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1、简述泰勒制的理论要点(8)

(1)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机器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操作。

(4)采取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5)工人和雇主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合作,共同致力提高生产率。(6)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2、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试验)的主要思想

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试验结论:1)工人不是古典管理理论中的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还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感情需要,是社会人,有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3)行为科学,既要科学管理,理性分析能力,也要通晓人性,重视人际关系协调。

3、简述官僚制的特征(6):

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科层制

(1)在劳动分工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与责任,把这引动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2)按照不同职位权力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系统,以制度形式基因下来

(3)明确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能力要求,根据技术资格挑选组织成员(4)管理人员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处于拥有权力地位,所有人都服从制度规定(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拥有执行自己职能的权力;权力受到限制,服从章程和制度(6)管理者的职务是他的职业,他有固定报酬,有晋升机会,应忠于职守而不是足球某个人。

官僚制(或制度化管理)优越性(个人与权力分离、体现了理性精神与合理化精神、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4、简述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

管理过程流派:法约尔、孔茨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科学管理流派:泰罗、主张用科学的方法

和数量解决问题,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

科学、理性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

组织管理流派(巴纳德、西蒙、马奇、赛尔

特):通过提示组织形式、生存和发展的内

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主要

致力于组织过程研究;相对管理过程流派,

其关心管理人没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

行为科学流派:(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

赫茨伯格、利克特):重点从心理学、社会

学角度研究个体需要及行为、团体行为、

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需求五层论、

X 理论-Y 理论、双因素论、领导方式论)

经验管理流派(德鲁克、戴尔):以大企业

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视案例分析

简述管理思想演进主要线索

工业革命以来管理发展的总趋势:科学化

和理性化;对效率、效用、科学、理性的

追求,是推动管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1)科学化和理性化线索:由泰罗科学管

理理论的发端,到运筹学应用、再到当代

信息技术应用,是科学管理发展主要线索。

(2)人道主义线索:从梅奥“社会人”,

巴纳德把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开始,到

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研究人

的需要和行为,尊重人、重视人的发展成

为管理研究当中的一个主题。

(3)管理过程线索:从法约尔到孔茨,对

管理过程、管理职能的探索和研究始终不

懈,构成管理发展过程中一条显著的轨迹。

(4)实证分析线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强调操作过程的倾向。当代盛行的案例分

析、案例研究,是这传统的具体表现。

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

一节个体层次的基础知识

一.个人假设

管理学是关于人类集体化协作行为的协调

的科学。

个体行为几种不同的假设:

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复杂人

行为和学习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

基本特征。

个人在组织学习中的特点:(1)个人的学习

过程是在行为过程上的学习,即实践中学

(2)是学习的模仿性质(3)有稳定化、定型化

的倾向。

学习与心理能量的作用:

心理能量或心理力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

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

心理力量。

学习与心理能量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者有较强的相关性。(1)在一定范围内,

心理能量的提高有促进学习过程的作用,

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反而会影响学习的

效果(2)不同类型的学习作为,对心理能量

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原有体系和方式范围

内的学习需要持续的能量与其适应;面临

组织转换变革时的学习,需要爆发性的能

量作为推动。(3)组织中学习与心理能量相

互之间的作用有两轨迹。侧重于个体层次

的轨迹(学习-信息蓄积-成功-能量改

变)、侧重于集团(学习-信息共有-相互

激励-集团力量)

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

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1、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

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

系统

特征:(1)无明确的结构、形态,可辨识性差

(2)非正式组织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

协调

(3)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

性侧面

(4)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

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转化的

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

2如何理解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

面。

(1)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①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同一组织的两

个侧面,互为条件、其存于一个组织当中。

离开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无法单独存在

②只有在两者统一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

的本质。

③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一体化程序反

映组织实际状况。

(2)组织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

①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

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

化、非理性化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具体区

别把握不同管理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方法。

②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揭

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

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

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武器。

管理概念的基本点包括:

(1)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2)管理的实质

是协调(3)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4)管

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管理的职能:(1)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2)

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3)确保必要的

活动(4)领导

1、试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一)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

(1)非正式组织创造正式组织产生的条件

(2)非正式组织赋予组织以活力

(3)促进信息沟通

(4)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5)维护个人完整人格

(二)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形成创造条件

(2)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长期存在和发

展创造条件

正式与非正式组织互为基础,互为条件

2、如何理解组织平衡。

组织平衡是有关组织生存、发展的原理。

分为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组织动态平衡。

组织内部平衡(个体与整体间的平衡、诱

因与贡献的平衡)与组织内部平衡有关的

因素:个人的需求、动机及其标准; 诱因

的分配过程;组织的效率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是环境中生存与

发展的有机体。主要取决于组织目标与环

境状况的适应性以及目标的实现程度(组

织效率)。

组织动态平衡:

即在内外各因素变化前提下,打破旧的平

衡,建立新的平衡过程。

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组织内外

所有相关因素都处在变化中。(1)当组织内

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平衡即被打

破,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建立新的平衡。

另一方面,组织本身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就是不断打破原有平

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组织动态平衡

也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2)实现

组织动态平衡,最关键的是处理稳定和变

革的矛盾。随着内外平衡实现程序的提高,

有一种趋于程序化、类型化、模式化、稳

定向的倾向。另一方面,这种程序化、类

型化、模式化、稳定化的倾向潜伏丧失环

境敏感性、丧失活力、不能随环境变化调

整自身的危险。

(3)动态平衡的实现需要有系统和权变观

念,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看看

待和处理企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有效地实现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平

衡、组织动态平衡才能维护组织正常的生

存,才谈得上组织发展。

企业: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

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

为了获得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企业特征:(1)是独立的经济组织;(2)财产支配关系,是企业根本特证之一(3)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并不断增加盈利(4)企业的职

能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决策:是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

出抉择,是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最困难和最需要冒风险的活动。

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收集信阶段(信息活动);(2)拟订计划阶段(设计活动);(3)选定方案阶段(抉择方法);(4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阶段(审查活动)

例行问题:是指重复出现的例行公事,如订货、材料出入等。

例外问题: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问题属于例外问题。

程序化决策:传统技术(习惯、事务性常规工作、标准操作规程;组织机构); 现代化技术(运筹学、数理分析、模拟、计算机模拟;电子数据)

非程序化决策:传统决策技术(判断、直觉、创始性;经验;经理人员的选拔和训练;设立专门从事非程序化决策的部门)

计划制定的意义:计划是为在企业组织中规范、促进和调整计划工作过程而设置的基本规范和体系。

(一)计划制定工作对计划者个人或本部门的意义

(1) 通过对环境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人对环境的认识,减少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失误。

(2)明确工作目标。

(3)确定当时必须采取的行动。

(二)计划制定工作对企业组织的意义

(1)计划制定过程同时是企业组织中信息

沟通、相互了解和事前协调的过程。

(2)形成企业总体计划。

(3)通过计划制定过程中计划承担承担者

与上级管理者的相互作用,为管理者施加影响提供了手段。

(4)通过计划制定过程中在不同部门间进

行协调和安排,可以从组织整体要求出发协调各部门的决策,使计划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计划系统的基本方面: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与业绩评价的协调、计划形式

组织结构:为确立分工协作的基本框架,必须确定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分工关系(2)部门化(3)权限关系(4)沟通与协商(5)程序化

分工给组织带来的利益(分工可以使各种

工作简单化,这在现场作业中表现得尤为

明显、由于从事专业工作,使得每一个工人

都能掌握专业化的操作技能)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是正确处理决策权限关

系的基本原则

集权的优点:政令统一、上下左右行动协

调缺点:所有事项都须征得上级许可,

决策周期长、缺乏第一手材料,决策科学

性差、排除下级对决策的参与,使下级有

一种遭冷落的感觉。

分权的优点:决策快递、员工参与意识强

组织结构的形式:(直线制、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与母公司)

直接线: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

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

建立,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

同直线。优点:(1)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

晰、统一(2)责权关系明确(3)横向联系少,

内部协调容易(4)信息沟迅速,解决问题及

时,管理效率比较高。缺点:缺乏专业化

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少数几个

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

事业部制组织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的总原则。

事业部优点:(1)权力下放(2)处方处理各种

日常工作,管理者的责任感强(3)可集中力

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

业化(4)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

善挂钩。

缺点:(1)容易造成组织重叠(2)管理人员膨

胀现象(3)各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

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人员配置:是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恰当而

有效的选择、使用、考评和培养,以合适

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的各项

职务,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并实现预定

目标的职能活动。

人员配置的作用:(1)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

源(2)有效发挥组织结构功能(3)提高群体

质量,形成最佳工作组合(4)强化管理职

能,完善企业管理系统。

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配置计划是合理配置

企业各类人员的依据和基础工作,具体包

括工作系统分析、人力资源计划、从事工

作计划等内容。

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1)从事管理工作的

愿望(2)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3)组织协调

能力(4)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能力(5)专业

技术能力

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

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

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激励的功能:(1)有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

积极性(2)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

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3)有助于增强企业

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激励的心理机制: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

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护着人的行为,

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目标

激励理论模式:

(一)需要激励模式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社交、

尊敬、自我实现(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保健:激励:工作成就、提升、任务性质、

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务上的责任感。

(二)动机目标激励模式:费鲁姆期望值理

论激励力=效价X 期望值

(三)权衡激励模式:亚当斯公平理论

(四)强化激励模式:斯金纳强化理论,有

三种方法:

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刺激

行为主体,来体质和增强某种积极行为重

新出现的频率。表扬、奖励、提薪、提升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抵制

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

段。包括:批评、处罚、降职降薪等

消退:即对行为不施以任何刺激,任其反

应频率降低,以至自然消退。

激励方法:工作丰富化,员工参与管理,奖酬

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上借以约束全

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

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和、守则、规程、

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

制度规范的各类: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

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个人行为规范。

制度规范的特点:权威性、系统性、科学

性、无差别性、借助强制力、稳定性

制定制度规范的基本要求:

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制定、建立在法律

与道德规范基础上、系统和配套、合情合

理、先进性。

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

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通常

被称为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组织

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个人与权力相分

离、体现了理性与合理化精神、适合现化

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信息沟通、技术特

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范和环

境变化。

第九章领导

领导方式:是指领导在运用权力实施影响

的过程中采取的行为方式。具体种类包括:

集权型、民主型、任务型、关系型和兼备

领导的功能:没有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就没

有成功的企业。首先在于能够给下属以有

效的激励;其次为不同凡响的鼓舞能力,

激发下属自动地把他们的才能和力量用于

其工作目标;第三在于设计和维持一个良

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和提高企业组织的运

转水平。

领导的权力:法定权、奖励权、强制权、

统御权、专长权

领导的影响:外在(传统观念、利益满足、

恐惧心理)内在(感情、理性崇拜)

构成领导环境的五个相对独立的因素:

(1)集权程度和对工作的评价

(2)企业组织结构复杂性测验与些相应的

对成员的技术、知识水平的要求。

(3)企业组织的整体规模

(4)工作群体的结构

(5)企业组织的层次和信息传递

领导的有效性:指通过领导活动实现企业

预定目标的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

映:(1)下级的支持(2)相系关系(3)

员工的评价(4)激励的程度(5)沟通的

效果(6)工作效率(7)目标的实现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正式结构或层级系

统运行、由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

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包括(上

行、下午、横向、斜向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不按组织结构中正式的沟

通系统传达消息,而让消息在组织结构中

任意流动。

组织沟通的原则:关注准备性、保持完整

性、确保及时性、充分运用非正式组织

第十章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以组织基本目标和价值观为核

心形式的,包括成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内的一整套观念和行为方式,是组织的

风气、风格。

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价值观:是企业及全体员工一致赞同的关

于客观事物对于企业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

值大小的共同认识或看法。是组织文化的

核心和基石。体现了企业的最高目标和宗

旨。具有稳定的、为全体员工共享的价值

观体系是组织文化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

思维方式:共同的思维方式也表现为组织

的模式化,是企业认识、思考的工具,框

架,方法论,是对企业内外发生事情分类

方式,把握这些问题的思维框架、方法。

是组织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基本原则。

行为规范:管理把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具体化为具体的政策,组织的规程、制度、管理体系。

组织文化的性质:

组织文化作为企业组织的特殊存在的方式,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1)组织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组织文化依赖于企业的存在,没有企业就没有组织文化,没有组织文化亦不可能有堪称企业的企业。

(2)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反映:企业作为社会的主体成员之一,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其亚文化的形成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熏陶、渗透和影响,从而带有浓重的社会文化的印迹;与此同时,企业亚文化也会受到其它社会主体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并尤以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

(3)组织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人是一切文化的缔造者,是企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在构成组织文化的诸要素中,人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组织文化的主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从价值实现创建条件。

(4)组织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或独特性。组织文化受到企业组织环境和群体特性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环境及企业组织形式下的组织文化相互区别。

组织文化的功能:

价值观的功能(激励、作为判断的依据和标准、促进沟通和理解)

共有的思维方式的功能(利于组织成员间理解和沟通、增强信心、促进组织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功能(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约束行为、迅速决策)

组织文化的形成:

步骤一:价值观的形成和共有(提炼总结;现实体验;树立典型;持续学习)步骤二:思维方式的生成和共有(价值观形成;工作中的相互影响)

步骤三:行为规范的共守(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形成并共有;日常的实践体验和相互作用)

步骤四:组织文化的运用(主要管理者的确信和身体力行;共同的经历和体验;管理方式和文化精神

的渗透)

组织文化的反面效应——同质化思维:

组织文化同样存在反面效应。首先在思维方式的同质化上,即当企业内部形成同质化的思维方式后,就会丧失在变化面前的反应能力,就会压制不同意见、压制多样

化、反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大家都只

能做出同样反应。同质化的另一个后果是

陷入一种偏执的境地,形成一种自我保存

本能。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不到最后关头

不承认自己的偏颇和失误。

第十一章变革与发展过程管理

第一节发展过程的特点

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

差异、矛盾和对立。矛盾或不平衡是管理

面临的一般情况;企业组织也存在一些基

本的矛盾,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技术

与人性、自律与他律、原则性与灵活性等。

具体说,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矛盾:

一.企业组织本身的矛盾因素

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冲突:环境要

求与组织内部要求之间的矛盾;组织目标

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科学、理性与人

性之间的矛盾、发展与惯性之间的矛盾。

二.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会打破

企业原来形成的均衡,使企业面临一种局

面。其中,竞争、技术和需求是最主要的

因素。

三.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企业与环境均衡

的坏;企业内部均衡的破坏;企业发展过

程中产生的问题。

以上分析表明,稳定不变不是企业发展的

理想状态,对矛盾、差异、对立不加调整,

任其自然,也不是理想状态。企业发展既

需要稳定,也需要变革;既不能没有矛盾,

也不能任矛盾发展。

四.企业发展与惯性

企业发展过程是一种打破常规、与各种

保守力量斗争、克服惯性的过程。人们往

往习惯于采用原已熟悉了的或习惯了的方

式方法,排斥生疏的、不熟悉的东西,无

法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因此,企业发展过

程必须解决发展与惯性之间的矛盾。企业

发展当中的惯性,可分为体系惯性和个人

惯性。

体系惯性是指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

意义上形成的固定、僵化的体系和程序。

体系惯性存在于两个层次:A)业务活动层

次: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业务操作规范——

对原有条件而言,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同

时有不易变革的弊病。B)管理体系层次:

组织结构体系、计划与控制体系、制度体

系经过一段时间稳定下来后,都有不易改

变自身维持原习惯做法的倾向,因而都有

在面临新情况时不易调整的一面。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组织生活中

形成的固定的观念、准则和思维方法、工

作习惯等。个人惯性也有两个基本方面:

一个是思维方面的,一个是情感方面的。

思维方式僵化的人不易发现和接受新鲜事

物,对变革持消极抵抗态度。情感方面的

惯性使人在感情、作风、习惯等方面形成

一定的一致性和适应性,这种状态包含许

多非理性的成分在内。当新事物与这部分

人的情感方面的习惯不吻合时,就会遇到

强有力的抵抗。

这两个方面的惯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

种有益的状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提

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降低

内耗,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就成为一种

发展变化的阻碍力量,使得企业缺少发展

所需的创造性、缺少竞争和刺激、缺少活

力、不利于发展。

五.权变:不存在一套任何时候、任何条

件下都适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管理

过程中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一切要从变

化了的情况出发,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

和把握问题,条件变了管理的体系方法也

要相应调整。中庸之道:既不是不偏不倚,

也不是调和、妥协,而是能动地利用矛盾

和冲突,调动两方面的力量,在更高水平

上实现协调,促进企业发展。

第二节变革与革新

一. 变革是对旧有模式的一种转换。模式

也称为范式、范型,它是在某种环境条件

下,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工作程序到

行为方式、管理方式,从思维习惯到价值

观念都成为某种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特定类

型的状态。模式的形成一方面意味着相对

于某种环境条件,企业管理已经达到了较

为理想的状态,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企业

失去了变革的活力。

二.变革的困难

首先在于一定的模式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头

脑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支配,按

照模式的支配行事。

其次,缺乏一般舆论和观念的支持也是一

个重要原因。一般人还没有认识到、一般

观念不接受的时期,大部分人很难理解为

什么要革新、转化和调整。

再次,困难还来自主要领导人的阻力。他

们曾经获得巨大的成功,对原有模式感情

最深,最难改变。

4、最后,即使在环境完全改变了以后,旧

有的模式也仍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容易

使人看不清模式转换的必要性。

三.变革的四个步骤

1、提出问题:使各层次明确企业面临的处

境,突出矛盾和危机,使企业上上下下都

意识到问题的深刻性和严重性,为转换和

变革创造条件。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主要

管理者的作用。

2、探索变革:在第一阶段充分的舆论准备

前提下,转换或变革的实际过程从部分探

索、试验开始。在这一阶段,充当探索和

变革主体的,是处在环境变化前沿地带,

与环境变换关联性较强的单位。

3、全面展开:第三阶段是在企业全面推广

已实现变革的实验部门或单位的成功经

验,由点推开到面。

4、模式重塑:重新塑造模式,根据变革所

展现出的新的发展机会和方向以及成功的

模式,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观念、战略目标

和经营战略,并据此确定相应的管理体系

和方式方法,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四.成熟化与革新

成熟(饱和),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领域达

到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营项目失去发

展潜力,需要考虑重新调整主营方向或经

营战略的状况。重新调整的过程就是革新

的过程。

(一)革新的滞后性:大多数企业往往做不

到随经营成熟化而及时革新,主要原因:

(1)对成熟化视而不见:当成熟化的征兆

出现时,企业往往不能对其有客观的认识,

容易在复杂的市场信息面前只注意那些对

自身利益有利的征兆,忽略那些预示发展

趋势的信息。

(2)对模式转换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

以往的发展模式可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只需在策略上做些调整,不必调整整个发

展模式,认识不够。

(3)规模和收益上的障碍:新战略实施需

要一定的规模,而且要经历一个重新”打

天下”的过程,这是使主要管理者难下决

心的一个障碍;另外,企业在原经营领域

已获得稳定地位,处于收获阶段,实施新

的战略需要大量创业投资,短期内难获收

益,容易使决策者踌躇不前。

(4)本业意识的障碍:有些企业长期从事

某一行业中某种产品的经营,不相信因而

也不敢在新的领域尝试和探索。

(二)革新的过程: 革新不是一项决策或一

种措施所能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主要包括:认识、探索、决策、稳定。

认识阶段是指有关企业经营已趋成熟

或饱和的认识过程;

探索阶段是在关于成熟化认识基础上,

重新分析研究市场,寻找发展途径和机会,

进行战略探索的阶段;

决策阶段是企业作出重大转折性决策、确定新战略的阶段;

