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策略家庭治疗模型简史基本理论(下).

02.策略家庭治疗模型简史基本理论(下).

02.策略家庭治疗模型简史基本理论(下).
02.策略家庭治疗模型简史基本理论(下).

02.策略家庭治疗模型简史基本理论(下).

所以说正是基于上述的一些核心理念,策略治疗它对于改变的一些观念,也就是什么样的家庭治疗能帮助家庭,家庭接受了治疗以后,他们会怎么改变?有他们自己独到的一些核心的方式,这些核心的方式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次课程当中去一一讲到。

第一个策略模型是关注改变的,他们不太关注家庭的症状本身,还有他们既往的,比如说比如说某个成员和他自己父亲和他自己原生家庭的创伤和纠缠,他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样去改变症状,怎么样改变当下核心家庭的互动的方式。

所以说策略治疗的疗程一般比较简短,他们有人把他们称之为叫长城的短期治疗,就说他们可能一次见家庭会见一个半小时,会谈比较多的内容,但是他们两次见面的时间可能会间间隔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可能整个家庭的整个反弹最多也就不超过10次。他们会在这10次当中,会用尽量多的行为方面的策略的干预模式去改变家人的行为和他们的互动的方式。

所以说策略治疗是比较强调效率和策略的,他比较强调的是治疗师针对来访家庭当下功能不良的互动,去提出一些干预性的相处的策略,帮助家庭去改变。

所以说策略模型但第二个强调的就是家庭当中的双重束缚,双重束缚这个词刚才我们讲过,他会发现很多家庭里边经常成员之间在互动的时候会发出彼此矛盾的信息,比如说孩子,如果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学习的时候,父母就会跑过去坐在他旁边,这个孩子可能嫌烦,就把父母赶出去,但是父母一出去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这些题我不会做,父母不在身边我不安心,要把父母请进来,父母一进来孩子又会觉得烦。

这个时候就相当于是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发出了双重束缚的一种指令,这种时候策略治疗师可能就会对于这种情况发出一个针对性的干预的家庭作业。他可能会对家庭说,你们回去以后一周当中选几天,这几天父母就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宝宝来看,不管他做任何事都跟着他。另外几天就把这个孩子当做一个青春期的快成年的青少年来看,你们给他自由,让他们会让家长自己去比较。

在这两种情况下面相处的体验会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皴裂治疗是经常做的事情。策略增长模型,正是因为他关注改变,正是因为他认为症状的出现是家庭功能不良互动的结果,或者是家庭功能不良的互动维持的症状,所以说他并不会把家庭看成是病态。他并不会说你们家是生命的家庭,他往往只会说可能是你们家某些处理问题的方式,引发或者维持了这个问题,这样一种观念,带来的是对心理治疗界一个世界观的颠覆。

传统的心理治疗协会认为你每个某个个体出现问题,那问题就在他身上,对不对?他要么是内在和他父母的某些内在的冲突没有解决,他要么是有一些病态的认知,但策略治疗模型它不会抱有这样的观念。相反,他会认为症状是有特殊和不一样的意义和功能的。

比如说一个孩子不上学,一个女孩不上学,结果他不上学以后,他发现他原本离婚的父母开始重新和好,甚至住在一起,他每天放学以后,他作业做不好的时候,情绪不好的时候,爸爸就会提早回家,回到家里面来陪他来看他。

妈妈和爸爸之间如果有什么争吵,只要他一发病,爸爸妈妈的争吵就马上停止了,就开始关心他的情绪状态,结果一关心他的情绪状态,爸爸妈妈原本炒到一半的价,就没办法继续炒下去,原本快要达成一个结果的一个争吵,一个讨论也没办法继续下去,然后父母之间的问题也没办法得到解决。所以策略治疗他会认为类似于这样的案例里边,孩子的厌学是有功能的,它的一个功能起码让家庭暂时达到了一个表面的平静。

所以策略治疗认为症状是有它自己的意义的。正是因为这样,策略治疗认为说真正的改变不是发生在治疗室里面,我们治疗师在治疗里面只需要去澄清家庭的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症状出现和维持,然后去布置一个作业,然后就把改变的权力放到两次会谈当中,所以策略治疗一般的一个治疗的间隔会比较长,一般会有一个月左右。

比如说他治疗是建完家庭,他布置一个作业,家庭原本对夫妻的沟通方式是相互贬低的,治疗师可能会布置一个作业,就是你们回去以后从记录一下,到我们下次见面之前,对方身上好的变化,每个人起码要记对方身上20条好的电话,这种干预

本身就是在向家庭传递一个暗示,那就是你们需要去关注对方身上积极的资源和正向的优点。

把这个作业布置出以后,出去以后,家庭怎么改变,看他们的反应,策略模型对问题的基本的定义也是和其他流派不一样的。

其他的流派可能觉得症状问题就是症状,人就是问题,或者说我们要去解决所谓叫症状的问题。但策略治疗当中,当Jackson他提出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讲问题往往不是问题,当人们试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常会使得这个问题得以恶化,甚至维持。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本身往往会成为新的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时候当我们的家庭在处理一个症状的时候,他们采用了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式,这个方式会使原本的问题恶化。

这个时候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家庭常用的会导致问题恶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个就是回避不采取任何行动,比如说一个女一个高中的女生,他刚升到高中的时候,他去到一个新的学校,他的学习压力特别大,他原本在初中可能是学校里边的尖子生,但是到了高中以后发现周围都是和他一样优一样优秀的同学,然后他的压力非常大,它就出现了焦虑,他的焦虑刚出现的时候,可能他试图向他的父母去倾诉,他可能试图跟他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在学校里很不开心,我觉得压力很大,因为爸爸妈妈可能忙于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反正他们的就觉得这不是个大事。

爸爸可能给女儿简单的讲几句大道理,比如说比如说你要上进,你要努力,不要把当回事,你只要专心就好了。妈妈可能就更加不以为然,妈妈可能就忙着去追她的剧,去大家女同胞喜欢的什么?亲爱的热爱的,我见过这样的家庭,你妈妈一天到晚追剧,把女儿在他面前,不管是跟他说还是发微信给他说,他都当做没听见,这就是所谓的回避的应对方式。

而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女儿原本的焦虑可能只是一点点,指数级指是11级,但是他的焦虑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倾听和安慰。

他在学校里又没人去说的话,这种焦虑就会日积月累,可能最后积累到6~7分的指数级就会爆发,这个女孩可能就会出现睡不着觉,莫名其妙的心慌胸闷,可能最后就到精神科医院来看病,被诊断为一个焦虑障碍的患者,这就是所谓回避的应对方式。

