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论笔记整理终极版

概论笔记整理终极版

笔记中含课后问答题部分见另一份材料

1、中央党校校训:“实事求是”。

2、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党的七大确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确定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8、“四位一体”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一体。

9、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0、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2、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13、胡锦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4、三次思想解放:(1)邓小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2)江泽民确定市场经济并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1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6、邓小平:“坚持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7、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18、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1919)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0、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2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26、高级社的标志: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制。

27、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报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

28、“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方红利。

29、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此开始。

第五章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把它当作首要的基本问题.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贫穷不是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5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胡锦涛: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六章

1我国最大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十三大提出系统的社会主义初级理论

十五大更加全面地指出了:【起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阶段。【终点】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4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设社会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5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7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8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实现中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是最低纲领(例如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

9总体小康是指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不全面、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指将要达到的小康,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发展较平衡的小康。

第七章

1.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根本性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她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有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3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最后完成篇: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发展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两个宣言书之一。

4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6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第八章

1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92年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2、党的十四大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是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作为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已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话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沙能婵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

应生产力的基本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的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不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非公有经济包括个体经济、适应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和三资经济(中外合资经济、中外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

8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0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方式多样化。

11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

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芳名、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12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法的变动反映了分配理论在解决利益分配和收入差距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13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14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行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成果越突出。

15十七大报告哦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以前的含义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16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经济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考研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考研笔记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2、毛泽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政府在国际关系中的基本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在国际关系中,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地发展对外关系,反对外交上的一切压迫和欺凌,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尊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 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 1、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2、中国政府采取了“双轨外交政策”,即一边与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合作,一边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以求取双赢。

3、中国政府采取了“和平外交政策”,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军备竞赛,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关系和谐发展。 4、中国政府采取了“多边外交政策”,即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参与国际多边谈判,推动国际关系多元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外交政策 1、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外交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 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的哲学方法。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 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1. 矛盾 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

的存在形式。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 在动力。 2. 质量互变 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 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 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 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 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 工具。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

概论笔记整理终极版

笔记中含课后问答题部分见另一份材料 1、中央党校校训:“实事求是”。 2、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党的七大确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6、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确定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8、“四位一体”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一体。 9、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0、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12、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13、胡锦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4、三次思想解放:(1)邓小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2)江泽民确定市场经济并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1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6、邓小平:“坚持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7、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18、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1919)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0、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2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26、高级社的标志: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制。 27、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报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 28、“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方红利。 29、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

(word完整版)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word完整版)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的全部内容。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 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 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 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还有其他副语言如文字、体态等交际工具,但是副语言只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一般使用范围有限,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副语言

文艺概论-完整笔记

绪论 一般而言,人们把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有人叫文学学)。 文艺学(文学学)又包含着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从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科学分析具体的作家。 文学概论也称之为文学基本原理或文学理论基础,属于文艺学分支中的文学理论范围,是文学理论的基础课程。 我们所称的文学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由四个要素组成:世界(自然生活)、艺术家、作品、欣赏者。 基本内容: 1、研究作家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构成了“创作论”。 2、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风格等问题就构成了“作品论”。 3、研究读者接受消费和传播的过程和规律就构成“接受论”。 4、研究文学的性质本质问题,就构成了“本质论”(也可以称之为“文学本质论”或“文学观念论”)。 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构成了源流论。即文学源流,也可称为发生发展论。 文艺学定义:文艺学是一门研究一切文学现象及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1918年北京大学开设文艺学课程开始,蔡仪主编了《文学概论》。 参考文献: 亚里士多德《诗学》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黑格尔《美学》 尼采《悲剧的诞生》 雷·韦勒克和奥·沃伦《文学概论》。 文艺理论来源于文艺创作实践。 文艺创作作为文艺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谢赫得得《古画品录》《画品》绘画理论著作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参考文献: 张彦远汇集成《历代名画记》 王骥德《曲律》 金圣叹批点本《水浒传》 (梁启超倡导并推动了清末小说界革命,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文艺批评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艺受限: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以礼为钵依、以中庸为标准、以教化为目的”的传统文学观。 学习唯一概论现实意义,提高对文学的宏观认识,树立起正确的、进步的、科学的文学观,提高文学创作和欣赏水平。 艺术的欣赏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要正确开展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工作。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 文艺的本质问题,因为它在整个文艺体系的建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文艺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支点。 一、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1.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必然的与社会生活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于是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艺术现象,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应而出现的。 (原始壁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艺术了,例如:阿尔塔米拉洞,被誉为是史前西斯廷教堂《诗经》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图案,汉代画像砖唐代人物画,青铜器是精神文化产物、礼器,代表:青铜鸟头,兽面鼎,三羊尊,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佳作之一。) (画像砖是我国特有一种装饰性墓室建筑构件,主要用于牧师,墓前祀堂,

