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燕说》与清末唐山方言词汇

《燕说》与清末唐山方言词汇

《燕说》与清末唐山方言词汇
《燕说》与清末唐山方言词汇

第35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月 Vol.35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3

──────────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城市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课题(JD2012-19) 收稿日期:2012-12-31

作者简介:高光新(1979-),男,山东五莲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词汇学。 -9-

《燕说》与清末唐山方言词汇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燕说》是清末学者史梦兰的一部方言著作,记录了当时唐山的一些方言词。《燕说》记录的方言词有些沿用到现在,有些消失了。通过分析在唐山消失了的方言词,可以发现《燕说》记录的方言词不完全准确,清代唐山方言和山东方言关系很密切。

关键词:《燕说》;体例;方言词 中图分类号:H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3-0009-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3.003

Yanshuo and Tangshan Dialect Word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GAO Guang-x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YanShuo is a dialect writings wrote by scholar Shi Meng-la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recorded some Tangshan dialect words at that time. Some dialect words recorded by YanShuo are used nowadays, but some disappear. YanShuo is not entirely accurate record of the dialect words. And Tangshan dialect and Shandong dialect have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y analyzing the dialect words disappeared in Tangshan.

Key Words: YanShuo ; style; dialect words

《燕说》,清末学者史梦兰作。史梦兰(1813-1898年),字香崖,自号竹素园丁,唐山乐亭人,现存《燕说》为同治丁卯年(1867年)所刻,收入史梦兰止园庄板《止园丛书》中。

一、《燕说》的体例

据《燕说·序》可知史梦兰作《燕说》缘起,序云:“余尝读扬子《方言》,知委巷之谈,动关训典,习焉不察,遂忘其祖。……然辨物称名之际,传声写貌之间,往往有荛童灶妾习其语,而学士大夫不能举其字者,余心歉焉。”民间口语和书面语最初是有联系的,只是时间长了,人们已经不知道现在口语的本字是什么了,作者对此感到惭愧,于是作《燕说》,编写此书的目的,《序》:“以雅诂俗,以彼证此。”即为以书面语解释口语,查找口语词的源头。因此,《燕说》是一部考证方言本字、查找方言源头的训诂著作。

《燕说》共四卷,卷一收录107条,卷二173条,卷

三154条,卷四163条,共597条,其中卷四有三条各收录两条俚语,所以全书共收600条俚语,这些俚语基本是方言词,例如邋遢、把滑、赁、打夯等,卷四最后是有些是方言语,例如一出、一宗、不中用、可怜见等。卷一收录一般动词、形容词,个别是名词,基本上是双音词;卷二收录的词以人的肢体动作词为主,全是单音词;卷三收录与天文、地理、农具、日用器具、乐器、建筑、服饰等有关的词语,单音词、多音词都有;卷四收录与人体、饮食有关的词语,以及名量搭配、惯用语。

《燕说》解词的体例,完整的体例是每条先列出方言本字,本字生僻的列读音,再列出最早的出处,最后列异体字,有的还有按语,最简单的则只列方言本字。例如:

取物曰搂摗。摗,先侯切,漱平声。《字林》:“搂摗,取也。”或作捒。(卷一)

妇容美好曰俏。(卷二)

钓丝之半系以荻梗曰浮子,视其没则知鱼之

第35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5月

-10- 中钩。韩退之《钓鱼诗》云:“羽沉知食駚。”

则唐世盖浮以羽也。(卷三)

第一例,先列方言本字,再列生僻字的读音,再列出

处,最后是异体字。搂摗现在是吴方言词,《汉语方言大词典》[1,p6033]:“【搂摗】:①<动>寻衅。吴语。浙江苍南金乡。~起讲七讲八。②<动>取。吴语。浙江象山。乾隆二十四年《象山县志》:‘~,《广韵》:取也。出陆氏《字林》。’”现在唐山方言不用搂摗了,表达取物的词最常用的是“取[t?’iou214]”,读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t?’y214]韵母不同。

第二例,只列方言本字。现在俏这个词,在普通话里是褒义的,《现代汉语词典》:“俏:①形俊俏;样子好看;行动灵活:打扮得真~|走着~步儿。”[2,p1047]在方言里多含有贬义色彩,《汉语方言大词典》:“俏:①<形>美好;好(多含贬义)。”[1,p4247]五莲方言(笔者家乡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的俏是贬义色彩的,例如“这么冷的天,不穿棉袄,真是俏。”冬天穿棉袄显得肥大,年轻人为了好看不爱穿棉袄,长辈就认为他们俏,为了好看宁愿受冻。现在唐山方言形容女性貌美,很少用俏,多用俊。

第三例,先列方言本字,再列举出处,最后是按语,浮子现在是普通话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浮子】名鱼漂。”[2,p401]方言中也用,五莲方言用浮子这个词。现在唐山方言还在用,有些地方用别的名称,据《河北方言词汇编》[3,p148],丰润叫“鱼漂儿”,滦县、乐亭叫“漂漂”。

由于《燕说》的目的是考证方言本字,因而考证出的本字字形与当时或后世通用的字形并不完全相同。

几案曰棹。案:棹同櫂,又直角切。《正字通》:“倚卓也。”杨亿《谈苑》:“咸平、景

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卷三)

桌椅的桌,最初的字形是“卓”,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一:“(蔡)京遣人廉得有黄罗大帐、金龙朱红倚卓、金龙香炉。”宋·史绳祖《学斋占毕》卷二:“盖其席地而坐,不设卓倚,即古之设筵敷席也。”后来才变为“桌”,明·文秉《列皇小识》卷二:“上与讲官俗共一桌,真不啻天颜咫尺矣。”《正字通·木部》:“桌,呼几案曰桌。”也曾经借用过“棹”,《朱子语类》卷九十:“同人在旅中遇有私忌,于所舍设棹,炷香可否?”后来在字形演变过程中,“棹”淘汰,只剩下“桌”,沿用至今。在文献出现的时间上,“棹”早于“桌”,所以《燕说》定的本字是“棹”,而不是使用更广泛的“桌”,由于这个原因,《燕说》在引用《正字通》的时候,宁远选择“倚卓也”,而不引用“呼几案曰桌”。