所以说这样的应对方式大家听了以后可能就知道,实际上我们在一开始可以预防的,比如说一开始女儿跟父母亲说的时候,父母也许只要耐心的听他把话讲完,适当的安慰几句,也许就能可以把焦虑情绪安抚在萌芽的阶段,这就是第一种经常会导致问题的应对方式。

二第二种经常导致问题的应对方式是什么?是所谓的反应过度,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放大,什么叫放大呢?还是用验血来做一个例子,因为我平时做青少年的抑郁,验学、网瘾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还是一个女孩,他在学校里面遇到了学习压力,他很焦虑,他到他给他的父母讲,结果他爸爸的反应是这么简单你都搞不定,你血怎么办?你要是学不好了,我们家就完蛋了,你的前途就很渺茫了。你以后要是就败在高一了,你成绩提不上去,我们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女儿带给他爸爸的焦虑的指数是两分,结果两分到了爸爸那里,焦虑的指数被放大到了六七分,甚至八九分。

大家可以想象,当女儿看到爸爸这样的反应的时候,会对他自身的焦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很可能会反过来让女儿更焦虑,更内疚对吗?女儿可能会觉得你看我的问题,让我的爸爸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我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现在他们这么绝望,我还是必须得努力。所以说这样一来,这种放大的应对问题的方式,就会使家里面的焦虑指数级的长大。这个女儿可能他自己没事儿跟同学说,跟老师说所可能就能缓解的焦虑,到了家里面被放大以后,不断的放大,不断的维持,最后他可能还是会成为一个焦虑症的患者。

第三种会导致问题的应对方式,我们所谓的在错误的层面采取了错误的行动,就是我们所谓的牛头不对马嘴,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还是用刚才妈妈什么话都要为还是用刚才验血的例子,比如说女儿,他回到家里边跟他的爸爸妈妈说我学习压力大,我很紧张,这个时候就像我们之前讲的,可能正确的方式,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去倾听安慰他。

这个爸爸妈妈可能会做另外一件完全没有用的事情。

比如说爸爸妈妈可能会去找很多的辅导书给女儿看,他可能会去下载很多的上课的视频给女儿看,他们觉得女儿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他们女儿以为女儿是需要在学习方法方面得到他们的建议和支持,结果当时女儿根本不是这个需要,他实际上需要的是父母在情感层面给他支持。

这个时候父母就相当于是在错误的层面有力,他们所采取的行动并没有切合到女儿的需要,这样一来女儿可能就会觉得很无趣,他们就会觉得我父母根本不理解我,我以后有什么想法还是自己憋着,不要说,这就是所谓的在错误的层面采取行动,就是所谓的牛头不对马嘴,家庭还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在错误层面采取行动的例子,只改变行为的内容,而不改变他们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好比刚才我说的,什么话都要为他儿子代言的妈妈,可能你在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的儿子说我口渴了,结果妈妈就马上掏出一瓶矿泉水给他的儿子喝,18岁的儿子,实际上他口渴可以自

己倒水的,对不对?他不用什么事都让他妈妈为他服务。

第一次治疗师可能就跟妈妈说,妈妈下次你儿子在说口渴,你让他自己做,让他自己想办法,你不要为他掏出水来给她和你妈妈说好,我知道了。结果第二次治疗的时候,孩子又说口渴,妈妈她这次不给他孩子送水了,他掏出一个苹果给他儿子吃,他说你口渴你就吃苹果。

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在这两次见面当中,妈妈和儿子的关系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对吗?他们的关系还是不管儿子有什么需要,他都不会自己动手,都是妈妈为他动手。只是说他两次妈妈为他提供的东西不同而已,第一次是自己递水,第二次是递拼够。

所以说这样一来的话,实际上妈妈并没有在他和儿子的关系的本质层面做工作,他并没有真正的让他的儿子能够自己去照顾自己,他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继续去为他的儿子负责,这就是所谓的妈妈只是在内容层面改变了他和他儿子的关系,但是他和他儿子之间这种纠结的关系并没有改变。

所以这对母子他们实际上只是改变了沟通的内容,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妈妈凡是为孩子负责的这种叫什么?互动的规则并没有改变,这就是也是在错误的层面采取的行动。像我的门诊里边像这样所谓的爸爸妈妈凡事都要为子女负责的,案例也是非常多。

所以说村里治疗它强调的是你和一个家庭工作,你要改变的是家庭的规则,好比刚才那对母子,我们要强调的是成功的治疗是经过治疗以后,妈妈能意识到,原来我们家庭需要改变的是,我凡是要为这个孩子负责的这种行为的习惯和模式,儿子可能也需要意识到,原来我要真正的长大,要离开这个家,我需要做出的一个改变是为我自己的行动负责。

这就是从关系层面,从刺激的关系层面改变了家庭的规则。

如果你和家庭工作了半天,妈妈只是意识到说医生让我不要给孩子递水,但是那个妈妈并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给孩子递水,他下次递水苹果在下次地果汁,再下4d 相交,她和儿子的一个阶层的关系还是没有改变,这样的改变它只是我们所谓的初级改变,它只是家庭成员互动的内容层面发生了改变,所以这就是策略治疗的另外一个核心的我们再来介绍一下策略治疗的过程和方式。

一般来说经典的策略治疗,一个个人进来,它会有这样的一个流程性的治疗框架。首先治疗师进来以后,他会跟家庭治疗一下我们治疗的组织结构,比如说他会跟家庭说,这里是什么地方,我是干什么的,我们的心理咨询每次持续的时间大概有多长?那么我们是多久见一次?在这里我会关注你们的家庭关系,你们当然也可以跟我说你们家庭的症状,但是我可能更关注的是引发和维持你们目前这个问题的你们家人的相处方式。

然后第二步治疗师他会和家庭他会去具体询问家庭对这个问题的界定,也就是家庭当中不同的成员对于这个问题的界定定义是什么?

比如说家庭里面三个人来了,治疗师问了一个爸爸爱你,觉得你们今天来找我想讨论的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因为爸爸可能会说,我觉得他不上学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想讨论的,你把它修好,帮我们把它修理好,让他回去上学就可以了。

但是你问妈妈那个妈妈可能就会说,我觉得除了他不上学以外,他和我们沟通的方式,他和我们沟通的时候有很多冲突,也是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你就能听到妈妈对那个问题的界定和爸爸是不一样的。

妈妈会觉得除了让孩子回去上学以外,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以及和我丈夫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

你问孩子那个孩子可能就会说,我觉得我实际上是可以上学的,但是我的爸爸妈妈只要一吵架,我就不想上学了,所以说我觉得要讨论的问题是他们的夫妻冲突,这个时候你就会听到不同的成员对问题的界定是不一样的,这个界定的差异的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我们可能就要继续和家庭去讨论,为什么听上去都没有去,为什么你们每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你们愿不愿意来讨论一下这种看法的差别是怎么来的?所以说第二步是对问题的界定,界定以后要和家庭设定一个他们都能接受的共同的治疗目标。

