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高考知识点及题型

散文高考知识点及题型

散文高考知识点及题型

一、概括分析题

二、理解标题、句段含义及作用:

标题、句段的含义

标题、句段的作用

三、赏析表达技巧:

赏析句子题(综合)

赏析语言艺术

四、综合考察局部或整体思路

简析空间和时间线索

形散神聚

五、特殊题型(高频考题)

不同题型答题思路及注意事项梳理

一、概括分析题

例一:《九一八致弟弟书》

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6分)

①离别十年,相见的时光短促,时光流逝带来了恍惚感;

②十年间,局势动荡,世事无定,生活漂泊带来了恍惚感;

③弟弟要去西北参军抗日,“我”既牵挂又欣慰,既不舍又无法阻拦,多种感情交织,也产生了恍惚感。

例二:《画晴》9.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①崇尚在白然与简单中享受幸福。置身郊野广场上,作者陶醉于阳光中的沐浴;回想往古年代村野之人公布幸福秘密的故事,让作者领悟到幸福来自于简单的生活。

②向往含蕴、温柔敦厚而又深沉的人生境界。将“含蕴、温柔敦厚而又深沉”

的境界喻为“冬日之日”,表达对这种境界的向往之情。

③喜爱并崇尚宁静、恬淡和收敛的生命状态。“日影稍稍西斜,光辉却仍旧不减”,在一天之中,作者偏爱这一刻。

答题注意事项:回归文本,找全;扣紧文本组织答案;多答不同的点,力求全面

二、理解标题、句段含义及作用:

1、标题、句段的含义

例一:《三星堆的脚印》

8.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还有数不清的脚在走”的含义。

①随着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出土文物会更多,获取的历史信息会越来越多。(浅层)

②古蜀国虽然已经消失,但古蜀文化绵延不断,生生不息。(深层)

例二:《萧红的时间秤》

8.如何理解“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这句话的含义?(4分)

①“半部《红楼》”代指优秀的文学作品。萧红在绝笔时说这句话,指自己不能继续创作了。

(解释句子中的词语的含义)

②这句话体现出萧红的文学野心、自我期许以及深深的遗憾。(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含义题答题思路:回归文本,准确提炼相关信息,由浅入深、由实入虚解释含义。

一般有①浅层义②深层意③情感义④主旨义

2、标题、句段的作用

例一:《画晴》

8.作者并没有为天晴后的乡村景色作画,为何还要以“画晴”为题?(6分)

①读者上,“画晴”一词新颖别致,能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内容上,作者没有用画纸与色彩呈现画面,但是用语言文字给读者呈现了

一幅晴郊图。

③结构上,与文中小孩“她一定画好了,藏起来了”的议论相照应,与结尾作者在归途中回想起“晴郊图”相呼应,结构严谨。

④主旨上,将晴郊图画在了“平整的心灵素宣上”,以“画晴”为题,突出主题,晴天的美好,简单的幸福带来驱散阴霾的力量。

散文中标题的作用题答题思路:

①内容上:标题交代了什么;与文本中所写内容有何关系

②结构上:线索,贯穿全文,浑然一体;呼应文中内容

③主旨上:有利于表达主旨、作者情感

④读者上: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另外也要关注标题本身的特点:有无手法,自身特点(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艺术感染力)

答题要规范:思路前置+专业术语

例二:《平凉之地》

8.请简要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6分)

①内容上,写出了平凉之地对中华文明的作用,蕴藏着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表现了平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②结构上,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1分)

③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平凉文化的神秘不可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感佩、赞美之情。

④读者上,以问句结尾,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1分)

散文中段落的作用题答题思路:

①内容上:这个句子或者段落写出了什么。

②结构上:开头段:a.总括全文,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b.引出下文或者与下文相对照。c.为下文做铺垫。d.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中间段: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也可能仅承上或仅启下。

结尾段:a.呼应前文或者呼应标题。b.收束全文,结构更加完整。

③读者上: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者引起读者思考

④主旨上:深化主旨,主旨是什么。

⑤句段本身:句段本身有无手法,也可能有生动形象等效果。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赏析句子题(综合)

