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练习题集锦[治理员整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依照汉代经济进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出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进展不平稳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

A、山东、山西

B、河南、河北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进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稳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4、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5、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要紧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缘故是

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进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全然缘故是

A、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适应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8、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 D 〉

A山东 B山西 C龙门碣石以北 D江南

9、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 D )

①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④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0、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依照汉代经济进展划分而成

C、经济区出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进展不平稳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所在

12、黄河流域早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地位最要紧的缘故是

A.气候洪涝而炎热

B.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

C.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D.森林茂盛,沼泽密布

1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出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进展不平稳的特点。要紧缘故包括(1)自然条件(2)人口密度(3)开发早晚(4)生产技术

A、(1)(2)(3)

B、(2)(3)(4)

C、(1)(3)(4)

D、(1)(2)(3)(4)

14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要紧的特点是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15、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①山东地区②山西地区③江南地区(4)龙门碣石

A①② B②③ C ③(4) D ①(4)

二、人口迁移

1、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显现的相同缘故是

A、自然灾难

B、战乱频繁

C、躲避兵役徭役

D、躲避债务

2、“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明白得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可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3、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淌的最要紧缘故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

4、唐宋时期,导致人口迁移的要紧缘故是

①阶级矛盾②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③民族矛盾④人地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国人口流淌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6、我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淌要紧缘故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战争频繁

C南方统治相对宽松 D民族融合要求

7、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显现的共同缘故要紧是

A、中原地区自然灾难严峻

B、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C、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

D、中原地区逐步丧失经济重心地位

8.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经历了三次高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永嘉之乱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乱 D七国之乱

9、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要紧的阻碍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

1、(04广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进展,其要紧缘故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进展有利

2、下列材料中,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3、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包括

①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②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③北方逐步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④北方战乱频仍⑤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舞农耕⑥南方相对安定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4、下列哪些都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A、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

B、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都市

C、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D、北宋定汴京为国都

5、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是在

A、东晋

B、中唐

C、北宋

D、南宋

6、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相对而言稳固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朝相持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

7、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北方

南直浙

广

西

西

广

广

西

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 48

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要紧依靠东南的财宝力量

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要紧缘故( A )

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固

C统治阶级重视D自然环境优越

10、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D )

A、社会环境稳固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11、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缘故不包括( C )

A、地势复杂

B、气候炎热潮湿

C、人口稠密

D、生产技术落后

1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D )

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

13. “天下之盛,扬为首”,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都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这

说明 ( A )

A.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扬州地理位置优越

C.扬州已显现资本主义萌芽D.南北经济趋向平稳

14、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州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都市是在( B )

A 东晋

B 唐朝

C 南宋

D 明朝

15、魏晋以来,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高潮显现的共同缘故,要紧是 ( B )

A、受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

B、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C、南方进展农耕经济的庞大潜力的吸引

D、北方气候冰冷,造成生存环境艰巨

1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包括()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③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进展④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进展,其要紧缘故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进展有利

四、非选择题

1、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边疆地区也存在着游牧经济。阅读以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依照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

江南四大经济区。见右图:

请回答:

(1)依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缘故。

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大,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畴,向四周开疆拓土,……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

材料三

请回答:

(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北方扩展的缘故和阻碍。

(3)依据材料三,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南方扩展的阻碍

答案

(1)山西和山东经济区。缘故:是政治重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

(2)缘故:汉武时期向四周开疆拓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相互交往中,受中原先进农业文明的阻碍,从事农业生产。临近黄河,自然条件较好。阻碍:促进了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但容易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阻碍:江南得到初步的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稳,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了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表

年代人口状况区域

西汉(2年)唐(752年)南宋(1210年)明(1491年)总人口人口

密度

总人口人口

密度

总人口人口

密度

总人口人口

密度

黄河中下游

地区

38256 42.8 28898 32.3 47541 53.2 21217 30.4 江淮地区7871 15.2 12137 23.4 23650 45.6 39275 75.7

请回答:

(1)西汉时,我国人口要紧集中在哪一地区?什么缘故?

