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总结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总结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总结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总结

交通运输的方式组成:轨道、水运、道路、管道运输航空

道路交通运输的组成:运载工具道路交通控制和管理道路枢纽和站场设施管理

路基结构形式可以分为:路堤路堑和半堤半堑三种形式

公路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国家公路、省公路、县公路和乡公路(简称为国、省、乡道),以及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

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公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高速和一级公路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专用公路,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都为汽车和其它车辆共用(混合交通)的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横断面主要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主要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部分

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一般把国道和省道称为干线,县道和乡道称为支线

高速公路是指经国家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符合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和服务设施,专供机动车高速行驶的公路。

公路主要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公路渡口、防护及支撑工程、公路用土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组成

路线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线型,包括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三部分

横断面的组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公路横断面类型:单幅双车道双幅双车道单车道

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及绿化带。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类型(分类):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桥涵是指公路跨越水域、沟谷和其他障碍物时修建的构造物。单孔跨径小于5米或多孔跨径之和小于8米称为涵洞,大于这一规定值则称为桥梁。

桥梁的组成:桥跨结构桥墩、桥台、支座(下部结构)基础

桥梁附属设施:1、桥面铺装(或称行车道铺装) 2、排水防水系统3、栏杆(或防撞栏杆)

4、伸缩缝

5、灯光照明

桥梁的分类:1、按跨径大小分类:特大桥:桥梁总长L≥500m 大桥:桥梁总

长100m≤L<500m 中桥:桥梁总长30m<L<100m 小桥:桥梁总长8m≤L≤30m 涵洞:L0 <5m

按桥梁用途来划分: 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农桥、人行桥、运水桥(渡槽) .其它专用桥梁(如通过管路、电缆等)

按材料来划分: 木桥钢桥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上承式——视野好、建筑高度大下承式——建筑高度小、视野差中承式——兼有两者的特点

按结构体系划分: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斜拉桥、悬索桥)组合体系

按跨越方式:固定式的桥梁开启桥浮桥漫水桥

按施工方法:整体施工桥梁节段施工桥梁

平面交叉分类:加辅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立交桥(立体交叉)的组成包括: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口与入口、变速车道,还包括辅助车道、集散车道、绿化地带、以及排水照明交通工程设施。

立体交叉的范围一般是指各相交道路出入口变速车道渐变段顶点以内包含的正线和匝道的全部区域。

立体交叉类型:

★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分类:上跨式下穿式

★按立体交叉的交通功能:分离式互通式( 环形立交完全互通部分互通)

★按其他方式分类:

1. 按几何形状分类:T型立体交叉、Y型立体交叉、十字型立体交叉

2. 按交汇道路的条数分类:三路立体交叉、四路立体交叉、多路立体交叉

3. 按层数分类:双层立体交叉、三层立体交叉、多层立体交叉

4. 按用途分类:公路立体交叉、城市道路立体交叉、铁路立体交叉、人行立体交叉

1、从传递荷载功能来划分,桥梁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桥跨结构(上部结构)------直接承担使用荷载

桥墩、桥台、支座(下部结构)-----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到基础中去,挡住路堤的土,保证桥梁的温差伸缩.

基础-----将桥梁结构的反力传递到地基

2、桥梁按结构体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梁式桥——主梁受弯拱桥——主拱受压

刚架桥——构件受弯压缆索承重(斜拉桥、悬索桥)——缆索受拉

组合体系——几种受力的组合

3、桥梁按跨径大小可分哪几类?

答:特大桥:桥梁总长L≥500m大桥:桥梁总长100m≤L<500m

中桥:桥梁总长30m<L<100m 小桥:桥梁总长8m≤L≤30m

涵洞:L0 <5m

4、什么是立交桥?按交通功能划分可分哪几类?完全互通式立交桥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立交桥(立体交叉)——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分离式、互通式。

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

5、立交桥按跨越方式可分为哪两类?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哪几类?