例一:《虹关何处落徽墨》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②表达了作者看到磨墨的欣喜之情(对墨的喜爱之情)和对幽静诗意生活的向往。

例二:《遍地应答》

8.请简要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段落。(4分)

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优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它一坐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不动,恍若一尊玉雕。但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玉雕眨眼间就成了银箭。一声鹭鸣撒出去,树丛里就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棱棱组成数十道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①动词使用新颖贴切,十分传神。如写白鹭栖息时“款款入座”,既拟人化,又切合前文“贵妇”的身体,妙趣横生;再如写鹭鸣“撒出去”(通感),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物体,生动可感。

②多用比喻修辞手法,富于表现力。“优雅的贵妇”“大白裙子”“玉雕”“银箭”“数十道白光”等多个喻体,都运用得非常形象恰切。

③动静相映(视听结合),给人深刻印象。先充分描写白鹭的静,“稳稳地”“纹丝不动”,再突出刻画白鹭的动,“跃出”“绽放和飞掠”,动静前后对比,形象十分鲜明。

赏析句子题注意事项:

答题:手法要全面(多从不同角度,多答手法)+分析手法构成+手法的效

手法:①从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②从表现手法角度:(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动静结合、

视听、俯仰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方面)

③从词句运用的角度(引用、叠词、方言等)

④从动词精妙传神角度

2、赏析语言艺术

例:《汴京的星河》

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①用词绚丽典雅,多用叠词。(用词角度)在兴奋情绪的主导下,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辞彩绚丽的词汇,如“五色荧煌”“争奇斗俏”“金光四射”“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等,写出了彩灯的流光溢彩。为了配合这种情感抒发,还采用了“密密”“近近”“远远”“高高低低”“闪闪烁烁”等大量的叠词进行强调和夸张。

②运用排比、夸张手法。(修辞手法角度)如:“那一盏盏....那千百盏....近近地看....远远地望......”,从不同角度描绘彩灯的绚丽,把初次看到梦中景象的兴奋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语气急切(整体风格角度):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④整散句结合(句式角度)。使句式层次错落,彰显情绪的急切。

⑤多用短句(句式角度),短促有力,富有节奏感,体现兴奋。

赏析语言特色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1、修辞手法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有画面感。

2、语言风格角度:清新明快、明白晓畅、平实质朴、通俗易懂、朴素自然、华丽典雅、严肃庄重、俏皮活泼、诙谐幽默、辛辣讽刺、诗意浪漫、含蓄蕴藉、富有哲理等。

3、词、句角度:

①词:叠词:富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口语: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方言: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

引用诗词:富有典雅美

②句: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语言活泼

整散句结合:错落有致、情感强烈

答题注意:既要答语言特色,也要答出该要点的效果

四、综合考察局部或整体思路:

1、简析空间和时间线索

例一:《三星堆人的脚印》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①空间线索:从房屋到桑林、森林,再到水泊、原野,从成都平原纵贯亚洲到地中海区域,展开对三星堆遗址的描写,视野宽广。

②时间线索:由眼前之景触发,遥想古蜀国从蚕丛时期、鱼凫时期到消失的历史,再到首次发掘,最终又回到眼前,写出古蜀文化的历史悠久,思路清晰。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线索的表现+作用效果

答题注意:一定要把空间和时间线索分析全面,从原文找出三个及以上地点或者时间变换,并且要答出时间和空间线索的作用。

2、形散神聚

例一:《聆听井冈山》

8.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形”①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以及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②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

答题注意:

“形”就是散文写了哪些“选材”,要多答,要全面,要具体。

“神”就是散文要表达的主题、情感。

五、特殊题型(高频考题)

1、文章主要写...,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写...