(2)从汉代至唐朝,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什么缘故?

(3)明代时,我国人口分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什么缘故?

答案

(1)要紧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因而人口较多。

(2)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缘故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

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使得南方经济在中唐以后逐步超过北方,随着南方经济的进展,人口也得到较快增长。

(3)明代时,我国南方人口不管是总数依旧密度都差不多超过北方。缘故是自南宋起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加上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使得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发》

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

时刻历时最高洪水水位上升平均每年上升量

新石器时代至汉2300年0.2m 0.0087cm

汉至宋元1400年2.3m 0.164cm

宋元至今800年11.10m 1.39cm

材料四: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

朝代年数水灾次数平均几年一次

唐代289 16 18

宋朝(金)317 63 5

元朝91 16 5.6

明朝276 66 4.1

清明268 62 4.2

材料二、三、四均摘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长江流域开发的情形(要求表述成文)。

要求:评述内容应包括开发的过程及缘故、存在的问题及缘故并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提示:开发的过程:汉朝以后开发进程加快,至六朝时期得到初步开发;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两宋时期完全转移到了南方。

缘故: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

问题及缘故:开发进程加快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稳,水灾逐年增加。落后的耕作方式造成的。

认识:进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意爱护生态平稳。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进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进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儿的纺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通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进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往常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步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中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公元2年)唐朝(752年)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郁。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运算,其中要紧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差不多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自《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回答:

(1)依照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答:变化:唐朝中期往常,中国丝绸的产地要紧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秦汉时代植桑、丝织技术开始向南向北进展。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步赶上并超过北方。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差不多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

(2)依照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缘故。

答:缘故: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殖;历代帝国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

5、《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元史·食货志》载:“元都于燕,去江南甚远,有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合于江南。”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通过两种历史现象的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试说明这种历史现象变迁的过程和缘故。

答:①前者反映西汉前期江南地区的贫穷落后。还在采纳原始耕作方法。后者反映元朝时,人口众多的大都却要依靠相距甚远的江南供给粮食和用品。两者相比说明了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差不多移到南方。

②变迁过程:A.三国时期,江南经济处于初步开发时期。B.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区域扩大了。C.隋唐时期,南北经济都在连续进展。D.北宋时期,淮北的粟、麦、黍、豆传入江南和两广种植。E.南宋时,南方成为全国要紧稻米产区,棉花种植进一步推广,海外贸易空前繁盛。③变迁缘故:A.黄河流域长期的众多战乱破坏了北方经济。B.北方农民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C.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较重视进展生产。D.政治中心逐步南移和海路交通的进展。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人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请回答:

(1)从汉代往常到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的进展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汉代往常江南地区经济进展水平较低,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有了较大进展。

(2)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要紧有哪些?

答: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要紧有: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环境安定,政治重心南移,北民大量南迁,自然条件较好等。

(3)我国历史上显现了哪几次重要的人口南迁的移民潮?

答:我国历史上显现三次人口南迁的移民潮: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4)我国历史上显现了哪几次重要的人口南迁的移民潮(3分)

答:我国历史上显现三次人口南迁的移民潮: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后,唐朝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3分)(5)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是如何样的?(3分)

答: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成就显著;中唐以后,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两宋之际,南方正式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3分)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 徐根艳望江县高士中学 摘要:古代社会经济主要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所以古代社会又称为农业社会或农业文明。而农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统治者的重视是经济发展的保证;优越的地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相对于南方来说,黄河中下游地区较早的具有农业发展的这些条件,从而使其长期走在南方的前面。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却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过程。它不仅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启示 Ancient China's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moved south and the reasons for inspiration Xu Genyan Gaoshi Middle School Wangjiang County Abstract :The ancient economy mainly refer s to the individual’s economy based on agriculture,so the ancient time was named as agricultural society or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as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capacity,social stability,special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xcellent lands for farming.Thes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acted as motivation,prerequisite,guarante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https://www.doczj.com/doc/11263378.html,pared with south China,the areas in the middle of or lower level of the Yellow River possessed these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agriculture,so the region was more prosperous than the south.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1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选择题 1.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中属于传统的农业区的有() ①山东②山西 ③江南④龙门碣石以北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汉代时的江南尚未大规模开发,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2.司马迁划分四大经济区的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 D.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司马迁是汉代人,他依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3.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哪些特点() ①多样性 ②统一性 ③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性 ④经济实力发展趋向平衡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答案】 A 【解析】农书是对农业文明的总结,它是建立在对农业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四大农书”三部出自山东,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山东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5.下图四大经济区中,属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的是()

