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结构__复习_学案

分子结构__复习_学案

分子结构__复习_学案
分子结构__复习_学案

《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复习资料

高二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_______

一.共价键

1.特点:具有性和性(无方向性)

2.分类:(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

(1)δ键:(以“”重叠形式)

a.特征:

b.种类:S-S δ键 . S-P δ键 . P-Pδ键

(2)π键:(以“”重叠形式),特征:

3.判断共价键类型的一般规律是:

共价单键中共价双键中共价三键中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π键是由两个p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

B. δ键是镜面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 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δ键而乙烯分子中含δ键和π键

D. H2分子中含δ键而Cl2分子中含π键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 非金属元素之间不能形成离子键

C. 气体分子单质中一定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二.键参数

1.键能的定义:

2.键长与共价键的稳定性的关系:键长越短,往往键能,这表明共价键。

3. 决定共价键的稳定性,是决定分子的立体构型的重要参数。

【练习】1.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

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

C.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D.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

B.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D.H-Cl的键能为431.8kJ/mol ,H-Br的键能为366 kJ/mol 这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

三.等电子体

相同和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相同的空间构型

【练习】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NO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C.H2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四.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价层电子对数=

2.孤对电子数的计算方法:

3.VSEPR模型和分子的立体构形的推测

例:H2O 孤对电子数为,δ键数,价层电子对数为,VSEPR模型,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因而H2O分子呈形。

【练习】1.下列分子构形为正四面体型的是()

①P4②NH3 ③CCl4④CH4⑤H2S ⑥CO2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④⑤

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是()

A.C2H2

B.CS2

C.NH3

D.C6H6

3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形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A.NH4+

B.PH3

C.H3O+

D.OF2

五.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轨道类型

(1)SP杂化—形,杂化轨道数为,轨道间的夹角为。如

(2)SP2杂化——形,杂化轨道数为,轨道间夹角为。

(3)SP3杂化——形,杂化轨道数为,轨道间夹角为。

2.杂化轨道数=

3.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键成为。不能形成键;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键。【练习】1.下列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能量相近的某些轨道,在成键时能重新组合成能量相等的新轨道

B.轨道数目杂化前后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C.杂化轨道只能形成δ键或填充孤对电子

D.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最小排斥原理

2.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O2与SO2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H2与C2H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磷原子是sp2杂化的结果

B.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

C.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几何构型可能是四面体型或三角锥形或V型

D.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六.配合物理论简介

1.配合键的形成条件:

2.对配合物 [Cu(NH3)4]SO4 ,内界为,外界为,中心体为,配体为,配位数为,存在的化学键为。

【练习】1.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容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

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D.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孤电子对,NH3提供空轨道

2.下列现象的变化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出现红色

B.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深

C.向Cu与Cl2反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H2O,呈绿色,再加水,呈蓝色

D.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H3·H2O溶液至过量,出现白色沉淀

七.分子的极性

1.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

(1)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

高山不爬不能到顶,竞走不跑不能取胜,永恒的幸福不争取不能获得。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先必须做一名奋斗者。

(2)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使某一部分呈,另一部分呈。

2.(1)只含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2)含极性建的分子,若分子结构是,则是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3.经验规律

(1)ABn—若A上无孤对电子,则为分子。

(2)ABn—若A的化合价绝对值,则为非极性分子

【练习】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非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以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只能是双原子单质分子

D.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越强,稳定性也越强

B.判断A2B或AB2型是极性分子的依据是:有极性键且分子构型不对称,键角小于180°,为非直线结构

C.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都应以非极性键结合

D.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3.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

A.CO2和SO2

B.CH4和SiO2

C.BF3和NH3

D.HCl和HI

八.范德华力和氢键

1.范德华力的影响因素:

(1)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越大,范德华力越强,熔沸点。

(2)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3)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范德华力,熔沸点。

2.氢键的概念:。常见的有氢键的物质、、

3.氢键的特征:

(1)大小关系: < < .

