称之为SPF猪群。

SPF猪不是无菌猪,主要指经过常规检查没有猪喘气病、萎缩性鼻炎、仔猪红痢和弓形体等四大慢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SPF仔猪的获得方法:剖腹取胎法、无菌接产法

第八章: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对生长育肥猪肥育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四、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生长育肥猪的育肥方式一般分为“吊架子”和“一条龙”两种。

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方法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两种。

五、适宜的环境条件

生长育肥猪舍的适宜温度是:16—23℃;相对湿度为50—70%为宜。

一般15-60kg的生长育肥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m2,60k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需1-1.2m2,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

猪舍要求空气新鲜,因此要有适宜的气流。一般以0.1-0.2m/s为宜。六、适时屠宰

猪屠宰测定时采用三点测膘,三个测定位点分别为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

影响生长育肥猪屠宰体重的主要因素:

1、生长育肥猪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生长育肥猪的适宜屠宰体重受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瘦肉率等生物学因素的制约。

2、消费者对胴体的要求与销售价格的影响

生长育肥猪的适宜屠宰活重:

1、适宜屠宰体重主要由三项综合指标来确定:育肥期日增重和料肉比、屠宰后的出肉率及瘦肉率、生产成本。

2、一般地方早熟小型品种以70—75kg左右;其他地方猪种以75--85kg;二元杂交(以国外猪种为父本)以85-90㎏;三元杂交以90-100㎏;洋三元杂交以100--115㎏为宜。

第三节猪的肉质

(一)猪的屠宰要求

1、瘦肉型猪一般活重90㎏左右屠宰;

2、屠宰前禁食24h,允许猪饮水;

3、严禁鞭打、急赶、过度拥挤、高温等强烈有害刺激;

4、实行宰前电击晕法;

5、采用切断颈部大血管放血法,击晕与刺杀的间隔不超过23s;

6、烫毛时水温60-68℃。

第九章猪场建设

第一节养猪生产工艺

衡量现代化养猪生产的标准:

–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高

–适度规模, 发挥最佳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益好

现代化养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按繁殖过程安排工艺流程养猪生产的环节包括配种、妊娠、分娩、

仔猪哺乳与保育和生长育肥等

2.实行全进全出制工艺、按节律全年均衡生产所谓全进全出制是指同

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的流水式生产过程,按繁殖节律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3.使用优良的品种、优质的饲料、执行严格的防疫制、采用必要的设施

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

4.具有现代科技知识水平的高素质的人才,对猪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

营。

养猪生产模式:在国内外养猪生产中,养猪生产的模式是多样的,一般按照哺乳母猪活动的空间可分三类:集约化饲养、半集约化饲养、散放饲养?集约化饲养即完全圈养制,也称定位饲养,哺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小于2m2?半集约化饲养即不完全圈养制,哺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大约5m2,

?散放饲养哺乳母猪的活动面积大于5m2

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三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及妊娠期哺乳期生长育肥期

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及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

五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配种期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

六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配种期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期育肥期

生产工艺的组织方法:

?确定生产工艺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 确定饲养模式

2 确定生产节律

生产节律:相临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3 确定工艺参数

繁殖周期,母猪年产窝数

4 猪群结构

5 猪栏配备

6 一周的工作安排

生产节律根据猪场规模而订, 一般采用1、2、3、4、7或10天制

年产5~10万头商品肉猪的大型企业多实行1或2天制,即每天有一批母猪配种、产仔、断奶、仔猪保育和肉猪出栏

年产1~3万头商品肉猪的企业多实行7天制

规模较小的养猪场一般采用10或12天制

采用7天制生产节律的优点:

?可减少待配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头数,因为猪的发情期是21天,是7的倍数?可将繁重的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一周5天内完成,避开周末

?有利于按周、按月和按年制订工作计划,建立有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减少工作的混乱性和盲目性

猪群的结构: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0.2-0.25:1:4-6

第二节猪场建筑

猪场场址选择:

猪场场址的选择,应对地形地势、水源水质、土壤特性、周围环境以及居民点的位置、交通、电力、物质供应等进行全面考虑。

①地形地势

A、地形开阔整齐,有足够面积。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m2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m2考虑,猪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隔离区另行考虑,并须留有发展余地。

B、地势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但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C、占地面积建场土地面积依猪场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一个年出栏万头育肥猪的大型商品猪场,占地面积30000m2(3hm2)为宜。

②水源水质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③土壤特性一般情况下,猪场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这样可抑制微生物、寄生虫和蚊蝇的孳生,并可使场区昼夜温差较小。

④周围环境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交通方便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但是交通干线往往会造成疫病传播,因此场址既要交通方便又要与交通干线保持距离。周围要有便于生产污水进行处理以后(达到排放标准)排放的水系。

⑤电力和能源的供应猪场2-5公里以内应有380伏以上的高压电源,燃料就近供应。对当地地方病和疫情要准确清楚的了解。

⑥附近城镇的发展当今中国各大小城市的发展速度以3-8公里/年的速度发展,所以要距城市30公里以上。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

猪舍的型式:

按屋顶形式分:单坡式、双坡式、联合式、平顶式、拱顶式、钟楼式、半钟楼式等。

按墙的结构和窗户有无分:分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密闭式。

猪场管理:改进猪群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必须健全生产记录,及时进行整理分析,主要包括配种记录表、仔猪登记表、生长发育记录表、系谱卡和猪群变动登记表。

