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7390357579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7390357579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7390357579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7390357579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

通过研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影响,学会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并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地位;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的反作用及对文化的影响。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知识·梳理】

从战国到两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司马迁的划分,汉代全国经济可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1.山东、山西:

地位:经济势力强,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政治中心的影响,人口稠密。

2.江南:

地位:人口稀少,生产技术的落后,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江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

3.龙门碣石以北:

地位:属于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土地比较贫瘠,气候十分寒冷,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农业生产。

【深化·拓展】

查一查:对照教材地图,看看古代山东、山西、江南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是否相同?

提示:古代山东、山西是以崤山为界,以东称山东,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东的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山西,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江南”古称扬子江(即长江)及上至九江的长江以南地区,即鄱阳湖以东、下游长江以南地区。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因此,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差异很大。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

据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判断影响经济发展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早期,自然环境是决定经济发展特点的最重要因素。

【典例·展示】

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研析]山东、山西经济区在魏晋以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后,江南得到开发,宋元时期,经济

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了经南,山东、山西丧失了其经济重心地位。

[答案] D

点评对于此类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简化试题的难度。另外要注意题干中的程度词,如D项中的“始终”。

【教考动向·体验】

1、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

A、山东、山西

B、河南、河北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2、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3、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4、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5、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

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发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7、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边疆地区也存在着游牧经济。阅读以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

江南四大经济区。见右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材料三

请回答:

(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北方扩展的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南方扩展的影响。研习点2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知识·梳理】

1、原因:多是由于北方战乱频仍,农业发展的条件被破坏,人民无法生存而被迫进行。

2、概况

(1)第一次高潮

两晋之际统治阶级的内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导致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凋敝,中原人口南迁,形成了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2)第二次高潮:唐朝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再度南迁,使南方的劳动力增加,生产技术的更新加快,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3)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了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南方经济逐渐超过了北方。

3、影响

人口迁移使人口资源的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深化·拓展】

1、想一想:我国古代北方人口的三次南迁高潮有何共同之处?

提示:三次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之后,政局混乱之时;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思考·提示】

[史料点拨]:唐朝诗人张籍《永嘉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反映了西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的史实。

【典例·展示】

1、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研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判断哪三次高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 B

[点评] 结合排除法对于此类比较选择题,解题的最佳办法就是代入法,代入逐项验证。

【教考动向·体验】

1、“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2、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

3、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阶级矛盾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③民族矛盾④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5、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西汉时,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为什么?

(2)从汉代至唐朝,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明代时,我国人口分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

研习点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梳理】

1.原因: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大大促进了南方生产力的发展;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江南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

2.过程

(1)江南的初步开发: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2)重心南移的开始: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重心南移的完成:北宋建立后就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南宋时期,由于与金等政权的对峙,使统治者更加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正式完成。

3、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宋以后,南方江浙地区也成为我国人才的密布区。【深化·拓展】

想一想:三次人口南迁的高潮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关系?

提示:两晋之际,由于永嘉之乱形成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推动了六朝时期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唐安史之乱以后形成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推动南方人口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逐渐超过北方;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第三次南迁。导致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

提示:汉代江南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较差,到宋代却变为农业发达,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典例·展示】

1、(04广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研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很多,但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这才是主要原因,这涉及到生产力的作用。

【答案】B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与以往相比,中国古代史上江南经济的开发主要是外因的作用。

2、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使南方经济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加大,成为全国经济重心。A项说明南方的发展情况,影响仅是数郡,B项仅是商业的发展,D项是手工业发展,都不能充分说明江南经济在全国的地位。[答]C

[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掌握能力。

【教考动向·体验】

1、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②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③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④北方战乱频仍⑤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⑥南方相对安定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2、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

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

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

3、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是在

A、东晋

B、中唐

C、北宋

D、南宋

4、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

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宋元至今800年11.10m1.39cm

朝代年数水灾次数平均几年一次

唐代28916 18

宋朝(金)317635

元朝9116 5.6

明朝27666 4.1

清明26862 4.2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况(要求表述成文)。

要求:评述内容应包括开发的过程及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探究学习总结

自我测评

1、[提示]:山东、山西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技术发达,长期以来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江南地区物产十分丰富,然而气候炎热潮湿,开发较晚,经济实力与北方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属于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