(2)氢键化学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的作用力。(3)具有性和性。

【练习】1.下列关于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

B.分子间存在的较强的典型作用

C.直接影响物质的熔、沸点

D.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范德华力

2.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作用,使NH3,H2O,HF的沸点反常,且沸点的高低顺序为HF>H2O>NH3

B.氢键只能存在于分子间,不能存在于分子内

C.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

D.相同量的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时均由氢键,且氢键数目依次增多

3.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比较,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A.乙醇与氯乙烷

B.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

C.对羟基苯甲酸和邻羟基苯甲酸

D.H2O与H2Te

4. 已知和碳元素同主族的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长周期,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XY4。试回答:

(1)X元素的原子基态时电子排布式为: 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2)若X.Y两元素电负性分别为2.1和2.85,试判断XY4中X与Y之间的化学键为(填“共价键”或“离子键”)(3)该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为形,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分子为(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4)该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液体,该液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5)该化合物的沸点与SiCl4比较:的高(填化学式),原因是

九.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2.影响因素:

(1)外界因素:,。(2)溶质与溶剂之间形成,溶解度增大。(3)溶质与溶剂发生反应,溶解度。(4)从角度也有相似相容规律。【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A.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B.HF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C.醇中的羟基数目越多,该物质就越易溶于水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2.下列现象不能用“相似相溶“解释的是()

A.氯化氢易溶于水 B.氯气易溶于NaOH溶液

C.碘易溶于CCl4 D.碘难溶于水

3.下列物质中,属于易溶于水的一组是()

A.CH4 CCl4 CO2

B. NH3 HCl HBr

C. Cl2 H2 N2

D. H2S C2H6 SO2

十.手性

判断手性碳的依据:

【练习】1.下列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CH3—CH—

CH3

COOH B.CH3—CH

OH

COOH C.CHBrCl2 D.CH3—CHO

2. 下列有机物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标有“*”的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当发生下列化学反应时,生成新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

CH

3

—C—O—CH—CHO

A.与新制银氨溶液反应 B.与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C.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D.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十一.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 无机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非羟基氧的个数n值越大,酸性

2.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越强,酸性越强。

3.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含氧酸,,酸性越强,如HClO4 HClO3 HClO

4.利用方程式也可比较,根据强酸制弱酸

【练习】1.已知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 (HO)m RO n表示,一般而言,该式中m大地是强酸,m小的是弱酸。

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A.HClO3

B. H2SeO3

C. H2BO2 D HMnO4

2.下列物质的酸性强弱比较中,错误的是()

A. HClO4 >HBrO4 > HIO4

B. HClO4 > H2SO4 > H3PO4

C. HClO4 > HClO3 > HclO

D. H2SO3> H2SO4 > H2S2O3

高山不爬不能到顶,竞走不跑不能取胜,永恒的幸福不争取不能获得。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先必须做一名奋斗者。

DNA分子的结构学案

1 课题: DNA 分子的结构 编制人:乔璟 【学习目标】 1.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课前预习】 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关知识点。 【学习过程】 一、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探究准备: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模型构建 <说明>:利用教具构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4人一组,每人先构建2个脱氧核苷酸,再将 小组构建好的任意4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每组构建2条脱氧核苷酸链(用订书针代 替化学键)。 年代,科学家认识 。 种脱氧核苷酸 1.在于同。 2.苷酸链相同吗?不同点表现在哪里? 模型构建1: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 <说明>:根据以下信息,完成DNA 分子空间结构模型的构建。 …

