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汉字学概论00820-史上最强笔记

(完整版)汉字学概论00820-史上最强笔记

(完整版)汉字学概论00820-史上最强笔记
(完整版)汉字学概论00820-史上最强笔记

汉字学概论现代汉字学00820

名词解释

1音素文字一一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位),这种文

字是音素文字。(2页)

2. 语素文字——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这种文字是语素文字。(2)

3. 字种数一一字形虽然不同,如表示的是同一个语素,这样得到的字数是字种数。(9)

4. 字频一一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

得的文字资料里,每一个汉字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33)5. 通用字一一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是出版印刷、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的用字。(48)

6. 常用字书写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也就是频度和使用度高的字。(48)

7. 拥字量一一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种笔画数有多少个汉字,这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

8. 笔画一一构成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

9. 笔形一一指笔画的形状。

10. 部件一一也叫字根、字元、字素,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11 .独体字——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是独体字。

12 .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

13. 字符一一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是字符。(92)14. 记号一一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练习的字符是记号。(93)

1. 音素文字

文字基本单位记录的是音素,这样的文字就是音素文字。

2. 语素文字

文字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素,这样的文字就是语素文字。

3. 字种数

根据记录语素的多少统计出来的字数就是字种数。

4. 字频

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是指在一定历史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中每个汉字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

5. 通用字

通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就是出版印刷、辞书编撰、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用字。

1. 拥字量:

答: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一种笔画数拥有的汉字数量就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例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一画的汉字有“一、乙”两个, 笔画数1的拥字量就是2。

2 .部件

答: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由笔画组成,具有组配汉字功能,例如"种"由"禾、中"两个部件构成。

解题提示:解释这个名词,“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不可缺少。

3. 字符

答:字符是分析汉字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例如“灯”中的“火、丁”都是字符。

4. 记号

答:记号是和整字的读音和意义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字符的类别之一,例如“河”中的“可”。

5. 笔形

答:笔形指汉字笔画的形状,包括基本笔形和派生笔形两种,例如汉字笔画横的笔形是“一”

1. 异读字:异读字就是多音同义字,指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但表示的意义没有区别,比如“亚”字,标准音是去声,但不少人念上声,就是异读字。

2. 多音字:多音字就是有多个读音,表示多项意义的汉字,也叫多音多义字。例如“和"有四个读音。

3. 音级:音级就是根据音项的使用频率确定的级别,通常分为常读、次常读和罕读三级。

4. 同音字:读音相同而意义和形体都不相同的一组汉字就是同音字,例如“一、衣、依"。

5. 音序法:汉字的检字法之一,就是根据汉字的读音,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汉字先后顺序的方法。

1. 现代汉字的规范化:

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主要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这四个方面,要实现汉字在这四个方面的规范化,就要做到“四定" :定量、定形、定音、定

序。

2. 政府规范: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一般带有强制性。

3. 专家规范:

是由语言文字学家提出来的,不具有强制性,可是权威专家的规范意见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4. 社会用字:

社会用字就是流通于社会,用于社会交际领域的字,面向公众,面向他人,包括出版印刷用字、影视屏幕用字、计算机用字和城镇街头用字。

5. 四定:

四定就是汉字的定量、定形、定音、定序,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主要内容。

1、文字一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音素文字——这种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如英文、俄文。

3、音节文字——这种文字的每个字母记录的是语言里的一个音节,如日文。

4、语素文字——这种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如汉语。

5、字母一一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单位。

6、文化一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7、自源文字一一凡是不依傍其它文字,独立创造出来的文字即是自源文字。

&借源文字一一凡是借鉴、参考或依傍其它文字而创造出来的文字即是借源文字。

9、汉字文化圈一一指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民族文化所影响的区域,具体地说,是指以中国为主体,包括韩国、日本、东南亚诸国在内的使用汉字的国家。

10、现代汉字一一是指现代汉语用字,也就是现代白话文用字。

11、字频一一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里,每个汉字的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

12、汉字效用递减率一一就是汉字出现的频度的不平衡规律,使用频率越高的汉字,覆盖面越广,效用越好,使用频率越低的汉字,覆盖面越窄,效用越差。例如5千个汉字,使用频率列第一的汉字效用最高,以后的各个汉字,效用随使用频率的降低而递减。效用和使用频率是成正比的。

13、笔画趋简率一一是指构成汉字的笔画数是同汉字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汉字使用频率越高,构成汉字的笔画数越少,汉字使用频率越低,构成汉字的笔画数越多,字的使用频率和字的笔画数成反比。

14、字形数一一就是根据字形,凡字形不同的汉字,不管音义是否相同,就算是不同的字,如:“国”和“国”就算两个字,这样得到的字数就是

字形数。

15、字种数一一不但看字形,还要看所表示的语素。字形虽不同,如果所表示的是

同一语素,就算一个字,这样得到的字数就是字种数。

16、字性一一一个汉字的字性是由其记录的语素的性质决定的,要审定字性,就要

划清两条界线,一条是现代汉语用字和古代汉语专用字的界线,另一条是现代汉语用字和现代汉语方言用字的界线。

17、通用字一一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是出版印刷、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的用字。

18、常用字一一就是经常要用到的字,也就是频度和使用度高的字。

19、专门用字一一以社会某个特定的群体用字为对象的就是专门用字。如,扫盲用字、

小学教育用字、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等。

20、溯源分析一一是以这个字在产生时候的字形为对象所做的分析。(谢俊)

21、现状分析:是以当前楷书规范字形为对象所做的分析。(P64)

22、外部结构分析:是研究一个字怎样由最小的构形单位逐层组合为二为二

维的方块汉字,包括组合成分和组合方式。(P64)

23、内部结构分析:是研究字形和字音、字义的关系,从而说明构字的理据,得出现代汉字的构字类型。(P65)

24、笔画:指构成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P65)

25、用字量:指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种笔画数有多少个汉字。(P66)

26、笔顺:是指书写汉字时下笔先后的顺序,是人们正确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

(P72)

27、部件:也叫字根、字符、字素,它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P74)

28. 基础部件:指最小的不能再拆分的部件。(P78)

29. 通用字:是指具有通用性,参加两个以上不同字形的构字的部件。(P79)

30. 独体字:是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P86)

31.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础部件构成的字。(P86)

32. 字符:是由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P92)

33意符:是和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符号。(P93)

34音符:是和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符号。(P93)

35记号:是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联系的符号。(P93)

36新六书:指现代汉字中三类字符搭配使用,构成现代汉字六种结构。(P93) 37记号字:由记号构成的字。

38. 简化字:根据〈〈汉字简化方案》简化的汉字。

39. 繁体字:跟简化字相应的笔画比较多的字。

40. 异体字:读音意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徐蕾)

41. 异形词(P136):也叫异体词,是指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42. 政府标准(P137):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一般带有强制性。

43. 专家标准(P137):是由语言文字学家提出来的,不具有强制性,可是权威专家的规范意见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44. 新国音(P144):以北京语音作为国音的标准。这样决定的国音,后来被称为“新国音”。

45. 异读字(P146):是多音多义字,也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

46. 多音多义字(P152):简称多音字,他的特点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不同的读音又联系着不同的意义。

