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管理课程论文

土地管理课程论文

土地管理课程论文
土地管理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当前我国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课程名称:土地管理总论

1 引言 (3)

2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及原因 (3)

2.1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3)

2.1.1 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3)

2.1.2 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3)

2.2 造成耕地现状的原因 (5)

2.2.1生态退耕 (5)

2.2.2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 (5)

2.2.3大量耕地的闲置和耕地荒废 (6)

2.2.4农村耕地缺乏监督监管 (6)

2.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6)

3 促进耕地保护有效实施的措施 (7)

3.1认真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切实保护耕地。 (7)

3.2建立耕地保护的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机制 (7)

3.3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8)

3.4合理确定并调节生态退耕规模 (9)

4 结语 (9)

当前我国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耕地资源更是维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经济命脉。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保证粮食供给,这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的日益增长,耕地资源越来越少。人们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大量占用,忽视了对耕地的保护,耕地利用率越来越低,耕地质量也逐渐下降。保护耕地的任务日益严峻,加强耕地保护,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通过描述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状况下耕地利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耕地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良好的保护耕地建议。

关键词:耕地保护;经济发展;保护策略

1 引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这是首次全国范围进行土地出让金收支审计。我国《土地管理法》指出,我国土地施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守住18亿亩红线。

2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及原因

2.1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生产力水平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2.1.1 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37%。

2.1.2 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生态环境正遭受日趋严重的破坏,公众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发展,造成农村的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农业不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有大部分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自然灾害频繁,以及农业大型农具的缺乏和粗放的用地模式,造成了耕地的生产效率地下,耕地利用集约度不高。

2.1.3耕地后备资,耕地利用率低。

严重不足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

根据如下表(1),可以看出自1998年到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每年都呈递减的形式在逐渐变少,并且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大。2002、2003年耕地减少达到最高。从图1-3可知2009年到2013年,减少的耕地面积由23.20到40.20,2010年还达到42.9,增加的面积逐渐小于耕地减少的面积,并且差值越来越大。这充分表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大。

表(1)我国1998-2007年耕地减少结构表

年份耕地减少建设用

地生态退耕结构

调整

灾毁耕地增

净减

1998 57 16.51 17.6 7 16 30.9 26.1 1999 84.2 20.5 39.5 10.7 13.5 40.5 43.7 2000 156.6 16.3 76.3 57.8 6.2 60.4 96.2 2001 83 16.4 59.1 4.5 3.1 20.3 62.7 2002 202.7 19.7 142.6 34.9 5.6 26.1 176.7 2003 284.8 22.9 223.7 33.1 5 31.1 253.7 2004 114.6 14.5 73.3 20.5 6.3 34.6 80 2005 66.83 21.21 39.04 1.23 5.35 30.67 36.16 2006 67.4 25.9 33.9 4 3.6 36.7 30.7 2007 23.65 18.83 2.54 0.49 1.79 19.58 4.07

2.2 造成耕地现状的原因

2.2.1生态退耕

我国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国家,近年来由于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行为的加剧,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脆弱。国家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决定实行生态退耕的重大战略。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要全部退耕,15°-25°的坡耕地也需要根据条件和可能实行退耕。规划提出到2010年以前退耕500万hm2,2050 年前全部完成退耕任务。1999-2001 年已实施退耕174.8万hm2,2002年退耕42.6万hm2。2003年退耕223.7hm2,占耕地减少总量的78.53% 。根据表(1)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生态退耕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2003年生态退耕达到最高,同时也引起了耕地数量的减少也达到了最高值。所以生态退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2.2.2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开发区的普遍建立以及乡镇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在城镇化快速发展初期,城镇大开发的厂房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等以一些社会建设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由上图1-4可以看出近年来建设用地的面积越来越大,比重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它所占用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多。此外,仓储设施的开发、采石、筑路等各类开发建设常引起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作为城镇发展的支撑基础,被大量占用,后备的耕地不充

