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完整版)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完整版)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完整版)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学结构: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

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

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

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

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

2、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发展不平衡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

2、迁移高潮:第一次:西晋末的永嘉之乱

第二次:唐代的安史之乱后

第三次:北宋末的靖康之乱

3、影响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

2、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整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初步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健康)

(2)中唐以后:农、工、商等加速发展

江西、湖南成为全国粮食基地逐渐超过南方

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3)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完全超过

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

导入:

课前,老师想做个调查,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你们会选择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会选择南方。众所周知,今天南方是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那么是不是中国从古代以来就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开始是在北方的,后来才逐渐移到了南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古代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历史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

[讲解]:大家对司马迁有一定的了解吧,他是什么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写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在书中,他根据当时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请同学们在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上,把这些地区划起来。

[设问]:其中,山东、山西指的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和山西省吗?

[提示]:古代的山东山西分别指河南崤山以东和以西地区。

山东(旧时指中原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

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包括现在的山西、陕西和四川等地区)

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

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

[引导]:从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山东山西大体在什么位置?

[设问]:它们都处在黄河边上,都属于黄河流域地区。历史以来一直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那么,大家能不能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的原因,各组可以相互讨论一下。”[提示]: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开阔。这种自然条件使得人们即使在生产工具非常落后的时候也能对它进行开发,并生活下去。因此这些地区开发比较早,人口密集,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为此也就长期居于全国经济的重心。

[讲解]:相比于黄河流域,处于黄河流域以南的江南和黄河流域以北的龙门碣石以北这两个经济区,却没有那么好的地理环境了。前者雨水过多,过于炎热,而且地势复杂,后者过于干旱,土地贫瘠,而且非常寒冷,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候,两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不不利于开发。因此战国到两汉时期,这两个地区经济实力十分有限,与山东山西可谓有天壤之别。[补充]:此外,在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并不以农业为主,主要经营的还是畜牧业,综合以上所说的,我们可以发现,在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具有哪些特点?

2、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而且实力发展不平衡

[提示]:山东山西以农业为主,而龙门碣石以北由于寒冷而且土地贫瘠所以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此外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麦等耐旱作物而江南地区种植水稻为主,也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北方经济发展快,南发展缓慢,经济落后,则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过渡]:虽然两汉之前,江南地区相当落后,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却写了一首诗《忆江南》来赞美江南的繁荣景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提示]:正是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并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才使得江南变得如此如诗如画。接下来,我们来看

二、中原人口大量外迁

[设问]:事实上,从上古以来,人口的迁移从来没有停止过,有时候人口的迁移就是整个民族的迁移。造成这种人口大规模移动的原因有哪些呢?

[提示]:最主要有两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政治动乱

1原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

[设问]:教材上主要讲了古代中原人口向南迁移的情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共出现了哪几次人口南迁高潮,并找找其中的具体原因。

2、迁移高潮:

第一次:两晋之际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第二次:唐代安史之乱

第三次:北宋之际靖康之乱

[讲解]:西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可是司马衷天生有点痴呆,根本无法管理朝政。一些同姓诸侯王乘机争夺朝廷大权,相互之间不断的混战。其中代表人物有当时的八位诸侯王,所以称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还没结束,有由于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是匈奴,有引发了永嘉之乱,这两次动乱导致中原百姓根本无法生存下去,于是

纷纷向南迁徙。

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唐代的安史之乱之后,第三次则出现在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对于安史之乱和靖康之乱同学应该有所了解,我就不详细讲了。

[设问]: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3、影响

[提示]: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还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来的是一大批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设问]: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还有其它的变化吗?

[提示]:还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课本里举了一个南方人学北方人吃笼饼去皮的风俗习惯。[补充]: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属于那一个民族的?汉族吗?是纯正的汉族吗?不一定,除非你能确定你祖先是从中原迁移过来的。事实上,我们大家都有可能是古代百越民族和南迁的汉人通婚结合而成的——“杂种”。(学生笑)从生物学意义上说,我们继承了父亲和母亲各自一半的遗传基因,所以叫“杂种”没错。所以,人口南迁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它带来了民族的融合。

[过渡]:在所有的影响中,最重要的还是它促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设问]:虽然说,人口南迁是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唯一的原因呢?不是的话,还有那些原因?