2 合作探究二: (一)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 DNA 分子是由 链组成的,按 方式盘旋成 结构。 2. DNA 分子中的 和 交替连接,排列在 侧,构成基本骨架 , 排列在内侧。 3.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 ,并遵循 原 则(即A 与 配对,G 与 配对)。 (二) DN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相关数学公式,总结规律: 双链DNA 分子中 A T ; G C ;则A+ G= 。 规律: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总是 , 并为碱基总数的 。 2.如右图所示: A 1= , T 1= , G 1= , C 1= 。 若一条链中,(A 1+ G 1) /(T 1+ C 1)= m ,则 (1)互补链中(A 2+ G 2)/(T 2 + C 2)= 。 (2)整个DNA 分子中 (A+ G ) /(T + C )= 。 3. 若一条链中,(A 1+ T 1)/(C 1 + G 1) =m ,则 (1 )互补链中(A 2+ T 2)/(C 2+ G 2)= 。 (2)整个DNA 分子中(A + T )/(C + G )= 。 【课堂练习】 1. 下面是DNA 的分子结构模式图,说出图中1-10的名称。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选错不得分,如果有两个正确选项,选对一个得 2分) 1?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n 键 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 n 键 2?膦(PH 3)又称膦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 含有膦化氢。它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 PH 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H 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B PH 3是非极性分子 C. PH 3是一种强氧化剂 D. PH 3分子的P — H 键是非极性键 3?实现下列变化时,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水晶和干冰的熔化 B.食盐和醋酸钠的熔化 C.液溴和液汞的汽化 D.HCl 和NaCI 溶于水 4. 下列指定粒子的个数比为 2: 1的是( ) A.Be 2+中的质子数 B.I 2H 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Q 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Q (过氧化钡)晶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5. 在有机物分子中,当碳原子连有 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 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 子”,凡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例如下图表示的有机物中含有一 个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当发生下列变化时,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 A.与新制的银铵溶液共热 B.与甲酸酯化 C.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D.与 H 2加成 6. 关于氢键的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在水蒸气、水、冰中都含有氢键 C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D.HF 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 键是由两个p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 y 键是镜像对称,而 n 键是轴对称 C 乙烷分子中的键全是 y 键,而乙烯分子中含 y 键和n 键 D.H 2分子中含y 键,而C 2分子中还含有n 键 8. 在BrCH=CHBr 分子中,C — Br 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 2 2 3 A.sp —p B.sp — s C.sp — p D.sp — p 9. 下列物质的杂化方式不是 sp 3杂化的是( ) A.CO 2 B.CH C.NH 3 D.H 2O O O CHb — C —O -CH -C -H CH2OH

(全国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3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学案

第3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2019·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晶体的常识和常见四种晶体性质 (频数:★★★难度:★★☆) 1.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 结构特征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结构微粒无序排列 性质特征 自范性有无 熔点固定不固定异同表现各向异性各向同性 二者区别方法间接方法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2)晶胞 ①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②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a.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b.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3)晶格能 ①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1。

②影响因素 a.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b .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③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①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如玻璃。 ②晶胞是从晶体中“截取”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平行六面体”,但不一定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 2.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比较 类型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构成粒子分子原子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阴、阳 离子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 (某些含氢键) 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 硬度较小很大有的很大, 有的很小 较大 熔、沸点较低很高有的很高, 有的很低 较高 溶解性相似相溶难溶于任 何溶剂 常见溶剂 难溶 大多易溶于水等 极性溶剂 导电、传热性一般不导电,溶 于水后有的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 电性,个别为半 导体 电和热的良导 体 晶体不导电,水 溶液或熔融态导 电 物质类别及举例大多数非金属单 质、气态氢化物、 酸、非金属氧化 物(SiO2除外)、绝 部分非金属单 质(如金刚石、 硅、晶体硼), 部分非金属化 金属单质与合 金(如Na、Al、 Fe、青铜) 金属氧化物(如 K2O、Na2O)、强 碱(如KOH、 NaOH)、绝大部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人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1molB3N3H6和苯均有6mol非极性键 C. NH3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 BF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2.硫化氢(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接近90°,其原因是() ①共价键的饱和性①S原子的电子排布①共价键的方向性①S原子中p轨道的形状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3.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 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D.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不配位 4.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没有π键的是() A. CO2 B. N2 C. CH≡CH D. HClO 5.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叫等电子体,下列粒子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H4和NH4+ B. NO和O2 C. HCl和H2S D. NH2﹣和H3O+ 6.若AB n分子的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3时,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 B. n=2时,则分子的立体构型平面三角形 C. n=4时,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 n=4时,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7.下列有关二氯化锡(SnCl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 B.是直线形分子 C.中心原子Sn是sp2杂化 D.键角等于120°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 B.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 C.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D.H—Cl键的键能为431.8 kJ·mol-1,H—Br键的键能为366 kJ·mol-1,这可以说明HCl比HBr 分子稳定 9.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 A.正四面体形 B. V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10.已知N—N、N==N、N≡N键能之比为 1.00①2.17①4.90,而C—C,C==C,C≡C键能之比为1.00①1.17①2.3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中σ键、π键的电子云形状对称性不同 B.乙炔分子中π键重叠程度比σ键小,易发生加成反应 C.氮分子中的N≡N键非常牢固,不易发生加成反应 D.氮气和乙炔都易在空气中点燃燃烧 11.六氧化四磷分子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 A. 10 B. 12 C. 24 D. 28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归纳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归纳 1、氮原子间能形成氮氮叁键,而砷原子间不易形成叁键的原因是砷原子半径较大,原子间形成的σ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AsH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91.80°,小于氨分子键角107°,AsH3分子键角较小的原因是 砷原子电负性小于氮原子,其共用电子对离砷核距离较远,斥力较小,键角较小。 2、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CH3COOH存在分子间氢键 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H2O大于H2S水分子与乙醇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4、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C—C 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5、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此氧化物的分子式应为________,该结构中S—O键 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 形成b键的氧原子与两个S原子结合,作用力较小(相当于一心两用) 6、碳元素可形成多种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单质,其中金刚石的熔点为3550 ℃,C60的熔点约为280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60是分子晶体,前者原子间是靠强烈的共价键结合的,后者分子间是靠微弱的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的 7、Mn2+的稳定性强于Mn3+,其原因是:Mn2+的3d能级为半充满状态而Mn3+不是 8、已知常温下,H2CrO4的K1=4.1、K2=1×10-5,从结构的角度上看,K2<

