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公司亡人事故

机械公司亡人事故

机械公司亡人事故
机械公司亡人事故

机械公司亡人事故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事故经过:

2010年9月4日7点45分,机械公司结构件车间焊工班工人范树海(男,52周岁,铆工)指挥天车工初亚秋将ZY5200-08/18D液压支架底座(底座重量1664.43kg,长度3280mm,宽度480mm,高度500mm)从工件摆放区吊运至加热炉平车(平车距地面 1.15米)上,准备进行焊接前预热。7点58分,摆放好第三个工件之后,范树海站在工件侧面平车边缘(宽0.2米)上,摘下吊具两端的吊钩,范树海用左手扶着吊具钢丝绳,背对着天车工,右手指挥天车工起钩。起钩过程中,初亚秋发现范树海和刚摆好的工件一同从加热炉平车上掉落到地面,工件砸在范树海的身上。当即初亚秋在天车上呼救,此时,在加热炉附近作业的工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范树海送往集团公司总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0时10分死亡。

二、事故原因:

1、范树海违规操作,擅自一人违章指挥吊车司机起吊作业,摘完吊钩后放在工件上,站在危险区域内指挥起钩作业,精力不集中,起钩时吊钩滑落到工件里侧,刮在工件边缘将工件刮倒翻落至地面,将范树海砸在

工件下面;吊车工初亚秋违反操作规程,在没有专人指挥、没有看清起吊钩位置、作业人员未撤离到安全区域的情况下就进行起吊作业,是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车间劳动组织管理不严格,劳动纪律松弛,起重管理不规范,车间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机械制造公司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是这起事故发生的另一间接原因。

三、防范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劳动组织和劳动纪律管理,依法组织生产,特种作业和重要工种必须持证上岗。要突出安全结构工资的比例,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2、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强化班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技

术技能,增强员工自主保安的能力;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确认安全。

3、起吊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三人连锁”作业,做到安全互保。

4、加强安全检查和走动管理频次,严格检查各种操作行为,细化操作过程,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杜绝“三违”作业。

人身伤亡事故心得体会

人身伤亡事故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中宁公司人身伤亡事故的通报,我了解到这是一起由于外包施工人员违 章违规作业、破坏现场作业环境原有安全状态、造成新的装置性违章,中宁公司作为外包 工程管理的主体单位,没有尽到管理责任,外包工程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没能有效避 免施工人员的违章违规行为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经过学习讨论,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杜绝习惯性违章,消除装置性违章。要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在工作过 程中禁止无票作业,使工作票、操作票切实起到预防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防止后续 的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形同虚设,使现场工作人员处于安全环境之中。 二、严格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在外包工程开工前,应该通过“外包工 程正式开工审查表”,认真审查“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组织措施、安全培训、现场监护人”等各项条目的落实。及时了解现场的作业情况,有效制止违章操作,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 职能作用。 三、强化安全基础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外包劳务人员应当在监护人员的监护之下,手持工作票方能进入生产现场,进行相应的工作。另外,要对劳务人员进行现场危险 点分析及防护措施的教育学习,提高其安全防护技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于安全工作要未雨绸缪,提前思考,提前预防。加强业 务学习,强化安全技能,要从通报中的血淋淋的事实中吸取教训,为燃料工作部的安全管 理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2. 保洁分公司作为检修运营公司的一员,通过组织学习甘肃甘谷发电厂人身伤亡事故通报,深受教育,体会深刻,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在工作中,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从领导自身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任何时候都要警钟长鸣,要怀着敬畏的心态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以对公司负责,对员工负责的高度,做到安全 意识和责任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和责任制落实到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到位、安全生产队伍作风建设和技术培训到位,确保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作为领导要正视目前面临的严峻安全生产形势,继续把防止人身事故作为重点工作抓好,进一步深化“三讲一落实”和“三不违章”活动,加大反违章的力度,狠抓深层次的 违章行为,增强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交通事故起诉状范本(受害人死亡)

关于交通事故索赔(起诉状)的特别说明 [特别说明] (1)本咨询意见中的起诉状系根据用户提供事实信息起草,并非通用范本,仅适用于本次咨询所涉及的交通事故诉讼索赔。 (2)起诉状中的诉讼请求为根据法律规定建议用户提出的诉讼请求,并不代表其诉讼请求必然获得法院的支持。 (3)起诉状中的损失金额可以通过赞为“赞为智法”提供的“交通事故索赔(赔偿项目明细与证据目录)”咨询服务自助获取。 (4)起诉状应由原告签字后,与损失清单、证据材料等一起提交人民法院。