稳定阶段是根据新确定的经营战略协调和组织企业各个方面资源和力量、展开战略、稳定经营的过程。

这四个阶段,因情况条件不同可能花费时间各有不同,而且相互之间有交叉和重复的部分,但一般的过程基本上是这四个阶段。

(三)对成熟的认识

(四)战略探索

(五)战略决策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管理是一种艺术”,这个命题强调的是() A.管理的综合性 B.管理的实践性 C.管理的层次性 D.管理的具体性 2.“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秩序。”反映这一观点的理论是() A.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B.巴纳德的社会合作理论 C.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D.西蒙的决策理论 3.“人际关系学说”创建的基础是() A.霍桑试验 B.技术分析 C.数学模型 D.权变学说 4.组织外部环境中,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挑战最大的环境是()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B.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C.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D.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5.计划工作程序的第一步是() A.确定目标 B.估量机会 C.编制预算 D.制订派生计划 6.某服装厂兼并一家纺织厂,此种战略形式属于() A.水平一体化 B.前向一体化 C.后向一体化 D.水平多元化 7.传统的程序化决策制定中最普遍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 A.管理信息系统 B.组织结构 C.结构分析 D.惯例 8.汽车、家电的生产所采用的生产技术形式是() A.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技术 B.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C.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D.非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9.被称为“斯隆模型”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矩阵结构 10.下列不属于 ...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 A.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 B.上级的控制较多 C.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 D.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11.管理者所能进行的组织变革领域是() A.结构 B.结构、技术 C.结构、技术、人员 D.结构、技术、人员、环境 12.人员配备指的是() A.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B.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 C.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D.对组织内每个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13.法约尔认为对小型工业企业的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 A.管理能力 B.技术能力 C.商业能力 D.财务能力

《管理学》习题第十一章 激励(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激励 (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期望理论,在( )的情况下激励力量为0。 A. 效价等于0 B. 效价等于1.0 C. 期望值等于1.0 D. 期望值等于0.5 2.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 A. 自尊需要 B. 自我实现的需要 C. 安全需要 D. 以上都不是 3.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杠,声称能将木杠从南门移到北门者,奖励五百金,但没有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 A. 五百金的效价太低 B. 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 C. 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 D. 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敢尝试 4. 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哪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 )。 A.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B. 员工们的顶头上司 C. 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 D. 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 5. 如果职工甲认为,与职工乙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职工甲会采取的行为是( )。

A. 努力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 C. 努力增加乙的报酬 D. 使乙减少投入 参考答案:1.A; 2. B; 3.B;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1.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水平取决于( )的乘积。 A. 动机 B. 行为 C. 期望值 D. 效价 E. 目标 2. 最近某大学分房排队,年轻的骨干教师想法颇多,认为工资太低,分房无望且不公平,教学没有积极性,结果有的在外兼职,有的干脆辞职下海。你认为这一现象用以下哪个理论可以合理解释?( )。 A. 强化理论 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C. 弗隆的期望理论 D. 公平理论 E. Y理论 3. 研究挫折产生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最终目的还在于找出对待受挫人的有效方式方法。一般采用( )。 A. 采取宽容的态度 B. 提高认识,分清是非 C. 改变环境 D. 精神发泄法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 A. 5项 B. 6项 C. 10 项 D. 14 项 2. 在“管理学理论”中首先提出“系统分析”概念的是()。 A.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 B. 德国西门子公司 C. 美国兰德公司 D. 美国通用公司 3 .组织理论之父是()。 A. 法约尔 B. 韦伯 C. 泰罗 D. 梅奥 4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 经济人 B. 自我实现人 C. 复杂人 D. 社会人 5 .科学管理之父是()。 A. 泰罗 B. 法约尔 C. 梅奥 D. 韦伯 6.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复杂人 D. 自我实现人 二、多项选择题 1. 狭义的行为科学理论包括的内容有()。 A. 个体行为理论 B. 社会行为理论 C. 团体行为理论 D. 职能行为理论 E. 组织行为理论

2. “管理科学理论”的内容包括()。 A. 运筹学

B. 系统分析 C. 激励过程理论 D. 激励强化理论 E. 决策科学化 3. 在“管理论的萌芽阶段”,管理理论的发展状况为()。 A. 已经区分了管理职能和企业职能 B. 意识到管理将发展为一门科学 C. 已经建立起管理理论 D. 预见到管理的地位会不断提高 E. 管理学已经形成 4. 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 泰罗 B. 韦伯 C. 德鲁克 D. 马斯洛 E. 法约尔 5. 英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体现在()。 A. 大势所趋一 B. 铁路发行 C. 一个火花 D. 三次高潮 E. 四个观点 6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职能包括管理以及()。 A. 技术 B. 商业 C. 财务 D. 核算 E. 安全 7 .法约尔认为管理这一职能活动由()职能组成的。 A. 计划 B. 组织 C. 指挥 D. 协调 E. 控制 三、填空题 1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理论的形成发展。 2 .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主要是指学中的行为科学。 3. 本世纪年代到60年代是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4. 梅奥等人进行的霍桑实验中提出要重视管理中的的因素和效应。 5. 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四原则”是群众认可、内聚力、和. 6 .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是在和两方面进行的。 7. 管理运动中所提倡的四个观点是保存、、合作和 .