答:上跨式、下穿式。

公路立体交叉、城市道路立体交叉、铁路立体交叉、人行立体交叉。

公路隧道:按所处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隧道大部分的功能,为提供行人、自行车、一般道路交通、机动车、铁路交通、或运河使用,而部份隧道只运送水、石油或其他特定服务,包括军事及商业物流等。

隧道种类:铁路隧道、人行隧道、运河隧道、输水隧道、排水隧道(下水道为其一种)、山岭隧道、城市地下隧道、水底隧道、海底隧道、过江隧道及电缆隧道等。

隧道按照长度分为:

公路隧道:>3000m为特长隧道3000m≥长隧道>1000m 1000m≥中隧道>500m

≤500m为短隧道

铁路隧道:>10000m为特长隧道10000m≥长隧道>3000m

3000m≥中长隧道>500m ≤500m为短隧道著名隧道举例(欧洲)

挪威的洛达尔隧道:世界最长的公路隧道,长度24.5公里。

英法海底隧道:世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也是世界海底长度最长的海底隧道

青函隧道:目前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53.9公里,海底长度23.3公里。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也是世界最长的双孔公路隧道,长18.02公里。

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轨道面海拔490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美国的德拉瓦隧道:世界最长的输水隧道,全长169公里。

收费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收费系统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收费系统总体方案----收费车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安全报警系统----收费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收费系统管理体制及模式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体制:省收费结算中心---路段收费分中心----收费站

半自动收费方式:人工判别车型,人工输入车牌号,入口发放通行卡,出口回收并验卡,人工收费,计算机管理,辅以车辆检测器校核,视频监视。

收费系统网络安全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网络自身安全和网络业务安全

车道入口设备:车道控制机、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车辆检测器(包括检测线圈)、手动栏杆、自动栏杆、通行信号灯、声光报警器、安全报警踏板、内部对讲分机、雾灯、雨棚信号灯等。

车道出口设备:车道控制机、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车辆检测器(包括存在线圈、检测线圈)、手动栏杆、自动栏杆、通行信号灯、声光报警器、安全报警踏板、内部对讲分机、雾灯、雨棚信号灯、票据打印机、费额显示器。

广场摄像机立柱上必须接避雷针。广场摄像机安全接地电阻≤4 ,防雷接地电阻≤10 联合接地电阻≤1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分为收费监控和道路监控两部分

道路监控系统(功能)主要是对高速公路干线、互通立交、隧道等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进行监视,掌握高速公路交通状况,及时发现交通阻塞路段、违章车辆,及时给予引导,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通畅

监控系统组成:收费站监控分中心监控中心省中心

省中心、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之间采用联网分级控制,一般省中心的优先级最高。控制信号采用逐级转发的形式转发到需要控制的设备。

道路监控目的是通过视频画面监视公路上车辆运行状况,检查任何违章、事故的发生,协助公路交通警察快速、直观对公路现场交通进行分析指挥和调度,以保证公路车辆正常有序的交通秩序。

道路监控因范围大,在视频传输上通常采用光纤和微波两种途径。

非接触式IC卡可作为通行卡、身份卡、预付卡和公务卡等。

非接触式IC卡读写设备目前主要有IC卡读写器和收发卡机两种

近期采用现金付费方式,远期采用现金与预付卡交易结合的付费方式。

收费系统由收费车道系统、收费计算机网络系统、收费视频监视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安全

报警系统、收费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以及一些辅助设施等构成。

入口/出口车道处理类型通常包括:正常车、军车、公务车、紧急车、车队、违章车、车型或车种不符、无支付或不足支付、无卡或卡坏、拖车、“U”型行驶、超时行驶、出入口车牌号不一致等类型。

收费计算机子系统包括了计算机网络以及收费软件

收费视频监视系统分为收费站视频监视子系统和收费分中心视频监视子系统两级

监视内容包括:出入口收费车道监视、出入口收费亭监视、收费广场监视

收费视频监视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存储控制设备三部分组成

视频传输设备主要为数字光端机和视频分配器。

收费系统采用三级保护方案:第一级:粗保护。第二级:细保护。第三级:精保护。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1)多人负责原则2)任期有限原则3)职责分离原则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

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信息传输安全两方面。

空中交通管制(ATC)的任务: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防止航空器在机场机动区与障碍物相撞----加快空中交通流----保持有序的空中交通流