47. 音项(P153):在辞书里面,多音多义字的每个读音叫音项。

48. 音级(P153): 一个多音多义字的几个音项使用的频率不同,有高有低,据此可以分出音级来,共有三级:常读、次常读、罕读。

49. 同音字(P160):是指意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一组字。

50. 部首法(P172):包括立部和归部两个部分。立部指的是要建立哪些部,不建立哪些部;归部指的是如何确定一个字的部首,以便把这个字归入恰当的部。

51. 部首(P168):字典中用来代表相同类别的偏旁的叫部首。女I如仁冫。

52. 音序法(P177):就是按照字音来排列单字,以建立字序的方法。

53. 音码输入法(P206):实际上是拼音转变法,就是输入拼音由计算机自动转变为汉字。

54. 语音识别(P212):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传声装置,把语音信号传输到计算机。利用语音分析技术,由计算机辨认识别后形成汉字内部码,这个过程叫汉语语音识别。

55. 正字法(P219):关于建立并推行字形规范的工作叫正字法。

56. 规范汉字(P219):主要是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

57. 社会用字(P220):指的是流通于社会、用于社会交际领域的字。

58. 四定(P225):现代汉字规范化主要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这四个方面,要实现汉字在这四个方面的规范化,就要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59. 书同文(P241):将海峡两岸汉字统一为一体。

60. 非汉字字符(P267):除了汉字以外还有三种非汉字字符,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标点符号。(赵赴起)填空题

1. 人类文字产生的年代距今大约为_一万—年。

2. 有声语言稍纵即逝,受时间__和空间—的局限,使用范围有限,而文字最大的作用是扩大一语言的使用范围。

3.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先有语言__,后有文字__,文字—是在—语言_ 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此,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_是第二性的。

4. 从文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音素文字________ 、音节文字__、语素文字―三类。

5. 有些汉字只有形体和读音,没有意义,例如一葡、萄__、琵、琶、枇、杷

6文字从产生的方式看,可分一自源文字_和_借源文字—两种,汉字就是自源文字_,日文是借源文字__。

7. 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谚文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

—,越南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喃字―。

8. 从各方面的统计看,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是一的__,这是不争的事实。

9. 如果认识常用汉字一千个,可以看懂一般文章中_90%_的汉字,掌握2400个汉字,可以看懂一般文章中_99%―的汉字。

10. 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可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_古文字—阶段,包括_甲骨文__、金文—、大篆—、_小篆__;第二阶段是一隶楷__ 阶段,包括隶书_和_楷书

11. 从小篆到隶书,汉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称之为一隶变12. 〈〈现代汉字表》的研制,要根据汉字的一字性—来确定范围,必须划清两条界线,一是现代汉语用字__和_古代汉语用字_界线,一是一现代汉语用字__和_现代汉语方言用字—界线。

13. 现代汉字的字总数,根据各方面的统计结果看,大约有_10000—个。

14. 以社会某个特定的群体用字为对象收取的汉字就是_专门用字__。

15.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1988年3月25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

会—和一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收现代汉语通用汉字_7000__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是1988年1月26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_ 国家教育委员会__联合发布,共收常用字_3500_,其中一级常用字_2500_,二级常用字_1000__。

16. 分析汉字的结构,要区分一溯源—分析和现状—分析,要区分—外部

结构____ 分析和一内部结构______ 分析。

17. 从外部结构看,汉字的构成成分可分

一笔画_、一部件__和整字—三个层次。

18. 现代汉字的基本笔形是_横__、竖__、_撇__、点—和—折_五种。

19. 笔画组合成汉字有—相离_、相接_和_相交—三种类型,例如“十、丰、车”是相交_,“川、二、三、八”是一相离_,“工、口、厂、凹”是相接

20. 书写汉字“有、在”等,第一笔要先写一横_,写“小、水”,笔顺是。

21. 部件拆分可分为层次拆分—和平面拆分_拆分,例如“想”先拆分为“相”和“心”,然后把“相”拆分为“木”和“目”,这就是层次拆分,

把“想”一次性拆分为“心、木、目”,就是平面拆分。

22. 分隔沟一是拆分部件的显性标志。例如“部、厢、栓”有_3__条_分隔沟

23. 从拆分结果看,“瀚”有_3_个部件,___7___个末级部件,“麟”有_2 _____ 个部件,7 个末级部件,“戆"有__2—个部件,__9__个末级部件。

24. 从构字率看,“山、手、人、目'都是一通用―部件,“脊”字头是一特殊_部件。

25. “等”可以拆分为“竹、寺、土、寸”,其中“竹、土、寸”是一基础—部件,“寺”是_合成_部件。

26. 汉字部件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名称,合体字有八个部位,其名称是

头底旁边心框腰角。例如“厕、历”外面的部件叫一头 ___ ,“想、念”

的“心”叫—底 _____ 。

27. 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是_独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础部件构成的字是_合体字_,例如“企、它”是_合体字_, “冉、及”是独体字_。

28. 根据字符和字音字义的联系,可把字符分为一意符__、一音符一和一记号一三类,例如“病”,其中的“丙”是一音符_, “广”是一意符_,又如“鸡”,其中的“鸟”是一意符_, “又”是一记号_。

29. 从部件组合模式看,“江河”是_左右结构_, “国阔”是一包围结构__, “草幕”是一上下结构__。

30. 从外部结构看,现代汉字是由—笔画__、—部件—构成的,从内部结构看,现代汉字是由_意符_、—音符一和一记号_勾成的。

31. 现代汉字的新六书是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合体记号字。

32. 从内部结构角度分析,“赵”是合体记号字,“尘”是会意字,“湖” 是形声字,“固”是半音符半记号字。

33. 汉字简化的方针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整理异体字的原则是一从俗从简。

34. 1964年编辑出版的〈〈简化字总表》收简化字_2238个,1986年调整

后收字2235_个,该表原来的繁体字平均笔画是_16_画,简化字平均笔画是10.3 ___ 画。

35. 1955年12月2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_和_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异体字_1055_个,后经调整,1988年发布的〈〈整理表》实际淘汰_1025—字。

1. 人数文字产生的年代距今大约为(一万)年。

2. 有声语言稍纵即逝,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用范围有限,而文字的作用是(扩大了)语言的使用范围。

3.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此,(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4. 从文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语素文字)三类。

5. 有些汉字只有形体和读音,

没有意义,例如(踌)、(躇)、(咖八(啡八(潺)。

6. 文字从产生的方式看,可分为(自源文字)和(借源文字)两种,汉字就是(自源文字),日文是(借源文字)。

7. 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谚文),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越南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字喃)。

8. 从各方面的统计看,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是(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9. 如果认识常用汉字一千个,可以看懂一般文章中(90%)的汉字,掌握2400个汉字,可以看懂一般文章中(99% )的汉字。

10. 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可分两个得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汉字)

阶段,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第二阶段是(现代汉字)阶

段,包括(隶书)和(楷书)。说明:这里的现代汉字的含义

是广义的,指与古代汉字相对的汉字字体,范围包括汉唐以来的隶书和楷书。

11. 从小篆到隶书,汉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称之为(隶变)。

12. 〈〈现代汉字表》的研制,要根据汉字的(字性)来确定范围,必须划清两条界

线,一是(现代汉语用字)和(古代汉语专用字)界线,一是(现代汉语用字(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用字)界线。说明:第二空

“现代汉语用字”的内涵包括古今汉语通用字和现代汉语专用字,同时这

里的现代汉语用字指的是记录现代汉语普通话用字,不包括方言用字。第

三空“古代汉语专用字”不能答作“古代汉语用字”,因为古代汉语用字

中有现代汉语用字,即有很多汉字是古今通用的。关于这个问题请参考〈〈汉语专题(1)学习指导书》。

13. 现代汉字的字种数,根据各方面的统计结果看,大约有(一万)个。说明;这一万个汉字不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因为这些汉字有对应的简化字,它们只能是字形数,不是字种数。