【答案】 A 【解析】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是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注意历史地图的掌握。 6.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北方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答案】 C 【解析】古代中国人口不断南迁。 7.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答案】 B 【解析】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分别与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有关。 8.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答案】 A 【解析】客观原因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B、C、D各项都是主观原因。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或水耨(nòu,锄草,耕作)……不待贾(买卖)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 【答案】江南地区人口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江南变得十分富饶,出现了一年丰收可供数郡粮食需要,所产的丝棉布帛行销天下。 (3)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练习题集锦[治理员整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依照汉代经济进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出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进展不平稳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汉代四大经济区域 A、山东、山西 B、河南、河北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进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稳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4、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区,战国时属于秦地,大体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巴蜀等地。这一经济区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5、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要紧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缘故是 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进展③人口稠密资源贫乏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全然缘故是 A、生产力进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适应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8、图中尚未开发的经济区域是〈 D 〉 A山东 B山西 C龙门碣石以北 D江南 9、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 D ) ①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④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0、按照司马迁划分,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1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经济学理论论文-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理论论文-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但是,毋庸讳言,分歧还是有的,而且还会产生新的分歧。 我想,除占有资料不同从而形成不同观点的情况以外,召院方法上的差异恐怕也是导致结论上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想利用本书出版的机会,讨论一下本专题的研究方法问题。 首先是判断标准问题。所谓经济重心的转移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动态变化问题。例如从战国开始,关中地区、河北、蜀,都曾被誉为“天府之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不再有河北是“天府之国”的说法,唐以后关中也不再有“天府之国”的说法,只剩下四川(主要指川西平原)仍称“天府之国”。又如河北,一直到三国时期仍然为甲兵强盛、经济富庶地区,但曹魏以后其经济地位显然江河日下,安史乱后更因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备受影响。再如淮南地区,本为开发中的经济区,至唐代进入发达地区行列,与江南(主要指江南东道)并称“江淮”。但是,北宋末、南宋时期,宋金对峙,淮南由经济腹地变为前线,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必受到严重影响,处于长时期停滞和衰落中。 中国古代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在唐宋时期的反映就是经济重心南移这个大趋势,这就是判断问题的前提。 接着是判断的标准。在本章第一节《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若干问题探讨》中,我们提出两个判断标准或者依据,这就是:一、区别经济开发与经济重心的标准。“所谓经济开发地区,顾名思义,原来的经济不发达,尚未开发或尚未全面开发,具有经济发展前途即经济潜力,但尚未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不足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而经济中心地区,按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在全国是最先进的。表

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命制人:马光贤 审核人:高三历史组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 中原人口的南迁 ① 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 和天灾 ② 过程: 第一次高潮: 的人口流动。 第二次高潮: 的以后。 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 引起北方人口的南迁。 ③ 影响: A 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 ___________ ,带去了先进的 __________ 和 。 B 促进了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促进南方经济 -的发展。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的社会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方的自身潜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习目标 掌握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 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和影响。 【课前基础知识梳理与巩固】 要求: 1 ?熟知课标要求 2 ?自主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和落实 3 ?完成预习自测 掌握我国 我的 思考 1、我国 西汉时 期的四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 司马迁的划分依据: 2、 四大经济区的具体概况 大经济 区各有 什么特 点? { { 编号3 时间:2011.9.18 2、中国 古代经 南移的 过程和 原因?