2、[提示]:历程:

(1)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得到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2)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正式完成。

原因: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大大促进了南方生产力的发展;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江南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

开拓学习新视野

▲教材知识拓展

【历史长廊】

历史上山东的行政区划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这时,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还不是一个准确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山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专名。古人以左为东,故又称山东为“山左”。

安史之乱

唐朝时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开元天宝之际,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继而起。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治今北京)起兵叛乱,击败唐军,攻下洛阳。次年称帝,进入长安。同时使其部将史思明占有河北十三郡地。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叛军所至残暴,人民纷起反抗。肃宗至德二载(757年),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庆绪所杀,长安、洛阳为唐将郭子仪等所收复,庆绪退守邺郡(治今河南安阳)。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庆绪,回范阳自称燕帝,并再度攻下洛阳。两年后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朝义穷蹙自杀,叛乱平定。前后历时七年多,对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唐朝统治从此由盛而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靖康之变

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靖康元年冬(1126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次年四月,金贵族于大肆勒索搜刮后,俘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携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北去,东京城中公私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综合能力探究

【高考链接·典题】

考题1.(2001全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汪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人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杨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祀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侥,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叉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四:

———《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占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问得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准确地概括、表述材料的内容,如材料四要把数字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准确地表达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的对比情况。第二三问比较容易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①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脱仰仗南方。

②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学海导航·点拨】

本节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汉代以来我国形成了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四大区域经济,全国经济呈现多样性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是由于天灾人祸不断,我国在两晋之际、唐朝后期和两宋之际形成了三次人口南迁浪潮;三是全国经济重心经由六朝、唐朝和两宋完成了南移的过程,经济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走进历史·感悟】

20多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的许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需求量比较大且工资较高,从而吸引了内地大量农民工涌入这些地区,形成了延续多年的"民工潮"。而近年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和市场结构的变化,特别是长三角各城市新员工平均工资比广东高,而且广东地区的企业在用工要求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民工潮"骤然演变成了"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是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思考:当前的民工潮与古代的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

提示:当前的民工潮实际上就是人口的迁移。我国现代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力流向城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多是由于北方战乱频仍,农业发展的条件被破坏,人民无法生存而被迫进行。

思维能力延伸

【观点·争鸣】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

观点1: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是件好事,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观点2:南方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

提示:第一种观点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都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映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南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应该结合历史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分析,才能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参考答案]

研习点1

1、C本题考查对四大经济区域的识记能力。河南、河北不属于四大经济区域。

2、A 注意试题的限制条件是总体发展特点,结合教材知识分析,B、D 明显错误,而C虽是特点,但不是最主要的特点。

3、B 由关中、河西等地名很容易判断出该地属于山西经济区。

4、B 汉代经济重心主要是山东和山西,结合地图知这两部分地区主要沿黄河东西分布。

5、B 两汉时期江南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因此人口较少,故③错。

6、C 决定各大经济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

7、(1)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是政治重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

(2)原因:汉武时期向四周开疆拓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相互交往中,受中原先进农业文明的影响,从事农业生产。临近黄河,自然条件较好。影响:促进了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但容易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影响:江南得到初步的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研习点2

1、C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材料。唐以前人口的迁移多是因为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战乱,而语言等民族融合的现象是人口迁移作用的表现。

2、B 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都是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造成的,而这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

3、B 唐宋时期人地矛盾尚不十分突出,因此④错;阶级矛盾在这一时期也不是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安史之乱以及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和战争。

4、C 由于北方多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因此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向是由北方流向南方。

5、(1)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因而人口较多。

(2)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原因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使得南方经济在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也得到较快增长。

(3)明代时,我国南方人口无论是总数还是密度都已经超过北方。原因是自南宋起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加上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使得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