第三节养猪设备

第四节猪场环境保护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猪生产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猪生产学;英文名称:swine science 课程编码:201013 学分:3分 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 适应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生物化学 执笔人:黄廷华 审订人:杨军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猪生产学》属于学科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猪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猪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猪营养及饲料配合、猪各阶段饲养管理及各类群产品及其流通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饲养学。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等课程基础上,系统学习有关猪生产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猪生产过程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经济意识、生态意识和市场观念,在掌握常规生产技术知识的同时,树立现代有机猪养殖业的基本概念。同时将安全肉质性能评价。无公害猪等内容充实进去,以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理论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各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 ) 本章重点 : 世界养猪生产的基本状况,其中包括猪肉在肉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生猪存栏头数,猪肉产量,地区分布特点以及生产特点,世界猪生产贸易情况,我国猪生产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节悠久的养猪历史 一、提供肉食;二、提供肥料;三、提供工业原料;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五、出口换取外汇。 第二节我国养猪现状 一、我国养猪业的历史;二、驯化野猪的过程;三、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史;四、我国养猪业概况;五、世界的猪和猪肉产量。 第三节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猪的起源、进化及生物学特性 (2学时 ) 本章重点 :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有关内容。 第一节猪的起源与进化 一、生物分类;二、猪的起源。 第二节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多胎高产,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二、杂食,能利用各种饲料;三、生长期

猪生产学考试复习

名词解释: 1.脂肪型:具脂肪型猪的外型,体长与胸围之比不过2—3厘米,胴体脂肪含量高,皮下脂肪厚达4厘米以上,瘦肉率45%以下。 2.瘦肉型:具瘦肉型猪的外型,体长比胸围长15—20厘米,胴体脂肪含量低,皮下脂肪厚厘米以下,瘦肉率50%以上。 3.鲜肉型(兼用型):间于以上两者之间 4.胴体长:耻骨联合前沿到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前沿的长度。 5. 数量性状是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动植物的高度或长度等 6.杂种优势(Hij):杂交一代表型平均值(Fij)与杂交亲本平均值(MP)的差异。或杂种优势:杂交后代表现上优于双亲均值的部分 7.杂种优势率(RH):杂种优势与杂交亲本平均值的比值。 8.三元杂交方案可述为:由长白公猪配大白母猪获得杂交一代母猪后,再与杜洛克公猪相配而获得三元杂交商品猪。 9.种公猪:在国家颁发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猪场,第一次配种后鉴定合格的公猪。 10.精子活力是指精液中呈前进运动精子所占的百分率,由于只有具有前进运动的精子才可能具有正常的生存能力和受精能力,所以活力与母畜受胎率密切相关,从而它是目前评定精液品质优劣的常规检查的主要指标之一。 11. 母猪的发情周期:母猪性成熟后,在非妊娠的生理条件下,猪的发情排卵会出现周而复始的变化,从上次发情到下一次发情间隔的时间称为发情周期。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12. 母猪的发情持续期:母猪从开始发情到发情结束的时期称为发情持续期,猪一般为3-5天。 13.母猪的排卵数及繁殖潜力:母猪的卵原细胞约有11万个,每次排卵约有20个左右,平均产仔仅为10头左右,因此,猪有较大的繁殖潜力。 14.母猪的妊娠期: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范围为102-140天 15.初乳和常乳:对母猪来说,初乳指母猪产仔后3-5天的乳;5天以后的乳为常乳。 16.无特异病原体猪(Specfic Pathogen Free Pig SPF猪)是指通过净化建立的,经常规检查没有猪的气喘病、萎缩性鼻炎、赤痢和弓形体病的猪群。它不是完全净化的无菌猪(Germ Free Pigs)。 17.肌肉保水力或称系水力,是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例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触冻、贮存、加工等,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的水分的能力。 绪论 猪出现在地球上比人类早.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养猪 人与猪数量变化 世界:1900年人口16亿,2005年65亿,递增4倍多;1911年存栏猪8000多万头、2006年存栏猪10亿,2012年12亿,递增15倍。 我国:1931年人口4.7亿人,2009年13.3亿,递增近3倍;1911年存栏猪4100万头、2008年存栏猪4.6亿头,2012年4.7亿,递增11倍多。 近年,我国生猪生产情况

2014年猪生产试卷

猪生产 一、名词解释(20分) 1.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即: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杂种优势利用: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有效选择。 2.初生个体重:是指仔猪在出生后吃初乳前称重所得的个体重量。 3.集约化养猪:指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的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而采取的对猪群、劳动力、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适度组合的经营形式。 4.教槽料: 5.DFD猪肉:宰后肌肉外观呈现暗红色、质地硬、肌肉表面干燥的特征,即DFD肉。这类肉由于肌肉表面干燥、结构致密、嫩度差,同样既不适合鲜食用也不适合加工用。 6.发情周期(性周期):母猪上一次发情排卵到下一次发情排卵的这段时间称之为发情周期,也叫性周期。 7.全进全出:全进全出制是指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8.妊娠从受精—分娩前的整个时期,就妊娠的全过程 9.早期隔离断奶:其实质内容是,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分离开,隔离距离约在250m