14. 以社会某个特定的群体用字为对象收取的汉字就是(专门用字)。说明:专门用字不同于专业用字,前者是按照使用对象划分的,后者是按照汉字的意义范围划分的,二者划分的角度完全不同,因而内容上是有交叉的,专门用字可能是专业用字,专业用字也可能是专门用字。

15.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1988年3月25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收现代汉语通用汉字(七万)个。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是1988年1月26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共收常用字(三千五百),其中一级(二

千五百),二级(一千)。

1. 分析汉字的结构,要区分(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要区分(溯源)分析和(现状)分析。

2. 从外部结构看,汉字的构成成分可分(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

3. 现代汉字的基本笔形是(横)、(竖八(撇八(点)和(折)五种。

4. 笔画组成汉字有(相离)、(相接)和(相交)三种类型,例如“十、丰、车”是(相交),“川、二、三、八”是(相离),“工、口、厂、凹”是(相接)。

5. 书写汉字“有、在”等,第一笔要先写(横),写“小、水”,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6. 部件拆分可分为(层次拆分)和(平面)拆分,例如“想”先拆分为“相” 和“心”,然后把“相”拆分为“木”和“目’,这就是(层次)拆分,把

“想”一次性拆分为“心、木、目”,就是(平面)拆分。

7. (分隔沟)是拆分部件的显性标志。例如“部、厢、栓”有(两)条(分隔沟)。

8. “等”可以拆分为“竹、寺、土、寸”,其中“竹、土、寸”是(基础)

部件,“寺”是(合成)部件。解题说明:“竹”依据国家部件规范不

拆分。

9. 汉字部件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名称,

合体字有八个部位,其名称是(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内心外框)、(中腰四角)。例如“厕、历"外部的部件叫(厂字头),“想、念”的“心”叫(心字底)。

10. 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是(独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是(合体字),例如“企、它”是(合体字),“冉、及”是

(独体字)。

11. 根据字符和字音字义的联系,可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类,例如“病”,其中的“丙”是(音符),“广”是(意符),又如

“鸡”,其中的“鸟”是(意符),“又”是(记号)。

12. 从部件组合模式看,“江河”是(左右结构),“国阔”是(包围结构),“草总”是(上下结构)。

13. 从外部结构看,现代汉字是由(笔画)、(部件)构成的,从内部结构看,现代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构成的。

14. 现代汉字的新六书是(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合体记号字)。

1. 1913年2月在北京召开举行的(读音统一会),确定的国音以(北京语音)为基础,但掺杂了一些(江浙语音),人们习惯上把这种国音称之为(老国音)。

2.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召开第五次大会,决定组织“国音字典增

修委员会”,1924年统一会开会决定以(北京)语音作为国音的(标准),这样的国音,与老国音相区别,人们称之为(新国音)。

3. 1955年10月,在北京先后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这两个会议确定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4. 根据我国政府有关部门1985年12月27日联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呆”在“呆子”、“发呆”和“呆板”中读(d S),“把柄”、“手柄”中的“柄”都统读(b n g)。

5. 多音多义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而不同的读音又联系着不同的(意义)。

6. 多音多义字的几个音项使用频率不同,据此可以分出(音级),具体可以分为(常读)、(次常读)和(罕读)三级。例如“和”念h e是(常读),念h e是(次常读),“地”念de是(常读),念d i是(次常读)。

7. 多音字在进入句子后,由于上下文的限制,只有一种读音适合相应的语境,就变成了(一音字)。

8. 减少多音多义字的方法主要有两个,就是(改读)和(改写)

9. 中国古代的字序主要有(义序法)、(形序法)和(音序法)三种类型。10. 根据音序法,汉语词条“皇族”应该排在“黄斑”的(后面),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因为“皇”排在“黄”的(前面),所以“黄斑”

就排在“皇族”的(后面)。

1. 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2. 现代白话文就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普通话。

3. 语言文字的规范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语言文字的规范包括(确定规范标准)和(推行规范标准)两个方面。

5. 从确定规范的主体看,规范可分(政府规范)、(专家规范)、(社会习惯规范)几种,其中(政府规范)具有强制性。

6. 现代汉字规范化工作的四定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几个方面。

7. 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

提出的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8. 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从(表意文字)、(意音文字)到(拼音文字)。

9.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10. 汉语书面语里的非汉字字符主要有(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和(标点符号)。

1、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一种具体文字的性质,是由其基本单位所记录的(语言单位)决定的。

3、从文字的基本单位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看,世界上的文字尽管多种多样,但可以归纳为(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和(语素文字)三种。

4、汉字是典型的(语素文字),这是汉字的性质。

5、(汉字的超时代性)是汉字富有生命力,延续使用几千年的根本原因。

6、迄今为止,收录汉字最多的一部字书是(〈〈中华字海》),收录了86000 多字。

7、文字从产生的方式说,可分(自源文字)和(借源文字)两类,汉字是独立发展起来的,是(自源文字)。

&汉字向外传播的路线有三条,一条向南,一条向东,一条向西,三条路线分别产生了具有汉字特点的(喃字、壮字)和(假名)等。

9、汉字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根据特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叫作(古代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后一个阶段叫作(现代汉字)阶段,包括(隶书)和(楷书)。

10、现代汉字就是记录现代白话用字,不包括(古代汉语用字)和(方言用字)。

11、现代汉字学的诞生的标志是1980年周有光先生发表的(〈〈现代汉字学发凡》)一文。

12、现代汉字属性研究的核心是实现(四定)。

13、从各种字频统计数据看,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汉字汉字是(的)。

14、一个汉字的使用频率越高,其效用也就(越高),使用频率越低,其(效用)也就越低。汉字频率的这种不平衡规律,就是汉字的(效用递减

率)。

15、据统计,现代汉字中最常用的500个汉字平均笔画是7.24画,而冷僻字的平均笔画是11.6画,这说明,越是常用的汉字,笔画(趋简),使用频率高的汉字,趋向于(简化)。

16、根据频度和实用度,现代汉字可以分为(常用字)(通用字)和(罕用字)三类。

17、1988年3月26日由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现代汉语通用字(7000)个。

18、1988年1月26日,由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常用字(3500)个,其中一级常用字(2500)个,二级次常用字(1000)个。

19、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种笔画数有多少个汉字,叫作该笔画数的(拥字量)。根据统计,〈〈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中,以(9画字)所沾百分比为最高。

20、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笔画数最多的字(鼻囊),共36画,笔画最少的字是(一)和(乙),由一画构成。(叶肖惠、章一鸣)

21、现代汉字的基本笔形是横、竖、撇、点和折。

22、笔画组合成汉字,有相离、相接、相交三种类型。

23、部件拆分的显性标志是分隔沟,例如“牧”有一条分隔沟,“霹”有

两条。

24、“霜”字中的部件“相”,从层次看是一级部件,从组合单位看可以继续拆分,是合成部件;而拆分的最后得到的部件“雨、木、目”是基础部件,也叫末级部件。

25、部件口、木、月等构字率非常高,叫做通用部件。

26、指出下列部件的名称:

三点水、欠、木木字旁、提手旁、戈戈字旁

建之儿、双立人、竖心儿、秃宝盖、尸尸字头

女女字旁、口口字旁、耳朵旁、两点水、单立人

言字旁、足、衣字旁、草字头、绞丝旁

27、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是独体字,例如人;由两个以上基础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例如:功。现代汉字中大部分是由多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合体字。

28、部件组合成汉字的模式可分左右、上下、包围和框架四大类。

29、分析汉字的外部结构,得到的基本单位是部件,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单位是字符,同样的单位,命名的角度不同,有的字可以对应