二、《燕说》词条分析

《燕说》收录的600条俚语,按照与现在使用状况的对比,可以分为两类:沿用的词、失传的词,前者有253条,后者有247条。

(一)沿用的词

沿用的词,是指从《燕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方言词,这一类方言词没有唐山特有的方言词,都是与其他地方一起使用的方言词。唐山方言现在属于北方方言冀鲁官话,这类词有许多是与北方方言其它官话区共有的。

沿用的词有253条,分共为两类,一类是词形不变的词,有163个,一类是词形变化的词,有90个。

1. 词形不变的词

这类词一直沿用到现在,没有发生变化,例如矬、絮叨、掉换、旷荡、卖弄、平白、把滑(以上卷一)、抻、戳、掐、揞、捎、犟、亏(以上卷二)、汪、坝、炕、打夯、沤、楥、麻擣(以上卷三)、跐、妞儿、瘪、一出、穷棒子、人情、人事(以上卷四)等等。

讥人自夸曰卖弄。《后汉书·朱浮传》:“浮代窦融为大司空,坐卖弄国恩免。”(卷一)

得力曰亏。亏本为欠缺之义,俗为效力者反曰亏。按:吕云浮《六书音义辨证》载成祖谓仁

孝皇后曰:“媳妇儿好,他日我家事亏他撑持。”

则此言明初已然,盖尽力者不无亏伤也。(卷二)以碎麻和灰土曰麻擣。按:《唐六典》:“(京兆岁送)麻擣二万斤。”《梦溪笔谈》:“韩王

治第,麻擣钱一千二百余贯。”知其名由来已久。

(卷三)

一番曰一出。《世说》:“(林公)答人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卷四)

以上四个方言词现在仍然还在用,每个词都列出方言本字和最早出处,第二条还解释了词义产生的原因。

第一条,卖弄的含义是故意显示、炫耀,不过现在唐山本地人较少使用卖弄,使用比较多的是卖弄的同义词显摆,例如,“她老爱在别人面前显摆她家有钱。”

第二条,“得力曰亏”,这里亏是幸亏、多亏的意思,即表示由于别人的帮助,得到好处或者避免了不幸。亏的这个用法在北方方言中的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以及徽语方言区都广泛存在,例如胶辽官话,“这回亏着你,不的话就找不着路了。”《燕说》认为亏的得力义出现在明初,实际上在元代就出现了,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学士,这多亏了你也。”

第三条,麻擣是扮和了泥灰的碎麻,可以用来涂墙,在其它地方也有,例如河北盐山、青县、南皮,河南获嘉。《梦溪笔谈》例出自卷二十四《杂志一》,原文是“麻捣”。

第四条,一出的含义是一回、一次,例如,“你怎么闹了这么一出?”

这一类词有的变成了普通话的词语,或者本身就是通用语的词,例如卖弄、亏;有些变成很多方言区都使用的

高光新:《燕说》与清末唐山方言词汇

-11-

词语,例如麻擣。

2. 词形变化的词

这一类词有90个,到现在词形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燕说》的目的是考证方言本字,所以只列最早的字形,而不列最通用的字形,因而有些词的词形与现在不同;二是时代发展,语音、词义发生变化,导致词形有变化。

(1)方言本字与今用字不同

这类词有82个,例如媌条(苗条)、躭悮(耽误)、遭獭(糟蹋)(以上卷一,括号内为现在的词形,下同)、浏(溜)、担(掸)、穵(挖)、煺(退)(以上卷二)、马闸子(马扎子)、衚衕(胡同)、乌腊(乌拉)、补靪(补丁)(以上卷三)、火(豁)、弹(蛋)、一傮(一遭)、拾没(什么)(以上卷四),等等。

长曰媌条。《客座赘语》:“南都言人之长曰媌条。”(卷一)

以羽毛布帛去尘曰担。担,音亶,与笪同。《广雅》:“击也。”《玉篇》:“拂也。”俗以通担负之担,谬。《礼·内则》:“桃曰胆之。”注:“桃多毛,拭治去之,令青滑如胆也。”并可与担字通用。(卷二)

皮鞋曰乌腊。《事物原始》:“辽东军人着靴名护腊。”护腊当即乌腊,今奉天出乌腊草,用以荐履最暖。(卷三)

不知而问曰拾没。俗讹为什么,见《字典》。(卷四)

第一条,媌的本义是纤美,《方言》第一:“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在西汉时期,女子长得美并且纤瘦,在陕西山西一带叫娥,在河北山东一带叫媌。苗单用的时候没有纤美这个含义,所以《燕说》定的本字是媌,但是现在表示女性身材细长柔美的词是苗条,而不是媌条,《现代汉语词典》:“【苗条】:形(女子身材)细长柔美。”[2,p900]在汉语史上,实际上苗条出现的时间比媌条早,媌条出现在明代(《客座赘语》的作者是明代的顾起元),而苗条在元代就出现了,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

第二条,《玉篇·手部》:“担,拂也。”后来写作“掸”,《现代汉语词典》:“掸:动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2,p256]掸出现的历史比担稍微晚一点,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掸去热气,令如人体,于盆中和之。”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杨文鼎等编纂的《滦州志》卷八《方言》也赞同《燕说》的观点,《滦州志·方言》:“以羽毛布帛去尘曰担。”

第三条,乌腊是一种草,产在东北,茎叶晒干后可以

放在鞋子或靴子里保暖,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有乌腊草,近水而生,长细温软,荐履行冰雪中,足不知寒。”最初的词形是乌腊,现在变为乌拉,或者靰鞡,《现代汉语词典》:“【乌拉】:名东北地区冬天穿的一种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也作靰鞡。”[2,p1383]

第四条,以前许多方言区使用拾没这个词,《汉语方言大词典》[1,p4014]列出的方言区包括北方方言的冀鲁官话、中原官话,以及吴语、闽语,拾没就是现在的什么,《燕说》这么认为,当时的人也这么认为,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拾没》:“《字典》:‘不知而问曰拾没’……今北人所谓什么也。”但是,唐山本地对于“不知而问”使用的最多的,不是什么,而是“啥”,去声,一般不说“那是什么?”而说“那是啥?”这一点,清代杨文鼎等编纂的《滦州志》卷八《方言》就已经指出来了,《滦州志·方言》:“不知而问曰厦,犹云什么,亦云拾没,见《字典》。作厦,犹云作什么。咱着。犹云怎么着。”《滦州志》不仅记了方言的义,还记了方言的音,比《燕说》的记录更准确,现在唐山方言还在使用,只是字形变为“啥、作啥、咋着”,“啥”读去声。