到10km,根据隔离条件不同而不同。这种方法称之。 10.杂种优势:又叫经济杂交,指的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 合的有效选择。 二、填空题(20分) 1、规模化猪场采用的仔猪断奶方式一般是采用(一次性断奶)法进行断奶。 3、现代养猪业中商品肉猪出栏时间一般为( 5-6)月,体重一般为(90-110 )㎏比较适宜。 4、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方法有(诱情)(并窝)(激素催情)(按摩乳房)(合圈)等。 8、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一般实行(四段式饲养工艺)最好。 9、某现代化养猪场有1800头种母猪群,平均每头母猪年产2、3窝,其繁殖周期是(172 )天。 10、现代化养猪场若每周有30头母猪参加配种,实行母猪单栏饲养,一般配种舍应设置(165 )个栏位。 11、母猪年产仔窝数=( 365(天)/(空怀期十妊娠期十哺乳期)) 12、在仔猪补饲中,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盐酸(柠檬酸)(乳酸)等。 13、衡量母猪的繁殖性能的指标主要包括(产子数)、初生重和初生窝重、(泌乳力)、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断奶仔猪数)等。 14.集约化饲养,公猪与母猪的比例最好控制在(1:20-30)的范围内。三.判断题(10分) 1.防猪瘟首先应接种猪瘟疫苗。对

猪生产学

猪生产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先后配种两次。一般在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24小时再配一次,育种场可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既可增加产仔数,又不会混乱血统关系。 2、育成猪:70日龄仔猪或25Kg左右仔猪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仔猪。 3、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 。 4、检定公猪:指12月龄左右从初配开始至第一批与配母猪产仔断奶阶段的公猪。 检定母猪:指从初配开始至第一胎仔猪断奶的母猪。 5、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眼肌面积(C㎡)=眼肌宽度(㎝)×眼肌厚度(㎝)×0.7 6、后备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猪。 7、双重配种: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或同一品种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5~10分钟各配一次。实践证明,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采用双重配种产仔数可比单次配种提高10%~40%,从而提高了断乳窝重。 8、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国外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离背中线6~8cm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间的背膘厚称为边膘厚。) 9、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成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10、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11、饲料转化率(料肉比):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要的饲料来表示。饲料转化率=育肥期饲料消耗量/(结束重-起始重) 12、轮回杂交:指由两个或三个品种(系)轮流参加杂交,轮回杂种中部分母猪留作种用,参加下一次轮回杂交,其余杂种均作为商品育肥猪。 13、短期优饲:是指生产上为提高种母畜的排卵数,而在配种前10~14天左右给予其较高能量水平的日粮(一般在维持能量基础上提高30~100%),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 14、人工辅助交配:先把母猪赶入交配地点,后赶进公猪,待公猪爬跨母猪时,配种员将母猪的尾巴拉向一侧,使阴茎顺利插入阴户中。 15、一次断奶法:当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龄时,将母猪隔出,仔猪留原圈饲养。其中一次断奶法多被工厂化养猪生产所使用。 16、分批断奶法:在母猪断奶前数日先从窝中取走一部分个体大的仔猪,剩下的个体小的仔猪数日后再行断奶,以便仔猪获得更多的母乳,增加断奶体重。 17、逐渐断奶法:在断奶前4~6d开始控制哺乳次数,第一天让仔猪哺乳4~5次,以后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使母猪和仔猪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最后到断奶日期再把母猪隔离出去。 18、隔离式早期断奶法(SEW):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保育仔猪舍要与母猪舍及生产猪舍分离开,隔离距离约在250m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新计划)

《普通畜牧学》教学大纲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学院动物科学系 二○一二年三月

课程编号:061020409 课程名称:普通畜牧学 课程学分:5 课程学时:总学时80 讲课72 实验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生物学基础》、《家畜生理学》、《动物生化》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开课年级及学期:三年级第一学期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农牧学院动物科学系家畜环境教研室 考核方式: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普通畜牧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及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动物生产中的几项重要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畜禽生产规律,在基层从事养殖技术工作,并有一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的本领。 《普通畜牧学》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普通畜牧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就是了解不同家畜的品种特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家畜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使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正常情况下家畜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营养需要、繁殖规律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养什么家畜,如何配合饲料,如何培育改良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如何繁育仔畜,如何养好家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以指导畜牧业生产。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普通畜牧学》是研究家畜、家禽生产的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实践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讲授家畜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使动物医学系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畜禽的习性,营养、繁殖规律,采用科学的繁殖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防病治病,将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扩大视

猪生产学(华南农大)