例如“灯”中的“火” 、“丁”,从外部结构看是部件,从内部结

构看是字符。

30、根据在字中的作用,字符可分为意符、音符、记号三类,例如“燃”,“火”是意符,“然”是音符,“汗”字中的“干”是记号,“ ”是意符。

31、孤立地看一个字符,不能断定它是意符、音符还是记号,必须结合具体的字来考查,例如“火”,在“伙”中是音符,在“烦”中是记号,在

“炉”中是意符。

32、现代汉字的新六书是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合体记号字。

33、汉字形体几千年发展变化的历史说明,简化是汉字发展演变的总趋势。

34、现代汉字的字音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这是由汉字记录的语素的读音标准决定的。

35、根据使用频率的不同,多音多义字的各个音项可以分为常读、次常读、罕读三级。例如“落",luo是常读,lao是次常读,“长"的两个读音都是常读,“的”的常读音是de。

36、现代汉语有些音节只有一个语素,也就只有一个规范汉字,例如ang、bai、bei、can等音节;有些音节代表多个语素,也就有多个汉字,例如gang、gan、yuan等音节;有些汉字代表好几个音节,例如行、和、好、单等汉字;现代汉字中代表音节最多的

一个汉字是yi, —共代表131个音节。

37、中国古代的字序法主要有义序、形序、音序三种;现代汉字常用的检字法是部首法和音序法。

38、根据〈〈新华字典》,查检“枣”字要在一部或难检字枣部查找。“O” 字要在难检字O部查找,“髦”字在髟部查找。

39、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汉字“看、地、要、从、在、来、是、报”,正确顺序应该是报、从、地、看、来、是、要、在。

40、人类传播信息的第一媒体是有声语言,第二媒体是文字,第三媒体是电磁波。

41、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途径主要有键盘输入、语音识别、字形识别,其中键盘输入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输入方式。

42、键盘输入汉字的编码方案主要有形码、音码、音形码和形音码,目前最流行的行码是五笔字型,最为普及的音码是汉语拼音。

43、从确定规范的主体看,语言文字的规范主要有政府规范、专家规范、社会习惯规范等几种。

44、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主要表现为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

45、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字量、字形、字音、字序几个方面,要实现这四个方面的规范化,就要做到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从而确立了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

47、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非汉字符号主要有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标点符号。

48、汉语拼音主要用于现代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49、部件火能构成“燃、烧、烤、灸、灰、炸、炒、炮”等字。

50、部件月能构成“有、钥、肝、肚、朋、胆、肥、肿”等字。

51、部件鸟能构成“鸭、鹅、鸡、鸠、鸵、鸣、鸽、鸥”等字。(华明)

简答、综合分析应用题

1.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挑((ti ?第一声),挑水(ti a o第三声),挑衅)阿(①a阿罗汉阿姨② e阿附阿胶)

说明:本题答案略,每个汉字根据其读音,一个音项各组一个词即可。

2. 以〈〈新华字典》为依据,指出下列汉字的部首:亲-立初-衤穿-穴鹕—鸟病—广

3. 什么是音序法?举例说明现代汉字音序法的查检步骤。音序法就是按照

汉字的读音来排列汉字先后顺序的方法,具体地说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汉字的方法。按照音序法查检汉字要经过下列一些步骤:首先要确定汉字的读音;第二步是确定这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第三步

是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母;第四步是在这个字母中找到这个

音节;第五步是查看这个音节后面的页码;第六步是在正文翻到这

个页码;第七步是在这个页码中找到该字。使用音序法查检汉字,

前提是熟悉普通话,会使用汉语拼音。

3. 为什么现代汉字字典词典往往附有多种查检汉字的方法?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由于汉字现行各种各样的检字法优劣并存,有时候使用一种检字法可能无法查找到需要的汉字,加上个人的使用习惯不同,所以现在的字词典往往都附有多种多样的检字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查检汉字,用这种方法不能查检,就用另外的方法查检,这样可以互相补充,已弥补各种检字法的不足。不好的地方在于附录多种多样的检字法,加重了使用者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字词典的篇幅,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

1. 有人说汉字是意音文字,有人说汉字是语素文字,有人说汉字是词语-音节文字,请您分析这些说法的依据是什么,你倾向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说汉字是意音文字的,其依据是汉字中的大多数是形声字。其中的形大多表示意义,其中的声大多表示读音。然形声字所表示的意义和读音,大多不太准确,有的不能表音表意。说汉字是词语一音节文字的,其依据是不少字记录的是汉语中的词,一个字都念一个音节。然汉字能记录词的只是一小部分,其中的大多数,记录的并不是语言中的词,而是语素。因而,说汉字是语素文字比较恰当。

2. 什么是汉字的超时空性、为什么汉字具有这个特点?

答:汉字具有超时空性,所谓超时空性,即是超时代性和超方言性。我们现在能读懂古代的书面文献,这是因为汉语语素的意义的变化比语音慢,汉字的意义变化比字音慢。操各种方言的人之间能没有障碍地通信,是因为方言之间语素的意义差别小而语音的差别大,各方言用字的意义大致相同,读音不同。

3. 有人说汉字易学,有人说汉字难学?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说法?试分析其依据。答:说汉字易学的人,认为汉字具有一定理据性,没有形态变化,学了一定量的汉字后,可以任意组合。这些人往往是已经掌握了不少汉字的知识分子。说难学的人,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数量很多,形体结构复杂,和语音没有必然的联系,初学者很难在短时间里学会。这是从文字的基本性质出发,并且和音素文字的学习进行比较以后得出的看法。

4. 什么是方言?要不要吸收到现代常用汉字中来?应该依据什么标准来吸收方言字?答:方言字就是记录汉语方言中特有词语的汉字,是方言专用字,例如北方方言中的“孬”、“甭”,上海话中的“”就是方言字,记录的是方言语素。方言字要不要吸收到现代常用汉字中来不能简单地说可以或不可以,而要看

方言中的这个语素是不是被普通话语汇吸收,如果普通话语汇系统吸收了这个方言语素,那么记录这个语素的方言字就可以吸收到现代汉语用字中来。例如“煲”字,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方言字,在二十年前,这个字还主要在粤方言区,但现在,随着电器产品“电饭煲”的流行,“煲”字的使用

场合越来越多,所以就可以吸收到现代常用汉字中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就收录了这个“煲”字。

5. 字频统计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什么说字频统计对识字教学十分重要?

答:汉字的字频统计分析具有很大的价值,使人们对每个汉字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其研究结果对于社会各个方面使用汉字都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字频统计对识字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识字课本要完成2500个汉字的教学任务,那么应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教哪些汉字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解决一般文字的使用和书面阅读障碍问题呢?这就必须运用字频统计成果作指导,增加其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主观臆测。

1. 部件可分哪些类别?举例说明。

部件可以从三个角度划分类别。从是否成字看,可分成字部件和非成字

部件,例如“病”,其中的“丙”是成字部件,其中的“广”是非成字部件。从结构成分的多少看,部件可分合成部件和基础部件,合成部件还可以继续分析出下一层次的部件来,基础部件是末级部件,不能再进行切分。例如

“想”,其中的“相”是合成部件,还可以切分为“木、目”,“木、目”和“心”是基础部件。从构字功能看,部件可分通用部件和特殊部件,通

用部件是可以参与构成两个以上汉字的部件,特殊部件只能构成一个汉字,例如“压”,其中的“厂”是通用部件,“圡”是特殊部件。

2..汉字结构从内部分析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汉字从内部分析,其结构有六种,即新六书。会意字:全部由意符构成,