机场管制服务由机场管制塔台提供,主要是在机场范围、起落航线上(半径不超过25km)1.服务的范围和内容:航空器在机场管制区的空中飞行航空器的起飞和降落航空器在机坪上的运动防止飞机在运动中与地面车辆和地面障碍物的碰撞

等待航线在机场管制区的保留空域内,在地面上设有无线电信标,飞机围绕信标在它上面分层盘旋飞行。

每层之间的高度间隔为1000ft(300m)飞机盘旋一圈为4min间隔;

最底层高度600m 最多10层。

雷达管制按空中交通管制规则,依靠雷达监视的手段进行管制,即它对飞行中的飞机进行雷达跟踪监视,随时掌握飞机的航迹位置和有关的飞行数据,并主动引导飞机运行

雷达监视任务:发现目标,测量目标

种类:一次监视雷达和二次监视雷达

一次雷达工作方式: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经空间传播至目标,目标被电波照射后辐射二次电波并沿雷达发射反方向返回,雷达接收机接收返回信号,确定目标位置。

二次雷达工作方式:由地面询问机和机载应答机配合而成,采用的是问答方式

进近管制主要针对仪表飞行规则(IFR)飞行的航空器的起飞后进入航路和着陆前由航路到机场管制区的管制服务

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下接机场管制区,上接区域管制区,一般范围大约在机场90km半径之内,高度6000m以下。

主要负责飞机的起飞离场进入航线以及下降离开航路转入进近着陆。

区域管制工作任务:根据飞机的飞行计划,批准飞机在其管制区内的飞行,保证飞行的间隔,然后把飞机移交到相邻空域,或把到达目的地的飞机移交给进近管制

主要是高度在6000m以上的大范围内运行的航空器,大部分是喷气式飞机

程序管制:采用程序管制时,航路和管制区内的航线利用无线电导航设施确定。

(提交飞行计划)------(飞行员位置报告)-------(管制许可)

雷达管制:管制员根据雷达的显示可以了解本管制空域雷达波覆盖范围内所有航空器的精确位置,因此能够大大减小航空器之间的最低间隔,从而可在一定空域内增加交通量。

雷达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发射机:产生雷达所需的高能脉冲波。(2)天线:发射和接收脉冲波

(3)接收机:接收来自天线的信号(放大信号)(4)显示器:

一次监视雷达是反射式雷达

二次雷达也叫空管雷达信标系统

一次雷达工作方式: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经空间传播至目标,目标被电波照射后辐射二次电波并沿雷达发射反方向返回,雷达接收机接收返回信号,确定目标位置。

二次雷达工作方式:由地面询问机和机载应答机配合而成,采用的是问答方式。

二次雷达系统相对一次雷达的特点:1 干扰杂波较少2 二次雷达系统的接收频率和发射频率不同,各种地物、气象目标对1030MHz发射的反射信号,不会被1090MHz的接收机所接收,基本上没有上述杂波干扰。 3 提供的信息丰富(距离和方位信息飞机代码信息飞机气压高度信息)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 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交通类型: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交通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条道路的车辆的数量

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高峰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交通量之比,一般有5min 15min 的高峰小时系数。

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或称月不均衡系数,月换算系数),以K月表示。

周变系数定义为:年平均日交通量除以某周日的平均交通量。

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0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之比的K值十分稳定。

据国外观测,按道路类别及所在地区不同K值分布在12%~18%范围内。

地点车速:这是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行驶车速:这是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运行车速: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

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的某一断面时,观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的分布平均值。

临界车速:这是指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为:Q=KV

式中:Q —流量(辆/h);

V —速度(区间平均速度)(km/h);

K —密度(辆/km)。

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d应为___600/1000=0.6____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 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 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 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 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 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 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