《猪生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产与管理系 刘德武 二00三年八月 一、概论 (一)有关猪生产学课程 –前期课程: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行为学、饲料生产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 –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规律,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各个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特点,学会猪的日粮配合,具备独立操作和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及世界养猪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对常用猪品种的外貌特点、生产性能和利用情况等有初步认识; 2 掌握养猪生产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技术; 3 了解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熟悉各工艺环节的技术要求,并能从养猪生产的全局出发,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掌握从猪场建设、猪场防疫、繁育体系建设到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基础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理论工,主要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对养猪生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3 以动态影像放映形式,弥补实践课之不足,使大家对现代养猪生产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4 大家查找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增加认识,并写成综述文章,以相互交流(期中考试内容)。 (四)教学内容 《普通畜牧学》已讲内容: –养猪学概述 –猪的品种及其利用 –种猪繁殖及饲养管理 –仔猪和肥育猪生产 –我国养猪业的现状 (上学期的学业) 第一章养猪生产(复习-饲养管理) 第二章现代养猪生产及工艺技术(工艺) 第三章猪的遗传育种及繁育体系(繁育) 第四章猪的营养与饲养技术(营养) 第五章猪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环境) 第六章猪场防疫及猪病诊疗(防疫) 第七章猪场经营与管理(管理) 专题系列: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 (五)主要参考书及相关网站 1陈润生. 猪生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2陈清明等. 现代养猪生产.中国农大出版社. 1997 3.罗安治. 养猪全书.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宋育. 猪的营养.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5.张龙治. 养猪学. 农业出版社. 1982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1群居行为;2、宰前重;3、眼肌面积;4、系水力;5、肌肉大理石文;6、生长速度;7、断奶窝重;8、胴体重;9、胴体瘦肉率;10、胴体长;11、背膘厚;12、总产仔数;13、产活仔数;14、初产日龄;15、初生重;16、出生窝重;17、存活率;18、配套系;19、假死;20、产仔间隔;21、育种值;22、选择反应;23、哺乳仔猪;24、断奶仔猪;25、育成猪;26、后备公猪;27、后备母猪;28、种公猪;29、初产母猪;30、经产母猪;31、基础母猪;32、空怀母猪;33、妊娠母猪;34、哺乳母猪;35、SPF猪;36、基因与环境的互作;37、年生产力;38、PSE;39、DFD猪肉;40、腿臀比例、41、工厂化养猪;42、一次断奶。 填空 1、猪属于哺乳动物,偶蹄类,(); 2、我国地方品种猪性成熟一般是()月龄,6~8月龄初次配种; 3、猪的平均妊娠期为()天; 4、中国优良地方猪种,公猪3月龄开始产生精子,母猪4月龄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个月; 5、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如早期断奶,则可提高年产胎次; 6、猪(),饲料利用率高; 7、猪是杂食动物,因而能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但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爱(); 8、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仅次于(),而高于牛、羊,对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高。 9、猪生长期短、周转快,()力强; 10、猪嗅觉灵敏据测定猪,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高于狗()倍,比人高7~8倍。 11、仔猪在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寻找乳头,在3天内就能固定乳头。 12、猪的视觉很弱,()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看不见东西。 13、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除因()和社会习俗等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 14、冷应激对猪影响很大,当环境温度低于猪的临界温度时,其采食量增加,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打颤、挤堆,进而死亡。 15、猪是爱清洁的动物,采食、睡眠和()都有特定的位置。 16、猪属于平衡()的神经类型,易于调教。 17、猪的采食行为包括摄食与(),并具有各种年龄特征。 18、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的一个突出特征。 19、猪的采食是有竞争性的,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增重也快。 20、猪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采食持续时间10~20min,限饲时少于()。 21、猪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仔猪出生后需要饮水,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倍。 22、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猪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 23、争斗行为包括()、躲避和守势等行为。 24、猪的争斗形式包括()和在舍饲猪群中咬尾。 25、猪的性行为包括发情、()和交配行为。 26、母性行为包括()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 27、母仔之间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相互识别和联系,猪的叫声是一种联络信号。

动物遗传学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171200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础、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 后续课程:数量遗传学、家畜育种学、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 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与实验室操作,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前沿水平及遗传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在动物遗传学研究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期课的学习及解决未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讲解过程中突出重点、重复难点,不同专业在内容、重点上区别对待,有所侧重。要求学生课前、课后预习复习,认真做思考题。重视动物遗传学与遗传学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图表、影视教具等,从经典试验的过程、各种假说的提出及其验证,到当代遗传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应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列举实例,留课外作业和加强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训练等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建立感性认识。 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 第一节遗传学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和分支学科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了解遗传学范畴及其分支学科、遗传学发展历史及其重大成就。理解遗传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 一、性状的分离现象 二、孟德尔假设 三、孟德尔假设的验证

四、分离规律表型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性状的重组现象 二、自由组合假设 三、自由组合假设的验证 四、孟德尔定律和孟德尔的遗传型式 本章重点:孟德尔试验方法,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配假说的验证。 难点: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配假说。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根据亲本性状熟练推导后代性状及比例,根据后代性状推导亲本基因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 二、染色体 三、染色体数目 四、染色体的大小与变异类型 五、染色体组型 六、细胞质遗传体系 七、细胞核遗传体系 第二节染色体的行为 一、有丝分裂 二、减数分裂及意义 第三节动物生活中染色体的周期变化 第四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本章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染色体的行为。 难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数目及它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熟悉染色体与遗传因子的平行关系。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物质所存在的细胞器。 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一节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理论 二、决定性别的基因平衡理论 三、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第二节性别转变和性畸形 一、由于遗传原因的性转变 二、由于环境原因的性转变 三、由于遗传原因的性别畸形 四、由于环境原因的性别畸形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及规律 二、XY型的伴性遗传 三、ZW型的伴性遗传 四、伴性遗传的应用