例如“从、林’等字。形声字;由意符和音符构成,例如“妈、爸、竿”。

半意符半记号字:由意符和记号构成,例如“江、河”。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例如“础、码”。独体记号字:由一个记号构

成,例如“山、人、手”。合体记号字:由两个以上的记号构成,例如“象、-H-* W 古、声、曰。

3. 什么是汉字的理据性?现代汉字的理据性情况怎么样?举例说明。

理据性就是文字的字理,就是文字形体是这样构造而不是那样构造的道理和依据,实用的文字都有一定的理据。汉字的结构是有一定的理据性的,这也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汉字从内部分析看,是由各种各样的字符构成的,这些字符中的大部分同字义或字音有联系,少部分因为字音和字义的发展而成为记号,但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的理据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表示意义方面。从字符和字义、字音联系情况看,结合现代汉字的新六书

来考察,现代汉字的理据性有种种不同的情况:会意字的字符和字义密切相关,例如会意字“吠”从口从犬,表示狗叫,会意字“鸣”从口从鸟,表示鸟的鸣叫,都是有理据性的。形声字的构成字符同字音或字义相联系,是有理据性的,形声字“妈”用女的意符,表示这个字义与女有关,用“马”的音符,表示这个字音与马相同。半意符半记号字,其中的意符是有理据性的,记号没有理据性,属于半理据字,例如“河”,其中的意符“氵”(水的变形)与字义有联系,音符“可”与字音相差很远。半音符半记号字,其中的音符是有理据性的,记号没有理据性,属于半理据字,例如“毕”,“比”

表示字音,“十”与字义没有联系。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中的字符,同字音和字义都没有联系,是无理据字。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起来看,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为50%。

4. 字符可分哪些类别?举例说明。

字符是汉字内部分析得到在结构单位,根据字符在汉字中的功能,可以把字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意符,就是与整字的意义有联系的字符,例如“桉、

柳、桦”中的“木”,指示这几个字的意义类属。第二类是音符,就是与整字的读音有联系的字符,例如“胎、抬、苔”中的“台”,与这几个字的声韵母相同。第三类是记号,就是与整字的字义和字音都没有联系的字符,例如“圣”字中的“又”和“土”就是记号。

五、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一)、现代汉字在人际界面的运用有哪些方面?

答:现代汉字在人际界面主要的作用是记录现代汉字,作为现代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此外,汉字还可以成为书法篆刻艺术的字,这在世界各种文字体系中是比较独特的,汉字还可用于印刷、打字、电报等。

(二)、什么是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为什么要推行字形规范?

答:现代汉字的规范化就是要使现代汉字实现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使汉字在字量、字形、字音和字序方面有明确统一的规范。文字是书面上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要保证信息畅通准确,文字就必须统一,这样才便于交际运用,因此,推行汉字的字形规范,有助于文字的交际作用的发挥,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三)、你对海峡两岸书同文有什么看法?如何缩小差距?

答:实现海峡两岸书同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强两地人民的交往、密切台湾省与大陆的关系,增强认同感,促进祖国的统一都具有积极意义。

缩小两岸文字的差距,主要还是应该加强两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往,在交往中加深了解,求同存异,这样才有可能逐步缩小两地汉字字形方面的差距,最终统一起来。

(四)、中国的文盲比率比较高,有人将之归罪于汉字,这个观点显然不对,您能驳倒它吗?

答:中国的文盲比率较高,这是事实,但这不能说明汉字是造成文盲的原因。中国文盲比率较高是一个相对的数字。一个国家文盲比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政治因素,有经济因素,有文化传统因素。中国解放前文盲多,解放后文盲少,边远贫困地区文盲多,城市文盲少,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同样有文盲。世间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有人认为拼音文字好学,这是没有根据的。汉字掌握二千个左右就可以应付日常的书面交际了。而拼音文字则不能。由此可见,汉字不是造成文盲的根本原因,而

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观念方面的问题。

(五)、有人主张汉字改革,有人反对汉字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呢?答:汉字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显示出了卓越的超时空性,使人们能通过汉字了解古代的事情,使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能互相交流,这是不争的事实,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就要继续。世界文字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盲目地人为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字是很可笑的,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主张汉字改革的人看到的是汉字的缺点,尤其是汉字造成了文盲;反对汉字改革的人看到的是汉字的优点,尤其是汉字与汉语基本上相适应。这就是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的原因。汉字的发展要用历史的时

间去选择。

(六)、有人主张对使用汉字的要求应该是“识繁写简”,你认为这个提法对不对?为什么?答:“识繁写简”的主张是不正确的,因为其核心仍然

是恢复繁体字的使用,既然要识,就必定要写要用,不然单纯识繁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这与我国当前的语文政策是相抵触的,不符合〈〈语言文字法》推行规范汉字的基本精神,也不符合我国已经完成了从繁体字到简化字的过渡的现实。

1. 请分别用跟随式,笔划式,序号式分析下列汉字的笔顺:序号式:看:

3 1112 5 111

2. 按层次拆分下列汉字的部件,并指出各个字的合成部件,基本部件,成字部件,通用部件。

箩:合成部件:罗基础部件:四,夕,“竹”字头成字部件:四,罗通用部件:罗,草字头,四,夕

5. 分析下列繁体字和简化字在意义上是不是对应?说明使用范。后--后(后不用于皇后)

1、举例说明什么是语素文字,什么是音素文字?答:语素文字是用单字来

记录语言中的语素的文字。例如中国的汉字中的“美丽”是由“美”和“丽” 两个单字构成,具有独立的音义结合体一一语素,因此,汉字是语素文字。音素文字是用字母来记录语言中的音素的文字。例如国外的英文用26个拉

丁字母记录英语的音素,音素拼合成音节。因此,英文就是音素文字。

2、举例说明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答:汉字产生以来,以汉字为本体产生了许多汉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如书法、篆刻、对联、回文诗等。

例如:以汉字形体产生了一些词语,“八字胡”、“十字路口”;回文诗“梦长随永漏,吟苦杂疏钟。动盖荷风劲,沾裳菊露浓。”可以前后回读。对联如黄鹤楼联:“黄鹤去来无定所白云今古拥高楼”,有平仄、对偶、修辞的要求,是其它语言无法做到的。3、举例说明什么是常用字、通用字、罕用字?答:常用字就是经常要使用到的汉字,也就是频度和使用度较高的字。常用字不但使用面广,而且构字能力很高,如“口、木、心、马”等构成上百个词。通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使用的字,也是出版印刷、辞书编撰、信息处理等的用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大约为七千左右,例字可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罕用字是频度和使用度非常低的汉字,其中大部分是专业用字。如化学元素名称“氘、氕、氙、氟”等。

4、举例说明什么是拥字量,通过笔画数拥字量的分析,简要说明汉字简化

与汉字结构的对立统一关系?答: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一种笔画数拥有汉字的数量就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比如笔画数是6的汉字为346个,就是6画的拥字量。从通用字表的七千汉字笔画数的构成看,汉字的笔画数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5画以下的汉字有419个,20画以上的汉字有260 多个,而8画至12画的汉字最多,占50%o通过拥字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笔画较繁的汉字,不利于利用,需要简化。但字形太过简单,就容易产生

混淆,不利于识别。因此,汉字简化与汉字结构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5、举例说明什么是部件、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成字部件、非成字部件、基础部件、合成部件、通用部件、特殊部件。答: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如“女、口、厂”等。将汉字按照层次拆分的原则依次进行拆分,得到的部件分别是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如“赣”字的一级部件是“章和”,二级部件是“立、早、贡、”,三级部件是“日、十、工、贝”。成字部件就是能独立成字的部件,它可以单独构成一个整字,也可以和别的部件组合构字。如

