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学前教育心理学》(曹中平)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 (2)

第三章学习的概述 (3)

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4)

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5)

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7)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8)

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10)

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12)

备注:除了识记这些内容外,一定要详细完整的看书,能够理解相关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研及的基木内容: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包含两层含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和学生) 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既有基础性,乂有实践指导性。

2、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经的四个时期:(1) 20世纪20年代以前(初创期);(2) 20世

纪20-50年代(发展期);(3) 20世纪60-70年代(成熟期);(4)20世纪80年代以后(完善期)。

3、教育心理学发展新趋势:关注教与学两方面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个性化教学研究。

4、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创始人)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由此建立。

5、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6、裴斯泰洛齐创造以直观事物为岀发点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学法”。

7、欧文1816年在苏格兰设立“性格形成新学园”,在新学园中设立“幼儿学校”。

8、福禄贝尔创立了第…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提出活动教育思想,教育以游戏为基础,设计一套教玩具“恩物”。

9、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10、学前教育心理学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独立,其发展源于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教育心理学结构性分化;二是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11、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彖及其发展变化的科学。

12、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学科体系内容:幼儿学习心理、幼儿教学心理、幼儿教师心理。

1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木任务:(1)理论构建:建设具有特色学前教育心理学体系;

(2)服务于学前教育改革,服务于教师自我教育。

1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

定义通过感官或借

助其他一定的

仪器设备,有目

的有计划的对

自然状态下发

生的现象或行

为进行系统、连

续的考察、记

录,分析从而取

得事实材料。根据研究假

设,运用一定

的认为手段,

主动干预或控

制研究对象的

发生,发展过

程,并通过观

察、测量等方

式骑证教育现

象因果关系的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

和课题的需要,

有计划地对事

实的考察、现状

的了解、材料的

搜集来认识教

育问题或探讨

教育现象之间

联系的研究方

法。

采用标准化的

测量工具,按

照一定的程

序,通过对研

究对象的实际

测定来收集数

据资料并加以

分析。

常用类型科学观察实验室实验现状调查智力测验

日常观察现场实验(自

然实骑)相关调查原因

调查追踪调查

成就测验能力

倾向测骑人格

测验

常用方法吋间抽样法事

件抽样法问卷法访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

活动情境法

第一章幼儿教师心理

1、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能力结构、人格特征、角色。

2、幼儿教师能力(教育能力人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岀来的、

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的专门能力。

3、幼儿教师能力种类:观察与领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

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4、教师人格:指教师个人稳定的、持久的整体素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

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这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从而可以较好地履行教育的责任义务和形成良好的教育行为。

5、幼儿教师的职业人格包括:(1)同理心强,富于爱心(2)有恒负责,细心周到(3)外向乐群,和蔼可亲(4)情绪稳定,自制力强(5)想象力强,敢于创新(6)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6、幼儿教师的角色:(1)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2)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 (3)教师是幼儿的榜样;(4)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屮介

7、情绪劳动: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以产生能够迎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表情和身体的表达。

8、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1)幼儿园组织氛围(2)幼儿教师职业承诺(3)幼儿教师的人际互动和人际行为(4)幼儿教师的薪金待遇

9、踢猫效应:指人的不满情绪和坏心情,一般会沿着有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个元素, 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10、情绪管理:包括教师自我的情绪管理和对幼儿情绪的有效调控。即在客观认识自我情绪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机制,自觉克服和消除负而情绪的影响。

□、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12、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1)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气质倾向和行为特征、早期人际关系经历);(2)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教育观念、教育水平、反省能力);(3)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师幼互动的频次和时间);(4)师幼互动行为的客观环境

13>应激: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幼儿教师应激的成因: (1)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不良(2)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3)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

14、幼儿教师应激对策:(1)悦纳自己,善待自己;(2)友善待人,乐观待事

(3)自我放松,自我疏导(4)尽量以问题为中心

15、有效互动性教师的心理特征:(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2)教师的情绪安全感;(3)教师的职业态度;(4)教师的教学风格;(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6、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经历的阶段(弗勒):(1)关注生存阶段(自身适应)(2)关注情境阶段(儿童的学习情境)(3)关注儿童阶段(个别差异)

17、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区别:(1)活动计划的差异(2)活动过程的差异(活动规则、吸引注意力、知识呈现、;练习与检查等)(3)课后评价的差异