民事起诉状 原告:________,男,____年__月___日出生,住____市(县)____街(路)____号____室 原告:________,女,____年__月___日出生,住____市(县)____街(路)____号____室 被告:________,男,____年__月___日出生,住____市(县)____街(路)____号____室 被告:________,住所地为____市(县)____街(路)____号____室,法定代表人为________,职务为________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合计________元。 (2)判令被告________在保险责任限额内先行赔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在交 强险责任限额内优先赔付。 (3)判令不足部分由被告________按照事故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4)判令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原告为案外人________(已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法定继承人。____年__月___日,被告________驾驶号牌为________的小型客车在________,与________所乘非机动车发生碰撞,导致________死亡及财产损失。经________出具的事故认定书认定,被告________负全部责任,________无责任。事故导致原告各项损失金额合计________元,详见附件《损失清单》。经查,被告________为车辆________登记的所有权人,该车辆在被告________处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且事故发生于保险期限内。 原告认为,被告________的侵权行为导致________死亡,给原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应当对其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被告________作为肇事车辆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应当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赔付。 因原被告各方无法就事故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现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情况通报:共104372人死亡

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情况通报:共104372人死亡 中新网1月18日电公安部网站消息:公安部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作出通报。全文如下: 关于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2004年1月17日) 去年特别是国务院“9.5”会议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解决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制订方案,明确任务 ,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严重交通违章,加大了执法力度。据统计,2003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实施违章记分共4901万人次,其中记分满12分重新参加考试的有54.5万人次;吊扣驾驶证396.6万本,吊销驾驶证12.1万本。同时,各地把交通安全宣传贯穿于专项整治的始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源头上进一步严格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发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排查整治事故多发点段和安全隐患点段。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公布了两部局督办治理的全国29处公路危险路段,督促有关地方政府采取措施,限期治理。据统计,各地排查出事故多发路段12982处,投入资金19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治理10186处,列入治理计划的2397处。已治理危险路段从治理后至今共发生交通事故36854起,死亡5418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0828起,死亡人数减少6008人。全国2012个县市建立了交通事故快速抢救的“绿色通道”,共抢救伤员30.9万人。各地还积极推进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力度明显加大,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明查暗访,有力地保障交通安全措施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2003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造成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分别比2002年下降13.7%、4.6%、12.1%和上升1.4%。事故起数比2002年减少105630起,死亡人数减少5009人,受伤人数减少67900人。有22个省(区、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02年同期下降,其中河北、辽宁、江西、河南、四川、宁夏6省(区)降幅在10%以上。在去年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驾驶员增长1130万人的情况下,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下降。万车死亡率从13.7下降到10.8。主要特点: 一、从地区分布分析看,重点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全面下降。去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确定了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和贵州等13个交通事故总量较大和屡次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省(市)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重点地区。从2003年事故情况看,重点地区事故预防取得明显成效,13个地区全年共受理交通事故413884起,死亡67359人,受伤335975人,与2002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79859起,死亡人数减少4013人,受伤人数减少42257人。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下降起数的75.6%、减少死亡人数的80.1%和减少受伤人数的62.2%均来重点地区。 二、从时间分布分析看,“非典”期间道路交通事故下降明显。2003年3、4、5月是全国交通事故下降最多的时期,这三个月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59526起,造成22928人死亡,114303人受伤,与2002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1798起,死亡人数减少2701人,受伤人数减少22941人。下降比例分别为16.6%、10.5%和16.7%。这三个月中死亡减少人数

