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大纲知识整理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大纲知识整理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大纲知识整理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大纲知识整理

第1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1. 管理学定义:

(1)广义:管理学是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的人文学科。

(2)狭义:管理学指20世纪以来主要通过近代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调查、试验、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的理论和知识。它是伴

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

2.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

早期管理思想:管理实践始于大规模集体活动的需要,始于政治控制的需要,始于战争,始于宗教,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发展奠定了基础

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奠定了认识基础

交换逻辑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背景

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工业革命及工厂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提出了需要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1856-1915)最根本贡献是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泰罗制的要点为: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适合

并愿意努力工作)

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

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

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合理的工作

定额、差别计件工资制)

双方合作(工人和雇主),共同致力于提供生产率

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

方法

实行职能工长制

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日常事务授权部下负责)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841-1925)提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营: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有六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生产)

商业活动(交换)

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控制和使用)

安全活动(财务和人身安全)

会计活动(记账、算账、成本核算和统计等)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是一种具有一般性的,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组织的一般职能,由五大要素或职能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一般管理理论的14条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

权力与责任对等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员工报酬

集权

等级系列

秩序

公平

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

团结合作

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科层制):马克斯韦伯(1864-1920)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核心理论包含三个方面

权威的基础:实质在于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官僚制的主要特征:

在劳动分工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把这些权利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按照不同职位权利的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系统,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

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能力的要求,根据技术资格挑选组织成员

管理人员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利处于拥有权利的地位,原则上所有人都服从制度规定,不是服从某个人

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需的权力,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

管理者的职务是他的职业,他有固定报酬,有按才干晋升的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某个人

官僚制的优越性:

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具有更优越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

性、稳定性

体现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

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需要

(2)近代管理理论:

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巴纳德(1886-1961)被誉为近代管理理论奠基人,西蒙、马奇、赛尔特发展形成组织管理流派组织论的管理理论: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

理论结构:个人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更侧重于说明管理的基础和管理的原理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理论:

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协调的行为或力的

系统,包含是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

非正式组织:是个人相互接触中无意识的带有体系化、类型

化特征的多种心理因素的体系

两种组织互为条件、互为制约、互为促进,组织是两者的统

组织平衡理论:组织平衡是组织与管理之间的联结环节组织内部个人和整体之间的平衡:关键为组织成员所作贡献

与从组织获得的各种诱因之间的比较

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键为组织目标的选择和组织目标

的实现两种过程

组织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的职能理论:管理人员最根本的职能是协调、实现组

织三方面的平衡,有三方面的基本职能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

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另外还要有领会组织的整体及其有关的整个形势,把握管理过程的艺术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梅奥(1880-1949)与罗特利斯伯格进行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过程的影响

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还有

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感情需要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要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

行为科学:20世纪60年代后,更多的被称为组织行为学,主要

涉及对个人需要、行为的研究,团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

究,激励方式研究和领导行为研究等方面

(3)当代管理理论:二战后,既有历史流派也有新的思想和主张,孔茨概况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主要流派:

管理过程流派: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

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物,开山鼻祖是法约尔,当代著名代表人物是孔茨,对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员配

备、领导(含激励)、控制

管理科学流派: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起始是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组织管理流派: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产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侧重于管理人员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奠基人是巴纳德,发展人为西蒙(决策问题研究)、马奇、赛尔特

行为科学流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梅奥-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

(双因素理论)、利克特(领导方式理论)

经验管理流派: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

象,重视案例分析,代表有德鲁克、戴尔

其他学说和流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

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文化理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重视为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员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物质的,制度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3. 管理历史演进的规律和线索:

(1)发展线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大的阶段性变化的最终力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发端于技术变化,然

后是劳动生产方式改变,再后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

化,然后是结构制度层面的变化,最后是意识形态,文化层

面的变化

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科学管理泰罗制-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企业制度方面、管理过程研究-企业与外部环境相关问题-文化层面问题

(2)发展趋势:

科学化、理性化线索(泰罗)

人道主义线索(梅奥、巴纳德)

管理过程线索(法约尔、孔茨)

实证分析线索

(3)管理涉及的层次和方面:

方面: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技术(技术要素)、经济(节约)、政治(集团之间)、文化(意识、观念)

层次:高层管理(决策、制度问题)、中层管理(承上启

下)、基层管理(具体效率问题)