18、缩小新手教师和专家型差异的方法:(1)训练新手;(2)对教学经验的反思;(3)外部支持(合作教师与指导教师)

19、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指个体应对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有效性。具体指个体在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20、专家型幼儿教师成长包括:具备一定的教育监控能力和加强教师自我效能感。

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1、学习: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人和动物)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

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2、学生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3、儿童学习:儿童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

4、儿童学习的特点:(1)儿童的学习是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2)儿童

的学习具有间接性。(3)儿童学习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帮助(4)儿童学习是高效的;(5)儿童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6)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5、内隐学习: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6、华牛:1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7、桑代克(学习联结说):通过“饿猫逃迷笼”实验,提岀“尝试错谋说”。桑代克还提出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率、联系率和效果律。

8、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S-R):提出的学习理论有:习得律、消退率、泛化律、辨别律和高级条件作用律。

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R-S):通过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进行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提出两种学习:应答性条件作用学习,指个体行为中本来就具有某种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现经过刺激替代的方式,从而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种刺激的替代学习就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与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后期改进斯金纳箱,提岀强化原理。

10、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学习顿悟说。

11>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根据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还根据学生

的学习内容及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类:符号学习、概念学习

和命题学习。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有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

知结构为基础,因此,“影响学习的最重耍因素是学习者已知的内容。”为了提高

学习效率,发挥认知结构中这三个变量(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和原有知识木身的稳定性)在新知识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有效迁移,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该理论还强调在认知结构屮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而形成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又主张在学习过程屮鼓励学生的内在动机水平并采取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

12、有意义学习:指语言文字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3、先行组织者:指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种在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都高于新学习材料的引导性材料,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知识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

14、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根据学习活动的复杂性程度分为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校、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5类(言语信息、猶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自此,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类。

15、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记录、画线等

精细加工策略如想彖、口述、总结、笔记

组织策略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

监控策略如自我检查、集中注意、监控

调节策略

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

查、使用应试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如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

努力管理策略

如归因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谈

学业求助策略

如寻求帮助、小组学习、个别指导

、儿童常用的组织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表象加工测略

第三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1、婴儿学习:指婴儿在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

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在刺激呈现一段吋间后,当婴儿的注视吋间明显地少于开始开始时注视的时间,并下降至原来注视时间的50%时,则可认为对该刺激形成了习惯化;这时呈现新的刺激,如果注视时间与前一时刻相比突然上升,且上升的幅度显著,则可认为此时去习惯化发生。

3、婴儿的学习方式:学习图示(简单图示、混合图示、社会性图示);因果关系;使用工具;理解空间。

4、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理解学习、操作尝试学习(包括手

把手的操作、尝试错误的操作、模仿示范的操作、反复练习的操作)

5、幼儿操作学习的重要性:操作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对物体的探究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离不开的操作活动。主要体现在:(1)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2)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3)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是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4)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6、幼儿学习的途径:活动中的学习;关系中的学习(同伴游戏中的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冲突中的学习)

7、幼儿学习的特点:(1)活动性和游戏性(2)直观性与操作性(3)指导性和模仿性(4)情绪性和依存性

8、学习的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9、学习动机:是发动的、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

10、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Z间呈现倒上型关系,在各种活动屮适屮的动机水平,有最高的工作效率。

1K影响学前儿童学习的内部因素:(1)脑的发育(脑的神经系统发育程度、关键期)(2)认知发展(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3)幼儿的动机发展

12、学习情境:指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高效学习的方式。

13、影响儿童学习的外部因素:(1)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能把学科知识和学前儿童的经验、自然和生活的现实的距离拉近,以形象直观展现抽象的科学概念,使呆板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的现实场景,使知识活化,引导儿童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学习情境能把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可以解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难以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思维品质;学习情境能把学前儿童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和现实的问题联系起來,可以解决学科知识原理和生产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家庭教养方式:倡导启发诱导式的教养方式;父母尽量要减少溺爱娇纵型教养方式,既要爱孩子,乂要适当对孩子放手;要遏制放任自流性和专职权威性。

14、学习品质:指幼儿具有的那些用于支持其取得学习成功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独立性、想象和创造力、抗挫折能力、坚持性和好奇心等。

第四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1、知识: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组织。

2、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屮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

3、知识表征的方式:概念、命题、表象、图示、产生式。(能够对每张方式进行

举例P147)

4、知识学习:广义上既包括个体对知识的发现,也包括个体对知识的接受;狭义指间接经验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知识掌握的过程。