最后和家庭可能会设定的一个治疗目标是父母还爸爸还是觉得孩子应该回去上学,他还是希望和你讨论怎么样让孩子回去上学。但是他也同意在让孩子回去上学的过程当中,他作为父亲对孩子态度的改变,以及对他自己妻子的夫妻关系的改善,能够正面的促使起到推动孩子回去上学的作用。所以他也愿意在谈孩子上学的问题的时候,也来谈谈他们的家庭关系。

如果这一点妈妈和孩子也接受,就是一种折中的治疗目标,如果这三个人都接受的话,我们就完成了治疗流程的第4步,就是设定治疗目标,治疗目录都要设定好以后,可能我们就要去选择一些干预方式进行干预。

比如说刚才这个家庭里边,你可能会发现对夫妻他们在平时的沟通里边,不管是什么问题,他们都是用愤怒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需要。比如说妻子明明想要丈夫都投身到孩子的学业的辅导当中,但他每次说的时候都是斜斯底里凶神恶煞,漆面聊牙的去跟丈夫说,你看你就是自私,你又不管孩子的都是我管。

可能策略治疗是这个时候就会针对性的给妻子布置一个作业,或者给他建议。

策略治疗师可能会跟他说,你要不要回去尝试一下?每次你心里面的愤怒出现的时候,你就找个小的物品来代表它。

比如说找一个小的便签纸,当你的分组出现的时候,你就把便签纸拿出来,把你的愤怒写在纸上,然后把它贴在一边,然后把它安抚好以后再去想想这个时候你真正想告诉你丈夫的需要是什么。可能治疗师也会有建议逃避的,丈夫说,下次当你听到你妻子的愤怒,你又想逃的时候,你要不要稍微的做一个小小的仪式?比如说你有想逃的时候,你拿一个变形纸贴在自己的脚上,便签纸就像一个小小的行动,禁止令一样,你贴上去就告诉自己不要再逃了。

然后你转过身来看看,你其实想一想,到底你现在能不能坐下来耐心的听他把话讲完,所以治疗师他会进行这些有针对性的行动干预。这样一来把你把该做的干预做完,把该布置的作业布置完,第一次治疗就结束了。

之后的每一次治疗基本上都是回顾家庭在治疗间歇期的变化,然后再去澄清他们在这种变化的基础上,他们这一次治疗想和你讨论的主题,然后再探讨这个主题的背景,接下来再去针对这个主题进行布置相对的干预的作业,和进行相对的策略的干预。然后每次咨询结束,策略治疗的变化,有这种累计的每一次诚信问题给予干预,一点点小的变化,积累而成的。这就是策略治疗的第一堂课,策略治疗理论的基础,还有它的简史的内容。谢谢大家。

策略派家庭治疗

策略派家庭治疗 第四章策略派家庭治疗 MRI模型 当前位置: 第四章策略派家庭治疗>>第一节代表人物>>知识点一 策略家庭治疗由Bateson的精神分裂症计划中发展出的沟通理论发展而来,这个理论发展出三个截然不同的模型:MRI的简短治疗模型,Haley和Madanes的策略治疗以及Milan系统模型。这所有三种模型的发源地都是精神研究所(MRl),在那里策略治疗受到人类学家Gregory Bateson和精神病学家Milton Erickson的启示。 1952年,Bateson由Rockefeller基金 会资助,对沟通中自相矛盾的情况进行研 究。他在Palo Alto邀请了Jay Haley 、John Weakland 、Don Jackson和William Fry 加入到他的研究中来。他们的研究计划—— 这个计划被视作家庭治疗的知识性的发源 地——产生了这样一个结论:人们之间的多层信息交换界定了他们的关系。 在Bateson的影响下的家庭治疗是人类学导向。他们的目标是观察家庭,而不是改变家庭。他们涉足于家庭治疗或多或少有些偶然。然而Bateson不倾向于改变

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他Milton Erickson介绍计划成员。每次当治疗被视作煞费苦心的、长时程的计划时,Erikson作为催眠师的经历使他信服——人们可以进行快速的改变,所以他尽量使治疗过程变简短。 一直被叫做反其道而行之的技术来自于Erickson对催眠术的应用——将阻抗变为优势点。例如,一个催眠师学会不去指出一个人正在遭受内心的挣扎,取而代之的是他可能会告诉那个人不要闭眼,“直到它们沉重得无法忍受。” Don Jackson在1958年建立了精神研究所(MRI),并且招集了一批精力充沛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人员,包括Jules Riskin、Virginia Satir、Jay Haley、John Weakland、Paul Watzlawick、Arthur Rodin和Janet Beavino几年后,许多工作人员都被Milton Erickson 实用主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吸引。这个兴趣使Jackson在Richard Fisch的指导下制定了简短治疗计划。这是一个极好的简短方法,这个方法建立在识别和扰乱恶性循环的基础之上。此恶性循环是指人们试图解决问题的做法仅仅是使问题持续存在或是使事情变得更糟糕。这个方法,以MBI模型著称。 1968年,Jackson英年早逝,年仅48岁,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学术论文,以及这个领域的带头杂志——《家庭过程》。 JaY Haley Jay Haley一直有些像是一个圈外人。他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没有临床执业资格证,在1962年, Bateson的项目遣散后,他加入了MRI,在MRI一直待到1967年,然后,他在费城儿童临床指导中心与 Salvador Minuchin联合,正是在那里Haley开始感兴趣于训练和督导。在这个领域中,他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Haley,1996)1976年,Haley 搬到华盛顿D(C。在那里他与Cloe Madanes一起建立了家庭治疗研究所。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

第十八章心理治疗 一、目的及要求 由于特殊的治疗流派须通过系统的培训才能掌握和运用。对医学生而言,主要须学习那些无论以后从事什么专业均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以利于根据患者、家属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情况,发挥自己对于心理病理过程的心理干预能力。 1.掌握心理治疗的定义,掌握心理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 2.掌握重建自我认识的技术(包括阐释、隐喻性阐释、认知重建)。 3.掌握系统脱敏及渐进性放松训练的操作方法。 4.了解静坐冥想,催眠治疗和满灌疗法的方法与适应证。 5.了解解决问题训练、应付技巧训练、悖论干预、单双日作业、记秘密红帐及角色互换等治疗的方法与适应证。 6.初步了解心理治疗的形式及主要流派。 7.了解建立和维持治疗关系的某些技术。 8.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于心理治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常用的治疗技术,以利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改进临床思维与态度。 希望学生认识到:心理治疗不是治疗师单方面进行的操作技术;医生把自己作为治疗的“工具”有非常大的临床价值,医生的言行举止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治疗者的医生,不仅要学会生物学的治病方法,也要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将一些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融合于医疗实践之中。 二、各节应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心理治疗的定义。 2.掌握心理治疗的用途与疗效。 3.了解心理治疗的形式及主要流派。