研习点3

1、B 北方失去经济重心地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排除③。

2、B 长安、洛阳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它们的地位只能说明经济重心仍在北方;而北宋把汴京定为都城,就是因为要依靠汴水运输南方的粮食。

3、B 注意把握南方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三个阶段:六朝时期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开始赶上北方;中唐以后,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北民南迁,南方开始超过北方;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南方。

4、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把握“客观原因”这一关键词,客观原因一般与客观条件相近。题干中A项、D项都是客观条件,但D项更能体现生产力发展,故选D项。

5.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图表中的把数字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准确地表达明朝南北方人口内阁大学士数量的对比情况。由此判断文化重心在南方。

6.提示:开发的过程:汉朝以后开发进程加快,至六朝时期得到初步开发;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两宋时期完全转移到了南方。

原因: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问题及原因:开发进程加快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水灾逐年增加。落后的耕作方式造成的。

认识: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1、南移历程: 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 (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 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超过:

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1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选择题 1.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中属于传统的农业区的有() ①山东②山西 ③江南④龙门碣石以北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汉代时的江南尚未大规模开发,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2.司马迁划分四大经济区的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 D.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司马迁是汉代人,他依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哪些特点() ①多样性 ②统一性 ③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性 ④经济实力发展趋向平衡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答案】 A 【解析】农书是对农业文明的总结,它是建立在对农业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四大农书”三部出自山东,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山东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5.下图四大经济区中,属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的是()

【答案】 A 【解析】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注意历史地图的掌握。 6.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北方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答案】 C 【解析】古代中国人口不断南迁。 7.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答案】 B 【解析】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分别与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有关。 8.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答案】 A 【解析】客观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B、C、D各项都是主观原因。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或水耨(nòu,锄草,耕作)……不待贾(买卖)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 【答案】江南地区人口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江南变得十分富饶,出现了一年丰收可供数郡粮食需要,所产的丝棉布帛行销天下。 (3)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思考、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抢答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3)通过以各种形式提问、比赛,对本课内容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交子”的图片。 上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经济重心南移 师生共同探讨: 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之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总结经济重心发展的过程、原因。 探究二:农业和手工业 1.让学生结合课本,列举农业发展成就。 2.材料一: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材料二: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 徐根艳望江县高士中学 摘要:古代社会经济主要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所以古代社会又称为农业社会或农业文明。而农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统治者的重视是经济发展的保证;优越的地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相对于南方来说,黄河中下游地区较早的具有农业发展的这些条件,从而使其长期走在南方的前面。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却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过程。它不仅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启示 Ancient China's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moved south and the reasons for inspiration Xu Genyan Gaoshi Middle School Wangjiang County Abstract :The ancient economy mainly refer s to the individual’s economy based on agriculture,so the ancient time was named as agricultural society or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as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capacity,social stability,special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xcellent lands for farming.Thes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acted as motivation,prerequisite,guarante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https://www.doczj.com/doc/8e9760427.html,pared with south China,the areas in the middle of or lower level of the Yellow River possessed these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agriculture,so the region was more prosperous than the south.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来自网络) 一、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练习题集锦[治理员整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依照汉代经济进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出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进展不平稳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 A、山东、山西 B、河南、河北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进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稳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4、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5、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要紧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缘故是 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进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全然缘故是 A、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适应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8、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 D 〉 A山东 B山西 C龙门碣石以北 D江南 9、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 D ) ①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④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0、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唐五代而终于两宋[1]。在促使经济重心南移的诸多因素中,南北自然环境的变迁是一个重要因素。本节拟从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讨论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一)唐宋时期气候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中,一般说来气候是决定经济状况好坏的主要因素。历史时期我国气候的演变大致是冷暖交替,但其总趋势是由暖变寒,即温暖期趋短,程度趋弱;寒冷期趋长,程度趋强。七世纪中期气温变得高于今天,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十世纪后半叶。十一世纪初气候转寒。十二世纪初气候加剧变寒,气温低于现今。十三世纪初气候开始回暖,但气温仍低于现今,这种情况持续到十三世纪后半叶[2]。由此可知唐五代处于温暖期,而两宋基本上处于寒冷期。唐宋之际经历了由暖转寒的气候变化。 上述气候变化影响了粮食作物的生长期。唐五代温暖期作物的生长期比现今长十天以上,两宋寒冷期作物的生长期则比现今短[3]。唐人韩鄂在《四时纂要》四月条下已谈及麦之贵贱与贮麦之事,而宋太宗、真宗几次在汴京之郊“观刈麦”则在五月[4],说明北宋小麦收获日期比唐代大大推迟了。唐两税法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而北宋夏税纳毕期南北三个不同的地区分别为七月十五日、七月三十日、八月五日;秋税则十二月十五日毕,后又并加一月[5]。此亦可证北宋谷物收获期大大迟于唐代。南宋时连江南的冬小麦也要迟至五月才成熟[6]。麦收的推迟必影响其他作物的种植,因此一年中总的生长期缩短了。气候变化的幅度会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因而北方气候变迁幅度大于南方,所以两宋时气候转寒所导致的生长期缩短,南方没有北方严重。 气候变化也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在我国,气温每变化1℃,产量的变化约为10%。此外年温普遍升高或下降1℃,冷害的频数会随之大量减少或显著提高,这对产量也有重大影响[7]。唐五代温暖期北方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前代增长了10.3%,宋金寒冷期则比前代减少了8.3%[8]。但在低纬度地区,温暖气候对冬小麦种植反而不利,因为它需要经过春化阶段,即一定的低温条件。所以直到两宋寒冷期,小麦才在南方普遍种植。水稻是需要高温的作物,其产量受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低温不仅影响其发芽,同时也不利于结实,易于增加空秕率。南宋时以长江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