足,耕地质量低、设施差,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农田基本条件较差,许多地方还出现抛荒现象,许多补充耕地缺乏后期管护。

2.2.3大量耕地的闲置和耕地荒废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使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走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留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农田大量被闲置。这也是造成耕地产量减少的原因。有的人会把耕地租赁给大型承包商或者工厂进行工业生产。工业的生产会对农耕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会使农业质量下降。

耕地荒废一般是在山地地区出现,这些地区由于地势原因,地形崎岖,且多发生地质灾害,农业种植困难比较大,开发较困难,一般会被荒废。还有一个原因是大量化学物质的使用,高化学成分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耕地质量退化,耕地土壤污染,最后不能再进行种植农作物。

2.2.4农村耕地缺乏监督监管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和监督农业的政策法规,对节制农村耕地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机构,许多城市或者个人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寻求最大经济利益,就会无视耕地保护法,大量侵占农耕地。

2.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目前,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耕地资源被转用的数量还将会进一步增加。由下图1-5可以看出201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耕地的比重为14.3%,而牧草比重为23.2%,林地比重为26.7%。这两个比重都明显的高于耕地,此外还有未利用地比重也很高,农业结构调整的种类日益繁多,这都大大减少了耕地的面积,给耕地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图1-5 2012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

3 促进耕地保护有效实施的措施

3.1认真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切实保护耕地。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一是要大力宣传土地基本国策的深远和重大意义。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长久好处。增强对耕地保护的忧患意识。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二是加强耕地的管理工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巩固农业生产的要求,加强耕地的各项管理。保持耕地总量平衡;三是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处理好建设用地与农业生产的矛盾关系,保护好现有耕地。

3.2建立耕地保护的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较低,尤其是城市居民及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很多城乡结合部的农民私自将耕地使用权在土地隐形市场上流转,转让给开发商,房地产,从而导致大量优质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还有很多农民大量的滥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因此,我国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一方面,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标语等媒介,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公众中逐步树立起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观念,并引导农民更好地使用耕地;此外,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 除了确保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外, 还要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社会福利完善等方面对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进行补偿, 从而提高农户耕地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从根本上提高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尤其是耕地的直接保护者农民的积极性,务必要加强对耕地保护中利益分配机制的调节。还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普法教育, 增加农民群众的土地法制意识, 让农民群众获知耕地保护的有关法律信息, 掌握监督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法律武器, 积极参与监督;结合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 设立区域性和全国性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举报热线、电子信箱, 鼓励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监督地方政府保护和利用耕地的行为;建立地方政府违法征用耕地的群众举报奖励制度, 用适当的经济手段激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耕地保护监督。

3.3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①要始终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

②强化耕地的占补平衡制度,这是保护耕地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推广施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钩制度,切实落实补充耕地的责任、任务和资金;加强按项目检查核实补充耕地情况,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真正做到占一补一;推广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地的先补后占。

③完善基本农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要提升耕地保护的法律地位,提高耕地保护的法律效力保证耕地工作更加深入有力的开展。

3.4合理确定并调节生态退耕规模

由表(1)可以清楚知道近些年来生态退耕是造成耕地面积大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生态退耕是在生态环境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时,为了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其理论上具有合理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在生态恢复和保护耕地方面,需要进行统筹兼顾,两者共同考虑,要注意研究生态退耕的合理度研究,科学提出生态退耕数量的合适值,不能把生态退耕与保护耕地对立起来,而是应该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到粮食安全和基于耕地的生态安全的最佳平衡点。既恢复了生态环境,又没有严重破坏耕地。

4 结语

耕地是人类食物和衣着原料的主要来源。耕地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不仅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资源基础,还直接关系到所在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生态建设。

保护耕地的意义是由耕地的重要性所决定的。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耕地;其次,耕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主要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我国是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仅1.59亩,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44%,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进一步减少。所以,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对耕地进行特殊保护,稳定一定的耕地面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我国农村耕地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而保护耕地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农村耕地保护,防止耕地流失,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以保证土地得以长久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治. 当前我国耕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