1、原因

(1)中原人口南迁→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水平提高→经济发展(2)社会环境稳定

(3)蕴涵巨大潜力

[过渡]:这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那么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2、过程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归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唐以后和两宋时期经济南移的表现和南移程度。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整的作物体系

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初步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健康)

(5)中唐以后:农、工、商等加速发展

江西、湖南成为全国粮食基地逐渐超过南方

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6)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完全超过

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

[讲解]:经济重心的南迁成就了江南地区的两宋以后的繁华昌盛,除此之外,它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从南宋以来,江浙地区有了“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

小结: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随着历史的演变,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南迁,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江南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经济重心的南移也还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等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1、南移历程: 江南经济原先比北方落后,后来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其经历了“初步开发——开始赶上——继续发展——超过北方”这样一个过程。 (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 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超过: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练习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是在什么时期() A.东汉 B.三国 C.唐朝 D.南宋 2.“圩田”是将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它创造于() A.华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淮河流域 3.南宋时期,著名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 A.江苏、湖南 B.苏州、湖州 C.苏南、湖州 D.苏州、湖北 4.古代,我国北方人民曾多次大规模南迁,这一现象不可能出现在() A.秦朝末年到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 C.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 D.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 5.宋代在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景德镇成为瓷都 B.两浙丝织产品居全国首位 C.海南岛出现先进棉纺织工具 D.棉纺织业的兴起 6.我国现行人民币有金属和纸币两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的() A.秦朝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7.南方经济已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是在()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二、材料分析题 识读下图,请回答: 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 (1)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指出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图二所示的中国古代纸币最早产生于何时何地?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当今,我国还使用纸币吗?请说说使用纸币的好处。

三、问答题 1.评价宋朝时南方经济发展与江南开发的关系。 2.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3.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 一、1.D 2.B 3.B 4.A 5.D 6.C 7.C 二、(1)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重量不一;秦朝统一全国以后,以秦国圆形方孔的铜钱作为统一货币,(2)产生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3)依然使用。使用方便,流通安全,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促进社会生活的文明发展。(意思表达相近即可) 三、1.南方经济发展给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江南的开发。但人类经济活动也破坏了江南的自然环境,比如说,入口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等。 2.(1)宋代商业繁荣,而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2)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3)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本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3.(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3)南方商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宋代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1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选择题 1.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中属于传统的农业区的有() ①山东②山西 ③江南④龙门碣石以北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汉代时的江南尚未大规模开发,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2.司马迁划分四大经济区的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 D.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司马迁是汉代人,他依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哪些特点() ①多样性 ②统一性 ③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性 ④经济实力发展趋向平衡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答案】 A 【解析】农书是对农业文明的总结,它是建立在对农业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四大农书”三部出自山东,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山东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5.下图四大经济区中,属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的是()

【答案】 A 【解析】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注意历史地图的掌握。 6.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北方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答案】 C 【解析】古代中国人口不断南迁。 7.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答案】 B 【解析】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分别与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有关。 8.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答案】 A 【解析】客观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B、C、D各项都是主观原因。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或水耨(nòu,锄草,耕作)……不待贾(买卖)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 【答案】江南地区人口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江南变得十分富饶,出现了一年丰收可供数郡粮食需要,所产的丝棉布帛行销天下。 (3)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来自网络) 一、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 一、农业: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 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 4、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练习题集锦[治理员整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依照汉代经济进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出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进展不平稳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 A、山东、山西 B、河南、河北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进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稳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4、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5、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要紧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缘故是 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进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全然缘故是 A、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适应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8、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 D 〉 A山东 B山西 C龙门碣石以北 D江南 9、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 D ) ①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④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0、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

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鲁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综合教学方法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 2、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幻灯片显示: 钱塘江怀古 袁枚 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 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为什么吴越能在那时候修筑海塘?江南地区在五代和以后有什么重要的变化呢?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2、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参照《历史伴你学》P42“知识梳理”预习课本内容,归纳提炼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农业 教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南方农业的发展。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学生阅读归纳原因,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宋真宗推广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1、为躲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自然条件优越。3、政府重视、扶持。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到,北方开发较早,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给子孙后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今天的黄河水有大量的泥沙,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古代北方人民为了开发经济而长期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环境而造成的结果。今天,我国南方经济飞速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平衡,党中央实行了西部开发的战略,今天的西部开发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A、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B、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乱砍乱伐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师: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板书:2。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重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 农业:耕田垦辟范围的扩大;占城稻的引进;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纺织业:两浙的丝织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 棉纺织工具 陶瓷制造业:江西景德镇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 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纸币的产生: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原因: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许多中原人南街,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 宁初期 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三、新课导引 相传在浙江龙泉地区,有章氏兄弟二人擅长烧瓷。人们把他们的瓷窑,分别 称为哥窑和弟窑。有一天,弟弟出于忌妒的心理,趁哥哥刚刚烧好一窑瓷器回屋 休息的时候,将冷水泼进瓷窑。过了些时候,哥哥从窑中取出瓷器,一下就惊呆 了,因为每件瓷器表面都有很多裂纹。没想到,坏事变成了好事,人们觉得这些 裂纹不仅不影响使用,还有一种装饰美,于是这窑瓷器志了比往常更多的钱。其 实,这只是一个有趣的传说。瓷器所以出现冰裂纹,是因为人们通壶控制器物胎体和器物表面釉层的物质成分,经焙烧后冷却,釉层的收缩大于胎体的收缩,釉面因而出现开裂,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冰裂纹以哥窑产品最为著名。 〔思考讨论〕你见过冰裂纹瓷器吗?宋代冰裂纹瓷器是宋代手工业成就的典型代表,宋代手工业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四、教材精华 知识点1 南方农业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代社会经济 发展的表现 手工业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命制人:马光贤 审核人:高三历史组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 中原人口的南迁 ① 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 和天灾 ② 过程: 第一次高潮: 的人口流动。 第二次高潮: 的以后。 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 引起北方人口的南迁。 ③ 影响: A 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 ___________ ,带去了先进的 __________ 和 。 B 促进了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促进南方经济 -的发展。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的社会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方的自身潜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习目标 掌握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 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和影响。 【课前基础知识梳理与巩固】 要求: 1 ?熟知课标要求 2 ?自主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和落实 3 ?完成预习自测 掌握我国 我的 思考 1、我国 西汉时 期的四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 司马迁的划分依据: 2、 四大经济区的具体概况 大经济 区各有 什么特 点? { { 编号3 时间:2011.9.18 2、中国 古代经 南移的 过程和 原因?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