5、有意以学习的分类:符号学习(主要用在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同类

事物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和命题学习(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6、知识学习的过程:基于建构主义的知识学习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划分为:知识的生成与理解、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三个阶段。知识学习的每个阶段都遵循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即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双向建构的过程。

7、知识的同化: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

的意义,并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8、知识的顺应: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产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

9、知识理解:广义上指一切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也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木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狭义指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者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的过程。

10、情境性教学表现在:(1)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屮发生,以解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2)这种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中,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并指导儿童的探索;(3)情境性教学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

11>直观教学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2、知识的整合:即知识的系统化,指将互和关联的知识组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

13、知识整合的过程:即把零散知识转化为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在这过

程中,首先要确立一个核心经验,这核心经验就是整个知识系统的关键;其次, 以这个核心经验将知识有关知识贯穿起來,其他知识是核心经验的延伸,并且随着核心经验不断变化。

14、知识整合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1)利于幼儿知识结构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识整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3)知识整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用深入、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15、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在学习这个连续性过程屮,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

16、知识迁移受到2方面因素影响:(1)来自学习者的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心向、学习者已有知识的丰富程度与概括水平、学习者的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式的作用(2)来自学习对彖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对彖的共同要素(材料、情境、目标的相似性)

17、知识迁移在教学中的实现:为迁移而教。主要表现在:(1)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动的经验;(2)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找到学习情境和真实生活问题中的共同要素。

18、概念形成: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举例论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

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19、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1)概念形成(2)概念同化

20、概念同化:指学习者根据己有的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 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21、上位学习:基于下位例证得岀的概括结论,对上位概念的学习。

22、下位学习:对于下位概念的学习。

23、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24、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25、幼儿概念错误的成因:(1)幼儿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3)受经验局限,儿童不能正确判断事物(4)缺乏识辩能力且容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6)儿童往往把想象当做现实(7)语言理解错误

26、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

变换呈现的形式。

27、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1)例证法:给幼儿提供多种实例(2)变式法:为幼儿掌握概念的木质特征。

第五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1、技能:为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动作方式或智力活

动方式。

2、技能学习: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

3、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技能的分类: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这两种技能统一存在于

人的实践活动屮,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最初依据,也是他的经常体现者。智力技能又是动作技能的控制与调节者。

4、技能学习的特点:(1)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内化一一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

(2)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5、动作技能: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6、动作技能的分类:(1)按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

微型动作技能和粗放型动作技能;(2)按照动作的连贯与否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断续性动作技能;(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4)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型动作技能与器械性动作技能。

7、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1)认知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冃标意

向和目标期望;(2)联系形成阶段: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并|古I定下来,整套动作连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3)自动化阶段:就是练习某套技术动作时,己经熟练到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8、动作技能的学习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1)内部因素:成熟与经验、智力、

个性(2)外部因素:知识经验、讲解与示范、练习

9、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10、智力技能的特点:内潜性、观念性、减缩性

10、智力技能的分类:(1)按照性质可分为:感知技能和思维技能(2)按其应用可分为:一般的智力技能和(观察、倾听与理解)专门的智力技能(阅读、作文、计算机技能等)

11>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1)活动定向阶段:让儿童了解、熟悉活动,使他们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关于认知活动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对活动木身及其结果定向(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实物、模型或图表进行的活动(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即不依赖实物而借助出声言语进行活动的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即以词的声音表彖、动作表彖为支柱进行与外部言语相似的默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即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不需要意识参与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

12、智力技能的分阶段培养,要注意:(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注意定向映像的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正确使用言语(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13、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特点:(1)动作技能额学习层次低(2)动作技能的动

作结构简单(3)动作技能的体能强度弱

14、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15、传统教育与运动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学运动教育

重点放在一种具体额联系或一种技能的分析上重点放在运动思想(主题)或概念上,突出整体性

要求立刻做岀反应在问题解决或实验中,给予幼儿吋间思

要求反应一致允许反应的多样性,尊重个体差异

重点放在教师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正确方法”示范者重点放在幼儿的发现和学习上,教师对运动的种类及其特性进行充分的讲解示范

16、感觉统合:是指人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行。

17、感觉统合训练:指基于儿童的大脑和身体和互协调的需要,引导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适当反应的训练。