动物生产学(猪生产学实验)指导

猪生产学实验指导 曾凡坤

实验一猪的品种识别及外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猪的主要品种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特点,学习优良种猪的外貌鉴定的程序和方法。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 1、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挂图、幻灯片和模型等,幻灯机。 2、观察院畜牧场现有的种猪外貌特征,并进行外貌评定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用幻灯观看和讲解,使学生对我国饲养的主要猪的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识别和掌握,并通过猪的模型和实地观察进行猪的外貌鉴定。 四、实验内容 (一)观看猪的品种幻灯和图片: 1、在实验室集体观看我国饲养的主要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猪 的幻灯片,并通过实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各主要品种猪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达到初步的直观了解和掌握。 2、组织安排学生到院畜牧场进行实地观察不同品种的种猪外貌特征,对不同品种的种猪外貌进行识别。 (二)种猪的外貌鉴定 体型外貌不仅反映出猪的经济类型和品种特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外貌鉴定时常采用评分鉴定法。 1、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明确鉴定目标,熟悉该品种应具有的外貌特征,使头脑中有一个理想的标准。(2)鉴定人应离猪有个适当的距离,以便于先观察猪的整体外貌,看其体形各个部分结构是否协调匀称,体格是否健壮,然后才有重点的观察鉴定的各部位。 (3)有比较才有鉴别鉴定时要对照同一品种不同种猪的个体进行比较鉴别。 (4)要求鉴定时,猪只体况适中,站立在平坦的地面上,猪头颈和四肢保持自然平直的站立姿势。 2、鉴定的方法和程序 (1)首先按品种特征、体质、外貌进行总体鉴定 品种特征:该品种的基本特征如体型、头型、耳型和毛色等特征是否明显,尤其是看是否符合该品种生产方向要求的体型和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 体质:是否结实,肢蹄是否健壮,动作是否灵活,各部位结构是否匀称、紧凑,发育是否良好。 性别特征:主要看种猪的性别特征是否表现明显,公猪的雄性特征如睾丸发育及包皮的形状和大小等,母猪的乳头数,乳头及阴户的发育有无母猪公相,有无其他遗传疾病等。(2)各部位的鉴定经总体鉴定基本合格后,再作各部位鉴定 从侧面观察:头长、体长,背腹线是否平直或背线稍拱,前、中、后躯比例及其结合是否良好,腿臀发育状况,体侧是否平整,乳头的数目、形状及排列,前后肢的姿势和行动时是否自如等。 从前面观察:耳型、额宽及体躯的宽度(包括胸宽、肋骨开张度、背腰宽等),前肢站立姿势及距离的宽度等。

猪禽生产学试卷及答案

《猪禽生产学》考试样题1 猪生产学部分(共计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 1.胴体重是指肉猪经电麻、放血、烫毛、开膛去除内脏、头、蹄和尾后的左右两片胴体重量之和,但去除内脏时要注意保留( C )A.板油和肝脏 B.肾脏和肝脏 C.板油和肾脏 D.心脏和肾脏 2.猪肉嫩度是用( D )进行测定的 A.倒数第2~3肋骨处的背最长肌 B.倒数第3~4肋骨处的背最长肌 C.最后胸椎处的背最长肌 D.腰大肌 3.猪屠宰测定时采用三点测膘,三个测定位点分别为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 A )。 A.腰荐椎结合处 B.最后荐椎处 C.最后胸椎处 D.荐部最厚处 4.下列中国地方猪种哪些是属于华中型( C ) A.荣昌猪 B. 太湖猪 C. 通城猪 D. 民猪 5.国外引进猪种的种质特点有( B ) A.繁殖率较地方猪种高B.增重速度较地方猪种快 C.肌内脂肪含量较地方猪种高D.肉质较地方猪种好 6.下列关于猪的生活习性不正确的是( C ) A.合群性强,并形成群居位次 B.爱清洁 C.视觉发达 D.喜香甜食物 7.下列有关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不正确的是( D ) A.单圈饲养 B.要适当加强运动,经常刷拭种公猪 C.定期称重,定期检查精液质量 D.种公猪怕冷不怕热,所以特别要注意冬天的防寒保暖 8.下列关于仔猪的饲养管理不正确是的( B ) A.出生2小时内让仔猪吸上初乳 B.要固定奶头,瘦弱的仔猪要固定吸靠后的奶头 C.应加强保温,防冻防压 D.生后5~7日龄开食 9.采用自然交配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种猪公母比例一般为( B )。 A.1:10~20 B.1:20~30 C.1:100~200 D.1:200~300 10.当分娩率为98%,情期受胎率为90%,哺乳期为28d,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为7d时的母猪年产窝数为( A )窝/年。 A.2.37 B.2.40 C.2.42 D.2.45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打“√”,不正确的请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X )猪的胚胎死亡三个高峰期中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受精后第21天左右,主要原因多是由于营养和疾 病的影响。 2.(X )新生仔猪应该补铁,一般在出生后10-15天时补铁。 3.(O )新生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约为35℃左右。 4.(O )无特定病原体猪主要指经过常规检查没有猪气喘病、萎缩性鼻炎、仔猪红痢和弓形体等四大慢 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5.(X )大白猪是国外引入品种,它是由大约克和长白猪杂交选育而成的。 6.(O )猪屠宰测定中,后腿比例是指沿倒数第一和第二腰椎间的垂直线切下的后腿重量(包括腰大肌), 占整个胴体重量的比例。 7.(X )一般洋三元杂交肉猪的组织生长发育次序是:骨—>肉—>皮—>膘。 8.(O )地方猪种公猪的初配年龄为8~10月龄,培育品种则以10~12月龄为宜。 9.(O )肉猪主要是指生长肥育阶段的猪,即从保育仔猪培育结束(约70日龄)至适宰体重。 10.(X )采用“吊架子”(前期低营养水平,后期高营养水平)的方法饲养的肉猪的瘦肉率较“一条龙”(全