(2)语音、词义发生变化

语音或者词义发生变化,导致词形发生变化,这类词有8个,例如:

手披物曰拨攋。攋,郎达切,音辣。《集韵》:“拨攋,手披也。”或作揦。(卷一)

应声曰阿。《老子》:“唯之与阿。”则阿为应声。(卷二)

拨攋的含义是用手把物分开,到现代汉语里词形发生变化,《现代汉语词典》:“【拨拉】b ō·l ɑ<口>动拨①:~算盘子。”[2,p96]“拨:①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门|~船◇~开云雾。”[2,p96]

《汉语方言大词典》:“【拨攋】①<动>用手或棍类拨动,扒拉。北京官话。北京[pa(u)55 la o ]把土~开再找|拿棍子在草丛中~出一条小道儿|他~开人群,钻了出去。②<动>分开。○

一中原官话。山东曲阜。清桂馥《札朴·乡言正字》:‘手披曰~。’○

二。’③<动>挨个儿挑选或数书目。北京官话。北京[pa(u)55 la o ]~来,~去,就剩下这几个能干活儿的了。”[1,p3295]

《汉语方言大词典》:“【拨揦】<动>披;用手分物。胶辽官话。山东牟平。1936年《牟平县志》:‘披曰~。’

山东临朐。1935年《临朐续志》:‘以手分物曰~。’”

[1,p3295]

《汉语方言大词典》:“【拨啦】①<动>拨开。北京官话。北京[pa(u)55 la o ]把这些碍脚的东西~开。”[1,p3295]

《燕说》记载的拨攋,到现代汉语,在普通话和方言里演变成四个词形:拨拉、拨攋、拨揦、拨啦,音有细微变化,义有新义产生。

第35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5月

-12- 现在,唐山方言语音的特点之一是在开口呼零声母前

加[?],口语中表示应答的词是“啊”[??],从“阿”到“啊”[??],语音发声变化,词形也变了。

2. 失传的词

失传的词是指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方言词,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有些事物、现象消失,相应的方言词就会消失;还有一些是被新的方言词代替,不再使用,这类词有247个。失传的词分为两类,一是所有方言区都不使用的词,二是唐山方言不使用而别的方言区还在使用,前一类是很难统计的,很难确定一个方言词是否真的退出了实际应用,因此我们不统计两个小类的具体数量。

延缓曰捱。捱,宜佳切,音厓。(卷二)

铁臭曰鉎。鉎音星。《集韵》:“铁衣也。”

亦作鍟。(卷三)

饮水曰哈。哈,色洽切,音喢,本作歃。《玉篇》:“以口歃饮。”《淮南子·泛训论》:“尝

一哈水而甘苦知矣。”又音合。(卷四)

睡曰困。志海禅师有“饥来吃饭困来眠”之语,尤西堂用作睏。按:《字典》无睏字。(卷四)

以上四个词,现在唐山方言已经不用了,但是山东方言还在使用,以五莲方言为例,捱的意思是拖延,例如“有病就上医院,别捱着了。”铁锈叫鉎疏(《五莲县志》[4]),喝水叫哈水,睡觉叫睏,“你困不困?”在五莲方言的含义是“你睡不睡?”其中鉎疏这个词,《山东方言研究》[5]认为山东方言保留的古语词。“饮水曰哈”这一条,据《河北省志·方言志》[6],河北的廊坊、唐山、沧州、保定、石家庄、大名、张家口,喝的读音都是[xγ],声母、韵母与普通话相同,廊坊属于北京官话区,唐山、沧州、保定、石家庄属于冀鲁官话区,大名属于中原官话,张家口属于晋语区,根据《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7],只有山东的烟台、青岛、诸城,喝的读音是[xa],都属于胶辽官话区。类似的唐山方言不用而山东方言还用的词,在《燕说》里还有。

三、说明的问题

《燕说》是史梦兰作于清末的方言类训诂著作,他记录的方言词有很多一直在沿用,说明方言词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也有很多失传了。

随着时间推移,有些方言词汇消失,但是,《燕说》所记录的是否都是当时的方言词,还不能判断。史梦兰是学者,他编纂的辞典还有《叠雅》等,他的训诂学功底深厚。而《燕说》记录的方言词,现在有些是普通话的词,有些在口语里几乎不说,例如懵懂、怂恿(卷一),有的记录不准确,例如对“不知而问”的记录,《燕说》是“拾没”,而《滦州志》的记录是“厦、作厦、咱着”,前者源自《康熙字典》,后者依据口语,后者更切合实际。再考虑到《燕说》的编纂目的是考证方言本字,而不是记录方言,因此《燕说》所记录的方言词汇比较文雅,并且大部分有历史出处,所以,《燕说》记录的方言词与口语的契合度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燕说》里消失的方言词,有些现在唐山方言不用了,而山东方言还在使用,这是移民的原因造成的,山东移民带来山东方言词,当时还在使用,随着时间推移,在唐山消失了,而在原地山东还保留着。明代大量山东移民迁到唐山,《中国移民史》[8]曾对明代永乐之前抚宁、迁西、迁安三县村庄的原籍进行抽样统计,175个村庄,原籍山东的有100个,原籍山西的有17个,本地自有的仅有25个,其余来自其他地方。山东籍村子数量比例竟然高达57%。随着移民进入,方言也会随之被带进来,并与当地原有方言逐渐融合在一起,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新的方言的形成,移民的方言有些会逐渐淡化。现在唐山和山东西北部都属于冀鲁官话,看来是有历史的。

[参考文献]

[1] 许宝华,等.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 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五莲县志编委会.五莲县志[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2:640.

[5] 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141.

[6] 河北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河北省志·方言志[Z].北京:

方志出版社,2005.

[7] 陈章太,李行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Z].北京:语

文出版社,1996:3094-3094.