第二节建立治疗关系的技术 1.了解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2.了解建立维持治疗关系的某些技术,包括开场技术、接纳与反映技术、结构技术、倾听技术、引导技术、宽慰与承诺技术、暗示技术及终止技术等。 第三节促进变化的策略与技术 1.掌握某些常用的干预策略,如认知治疗、系统脱敏治疗、放松训练。 2.了解其他一些常用的干预技术,如阐释技术、隐喻性阐释、静坐冥想、催眠治疗、满灌疗法等。 3.了解解决问题训练、应付技巧训练、悖论干预、单双日作业、记秘密红帐、角色互换等。 三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精神(心理)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 A.神经症 B. 抑郁症 C. 躁狂症 D. 精神分裂症 E. 精神发育不全 2.从事特殊心理治疗的人员应为 A.具有医师资格者 B.心理学本科毕业者 C.经过特殊心理治疗培训的医师和心理学工作者 D.经过特殊心理治疗培训的各级人员 E.具有一定学历或自学成才者 3.某女性患者,25岁,诊断为癔症性抽搐发作。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患者的症状是对心理冲突"压抑"(或潜抑)而导致的,这种心理防御过程是A.有意识的B.潜意识的C.有计划的 D.有目的的E.没考虑后果 4.下列哪种情况不适用于特殊的心理治疗 A.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幻觉妄想状态B.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策略派家庭治疗

第四章策略派家庭治疗 当前位置: 系统模型。这所有三种模型的发源地都是精神研究所(MRl),在那里策略治疗受 地——产生了这样一个结论:人们之间的多层信息交换界定了他们的关系。 的影响下的家庭治疗是人类学导向。他们的目标是观察家庭,而不是改变家庭。他们涉足于家庭治疗或多或少有些偶然。然而Bateson不倾向于改变人,具有讽刺 Erickson 实用主义的、

当前位置: 第二节治疗理念与方法 当前位置:

一旦完成治疗的开始阶段,治疗师就要对主要问题进行界定。如果来访者对问题的陈述很含糊,例如“我们相处得不好。”或是来访者对原因进行假定,例如“爸爸的工作让他感到沮丧。”这时,治疗师就要帮助来访者将这种含糊的陈述转化为清晰而具体的目标,治疗师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如果事情有所好转,首先会有什么样的迹象?” 一旦界定了问题和目标,MRI治疗师就开始询问可能维持问题存在的尝试性解决方法。一般来说,能使问题持续存在的解决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第一种解决方法,简单地否定了问题的存在;为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行动但是没有采取行动。例如这样的父母: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们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在吸毒,但是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2、第二种解决方法,努力去解决一件不是真正问题的“问题”;在没有必要行动的时候采取了行动。例如:父母因为孩子手淫而惩罚孩子。 3、第三种解决方法,在一个体制中努力去解决一个问题,但是这种解决方式在这种体制下根本行不通;采取了行动,但是行动处于一个错误的水平之上。例如:丈夫给妻子买的礼物越来越贵,但是妻子需要的只是情感。 一旦治疗师构想出改变问题维持序列的策略,来访者必须信服遵循这个策略的价值。 MRI治疗师为了销售他们的指导,对问题进行再定义来增加来访者服从的可能性。因此一个治疗师可能告诉一个愤怒的青少年,他爸爸惩罚他,是因为这是爸爸唯一知道的表达对儿子的爱的方法。 像早先描述的一样,为了扰乱问题维持序列,策略治疗师试图让家庭成员做一些与常识背道而驰的事情。这些违反直觉的技术一直被称作反其道而行之的干预。 例如,Watzlawick和他的同事描述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的父母对待他们像对待小孩一样,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为此他们感到很烦恼。尽管丈夫有足够多的薪水,但是父母还是继续给他们钱,以及送一些奢侈的礼物给他们,甚至就是饭店账单也不让他们来付,等等。策略小组帮助他们解决他们与溺爱他们的父母之间的问题,其方法是让他们变得更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第十三章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一.家庭治疗的历史及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式家庭治疗( systemic family therapy)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现代心理治疗最初是以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来实施治疗,如精神分析疗法等。大约从本世纪三分之一阶段开始逐渐出现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每次接受治疗的不再是单个个人,而是一群就诊者,这就是小组治疗。这样一来,发挥治疗效应的除了治疗人员的热心和技巧以外,还加上了治疗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家庭治疗就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目前家庭治疗已经成为继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之后极有影响力的四大治疗流派之一。 家庭治疗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为 Murray Bowen ,Gregory Batson等,他们发现了不良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一些原本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试行以病人的整个家庭作为心理干预的对象,并试图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在 50 年代,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一般人们将 50 年代确定为家庭治疗的奠基年代。根据高登拜克的意见有五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及临床发展为家庭治疗的出现提供了舞台:(1)精神分析理论和疗法被用于更广泛的情绪问题,如触及家庭的治疗取向;(2)系统论致力于研究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关系并将其知识应用在对家庭系统的观察方面;(3)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成员(如母亲)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4)儿童教育及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5)对新技术如集体治疗的兴趣日益增长。 1962年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这一年“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正式确认,本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家庭作用》(Family Process) 也在这一年里创刊。尔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

心理咨询之家庭治疗法

心理咨询之家庭治疗法 家庭治病与其说是一种治法不如说一种治疗取向,目前,对于家庭治疗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关于家庭治疗的原则和程序也没有定论。 总体上说,家庭治疗是把家长、孩子及其他家庭成员当作一个自然单位,旨在改进这一家庭单位的整体功能的治疗过程。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造成个体的变化。 家庭治疗的一个前提是,家庭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结构、气氛塑造着儿童的态度、信念、价值观、自我感和相应的行为。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对其成员的适应不良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也有改变作用。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其特殊的规律,如家庭有一定的结构,它抵制强烈的变化,当这个系统变化了,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体也倾向于发生变化;家庭内部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系统的平衡十分重要;家庭有其统辖成员的规则等等。 家庭成员生活在家庭中,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家庭成员适应着家庭的系统及其紧张,并可为这个系统制造紧张。这个系统的变化影响其成员的行为和对自己的看法。 家庭治疗主要方面之一是改变家长,帮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认识自己面对的孩子问题的复杂性。 治疗者在介入儿童家庭时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 (1)要避免陷入家庭分歧的某一端,对于家庭问题保持中立。 (2)充分估计问题的复杂性。 (3)在对家庭问题敏感的同时,要灵活、主动。 (4)善于与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合作。 (5)对家庭变化的能力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 (6)认识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疏通他们之间的关系。 (7)为新行为和新的交流方式提供样板。 学校心理学家介入家庭治疗应当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只有当学生的学校问题确定与家庭有关时才可这样干预。在下列情况下,应避免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概述