猪生产学期末复习-简答论述

猪生产学简答论述(菏泽学院) 1、为什么仔猪应早吃初乳? 答:1.比常乳浓,白蛋白、球蛋白含量高,易吸收,脂肪含量低。 2.含镁盐,有轻泻作用,利于胎粪排出,和消化活动。 3.酸度较高,促进消化。 4.含大量免疫球蛋白等,增强抵抗力。 2、如何掌握好后备母猪的初配适期? 答:生产中,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月龄,二是体重。一般以8个月龄,体重达到75-100kg时参加配种为好。 3、防止僵猪产生的措施? 答:僵猪:指因饲养管理不当或光线不足、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发育受阻的仔猪,表现为皮毛粗乱、精神吊滞、曲背拱腰、极度消瘦,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剌猬猪”,僵住不长。 防止措施:(1)加强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2)搞好仔猪的养育和护理。 (3)搞好仔猪圈舍卫生和消毒工作。 (4)及时驱除仔猪体内寄生虫,防止下痢。 (5)避免近亲繁殖和母猪偷配。 4、仔猪早期断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抓好早期开食训练; 2.早期断奶的仔猪饲粮一定要全价; 3.断奶仔猪应留在原圏养育一段时间; 4.注意保持圈舍干燥,搞好圈舍卫生和消毒; 5.减少不利因素影响的累加作用。 5、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与引进品种比较有何不同? 答:(1)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种质特性。一是适应性(抗逆性)极强。地方猪比任何引进品种猪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表现有良好的抗寒能力、耐热能力、抗病力、对较低营养水平的耐受能力及对粗纤维的适应能力;二是繁殖力高。中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发情明显,排卵数多,受胎率高,胚胎成活率高,产后疾患少.母性强,乳头数多,奶好,仔猪育成率高;三是肉质好。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多汁,肌纤维较细、密度大,肌肉大理石纹分布适中,没有PSE肉。肌纤维之间脂肪颗粒分布均匀、良好,烹调时肉味香浓。四、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五、贮脂能力强,瘦肉低。 (2)国外引进品种的优良种质特性。一是胴体瘦肉率高,背膘薄,生长瘦肉的能力强。二是饲料转化率高。三是生长速度快,周转快。四是体形较好:中躯长,四肢高,前后肢间距宽,头颈较轻,腿臀丰满。 6、引起胚胎死亡的原因? 答:(1)妊娠前期的死亡,30 天以内,如 9-13 天胚泡附植初期及 20 天左右的器官分化期,原因是配种不及时,近亲交配,饲养不当,热应激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30-40%; (2)妊娠中期的死亡,60-70 天,此期胎盘发育停止,胎儿生长迅速,营养供给不失常,管理母猪不当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40-50%; (3)妊娠后期和临产前的死亡,后期营养不良及临产应激过大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10%左右; (4)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病、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猪的细小病毒病、猪己型脑炎等原因导致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10%左右。 7、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1.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 2.每窝都能生产大量健壮、生活力强、出生重大的仔猪; 3.保持母猪有中上等的体况。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应根据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妊娠母猪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提高其初生重和存活率。 8、母畜妊娠后体内发生的变化? 答:1.合成代谢高于空怀母猪,饲料利用率高,采食量增加,体重迅速增加。 2.自身增重和子宫及其内容物大致各半。 3.体重增加是前期高于后期,子宫内容物增重是后期高于前期。 9、结合实际,谈谈促进母猪发情排卵有哪些有效措施? 答:为促使不发情母猪和屡配不孕的母猪正常发情排卵,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可采取如下催情措施:(1)

猪生产学

名词解释 泌乳力:21日龄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衡量母猪泌乳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泌乳量:泌乳母猪在一个泌乳期内的泌乳量 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增重耗料比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来表示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活体背膘厚:体重达100kg时,猪倒数第三至第四肋骨间4-6cm背膘厚度。 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PSE肉: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和的肉,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的征状 DFD肉: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的肉,宰后肌肉外观呈暗红色、质地坚硬、肌肉表面干燥。 MAS(标记辅助选择):指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生物有机体基因组进行标记,利用标记基因型准确地估计数量性状的育种值,并以该育种值进行选育 日增重:=(结束重-开始重)/育肥天数 SEW:隔离式早期断奶法。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d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生产节律: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 全进全出制:同一批猪群同时转入、同时转出,按节律转群进行生产,全年不分季节均衡生产。 后效行为:指猪后天获得的行为,是猪出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建立起来的 测定站测定:指把各核心群的被测种猪集中到中心站测定,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按统一的的测定规程进行测定,测定后,统一公布测定结果,并进行平等分级和良种登记。 猪应激综合征:猪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恶性高热猝死以及肉质变劣等的综合症候群 发情周期:从上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约为21天。大致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休情期。 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简答 1、猪的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强、分布广; (2)繁殖力强、世代间隔短; (3)食性广、饲料利用率高; (4)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积脂力强; (5)屠宰率高、产肉性能高; (6)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7)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8)喜清洁,易调教,群居位次明显。

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招)

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统招) 专业代码:090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畜牧经营与管理、畜牧场建设与规划、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动物科学相关的饲养管理、饲料分析与检测、牧场设计与规划、牧场环境监测与控制、畜禽品质改良、牧场粪污处理、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生产学、新型畜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动物生产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能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生产环节的操作技术,最新研究动态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能对动物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用。 2. 动物繁殖及育种能力 了解品种的形成、生长发育的规律、家畜的生产力的鉴定,选种选配的理论和方法,改良家畜个体与群体遗传结构的方法与措施。了解动物生殖生理规律,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以及提高繁殖力的基本途径。具备改进畜群品质、提高繁殖力、增加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而工作的能力。 3.饲料生产及经营管理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饲料的科学利用原理和方法,畜牧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具备动物的科学饲养的基本理论和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