18、感觉统合游戏的优点:(1)它符合儿童的活动特点,提高儿童的参与积

极性与主动性;(2)它易于与幼儿园健康教育模式对接,也符合幼儿园健康教育

政策的基本精神;(3)他可以获得更多的替代性材料,弥补感觉统合器材的不足

与局限。

19、幼儿智力技能学习的特点:(1)幼儿智力技能的分化程度低(2)幼儿

智力技能处在感觉运动(前运算)水平(3)幼儿的智力技能主要在生活与游戏屮自然流露。

20、蒙台梭利感觉教育的特点:感觉教育与动作教育紧密结合,给儿童自己动手操作感官教具的机会,让儿童在活动中进行和完成,借助于直观学具的操作、内

化为智力技能,以达到主动感知世界,促进智能发展的目的。

21、感觉教育的内容: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以及嗅觉五大感觉系统。

22、幼儿的阅读技能,复朵程度和整合程度都不。幼儿阅读技能的学习包括看图说话与图文、分享阅读、交互阅读。阅读技能的指导要注意阅读心态的调节、阅读方法的学习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1、社会性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社会成员为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步了解和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2、社会化:指个体获得知识、语言、社会行为规则、价值观、交往技能等,从而使个体和社会融为一体,并能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自如的行动,从一个生物的个体转变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社会性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社会认知(广义上指一切调节和伴随着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社会情感(指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骑和心理感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和社会行为(指对社会刺激产生的外显或内隐的反应)。

4、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方式:(1)观察学习(2)角色扮演(3)同伴交往

5、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1)家庭:家庭是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社会价值

观念和道徳规范以及各种社会化的目标首先都是通过父母传递给给儿童;(2)学

校:进入学校,儿童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会发生系列“扩展效应”,学校对个体

社会化主要体现在:师牛交往过程中的直接指导、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内化、校

园文化的简介熏陶;(3)同辈群体:这群人往往在更高程度上控制着个体的行为

和态度,具有更大吸引力。由于是同辈群体自主构成,也根据亲和力。(4)大众传媒:信息社会中,个体对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直接制约个体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6、幼儿学习的特点:(1)随机性:社会性学习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社会性学习无处不在、无处不有;(2)长期性:社会性学习是既是长期的任务,同I]寸任何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积极自我意识的建立,是长期、缓慢的过程。(3)实践性:幼儿社会性学习是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在内化的初级阶段,肯定处于外化的状态,行为规范、是非标准都通过实践外化。

7、移情: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8、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 分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4、5岁以前):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2)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4、5岁一一7、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这一吋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H惩罚越厉害越公平。(3)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人儿童不在盲目服从权威,判断行为的结果开始考虑当事人的动机。

9、柯尔伯格将品徳发展划分成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1)前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前习俗水平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2)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于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它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好男孩■好女孩走向。第四阶段:法律与秩序秩序的定向。(3)后习俗水平,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这也有两个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柯尔伯格断言,教育的基木目的是促进这些阶段的发展。

10、霍尔曼道德情感发展理论:提出移情式悲伤的四阶段水平,概括儿童的移情发展水平。(1)第一阶段:普遍性移情。1岁左右,不能意识到别人不同于自己,但可通过最简单情绪唤起方式体验到他人的不幸;(2)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移情。2岁左右,能区分自我与他人;(3)第三阶段:对他人情感的移情。约在2?3岁,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具有不同的情感、需要以及对事物的理解;(4)第四阶段: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童年晚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各有自己的历史和个性, 要从更广阔的生活经历看待他人的愉悦或痛苦。

11>霍尔曼认为道徳移情对个体的道徳发展具有重要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1)对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道德移情的发展使一个人能够去注意引发他人情感状态的各种线索,注意到他人情感的发生与发展,也使一个人能够感受到他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个人状况与情感的联系;(2)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激活人头脑中特定的道徳准则而发生作用的,会“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3)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移情水平的人往往就具有较为强烈的道德敏

感性,更能够从道德意义的角度去看待当前的事件,对后续的道德行为自然越有可能发生。

12、幼儿品德教育的方面:(1)幼儿道德认知教育:包括传授相应的道德知识、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给予及时的信息反馈;(2)幼儿道徳情感教育:包括创造良好的道德情感氛围、知情合一、引导幼儿学会情感调节;(3)幼儿道德行为教育:包括道德行为训练、道德动机的激发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13、情绪智力:识别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14、情绪智力的重要性:(1)情绪智力反映了个人管理情绪的能力,包括识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绪、驾驭情绪、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激励等情绪能力;(2)某种意义上讲,情绪智力比智力更为重要,随着社会多元化和融合日益提高,情绪智力将有助于个人获得成功。