[8] 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五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

社,1997:342.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河北唐山方言土语词汇

河北唐山方言土语词汇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河北唐山方言土语词汇,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唐山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河北“土语群”中的唐山语系统。具体到唐山境内的10县5区两个农场,大体分3种方言,一种是唐山方言,含丰润、玉田、遵化,唐山市区;一种是乐亭方言,含滦县、乐亭、滦南、丰南、唐海地区;一种是迁西方言,含迁安、迁西地区。 前天:前儿个 拂晓:傍亮儿 黎明:挑哨儿前儿 中午:晌午、晌火 过午:过晌儿、晌火歪 傍晚:傍黑歇、擦黑儿、后晌黑 夜晚:黑歇、黑家 一个月左右:个月期程 何时:多前儿、多咎、多怎 现在:马抡前儿 时间太远:猴年马月

昨晚上:夜儿黑介 一些日子:这程子 除夕:午年黑家、午节黑介 什么时候:多前儿 过些日子:改日 年底:年底下、年根下、年根前儿 日历:月份牌儿 东边:东半拉 上边:上音个 大雨:箭杆子雨 鹅毛大雪:棉花套子雪 细雨:牛毛雨 气候:天道 公马:儿马、儿马子 公牛:牝牛、犍子 公猪:跑拉、跑卵子、骚拉子、豕宗儿公狗:牙狗 公猫:郎猫儿 大牲畜:头伕 蜗牛:牛磨磨儿 蝌蚪:蛤蟆卡吃儿、蛤蟆科子 泥鳅:泥巴沟、泥钻子

壁虎:蝎虎鲁子 蜈蚣:钱串子 跳蚤:狗崩子 鲫鱼:叽咕拉儿、刮子 螃蟹;螃盖、螃开、螃改 猫头鹰:咕咕鸟、夜猫子、猫葫芦头蜻蜓:蚂螂 螳螂:刀螂、猴螂 额:天棱盖子、脑瓜门子、兴火 门子 膝盖:拨楞盖子 眼屎:眵沫糊 鼻涕:脓带 乳房:妈妈 接吻:亲嘴 私生子:麦猫儿 游手好闲人:唠叨帮子、油不楞子无用人:废物鸡、脓包、熊蛋包 吃亏的人:冤大脑袋 无骨气人:松包 客人:且 狡猾的人:油子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

第三章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 第一节词汇差异的表现 汉语方言在词汇上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例如,北京叫“白薯”的,济南叫“地瓜”,太原叫“红薯”,西安叫“红苕”,宝鸡叫“红芋”,武汉叫“苕”,扬州叫“山芋”,广州叫“番薯”。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词形差异 词形差异表现在词根、词缀或语素顺序不同三个方面。 首先看词根差异“吃饭”的“吃”,梅县、广州和福州等地说“食”。“狗”福州说“犬”。“书”厦门说“册”。“锅”,苏州、温州、广州、梅县人说“镬”,福建人说“鼎”。“闻”,南昌、温州说“嗅”,梅县、厦门说“鼻”。“喝”,广州人说“饮”。“走”,梅县、广州、厦门说“行”。“跑”,广州、厦门说“走”。“眼睛”,潮州说“目”。“眉毛”,潮州说“目毛”。“翅膀”,温州、广州、厦门、潮州说“翼”。“筷子”,温州、厦门、福州说“箸”。 再看词缀差异。 “鼻子”,苏州、温州说“鼻头”。“锄”,武汉、广州、厦门说“锄头”。“金子”,温州、潮州、福州说“金”。“木头”,广州说“木”。 最后看语素顺序差异“客人”,温州、长沙、南昌、梅县、广州、厦门、福州说“人客”。“公马、公驴、公羊”,广州、厦门说“马公、驴公、羊公”。“母马、母驴、母羊”,厦门、福州说“马母、驴母、羊母”。 二、词义差异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个方面,非理性意义又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 首先看理性意义的差异词义的范围大小在不同方言可能会有差异。苏州话“馒头”和“包子”不分,都叫“馒头”,要区别,“馒头”叫“大包子馒头”或“实心馒头”。长沙话“苍蝇”和“蚊子”都叫“蚊子”,要区别,“苍蝇”叫“饭蚊子”,“蚊子”叫“夜蚊子”。梅县、广州、厦门和福州“肥”和“胖”不分,都叫“肥”(香港演员沈殿霞“肥肥”)。 下面看非理性意义中的感情色彩差异“老头儿”和“老头子”,北京话和济南话前者带褒义,是爱称,后者带贬义,是憎称。合肥、扬州和南昌只说“老头子”,没有贬义。 再看语体色彩差异官话方言里,偶尔也说“何如”、“未曾”、“见笑”、“系”(某某人系陕西凤翔县人),显得文言味很重,带有书面语色彩。但在福州(何如:怎么样),莆田话(未曾:还没有),厦门(见笑:羞耻),广州(系:是)都是十分通俗的口语。 最后看形象色彩差异“萤火虫”,苏州话叫“游火虫”,南昌叫“夜火虫”。“香蕉”,梅县、厦门、潮州又叫“弓焦”。“黄瓜”,厦门叫“刺瓜”,潮州叫“吊瓜”。 三、形义无关 有些概念在某些方言用一个词表达,在某些方言必须用词组来表达,或者根本不存在这个概念。例如,“回家”在一些方言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凤翔话只能说“回来”、“回去”,上海话只说“转去”、“转来”,厦门话只能说“倒去”、“倒来”。又比如,上海话的“拆烂污”比喻不负责任,把事情弄得难以收拾,西安话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说法。 思考题: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第二节词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总起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现实现象的影响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王雨丛1 ,吴先文 2 (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 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 1 概况 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 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1] 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 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 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1] 目前市区的口音已被通行语普通话严重同化,只有在市区以外的肥东、肥西和长丰等地,还保留着传统的合肥方言。1.2 方言调查概况1.2.1 调查方法 首先以文献[2]作为调查分类 方言词汇的参考,走访合作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 查中根据方言具体情况增减项目或细分项目,比如 “日常生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衣、食、住、行”等类别。调查中认真记录每一条合肥土话字词,加注方言注音,再与普通话对照;多方搜集方言词汇后,参 考有关文献[3-6] ,核对、确定。最后,再根据自己的 研究目的和收集方言词汇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类研究。调查本着求实的原则,一切以语言本身的事实为依据。1.2.2 词汇调查合作人 肥西县一对中年夫妇刘金志、吴霞:高中文化;老太太赵红珍:62岁,学历不详;张伟:23岁,合肥某高校毕业班学生;王军:39岁,大学教师;高晴:退休职工,50岁,中专学历。1.2.3 音标符号 词汇一律用潘悟云国际音标符号[7] 标注读音。另外:“?”为轻声标号;“⌒”为连读 标号;注音字母的上下数字标号,如“ 212 21”,为读音 变调的调值。 2 合肥方言中常用词汇调查分类表调查词条约1000条,按意义分为23类: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身体;疾病、医疗;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 事;日常生活;交际;商业;教育、文体;动作;方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量词。 有不同的读音,将其另一读音或说法用括号标示。释文中用“~”代替该字或被释词语。有不同 收稿日期:2007-06-04 修回日期:2008-05-19 作者简介:王雨丛(1983—),女,安徽合肥人,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吴先文(1974—),男,安徽枞阳人,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9月 第25卷第5期 Sep t .2008Vol .25No .5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