1、我的信息 蔺秀云 2、学院的咨询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咨询室 个人、家庭、综合 英东楼54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家庭研究与治疗室 家庭治疗为主 英东楼25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团体治疗室 团体、游戏 英东楼359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箱庭疗法治疗室 箱庭疗法 英东楼257 3、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部分:家庭治疗的基本常识 家庭与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含义与概念 第二部分: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结构派家庭治疗 萨提亚(Satir)沟通派 系统排列家庭治疗 策略派家庭治疗 鲍恩(Bowen)系统家庭治疗 第三部分:家庭治疗中的主要主题 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兄弟姐妹的关系 原生家庭 中国特有的一些问题 沟通的艺术 4、推荐书目 专业书 《家庭治疗基础》(Michael P. Nichols著,林丹华译) 《积极家庭治疗》(佩恩施基安) 《家庭故事》(李维容著) 科普书: 《爱上双人舞》(李中莹著) 《男人来自火星VS女人来自金星》(John Gray著,于海生译) 《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著) 《爱与碍》(陆小亚著) 《懂得爱》(Jock Mckeen,黄焕祥著,易之新译) 《说爱人的话》(H. Norman Wtight著,蔺秀云译)

5、推荐影片 《新结婚时代》 《王贵和安娜》 《金婚》 《人到中年》 《绝望主妇》 6、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60分 平时成绩:40分 课题表现 50分 家庭观察 30分 5人一组 在户外某个场合观察一个陌生人的家庭(有照片为资料会更详实一 些)或一起到一个亲戚家观察家庭的互动,一起讨论并撰写观察报 告 5人一组,从第六周开始报告 家庭分析 20分 个人 分析从自己祖父母那一代开始到自己,有孩子的包括孩子这一代的 家庭结构、互动方式、问题来源 家庭治疗(非必须) 通过联系一个问题家庭,以他们为对象做家庭治疗至少二次,记录 咨询过程,撰写案例记录 7、学习目标和学习意义 了解什么是家庭治疗以及家庭治疗的理念。 了解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用所学的家庭治疗知识分析自己的家庭和解决一实际的问题 8、提示 我记得有一次去医院见习,接待的是一个神经症的病人。开始我什么都没有想,按照要求进行询问病史和给病人作检查。当忙完回到教室拿起书来,看到“临床表现” 的描述之后,我感觉到自己也有这些症状。 我坐了一会儿,镇静了一下,当我再次注视书的时候,很快陷入了冷漠的绝望。我患了睡眠障碍一定已经有几个月了,而我却没有意识到它。我还想知道自己患了其他什么病,于是继续翻看书本,正如我所预料的,我发现自己还患有其他一些病。 我开始对自己的案例感兴趣,并且决定追查到底。然后,我又查到了焦虑症,并且发现自己也患了这个病。在两周之内,我的病情加剧。我得了恐惧症,并伴有七种并发症。可能在出生的时候,我就得了强迫症,我已经得了变态心理学书上几乎所有的疾病……

《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家庭治疗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1.名词解释: 2.主干家庭 是由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细分为:二代主干家庭,三代主干家庭,四代主干家庭,隔代主干家庭等。 3.原生家庭 指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的特征是:被繁殖、被动、被责任、被抚养、赡养。 4.亚系统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5.积极再定义 对家庭有关于某个问题的描述进行积极的再解释,以有益于治疗和改变。 6.核心家庭 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夫妻+未婚的子女。 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多集中于我国的城市地区。 7.自生家庭 应该是指领取结婚证书后自己组成的家庭,自生家庭的特征是:繁殖、主动、责任、 抚养和被赡养。 8.界线 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9.悖论策略 鼓励家庭成员维持或者增加现有症状或交往模式的方法达到最终改变症状的目,即“不 通过改变症状最后改变症状”。 10.家庭结构 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一组无形的功能性需求,家庭成员借此建立他们的互动模式。家 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它决定家庭 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11.扩展家庭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类别:异代、纵向扩大——主干家庭;同 代、横向扩大——联合家庭 12.自尊/自我价值 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其核心是自尊。当自我 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欲望——高自尊。 13.循环提问 这一技术反应了米兰派系统性的理论假设。治疗师通过提问发掘不同家庭成员对于某 些事件或关系在观点上的差异,因而所关注的是家庭的关系,而非个人症状。

干预策略

主要的干预策略 (一)重建自我认识的技术 主要用来帮助病人澄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新观点看待和理解病理性问题与各种内外 因素的关系,获得领悟,使其能走上自己解决问题的新路。 1.阐释(interpretation)技术 阐释,指对病人方面心理、行为及人际情境中的关系或意义提出假设。也可称作解释、 释义。阐释在解决问题的努力中给予病人多一点自由,使其用与己不同的词汇、语言,新的参照系来看待、描述心理和行为现象。 各种流派对阐释的性质有不同的说法:精神分析将阐释视为让病人的焦虑和冲突意识化 的一种工具。人本主义咨客中心疗法不欣赏这种技术,认为这会把促变的责任过多地放在治 疗师这一边,还可能导致阻抗。但是,咨客中心疗法所重视的情感反映技术,实际上也在起 着温和的阐释作用,因为治疗师选择、反映的情感内容,就一定折射他对这个情感内容的意 义的判断。只不过这样做给人的印象是“强加于人”的程度很弱。认知治疗将阐释看成是一种 归因治疗或认知重建的技术。 不管各种流派提出的阐释听起来有多精彩,判断其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要看能不能促进 病人朝着他自己觉得合意的方向发展。 许多技术或多或少有阐释的功能,施用于病人及其相关系统时引发的感受是不同的,直 接干预的力度也不同,或许按它们各自的意图来说,发挥作用的时间大概还有差异。以下4个构成一个连续谱的概念可体现这些差异: (1)反映:已在第二节介绍过。这一技术给病人的阐释信息没有超过公开表达出来的 内容。 (2)澄清:只是稍微点明病人的表达中所暗含、暗示的,但自己未必意识到的内容。 到这一步时,已经需要心理动力学和机制的知识,在对情感进行的反映中加入许多认知成分, 以帮助病人将以往只是模糊感受到的心理体验言语化。 (3)对质:治疗师利用病人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作为材料,提醒病人注意暗含的, 但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承认的情感和思想。具体的线索可以是口误、前后不一致、掩饰行为、 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不协调、静默,等等。 (4)阐释:治疗师直接导入全新的概念、意义联系或联想。这些心理成分存在于病人 的体验之中,但显然离其意识甚远。在系统治疗中,可能会故意“强加”一种让病人及其家属 感到十分荒谬的假说,以激起强烈的扰动,如前面案例中暗示患者“当病人有好处”。 临床案例——对志愿者进行催眠治疗前的放松性谈话。本例能说明以上4种方法的差别:一位男子希望参加催眠治疗的现场示教,但刚要开始时却显得很紧张。治疗师在力图让 其平静下来的过程中先后用了以下话语: (1)反映:“你看上去好象比较紧张。” (2)澄清:“你第一次来心理治疗室,不太习惯,心里不太踏实。” (3)对质:“从表情和一些多余的小动作当中,我发现你心情很矛盾,甚至有些害怕。” (4)阐释:“我推测,你象其他一些人一样,害怕被催眠后失态,或是被我操纵了去做 什么不好的事情。其实这些都不会发生,因为我了解到,你的个性特征是比较稳定的,暗示性比较适中,况且专业的治疗师诱导的催眠只是一种缩窄的清醒状态,你能够随时回到完全 清醒状态。” 做好阐释,应注意以下几条建议: (1)掌握好时机和内容:访谈早期只宜针对病人对于治疗的态度、转诊背景,做一般化 的和尝试性的反映和澄清;待访谈深入,讨论的问题较广时,逐渐切入症状问题,增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的,对于诸如动机、防御机制、阻抗等较深层心理活动的对质和阐释。为了避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结构\亚系统\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学习不同的技能\拥有不同的权力