海西宁810016

[2] 杨依天王乃河.我国耕地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之浅探[M].河北承德民族师专平泉分校

[3]张霖. 我国耕地现状、问题及耕地保护分析.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4]范全现. 制约耕地保护的原因与举措. 经济论坛. 2011(02)

[5]吴正红1.燕新程2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2.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 100013

[6]陈美球周丙娟邓爱珍刘中婷吴萍何维佳. 当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现状分

析与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 江西南昌 330045

[7] 杨风君. 我国农村耕地保护策略 .吉林省舒兰市国土资源局.吉林舒兰 132600

土地管理学论文

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 建设用地,通常是指一切建筑工程物体所占用及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是一种以利用土地承载力和建筑空间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方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二、城市用地分类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按用途可分为工业用地、民用建设用地和军事建设用地3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进行工业项目或为其配套的其它工程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土地。民用建设用地是指用于解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及其配套设施所需要的土地。军事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国防和战备要求进行各项军事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土地。 三、城市建设用地的用途管理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这些用地可以概括为3方面:1、生产

性设施用地,有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仓储用地;2、生活性设施用地,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园林绿地;3、市政公用性设施用地,有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环保、防灾等设施用地。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4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分别为20%—32%、15%—25%、8%—15%、8%—15%。在考虑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时,必须根据不同用地需求合理布局。(1)工业用地的布局:工业用地布置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有:用地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生产协作条件,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条件等等。城市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形式有:城市内工业、城市边缘工业区、远离城市或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点、工业卫星城镇。(2)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通常大城市偏低、小城市偏高。我国人均用地指标为18.0—28.0平方米/人,大中城市不得低于16.0平方米/人。(3)交通用地布局:交通体系中要合理安排铁路运输场站及枢纽位置、水运港口布置、航空运输的布局、公路运输的布局。主要原则包括: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尽量满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留有发展的余地;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节约余地和投资。 四、耕地保护管理 (1)耕地的概念

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论文范例

科目:小城镇建设(试卷号2735)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作业论文题目: 教学点名称:内蒙电大鄂尔多斯分校 学员姓名: 学号: 专业: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题目 【摘要】大路新区的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农村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是小城镇建设最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发展小城镇,才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更好的发挥乡镇企业的积极作用,扩大农村需求市场,促进产业化经营,打造二元经济结构,最终实现大路新区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因此,要积极发挥小城镇与农村的相互作用,实现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关键词】大路新区小城镇建设调查对策 前言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大路新区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我先后到准格尔旗大路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我们既看到了大路新区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大路新区的基本情况 大路新区位于准格尔旗东北部,属库布其沙漠东端、黄河二级台地。控制面积230

平方公里,规划“一区两基地”:市政区、煤化工基地、东工业基地。大路新区是准格尔旗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于2004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的集产业摆布与城市建设于一体的城市新区。拟打造世界一流煤化工基地,建成中国一流县域城市,成为准格尔旗未来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二大路新区发展现状 大路新区是准格尔旗重点发展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市、旗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大路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环境优势非常显著,境内环境优美,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3% 。煤炭、砂石、水资源储藏丰富。呼准铁路、103省道、阳吉线及城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沿黄一级公路、薛大快速干道即将通车,大何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铁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大路新区开发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大路新区已成为我旗最重要的乡镇之一了。 大路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着力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和谐兴镇”三大战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研究