浅谈方言与其地域文化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地域的多个文化特征,来揭示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相互关系。让我们感受地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生活。 【关键词】方言地域文化历史地理环境文化习俗 前言 方言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通语有所差异的话。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其中的规律是一样的,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分体,二者之间是大同和小异的关系。 正文 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一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者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便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有哪些重要的视角?应该着重发掘哪些方面的语言事实,考察哪些方面的文化特征? 一方言与地方历史 我们都知道,方言是历史上形成的,现存的方言的许多特征只有联系地方史料才能正确理解。比如闽语区大家都知道的“妈祖”、“天妃”,也进入了方言口语:泉州人把面目威严的女人喻为“天妃妈”。由此可见历史人物在当地的深远影响,在方言中留下的印记。 语曰:“四川一百单八县,县县有方言。”清代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后,外省各种移民民系在四川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聚落形式,各从其俗,各得其所。与外人交流用四川官话,平时家人聚谈或同籍交谈则用原籍方言,谓为“打乡谈”。例如“打帮帮腔”本指川戏高腔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后台专人紧接台前人物的唱腔或道白,以传达烘托句中人物的复杂感情活动和心理活动。“打吆喝”打招呼:是人们相遇时即兴的问话。在四川传统教育中特别包含了“要喊人”,开县人打招呼,开口闭口都是“你俩儿”,显得十分亲热。

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的四川方言词语

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的四川方言词语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则从口头和书面上承载了文化。每种语言都是该民族长期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一片天地。方言虽然只是语言的分支,但是方言的文化蕴涵、文化价值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本文就通过将四川方言中的各种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及语义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四川方言的发展演变规律,展示出四川方言的生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将这笔重要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去。 关键词:四川方言词语比较地域文化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四川简称“川”,以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而得名。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首都今直辖市重庆)、蜀国(首都今四川成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今又以成渝为主体的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产生与四川地区的四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可以说,四川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末年,杨雄《方言》记述“梁益之间”或“西南蜀汉”之类的方言词汇就说明当时的四川地区已经有方言的出现,算起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明代李实的方言著作《蜀语》算是四川方言的第一本专著吧。到了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大量外来人口迁移到四川。这次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对四川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语言上来说,这次移民使得四川本土方言与外来方言共存于四川这片土地上,并且经过时间的交融,外来方言早已影响了原有的四川方言,逐渐形成了今天“四川一百单八县,县县有方言”,且杂有客家话、湘语等的“新”的四川方言。 成都话是四川官话的代表方言,在声韵调系统上,与成都话相同或者相近的方言点最多,在全省居首。其次,成都话具有权威性,四川境内的方言广播、方言话剧、方言电影电视、方言小品等一般都采用成都话。成都话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权威行事历史必然的产物,因此现在四川方言中诸多的方言词语也是从成都话中产生出来并流传开来。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方言词语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在四川重庆地区多山、多沟、多坎,平地较少,就算有也是面积较小的。因