例一:《北面山河》

8.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叙写波罗?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①详细写波罗的建筑、来头、风格、帝王的情节等内容,表现了波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内容上)

②引出下文,波罗孕育了横山文化,养育了横山儿女,塑造了他们的精神气质;(结构上)

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气息。(效果上)

例二:《虹关何处落徽墨》

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

①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内容上)

②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浸润了徽墨的千年历程。(内容上)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表达了作者敬畏传统文化,希望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的情感。(主旨)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效果上)

答题注意:其实就是“大量笔墨写某某,这一部分内容的作用”,思路依然是五要素:内容上,结构上,主旨上,读者上,效果上,通常会有“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

2、情境类:结合散文内容分析对散文的评价

例一:《谁持彩练当空舞》

9.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

语言:①“如虹豪气”“民族史诗”“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宏大壮阔,充满豪情。

②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

③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大气磅礴。

内容:①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时间跨度广,内容丰富。(写了些什么)

②赞颂革命先驱的豪情、乐观和他们缔造的伟大事业,笔调炙热奋进,抒情

奔放热烈。(情感)

例二:《深巷里的老墙》

9.文章结尾处,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①历史方面:对老墙承载的过往历史文明的怀想。“墙就与人长相厮守”,“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是历史和文明的印记。

②现实方面:对老墙终逝的无奈。“可惜”“弃了”“别了”等,说明随着社会发展,老墙终将消逝,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无奈。

③现实方面:对老墙文化的珍视和留恋。作者希望“多读几段老墙”及深情“眺望”等,表现对老墙的留恋。

答题注意:认真审题,审出要点,紧扣题干要点答题。例一的“语言”“内容”“恢弘磅礴”“长征精神”等要点;例二“历史”“现实”“对比”“情感”。进口题干要点具体分析。

高考语文专指导与练习: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知识点讲解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这类题涉及作品的结构、主题、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在阅读能力层级中是C级。综观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题,关于“标题”的考题在文学类文章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很多同学因为答题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导致失分严重。所以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这类题值得重视。

听海的心

迟子建

(1)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2)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3)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4)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5)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

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6)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7)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盞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8)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9)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10)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11)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12)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个幽怨少女的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里的狗!

(13)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

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14)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15)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16)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17)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年第19期)

[题目]

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

【考点分析】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这类题涉及散文的结构、主题、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级。

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在考试中的常见考查题型有:

①这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③作者为什么拟这个标题?

④文章的标题能否用某某词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

在解答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时,要整体阅读文章,而且阅读时,应该抓住下面四个问题:

1. 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 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 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4. 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试题分析】这是迟子建的一篇散文,呼唤人们应该聆听自然,亲近自然,从而摆脱尘世的烦扰。文章开头写一个老妪虽贫穷,且为盲人,但一样具有一颗亲近大自然之心;接着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与大自然发生的趣事,冬日里赏大雪、听神话,认知森林里自然事物的乐趣等;最后借作家雷切尔·卡森,呼唤我们应该亲近自然。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文章的标题“听海的心”在文中两次出现:文章开头“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文章结尾“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所以,“听海的心”在结构上构成了线索,串联全文。

盲人老妪那颗“沧桑的听海的心”和雷切尔·卡森“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因为“听海的心”而联系在一起,共同展示了一个“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的形象,都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对自然的敬畏,这又和文章的主题有关。

[答案]

(1)“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美国环保先驱雷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

(2)“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

(3)“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

了盲人老妪和雷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答到和塑造人物有关即可)。(6分。每点2分。)

/失分原因/ 学生能够看到文章结构外部的线索关系,但探究不到文章深层的主题含义,也不能从文章的关键句中提炼有效的句子来组织答案。学生能找到“听海的心”把两个不同的女子联系起来,但不能精准地找到文章中的信息句。

[点拨]

一、探究“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方法

1. 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一般指字典义和常用义;深层含义要结合当时的语言环境,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它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2. 标题的作用

(1)形式新颖独特,含义丰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引出话题或是文章感情的触发点;

(3)线索,贯穿全文,结构完整,前后照应;

(4)概括文章的内容,或揭示文章的中心,或突出文章的主旨,或深化文章的主题。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技巧和步骤

1. 明确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结构安排相关联,有的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形成照应,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即线索。

2. 探究标题与文章的中心的關系

标题是文章的眼,文章的内容是不会游离于标题之外的。探究标题要联系全文,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文章中的结论性的和议论抒情的句子,找到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有的标题本身就起点题的作用。