亡人事故反思

亡人事故反思 篇一:安全事故反思 安全生产事故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公司《“2.09”较大安全事故的通报》文相关要求,针对本岗位、本项目存在的安全质 量问题,书写安全质量反思材料和加强安全质量工作的措施建议,具体汇报如下: 今年分部安全生产形势会更加严峻,施工工期已落后公司及业主要求的工期。隧道设计 为 2 级风险源, 地质围岩Ⅳ、 Ⅴ级破碎且富水, 至今隧道掘进情况来看围岩变化非常快, 进口、 横洞及出口上台阶都出现过塌方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安全工作肩负压力加剧,今年要采取 及加大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力度。 1、要提高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安全认知能力。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 性、严厉性。只有认识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去 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2、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隐患当 事故,排查隐患很重要的是要细致、谨慎采取全面的方法、手段。 3、要抓好安全质量要求的落实。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抓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规定,规范操作,不糊弄自己、不糊弄别人。 4、要重点工程重点抓。今年主要是隧道开挖支护、雁石溪大桥既有线施工、火工品、现 场用电、起重吊装、消防等安全管理都是重点,对分管重点自己要重视起来,做到及时解决问 题,保证重点工程管控到位。 5、要关键人物关键抓。首先是现场带班及班组长层面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场工作结合最 紧密,抓好了这一层面就抓住了现场、抓住了管理、抓住了规范。对带班及班组长要加强安全 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要与我们管理顺势并道, 通过他们将安全管理理念有效的传达到作业人员。 6、要职能部门职能抓。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责重点,各部门负责人首先要将工作重点 放在安全质量上,要经常去施工现场排查各安全质量类隐患、不断揭示问题,动态地保证生产 过程中的安全。 7、公司在对项目进行管控或日常检查时,要对项目安全生产主要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尽 职尽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安全生产责任制、用电及火工品管理卡等文件内容是否真正落实 到位。 篇二:事故反思 篇一:电力安全事故反思 在翻阅过去发生事故的案例时,不难看出每件惨痛教训的背后,都不外乎某某安全意识谈薄, 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某某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 ,麻痹大意造成习惯性违章作业,某某对施工环境 不熟悉,安全措施采取不当等等。综上所述这无数血的教训 ,“违章是事故的前提,事故是违章的 结果”。违章不除,事故难绝。 1 / 7

2002-2012全国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统计

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3960起,死亡14924人。火灾事故258315起,死亡2393人;道路交通事故773137起,死亡109381人;水上交通事故735起,死亡和失踪463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11922起,死亡8217人;民航系统发生3起飞行事故,死亡134人。 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7070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5597起,死亡17315人;消防火灾事故254811起,死亡2497人;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104372人;水上交通事故634起,死亡和失踪498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12640 起,死亡8530人。 200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854570起,死亡136755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16497人,煤矿企业死亡人数6027人。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826起,死亡15396人;火灾事故发生242308起,死亡2309人;道路交通发生456162起,死亡99088人;水上交通发生520起,死亡454人;铁路交通发生11254起,死亡7433人;民航飞行发生2起,死亡3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065起,死亡14382人;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200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事故死亡人数101 480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年度事故死亡人数自1995年以来首次降到10万人以下。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2010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63383起,死亡79552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431起、10616人 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人,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1万人以下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一、相关法律与解释 1、刑法 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它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刑法的规定。 2、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21实施)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

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3、其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

酒驾撞死人后逃逸会被判多久

酒驾撞死人后逃逸会被判多久 一、酒驾撞死人逃逸判多久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二、酒驾撞死人后逃逸会被判多久 如果酒驾撞死了人,车主逃逸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即,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道路交通事故心得体会1# 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全世界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人伤于车祸,全世界死于车祸比世界大战死的还要多,而我国交通死亡事故是全世界第一,每天,都会有人命丧于那无情的飞奔车轮底下,成为交通安全路上又一个警示灯。车祸,让许许多多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让幸福在车祸中断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车祸中转瞬即逝,许许多多肇事司机在一失足间铸就了千古恨。触目惊心的数字,成千上万的亲人就在车祸的转眼间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因超速超载而引出的惨重的车祸;当想象他们丧失亲人时那悲痛欲绝的情景,谁还会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无处不在?违法超载(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一时的方便便漠视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超速行驶无视法律法规的要求结果酿成了大祸,酒后驾车,害人又害己,“杯中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连无辜的小学生都不能幸免遇难;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无证驾车、违法超车会车、疲劳驾驶、操作不当、肇事逃逸等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接二连三的交通事故一个个向我们涌来,一张张团圆的景象灰飞烟灭。 在血的教训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

望。珍惜生命,从我做起,为不再让亲友生离死别的场面再一次出现,不让交通事故无情地吞噬我们无辜的生命。我一定严格遵守各项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律,时刻以清醒的头脑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好脚下飞旋的车轮,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开霸王车、不违规超车会车、不无证驾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超载、超速,避免心存侥幸而给自己和他人留下终生的痛苦和遗憾。 毕竟,命大于天! #道路交通事故心得体会2# 从前我就知道交通安全很重要,可是从今天的安全教育片中,看见那一个个的例子,才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 行人最关注的就是行路安全,横穿马路时,要走人行穿越道,穿越马路时,养成看交通信号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斜穿或突然改变行路方向,大中城市的马路,一般都分成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和其他慢行车道。及行人走的人行道。行路时,必须走人行道。在人行道行走时,不要多人并行,在没有划出人行道的路段,要尽量靠边走,这样才能确保行路的安全。 在说骑车安全,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不要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各种人力车上街,就算满了12周岁,骑自行车上街也要走慢车道,不能进入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也不能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到的路段,要尽量靠右行驶,不能逆