猪生产学大题

综合应用题答案提示 1、猪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有那些? 答: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形成的,是区别于其他家畜的主要标志,不同的猪种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1)性成熟早,多胎高产(2)生长快,经济成熟早(3)杂食,饲料来源广(4)对温度、湿度敏感(5)听觉和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6)群体位次明显,爱好清洁。 2、什么叫假死仔猪?产生假死仔猪的原因有那些? 答:假死仔猪:仔猪产出后全身发软,呼吸停止,只有微弱的心跳和脐带动脉跳动的现象。原因:母猪年老体弱,分娩无力;母猪长期不运动,腹肌无力;胎儿过大卡在产道的某一部位;母猪产道狭窄;脐带过早断裂;胎位不正等,使仔猪在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吸进产道内的羊水或粘液,造成窒息假死。 3、母猪临产症状主要有哪些? 答:(1)乳房的变化:临产前15-20天,乳房开始由后向外,由内向外逐渐下垂膨大,呈两条带状,发紧而红亮,呈“八”字外引,乳头从前向后逐渐能挤出乳汁,前面乳头挤出乳汁时,约在12h内产仔,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4-6h左右产仔中即将产仔。(2)外阴部变化,产前3-5天阴户红肿,尾根两侧凹陷,是骨盆开启的标志,俗称“塌胯”(3)行为表现:临产母猪神经敏感,行动不安,起卧频繁,食欲减退,有的母猪衔草作窝,频频排尿,阴部流出稀薄粘液,当母猪四肢伸直,阵缩时间逐渐缩短,呼吸急促时,表明即将产仔。 4、试述哺乳仔猪培育的技术措施。 答:抓三食,过三关是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措施: (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一是固定乳头,吃好初乳,必要时实行仔猪寄养;二是加强保温,防冻防压。(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生后2—3天补铁、铜,3~5日龄起补饮水,5—7天开始补充饲料。(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仔猪30天后,要加强补料,可选择营养丰富、香甜、适口性好的饲料;补料次数要多,尽量增加采食量,争取最大断奶窝重。 (4)保证温暖、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5)预防仔猪腹泻。(6)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5、初生仔猪被压死的原因有哪些?有何防止措施? 答:压死原因(1)初生仔猪体质较弱,行动不灵活,易被母猪压死;(2)母猪产后疲劳或肢蹄有病疼痛,肥胖等起卧不便,初产母猪护仔经验,母性差造成压死仔猪;(3)产房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再教育死仔猪。防止措施(1)利用防压设备;(2)保持环境安静;(3)加强饲养管理。 6、我国地方猪种分为哪几类?每类各举一例。 答:(1)华北型:东北民猪(2)华南型:陆川猪(3)华中型:华中两头乌猪(4)江海型:太湖猪(5)西南型:荣昌猪(6)高原型:藏猪。 7、现代养猪生产中提倡生喂有何好处? 答:生饲料喂猪,节省燃料、设备、劳动力,降低成本,减少养分损失,避免出现亚硝酸盐中毒。

猪生产学教案

原平农业学校示范改革教案 课程名称猪生产学授课教师孙银授课日期班级 教学任务 项目二建设规模化猪场 任务二规模化猪舍的建筑设计 素质目标1.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忠于职守、工作严谨; 2.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3.具备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1.确定猪舍建筑面积和单元数 2.猪场粪污处理 知识目标1.猪舍的形式 2.猪舍的基本结构 3.猪舍的类型 任务重点猪舍的类型 任务难点确定猪舍建筑面积和单元数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布置作业猪舍的类型有哪些? 课后分析