“松”字中的“木”、“公”就是成字部件。非成字部件就是在现代汉字系统中不能独立成字部件,这些部件不能独立构成整字,只能和别的部件组合成字,例如“让、任、阵”的左边的部件。基础部件就是最小的不能再拆分的部件,一个汉字如果有多个层次的部件,那么末级部件就是基础部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组合成的部件就是合成部件。例如“想”有“心、相、木、目”,其中“心、木、目”是基础部件,“相”是合成部件。通用部件就是构字率比较高的部件,每个部件直接构字在两个以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如“口、女、贝”等。特殊部件就是构字率较低,只能构成一个汉字,只在一种字形结构中出现,直接构字率是1,如“得”的右下角部件,“脊” 的上边部件等。

6、举例说明什么是独体字,什么是合成字?答:根据构成整字部件数量的多少,一般把整字分为独体字与合成字两类。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是独体字,如“山、水、人、中、事”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础部件的汉字是合体字,如“使、说、明、科、看”等。

7、举例说明什么是字符、意符、音符和记号。答:字符是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例如“磨”可分“麻”和“石”两个字符。意符:就是现代汉字中表示整字的意义的字符,如“林、杨、根、树、桌”等字中的字符“木”就是意符。音符:就是现代汉字中表示整字的读音的字符,女口

“湖、糊、蝴、瑚”等字中的“胡”就是音符。记号:现代汉字中,除去意符和音符,剩下的结构单位就是记号。如“打、厅、灯”等字中的“丁”就是记号。

&举例说明字符和部件的区别?答:字符是从分析汉字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部件是从分析汉字外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二者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字符和部件在所指范围上是不一样的,字符所指的范围小,部件所指范围要大得多。如对“磨”进行分析,可得出

“麻、石、广、林、木、木”六个部件。而从内部结构分析,可得出“麻、石”两个字符。

9、举例说明什么字符和意符、音符、记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答:联系一—字符按照其在现代汉字中的构字功能作用,可以分为意符、音符、记号,意符、音符、记号就是字符。区别一一意符是是现代汉字中表示整字的意义的字符,如“案、杆”等字中的字符“木”就是意符。音符是现代汉字中表示整字的读音的字符,如“蝴、瑚”等字中的“胡”就是音符。记号是现代汉字中,除去意符和音符,剩下的结构单位就是记号。如“厅、灯”等字中的“丁”就是记号。

10、举例说明现代汉字新六书?

答:新六书指现代汉字系统中的字符组合成一个个汉字的六种结构方式。

1)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字,会意字中的字符都是意符,没有音符或记号。如“林”由两个“木”构成,表示树木多这样的意义。

2)形声字: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如“磺”字中“石”是意符,“黄” 是声符。

3)半意符半记号字,由意符和记号构成的字。如“切”由意符“刀”和记号“七”组成。

4)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的字。如“究、泯、职”等,这些字的意符因为古今意义的差别不能表意而成为记号。

5)独体记号字,由一个记号构成的字。如“人、日月、水、干”等,这些字从现代汉字的字形上看不出读音和意义,成纯粹的记号。

6)合体记号字,由几个记号构成的字,字形上看不出字音和字义。如“舌、射、别、夸、法、这、笑”等。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汉字的理据性?

答:汉字的理据性就是文字的字理,就是文字形体是这样构造而不是那样构造的道理和依据,实用的文字都有一定的理据。汉字的结构是有一定的理据性的。比如“森”由三

个“木”构成,表示木多而森。这种字符与字的音义联系,就是字的构成理据,就是文字的理据性。

12、举例说明什么是异读字?

答:异读字是多音同义字,也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如“出击、打击、攻击、突击等词的“击”,有j i、j i两读。(邵庆祥)

13、举例说明什么是多音多义字,以及音项、音级、常读音、次常读音。多音多义字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不同的读音又联系着不同的意义。女口:行(路),行(业)音项是辞书里一个多音多义字的每个读音。如,行①x n g②hcngo音级是指一个多音多义字的音项按使用频率高低分出的级别。音级可分为三级:常读、次常读、罕读。如:单一d m是常读音,sh m是次常读音。

14、举例说明什么是同音字。意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一组字。分为同形同音和异形同音。前者如:别(分别),别(不要)。后者如:油一邮。

15、举例说明部首检字法的查字步骤。先按部首笔画数查到部首,再按部

首以外的笔画数在该部首的字中查到该字。女口:张,先在三画的部首中查到

“弓”部,再在“弓”部的4画中查到“张”。

16、举例说明汉语拼音音序法的检字步骤先按该字拼音顺序查到该音节,按四声查到该读音,再在该同音字中查到该字。如:张,先查zha ng,再查阴平声,再查“张”字。

17、举例说明什么是笔画笔形检字法。笔画笔形检字法是指按笔画数排列,同笔画按笔形排列顺序的一种检字法。查检时先数该字的笔画,然后在该笔画数中按起笔横竖撇点折的次序查找。起笔相同的,再看第二笔。依次类推,直到查到该字。如:“题”,查到15画,再查竖起的字。

18、举例说明什么是四角号码检字法以及检字步骤。四角号码检字法是指用0—9的十个数码来表示汉字四角的十种笔形的一种检字方法。查检时先确定该字的四角号码,然后按此号码查检。如:“政”字的四角号码为1814,只要查到1814号即可。

19、举例说明汉字笔画的组合类型。汉字笔画的组合类型有:(1)相离,女口: 二、三。(2 )相接口:工、刀。(3 )相交,如:十、丰。

20、举例说明部件组成合成字的方式。部件组成合成字的方式有:(1)左右结构,如:林、谢。(2)上下结构,如:要、蔓。(3 )包围结构,如:国、句。(4)框架结构,如:乘、巫。

21、举例说明什么是会意字、形声字。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字,如:从、析。形声字是指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如:搬、株。

22、举例说明什么是记号字。记号字是指由记号构成的字,如:子、马。

23、举例说明部件的类别。

(1)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成字部件,能独立成字,如:木、目;非成字部门不能独立成字,如:彳、冲。(2)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基础部件,不能再拆分口:亻、宀;合成部件,可以再拆分,如:早、立。(3)通用部件和特殊部件。通用部件是指直接构字率在2以上的部件,如:木、亻。特殊部件是指只在一种字形结构中出现的部件,如:“粼”的右边,“临”的左边。

25、举例说明什么是简化字、繁体字。简化字是根据〈〈汉字简化方案》简化的汉字。如:头发、汉书。

繁体字是跟简化字相应的笔画比较多的字。如:頭髮、漢書。(马晓萍、章

一鸣)

七、比较题

1. 比较音素文字和语素文字在结构、数量上的差异。[参照汉语专题疑难问题解答之一(中央电大)]

音素文字是用字母记录音素,即在记录语言的时候,要把音节分析出辅音和元音音素,分别用相应的字母表示,阅读时再把元音和辅音拼合为音节,是比较完备理想的拼音制度。音素文字的系统比较简单,因为一般一种语言的音素,分析成元音和辅音只有几十个,所以用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把语言记录下来,音素文字适用于记录音节结构类型多的语言.语素文字以单字记录语言中的语素,字与语素基本上相互对应,语素文字最大的特点是字符多,由于要相互区别,又使得结构非常复杂,汉字就是典型的语素文字。由于语素文字着重于字形同语素意义的对应,不要求找共同的标准音点,因此特别适合记录方言复杂,方言间语音差异大而语法规则一致、语素意义一致的语言。