亡人事故反思材料

亡人事故反思材料 篇一:11.15事故个人反思材料 11.15杭州地铁事故个人反思材料 为铭记杭州地铁“11.15”事故惨痛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的思想,进一步贯彻安全全产“零事故”理念,实现无安全质量 责任事故的目标,集团公司自10月2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大提高”活动,活动 主题为“牢记教训,强化执行”。2012年11月15日上午我参加 了公司组织的“11.15警示教育”宣誓活动,杭州地铁一号线 11.15基坑坍塌事故再次浮现于我的脑海: 2008年11月15日15时,由原我局六公司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正在施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 路基下陷达6米左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自来水管、排污 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 11辆汽车下沉陷落,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8年11月18日,国家安监总局发出通报指出,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暴露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 落实,管理不到位;二是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治理不坚决、不及时、

不彻底;三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流于形式,甚至不培训 就上岗;四是劳务用工管理不规范,现场管理混乱;五是地篇二:铁路事故个人反思材料 铁路安全大检查个人反思材料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不动摇,“7.23”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暴露出铁路基础管理薄弱 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作为基层管理人员,我清醒的认识到安全生 产的重要性和长效性,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强化和落实各项 安全措施,迅速扭转运输安全的被动局面,确保运输安全特别是 旅客列车的绝对安全。现就安全生产工作自我剖析如下: 一、在安全意识方面 1、在思想认识上,“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不牢。虽然具有 强烈的责任意识,但不能每时每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不善于 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在对待安全的态度上,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复 杂性认识不足。虽然经常告诫自己重看问题,轻看成绩,但安全 长期稳定,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松懈,认为关键环节控制好了,可以松口气,不能从安全工作的实际出发,随时反省,检讨自身 的工作,对安全生产没有时刻保持一种高 度的敏感性和深入的洞察力。 二、在安全管理方面

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1. 紧急救护 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急救的成功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 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脑、心重要脏器供氧。应当记住只有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分秒必争地迅速抢救,救活的可能才较大。 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定期进行培训,学会紧急救护法。会正确解脱电源、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急救外伤或中毒等。 生产现场和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 2.创伤急救 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搬动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3.止血 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数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上肢每60min,下肢每8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min。开始扎紧与每次放松的时间均应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中三分之一处和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 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业止血带使用。 高处坠落、撞击、挤压可能有胸腹内脏破裂出血。受伤者外观无出血但常表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气促,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等休克状态,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疗救治。若送院途中时间较长,可给伤员饮用少量糖盐水。 4. 骨折急救 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它代替物)放置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负主责要判刑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负主责要判刑吗 【为你推荐】 合同诈骗罪电信诈骗信用卡恶意透支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行政处罚法刑事责任年龄 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往往会造成人员的死亡。而此时要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并且经过认定肇事者承担主要责任的话。那么此时需要对肇事者判刑吗?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负主责要判刑吗。 司机驾驶汽车发生车祸,事故造成对方一人死亡,交警支队认定司机承担主要责任。那么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主责将如何判刑? 根据国家《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

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涉嫌酒后交通肇事1000例的法医学分析

涉嫌酒后交通肇事1 000例的法医学分 析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分析酒后交通肇事与当事人的年龄、 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1 000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的当事人的体内血液乙醇含量,并对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涉嫌酒后交通肇事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肇事时间多为中、晚餐后1 ~2 h ;且随着体内血液乙醇含量增加,交通肇事风险增加。结论:酒后交通肇事与当事人的年龄、性别、肇事时间及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等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规律性,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酒后交通肇事;气相色谱法;血液;乙醇含量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vity between traffic accident and age, sex, time, alcohol content in litigant blood. Methods: Detected alcohol content in 1 000 litiga nts ' blood by the way