3. 分析标题的阅读效果

题目本身的特点,如修辞句式,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激发阅读兴趣。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内容要点概括类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从两个角度考查:主旨概括和特定指向概括。 题型1 主旨概括 考点阐释 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是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概括散文主旨,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解题方略 内容主旨概括“5法” 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 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 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4.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来。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1)写人叙事散文。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2)写景状物散文。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3)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答题模板: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情。 典例剖析 [例1] (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祖屋 农人 祖屋中,正正当当四平八稳地摆着一张八仙桌。记事起,就觉得爷爷除去到院里纳凉、到地里干活之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桌子右边——也被我们称为“上首”——他那把椅子。每年除夕夜,总是这样一幅场景:爷爷稳坐上首,爸爸、叔叔、哥哥、我和堂弟则围桌而坐,相互让菜、敬酒、劝酒,奶奶则带着她的儿媳们张罗忙活。 大桌子的旁边,是在农村被称为“憋来气”的土炉子,也是我印象里最暖的所在。冬天里,往炉边一凑,仿佛冻透了的手脚、冻得通红的鼻头和接近透明的耳朵瞬间被暖了过来,有时接过奶奶递来的煎饼,贴在炉壁上一烤,一股香气便悄悄弥漫开来。那被土炉子烙得焦黄的煎饼,至今烙在我的脑海里,抠都抠不掉…… 呼吸着祖屋院子里几代人呼吸过的空气,踩着院子里叠了无数摞的几代人的脚印,我渐渐长大。祖屋却总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看起来同样一成不变的,是屋檐下的那个燕子窝。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回来,我同忙碌着的燕子有过一次对话,刚刚北归的它,身上还附着南方的暖意。我对燕子说,“佐罗先生,你好”,燕子瞅着我

近五年高考现代文(散文)考点分析(教师版)

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散文考查题型分析 编者按:散文是近几年高考常出现的文体,我们对近五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对常考题型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只要你们肯定下功夫钻研,现代文阅读拿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分数完全可能。下面提供给你们的是常规答题思路和步骤,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类型一:语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结构上的作用 要求:把这些答案方式背下来! 答题技巧:手法及效果+ 结构作用 +内容分析。 1.开头: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开门见山、点题(照应题目)、响应结尾,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引发读者思考,设悬念激发、吸引兴趣,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埋下伏笔,奠定感情基调等。 (一)典型例题: 例1(09年江苏) 上善若水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由物到人再到文化精神),激发读者的思考。 例2(08四川) 我爱水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 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③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例3(08福建) 吟风张绪佑 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杏,忽然间只剩秃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 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3分) 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二)强化训练: (07四川) 焰火的变奏赵丽宏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积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鸣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火焰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护理……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二、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散文高考知识点及题型

散文高考知识点及题型 一、概括分析题 二、理解标题、句段含义及作用: 标题、句段的含义 标题、句段的作用 三、赏析表达技巧: 赏析句子题(综合) 赏析语言艺术 四、综合考察局部或整体思路 简析空间和时间线索 形散神聚 五、特殊题型(高频考题) 不同题型答题思路及注意事项梳理 一、概括分析题 例一:《九一八致弟弟书》 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6分) ①离别十年,相见的时光短促,时光流逝带来了恍惚感; ②十年间,局势动荡,世事无定,生活漂泊带来了恍惚感; ③弟弟要去西北参军抗日,“我”既牵挂又欣慰,既不舍又无法阻拦,多种感情交织,也产生了恍惚感。 例二:《画晴》9.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①崇尚在白然与简单中享受幸福。置身郊野广场上,作者陶醉于阳光中的沐浴;回想往古年代村野之人公布幸福秘密的故事,让作者领悟到幸福来自于简单的生活。 ②向往含蕴、温柔敦厚而又深沉的人生境界。将“含蕴、温柔敦厚而又深沉”