选修三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NaCl、HCl的形成过程

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 案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山东科技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有机化学选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是为了帮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有机化学必备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学生在初中化学及《化学2(必修)》中学习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系。 本节教材属于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容,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键能、键长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比双键和三键的相似与区别,进而推断性质的相似与差异;组织学生回顾并讨论乙酸、乙醇的化学性质,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本节学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能以此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现象。理解单键、双键和叁键的概念,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共价键的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看投影,启发提问: 甲烷、乙烯和苯是你认识的有机化合物,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吗?它们性质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决定性质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 联想质疑:观察各物质 的球棍模型,联想其化学性 质,思考怎样分析有机化合 物分子的结构,它们的结构 是怎样决定性质的。 从学生已知的几种 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和主 要化学反应入手,引发学 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子结构与性质学案

分子结构与性质 命题规律: 1.题型:Ⅱ卷(选做)填空题。 2.考向:本考点在高考中的常见命题角度有围绕某物质判断共价键的类型和数目,分子的极性,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微粒的立体构型,氢键的形成及对物质的性质影响等,考查角度较多,但各个角度独立性大,难度不大。 方法点拨: 1.共价键类型与识别 (1)共价键分类 (2)配位键: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成键原子一方(A)能够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B)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可表示为A→B。 (3)σ键和π键的判断方法: 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2.利用键参数分析比较同类型分子性质 3.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杂化类型与粒子构型内在逻辑化 4.等电子体原理认识分子(粒子)性质