管理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试试题

2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8.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C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 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9.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C ) A.利用-命令 B.温和-命令 C.集体参与 D.商议式 10.管理的核心是(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A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12.头脑风暴法属于(B ) A.外推法 B.直观法 C.因果法 D.德尔菲法 13.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认为(A ) A.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B.人是社会人 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D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内容总结0503

管理学原理串讲汇总 1、5年内考题要换题型看 2、去年考过的题过滤掉不看 3、找一套2011年的真题 4、名词解释要准确,写出keyword 按大纲写 5、简答题精炼写答点别写太多别展开精炼 6、论述写答点,然后展开也别写太多 A章:2/6/11 简答名词解释大题 B章:1/4/8/9/10 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C章:3/5/7 题非常非常少 泰罗制的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4、采用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工作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 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制的根本贡献: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利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这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 2、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和一般管理理论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 2、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7、员工报酬原则 8、集权原则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原则 14、团结合作原则 3、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提出的通常被称为“官僚制、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理论。他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A、权威的基础 B、官僚制的特征 C、官僚制的优越性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A、霍桑试验:探讨工作环境对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B、工人是社会人工人不只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他们还是有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感情需要,是社会人 C、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D、行为科学 5、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 A、组织论的管理理论 B、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 C、组织平衡理论 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流派 1、管理过程流派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 工作实务。管理过程流派的开山鼻祖为古典管理时期的法约尔,当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当代管理过程流派对管理职能的概括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人员配备职能领导职能(含激励)、控制职能。 2、管理科学流派是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 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可以追溯到泰罗所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 3、组织管理流派: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 派。巴纳德是组织管理流派的奠基人。西蒙、马奇、塞尔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1.控制

第十一章控制 第一部分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填充题 1、控制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预先控制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 4、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___________提供借鉴。 5、成果控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内容。 6、企业应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确定控制的范围和频度,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7、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要恰到好处。 8、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程标准也是一种用统计方法制定的控制标准,不过它不是对历史性统计资料的分析,而是通过对___________。 11、在采取任何纠正措施以前,必须首先对___________。 12、一般来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有效的控制要求___________。() A.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 B.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 C.收集及时的信息 D.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2、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得方法,控制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 A.程序控制 B.跟踪控制 C.最佳控制 D.自适应控制 3、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属于跟踪控制性质的有___________。() A.税金的交纳 B.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 C.信息控制程序 D.资金、材料的供应 4、___________都是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 A.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 B.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 C.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 D.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 5、财务分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 B.弄清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维持运营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 C.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 D.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他把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反馈控制: 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4、命令一致 原理命令一致原理,是指主管人员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5、商议式的管理方 法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法中的一种。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建议;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

与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作处罚的办法让职工参与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原理中,属于人员配备工作原理的是(c ) A、许诺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 D、命令一致原理 2、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A ) A、甘特 B、泰罗 C、维纳 D、穆登 3、管理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A )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变现状 D、实现创新 4、管理的主体是(D ) A、企业家 B、全体员工 C、高层管理者 D、管理者 5、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B )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6、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德鲁克 7、下列哪种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D) A、多维立体结构 B、矩阵结构

同等学力--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历考试复习题

管理学原理同等学历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激励 (8)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如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构成人的激励 2. 领导 (9) 领导是拥有权力的个人或集团向他人施加影响,使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主要相关三个概念,即权力、影响和职权。 3. 负强化 (8) 又称为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来运用管理手段。负强化包括批评、惩罚、降职降薪等。通过负强化可以使员工感受到物质利益的损失和精神的痛苦,从而自动放弃不良行为。 4. 体系惯性 (11) 企业发展当中的惯性,从大的方面划分,可分为体系惯性和个个惯性。体系惯性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

成的固定、僵化的体系和程序。 5. 正式沟通 (9) 正式渠道沟通是通过组织正式结构或层级系统运行、由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以及组织正式颁布的法令、规章、公告等。正式渠道沟通包括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与斜向沟通。 6. 直线职能制 (6)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7. 管理 (2)—来源于管理学课程讲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从而即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8. 业务规范 (6) 它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方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9. 管理幅度 (6)

全国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与答案.doc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韦伯的理论为分析实际生活中各组织形态提供了一种规范模型,这种理论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管理科学体系 D.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2.如果一个人只在符合自己的直接利益时才能遵守规则,那么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 A.前惯例阶段B.惯例阶段C.原则阶段 D.行为阶段 3.联想集团提出:“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社会文明进步服务,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为股东回报长远利益。”这体现了()A.企业的社会责任B.企业的使命C.企业的战略 D.企业的目标 4.有两个卖冰棍的个体户,平时每天每人平均能卖200支。某日有雨,甲进货时少进了100支,一天下来,全部卖掉,甲对自己的精明能干十分高兴。乙进货时,其父嘱:“多进100支,今天的雨不过午,10点雨停,12点阳光灿烂,13点开始闷热。”因其父前一天已看了天气预报,其子遵嘱,进了300支,一天下来,也全卖掉了,乙高兴其父精明。据此,你同意以下哪种看法?() A.科学预测是正确决策的依据 B.甲与乙的做法相当于两个企业的相对萎缩和绝对扩大C.乙父比乙子精明D.人算不如天算5.宏达公司经过慎重研究、论证和专家咨询,确立了当前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案,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的发生,会影响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A.宏达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调整