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研究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摘要: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工程受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变化无常的气候、破碎的土地资源、不均的水资源分布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对六盘水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的研究,探讨丘陵地区的土地整理的内容、方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六盘水 引言 我国正在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耕地大量被占用,这就要求政府在实际中做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土地整理是保持土地供需动态平衡的最重要的途径。土地整理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不同的地貌环境,土地整理的进度和方法也是不同的。特别我国西南丘陵地区的的复杂地理特性给我们的土地整理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所以这就需要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因地制宜,合理的设计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地整理方法,达到土地整理的效果。 一、土地整理现状 (一)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耕地数量日益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2)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3)土地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 (4)耕地占补平衡注重与数量平衡,未能达到质量平衡。 (二)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不同 土地整理作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在我国,系统进行土地整理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土地整理的一些工作还处于自发状态,这就导致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土地来说,其整理应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整理模式,以达到整理的目的,使土地达到高效利用。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平原区与丘陵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工程量的设计和计算不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论文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论文题目: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用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2)班 姓名:舒志刚 学号:1021630210 指导老师:汤江龙

2013年4月10日 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用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介绍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技术原理,分析了“3S”技术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所需准确现状数据、集成多源信息、建设规划信息系、管理规划成果和监测规划方案执行情况中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 Abstract The paper expatiat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introduced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R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principle, analyzed the "3S" technology in the accurate status data needed to provide the land use planning,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planning results and the role of monitoring plan for implementation. Key wards Land use plann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设计和安排,是依据区域近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过程,其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地)、县(区)和乡(镇)5个叫为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在,优化组织土地利用,协调供需矛盾,从而引导可持续发展维持人类生和存保护整个人类利益上有重要意义。【1】我国从20 世纪80 年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毕业论文是学生修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结合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结合已有的工作或社会实际,就某些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在进一 步查阅资料、实地访问与调查后,撰写一篇精炼的、有理论、有观点、有数据、有说服力的论述文章。下面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提供以下7个方面的参考说明: 1.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调查 它是根据国家生产任务和土地管理要求而对一个区域面积进行有关土地的资源性和资 产性的调查与制图的系统专业工作。调查的手段与技术有地形图和常规简易测量,也有“三S”技术。调查后的后续工作有土地评价、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及专业设计等。 (2)土地评价(la nd evaluation) 土地评价一般主要依据是土地的自然性状,如土地本身的质量及其与土地资源利用的有 关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气候资源,,)的平衡,偶合关系,其中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联合国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FAO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评价, 我国有关农用土地评等定级等)。 (3)土地评估(land assessmen), 土地评估是考虑到土地的经济特性,其中特别是经济区位因素。最有名者为美国的 LESA模式,即土地评价与区位评估(Land Evaluation & Site Assessment ),它是将土地的自然特性评价和其经济区位结合来考虑的,比较实用。 (4)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全国自上而下,即从其宏观总体规划到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一个系统 组合,这是合理利用资源所必须的,绝不能个别区域而自行其事,必须尊重上一级的总体规 划,这是具法律性质的,必须在一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区域土地利用分区限制的原则, 特别像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更要如此。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某些区域的具体发展,只是考虑到土地资源的总体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 土地整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用土地要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小城镇又要适度的集

土地经济学课程论文格式

《土地经济学》课程论文撰写要求 1.课程论文的标准是类似于一篇可以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的科技论文。 2.内容上,清楚地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导论内容:问题的提出 主体内容:对问题的切入点、前提、逻辑推导过程、基本结果 结论:本人的评论和其他作者的评论 3.结构上,清楚地列出题目、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 4.形式上,是一篇用第三人称写成的科学论文,而不是草稿、感想、议论、抄录或小品文,也不是没有论证过程、没有理解的摘录。 5.课程论文封面统一,但作者自定论文题目。 6.正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不多于10000字。 7.引用的文献不得少于5篇。 8.正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过的。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必须在正文后列出。 9.正文中引用文献和加上特别说明时,请用脚注。 脚注在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脚注放在每页的下方。 10、严禁一字不漏的抄袭参考文献的内容 11.论文封面和格式详见附件