5.多视角理解三种作用力对物质性质影响的区别 1.(1)(2018·全国卷Ⅰ)LiAlH 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 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正四面体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sp 3__###。LiAlH 4中存在!!!__AB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σ键 C .π键 D .氢键 (2)(2018·全国卷Ⅱ )硫及其化合物有许多用途,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 2S 、SO 2、SO 3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分子的是!!!__H 2S__###。 ②图a 为S 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__S 8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强__###。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2- 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2 B 2 2 分子中含有 3个σ键和 2 个π键 A. SO.C H C. 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D. BF3分子空间构型呈三角锥形 2.氯的含氧酸根离子有ClO ---- 等,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lO 2、 ClO 3、 ClO 4 () A. ClO4-是 sp3 杂化B. Cl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 Cl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D. ClO-中 Cl 显 +1价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2 V 形的极性分子 A. CS 为空间构型为 B.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 键,可能有π 键 C.氢原子电子云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2﹣3 杂化 D. HCN、SiF 4和 SO3的中心原子均为 sp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5.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是()A. CO和 CO2B. NO和 CO C . CH4和 NH3D. OH-和 S2- 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 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空间构型为V 形的是 A. H2S B . SO2 2-C . CO2 D . SO4 7.下列分子中只存在σ键的是 () A. CO2B.CH4C.C2H4D.C2H2 8. HBr 气体的热分解温度比HI 热分解温度高的原因是() A. HBr 分子中的键长比HI 分子中的键长短,键能大 B. HBr 分子中的键长比HI 分子中的键长长,键能小 C. HBr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D. HBr 分子间作用力比HI 分子间作用力大 9.表述 1 正确,且能用表述 2 加以正确解释的选项是() 表述1表述2 A在水中,NaCl 的溶解度比I 2的溶解度大NaCl晶体中Cl ﹣与Na+间的作用力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东莞市第一中学刘国强 一、本章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 1、主题: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了解晶胞的概念,会计算晶胞中原子占有个数,并由此推导出晶体的化学式。 2、主题: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主题:第三节金属晶体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4、主题:第四节离子晶体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知道离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区别。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二、本章教材整体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的,是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本单元知识围绕晶体作了详尽的介绍,晶体与玻璃体的不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从构成晶体的微粒、晶胞、微粒间的作用力,熔沸点比较等物理性质做了比较,结合许多彩图及详尽的事例,对四大晶体做了阐述;同时,本单元结合数学立体几何知识,充分认识和挖掘典型晶胞的结构,去形象、直观地认识四种晶体,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多联系生活中的晶体化学,去感受生活中的晶体美,去感受环境生命科学、材料中的晶体知识。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作为本书的结尾章,与前两章一起构成“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位一体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本单元知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节简单介绍晶体的常识,区别晶体与非晶体,认识什么是晶胞:第二部分分为三节内容,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分别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及晶体特性,在陈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时,以干冰为例,介绍了如果分子晶体中分子问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时,分子晶体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同时,教科书以冰为例,介绍了冰晶体里由于存在氢键而使冰晶体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在第三节“金属晶体”中,首先从“电子气理论”介绍了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特性,然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式。在第四节“离子晶体”中,由于学生已学过离子键的概念,教科书直接给出了NaCl和CsCl两种典型离子晶体的晶胞,然后通过“科学探究”讨论了NaCl和CsCl两种晶体的结构;教科书还通过例子重点讨论了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和电荷因素,而对键性因素不作要求。晶格能是反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强弱的重要数据,教科书通过表格形式列举了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性质的关系。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 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 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 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 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 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 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 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 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 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 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 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 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 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学案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一.构建模型的科学家是美国生物学家和英国物理学家,标志生物学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 二.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种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四种碱基。 收获通过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的学习,体会到科学研究需要1.协作精神 2.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3.要善于与他人交流与沟通4.多学科交叉运用 5.不懈的努力与不断修正自己错误发展思想 练习1 下列关于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富兰克林、查哥夫等人在DNA分子结构构建方面的突出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分子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B. 沃森和克里克提供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C. 查哥夫提出了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正确关系 D. 富兰克林和查哥夫发现A的量等于T的量、C的量等于G的量 知识点二DNA分子的结构 一.元素组成:5种元素。 二.基本单位: 一分子磷酸 1.组成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 一分子含N碱基 2.种类: 、、 、。 三.平面结构:两条长链 四.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其主要特点: 1.DNA分子是由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与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的规律是:A与配对,C与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原则。五.结构特点 1.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变。 2.特异性:每种生物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 3.多样性:DNA分子碱基对数量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特别注意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O32-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B.C2H2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2个π键C.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D.BF3分子空间构型呈三角锥形 2.氯的含氧酸根离子有 ClO-、 ClO2- 、 ClO3-、 ClO4- 等,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O4-是 sp3 杂化 B.ClO3- 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C.Cl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D.ClO- 中 Cl 显+1 价 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CS2为空间构型为V形的极性分子 B.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C.氢原子电子云的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D.HCN、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5.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叫做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是() A.CO和CO2 B.NO和CO C.CH4和NH3 D. OH- 和S2- 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VSEPR模型为四面体且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A.H2S B.SO2 C.CO2 D.SO42- 7.下列分子中只存在σ键的是 ( ) A.CO2 B.CH4 C.C2H4 D.C2H2 8.HBr气体的热分解温度比HI热分解温度高的原因是() A.HBr分子中的键长比HI分子中的键长短,键能大 B.HBr分子中的键长比HI分子中的键长长,键能小 C.HBr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I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D.HBr分子间作用力比HI分子间作用力大 9.表述1正确,且能用表述2加以正确解释的选项是()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3:3.1认识晶体

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 第1节认识晶体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的重要特征。 2.通过等径圆球与非等径圆球的堆积模型认识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 3.了解晶胞的概念,以及晶胞与晶体的关系,会用“切割法”确定晶胞中的粒子数目(或粒子数目比)和晶体的化学式。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晶体的特性 1.晶体的概念 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2.晶体的特性 (1)晶体的自范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 (2)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3)晶体的对称性: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3.晶体的分类 根据晶体内部微粒的种类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晶体分为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思考交流 1.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一定是晶体吗? 2.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及对称性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知识点二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1.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2.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知识点三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