第2章组织管理原理

1. 个体假设:管理学是关于人类集体化协作行为的协调的科学。

由独立的个体行为到集体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基

础。管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学习,研究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心理力量,对人的理性能力给出判断和假设,研究社会性的交往和学习过程

(1)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行为、需求、理性能力、学习过程

(2)不同假设:

经济人:指以完全追求私人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社会人:指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管理人:指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题,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只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令人满意的决策

2. 行为-现阶段:两个基本点:

(1)方向:取决于选择、决策,体现目的、知识、思维方式(2)强度:取决于心理力量、个人努力程度,体现情感

3. 学习-影响未来:学习主要是一种个人性质的活动,作为主体和

基础的是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两个层次(或方面)

是:

(1)个体学习:

特点: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在行为过程中学习,即在实践中学;

学习的模仿性质;有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

两种类型:在无重大环境变化前提下,因循既定方式的,渐进

的,累积的,连续的学习;当组织面临变革时,与组织变革相

伴的,非连续性的,飞跃的,革新性的学习

(2)组织学习:是组织作为人组成的集团的学习,是集团的知识、情报的积累和认识变化的提高,是个人学习相互作用的

产物

组织中的知识:个人的知识储备;属于组织的或大家共享或一

部分人享有的知识

组织学习过程的两个层次:企业通过有效的协调个人学习过

程,可以扩大属于个人知识储备中组织可以利用的部分,实现

组织的目标;组织层次上知识获得的方法有:个人知识转化为

组织共有知识;借助于信息沟通过程和决策过程,使个别的,

零散的知识加工综合成为系统知识

组织学习需解决的难题:如何在连续性的学习和变革性的学习

之间找到平衡

行为和学习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两者相互促进

4. 心理能量:促进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

当行为

A C (1)个人潜在心理能量的表面化

B D (2)个人能量围绕组织目标和任务的有效化

(3)管理体系给予个人的影响(4)企业中个人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

协调和调节组织整体力量的过程和机制:

个人与组织及组织价值观的一体化过程(维护、促进、形成、

宣扬组织价值观)

相互影响机制(创造组织气氛和管理者自身感染作为)

集团的活力(有效利用矛盾和不均衡力量,利用挑战和压力调

动个体工作积极性)

学习和心理能量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关系,但有限度

学习-信息蓄积-成功-能量改变:侧重个体层次的轨迹,有两种

能量改变方向:提高或减小

学习-信息共有-相互激励-集团能量:侧重集团学习过程,一种能量改变:提高

5.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基本点:

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是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为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

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方法、时间、质和量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

三要素:

协作意愿:强度与组织规模成反比,会不断变化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会不断变化

信息沟通:是组织成员理解共同目标,相互沟通、协同工作的条件,是组织的基础,信息沟通的渠道越长,失真的程度越

高,组织机构和制度框架是信息沟通的正规渠道和规则

(2)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特征:

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

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以心理特征为基础形成的

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

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3)两种组织的相互作用: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

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

促进信息沟通

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

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长期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

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

现实的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是同一个组织的两个侧面,互为条件,共存于一个组织中

两者统一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本质

两者一体化程度反映组织实际状况

组织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

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部分与难以科学化、非理

性化部分区别开来:正式侧面-技术性、规律性、必然性、一般性;非正式侧面-个性、心理特性、思维方式、风土文化、价值观念

揭示了组织管理中最基本事实,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

理艺术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 组织平衡:是正式组织与组织内外全部制约、影响因素的平

衡,是构成组织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1)组织内部平衡:通过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置、制度化管理、激励、领导、企业文化等职能活动实现

定义: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直接相关因素:

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关键因素,必须设法改变个人动机

诱因的分配过程:经济有效的综合运用提供诱因的方法和采用说服教育、强制的方法。诱因满足个体需求有局限性,说服教育方法和强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动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结构意义上的诱因分配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可供分配的资源,与环境平衡相关(2)组织与环境的平衡:与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过程等职能相关

基本点:组织要适应环境而不可能是环境满足组织,但组织也能一定范围内发挥能动性,对环境因素做出选择和创造或影响环境

实现要点:

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目标是组织与环境的联合点,

正确合理的目标是平衡的先决条件

目标实现程度:即组织效率,是组织运用一切资源实施实际目

标及战略安排的效果。取决于各种组织要素的协调性;协作过

程中各主要侧面之间的协调性;组织内部平衡状况

组织平衡是内外平衡的统一,两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诱因与贡献取得平衡,组织获得成员较高程度的努力,有助于