of gas chromatography, and an alyzed relati on ship betwee n age, gender, accide time and alcohol content in blood. Results: Most litigants were young and middle age man; traffic accident time was 1 2 hours after lunch or super. And higher alcohol content of litigant blood, higher the rate of traffic accident. Conclusion:There are relati on ship betwee n traffic accide nt and age,sex,time,alcohol content in litiga nt blood. [KEY WORDS ] Traffic accident after alcohol drink; GC; Alcohol content; Blood 近年来,交通肇事案件大幅度上升,在交通肇事发生原因的法医学调查过程中,世界各国均公认酒精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除作全面的现场勘查及调查外,对交通事故中肇事者或死亡者进行血液、体液酒精含量检测,便成为常规而必要的证据性检查,而且是法医学上判明事故真相的重要指标,当然,更是日后司法调查及审判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代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法已能准确地对血中乙醇进行测定,且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检材用量少等特点。体内血液乙醇含量的测定结果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法医能否正确地分析此测定结果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误送电造成人身死亡事故

误送电造成人身死亡事故一、事故经过 山西省大同二电厂3号机组于某年9月10日18时54分与系 统解列备用。经总调批准转大修。工期至11月24日24时。按照大 修进度安排,3号炉从11月6日到11月9日进行了酸洗处理。当时因锅炉排烟温度低,2台空气预热器虽未实际转动,但锅炉本体和部分辅机设备已点火运转,空气预热器已通过烟气。3号机组除少数未完项目外已转入分步试运阶段。 2台空气预热器大修中办理了热机工作票,工作负责人是锅炉本体班工人夏XX。锅炉酸洗后,本体班在未履行复工许可手续情况下,又继续进行空气预热器未完成项目的检修工作。12日8时10分,本体班班长柳XX安排8人(其中民工2人)分别调整1、2号空气预热器动静部分间隙,8时50分,工作负责人夏XX带领彭XX、左XX 及2名民工进入1号空气预热器内工作,齐XX、王XX、王XX等3人进入2号空气预热器内工作。

当日8时30分,电气车间运行副主任郑XX和专业工程师于 XX来到2单元控制室,继续组织3号机电气设备分步试运,并督促 检修人员处理了1号空气预热器备用电机拉不掉,2号空气预热器工作电机合闸后红灯不亮等缺陷。9时郑XX为核实2台空气预热器的 电气缺陷,通知当班电气运行一班2单元主值班员郑XX给2台空气 预热器电机送电。接通知后,郑XX派电气值班员魏XX与郑XX一起 去往0.4kV3A、3B段配电室合上2台空气预热器电源开关,随后又去 2单元控制室后的保护室给2台空气预热器的直流操作保险。回到2 单元控制室3号炉操作台前,郑XX让魏XX看着装在3号炉操作台上的2台空气预热器控制开关,自己去就地查看。见电源箱,电动机 部分无人工作(未查看空气预热器人孔门内)。就返回2单元控制室。9时15日,郑XX让魏XX合上2号空气预热器工作电机开关,见红 指示灯仍不亮,立即拉掉。9时17分,电气继电保护班郭XX、丁XX 为处理空气预热器电气二次回路缺陷来到3号炉操作台前,为给他 俩证实缺陷,郑XX又亲自重新试合了2号空气预热器工作电机和1 号空气预热器备用电机的控制开关,随后又拉掉2号空气预热器控 制开关(1号空气预热器远方拉不掉)。此时,从2号空气预热器内跑出的齐XX火速来到2单元控制室,大声呼喊:“空气预热器挤住 人啦!”郑XX听到喊声立即告诉郭XX赶快就地捅掉1号空气预热器电机。

不酒驾撞死人一般怎么处理

不酒驾撞死人一般怎么处理 当我们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不酒驾撞死人如果逃走那罪名就很大了!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不酒驾撞死人处理规定,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酒驾撞死人处理规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三、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撞死人逃逸判多少年 交通肇事逃逸处罚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酒驾抓到处理流程 第一步:抽血。等待验血报告,大约四到五天时间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标准2017

遇到交通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9216428920.html,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标准2017 1、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计算方法。 以定型化赔偿模式来确定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和赔偿年限,具体为:就是一次性赔偿20年,死亡赔偿是固定的,受害人是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死亡赔偿金赔偿的对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龄太小,赔偿20年就完了,年龄大一点的就是年龄每增加一岁就减少一年。死亡赔偿金采纳了系“继承丧失说”,并非精神抚慰金,其计算公式为: (1)城镇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北京市2017年死亡赔偿金:729380元(即36469元*20年,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精神抚慰金:5万—10万元(这是北京市一般大致的赔偿范围,并不绝对)。 上述两项合计为:最低为779380元,最高为829380元。 (2)农村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60周岁以上:N=(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 2017年北京死亡赔偿金:329520元(即16476元*20年,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精神抚慰金:5万—10万元(这是北京市一般大致的赔偿范围,并不绝对)。 上述述两项合计为:最低为379520元,最高为429520元。 (3)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长安镇亡人事故调查报告优选稿