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

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 王振全(男,1951年生,副教授,唐山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摘要:唐山方言是我国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脉,它以语音平重、调门坦直、词语诙谐为特征,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许多作品因使用唐山方言而增加了不少艺术魅力。研究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更好地发挥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每个语言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风格和特点;方言的形成;科学运用 唐山方言作为地方性语言,是我国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脉,是我国语言大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对丰富和发展汉语语汇,繁荣民族文化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一、唐山方言具有特殊的风格和特点 唐山方言属于汉语北方语系,主要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但在语音、语调、节奏和一定语法构成上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其发音组词等习惯,脱化出带有地方性的词语和俗语。 首先,唐山方言的发音上声词多被平声词代替。比如:你们想去干啥?普通话一般为ni214 men xiang214 qu51 gan51 sha35,“sha35”的唐山方言却是“sha55”。又比如:“全是你的错”中的“全”字,普通话发音“quan35”,而唐山方言发音为“quan55”。唐山方言在唐山地域语言中也有其一定的差别,根据语音近似区域可分为六种类型,即东南部沿海一带,以乐亭、滦南、唐海东部为语音带,南部以丰南、唐海西为语音带,中部以市区、丰润、玉田语音带和以北部山区、迁西、迁安语音带,东部以平原的滦县为语音带。另外,北部山区的遵化由于民俗民风具有历史特殊性,可称为遵化语音带。 东南部沿海乐亭、滦南语音带,语音语调优美,是唐山方言的代表。其特点是语音委婉,语调清丽,调尾拖长,富于变化,如同唱歌一样。如说:“我们乐亭大米是天下一绝。”“wo men55 lao214 ting da55 mi55 shi35 tian55 xia35 yi55 jue35。”此处,“我”发“wo”。正是因为这种语音特点,人民群众才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创造出京东地区重要的地方剧种,中国四大剧种之一——评剧,以及独特的曲艺艺术形式——乐亭大鼓。 滦县方言与东南沿海语音带方言有些相似,发音与普通话的韵母的差异很大。如:iü不分,o异读成e,将ü读成üi,另外儿化词语较多,如:风车儿、私事儿、买梨儿。 中部地区语音属于进化发展的唐山方言,有些接近普通话的发音方式,但多数词语发音仍以平声字为主,语调直平,语音浓重,没有南部地带语音的拖腔。 北部地带语音富于色彩。除了中部语音带的直平以外,在语音的尾部多些儿化,在发音时,舌前舌后音发不清楚,比如把“三”说成“山”,把“四”说成“是”。一些词语吐字不准,如我们的“我”(wo214)吐成“wou214”,“小猪崽儿”说成小猪“zhai214”。 遵化语音带在唐山方言中最接近普通话。因为在语音的发展中大量接受东北方言的影响,同时具有唐山中南部语音带的风格,所以发音时平、上、去、入四声分明,但语调平直、浑厚,少委婉、清丽。 因此,赵立新、戴连第先生所著的《唐山方言与普通话》一书中强调,声调是唐山方言与普通话区别的最大方面。采用语谱分析软件记录唐山方言各语音带的声调五度值情况,结果是:一是阴平调的调型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为高平调,只是略有升降。二是上升调的调型与普通话一致,为降声调(乐亭、滦南除外)。三是去声调的调型与普通话完全一致,为全降调。四是阳平调在四个调类中与普通话差异最大,丰南、唐海和迁西、迁安两个语音带调型与普通话一致。滦县的调型为高起略降后稍上扬,乐亭调型为降升降,滦南的阳平调与阴平调基本一致。另外,唐山方言的俗语以及词语结构在语言发展的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民间俗语质朴简练,形象绰约,风趣诙谐。比如说家用水壶,俗称“掉子”,家用风箱叫“风掀”,农用犁叫“耠子”,理发叫“剃头”,河边叫“河沿”,水桶叫“水筲”,抹布叫“麻布”,吵起来叫“广起来”,把疑问词“什么”说成“啥”,“怎么”叫“咋啦”,“这个”叫“那个”。构词方式也有一定的特点。使用重叠词很多,如,个个,揪揪。名词也使用重叠字,如蛐蛐,蝈蝈。在词尾加“子”也是许多人的说话习惯,如,棍子,小子,“麻涮子”。还有,被动句使用“被”字很少。把“被”字换成“给、受、挨、遭、叫、让、由”……许多动词的使用,加以比喻和修饰。如参加,叫“掺和掺和”,“摄个摄个”,“拿下来”叫“弄下来”。“打他”叫“收拾他”,“整人”叫“踩咕人”。 人们习惯用民俗用语。说话前要说“那个啥”和“这回吧”,“甭想”,“傻样”,迁

平顶山方言词汇现状研究

收稿日期:2007-08-28;修回日期:2007-09-17 作者简介:段亚广(1970-),男,河南上蔡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方言及音韵研究。 第25卷第3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月Vol.25No.3Jour nal of Zhouko u Normal University M ay 2008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段亚广 1,2 (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在过去五十多年的研究中,河南方言大致以197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文章概括分析了这两个研究阶段中各自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河南方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方言;历史和现状;方向和课题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8)03-0113-03 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文化优势,河南方言在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其语音也被称为中原音、中州音、汴洛音,在汉语史上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后,汉语方言学在全国勃然兴起,至今方兴未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着重要汉语史价值的河南方言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者寥寥无几,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屈指可数。河南方言研究在当代方言学中的缺席造成今天汉语史和方言学研究的断链。在研究中,凡涉及到河南方言,大家深感手头材料捉襟见肘。本文拟就近五十年来的河南方言研究作一总括式评价,并对河南方言研究的未来提出一己之见,以期引起河南甚或更多的语言工作者来关注河南方言、研究河南方言。 一、河南方言研究历史概述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河南方言研究文章,是1935年以河南通志馆的名义发表于 河南教育月 刊 上的 河南方言调查 [1] ,而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方言研究始于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可见河南方言研究的起步并不晚。此后,直至今天,河南方言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事实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57-1965年,其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全国方言普查。1950年,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成立,并于1954年成立了由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的方言组。1956年为了推广普通话,高教部、教育部下达了进行方言普查的指示。 两年多时间里,全国总共调查了1849个市县的汉 语方言。 [2] 河南省承担此次任务的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负责人是张启焕、陈天福、程仪。这次方言普查共调查了河南方言123个点[3],成果是十本手册和一本书。十本手册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信阳、许昌、漯河、濮阳、新乡、安阳等地区学习普通话手册,一本书是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程仪,1959),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河南方言普查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即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因此,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了河南方言同普通话规律的对照上[4]。语音部分稍详,词汇和语法较略。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水平,这些研究还局限于非常基础的描写,并且在字表的设计、词条的挑选、语法例句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今天看来这些材料的价值有限,但它们毕竟是河南方言研究的早期材料,历史意义尤显可贵。 另外,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赵月朋和贺巍在 中国语文 和 方言与普通话信刊 发表的几篇论文。赵月朋是最早关注洛阳方言的人,这一时期他发表的三篇论文中有一篇谈到了洛阳方言的语法现 象,实开方言语法研究之先河。贺巍先生的三篇文章都是关于获嘉方言的,有一篇谈到了韵母的音变问题,也较有价值。 第二阶段,1979-1999年。1979年 方言 杂志创刊,1981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当代方言学的复兴。1979年学位制实行,一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方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方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方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人之间通过方言的交流也同时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通用的,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在一般情况下,方言形成的同时也在这个地域内形成了文化。方言和这个地域内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的。 英国的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忠实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的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总体上来说语言反映着民族文化,而方言则反映着地域文化。由此可见,方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使用相同或者相似方言的人们,往往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风俗习惯,在心理、情感、思维、气质、行为等方面也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方言也说明他们的文化环境上的某种差异。从各地方言中同名异物或者同物异名的现象,我们能体会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各地民俗文化风貌的差异。 方言词汇的差异有时候能体现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汉语方言的读音,也会影响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形成。研究语言不了解民族文

化就不能有真切的理解,研究方言也必须关注地域文化,换个角度看,要了解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透过语言和方言这个载体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正是许多交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现实生活的例子和语言文化研究成果中不难看出,方言离不开文化,方言和同一地域内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长期的共存中共同发展,相互影响。透过方言可以研究一地域的文化,通过文化也可以更好的研究本地的方言。