实现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效率高,组织与环境平衡实现程度高,可以为实现内部平

衡积累资源创造条件

(3)组织动态平衡: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就是不断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动态平衡也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

件,实现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稳定和变革的矛盾,要

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和处理问题

7. 管理概念和管理职能:

(1)概念: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基本点:

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组织内部两大类行为是从事各种具体

操作活动的操作行为和专门对各种操作行为起协调作用的管理

行为(一般性协调行为)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实质在于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

力量,形成一致

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是以组织目标为出发点,依据和标

准的有目的的协调行为

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

标战略决策、调整、转化、实现过程的行为

(2)职能:当代管理职能学派概况为: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设定目标,使之转化为具体协作活

动,实现动态平衡

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基本内容:确立和调整组织结构;

配备和控制管理人员;利用非正式沟通

确保必要的活动:劝诱个人参加组织协作;增强成员协作意愿领导:领导职能,企业文化

第3章企业和企业制度

1. 企业:

(1)定义: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

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

主体

(2)特征: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是独立的经济组织,区别于政治、社会组织和团体,也不是政府行为管理机构的附属物

财产支配关系是企业根本特征之一,财产支配是首要支配

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并不断增加盈利,自负盈亏是企业重要的特征

企业的职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向社会提供适销商品和优质服务

(3)企业的多面性:典型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质,非典型市场经济环境

下,上述几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 所有权和产权:

(1)所有权:是指对主体拥有财富这一特定事实给予社会性的认可和保护,基本点:

所有权依照严格的法定方式取得

所有权具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四项权能,所有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使其中任何一项权能

所有权具有排他性,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排除他人对所有权行使过程的干预

所有权可部分地转让给他人,但处分权只能有所有者行使

所有者在所有权遭到侵害时,可以诉诸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2)产权:是所有权的经济用语,强调的是谁行使各种实质性的

所有权

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是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一种行为关系,界定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如何补偿的规则

判断产权是否完整:排他的使用权;自由的转让权;收入的享用权,三者都拥有为完整,受限制或禁止为残缺

产权制度的功能:最基本功能是明确规定产权主体对客体的关系,以及不同产权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产权结构是否有效率,主要是看它能否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有效的激励

产权的分类:按行使权利的主体分为

私有产权:把资源的使用和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界定给一个特定的人,他可以把这些权利同其他附着了类似权利的物品相交换,可以通过契约将这些权利转让给其他人,对这些权利的使用不应受到限制。这种产权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共有产权: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共同体拥有的权利,他排除了共同体外的成员和国家对共同体内的任何成员行使这些权利的干扰,共有产权下会产生很多内耗、争执、财产关系不明确,不理想

国有产权:理论上指这些权利由国家拥有,国家按照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国有产权下,权利由国际选择的代理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行使,也会导致财产权利难以发挥作用,不理想

3. 企业形态:

(1)区别企业制度或企业形态的基本特征:

企业是谁的,企业财产归谁所有

有谁承担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

出资者具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

(2)企业发展过程:私营企业-股份公司-跨国公司

量变:资本集中程度方面

质变:由无限责任变为有限责任,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由完全结合而逐步分离

(3)私营企业:指个人企业和在个人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合伙公司,两合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形态

个人企业:是个人独资设立,个人所有、经营的企业。是企业最原始的形态。不具备法人资格,个人拥有全部股份的股份公司也可以视为个人企业

特点:投资者拥有全部经营权,并承担全部经营责任,经营利润归投资者所有,并对债务关系承担无限责任

优点:独立决策、自主经营、经营成本低、便于管理

缺点:资本有限、筹集困难

合伙公司:是由个人企业直接结合而成的公司形态。是最原始的公司形态。各所有者共同对结合而成的公司财产负责,出资者对公司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缺点:结合难度较大,规模有限,往往是家族成员的联合形态两合公司: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资组成的公司。其中无限责任所有者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仅以出资额对公司债务负责,有限责任部分的资本不分成等额股份

优点:可以通过无限责任股东的存在保护债权人,取得外界信任,通过有限责任股东吸引大量资金

缺点:无限责任股东出资不能自由转让,参与经营管理十分困难,难以承担法定责任,通常会导致退股或公司终止

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负责任的企业法人。公司法规定由五十个一下股东出资设立。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基本特征:

公司不公开订购股份,不公开发行股票,不允许股份上市交易

股东凭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享有公司权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行使经营管理公司的各项职权,股东会的议事和表决程序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通过公司股份不能自由转让。股东之间可以转让全部或部分出

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

意,不同意转让时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不够吗视

为同意转让,经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

有优先购买权

公司账目不向社会公开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设立方式: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须过半数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国有企业改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五人,但应采取募集设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注册资本最低限人民币五百万元。是一种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

特征:

资本证券化:前提是资本细分化,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公司的

最本质特征

有限责任制:

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及其管

理人员专门从事经营管理,设有权利机构(股东大会)、常

务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和执行机构

(行政),公司日常行政和业务活动由董事会聘任的总经理

全面负责,对董事会负责,董事由股东会推举产生,董事会

向股东会负责

公司账目公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财

务报表应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查核签证,在一定时间内公

告。我国规定每个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

第4章决策

1. 管理就是决策:

(1)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组织的全部活动都是集团活动,其中的过程就是决

策:

把组织成员决策当中的某些因素分离开来

建立一些规范的组织程序用来选择和确定那些因素

就那些因素同有关组织成员进行沟通

(2)管理过程的每个阶段的每个行为都是一个可以分解的决策过程

计划职能中:

组织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什么战略能够最好地实现这些目标组织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每个目标的困难程度有多大

组织职能中:

直接下属多少人

组织的集权程度应该有多大

职务应如何设计

组织应何时改组

领导职能中:

如何对待缺乏积极性的员工

哪一种领导方式最有效

调整工资将如何影响员工的生产力何时是激发冲突的最好时机

控制职能中:

组织中的哪些活动需要控制

如何控制这些活动

业绩偏差达到什么程度才算严重组织应建立何种管理信息系统

2. 决策人的管理模式: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强调决策的

重要性,并把决策人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模式,按照人的假设对管理理论作了如下分类:

(1)机械人模式:把组织成员看做是进行一定作业的生产工具,只是被动的接受命令、进行作业,在解决问题时不起作用(2)动机人模式:组织成员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要求、动机和目的而劳动的,成员为实现组织目的而进行合作的动机是劳动生

产率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3)决策人模式:组织成员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合理选择手段的决策者,这种模式把追求组织决策的合理性作为主要课

题,在有限合理性的基础上,追求满意化而不是最优化决策

才是更现实合理的模式

决策人模式下行动的基础:

学习:学习过程对个人和组织是合理决策的基本条件

记忆:把解决问题而收集的信息以及从这些信息得出的结论储存起来,在发生同类问题时用来作为作出新决策的参考依据

习惯:帮助符合目的的行动方式持续下去,只要习惯对于实现目的来说是合理的,就能对合乎目的的行动起到有益的作用3. 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的有限信息资料

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是管理人员最重要、最困难和最需要冒风险的活动,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中都能遇到决策问题

(1)定义:

狭义: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

广义:还包括在作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2)决策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四个阶段划分法:

收集信息阶段(信息活动):所处环境中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同时对组织内部的有关信息也要收集并分析

拟定计划阶段(设计活动):以组织所需解决的问题为目标,

依据第一阶段所收集的信息,拟定出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

选定方案阶段(抉择活动):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

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审查活动):

八个阶段划分法:识别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效果(3)决策准则:不是最优化而是令人满意

整体协同原则:系统本身产生协同

目标原则:决策都必须确认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

权变原则: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决策也要随时调整

(4)决策技术:

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可分为两类:例行活动和例外活动,决策者进行决策思考的出发点是正确判断问题的性质,即判断是例行问题还是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是指重复出现的例行公事。这类活动的决策经常反复,而且有一定的结构,处理这些问题的特点是把它纳入制度规则化的轨道

例外问题: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问题。往往比较重要,为数不多,却需要主管人员倾注大部分精力,作出正确的决策。

处理不同类型问题的决策过程:

程序化决策:又称结构良好的觉得,处理例行问题的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他们出现时,即可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处理,而不需要特意去处理。低层管理者主要处理熟悉的、重复发生的问题,主要进行程序化决策传统决策技术:

A、习惯:最普通和最为盛行的技术

B、事务性常规工作;标准操作规程

C、组织结构:共同的期望,分目标系统,明确规定的信息联系

渠道

现代技术:

A、运筹学,数量分析、模拟、电子计算机模拟

B、电子数据处理

非程序化决策:又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处理例外问题的决策,是针对新颖、无结构问题的,这类决策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规律可以依据,需要单独作出处理。越上层的管理者,面临的问题越是结构不良的

传统技术:

A、判断、直觉、创造性

B、经验

C、经理人员的选拔和训练

D、设立专门从事非程序化决策的部门

现代决策技术:

A、决策者的培训

B、编制探索式计算机程序

现实中,极少的管理决策问题是完全程序化或完全非程序化的,大多数决策介于两者之间

(5)决策行为:影响决策过程的因素:个人的行为特性和群体的行为特性

个人因素:个人之间的差异决定最后选择的方案的特性,并影响实施决策时的魄力和果断性

对问题的感知方式:

感知:即通过感觉而形成的知觉,它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即对事物整体的反应

影响决策方面:确定决策问题、处理决策情报资料、拟定决策的可行方案等

主要影响因素:经验,知识经验会对感知产生巨大的影响

个人价值系统:

个人价值系统:是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体系。包括个人对成就、财

务、权利、责任、竞争、冒险、创新等的欲望,以及对正确与错误、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得与失或其他类似的对立事物所持的观点

影响决策方面:对方案的抉择起重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及管理学 * 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 管理学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管理及其性质 1、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 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管理学形成及发展大致可分为: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

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六西格玛理论;标杆超越法理论 *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及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及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者 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备课讲稿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 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 1、管理者的角色(或者简答)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调解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基层管理者侧重短期的作业计划。 3、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持续四五十年的社会性管理研究潮流,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 管理运动”。 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5、韦伯认为等级、权利和科层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于权力,他认为有三种类型:超凡权力、传统权力和法定权力。法定权力是法律规定的权力,只有它才能作为科层组织体系的基础。 6、韦伯被后人称为“ 组织理论之父”。 7、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韦伯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广泛传播和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8、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 假设。 9、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 10、系统管理学派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企业内部和企业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2、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

是核心。 13、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14、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把环境分为动态环境和稳定环境 15、根据环境内容的性质,把环境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 16、管理的特殊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管理机构和战略联盟伙伴 17、滚动式计划发:分段编制,近细远粗 18、组织目标是环境因素、组织系统本身以及组织成员需要三方力量相互协调的产物 19、定向预测方法:是专家调查法, 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 20、按照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1、预测种类包含: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社会和政治预测。其中经济预测包括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 22、宏观经济预测内容:最终产品的社会需要量、非生产性的社会需求、再生产的社会条件、财政税收信贷储蓄等的变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等。 23、宏观经济预测的用途:为制定国民经济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4、微观经济预测的内容:产品销售市场、物资供给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同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管理学原理》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程机考习题 一、单选题 1. (2 分) 领导权变理论的研究重点是()。 A. 领导行为 B. 领导环境 C. 领导者品质 D. 领导绩效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2. (2 分) 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 灵活、及时和适度 C. 客观、精确和具体 D. 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3. (2 分) 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将授予哪种人以决策和行动的权利?() A. 参谋人员 B. 直线人员 C. 咨询人员 D. 一线员工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4. (2 分) 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分别是 3.15%,2.98%,3.21%。该顾客面临的决策就是选择哪家银行。这种决策属于什么类型的决策?如果这三家银行都存在倒闭 的可能,但不知道倒闭的概率,则这种决策又属于何种类型的决策?()

A.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B. 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C.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D. 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5. (2 分) ()不属于机械式组织设计选择。 A. 直线型结构 B. 直线职能型结构 C. 委员会结构 D. 职能型结构 得分: 2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C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6. (2 分) 创新与维持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创新是为了实现维持的成果 D. 创新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7. (2 分) 领导方式可以分成专制、民主、放任三种,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 A. 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 B. 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C. 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 D. 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内容总结0503