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点梳理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农业: 1、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太湖领域的苏湖、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北宋从越南引入占城稻;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宋朝的瓷窑有: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宋朝商业都市最大的有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开封。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四、海外贸易的兴盛: 1、近到朝鲜、日本;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宋朝重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 3、设市伯司管理海外贸易。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五、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本课小结】 【自我检测】 1、______(什么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太湖领域的_____、_____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的谚语。_____(什么时期)从越南引入_____; 3、_____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宋朝的瓷窑有:_____窑烧制_____。北宋的_____是瓷都。 4、_____(什么时期),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_____、_____造船业发达。 5、北宋有热闹的_____和_____;宋朝商业都市最大的有_____和_____。____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6、海外贸易的兴盛:近到_____、_____;远到_____和_____。宋朝重要的港口有:_____、_____。设_____管理海外贸易。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就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就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就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与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与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与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7390357579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 通过研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影响,学会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并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地位;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的反作用及对文化的影响。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知识·梳理】 从战国到两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司马迁的划分,汉代全国经济可分为四大经济区:XX、XX、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1.XX、XX: 地位:经济势力强,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政治中心的影响,人口稠密。 2.江南: 地位:人口稀少,生产技术的落后,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江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 3.龙门碣石以北: 地位:属于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土地比较贫瘠,气候十分寒冷,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农业生产。 【深化·拓展】 查一查:对照教材地图,看看古代XX、XX、江南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是否相同? 提示:古代XX、XX是以崤山为界,以东称XX,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XX、XX、XX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东的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XX,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江南”古称扬子江(即长江)及上至XX的长江以南地区,即鄱阳湖以东、下游长江以南地区。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XX至XX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XX、XX、XX的部分地区,即XX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因此,古代XX、XX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差异很大。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 据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判断影响经济发展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早期,自然环境是决定经济发展特点的最重要因素。 【典例·展示】 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XX、XX、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XX、XX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研析]XX、XX经济区在魏晋以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后,江南得到开发,宋元时期,经济重心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复习巩固二十一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复习巩固二十 一 第1题【单选题】 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①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苏湖熟,天下足④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历史朝代与时代特征搭配错误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与变革 B、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C、隋唐时期——开放、繁荣与革新 D、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民间谚语是时代特征的反应。如南宋时期,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了( ) A、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大粮仓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大粮仓 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大粮仓 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大粮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据考证“南澳一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来自瓷都的瓷器。这些来自瓷都的瓷器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A、太湖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 A、海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

(完整版)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教案示例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讲授新课】 经济重心南移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出现了一批经济中心。 农业和手工业 宋代农业 学生看书,列举两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略) 宋代手工业 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收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的瓷器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学生应知道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理解中国为何被称为“瓷之国”。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城镇的兴起

七年级历史: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方案)

( 历史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历史:第8课经济重心 的南移(教学方案) History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ubject,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moral beliefs.

七年级历史: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 学方案)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维目标] [知识识记] 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2、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 [能力培养] 1、分析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了解两宋经济发展,增强对两宋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重要阶段的认识 2、通过几个阶段的学习,增强了对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自唐中叶以来,我国历史又一次进入战乱不断、 政局不稳的社会动荡时期,虽说北宋实现了相对的统一,却长期与辽、西夏战事不断,加上南宋与金的战争以及绍兴和议之后,疆域进一步缩小,这一切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然而两宋时期的南方经济还是得到长足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 2、和学生共同设计《两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表》,帮助学生自学。 行业部门发展地位 农业生产工具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学高一学年历史导学案学案编号:3 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字: 一批:二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为主,学生学会归纳、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重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重难点解析】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C级理解) (1)原因: 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的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④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2)特征 ①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④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⑤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 (3)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我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宋室南渡,加速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此后,中国的文化重心与经济重心合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经济重心南移使我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朝的政治经济地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一、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二、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