第三讲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第三讲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1. 代表人物 萨尔瓦多·米纽秦(Salvadar Minuchin ) 1974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出生在以色列 受训于美国 发展于二战 服务于儿童 李维榕 《家庭故事—心理随笔》(上、中、下),19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婚姻:多人之舞》,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婚姻:无形之塔》,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2. 主要观点 (1)关注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规则、权力分配、界线; (2)家庭功能模式的灵活性与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扩展家庭、邻居、单位和学校等 (4)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 (5)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 (6)家庭功能的三个特征: A家庭功能的丰富或者缺乏程度; B家庭功能的灵活性或僵硬程度; C家庭功能发挥的连贯性。 3. Minuchin的比喻 结构派治疗师像一位使用可调焦镜头的技术师一样,可以使用较远的焦距来观察,在他想要分析内在精神层面时,可以调整焦距,来一个特写镜头。 案例一:洗手的康康 十六岁,男,每天洗手三四十次,双手发白,皮肤浮肿。被诊断为强迫症。 急坏了父母。尤其是母亲,整个心都在儿子身上。 每次洗手必向母亲报告。母子之间的对话全围绕洗手或不洗手的话题。 太空人家庭 一家三口来到咨询室 4.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 结构 亚系统 界限 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 模糊界限-缠结 5.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 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 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6.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 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 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 学习不同的技能 拥有不同的权力 7.核心概念-界线 界线(boundary) 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

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https://www.doczj.com/doc/8d5073414.html, 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族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她发展出的许多生动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通过下面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去调解家庭关系。 那么,什么是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有什么特点、观念、方法呢?在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来进入一个特别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窥见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起源、特点及迷人之处。 1951年,萨提亚第一次尝试运用后来被称之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治疗。一开始,她处理一个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进行六个月后,情况发展良好。可是之后她却接到女孩的母亲的电话,说萨提亚离间她们母女的感情。 萨提亚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母亲不满的言语背后的恳求意味。她要求这位母亲与女儿一起与她见面。当母亲和女儿一起来见萨提亚时,萨提亚发现她之前与女孩建立的良好关系竟然消失了,女孩又回到六个月前的状态。 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对女孩施加了什么魔力呢?! 萨提亚继续为这两母女进行治疗。母亲、女孩、萨提亚之间慢慢建立起一个新的、良好的关系。这时萨提亚邀请家庭中的父亲/先生一起参与。结果,当他成为面谈中的一员时,本来建立起来的治疗关系又掉回原来的状态。 啊,这里面是什么缘故,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影响力呢?! 萨提亚了解到她可能已经接近了某个关键的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后来成为她创立新治疗模式的契机。 她询问这个家庭是否还有其他成员。当仅余的这位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儿子/兄弟来到治疗面谈中,并展现他在这家庭里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萨提亚更清晰地看到女孩在家里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在家庭里力求生存的痛苦挣扎。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结构派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 (一)代表人物 萨尔瓦多·米纽秦 1974出版《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ies and family therapy》 出生在以色列 受训于美国 发展于二战 服务于儿童 李维榕 《家庭故事—心理随笔》(上、中、下),19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婚姻:多人之舞》,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婚姻:无形之塔》,2004,李维榕,北京出版社 (二)主要观点 (1)关注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规则、权力分配、界线; (2)家庭功能模式的灵活性与改变的可能性; (3)家庭的生活环境,包括扩展家庭、邻居、单位和学校等 (4)家庭所处的发展阶段; (5)家庭成员围绕症状的交往模式; (6)家庭功能的三个特征: A家庭功能的丰富或者缺乏程度; B家庭功能的灵活性或僵硬程度; C家庭功能发挥的连贯性。 (三)Minuchin的比喻 结构派治疗师像一位使用可调焦镜头的技术师一样,可以使用较远的焦距来观察,在他想要分析内在精神层面时,可以调整焦距,来一个特写镜头。 (四)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 结构 亚系统 界限 (2)行为障碍的发展 僵硬界限-脱离 模糊界限-缠结 (五)核心概念-结构 结构(structure):人际交往的循环模式,用来界定和稳定人际关系的形态。

(1)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家庭的功能组织,它决定家庭成员怎样进行交互作用(2)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家庭的功能组织,建立在清晰的代际界线基础之上,父母保持控制和权威的地位 (3)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 1在家庭成员之间反复互动的过程中形成 2常见的家庭互动方式 妻子罗嗦→丈夫逃避→妻子更罗嗦→丈夫更逃避…… 母亲严格,子女松散;母亲干净,子女邋遢;母亲紧张,孩子放松3一旦形成,反过来影响互动 互动模式→规则→强化结构 (4)如何发现家庭的结构? (5)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互动,结构才会凸现出来 (6)不断变化:随家庭的发展,也需要形成新的结构 如,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六)核心概念-亚系统 亚系统(subsystem):靠辈分、性别或功能等划分而成的家庭中的一些小单元,由辈分、性别、兴趣或功能组成。 夫妻亚系统: 亲子亚系统:父子亚系统、母子亚系统 兄弟姐妹亚系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亚系统 (1)家庭系统借由亚系统来分化与执行功能 保证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孩子的需求常常让父母忘记了夫妻亚系统 (2)亚系统的功能 保证个体自我分化,练习不同层次的人际技巧 (3)每一个人隶属于不同的亚系统 有不同的角色 学习不同的技能 拥有不同的权力 (七)核心概念-界线 界线(boundary):结构家庭治疗中用于描述情感屏障的概念,情感屏障保护和加强个体、亚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就像细胞膜定义谁能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的规则,保护系统的分化。 (1)界限的清晰程度比亚系统的人员组成更为重要 (2)所有的家庭界限都落在连续体上,大部分家庭都在正常范围内 (3)疏离或者缠结并不是功能好与不好之间的量化差异 (4)大多数家庭中同时具有僵化与松散的亚系统 (八)结构性家庭治疗的过程