交通流读书笔记

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的通行能力分析 今年新的交通规则加强了对行人横穿马路的管理,道路上行人横向过街交通与机动车纵向交通的矛盾,不仅增加了机动车和行人延误,而且对行人过街安全性造成影响。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交叉口是道路网络中通行能力的“瓶颈点”,主干道是道路网络的主体部分,又是保证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主动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与行人直接有关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1/3左右,步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事故总死亡人数的25%左右。在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中,行人过街时发生的事故较多,特别在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选择在人行横道处过街,但由于交通出行者普遍安全意识淡薄,有时强行穿越,机动车驾驶员不注意减速让行,人、车争道现象严重,造成事故频发。因此,需要从时空上协调控制人车的交通行为。 行人一次性穿越道路时,将同时要受到双向的机动车流的影响。对于无信号控制的路段,当机动车流量较大,道路路幅较宽时,行人可以穿越的空挡将较少,行人等待时间将增加。这时行人冒险穿越,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干扰了道路上车辆的运行。要想在时间上分离车辆与行人的干扰问题,就必须要采用按钮式的信号灯控制。按钮式的信号灯控制是行人请求过街一定时间后,信号灯显示绿色给予放行;没有行人时,行人信号灯保持显示红灯。但是根据行人过街的心理特征,急于过街的人数较多,多次按钮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按钮式的信号灯控制也存在缺陷,据个人认为,按钮式的可否改进成指纹识别的,但由于需要储存的指纹信息较多,对信号灯的技术、

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可以使用按钮式的信号灯控制,配合对行人的安全教育,才能解决一人多按的情况。在国外,按钮式的行人过街的交叉口,一个行人在过街,后面排队的车辆像接龙一样,车辆都很自主地减速慢行,停车让行,按照信号灯指示行驶,这是很难做到的。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以及播放事故的短片,并呼吁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课程,从每一个学生教育起,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过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去执行,最后达到去阻止他人违章行为,互相监督,行成良好的过街交通环境。 在道路人行横道中间设置行人驻足区,行人两次过街,每次穿越只需考虑单方向的机动车,可穿越空挡将增多。这样增加了行人穿越的机会,提高了行人的安全性,也降低了行人对机动车的干扰。如果使用两次过街,在道路中间的安全岛上停一会儿,再进行横穿的方法,给交通弱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在设计两次过街的人行横道时,将两次过街的人行横道错开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引导行人两次过街,也会增加中间驻足区的容纳行人的停留量。但是错开距离将增加了行人的绕行距离,会增加行人的延误,从而影响到行人的便捷性,在行人流量较小和道路路幅较小时可以考虑采用不错位方式。 经过一次过街延误模型分析和两次过街延误模型分析得到,对8m宽的道路,流量较小时设置两次过街意义不大,在流量较大时这种优势才明显。一般情况下流量较大的路段都会增加路幅把道路变成双向四车道或者更宽.路幅宽度D = 15 m(双向四车道) 时, 单向交通流量Q 大于300辆/小时(均为标准车)时,两次过街的延误小于一次过街的延误,延误的差异随着流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见图1)。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某路口饱和年的交通整治方案 ⒈资料整理; ⒉现状路口通行能力计算(机动车、非机动车); ⒊饱和年的确定; ⒋饱和年交通组织方案; ⒌饱和年信号配时; ⒍饱和年路口分流渠化设计; ⒎路段上公交停靠站设计。 ■设计依据 1、路口现状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现状路口图

2、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如表1; 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表(单位:辆/小时)表1 3、2007年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资料,如表2; 表2 (单位:辆/小时) 4、现状路口的控制方式 灯控路口(二相位),信号周期110秒,其中东西向绿灯各为60秒,南北向绿灯为44秒。 5、机动车流中,小车占50%,大车占44%,拖挂车及通道车占6%。 6、2008年时,东西向道路上拟开行15路、16路公共汽车,其中15路发车间隔为2分钟,16路发车间隔为3分钟。

设计内容 一、资料整理: 1)按当量交通量换算2007年该路口流量流向表,如表3所示; 表3 (单位:辆/h) 2)机动车交通量预测: 根据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表,利用Excel绘出趋势线,如图2所示:

图2 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趋势图 趋势线为二次多项式y=2.822+72.36(x-1993)+2440。 以此模型计算机动车总量,并与观测所得的实际机动车总量对比,如表4所示:拟合的误差表表4 由上表知,拟合的误差不超过3%,误差非常小,可以以此模型来预测未来机动车总量。 现状路口通行能力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交叉口的每个进口道由两条机动车道组成,分别为直左车道和直右车道。

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

绪论 1、农业生产的实质: (1)第一性生产:种植业(第一性的生产资料是土壤); (2)第二性生产:养殖业; (3)第三性生产:加工业。 2、土壤的特点:它具有再生能力,是可以连续利用的一种资源。 3、农作学:研究建立合理农作制(系统)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其研究的对象是农作制。 4、农作学的主要内容: (1)土壤耕作和管理;(2)低产田改良与合理利用;(3)作物与水分关系;(4)农作物的灌溉制度;(5)节水农作制,等。 5、土壤学与农作学课程特点: (1)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这也是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农田灌溉中涉及“植物—气候—土壤”整个系统; (3)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出具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植物生产(农作物)。 第一章土壤形成与分类 1、土壤的定义: (1)定义一: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定义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溶液)、空气和生物等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的分类: (1)自然土壤:自然条件下,未经人类开垦耕作的土壤; (2)农业土壤(耕作土壤):经过人类开垦、耕种以后,原有性质发生了变化的土壤。 3、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生活因素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的简称,是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其中,水、肥、气是物质基础,热是能量基础。 注:土壤之所以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4、土壤肥力的分类: (1)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 (2)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经过人为活动以后而形成的肥力。 注:在耕作土壤中,土壤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综合表现。 5、土壤生产力:在特定的耕作管理制度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6、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区别及联系: (1)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互为联系,但并不相等。 (2)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所谓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指的是土壤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及人为耕作、栽培等管理措施。(3)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生产力的全部。因此,高产的土壤必定是肥沃的,但肥沃的土壤并不一定高产。 7、岩石的风化过程:地球表面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破碎,并使岩石等的成分和性质等改变的过程。 8、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及总结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 专业:道桥99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被称为“五E”科学,“五E”指__工程_______、____执法_______、__教育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能源_____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的诞生,一般认为以___交通工程师协会_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 3.交通规划中的“四阶段”模型的四个阶段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 交通分配。 4.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服务交通量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双向双车道公路,2001年12月19日星期三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十二月份月变系数为,星期三的日变系数为,设计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修成双向_______。 a.二车道 b. 四车道 c.六车道 d.八车道 2.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间正确的是________。 a.二者相同 b.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c.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3.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产生量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 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______。 a.重力模型模型c.平均增长率模型模型 4.道路基本通行能力(N 基),可能通行能力(N可),和实用通行能力(N实)的关系为: 基>N可>N实基>N实>N可可>N基>N实可>N实>N基 5.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可用_______来描述。 a.二项分布 b.负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负指数分布 三、简答题 1.简述O-D调查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调查方法与步骤。 2.何谓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哪些调查方法 3.什么是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二者有何区别各有哪些调查方法 4.简述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内容。 5.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四、计算题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 ,如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密度<最佳密度) 2.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 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净超越观测车(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观测车 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 问:a.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b.试求有多少以100公里/小时行驶的车超越 观测车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 3.某信号交叉口,其色灯周期为60秒,每周期内可通过3辆左转车辆,若左转弯车流量为200辆/小时,问是否会出现延误若有延误,这种延误占周期中的百分比是 多少(假定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4.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