附件一:地籍管理学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1.页面设置:左2.5cm,右2cm,上下各2cm,页眉写“土地经济学课程论文”,居中,5号字;页码居中,封面和目录不计入页数中,不标页码; 2.目录(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二级以上标题,参考文献对应页码) 3.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四号黑体,加“:”后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加“:”后打印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Abstract”采用小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字体,英文摘要的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Key words”采用小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字体,英文关键词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4.引言、正文、结论:正文内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粗;二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表示;三级以下小标题与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5行,行距固定值18磅;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采用黑体小四号字顶格打印,条目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每一条目均另启一行顶格打印;条目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文献的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①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②译著:[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③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④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⑤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题[D].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答辩年份:起-止页码. ⑥外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题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⑦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⑧网络文献:[序号]责任者.文章标题[文献类型标识].(发布时间)[下载时间]文献网址. (时间格式如:2007―02―08)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乡镇行政管理)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科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浅谈基层行政组织 ——乡镇行政管理 学生姓名李干专业行政管理 层次年级 2014春专科学号W516414130017 指导教师肖老师职称副教授 学习中心南充市委党校成绩

2016年 3 月 1 日

四川农大学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乡镇行政管理) 浅谈基层行政组织 ——乡镇行政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使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分析和探索,乡镇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目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然后分析出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最后纵观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演变,针对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普遍问题,总结出基本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 基层行政组织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目录 --1 摘要..........................................................................................(1)关键词..........................................................................................(1)引言 (3)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背景 (4)

土地管理学课后题解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1、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化。所以,早管理系统中,要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运用动态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三者统一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是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规律的,要使管理具有效益,必须充分了解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及其对整体的作用。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3、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工作,描述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提出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土管一班董浩20105836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本文从我国土地利用的现在出发,阐述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况,土地的特点以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土地资源管理的客观必要性,探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土地管理必要性,可持续发展。 【正文】 引言:土地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为适应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副渔业、城镇村庄等的迅速发展,就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以及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作保证。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都是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人口的剧增,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耕地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口、土地、建设、粮食、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如何协调好五者的关系,使之朝着预定的目标,顺利地发展,是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将土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展开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促进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截至2006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2186万hm^2(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927m^2(1.39亩)。全国31个省(区、市)的土地调查面积中,农用地面积98.58亿亩,占69.1%。建设用地4.85亿亩,占3.4%。未利用地39.17亿亩,占27.5%。2006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87.8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耕地251.0万亩,比“十五”年均建设占用耕地减少24%,往年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136.8万亩;灾毁耕地53.8万亩;生态退耕509.1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60.3万亩。上述四项加起来,2006年全国共减少耕地1011.0万亩。 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50.8万亩。补充耕地与减少耕地相抵,全国耕地面积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现为18.27亿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 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如下特点: 山地多,平原少。山地约占33%,高原占26%,丘陵占10%,盆地和平原分别占19%和12%。土地总量大,但人均小。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1/15,人均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9%。为此,我国专家建议将我国地大物博的说法从中小学课本中去掉,以突出我国(土地)资源不均衡的特点。 人均耕地少。我国人均低于1亩耕地的省份有9个,人均低于0.8亩的县有700个,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水土资源不协调。如长江流域以南水资源有80%,耕地却只有38%。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耕地面积减少过快。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鉴于耕地保护的严峻形