浅析家庭心理治疗

浅析家庭心理治疗 摘要:家庭心理治疗是一种将家庭作为治疗对象进行的心理治疗,它通过建立良好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了家庭心理治疗的背景起源、相关理论、治疗模式、进展及其相应的评价。 关键词:家庭心理治疗;结构性家庭治疗;系统性家庭治疗;行为家庭治疗;策略性家庭治疗 一、家庭心理治疗产生的背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治疗一直将个体视为主要对象,即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致的态度,与病人建立起一种职业上的私密性关系,通过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调整异常行为模式,以促进病人的人格积极地成长和发展。此时,咨询室既是一个疗伤的地方,也是一个庇护所,使人得以远离纷乱的世界,达到一个最为放松的状态。“家”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最完备的保护网也逐渐被这一新的庇护所所代替。心理治疗已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家庭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上的功能。 而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家庭治疗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是一种把关注的焦点置于人际关系上的心理治疗范式。它认定,个体只有在互动和系统(家庭)中才能被说明、被理解,个体的困扰实际上是关系的困扰,是个体所在的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实施心理干预的对象应当是关系和系统,而不是个体本身。 治疗家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以私密而机密的方式进行的个体治疗所具有的局限性,它过于偏重个体,不能把人放在“系统”(主要是家庭)中去考察,忽略了家庭以及家人间的互动对个体的影响,因此,一些治疗家开始了对个人与家庭关系方面的探索,为后来家庭治疗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社会工作将家庭引入治疗范畴内,给家庭治疗的实现提供了借鉴。[2]而后,随着交往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出现,许多研究者放弃了孤立地考察研究对象的旧的探索方式,转而主张用整体的、相互关联的眼光看待事物。家庭也被看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环节,其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影响着其他成员的行动,个体的症状也是家庭系统特征的一部分,所以只有通过改变家庭系统的内部规律才能改善症状。 家庭治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70年代时已日渐成熟,成为与个体治疗并行的不可忽视的心理治疗范式。家庭治疗者认识到家庭生活对塑造个人人格的重要性,控制个人生活的力量是来自于外在,来自于家庭,以此为基础的治疗则将努力的方向转向改变家庭结构及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 二、与家庭治疗相关的理论研究 (一)环状模式理论(circumplex model) Olson等人(1983)提出的环状理论模式认为,有关婚姻、家庭动力特征的数十个变量可以归纳为3个维度:家庭凝聚性、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家庭实现其基本功能的效果与其凝聚性和适应性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凝聚性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婚姻或家庭功能的发挥。根据家庭凝聚性和适应性的程度,可以将家庭分为16种类型。其中,在这两方面均表现为中等程度的4类家庭都属于平衡型家庭,即适应良好的健康家庭;在一个方面表现为中等程度,而在另一个方面表现为极端程度的8类家庭称为中间型家庭;在两个方面均表现为极端程度的4类家庭称为极端型家庭,这类家庭及其成员常常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是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主要对象。一个家庭属于哪一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家庭构成的演变,家庭成员的成长,以及意外事件的影响,家庭的凝聚性和适应性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一个家庭可能从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根据Olson等人的观点,环状模式理论的主要作用不在于确立具体的心理治疗策略,而是为诊断婚姻或家庭当前存在的问题确定咨询或治疗目标,以及检验咨询或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有关临床研究证明,在凝聚性和适应性方面表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评析.

医学心理学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8月第29卷第8期总第362期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评析 王琪①杨帆① 摘要: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是建立在经验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她认为人类本身具有成长改变的能量,症状行为是对误 入歧途的适应性努力,而不是人的固有的个性特征。为此,她逐渐拓展了自我价值、家庭系统的内涵,形成了沟通姿态、转化历程等核心理念,并开发出一系列生动实用的干预技术。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关键词:家庭治疗,沟通姿态,转化历程,家庭重塑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08)8-0058-03 OnAnalysisofTheSatirFamilyTherapyModel WANGQi,YANGFan.DepartmentofPsychology,XuzhouNormalU2niversity,Xuzhou221 116,China Abstract:TheSatirfamilytherapymodelisbasedonexperiential-humanisticpsychotherapy.Satirbelievedthathumanityitselfhadtheenergyofgrowthandcha nge,symptomsweretheeffortstoadapttothemisguided,ratherthantheinherentcharacteristics ofthepersonality.Shegraduallyexpandedtheself- esteem,familysystemsandotherconceptsandformedcommunicationstances,transformatio nprocessandothercoreconcepts.Shealsodevelopedaseriesoflivelyandpracticalintervention s.TheSatirfamilytherapymodelhasuniqueadvantages. KeyWords:familytherapy,communicationstances,transformationprocess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是维吉尼亚?萨提尔(Virginia,1916-1988)创建的的人物之一,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1] 哥伦布”。2007年5月1690周年。 (HumanVali2dationProcessModel),是一种以经验人本为取向的健康治疗模式。该模式认为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当事人的自我价值,整合其内外资源,帮助其做出选择,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实现表里一致的沟通,从家庭规则和父母的限