语言学概论蓝纯笔记整理

语言学概论蓝纯笔记 整理 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识记内容。 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文字出现以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在同一 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 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 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 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 类。 7、组合关系:组合关 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 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 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 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 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8、语言学:是研究语 言的科学。 9、普通语言学:语言 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 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 论。 10、理论语言学:把研 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 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 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 的称为理论语言学。 11、应用语言学:把侧 重语言学理论 和成果的实际应用。 12、传统语言学:一般 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 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 学。 13、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 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 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 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 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 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 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 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 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 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领会内容(不用识 记,大体知道即可) 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 码和解码的过程。 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 设计是一项涉及广泛领域的复杂工作,设计概论是学习设计基础的 重要课程。本文将对设计概论的知识点进行笔记总结,并从设计的定义、设计过程、设计原则、设计分类以及设计师的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设计的定义 设计是一种为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通过创造性思维和系统化的方法来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服务或体验。 设计不限于外观或形式,还包括功能、结构、用户体验等方面。 二、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是指通过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来解决问题或开发新产品的 过程。常见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评估 和改进等阶段。设计过程通常是循环迭代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 三、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准则,能够提供指导和约束,帮助设计师做出有逻辑、有美感、有实用性的设计。常见的设计原则 包括:简约、一致性、可用性、可读性、平衡性、重点突出等。 四、设计分类

设计可以根据应用领域和功能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常见的设计分 类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环境设计等。不同的 设计领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进 行深耕。 五、设计师的素质 设计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素质才能胜任设计工作。除了设计专 业知识外,设计师还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观察力、领导 力等。设计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跟上设计行业的发展潮流。 综上所述,设计概论是建立在设计基础上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设 计的定义、设计过程、设计原则、设计分类以及设计师的素质等知识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 设计工作中,设计师需要灵活运用设计理论和方法,结合具体需求和 限制条件,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有创新性且具备实用性的设计作品。

法学概论的重点笔记

法学概论的重点笔记 法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法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课程,对于法学 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好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 针对法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笔记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 习法学概论。 一、法学概论的定义及发展 法学概论是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进入法学研究的学 科领域,了解法学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学习法学概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一、法学的基本概念 1.1 法学的定义 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和法律规范的学科,它涉及法律的起源、性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1.2 法学的特点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实践中的法律 现象,因此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1.3 法学的分类 法学可以分为实证法学和规范法学两大类。实证法学研究的是法律 现象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规律,而规范法学则研究法律规范的制定、解 释和适用等方面。

二、法律的基本概念 2.1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规范。 2.2 法律的特点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统一性等特点。它适用于所有公民和法人,具有普遍约束力。 2.3 法律的分类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劳动法、商法等多个领域。 三、法学的研究方法 3.1 比较法研究方法 比较法是法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 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来寻找共同点和差异,以促进法律的交流与发展。 3.2 历史法研究方法 历史法是研究法律历史发展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案例的分析,了解法律的演变和发展,为今后的法律实践提供借鉴。 3.3 逻辑法研究方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堂笔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堂笔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堂笔记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行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 2. 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了中国的独立、自强和人民的解放,但也存在一些失误和偏差。邓小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 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这些原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4. 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5. 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丰硕,包括经济发展成就、社会稳定和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等。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6. 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 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等。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广大的人民基础,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证。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为我们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历史背景、基本原则和创新理论,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创新。