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唐五代而终于两宋[1]。在促使经济重心南移的诸多因素中,南北自然环境的变迁是一个重要因素。本节拟从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讨论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一)唐宋时期气候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中,一般说来气候是决定经济状况好坏的主要因素。历史时期我国气候的演变大致是冷暖交替,但其总趋势是由暖变寒,即温暖期趋短,程度趋弱;寒冷期趋长,程度趋强。七世纪中期气温变得高于今天,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十世纪后半叶。十一世纪初气候转寒。十二世纪初气候加剧变寒,气温低于现今。十三世纪初气候开始回暖,但气温仍低于现今,这种情况持续到十三世纪后半叶[2]。由此可知唐五代处于温暖期,而两宋基本上处于寒冷期。唐宋之际经历了由暖转寒的气候变化。 上述气候变化影响了粮食作物的生长期。唐五代温暖期作物的生长期比现今长十天以上,两宋寒冷期作物的生长期则比现今短[3]。唐人韩鄂在《四时纂要》四月条下已谈及麦之贵贱与贮麦之事,而宋太宗、真宗几次在汴京之郊“观刈麦”则在五月[4],说明北宋小麦收获日期比唐代大大推迟了。唐两税法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而北宋夏税纳毕期南北三个不同的地区分别为七月十五日、七月三十日、八月五日;秋税则十二月十五日毕,后又并加一月[5]。此亦可证北宋谷物收获期大大迟于唐代。南宋时连江南的冬小麦也要迟至五月才成熟[6]。麦收的推迟必影响其他作物的种植,因此一年中总的生长期缩短了。气候变化的幅度会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因而北方气候变迁幅度大于南方,所以两宋时气候转寒所导致的生长期缩短,南方没有北方严重。 气候变化也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在我国,气温每变化1℃,产量的变化约为10%。此外年温普遍升高或下降1℃,冷害的频数会随之大量减少或显著提高,这对产量也有重大影响[7]。唐五代温暖期北方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前代增长了10.3%,宋金寒冷期则比前代减少了8.3%[8]。但在低纬度地区,温暖气候对冬小麦种植反而不利,因为它需要经过春化阶段,即一定的低温条件。所以直到两宋寒冷期,小麦才在南方普遍种植。水稻是需要高温的作物,其产量受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低温不仅影响其发芽,同时也不利于结实,易于增加空秕率。南宋时以长江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及影响 江苏周学平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我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

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7390357579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 通过研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分析人口迁徙的原因、影响,学会结合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并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地位;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的反作用及对文化的影响。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知识·梳理】 从战国到两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司马迁的划分,汉代全国经济可分为四大经济区:XX、XX、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1.XX、XX: 地位:经济势力强,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政治中心的影响,人口稠密。 2.江南: 地位:人口稀少,生产技术的落后,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江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 3.龙门碣石以北: 地位:属于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与黄河流域相差较大。 原因:土地比较贫瘠,气候十分寒冷,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农业生产。 【深化·拓展】 查一查:对照教材地图,看看古代XX、XX、江南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是否相同? 提示:古代XX、XX是以崤山为界,以东称XX,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XX、XX、XX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东的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XX,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江南”古称扬子江(即长江)及上至XX的长江以南地区,即鄱阳湖以东、下游长江以南地区。现在通常所指的江南,是以XX至XX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XX、XX、XX的部分地区,即XX南部和浙北、皖南、赣北地区。因此,古代XX、XX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差异很大。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 据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判断影响经济发展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早期,自然环境是决定经济发展特点的最重要因素。 【典例·展示】 例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XX、XX、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XX、XX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研析]XX、XX经济区在魏晋以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魏晋以后,江南得到开发,宋元时期,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 1天时:宋朝时候,中国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原先气温高,降水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的北方开始转冷。再加上中原地区森林长期被砍伐,因此,北方的自然条件开始恶化。 2地利:从唐中晚期的安史之乱至五代,中国的北方地区战乱不断,而南方战乱少。 3人和: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终上所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中晚期,也就是安史之乱开始,结束于南宋时期。