长安镇亡人事故调查报 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长安镇“9.10”亡人事故调查报告2017年9月10日16时左右,位于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社区358省道1166号厂房,一名员工晕倒在工位上,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为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使相关责任人受到教育,落实事故整改措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成立长安“9·10”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通过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科学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故发生单位基本情况 涉案生产经营单位系一小型五金加工厂,未注册登记,从业人员五人,经营者为程巧。该加工厂2016年3月成立,营业地址为:沙头沙区金慧凤工业园,后于2017年9月7日迁至358省道1166号。发生事故时,该单位未正式营业,厂房还处于装修阶段。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调查情况 2017年9月10日16时左右,位于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社区358省道1166号厂房,在准备启动生产过程中,一名员工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查2017年9月10日16时左右,该工厂魏绪春、陈杰、曾祥云三名员工正将货物挂在喷粉架上,魏绪春突然晕倒在喷粉架上。陈杰和曾祥云马上去看魏绪春,发现其不对劲,两人分头去找该工厂老板程巧。曾祥云找到程巧告之情况,程巧来到现场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然后和其他人一起对魏绪春进行按人中穴、捏虎口穴、捏脚跟的一系列抢救。大约十分钟过后,医院救护车来到工厂。医生和护士对进行了检查,发现魏绪春已经死亡。事后,东莞市港湾医院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载明,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死亡医学证明有公安部门的盖章。 事故发生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公安、应急、安监、医疗等部门和属地社区迅速处置事故,要求各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紧密合作,科学研判事故发生原因,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一)人员伤亡情况 事故造成魏绪春(男,1971年2月19日出生,46岁,汉族,身份证号码: ,住址:河南省唐河县张店镇李宅村前魏岗11组109号。)一人死亡。(二)直接经济损失 据事故单位的统计,本次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因事故造成魏绪春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等费用,总计约30万元。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特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范围是多少

特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范围是多少 我国进来发生的交通事故安全事故也是不少,特大安全事故也是有的。那么,特大安全事故就是死亡人数多,伤亡大,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下面,律伴网小编为大家归纳了一些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特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范围是多少: 一、特大安全事故: 1、事故:一般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2、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3、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29死亡,或者50-99人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特大安全事故范围: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一次死亡4个人为“较大事故”。关于调查处理的规定,请查阅“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里面有详细的规定。

交警大队发生一次性死亡三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交警大队发生一次性死亡三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在本县范围内恶劣天气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 能够及时有效地调集各职能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救援力量, 严密组织, 协同作战, 高效有序地开展抢险救助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提高全体民警快速、正确处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疏导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拥堵情况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以及《凉城县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精神, 特制定本次应急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口号 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有效应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规范管理、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政府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管理水平、应急救助能力和疏导严重拥堵的能力, 确保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口号: 统一指挥, 职责明确, 反应快速, 信息畅通, 绿色救治, 道路有序畅通。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根据《凉城县恶劣天气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精神, 本次应急救援演练的领导机构为凉城县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组织指导由县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负

责。 ( 一) 指挥部: 总指挥: xxx( 凉城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总指挥: 宋元明( 凉城县交警大队长) XXX( 凉城消防大队指导员) 成员单位: 气象局、政府办、宣传办、安监局、交通局、公安局、县政府应急办、电视台、凉城县医院、中蒙医院、消防大队、路政管理部门等。 ( 二) 指挥部及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指挥部向县应急办提出启动应急状态的建议, 根据县应急办的指 令, 启动IV级应急救援预案; 领导、组织、协调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经过应急处理突发重特大重点交通事故的现场情况稳定, 按照有关规定能够停止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确认批准结束现场应急处理工作, 向县应急办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 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出险报告后, 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县政府应急办上报; 执行县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决定和指示; 协调县有关部门、县重特大道路交通开展本次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市、其它旗县等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 向县政府应急办和乌兰察布市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提出请求( 三)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综合协调组: 以县政府应急办、安监局为主, 负责重特大道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