艺术概论笔记总结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 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它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内部联系。本质包括三个方面: 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反映现实美,创造艺术美。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 1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 的作品,也不能称作文艺作品。文学、音乐、美术等不同文艺形式,其形象性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艺术形象有三个特性: 1 具体性 2 概括性 3 感染性 2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創造出來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是艺术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必須具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 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身的普遍性. 以農民畫家米勒的名作品<晚鐘>裡可見藝術反映現實,現實的社會是藝術惟一的源泉. 所谓的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藝術家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

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级的美. 1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2 )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在藝術欣賞活動中,藝術作品的美是欣賞者美感的根源. 3 )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 艺术与哲学同屬社會意識形態,他們都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表示形式,既表現為各自不同的特徵,又貝有一定的共同性. 艺术与宗教: 都是較為遠離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形態形式 ,都是對社會前途,人類命運及人生意義抱有堅定的信念告希翼達到理想目標. 兩者都是人類世界主體對客體世界,社會生活的情緒和情感的體驗的意識形態性表達.它們在表現方式上都有具有直觀性,想像性,幻想性和形象性等特徵,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 .形象性 4 .形式美与形式感 5 .创造性 6 .情感性 1 )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

【企业管理概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 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企业的类型: A: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①公有制企业、②非公有制企业 B:按企业所属行业分:①农业企业、②工业企业、③商业企业等 C: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分:①劳动密集型企业、②资金密集型企业、 ③技术密集型企业、④知识密集型企业。 D:按企业规模分:①大型企业、②中型企业、③小型企业 E:按企业组织形式分:①简单综合性企业、②简单专业化企业、③多元专业化企业、 ④跨行业综合性企业。 F:按市场类型分:①商品市场、②金融市场、③技术市场 G:按企业运用的主体技术分:①传统技术企业、②高新技术企业 3、企业集团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①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 ②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文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 ③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 分类:产品辐射型、多元复合型、项目成套型、经营服务型、出口导向型. 4、企业经营方式:是指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亦称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就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言,经营方式就是指通过规范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责、权、利关系所确立的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 5、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两权分离是企业经营方式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两权分离的根本原因:①是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②是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 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 1、企业管理的二重性: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一般职能; ②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特殊职能。 2、企业管理的职能: A基本职能:①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②特殊职能(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B具体职能:①计划、②组织、③用人、④指挥、⑤控制 3、企业管理的任务: ①、必须始终把经济取得的成就放在首位; 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取得成就; ③、履行社会责任。 4、企业管理的内容: A纵向看:①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高层管理); ②专业管理(中层管理); ③作业管理(基层管理)。 B横向看:①技术开发管理、②生产管理、③物资供应管理、④市场营销管理、 ⑤财务管理、⑥人力资源管理等. 5、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基础:①系统论、②信息论、③控制论 6、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①按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分: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 ③法律方法、④教育方法 ②按照时代特点分:①传统方法;②现代方法 ③按照研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分:①定性分析;②定量分析方法.

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 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及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及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世界观。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4、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有《君主论》,布丹的代表作《共和六论》,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代表作有《乌托邦》和《太阳城》。 5、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斐逊、潘恩和汉密尔顿等,他们根据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理论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学说。 6、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以孔斯坦、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张岱年 绪论 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 文:五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

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 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 3、文化的结构 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 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 5、文化的几个特点 (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 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 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项选择):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根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项选择,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项选择):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开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局部。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项选择)〔6个〕:

①政治学根底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拟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开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项选择) ■西方政治学的开展脉络(多项选择):

■〔单项选择〕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项选择〕西方政治学的开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开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项选择〕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