教学内容过程设计及提示任务2设计猪舍 活动1设计猪舍建筑结构 步骤1设计猪舍规格大型舍:长80~100m,宽8~10m,高2.4~2.5m。中型舍:长40~50m,高2.3~2.4m,单列式宽5~6m,双列式宽8~9m。小型舍:长20~25m,高2.3~2.4m,单列式宽5~6m,双列式宽8~9m。 步骤2设计地面地面要求保温、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地面应斜向排粪沟,坡度为2%~3%,以利保持地面干燥。猪舍地面分实体床面和漏缝地板。 步骤3设计墙壁对墙壁的要求坚固耐用抗震、墙内表面要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以上1.0~1.5m高的墙面应设水泥墙裙、墙壁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猪舍主体墙的厚度一般为37~49cm。猪栏隔墙或猪栏高:母猪舍、生长猪舍0.9~1.0m。公猪舍1.3~1.4m,肥育猪舍0.8~0.9m,隔墙厚度:砖墙15cm;木栏、铁栏4~8cm。 步骤4设计屋顶起遮挡风雨和保温隔热的作用。 步骤5设计门窗一栋猪舍至少应有两个外门,一般设在猪舍的两端墙上,门向外开,门外设坡道而不应有门槛、台阶。冬季应加设门斗。猪舍内外高差一般为15~20cm。猪门舍规格:高2.0~2.2m,宽1.5~2.0m;猪栅栏门规格:大猪:高0.9~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教师讲解、案例解读、图片、视频文件等方式。 采用看图片、举例子、作比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群居行为:群体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 2、宰前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公斤后,停食24h(不停水)的空腹体重。 3、眼肌面积: 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4、系水力:值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5、肌肉大理石文: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 6、生长速度:一般用仔猪断奶至上市期间体重的平均日增重表示,也可用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日龄作为生长速度的指标,或用达到一定日龄时的体重。 7、断奶窝重:断奶时一窝仔猪的总重量。 8、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9、胴体瘦肉率:将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骼、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 10、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趾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 11、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12、总产仔数:指包括死胎和木乃伊在内的出生时仔猪总头数。 13、产活仔数: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 14、初产日龄:指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 15、初生重:指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 16、出生窝重: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17、存活率:产活仔数与断乳仔数的比值。 18、配套系:配套系指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最佳杂交组合中相互配套的品种或品系。 19、假死:有的仔猪产下后呼吸停止,但心脏仍在跳动,称为假死。 20、产仔间隔:母畜的产仔间隔是指母畜2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又称为胎间距。 21、育种值:影响表型值的各项因素中只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可以遗传,故称为育种值。 22、选择反应:选择所引起的群体表型值均数的变化称为选择反应。 23、哺乳仔猪: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 24、断奶仔猪: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 25、育成猪:指70日龄至4月龄留种用的猪。 26、后备公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公猪。 27、后备母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 28、种公猪:凡已参加配种的公猪均称为种公猪。 29、初产母猪:指生产第一胎仔猪的青年母猪。 30、经产母猪:指生产两胎和两胎以上的母猪。 31、基础母猪:指一胎产仔经鉴定合格,留作种用的母猪。 32、空怀母猪:指仔猪断奶后至再次妊娠前的母猪。 33、妊娠母猪:指从卵子受精开始至分娩前的母猪。 34、哺乳母猪:指分娩开始至仔猪断奶前的母猪。 35、SPF猪:无特定病原猪。是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

猪生产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我国养猪生产的优势:猪种资源丰富;地方猪种繁殖力高;猪肉品质优良;生猪生产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 *二、衡量养猪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 存栏数:指上年末(或年初)的饲养量 产肉量:总产肉量(中国居世界第一),人均居40位 出栏率:是衡量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长速度和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平均胴体重:屠宰后猪群的平均胴体重量。 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出栏肉猪数:每头能繁殖的母猪年提供的出栏猪数是衡量母 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存栏猪产肉量=平均胴体重×出栏率 *三、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生态养猪、农牧结合型养猪、养猪产业化发展。 生态养猪:利用自然资源(水、热、生物、太阳能等)、人力、财力等,通过 物能的多次循环利用、增值而获取最大的生物量。 农牧结合型养猪:利用种植业与养猪业间的协同关系,形成能量和物质流动的 生态闭环,以农养牧、以牧促农。 养猪产业化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衔接生产、加工、流通,带动生产者进入大市场。 第二章猪的生物学特性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1、繁殖率高,时代间隔短 2、食性广 3、饲料转化率高 4、生长期短、发育快 5、屠宰率高 6、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7、嗅觉、听觉敏锐、视觉不发达 8、适应性强,分布广 9、喜清洁,易调教 10、喜漫游、群居、位次明显 二、猪的行为学特点*P19 1、采食行为(喜香甜脆,怕苦咸) 2、排泄行为(定点) 3、群居行为 4、斗争行为 5、性行为 6、母性行为 7、活动与睡眠 8、后效行为 9、异常行为

第三章猪的品种 猪的经济类型:瘦肉型、脂肪型、兼用型 一、中国猪种类型的划分 划分原则:根据猪的起源、生产性能、外形的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一)按农业区域划分: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 1、华北型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代表猪种:东北民猪 西北八眉猪。 2、华南型该区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代表猪种:云南的滇南小耳猪、广西的陆川猪。 3、华中型主要分布于长江南岸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巴山和武陵山以东的地区。代表猪种:湖南宁乡猪湘西黑猪 4、江海型江海型猪种主要分布于汉水和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代表猪种:太湖猪 5、西南型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内江猪(四川)、荣昌猪(四川) 6、高原型青藏高原。藏猪甘肃合作猪 (二)按培育方法及来源划分 我国地方猪种 我国培育猪种 国外引入猪种 1、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繁殖力强:母猪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公猪睾丸增重快、精液中首次出现精子的时间早 抗逆性强:抗寒力与耐热力、耐粗饲能力、对肌饿的耐受力、高海拔适应性。 肉质优良:肉色、PH值、保水力、肌肉大理石纹、肌肉组织学特性。 生长缓慢,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低 2、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三类地方猪种应重点保护:有着特殊种用性能的猪种;最能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生态型猪种;驯养历史悠久,有着特定历史文化价值的猪种 3、地方猪种的利用* ?根据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研究在繁育体系中的适应地位 ?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的品种或品系 ?积极发掘部分地方猪种特殊资源的利用价值 4、保种方法* (1)非活畜保种:冻精、冻胚。(2)原位保种 二、国外猪种简介 1、长白猪 Landrace (译名:兰德瑞斯) 毛白色、体躯呈流线型,前轻 后重 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下方倾斜 2、杜洛克(Duroc or Duroc-Jersey)被毛金黄色---红砖色、耳尖部软而下弯、大腿肌肉丰满 3、汉普夏 Hampshire体躯较长,后躯丰满,肌肉发达,前肢白,后肢黑。 嘴较长而直,围绕前肢和肩部有一条白带,白带长度不超过体长的四分之一, 身体其它部分为黑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