的境界喻为“冬日之日”,表达对这种境界的向往之情。 ③喜爱并崇尚宁静、恬淡和收敛的生命状态。“日影稍稍西斜,光辉却仍旧不减”,在一天之中,作者偏爱这一刻。 答题注意事项:回归文本,找全;扣紧文本组织答案;多答不同的点,力求全面 二、理解标题、句段含义及作用: 1、标题、句段的含义 例一:《三星堆的脚印》 8.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还有数不清的脚在走”的含义。 ①随着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出土文物会更多,获取的历史信息会越来越多。(浅层) ②古蜀国虽然已经消失,但古蜀文化绵延不断,生生不息。(深层) 例二:《萧红的时间秤》 8.如何理解“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这句话的含义?(4分) ①“半部《红楼》”代指优秀的文学作品。萧红在绝笔时说这句话,指自己不能继续创作了。 (解释句子中的词语的含义) ②这句话体现出萧红的文学野心、自我期许以及深深的遗憾。(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含义题答题思路:回归文本,准确提炼相关信息,由浅入深、由实入虚解释含义。 一般有①浅层义②深层意③情感义④主旨义 2、标题、句段的作用 例一:《画晴》 8.作者并没有为天晴后的乡村景色作画,为何还要以“画晴”为题?(6分) ①读者上,“画晴”一词新颖别致,能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内容上,作者没有用画纸与色彩呈现画面,但是用语言文字给读者呈现了

高中语文高考散文阅读题型专项复习(含最新模考练习及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题知识点 (一)命题特点 1.词语理解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 (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3.筛选整合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4)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5.物象分析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人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意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形象分析 散文是以写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感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是归纳概括散文中的意象或形象,二是考查形象的作用。记叙性的写人散文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7大题型与答题规范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7大题型与答题规范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 标明句子出处。 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规范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规范答题」 文首: (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3)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文末: (1)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2)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 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题设题规律与答题方法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题设题规律与答题方法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解读与答题技巧详解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解读与答题技巧详解 一、散文的特征 1.基本特征: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上的特征: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 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②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 1.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2.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叙事散文就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饱满的感情。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生活,并非虚构。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3.议论说理散文 议论说理散文就是既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这类散文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借事说理、寓理于

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

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 技巧 散文分类 1.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2.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3.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4.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5.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所写的对象,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高考语文散文六大考点知识及题型

散文考点知识体系 1 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形散神不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上的特征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 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②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三、散文的分类 (一)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二)议论说理类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 (三)文化游记类 文化游记散文是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之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的一类散文。 (四)写人记事类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2 考点一:词义、句意理解类2大题型 高考文学类文本的“理解”层级包括“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两个考点。对于“词义、句意”的理解,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义,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高考重点考查的关键“词语”: 1、体现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等词语; 2、运用比喻、排比、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3、具有特殊指代意义(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如“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2017年课标全国Ⅱ); 4、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得非常巧妙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词褒用、大词小用、词类活用等。 常见设问 1.(2017•课标全国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的“窗子”的含义。 2.(2015•江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 3.(2015•广东)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4.(2015•重庆)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5.(2014•湖南)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散文题型归纳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四大题型详解

一、作用题 (一)标题的作用 1.常考提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 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2.标题常见的作用①点名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③揭 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④成为文章的线索和构思思路⑤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 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⑥设 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题思路:①题目含义:表面义、深层义。②题目与表现手 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③题目与与文章结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线索作用。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⑤题目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⑥题目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答题步骤: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3.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①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答题步骤: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答题模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 4.“为什么以此为标题”“可换成另一标题”类答题步骤:①答文章主要内容②答标题含义(有时可不答)③答标题作用注:当标题没有深层含义时,答出文章主要内容就可以,不需再答标题含义。 (二)句段作用题 答案要点: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或总结上文,眉目清楚;或引出下文,脉胳有致;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或前呼后应,结构谨严;或点明(深化、升华)主旨,激人深思。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 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 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 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 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2020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发掘 此中的内涵、真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色: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巧多样:象征、衬托、对照等 3、表达方式不名一格:常常以抒怀为主,把表达、描绘、谈论、抒怀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亮。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怀散文( 2)记述散文 (3)谈论散文 或( 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 四、常有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照、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掌握住了作者交 融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觉,就能发掘出文章的深故意义。 命题趋向上,多半作品波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矛盾,表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 化的依恋,对现代化的反省与批评,特别是商讨农耕文化、农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挽救问题。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 ①认识主要内容; ②归纳中情意思; ③剖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归纳中心。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二理—理清思路: 1、抓抒怀谈论句; 2、抓过渡句; 3、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记。 三找— -找答题地区——画出有关处。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四述—整合答案: 1、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别在各处,须组合。 2、组织归纳:环绕重点,句子通畅,要言不烦。 题型一:剖析作品构造 语段在文中的构造作用 发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构造上起什么作用?