思考交流 3.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是否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探究学习 探究一晶体的特征与分类 【问题导思】 ①晶体有哪些特点? 【提示】见1。 ②晶体分几类? 【提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1.晶体的特征 2.分类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内部粒子按一定的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 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依据构成微粒的作用力不同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分子结构的鉴定》学案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2课时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分子结构的鉴定 【自学目标】 1.初步了解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在测定物质结构中的作用 2.能够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式 【复习回顾】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方法: 【知识梳理】 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一)元素分析方法 【阅读】课本P20 1.元素分析方法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中C、H元素的存在?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2.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练习1】 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该未知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为13.14%。 (1)试求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分子中各原子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结】实验式和分子式的区别: (2)若要确定它的分子式,还需要什么条件?

【总结】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方法: 【练习2】 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求该化合物的实验式。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小结】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有: 【总结】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的途径: (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阅读】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回答下列问题 1.质荷比是什么? 2.质谱法的原理: 3.如何读谱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很多,质谱法是最精确、最快捷的方法。 三、分子结构的鉴定 1.红外光谱 【阅读】课本P21 1.红外光谱回答下列问题 (1) 红外光谱原理:

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σ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 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2.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Cl C.Cl2 D.F2 3.下列分子中存在π键的是 A.H2 B.Cl2 C.N2 D.HCl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5.能用键能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HCl气体比HI气体稳定 C.干冰易升华D.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 198KJ·mol—1、P—O 360kJ·mol—1、O=O 498kJ·mol—1。则关于1mol P4和3mol O2完全反应(P4 + 3O2 = P4O6)的热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1638 kJ B.放热1638 kJ C.放热126 kJ D.吸热126 kJ 7.下列物质属于等电子体一组的是 A.CH4和NH4+ B.B3H6N3和C6H6 C.CO2、NO2D.H2O和CH4 8.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 B.H2S C.PCl3 D.SiCl4 9.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NH3 B.CCl4 C.H2O D.CH2O 10.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Br3 B.CH4 C.BF3 D.H2O 11.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1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2020年最新]

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 【例题1】K2Cr2O7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酸性条件下会被还原剂还原成Cr3+。 (1) Cr3+能与OH-、CN-形成配合物[Cr(OH)4]-、[Cr(CN)6]3-。 ① Cr3+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 ②不考虑空间构型,[Cr(OH)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________。 ③ CN-与N2互为等电子体,写出CN-的电子式:________。 (2) K2Cr2O7能将乙醇氧化为乙醛,直至乙酸。 ①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②乙酸的沸点是117.9 ℃,甲酸甲酯的沸点是31.5 ℃,乙酸的沸点高于甲酸甲酯的沸 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 (3) 一种新型阳极材料LaCrO3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距离每个Cr原子最近的原子有6个,则图中________原子代表的是Cr原子。 【自我归纳】 题中设计到哪些考点,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答案】(1) ①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② (2) ①sp2sp3②乙酸分子间存在氢键 (3) C 【变式训练】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金属镍能与CO形成配合物Ni(CO)4,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 子的化学式▲ 、▲ ;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HC≡CH、③、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 (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

高中化学_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精心整理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动脉】 知识框架 1.形成杂化轨小结: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多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的判断规律,完成下表。

思考: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 [讨论总结]: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杂化夹角为°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为°的平面三角形,SP3杂化轨道为°′的正四面体构型。 小结:HCN中C原子以sp杂化,CH 2O中C原子以sp2杂化;HCN中含有2个σ键和2π键;CH 2 O 中含有 【 解析与评价 面型; 答案:sp2 已知X、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2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 C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 ....(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 ............)的分子。如 H 2O和NH 3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因而H 2 O分子呈 V型,NH 3 分子呈三角锥型。练习2

3.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如:CO和N 2,CH 4 和NH 4 +;等电子体具有相似 的化学键特征,性质相似。 练习3、(09江苏卷21A)(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 CO、CO 2、H 2 等)与H 2 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结构式。 【Y的 5 , W与Q 电子数相同的有 电子 (1 (2 (3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