15、情绪智力发展的方面:(1)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包括个体对情绪表达的识别、对自身和他人情绪产生原因的理解以及对与情绪有关的线索。(2)幼儿情绪表达的发展:指的是人们用来表现情绪的各种的各种方式,其功能就是在疏解情绪紧张,使紧张下降。(3)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即将自己的情绪状态调整的很适度,使能完成自己的目标。

16、幼儿情绪智力教育:(1)幼儿情绪智力与家庭教育:包括重视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善良仁爱的对待幼儿、富有积极意义的约束。(2)幼儿情绪智力与幼儿园教育:采用教学情境模式,即“感知?理解■深化”,要求情境形象逼真、情深意长、“知情意行”合一。同时采用赏识教育模式,要求教师要源自真心的“全纳”。要求教师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第七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1、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

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2、华莱士创造过程“四阶段论”:准备阶段(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等创造前的必

备条件在这一阶段形成)、酝酿阶段(潜意识参与)、明阴阶段(问题解决变得豁然开朗)、验证阶段(对整体创造过程的反思,检验解决方法是否止确的验证期。)

3、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知识在创造性中的作用:创造性与知识存在正相关、

创造性与知识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创造性与知识之间的矛盾关系。(2)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咼创造性者必有中上的心智;咼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咼创造性;

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3)人格在创造性的作用:冒险性、面对障碍时的坚持、对含糊不定的容忍、接受新经验、对自己有信心。

4、泰勒将创造性分为五个层次:表现性创造(自发自由的绘画写作表演游戏

等)、技术性创造(熟练精巧,包括儿童运动操作中的技术性创造)、发明性创造(新颖设计,如小制作小发明)、首创性创造(如哥白尼日心说推翻地心说)、杰出性创造(如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

5、幼儿创造性的表现:(1)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心向”;

(2)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在游戏活动屮。

6、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大脑的左右半球、智

力;(2)认知的作用:场依存性一一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性的影响

(场依存性: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在参照物或外部环境线索为指导。场独立:指人们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物或内部感知线索作指导)、思考型一一冲动型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思考性表现为停顿、酝酿、思考等;冲动型表现为随时准备行动的倾向)。

7、创造性学习: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8、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点:(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幼儿是学习活动

的主人、幼儿是探索者和追求者;(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中;(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4)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极大。

9、真创造: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

生岀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10、类创造:指根据一定的FI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

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1K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影响因素:(1)幼儿园环境:教师应创造一个欢迎幼儿探索的环境,幼儿园应设置专门供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活动室。(2)教师态度: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正确认识幼儿创造性学习的价值。(3)教育方式:教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传授幼儿提问的方法。(4)游戏活动:让幼儿自己提出游戏主题,选择游戏内容,并为幼儿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潜能。

12、幼儿创造性教育包括创造性训练(游戏活动)、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艺术

的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3、通过游戏活动,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游戏的特点适合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原

因:(1)游戏的特点与创造性联系紧密,创造性学习中少不了动机、想象、自愿等因素,恰好这些因素都在游戏中存在:(2)创造性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3)创造性游戏可以锻炼幼儿问题解决的能力;

(4)幼儿通过创造性游戏可以养成利于创造性发挥的良好个性品质。

14、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建议:在游戏准备中提供良好的环境和

充足的材料;在游戏过程中鼓励想象和创新,教师作为参与者加入游戏,也要作为建构者联系游戏;在游戏评价中,不能只称赞好的,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并对材料进行分析,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尽可能地对新加入的材料有更多创造性认识。

15、通过艺术的方式,培养自我表现的能力。艺术特点利于自我表现能力的原

因:(1)幼儿的心灵贴近艺术的自由(2)艺术的表现性明显,且适合幼儿。

16、在艺术活动中培养自我表现力的建议:(1)提供自我表现的材料:教师应

选择适宜的表现材料,帮助幼儿认识和使用材料;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教师要减少干预,且不要给幼儿范例;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并重视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并给予正确的评价;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权利;教师要对表现材料本身进行评价,选择创造性材料时考虑美观性。(2)综合艺术教育:要注意自然衔接的综合艺术,不牵强的拼凑;不要强加于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