2. 比较现代汉语用字和古代汉语用字的不同。(复习指导p18,课本p21~22.)第一,古今所用的字不完全相同,有些是现代汉语专用字,有些是古代汉语专用字;第二,有些字古今都有,都这些字所负载的意义不同;第三,同一个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里所负载的音和义都不同;第四,有些字在文言文中可以单独成词,在现代汉语白话文中不能单独成词;第五,从现代角度看,古代汉语用字是封闭的系统,现代汉语用字是开放的系统,字量和每个字所负载的音义都可能发生变化。

3. 比较通用字和常用字的差异。[参照汉语专题疑难问题解答之二(中央电大)]通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使用的字,也是出版印刷、辞书编撰、信息处理等的用字。

常用字就是经常要使用到的汉字,也就是频度和使用度较高的字。常用字主要是识字教学用字。常用字包括在通用字之中,通常又给常用字分级,如一级常用字,二级常用字等。

通用字和常用字的选取标准不同:

第一,根据字的频度:频度高的是常用字,较高的是通用字;第二,根据字的使用度:使用面比较宽的出现在不同类别的作品中的字一般是常用字;

第三,根据构词能力和构字能力:选取构词能力和构字能力强的汉字;第四,根据常识,即根据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斟酌取舍;

4. 比较通用部件和特殊部件在功能上的差异。通用部件就是构字率比较高的部件,每个部件直接构字在两个以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例如“口、女、

鱼、虫、竹、木、月、火、目、石”等部件,直接构字率都在百字以上,多的达数百字,间接构字率就更多了,所以就是通用部件。特殊部件就是构字率较低,只能构成一个汉字,只在一种字形结构中出现,直接构字率是1,例如“得”的右下角部件、“脊”字的上边部件、“临”字的右下角部件,都只能构成一个汉字,就是特殊部件。

5. 比较部件和字符的异同。参照[部件、字符与新六书--又语专题疑难问题解析之三(中央电大)]

分析汉字的外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是部件。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部件是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

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是字符。字符是与汉字的读音、意义等有某种联系的结构单位,与传统的偏旁相当,由于字音、字义和字形的变化,现代汉字有些字符和整字的音义没有联系,只起区别字形的作用,一般称之为记号。

和部件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就是说,部件不一定是字符,字符也不一定是部件,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二者没有对应的关系。当然,有些结构比较简单的汉字,二者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同样的结构单位,只是名称不同,例如“明”,部件是“日、月”,字符也是“日、月”。

有些复杂的汉字的外部结构分析,其一级部件与字符相当,二级、三级部件和末级部件不能看作是字符,因为字符着重于同字的读音和意义联系的认识,其内容范围和传统的偏旁相当,就一个汉字而言,字符分析只分析一次,不再往下继续切分,所以字符和部件在所指范围上就不一样,字符所指范围小,部件所指范围要大得多。例如对“磨”进行外部分析,可得到一级部件“麻、石”,二级部件“广、林”,三级部件“木、木”,一共是六个部件,而进行内部结构分析,可得到“麻、石”两个字符,从内部结构分析角度看,“麻”就不再进行分析了。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字符其实和一级部件相当,结构简单的字,一级部件就是末级部件,相当于字符,但在“麻”这个字中,末级部件有“石、广、木、木”四个,只有“石”是字符,其它的几个末级部件都不是字符。一级部件相当于字符,也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分析的目的和分析原则不同,一个汉字的分析结果也不一样,部件和字符之间也不能对应,例如分析汉字“徒”,外部结构分析的结果是“彳”和“走”,因为是按照分隔沟的原则划分的,而内部结构分析结果是音符在一角,即右上角“土”是音符,其余部分是意符(或记号)。

6. 比较古代形声字和现代形声字的异同。[部件、字符与新六书--汉语专题疑难问题解析之三(中央电大)]

传统意义上占汉字系统80%以上的形声字,由于其中的一些字意符不再表示字义,或者音符已经不能表示字音,那么这样的汉字从今天的角度看不能算是形声字。我们以形声字的音符与字音的联系情况为例来加以说明。据有关专家统计,现代汉字中的所谓形声字,其音符和字音的联系有三种情况,一是二者声韵调完全相同,二是二者声韵母相同,三是音符和字音相差很远,不能表示字音。其中,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合起来仅占全部形声字的40%,第三种情况要占60%,可见,现代汉字中的所谓形声字,其音符的表音率是非常低的,成为构成整字的记号,起区别字形的作用,而不是指示字音,大部分形声字今天已经不能凭借音符把字音推断出来了,因此,凡是

音符和整字的字音声韵母不相同的,从现代汉字的角度看,已经不能算是形声字了。同样的道理,传统上的形声字,其意符在今天不能指示字的类属意义,即使音符表音准确,也不能称之为形声字。

7. 比较简化字和繁体字的优劣。(简化字与繁体字--汉语专题疑难问题解析之四)

汉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两种势力在相互斗争的:从便于区别字义看,汉字需要繁华,结构复杂些,笔画多些,这样多一些区别特征;从有利用人们日常学习使用看,汉字需要简化,笔画结构简单一些为好。在这两种势力的斗争中,简化取得了最后胜利,因为人们创造汉字是为了使用,当然必须顺应民心,适当简化。

第一,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目,原来的繁体字平均笔画是16画,简化后平

均笔画是10.3画;第二,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第三,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第四,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第五,有些简化字便于分解和称说。但也要注意到,简化字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第一,有些字改变了原来的偏旁系统,使得繁简对照关系变得复杂;第二,增加了一些形近字;第三,同音代替减少了字数,但有时造成表意模糊;第四,一些简化字削弱了音符的表音功能;第五,有些简化字的形体不便于分解和称说。而且简化后,在一定场合又需要使用繁体字,汉字总量有增无减,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习汉字的负担。

8. 比较部首检字法和音序检字法的优劣。[汉语专题作业与评价3(六.问答题

7)]

部首法适宜于查检不知字音,部首清楚的字,如旆(方部);音序法适宜于查检读音明确而部首不清的字,如用、承。

八、问答题

1.汉字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字?为什么?答:汉字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确切地说,汉字

是语素文字。因为文字的性质是由其基本单位记录语言中的什么样的单位决定的。文字的基本是指文字体系中能和语言成分相对应的最小单位。汉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汉语中的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当然,也有个别汉字(如“蝴蝶”中的“蝴” 和“蝶”,“葡萄”中的“葡”和“萄”等)没有意义,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但这样的字数量不多,不反映汉字的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

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2.每个汉字都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那么汉字是不是音节文字?为什么?答:现代汉字字音的特点之一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汉字都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未必不可,但不能所据此认定汉字是音节文字。因为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要真正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语言的形式是语音,语言的意义是一定的语音形式表示的内容;文字的意义是所记录的语言,包括语音和意义(指语言的意义)两个方面。既然文字的意义是所记录的语言,那么汉字的意义所记录的当然是汉语的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汉语的形式是语音,在文字上表现为音节;汉语的内容是

意义,在文字上表现为语素。可见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只表现在汉语的形式上而并非表现在汉语的内容上,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才真正表现在汉语的内容上,这才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当然,这并非无一例外的。也有个别汉字(如“蝴蝶”中的“蝴”和“蝶”,“葡萄”中的“葡”和“萄”等)没有意义,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但这样的字数量不多,不反映汉字的本质,当然就不是音节文字了。