B.宏达公司地址的迁移C.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导致公司竞争战略的根本变化 D.竞争者的策略调整6.在管理工作中,责、权、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有很好的作用,关于这三者关系的正确描述是()A.责、权、利是完全对等的B.责任是管理的基础,应大于权力、利益C.责任、权力是对等的,利益要小一些 D.责任、利益、权力的大小要视情况而定7.对于科研院所等研究项目较多、创新功能较强的组织或企业,下列哪种组织形式是最适合的?() A.直线制 B.事业部制 C.矩阵制 D.职能制 8.某公司财务经理授权会计科长管理应付款,会计科长由于太忙,不能亲自处理,便授权属下一位会计负责此事。会计科长对应付款的管理() A.不再负有责任 B.责任与原来相同C.责任减轻 D.不再负有主要责任 9.根据“力场分析”,支持组织变革的力量不包括() A.顾客需求 B.对现行行为或结果的奖励 C.新管理团队 D.新竞争者 10.在某防疫站,王鹏先是在防疫科担任主管职务,过一段时间后,又先后到环境卫生科和营养卫生科担任主管,这种对管理者培训的方法属于()A.职务轮换B.提升

管理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1、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活动是()。 A.生产活动 B.经济活动 C.管理活动 D.法律活动【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产生和必要性。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参见教材P35。 2、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职能。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参见教材P41。 3、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的职能。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基础和依据。参见教材P41。 4、肩负制定具体计划职责的管理者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一线管理者【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者的分类。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方面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参见教材P42。

5、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的是()。 A.基层管理者的工作 B.中层管理者的工作 C.高层管理者的工作 D.管理的有效性【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参见教材P43。 6、关于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效的管理者决定的组织的效果 B.成功的管理者决定的组织的效率 C.沟通对有效的管理者的贡献最大 D.社交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晋升的作用不大【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决定了组织的效率,而成功管理者决定了组织的效果。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晋升起着重要作用。参见教材P46。 7、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说明管理学具有()。 A.一般性 B.多科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历史性体现在: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参见教材P47。 8、对西方社会的管理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的是()。 A.基督教文化 B.巴比伦文化

管理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1.第1题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如果一个人坚定地遵守自己所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他应该是处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前惯例 B.惯例 C.惯例原则 D.强化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4.第4题 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哪类人()。 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 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5.第16题 在菲德勒模型中,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较好的领导环境()。 A.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强; B.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简单,职位权力强; C.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弱; D.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力强;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6.第17题 要做到有效倾听,下列不正确的是()。 A.领导者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B.对于力所能及的要求,要大方许诺; C.不要随意插话; D.适时发问,鼓励对方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7.第18题 某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规定,在产品销量为1000件时,预算的单位成本为2.8元;当销量达到1500件时,则以单位成本2.65元作为控制标准。此种做法()

同等学力管理学名词解释word版本

同等学力管理学名词 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 2.正式组织【12、17】—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3.非正式组织【99、13】——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两个人无意识的体系化和类型化心理因素的系统) 4.组织内部平衡——是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 4.1.直线职能制【07】——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4.2.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4.3.事业部制——分权制结构,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集中决策,分散经营”,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4.4.矩阵制——由横纵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了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横纵两个系列交叉,构成矩阵。 5.管理【08】——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6.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管理学原理第9-11章测试题

管理学原理第九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称为() 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职能职权 D.职能--参谋职权 2.在参谋的形式中,“智囊团”或“顾问班子”属于() A.个人参谋 B.专业参谋 C.职权参谋 D.职务参谋 3.一般认为,限制职能职权的使用所得常常是() A.小于所失 B.大于所失 C.与所失相抵 D.与所失无关 4.某公司财务经理授权会计科长管理应付款,会计科长由于太忙,不能亲自处理,便授权属下一位会计负责此事。会计科长对应付款的管理() A.不再负有责任 B.责任与原来相同 C.责任减轻 D.不再负有主要责任 5.职权的组织中,是集中还是分散,不是职权的() A.大小问题 B.高度问题 C.种类问题 D.控制问题 6.一般来说,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常常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的情况来确定。 A.领导权 B.决策权 C.计划权 D.组织权 7.以下几种做法中,哪一种最能说明该组织所采取的是较为分权的做法?() A.采取了多种有利于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做法 B.努力使上层领导集中精力于高层管理 C.更多、较为重要的决定可由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做出 D.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 8.下列不属于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 A.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 B.上级的控制较多 C.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 D.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二、多项选择题 1.集权程度高的特征包括() A.基层决策数目很少 B.低一级的管理层次做出决策时不需请示 C.下级做出的决策无关紧要 D.决策前,必须请示上级 E.决策后,必须呈报上级领导作出审批 2.分权制就是把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组织的中下层,其特点包括() A.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 B.上级的控制较少 C.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 D.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E.决策前后要经过上级审核 3.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A.决策的重要性 B.组织的规模 C.组织的历史 D.最高主管的人生观 E.手段 4.个人管理的优点包括() A.责任明确 B.行动迅速 C.集思广益 D.效率较高 E.职责分离 5.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有() A.挑选总经理 B.决定利润分配 C.制定预算 D.决定公司目标 E.批准预算 三、名词解释题 1.授权 2.活性化 3.委员会管理 四、简答题 1.组织内的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的区别。 2.简述进行有效地授权时,管理者应当遵循的要求。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31055