要重视幼儿自己的体会。

17、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般方法:头脑风暴法、分合法、联想技术。

18、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

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19、问题解决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和验证假设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与创造性有各自的联系,分别有与之对应的能力。

20、问题解决中的阻碍:功能固着和反应定式。

21、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复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其他

新用途。

22、反应定式: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

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1、最近发展区:由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在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Z间的幅度就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2、维果茨基依据教学与发展辩证关系,建构一个“三维”模型:这个模型反映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同时有体现了教学与成熟的关系以及怎样才是获得最佳发展的教学。不依靠成熟的教学不会是好的教学也不会带来大的发展。因此, 只有在一定的成熟水平吋施加适当的教学才会带来最大的发展。此外,维果茨基认为,在描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模型时也应以一定的发展为基础。

3、发展适宜性教育:教师耍基于有关儿童发展水平、儿童个体差异以及儿童所处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来作出决定。

4、幼儿园教学指导模式:基于学习方式的教学指导和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学指导

5、幼儿教学指导和游戏指导的关系:成人参与游戏并为游戏提供材料是影响幼儿游戏水平和认知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游戏应当被纳入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的范围之中,通过这种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的发动、激化、维持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与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游戏与教育是由内在联系的,但二者又是各白独立的,前者强调目的、计划,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后者强调的是“兴趣、表现、过程”,强调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

6、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进行策划,创设教学情境,以期达成预计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7、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1)目标的筛选与确定。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目标表述主体要一致(2)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活动主题。主题确立的三个依据:本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兴趣与需要;本院或者本地区的一些特殊情况、季节或者节日背景;主题的教育潜能和发展潜能。(3)选择和分析教育资源(4)确定学习活动的性质与类型(5)制定完成主题的进度表(6)空间和环境的安排

(7)教学指导策略(8)确定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8、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对活动内容、材料、活

动形式是否感兴趣;幼儿的互动等情况)、教学活动的导入(激发兴趣,比如玩具

材料、问题导入、语言动作)、教学活动的提问(根据实际情况,提一些开放启发

性问题)、教学活动中的冋应(重复、反问、提炼)。

9、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

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情,在获得游戏般休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组织形式。

10、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1)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方式、内容及玩伴、游戏的方式等,并鼓励与老师、周围材料互动。(2)教师从旁指导。教师应该是环境创设者、条件提供者和观察指导者。

11>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安全性、丰富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探索性。

2011年学前教育心理学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同化模式 B.顺应模式 C.生成模式 D.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华生 B.弗罗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 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 7.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先天图式与后天习得图式 B.智力与性情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因素 8.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可以把教育活动划分为( ) A.课堂教育活动、体育活动与游戏活动 B.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C.教学活动、娱乐活动与游戏活动 D.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 9.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 ) A.通用性、有效性、适龄性与针对性 B.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C.普遍性、适用性、特殊性与教育性

(完整版)自考学前教育(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在2 0世纪的( C.80年代 ) A. 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 A. 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 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A. 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 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 评价 A. 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 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 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C ) P61 )P50 D.综合运用)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P58 ⑶智慧技能的学习 4)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 A.动 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 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 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 A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 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魏特海墨 B.加涅 C.托尔曼 D.苛勒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特征的是( 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 言 认识事物;6、能作出延迟模仿 A.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C.自我中心 )P92 C.托尔曼 P125 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2、个体智力因 如学习动机, 5、能通过语 11. 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 A. B. C. D. B.不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D.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B ) P138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 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 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

2019年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浙江省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 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 同化模式 B. 顺应模式 C. 生成模式 D. 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 华生 B. 弗罗伊德 C. 斯金纳 D. 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 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 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 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 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 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 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 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 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 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 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 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 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 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 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 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 1/ 4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1范围)

28044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625) 考试范围说明: 此次考试范围为颜色标识的知识点部分,颜色不同代表考试的题型不同,具体如下:红色:名词解释 蓝色:简答题 绿色:综合运用 紫色:论述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关系所做一些早期研究。并对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知识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心理期待;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教师的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成长过程;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3)罗森塔尔效应(p8) (4)教学效能感(p9)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6)认知师徒制(p20) 2、理解与应用 (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2)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18) (3)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10) 第二章学生素质及其心理发展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以及学生认知、人格发展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及其教育含义;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32) (3)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4)影响社会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5)人格(36) (6)自我概念(39) 2、理解与应用 (1)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的教育含义(36) (2)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含义(35) (3)自我意识发展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42) 第三章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了解学生在认知和性格两方面的个别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能力差异(不作考试要求);认知结构的差异(不作考试要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概念(不作考试要求);性格的个别差异;性格差异的鉴定(不作考试要求);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儿童的类型;特殊儿童的流行率(不作考试要求);特殊儿童的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四种主要表现 (2)学习困难(63)