不寻常的治疗-家庭系统生命周期

家庭系统生命周期 尽管人类激情的舞台实际上就是日常家庭生活,但直到最近才被实际观察及认真对待。人们越来越明显地发现,随着岁月流逝,家庭也在经历发展的过程。当这一过程受阻时,人类的痛苦及精神病性的症状就会出现。然而对于临床医学或社会科学的专家而言,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些日常生活琐事是很困难的。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界,似乎关注身份、妄想的形成、潜意识的精神动力、概念的定律,要比处男女结合、生儿育女过程中出现的困境要显得更为深奥。现在,我们开始理解亲密社会关系对人类自然本性的巨大影响,我们发现自己面临这样的事实,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的社会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并且对这个过程我们所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 如果运用策略疗法,就意味必须搞清楚治疗中由谁来制定策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们已经取得了进步,对于症状的功能和其他人类问题有了更加广泛的了就,症状曾经被认为是个体独立于其社会处境的表达;焦虑发作或抑郁症是一个人状态的表达;后来又有观点认为症状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达,在亲密关系中也具有战术性的作用。焦虑发作对婚姻或家庭、对其工作及在和治疗师的关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功能,然而现在有了一个更加开放的观点,它就蕴含在艾瑞克森的治疗当中:当家庭或其他自然群组的生命周期扩展受阻或错位时,症状便出现了。症状是渡过生命周期某一阶段时出现困难的信号。例如,母亲生了孩子后出现焦虑,这是家庭在完成孩子喂养阶段出现了困难的表达。在直接针对症状的同时,艾瑞克森的治疗策略还有更大的目标,即解决家庭的问题并使生命周期重新运转。对艾瑞克森精湛技艺的仰慕,可能会使人们忽视了指导他策略疗法的关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假设。 久而久之,如果一个人接受家庭发展过程的重要性,他会立即发现关于家庭生命周期的信息是多么的少。目前还未进行过以观察家庭为基础的纵向研究,只有一个评式的调查研究。在这项调查里往往会询问家庭成员一些关于生活的事情,不过这些已经被证实是高度不可信的。我们拥有的其他信息是以家庭遇到困难进行治疗时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虽然观察了家庭周期的不同阶段,却并不知道这之前的情况或自然状态下是怎样的。为了指导治疗策略而希望了就家庭自然发展情况的临床医生会发现,自己在关于家庭“应该怎样”而不是“究竟怎样”的巨大负担下,大大地忽视了这个家庭自然发展的过程和艰辛。 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文化变迁和新家庭生活形式的出现,我们对家庭发展的理解会很快过时。核心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而且与大家庭分离,这样的生活形式也是近期出现的。当我们了就核心家庭时,会发现公共家庭的新形式正在出现。而当治疗师面对年轻人的时候,也会发现自己根据已有概念化模式的思考已经过时了。临床医生必须容忍已经存在的不同方式,同时掌握家庭发展的过程。作为认识危机阶段的指南。 对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危机阶段的简要概括,对于理解艾瑞克森的策略方法提供了一种背景,尽管这样还不够全面,也忽视了阶级和文化差异。在任何特定时期,家庭都是格外复杂的,更不用说整个一生了。因此我们不可能在本书里对此尝试更多的讨论。本章是对后面章节的基本框架概括,呈现了艾瑞克森在家庭生命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过,在对家庭生命周期进行描述之前,我想先讨论一下这种治疗观点可能存在的异议。比如说,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渡过危机以进入家庭生命的另一个阶段,这会使一些临床医生认为这种方法就是调节人们去适应他们的家庭、或适应塑造了家庭的社会。这样的观点很天真,因为他忽视了这样的事实:个人的自由和成长是有他如何成功参与自己的自然群组及其发展所决定的。人们可能认为社会隔绝所导致的限制就不会再这么想了。 这里有两种情况会“调节”一个人去适应他的环境,但不会导致成长性的改变。一种是使用药物使其稳定。如果年轻人已经到了一定年龄,家庭却无法渡过放手让其离开的阶段,

萨提亚与结构家庭的比较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结构式家庭治疗与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比较 摘要: 结构式家庭治疗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是现今家庭治疗领域比较著名的两个家庭治疗模式,本文从理论基础、基本观念、治疗过程、治疗师角色四个方面对这两个治疗模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家庭治疗结构式治疗萨提亚治疗 家庭治疗一般指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张文霞,朱东亮,2005)。作为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家庭治疗克服了早期心理治疗的局限,把治疗的范围由个人层面,扩大到家庭层面,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分析个人的问题,为解决个人问题提供了更合适更有效的途径。在家庭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治疗模式的当属结构式家庭治疗和萨提亚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是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等在60年代创立的,又叫结构趋向家庭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是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所开创,其理论和方法自成一家,与结构式家庭治疗有明显区别。 一:理论基础比较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 ①“种子模型”和“威胁和奖赏模型”。“种子模型”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

策略派家庭治疗

第四章策略派家庭治疗 MRI模型 当前位置:第四章策略派家庭治疗>>第一节代表人物>>知识点一 策略家庭治疗由Bateson的精神分裂症计划中发展出的沟通理论发展而来,这个理论发展出三个截然不同的模型:MRI的简短治疗模型,Haley和Madanes的策略治疗以及Milan系统模型。这所有三种模型的发源地都是精神研究所(MRl),在那里策略治疗受到人类学家Gregory Bateson 和精神病学家Milton Erickson的启示。 1952年,Bateson由Rockefeller基金会 资助,对沟通中自相矛盾的情况进行研究。 他在Palo Alto邀请了Jay Haley 、John Weakland 、Don Jackson和William Fry加 入到他的研究中来。他们的研究计划——这个计划被视作家庭治疗的知识性的发源地——产生了这样一个结论:人们之间的多层信息交换界定了他们的关系。 在Bateson的影响下的家庭治疗是人类学导向。他们的目标是观察家庭,而不是改变家庭。他们涉足于家庭治疗或多或少有些偶然。然而Bateson不倾向于改变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他Milton Erickson介绍计划成员。每次当治疗被视作煞费苦心的、长时程的计划时,Erikson作为催眠师的经历使他信服——人们可以进行快速的改变,所以他尽量使治疗过程变简短。 一直被叫做反其道而行之的技术来自于Erickson对催眠术的应用——将阻抗变为优势点。例如,一个催眠师学会不去指出一个人正在遭受内心的挣扎,取而代之的是他可能会告诉那个人不要闭眼,“直到它们沉重得无法忍受。”

Don Jackson在1958年建立了精神研究所(MRI),并且招集了一批精力充沛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人员,包括Jules Riskin、Virginia Satir、Jay Haley、John Weakland、Paul Watzlawick、Arthur Rodin和Janet Beavino几年后,许多工作人员都被Milton Erickson 实用主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吸引。这个兴趣使Jackson在Richard Fisch的指导下制定了简短治疗计划。这是一个极好的简短方法,这个方法建立在识别和扰乱恶性循环的基础之上。此恶性循环是指人们试图解决问题的做法仅仅是使问题持续存在或是使事情变得更糟糕。这个方法,以MBI模型着称。 1968年,Jackson英年早逝,年仅48岁,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学术论文,以及这个领域的带头杂志——《家庭过程》。 JaY Haley Jay Haley一直有些像是一个圈外人。他进入这个领 域,但是没有临床执业资格证,在1962年, Bateson的项目 遣散后,他加入了MRI,在MRI一直待到1967年,然后,他在 费城儿童临床指导中心与 Salvador Minuchin联合,正是在那 里Haley开始感兴趣于训练和督导。在这个领域中,他作出了 最大的贡献 (Haley,1996)1976年,Haley 搬到华盛顿D.C。 在那里他与Cloe Madanes一起建立了家庭治疗研究所。 Madanes是这个领域中最有创造性的治疗师,她早先也在 MRI和费城儿童临床指导中心工作。1995 年,Haley离开了华 盛顿D.C的家庭治疗研究所到圣地亚哥。在那里他教书、办 工作坊,并且继续制作一些家庭治疗领域中最具创造性的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