A. 确定型决策法 B. 风险型决策法 C. 非确定型决策法 D. 追踪决策法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 2. 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 观、 A.组织结构 B.领导方式 C.礼仪和庆典 D.企业行为 3. 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除“专长权”和“个人影响权”外,还包括 A.随机处置权 B.制度权 C.奖惩权 D.任免权 4. 持续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自我控制、集体控制和 ( C ) A. 管理信息系统 B. 预算控制 C. 政策程序控制 D. 个人观察 5. 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 6. 所谓的“火炉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 B ) 即时处理、相同后果 D. 预先警告、身为表率、即时处理、普适执行 7. 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8. 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 A. 没有历史包袱 B. 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 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 具有广告效应 9. 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 B ) A. 制定工作规范,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B. 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C. 确定人员结构、选配、培训组织成员 D. 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考核、晋升组织成员 10. 所谓授权,是指 ( C ) A. 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 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 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委派给某些下属 D. 委托代理关系 11. ( A ) 假设事物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状况对未来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 A. 简单平均法 B. 移动平均法 C. 指数平滑法 D. 因果关系分析法 12. 按控制的时机分类,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13. 霍桑试验表明 ( D A.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 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 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 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 A. 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 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 A. 初创、动荡、有序、衰亡 B. 形成、动荡、 规范、表现 C. 形成、有序、规范、成熟 D. 形成、动荡、规范、成熟 A.预先警告、即时处理、违者必究、普适执行 B. 预先警告、即时处理、相同后果、普适执行 C. 预先警告、身为表率、 A. 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 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 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D. 有效性、正确性、及时性 B) A. 预先控制、 持续控制、 现场控制 B. 预先控制、 持续控制、 结果控制 C.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结果控制 D .持续控制、 现场控制、 结果控制 14.( B ) 面对未能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

2015年10月管理学原理00054历年真题和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 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2.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得出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等一系列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 A. 古典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决策理论 D.系统管理理论 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属于组织环境中的 A.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 技术因素 4.任何组织的文化都有其鲜明个性,这反映了组织文化的 A.客观性 B.独特性 C.相对稳定性 D.继承融合性 5.正确的决策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平衡协调发展,这体现的是决策的哪个原则? A.信息原则 B.预测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系统原则 6.鼓励创新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是 A.头脑风暴法 B.名义群体法 C.德尔菲法 D.电子会议 7.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是 A.预算 B. 规划 C.宗旨 D.程序 8.M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的小型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实行集权管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 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更快地胜任工作 D.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10.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 A.人员变革 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 D.外部环境变革 1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方式是 A.1.1型 B.9.1型 C.1.9型 D. 5.5型 12.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 A. 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存需要 13.在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体现了沟通的 A.尊重原则 B.相容原则 C.理解原则 D.例外原则 14.Y公司的生产部主管认为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向采购部主管提出改进建议。依据沟通的分类,这属于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斜向沟通

2013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管理学原理-思考题

1、试述科学管理之前的管理发展 2、为什么称泰罗为科学管理之父 3、法约尔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4、什么是理想的行政组织 5、巴纳德理论的特征何在 6、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7、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8、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管理的历史演进 9、为什么说科学化、理性化是管理发展的主要线索

1、个体假设对管理学有何重要意义 2、管理学要把握个体的哪些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学习 4、什么是心理能量,学习与心理能量的关系如何 5、怎样理解正式组织的含义 6、简述正式组织三要素 7、什么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有哪些? 8、试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9、如何理解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

10、如何实现组织内部平衡 11、如何实现组织与环境的平衡 12、为什么需要实现组织动态平衡 13、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概念? 14、试述巴纳德管理职能思想和管理过程流派管理职能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第3章企业和企业制度 1、什么是企业? 2、试述企业的基本特征

3、试述产权及其功能 4、私营企业的形态有哪些 5、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有哪些第4章决策 1、试述管理职能中包含的决策问题 2、阐述“决策人”的模式的基本假设 3、阐述决策的基本过程 4、决策的准则是什么 5、如何区别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6、什么是程序化决策 7、什么是非程序化决策 8、程序化决策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有哪些 9、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有哪些 10、影响决策行为的个人特性有哪些 1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第5章计划与控制 1、制定计划有何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计划与控制的基础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 激励

一、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 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15.____________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_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________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力场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________________三种联系的判断。 A.努力-绩效 B.努力-奖赏 C. 奖赏-个人目标 D.绩效-奖赏 E.绩效-个人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