2019年04月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称为(A)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2.皮亚杰系统研究幼儿认知发展问题所采用的独创方法是(C)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临床法 D.文献法 3.不能表现出新教师和专家教师区别的是(B) A.活动计划的差异 B.活动内容的差异 C.活动过程的差异 D.课后评价的差异 4.奥苏伯尔认为获得任意的、人为的和字面的联系过程,如记乘法表的学习是(A)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符号学习 D.概念学习 5.学习型社会也称为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是1972年由下列哪个国家的学者首先提出的? (B)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中国 6.学习顿悟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 A.苛勒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7. 幼儿学习的种类很多,按学习内容可分为技能学习、知识学习、社会性学习和(C) A.态度学习 B.发现学习 C.创造性学习 D.接受学习 8.为拿到书架高处的玩具,婴儿会搬一个小椅子,站到椅子上去取玩具,婴儿使用的工具属于(B) A.养育者 B.物体 C.语言 D.哭喊 9.对儿童学习而言,知识获得智慧成长开始于(A) A.概念学习 B.命题表征 C.同化 D.变式 10.儿童通常通过三种方式达成守恒:可逆补偿和(A) A.同一 B.同化 C.顺应 D.变式 11.阅读、解题、写作等属于(C) A.动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智力技能 D.操作技能 12.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即(D) A.认知阶段 B.模仿阶段 C.练习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3.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初执行者,其中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方向的是(A) A.教养方式 B.家庭结构 C. 家庭氛围 D.家庭榜样 14.皮亚杰的他律道德阶段是指(C) A.0-2岁 B.2-7岁 C.4、5岁-8、9岁 D.9-10岁以后 15. 幼儿园情绪智力教育模式包括情境教学模式和(D) A.自然教育模式 B.实践教育模式 C.非指导性教育模式 D.赏识教育模式 16.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人类创造的精华,这种创造属于(D) A.技术性创造 B.表现性创造 C.首创性创造 D.杰出性创造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学前教育心理学28044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模公民、知识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家长代理人 ①模公民: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言行一致 ②知识传授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精通业务,语言明了 ③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公正,合作,处事灵活 ④家长代理人:温和亲切易亲近,耐心仁慈体谅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①教师的认知特征(一般智慧,知识准备,特殊智慧能力) ②教师的人格特征(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③教师的期待 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⑤教师的职业倦怠 (3)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想象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解释教师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影响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①专业知识,专家擅长的领域,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②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擅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③洞察力,专家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具体可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表现出 (6)认知学徒制 1989年,科林斯等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这与已经证明比较成功的手艺学徒制有些类似。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35 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

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 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取得成果,四个方面:p38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p38-39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育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 2.现代学期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裴斯泰洛齐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得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与组内人数) 2、发展性教学就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得(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得干预、控制得程度差异,幼儿园得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得活动区游戏与全班集体游戏) 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得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与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5.亚当斯得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得基础、成长得喜悦与健全得教育) 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8、加涅得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得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9、根据概念属性得抽象与概括得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得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11、构成师幼互动得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12、分析问题阶段中得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得能力) 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基本方法就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与测量法) 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得基本感情需要就是(对爱得需要、对新体验得需要、对赞扬与认可得需要、对责任感得需要) 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得行为维度,其中一个就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 17、在3-6或7岁得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得、主要得游戏类型就是(象征性游戏) 19、托尔曼得认知-期待说就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得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 21、构成师幼互动得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得主体、师幼互动行为得性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1)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4)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选择题 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 卢梭 B 蒙台梭利 C 陈鹤琴 D 福禄贝尔 2、一下哪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A直接教学方案 B 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C 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D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第二章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2、行为主义对学习的主张:一客观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控制性。※ 3、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是只由主体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指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2)强化原理:强调两个方

学前心理学题目及答案 (2)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1)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 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 B.发展性 C.教育性 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 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 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 B.想象 C.感知觉 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A.顶叶 B.颞叶 C.枕叶 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 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 3、同伴关系 4、能力 5、理智感 四、简答题(30分)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00882 第一节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p32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3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 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p35 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 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