管理学原理串讲汇总 1、5年内考题要换题型看 2、去年考过的题过滤掉不看 3、找一套2011年的真题 4、名词解释要准确,写出keyword 按大纲写 5、简答题精炼写答点别写太多别展开精炼 6、论述写答点,然后展开也别写太多 A章:2/6/11 简答名词解释大题 B章:1/4/8/9/10 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C章:3/5/7 题非常非常少 泰罗制的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4、采用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制的根本贡献: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这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 2、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和一般管理理论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 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7、员工报酬原则 8、集权原则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原则 14、团结合作原则 3、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提出的通常被称为“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理论。他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A、权威的基础 B、官僚制的特征 C、官僚制的优越性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A、霍桑试验:探讨工作环境对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B、工人是社会人工人不只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是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感情需要,是社会人 C、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D、行为科学 5、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 A、组织论的管理理论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C、组织平衡理论 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1、管理过程流派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 工作实务。管理过程流派的开山鼻祖为古典管理时期的法约尔,当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含激励)、控制职能。 2、管理科学流派是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 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可以追溯到泰罗所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 3、组织管理流派: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 派。巴纳德是组织管理流派的奠基人。西蒙、马奇、塞尔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历考试复习题

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历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激励 (8)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如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构成人的激励 2. 领导 (9) 领导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主要相关三个概念,即权力、影响和职权。 3. 负强化 (8) 又称为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段。负强化包括批评、惩罚、降职降薪等。通过负强化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物质利益的损失和精神的痛苦,从而自动放弃不良行为。 4. 体系惯性 (11) 企业发展当中的惯性,从大的方面划分,可分为体系惯性和个个惯性。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

成的固定、僵化的体系和程序。 5. 正式沟通 (9) 正式渠道沟通是通过组织正式结构或层级系统运行、由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以及组织正式颁布的法令、规章、公告等。正式渠道沟通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与斜向沟通。 6. 直线职能制 (6)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7. 管理 (2)—来源于管理学课程讲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从而即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8. 业务规范 (6) 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方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9. 管理幅度 (6)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判断题精编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判断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判断题 1.群体在发展到某个阶段后,很难返回到上一个阶段。__________ 【答案】× 2.费德勒情境领导模型认为在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不明确、职位权力弱的情境下,适用任务型领导方式。__________ 【答案】× 3.愿景在演化的过程中有低正式化的趋势。__________ 【答案】× 4.由劳动分工和部门化强加的横向边界是一个组织的外部边界的一部分。__________ 【答案】× 5.霍桑试验的结论中,认为人是“社会人”。__________ 【答案】√ 6.所有计划的内容都包括“5W1H”。__________ 【答案】√ 7.一次性方案为管理者提供了对组织中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__________ 【答案】× 8.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一般对成本控制制定理想标准。__________ 【答案】× 9.控制是确保组织为与组织计划相一致的过程。__________ 【答案】√ 10.高的或是有价值的奖励会降低个体对失调的重视程度。__________ 【答案】√ 11.公平理论强调个人主观判断,较难把握,因此企业在考虑公平性时主要以领导的推断为依据。__________ 【答案】× 12.项目是一次性的一^组活动,它具有确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__________ 【答案】√ 13.人际关系的改善属于激励因素。__________ 【答案】× 14.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活力在预算控制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__________ 【答案】× 15.一些大型的组织比小组织更倾向于更高层次的专门化、部门化、集权化和规章制度。__________ 【答案】√

(完整word版)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3、领导工作(指导、奖惩、指挥) 4、控制工作(标准、检查或考核、纠偏) 二、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从本质上说,管理者需要为别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作业者只需要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此答案为老师口述内容,详情参阅各自课堂笔记!)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抽象逻辑思维) 2、人际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很重要) 3、技术技能 四、管理者的分类或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 1、人际方面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者、纠纷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式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理论: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1、科学管理——泰勒 泰勒制的内容: 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C、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六个管理制度:

A、最佳动作原理 B、合理的日工作量或恰当的工作定额原理 C、第一流工人制 D、刺激性付酬制度 E、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F、例外原理 对泰勒制的评价: 贡献: A、泰勒制提出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B、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 C、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A、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B、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C、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精神变革 PS: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实验(具体内容见PPT) A、动作时间研究 B、搬运生铁的试验 C、铁锹的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责权对等。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常考) (10)秩序。 (11)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性。 (14) 团结精神。 管理的五项职能: A、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B、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C、指挥: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D、协调: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E、控制: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同等学力管理学名词解释word版本

同等学力管理学名词 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 2.正式组织【12、17】—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3.非正式组织【99、13】——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两个人无意识的体系化和类型化心理因素的系统) 4.组织内部平衡——是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 4.1.直线职能制【07】——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4.2.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4.3.事业部制——分权制结构,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集中决策,分散经营”,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4.4.矩阵制——由横纵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了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横纵两个系列交叉,构成矩阵。 5.管理【08】——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6.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2013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管理学原理-思考题