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命制人:马光贤 审核人:高三历史组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 中原人口的南迁 ① 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 和天灾 ② 过程: 第一次高潮: 的人口流动。 第二次高潮: 的以后。 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 引起北方人口的南迁。 ③ 影响: A 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 ___________ ,带去了先进的 __________ 和 。 B 促进了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促进南方经济 -的发展。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的社会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方的自身潜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习目标 掌握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 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和影响。 【课前基础知识梳理与巩固】 要求: 1 ?熟知课标要求 2 ?自主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和落实 3 ?完成预习自测 掌握我国 我的 思考 1、我国 西汉时 期的四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 司马迁的划分依据: 2、 四大经济区的具体概况 大经济 区各有 什么特 点? { { 编号3 时间:2011.9.18 2、中国 古代经 南移的 过程和 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北师大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讲授新课】 经济重心南移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

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人口问题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人口问题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众多原因中,人口问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方人口南迁带到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与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南方地区,南方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都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人口南迁;人口质量;经济重心南移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经济发展千差万别,很不平衡。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在与当时生产力最相适应的地区形成一个经济重心。我国第一个经济重心形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等形式的演变,必然就会出现新的更适宜的发展区域,以扩大经济重心的范围乃至迁移。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大致经历了由北向南的历程,最终在东南地区形成一个新的经济重心,并取代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地位,这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具有非凡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则是众说纷纭,大致包括战争说、地理环境变化说、农业经济自身发展规律说等等,本文试就人口问题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作一些考察。 一、人口南迁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因战争等天灾人祸导致北方人口大规模涌向南方的浪潮,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有三次。第一次是魏晋时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第二次是唐中期安史之乱之后,直接导致了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天宝末,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吴为人海”,①仅吴县(今江苏苏州)的北方人口就占了当地居民的三分之一。唐后期及五代时期,北方战乱更加频繁,每次大战乱都造成一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宋末期乃至金兵南下,遂爆发了第三次也是古代最大一轮人口南迁高潮:“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②。如临安(今浙江杭州)是朝廷南渡的终点和移民中心。人口在南迁的过程中,对经济重心南移起了促进作用,它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劳动生产技术与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北方人民渡江而南移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与《商君书》、《吕氏春秋》、《管子》、《汜胜之书》以及《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如在农业方面,系列化的铁制生产工具与牛耕得到普遍使用,大规模的与不同功能的水利灌溉工程多处兴建,施肥、选种、适当密植、植物保护、田间管理、土地利用等一整套农业技术日趋提高,代田法、区种法等高额丰产方法在部分地区推广。手工业方面,冶铁业作坊兼营冶炼、铸造、热加工,还出现了铸铁脱炭、炒钢等生铁糅化处理工艺,有些工场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分工精细;纺织业创造了平纹织绢纱技术、单色提花织绮罗技术、彩色提花织锦技术以及刺绣、印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即使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堪称先进水平。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其以南地区则要落后得多,大部分地区还停留在“火耕水耨” ①[清]董诰.全唐文[Z].转引自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08. ②[宋]庄绰.鸡肋编[Z].转引自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08.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就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就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与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与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与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7390357579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 通过研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影响,学会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并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地位;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的反作用及对文化的影响。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知识·梳理】 从战国到两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司马迁的划分,汉代全国经济可分为四大经济区:XX、XX、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1.XX、XX: 地位:经济势力强,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政治中心的影响,人口稠密。 2.江南: 地位:人口稀少,生产技术的落后,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江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 3.