交通运输工程学pdf

交通运输工程学pdf 【篇一: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完整版】 一、选择题 1、某条道路是客车专用快速路规定了道路的(b )分类属性 a 规划设计 b交通管理 c断面布置 d 交通控制 2、城市道路网络的特征指标一般不用( b)表示 a路网密度 b道路面积率 c人均道路长度 d路网技术等级 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与( b)无关 a建筑面积 b城市用地规模 c项目性质 d 项目位置 4、确定某机场为4d或4e等级是依据( a c d) a飞机最大轮距宽度 b机场客运量 c飞机场地长度d飞机最大 5、交通改善规划tip的更新年限一般为(b ) a 一年 b 三年 c 二十年 d五年 1、简述its的基本概念,可以采用哪些its技术来缓解交通拥堵。答:智能运输系统( 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可以采用的its技术有 1)交通诱导系统(车辆导航系统)采用了道路实时信息采集与发布等技术 提示路段拥堵情况,诱导驾驶人选择畅通路段,有利于交通流在路网上的平衡,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通过获得实时交通信息帮助道路使用者找到一条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优路径,通过诱导道路使用者的出行行为来改善路面交通系统) 2)停车诱导系统 采用了泊位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诱导车辆顺利停车,减少寻泊车辆在路上绕行产生的多余交通量,缓解交通拥堵。 3)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采用了车辆自动识别技术,电子自动计费技术等。 减少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排队与延误,减少高速公路出入口上的拥堵情况 1)出行者信息系统 出行者信息系统可以在出行前或者出行中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出行前的信息服务可以为出行者提供用于选择的出行方式、路线和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5、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 26、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 27、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28、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 二、填空题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 农业、( 传统) 农业和( 现代) 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套作)。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雨养型。 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 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 间作。 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 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10、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11、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容与基础。 12、休闲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交通总复习(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视野p12 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2.动视力p12 是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 3.月交通量变化系数p22 年平均日交通量与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4.高峰小时交通量p25 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层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成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5.85%位车速p30 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 6.15%位车速p30 类比8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 7.行程车速 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8.设计速度 指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9.车头间距p33 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 10.车头时距p34 如果用时间表示车头之间的间距,则称为车头时距或时间车头间隔。 第三章 11.AADT p36 平均日交通量 12.运行延误(行驶延误)

为行驶时间与计算时间之差。计算时间是相应于不拥挤车流的路线上,以平均车速通过调查路线计算的。 第四章 13.M/E K/N p108 4-3 泊松输入、爱尔朗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第八章 14.绿信比 是某一方向通行效率的指标,它等于一个相位内某一方向有效通行世界与周期长度之比。 15.相位 把每一种对各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色灯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 第九章 16.停车周转率9-1 272 单位停车车位在某一间隔时段(一日,一小时,几小时)内的停放车辆次数,为实际停放车累积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 。 17.停放车指数 指某段时间内实际停车数量或停放心音量与停场容量之比,反应停车场用地拥挤程度。 18.停车线断面法 二、问答题 1.请叙述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2.说明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3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典型形式和其特点。 4.列举描述车头时距分布的两种常用函数,并说明各自的适用范围。 5.试述交通工程学的内涵和你对“5E”科学的理解。(第一章) “5E”科学是指: Engineering 工程; Enforcement 法规;

耕作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内,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 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 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23、少耕: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次数和面积的耕作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B 】 A. 纬度北高南低; B. 纬度北低南高; C. 经度低高西高; D. 海拔低高高低。 2、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B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3、在进行作物布局时,应尽可能将每一种作物均安排种植在【 C 】。 A.生态最适宜区; B.生态次适宜区; C.生态经济最适宜区; D.生态经济次适宜区。 4、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C 】。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交通工程学习心得

交通工程专业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的交通工程的学习,我感触颇深,对于交通工程的理解,我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进一步的了解。交通工程,本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它所涉及的领域,大概有桥梁、隧道、公路等等。交通工程,一个夹杂有多个知识领域的新兴专业,含有物理理念、经济理论。交通工程,分两大专业方向,交通运输和交通土建。根据最近几年的就业趋势,一般的人都选择交通土建,是因为那方面所需人才供过于求。而交通运输,大部分的女生会向往那个方向,大概因为工作环境相对于交通土建更好。但根据交通导论知识,交通工程的工作环境都是比较辛苦的,需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测量、设计,需要工程师亲自到施工现场调查、测量、画图等。因此,并不是选择交通运输的人就只是在悠闲的办公室里设计、测量,必要时还需到施工现场去测量等。 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交通工程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交通规划和理念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这一段的工作实施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交通规划在现代交通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交通规划所无法比拟的。 说实在的,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各种学习、培训也参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获的少。所以开始点击继教网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学时。可是,当我进入继教网的那一刻,我就被这里的一切吸引住了,它为我呈现的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回忆这些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其一,通过上网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交通规划的知识,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工作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工作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二,通过对《交通规划》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 通过本次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交通工程学的笔记