【详细介绍】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但是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因为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备受影响,生产遭到破坏,而南方又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迁移,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此,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一)发展历程 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2.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历程 ①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②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③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④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⑤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⑥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3.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①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中学高一学年历史导学案学案编号:3 设计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字: 一批:二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为主,学生学会归纳、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重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重难点解析】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C级理解) (1)原因: 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 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的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 ④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⑤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⑥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 (2)特征 ①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代表了生产力最高水平.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 ④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 ⑤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 (3)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我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宋室南渡,加速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此后,中国的文化重心与经济重心合并,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②经济重心南移使我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分离,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发展,提高了漕运在各朝的政治经济地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名师说课 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分析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随着历史的演进,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从中原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江南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布局,经济重心的南移还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等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反复陈列史实,而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特点与成因,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 教学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及相关的教学软件,分析我国古代区域经济的转移趋势,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迁,结合。 2.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学习方法 1.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预先设计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与相关资料,自主探究,得出答案。 2.学生在学习时,加强合作,展开讨论,交流答案,教师适时进行点评、点拨。学生得出正确认识后,整理问题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 (1)掌握四大经济区的名称、分布及其特点。 (2)掌握中原人口外迁的流向及概况。 (3)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基本进程和特征。 2.理解和运用 (1)理解造成汉代以前经济分布特点的原因。 (2)通过学习中原人口大量外迁,分析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3)学会运用查阅资料,对获取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历史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列表归纳四大区域经济及其分布、特点。 2.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认识经济重心南移,思考它给我们今天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 3.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难点 1.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人口迁移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四大经济区分布图》,阅读第11页教材,完成表格。 课件显示