龙门碣石以北: 地位:属于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土地比较贫瘠,气候十分寒冷,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农业生产。 【深化·拓展】 查一查:对照教材地图,看看古代XX、XX、江南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是否相同? 提示:古代XX、XX是以崤山为界,以东称XX,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XX、XX、XX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东的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XX,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江南”古称扬子江(即长江)及上至XX的长江以南地区,即鄱阳湖以东、下游长江以南地区。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XX至XX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XX、XX、XX的部分地区,即XX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因此,古代XX、XX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差异很大。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 据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判断影响经济发展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早期,自然环境是决定经济发展特点的最重要因素。 【典例·展示】 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XX、XX、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XX、XX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研析]XX、XX经济区在魏晋以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后,江南得到开发,宋元时期,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2.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历程 ①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②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③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④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⑤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⑥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3.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材分析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经济重心南移”介绍了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原因,后两个子目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高度成就。 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 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1)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2)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以秦岭—淮河这一自然分水岭为界,分成东西南北四方。 (3)自远古至西晋,由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都在北方,因此,北方超过南方。(4)南移开始于三国时期。 (5)发展于唐代中后期。 (6)稳定于宋朝(南宋时南方超过北方);从走向看,是一条不平衡的对称线:北不如南,西不如东,离对称轴线越远,经济则越落后,靠轴线越近,则经济越发展。这是历史运动的结果。 (7)清朝前期,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至南方。 (8)原因: ①人口南移。 ②政治中心南移。 ③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④注意兴修水利(太湖、江淮)。 ⑤有了先进生产力。 (9)主要表现:

①形成长江流域的经济已超越黄河流域的经济格局。 ②水利、农作物、经济作物产量、品种都有发展(占城稻)。 ③手工业发展表现在煤的产量与使用均在世界首位;钢铁居世界水平。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尤其在造船业上发展较快。 ④商业已成为南方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纸币出现是世界第一位。 ⑤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占全国的62.9%,北方占37.1%。 ⑥海外贸易发展,中国商人与97个亚非国家地区往来。 (10)延续到现今。 关于对宋代经济和社会文明方面的评价,课后“材料阅读”给予了很高评价,此外“每课一得”中关于纸币的产生、发展也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完整版)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教案示例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讲授新课】 经济重心南移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出现了一批经济中心。 农业和手工业 宋代农业 学生看书,列举两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略) 宋代手工业 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收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的瓷器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学生应知道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理解中国为何被称为“瓷之国”。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城镇的兴起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学高一学年历史导学案学案编号:3 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字: 一批:二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为主,学生学会归纳、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重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重难点解析】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C级理解) (1)原因: 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的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④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2)特征 ①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④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⑤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 (3)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我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宋室南渡,加速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此后,中国的文化重心与经济重心合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经济重心南移使我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朝的政治经济地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一、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二、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