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 第一章GIS设计思想、内容 1.GIS软件分类 (1)平台软件 平台软件具备比较齐全的获取、组织、存储、访问、处理、分析、表现、发布和在不同地点、不同系统和不同用户之间传输地理空间数据的能力,其功能具有通用性。 (2)桌面软件 桌面软件是一个简易的单用户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提供一组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功能。 (3)专业软件 专业软件面向平台软件的某一功能类别,加以强化和扩充,可以完整、高效地适应该类地理空间数据应用的需要。 (4)应用软件 用户有了实际的应用需求与应用领域,为了解决用户实际应用问题的这样一类地理信息系统。 2、软件工程: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 3、GIS软件工程: 就是在GIS软件的开发整个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原理和方法,并照顾到GIS软件开发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制、软件测试,直到软件维护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一门技术。 4、软件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到废弃不用 为止的整个时期。 ?一般来讲,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定义、开发与运行维护3个时期,每一时期 又可细分为若干更小的阶段。 ?定义时期: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开发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运行维护时期 5、GIS软件生存周期: GIS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GIS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6、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它确立了软件开发和演绎中各阶段的次序限制以及各阶段活动的准则; 7、常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目前有若干种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如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Rational统一过程、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等; 8、瀑布模型的特点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推迟程序的物理实现。 ?质量保证:每个阶段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每个阶段结束前完成文档审查, 及早改正错误。 ?易于组织,易于管理:因为你可以预先完成所有计划。 ?是一种严格线性的、按阶段顺序的、逐步细化的过程模型(开发模式) 9、为什么说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更小的阶段有助于软件项目管理? 解答: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其固有的特点是缺乏可见性,因此,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更小的阶段后,提高了软件项目的可见性,可以给每个阶段赋予确定而有限的任务,就能够简化软件建设过程中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使因为软件规模增长而大大增加了的软件复杂性变得较易控制和管理。

行政管理选题题目大全+毕业设计论文.doc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怎么选题?行政法管理专业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 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 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 8、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 10、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困境及对策 11、危机管理中政府职能重塑 12、服务型政府运行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 13、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和内容研究 14、腐败治理过程中的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 15、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16、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18、体制转型与腐败滋长的相关性分析 19、论我国腐败的预防机制 20、权力制约与反腐败机制问题研究 2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2、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分析 23、完善中国公共权力的路径分析

2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问题研究 25、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26、新公共服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7、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8、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29、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其方式转换探析 3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讨 31、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 32、我国当前权力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33、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34、我国行政监督的回顾与思考 35、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36、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7、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38、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39、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 40、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 4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2、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43、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4、论述行政法制化 45、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6、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 47、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 48、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 49、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 50、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

土地管理学试卷

土地管理学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8分) 1.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 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 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3.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4.土地调查可分为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地籍调查 C.土地条件调查 D.以上都对 5.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A. 初始地籍调查 B. 变更地籍调查 C. 农村地籍调查 D. 地籍测量 6.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颁发。 A. 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7.“GIS”的全称是 A.土地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不对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A. 有权无偿收回权 B. 有优先购买权 C. 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 D. 无权干涉 9.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A. 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 B. 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 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和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总和。包括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防护工程、土地整治等工程。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关于国土资源论文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国土资源论文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人地矛盾,如何破解该难题,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论述,指出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 0.引言 土地,是人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人多,地少,耕地更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千家万户,土地的管理使用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土地管理法》,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促进良性循环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任务。 1.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1.1土地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1.1.1供地管理主体较分散,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宏观调控乏力,土地一级市场尚未高度垄断。 1.1.2土地配置机制尚不完善,土地供应市场化的透明度不高,从而在土地资产运作中出现了漏洞,易滋生腐败。

1.2土地管理和利用关系没有完全协调 现有用地规划滞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很早编制的,有关用地指标与现实用地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可是城市建设仍然要进行,从而出现民房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劳民伤财事件。 1.3征地补偿及配套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随着公共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不断增多,他们陷入了三无(耕种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窘境,对农民补偿标准偏低,标准不一,甚至连国家公路、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补偿标准都不能100%落实,从而农民很难分享农田征地转为建设用地后的增值权益,由此引发征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伯,势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1.4依法打击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力度不够 由于建设规划滞后,用地总量失衡,非法用地(包括超标准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城区建设乱就更令人堪忧!其根本原因就是依法打击不力,执行规章不严,某些部门碍着群带关系和受利益驱动,只要收了钱,罚了款就了事。 1.5集约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存在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摞荒。本地区小麦稻田一般二季高产,现在个别地区只种了一季,大大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还有一地区现有耕地30亩,人均不足0.15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为解决部门分农确实无暇经营耕地之苦,何不考虑进行责任田流转,实行集约用地呢?