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散文知识点汇总 【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 二、散文的分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 2.写景状物类散文 3.议论说理类散文 4.文化游记类散文 【读文步骤】 一、读文步骤 第一步串“形” 首先,明确何为散文的“形”,便于在阅读时“抓形” 所谓“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阅读文本时,首先根据题目及所写内容,区分散文类别,便于在阅读时找出其“形”,“抓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概括每个段落层次的含意,梳理出文本所写的内容。 其次,思考“怎么串”,这就需要“捉线”和“辨法” “捉线”就是捕捉线索,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另外,文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辨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分辨其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谋篇布局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第二步聚“神” 神,就是文章的情感、主题、意蕴等。聚“神”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思考“形”背后隐含的东西。可以采用“询问法”,就是询问为什么写这些“形”,然后思考。 2.瑞摩重点语句。作者情感态度转换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等是揣摩的关键。 3.关注重点语段。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环境描写段落等是关键。 二、读文深思 1.理解景、物与情、境的关系 2.理解“形”和“神”之间的关系 (1)由言及意,既要有理智的分析,也要有情感的判断 (2)整体把握与局部确认要相互对照,比对分析 (3)要懂得散文“由实至虚”的文体思维特点 高考命题点一把握散文结构思路 题型一概括分析结构思路 命题角度一梳理结构思路 一、掌握必备知识 1.高考常考文本结构类型

高考散文阅读 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归纳与答题方法指导 ★散文基本知识及阅读方法: 1、构思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材料零碎、大跨度;“神不散”指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3、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情、理、物、空间、文眼等) 线索的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4、类型: 抒情散文:如《春》《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叙事散文:如《背影》《记念刘和珍君》; 说理散文:如《鹿的穷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包括杂文和小品文;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5、阅读技巧: ①依据题材特点,晓大意; 写景状物——把握“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 写人记事——弄清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议论说理——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情理交融,把握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②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抓标题,揣摩文意; 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和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态度; ③抓关键语句,理思路。 *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 *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 *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 *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④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⑤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⑥归纳层次要点,明文意; 题型一、要点概括题 一:要点概括题之文意概括题 三步骤: 1、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偏 2、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收索全 3、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观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题型梳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题型梳理 本文梳理的散文阅读理解题型如下: 1. 散文的文体特征“形散神聚” 2.行文思路与构思 3.作用类 4.含义类 5.表达技巧 6.语言特色 7.概括类 8.新问法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形散神聚” 【例题】汪曾祺的《泡茶馆》一文具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请加以简析。 形散: ①取材自由/内容丰富,既写到联大学子、花生西施、绍兴老板等各色人群,又有对当地民间日常生活、风土习俗的描绘; ②打破空间限制,描写的空间地点自由多样,既写到凤翥街的多家茶馆,还写到文林街的茶馆; ③运用的表达方式较丰富,有变化,既有记叙,描写,也有议论。 神聚: ①主题明确集中。丰富的内容都是为体现“泡茶馆对联大学子的影响”的主题而服务; ②线索清晰,贯穿全文。以空间的推移为线索,移步换景。 二、行文思路与构思 1、概括/梳理行文思路题:“思路”“层次”“过程” 【例题】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①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②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④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例题】2020全国三《记忆里的光》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的经历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①看火车前,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 ②付诸行动,看火车,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 ③看火车后,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2、线索: (1)概括线索: 【例题】2020年新高考1卷《建水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简要分析。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 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2)分析线索的作用: 【例题】《比邻而居》本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①线索:气味。 ②作用:以“气味”为线索,贯串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例题】湖北卷《耳边杜鹃啼》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啼叫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 ②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与其相关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构思特色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