第一章 1.交通的广义概念: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2.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人或物进行空间场所的位移,从专业角 度来说,是指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3.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 移;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路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为实现人或物的位移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4.交通的四大因素:人,车,路,环境。 5.5E:法规、教育、工程、能源、环境。 6.ITE(美国交通工程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的诞生。 7.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以人(驾驶人员和行人等) 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的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消耗与公害影响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而费用最省的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目的。 8.交通问题的成因: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饱和度=D/C、 饱和度大于1时交通阻塞,饱和度〉0、8时,需要修路。 9.交通的需求取决于社会发展,社会的活动与官理。 10.交通工程学的研究的领域是:公路,城市交通,综合运输, 道路交通

第二章, 饮酒与驾驶 交通标志的色彩:红、黄、蓝、绿、黑、白。 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驾驶的生理特性:听觉,触觉和平衡觉。饮酒:0.2mg/ml 醉酒:0.8mg/ml 饮酒驾驶的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支配力下降, 事故增多。 生物节律:体力,智力,情绪。 内容:人类的行其固有的,可测定的生物节奏变化影响。 行人的交通需求:在交通过程中、省力、独立、连续。 行人的过街特性:三种:待机而过、强行而过、适时而过。速度 方面的:四种类型:均匀参速。中途停留、中途加速、中途放慢。 乘客旅行的共同需求:安全,迅速,舒适。 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标志:制动效能,制动汽车方面的稳定 性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效车:评价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动力。 汽车的动力性有以下三个评判指标: ①最高车速Max(Km/h)汽车在水平良好的水泥或泥直路面上的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②加速度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离散性:压缩与膨胀性

农作学复习重点

名解 农作学:亦称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农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农作制度:亦称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养地制度等的综合技术体系。 植物生活要素:植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生态因素—对植物有直接关系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结构及个体生命代) 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某一地区的农田在特定农业资源组合条件下,人们种植作物应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持续农业:是指在一个长时期有利于改善农业所依存的环境与资源,提供人类对食物与纤维的基本需要,经济可行并有利于提高农民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作法。

的种植方式。 换茬: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称为换茬。同一块田地上前茬作物收获后换种另一种作物→倒茬 周期性:是指一个固定的轮作方式有它的轮作周期。如豆类→小麦→玉米这个轮作方式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的轮作。一个周期完成之后,如无重大调整仍按这个方式进入下一个轮作周期。 顺序性:是指成熟轮作方式,作物的排列顺序是在考虑了前后作物的协调性关系,有利于地力培养和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因素而确定的,随意改变可能会造成茬口的混乱。 定区式轮作:划分面积大致相等的轮作田区,有严格的轮作周期和作物轮作顺序,实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轮换,有明确的轮作周期表 换茬式轮作:以某一田块或地段为目标,无严格的作物轮换顺序和轮作周期,只着重考虑前后茬作物病虫害以及茬口衔接关系,实行灵活多样的作物轮换种植。 茬口:是作物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茬口特性: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连作: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连续使用同一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 重茬:在生产上连作也称为重茬,但重茬更偏重于同一种作物的连年或连季种植。 养地制度:主要阐明如何培养地力,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包括农田培肥、土壤耕作、农田灌溉等。培养地力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力:是比土壤肥力更为广泛、更具综合性的概念。地力是在特定的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下由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与作物生长相适应而具有的生产能力,或称土地生产力。 土壤耕作:泛指运用农具作用于土壤以调节土壤肥力条件与肥力因素存在状况的过程与方法。 耕层是指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物根系分布的主要层次,通常厚度约15~25cm。耕层构造:是指耕层各个层次中土壤矿物质、有机质与土壤总孔隙之间及总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关系。它由各个层次中的固相、液相和气相的三相比例所决定的,对调整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等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翻耕法:是在翻耕的基本耕作措施基础上,辅以表土耕作措施整理土垡的一种耕作法。 深松耕法:以深松耕为基本耕作措施,并辅之以耙、耱、镇压、中耕等表土耕作措施共同组成的一种耕作法。在较深的部位(耕深30~45cm)对土壤进行全面或局部疏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利于降水入渗和作物根系伸展,增加降水入渗量,利于土壤水分的自然梯度分布,散墒失水少。加上耕后残茬留在地面上有一定保墒作用,从而使土壤水分状况比翻耕法要好。旋耕法:利用旋耕机旋转的刀片切削土壤、疏松耕层、破碎土块的一种耕作方法。 覆盖耕作法:耕作或播种后,在地面上再覆盖一种人工覆盖物,则会收到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 免耕法:是指作物播前不采用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少耕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间隔耕种以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节水灌溉制度:是指以节水灌溉理论为基础,在一定的气候、土壤和农业技术条件下,为了促进作物高产、稳产及节约用水而制定的一套田间灌水制度。 护地制度:是农田防护制度的简称,是指防止农田遭受水蚀、风蚀、杂草感染及工业废弃物等有毒物质污染的综合技术体系。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