唐山话大全(修订版)

《唐山话大全》——学唐山话必备表示吃惊说掣家伙雷泽。 说打扮、化妆叫扎顾。 表示可能说星呗。 表示不确定说谁道。 说能力叫能内。 表示不知道叫知不道。 表示知道叫值豆咧。 表示不严重说不显。 表示有个性叫格仄。 表示骗说瞎胡/瞎掰/互楞。 说粗叫发实。 说细叫戏溜。 说小叫老。 说长叫常波。 说宽叫宽抽。 说窄叫狭摘。 管掀叫粥。 管摇摆叫摇憨。 管晃动叫晃登。 管歪斜叫摘楞。 管行动叫动恨。 说某物忘在某处叫辣。 说清晰叫真期。 说痒叫咬。 又痛又痒叫刺啂跌哄。 说发抖叫突突。 说放叫撂/搁。 说赶快叫赶紧的。

管削叫片。 管称叫邀。 管好笑叫着乐。 管冷叫冻跌哄。 管感冒叫冻住咧。 说短暂见面叫打个卯。 表示不行说拉倒。 说打滑叫呲楞。 说记不住叫记不竹。 表示聒噪说星星。 表示厌恶语气的后缀词语是吧唧。表示因为说此用/拥用。 说昨天叫烈跟儿。 说今天叫接跟儿。 说明天叫鸣儿跟儿。 说上午叫凿谢。 说中午叫商货。 说下午叫后们傻儿。 说晚上叫猴胜。 说行、好、可以叫中。 说不冷不热叫无乐不极。 说硬土叫土了卡/土咖啦。 说创伤叫秃噜皮。 说愈合叫定嘎嘎儿。 说怪物叫妈猴儿。 说膝盖叫波愣盖。 说番茄叫火柿子。 说鸡蛋叫白果。 说蛇叫长虫。

说水桶叫水烧。 说鞭炮叫炮铳。 说三轮农用车叫三马子。说洗碗刷叫吹处。 说水勺叫水咬子。 说故意叫净古引儿的。 说偶尔叫花岔。 说本来叫地根儿。 说毒毛虫叫妈饺子。 说蜗牛叫水摸摸。 说粗糙叫拉巴。 说涎叫哈拉子。 说皴叫嘎啵泥。 说鼻涕叫能戴。 说眼屎叫吃吗呼。 说手指叫手值透。 说指甲叫之根儿/之介。说麻雀叫家巧儿。 说自己叫静葛。 说谁叫师诶。 说赞同叫那科奔儿跌。 说反问叫还是跌。 说走开叫且类。 说没有叫妹优。 说不要叫蹩biè优。 说嗅叫厅。 说打嗝叫打宝该/打隔这。说什么时候叫多前儿。

(完整版)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09人类学姜维09313039 海南闽语俗称海南话,是海南岛第一大汉语方言。从宋代开始,福建移民络绎不绝地经海路迁往海南,对海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福建人所带来的闽方言经过千里的辗转和数代的融合变迁,虽然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但又表现出了不少的变异,与福建闽语间已不能自由地通话了。 一.海南方言的词汇特征 ⒈海南方言具有体现当地特色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海南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语言,是海南民间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海南岛物质生产落后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海南人民纯朴的民风民俗。在海南方言中,所有民俗行为前基本都加上个“做”字,如北方方言中的“过年”,在海南方言中则被说成“做年”,北方方言称生活为“过日子”,而海南方言则叫“做吃”。把“过日子”称为“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低质的生存状态——吃时为了做,做是为了吃,以及朴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只有做才能有吃。又如,北方方言称到集市上去买卖货品的现象为“赶集”,而在海南方言中则称为“发市”,而“发”字又与“发财”的“发”字同字,这其中就蕴含了老百姓想发财致富,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古朴愿望。因为集市越兴旺发达,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换的人数越多,则意味着集市上的商品就越丰富,那么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过得越好。 2.相对于普通话海南方言存在逆词序的现象 “逆词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关词语在排列的次序上不合乎寻常的现象,这是相较于普通话而言的。而逆词序与普通话相比又可分出两种情况,即同构和逆构。同构只是较普通话而言单纯的顺序改变,如普通话说“喜欢”,而海南话则说“欢喜”;普通话说“外出”,而海南话说“出外”;普通话说“灾祸”,而海南话则说祸灾;普通话说“力气”,而海南话则说“气力”……而逆构则是较普通话而言不仅词的语序改变,而且还存在深层次上修饰关系的改变。这可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表示雌雄性动物的说法,这几乎可以套用到所有动物的身上。如普通话说“公牛”、“母牛”、“公猪”、“母猪”,而海南话分别对应为“牛公”、“牛母”、“猪哥”、“猪母”;另一反面是“囝”词尾,只要普通话不是对应以“子”尾词而是采用“小”词头便可构成逆序。如普通话说“小鸭子”、“小雨”、“小油灯”,而海南话则分别对应说“鸭囝”、“雨囝”、“油囝”。 3. 海南方言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 宋代时海南岛兴文重教的发祥期,在宋代以前海南只有少数私塾使教育落后,民俗荒梗。至宋代,当权者主张欲兴仁政必先教化的道理,崇尚文治,在海南也开始兴办学校,所以在海南话里还保留了大量宋代以后的古汉语。如用将稻子称为“禾”,将跑称为“走”,将玩称为“耍”;又如普通话说的“筷子”在海南话里称“箸”,而古汉中“箸”是指用以夹取东西的物品,引申为筷子之意。还有海南方言中“去番”、“番货”指的是“出洋”、“洋货”。其中的“番”字就保留了古汉中对“外国”的表达。此外,海南话中将“天亮”称为“天光”也是来自古汉的说法。 4.海南方言中受粤方言和闽方言的影响大 海南原来是隶属广东省的,直到1988年才从广东省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个省。所以