1、试述科学管理之前的管理发展 2、为什么称泰罗为科学管理之父 3、法约尔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什么是理想的行政组织 5、巴纳德理论的特征何在 6、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7、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8、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管理的历史演进 9、为什么说科学化、理性化是管理发展的主要线索

1、个体假设对管理学有何重要意义 2、管理学要把握个体的哪些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学习 4、什么是心理能量,学习与心理能量的关系如何 5、怎样理解正式组织的含义 6、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 7、什么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哪些? 8、试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9、如何理解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

10、如何实现组织内部平衡 11、如何实现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12、为什么需要实现组织动态平衡 13、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概念? 14、试述巴纳德管理职能思想和管理过程流派管理职能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第3章企业和企业制度 1、什么是企业? 2、试述企业的基本特征

3、试述产权及其功能 4、私营企业的形态有哪些 5、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有哪些第4章决策 1、试述管理职能中包含的决策问题 2、阐述“决策人”的模式的基本假设 3、阐述决策的基本过程 4、决策的准则是什么 5、如何区别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6、什么是程序化决策 7、什么是非程序化决策 8、程序化决策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有哪些 9、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有哪些 10、影响决策行为的个人特性有哪些 1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第5章计划与控制 1、制定计划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计划与控制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管理总论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的定义和管理者的分类;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性质和特点。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职能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依据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特点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 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管理职能 目前一般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基本职能。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 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 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义 组织成员可以简单划分为操作者和管理者两类。 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 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职责 1.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 2.保证信息的集散和畅通 3.保证决策的及时正确 第三节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论的科学。 二.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1.管理学的应用性 2.管理学的综合性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复习框架与核心知识点解答..doc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复习框架与核心知识点解答注:只到十三章,其余章节莫名遗失。仅可作参考及查漏使用 第2章组织管理基本原理 框架: 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个体假设——行为与学习——心理 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组织平衡——外部——内部——动态 管理是什么 重点: 1、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4、组织一体化 5、组织平衡 解答: 正式组织 一、概念:两个及以上个人有意识加以协调组成的力或行为的系统 二、要点:

1、人:人的行为,组织人的行为 2、行为: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 3、有意识:各方面的有意识 三、三要素 1、协作意愿(诱因,自我克制) 2、共同目标(前提,个人人格与组织人格) 3、信息沟通(条件,基础,有限度) 非正式组织 一、概念:两个及以上个人无意识体系化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二、特征: 1、无明确形态、可识别性差 2、本质是人与人的协调 3、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 4、感觉、情感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基础:个人的需要、目的、兴趣 四、表现:情感型、社会政治力量型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关系 一、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 1、为形成提供条件

2、为长期存在发展提供条件 二、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 1、创造正式组织的条件 2、提供活力 3、促进信息沟通 4、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组织一体化 一、组织是非正式侧面与正式侧面的统一 二、组织一体化就是非正式侧面与正式侧面的统一程度 组织平衡 一、内部平衡:整体与个体、动机与诱因,从个人和组织两方面看,组织的有效性(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与环境平衡:目标与环境的适应程度、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动态平衡:稳定与变革 其他: 1、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第3章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框架 环境——适应和一定程度改变环境

2020同等学力综合复习整理--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1.古典管理学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最根本的贡献是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2)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法约尔提出六种经营活动、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14条管理原则。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孔茨)对管理职能的概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 (3)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科层制):成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近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1)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被誉为:“近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 (2)梅奥人际关系学说:梅奥通过霍桑试验,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证明了:工人是社会人、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 3.流派分类: (1)当代管理理论:二战后既有历史流派也有新的思想和主张,孔茨将之概括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2)管理过程流派: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开山鼻祖是法约尔,当代代表是孔茨。 (3)管理科学流派: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起始是泰罗科学管理。 (4)组织管理流派: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奠基人是巴纳德。 (5)行为科学流派(马斯洛、赫兹伯格):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梅奥、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6)经验管理流派: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研究对象,重视实例分析。代表有德鲁克、戴尔。 (7)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文化理论、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4.管理思想演进的线索:科学化、理性化线索;人道主义线索;管理过程线索;实证分析线索。 5.管理学家对个体行为作出的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管理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6.行为和学习,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实践中学;学习的模仿性质;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 7.心理能量或心理力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 8.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9.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重心理因素的系统。特征:①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②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③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非理性侧面。④非正式组织中通过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心理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