3. 汉字有哪些特点?答:汉字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

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

第一,一个汉字代表音节,一个语素基本上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不过,汉字同语素对应,并不是说汉字与语素相等,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汉字和语素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复杂的,毕竟汉字是文字单位,而语素是语言单位。汉字和语素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在,一个汉字可能表示几个不同的语素,如“米”表示大米的米和表示长度单位的米,“站”表示“站立”或“车站”的意义;也可能是几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像外来词“沙发、吉它、马来西亚”等是受外来词读音的影响用汉字转写的,其中的汉字没有独立的意义,这样的词语可以不考虑,汉语传统中还有一些联绵字,都是几个汉字记录一个语素的,如“窈窕、秋千、琵琶、蜘蛛、犹豫、踌躇”等。当然,大部分汉字是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的,如“山、河、灯、人、看”等。

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比如英语的动词do (打)有doing did、done 等形态变化,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词形在不同的句子中是不一样的,其音素要发生变化,这样的语言用音素文字记录比较合适,而动词类似的含义,汉语是用一个个独立的语素(词)“正在、曾经、已经”等表示的,这种变化用写法固定的汉字记录就比较合适。又如英语的复数要在名词后加词尾s

表示,这个语素也是在词内部增加音素(即内部屈折)显示出来的,而汉语,复数是增加一个语素“们”表示,非表人名词主要在前面加数量词体现,不是在词内部发生变化,这种情况用一个独立的汉字表示就非常方便,而把汉字用来表示类似英语那样的形态变化,就会困难重重。

汉字与汉语相适用,我们可以通过汉字借用来记录朝鲜语、日语的情况反证。日本、朝鲜曾经先后借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与汉语在语法规则上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汉字只能记录它们中的固定的部分,而对于有形态变化的部分,写法固定,不能分解的汉字简直一筹莫展,所以日语、朝鲜语用汉字记录不完全合适,需要用字母表示形态变化的部分,正因为如此,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谚文,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而且历史上,汉字曾经被周边的少数民族借用,但是并没有被直接借用来记录本民族语言,而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适合自己民族语言的

需要,例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

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语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所以汉语同音词虽然很多,但用汉字记录,在书面上就把同音词巧妙地区别开了,这是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例如“公式-公事- 攻势一宫室一工事”、“形式一形势一行事”、“国是一国事一国势”、“期中一期终”等同音词,口头上说出来,语音完全一样,很容易混同,可是书面上用汉字记录下来,形体各异的汉字很自然就把它们区别开来,根本就没有混同的可能了。下面我们看几组读音完全相同而字形各异的汉字,对汉字的这种区分同音词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ju (阴平):居、shi (去声):是、市、li (去声):力、立、yi (去声):意、义

上面4组汉字,每组声韵调完全相同,可是汉字字形差别非常大,这样就非常方便地把不同的语素区别开来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经利用汉字的这个区别功能,用声韵完全相同的汉字编写了一个〈〈施氏食狮史》的故事,抄录在这里供大家欣赏: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假如用拼音文字记录这些语素,按拼音文字的规则,读音相同的语素,其字形也应该相同,那这些语素就根本无法从字形上区别开来。汉字从古代的表意字发展到形声字,为什么没有再进一步跨进拼音文字的行列,这同汉字的这个有效区别同音词的功能不无关系,而且这也是不少人反对汉字改革,反对汉字拼音化的一个重要的理由。的确,拼音文字从目前看是无法解决汉语同音词问题的。

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汉字在维护汉语的统一,避免汉语分裂成不同语言方面,可以说功劳赫赫。在欧洲,许多不同的语言,互相之间的差别比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别要小得多,但它们是不同的语言,而汉语各地方言,虽然差别较大,但是用统一的汉字记录,才没有进一步分裂,而且也因为汉字的维系作用,谁也不会认为汉语的方言是不同的语言,虽然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把汉语的一些方言看作是不同语言(参见哈特曼、斯托克〈〈语言学与语言学词典》),但这种观点不可能得到我们的认同。

(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因为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而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每个语素既有声音又有意义,加上汉字的形体,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它可能代表好几个语素,可能表示好几个音节,但是独立地看,每个汉字必定是表示一个音节的,必定是表示一个语素的,而且必定是有形的,所以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密不可分。这一点与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是很不相同的,例如英文的字母a、b、c、d、e 等,日文的如八头敢指等,它们有形体,有自己的读音,但是没有意义,因此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为它们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节,没有独立地和语素对应,因此单独看都是没有意义的。

正因为汉字的这个特点,所以我们初学汉字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进而学习词就不困难了,例如我们学习了“电” 字, 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电话、电灯、电线、电视、电影、电流、电机、电表、电动”,而对这些个新词,我们基本上不用重新学习记忆,很容易理解掌握,因为我们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汉字,实际上就等于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构成词的语素,掌握了这些构词成分的形、音、义,再来学习理解这些个词语,自然就非常容易了。反观音素文字,人们在学习字的时候非常容易,比如像英文,只有26个字母,几节课就可以学会,日文有50音图,初学也很容易,但到了学习词的阶段,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拼写形体,记忆起来也并非易事。

(三)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的超时空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古今一致性比较强,二是具有沟通方言的特殊作用。汉字的超时代性,就是古今可通,上千年前的文献中的汉字,今天我们照样认识,其中看不懂的,不是汉字本身,而是古今语素意义的变化。虽然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古今汉字结构方式、结构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同语言中的基本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同,即都是记录语素(在古代同时又是词),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就具有了通贯古今的特殊作用了。比如我国历史上宋、元、明、清时代的小说,我们今天阅读起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困难,而同时代的用拼音文字记录的文献,今天一般人就很难看懂了,只有专家才能看懂,因为拼音文字要随词语读音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拼写(当然不是绝对一致,比如英语单词know中的

k今天就不发音了,但拼写没有调整)。

汉字的超空间的特性,就是具有特殊的沟通方言的作用。汉语方言复杂,有七大方言,如果细分,方言更多,而且各方言间的差别特别大。口头上,不同方言区的人根本不能进行交谈,如果谈话,就好象是在同外国人说话,互相不知所云,除非用双方共通的中介语(如普通话),否则就不能进行沟通。可是书面上用汉字笔谈,就出现了非常奇妙的情况:无论你是上海人、广东人,还是湖南人、福建人,互相之间毫无障碍。假如没有汉字,不同方言间的交往怎样进行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当然,汉字的这种沟通方言的作用,根本之处在于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虽然汉语方言众多,但各个方言的语法结构特点(词的特点、句子的特点)是一致的,语素意义差别小,不然,同样也是看不懂的。用汉字记录的日语,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却不能看懂其内容,有人夸张地说学习日语的人往往“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就是这个道理,而学习汉语方言,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学习汉字,需要我们认识汉字的超时空作用,也要注意到,汉字这个特点的根源还是汉语的语法、词汇系统古今、方言方面的共通性,汉字的这个沟通古今和沟通方言的作用,其实仍然是汉字基本上适应汉语这个特点的反映。

(四)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汉字系统的字数,数量之多是非常惊人的。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万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万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汉字7千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汉字3千5百个。

汉字字数众多的根源在于汉语的特点。由于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音节数量比较少,和语言中的语素的数量相比较,简直不成比例。比如现代汉语声母和韵母拼合组成的基本音节只有4百来个,再配上四个声调也只有1千2百多个,而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的语素,多达数千个,在这种情况下,读音相同的语素就非常多,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但因借词也非常多,而且往往是常用词,假如书面上不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把这些同音的语素和词区别开来,就会造成混淆,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影响交际使用,影响人际沟通,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引起误会,造成损失。汉字字形分化字义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一些汉字的分化过程看出来。比如“云”,本意就是云彩的云,后来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