绪论 1.交通工程将道路、车辆、人、环境四者同意在一个系统中。 2.交通三大调查: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3.交通流理论撒种研究方法:概率论方法、流体力学方法、交通动力学方法。 4.交通规划四个阶段:现状及问题分析、发展前景及交通需求、交通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与实施。(区别交通规划四步骤) 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噪声、交通废气、交通振动。 车辆、驾驶员及交通流特性 6.交通流量:交通量。 7.密度:在单位长度路段上,一个车道上某一瞬时的车辆数。 8.地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时的车速。 9.时间平均车速:道路上某一断面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平均 值。 10.空间平均车速:给定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11.车头时距、车头空距 12.Q=KVs、Vs=aK+b((0,Vf)、(Kj,0))、Qmax=Kj*Vf/4 13.平均车头时距可由流量算出、平均车头空距可由密度算出,进而可以利用流密速关系导 出平均车头时距和平均车头空距的关系。 交通调查与分析 14.AADT、AAWT、ADT、AWT 15.高峰小时流量比、PHF 16.方向不均匀系数=重交通方向交通量/双向总交通量。 17.交通量年变图: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年平均日交通量。 18.月变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周变系数:周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 通量。 19.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采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所有的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 排序,并根据其占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例绘制图像,发现在第30位附近曲线曲率变化最明显。即允许一年中有30个小时交通量超过设计通行能力。 20.如何确定路网高峰小时:路网各测站所测得的高峰小时可能出现在不同时刻,整理出各 交叉口的高峰小时,统计全路网各交叉口不同的高峰小时出现的聘书,找出聘书最多的那个小时,作为路网高峰小时。 21.第8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 制车速。 22.第1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高速公路上的最小 限制车速。 23.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前者包含停车时间。 24.等时线越密的地方,车速越低。 25.车型换算系数可以用该车型平均车头时距与小车平均车头时距之比来确定。 交通流理论

2018年清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0882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0882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交通运输工程[0823]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交通工程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交通规划含交通经济学、交通流理论。 四、参考书目: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陆化普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 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课程设计 题目:某小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班级:交通运输 081 班 成员:湛志国刘彦辉贺明光 学号: 指导教师:惠红旗穆莉英 11月7号至 11月13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 1、目的: 经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2、任务: 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设计题目: 《某小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2、相关要求: (1)、总体目标: 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2)、具体设计要求:

经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3)、成果要求 ①设计成果完整,计算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字迹工整,步骤清晰。 ②计算书一律采用A4纸用钢笔书写。 三、设计内容 1、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分析 (1)、了解并分析现有道路网络; (2)、根据相关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以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交通影响区; (3)、在交通影响区划分的基础上完成主要节点的设定。 2、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道路交通量预测 (1)、分析预测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 (2)、完成预测年限内各项经济指标及各小区交通量的预测。3、交通发生、吸引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1)、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完成预测年的交通发生、吸引量计算。 4、交通分布 (1)、建立相应的OD矩阵及距离矩阵; (2)、进行并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分布,进而得到规划区内的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