农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关于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农村的思想工作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物质和精神建设,而且关系着整个转型的成败。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还很薄弱,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产生。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正确分析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主体结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在我国农村和社会迅速发展同时,我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地优化,农村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农村的精神建设正融入物质建设当中,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正融入到时代背景中;其次,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不断成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框架不断完善;再次,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受教育者的农民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行为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实践中他们意识到思想政治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相关性。这些都为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进一步普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不断的发生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或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一、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结构分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的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也跟着改变,这就造成了在农村农民的结构也在变化。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已经划分成不同的阶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同时,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

土地管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 2.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3.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4.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4.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 5.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容的综合措施。 6.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7.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8.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9.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和制度化体系。 10. 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11.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2.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予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性。 13.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14.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试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15.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性。 16.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土地利用的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最大经济效果原则。 17.土地利用管理:国际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18..耕地:指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特点:利用周期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19.土地:土地是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壤、气候、地貌、水文、岩石、植被都是土地的组成 部分,它们附着于地壳,构成土地整体。 20.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利益的那部分土地。 21.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性。土地的自然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作者:————————————————————————————————日期:

目录 一、论文选题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 二、选题范畴 (1) 1、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 (1) (1)土地利用调查 (1) (2)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 (1) (3)土地评估(land assessment) (1) (4)土地利用规划 (1) 2、土地整理 (2) 3、土地产权 (2) 4、土地价格评估 (2) 5、耕地保护与城市无序扩展问题 (2) 6、土地监测和加强法制思想建设 (3) 7、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 (3) 三、参考题目 (3) 第一类: (3) 1、房地产市场研究 (3) 2、土地市场研究 (3) 3、物业管理领域 (4) 4、小产权房的问题 (4) 5、住房保障方面的题目 (4) 6、房地产开发领域 (4) 第二类: (4) 1、从基层土地管理的角度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 2、农户对土地整理的看法 (4) 3、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 (5) 4、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5) 5、农地流转的途径 (5) 6、失地农民的生计 (5) 7、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途径 (5) 8、耕地撂荒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5) 9、兴隆庄煤矿塌陷区土地利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 10、RS支持下的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景观分析 (5) 11、耕地转变为工业用地的综合效益比较方法研究——以XX区TCL企业用地为例 (5) 12、基于RS和GIS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 (5) 13、昆山市土地估价浅析 (5) 14、GIS技术在畜牧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5) 15、GIS在城市环保中的应用 (5)

土地管理学课程论文

《土地管理学》课程论文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 班级:08 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姓名:黎佳文学号:20084415 题目:基于GIS的长沙市楼盘均价分析 指导老师:孙华 2011 年4月

目录 引言 (2) 1 长沙楼市概况及选取楼盘的基本资料 (3) 1.1 长沙房地产发展概况 (3) 1.2 楼盘概览 (4) 2 分析影响均价的各因素 (5) 2.1 各行政区交通条件分析 (5) 2.1.1 开福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5) 2.1.2 芙蓉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5) 2.1.3 天心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6) 2.1.4 雨花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6) 2.1.5 岳麓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6) 2.2 楼盘均价与交通条件关系 (7) 2.3 均价与CBD和火车站距离的关系 (8) 2.4 升值潜力分析 (9) 3 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3.1 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9) 3.2 加强土地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10) 4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本文就长沙市五个行政区区共30个楼盘的均价以及可能影响到其均价的一些因素进行调研,借助arcgis平台使得这30个楼盘的布局以及周边交通情况更加直观,并借助gis来生成统计报表,用科学的方法对该地区影响房价的因素作出分析,并得出在假设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房价与其距离CBD以及火车站是呈正相关的。显然,交通状况与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房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了,总的来说影响房价的因素来自很多方面。但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整个长沙市,而且鉴于各行政区楼盘交通条件的差距不明显,所以这里显示的结果是均价受交通条件影响不大。 关键词:均价 CBD 交通条件 G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