_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反思张养素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科组:张养素 教学目标 1. 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 了解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3. 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学情导入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导入,体现内容的重要性。 25. 汉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 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北宋“交子”,《清明上河图》局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 分)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4 分)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2二、出示目标,自学释疑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了解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从古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的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叙述和分析。内容包括三目,第一目“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分析了我过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第二目“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介绍了古代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南迁的原因和影响。第三目“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影响,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经济重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记忆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②培养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解读历史现象的本质原因,达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②结合潮汕区域地方的乡土历史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通过对一些地方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区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乡土历史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板书设计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分布 2、四大经济区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三次南迁高潮 2、主要原因 3、影响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2、过程 3、文化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专题 以下内容为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五个重要时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1、区分各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2、总结历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包含哪些方面 3、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当今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一、南朝时期 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长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从西晋惠帝元康(291-299)末年开始,直到南朝宋明帝泰始(465-471)中的160多年间,先后掀起过7次北民南下的浪潮。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生产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使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也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情势下,南朝各代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增强国力,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推行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减免赋役等政策和措施,对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加以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比较优越,对于经济发展也都极为有利。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作物品种的增多、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农田水利的兴修以及土地的大量开垦利用等方面) 南方的交通也日益发达,手工业、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流域兴起许多商业都会(城市繁荣)。 总之,这一时期,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是历史性的重大进步,不仅使江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有所提高,中国的经济先进区域进一步扩大,而且为后来南北的统一及经济重心南移创造了条件。 二、隋朝时期 隋朝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贯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六省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西通关中,北抵华北,南达太湖流域的广大通航范围,对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国内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加强南北交通联系方面,影响不可低估) 三、唐朝时期 中唐以后,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江南,这种状况迫使唐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发展南方的生产。 这一时期,南方受安史之乱的影响较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北方人民因避乱而逃往江南,使这一地区人口大幅度增加,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有突出发展,水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工具也有改进;手工业生产也有长足进步(纺织业,产量与质量已超过北方);茶叶生产在手工业中占有显著地位(茶税成为唐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中唐以后,南方是主要的造船业基地;长江流域的商业也更为活跃(扬一益二、曾有诗句提到扬州的“夜市千灯照碧云”、城乡间的“草市”、“村市”、“墟市”出现)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带答案和解释)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练习(带答案和解释)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解析:两汉时期,山东被称为中原,是汉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山西以关中平原、成都平原为主,也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区。山东、山西都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答案:D 2.《无家别》中写道:“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社会动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国之乱―第一次高潮―西汉 B.永嘉之乱―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C.安史之乱―第二次高潮―唐朝 D.靖康之变―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历史上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分别是:第一次是两晋之际,第二次是唐安史之乱后,第三次是两宋之际。答案:A 3.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南方,而宋代则相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答案:A 4.《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由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的北方人民南迁 B.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C.睦邻民族政策带来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 D.租佃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析:由题干“《宋书》”可知材料说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政权统治时期江南的情况,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可知,这个时期南方农业之所以发展主要是因为北民南迁,故A项正确;B项虽然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故B项错误;C、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重庆/黄勇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政治、自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在此对其作一归纳性的解析。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地南移,总体上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1. 从历史角度看: (1)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稳定,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北方农民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2. 从地理角度看: (1)气候影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 (2)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 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同时使黄河因泥沙的淤积而经常泛滥,使农业发展受影响。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进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南朝时期开始赶上北方,南宋时期南方超过北方。其重大发展时期主要有: 1. 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这一时期,北方经济衰退,而江南相对稳定,南迁的北方人民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共同开发江南,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转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重点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②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学会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综合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通过丰富的图表、图片、融合其它学科史料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取历史信息,掌握历史知识。 ②通过史料让学生分析在不同时期南北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在全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通过史料让学生体会经济中心南移对文化中心南移所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②认识西安在历史上经济地位的发展演变,浓厚学生的乡土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2011年)1月23日,广州火车站迎来春运客流高峰。引用新闻资料:有统计数据说,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就是一场庞大的人口迁移活动,人是春运这部大戏真正的“主角”。预计2011年整个春运期间,广东旅客发送量约为1.42亿人次,同比增长约6%,再创历史新高。如果将广东春运的人组成一个国家,其人口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十名,超过日本,接近俄罗斯。 每年全国各大城市春运都会出现困难,但南方要难于北方,为什么?因为南方的外来务工人员多,这说明了什么?南方经济比北方发达,是中国经济的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一)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 经济重心南移中“南”的定位 在教材和史家的论著中对“南”的定义不一。人们习惯上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但在史家的论著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泛指长江以南,比如在李伯重《江南经济的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书中指的是“江南”,亦称长江三角洲或太湖领域。在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书中指广义的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不包括四川及云贵地区。在新版《辞海》中对“南”的解释是南方,特指长江领域及其以南地区。江南,“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南,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故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取与史家一致的定义,即广义的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不包括四川及云贵地区。 2.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判定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在整个历史时期,则是经济区域的变化与经济重心的转移。西周以前的主要经济区是黄河中下游平原;从西周开始,泾渭流域成为新的经济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方黄河流域基本经济区。而南方则相对落后。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时代判断,是一个最主要、也是最有异议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如何看待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五代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我们再此不想过多展开这方面的讨论,只是结合课程标准以及

解读,谈谈大部分史家的共识。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发展趋势是曲折的,在几百年中尽管也有显著的发展,但承受了战乱、灾荒,军事对峙,出现了明显的衰退。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北方不同,南方自孙吴至南朝大体上处于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里,总的趋势是一直向前的,较少曲折。但不能就此下结论: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能只看速度,还应考虑原有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从这些方面研究,南方并没有取代北方成为经济发展重心,从有关史料看,江南还处于开发阶段,还处在逐步形成自身的经济技术基础的时期。“如果说经济开发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那么经济重心的转移则是一个质的变化过程。虽然质变是以量变为基础的,但二者毕竟不能混为一谈。”(郑学檬) 尽管唐五代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在深度广度上大大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财赋也有所倚重,但并不意味着经济重心的南移。 大部分史学家持有的观点是南宋说,如第一部研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专著就是张家驹先生的《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将南宋建立作为经济重心完成的标志。与此同时,李剑农先生在其著作中列专节《经济领域之重心移于东南》,明确指出:“宋以后之经济重心遂移于东南。”另一位有同类专著的专家郑学檬也认为“经济重心南移至北宋后期已经接近完成,至南宋则全面实现了。”持同样观点的学者为数不少。可以看到《义教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提到“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在宋元时期提的是“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