范文唐山方言与普通话对比概要

唐山方言与普通话对比概要 唐山话作为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别。总体来看,语音差异比较明显;语汇、语法差异相对较小。 一、声母主要差异 1.在部分开口呼韵母形成的零声母音节前加“n”形成非零声母音节。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 恶 e ne( nɑo) 恶心 袄ɑo nɑo;棉袄 爱ɑi nɑi;爱人 案ɑn nɑn;破案 藕ou nou;莲藕 碍ɑi nɑi;阻碍 恩en nen ;恩人 傲ɑo nɑo;骄傲 2.部分舌尖前声母(平舌音z、c、s)用舌尖后声母(翘舌音zh、ch、sh )代替。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平舌音读成了翘舌音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 森林sen shen 森

责ze zhe(zhai)责任 测ce che 测量 暂zɑn zhan 暂时 3.—些不送气声母被异读成送气声母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逮捕bu pu 逮捕 同胞bɑo pɑo 同胞 哺育bu pu 哺乳动物 遍地biɑn piɑn 遍地 包庇bi pi 包庇 麻痹bi pi 麻痹症 缔造di ti 取缔 堤坝di ti 河堤 撞倒zhuɑnɡchuɑnɡ撞车 比bi pi 比你强 4.一些送气声母被异读成不送气声母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媲美)上声pi bi(媲. 券quɑn juɑn 奖券

炽chi zhi 白炽灯 毗pi bi 毗邻 触chu zhu 接触 5.舌面音异读成舌尖前音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俊jun zun 俊俏英俊 就jiu zou(dou)就是就不就算就去6.双唇音“m”异读成舌尖中音“n”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棉miɑn niɑn(niɑo) 棉花 谬miu niu 谬论 7.擦音异读成塞擦音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机械xie jie 机械 朽xiu qiu 朽木 摔shuɑi zhuɑi 摔跟头 塞擦音异读成擦音8.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校jiɑo xiɑo 校对 酵jiɑo xiɑo 发酵

精编实用长沙口语方言俚语大全

精编实用长沙口语方言俚语大全 精编实用长沙口语、方言、俚语大全 濒临消失的长沙老话 1、啯【gó】这;啯杂【gó zá 】这个、这只、这件。还有啯哈、啯阿的说法。 2、冇【máo、mǎo】没,没有。通常习惯用…冒?字,纯粹是谐音。 3、杂【zá】量词:个、只、件、根、道等等。[例]啯杂路(事情);啯杂柱子;啯杂菜。 4、路【lǒu】事,事情,事件;收益,出路,希望。[例]我跟小倩结婚的…路?已经冇…路?哒。[例]今天练摊有…路?冇咯,冇么子蛮大的…路?,百把块钱的…路?。 5、港【gang】谐音字:讲,说。[例]今天公司的开业典礼,首先请总经理…港?话~[例]今天的演讲很精彩,把比较枯燥的理论…港?得深入浅出。 6、策【cè】调侃、挖苦、开玩笑;商量、讨论、辩驳;侃大山、扯闲谈。[例] 我只不过处哒一点小洋相,你们就莫…策?我哒咯。[例]我们再最后…策?一下明天谈判的议程。[例]你们几个在这里…策?什么咯,我们还不是…策?一些明星八卦。 7、呷【qiá】吃。[例]今天我请你…呷?饭,明天你请我…呷?饭,要得不咯,[例]这个菜(盐)放咸(hán)哒,只好少…呷?一点。[例]…呷?鱼…呷?肉,不如…呷?几根小菜舒服。 8、呿【kè】去: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注:长沙话…去?读(kè),很多人用…克?做谐音字很别扭,如果用…呿 ?来代替,就很好,表示是口语的…去?,读(kè),就非常完美。 9、,1,哎【ǎi】句末语气助词。[例](吵了两句嘴,老公要出差)你未必不去送他一下…哎?, 10、,2,摆【bai】词、句末语气助词,类似于吧、吗。[例](吵了两句嘴,老公要出差)你还是应该去送一下他…摆?。[例]是(的)…摆?,我就晓得是这么回事。[例]今天一天都没看见你,你是到你妈妈那里呿哒…摆?,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 一引言 (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 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 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1](P1-2)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

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研究讲解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 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研究 院(系)名称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陈彦蓉 指导老师金小栋 2015年5月10日

The graduation thesis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dergraduat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on the vocabulary of Enshi dialect grammar Department name Professional Name Name of student Chen Yan Rong Instructor Jin Xiao Dong On May 10, 2015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概述 (3) (一)恩施方言简介 (4) (二)恩施方言形成原因 (4) 二、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的运用 (4) (一)恩施方言的特殊发音 (5) (二)恩施方言的词汇运用 (5) (三)恩施方言的疑问句表达 (6) (四)恩施方言歇后语与俗语的特色 (6) (五)恩施方言与四川话的相同点 (7) 三、恩施方言的表现形式 (7) 四、恩施汉语方言的发展 (8) 结语 (8) 主要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恩施方言博大精深。兼容巴蜀文化之俗,荆楚文化之雅。恩施方言(又称本地土话),是土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交流语言。它带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有着恩施特有的人文底蕴,是恩施人民宝贵的文化结晶,也可以说是一条文明的长河,见证了恩施的发展。 本文主要恩施方言简介、恩施方言的词汇语法运用、恩施方言的特点、恩施汉语方言未来的发展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恩施方言;方言词汇语法;方言发展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重庆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阐释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3), 381-38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8e15650663.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e15650663.html,/10.12677/ml.2020.83052 Regional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ongqing Dialect Vocabulary Weiyan Tao, Youkui Xia*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School of Art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Apr. 24th, 2020; accepted: Jun. 3rd, 2020; published: Jun. 10th, 2020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as the saying goes, “ten li is different from one day”. “The name of the five sides, the different voice of speech”, has been since ancient times. Chongqing dialect (Chongq-ing dialect) belongs to the southwest mandarin of the northern dialect area. Although it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other branches of the northern dialect area, it also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It integrates itself in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and other aspects, especially vo-cabula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four aspects of Chongqing dialect characteristic nouns, dialect characteristic words, slang, Xiehouyu, trying to reflec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through these words of different semantic fields. Keywords Chongqing Dialect, Vocabulary, Region, Culture 重庆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阐释 陶苇燕,夏友奎*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0年4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3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10日 摘要 中国地域辽阔,俗话说“十里不同天”。“五方之名,言语异声”,自古已然。重庆方言(重庆话)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通讯作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